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0193A - 包括电磁部件的片材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包括电磁部件的片材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0193A
CN102190193A CN2011100363209A CN201110036320A CN102190193A CN 102190193 A CN102190193 A CN 102190193A CN 2011100363209 A CN2011100363209 A CN 2011100363209A CN 201110036320 A CN201110036320 A CN 201110036320A CN 102190193 A CN102190193 A CN 102190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electromagnetic component
material conveyor
transport path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63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0193B (zh
Inventor
舛田纯一
渡边政行
石田岳士
辻本隆浩
横谷高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90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0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0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0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69Driv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70Clutches; Couplings
    • B65H2403/72Clutches, brakes, e.g. one-way clutch +F204
    • B65H2403/724Clutches, brakes, e.g. one-way clutch +F204 electromagnetic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4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using optical, e.g. photographic, elements
    • B65H2553/41Photoelectric detectors
    • B65H2553/412Photoelectric detectors in barrier arrangements, i.e. emitter facing a receptor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包括电磁部件的片材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一种片材输送装置(50,20,30,60,1),包括:用于输送片材的输送路径(500);输送单元(52,520),用于对输送路径上的片材施加力;以及电磁部件(L1),用于通过接收电力供应来驱动该输送单元。在片材输送装置(50,20,30,60,1)处,检测在输送路径中的输送单元对片材施加力的区域的下游侧是否存在片材,并且供应响应于对电磁部件(L1)供应的电力而感生的反电动势作为用于检测器的电力。

Description

包括电磁部件的片材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0年2月4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023263,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片材(sheet)输送装置,具体涉及包括电磁部件的片材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图像形成设备之类的被配置用于输送片材(原稿、记录纸等)的装置传统上使用诸如螺线管、马达和致动器之类的电磁部件。在这里所使用的电磁部件是指在装置中通过电磁力起作用的利用电磁力的部件。在这种利用电磁力的部件中,终止施加用于感生磁场的电流导致了反电动势,即,抵消由终止施加电流而产生的磁场的变化的电动势。
日本特许专利公开2008-164999公开了以下方法:借助于并联连接到互锁开关的二极管吸收在马达中感生的反电动势,以避免打印机、多功能装置等中的通过反电动势由电流导致的驱动单元处的损坏。
在这种装置的领域中,经常存在对通过防止对部件的损坏来改进装置的可靠性以及减少电力消耗的需求。日本特许专利公开05-193230公开了一种旨在实现可靠性和电力消耗减少的打印机装置。公开了用于周期性地控制电源的开/关以致动传感器、并根据与开/关控制的定时相关的定时信号而锁存来自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方法。
在日本特许专利公开05-193230中公开的技术没有考虑作为传统问题的反电动势的感生。
发明内容
考虑到前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电磁部件的片材传输装置,其旨在通过避免由预期将感生的反电动势导致的问题来确保可靠性,同时减少电力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送片材的输送路径;输送单元,用于对输送路径上的片材施加力;电磁部件,用于通过电力供应来驱动输送单元;检测器,设置在输送单元对片材施加力的区域的下游的输送路径处,用于检测在输送路径中是否存在片材;以及供应单元,供应响应于电磁部件接收到用于驱动输送单元的电力供应而感生的反电动势,作为检测器的电力。
根据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旨在提供控制片材输送装置的方法,该片材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单元,用于对输送路径上的片材施加力;电磁部件,用于通过电力供应来驱动输送单元;以及检测器,用于检测在输送路径上是否存在片材。该片材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电磁部件供应电力,以使输送单元对片材施加力;检测在输送路径中在输送单元对片材施加力的区域的下游的输送路径中是否存在片材;以及将响应于电磁部件接收到电力供应而感生的反电动势供应到检测器。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从以下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来看,本发明的前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的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设备(MFP)的配置。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MFP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图3、4和5示意性地示出了MFP的片材馈送器的详细配置。
图6是旨在在MFP的片材馈送器处使用电磁部件的反电动势作为用于检测器的电力源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MFP处的记录片材的输送模式中的电磁部件的导通/关断定时和检测器的操作定时的时序图。
图8是用于描述用于在MFP的片材馈送器处利用电磁部件的反电动势作为检测器的电力源的定量条件的图。
图9是表示MFP的操作确认模式中的在片材馈送器处的电磁部件的导通/关断定时和检测器的操作定时的时序图。
图10是旨在在MFP的自动文稿馈送器处利用电磁部件的反电动势作为检测器的驱动源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MFP的文稿输送模式中的电磁部件的导通/关断定时和检测器的操作定时的时序图。
图12是表示MFP的操作确认模式中的在自动文稿馈送器处的电磁部件的导通/关断定时和检测器的操作定时的时序图。
图13是旨在在MFP的整理器处利用电磁部件的反电动势作为检测器的驱动源的电路图。
图14是表示MFP的整理器处的片材的输送模式中的自动文稿馈送器处的电磁部件的导通/关断定时和检测器的操作定时的时序图。
图15是表示在MFP的操作确认模式中整理器处的电磁部件的导通/关断定时和检测器的操作定时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对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分配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重复对其的描述。
1.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配置
本发明可应用于任何设备,只要该设备包括用于片材输送的机构(片材输送装置)即可。具体地,本发明应用于所谓的图像形成设备,例如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多功能外围设备(MFP)、诸如扫描器之类的图像读取器装置、和/或诸如整理器(finisher)之类的后处理装置。作为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的典型示例,将描述作为包含有诸如复印功能、打印功能、传真功能和扫描器功能之类的多个功能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多功能外围设备。
