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7268A - 铁合金、铁合金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铁合金、铁合金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7268A
CN102177268A CN2009801401069A CN200980140106A CN102177268A CN 102177268 A CN102177268 A CN 102177268A CN 2009801401069 A CN2009801401069 A CN 2009801401069A CN 200980140106 A CN200980140106 A CN 200980140106A CN 102177268 A CN102177268 A CN 102177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alloy
vibration damping
iron
blank
loss f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01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名启太
谷泽元治
原田正则
木下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77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72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H01F1/03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 H01F1/12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 H01F1/14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metals or alloys
    • H01F1/147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26Methods of annea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8/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 C21D8/12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articles with special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 C21D8/1216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articles with special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the working step(s) being of interest
    • C21D8/1222Hot rol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8/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 C21D8/12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articles with special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 C21D8/1216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articles with special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the working step(s) being of interest
    • C21D8/1233Cold rol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8/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 C21D8/12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articles with special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 C21D8/1244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articles with special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the heat treatment(s) being of interest
    • C21D8/1272Final recrystallisation annea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4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mangane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6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aluminiu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tallur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oft Magnetic Materials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tee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铁合金,由以下物质形成,呈优异的减振性或软磁性,即,将全体为100质量%时,3~5.5质量%的铝Al、0.2~6质量%的锰Mn、和作为剩余部分的铁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和/或改性元素。该铁合金,在低应变振幅下得到高损耗系数,在高温区域下表达稳定的减振性。另外,本发明的铁合金只含有合金元素Al和Mn,它们的含量少,因此成本低。

Description

铁合金、铁合金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呈优异的减振性、软磁性等的铁合金、由该铁合金形成的铁合金部件以及该铁合金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可机械移动的可动部的装置、机器等中,大多时其可动部变成加振源而使各部分产生或多或少的振动。由于该振动会成为产生种种噪音的原因或导致疲劳强度的恶化等,所以不优选。因此,在使用各种抑制该振动的减振材料。例如,如果是几乎不要求强度和刚性等机械特性且使用环境(例如,使用氛围)稳定的部件,则可以将易吸收振动的树脂材料或部分使用该树脂的材料(例如,在钢板间夹持有树脂材料的减振钢板)用作减振材。
但是,对于要求强度等机械特性,在高温氛围下使用的部件,则不能轻易使用这种减振材料,大多时使用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减振材料。作为其减振材料,已提出以Mn为基体的减振合金(专利文献1),以及含有较多的高价Co和Cr的铁合金(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等。然而,这种减振材料成本高,不优选。
因此,在下述的专利文献4~7中提出了强度等机械特性、耐热性甚至是加工性等优异且原料成本廉价的铁合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429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261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昭52-168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4-6324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6-10098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1-59139号公报
专利文献7:国际公开WO 2006/0856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这些专利文献中的以往的铁合金,多数也均大量含有多种合金元素,未必能充分降低减振材料的成本。并且,这些专利文件中,几乎均没有明确指出是在什么样的领域内具有优异的减振性的铁合金。根据本发明人的调查,认为这类铁合金是在相对较大的应变振幅区域或低频率区域内具有减振性。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进行的。即,以提供如下的铁合金为目的:该铁合金通过减少合金元素的种类、它们的含量而实现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在以往的减振材料几乎未关注的高频率区域、低应变振幅区域内具有减振性,而且耐热性(减振性的高温稳定性)也优异。另外,还以一并提供由该铁合金形成的铁合金部件(特别是减振部件和软磁性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为目的。
本发明人为解决该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重复多次试验的结果,新发现了将合金元素限定为Al和Mn且使它们的含量相对减少的铁合金,在高频率区域和低应变振幅区域内能有效地减少振动,而且,其减振性在高温下也稳定。进而,使该成果进一步发展而完成了以下所述的本发明。
《铁合金》
(1)本发明的铁合金的特征在于,由以下物质形成,呈优异的减振性或软磁性,即,将全体为100质量%(以下简写为“%”)时,3~5.5%的铝(Al)、0.2~6%的锰(Mn)、作为剩余部分的铁(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和/或改性元素。
(2)本发明的铁合金,首先,其必须的合金元素为Al和Mn两种,且它们的含量相对较少。因此,能够实现降低包括原料成本的铁合金的制造成本。
其次,本发明的铁合金含有强化元素Mn,且全体的合金元素也适量,所以不仅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刚性,也具有优异的韧性和延伸性等,加工性也优异,可以利用于多种多样的部件。
而且,本发明人调查研究了由本发明的铁合金形成的部件(铁合金部件)的减振性的结果,发现该铁合金部件可以有效地降低高频率区域内的低应变振幅(例如:1×10-6~1×10-5)振动。例如,表征低应变振幅(1×10-6~1×10-5)高频率区域(1000~15000Hz)的衰减性的损耗系数(η)可以达到0.01以上、0.013以上、0.015以上、0.017以上、0.019以上甚至是0.02以上。其中,该损耗系数是通过中央加振法求得的(参照图1)。即,相对于在试件(铁合金部件)的中央加振各种频率时的加振频率数(fo)的,在试件的端部被测定的频率(f1、f2)的差值(Δf=f2-f1)所占的比例(η=Δf/fo=(f2-f1)/fo)。具体的测定方法在后面阐述。
