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3800B - 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3800B
CN102163800B CN201110043162XA CN201110043162A CN102163800B CN 102163800 B CN102163800 B CN 102163800B CN 201110043162X A CN201110043162X A CN 201110043162XA CN 201110043162 A CN201110043162 A CN 201110043162A CN 102163800 B CN102163800 B CN 1021638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length
settings
wavelength selection
selection portion
la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31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3800A (zh
Inventor
柴田雅央
田中宏和
石川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Device Innova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Device Innova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Device Innova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Device Innova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63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3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3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3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 H01S5/06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by vary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electrodes
    • H01S5/062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by vary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electrodes in multi-section lasers
    • H01S5/06255Controlling the frequency of the radiation
    • H01S5/06256Controlling the frequency of the radiation with DBR-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 H01S5/0617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using memorised or pre-programmed laser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 H01S5/06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by vary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electrodes
    • H01S5/062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by vary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electrodes in multi-section lasers
    • H01S5/06255Controlling the frequency of the radiation
    • H01S5/06258Controlling the frequency of the radiation with DFB-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 H01S5/068Stabilisation of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 H01S5/0683Stabilisation of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by monitoring the optical output parameters
    • H01S5/0687Stabilising the frequency of the las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10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the optical resonator, e.g. extended or external cavity, coupled cavities, bent-guide, varying width, thickness or composition of the active region
    • H01S5/12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the optical resonator, e.g. extended or external cavity, coupled cavities, bent-guide, varying width, thickness or composition of the active region the resonator having a periodic structure, e.g. in distributed feedback [DFB] lasers
    • H01S5/1206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the optical resonator, e.g. extended or external cavity, coupled cavities, bent-guide, varying width, thickness or composition of the active region the resonator having a periodic structure, e.g. in distributed feedback [DFB] lasers having a non constant or multiplicity of periods
