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3394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3394A
CN102193394A CN2010105172947A CN201010517294A CN102193394A CN 102193394 A CN102193394 A CN 102193394A CN 2010105172947 A CN2010105172947 A CN 2010105172947A CN 201010517294 A CN201010517294 A CN 201010517294A CN 102193394 A CN102193394 A CN 102193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image formation
toner
tubular passagewa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172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3394B (zh
Inventor
冈本昌也
田中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3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3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79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for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其沿相对于水平方向以锐角倾斜的方向设置,各个图像形成单元利用显影剂形成图像;显影剂容纳单元,其位于图像形成单元的上方,沿水平方向设置,或沿相对于水平方向以小于所述锐角的角度倾斜的方向设置;以及显影剂传送路径,其将图像形成单元连接到相应的显影剂容纳单元,各个显影剂传送路径具有限定一空间的管状通路,显影剂容纳单元中容纳的显影剂通过所述空间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其中,连接到位于比另一图像形成单元的位置高的位置处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的竖直延伸部短于连接到所述另一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的竖直延伸部。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通常配备有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的4个图像形成单元。每个图像形成单元具有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用于利用显影剂对静电潜像显影。每个显影单元经由显影剂传送路径而被供应有来自显影剂容器(另外称为色粉盒)的相应颜色的显影剂。
JP 2006-47520A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用于将容纳在色粉容纳单元中的色粉传送到相应显影单元的多个色粉传送路径、以及在各个色粉传送路径中设置的粉末泵,其中,从色粉容纳单元的色粉排出端口到粉末泵的垂直长度对于所述多个色粉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是相同的。JP 2009-169251A公开一种色粉供应装置,其中,基于色粉供应量来控制在用于将色粉从色粉容纳单元供应到显影单元的多个色粉供应路径中的每一个中设置的泵(传送单元)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小利用显影剂来对图像显影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尺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其沿相对于水平方向以锐角倾斜的方向设置,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每一个利用显影剂来形成图像;多个显影剂容纳单元,其位于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的上方,并且沿所述水平方向设置,或沿相对于所述水平方向以小于所述锐角的角度倾斜的方向设置,所述多个显影剂容纳单元中的每一个容纳供应到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以及多个显影剂传送路径,其将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连接到相应的显影剂容纳单元,各个显影剂传送路径具有管状通路,该管状通路限定一空间,在相关联的显影剂容纳单元中容纳的显影剂通过所述空间而传送到相关联的图像形成单元,其中,连接到位于比另一图像形成单元的位置更高的位置处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的竖直延伸部短于连接到所述另一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的竖直延伸部。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连接到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位置最高的一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可以只具有在垂直于竖直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管状通路,并且,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在垂直于竖直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管状通路和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管状通路。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连接到位置最高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的形状可以不同于所述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管状通路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连接到位置最高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以及所述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管状通路各自可以设置有传送显影剂的传送部件,并且,在连接到位置最高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中设置的传送部件的形状可以不同于在所述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管状通路中设置的传送部件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连接到位置最高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可以在该管状通路的显影剂入口侧具有小直径部,并且在该管状通路的显影剂出口侧具有大直径部。