应予说明,作为表征振动衰减能的指标,本说明书中主要使用的损耗系数之外,还有对数衰减率δ和比衰减能W等。它们之间有相互关系,可通过δ=πη和W=2πη的关系式相互关联。因此,即使振动衰减能的指标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利用这些关系式换算而相互进行比较。
并且,本发明的铁合金中,这种优异的减振性不用说在低温区域或常温区域内稳定,而且在高温区域(最低约为300℃左右)内也稳定,耐热性(减振性的高温稳定性)高。因此从这点来看,本发明的铁合金也能利用于超出以往的更加多种多样的部件。
(3)然而,关于本发明的铁合金(包括“铁合金部件”,均简称为“铁合金”)表现出如上所述的良好的减振性的机制和原因虽然尚未明确,但目前猜测如下。
首先,减振性是在减振材料的内部振动能量部分被吸收等而减少,从而振动传导被抑制的现象。其中,被吸收的振动能量主要转换为热能而释放到外部。
作为这种减少振动能量的机制(减振机制)公认的有因磁畴壁(磁区的边缘)的移动而吸收振动的强磁性型、因金属结晶的位错而吸收振动的位错型、因马氏体相变产生的孪晶界的移动而吸收振动的双晶型、基体(Fe等)和软的分散微粒(石墨等)的界面附近的塑性流动而吸收振动的复合型等。
认为本发明的铁合金是融合了多种减振机制而表现出优异的减振性,但从其成分组成来看,认为主要是通过磁畴壁的移动而吸收振动的强磁性型。而且,认为赋予塑性加工的本发明的铁合金,还通过位错运动而吸收振动。
此外,本发明人证实了通过矫顽磁力能使减振性变化,随着铁合金矫顽磁力的减少,减振性(损耗系数)增大,但关于位错和减振性的关系,还有其他的减振机制现在正在调查中。
《铁合金部件》
(1)所述本发明的铁合金,包含通过进行塑性加工等赋予所希望的形状的部件(铁合金部件)以外,还包含加工前的坯料(铁合金坯料)。虽然其用途并未被限定,但从所述的这种优异的减振性可看出铁合金部件当然也适合作为减振部件。
(2)而且,可以认为本发明的铁合金的减振机制主要是伴随磁畴壁的移动而表达的,实际上,也已确认本发明的铁合金具有优异的软磁性。
即使与以往所用的软磁材料即纯铁、Fe-Si合金等比较,该特性也不逊色,所以本发明的铁合金部件也适合作为软磁性部件。
如此地,本发明的铁合金不仅具有优异的减振性,在软磁性、强度等机械特性方面也优异,而且可以比较廉价地得到。因此,本发明的铁合金,不限于磁性材料,期待利用在多种多样的领域中。
(3)另外,磁致变形小是本发明的铁合金的优异的磁特性之一,即铁合金的变形和磁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小。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铁合金,即使对铁合金部件施加振动、变形、磁场等时,对磁特性(磁畴壁的移动)也无实质性影响,能够稳定地表现软磁性和减振性,并且能够得到优异的尺寸稳定性。
《铁合金部件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不限于所述铁合金和铁合金部件,还能够掌握其制造方法。
即,本发明的铁合金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得到所述铁合金坯料成为了所希望形状的铁合金部件,即:热加工工序,在铁合金坯料的重结晶温度以上的热温度对铁合金坯料实施塑性加工,该铁合金坯料由以下物质形成,即,将全体为100质量%时,3~5.5质量%的铝Al、0.2~6质量%的锰Mn以及作为剩余部分的铁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和/或改性元素;和退火工序,将该热加工工序后的铁合金坯料加热到所述重结晶温度以上的退火温度后进行慢冷却。
《其它》
(1)本说明书中提及的“改性元素”是指,除Fe、Al以及Mn以外的,有效改善铁合金特性的元素。被改善的特性种类不限,有减振性、软磁性、强度、韧性、延伸性、高温稳定性等。作为改善元素的具体例子有,Ni:0.5~1%等。Ni是提高铁合金强度的元素,过少时效果低,过多时将减少振动衰减性能。各种元素的组合为任意。这些改性元素的含量不限于示例中的范围,并且,通常其含量是微量的。
(2)另外,本发明人调查研究的结果发现,Cr可以大幅提高本发明的铁合金的至少在低应变振幅区域内的减振性。Cr过少时铁合金中由Cr引起的减振性的增强效果不足,Cr过多时铁合金的成本增加,不优选。而且,如果Cr过多时,则有时可能会出现生成σ相,导致降低减振性的情况。本发明人锐意反复试验的结果,确认了至少是Cr:1~8%时,其减振性充分高。
(3)“不可避免杂质”是原料粉末中含有的杂质或在各工序中混入的杂质等,是由于成本和技术的原因难以除去的元素。涉及本发明的铁合金时,例如有碳(C)、磷(P)、硫(S)等。当然,对改性元素和不可避免杂质的组成并无特殊限定。
(4)只要没有特殊说明,本说明中提及的“x~y”包括下限x及上限y。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述的下限及上限可以任意组合构成如“a~b”的范围,并且可以从范围内任意选择数值作为其上下限值。
(5)本说明书中提及的“铁合金”和“铁合金部件”的形态不限。尤其是铁合金,例如,可以是块状、板状、棒状、管状等坯料,也可以是最终的形状或者与其相近的结构部件本身。
另外,这些成为坯料的铁合金坯料,可以是熔炼件也可以是烧结件。如果是熔炼件,则可以廉价地得到致密且稳定品质的坯料。另一方面,如果是烧结件,则利用近终形加工(near net shape)可以得到与最终制品形状相近的铁合金坯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表征减振性的损耗系数的计算方法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铁合金的矫顽磁力和损耗系数的关系的分散图。
图3是表示减振材的应变振幅和损耗系数的关系的分散图。
图4是表示Fe-3%Al-1%Mn-x%Cr合金的Cr含量和损耗系数的关系的分散图。
