CN102257626B -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7626B
CN102257626B CN200980151352.4A CN200980151352A CN102257626B CN 102257626 B CN102257626 B CN 102257626B CN 200980151352 A CN200980151352 A CN 200980151352A CN 102257626 B CN102257626 B CN 1022576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tive surface
wire electrode
fine wire
distribution part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13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7626A (zh
Inventor
斋田敦
吉岭幸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57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7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7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76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中,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的芯材(20A)与受光面(10A)的间隔(ε1),大致等于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芯材(20A)与背面(10B)的间隔(ε2)。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由于能够将清洁且无穷尽供给的太阳光直接转换为电力,所以作为新能源被寄予期待。
一般地,一枚太阳能电池的输出是数W左右。因此,在使用太阳能电池作为房屋或建筑物等的电源的情况下,使用通过由配线件相互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从而提高了输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具体来讲,在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上连接有第一配线件。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连接有第二配线件。第一配线件与太阳能电池的一侧的太阳能电池连接。第二配线件与太阳能电池的另一侧的太阳能电池连接。
在此,已知具有形成在受光面上的多个受光面侧细线电极和形成在背面的多个背面侧细线电极的太阳能电池(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太阳能电池中,多个受光面侧细线电极各自的一部分嵌入第一配线件。多个背面侧细线电极各自的一部分嵌入第二配线件。具体来讲,各配线件具有覆盖芯材的导电性的覆盖层,各细线电极嵌入各配线件的覆盖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8-0237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太阳能电池中,从扩大受光面积的观点出发,优选多个受光面侧细线电极各自的线宽较细。从降低电阻的观点出发,优选:背面侧细线电极各自的线宽较粗,或根数较多。因此,在将第一配线件以及第二配线件安装到太阳能电池时,背面与第二配线件的芯材的间隔大于受光面与第一配线件的芯材的间隔。其结果是具有如下问题:因温度变化而在第二配线件产生的伸缩力对太阳能电池的影响变大,并且在太阳能电池发生翘曲。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太阳能电池翘曲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特征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主旨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其具有形成在受光面上的多个受光面侧细线电极,和形成在位于受光面的相反侧的背面上的多个背面侧细线电极;连接到受光面上的第一配线件;和连接到背面上的第二配线件,其中第一配线件具有:导电性的第一芯材,和形成在第一芯材的表面上的导电性的第一覆盖层,第二配线件具有:导电性的第二芯材,和形成在第二芯材的表面上的导电性的第二覆盖层,受光面与第一芯材的间隔大致等于背面与第二芯材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太阳能电池从第一配线件的第一芯材和第二配线件的第二芯材分别受到大致相等的应力。因此,能够使从第一芯材向太阳能电池施加的应力与从第二芯材向太阳能电池施加的应力相互抵消。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太阳能电池发生翘曲。
在本发明的特征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也可以是:多个受光面侧细线电极包含通过嵌入第一覆盖层而与第一配线件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部分,多个背面侧细线电极包含通过嵌入第二覆盖层而与第二配线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分,在俯视时,多个第一连接部分的总面积小于多个第二连接部分的总面积。
在本发明的特征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也可以是:多个受光面侧细线电极的高度大于多个背面侧细线电极的高度,多个第一连接部分嵌入第一覆盖层的深度(向第一覆盖层的嵌入深度)大于多个第二连接部分嵌入第二覆盖层的深度。
本发明的特征涉及一种太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该太能电池模块具备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具有光电转换部,该太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工序A,其在光电装换部的受光面上形成多个受光面侧细线电极、并且在光电转换部的与受光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上形成多个背面侧细线电极,由此形成太阳能电池;工序B,其将第一配线件安装(按压)到受光面,该第一配线件具有第一芯材和形成在第一芯材的表面上的第一覆盖层;和工序C,其将第二配线件安装到背面,该第二配线件具有第二芯材和形成在第二芯材的表面上的第二覆盖层,其中在工序B和工序C中,受光面与第一芯材的间隔,大致等于背面与第二芯材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抑制太阳能电池的翘曲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侧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10的平面图。
图3是图2(a)的A-A线的扩大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10的扩大图。
图5是从受光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串的平面图。
