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0712B - 一种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50712B
CN102150712B CN 201110102313 CN201110102313A CN102150712B CN 102150712 B CN102150712 B CN 102150712B CN 201110102313 CN201110102313 CN 201110102313 CN 201110102313 A CN201110102313 A CN 201110102313A CN 102150712 B CN102150712 B CN 1021507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leaf
millet paste
processing
dr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023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50712A (zh
Inventor
章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11010231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507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50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0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50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0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毛茶加工后未烘干的半成品去梗、碾磨、100℃以下低温干燥、磨成300目以上制成茶粉;然后加入沸水少许调成糊状,再加入沸水稀释至茶汤浓度为0.01-0.16g/ml,充分搅拌形成悬浮液,添加少量常温下的饮用水,用搅拌工具及时搅拌,使茶汤表面形成深浅颜色变化,根据需要做成各种图案。本发明的一种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可以在茶汤中形成文字和图像。目前图案保持时间在低温高湿(温度0-15℃,相对湿度85-95%)的条件下,用品质较好的乌龙茶汤、红茶汤、黑茶汤演示可保存4-6小时。

Description

一种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分茶又称水丹青、茶百戏、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茶艺,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当代分茶的开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分茶是一种表现力丰富的古茶艺。分茶是用泡沫表现字画的独特的艺术形式,适用于表现中国字画, 古人又称之为水丹青。 它使中国字画的表现形式由单一的固体材料发展到液体材料,是固态向液体的飞跃,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再次,分茶是观赏和品饮兼备的古茶艺,它将茶由单纯的饮用,上升到很高的艺术欣赏性。根据目前的史料考证,唯有分茶能够用茶和水为原料在茶汤中形成文字和图像, 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感受。 
另外,分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分茶采用点茶法,将茶汤连茶末一同饮用,较之现代的泡茶法人体可获得更多不溶于水的固体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多糖类、矿物质、纤维素等等,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保健功效。但是目前并无相关的对茶汤如何形成字画的原料加工和具体方法的技术方面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茶粉制备:毛茶加工后未烘干的半成品经去梗、碾磨、沥水、100℃以下干燥,然后磨成300目以上细粉备用;
(2)             茶汤图案制作:取上述细粉,加入沸水调成糊状,再添加沸水稀释至茶汤浓度为0.01-0.16g/ml,充分搅拌形成茶汤悬浮液,然后再加入饮用水,占茶汤悬浮液重量的0.01-3%,使茶汤表面形成深浅颜色变化,根据需要绘制成各种图案。
其中步骤(1)所述毛茶加工后未烘干的半成品中半成品为红茶、绿茶、乌龙茶、黑茶、白茶或黄茶。
步骤(2)所述饮用水为0-28℃的饮用水。
步骤(2)中加入饮用水后用搅拌工具及时搅拌,使茶汤表面形成深浅颜色变化。
步骤(1)所述碾磨压榨是将去梗后的半成品碾磨成糊状后,沥去茶汁。
