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0754B - 手表用冲击吸收部件及手表 - Google Patents

手表用冲击吸收部件及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0754B
CN102200754B CN2011100732203A CN201110073220A CN102200754B CN 102200754 B CN102200754 B CN 102200754B CN 2011100732203 A CN2011100732203 A CN 2011100732203A CN 201110073220 A CN201110073220 A CN 201110073220A CN 102200754 B CN102200754 B CN 1022007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bsorbing member
wristwatch case
impact absorbing
sidepie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32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0754A (zh
Inventor
新藤孝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00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0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0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0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43/00Protecting clockworks by shields or other means against external influences, e.g. magnetic fields
    • G04B43/002Component shock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表用冲击吸收部件及手表。在手表壳体的侧部设有一对表带,并且在上述侧部避开上述一对表带地设有操作部件,且在上述手表壳体的背面安装有后盖的手表用软质树脂制冲击吸收部件中,上述冲击吸收部件具有包围上述手表壳体且比上述手表壳体的上表面更突出的周侧部、以及安装有上述后盖的底部,在上述周侧部上设有上述表带插入的表带孔以及上述操作部件对应的操作孔。因此,即使受到从高处落下等而产生的强烈的冲击,也能够良好地吸收该冲击。

Description

手表用冲击吸收部件及手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表用冲击吸收部件及手表。
背景技术
以往,在手表中,如日本实公昭63-44784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众所周知有构成为利用弹性橡胶部件覆盖手表壳体的外表面,并利用该弹性橡胶部件吸收下落等的冲击的手表。
这种手表构成为,通过利用弹性橡胶部件覆盖手表壳体的外表面,并且使在设于该手表壳体的侧部的向开关部的外部突出的突出部与设于弹性橡胶部件的孔部配合,从而将弹性橡胶部件安装在手表壳体上。
但是,在这种现有的手表中,尽管在以从桌上到地面等的高度(例如2~3m程度的高度)落下时,覆盖在手表壳体的外表面的弹性橡胶部件能够利用其弹性变形吸收冲击,但在从楼等高处(例如10m程度的高度)落下并与地面等冲撞时,若施加强大的冲击,则存在无法利用弹性橡胶部件吸收该冲击,手表壳体受到冲击导致钟表玻璃及内部的部件破损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表用冲击吸收部件及手表,即使受到从高处落下等产生的强烈的冲击也能够良好地吸收该冲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手表用冲击吸收部件是下述手表用冲击吸收部件:由软质树脂制成,用于在手表壳体的侧部设有一对表带,并且在上述侧部避开上述一对表带地设有操作部件,且在上述手表壳体的背面安装有后盖的手表,其特征在于,
上述冲击吸收部件具有包围上述手表壳体且比上述手表壳体的上表面更突出的周侧部、以及安装有上述后盖的底部,在上述周侧部上设有上述表带插入的表带孔以及上述操作部件对应的操作孔。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手表的特征在于,
具备:在侧部设有操作部件的手表壳体;安装在该手表壳体的背面的后盖;安装在上述手表壳体的侧部的表带;以及软质树脂制的冲击吸收部件,该冲击吸收部件具有包围上述手表壳体且比上述手表壳体的上表面更突出的周侧部、以及安装有上述后盖的底部,在上述周侧部上设有上述表带插入的表带孔以及上述操作部件对应的操作孔。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手表的实施方式一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手表的放大俯视图。
图3是从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手表的放大后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手表的A-A向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分解图1所示的手表而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表示使图1所示的手表从高处落下时的落下途中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手表与地面等冲撞时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手表的实施方式二的立体图。