图6是图5的B-B线的扩大截面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效果的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10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附加相同或类似的标记。应注意:图面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的情况不同。因此,应参照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具体的尺寸等。另外,当然在附图相互之间也包含相互的尺寸的关系和比例不同的部分。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概略结构)
参照附图1,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侧面图。
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具有:太阳能电池串1、受光面侧保护件2、背面侧保护件3和密封件4。太阳能电池模块100通过在受光面侧保护件2和背面侧保护件3之间密封太阳能电池串1而构成。
太阳能电池10具有:太阳光射入的受光面10A和设置在作为受光面的相反侧的背面10B(参照图2)。受光面和背面是太阳能电池10的主面。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和背面上形成有集电电极。关于太阳能电池10的结构在后文述说。
连接用配线件20是用于相互电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10的配线件。具体来讲,连接用配线件20与一个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和与一个太阳能电池相邻的另一个太阳能电池10的背面连接。由此,一个太阳能电池10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10电连接。关于连接用配线件20的结构在后文述说。
取出用配线件21是用于从太阳能电池串1取出电流的配线件,具体来讲,取出用配线件21与位于一个太阳能电池串1的两端的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或背面连接。虽然未图示,但是取出用配线件21也可以引出至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外部。取出用配线件21也可以与其他的太阳能电池串1电连接。取出用配线件21的结构与连接用配线件20的结构相同。
受光面侧保护件2,配置在密封件4的受光面侧。受光面侧保护件2保护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正面。能够使用具有透光性和防水性的玻璃、透光性的塑料等作为受光面侧保护件2。
背面侧保护件3,配置在密封件4的背面侧。背面侧保护件3保护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背面。作为背面侧保护件3能够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等的树脂膜、具有由树脂膜夹着Al箔的三明治结构的叠层膜等。
密封件4在受光面侧保护件2和背面侧保护件3之间密封太阳能电池串1。作为密封件4能够使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聚乙烯醇缩丁醛(PVB,PolyvinylButyral)、硅、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丙烯(树脂)、环氧树脂等的透光性的树脂。
其中,在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外周能够安装Al框(未图示)。
(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2,针对太阳能电池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a)是从受光面侧观察太阳能电池10的平面图。图2(b)是从背面侧观察太阳能电池10的平面图。
如图2所示,太阳能电池10具有:光电转换部25、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和背面侧细线电极30B。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与受光面10A中的区域R1连接。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与背面10B中的区域R2连接。
光电转换部25通过接受太阳光生成光生载流子。光生载流子是太阳光被光电转换部25吸收而生成的空穴(正孔)和电子。光电转换部25在内部具有n型区域和p型区域,在n型区域和p型区域的界面形成有半导体结。光电转换部25能够使用由单结晶Si、多结晶硅Si等的结晶类半导体材料、GaAs、InP等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等的半导体材料构成的半导体基板形成。其中,光电转换部25也可以具有通过在单结晶硅基板和非晶质硅层之间实质性地夹持本征非晶质硅层而改善了异质结界面的特性的结构即HIT结构。
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作为从光电转换部25收集光生载流子的收集电极发挥作用。如图2(a)所示,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在受光面10A上沿与排列方向大致正交的正交方向形成。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在光电转换部25的受光面的大致全部区域形成M根(M是自然数)。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能够使用导电性膏形成。
背面侧细线电极30B作为从光电转换部25收集光生载流子的收集电极发挥作用。如图2(b)所示,背面侧细线电极30B,在背面10B上沿正交方向形成。背面侧细线电极30B在光电转换部25的背面的大致全部区域形成有N根(N是自然数)。背面侧细线电极30B能够由与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相同的材料形成。
(细线电极的结构)
参照图3和图4,针对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和背面侧细线电极30B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图2(a)的A-A线中的扩大截面图。图4(a)是受光面10A的扩大图。图4(b)是背面10B的扩大图。
如图3所示,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在排列方向中形成得比背面侧细线电极30B细。具体来讲,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的线宽α1小于背面侧细线电极30B的线宽β1。另外,如图3所示,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在与受光面10A大致垂直的方向中,高于背面侧细线电极30B。具体来讲,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的高度α2大于背面侧细线电极30B的高度β2。这是基于,以降低根数较少的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的电阻为目的,实现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的截面积的扩大。
如图4(a)所示,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形成在区域R1内。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具有在后工序中与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分30ACON。在受光面10A的平面观察时,一个第一连接部分30ACON的面积SA1由下述式(1)求得。区域R1的宽度是γ。
SA1=γ×α1…(1)
因此,M根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具有的M个第一连接部分30ACON的面积SAALL由下述式(2)求得。
SAALL=M×γ×α1…(2)