每种半成品的茶粉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乌龙茶茶粉加工:鲜叶采摘要求一芽1-4叶,中开面,加工工艺包括萎凋---做青---蒸汽杀青---去梗---碾磨、沥水----100℃以下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2)绿茶茶粉加工:鲜叶采摘要求一芽1-3叶,加工工艺包括采摘前10天遮荫处理---蒸汽杀青---去梗---碾磨、沥水----100℃以下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3)黄茶茶粉加工:鲜叶采摘要求一芽1-3叶,加工工艺包括采摘前10天遮荫处理---蒸汽杀青---焖黄---去梗---碾磨、沥水----100℃以下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4)黑茶茶粉加工:鲜叶采摘要求一芽1-5叶,加工工艺包括蒸汽杀青---渥堆---去梗---碾磨、沥水----100℃以下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5)红茶茶粉加工:鲜叶采摘要求一芽1-3叶,加工工艺包括萎凋--切碎(或揉捻)—发酵---去梗---碾磨、沥水----100℃以下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6)白茶茶粉加工:鲜叶采摘要求一芽1-3叶,加工工艺包括在温度25-30℃、相对湿度60-70%条件下萎凋36-72小时---蒸汽杀青---去梗---碾磨、沥水---100℃以下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所述蒸汽杀青的步骤为:水沸腾后,将鲜叶投入蒸汽锅内的竹筛上,用热蒸汽将叶子蒸软,时间为25-35秒,然后取出竹筛,吹冷风冷却3-5分钟;
所述去梗为人工捡去茶叶的梗和老叶等杂质;
本发明对茶汤形成字画的方法从原理上进行探索,并对原料的品种、制备及加工方法等进行对比试验,获得一种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可以在茶汤中形成文字和图像。目前图案保持时间在低温高湿(温度0-15℃,相对湿度85%以上)的条件下,用乌龙茶汤、红茶汤演示可保存4-6小时。
具体实施方式
1、茶粉加工
(1)乌龙茶茶粉加工:鲜叶采摘要求一芽3-4叶,中开面,加工主要有萎调---做青(部分酶促氧化)---蒸汽杀青---去梗---碾磨、沥水----55-70℃烘干或低温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和普通乌龙茶加工主要不同点:蒸汽杀青、去梗、碾磨、沥水、100℃以下烘干或低温干燥;
其中:
蒸汽杀青:水沸腾后,将鲜叶投入蒸汽锅内的竹筛上,投叶厚度约0.5厘米,用100℃的热蒸汽将叶子蒸软,时间约20-35秒钟,取出竹筛,吹冷风冷却3-5分钟;
去梗:捡去茶叶的梗和老叶;
碾磨、沥水:常温下将茶叶放入石磨磨成糊状后,沥去茶汁;
干燥处理:100℃以下烘干或低温干燥,除温度外同普通干燥。
(2)绿茶茶粉加工:鲜叶采摘要求一芽1-2叶,主要有采摘前10天遮荫处理 ---蒸汽杀青---去梗---碾磨、沥水----55-60℃烘干或低温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和普通绿茶加工主要不同点:遮荫处理、蒸汽杀青、去梗、压榨造型、100℃以下烘干或低温干燥;
其中:
遮荫处理:在茶鲜叶采摘前10天,在距离茶树冠蓬面上30厘米处用普通黑色遮阳网连续进行覆盖处理(阴雨天不覆盖);
蒸汽杀青:水沸腾后,将鲜叶投入蒸汽锅内的竹筛上,投叶厚度约0.5厘米,用100℃的热蒸汽将叶子蒸软,时间约20-35秒钟,取出竹筛,吹冷风冷却3-5分钟;
去梗:人工捡去茶叶的梗和老叶;
碾磨、沥水:常温下将茶叶放入石磨磨成糊状后,沥去茶汁;
干燥处理:55-60℃烘干或低温干燥,除温度外同普通干燥。
(3)黄茶茶粉加工:主要有鲜叶采摘要求一芽1-2叶,采摘前10天遮荫处理 ---蒸汽杀青---焖黄---去梗---碾磨、沥水----55-65℃烘干或低温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和普通黄茶加工主要不同点:蒸汽杀青、去梗、压榨造型、100℃以下烘干或低温干燥;
其中:
蒸汽杀青:水沸腾后,将鲜叶投入蒸汽锅内的竹筛上,投叶厚度约0.5厘米,用100℃的热蒸汽将叶子蒸软,时间约20-35秒钟,取出竹筛。由于黄茶后续还需焖黄处理,因此取出竹筛后可以不进行吹冷风冷却。
去梗:人工捡去茶叶的梗和老叶;
碾磨、沥水:常温下将茶叶放入石磨磨成糊状后,沥去茶汁;
干燥处理:55-65℃烘干或低温干燥,除温度外同普通干燥。
(4)黑茶茶粉加工主要有鲜叶采摘要求一芽1-2叶,蒸汽杀青---渥堆---去梗---碾磨、沥水----60-90℃烘干或低温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和普通黑茶加工主要不同点:蒸汽杀青、去梗、压榨造型、60-90℃烘干;
其中:
蒸汽杀青:水沸腾后,将鲜叶投入蒸汽锅内的竹筛上,投叶厚度约0.5厘米,用100℃的热蒸汽将叶子蒸软,时间约20-35秒钟,取出竹筛,吹冷风冷却3-5分钟;
去梗:人工捡去茶叶的梗和老叶;
碾磨、沥水:常温下将茶叶放入石磨磨成糊状后,沥去茶汁;
干燥处理:60-90℃烘干或低温干燥,除温度外同普通干燥。
(5)红茶茶粉加工:鲜叶采摘要求一芽1-2叶,萎调--切碎—发酵(酶促氧化)---去梗---碾磨、沥水----55-65℃烘干或低温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和普通红茶加工主要不同点:去梗、压榨造型、100℃以下烘干或低温干燥;
其中:
去梗:人工捡去茶叶的梗和老叶;
碾磨、沥水:常温下将茶叶放入石磨磨成糊状后,沥去茶汁;
干燥处理:55-65℃烘或低温干燥干,除温度外同普通干燥。