图9是从下方观察图8所示的手表的放大后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手表的B-B向视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分解图8所示的手表而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12是图9所示的手表的C-C向视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下面,参照图1~图7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手表的实施方式一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该手表具备手表壳体1和包围该手表壳体1的冲击吸收部件2。如图4所示,手表壳体1由壳体主体3和覆盖该壳体主体3的外表面的聚光圈4构成。
如图4所示,在壳体主体3的上部开口部上通过垫片5a安装有钟表玻璃5。覆盖该壳体主体3的外表面的聚光圈4由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以其上部的内周边缘覆盖位于钟表玻璃5的外周端部的上表面的状态设于壳体主体3的外表面。
另外,如图4所示,在该壳体主体3的内部设有钟表模块6。该钟表模块6具备未图示的使指针运行而指示时间的钟表运转机构及电光学地显示时间等信息的平面型的显示板等对钟表功能来说必备的各种部件。另外,在该壳体主体3的下部,通过防水环7a并利用后述的螺钉部件8安装有后盖7。
另外,如图1~图5所示,在该手表壳体1的与十二点及六点对应的侧部分别安装有表带10。即、如图4及图5所示,在手表壳体1的位于十二点及六点的各侧部分别突出地设置有表带安装部11。表带10构成为设于其各端部的安装部10a分别安装在手表壳体1的各表带安装部11上。
另外,如图1~图5所示,在该手表壳体1的与两点、四点、八点及十点对应的各侧部上分别设有多个开关按钮12。在该情况下,如图3及图5所示,在手表壳体1的与两点、四点、八点及十点对应的各侧部上分别设有半圆弧形状的切口凹部13。由此,多个开关按钮12被分别配置在手表壳体1的各切口凹部13内并在外部露出。
另外,冲击吸收部件2由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等软质合成树脂构成,如图1~图5所示,具备包围手表壳体1的周侧部15以及安装有后盖7的底部16。如图1及图5所示,该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形成为与手表壳体1的外形对应的八边形等多边形或圆形等大致筒形状。
就该周侧部15而言,如图1及图4所示,其高度比手表壳体1的厚度形成得高,由此,构成为周侧部15的上端面15a向手表壳体1的上方突出。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该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设置了配置有后盖7的盖安装凹部16a,并且设有用于将后盖7与手表壳体1一起安装在盖安装凹部16a中的螺钉部件8插入的多个螺钉插入孔17。
即、如图4及图5所示,多个螺钉插入孔17设于与后盖7的四角所设的安装孔7b对应的底部16的四角上。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螺钉插入孔17是具有台阶的贯通孔,其下部形成为大径部17a,上部形成为小径部17b。另外,如图4及图5所示,螺钉部件8是台阶螺钉,具有头部8a、直径比该头部8a小的颈部8b、以及直径比该颈部8b还小的螺纹部8c。
该螺钉部件8如图4所示构成为,在从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的下侧插入螺钉插入孔17中时,头部8a被配置在底部16的螺钉插入孔17的下部的大径部17a内,颈部8b被配置在螺钉插入孔17的上部的小径部17b内,螺纹部8c通过后盖7的安装孔7b拧入壳体主体3的螺纹孔3a。
由此,螺钉部件8如图4所示构成为,若螺纹部8c拧入壳体主体3的螺栓孔3a并紧固,则头部8a将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按压在后盖7上,并且颈部8b将后盖7按压在手表壳体1的下表面,从而将后盖7固定在手表壳体1上,并将手表壳体1与该后盖7一起固定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
另外,如图1~图5所示,在该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上,在与手表壳体1的十二点及六点两个部位分别对应地设有表带10能够插通的表带孔18。即、如图1及图5所示,该表带孔18呈与表带10的端部的安装部10a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的横宽的长方形状,从位于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上端面15a的下侧的部位,也就是从与手表壳体1的表带安装部11对应的部位遍及底部16而形成。
另外,如图1~图5所示,在该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上,与手表壳体1的两点、四点、八点及十点四个部位分别对应地设有与多个开关按钮12对应的开关操作孔19。如图1~图5所示,该开关操作孔19为与开关部12所处的、在手表壳体1的侧部上设置的半圆弧状的切口凹部13大致相同的大小,并且形成为比开关部12的外径充分地大。
即、如图1~图5所示,该开关插入孔19是与手表壳体1的各切口凹部13对应的部位,并且从位于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上端面15a的下侧的部位遍及底部16而形成。由此,多个开关部12成为可通过开关操作孔19从冲击吸收部件2的外部进行开关操作的状态。
另外,冲击吸收部件2如图5所示,构成为,通过周侧部15的上端面15a向手表壳体1的上方突出并在圆周方向上连续,从而形成为周侧部15的上部成为大致环形状的缓冲部20,利用该缓冲部20,防止周侧部15向内侧倾倒。