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所述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管状通路可以设置有传送显影剂的传送部件,所述传送部件具有轴部和按照螺旋方式设置在所述轴部上的叶片(vane),并且,所述轴部可以在所述第一管状通路的显影剂入口侧具有小直径部,并且在所述第一管状通路的显影剂出口侧处具有大直径部。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连接到位置最高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以及所述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管状通路各自可以设置有进行旋转以传送显影剂的传送部件,并且,连接到位置最高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中设置的传送部件的每单位时间转数可以大于所述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管状通路中设置的传送部件的每单位时间转数。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连接到位置最高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以及所述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管状通路各自可以设置有进行旋转以传送显影剂的传送部件,并且,连接到位置最高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中设置的传送部件旋转的时段可以长于所述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管状通路中设置的传送部件旋转的时段。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中,连接到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位置最高的一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的竖直延伸部的长度可以是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多个图像形成单元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相同高度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需要较小安装面积的紧凑型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连接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位置最高的一个图像形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除了在垂直于竖直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管状通路以外还具有通路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图像形成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不包括本发明该方面的特征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不同图像形成单元之间的每单位时间的色粉供应量的差别。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不包括本发明该方面的特征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不同图像形成单元之间的每单位时间的色粉供应量的差别。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不包括本发明该方面的特征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每单位时间供应到图像形成单元的色粉量的波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不包括本发明该方面的特征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不同图像形成单元之间的每单位时间的色粉供应量的差别。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不包括本发明该方面的特征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不同图像形成单元之间的每单位时间的色粉供应量的差别。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与不包括本发明该方面的特征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不同图像形成单元之间的每单位时间的色粉供应量的差别。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与连接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位置最高的一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具有长度不为0的竖直延伸部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图像形成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2是示出打开盖部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色粉容纳单元、色粉传送路径和显影剂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色粉容纳单元和色粉传送路径的立体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沿图4中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
图7A至7D是示出在色粉传送路径中的色粉的流动的示意图;以及
图8A至8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粉的流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示例性实施方式>