(6)白茶茶粉加工:鲜叶采摘要求一芽1-2叶,在温度25-30℃相对湿度60-70%下萎调36-72小时后---蒸汽杀青---去梗---碾磨、沥水---55-65℃烘干或低温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和普通白茶加工主要不同点:蒸汽杀青、去梗、压榨造型、55-65℃烘干或低温干燥;
其中:
蒸汽杀青:水沸腾后,将鲜叶投入蒸汽锅内的竹筛上,投叶厚度约0.5厘米,用100℃的热蒸汽将叶子蒸软,时间约20-35秒钟,取出竹筛,吹冷风冷却3-5分钟;
去梗:人工捡去茶叶的梗和老叶;
碾磨、沥水:常温下将茶叶放入石磨磨成糊状后,沥去茶汁;
干燥处理:55-65℃烘干或低温干燥,除温度外同普通干燥。
2、演示方法
取上述茶粉原料15-20克,加入沸水(温度约80-90℃)少许调成糊状,再加入沸水约200毫升充分搅拌成悬浮液,随后再加饮用水(或含水的液体如茶汤)少许(约0.1-6ml)并用棒状等搅拌工具及时搅拌,使茶汤呈现深浅的颜色变化而形成各种纹理,根据需要可以做成各种图案。同时,该茶汤还具有暂时阻止该形成的图案消失的效果。目前图案保持时间在低温高湿(温度0-15℃,相对湿度85-95%)的条件下,用品质较好的乌龙茶汤、红茶汤演示可保存4-6小时。
实施例1:乌龙茶汤演示
1、茶粉制备:(1)乌龙茶茶粉加工:鲜叶采摘要求一芽3-4叶,中开面,加工主要有萎调---做青(部分酶促氧化)---蒸汽杀青---去梗---碾磨、沥水----冷冻干燥----磨成600目的细粉。
其中:
蒸汽杀青:水沸腾后,将鲜叶投入蒸汽锅内的竹筛上,投叶厚度约0.5厘米,用100℃的热蒸汽将叶子蒸软,时间约20-35秒钟,取出竹筛,吹冷风冷却3-5分钟;
去梗:捡去茶叶的梗和老叶等杂质;
碾磨、沥水:常温下将茶叶放入石磨磨成糊状后,压榨去水;
2、茶汤图案制作:取上述茶粉原料15-20克,加入沸水(温度约80-90℃)少许调成糊状,再加入沸水约200毫升充分拌成悬浮液,随后再加常温饮用水(或含水的液体如茶汤)少许(约3ml)并用棒状等搅拌工具及时搅拌,使茶汤表面形成深浅颜色变化,根据需要绘制做成各种图案。

Claims (5)

1.一种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茶粉制备:毛茶加工后未烘干的半成品经去梗、碾磨、沥水、100℃以下干燥,然后磨成300目以上细粉备用;
(2)茶汤图案制作:取上述细粉,加入沸水调成糊状,再添加沸水稀释至茶汤浓度为0.01-0.16g/ml,充分搅拌形成茶汤悬浮液,然后再加入饮用水,占茶汤悬浮液重量的0.01-3%,使茶汤表面形成深浅颜色变化,根据需要绘制成各种图案;
步骤(1)所述毛茶加工后未烘干的半成品中半成品为红茶、绿茶、乌龙茶、黑茶、白茶或黄茶;
步骤(2)所述饮用水为0-28℃的饮用水;
步骤(2)中加入饮用水后用搅拌工具及时搅拌,使茶汤表面形成深浅颜色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碾磨、沥水是将去梗后的半成品碾磨成糊状后,沥去茶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半成品的茶粉制备方法选自以下其中一种:
(1)乌龙茶茶粉加工:鲜叶采摘要求一芽1-4叶,中开面,加工工艺包括萎凋---做青---蒸汽杀青---去梗---碾磨、沥水----100℃以下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2)绿茶茶粉加工:鲜叶采摘要求一芽1-3叶,加工工艺包括采摘前10天遮荫处理---蒸汽杀青---去梗---碾磨、沥水----100℃以下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3)黄茶茶粉加工:鲜叶采摘要求一芽1-3叶,加工工艺包括采摘前10天遮荫处理---蒸汽杀青---焖黄---去梗---碾磨、沥水----100℃以下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4)黑茶茶粉加工:鲜叶采摘要求一芽1-5叶,加工工艺包括蒸汽杀青---渥堆---去梗---碾磨、沥水----100℃以下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5)红茶茶粉加工:鲜叶采摘要求一芽1-3叶,加工工艺包括萎凋--切碎或揉捻—发酵---去梗---碾磨、沥水----100℃以下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6)白茶茶粉加工:鲜叶采摘要求一芽1-3叶,加工工艺包括在温度25-30℃、相对湿度60-70%条件下萎凋36-72小时---蒸汽杀青---去梗---碾磨、沥水---100℃以下干燥----磨成300目以上细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杀青的步骤为:水沸腾后,将鲜叶投入蒸汽锅内的筛子上,用热蒸汽将叶子蒸软,时间为20-35秒,然后取出筛子,吹冷风冷却3-5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梗为人工捡去茶叶的杂质,包括茶叶的梗和老叶。
CN 201110102313 2011-04-23 2011-04-23 一种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 Active CN1021507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02313 CN102150712B (zh) 2011-04-23 2011-04-23 一种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02313 CN102150712B (zh) 2011-04-23 2011-04-23 一种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0712A CN102150712A (zh) 2011-08-17
