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9990B - 泄漏诊断装置、泄漏诊断方法及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泄漏诊断装置、泄漏诊断方法及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9990B
CN102149990B CN200980135214.7A CN200980135214A CN102149990B CN 102149990 B CN102149990 B CN 102149990B CN 200980135214 A CN200980135214 A CN 200980135214A CN 102149990 B CN102149990 B CN 1021499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producing medium
desired value
loss amount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52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9990A (zh
Inventor
米森强
佐佐木能成
山口贵弘
吉见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49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9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9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99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f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5Outdoor unit 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9Calculation of parame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2Preventing, detecting or repairing leaks of refrigeration fluids
    • F25B2500/222Detecting refrigerant lea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19Refrigerant outlet condenser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1Refrigerant outlet evaporator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泄漏诊断装置。在用以对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诊断有没有制冷剂泄漏的泄漏诊断装置中,使用制冷剂回路的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放射本能的损失量实现制冷剂泄漏的诊断。在泄漏诊断装置(50)中,放射本能算出部(52)基于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放射本能的损失量,根据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算出变化的泄漏指标值。并且,泄漏判定部(53)基于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的泄漏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Description

泄漏诊断装置、泄漏诊断方法及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以诊断有没有从制冷剂回路泄漏制冷剂的泄漏诊断装置、泄漏诊断方法以及包括泄漏诊断装置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用以诊断有没有从制冷剂回路泄漏制冷剂的泄漏诊断装置已为众所周知。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作为这种泄漏诊断装置的异常检测系统。该异常检测系统构成为利用空调装置制冷循环的过冷却度、过热度、低压压力、高压压力、外气温度、室内温度及压缩机转速进行制冷剂泄漏的检测。
又,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分析制冷剂回路的回路构成部件(例如压缩机)中的制冷剂放射本能(exergy)进行回路构成部件的故障诊断的制冷装置的分析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275411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许第40394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迄今为止,提出了使用根据从制冷剂回路泄漏的制冷剂泄漏量的指标值进行制冷剂的泄漏检测的方案。但却还不知道可以从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所述指标值。为此,诊断制冷剂回路中有没有制冷剂泄漏,还没有考虑过使用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各点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在用以诊断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中有没有制冷剂泄漏的泄漏诊断装置中,使用制冷剂回路的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实现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用以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一
第一方面的发明,是以设置有作为回路构成部件的压缩机30、放热器34、37、减压机构36、及蒸发器34、37,诊断使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中有没有制冷剂泄漏的泄漏诊断装置50为对象的。并且,该泄漏诊断装置50包括:基于所述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根据从所述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变化的泄漏指标值的指标值算出部件31和基于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31算出的泄漏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泄漏判定部件53。
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基于例如放热器34、37等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根据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变化的泄漏指标值。并且,基于泄漏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在此,若制冷剂回路20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就会在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显出规定的变化。因此,若使用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就可以算出根据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变化的泄漏指标值。泄漏指标值,若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就会发生规定的变化。为此,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基于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若制冷剂回路20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则算出发生规定变化的泄漏指标值,再基于这个泄漏指标值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另外,所谓“放射本能”,是在某压力、温度下使某物质变化到环境状态时,能够转变成的力学能量的最大功,又称为“有效能量”。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是“该回路构成部件中,相对于理论循环(逆卡诺循环)的实际制冷循环下所需要的额外的能量”,意味着“实际制冷循环中在该回路构成部件损失的放射本能的量”。也可以将“放射本能损失量”表现为“放射本能损失”。具体说明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理论循环的压缩行程中,进行绝热压缩,制冷剂的熵为一定的。另一方面,实际的压缩机30中,由于存在机械摩擦造成的损失、热对制冷剂的出入等,因此,相对于理论循环需要额外的能量。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相当于相对于理论循环所需要的额外的能量,表示在压缩机30上产生的损失的大小。