在下面,采用诸如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的图像形成装置作为示例,来给出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图1示意性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图2是示出打开盖部件的状态的截面图。在下面,给出对从装置的正面观察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描述,其中将水平方向表示为X轴方向,从观察者的角度的右/左方向分别由X(+)和X(-)表示;将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后方向表示为Y轴方向,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前方向分别由Y(+)和Y(-)表示;并且将竖直方向表示为Z轴方向,上/下方向分别由Z(+)和Z(-)表不。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像形成装置1为串联型全彩色打印机,其中多个图像形成单元沿中间转印带排列为一行。图像形成装置1包含图像处理单元(未示出),该图像处理单元对从诸如扫描仪或个人计算机(未示出)的设备接收的图像数据或经由通信线路(未示出)等接收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设置有分别用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4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将这些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设置为,使得它们在大致水平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在Y轴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在该结构中,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垂直位置按照上述的顺序一个比一个低。因此,首先执行到中间转印带上的图像转印的图像形成单元2Y的位置高于最后执行到中间转印带上的图像转印的图像形成单元2K,由此使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沿其排列的平面相对于水平方向(X轴方向)以预定角度(如20度)倾斜。通过该设置,与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各自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相同高度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图像形成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
4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中的每一个本质上具有相同结构,因而在下面的描述中,在不必在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之间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将这些图像形成单元简单地统称为图像形成单元2。
每个图像形成单元2具有感光部件单元3和显影剂单元5。感光部件单元3包括用作图像保持部件的感光鼓4和充电装置。感光部件单元3可以安装在装置主体40中并从装置主体40去除。显影剂单元5经由框(未示出)固定到装置主体40。显影剂单元5具有用于容纳色粉的色粉容器(未示出)、用于将色粉传送到色粉容器的传送部件(未示出)、以及用于将色粉容器中的色粉提供到感光鼓4的表面的显影剂辊6。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显影剂单元5Y、5M、5C、5K沿相对于水平方向按设定的锐角(如20度)倾斜的方向设置,大体对应于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设置方向的角度。
在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下方,设置有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公用的图像曝光单元7。图像曝光单元7具有4个半导体激光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发射根据各颜色(Y、M、C、K)的图像数据而调制的激光束。从这些半导体激光单元发射的4个激光束由多棱镜偏转,并且经由诸如透镜和反射镜(未示出)的光学元件而在对应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感光鼓4Y、4M、4C、4K的充电表面上扫描,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剂单元5Y、5M、5C、5K的显影剂辊6Y、6M、6C、6K使用各自包括相应颜色的色粉的显影剂,对在感光鼓4Y、4M、4C、4K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各颜色的色粉图像。在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感光鼓4Y、4M、4C、4K上顺序地形成的各颜色的色粉图像一个在另一个上面地由一次转印辊1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的外表面(或下侧表面),中间转印带10设置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顶部上,并用作中间转印部件。
中间转印带10是环带状部件,由诸如驱动辊12、张紧辊13和空转辊14的多个辊张紧支承,使得中间转印带10在由驱动马达(未示出)旋转的驱动辊12的旋转下按照箭头A所表示的方向循环。中间转印带10具有上移动部和下移动部,下移动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并且相对于下移动部的移动方向,下移动部的下游端的位置低于其上游端。中间转印带10被设置为使得下移动部与图像形成单元2Y、2M、2C、2K的感光鼓4Y、4M、4C、4K接触。作为中间转印带10,可以使用由诸如聚酰亚胺的合成树脂制成的柔性膜,其中合成树脂膜的端部通过焊接等连结,以形成环带部件。
应当注意,中间转印带10、一次转印辊11、驱动辊12、张紧辊13、空转辊14等构成中间转印单元9。
具有规定尺寸并由规定材料制成、并且用做记录介质的记录片材18容纳在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的片材容器24中,并且通过多个辊将记录片材18从片材容器24沿着片材传送路径21传送。通过供纸辊25和分离辊26从片材容器24一次一张地供应记录片材18,以传送到配准辊28,并在此处临时保持各个片材18。使得配准辊28以预定定时旋转,以进一步将各个记录片材18传送到中间转印带10的二次转印位置。在二次转印位置处,在中间转印带10的一侧上并且与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0的另一侧上的驱动辊12相对地,设置有二次转印辊17。