如图4(b)所示,背面侧细线电极30B形成在区域R2内。背面侧细线电极30B具有在后工序中与另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分30BCON。在背面10B的平面观察时,一个第二连接部分30BCON的面积SB1由下述式(3)求得。其中,区域R2的宽度是γ。
SB2=γ×β1…(3)
因此,N根背面侧细线电极30B具有的N个第二连接部分30BCON的面积SBALL由下述式(4)求得。
SBALL=N×γ×β1…(4)
在比较总面积SAALL与总面积SBALL时,由于N>M并且β1>α1,所以总面积SAALL<总面积SBALL成立。
(太阳能电池串的结构)
参照图5和图6,针对太阳能电池串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从受光面一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平面图。图6是图5的B-B线中的扩大截面图。图5的B-B线是连接用配线件20的中心线。
如图5所示,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连接到受光面10A(区域R1)上。其他连接用配线件20连接到背面10B(区域R2)上。
如图6所示,连接用配线件20具有芯材20A和覆盖层20B。优选:芯材20A例如由薄板状或绞合线状的铜、银、金、锡、镍、铝或这些的合金等的电阻较低的材料构成。覆盖层20B以覆盖芯材20A的表面的方式形成。覆盖层20B由无铅焊锡(例如SnAg3.0Cu0.5)等的导电性材料构成。
连接用配线件20通过树脂粘接剂40与受光面10A或背面10B连接。优选:树脂粘接剂40在无铅焊锡的熔点(大约200℃)以下的温度固化。作为树脂粘接剂40例如除了丙烯树脂、柔软性较高的聚氨酯等的热固化型树脂结合剂之外,还能够使用在环氧树脂、丙烯树脂或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中混合有固化剂的二液反应类粘接剂等。另外,树脂粘接剂40包含多个导电性粒子。作为导电性粒子能够使用镍、镀金镍等。
第一连接部分30ACON,通过嵌入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的覆盖层20B而与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机械的且电连接。同样,第二连接部分30BCON,通过嵌入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覆盖层20B而与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机械的且电连接。应注意第一连接部分30ACON的嵌入深度δ1大于第二连接部分30BCON的嵌入深度δ2。
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的芯材20A与受光面10A的间隔ε1大致等于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芯材20A与背面10B的间隔ε2。因此,如图6所示,太阳能电池10的中立面P出现于光电转换部25的中心面。中立面P是即使太阳能电池10上下翘曲的情况下,拉伸应力或压缩应力也不作用的假想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中立面P出现于光电转换部25的中心面,所以,太阳能电池10从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的芯材20A和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芯材20A分别受到大致相等的应力。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针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太阳能电池的形成工序)
首先,使用网板印刷法(screenprint)、胶版印刷法(offsetprint)等的印刷法,以规定的图案将环氧类热固化型银膏配置在光电转换部25的受光面和背面上。规定的图案例如是图2所示的图案。接着,通过以规定条件使银膏干燥,形成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和背面侧细线电极30B。由此,形成太阳能电池10。
(太阳能电池串的形成工序)
其次,通过连接用配线件20将多个太阳能电池10相互电连接。接着,在位于两端的太阳能电池10连接取出用配线件21。由此,形成太阳能电池串1。
具体来讲,在区域R1上经由树脂粘接剂40配置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一边将配置的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按压到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10A一边进行加热。由此,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的第一连接部分30ACON嵌入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的覆盖层20B。另外,在区域R2上经由树脂粘接剂40配置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一边将配置的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按压到太阳能电池10的背面10B一边进行加热。由此,背面侧细线电极30B的第二连接部分30BCON嵌入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覆盖层20B。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与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各自的连接可以同时执行,或者也可以各别执行。
在此,在本工序中,通过调节各自按压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与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力,使得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的芯材20A与受光面10A的间隔ε1大致等于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芯材20A与背面10B的间隔ε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的高度α2大于背面侧细线电极30B的高度β2,所以第一连接部分30ACON的嵌入深度δ1大于第二连接部分30BCON的嵌入深度δ2。这样的调整通过下面的两个要素的改变来执行。
(1)连接部分的总面积
使M个第一连接部分30ACON的总面积SAALL越小,越能使第一连接部分30ACON嵌入覆盖层20B。即,使M个第一连接部分30ACON的总面积SAALL越小,越能使间隔ε1变小。同样地,使N个第二连接部分30BCON的总面积SBALL越小,越能使第二连接部分30BCON嵌入覆盖层20B。即,使N个第二连接部分30BCON的总面积SBALL越小,越能使间隔ε2变小。
总面积SAALL和总面积SBALL的改变,除了通过线宽α1和线宽β1的改变之外,通过第一连接部分30ACON和第二接部分30BCON的顶部的形状变更也可以。
(2)对连接用配线件的各连接部分的压力
对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的第一连接部分30ACON的压力越大,越能使第一连接部分30ACON嵌入覆盖层20B。即,对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的第一连接部分30ACON的压力越大,越能使间隔ε1变小。对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第二连接部分30BCON的压力越大,越能使第二连接部分30BCON嵌入覆盖层20B。即,对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第二连接部分30BCON的压力越大,越能使间隔ε2变小。