又,理论循环的放热行程中,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为一定的。另一方面,实施的放热器34、37中,在制冷剂与例如空气等流体具有温度差而进行热交换的基础上,在管路中还产生摩擦损失,为此,相对于理论循环就需要额外的能量。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相当于相对于理论循环所需要的额外的能量,表示放热器34、37上产生的损失的大小。
理论循环的蒸发行程中,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为一定的。另一方面,实施的蒸发器34、37中,在制冷剂与例如空气等的流体具有温度差而进行热交换的基础上,在管路上产生摩擦损失,为此,相对于理论循环就需要额外的能量。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相当于相对于理论循环所需要的额外的能量,表示蒸发器34、37上产生的损失的大小。
又,理论循环的膨胀行程中,进行绝热膨胀,制冷剂的熵为一定的。另一方面,实际的减压机构36中,因为产生摩擦损失,所以相对于理论循环就需要额外的能量。减压机构36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相当于相对于理论循环所需要的额外的能量,表示减压机构36产生的损失的大小。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31,基于所述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放热器侧指标值作为所述泄漏指标值,而所述泄漏判定部件53基于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是基于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放热器侧指标值作为泄漏指标值的。在此,若制冷剂回路20中产生制冷剂泄漏,则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就会伴随着制冷循环的高压的降低而降低。也就是说,若发生制冷剂泄漏,则在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表现出规定的变化。为此,基于根据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的放热器侧指标值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放热器34、37冷却气体制冷剂使其冷凝,另一方面,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31,不使用制冷剂在所述放热器34、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
第三方面的发明中,不使用制冷剂在放热器34、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放热器侧指标值。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31算出制冷剂在所述放热器34、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所述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在变成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的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
第四方面的发明中,算出“制冷剂在放热器34、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在变成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在此,若制冷剂回路20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则伴随着制冷循环的高压降低,“制冷剂在放热器34、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在变成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各自都降低。又因为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和在放热器34、37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流体的温度(例如室外空气温度)之差变小,所以从放热器34、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就变小。为此,“制冷剂在放热器34、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在变成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特别是后者大幅度降低。因此,若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则就会在放热器侧指标值中表现出规定的变化。为此,以“制冷剂在放热器34、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在变成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基于该放热器侧指标值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所述减压机构36是由开度可变的膨胀阀36构成的,调节所述膨胀阀36的开度使得从所述放热器34、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成为一定值,并且,所述泄漏判定部件53,即便是基于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无法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只要所述膨胀阀36的开度变到规定的判定开度以下,则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
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在基于放热器侧指标值无法判定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若膨胀阀36的开度变到判定开度以下,则判定为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在此,调节膨胀阀36的开度使得从放热器34、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成为一定值的情况下,当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的量比较少的状态下,从放热器34、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几乎不变化。为此,“制冷剂在放热器34、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在变成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几乎不变化。也就是说,放热器侧指标值几乎不变化。另一方面,若由于制冷剂泄漏而使流过放热器34、37的制冷剂减少,则减小膨胀阀36的开度使得从放热器34、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不下降。若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膨胀阀36的开度比放热器侧指标值先出现变化。第五方面的发明中,注目于这样的点,在基于放热器侧指标值无法判定制冷剂泄漏产生的情况下,若膨胀阀36的开度变到判定开度以下,则判定产生了制冷剂泄漏。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31算出所述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所述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热量的后一个比前一个的比率作为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
第六方面的发明中,算出“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热量”的后一个比前一个的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在此,若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伴随着制冷循环高压的降低,“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放热量”几乎降低相同的量。并且,前者和后者中后者是相当大的值。为此,若产生了制冷剂泄漏,放热器侧指标值中显示出规定的变化。为此,将“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放热量”中的后一个比前一个的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进行基于该放热器侧指标值的制冷剂泄漏诊断。