另外,该冲击吸收部件2如图5所示,构成为,通过在周侧部15上设置两个表带孔18及四个开关操作部19,从而形成为周侧部15具有多个肋部21,若在周侧部15的上端面15a也就是作为缓冲部20的前端面的上端面15a上施加大的负荷,则如图7所示,周侧部15的各肋部21向外侧弯曲成凸形状地弹性变形。
接着,对组装该手表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该情况下,首先,如图4及图5所示,组装手表壳体1。此时,将钟表玻璃5安装在手表壳体1的壳体主体3的上部开口部上,将聚光圈4安装在该壳体主体3的外表面,将钟表模块6组装在该壳体主体3内。
之后,如图5所示,在将后盖7配置在手表壳体1的下表面的状态下,如图1及图4所示,将手表壳体1及后盖7配置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内。此时,如图5所示,使位于手表壳体1的十二点及六点的各表带安装部11与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上的各表带孔18对应,并且使位于手表壳体1的两点、四点、八点及十点的多个开关按钮12分别与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上的各开关操作孔19对应。
另外,此时,如图4及图5所示,将后盖7安装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所设的盖安装凹部16a内,并且使后盖7的安装孔7b与设于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的螺钉插入孔17对应。在该状态下,如图4所示,利用多个螺钉部件8将后盖7与手表壳体1一起安装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
即、如图4所示,将螺钉部件8从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的下侧插入螺钉插入孔17。并且,将头部8a插入底部16的螺钉插入孔17的下部的大径部17a内,将颈部8b插入螺钉插入孔17的上部的小径部17b内,将螺纹部8c插入后盖7的安装孔7b内并且拧入壳体主体3的螺纹孔3a。
在该状态下,紧固螺钉部件8的头部8a,并使螺纹部8c与壳体主体3的螺纹孔3a螺纹连接。于是,头部8a将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按压在后盖7上,颈部8b将后盖7按压在手表壳体1的下表面。由此,如图4所示,利用多个螺钉部件8将后盖7固定在手表壳体1上,并与该后盖7一起将手表壳体1固定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
并且,如图1及图5所示,将表带10通过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表带孔18安装在手表壳体1上。即、将表带10的端部的安装部10a插入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表带孔18中,并使该表带10的安装部10a与手表壳体1的表带安装部11对应,在该状态下,如图4所示,将表带10的安装部10a安装在手表壳体1的表带安装部11上。
由此,如图1~图4所示,被安装在手表壳体1的表带安装部11上的表带10通过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表带孔18向周侧部15的外部延伸。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该手表壳体1在与后盖7一起进入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内的状态下被固定。
即、如图1及图4所示,在手表壳体1被固定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内时,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上部的缓冲部20的上端面15a比手表壳体1的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另外,如图1所示,多个开关按钮12为分别与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各开关操作孔19对应地在外部露出,并可从冲击吸收部件2的外部进行开关操作的状态。
接着,对这种手表的作用进行说明。
通常,利用表带10将手表壳体1与冲击吸收部件2一起安装在手腕上而使用。在该状态下,如图1及图2所示,能够通过手表壳体1的钟表玻璃5从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上方看时间等信息。另外,能够通过设于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上的多个开关操作孔19操作多个开关按钮12。
另外,在不慎使该手表从楼等高处(例如距地面10m的高度)落下时,如图6所示,由于表带10受到空气阻力,手表壳体1以使钟表玻璃5向下并且使后盖7向上的状态落下。在该状态下,如图7所示,若与地面等碰撞,则冲击吸收部件2的比手表壳体1的上表面(图7中下面)更突出的周侧部15的缓冲部20的上端面15a受到强烈冲击。
这样一来,若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缓冲部20的上端面15a受到冲击,则由于该冲击,在通过后盖7固定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的手表壳体1上,由于伴随落下的重力而产生强大的惯性力。即、就手表壳体1而言,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缓冲部20的上端面15a与地面碰撞时,伴随该冲击吸收部件2的冲击,产生手表壳体1急剧地下落的强大的惯性力。
此时,通过手表壳体1与后盖25一起利用螺钉部件8安装并固定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由于在手表壳体1上产生的强大的惯性力,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降低。因此,如图7所示,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向外侧弯曲成凸形状地弹性变形。