对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的第一连接部分30ACON的压力,能够通过调整按压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的力而改变。对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第二连接部分30BCON的压力,能够通过调整按压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力而改变。
在各别地进行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的连接和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连接的情况下,能够独立控制按压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和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力。在同时进行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的连接和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连接的情况下,分别按压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和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力相等。
(模块化工序)
接着,在玻璃基板(受光面侧保护件2)上,依次叠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密封件4)板、太阳能电池串1、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密封件4)板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板(背面侧保护件3)成为叠层体。
接着,在将上述叠层体在真空气氛中通过加热包层暂时压接之后,在规定条件下通过加热使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固化。由上,制作出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00能够安装端子箱、Al框等。取出用配线件21的一端收纳在端子箱内。
(作用和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中,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的芯材20A与受光面10A的间隔ε1大致等于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芯材20A与背面10B的间隔ε2。
因此,太阳能电池10从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的芯材20A和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芯材20A分别受到大致相等的应力。因此,能够使从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的芯材20A向太阳能电池10施加的应力与从其他的连接用配线件20的芯材20A向太阳能电池10施加的应力相互抵消。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太阳能电池10发生的翘曲。
具体来讲,如图7(a)所示,当太阳能电池10与两个芯材20A各自的间隔相同时,由于在太阳能电池10的端部发生的力矩M1和力矩M2平衡,所以在太阳能电池10不产生翘曲。另一方面,如图7(b)所示,当太阳能电池10与两个芯材20A各自的间隔不同时,由于在太阳能电池10的端部发生的力矩M1和力矩M2不平衡,所以在太阳能电池10发生翘曲。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10中,M个第一连接部分30ACON的总面积SAALL小于N个第二连接部分30BCON的总面积SBALL。还有,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高于背面侧细线电极30B。在这样的太阳能电池10中,由于间隔ε1和间隔ε2容易不同,所以在太阳能电池10特别容易产生翘曲。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制作方法中,以间隔ε1和间隔ε2相等的方式,对按压总面积SAALL、总面积SBALL以及连接用配线件20的力进行调整。因此,即使太阳能电池10的结构是容易发生翘曲的结构,也能够适当地抑制太阳能电池10翘曲。
(其他的实施方式)
虽然本发明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记载,但是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和附图并不限定该发明。根据该公开内容,本行业者能够明确各种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和应用技术。
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与太阳能电池10连接的两个连接用配线件20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在太阳能电池10与一个连接用配线件20和一个取出用配线件21连接的情况下,本发明也是有效的。
还有,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的线宽α1小于背面侧细线电极30B的线宽β1,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线宽α1也可以与线宽β1相同。线宽α1也可以大于线宽β1。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的高度α2大于背面侧细线电极30B的高度β2,但是并不限定于此。高度α2也可以与高度β2相同。高度α2也可以小于高度β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的根数M比背面侧细线电极30B的根数N少,但并不限定于此。根数M与根数N相同也可以。根数M多于根数N也可以。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10作为收集电极具有多根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和多根背面侧细线电极30B,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太阳能电池10还可以具有连接线50。连接线50将多根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彼此或多根背面侧细线电极30B彼此相互电连接。具体来讲,如图8所示,连接线50的形状和根数没有限制。
还有,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根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和多根背面侧细线电极30B沿正交方向形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并不特别规定多根受光面侧细线电极30A和多根背面侧细线电极30B的形状和尺寸。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间隔ε1和间隔ε2相等的方式,调整总面积SAALL、总面积SBALL以及按压连接用配线件20的力,但是调整这些的至少一个即可。即,在使总面积SAALL和总面积SBALL为固定值的情况下,仅调整按压连接用配线件20的力即可。在使按压连接用配线件20的力为固定值的情况下,调整总面积SAALL和总面积SBALL的至少一方即可。
