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1476B - 图像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11476B CN102211476B CN201110070646.3A CN201110070646A CN102211476B CN 102211476 B CN102211476 B CN 102211476B CN 201110070646 A CN201110070646 A CN 201110070646A CN 102211476 B CN102211476 B CN 1022114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xel
- drop
- gradation
- value
- out colou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67—Post-processing of the composed and rasterized print image
- G06K15/1872—Image enhancement
- G06K15/1878—Adjusting colou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67—Post-processing of the composed and rasterized print image
- G06K15/1869—Depleting the print image
- G06K15/1871—Depleting the print image with provisions for image features conservation or enhancement, e.g. conservation or enhancement of zone edg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58—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e.g. colour misregistration cor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装置,使打印执行部使用色材来执行打印处理,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单元以及提供单元,第一处理单元通过处理原始图像数据来执行第一图像处理以便生成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包括:计算单元,其计算与关于对象图像数据中的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有关的指标值;以及校正单元,其基于边缘强度的指标值校正目标像素的值,其中校正单元校正目标像素的值,以使得如果目标像素是第一像素,则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增加,并且其中校正单元校正目标像素的值,使得如果目标像素是第二像素,则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降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打印执行部使用色材来执行打印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
例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校正输入图像数据以减少打印中的墨粉消耗量的技术。在这种技术中,执行校正,从而输入图像数据中的边缘部分的打印浓度保持相同(即,不校正打印浓度),但是非边缘部分的打印浓度降低。另外,通过使用诸如拉普拉斯滤波器的已知的边缘检测方法使边缘部分和非边缘部分相互不同。
发明内容
因为对非边缘部分进行校正,从而其打印浓度降低,所以上述技术可以减少墨粉消耗量。然而,由于通过较低的浓度来打印打印图像中的非边缘部分的打印浓度,所以用户难以辨认打印图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印图像,其对于用户而言是可容易辨认的,实现了在打印中减少色材消耗量(诸如上述示例中的墨粉)。
已知一种水彩效果,其为光学错觉效果中的一种。根据水彩效果,例如,当观察者看到其中白色区域的外周界被第一颜色(绿色)围绕且绿色区域的外周界被第二颜色(紫色)围绕的图像时,观察者察觉到白色区域好像是被利用第一颜色(绿色)着色的区域。此外,当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是具有不同打印浓度的非彩色颜色(灰色)时,也可能发生水彩效果。考虑到水彩效果做出了了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使打印执行部使用色材来执行打印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单元,该第一处理单元对原始图像数据执行第一图像处理以生成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以及提供单元,该提供单元在生成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时,向打印执行部提供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第一处理单元包括:计算单元,该计算单元计算关于对象图像数据中的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相关的指标值;以及校正单元,校正单元基于指标值来校正目标像素的值,其中,校正单元校正目标像素的值,以使得如果目标像素是第一类型的像素,则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增加,第一类型像素表示目标像素的指标值指示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相对高,并且其中,校正单元校正目标像素的值,以使得如果目标像素是第二类型的像素,则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降低,第二类型像素表示目标像素的指标值指示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相对低。
因此,虽然校正第一类型的像素,以使得第一像素的值具有增加的打印浓度,但校正第二类型的像素,以使得第二像素的值具有降低的打印浓度,从而用于打印图像的色材消耗量能够被减少。此外,由于校正第一类型像素的打印浓度,以使得第一像素的值增加,因此尽管第二类型像素的打印浓度被校正为降低,用户却能够察觉到第二类型像素的打印浓度好像打印图像具有比实际打印浓度更高的打印浓度。也就是说,用户能够察觉水彩效果。因此,在减少色材消耗量的同时,能够获得用户容易辨认的打印图像。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当目标像素是第一类型的像素时,由于目标像素的指标值指示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较高,所以校正单元可以校正目标像素的值,以使得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变高。因此,随着第一像素的边缘强度变高,用户能够察觉到关于由第二像素表示的打印图像的水彩效果。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当目标像素是第二类型的像素时,校正单元可以校正目标像素的值,以使得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等于或小于预定浓度。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图像处理装置可以包括:第二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通过处理原始图像数据来执行第二图像处理以生成第二已处理图像数据,其中,在生成第二已处理图像数据时,提供单元将第二已处理图像数据提供给打印执行部,其中打印执行部能够在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下执行打印处理,其中,如果选择了第一模式,则第一处理单元执行第一图像处理,其中,如果选择了第二模式,则第二处理单元执行第二图像处理,其中,当目标像素是第一类型像素时,校正单元校正目标像素的值,以使得要在第一模式下打印的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比要在第二模式下打印的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高,其中,当目标像素是第二类型像素时,校正单元校正目标像素的值,以使得要在第一模式下打印的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比要在第二模式下打印的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低。因此,与在第二模式下执行打印处理的情况相比,在第一模式打印中,能够降低色材消耗量。此外,在第一模式下执行打印处理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对于用户而言可辨认的打印图像。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校正单元可以包括确定单元,确定单元通过将目标像素的指标值与阈值相比较来确定目标像素是第一类型像素还是第二类型像素。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一种使打印执行部使用色材来执行打印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第一处理单元通过处理原始图像数据来执行第一图像处理以生成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以及提供单元,在生成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时,提供单元将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提供给打印执行部,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包括:检测单元,检测单元检测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其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包括在由要处理的对象图像数据表示的对象图像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彼此相邻,并且包括在第一区域中的第一像素组的值不同于包括在第二区域中的第二像素组的值;以及校正单元,校正单元校正包括在第一区域中的第一像素组的值,其中,校正单元校正第一相邻象素的值,以使得第一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增加,第一相邻像素是第一像素组的一部分并邻近第二区域,并且其中,校正单元校正第一非相邻像素的值,以使得第一非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降低,第一非相邻像素是第一像素组的一部分且远离第二区域。