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示例的MFP 1的示意性配置。
参考图1,MFP 1包括自动文稿馈送器20、扫描器30、打印引擎40、片材馈送器50和整理器60。
自动文稿馈送器20旨在连续扫描文稿,并包括文稿馈送盘21、送出辊22、阻挡辊23、输送鼓(transport drum)24和片材排出盘25。作为扫描对象的文稿被放置在文稿馈送盘21上,并通过送出辊22的致动而被逐一地馈送出到输送路径。发送的文稿被阻挡辊23暂时停止以使前缘整齐,然后被向输送鼓24传送。自动文稿馈送器20包括用于检测由送出辊22传送到输送鼓24的文稿的通过的传感器单元29。
文稿在输送鼓24的表面上整体地旋转,以使文稿上的图像在旋转期间被后面将描述的扫描器30扫描。然后,文稿在与输送鼓24的表面的外周的基本上一半相对应的位置处从鼓表面分离,以被输出到片材排出盘25上。
扫描器30包括第一镜单元31、第二镜单元32、成像透镜33、图像感测元件34和稿台玻璃35。第一镜单元31包括光源311和用于在输送鼓24正下方的图像扫描位置处使来自光源311的光向通过的文稿发射的镜312。从光源311发射的光中的被从文稿反射的光进入第二镜单元32。第二镜单元32包括沿着与文稿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布置的镜321和322。来自第一镜单元31的反射光顺次地在镜321和322处被反射,以被导向至成像透镜33。成像透镜33基于该反射光而在线性图像感测元件34处形成图像。
在操作者手动地将文稿放置在稿台玻璃35上的情况下,第一镜单元31和第二镜单元32滑动,使得来自稿台玻璃35上的文稿的反射光被导向至成像透镜33。
图像感测元件34将接收到的反射光转换为电信号,以输出至后面将描述的控制单元10。控制单元10对通过扫描器30获得的文稿图像信息(即,从图像感测元件34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各种图像处理。
作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的示例,打印引擎40能够进行全色打印输出。具体地,打印引擎40包括分别产生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中的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成像(图像形成)单元44Y、44M、44C和44K。成像单元44Y、44M、44C和44K被按照上述的顺序而沿着将在打印引擎40中被驱动的装配的转印带27布置。
成像单元44Y、44M、44C和44K分别包括图像写入单元43Y、43M、43C和43K和感光鼓41Y、41M、41C和41K。图像写入单元43Y、43M、43C和43K中的每个包括发射与关注的图像数据中的各色图像相对应的激光束的激光二极管、以及使该激光束转向以在主扫描方向上对感光鼓41Y、41M、41C和41K中的对应的感光鼓的表面进行曝光的棱镜。
通过前述图像写入单元43Y、43M、43C和43K所进行的曝光,在感光鼓41Y、41M、41C和41K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从调色剂单元441Y、441M、441C和441K中的对应的调色剂单元供应的调色剂颗粒将该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将感光鼓41Y、41M、41C和41K的表面上的显影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顺次转印(一次转印)到转印带27上。然后,将重叠在转印带27上的调色剂图像进一步转印(二次转印)到从片材馈送器50按照匹配定时供应的记录片材上。
转印到记录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位于下游区域的定影器装置47处被定影,然后被递送到整理器60。
注意,本发明可应用于可以仅形成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而不限于上面描述的旨在重叠全色(4色)调色剂图像的打印引擎。
与成像单元44Y、44M、44C和44K的操作并行地致动设置在存储记录片材的片材馈送器50的片材馈送盒处的片材馈送辊52,以馈送出记录片材。该供应的记录片材通过输送辊55和定时辊56而被递送通过输送路径500,以被与在转印带27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相同步地供应到转印单元(二次转印单元)。片材馈送器50包括用于检测在输送路径500上是否存在记录片材的传感器单元59。
定影器装置47包括加热辊471和压力辊472。在定影器装置47处,记录片材被加热辊471加热以使转印到记录片材上的调色剂熔融,并经受加热辊471和压力辊472的压力,由此将熔融的调色剂定影在记录片材上。然后,定影了调色剂的记录片材被传送到整理器60。对于定影器装置47而言,可以使用利用定影器带的定影方案或非接触定影方案来代替使用图1所示的定影辊的定影方案。
图像浓度控制(IDC)传感器49检测在转印带27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IDC传感器49是光强度传感器,其典型地由用于检测从转印带27的表面反射的光的强度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构成。
整理器60主要包括打孔单元626、折叠单元627、装订器628、中心装订器630和盘单元631。
经由成对的辊637a和637b将通过定影器装置47的记录片材递送到整理器60中。在整理器60处设置检测在输送路径上是否存在记录片材的传感器单元69。
在装订器628的附近布置有用于将记录片材拖动到装订器628的存储辊629以及用于将记录片材排出到盘单元631上的排出辊对632a。虽然未示出,但是还设置了用于使排出辊对632a中的辊中的一个辊接触或离开另一辊的分离/接触机构。
在中心装订器630附近设置有用于将记录片材从盘单元631排出到第一排出盘633的排出辊对632b。
在整理器60处,使盘单元631竖直地移位,以根据设置将记录片材排出到第二排出盘634、第三排出盘635和第四排出盘636中的任意一个上。通过盘单元631的移位,将记录片材适当地从排出辊对632a输出到第二排出盘634、第三排出盘635或第四排出盘636。
在整理器60处,记录片材响应于设置而经受由打孔单元626进行的打孔处理、由折叠单元627进行的折叠处理、以及由装订器628或中心装订器630进行的装订处理。
2.片材输送装置的硬件配置
参考图2的示意性框图,MFP 1包括用于MFP 1的总体控制的控制单元10、自动文稿馈送器20、扫描器30、打印引擎40、片材馈送器50和整理器60。
控制单元1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101;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2;用于存储用于CPU 101的执行的程序、常数等的只读存储器(ROM)103;以及作为用于存储图像数据等的存储部的硬盘驱动器(HDD)104。控制单元10可以包括:用于对整理器60处的记录片材的输出进行控制的输出控制单元;和/或用于通过网络与诸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另一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I/O(输入/输出)。
MFP 1还包括:用于显示MFP 1的状态、用于支持操作的信息等的显示单元11;以及在用户向MFP 1输入信息时被操作的操作单元12。
3.记录片材输送机构
[片材馈送器的示意性图示]
图3-5示意性地表示构成MFP 1的记录片材输送机构的片材馈送器50的详细配置。图3、4和5分别表示片材馈送之前、片材馈送期间和片材馈送之后的状态。
参考图3-5,记录片材P被容纳在片材存储单元中,该片材存储单元包括用于存储记录片材P的记录片材盘51以及调整记录片材的后缘的片材调整板51A。从图3所示的状态起,片材馈送辊52沿着箭头A1的方向旋转,由此记录片材P构成与附着在片材馈送辊52的外周上的片材加紧部件52A之间的接触。
图4和5对应于将片材存储单元中的最上部的记录片材P1递送到输送路径500上的状态。如图4所示,通过片材馈送辊52沿着箭头A2的方向的旋转,将记录片材P1传送到输送路径500上。参考图5,片材馈送辊52沿着箭头A3的方向旋转,以返回到初始状态。
片材馈送辊52被配置用于允许与诸如齿轮之类的部件相耦合。在MFP 1处,对离合器螺线管(clutch solenoid)(后面将描述的离合器螺线管L1)施加电流的开/关切换导致了切换片材馈送辊52与诸如齿轮之类的部件之间的耦合状态/耦合解除状态。当片材馈送辊52与诸如齿轮之类的部件相耦合时,传送来自马达(后面描述的马达520)的旋转力。当与前述的诸如齿轮之类的部件之间的耦合解除时,不接收来自马达的旋转力。
在输送路径500处设置用于输送记录片材P1的输送辊55。在接收到马达(未示出)的旋转力时,输送辊55旋转,由此沿着下游方向进一步递送记录片材P1。
在输送路径500中的输送辊55的更下游处设置用于检测是否存在记录片材P1的传感器单元59。传感器单元59包括片材检测控制杆591和光电传感器592。光电传感器592包括下面将描述的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发光元件592A和光接收元件592B)。
在记录片材P邻接于片材检测控制杆591时,片材检测控制杆591绕轴591A旋转,如图5所示。片材检测控制杆591的旋转导致了光电传感器592的电气状态的变化。
基于光电传感器592的电气状态的这种变化,可以在输送路径500上通过传感器单元59在检测位置处进行对是否存在记录片材P的检测。在MFP 1处,由传感器单元59根据该电气状态的变化的开始而检测到记录片材P的前缘已到达该检测位置,并且可以由传感器单元59根据该电气状态的变化的结束而检测到记录片材P的后缘已通过该检测位置。光电传感器592例如由透过型光电传感器或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构成。
[片材馈送器的电路配置]
图6是旨在在片材馈送器50处使用电磁部件的反电动势作为用于作为检测器的光电传感器592的电力源的电路图。