第七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31算出所述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所述压缩机30的输入中的后一个比前一个的比率作为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
第七方面的发明中,算出“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压缩机30的输入”中的后一个比前一个的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在此,若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伴随着制冷循环高压的降低,“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压缩机30的输入”几乎下降相同的量。并且,前者和后者中后者是相当大的值。为此,若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在放热器侧指标值中显出规定的变化。为此,将“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压缩机30的输入”中的后一个比前一个的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进行基于该放热器侧指标值的制冷剂泄漏诊断。
第八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二至第七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制冷剂回路20被控制为制冷循环的低压成为一定值,并且,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31,基于所述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蒸发器侧指标值,所述泄漏判定部件53,基于所述蒸发器侧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规定水平了。
第八方面的发明中,基于放热器侧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了规定水平。在此,控制制冷剂回路20使得制冷循环的低压成为一定值的情况下,是在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的量比较少的状态下,相对于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变化得比较大,而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则几乎不变化。但是,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在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的量比较多的状态下,变化比较大。第八方面的发明中,注目于这样的点,基于放热器侧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规定水平。
第九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31基于所述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蒸发器侧指标值作为所述泄漏指标值,所述泄漏判定部件53基于所述蒸发器侧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第九方面的发明中,基于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蒸发器侧指标值作为泄漏指标值。在此,若制冷剂回路20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则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会伴随着制冷循环的低压的降低而降低。也就是说,若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显出规定的变化。为此,基于根据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的蒸发器侧指标值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第十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九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31,算出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34、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34、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的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所述蒸发器侧指标值。
第十方面的发明中,算出“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34、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34、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蒸发器侧指标值。在此,若制冷剂回路20中的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则从蒸发器34、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变大,伴随于此,“制冷剂在蒸发器34、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增大。另一方面,“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34、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没有那么大的变化。因此,若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在放热器侧指标值中就显出规定的变化。为此,将“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34、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34、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蒸发器侧指标值进行基于该蒸发器侧指标值的制冷剂泄漏诊断。
第十一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十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所述减压机构36是由开度可变的膨胀阀36构成,所述膨胀阀36的开度被调节使得从所述蒸发器34、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一定值,另一方面,所述泄漏判定部件53,在基于所述蒸发器侧指标值无法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若所述膨胀阀36的开度变成规定的判定开度以上,则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第十一方面的发明中,在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即便是无法判定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若膨胀阀36的开度变成判定开度以上,则判定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在此,调节膨胀阀36的开度使得从蒸发器34、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变成一定值的情况,当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的量比较少的状态下,从蒸发器34、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几乎不变化。为此,“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34、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34、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几乎不变化。也就是说,蒸发器侧指标值几乎不变化。另一方面,若由于制冷剂泄漏使得流过蒸发器34、37的制冷剂减少,则逐渐开大膨胀阀36的开度使得从蒸发器34、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不增大。