图5是表示Fe-3%Al-6%Mn-x%Cr合金的Cr含量和损耗系数的关系的分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列举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包括以下实施方式在内,在本说明书中所说明的内容,不仅适用于本发明涉及的铁合金,也适用于铁合金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因此,从下述中选择的构成可以附加于任意一个发明,或超出范围,重叠或任意的附加于所述本发明的构成。例如,如果是有关铁合金组成的构成,则不用说与铁合金部件,和其制造方法也相互关联。另外,即使看上去像和制造方法相关的构成,如果理解为制造过程,则也可以成为与铁合金相关的构成。另外,任一个实施方式是否优选,将根据对象、要求的性能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合金组成》
本发明的铁合金、铁合金部件以及铁合金坯料(以下,简称为“铁合金”),由作为主要成分的Fe、Al和Mn形成。具体地说,本发明的铁合金,由3~5.5%的Al、0.2~6%的Mn和作为剩余部分的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和/或改性元素形成。如上所述Cr可有效地作为改性元素,优选至少Cr:1~8%。关于不可避免的杂质如前所述,所以在此省略其说明。
(1)Al
Al是有效提高减振性且有效提高软磁特性的元素。如果Al过少,则不能得到充分的减振性,如果Al过多则铁合金变脆,冷加工(冷轧等)时易碎,减振性也会有降低的倾向,不优选。Al的成分比在上述的数值范围中可任意选择,特别是,优选从3.3%、3.5%、3.7%、4%、4.3%、4.7%、5%甚至是5.3%中选择任意数值作为其成分比的上下限值。
(2)Mn
Mn也是提高减振性和机械特性(特别是强度)的有效元素并且有降低矫顽磁力的效果,可以使软磁特性提高。而且,矫顽磁力的降低效果也是提高减振性的效果。
如果Mn过少,则不能得到充分的减振性,如果Mn过多,则成本变高减振性下降,不优选。Mn的成分比可以在上述数值范围内任意选择,特别是,优选从0.25%、0.3%、0.5%、0.7%、1.5%、2%、2.5%、3%、4%、5%甚至是5.5%中选择任意数值作为成分比的上下限值。
(3)Cr
Cr是可以明显地提高上述Fe-Al-Mn系铁合金的减振性的有效元素。Cr的成分比可以在上述数值范围内任意选择,特别是,优选从1.5%、2%、2.5%、3%、3.5%、4%、4.5%、5%、5.5%、6%、6.5%、7%甚至是7.5%中选择任意数值作为成分比的上下限值。
《制造方法》
(1)铁合金坯料
如果铁合金坯料具有上述组成,则熔炼件和烧结件均可。而且,由于夹杂氧化物等而可能会降低铁合金的减振性、软磁性和机械特性等,所以铁合金坯料优选在防止氧化的氛围中甚至是真空氛围中进行铸造、烧结的。
(2)塑性加工
作为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塑性加工,热加工工序和有冷加工工序。
热加工工序是将铁合金坯料在加热到重结晶温度以上的状态下实施塑性加工的工序。这样的塑性加工,例如有热轧、热锻等。
进行该热加工工序的温度(热轧温度)为重结晶温度以上,例如,优选850~1150℃甚至是950~1100℃。
冷加工工序是将铁合金坯料在低于其重结晶温度的冷温度实施塑性加工的工序。由此,铁合金坯料变成最终制品(铁合金部件)的形状或与其相近的形状。这种冷加工按照铁合金部件的规格,有冲裁、弯曲、拉深等多种多样的加工。
该冷加工工序,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不是必须的工序,但在低价批量生产已确定了规格的铁合金部件时是有效的工序。冷加工工序通常在热加工工序之后进行,在后述的退火工序之前进行。
这些热加工工序、冷加工工序的加工度,因铁合金坯料的尺寸和最终铁合金部件的大小而不同,所以无法概括特定,然而已知其加工度也对减振性有影响。其原因被认为是由于加工度的增加,铁合金坯料或铁合金部件中引起的加工变形和位错等也会增加,并且结晶粒径也变小,吸收振动能的磁畴壁的移动性、位错密度等发生变化所导致的。
作为表征热加工工序的加工度的指标,例如有压下率(加工后的厚度的变化量/加工前的厚度)。对于本发明的铁合金,优选例如将其压下率控制为50~90%甚至为60~80%。
(3)退火工序
退火工序是将塑性加工后的铁合金坯料加热到其重结晶温度以上的退火温度后进行慢冷却的工序。由此可以除去或减少之前塑性加工中引起的加工变形和位错等。其退火温度与上述热温度相同,在重结晶温度以上,例如,优选850~1150℃甚至为950~1100℃。
从该退火温度慢冷却铁合金坯料而结束退火工序。其慢冷却例如可以利用加热炉的炉内冷却进行。其冷却速度优选1~10℃/min甚至为2~5℃/min。
而且,退火温度和其后的冷却速度控制在什么程度无法概括特定。认为退火的进行越充分,磁畴壁的移动变得越容易,提高软磁性和减振性。但是,作为减振机制,考虑到不仅有强磁性型还有位错型的情况,铁合金坯料中有可能存在不少的位错的情况,所以优选考虑这点而规定退火工序的内容。
《铁合金部件》
本发明的铁合金部件的形状和用途等不限,作为其中一例,有上述减振部件和软磁性部件。
(1)举出减振部件的具体例子,则有介于内燃机的振动部位之间的振动缓冲体。更具体地说,有介于用于使发动机的机油盘固定在气缸体的螺栓的垫圈、介于燃料用发动机和气缸体之间的垫圈、介于屏蔽发动机排气热的绝缘体和将其固定的螺栓之间的垫圈,除此之外还有油盘、进气管、气缸盖罩等。
另外,本发明的铁合金部件有优异的耐热性(减振性的高温稳定性),所以即使在高温的发动机的各个部件中使用,只要是300℃左右为止,该部件的减振性几乎不下降。
(2)举出软磁性部件的具体例子,则有用于电机、变换器等各种电磁机的磁心和磁轭(轭铁)等的磁路形成部件、硬盘的磁头、隔磁套等。
作为表征本发明的软磁性部件的磁特性的尺度有矫顽磁力。矫顽磁力优选56(A/m)以下(0.7Oe以下)。
(3)本发明的铁合金部件,除了具有所述减振性、软磁性之外,因基体为Fe,所以还有优异的强度、刚性、韧性、延伸性等各种机械特性。例如,拉伸强度为360MPa,是充分的高强度。并且刚性也高,纵弹性系数(杨氏模量)也有170GPa左右。