参考图6,晶体管TR1的切换到导通状态使得电流被从直流电源Vcc1施加到离合器螺线管L1,由此在MFP 1处对离合器螺线管L1进行励磁。离合器螺线管L1的励磁对应于片材馈送辊52与诸如齿轮之类的部件相耦合的状态。马达520是片材馈送辊52的驱动源,并用于对片材馈送辊52施加旋转力。因此,当在马达520处于开启状态的情况下晶体管TR1被导通时,马达520的旋转力被传输到片材馈送辊52。因此,片材馈送辊52被旋转,由此将片材存储单元中的记录片材P传送到输送路径500。在图6中,由空心箭头表示在离合器螺线管L1的励磁期间的电流。
在MFP 1处,晶体管TR1响应于CPU 101向晶体管TR1提供高电平的远程信号Signal 1(第一信号)(例如5V的电压信号)而导通。
当CPU 101输出低电平的第一信号(例如0V的电压信号)时,晶体管TR1关断。通过使晶体管TR1从导通状态关断,在离合器螺线管L1处感生反电动势,由此点A处的电压变得高于直流电源Vcc1的电平。
在图6中,由虚线箭头表示当晶体管TR1从导通状态关断时的电流。
因为晶体管TR1的从导通状态到关断状态的转变由于在离合器螺线管L1处感生的反电动势而导致了点A处的电压变得高于直流电源Vcc1,所以通过整流二极管D1对用于进行平滑的电解电容器C1充电。将对平滑电解电容器C1充电的电力供应到与平滑电解电容器C1并联连接的电阻器R1、以及在作为检测器的光电传感器592的发光侧的元件(发光元件592A)。至发光元件592A的该电流流动导致了相关的发光元件592A产生光,由此光电传感器592将开始工作。二极管D2被设置用于防止在晶体管TR1的关断状态下向平滑电解电容器C1施加反向电压。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包括发光元件592A和光接收元件592B的光电传感器592作为检测器,但是本发明中的检测器的具体配置不限于此。可以使用任何装置,只要可以通过在作为电磁部件的离合器螺线管处感生的反电动势的供应来进行对是否存在片材的检测即可。
[记录片材输送模式中的片材馈送器的操作定时]
图7是表示MFP 1处的记录片材的输送模式中的电磁部件(离合器螺线管L1)的导通/关断定时和检测器(光电传感器592)的操作定时的时序图。图7从上部起示出了第一信号(Signal1)的状态、至发光元件592A的反电动势的供应状态、以及从光接收元件592B至CPU 101的检测信号(第二信号,Signal2)的状态。光接收元件592B接收来自直流电源Vcc2的电力,并且当接收到从发光元件592A生成的光时向CPU 101输出低电平信号作为第二信号,当未接收到从发光元件592A生成的光时向CPU 101输出高电平信号作为第二信号。
参考图7,片材馈送辊52旋转以将记录片材P供应到在MFP 1处的输送路径500上。具体地,从时间T1到时间T2,CPU 101向晶体管TR1输出高电平第一信号。注意,在时间T1之前,CPU 101使马达520开启。因此,如参考图3-5所描述的,在第一信号的高电平输出时段期间,马达520的旋转力被传输到片材馈送辊52,由此将片材存储单元中的记录片材输出到输送路径500上。
当第一信号在时间T2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时,在离合器螺线管L1处感生的反电动势被供应到发光元件592A。因此,在时间T2,与图7中的第二阶段相对应的对发光元件592A的电力供应状态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通过开始对发光元件592A供应电力,光接收元件592B接收由发光元件592A产生的光,由此第二信号在时间T2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
而且,通过片材馈送辊52的旋转而传送到输送路径500的记录片材P到达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处,使得片材检测控制杆591转动。
图7表示记录片材的前缘在时间T3到达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处以使得片材检测控制杆591转动的示例。记录片材的前缘在时间T3到达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使得片材检测控制杆591转动,如图5所示,由此光接收元件592B不能接收到从发光元件592A产生的光。因此,在时间T3,第二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
图7对应于在时间T3到达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的记录片材P在时间T4通过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的示例。根据记录片材P的后缘在时间T4通过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片材检测控制杆591的转动状态(参考图5)返回到初始状态。该转动状态返回到初始状态使得光接收元件592B能够接收由发光元件592A产生的光。因此,在时间T4,第二信号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
图7表示离合器螺线管L1的反电动势被供应到发光元件592A直到时间T5为止的示例。即,参考图7中的第二阶段,在时间T5,对发光元件592A的电力供应状态切换为关闭。当对发光元件592A的反电动势供应在时间T5结束时,光接收元件592B将不再接收从发光元件592A产生的光。因此,在时间T5,输出的第二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
在MFP 1处,记录片材P的输送速度是预先确定的,并且从片材馈送辊52至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的距离是恒定的。因此,从第一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T1)开始、直到输送的记录片材的后缘到达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处的时间点(T3)的时间基本上是恒定的。
CPU 101基于记录片材P的输送速度等而预先获得从第一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起、直到记录片材P的前缘到达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处的时间段的基准值。
当从第一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起经过了基准值的时间时第二信号未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时,CPU 101确定在记录片材的输送中发生异常(卡住(jamming)等),并输出异常信号或者通知发生异常。例如,CPU 101在显示单元11处提供预定消息的显示,以通知异常。
注意,当记录片材P的输送速度是预先确定的、且从片材馈送辊52至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的距离是恒定的时,从第一信号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的时间点(T2)开始直到上述的T3的时间基本上是恒定的。因此,可以与从第一信号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开始直到记录片材的前缘到达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处的时间相关联地设置CPU 101进行的发生异常的确定中的时间基准值。在这种情况下,当即使从第一信号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起经过了基准值的时间时第二信号也未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时,CPU 101输出异常信号或者通知发生异常。
[采用反电动势作为电力源的条件]
在上述的本实施例中,利用为了输送记录片材而导通的离合器螺线管L1被关断时所感生的反电动势作为产生光的发光元件592A的电力源,以检测在输送路径500中是否存在记录片材。
为了确保借助于发光元件592A检测到输送路径500上的记录片材P,发光元件592A必须至少在从离合器螺线管L1关断开始、直到记录片材P的后缘通过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为止的时段期间被点亮。下文中,参考图8描述对这种条件的定量评估。
参考图8,在离合器螺线管L1的点A处感生的反电动势的能量J由图8中的方程式(1)表示,其中“L”是离合器螺线管L1的自感,“I”是由于来自直流电源Vcc1的电力的供应而流过离合器螺线管L1的电流的值。
在包括光电传感器592的电路处消耗的电力被表示为电阻器R1的电力消耗和发光元件592A的电力消耗的和。因此,在前述电路处消耗的电力W由图8中的方程式(2)表示,其中“i”是流过相关电路的电流的值,“R”是电阻器R1的电阻,“VF”是施加到发光元件592A的电压。
这里,关系“W=J×t”成立,其中“t”是电流流过包括光电传感器592的电路的时间段。因此,方程式(3)基于方程式(1)和方程式(2)而成立,由此如方程式(4)所示地获得“t”。
前述的“t”与向发光元件592A供应电力的时间段的长度(即,发光元件592A由于反电动势的供应而点亮的时间的长度)相关。
从离合器螺线管L1关断开始、直到记录片材P的后缘到达输送路径500上的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处为止的时间段取决于沿着输送路径500的片材馈送辊52和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记录片材P的输送速度。
因此,为了使用在离合器螺线管L1处感生的反电动势作为MFP 1中的发光元件592A的驱动力,计算在记录片材P的后缘通过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处之前的时间(T)。然后,选择离合器螺线管L1的自感、从直流电源Vcc1供应到离合器螺线管L1的电流的值等,使得方程式(4)中的“t”超过T。