因此,虽然第一相邻像素被校正为增加的打印浓度,但第一非相邻像素被校正为降低的打印浓度,使得能够降低用于打印图像的色材消耗量。此外,由于第一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被校正为增加,因此尽管第一非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被校正为降低,但是用户能够察觉到第一非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好像打印图像具有比实际打印浓度更高的打印浓度。也就是说,用户能够察觉水彩效果。因此,在降低色材消耗量的同时可获得用户容易辨认的打印图像。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由第一像素组的尚未校正的值所指示的第一像素组的打印浓度可低于由第二像素组的尚未校正的值所指示的第二像素组的打印浓度。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校正单元校正第二像素组的值,其中,校正单元校正第二相邻像素的值,以使得第二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增加,第二相邻像素是第二像素组的一部分并邻近于第一区域,并且其中,校正单元校正第二非相邻像素的值,以使得第二非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降低,第二非相邻像素是第二像素组的一部分并远离第一区域。因此,虽然第二相邻像素被校正为增加的打印浓度,但第二非相邻像素被校正为降低的打印浓度,使得能够降低用于打印图像的色材消耗量。此外,由于第二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被校正为增加,因此尽管第二非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被校正为降低,但是用户能够察觉到第二非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好像打印图像具有高于实际打印浓度的打印浓度。也就是说,用户能够察觉水彩效果。因此,在降低色材消耗量的同时可获得用户容易辨认的打印图像。
在示例性方面,图像处理装置可以包括:第二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通过处理原始图像数据来执行第二图像处理以生成第二已处理图像数据,其中,在生成第二已处理图像数据时,提供单元向打印执行部提供第二已处理图像数据,其中打印执行部能够在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下执行打印处理,其中,如果选择了第一模式,则第一处理单元执行第一图像处理,其中,如果选择了第二模式,则第二处理单元执行第二图像处理,其中,校正单元校正第一相邻像素的值,以使得要在第一模式下打印的第一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高于要在第二模式下打印的第一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并且其中,校正单元校正第一非相邻像素的值,以使得要在第一模式下打印的非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低于要在第二模式下打印的第一非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因此,与在第二模式下执行打印处理的情况相比,在第一模式打印中,能够降低色材消耗量。此外,在第一模式下执行打印处理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用户可辨认的打印图像。
另外,本公开还提供了新的、有用的控制方法、计算机程序和存储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都实现了根据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通信系统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生成打印数据的处理的流程图的视图;
图3是示出校正处理的流程图的视图;
图4是示出已转换RGB图像数据中的各像素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边缘校正处理前后的值的图;
图6是示出非边缘校正处理前后的值的图;
图7是解释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校正处理的视图;
图8是解释第一对比例中的校正处理的视图;
图9是示出一个方面中的其中通过校正处理出现水彩效果的图像的视图;以及
图10是解释第二对比例的校正处理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系统配置)
参考附图来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2包括PC 10和打印机60。PC 10和打印机60可以经由LAN电缆4相互通信。
(PC 10的配置)
PC 10包括操作单元12、显示单元14、网络接口16、存储器20和控制单元30。操作单元12包括鼠标和键盘。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操作单元12来向PC输入各种指令。显示单元14是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器。网络接口16被连接到LAN电缆4。存储器20存储用于打印机60的打印机驱动22。打印机驱动22可以从其中存储驱动22的可以被计算机读取的存储介质安装到PC 10中,或者可以从因特网上的服务器安装在PC 10中。
控制单元30通过使用存储在存储器20中的打印机驱动22来执行多个处理。通过打印机驱动22通过使用执行处理的控制单元30来实现第一处理单元40、第二处理单元50和提供单元52的功能。第一处理单元40包括计算单元42、检测单元44和校正单元46。校正单元46包括确定单元48。
(打印机60的配置)
打印机60包括打印设备62、墨盒64和控制单元66。打印设备62包括喷墨头和驱动喷墨头的致动器。打印设备62使用从墨盒64提供的CMYK(即青色(蓝绿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4种颜色墨水来执行打印。控制单元66根据未示出的程序来对打印设备62进行致动。
(由PC 10执行的处理)
在下文中,将描述由PC 10的控制单元30执行的处理。用户可以选择想要的数据并向操作单元12操作打印指令操作,使得打印机60打印由想要的数据表示的图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描述用户选择RGB(即,红色、绿色、蓝色)位图图像数据(在下文中称为“RGB图像数据”)的情况。如果选择了不同类型的数据(例如,文本数据、除RGB图像之外的位图图像数据、文本和位图组合数据等),则控制单元30使用已知方法将由用户选择的数据转换成RGB图像数据。同时,打印指令操作包括模式选择操作和打印分辨率选择操作。在模式选择操作中,从打印机60能够执行的正常模式和省墨模式中选择想要的模式。在打印分辨率选择操作中,从多个打印分辨率中选择一个打印分辨率。
当执行打印指令操作时,控制单元30根据打印机驱动22来执行图2所示的打印数据生成处理。首先,控制单元30通过使用已知方法对RGB图像数据执行分辨率转换处理来生成已转换RGB图像数据(步骤S10)。在分辨率转换处理中,RGB图像数据的分辨率被转换成与通过打印分辨率选择操作选择的打印分辨率相对应的分辨率。如图4所示,已转换RGB图像数据80包括多个像素,并且多个像素构成多个行和多个列。也就是说,由沿着图4的水平方向(x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构成一行,并由沿着图4的垂直方向(y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构成一列。每个像素包括红色(R)、绿色(G)和蓝色(B)值。R、G和B值中的每一个具有带有256个色调(0至255)的多值数据。
接下来,控制单元30确定选择的模式是否是省墨模式(步骤S12)。这里,在是的情况下(选择了省墨模式),第一处理单元40基于已转换RGB图像数据在步骤S14中执行校正处理,在步骤S16中执行色彩转换处理,并在步骤S18中执行半色调处理。同时,如果在步骤S12中选择了否(选择了正常模式),则第二处理单元50基于已转换RGB图像数据在步骤S16中执行色彩转换处理并在步骤S18中执行半色调处理,而不执行在步骤S14中的校正处理。
(校正处理)
参考图3,将描述步骤S14中的校正处理的细节。第一处理处理40从已转换RGB图像数据80中的多个像素中选择一个像素(步骤S30)。在下文中,将在步骤S30中选择的像素称为“目标像素”,并将目标像素的R、G和B值笼统地表示为“T(x,y)”。更具体地,T(x,y)的R、G和B值分别是R(x,y)、G(x,y)和B(x,y)。