    • H01S5/1209Sampled gr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10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the optical resonator, e.g. extended or external cavity, coupled cavities, bent-guide, varying width, thickness or composition of the active region
    • H01S5/12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the optical resonator, e.g. extended or external cavity, coupled cavities, bent-guide, varying width, thickness or composition of the active region the resonator having a periodic structure, e.g. in distributed feedback [DFB] lasers
    • H01S5/1206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the optical resonator, e.g. extended or external cavity, coupled cavities, bent-guide, varying width, thickness or composition of the active region the resonator having a periodic structure, e.g. in distributed feedback [DFB] lasers having a non constant or multiplicity of periods
    • H01S5/1212Chirped gr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2Structural details or components not essential to laser action
    • H01S5/024Arrangement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 H01S5/02407Active cooling, e.g. the laser temperature is controlled by a thermo-electric cooler or water cooling
    • H01S5/02415Active cooling, e.g. the laser temperature is controlled by a thermo-electric cooler or water cooling by using a thermo-electric cooler [TEC], e.g. Peltier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 H01S5/0607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by varying physical parameters other than the potential of the electrodes, e.g. by an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 mechanical deformation, pressure, light, temperature
    • H01S5/06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by varying physical parameters other than the potential of the electrodes, e.g. by an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 mechanical deformation, pressure, light, temperature controlled by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 H01S5/068Stabilisation of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 H01S5/0683Stabilisation of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by monitoring the optical output parameters
    • H01S5/06837Stabilising otherwise than by an applied electric field or current, e.g. by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 Las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以多个波长选择部的组合来选择振荡波长的方法,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的波长峰值彼此不同,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用于确认在设置值从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一设置值变为用于获得所述第二波长的第二设置值的情况下所述波长选择部的控制方向;第二步骤,用于当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确认的所述控制方向与预定变化方向相反时,在所述波长选择部上将与所述预定变化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二设置值偏移的设置值设置为预备设置值;以及第三步骤,用于将所述第二步骤中设置的所述预备设置值变为所述第二设置值。

Description

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波长可调激光器通过改变共振器的波长特性以期望的波长来振荡。典型地,共振器中包括的镜具有用以改变共振器的波长特性的波长特性。所述镜的波长特性受到控制,以使得共振器的共振条件适于期望的振荡波长。另一波长可调激光器具有多个环共振器,并通过控制共振条件来控制振荡条件。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48988号公开了波长可调激光器。
给定设置值被提供给波长可调激光器的各个部分,以获得期望的振荡波长。例如,设置值被提供给用于设置共振器的增益的增益电极、用于控制DBR(分布式反射器)区的波长特性的加热器,以及用于控制DFB(分布式反馈)区和激光器振荡的波长特性的温度控制设备。
多个波长信道被设置在WDM通信技术中使用的波长可调激光器中的窄带内。因此,每个信道的间隔非常窄。例如,C带在从1528.773nm到1563.863nm的波长带内具有89个信道。因此,每个信道之间的频率差为50GHz(约0.4nm波长差)。