通过以下方式来获得前述的“T”:计算记录片材P的后缘到达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处的时间,并将从记录片材P的前缘到达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开始、直到记录片材P的后缘通过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为止的时间段与所计算的时间相加。可以使用记录片材P在输送方向上的尺寸和记录片材P的输送速度来获得从记录片材P的前缘到达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开始、直到记录片材P的后缘通过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为止的时间段。
图7中从T3到T4的长度(即,从第二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开始直到再次切换为低电平为止的时间段的长度)取决于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和记录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因此,CPU 101可以基于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以及第二信号从低电平状态切换为高电平然后再次切换为低电平的时间段,来检测递送到输送路径500的记录片材的片材大小是否合适。为了进行该确定,针对发光元件592A设置方程式(4)中的“t”,使得在超过以下时间段的持续时间内供应离合器螺线管L1的反电动势:从第一信号呈现为低的开始、直到记录片材通过片材检测控制杆591为止的时间段。这样,必须选择离合器螺线管L1的自感等。
在MFP 1处不需要检测记录片材P的后缘通过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而仅需要检测记录片材P的前缘到达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的情况下,前述的时间“T”可以是记录片材P的前缘到达传感器单元59的检测位置的时间。
[操作确认模式中的片材馈送器操作定时]
在MFP 1处,在接通电源时和/或在从卡住状态返回时,进行操作确认,以确认传感器单元59正常地工作和/或输送路径500上的(导致卡住的)记录片材P已被移除。通过在片材馈送辊52不旋转的情况下暂时对离合器螺线管L1进行励磁且随后在停止对离合器螺线管L1的励磁时确定来自光电传感器592的输出,来进行该操作确认。
图9是表示MFP的操作确认模式中的在片材馈送器处的电磁部件的导通/关断定时以及检测器的操作定时的时序图。与图7相似地,图9从上部起示出了第一信号的状态、对发光元件592A的反电动势供应状态、以及从光接收元件592B至CPU 101的检测信号(第二信号)的状态。在操作确认模式中,CPU 101不对马达520施加电流。因此,输出高电平的第一信号,并且即使在操作确认模式中离合器螺线管L1导通,片材馈送辊52也不旋转。
参考对应于操作确认模式的图9,从时间T11到T12,CPU 101输出高电平的第一信号,然后将第一信号切换为低电平。因此,在时间T12,在离合器螺线管L1处感生反电动势。因此,在时间T12,对发光元件592A的电力供应状态从关闭切换为开启。作为响应,光接收元件592B开始接收由发光元件592A产生的光,由此第二信号在时间T12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
在图9的示例中,从时间T12到时间T13,将离合器螺线管L1的反电动势供应到发光元件592A。因此,在时间T13,对发光元件592A的电力供应状态切换为关闭。第二信号的输出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
图9是当执行正常操作时的时序图。
在发光元件592A被损坏以至于不产生光的情况下,即使CPU 101输出高电平的第一信号,发光元件592A也无法发光。因此,第二信号的输出不切换为低电平,而是保持高电平。因此,当即使从第一信号切换为低电平起经过了预定时间、第二信号的输出也不切换为低电平时,CPU101通知异常。例如,CPU 101通过在显示单元11处提供预定消息来通知异常。
在由于例如在输送路径500中记录片材P被粘住而导致如图5所示的片材检测控制杆591采取转动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发光元件592A产生光,第二信号也将保持为低的。因此,当输出的第二信号在适当的定时未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时,CPU 101通知异常。因此,在第二信号例如由于片材被粘住而保持为低的而不是在适当的定时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的情况下,CPU 101通知异常。
[记录片材输送机构的操作总结]
在上述的本实施例中,输送单元包括响应于对离合器螺线管L1施加电流而沿着输送路径500输送记录片材的片材馈送辊52。
检测单元包括布置在输送路径500中片材馈送辊52的下游的、用于检测在输送路径500中是否存在记录片材的光电传感器592。
供应在电磁部件处感生的反电动势作为用于检测器的电力的供应单元包括被设置用于在无逆流的情况下将在离合器螺线管L1处感生的反电动势发送到发光元件592A的整流二极管D1、电容器C1、二极管D2和电阻器R1(参考图6)。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部件不限于离合器螺线管L1。在MFP 1不具有离合器螺线管L1且片材馈送辊52直接与马达520相耦合的情况下,当片材馈送辊52的旋转开始时,对马达520的电流施加起动,当该旋转终止时,对马达520的电流施加停止。例如,MFP 1可以被配置成使得:通过作为对图6的离合器螺线管L1的替代而连接马达520,响应于停止对马达520施加电流,在马达520处感生的反电动势被供应给发光元件592A。
此外,在离合器螺线管L1处感生的反电动势被整流二极管D1进行整流,然后经由电阻器R1被递送到发光元件592A。因此,当对离合器螺线管L1施加电流以使片材馈送辊52旋转从而输送记录片材时,在允许对相关的记录片材通过输送路径500进行检测的定时,向发光元件592A供应通过停止施加电流而感生的反电动势。
如参考图8所描述的,设置电阻器R1的电阻值,使得前述的“t”超过“T”。因此,确定供应单元的属性,使得电力被供应给检测器至少直到片材的后缘通过检测器的检测位置为止。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反电动势的供应的发光元件592A设置在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上的片材馈送辊52的下游。因此,在起动对电磁部件(离合器螺线管)施加电流且随后在记录片材的输送模式中停止之后,将由检测器(光电传感器)进行对记录片材的检测。由于可以迅速地将通过停止对电磁部件施加电流而感生的反电动势用于检测器的检测操作,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存储反电动势的附加机构,这允许有效地使用反电动势。
在MFP 1的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马达520旋转,并且对离合器螺线管L1施加电流,由此向片材馈送辊52传输旋转力。在操作确认模式中,不对马达520施加电流。因此,即使对离合器螺线管L1施加电流,马达520的旋转力也不被传输到片材馈送辊52,从而不允许片材馈送辊52旋转。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由CPU 101构成的控制单元实现对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控制。在第一状态中,在对电磁部件施加电流的状态下向该元件传输力。在第二状态中,在对电磁部件施加电流的状态下不向该元件传输力。
4.文稿输送机构
上述的本实施例基于以下配置:在该配置中,根据片材馈送器50处的记录片材输送机构,将在电磁部件处感生的反电动势供应到用于检测输送路径500中的记录片材P的部件(检测器)。
在MFP 1处,可以将在文稿(片材)的输送中利用的在电磁部件处感生的反电动势供应到在自动文稿馈送器20处的用于检测输送路径上的文稿的部件(检测器)。
在自动文稿馈送器20处,通过送出辊22的旋转,将文稿馈送盘21上的文稿送出到输送路径上。由传感器单元29检测该文稿。
图10是旨在在自动文稿馈送器20处利用电磁部件(离合器螺线管L2)的反电动势作为检测器(传感器单元29中的光电传感器292)的电力源的电路图。
参考图10,自动文稿馈送器20处的晶体管TR2转变为导通,使得电流从直流电源Vcc3施加到离合器螺线管L2,由此对离合器螺线管L2进行励磁。离合器螺线管L2的励磁建立了送出辊22与诸如齿轮之类的部件之间的耦合状态。马达220用于对送出辊22施加旋转力。当在马达220的开启状态下晶体管TR2导通时,马达220的旋转力被传输到送出辊22。因此,送出辊22旋转,使得文稿馈送盘21上的文稿被发送到输送路径。在图10中,由空心箭头表示离合器螺线管L2的励磁模式中的电流流动。
传感器单元29包括例如光电传感器292。光电传感器292包括发光元件292A和光接收元件292B。
在自动文稿馈送器20处,晶体管TR2响应于CPU 101向晶体管TR2提供高电平的远程信号Signal3(第三信号)而导通。
当CPU 101向晶体管TR2输出低电平的第三信号时,晶体管TR2关断。晶体管TR2的从导通到关断的转变使得在离合器螺线管L2处产生反电动势,由此点B处的电压变得高于直流电源Vcc3的电平。
在图10中,由虚线箭头表示晶体管TR2从导通转变为关断时的电流流动。
因为点B处的电压由于响应于晶体管TR2从导通到关断的转变而在离合器螺线管L2处感生的反电动势而变得高于直流电源Vcc3的电平,所以经由整流二极管D3对平滑电解电容器C2充电。对平滑电解电容器C2充电的电力被供应到与平滑电解电容器C2并联连接的电阻器R3以及在作为检测器的光电传感器292的发光侧的元件(发光元件292A)。至发光元件292A的该电流流动使得相关的发光元件292A产生光,由此光电传感器292开始工作。二极管D4被设置用于防止在晶体管TR2的关断状态下向平滑电解电容器C2施加反向电压。