随后,计算单元42计算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E(x,y)(步骤S32)。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边缘强度E(x,y)表示为在0至255范围内的数值。
首先,计算单元42计算包括目标像素和目标像素周围的一组特定像素的多个对象像素中的每一个的亮度相关值P。同时,图3中的步骤S32中的表达式1(如下所述)指示用于计算目标像素的亮度相关值P(x,y)的公式。
表达式1:P(x,y)=0.29R(x,y)+0.6G(x,y)+0.11B(x,y)
能够通过用其它坐标替换表达式1中的(x,y)来计算目标像素之外的像素的亮度相关值。例如,通过用紧邻目标像素右侧的(x+1,y)来替换表达式1中的(x,y),获得用于计算像素(坐标(x+1,y))的亮度相关值P(x+1,y)。
另外,如图3中的表达式1所述,当已转换RGB图像数据80中的像素的RGB值较低时,像素的亮度相关值P变低。然而,如在图2中的步骤S16中由表达式6(稍后将描述)所述,当已转换RGB图像数据80中的像素的RGB值较低时,像素的CMYK值变高。当像素的CMYK值较高时,打印图像中与像素相对应的区域的打印浓度变高(对应于像素的点的尺寸增加)。也就是说,当RGB图像数据中的像素的RGB值较低(即,当像素的亮度相关值较低)时,打印图像中与像素相对应的区域的打印浓度变高。另一方面,当RGB图像数据中的像素的RGB值较高(像素的亮度相关值较高)时,打印图像中与像素相对应的区域的打印浓度变低。如上所述,RGB图像数据80中的像素的RGB值与打印图像中对应于像素的区域的打印浓度相关。因此,可以将打印图像中与RGB图像数据80中的像素相对应的区域的打印浓度称为“由对应像素的RGB值表示的打印浓度”。更简要地,可以将打印图像中与RGB图像数据80中的像素相对应的区域的打印浓度称为“对应像素的打印浓度”。在下文中,在某些情况下还使用表述“像素的打印浓度”。
在步骤S32中由表达式2(如下所述)中的参数“win”(win是1或以上的整数)来确定一组特定像素(邻近于目标像素布置的一组像素)。
表达式2:
通过打印机60(或打印机驱动22)的制造商预先确定参数win的值。通常,由对应于(x+win)的列;对应于(x-win)的列;对应于(y+win)的行;以及对应于(y-win)的行围绕的多个像素是多个对象像素(其亮度相关值被计算的多个像素)。对象像素的数目是(2×win+1)2。多个对象像素中目标像素之外的像素是一组特定像素。特定像素的数目是((2×win+1)2-1)。例如,在如图4所示的(win=1)的情况下,通过对应于(x+1)的列;对应于(x-1)的列;对应于(y+1)的行;以及对应于(y-1)的行包括的九个像素是一组对象像素(在图4中以阴影线画出九个对象像素)。因此,在九个像素之中,不包括目标像素82的8个像素是一组特定像素。在(win=1)的情况下,计算单元42计算九个对象像素中的每一个的亮度相关值。
然后,计算单元42在步骤S32中根据表达式2来计算多个对象像素(图4中的9个对象像素)的亮度相关值P的平均值Ave(x,y)。另外,计算单元42在步骤S32中根据表达式3(如下所述)来计算对象像素的边缘强度E(x,y)。
表达式3:
如表达式3所表达的,边缘强度E(x,y)是通过将多个对象像素(图4中的9个对象像素)的亮度相关值的方差乘以参数Adj而计算的值。参数Adj是用于调整边缘强度的值的参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Adj是由打印机60的制造商确定的恒定值“0.25”。通常,Adj值是高于“0”的值。另外,Adj值可以不是恒定值,并且可以是根据要处理的已转换RGB图像数据而改变的值。例如,控制单元30可以确定每个像素的Adj值,以便已转换RGB图像数据中的每个像素的每个边缘强度E(x,y)进入0至255的范围。
如上所述,通常,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E(x,y)指示多个对象像素(图4中的9个对象像素)的亮度相关值的变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为方差)。边缘强度E(x,y)随着该变化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具有相对低的打印浓度(即,高亮度)的低打印浓度区域和具有相对高的打印浓度(即,低亮度)的高打印浓度区域在由已转换RGB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中彼此相邻的情况下,如果目标像素接近于两个区域之间的边界,则增加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E(x,y)。在上述情况下,如果目标像素远离边界(即,每个区域的中心部分),则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E(x,y)降低。换言之,可以将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E(x,y)称为指示从边界至目标像素所表示的部分图像的距离的值。边缘强度E(x,y)随着该距离减小而增加。
接下来,确定单元48确定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E(x,y)是否高于零(步骤S34)。这里,在是的情况下(即E(x,y)>0),校正单元46执行边缘校正处理(步骤S36)。另一方面,在步骤S34中否的情况下(即,E(x,y)=0),校正单元46执行非边缘校正处理(步骤S38)。另外,将在步骤S34中被确定为是的像素称为“边缘像素”,并将在步骤S34中被确定为否的像素称为“非边缘像素”。
如上所述,在低打印浓度区域和高打印浓度区域在由已转换RGB图像数据80表示的图像中彼此邻近的情况下,如果目标像素接近于两个区域之间的边界,则确定单元48在步骤S34中将确定确定为是,并且如果目标像素远离边界,则确定单元48在步骤S34中将确定确定为否。也就是说,步骤S32和步骤S34中的处理是检测边界的处理。换言之,检测单元44通过执行步骤S32和步骤S34中的处理来检测边界。
(边缘校正处理)
在步骤S36的边缘校正处理中,校正单元46基于图3中的步骤S36的表达式4(如下所述)来校正目标像素(即边缘像素)的校正前值T(x,y),从而计算目标像素的校正后值T′(x,y)。
表达式4:
同时,表达式4的参数α是用于调整校正量的参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参数α是由打印机60的制造商确定的恒定值“1.5”。此外,α的值优选是“1”或以上。首先,校正单元46基于包括在目标像素的校正前值T(x,y)中的校正前R值(即R(x,y))根据表达式4来计算校正后R值(即R′(x,y))。类似地,校正单元46还分别基于校正前G值(即G(x,y))和校正前B值(即B(x,y))根据表达式4来计算校正后G值(即G′(x,y))和校正后B值(即B′(x,y))。从而,计算目标像素的校正后值T′(x,y)(即R′(x,y)、G′(x,y)和B′(x,y))。
图5是示出由步骤S36的边缘校正处理获得的目标像素的校正前值T(x,y)与目标像素的校正后值T′(x,y)之间的关系的视图。在图5中,示出在(E(x,y)=192)时获得的图和在(E(x,y)=255)时获得的图作为示例。此外,由于图3的步骤S34中的确定在E(x,y)=0时为否,因此不执行步骤S36的边缘校正处理。然而,在图5中,还示出在(E(x,y)=0)时获得的图作为参考。如图5所描述的,在步骤S36的边缘校正处理中,校正后值T′(x,y)被校正为低于校正前值T(x,y)。如上所述,像素的RGB值的减小意味着像素的打印浓度增加。也就是说,在步骤S36的边缘校正处理中,校正目标像素的校正前值T(x,y),以便增加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此外,如图5所示,当(E(x,y)=255)时,与(E(x,y)=192)的情况相比,校正量(即|T′(x,y)-T(x,y)|)较大。也就是说,在步骤S36的边缘校正处理中,校正目标像素的校正前值T(x,y),从而校正量(即RGB值的减小量)随着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E(x,y)的增加而增加。换言之,在步骤S36的边缘校正处理中,校正目标像素的校正前值T(x,y),从而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随着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E(x,y)的增加而增加。
(非边缘校正处理)
在步骤S38的非边缘校正处理中,校正单元46基于步骤S38的表达式5(如下所述)来校正目标像素(即非边缘像素)的校正前值T(x,y),从而计算目标像素的校正后值T′(x,y)。
表达式5:
同时,表达式5的参数Min是用于调整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的参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是恒定值的并由打印机60的制造商确定的参数Min是“192”。如在步骤S36的边缘校正处理中,校正单元46基于包括在目标像素的校正前值T(x,y)中的校正前R、G和B值根据表达式5来计算校正后R、G和B值。因此,计算目标像素的校正后值T′(x,y)(即,R′(x,y)、G′(x,y)和B′(x,y))。
图6是示出通过步骤S38的非边缘校正处理获得的目标像素的校正前值T(x,y)与目标像素的校正后值T′(x,y)之间的关系。如图6的步骤S38的非边缘校正处理所述,校正后值T′(x,y)被校正为高于校正前值T(x,y)。如上所述,像素的RGB值的增加意味着像素的打印浓度正在减少。也就是说,在步骤S38的非边缘校正处理中,校正目标像素的校正前值T(x,y),以降低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此外,如图6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目标像素的校正后T′(x,y)具有Min(即192)或以上的值,与目标像素的校正前值T(x,y)的大小无关。也就是说,在步骤S38的非边缘校正处理中,校正目标像素的校正前值T(x,y),以便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等于或小于对应于Min的打印浓度。