波长信道用窄带间隔来定义。然而,波长可调激光器具有多个要控制的部件。因此,在设置每个部件的值时仅允许窄控制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控制一种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方法,其以高可控性来控制振荡波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方法,所述波长可调激光器以多个波长选择部的组合来选择振荡波长,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的波长峰值彼此不同在将所述振荡波长从第一波长变更为第二波长的过程中对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至少之一的设置值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用于确认在将设置值从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一设置值变更为用于获得所述第二波长的第二设置值的情况下所述波长选择部的控制方向;第二步骤,用于当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确认的所述控制方向与预定变化方向相反时,对所述波长选择部设置作为预备设置值的、沿与所述预定变化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设置值偏移的设置值;以及第三步骤,用于将所述第二步骤中设置的所述预备设置值变为所述第二设置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方法,该波长可调激光器以多个波长选择部的组合来选择振荡波长,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的波长峰值彼此不同,在将所述振荡波长从第一波长变更为第二波长的过程中对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至少之一的设置值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用于将对所述波长选择部设置的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一设置值变为用作预先确定的控制方向的起始点的初始设置值;以及第二步骤,用于将所述第一步骤中在所述波长选择部上设置的所述初始设置值变为用于获得所述第二波长的第二设置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方法,所述波长可调激光器具有多个波长选择部和增益区,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的波长峰值彼此不同,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以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的组合来选择振荡波长,在所述波长可调激光器启动时,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用于对所述波长选择部设置用于获得预先确定的控制方向的起始点的初始设置值,并对所述增益区上设置用于获得预定增益的增益设置值;以及第二步骤,用于在所述第一步骤之后对所述波长选择部设置用于获得预定振荡波长的目标波长设置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方法,所述波长可调激光器具有多个波长选择部和增益区,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的波长峰值彼此不同,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以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的组合来选择振荡波长,在所述波长可调激光器启动时,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用于对所述波长选择部设置用于获得预定振荡波长的目标波长设置值,并且对所述增益区设置用于获得增益的增益设置值;第二步骤,用于对所述波长选择部设置作为预先确定的控制方向的起始点的初始设置值;以及第三步骤,用于对所述波长选择部设置所述目标波长设置值。
附图说明
图1图示了波长可调激光器的实施例;
图2A和2B图示了加热器的温度条件和振荡波长之间的关系;
图3图示了用于描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图;
图4图示了在执行图3的控制流程图的情况下波长选择部的设置值;
图5A图示了用于描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图;
图5B图示了在执行图5A的控制流程图的情况下波长选择部的设置值;
图6A图示了用于描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图;
图6B图示了在执行图6A的控制流程图的情况下波长选择部的设置值;
图7A图示了用于描述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图;
图7B图示了在执行图7A的控制流程图的情况下波长选择部的设置值。
具体实施方式
将给出用于进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描述。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图示了波长可调激光器100和具有该波长可调激光器100的激光设备200的实施例。波长可调激光器100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形成在半导体基板1上的SG-DFB(采样光栅分布式反馈)区10和CSG-DBR(啁啾采样光栅分布式反射器,Chirped Sampled Grating Distributed Reflector)区20相互光耦合。波长可调激光器100被提供在温度控制设备50上。温度控制设备50可以使用帕尔贴(peltier)部件。
SG-DFB区10具有其中以给定间隔形成皱阶(corrugation)11的结构。当从增益电极40向有源层12提供电流时,SG-DFB区10具有增益。由于以给定间隔形成皱阶11,SG-DFB区10具有这样的波长特性,其中有源层12具有给定间隔的增益峰值。皱阶11的各间隔在SG-DFB区10中基本相同。
在CSG-DBR区20中以给定间隔形成皱阶21。皱阶21的间隔与皱阶11的间隔不同。皱阶21的间隔中的至少两个相互不同。CSG-DBR区20的光波导层22具有给定间隔的反射峰值,所述反射峰值不同于有源层12的增益峰值。反射强度在CSG-DBR区20中可以相互不同。加热器30a到30c在光波导层22的纵向方向被提供在CSG-DBR区20上。CSG-DBR区20的波长特性可以用加热器30a到30c的温度控制来控制。
控制器60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100。控制器60具有CPU(中央处理单元)、RAM(随机存取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控制器60设置增益电极40、加热器30a到30c以及温度控制设备50的设置值。设置值被设置为电子信号,例如电流、电压等。
驱动电流被提供给增益电极40,以使得在共振器中获得期望的激光器振荡所需的增益。控制加热器30a到30c的各温度,以使得获得期望的振荡波长。存储器70针对各目标振荡波长存储加热器30a到30c的温度条件。控制器60基于目标波长信息来访问存储器70,并读取必要信息。温度控制设备50控制以预定间隔形成的皱阶11和有源层12的温度,由此控制SG-DFB区10的折射率。