在片材在二次转印辊17与中间转印带10之间移动时,使得二次转印辊17抵靠中间转印带10,以将各个记录片材18压抵中间转印带10。在二次转印辊17的压力以及静电力的作用下,在中间转印带10上以交叠关系提供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片材18上。定影单元19对在二次转印位置处已转印有各颜色的色粉图像的记录片材18施加热和压力,以将色粉图像定影在记录片材18上。此后,通过排出辊20将记录片材18排出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部的片材接收盘23上。片材传送路径21还包括翻转机构22,用于翻转记录片材18的正面和背面。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40的侧面侧上,接合有侧盖41,侧盖41可以围绕支承轴42旋转以打开和关闭。挨着侧盖41设置有手动送纸盘43,手动送纸盘43相对于侧盖42可以打开和关闭。在装置主体40的上侧,设置有盖部件45,盖部件45可以围绕支承轴46枢转以打开和关闭。盖部件45的上表面用作片材排出盘23,已形成有色粉图像的记录片材18排出在片材排出盘23上。此外,在装置主体40的上侧设置有操作单元49。例如,操作单元49包括用于输入记录片材的数量等的数字小键盘。
通常,盖部件45相对于装置主体40保持关闭,并且如图2所示,当将感光部件单元3Y、3M、3C、3K安装在装置主体40中或从装置主体40去除时打开盖部件45。接合到该盖部件45的是子盖部件47,其可以相对于盖部件45打开和关闭。子盖部件47可以与盖部件45独立地打开和关闭,由此,即使盖部件45相对于装置主体40关闭,也可以由子盖部件47打开盖部件45的开口48。当将色粉收集单元50的全部或一部分安装在装置主体40中或从装置主体40去除时打开子盖部件47。
<到显影剂单元的色粉供应路径>
下面,参照图2至图6,给出对图像形成单元1的到显影剂单元5的色粉供应路径的说明。图3是示出色粉容纳单元、色粉传送路径和显影剂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省略了图3中的显影剂单元以示出色粉容纳单元和色粉传送路径的立体图。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图6是沿图4中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应该指出,在图6中仅示出了针对黑色(K)的色粉容纳单元和色粉传送路径。在下面的描述中,当不必在不同颜色的显影剂单元之间、不同颜色的色粉容纳单元之间、或不同颜色的色粉传送路径之间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分别使用术语:显影剂单元5、色粉容纳单元30、和色粉传送路径35。
如图2所示,色粉容纳单元30Y、30M、30C和30K设置在装置主体40的背侧(Y(-)侧)壁的上(Z(+))部。色粉容纳单元30Y、30M、30C和30K沿水平方向(X轴方向)设置在相同高度,相对于重力方向在显影剂单元5Y、5M、5C和5K的上方(在Z(+)侧上)。色粉容纳单元30Y、30M、30C和30K经由色粉传送路径35Y、35M、35C和35K分别连接到显影剂单元5Y、5M、5C和5K。各个色粉传送路径35Y、35M、35C和35K用作显影剂传送路径。
由于显影剂单元5Y、5M、5C和5K沿相对于水平方向(X轴方向)倾斜的方向设置,所以显影剂单元5与相应的色粉容纳单元30之间的距离针对不同颜色是不同的,使得连接显影剂单元5和相应的色粉容纳单元30的色粉传送路径35的长度也是针对不同颜色而不同的。
具体地说,将相对于重力方向位于最高位置(Z(+)侧)的显影剂单元5Y连接到色粉容纳单元30Y的色粉传送路径35Y的长度是最短的,而用于连接显影剂单元5M的色粉传送路径35M、用于连接显影剂单元5C的色粉传送路径35C和用于连接显影剂单元5K的色粉传送路径35K的长度按照所述的顺序一个比一个大。换言之,连接到相对于重力的方向位于越高位置处的显影剂单元5的色粉传送路径35具有越短的长度。
在各色粉传送路径35Y、35M、35C和35K中,设置各自具有蛇腹(bellow)状的干扰抑制部356Y、356M、356C和356K。这些干扰抑制部356Y、356M、356C和356K用于抑制在色粉传送路径35Y、35M、35C和35K中的振动与在显影剂单元5Y、5M、5C和5K中的振动之间的干扰。
现在参照图3至图6给出对色粉容纳单元30的结构的说明。因为各个色粉容纳单元30Y、30M、30C和30K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在下面的描述中省略后缀Y、M、C和K。
色粉容纳单元30包括容器接合部31和容纳在容器接合部31中的色粉容器32,容器接合部31在其相对于重力方向的顶侧(Z(+)侧)具有开口。
色粉容器32和容器接合部31在它们的底部各自设置有开口33和34(参见图5和图6),各个开口具有当色粉容器32容纳在容器接合部31中时可以打开的开闭机构(未示出)。色粉传送路径35连接到容器接合部31的底部。如图2所示,当盖部45打开时,可以将色粉容器32接合到容器接合部31并且从容器接合部31拆下。
下面,将给出对色粉传送路径35的形状的说明。
色粉传送路径35Y将显影剂单元5Y与色粉容纳单元30Y相连接,并且用作连接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位置最高的一个图像形成单元(即,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位置比任何其他图像形成单元的位置都高的一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色粉传送路径35Y具有比其他色粉传送路径35短的长度,并且仅包括水平(或在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这在该示例中为Y轴方向)延伸以限定传送色粉的空间的水平管状通路351Y。该水平管状通路351Y具有包括小直径部352Y的第一管状部353Y、包括大直径部354Y的第二管状部355Y、以及干扰抑制部356Y,干扰抑制部356Y是由橡胶制成的蛇腹状部件,并且连接第一管状部353Y和第二管状部355Y。小直径部352Y(如,φ9mm)的位置靠近色粉容器30Y,而大直径部354Y(如,φ13mm)的位置靠近显影剂单元5Y。在小直径部352Y的上部(Z(+)侧)中,形成有色粉入口357Y,色粉入口357Y连接到开口34Y和33Y。另外,在大直径部354Y的底部(Z(-)侧)中,形成有连接到显影剂单元5Y的色粉出口358Y。