如此地具有优异的各种机械特性,所以本发明的铁合金足以作为构造部件被利用。因此,如果用本发明的铁合金部件替换以往的构造部件,则可以兼得所述的减振性、软磁性等。
举出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试件的制造》
(1)铁合金坯料的熔炼
准备纯Fe、纯Al、纯Mn及纯Cr的铸块作为原料,按照表1、表2以及表3所示的各种合金组成进行配合。将这些配合原料放入铝制坩埚中用高频真空熔解炉进行了熔解。其熔解是在(i)排气至0.1~0.5torr(13.322~66.661Pa)之后,(ii)导入Ar气体至100torr(13332.2Pa),(iii)进一步在该脱气之后导入Ar气体至500torr(66661Pa)的氛围下进行的。这时的熔解温度为1530℃,一次熔解调制了5Kg的熔液。
这样得到的铁合金熔液在氩气氛围下,向铸铁制的铸型浇注,通过自然冷却而凝固。这样得到了圆柱形(φ70×T130mm)的试件坯料(铁合金坯料)。
(2)热加工工序
对这这些试件坯料,在大气氛围下实施了热轧(塑性加工)(热加工工序)。在该压延前,预先进行了1000℃×1小时的加热(余热)。压延时的压下率[(压延前的厚度-压延后的厚度)/压延前的厚度]为75%。
(3)退火工序
将热轧后的试件坯料放入大气氛围的加热炉中加热到1050℃之后,约持续5小时炉内冷却至常温。此时的冷却速度为约3℃/min。
经过以上工序,最后得到了板状(宽10×长160×厚3mm)的试件。
《测定》
(1)用上述的各种试件,通过中央加振法测定了损耗系数。中央加振法是用三角夹具支撑试件的中央,在三角夹具上施加规定的振动,测定传递到试件的振动频率的方法。本实施例中所施加的振动的频率为1000~10000Hz(随机噪声)、应变振幅为1×10-6~1×10-5
通过变化频率而求得了在所述频率区域内的频率响应函数。从该频率响应函数,利用半波高度法算出了损耗系数。该计算方法的概要示于图1。
(2)各试件的拉伸强度及0.2%的耐力值和伸长率是通过拉伸试验来测定的。
(3)各试件的磁特性是通过直流磁特性自动记录装置来测定的。
《评价》
上述各种测定的结果一并示于表1、表2及表3。其中,这些表中所示的损耗系数,是通过频率在2200Hz附近出现的2次共振峰解析出来的。
(1)减振性
<Mn和Al的影响>
观察表1可知,即使含有少量Mn,损耗系数也会增大,如果Al含量相同,则通过含有Mn而提高铁合金的减振性。而且,如果Mn的含量过多至8%左右时,损耗系数表现出与之相反的下降倾向。具体地说,比较试件No.14与试件No.15则可知,Mn的含量在5~8%之间,损耗系数存在极大值。因此在本发明中,Mn含量的上限为6%。
并且,如果Al的含量增加,则损耗系数显著增加,铁合金的减振性提高。然而,如果Al的含量过少至2%左右,则不能得到充分的损耗系数。
在此,对试件No.5和试件No.1以及试件No.5和试件No.11进行比较则可知,相对于Al的增加量的损耗系数的增加量,前者相对于后者大近2倍。从这点考虑,Al的含量在从2%到3%区间内变化时,损耗系数急剧增加。因此在本发明中,Al的含量的下限值为3%。
另一方面,比较试件No.8和试件No.11则可知,由于Al含量的增加损耗系数减少。因此,仅考虑这点也可以认为Al的含量在4~5%之间时,损耗系数会出现极大值。
但是,比较试件No.6和试件No.10则可知,Mn的含量仅增加1%左右时,Al含量为5%的试件No.12的损耗系数呈最大值。所以,本发明中以Mn含量的存在为前提考虑时,单纯地将Al含量的上限值定为4~5%之间是不适宜的。
因此,在本发明中,因Al含量为5%的试件No.12的损耗系数在本实施例中是最大,所以将Al含量的上限定为5.5%。
<Cr的影响>
观察表2可知,即使含有少量Cr,试件No.2-1~2-10中所示的任一种铁合金的损耗系数都增大。联合后述表3所示的测量结果,可以确认如果至少Al的含量为3~5%,Mn的含量为1~6%,则Cr的含量在1~8%的范围内提高了铁合金的减振性。
尤其是将不含Cr的铁合金中的损耗系数最大的试件No.12和与之相对的Mn和Al相同组成且进一步含有Cr的试件No.2-5~2-8进行比较则可知,含有Cr的铁合金中,原本很大的损耗系数进一步显著增大。
并且,除了Al和Mn的总量相对较少的试件No.2-1,试件No.2-2~2-10中任一个铁合金的损耗系数都超过0.02,呈超出所述试件No.12的减振性。
进一步详述Cr的优选组成范围。表3是用变化了试件No.2-1和2-3中Cr的含量的铁合金来测定损耗系数的结果。从其测定结果中得出的铁合金Cr的含量与损耗系数的关系示于图4和图5。
观察表3和图4可知,在将试件No.2-1中的Cr的含量控制在0.5%以下的试件No.2-1-1~2-1-3的铁合金中,几乎看不到由添加Cr而引起的损耗系数的增大效果。另一方面,在将Cr的含量控制在1%以上的试件No.2-1-4和2-1-5的铁合金中,损耗系数大幅增大。由此可知即使在Al和Mn的总量相对较少的铁合金中,如果Cr的含量在1%以上,则铁合金的减振性会提高。
其次,确认了增大Cr的含量时,是否会引起铁合金减振性的降低。从表3和图5可知,在试件No.2-3中将Cr的含量从5%变化到8%的试件No.2-3-5的铁合金,与Cr含量为5%的试件No.2-3-4的铁合金相比时,损耗系数为0.020,几乎未减。即,若至少Cr的含量在8%以下,则不会由于Cr的含量变得过多而引起铁合金的减振性的下降。如果考虑到成本因素,Cr的含量的上限值定为8%是恰当的。
(2)磁特性和减振性
抽取试件No.1、11以及12和No.2-7,将其矫顽磁力和损耗系数的关系示于图2。
从图2可知,随着矫顽磁力下降,损耗系数有增大的倾向。这表明由于随着铁合金矫顽磁力下降,磁畴壁移动变得容易,软磁性增加,由此提高减振性。如此地,本发明的铁合金中,因软磁性和减振性协调出现,所以既可作为强磁性型的减振部件也可作为软磁性部件。
(3)应变振幅和减振性(损耗系数)
关于No.2-7(Fe-5%Al-1%Mn-5%Cr)及试件No.12(Fe-5%Al-1%Mn:质量%)和由Mn-Cu系合金形成的比较材料(Mn-22.4%Cu-5.2%Ni-2%Fe),将其应变振幅和损耗系数的关系示于图3。