当步骤S36或步骤S38结束时,第一处理单元40确定是否对已转换RGB图像数据80中的所有像素执行了步骤S30至步骤S38的处理(步骤S40)。这里,在该确定为否的情况下,第一处理单元40返回至步骤S30,并且然后选择包括在已转换RGB图像数据80中的多个像素中还没有被处理的一个像素。另一方面,在在步骤S40中确定为是的情况下,校正处理结束。
如图2所示,第一处理单元40在步骤S14的校正处理结束时通过使用已知技术对通过步骤S14的校正处理获得的已转换校正后RGB图像数据执行色彩转换(步骤S16)。在步骤S16中,第一处理单元40将已转换校正后RGB图像数据转换成CMYK位图图像数据(在下文中称为“第一CMYK图像数据”)。从已转换校正后RGB图像数据的一个像素获得以CMYK格式描述的一个像素。也就是说,第一CMYK图像数据中的像素的数目等于已转换校正后RGB图像数据的像素的数目。第一CMYK图像数据中的每个像素包括C、M、Y和K值,并且C、M、Y和K值中的每一个是具有256个色调(从0至255)的多值数据。
步骤S16的表达式6(如下所述)指示用于将以RGB格式描述的像素的值(表达式6的R、G和B)转换成以CMYK格式描述的像素的值(表达式6的C、M、Y和K)。
表达式6:
C′=255-R,M′=255-G,Y′=255-B,K=min(C′,M′,Y′)
C=C′-K,M=M′-K,Y=Y′-K
另外,表达式6的C′、M′和Y′是用于计算C、M、Y和K的媒介参数。此外,表达式6的min(C′、M′、Y′)指示C′、M′和Y′当中的最小值。如表达式6所述,当RGB值较高时,CMYK值变低,并且当RGB值较低时,CMYK值变高。
然后,第一处理单元40使用已知技术对第一CMYK图像数据执行半色调处理(步骤S18)。半色调处理的示例可以包括误差扩散法、递色法等。在步骤S18中,第一处理单元将第一CMYK图像数据转换成四值位图图像数据(在下文中称为“第一打印数据”)。从第一CMYK图像数据中的一个像素获得由四值表示的一个像素。也就是说,第一打印数据的像素数目等于第一CMYK图像数据的像素数目。四值中的值“3”表示大尺寸的点的形成,值“2”表示中型尺寸的点的形成,值“1”表示小尺寸的点的形成,并且值“0”指示没有点形成。打印数据中的每个像素包括分别对应于C、M、Y和K的值(0至3中的任一个)。
例如,当第一CMYK图像数据中的像素的C值具有在第一范围(例如,0至63)内的值时,第一处理单元40确定第一打印数据中的像素对应于值“0”。类似地,当第一CMYK图像数据中的像素的C值分别具有在第二范围(例如,64至127)内的值、在第三范围(例如,128至191)内的值、和在第四范围(例如,192至255)内的值时,第一处理单元40可以确定第一打印数据中的像素分别对应于值“1”、“2”和“3”。类似地,第一处理单元40可以基于第一CMYK图像数据中的像素的M、Y和K值来确定与对应于像素的第一打印数据中的像素的M、Y和K相对应的值。
接下来,提供单元52将通过第一处理单元40生成的第一打印数据提供给打印机60(步骤S20)。从而,打印机60的控制器66使打印设备62基于第一打印数据进行打印。控制器66控制打印设备62,以便基于第一打印数据中的像素的值(对应于C、M、Y和K的值),在根据第一打印数据的位置处形成各颜色的点。例如,控制器66控制打印设备62,从而当第一打印数据中的像素的值是“3”时,将形成大尺寸的青色点。
同时,当步骤S12中的确定为否时,第二处理单元50不执行步骤S14中的校正处理,而对如上所述地在步骤S10中生成的已转换RGB图像数据80执行步骤S16中的色彩转换处理,从而生成第二CMYK图像数据。接下来,第二处理单元50如上所述地对第二CMYK图像数据执行步骤S18的半色调处理,从而生成第二打印数据。提供单元52将由第二处理单元50生成的第二打印数据提供给打印机60。
如上所述,如果在步骤S12中确定选择了省墨模式(步骤S12中的确定为是),则第一处理单元40执行步骤S14的校正处理,以便生成第一打印数据。如果在步骤S12确定中选择了正常模式(步骤S12中的确定为否),则第二处理单元50在不执行步骤S14的校正处理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打印数据。在步骤S14的校正处理中,校正边缘像素的值,以增加每个像素的RGB值(即,增加边缘像素的打印浓度)。校正非边缘像素的值,以增加非边缘像素的RGB值(即,降低边缘像素的打印浓度)。因此,在对已转换RGB图像数据80执行校正处理之后,与不执行校正处理的情况相比,边缘像素的RGB值减小(即,边缘像素的打印浓度增加),并且非边缘像素的RGB值增加(即,边缘像素的打印浓度减小)。因此,在从已转换校正后RGB图像数据生成第一CMYK图像数据之后,与不执行校正处理的情况相比,与第一CMYK图像数据中的边缘像素相对应的像素的CMYK的值增加,并且与第一CMYK图像数据中的非边缘像素相对应的像素的CMYK值减小。此外,当从第一CMYK图像数据生成第一打印数据时,与不执行校正处理的情况相比,与第一打印数据中的边缘像素相对应的像素的值增加(即,点尺寸增加),并与第一打印数据中的非边缘像素相对应的像素的值减小(即,点尺寸减小)。
通常,从由字符或表格组成的文档数据获得的已转换RGB图像数据80包括比边缘像素多的非边缘像素。因此,当在文档数据中由第一处理单元40生成第一打印数据时,与由第二处理单元50生成第二打印数据的情况相比,与相对少的边缘像素相对应的点的尺寸增加,并与相对多的非边缘像素相对应的点的尺寸减小。结果,当打印机60基于第一打印数据来执行打印时(即,省墨模式下的打印),与打印机60基于第二打印数据来执行打印(即正常模式下的打印)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墨水消耗量。
作为图7的一部分并且表示图7的部分(A1)的图7(A1)示意性地示出由在图2的步骤S10中获得的已转换RGB图像数据80表示的图像100(在下文中称为“对象图像100”)。x方向和y方向的每个坐标对应于每一个像素。对象图像100包括具有相对高打印浓度的高打印浓度区102和具有相对低打印浓度的低打印浓度区104。高打印浓度区102邻接低打印浓度区104。包括在高打印浓度区(即,低亮度区)102中的每个像素的值是相等的(例如R=10,G=20,B=30),并且,包括在低打印浓度区(即,高亮度区)104中的每个像素的值是相等的(例如R=200,G=210,B=220)。图7(A2)示出包括在对象图像100中的多个像素中的(y=y0)的行中的每个像素的打印浓度(亮度)。
图7(B)示出包括在对象图像100中的多个像素中的(y=y0)的行中的每个像素的边缘强度。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图3的表达式2和3中的参数win是“1”,所以远离高打印浓度区102和低打印浓度区104之间的边界的一个像素具有高于“0”的边缘强度,从而此像素被确定为边缘像素。也就是说,在高打印浓度区102的一侧,邻近于边界的(x=x1)的列中的每个像素被确定为边缘像素。类似地,在低打印浓度区104的一侧,邻近于边界的(x=x0)的列中的每个像素被确定为边缘像素。对这些边缘像素进行边缘校正处理以增加打印浓度(参见图3的步骤S36)。另一方面,高打印浓度区102中的未被包括在(x=x1)的列中的每个像素和低打印浓度区104中的未被包括在(x=x0)的列中的每个像素被确定为非边缘像素。对这些非边缘像素进行非边缘校正处理以降低打印浓度(参见图3的步骤S38)。
图7(C1)示意性地示出由在图2的步骤S 14中获得的已转换校正后RGB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110(在下文中称为“校正后图像110”)。在校正后图像110中,与对象图像100相比,每个边缘像素(x=x1,x=x0)的打印浓度增加。也就是说,校正后图像110的区域112a(x=x1)的打印浓度比对象图像100的高打印浓度区102的打印浓度高。同时,校正后图像110的区域114a(x=x0)的打印浓度比对象图像100的低打印浓度区104的打印浓度高。另一方面,在校正后图像110中,与对象图像100相比,每个非边缘像素的打印浓度降低。也就是说,校正后图像110的区域112b的打印浓度低于对象图像100的高打印浓度区域102的打印浓度,并且校正后图像110的区域114b的打印浓度低于对象图像100的低打印浓度区104的打印浓度。图7(C2)示出校正后图像110中的(y=y0)的行中的每个像素的打印浓度。
如图7所述,区域112b、114b的面积大于区域112a、114a的面积。也就是说,区域112b、114b中的非边缘像素的数目大于区域112a、114a中的边缘像素的数目。如图7(C2)所示,虽然其数目相对低的每个边缘像素的打印浓度增加,但是由于其数目相对多的每个非边缘像素的打印浓度降低,所以能够减少用于基于与校正后图像110相对应的第一打印数据打印的墨水消耗量。此外,由于在校正后图像110中增加了每个边缘像素的打印浓度,所以能够获得水彩效果。也就是说,由于在高打印浓度区102的一侧增加了邻近于边界的区域112a的打印浓度,所以用户可以察觉到与远离边界的区域112b相对应的打印图像的打印浓度高于实际打印浓度。类似地,由于在低打印浓度区104的一侧增加了邻近于边界的区域114a的打印浓度,所以用户可以察觉到与远离边界的区域114b相对应的打印图像的打印浓度高于实际打印浓度。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实现墨水消耗量的减少,并提供用户容易辨认的打印图像。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校正边缘像素的值,从而边缘像素的边缘强度E(x,y)越高,边缘像素的打印浓度越高。因此,当每个边缘像素的边缘强度较高时,用户容易在每个非边缘像素中从打印图像察觉到水彩效果。
(第一对比例)
简单地说,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校正处理不同于如下所述的节省色材的现有技术处理。图8是解释第一对比例的成像处理的视图。图8(A1)、8(A2)与图7(A1)、7(A2)相同。图8(C1)示意性地示出了通过第一对比例的成像处理生成的校正图像120。图8(C2)示出了已校正图像120中的多个像素中的(y=y0)的行中的每个像素的打印浓度。如图8(C1)、8(C2)所示,在第一对比例的成像处理中,校正所有像素的值,使得在高打印浓度区102和低打印浓度区104两者中降低所有像素的打印浓度。也就是说,在高打印浓度区122中,已校正图像120的打印浓度变得低于高打印浓度区102的打印浓度,并且在低打印浓度区124中,已校正图像120的打印浓度变得低于低打印浓度区104的打印浓度。
根据第一对比例的成像处理,由于区域122、124的打印浓度变低,所以可以减少墨水消耗量。然而,当执行第一对比例的成像处理时,用户难以察觉到水彩效果。相反,根据如图7所示的本示例性实施例,在高打印浓度区102和低打印浓度区104两者中,增加了边界区域112a、114a的打印浓度。因此,由于打印浓度将较高,所以用户能够察觉到与远离边界的区域112b、114b相对应的打印图像的打印浓度高于实际打印浓度。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察觉到水彩效果。