即、该冲击吸收部件2由热塑性聚氨酯等软质合成树脂构成,通过在该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上设置表带10插入的表带孔18、以及多个开关按钮12对应的多个开关操作孔19,从而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为具有多个肋部21的结构,因此若由于伴随冲击吸收部件2的冲击而在手表壳体1上产生的强大的惯性力,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下降,则伴随于此,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良好地弹性变形。
此时,由于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缓冲部20的上端面15a比手表壳体1的上表面(图7中下面)更突出,因此即使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弹性变形,手表壳体1的上表面(图7中下面)也不会触地而直接受到冲击。因此,即使受到从高处落下等产生的强烈冲击,也能够利用冲击吸收部件2良好且可靠地吸收该冲击,从而能够防止钟表玻璃5及内部的钟表模块6破损。
在该情况下,就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而言,由于其上端面15a向手表壳体1的上方突出并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因此周侧部15的上部形成为缓冲部20,从而能够利用该缓冲部20防止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向内侧倾倒。因此,在受到由于落下等产生的强烈冲击且周侧部15弹性变形时,能够使其周侧部15向外侧良好地弹性变形,由此,能够通过周侧部15的弹性变形避免手表壳体1破损。
另外,该手表1不限于从高处落下,例如在使手表壳体1的钟表玻璃5向上的状态下,物体从其上方的高处落下并且与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上端部15a碰撞时,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因该冲击而导致弹性变形,能够良好地吸收冲击,因此也能够防止手表壳体1的破损。
在该情况下,由于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缓冲部20的上端面15a比手表壳体1的上表面更突出,因此即使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弹性变形,从高处落下的物体也不会与手表壳体1的上表面冲撞。因此,即使由于从高处落下的物体而受到强烈的冲击,也能够利用冲击吸收部件2良好且可靠地吸收该冲击,由此,能够防止钟表玻璃5及内部的钟表模块6破损。
这样一来,根据该手表,由于软质树脂制冲击吸收部件2是具有包围手表壳体1并比手表壳体1的上表面更突出的周侧部15、以及安装有手表壳体1的背面的后盖7的底部16,并且在周侧部15上设置了表带10能够插入的表带孔18及开关部12对应的开关操作部19的结构,因此若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上端面15a受到从高处落下等而产生的强烈的冲击,则周侧部15变形并能够吸收冲击。因此,即使受到从高处落下等产生的强烈的冲击,也能够良好地吸收该冲击,从而能够防止手表壳体1的破损。
即、根据该手表,在使手表壳体1从高处落下时,在其落下途中,手表壳体1使后盖7朝上地落下,若在该状态下与地面碰撞,则软质树脂制冲击吸收部件2的比手表壳体1的上表面更突出的周侧部15的上端面15a受到强烈的冲击,由于该冲击,在通过后盖7固定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的手表壳体1上产生强大的惯性力,由于该手表壳体1的强大的惯性力,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下降,从而能够使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弹性变形,由此,即使受到由于从高处落下等而产生的强烈的冲击,也能够利用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良好且可靠地吸收该冲击。
在该情况下,由于具有用于将后盖7安装在手表壳体1上的螺钉部件8,并利用该螺钉部件8将后盖7与手表壳体1一起固定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因此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上端面15a受到由落下而产生的强烈的冲击,并在手表壳体1上产生强大的惯性力时,由于该手表壳体1的强大的惯性力,能够使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下降。因此,能够将伴随冲击的手表壳体1的强大的惯性力可靠地传递给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由此,能够可靠且良好地使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弹性变形。
另外,通过在该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上设有表带10插入的表带孔18、以及多个开关按钮12对应的多个开关操作孔19,周侧部15是具有多个肋部21的结构,因此在由于落下产生的冲击而在手表壳体1上产生的强大的惯性力传递给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时,根据伴随冲击的手表壳体1的惯性力,能够使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良好地变形。