若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比起蒸发器侧指标值来先在膨胀阀36的开度上显示变化。第十一方面的发明中,注目于这样的点,在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即便是无法判定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若膨胀阀36的开度变到判定开度以上,则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第十二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31基于所述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压缩机侧指标值作为所述泄漏指标值,所述泄漏判定部件53基于所述压缩机侧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第十二方面的发明中,基于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压缩机侧指标值作为泄漏指标值。在此,若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伴随着吸入压缩机30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的增大,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也增大。也就是说,若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在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上显出规定的变化。为此,基于根据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的压缩机侧指标值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第十三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31算出所述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所述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的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所述泄漏指标值。
第十三方面的发明中,算出“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泄漏指标值。在此,例如控制制冷剂回路20使得制冷循环的低压成为一定值的情况下,若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则伴随着制冷循环高压的降低,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也降低,另一方面,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几乎不变化。为此,泄漏指标值上显示规定的变化。又,例如控制制冷剂回路20使得制冷循环的高压成为一定值的情况也同样,若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则泄漏指标值上显示规定的变化。为此,将“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泄漏指标值,进行基于该泄漏指标值的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第十四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设置有用以从吸入了所述压缩机30的制冷剂中分离液态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器38,另一方面,所述泄漏判定部件53,在基于所述泄漏指标值能够判定出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38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和从所述气液分离器38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的差变到规定的吸入侧标准值以上的情况,不会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第十四方面的发明中,在基于泄漏指标值能够判定出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当流入气液分离器38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和从气液分离器38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的差变到吸入侧标准值以上时,也不做出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判定。当气液分离器38中的出入口处的过热度差变到吸入侧标准值以上的情况,就变成了气液分离器38中贮存了比较多的制冷剂的状态。第十四方面的发明中,在基于泄漏指标值能够判定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当气液分离器38中贮存了比较多的制冷剂时,也不做出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判定。
第十五方面的发明,是以用以诊断设置有作为回路构成部件的压缩机30、放热器34、37、减压机构36、及蒸发器34、37,使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有没有制冷剂泄漏的泄漏诊断装置50为对象的。并且,该泄漏诊断装置50包括:基于所述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根据从所述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变化的泄漏指标值的指标值算出部件31和基于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31算出的泄漏指标值显示泄漏诊断用信息的显示部件56。
第十五方面的发明中,是基于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根据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变化的泄漏指标值。并且,基于泄漏指标值的泄漏诊断用信息显示在显示部件56上。为此,就可以由看见显示部件56上显示的泄漏诊断用信息的人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第十六方面的发明,是设置有作为回路构成部件的压缩机30、放热器34、37、减压机构36及蒸发器34、37,使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和第一至第十五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的泄漏诊断装置50的制冷装置10。
第十六方面的发明中,制冷装置10包括使用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泄漏指标值的泄漏诊断装置50。
第十七方面的发明,是以对设置有作为回路构成部件的压缩机30、放热器34、37、减压机构36及蒸发器34、37,使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诊断有没有制冷剂泄漏的泄漏诊断方法为对象的。并且,该泄漏诊断方法包括:基于所述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根据从所述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变化的泄漏指标值的指标值算出步骤、和基于由所述指标值算出步骤算出的泄漏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泄漏判定步骤。