观察图3可知,本发明的铁合金,在1×10-6~1×10-5的低应变振幅区域内,损耗系数变大。另一方面,比较材料,在比其更大的应变振幅区域(1×10-5~1×10-4)内,损耗系数变大。
因此,即使是仅对减振材而言,表达优异的减振性的区域(应变振幅、频率)等会因减振材而有所不同。因此讨论减振性时,必须明确是在哪个区域的应变振幅之后,再对比损耗系数。
表1
表2
Figure BPA00001347217300151
表3
Figure BPA00001347217300161

Claims (8)

1.一种铁合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物质形成,呈优异的减振性或软磁性,
即,将全体为100质量%时,
3~5.5质量%的铝Al、
0.2~6质量%的锰Mn、和
作为剩余部分的铁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和/或改性元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合金,其中,还含有1~8%的铬Cr。
3.一种铁合金部件,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合金形成,是损耗系数为0.01以上的减振部件,该损耗系数表征在1×10-6~1×10-5的低应变振幅区域、1000~15000Hz的频率区域内的减振性。
4.一种铁合金部件,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合金形成,是矫顽磁力为56A/m以下的软磁性部件。
5.一种铁合金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得到铁合金坯料成为了所希望形状的铁合金部件,
热加工工序,在所述铁合金坯料的重结晶温度以上的热温度对铁合金坯料实施塑性加工,该铁合金坯料由以下物质形成,即,将全体为100质量%时,3~5.5质量%的铝Al、0.2~6质量%的锰Mn以及作为剩余部分的铁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和/或改性元素;和
退火工序,将该热加工工序后的铁合金坯料加热到所述重结晶温度以上的退火温度后进行慢冷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合金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铁合金坯料还含有1~8%的铬Cr。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铁合金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退火工序之前,还具备在低于所述重结晶温度的冷温度对所述铁合金坯料实施塑性加工的冷加工工序。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铁合金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铁合金坯料是在真空中进行了熔炼的熔炼件。
CN2009801401069A 2008-10-10 2009-09-08 铁合金、铁合金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21772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3409 2008-10-10
JP2008-263409 2008-10-10
JP2009-003186 2009-01-09
JP2009003186 2009-01-09
PCT/JP2009/065670 WO2010041532A1 (ja) 2008-10-10 2009-09-08 鉄合金、鉄合金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7268A true CN102177268A (zh) 2011-09-07

Family

ID=42100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01069A Pending CN102177268A (zh) 2008-10-10 2009-09-08 铁合金、铁合金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41835B2 (zh)
EP (1) EP2336377B1 (zh)
JP (1) JP4775510B2 (zh)
CN (1) CN102177268A (zh)
WO (1) WO201004153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1741A (zh) * 2012-09-27 2014-04-0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Fe-Al系合金带钢的制造方法
CN107452458A (zh) * 2017-07-05 2017-12-08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铁合金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22265A (zh) * 2017-05-22 2019-12-2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抗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01268B2 (ja) * 2011-04-11 2014-10-0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鉄合金製制振材の製造方法と鉄合金製制振材
JP5724613B2 (ja) * 2011-05-17 2015-05-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制振合金材の製造方法と制振合金材