在该情况下,就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而言,通过其上端面15a向手表壳体1的上方突出并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周侧部15的上部形成为缓冲部20,因此能够利用该缓冲部20防止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向内侧倾倒。因此,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受到由于落下等产生的冲击时,能够使周侧部15向外侧良好地变形,因此能够利用周侧部15的弹性变形防止手表壳体1破损。
(实施方式二)
接着,参照图8~图12,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手表的实施方式二进行说明。另外,在与图1~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一相同的部分附注相同符号而说明。
如图9、图11及图12所示,该手表是设置了盖固定部26的结构,该盖固定部26用于通过螺纹连接将后盖25安装在手表壳体1的下部,伴随于此将后盖25固定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这之外为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结构。
即、如图11所示,后盖25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平板状,如图10~图12所示,在该后盖25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插入手表壳体1的下部开口部28中的环部27。如图11所示,在该环部27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27a。另外,如图10所示,在手表壳体1的下部开口部28的内周面上设有环部27的外螺纹27a螺纹结合的内螺纹28a。
由此,如图10及图12所示,后盖25构成为,一边将环部27从手表壳体1的下侧插入手表壳体1的下部开口部28中一边使后盖25旋转,从而环部27的外螺纹27a与手表壳体1的下部开口部28的内周面的内螺纹28a螺纹结合,由此,安装在手表壳体1的下部。
另外,如图10~图12所示,在后盖25的外周部上,突出地形成有沿着后盖25的外周连续的环状的凸缘状突起部29。如图10及图12所示,该凸缘状突起部29构成为在后盖25被安装在手表壳体1的下部时,在与手表壳体1的外周部的下表面之间形成间隙30(参照图12)。
另一方面,如图9、图11及图12所示,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设有用于固定后盖25的盖固定部26。该盖固定部26构成为,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的位于三点与九点的部位具有上下贯通地设置的大致月牙形状的开口部31,在该开口部31的内周面的上边缘部上设有配合突起部32。
由此,如图9~图12所示,盖固定部26构成为,在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下部的后盖25被配置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并被按压时,如图12所示,设于开口部31的内周面上的上边缘部上的配合突起部32插入形成于后盖25的凸缘状突起部29与手表壳体1的外周部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30中并嵌合,从而将后盖25与手表壳体1一起固定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
接着,对这种手表的作用进行说明。
即使在该手表中,在通常的状态下,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利用表带10将手表壳体1与冲击吸收部件2一起安装在手腕上而使用。即使在该状态下,也与实施方式一相同,能够通过手表壳体1的钟表玻璃5从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上方看时间等信息。另外,能够通过设于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上的多个开关操作孔19操作多个开关按钮12。
另外,在不慎使该手表从楼等高处(例如距地面10m程度的高度)落下时,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由于表带10受到空气阻力,因此手表壳体1以使钟表玻璃15向下并且使后盖25向上的状态落下。在该状态下,若与地面等碰撞,则冲击吸收部件2的比手表壳体1的上表面突出的周侧部15的缓冲部20的上端面15a受到强烈的冲击。
这样一来,若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缓冲部20的上端面15a受到冲击,则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由于该冲击,在与后盖25一起固定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的手表壳体1上,由于伴随落下的重力,产生强大的惯性力。此时,利用设于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的盖固定部26,手表壳体1与后盖25一起固定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因此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通过在手表壳体1上产生的强大的惯性力而降低。因此,如图7所示,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向外侧弯曲成凸形状地弹性变形。