第十七方面的发明中,例如使用放热器34、37等的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根据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的变化算出泄漏指标值。并且,基于泄漏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第十七方面的发明中,使用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当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产生规定的变化的泄漏指标值,基于这个泄漏指标值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是基于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当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产生规定变化的泄漏指标值,基于这个泄漏指标值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泄漏,例如,能够通过监视泄漏指标值的变化来进行检测。因此,使用制冷剂回路20的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就可以实现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又,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若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显出规定的变化,所以基于根据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的放热器侧指标值就可以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因此,使用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就能够实现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又,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例如控制制冷剂回路20使得制冷循环的低压成为一定值的情况,即便是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的量比较少,但在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显出一定程度大的变化。在此,迄今为止的检测到泄漏的方法,能够检测到制冷剂泄漏达到一定程度的状态,但是制冷剂泄漏的程度小的状态,所使用的检测制冷剂泄漏的物理量(例如制冷循环的低压压力)几乎不变化,所以无法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程度小的状态。为此,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了一定程度量的制冷剂,不只是影响了回路构成部件的状态,例如使用氟利昂系列制冷剂的情况,还有可能影响地球环境。对此,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是利用即便是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的量比较少的状态也显出一定程度大的变化的“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所以在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的量比较少的阶段也能够检测制冷剂泄漏。因此,能够降低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使用影响地球环境的制冷剂的情况,也能够降低给予地球环境的影响。
又,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不使用制冷剂在放热器34、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放热器侧指标值。在此,整个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由图2中(c)区域面积表示。基于整个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放热器侧指标值的情况,有必要算出图2中(c)区域面积。为算出图2中(c)区域的面积,就需要图2中B点的座标值。B点的座标值,是从压缩机30中压缩行程结束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及熵得到。但是,要在压缩机30的压缩室出口处设置传感器是困难的。又,从压缩室喷出的制冷剂温度到达到喷出管40为止都在降低,所以即便是在压缩机30的喷出管40使用温度传感器,也无法正确地检测到压缩行程结束后的制冷剂温度及熵。因此,基于整个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放热器侧指标值的情况,由于B点座标值的误差,放热器侧指标值无法达到正确值。对此,第三方面的发明中,不使用放热器34、37中制冷剂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过程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放热器侧指标值,所以压缩行程结束后的制冷剂温度及熵不再是算出放热器侧指标值的必要条件。因此,只使用比较正确的值,就能够算出放热器侧指标值。
又,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中,若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在“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34、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34、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中显出规定的变化,所以将该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基于该放热器侧指标值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该放热器侧指标值,因为是放射本能损失量之间的比率,则成为了量纲为1的值。在此,是制冷剂回路20的额定能力不同物之间的值,所以若比较相同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的大小,即便是在相同运转条件下进行比较,其值中也产生差。为此,泄漏指标值没有被量纲为1的情况,有必要考虑制冷剂回路20的额定能力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对此,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因为放热器侧指标值没有被量纲为1,所以即便是比较额定能力不同的制冷剂回路20,放热器侧指标值中几乎不产生差。为此,不需要考虑制冷剂回路20的额定能力就可以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例如,通过将放热器侧指标值与规定的标准值比较判定是否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可以使用额定能力不同的制冷剂回路20之间共同的标准值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又,所述第五方面的发明中,调节膨胀阀36的开度使得从放热器34、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成为一定值的情况,若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与放热器侧指标值相比先在膨胀阀36的开度上显出变化,所以若膨胀阀36的开度变到判定开度以下,则判定为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因此,在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少的阶段,能够检测制冷剂泄漏。
又,所述第六方面的发明中,若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热量”中的后一个比前一个的比率中显出规定的变化,所以将该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进行基于该放热器侧指标值的制冷剂泄漏的诊断。该放热器侧指标值,与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一样,因为是放射本能损失量之间的比率,所以成为量纲为1的值。为此,无需考虑制冷剂回路20的额定能力就能够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又,第六方面的发明中,“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热量”,是反映制冷剂回路20的工作状态(例如,制冷剂的循环量)的值。在此,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不只是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产生变化,由于制冷剂回路20的工作状态(例如,制冷剂的循环量)也产生变化。为此,在制冷剂泄漏的诊断中原样使用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的情况,有必要考虑制冷剂回路20的工作状态。例如,通过将放热器侧指标值与规定的标准值相比较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的情况,有必要再现决定该标准值时的制冷剂回路20的工作状态,将这种状态的放热器侧指标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对此,第六方面的发明中,是使用反映制冷剂回路20的工作状态的放热器侧指标值,所以不需要那么考虑制冷剂回路20的工作状态就能够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又,所述第七方面的发明中,若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压缩机30的输入”中的后一个比前一个的比率中显出规定的变化,所以以该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进行基于该放热器侧指标值的制冷剂泄漏的诊断。该放热器侧指标值,与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一样,因为是放射本能损失量之间的比率,所以成为量纲为1的值。为此,不需要考虑制冷剂回路20的额定能力就能够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又,第七方面的发明中,“压缩机30的输入”是反映制冷剂回路20的工作状态(例如,制冷剂的循环量)的值。反映制冷剂回路20的工作状态的放热器侧指标值用于制冷剂泄漏的诊断。因此,与所述第六方面的发明一样,不需要那么考虑制冷剂回路20的工作状态就能够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又,所述第八方面的发明中,基于放热器侧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规定水平。因此,不只是检测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也能够检测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了规定水平。