图9(A)示出不同于对象图像100的对象图像200。对象图像200包含两个高打印浓度区220、240和两个低打印浓度区210、230。图9(B)示出通过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处理获得的已校正图像300,并且图9(C)示出通过第一对比例的成像处理(用于节省色材)获得的已校正图像400。作为示例,图9(B)示出图3的表达式2、3中的“win”等于“2”的情况。虽然远离边界的高打印浓度区320b、340b的打印浓度等于图9(C)中的高打印浓度区420b、440b的打印浓度,但是高打印浓度区320b、340b的打印浓度看起来高于高打印浓度区420b、440b的打印浓度。由于接近于图9(B)中的边界的高打印浓度区320a、340a的打印浓度高于图9(C)中的高打印浓度区420b、440b的打印浓度,并且,因此图9(B)所示的已校正图像获得水彩效果。此外,虽然远离图9(B)中的边界的低打印浓度区310b、330b的打印浓度等于图9(C)中的低打印浓度区410b、430b的打印浓度,但低打印浓度区310b、330b的打印浓度看起来高于低打印浓度区410b、430b的打印浓度。因为接近于图9(B)中的边界的低打印浓度区310a、330a的打印浓度高于图9(C)中的低打印浓度区410b、430b的打印浓度,所以图9(B)所示的已校正图像300示出水彩效果。如图9所述,由于与第一对比例的构造相比,用户能够容易地察觉水彩效果,所以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用户容易辨认的打印图像。
(第二对比例)
如下文详细地描述的,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校正处理不同于对比例中的边缘增强处理。图10是解释第二对比例的成像处理(边缘增强处理)的视图。图10(A1)、10(A2)与图7(A1)、7(A2)相同。图10(C1)示意性地示出通过第二对比例的成像处理生成的已校正图像130。图10(C2)示出包括在已校正图像130中的多个像素中的(y=y0)的行中的每个像素的打印浓度。当在如图10(C1)、10(C2)所示的已校正图像130中执行第二对比例的成像处理时,与对象图像100中的高打印浓度区102和低打印浓度区104相对应的区域之间的边界(即边缘)的打印浓度梯度变大,使得打印图像的边缘被增强。
在图7(C1)、7(C2)与图10(C1)、10(C2)的比较中,当执行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校正处理(图2中的步骤S14和图3)时,获得已校正图像。已校正图像明显不同于通过第二对比例的边缘增强处理获得的图像。
具体而言,如图10(C1)、10(C2)所示,当执行第二对比例的成像处理时,在对象图像100的高打印浓度区102的一侧,校正每个边缘像素的值以增加每个边缘像素(x=x1)的打印浓度,但是每个非边缘像素的值未被校正。为此,在已校正图像130中,虽然接近于边界的高打印浓度区132a的打印浓度变得高于对象图像100中的高打印浓度区102的打印浓度,但远离边界的高打印浓度区132b的打印浓度等于对象图像100的高打印浓度区102的打印浓度。因此,图10(C1)、10(C2)所示的已校正图像130的右高打印浓度区132a和132b的打印浓度分布不同于图7(C1)、7(C2)所示的已校正图像110的右高打印浓度区112a、112b的值。同时,当执行第二对比例的成像处理时,在低打印浓度区104的一侧,校正每个边缘像素的值以降低每个边缘像素(x=x0)的打印浓度,但是没有校正每个非边缘像素的值。为此,在已校正图像130中,虽然接近于边界的低打印浓度区134a的打印浓度变得低于对象图像100的低打印浓度区104的打印浓度,但远离边界的低打印浓度区134b的打印浓度等于低打印浓度区104的打印浓度。因此,图10(C1)、10(C2)所示的已校正图像130的左低打印浓度区134a和134b的打印浓度分布不同于图7(C1)、7(C2)所示的已校正图像110的左低打印浓度区114a、114b的打印浓度分布。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校正处理明显不同于第二对比例的边缘增强处理。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容易理解技术,示出了图7、9所示的简单的对象图像100、200。另一方面,当将本发明(图3的校正处理)应用于从典型文档数据获得的对象图像(已转换RGB图像数据)时,用户可以容易地察觉水彩效果。例如,假设下述情况,即文档数据具有包括具有黑色边框、用一种颜色(例如仅红色或仅蓝色)着色以形成实心区并包括黑色字符的多个单元格的表格。在从此类文档数据获得的对象图像中,形成单元格的边缘的每个像素和形成单元格中的字符的每个像素被确定为边缘像素。此外,在形成单元格中的字符之外的实心区的像素之中,接近于实心区和单元格的边缘之间的边界的每个像素和接近于字符和实心区之间的边界的每个像素也被确定为边缘像素。然后,增加实心区的打印浓度并降低远离边界的位置处的每个像素的打印浓度。因此,尽管实际上降低了实心区的打印浓度,但用户能够察觉到实心区的打印浓度好像打印浓度没有降低很多。也就是说,虽然减少了墨水消耗量,但可以提供用户容易辨认的打印图像。
在这里,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和本发明的各元件之间的对应关系。PC 10是“图像处理装置”的示例,并且打印机60是“打印执行部”的示例。已转换RGB图像数据80是“原始图像数据”和“对象图像数据”的示例。边缘强度E(x,y)是“与边缘强度有关的指标值”的示例。省墨模式是“第一模式”的示例,正常模式是“第二模式”的示例,并且图2的步骤S14、步骤S16和步骤S20是“第一成像处理”的示例。图2的步骤S16和步骤S20是“第二成像处理”的示例。在图3的步骤S34中使用的值“0”是“阈值”的示例。图7的A1所示的低打印浓度区104和高打印浓度区102分别是“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示例。包括在低打印浓度区104中的一组像素是“第一像素组”的示例。包括在低打印浓度区104中的(x=x0)的列中的一组像素是“第一相邻像素”的示例。未包括在低打印浓度区104中的(x=x0)的列中的一组像素分别是“第一非相邻像素”的示例。此外,高打印浓度区102中的一组像素、包括在高打印浓度区102中的(x=x1)的列中的一组像素、和未包括在高打印浓度区102中的(x=x1)的列中的一组像素分别是“第二像素组”、“第二组相邻像素”和“第二组非相邻像素”的示例。
将描述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示例性实施例。
(1)打印机60的控制器66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单元40、第二处理单元50和提供单元52。在这种情况下,提供单元52可以向打印机60中的打印执行部提供第一打印数据或第二打印数据。这里,打印执行部可以包括控制器66中的打印控制单元和打印设备62。在本修改示例性实施例中,打印机60是“图像处理装置”的示例。
(2)打印机60可以使用墨粉而不是墨水来执行打印。也就是说,通常,“色材”不限于墨水,而可以是墨粉。
(3)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图3的表达式1至3来计算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E(x,y)。然而,可以通过使用诸如索贝尔滤波器(Sobel滤波器)的众所周知的一次微分滤波器、诸如拉普拉斯滤波器的二次微分滤波器等,而不是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来计算“与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有关的指标值”。例如,可以使用通过一次微分滤波器获得的(E(x,y)=|P(x,y)-P(x-1,y)|)。
(4)此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图3的表达式1来计算关于目标像素的亮度的P(x,y)的值。然而,可以基于不同于表达式1的表达式(例如P(x,y)=G(x,y))来计算关于目标像素的亮度的P(x,y)的值。
(5)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高打印浓度区102和低打印浓度区104两者都被校正。也就是说,校正高打印浓度区102,以便增加区域112a的打印浓度,并降低区域112b的打印浓度,并且此外,校正低打印浓度区104,以便增加区域114a的打印浓度,并降低区域114b的打印浓度。然而,可以校正高打印浓度区102或低打印浓度区104。例如,虽然可以校正低打印浓度区104,以便增加区域114a的打印浓度,并降低区域114b的打印浓度,但可以不校正高打印浓度区102的各像素(边缘像素和非边缘像素)的值。另一方面,例如,虽然可以校正低打印浓度区104,以便增加区域112a的打印浓度,并降低区域112b的打印浓度,但可以不校正低打印浓度区104的各像素(边缘像素和非边缘像素)的值。与其中仅校正低打印浓度区104的构造相比,其中仅校正高打印浓度区102的构造能够减少墨水消耗量。
(6)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单元40对已转换RGB图像数据执行图2的步骤S14的校正处理。第一处理单元40在RGB色彩空间中执行校正处理。然而,第一处理单元40可以在CMYK色彩空间中执行校正处理。也就是说,第一处理单元40可以通过对已转换RGB图像数据执行步骤S16的色彩转换处理来生成CMYK图像数据,并且然后第一处理单元40可以对CMYK图像数据执行校正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处理单元40的计算单元42可以计算关于用CMYK格式描述的目标像素的亮度的值。例如,计算单元42可以将目标像素的CMYK的值转换成RGB的值,并且可以基于RGB的值,基于图3的表达式1来计算关于目标像素的亮度的值。此外,校正单元46可以校正每个边缘像素的CMYK的值,使得CMYK图像数据中的每个边缘像素的打印浓度增加,并且校正单元46还可以校正每个非边缘像素的CMYK的值,使得CMYK图像数据中的每个非边缘像素的打印浓度降低。另外,第一处理单元40可以在RGB色彩空间和CMYK色彩空间之外的色彩空间(例如HSV色彩空间)中执行校正处理。