此时,由于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缓冲部20的上端面15a比手表壳体1的上表面更突出,因此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即使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弹性变形,手表壳体1的上表面(图7中下面)也不会触地而直接受到冲击。因此,即使受到从高处落下等的强烈的冲击,也能够良好且可靠地吸收该冲击,由此,能够防止钟表玻璃5及内部的钟表模块6破损。
另外,即使在该手表中,不限于从高处落下,例如在使手表壳体1的钟表玻璃5向上的状态下,在物体从其上方的高处落下并与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上端部15a碰撞时,由于该冲击,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弹性变形,由此能够良好地吸收冲击,因此能够防止手表壳体1的破损。
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缓冲部20的上端面15a比手表壳体1的上表面更突出,因此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弹性变形,从高处落下的物体也不会与手表壳体1的上表面碰撞。因此,即使由于从高处落下的物体而受到强烈的冲击,也能够利用冲击吸收部件2良好且可靠地吸收该冲击,由此,能够防止钟表玻璃5及内部的钟表模块6破损。
这样一来,即使在该手表中,也与实施方式一相同,软质树脂制冲击吸收部件2是具有包围手表壳体1且比手表壳体1的上表面更突出的周侧部15、以及安装有手表壳体1的背面的后盖25的底部16,并且在周侧部15上设有表带10能够插入的表带孔18及开关部12对应的开关操作孔19的结构,因此当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上端面15a受到从高处落下等而引起的强烈的冲击时,周侧部15也能够弹性变形而吸收冲击。因此,即使受到从高处落下而引起的强烈的冲击,也能够良好地吸收该冲击并防止手表壳体1的破损。
也就是说,即使在该手表中,也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在使手表壳体1从高处落下时,在其落下途中手表壳体1使后盖25向上地落下,若以该状态与地面碰撞,则软质树脂制冲击吸收部件2的比手表壳体1的上表面更突出的周侧部15的上端面15a受到强烈的冲击,由于该冲击,在通过背盖25固定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的手表壳体1上产生强大的惯性力,由于该手表壳体1的强大的惯性力,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降低,从而能够使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弹性变形,由此,即使受到从高处落下等而引起的强烈的冲击,也能够利用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良好且可靠地吸收该冲击。
在该情况下,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设有夹在手表壳体1与后盖25之间的盖固定部26,后盖25通过该盖固定部26而与手表壳体1一起固定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因此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的上端面15a受到由于落下而产生的强大的冲击,并在手表壳体1上产生强大的惯性力时,能够利用该手表壳体1的强大的惯性力使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降低,由此,能够将伴随手表壳体1的冲击的强大的惯性力可靠地传递给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因此能够可靠且良好地使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弹性变形。
即、就盖固定部26而言,在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下部的后盖25被配置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并被按压时,设于开口部31的内周面的上边缘部的配合突起部32插入形成于后盖25上的环状的凸缘突起部29与手表壳体1的外周部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30并嵌合,因此,能够可靠地将后盖25与手表壳体1一起可靠地固定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上。因此,能够利用手表壳体1的强大的惯性力使冲击吸收部件2的底部16降低。
另外,即使在该手表中,通过在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上设置表带10插入的表带孔18、以及多个开关按钮12对应的多个开关操作孔19,周侧部15是具有多个肋部21的结构,因此在由于落下产生的冲击而在手表壳体1上产生的强大的惯性力传递给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时,能够根据伴随冲击的手表壳体1的惯性力使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良好地弹性变形。
即使在该情况下,就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而言,通过其上端面15a向手表壳体1的上方突出并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周侧部15的上部形成为缓冲部20,因此能够利用该缓冲部20防止冲击吸收部件2的周侧部15向内侧倾倒,由此,能够使周侧部15向外侧良好地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利用周侧部15的弹性变形防止手表壳体1破损。

Claims (8)