又,所述第九方面的发明中,若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显出规定的变化,所以基于根据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的蒸发器侧指标值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因此,就可以实现使用了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的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又,所述第十方面的发明中,若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制冷剂在蒸发器34、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制冷剂在蒸发器34、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中显出规定的变化,所以以该比率作为蒸发器侧指标值,基于该蒸发器侧指标值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该蒸发器侧指标值,因为是放射本能损失量之间的比率,所以成为量纲为1的值。为此,与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一样,不需考虑制冷剂回路20的额定能力就可以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又,所述第十一方面的发明中,调节膨胀阀36的开度使得从蒸发器34、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一定值的情况,比起蒸发器侧指标值先在膨胀阀36的开度中显出变化,所以若膨胀阀36的开度变到判定开度以上,则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因此,在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少的阶段就可以检测制冷剂泄漏。
又,所述第十二方面的发明中,若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显出规定的变化,所以基于根据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的压缩机侧指标值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因此,就可以实现使用了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的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又,所述第十三方面的发明中,若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放热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中显出规定的变化,所以以该比率作为泄漏指标值,进行基于该泄漏指标值的制冷剂泄漏的诊断。该泄漏指标值,因为是放射本能损失量之间的比率,所以成为量纲为1的值。为此,与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一样,不需考虑制冷剂回路20的额定能力就可以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又,所述第十四方面的发明中,在基于泄漏指标值就能够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当气液分离器38中储存了比较多的制冷剂S时,不会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在此,例如若空调负荷降低,则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循环量减少,气液分离器38中储存的制冷剂量增加。但是,即便是在气液分离器38中储存的制冷剂量增加以后压缩机30的运转容量增加了,为减少气液分离器38内的制冷剂量也需要花费时间。因此,到气液分离器38内的制冷剂量减少为止,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循环量就不够了,所以有可能将这样的状态误判为制冷剂泄漏。第十四方面的发明中,为了防止那样的误判定,在基于泄漏指标值判定出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流入气液分离器38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和从气液分离器38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的差变到规定的吸入侧标准值以上时,则判断气液分离器38中储存了比较多的制冷剂,不会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因此,就可以抑制将气液分离器38中储存了比较多的制冷剂的状态误判定为制冷剂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泄漏诊断装置中用以算出泄漏指标值的区域的T-s图(温熵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泄漏诊断装置中用于泄漏指标值的算出的区域的T-s图;图3(a)是标准状态的图;图3(b)是第一进展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泄漏诊断装置中用以算出泄漏指标值的区域的T-s图;图4(a)是标准状态的图;图4(b)是第二进展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泄漏诊断装置中用于泄漏指标值的算出的区域的T-s图;图6(a)是标准状态的图;图6(b)是第一进展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泄漏诊断装置中用于泄漏指标值的算出的区域的T-s图;图7(a)是标准状态的图;图7(b)是第二进展状态的图。
图8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泄漏诊断装置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由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泄漏诊断装置输出的月平均指标值的一例的图表。
图10是表示由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泄漏诊断装置输出的月平均指标值的另一例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泄漏诊断装置50的制冷装置10。如图1所示,该制冷装置10是包括室外单元11和室内单元13的空调装置10,构成为切换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
-制冷装置的构成-
室外单元11中设置有室外回路21。室内单元13中设置有室内回路22。该制冷装置10中,通过液态侧连接配管23及气态侧连接配管24连接室外回路21和室内回路22,构成进行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制冷剂回路20中,填充有例如氟利昂系列的制冷剂。制冷剂回路20中填充的制冷剂量,是由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必要量决定的。
<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11的室外回路21中设置有作为回路构成部件的压缩机30、构成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34、构成减压机构的膨胀阀36。又,室外回路21中设置有连接压缩机30的四通换向阀33、连接液态侧连接配管23的液态侧关闭阀25和连接气态侧连接配管24的气态侧关闭阀26。