(7)图3的步骤S34中与E(x,y)比较的阈值可以不是“0”,或者可以大于“0”。
(8)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的步骤S36的边缘校正处理中,校正目标像素的值,以便E(x,y)增加得越多,校正量增加得越多。替代地,可以用常量校正目标像素的值,而与E(x,y)的值无关(即,将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增加常量)。此外,在图3的步骤S38的非边缘校正处理中,可以用常量来校正目标像素的值(即,将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减小常量)。
(9)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虽然生成四值打印数据,但是生成的打印数据可以具有少于四值(例如,对应于点的有/无(ON/OFF)的二值)或多于四值。
(10)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下述情况,即已转换RGB图像数据80中的单位像素(即单个像素)对应于打印图像的量的点形成区域中的点。因此,当单位像素的RGB的值变高时,将在点形成区域上形成的点的尺寸(占用面积)变小。同时,当单位像素的RGB的值变低时,在点形成区域上形成的点的尺寸(占用面积)变大。然而,已转换RGB图像数据80中的单位像素(即单个像素)可以对应于打印图像中的多个点。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单位像素的RGB的值变高时,将在点形成区域上形成的点的占用面积变小。然后,当单位像素的RGB的值变低时,在点形成区域上形成的点的占用面积变大。
虽然详细地描述了本示例性实施例,但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仅仅是示例,并且权利要求的范围不受到示例的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包括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和改变。
此外,本说明书或附图所述的技术元素用单个元素或各种组合来举例说明技术实用性,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提交本申请时在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组合。此外,本发明同时实现一个或多个目的,并且其通过仅实现其目的中的一个而具有技术实用性。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使打印执行部使用色材来执行打印处理,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通过处理原始图像数据来执行第一图像处理以便生成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以及
提供单元,在生成所述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时,所述提供单元向所述打印执行部提供所述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
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计算与关于对象图像数据中的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有关的指标值;以及
校正单元,所述校正单元基于所述指标值校正所述目标像素的值,
其中,所述校正单元校正所述目标像素的值,以使得如果所述目标像素是第一类型像素,则所述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增加,所述第一类型像素表示所述目标像素的所述指标值指示所述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相对高,以及
其中,所述校正单元校正所述目标像素的值,以使得如果所述目标像素是第二类型像素,则所述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降低,所述第二类型像素表示所述目标像素的所述指标值指示所述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相对低,
其中,当所述目标像素是所述第一类型像素时,由于所述目标像素的所述指标值指示所述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较高,所以所述校正单元校正所述目标像素的值,以使得所述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变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其中,当所述目标像素是所述第二类型像素时,所述校正单元校正所述目标像素的值,以使得所述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等于或小于预定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通过处理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来执行第二图像处理以便生成第二已处理图像数据,
其中,在生成所述第二已处理图像数据时,所述提供单元向所述打印执行部提供所述第二已处理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打印执行部能够在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下执行所述打印处理,
其中,如果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则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执行所述第一图像处理,
其中,如果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则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执行所述第二图像处理,
其中,当所述目标像素是所述第一类型像素时,所述校正单元校正所述目标像素的值,以使得要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打印的所述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高于要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打印的所述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以及
其中,当所述目标像素是所述第二类型像素时,所述校正单元校正所述目标像素的值,以使得要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打印的所述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低于要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打印的所述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校正单元包括:
确定单元,所述确定单元通过将所述目标像素的所述指标值与阈值相比较来确定所述目标像素是所述第一类型像素还是所述第二类型像素。
5.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使打印执行部使用色材来执行打印处理,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通过处理原始图像数据来执行第一图像处理以便生成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以及
提供单元,在生成所述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时,所述提供单元向所述打印执行部提供所述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在由要处理的对象图像数据表示的对象图像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彼此相邻,并且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第一像素组的值代表的浓度低于包括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第二像素组的值代表的浓度;以及
校正单元,所述校正单元校正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像素组的值,
其中,所述校正单元校正第一相邻像素的值,以使得所述第一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增加,所述第一相邻像素是所述第一像素组的一部分并邻近于所述第二区域,以及
其中,所述校正单元校正第一非相邻像素的值,以使得所述第一非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降低,所述第一非相邻像素是所述第一像素组的一部分并远离所述第二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其中,由所述第一像素组的尚未校正的值所指示的所述第一像素组的打印浓度低于由所述第二像素组的尚未校正的值所指示的所述第二像素组的打印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校正单元校正包括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二像素组的值,
其中,所述校正单元校正第二相邻像素的值,以使得所述第二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增加,所述第二相邻像素是所述第二像素组的一部分并邻近于所述第一区域,以及