控制器60根据从波长可调激光器100输出和通过波束分离器80与波长检测部分90检测到的波长信息,来用温度控制设备50控制上述温度。振荡波长用温度控制设备50的温度控制来控制。
控制器60通过使用有源层12的折射率变化来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100的SG-DFB区10的波长特性,有源层12的折射率变化用温度控制设备50的温度控制来控制。控制器60通过使用光波导层22的折射率变化来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100的CSG-DBR区20的波长特性,光波导层22的折射率变化用加热器30a到30c以及温度控制设备50的温度控制来控制。
以这种结构,可以控制SG-DFB区10的增益峰值和CSG-DBR区20的折射峰值的交叠,并且可以选择期望的振荡波长。
图2A图示了在提供在波长可调激光器100的CSG-DBR区20上的加热器30a到30c之间的各温差被保持为恒定而加热器30a到30c的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波长可调激光器100的振荡波长的相互关系。加热器30a到30c的温度变化对应于波长可调激光器100的振荡波长的选择。
如图2A中所示,振荡波长相对于加热器30a到30c的温度变化而跳跃。SG-DFB区10和CSG-DBR区20的波长特性的组合具有预定间隔的波长峰值。在此,振荡波长相对于加热器30a到30c的温度变化基本保持恒定的区域在后文中被称为台阶(terrace)。
如图2A中所示,彼此相邻的台阶的一部分彼此交叠。即,可以在特定温度条件下选择两个波长。这意味着当波长可调激光器100以一波长振荡时,为了将振荡波长改变为相邻的振荡波长,加热器的温度必须动态改变为振荡波长未彼此交叠的加热器的另一温度。一旦实现了激光振荡时,载流子被引入振荡条件。因而,振荡条件不容易变为相邻的振荡条件。因此,一个振荡波长与另一个振荡波长交叠。该交叠在其他波长可调激光器中被观测到。
该交叠可能导致难以设置加热器的温度来获得各振荡波长。如上文所提及的,通过针对对应各波长信道的各振荡波长进行调整,来确定加热器30a到30c的温度。在此,如图2A所示,假设获得彼此相邻的振荡波长的加热器的温度为条件“a”和条件“b”。条件“a”是其中振荡波长α与振荡波长β交叠的温度条件。条件“b”是其中振荡波长β与另外的振荡波长未交叠的温度条件。
例如,在以振荡波长α处获得了振荡的状态下提供根据条件“a”的加热器的电力时,为将振荡波长改变为振荡波长β,仅需要提供根据条件“b”的电力。然而,在提供根据条件“b”的加热器的电力且获得了振荡波长β处的振荡的状态下,即使提供根据条件“a”的电力,振荡波长也保持在振荡波长β。因此,振荡波长未被改变为振荡波长α。这是因为振荡条件在交叠条件之上。因此为了实现振荡波长α处的振荡,有必要提供根据条件“a’”的加热器的电力。条件“a’”是其中振荡波长α不与另一波长交叠的温度条件。因此,条件“a’”的温度高于条件“a”的温度。因此,当振荡波长变为相邻振荡波长时,有必要将加热器的温度设置在各台阶未彼此交叠的区域中。
各台阶的交叠与各振荡波长的间隔(即,每个波长信道的间隔)具互关联。当各振荡波长的间隔窄时,交叠范围变宽。因此,当振荡波长的间隔减小时,用于将振荡波长变为相邻振荡波长的条件(即,台阶未相互交叠的条件)变窄。
另一方面,发明人研究了加热器温度的变化方向导致的台阶的差。图2B图示了图2A中加热器温度的变化方向改变导致的台阶的差。在图2B中,圆圈指示加热器30a到30c的温度在单个方向上从较低温度变为较高温度的情况下的振荡波长的变化。在图2B中,三角形指示加热器30a到30c的温度在单个方向上从较高温度变为较低温度的情况下的振荡波长的变化。
如图2B中所示,当温度的变化方向被固定为仅是升高方向和降低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时,在用于将振荡波长改变为相邻振荡波长的加热器的温度中未观测到交叠。因此,用于将振荡波长改变为相邻振荡波长的台阶范围被放大。基于该研究,将给出本实施方式的描述。
图3图示了用于描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图。图4图示了在执行图3的控制流程图的情况下波长选择部的设置值。在该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知识适于波长可调激光器100的振荡波长从第一波长变为第二波长的情况。
控制器60设置用于在波长可调激光器100上以第一波长实现振荡的设置值。对波长可调激光器100的增益电极40、加热器30a到30c以及温度控制设备50设置用于以第一波长实现振荡的设置值。从存储器70读取该设置值。在各台阶不相互交叠的温度条件下设置用于实现各振荡波长的加热器30a到30c的温度设置值。
波长可调激光器100在对各部件设置了这些设置值时激光振荡。该激光振荡所获得的振荡波长是由于SG-DFB区10的波长特性和CSG-DBR区20的波长特性交叠而输出的波长。该交叠允许有一波长范围。波长可调激光器100以该波长范围内的任意波长振荡。
控制器60计算通过波束分离器80和波长检测部分90获得的波长信息与目标波长之间的差。温度控制设备50使用计算出的波长差信息。温度控制设备50根据温度差来改变共振器的折射率。因此,温度控制设备50使用这些特性,并且将振荡波长移动至目标波长。该操作称为AFC(自动频率控制)。
以该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100以第一波长振荡(步骤S1)。在步骤S1中,对加热器30a到30c设置设置值,以输出第一波长。该条件为图4的控制点“a”。
接下来,命令结构给出一指令,以使得在图3的步骤S2中将振荡波长改变为第二波长。接下来,在图3的步骤S3中确认从第一波长到第二波长的变化方向。例如,当第二波长是图4的波长“B”时,加热器30a到30c的温度被升高到点“b”。该变化方向被定义为变化方向“加”。相反,当第二波长为图4的波长“C”时,加热器30a到30c的温度降低到点“c”。该变化方向被定义为变化方向“减”。
接下来,确定在步骤S3中确认的控制方向是否对应于预先确定的设置方向(变化方向)(步骤S4)。如上文所提及的,当温度的变化方向为单个方向时,波长特性不相互交叠。这样,在该实施方式中,温度的变化方向被预先确定为升高方向和降低方向之一。在该实施方式中,温度的变化方向是升高方向(变化方向“加”)。
如果在步骤S3中确认的变化方向为变化方向“加”,则在步骤S3中确认的变化方向与预先确定的方向相同。因此执行步骤S6。在步骤S6中,加热器30a到30c的温度升高到图4的点“b”(其为用于获得第二波长的设置值)。以这种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100以第二波长(波长“B”)振荡。
接下来,将给出在步骤S3中确认的变化方向为变化方向“减”的情况的描述。如果在步骤S3中确认的变化方向为变化方向“减”,则执行步骤S5。在步骤S5中,将用于沿与预定变化方向相反的方向获得目标第二波长(波长C)的设置值偏移的值设置为预备设置值。即,如图4中所示,当第二波长为波长“C”时,设置了位于用于获得波长“C”的设置值(温度“C”)的相反侧(与预定变化方向“加”相反的变化方向“减”)的设置值(温度“c’”)。在图4中,未确定是在波长“C”还是在波长“D”获得激光振荡,这是因为温度“c’”是波长“c”的台阶与波长“D”的台阶交叠的区域。
接下来,执行步骤S6。在步骤S6中,设置用于获得第二波长的设置值。在此,加热器30a到30c的温度被控制为点“c”。温度的控制方向是从温度“c’”开始的升高方向(变化方向“加”)。因此,在对应于预先确定的变化方向的方向上控制温度。并且,温度最终被控制为温度“c”。如图4中所示,点“c”是波长“A”的台阶与波长“C”的台阶相互交叠的区域。根据上述描述,波长可调激光器100必定以波长“C”振荡。