1.一种手表用冲击吸收部件,由软质树脂制成,用于在手表壳体的侧部设有一对表带,并且在上述侧部避开上述一对表带地设有操作部件,且在上述手表壳体的背面安装有后盖的手表,其特征在于,
上述冲击吸收部件具有包围上述手表壳体且比上述手表壳体的上表面更突出的周侧部、以及安装有上述后盖的底部,在上述周侧部上设有上述表带插入的表带孔以及上述操作部件对应的操作孔,上述表带孔及上述操作孔从位于上述冲击吸收部件的上述周侧部的上端面的下侧的部位遍及上述底部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用冲击吸收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后盖通过螺钉部件安装在上述手表壳体上,
上述后盖通过该螺钉部件与上述手表壳体一起固定在上述冲击吸收部件的上述底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用冲击吸收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冲击吸收部件的上述底部上设有夹在上述手表壳体与上述后盖之间的盖固定部,上述后盖通过该固定部与上述手表壳体一起固定在上述冲击吸收部件的上述底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用冲击吸收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冲击吸收部件由聚氨酯树脂形成。
5.一种手表,具备:
在侧部上设有操作部件的手表壳体;
安装在该手表壳体的背面的后盖;
安装在上述手表壳体的侧部的表带;以及
安装在上述手表壳体上的软质树脂制冲击吸收部件,该手表的特征在于,上述冲击吸收部件具有包围上述手表壳体且比上述手表壳体的上表面更突出的周侧部、以及安装有上述后盖的底部,在上述周侧部上设有上述表带插入的表带孔以及上述操作部件对应的操作孔,上述表带孔及上述操作孔从位于上述冲击吸收部件的上述周侧部的上端面的下侧的部位遍及上述底部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将上述后盖安装在上述手表壳体上的螺钉部件,上述后盖通过该螺钉部件与上述手表壳体一起固定在上述冲击吸收部件的上述底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冲击吸收部件的上述底部上设有夹在上述手表壳体与上述后盖之间的盖固定部,上述后盖通过该盖固定部与上述手表壳体一起固定在上述冲击吸收部件的上述底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
上述冲击吸收部件由聚氨酯树脂形成。
CN2011100732203A 2010-03-23 2011-03-22 手表用冲击吸收部件及手表 Active CN1022007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5938A JP5007751B2 (ja) 2010-03-23 2010-03-23 腕時計
JP2010-065938 2010-03-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0754A CN102200754A (zh) 2011-09-28
CN102200754B true CN102200754B (zh) 2013-06-12

Family

ID=44656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32203A Active CN102200754B (zh) 2010-03-23 2011-03-22 手表用冲击吸收部件及手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85282B2 (zh)
JP (1) JP5007751B2 (zh)
CN (1) CN1022007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29427B1 (ko) * 2012-12-17 2017-04-21 더 스와치 그룹 리서치 앤 디벨롭먼트 엘티디 플렉시블하고 휴대가능한 전자 디바이스
GB2517178B (en) * 2013-08-14 2015-12-09 Vallipuram Balendran Partheban Ergonomic wristband with device support means
JP6020970B2 (ja) * 2013-08-20 2016-11-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腕時計
EP3177170B1 (en) * 2014-08-08 2023-06-28 Phipps, Simon Bradley Protective device and method for wristwatches and similar articles
JP5936153B2 (ja) * 2014-11-13 2016-06-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ケース構造および時計ケース
JP6723522B2 (ja) * 2017-07-27 2020-07-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ケースおよび時計
JP6890773B2 (ja) * 2019-02-27 2021-06-1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ケースおよび時計
JP7083458B2 (ja) * 2020-01-24 2022-06-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CN111766769B (zh) * 2020-06-05 2022-06-03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手表中框的加工方法及手表中框