JP6478141B2 (ja) * 2014-05-29 2019-03-06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磁心の製造方法、磁心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イル部品
US10640854B2 (en) 2016-08-04 2020-05-05 Honda Motor Co., Ltd. Multi-material component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reof
US11339817B2 (en) 2016-08-04 2022-05-24 Honda Motor Co., Ltd. Multi-material component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reof
US11318566B2 (en) 2016-08-04 2022-05-03 Honda Motor Co., Ltd. Multi-material component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reof
US11511375B2 (en) 2020-02-24 2022-11-29 Honda Motor Co., Ltd. Multi component solid solution high-entropy alloy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93943A (ja) * 1993-04-06 1994-10-21 Daido Steel Co Ltd 高鉄損磁性材料
JPH10140236A (ja) * 1996-11-08 1998-05-26 Nippon Steel Corp 制振合金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683B2 (zh) 1973-10-29 1977-01-17
JPS516119A (ja) 1974-07-05 1976-01-19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Shindogensuigokin
JPS591784B2 (ja) 1979-12-24 1984-01-13 株式会社東芝 振動及び騒音防止部材として使用される合金
JPS591784A (ja) * 1982-06-24 1984-01-07 東邦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系合成繊維又はポリエステル/セルロ−ス系繊維混交品用染色助剤
JPS6326337A (ja) * 1986-07-17 1988-02-03 Kobe Steel Ltd 永久磁石による渦電流制動の抑制効果を有するモ−タ用低透磁率鋼板
JPH04218614A (ja) 1990-03-30 1992-08-10 Nippon Steel Corp 強度並びに制振性に優れた鋼の製造方法
JP2867640B2 (ja) 1990-07-02 1999-03-08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制振合金
JPH04143215A (ja) * 1990-10-04 1992-05-18 Kawasaki Steel Corp 高振動減衰能を有する溶接構造用鋼の製造方法
JPH06100987A (ja) 1992-09-22 1994-04-12 Nkk Corp 高靭性制振合金
JP2849698B2 (ja) 1994-02-28 1999-01-20 科学技術庁金属材料技術研究所長 マンガン基制振合金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H07268549A (ja) * 1994-03-30 1995-10-17 Kawasaki Steel Corp 振動減衰特性に優れた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92026B2 (ja) * 1995-03-20 2004-02-03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高強度高靱性制振合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143624A (ja) * 1995-11-28 1997-06-03 Nippon Steel Corp 制振合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157794A (ja) * 1995-12-06 1997-06-17 Nippon Steel Corp 制振合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38292B2 (ja) 1999-08-18 2009-03-18 地方独立行政法人 大阪市立工業研究所 制振合金材料、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工具部材
JP2005226126A (ja) 2004-02-13 2005-08-25 Hitachi Metals Ltd 防振合金
AU2006213306A1 (en) 2005-02-10 2006-08-17 Yoshihira Okanda Novel Fe-Al allo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93943A (ja) * 1993-04-06 1994-10-21 Daido Steel Co Ltd 高鉄損磁性材料