在步骤S5中确定的点“c’”可以是小于目标点“c”的值。即,点“c’”可以是位于与预先确定的变化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值。然而,如图4所示,当交叠范围大时,有必要确定超过图4中用“z”指示的范围的点“c’”。在图4中,用“z”指示的范围是波长“C”(第二波长)的台阶与波长“A”的台阶相互交叠的区域,所示波长“A”与波长“C”相邻。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温度“c’”与波长“D”的台阶交叠,波长“D”与波长“C”(第二波长)相邻。之后,在步骤S6中,温度被控制为点“c”。因此,即使当点“c”被设置时波长可调激光器100以波长“D”振荡,也不是问题。即使点“c’”被设置为更低的值,也不是问题。例如,如果在加热器30a到30c的驱动电流被设置为零之后加热器30a到30c的温度升高到点“c”,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用简单的结构选择期望的振荡波长。因此,能够以高可控性来控制振荡波长。
可以修改本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化方向是温度的升高方向。然而,如果变化方向是温度的降低方向,则当以反方向控制温度时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波长可调激光器100使用加热器30a到30c作为波长选择部。然而,可以使用利用电流注入而非加热器来改变折射率的波长可调激光器。
本实施方式解决了在波长特性具有台阶的波长可调激光器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的台阶交叠问题。具有台阶的波长特性出现在具有这样的共振器的波长可调激光器中,所述共振器包括多个波长控制部分,各波长控制部分的波长特性以一定的间隔获得。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可以适用于其它波长可调激光器。
例如,本实施方式可以适用于:具有这样的共振器的波长可调激光器,在该共振器中提供了包括预定间隔的多个皱阶的两个SG-DBR镜;通过使用环共振器的组合来以期望的波长振荡的波长可调激光器,等等。该变型适用于以下的第二实施方式到第四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给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图5A图示了用于描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图。图5B图示了在执行图5A的控制流程图的情况下波长选择部的设置值。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和S4中,确认为了以第二波长振荡,波长选择部的设置值的变化方向,并且根据变化方向来切换控制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不确认变化方向。当振荡波长改变时,有必要初始化设置值。将给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的描述。
在图5A的步骤S11中,波长可调激光器100以第一波长振荡。在该条件下,假设加热器30a到30c被控制在图5B的点“a”。接下来,当在步骤S12中给出指令用以使得将振荡波长变为第二波长时,在步骤S13中对波长选择部设置初始设置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也预先确定变化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确定的变化方向是温度升高方向(变化方向“加”)。
初始设置值是这样的设置值,其为预先确定的控制方向的起点。初始设置值可以是波长可调激光器100中可选台阶中的位于预定变化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的末端的台阶的值。初始设置值可以是与该末端台阶相比较在该相反方向侧的值。当预定变化方向是升高方向时,提供给加热器30a到30c的电力可以设置为零。执行步骤S13时,因为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给加热器的初始电力被设置为零,加热器30a到30c的温度条件是图5B的执行步骤S13的温度条件“c’”。
接下来,在步骤S14中,对加热器30a到30c设置用于获得第二波长的值。以这种控制,在与预先确定的变化方向对应的方向上控制温度。因此,温度最终被控制为目标值(点“c”或“b”)。因此,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必然能够获得期望的波长(波长“C”或“B”)。
如果第二波长是波长“B”,则即使从点“a”到点“b”直接控制温度,也可以获得波长“B”。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旦设置了初始设置值,不管目标波长为什么波长,都不需要进行条件判定。在这一点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控制比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控制更容易。第二实施方式可以适用于可变的波长可调激光器以及第一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给出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描述。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当振荡波长从第一波长变为第二波长时,用于获得第二波长的针对设置值的控制方向仅为单个方向。另一方面,在波长选择部(SG-DFB区10和CSG-DRB区20),在波长可调激光器100启动时以及切换波长时,波长从未控制值被控制为目标值。
如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在控制时,振荡波长从波长A变为波长B或者从波长A变为波长C。即,对图1的波长可调激光器100中的增益电极40、加热器30a到30c以及温度控制设备50设置根据目标振荡波长的设置值,以获得激光振荡。
在启动时,波长从未控制值被控制为目标值。根据各条件,要控制的各部件要经过一定的转变时间段才能变稳定。温度控制设备50、加热器30a到30c等的转变时间段根据外部温度来改变。转变时间段是可变的。因此,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在所有控制都未稳定的时间段内,波长被控制在温度升高方向的台阶和温度降低方向的台阶都有影响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在台阶相互交叠的区域内,波长可调激光器100可以与目标波长相邻的波长振荡。