其中,所述校正单元校正第二非相邻像素的值,以使得所述第二非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降低,所述第二非相邻像素是所述第二像素组的一部分并远离所述第一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通过处理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来执行第二图像处理以便生成第二已处理图像数据,
其中,在生成所述第二已处理图像数据时,所述提供单元向所述打印执行部提供所述第二已处理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打印执行部能够在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下执行所述打印处理,
其中,如果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则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执行所述第一图像处理,
其中,如果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则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执行所述第二图像处理,
其中,所述校正单元校正所述第一相邻像素的值,以使得要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打印的所述第一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高于要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打印的所述第一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以及
其中,所述校正单元校正所述第一非相邻像素的值,以使得要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打印的所述第一非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低于要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打印的所述第一非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
9.一种控制打印执行部使用色材来执行打印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处理原始图像数据来执行第一图像处理以便生成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
在生成所述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时,向所述打印执行部提供所述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
计算与关于对象图像数据中的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有关的指标值;
校正所述目标像素的值,以使得如果所述目标像素是第一类型像素,则所述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增加,所述第一类型像素表示所述目标像素的所述指标值指示所述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相对高;以及
校正所述目标像素的值,以使得如果所述目标像素是第二类型像素,则所述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降低,所述第二类型像素表示所述目标像素的所述指标值指示所述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相对低,
其中,当所述目标像素是所述第一类型像素时,由于所述目标像素的所述指标值指示所述目标像素的边缘强度较高,所以所述校正单元校正所述目标像素的值,以使得所述目标像素的打印浓度变高。
10.一种控制打印执行部以使用色材来执行打印处理的方法,包括:
通过处理原始图像数据来执行第一图像处理以便生成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
在生成所述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时,向所述打印执行部提供所述第一已处理图像数据;
检测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在由要处理的对象图像数据表示的对象图像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彼此相邻,并且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第一像素组的值代表的浓度低于包括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第二像素组的值代表的浓度;
校正第一相邻像素的值,以使得所述第一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增加,所述第一相邻像素是所述第一像素组的一部分并邻近于所述第二区域;以及
校正第一非相邻像素的值,以使得所述第一非相邻像素的打印浓度降低,所述第一非相邻像素是所述第一像素组的一部分并远离所述第二区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65499 | 2010-03-23 | ||
JP2010065499A JP5029719B2 (ja) | 2010-03-23 | 2010-03-23 | 画像処理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11476A CN102211476A (zh) | 2011-10-12 |
CN102211476B true CN102211476B (zh) | 2014-11-12 |
Family
ID=44656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70646.3A Active CN102211476B (zh) | 2010-03-23 | 2011-03-17 | 图像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786894B2 (zh) |
JP (1) | JP5029719B2 (zh) |
CN (1) | CN10221147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04460A (ja) * | 2008-06-23 | 2010-01-07 | Ricoh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JP5930750B2 (ja) * | 2012-02-10 | 2016-06-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6103850B2 (ja) * | 2012-08-06 | 2017-03-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03802509B (zh) * | 2013-11-22 | 2017-01-0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工业喷码机控制系统的远程化实现方法 |
US9147232B1 (en) | 2014-03-26 | 2015-09-29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Reducing halo artifacts in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ing systems |
WO2016136541A1 (ja) * | 2015-02-27 | 2016-09-0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JP6747103B2 (ja) * | 2016-06-30 | 2020-08-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CN112256210B (zh) * | 2020-09-17 | 2024-10-15 | 敬业(东莞)印刷包装厂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打样中避免溢墨的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 |
CN114571871B (zh) * | 2022-03-01 | 2023-05-23 | 宁波得力科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打印方法及打印机 |
US20230409254A1 (en) * | 2022-06-16 | 2023-12-21 | Vmware, Inc. | Economic printing mode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03024A (zh) * | 2008-01-18 | 2009-08-12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46391A (ja) | 1993-07-28 | 1995-02-1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7107280A (ja) | 1993-10-06 | 1995-04-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8228298A (ja) * | 1995-02-22 | 1996-09-03 | Canon Inc |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H09307768A (ja) | 1996-05-10 | 1997-11-28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 |