这样,本发明当然包含在此并未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基于上述说明妥当的专利请求的范围涉及的发明特定事项规定。
实施例
虽然以下针对本发明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使用的太阳能电池的实施例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例所示的情况,在不改变其主要意图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实施。
首先,在尺寸125mm方型的光电转换部的受光面上,使用环氧类树脂热固化型的银膏,通过网板印刷法形成受光面侧细线电极(线宽70μm、高度50μm、间距2.2mm)。连接用配线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分的总面积是11.55mm2
接着,在光电转换部的背面上,使用环氧类树脂热固化型的银膏,通过网板印刷法形成背面侧细线电极(线宽105μm、高度20μm、间距0.55mm)。连接用配线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分的总面积是69.62mm2(第一连接部分的总面积的大约6倍)。
接着,在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上和背面上,通过带状的树脂粘接剂,每次三根地粘接连接用配线件(线宽1mm)。具体来讲,一边在200℃下加热连接用配线件一边在2MPa下加压大约20秒。作为连接用配线件,使用由40μm厚的软钎料(焊锡)层覆盖200μ厚的铜箔的表面的材料。
此时,第一连接部分的压力是85.8MPa,第二连接部分的压力是14.2MPa(85.8MPa的大约六分之一)。还有,第一连接部分嵌入连接用配线件25μm。第二连接部分嵌入连接用配线件1μm。其结果是,受光面与铜箔的间隔和背面与铜箔的间隔都是20μm。
在以上那样的连接有连接用配线件的太阳能电池未观测到翘曲。这是由于使受光面与铜箔的间隔和背面与铜箔的间隔相等,能够使两个铜箔对太阳能电池的应力相互抵消。
其中,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08-321527号(2008年12月17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援引在本申请说明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述那样,本发明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由于能够抑制太阳能电池的翘曲,所以在太阳能电池的制造领域中有用。
符号说明
1太阳能电池串
2受光面侧保护件
3背面侧保护件
4密封件
10太阳能电池
10A受光面
10B背面
20连接用配线件
20A芯材
20B覆盖层
21取出用配线件
25光电转换部
30A受光面侧细线电极
30ACON第一连接部分
30B背面侧细线电极
30BCON第二连接部分
40树脂粘接剂
50连接线
100太阳能电池模块

Claims (6)

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太阳能电池,其具有形成在受光面上的多个受光面侧细线电极,和形成在位于所述受光面的相反侧的背面上的、比所述受光面侧细线电极的根数多且具有比所述受光面侧细线电极的线宽大的线宽的多个背面侧细线电极;
连接到所述受光面上的第一配线件;和
连接到所述背面上的与所述第一配线件的线宽相同的线宽的第二配线件,其中
第一配线件具有:导电性的第一芯材,和形成在所述第一芯材的表面上的导电性的第一覆盖层,
第二配线件具有:导电性的第二芯材,和形成在所述第二芯材的表面上的导电性的第二覆盖层,
所述受光面与所述第一芯材的间隔等于所述背面与所述第二芯材的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受光面侧细线电极包含通过嵌入所述第一覆盖层而与所述第一配线件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部分,
所述多个背面侧细线电极包含通过嵌入所述第二覆盖层而与所述第二配线件连接的多个第二连接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受光面的方向上所述多个受光面侧细线电极形成得比形成在位于所述受光面的相反侧的背面上的多个细线电极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受光面侧细线电极包含通过嵌入所述第一覆盖层而与所述第一配线件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部分,
所述多个背面侧细线电极包含通过嵌入所述第二覆盖层而与所述第二配线件连接的多个第二连接部分,
在垂直于所述受光面的方向上所述多个受光面侧细线电极形成得比形成在位于所述受光面的相反侧的背面上的多个细线电极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分嵌入所述第一覆盖层的深度大于所述多个第二连接部分嵌入所述第二覆盖层的深度。
6.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该太阳能电池模块具备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具有光电转换部,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工序A,其在所述光电转换部的受光面上形成多个受光面侧细线电极、并且在所述光电转换部的与所述受光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上形成比所述受光面侧细线电极的根数多且具有比所述受光面侧细线电极的线宽大的线宽的多个背面侧细线电极,由此形成所述太阳能电池;
工序B,其将第一配线件安装到所述受光面,并将所述多个受光面侧细线电极与所述第一配线件连接,所述第一配线件具有第一芯材和形成在所述第一芯材的表面上的第一覆盖层;和
工序C,其将与所述第一配线件的线宽相同的线宽的第二配线件安装到所述背面,并将所述多个背面侧细线电极与所述第二配线件连接,所述第二配线件具有第二芯材和形成在所述第二芯材的表面上的第二覆盖层,其中
在所述工序B和所述工序C中,所述受光面与所述第一芯材的间隔,等于所述背面与所述第二芯材的间隔。
CN200980151352.4A 2008-12-17 2009-12-15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76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21527A JP5178489B2 (ja) 2008-12-17 2008-12-17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321527 2008-12-17
PCT/JP2009/070881 WO2010071123A1 (ja) 2008-12-17 2009-12-15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7626A CN102257626A (zh) 2011-11-23
CN102257626B true CN102257626B (zh) 2015-11-25

Family

ID=42268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135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7626B (zh) 2008-12-17 2009-12-15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84050A1 (zh)
EP (1) EP2375454B1 (zh)
JP (1) JP5178489B2 (zh)
KR (1) KR101605132B1 (zh)
CN (1) CN102257626B (zh)