CN102150712B true CN102150712B (zh) 2013-01-09

Family

ID=44432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02313 Active CN102150712B (zh) 2011-04-23 2011-04-23 一种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5071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0001A (zh) * 2018-11-09 2019-02-1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在食物表面制作图案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8523A (zh) * 2012-12-18 2013-03-06 章志峰 在茶汤表面形成图案的方法
CN109700317A (zh) * 2017-10-26 2019-05-03 杭州执古御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改良工艺的点茶装置
CN112841346A (zh) * 2021-03-09 2021-05-28 四川六合新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点茶饮绘画饮用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961A (zh) * 1996-05-11 1997-11-19 鲁兴福 茶叶粉碎成细微粉浆及其用途
CN101574108A (zh) * 2008-05-06 2009-11-11 林清矫 一种乌龙茶/红茶抹茶的制作工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961A (zh) * 1996-05-11 1997-11-19 鲁兴福 茶叶粉碎成细微粉浆及其用途
CN101574108A (zh) * 2008-05-06 2009-11-11 林清矫 一种乌龙茶/红茶抹茶的制作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0001A (zh) * 2018-11-09 2019-02-1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在食物表面制作图案的方法
CN109330001B (zh) * 2018-11-09 2021-12-2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在食物表面制作图案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0712A (zh) 201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72905B (zh) 一种栗香型炒青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3053724B (zh) 一种红茶生产工艺
CN106889558A (zh) 一种卤蛋风味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2150712B (zh) 一种在茶汤上形成图案的方法
CN102422914A (zh) 一种高蛋白茶含片
CN103918817A (zh) 一种祁眉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03918816A (zh) 一种天柱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05851299A (zh) 一种将红茶加工为红茯茶的制备方法
JP2006246714A (ja) 呈味強化発酵茶葉および該茶葉を利用した濃厚呈味烏龍茶飲料
CN104026485B (zh) 一种高钙壮骨保健米及其生产方法
CN103907698A (zh) 一种藤茶茯砖及其制作方法
CN102948523A (zh) 在茶汤表面形成图案的方法
CN103190495A (zh) 一种神秘果降血糖保健茶
CN107751424A (zh) 一种茶叶加工工艺
CN102187916A (zh) 太青双上绿芽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4232421A (zh) 一种杜仲雄花发酵酒的制作方法
CN108220077A (zh) 一种富硒绿茶保健酒
CN103875849A (zh) 桑叶保健茶的制备工艺流程
CN103875467B (zh) 一种丹桂干花及其护色定型工艺
CN109497207A (zh) 一种浓香型复合白茶加工工艺
CN104473265A (zh) 一种挂金灯保健果汁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2180A (zh) 一种富硒保健茶
CN104187907B (zh) 芦荟槐花饮料
CN104095229B (zh) 一种木瓜养颜保健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35626A (zh) 一种六堡茶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