第三实施方式解决了该问题。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一样,用于获得目标波长的控制方向是单个方向。将给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的描述。图6A图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图。图6B图示了在执行图6A的控制流程图的情况下的波长选择部的设置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在启动波长可调激光器100时,波长选择部的设置值设置初始设置值,而不设置目标值。即,如图6A的步骤S21所示,对增益电极40设置增益设置值,并且对温度控制设备50设置用于获得目标波长的设置值。在这种情况下,不对用作波长选择部的加热器30a到30c设置用于获得目标波长(图6B的点“a”)的设置值,而设置初始设置值。温度控制设备50控制波长选择部(SG-DFB区10)的波长选择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多个波长选择部之一的加热器30a到30c设置初始设置值。
第二实施方式的初始设置值可以适用于第三实施方式。即,初始设置值可以是波长可调激光器100中可选台阶中的位于预定变化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的末端的台阶的值,或者初始设置值可以是与末端台阶相比较在该相反方向侧的值。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预先确定的变化方向是温度升高方向(变化方向“加”),并且初始设置值是用于获得不向加热器30a到30c提供电力的状态的值。在该状态下,如图6B中所示,加热器30a到30c处于点“a-基点”(a-base)的温度状态下。
接下来,在步骤S22中,对加热器30a到30c设置用于获得目标波长的设置值。即,温度条件从图6B中所示的点“a-基点”被控制到点“a”。在这种情况下,在预定方向(变化方向“加”)控制加热器30a到30c,并且不在反方向控制加热器30a到30c。因此,能够获得准确的振荡波长。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给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描述。与第三实施方式一样,第四实施方式是在波长可调激光器100启动时的控制的实施例。将给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操作的描述。图7A图示了用于描述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图。图7B图示了在执行图7A的控制流程图的情况下波长选择部的设置值。
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首先对波长可调激光器100设置用于获得目标波长的所有设置值。即,在如7A所示的,在S31中,对增益电极40设置增益设置值。对温度控制设备50设置用于获得目标波长的设置值。对加热器30a到30c设置用于获得点“a”(目标波长)的设置值。然而,在该状态下,波长可调激光器100有可能以与目标波长“A”相邻的波长“B”或波长“C”振荡。
接下来,在步骤S32中,对加热器30a到30c设置初始设置值。该初始设置值可以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初始设置值相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变化方向是温度升高方向(变化方向“加”)。以步骤S32的控制,在步骤S32中,对加热器30a到30c设置初始设置值“a-基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加热器30a到30c设置的电力的初始设置值为零。
接下来,在步骤S33中,对加热器30a到30c设置用于获得目标波长的设置值,该设置值为根据图7B的点“a’”(=“a”)的值。以步骤S32和S33的控制,加热器30a到30c在预定方向(变化方向“加”)上被控制,而不在反方向上控制。这允许准确的振荡波长。
如上面的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本发明通过将用于获得目标波长的控制方向确定为单个方向来允许高可控性的振荡波长。
本发明并不限于具体公开的实施方式和变型,而是可以包括未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其他实施方式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用于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方法,所述波长可调激光器通过多个波长选择部的组合来选择振荡波长,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的波长峰值彼此不同,
其中,将所述振荡波长从第一波长变更为第二波长的过程中对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中的至少一个波长选择部的设置值进行控制,
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确认在将设置值从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一设置值变更为用于获得所述第二波长的第二设置值的情况下所述波长选择部的控制方向;
第二步骤,当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确认出的所述控制方向与预定变化方向相反时,对所述波长选择部设置在所述预定变化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偏离所述第二设置值的设置值,作为预备设置值;以及
第三步骤,将所述第二步骤中设置的所述预备设置值变更为所述第二设置值。
2.一种用于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方法,所述波长可调激光器通过多个波长选择部的组合来选择振荡波长,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的波长峰值彼此不同,
其中,将所述振荡波长从第一波长变更为第二波长的过程中对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中的至少一个波长选择部的设置值进行控制,
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将对所述波长选择部设置的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一设置值变为用作预先确定的控制方向的起始点的初始设置值;以及
第二步骤,将所述第一步骤中对所述波长选择部设置的所述初始设置值变为用于获得所述第二波长的第二设置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初始设置值是使得所述波长选择部不受控制的值。
4.一种用于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方法,所述波长可调激光器具有多个波长选择部和增益区,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的波长峰值彼此不同,通过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的组合来选择振荡波长,
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波长可调激光器启动时的:
第一步骤,对所述波长选择部设置用于获得预先确定的控制方向的起始点的初始设置值,并对所述增益区设置用于获得预定增益的增益设置值;以及