在水平管状通路351Y内,设置有传送部件359Y,传送部件359Y的轴线在水平管状通路351Y的轴线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该传送部件359Y具有直径为1mm的轴、以及节距为5mm并且直径为7mm的按照螺旋模式设置在轴上的叶片。通过从外部驱动源经由齿轮系(train ofgears)传递的旋转力而使得传送部件359Y旋转,并且,传送部件359Y将从色粉容器30Y通过色粉入口357Y落入水平管状通路351Y的色粉朝向色粉出口358Y传送。传送部件359Y传送的色粉量由各个叶片的面积、节距以及传送部件359Y的转数确定。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色粉传送路径35K将相对于重力方向位于较低位置(Z(-)侧)的显影剂单元5K和色粉容纳单元30K相连接,并用作另一显影剂传送路径,色粉传送路径35K具有:第一水平管状通路351K和第二水平管状通路352K,其各自水平地(在Y轴方向上)延伸并具有例如13mm的直径;以及垂直管状通路353,其沿重力方向(在Z轴方向上)延伸,以连接第一水平管状通路351K和第二水平管状通路352K,其中,第一水平管状通路351K和第二水平管状通路352K用作第一管状通路,并且垂直管状通路353K用作第二管状通路。第一水平管状通路351K、垂直管状通路353K和第二水平管状通路352K形成传送色粉的空间。靠近色粉容器30K的第一水平管状通路351K和垂直管状通路353K至少部分地由弯曲成L形的第一管状部件354K构成。靠近显影剂单元5K的第二水平管状通路352K具有经由干扰抑制部356K连接到第一管状部件354K的第二管状部件355K,干扰抑制部356K是橡胶制成的蛇腹状部件。
在第一水平管状通路351K的上部(Z(+)侧),形成有色粉入口357K,色粉入口357K连接到开口34K和33K。另外,在第二水平管状通路352K的底部(Z(-)侧),形成有色粉出口358K,色粉出口358K连接到显影剂单元5K。
在第一水平管状通路351K内,设置有第一传送部件359K,第一传送部件359K具有在第一水平管状通路351K的轴线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轴、以及节距为7mm的按照螺旋模式设置在轴上的叶片。该第一传送部件359K具有相对于色粉传送方向位于上游位置的小直径轴部360K、以及位于下游位置的大直径轴部361K。小直径轴部360K具有直径为4mm的轴、以及节距为7mm并且直径为10mm的按照螺旋模式设置的叶片。大直径轴部361K具有直径为9.6mm的轴、以及节距为7mm并且直径为12mm的按照螺旋模式设置的叶片。通过从外部驱动源经由齿轮系传递的旋转力而使得该第一传送部件359K旋转,并且,该第一传送部件359K将从色粉容器30K通过色粉入口357K落入水平管状通路351K的色粉朝向垂直管状通路353K传送。
在第二水平管状通路352K内,设置有第二传送部件362K,第二传送部件362K的轴线在第二水平管状通路352K的轴线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该第二传送部件362K具有直径为4mm的轴、以及节距为5mm并且直径为9mm的按照螺旋模式设置在轴上的叶片。通过从外部驱动源经由齿轮系传递的旋转力而使得该第二传送部件362K旋转,并且,该第二传送部件359K将通过垂直管状通路353K落入第二水平管状通路352K的色粉朝向色粉出口358K传送。
在垂直管状通路353K内,设置有色粉放松部件363K,色粉放松部件363K是具有在垂直管状通路353K的轴线方向(Z轴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的线圈状部件。该色粉放松部件363K响应于从外部传递的力在竖直方向(Z轴方向)上振动,用于使传送来的色粉在垂直管状通路353K内相对于重力方向逐渐向下(Z(-)方向)掉落,并抑制色粉的结块。
在图6中,作为示例示出用于黑色(K)的色粉传送路径35K。要应当注意,分别用于品红色(M)和青色(C)的色粉传送路径35M和35C中的每一个除了其长度以外具有与色粉传送路径35K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4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和2K沿相对于水平方向(X轴方向)以一角度倾斜的方向设置,因此,与这些图像形成单元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相同高度的情况相比,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在水平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较小。因而,实现了图像形成装置1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的减小。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连接位于最高位置的显影剂单元5Y和色粉容纳单元30Y的色粉传送路径35Y仅由水平管状通路351Y构成,而没有任何的垂直管状通路,因此,与各个色粉传送路径都由水平管状通路和垂直管状通路二者构成的情况相比,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的长度较小。因而,实现了图像形成装置1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减小。
另一方面,由于色粉容纳单元30Y、30M、30C和30K沿水平方向(X轴方向)大致设置在相同高度,因此,当在盖部件45如图2所示地打开的情况下将色粉容器32接合到容器接合部31或从容器接合部31拆卸时,与色粉容纳单元相对于水平方向有角度地设置的情况相比,这样的接合或拆卸可以更容易地执行。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通常要求不仅向各显影剂单元仅仅供应色粉,而且要求减小每单位时间供应到各显影剂单元的色粉量的波动,并且减小不同显影剂单元之间(或不同色粉传送路径35之间)的每单位时间的色粉供应量的差异。
现在参照图7A-7D中的示意图来说明每单位时间的色粉供应量的波动。色粉由微小颗粒构成,在温度、湿度和/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可能聚集,导致色粉的结块。如果色粉结块T通过色粉入口357进入色粉传送路径35(水平管状通路351),如图7A所示,则色粉结块T在箭头表示的方向上传送,同时由于传送部件359执行的搅拌而逐渐解体,如图7B至7D所示。换言之,在色粉传送路径35的设置有色粉入口375的部分中,可能由于色粉结块T而形成色粉堆积,并且可能集中较大量的色粉。但是,在色粉的传送期间,由于传送部件359执行的搅拌,色粉堆积解体。因此,在色粉传送路径35具有足够长度的情况下,由于色粉结块T而导致的色粉堆积可以解体并在所传送色粉的正常流上散布开来,由此抑制每单位时间供应的色粉量的波动。
相反,在色粉出口358设置在靠近色粉入口357的位置(如图7C中的点“a”)的情况下,色粉结块T在它散布在色粉的正常流上之前即被排出,因此,供应到显影剂单元5的色粉量从正常量增加。因而,在色粉传送路径35不具有足够水平长度的情况下,每单位时间的色粉供应量容易出现波动。
但是,即使在色粉传送路径35中不能提供足够的水平长度,在水平管状通路351的中间部分设置垂直管状通路353也可以使得由于色粉结块T而导致的色粉堆积在色粉的正常流上散布开来,如同色粉传送路径35具有足够水平长度的情况一样。这是因为,传送到垂直管状通路353的色粉相对于重力方向向下掉落而通过垂直管状通路353,并且这样的掉落使结块的色粉(或色粉的堆积)解体。
如前所述,色粉传送路径35Y仅由水平管状通路351Y构成,而没有垂直管状通路,因此,难以保证色粉传送路径35Y的长度足够抑制每单位时间的色粉供应量的波动。
因此,在色粉传送路径35Y中,在水平管状通路351Y的色粉入口侧设置小直径部352Y,而在水平管状通路351Y的色粉出口侧设置大直径部354Y,其中小直径部352Y比大直径部354Y具有较小的截面面积。这样的结构限制了流过水平管状通路351Y的色粉的量,由此抑制了每单位时间经由色粉传送路径35Y供应到显影剂单元5Y的色粉量的波动。