USD1026707S1 (en) * 2022-09-09 2024-05-14 Ningji Song One-piece watch strap cas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44A (zh) * 1993-08-25 1995-06-28 卡西欧计算机公司 手表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82830A (en) * 1938-09-14 1939-12-12 Vedder Robert Vernon Wrist watch protector
US2236650A (en) * 1940-07-23 1941-04-01 Cartier Inc Combination watch and protector
JPS5995281U (ja) * 1982-12-16 1984-06-28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ホルダ−付ウオツチプロテクタ−
JPS6344784A (ja) 1986-08-12 1988-02-25 Toshiba Corp 半導体発光装置
USD310049S (en) * 1987-02-27 1990-08-21 James Hartman Perimetrical watch protector
USD311706S (en) * 1987-05-18 1990-10-30 Swatch, SA Watch support
JPH066564Y2 (ja) * 1987-07-29 1994-02-16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誘電体共振器を有する回路装置
JPH0422891A (ja) * 1990-05-18 1992-01-27 Citizen Watch Co Ltd プロテクター付時計
JPH066564A (ja) 1992-06-18 1994-01-14 Canon Inc 画像伝送制御方法
JPH0894773A (ja) * 1994-09-22 1996-04-12 Citizen Watch Co Ltd 腕時計用カバー
USD377761S (en) * 1995-04-03 1997-02-04 Sun Company, Inc. Housing for capsule components such as thermometers, clocks or compasses
US5638342A (en) * 1995-07-07 1997-06-10 Fossil, Inc. Watch saddle
USD449555S1 (en) * 2000-06-06 2001-10-23 Casio Keisanki Kabushiki Kaisha Protector for a wrist watch
USD461737S1 (en) * 2002-03-28 2002-08-20 Fossil, Inc. Wrist watch movement holder
JP2005172642A (ja) * 2003-12-12 2005-06-30 Casio Comput Co Ltd ケース構造
EP1849047B1 (fr) * 2005-02-18 2014-06-04 Richemont International S.A.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notamment pour montre bracelet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44A (zh) * 1993-08-25 1995-06-28 卡西欧计算机公司 手表壳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4-22891A 1992.01.27
JP特开2005-172642A 2005.06.30
JP特开平8-94773A 1996.04.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96913A (ja) 2011-10-06
US8585282B2 (en) 2013-11-19
CN102200754A (zh) 2011-09-28
JP5007751B2 (ja) 2012-08-22
US20110235475A1 (en) 2011-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0754B (zh) 手表用冲击吸收部件及手表
EP1076273B1 (en) Wristwatch case
CN203732894U (zh) 壳体结构
JP5936153B2 (ja) ケース構造および時計ケース
JP6723522B2 (ja) ケースおよび時計
US9462716B2 (en) Shock buffering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7276376B2 (ja) ケースの製造方法、時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ケース
JP6379452B2 (ja) 腕時計ケースおよび腕時計
JP2021113827A (ja) 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165529U (ja) 腕時計用カバー
JP2015039387A (ja) バンド取付構造および腕時計
JP5397286B2 (ja) 腕時計
JP5168648B2 (ja) 腕時計ケース
CN204444493U (zh) 带安装结构以及手表
JP5589693B2 (ja) 表示装置及び時計装置
CN113985717B (zh) 开关装置以及钟表
JP6270021B2 (ja) 腕時計
JP5967451B2 (ja) バンド取付構造および腕時計
JP2019086333A (ja) ケースおよび時計
EP4296794A1 (en) Exterior member, case, and timepiece
JP2000056041A (ja) リスト装置
JP5454667B2 (ja) 腕時計ケース
JP6292110B2 (ja) ケースユニット
JP6424439B2 (ja) 腕時計
JP6410010B2 (ja) ケースおよび腕時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