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之后对所述波长选择部设置用于获得预定振荡波长的目标波长设置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步骤中的所述波长选择部的初始条件是所述波长选择部不受控制的条件。
6.一种用于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方法,所述波长可调激光器具有多个波长选择部和增益区,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的波长峰值彼此不同,通过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的组合来选择振荡波长,
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波长可调激光器起始时的:
第一步骤,对所述波长选择部设置用于获得预定振荡波长的目标波长设置值,并且对所述增益区设置用于获得增益的增益设置值;
第二步骤,对所述波长选择部设置作为预先确定的控制方向的起始点的初始设置值;以及
第三步骤,对所述波长选择部设置所述目标波长设置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初始设置值是使得所述波长选择部不受控制的值。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中至少一个波长选择部包括啁啾采样光栅分布式反射器,所述啁啾采样光栅分布式反射器具有按预定间隔形成有皱阶的光波导,
所述间隔中的至少两个间隔彼此不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波长选择部中的至少一个波长选择部由采样光栅分布式反馈构成,所述采样光栅分布式反馈具有按预定间隔形成皱阶的光波导,
所述间隔基本上彼此相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啁啾采样光栅分布式反射器的波长特性由加热器来控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波长特性具有多个台阶,使得将所述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振荡波长保持为相对于所述加热器的温度变化基本恒定;并且
相对于所述温度变化的变化方向,所述多个台阶的位置彼此不同。
CN201110043162XA 2010-02-18 2011-02-18 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方法 Active CN1021638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3273A JP5457873B2 (ja) 2010-02-18 2010-02-18 波長可変レーザの制御方法
JP2010-033273 2010-0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3800A CN102163800A (zh) 2011-08-24
CN102163800B true CN102163800B (zh) 2013-05-01

Family

ID=44063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3162XA Active CN102163800B (zh) 2010-02-18 2011-02-18 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311068B2 (zh)
EP (1) EP2362505B1 (zh)
JP (1) JP5457873B2 (zh)
CN (1) CN1021638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70795A1 (en) * 2011-09-16 2013-03-21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Method to switch emission wavelength of tunable laser diode
US9172211B2 (en) * 2011-11-09 2015-10-27 Thorlabs Quantum Electronics, Inc. Heating elements for multi-wavelength DBR laser
JP5877727B2 (ja) 2012-02-14 2016-03-08 日本オクラロ株式会社 半導体光変調素子及び光モジュール
JP6416462B2 (ja) * 2013-06-13 2018-10-31 住友電工デバイ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波長可変レーザ装置
JP6292499B2 (ja) * 2013-08-30 2018-03-14 住友電工デバイ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波長可変レーザの制御方法
JP6382506B2 (ja) * 2013-11-29 2018-08-29 住友電工デバイ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波長可変レーザの制御方法
US9531155B2 (en) * 2014-04-09 2016-12-27 Applied Optoelectronics, Inc. Switched radio frequency (RF) driver for tunable laser with multiple in-line sections
JP6422150B2 (ja) * 2014-07-03 2018-11-1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波長可変レーザ装置および波長切替方法
EP4008422A1 (en) 2014-10-30 2022-06-08 Fuji Filter Manufacturing Co., Ltd. Hollow cylindrical filter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107566076B (zh) * 2016-06-30 2020-10-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分网元的波长自适应调谐方法及装置
JP6821901B2 (ja) 2016-07-11 2021-01-27 住友電工デバイ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波長可変レーザの駆動条件設定方法及び波長可変レーザシステム
WO2021249541A1 (zh) * 2020-06-12 2021-12-16 芯思杰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二极管及其芯片、芯片制作方法、波长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31371A1 (en) * 1997-08-11 1999-07-28 Eci Telecom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laser wavelength