下面给出更具体的说明。即,因为传送路径的截面面积在小直径部352Y中比在大直径部354Y中小,所以每单位时间传送通过小直径部352Y的色粉量小于传送通过大直径部354Y的色粉量。因此,如图8A的示意图所示,已通过色粉入口357Y进入的色粉结块T不会立即传送通过小直径部352Y。相反,色粉结块T逗留在小直径部352Y中,直到它在传送部件359Y的搅拌下解体到一定的程度,并且,在图8B所示的状态之后,色粉结块T在它缩小到可以移动通过在小直径部352Y和传送部件359Y之间限定的空间的尺寸之后得到传送,如图8C所示。因而,解体的色粉结块T在被传送时在色粉的正常流上散布开来,由此,尽管色粉传送路径35Y仅包括水平管状通路351Y,在色粉传送路径35Y中也抑制了每单位时间的色粉供应量的波动。
在除了色粉传送路径35Y以外的色粉传送路径中,即,在色粉传送路径35M、35C和35K中,第一水平管状通路351和第二水平管状通路352经由垂直管状通路353而彼此连接,并且第一水平管状通路351、第二水平管状通路352的总长度与色粉传送路径35Y的水平管状通路351Y的长度相同。在色粉传送路径35M、35C和35K中,由于垂直管状通路353的存在,所以在重力影响下所传送的色粉向下掉落,并且结块的色粉(色粉的堆积)解体。
还应当注意,色粉传送路径35Y的水平管状通路和传送部件具有与色粉传送路径35M、35C和35K中的每一个的水平管状通路和传送部件的形状不同的形状,使得在各个显影剂单元5之间的每单位时间色粉供应量的差异得到减小。具体地说,各个色粉传送路径35M、35C、35K的传送部件359的直径大于色粉传送路径35Y的传送部件359Y的直径。对于各个色粉传送路径35,当传送部件359的转数相同时,基于传送部件359的叶片的数量、面积和节距而确定传送的色粉量。因此,每单位时间由具有较大直径并因此具有较大叶片面积的色粉传送路径35M、35C和35K的传送部件359供应的色粉量往往大于由色粉传送路径35Y的传送部件359Y供应的色粉量。
换言之,为了抑制每单位时间的色粉供应量的波动,色粉传送路径35Y在靠近色粉入口357Y的一侧设置有小直径部352Y,以限制通过色粉传送路径35Y传送的色粉量。结果,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每单位时间通过色粉传送路径35Y供应的色粉量往往小于通过配备有较大直径的传送部件359的色粉传送路径35M、35C和35K中的每一个供应的色粉量。
因此,改造色粉传送路径35M、35C、35K,以使得在每单位时间通过这些色粉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供应的色粉量与通过色粉传送路径35Y供应的色粉量相似。在图6中示出的色粉传送路径35K中采用用于实现该目的的示例性结构。具体地说,色粉传送路径35K中的第一传送部件359K的轴的上游部分具有比其下游部分小的直径,由此从轴的下游部分突出的叶片的面积小于从轴的上游部分突出的叶片,同时由叶片构成的螺旋体的直径在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之间大致不变。按照该方式,使得通过大直径轴部361K传送的色粉量小于通过小直径轴部360K传送的色粉量,这有助于减小不同色粉传送路径35之间的每单位时间的色粉供应量的差异。
<2、变形实施方式>
前面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如下所述地修改。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得色粉传送路径35Y的水平管状通路和传送部件的形状不同于其他色粉传送路径35M、35C、35K中的每一个的水平管状通路和传送部件的形状,以减小每单位时间供应到各个显影剂单元5的色粉量的波动,并且减小不同显影剂单元5之间的每单位时间的色粉供应量的差异。应当注意,水平管状通路和传送部件的形状不限于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形状,并且可以是另一形状。
另外,可以将色粉传送路径35Y的传送部件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从其他色粉传送路径35M、35C和35K的传送部件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进行改变,以减小不同传送路径35之间的每单位时间的色粉供应量的差异。在由单个驱动源经由各自的齿轮系使得全部传送部件旋转的具体示例中,调整各个齿轮系的齿轮比,使得传送路径35Y的传送部件359Y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大于其他色粉传送路径35M、35C和35K的传送部件359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此外,在各个传送部件由各自的驱动源旋转的另一示例中,控制驱动源,使得色粉传送路径35Y的传送部件359Y的转数大于其他传送路径35M、35C和35K的传送部件359Y的转数,并且/或者,使得色粉传送路径35Y的传送部件359Y旋转的时段长于其他传送路径35M、35C和35K的传送部件359Y旋转的时段。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色粉容纳单元30Y、30M、30C和30K沿水平方向(X轴方向)设置在相同高度,并且,显影剂单元5Y、5M、5C和5K沿相对于水平方向(X轴方向)以一角度倾斜的方向设置。但是,色粉容纳单元30Y、30M、30C和30K可以沿如下的方向设置:该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显影剂单元5Y、5M、5C和5K的设置方向的倾斜角度。
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是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而提供的。其并非旨在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许多变型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适用于所构想特定用途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变型。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其沿相对于水平方向以锐角倾斜的方向设置,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每一个利用显影剂来形成图像;
多个显影剂容纳单元,其位于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的上方,并且沿所述水平方向设置,或沿相对于所述水平方向以小于所述锐角的角度倾斜的方向设置,所述多个显影剂容纳单元中的每一个容纳供应给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以及