JPH10140236A (ja) * 1996-11-08 1998-05-26 Nippon Steel Corp 制振合金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1741A (zh) * 2012-09-27 2014-04-0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Fe-Al系合金带钢的制造方法
CN110622265A (zh) * 2017-05-22 2019-12-2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抗器
CN110622265B (zh) * 2017-05-22 2021-05-1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抗器
CN107452458A (zh) * 2017-07-05 2017-12-08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铁合金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52458B (zh) * 2017-07-05 2020-10-13 深圳顺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铁合金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36377A1 (en) 2011-06-22
JP4775510B2 (ja) 2011-09-21
US20110192507A1 (en) 2011-08-11
WO2010041532A1 (ja) 2010-04-15
EP2336377A4 (en) 2014-06-25
US8641835B2 (en) 2014-02-04
JPWO2010041532A1 (ja) 2012-03-08
EP2336377B1 (en)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7268A (zh) 铁合金、铁合金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15850B (zh) 新的Fe-Al合金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56020A (zh) 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高锰含量锰铜基高阻尼合金
CN1053094A (zh) 抗氧化的低膨胀高温合金
GB2462197A (en) A super bainite steel
CN103069028A (zh) Co基合金
JP4825886B2 (ja) フェライト系球状黒鉛鋳鉄
CN106167877B (zh) 马氏体时效钢
WO2006121826A2 (en) Cast iron with improved high temperature properties
CN105908069B (zh) 切削性优异的低比重热锻造用棒钢
EP0657558B1 (en) Fe-base superalloy
JP5724613B2 (ja) 制振合金材の製造方法と制振合金材
JP2001220640A (ja) 球状黒鉛鋳鉄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球状黒鉛鋳鉄からなるクランクシャフト
CN106167879B (zh) 马氏体时效钢
JP5659930B2 (ja) 鉄合金製制振材の製造方法と鉄合金製制振材
JP2011241438A (ja) 鉄合金、鉄合金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imura et al. Microstructural control for strengthening the γ-Fe/E21–(Fe, Mn) 3AlCx alloys
CN105886893A (zh) 锻造性优异的软磁钢材、软磁钢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5601268B2 (ja) 鉄合金製制振材の製造方法と鉄合金製制振材
Mielczarek et al. Mechanical and fatigue properties of Cu-Al-Mn shape memory alloys with influence of mechanical cycling on amplitude dependence of internal fri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Inoue et al. Microstructure and Novel Properties of Nanocrystalline and Nanoquasicrystalline Alloys Prepared in Al-based Systems by Rapid Solidification
JPH04232228A (ja) Fe−Mn系振動減衰合金鋼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220154318A1 (en) High strength alloy steel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2011219842A (ja) 加工性に優れた鉄合金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制振部材
RU2041267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белого деформируемого чугун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