US6870865B2 (en) * 2000-04-26 2005-03-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aser oscillation apparatus, exposure apparatus,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factory, and exposure apparatus maintenance method
CN101350498A (zh) * 2007-07-20 2009-01-21 优迪那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激光器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0259A (en) * 1995-11-16 1999-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3334787B2 (ja) * 1996-05-22 2002-10-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源の発振波長安定化装置及び光源の高調波出力安定化装置とそれらを使用した光ディスクシステム
JP2895014B2 (ja) * 1997-01-23 1999-05-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イオンレーザ装置
FI982843A (fi) * 1998-12-31 2000-07-01 Nokia Networks Oy Laserlähetin
JP4104925B2 (ja) * 2002-07-10 2008-06-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波長可変半導体レーザの波長制御装置
JP4657853B2 (ja) 2005-08-11 2011-03-23 住友電工デバイ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レーザ、レーザモジュール、光学部品、レーザ装置、半導体レーザ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レーザの制御方法
JP4283869B2 (ja) * 2007-04-05 2009-06-24 ユーディナ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光半導体装置の制御方法
EP2244341A4 (en) * 2008-02-05 2014-12-24 Sedi Inc LASER DEVICE AND CONTROL DATA FOR LASER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31371A1 (en) * 1997-08-11 1999-07-28 Eci Telecom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laser wavelength
US6870865B2 (en) * 2000-04-26 2005-03-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aser oscillation apparatus, exposure apparatus,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factory, and exposure apparatus maintenance method
EP1158629B1 (en) * 2000-04-26 2006-06-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aser control apparatus, exposure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1350498A (zh) * 2007-07-20 2009-01-21 优迪那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激光器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00062A1 (en) 2011-08-18
CN102163800A (zh) 2011-08-24
EP2362505B1 (en) 2017-12-13
EP2362505A3 (en) 2015-12-02
US8311068B2 (en) 2012-11-13
JP2011171472A (ja) 2011-09-01
US20130039370A1 (en) 2013-02-14
US8457166B2 (en) 2013-06-04
JP5457873B2 (ja) 2014-04-02
EP2362505A2 (en) 201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3800B (zh) 控制波长可调激光器的方法
JP5193732B2 (ja) 波長可変レーザモジュール、波長可変レーザ装置、及び、波長可変レーザの制御方法
CN101971445B (zh) 激光设备
EP1699119B1 (en) Method for tuning the wavelength of a multiple resonator
CN1938917B (zh) 可调谐激光器
CN101350498B (zh) 半导体激光器的控制方法
CN100511879C (zh) 可调谐激光器、光模块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WO2005101595A1 (en) Semi-integrated designs for external cavity tunable lasers
JP2008251673A (ja) 光デバイス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70583A (ja) 波長可変光源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CN101471531B (zh) 波长可调激光器测量方法和控制方法以及激光装置
US20140254617A1 (en) Tunable laser diode device with amzi-fp filter
JP4290541B2 (ja) 波長可変光源および光送信器
CN102227854B (zh) 半导体激光器的调节方法
JP6510895B2 (ja) 波長可変レーザアレイ及び波長可変レーザアレイの波長制御方法
JP6998903B2 (ja) 波長可変光源装置および波長可変光源装置の制御方法
Rigole et al. State of the art: widely tunable lasers
JP2014203853A (ja) 高速波長可変レーザの制御方法及び波長制御装置
JP2015201549A (ja) 波長可変レーザの波長制御方法及び波長制御装置
JP6389448B2 (ja) 波長可変レーザアレイの波長制御方法
WO2023078555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frequency agile tunable self-injection locking laser system and self-injection locking laser system
CN118054298A (zh) 外腔可调谐激光器、外腔体、方法、装置、芯片和介质
JP2012256946A (ja) 光デバイスと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