多个显影剂传送路径,其将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连接到相应的显影剂容纳单元,各个显影剂传送路径具有管状通路,该管状通路限定一空间,在相关联的显影剂容纳单元中容纳的显影剂通过所述空间而传送到相关联的图像形成单元,其中,连接到位于比另一图像形成单元的位置更高的位置处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的竖直延伸部短于连接到所述另一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的竖直延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连接到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位置最高的一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仅仅具有在垂直于竖直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管状通路,并且,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具有在垂直于竖直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管状通路和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管状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连接到位置最高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所述管状通路的形状不同于所述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管状通路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连接到位置最高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所述管状通路以及所述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管状通路各自设置有传送显影剂的传送部件,并且,
在连接到位置最高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中设置的所述传送部件的形状不同于在所述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管状通路中设置的所述传送部件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连接到位置最高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管状通路在该管状通路的显影剂入口侧具有小直径部,并且在该管状通路的显影剂出口侧具有大直径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管状通路设置有传送显影剂的传送部件,所述传送部件具有轴部和按照螺旋方式设置在所述轴部上的叶片,并且,
所述轴部在所述第一管状通路的显影剂入口侧具有小直径部,并且在所述第一管状通路的显影剂出口侧具有大直径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连接到位置最高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所述管状通路以及所述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管状通路各自设置有进行旋转以传送显影剂的传送部件,并且,
连接到位置最高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所述管状通路中设置的所述传送部件的每单位时间转数大于所述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管状通路中设置的所述传送部件的每单位时间转数。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连接到位置最高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所述管状通路以及所述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管状通路各自设置有进行旋转以传送显影剂的传送部件,并且,
连接到位置最高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所述管状通路中设置的所述传送部件进行旋转的时段长于所述其他显影剂传送路径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管状通路中设置的所述传送部件进行旋转的时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连接到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位置最高的一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传送路径的所述管状通路的所述竖直延伸部的长度是零。
CN201010517294.7A 2010-03-03 2010-10-15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1933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6516 2010-03-03
JP2010046516A JP5691196B2 (ja) 2010-03-03 2010-03-03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3394A true CN102193394A (zh) 2011-09-21
CN102193394B CN102193394B (zh) 2015-11-25

Family

ID=44531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7294.7A Active CN102193394B (zh) 2010-03-03 2010-10-15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55656B2 (zh)
JP (1) JP5691196B2 (zh)
CN (1) CN1021933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6927B2 (ja) 2012-08-10 2015-05-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55243B2 (ja) * 2014-10-07 2017-06-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00456B2 (ja) * 2015-01-28 2019-04-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89364B2 (ja) * 2015-04-30 2019-03-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34754B2 (ja) * 2015-09-18 2020-01-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3083A (zh) * 2004-06-16 2005-12-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047520A (ja) * 2004-08-03 2006-02-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1004A (ja) * 2005-06-30 2007-01-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7790A (ja) * 2005-08-24 2007-03-0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71287A (zh) * 2006-05-10 2007-11-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粉末供应器、用粉末填充粉末供应器的方法以及成像装置