将图10的自动文稿馈送器20与参考图6描述的片材馈送器50相比较,晶体管TR2对应于晶体管TR1,离合器螺线管L2对应于离合器螺线管L1,发光元件292A对应于发光元件592A,光接收元件292B对应于光接收元件592B。
[文稿输送模式中的自动文稿馈送器的操作定时]
图11是表示在自动文稿馈送器20处在文稿输送模式中电磁部件(离合器螺线管L2)的导通/关断定时和检测器(光电传感器292)的操作定时的时序图。图11从上部起示出了第三信号的状态、对发光元件292A的反电动势供应状态、以及从光接收元件292B至CPU 101的检测信号(第四信号,Signal4)的状态。光接收元件292B接收来自直流电源Vcc4的电力,并且当接收到从发光元件292A生成的光时,向CPU 101输出低电平信号作为第四信号,且当未接收到从发光元件292A生成的光时,向CPU 101输出高电平信号作为第四信号。
参考图11,从时间T21到时间T22,CPU 101向晶体管TR2输出高电平第三信号。注意,在时间T21之前,CPU 101使马达220开启。因此,在第三信号的高电平输出时段期间,马达220的旋转力被传输到送出辊22,由此将文稿馈送盘21上的文稿输出到输送路径上。
当第三信号在时间T22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时,将在离合器螺线管L2处感生的反电动势供应到发光元件292A。因此,在时间T22,与图9中的第二阶段相对应的对发光元件292A的电力供应状态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通过开始对发光元件292A供应电力,光接收元件292B接收由发光元件292A产生的光,由此第四信号在时间T22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
而且,通过送出辊22的旋转而传送到输送路径的文稿,达到防止光接收元件292B接收由发光元件292A产生的光的状态。
图11表示文稿的前缘在时间T23到达传感器单元29的检测位置以阻挡光接收的示例。文稿的前缘在时间T23到达传感器单元29的检测位置,阻挡光接收元件292B接收由发光元件592A产生的光。因此,在时间T23,第四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
图11对应于在时间T23到达传感器单元29的检测位置的文稿在时间T24通过传感器单元29的检测位置的示例。通过文稿在时间T24通过传感器单元29的检测位置,光接收元件292B达到能够接收由发光元件292A产生的光的状态。因此在时间T24,第四信号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
图11表示在时间T25之前将离合器螺线管L2的反电动势供应到发光元件292A的示例。即,参考图11中的第二阶段,在时间T25,对发光元件292A的驱动源供应状态被切换为关闭。当对发光元件292A的反电动势的供应在时间T25结束时,光接收元件292B将不能接收从发光元件292A产生的光。因此,在时间T25,输出的第四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
在自动文稿馈送器20处,文稿输送速度是预先确定的,并且从送出辊22到传感器单元29的检测位置的距离是恒定的。因此,从第三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T21)开始、直到输送的文稿的前缘到达传感器单元29的检测位置的时间点(T23)为止的时间基本上是恒定的。
CPU 101基于文稿的输送速度等而预先获得从第三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开始、直到文稿的前缘到达传感器单元29的检测位置为止的时间段的基准值。
当即使从第三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起经过了基准值的时间时第四信号也未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时,CPU 101确定在文稿的输送中发生了异常(卡住等),并输出异常信号或者通知发生异常。
在自动文稿馈送器20处,从第三信号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的时间点(T22)开始直到上述的T23为止的时间是基本上恒定的。因此,在自动文稿馈送器20处,作为对上述的T21到T23的替代,可以与从T22开始到T23的时间相关联地设置对文稿输送中发生异常的确定中的时间基准值。在这种情况下,当即使从第三信号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起经过了该基准值的时间时第四信号也未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时,CPU 101输出异常信号或者通知发生异常。
[操作确认模式中的自动文稿馈送器操作定时]
在自动文稿馈送器20处,在接通电源时和/或在从卡住状态返回时,进行操作确认,以确认传感器单元29正常地工作和/或输送路径上的(导致卡住的)文稿已被移除。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该操作确认:在送出辊22不旋转的情况下暂时对离合器螺线管L2进行励磁,然后在停止对离合器螺线管L2的励磁时确定来自光电传感器292的输出。
图12是表示MFP 1的操作确认模式中的电磁部件(离合器螺线管L2)的导通/关断定时和检测器(光电传感器292)的操作定时的时序图。
与图11相似地,图12从上部起示出了第三信号的状态、对发光元件292A的反电动势的供应状态、以及从光接收元件292B至CPU 101的检测信号的状态。在操作确认模式中,CPU 101不对马达220施加电流。因此,输出高电平的第三信号,并且即使在操作确认模式中离合器螺线管L2导通,送出辊22也不旋转。
参考对应于操作确认模式的图12,从时间T31到T32,CPU 101输出高电平的第三信号,然后将第三信号切换为低电平。因此,在时间T32,在离合器螺线管L2处感生反电动势。因此,在时间T32,对发光元件292A的电力供应状态从关闭切换为开启。作为响应,光接收元件292B开始接收由发光元件292A产生的光,由此第四信号在时间T32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
在图12的示例中,从时间T32到时间T33,将离合器螺线管L2的反电动势供应到发光元件292A。因此,在时间T33,对发光元件292A的电力供应状态切换为关闭。第四信号的输出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
图12是当执行正常操作时的时序图。
例如,在发光元件292A被损坏以至于不产生光的情况下,即使CPU101输出高电平的第三信号,发光元件292A也无法发射光。因此,第四信号的输出不切换为低电平而保持为高的。因此,当即使从第三信号切换为低电平起经过了预定时间时第四信号的输出也不切换为低电平时,CPU101通知异常。
在光接收元件292B由于文稿例如在输送路径中被粘住而无法接收从发光元件292A产生的光的情况下,即使发光元件292A产生光,第四信号也将保持为低的。因此,当输出的第四信号在适当的定时未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时,CPU 101通知异常。因此,在第四信号例如由于片材被粘住而保持为低的而不是在适当的定时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的情况下,CPU 101通知异常。
[文稿输送机构的操作总结]
在上述的本实施例中,输送单元包括响应于对离合器螺线管L2施加电流而沿着输送路径输送文稿的送出辊22。
检测单元包括布置在输送路径中的送出辊22的下游的、用于检测在输送路径中是否存在文稿的光电传感器292。
供应在电磁部件处感生的反电动势作为用于检测器的电力的供应单元包括:被设置用于在无逆流的情况下将在离合器螺线管L2处感生的反电动势发送到发光元件292A的整流二极管D3、电容器C2、二极管D4和电阻器R3(参考图10)。
此外,在离合器螺线管L2处感生的反电动势被整流二极管D3进行整流,然后经由电阻器R3被递送到发光元件292A。因此,当对离合器螺线管L2施加电流以使送出辊22旋转从而输送文稿时,在允许对相关的文稿通过输送路径进行检测的定时向发光元件292A供应通过停止施加电流而感生的反电动势。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部件不限于离合器螺线管L2。在MFP 1不具有离合器螺线管L2且送出辊22直接与马达220相耦合的情况下,当送出辊22的旋转开始时,起动对马达220施加电流,当该旋转终止时,停止对马达220施加电流。MFP 1可以被配置成使得:通过作为对图10中的离合器螺线管L2的替代而连接马达520,响应于停止对马达220施加电流而向发光元件292A供应在马达220处感生的反电动势。
5.后处理机构
本实施例的MFP 1包括后处理装置,用于由整理器60对其上被打印引擎40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张(片材)进行诸如打孔和装订之类的后处理。
在整理器60处,可以向用于检测输送路径上的文稿的部件(检测器)供应在记录纸(片材)的输送中利用的在电磁部件处感生的反电动势。
图13是旨在在整理器60处利用电磁部件(离合器螺线管L3)的反电动势作为用于检测器(传感器单元69中的光电传感器692)的电力源的电路图。
参考图13,在整理器60处晶体管TR3的转变为导通使得电流从直流电源Vcc5施加到离合器螺线管L3,由此对离合器螺线管L3进行励磁。离合器螺线管L3的励磁建立了前述的辊对637a(参考图1)与诸如齿轮之类的部件之间的耦合状态。马达637用于对辊对637a施加旋转力。当在马达637的开启状态下晶体管TR3导通时,马达637的旋转力被传输到辊对637a。因此,辊对637a旋转,使得文稿馈送盘21上的文稿被发送到输送路径。在图13中,由空心箭头表示离合器螺线管L3的励磁模式中的电流流动。
传感器单元69包括例如光电传感器692。光电传感器692包括发光元件692A和光接收元件692B。