JP3832520B2 (ja) | 1996-08-19 | 2006-10-1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
US6044204A (en) * | 1996-08-19 | 2000-03-28 | Fuji Xerox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or |
JPH11308450A (ja) | 1998-04-21 | 1999-11-05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668373B2 (ja) | 1998-07-29 | 2005-07-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594831B2 (ja) | 1999-02-26 | 2004-12-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補正装置および方法、画像補正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媒体 |
JP3912055B2 (ja) * | 2000-10-06 | 2007-05-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印刷制御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
JP2006013769A (ja) | 2004-06-24 | 2006-01-12 |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 画像出力システム、画像出力方法、その方法を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り可能な情報記録媒体 |
JP4137015B2 (ja) | 2004-06-30 | 2008-08-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
JP2006215156A (ja) | 2005-02-02 | 2006-08-17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JP2006340144A (ja) | 2005-06-03 | 2006-12-14 | Murata Mach Ltd | 画像処理装置 |
JP2007006392A (ja) | 2005-06-27 | 2007-01-11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JP4548733B2 (ja) * | 2006-03-01 | 2010-09-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JP4181187B2 (ja) * | 2006-05-31 | 2008-11-12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93874B2 (ja) * | 2007-03-02 | 2011-10-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JP4771428B2 (ja) * | 2007-03-09 | 2011-09-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JP2009037283A (ja) * | 2007-07-31 | 2009-02-19 | Ricoh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JP2009258224A (ja) * | 2008-04-14 | 2009-11-05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5108689B2 (ja) * | 2008-09-08 | 2012-12-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濃度ずれ補正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2010
- 2010-03-23 JP JP2010065499A patent/JP5029719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3-17 CN CN201110070646.3A patent/CN102211476B/zh active Active
- 2011-03-18 US US13/051,032 patent/US8786894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6-16 US US14/305,228 patent/US908729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03024A (zh) * | 2008-01-18 | 2009-08-12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1199696A (ja) | 2011-10-06 |
US20110235063A1 (en) | 2011-09-29 |
US8786894B2 (en) | 2014-07-22 |
JP5029719B2 (ja) | 2012-09-19 |
CN102211476A (zh) | 2011-10-12 |
US20140293356A1 (en) | 2014-10-02 |
US9087290B2 (en) | 2015-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11476B (zh) | 图像处理装置 | |
KR102268271B1 (ko) | 색 변환 룩업 테이블의 작성 장치, 색 변환 룩업 테이블의 수정 방법 및 기억매체 | |
CN108604133B (zh) | 图像形成的改进 | |
US7720279B2 (en) | Specifying flesh area on image | |
US10250779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 |
US9794538B2 (en) | Color adjustment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lor adjustment method | |
JP2012170002A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
EP3142345B1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monchrome convers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2053804B (zh) | 图像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06454006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 |
KR101999546B1 (ko) | 색보정 방법, 다원색 매트릭스 표시장치의 기계 구현 방법 및 영상 데이터 신호 처리 장치 | |
US9218552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
JP201019984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階調補正テストチャート | |
US9077914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printing image data having M tones under infrared light | |
US7817303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nd image forming with mod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class of colors | |
JP5794287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US9925794B2 (en) | Print data generation apparatus performing color replacement on image data | |
CN113940050A (zh) | 颜色匹配 | |
JP5218688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JP5440624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CN102348043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
JP2011244054A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
JP5994287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無色トナー画像の表示方法 | |
US9143654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
US8922836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nversion of rendering commands into transparent objec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