JP2009169251A (ja) * 2008-01-18 2009-07-30 Ricoh Co Ltd トナー供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87561B2 (ja) * 1992-09-30 2001-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29313A (ja) * 1998-07-13 2000-01-28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トナー戻し装置
JP4383898B2 (ja) * 2003-02-28 2009-1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30029B2 (ja) * 2007-11-18 2010-08-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540613B2 (ja) * 2009-09-08 2014-07-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収容容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3083A (zh) * 2004-06-16 2005-12-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047520A (ja) * 2004-08-03 2006-02-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1004A (ja) * 2005-06-30 2007-01-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7790A (ja) * 2005-08-24 2007-03-0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71287A (zh) * 2006-05-10 2007-11-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粉末供应器、用粉末填充粉末供应器的方法以及成像装置
JP2009169251A (ja) * 2008-01-18 2009-07-30 Ricoh Co Ltd トナー供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80501A (ja) 2011-09-15
US8355656B2 (en) 2013-01-15
US20110217086A1 (en) 2011-09-08
CN102193394B (zh) 2015-11-25
JP5691196B2 (ja) 201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4141B (zh) 显影装置及具有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339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71694B (zh)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983063B (zh) 能够提供带单元中稳定带移动的成像装置
CN101261468B (zh) 潜像载体单元和成像设备
CN10219342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53531A (zh) 显像剂存储容器、显像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00972B (zh)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00143000A1 (en) Developmen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101377650B (zh) 成像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00718A (zh) 粉末储存容器、显影装置、图像形成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EP2317398A1 (en) Developing unit
CN101114145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剂盒
CN103226313B (zh) 调色剂传送路径形成部件,调色剂补充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04375399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154062A (zh) 拉出单元和成像装置
EP1548515B1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replenishing apparatus
CN101154077A (zh) 粉体搅拌装置、显影装置和装有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29093B (zh)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1943873A (zh) 墨粉盒和使用该墨粉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219889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707605A (zh)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329536B (zh) 转印带装置、其组装方法和成像设备
CN103838112A (zh) 显影装置以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2512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