在整理器60处,晶体管TR3响应于CPU 101向晶体管TR3提供高电平的远程信号Signal5(第五信号)而导通。
当CPU 101向晶体管TR3输出低电平的第五信号时,晶体管TR3关断。晶体管TR3的从导通到关断的转变使得在离合器螺线管L3处产生反电动势,由此点C处的电压变得高于直流电源Vcc5的电平。
在图13中,由虚线箭头表示在晶体管TR3从导通转变为关断时的电流流动。
因为点C处的电压由于响应于晶体管TR3的从导通到关断的转变在离合器螺线管L3处感生的反电动势而变得高于直流电源Vcc5的电平,所以经由整流二极管D5对平滑电解电容器C3充电。对平滑电解电容器C3充电的电力被供应到与平滑电解电容器C3并联连接的电阻器R5以及在作为检测器的光电传感器692的发光侧的元件(发光元件692A)。至发光元件692A的该电流流动使得相关的发光元件692A产生光,由此光电传感器692将开始工作。二极管D6被设置用于防止在晶体管TR3的关断状态下向平滑电解电容器C3施加反向电压。
将图13的整理器60与参考图6描述的片材馈送器50相比较,晶体管TR3对应于晶体管TR1,离合器螺线管L3对应于离合器螺线管L1,发光元件692A对应于发光元件592A,光接收元件692B对应于光接收元件592B。
[整理器处的记录片材输送的操作定时]
图14是表示在整理器60处的记录片材的输送模式中的电磁部件(离合器螺线管L3)的导通/关断定时和检测器(光电传感器692)的操作定时的时序图。图14从上部起示出了第五信号的状态、对发光元件692A的反电动势供应状态、以及从光接收元件692B至CPU 101的检测信号(Signal6,第六信号)的状态。光接收元件692B接收来自直流电源Vcc6的电力,并且当接收到从发光元件692A生成的光时,向CPU 101输出低电平信号作为第六信号,且当未接收到从发光元件692A生成的光时,向CPU 101输出高电平信号作为第六信号。
参考图14,从时间T41到时间T42,CPU 101向晶体管TR3输出高电平第五信号。注意,在时间T41之前,CPU 101使马达637开启。因此,在第五信号的高电平输出时段期间,马达637的旋转力被传输到辊对637a,由此将递送到整理器60的记录片材输出到包括打孔单元626(参考图1)的整理器60中的输送路径上。
当第五信号在时间T42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时,将在离合器螺线管L3处感生的反电动势供应到发光元件692A。因此,在时间T42,与图14中的第二阶段相对应的对发光元件692A的电力供应状态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通过开始对发光元件692A供应电力,光接收元件692B接收由发光元件692A产生的光,由此第六信号在时间T42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
而且,通过辊对637a的旋转而传送到输送路径的记录片材达到阻挡光接收元件692B接收由发光元件692A产生的光的状态。
图14表示记录片材的前缘在时间T43到达传感器单元69的检测位置以阻挡光接收的示例。记录片材的前缘在时间T43到达传感器单元69的检测位置,阻挡了光接收元件692B接收由发光元件692A产生的光。因此,第六信号在时间T43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
图14对应于在时间T43到达传感器单元69的检测位置的记录片材在时间T44通过传感器单元69的检测位置的示例。通过记录片材在时间T44通过传感器单元69的检测位置,光接收元件692B达到能够接收由发光元件692A产生的光的状态。因此,第六信号在时间T44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
图14表示在时间T45之前将离合器螺线管L3的反电动势供应到发光元件692A的示例。即,参考图14中的第二阶段,对发光元件692A的驱动源供应状态在时间T45切换为关闭。当对发光元件692A的反电动势的供应在时间T45结束时,光接收元件692B将不能接收从发光元件692A产生的光。因此,输出的第六信号在时间T45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
在整理器60处,记录片材输送速度是预先确定的,并且从辊对637a到传感器单元69的检测位置的距离是恒定的。因此,从第五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T41)开始直到输送的记录片材的前缘到达传感器单元69的检测位置时的时间点(T43)为止的时间基本上是恒定的。
CPU 101基于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等而预先获得从第五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开始、直到记录片材的前缘到达传感器单元69的检测位置的时间段的基准值。
当即使从第五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起经过了该基准值的时间时第六信号也未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时,CPU 101确定记录片材的输送中发生异常(卡住等),并输出异常信号或者通知发生异常。
在整理器60处,从第五信号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时的时间点(T42)开始直到上述的T43为止的时间基本上是恒定的。因此,作为对上面描述的T41到T43的替代,可以与从T42开始到T43的时间相关联地设置在对记录片材输送中发生异常的确定中使用的时间基准值。在这种情况下,当即使从第五信号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开始经过了该基准值的时间时第六信号也未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时,CPU 101输出异常信号或者通知发生异常。
[操作确认模式中的整理器操作定时]
在整理器60处,在接通电源时和/或在从卡住状态返回时,进行操作确认,以确认传感器单元69正常地工作和/或输送路径上的(导致卡住的)记录片材已被移除。通过在辊对637a不旋转的情况下暂时对离合器螺线管L3进行励磁且随后在停止对离合器螺线管L3的励磁时确定来自光电传感器692的输出,来进行该操作确认。
图15是表示在MFP 1的操作确认模式中的电磁部件(离合器螺线管L3)的导通/关断定时和检测器(光电传感器692)的操作定时的时序图。
与图14相似地,图15从上部起示出了第五信号的状态、对发光元件692A的反电动势供应状态、以及从光接收元件692B至CPU 101的检测信号的状态。在操作确认模式中,CPU 101不对马达637施加电流。因此,输出高电平的第五信号,并且即使在操作确认模式中离合器螺线管L3导通,辊对637a也不旋转。
参考对应于操作确认模式的图15,从时间T51到T52,CPU 101输出高电平的第五信号,然后将第五信号切换为低电平。因此,在时间T52,在离合器螺线管L3处感生反电动势。因此,在时间T52,对发光元件692A的电力供应状态从关闭切换为开启。作为响应,光接收元件692B开始接收由发光元件692A产生的光,由此第六信号在时间T52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
在图15的示例中,从时间T52到时间T53,将离合器螺线管L3的反电动势供应到发光元件692A。因此,在时间T53,对发光元件692A的电力供应状态切换为关闭。第六信号的输出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
图15是当执行正常操作时的时序图。
例如,在发光元件692A被损坏以至于不产生光的情况下,即使CPU101输出高电平的第五信号,发光元件692A也无法发射光。因此,第六信号的输出不切换为低电平而保持为高的。因此,当即使从第五信号切换为低电平起经过预定时间时第六信号的输出也不切换为低电平时,CPU101通知异常。
在光接收元件692B由于记录片材例如在输送路径中被粘住而无法接收从发光元件692A产生的光的情况下,即使发光元件692A产生光,第六信号也将保持为低的。因此,当输出的第六信号没有在适当的定时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时,CPU 101通知异常。因此,在第六信号例如由于片材被粘住而保持为低的而不是在适当的定时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的情况下,CPU 101通知异常。
[整理器处的记录片材输送机构操作的总结]
在上述的本实施例中,输送单元包括响应于对离合器螺线管L3施加电流而沿着输送路径输送记录片材的辊对637a。
检测单元包括布置在记录片材输送路径中的辊对637a的下游的、用于检测在输送路径中是否存在文稿的光电传感器692。
供应在电磁部件处感生的反电动势作为用于检测器的电力的供应单元包括:被设置用于在无逆流的情况下将在离合器螺线管L3处感生的反电动势发送到发光元件692A的整流二极管D5、电容器C3、二极管D6和电阻器R5(参考图13)。
此外,在离合器螺线管L3处感生的反电动势被整流二极管D5进行整流,然后经由电阻器R5被递送到发光元件692A。因此,当对离合器螺线管L3施加电流以使辊对637a旋转从而输送记录片材时,在允许对相关的记录片材通过输送路径进行检测的定时,向发光元件692A供应通过停止施加电流而感生的反电动势。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部件不限于离合器螺线管L3。在MFP 1不具有离合器螺线管L3且辊对637a直接与马达637相耦合的情况下,当辊对637a的旋转开始时,起动对马达637施加电流,当旋转终止时,停止对马达637施加电流。MFP 1可以被配置成使得:例如在作为对图13中的离合器螺线管L3的替代而连接马达637的情况下,响应于停止对马达637施加电流而向发光元件692A供应在马达637处感生的反电动势。
6.实施例的总结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6描述的具有通过片材馈送辊52的旋转而沿着输送路径500输送记录片材P的机构的MFP 1构成片材输送装置。