WO (1) WO20100711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6112B2 (ja) * 2009-02-17 2013-10-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602498B2 (ja) * 2009-07-30 2014-10-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I463683B (zh) * 2010-07-09 2014-12-01 Sakamoto Jun A panel, a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a solar cell module, 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a printing method
US9337361B2 (en) * 2010-11-26 2016-05-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969032B1 (ko) * 2011-09-07 2019-04-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DE112012006858T5 (de) 2012-08-31 2015-06-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Solarzellen-Fertigungsverfahren
KR102273018B1 (ko) * 2014-09-25 2021-07-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 전지 모듈
JP2018125505A (ja) * 2017-02-03 2018-08-09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半導体デバイス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9336A (zh) * 2006-01-24 2007-08-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光电动势模块
WO2008023795A1 (en) * 2006-08-25 2008-02-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Solar battery module and solar battery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08235354A (ja) * 2007-03-16 2008-10-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1017A (en) * 1998-05-28 2000-06-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lf-biased solar cell and module adopting the same
JP4425246B2 (ja) * 2005-08-31 2010-03-0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起電力装置および光起電力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230089B2 (ja) * 2006-09-28 2013-07-1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294048B2 (ja) * 2006-11-29 2009-07-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052154B2 (ja) * 2007-02-16 2012-10-1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8205137A (ja) * 2007-02-19 2008-09-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100206B2 (ja) * 2007-05-28 2012-12-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306112B2 (ja) * 2009-02-17 2013-10-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602498B2 (ja) * 2009-07-30 2014-10-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9336A (zh) * 2006-01-24 2007-08-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光电动势模块
WO2008023795A1 (en) * 2006-08-25 2008-02-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Solar battery module and solar battery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08235354A (ja) * 2007-03-16 2008-10-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84050A1 (en) 2011-11-24
JP2010147194A (ja) 2010-07-01
CN102257626A (zh) 2011-11-23
KR101605132B1 (ko) 2016-03-21
KR20110095892A (ko) 2011-08-25
EP2375454B1 (en) 2019-07-24
EP2375454A1 (en) 2011-10-12
WO2010071123A1 (ja) 2010-06-24
JP5178489B2 (ja) 2013-04-10
EP2375454A4 (en)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7626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73796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和其制造方法
CN101689576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US9466748B2 (en) Optoelectronic device with heat spreader unit
US7932184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module and solar cell module thus manufactured
JP4294048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367588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414829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CN203277411U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JP2009238959A (ja) 圧着装置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20150049188A (ko) 태양 전지 및 태양 전지 모듈
JP5362201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8079811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3725317B (zh) 一种太阳能组件的制备方法
CN101483203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90427A (zh) 背接触式导电集成背板、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