如主要参考图13至15针对MFP 1中的整理器60处的记录片材的输送所描述的,具有通过辊对637a的旋转而输送记录片材的机构的整理器60(后处理装置)构成片材输送装置。应当认识到,整理器60可以与MFP 1的其它部分(自动文稿馈送器20、扫描器30、打印引擎40和片材馈送器50)相分离,并可以被独立地操纵。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具有通过送出辊22的旋转而沿着输送路径输送文稿的机构的自动文稿馈送器20和扫描器30的图像读取器装置构成片材输送装置。如在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作为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示例的自动文稿馈送器20可以被配置为MFP 1的一部分,可以被单独配置并作为自动输送诸如文稿之类的片材的装置而被操纵,或者可以被单独配置并作为与等同于扫描器30地起作用的装置相组合的扫描器装置而被操纵。
本实施例通过避免由预期通过对电磁部件施加电流而感生的反电动势所导致的部件的损坏,使得能够确保片材输送装置的可靠性,同时减少整个装置的电力消耗。
虽然已经详细描述和示出了本发明,但是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公开仅仅用于图示和示例,而以限制的方式进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的条款来解释。

Claims (21)

1.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包括:
用于输送片材的输送路径;
输送单元,用于对所述输送路径上的片材施加力;
电磁部件,用于通过电力供应来驱动所述输送单元;
检测器,设置在所述输送单元对片材施加力的区域的下游的所述输送路径处,用于检测在所述输送路径处是否存在片材;以及
供应单元,供应响应于所述电磁部件接收到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单元的电力供应而感生的反电动势,作为所述检测器的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所述供应单元向所述检测器供应在片材输送期间感生的反电动势作为用于检测片材的电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还包括向所述电磁部件供应电力的电源,其中,
所述输送单元以使得片材的后缘在从所述输送单元向所述片材施加力起的预定时间之后通过所述检测器的检测位置的速度输送片材,
设置从所述电源向所述电磁部件施加的电流的值和所述电磁部件的电气特性,使得在至少所述预定时间内使用所述反电动势作为对所述检测器供应的电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所述供应单元包括:用于存储由通过所述反电动势而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电荷的电容器;以及
用于对通过所述反电动势而流动的电流进行整流的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对所述电磁部件的电流施加,其中,
所述供应单元还包括用于切换对所述电磁部件的电流施加的开启/关闭的开关元件,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切换所述开关元件的开/关来控制对所述电磁部件的电流施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所述开关元件包括双极晶体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电磁部件包括螺线管,
所述输送单元包括:
马达;以及
邻接于片材且通过所述马达的驱动力而旋转的辊,
所述螺线管在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传输到所述辊与不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传输到所述辊之间切换,
所述片材输送装置还包括控制是否使所述马达旋转的控制单元,
当在所述马达不旋转的状态下向所述螺线管施加电流时,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来自所述检测器的检测输出而对所述片材输送装置进行操作确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当来自所述检测器的检测输出表示在所述输送路径中不存在片材时,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操作确认中确定所述检测器正常地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在所述操作确认中,当来自所述检测器的检测输出表示在所述输送路径处不存在片材时,所述控制单元确定在所述输送路径中未发生片材的卡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器包括光电传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
由所述输送单元输送的片材包括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片材,以及
所述片材输送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
由所述输送单元输送的片材包括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片材,以及
所述片材输送装置包括对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施加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由所述输送单元输送的片材是从其扫描图像的文稿,以及
所述片材输送装置包括图像读取器装置。
14.一种片材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片材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单元,用于对输送路径上的片材施加力;电磁部件,用于通过接收电力供应来驱动所述输送单元;以及检测器,用于检测在所述输送单元上是否存在片材,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电磁部件供应电力,以使所述输送单元对片材施加力,
检测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在所述输送单元对片材施加力的区域的下游侧的所述输送路径中是否存在片材,以及
将响应于所述电磁部件接收到电力供应而感生的反电动势供应到所述检测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将反电动势供应到所述检测器的步骤将在片材输送期间感生的反电动势供应到所述检测器,作为用于检测所述片材的电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片材输送装置还包括向所述电磁部件供应电力的电源,其中,
所述输送单元以使得片材的后缘在从对所述输送路径上的片材施加力起的预定时间之后通过所述检测器的检测位置的速度对所述输送路径上的片材施加力,
设置从所述电源向所述电磁部件施加的电流的值和所述电磁部件的电气特性,使得在至少所述预定时间内使用所述反电动势作为对所述检测器供应的电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片材输送装置还包括电容器和二极管,
其中所述将反电动势供应到所述检测器的步骤将由通过所述反电动势而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电荷存储在所述电容器处,并通过所述二极管对通过所述反电动势而流动的电流进行整流。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片材输送装置还包括开关元件,
其中所述对所述电磁部件供应电力的步骤通过切换所述开关元件的开/关来控制对所述电磁部件的电流施加。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电磁部件包括螺线管,
其中,所述输送单元包括:
马达,以及
邻接于片材且通过所述马达的驱动力而旋转的辊,
所述螺线管在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传输到所述辊与不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传输到所述辊之间切换,
所述片材输送装置还包括控制是否使所述马达旋转的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当在所述马达不旋转的状态下向所述螺线管施加电流时,基于来自所述检测器的检测输出而对所述片材输送装置进行操作确认。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当来自所述检测器的检测输出表示在所述输送路径中不存在片材时,所述进行操作确认的步骤确定所述检测器正常地工作。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当来自所述检测器的检测输出表示在所述输送路径中不存在片材时,所述进行操作确认的步骤确定在所述输送路径中未发生片材的卡住。
CN201110036320.9A 2010-02-04 2011-02-09 包括电磁部件的片材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1901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3263 2010-02-04
JP2010023263A JP4957817B2 (ja) 2010-02-04 2010-02-04 シート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0193A true CN102190193A (zh) 2011-09-21
CN102190193B CN102190193B (zh) 2014-02-19

Family

ID=43975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6320.9A Active CN102190193B (zh) 2010-02-04 2011-02-09 包括电磁部件的片材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92294B2 (zh)
EP (1) EP2354059B1 (zh)
JP (1) JP4957817B2 (zh)
CN (1) CN1021901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9983A (zh) * 2013-02-01 2014-08-0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检测卡纸的发生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49747B2 (ja) * 2012-02-07 2016-02-0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56989B2 (ja) * 2013-02-26 2016-02-1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40233A (ja) * 1986-04-08 1987-10-21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自動給紙装置
CN1231538A (zh) * 1999-04-29 1999-10-13 刘丙寅 高效能电动引擎供电系统
JP2007037356A (ja) * 2005-07-29 2007-02-08 Fujifilm Holdings Corp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
CN101198536A (zh) * 2005-09-13 2008-06-1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非接触供电装置
JP2009011137A (ja) * 2007-06-29 2009-01-15 Casio Comput Co Ltd 駆動装置および時計用駆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85766A (ja) * 1987-01-23 1988-08-01 Canon Inc シ−ト材取扱い装置
JPH05193230A (ja) 1992-01-21 1993-08-03 Fujitsu Ltd プリンタ装置
JP2005278348A (ja) * 2004-03-25 2005-10-06 Kyocera Mita Corp Dcモータの回生エネルギー利用装置
JP4396587B2 (ja) * 2005-06-22 2010-01-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30039A (ja) * 2006-06-08 2007-12-20 Hitachi Omron Terminal Solutions Corp インターロック装置および紙葉類取扱装置
JP4890240B2 (ja) 2006-12-28 2012-03-07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
JP5114080B2 (ja) * 2007-03-20 2013-01-09 東洋機械金属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5268439B2 (ja) 2008-06-13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40233A (ja) * 1986-04-08 1987-10-21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自動給紙装置
CN1231538A (zh) * 1999-04-29 1999-10-13 刘丙寅 高效能电动引擎供电系统
JP2007037356A (ja) * 2005-07-29 2007-02-08 Fujifilm Holdings Corp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
CN101198536A (zh) * 2005-09-13 2008-06-1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非接触供电装置
JP2009011137A (ja) * 2007-06-29 2009-01-15 Casio Comput Co Ltd 駆動装置および時計用駆動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9983A (zh) * 2013-02-01 2014-08-0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检测卡纸的发生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969983B (zh) * 2013-02-01 2016-08-1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检测卡纸的发生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87043A1 (en) 2011-08-04
EP2354059B1 (en) 2014-10-22
US8292294B2 (en) 2012-10-23
JP2011162274A (ja) 2011-08-25
EP2354059A2 (en) 2011-08-10
EP2354059A3 (en) 2013-05-22
CN102190193B (zh) 2014-02-19
JP4957817B2 (ja) 2012-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04352B2 (ja)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05698B2 (ja)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18015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job control method
CN103420208B (zh) 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装置
US818023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 causing issuance of predetermined information based on sheet information
JP2012121725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シート給送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33394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940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17080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50080201A1 (en) Folding device,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312538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0193B (zh) 包括电磁部件的片材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17076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718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307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6238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703710B2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CN103287879A (zh)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KR102090088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4641468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2255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021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09973921U (zh) 介质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49600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encoded with image forming program
JP20060448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