压缩机30,是由密闭容器状的外壳内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充满的高压圆顶型压缩机构成的。压缩机30的喷出侧通过喷出管40与四通换向阀33的第一阀口P1连接。压缩机30的吸入侧通过吸入管41与四通换向阀33的第三阀口P3连接。吸入管41上设置有密闭容器状的气液分离器38。
室外热交换器34,是由交叉式管片型热交换器构成的。室外热交换器34中,通过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34附近的室外风扇12供给室外空气。室外热交换器34中,室外空气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另外,室外风扇12,可以多档调节风量。
室外热交换器34的一端,连结于四通换向阀33的第四阀口P4。室外热交换器34的另一端,通过液态配管42与液态侧关闭阀25连接。该液态配管42中设置有开度可变的膨胀阀36和密闭容器状的贮液器39。又,四通换向阀33的第二阀口P2连接于气态侧关闭阀26。
四通换向阀33能够切换为:第一阀口P1和第二阀口P2相互连通且第三阀口P3和第四阀口P4相互连通的第一状态(图1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及第一阀口P1和第四阀口P4相互连通且第二阀口P2和第三阀口P3相互连通的第二状态(图1中虚线所示的状态)。
室外回路21中,压缩机30的吸入侧设置有一对吸入温度传感器45a及吸入压力传感器46a。压缩机30的喷出侧设置有一对喷出温度传感器45b及喷出压力传感器46b。又,室外热交换器34的气态侧设置有室外气体温度传感器45c。室外热交换器34的液态侧设置有室外液温度传感器45d。室外风扇12的上游设置有外气温度传感器18。
<室内单元)
室内单元13的室内回路22中设置有作为回路构成部件的构成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37。室内热交换器37是由交叉式管片型热交换器构成的。室内热交换器37中,通过在室内热交换器37附近设置的室内风扇14供给室内空气。室内热交换器37中进行室内空气和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另外,室内风扇14可以多档调节风量。又,室内单元13中,在向室内开口的吸入口和室内风扇14之间设置有空气过滤器(省略图示)。
室内回路22中,在室内热交换器37的液态侧设置有室内液温度传感器45e。在室内热交换器37的气态侧设置有室内气体温度传感器45f。在室内风扇14的上游设置有室内温度传感器19。
另外,以上所述的室外单元11的各种传感器(18、45、46)和室内单元13的各种传感器(19、45、46),也可以考虑成是后述泄漏诊断装置50的指标值算出部件31的一部分,还可以考虑成是制冷装置10的一部分。
<泄漏诊断装置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0,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泄漏诊断装置50。泄漏诊断装置50,构成为用以进行检测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泄漏检测动作的。泄漏检测动作,是从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标准状态检测到制冷剂减少的动作。
泄漏诊断装置50包括:制冷剂状态检测到部51、放射本能算出部52和泄漏判定部53。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状态检测到部51及放射本能算出部52构成指标值算出部件31,泄漏判定部53构成泄漏判定部件53。
制冷剂状态检测到部51构成为检测:压缩机30入口处(蒸发器34、37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及熵(图2中A点座标值)、压缩机30出口处(冷凝器34、37入口处)的制冷剂温度及熵(图2中B点座标值)、膨胀阀36入口处(冷凝器34、37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及熵(图2中E点座标值)和膨胀阀36出口处(蒸发器34、37入口处)的制冷剂温度及熵(图2中G点座标值)。制冷剂温度从温度传感器45的测定值直接检测到,制冷剂熵从温度传感器45的测定值及压力传感器46的测定值算出。
放射本能算出部52,使用由制冷剂状态检测到部51得到的制冷剂温度及熵检测到压缩机30、冷凝器34、37及蒸发器34、37各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使用该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根据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变化的泄漏指标值。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使用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的放热器侧指标值、使用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的蒸发器侧指标值和使用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的压缩机侧指标值作为泄漏指标值。
另外,放射本能算出部52中利用放射本能分析(热力学的分析)检测各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表示该回路构成部件产生的损失的大小(回路构成部件的损失值)。
具体地讲,放射本能算出部52用在制冷剂状态检测到部51得到的制冷剂温度及熵检测:冷凝器34、37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和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b)。又,放射本能算出部52用在制冷剂状态检测到部51得到的制冷剂温度及熵检测:压缩机30的输入(输入电力)ΔE(a)和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热量ΔE(a+g)。压缩机30中,由于压缩机30的输入ΔE(a)制冷剂的放射本能增加,而其反面,由于机械损失以及放热损耗,制冷剂的放射本能减少。
并且,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比“压缩机30的输入ΔE(a)”的比率R1(R1=ΔE(c)/ΔE(a))作为第一放热器侧指标值,并输出这个比率R1。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比“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热量ΔE(a+g)”的比率R2(R2=ΔE(c)/ΔE(a+g))作为第二放热器侧指标值,并输出这个比率R2。
再有,放射本能算出部52将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原样作为蒸发器侧指标值输出。放射本能算出部52将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b)原样作为压缩机侧指标值输出。另外,还可以将在制冷剂在蒸发器34、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作为蒸发器侧指标值。
泄漏判定部53基于由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的泄漏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具体地讲,泄漏判定部53,用从放射本能算出部52输出的泄漏指标值和制冷剂回路20中没有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标准状态的值(标准值)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泄漏判定部53,基于放热器侧指标值判定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判定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规定水平(由于制冷剂的不足致使回路构成部件有可能损伤的水平)。
泄漏判定部53包括储存各泄漏指标值的标准值的存储器。存储器中,“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比“压缩机30的输入”的比率的标准状态值被作为第一标准值R1(0)储存起来;“冷凝器34、37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比“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热量”的比率的标准状态值被作为第二标准值R2(0)储存起来;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的标准状态值被作为第三标准值储存起来;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的标准状态值被作为第四标准值储存起来。这些标准值,作为制冷运转时的标准状态值,是预先求得的值。
泄漏判定部53,基于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比标准状态变小这一变化情况,判定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具体地讲,泄漏判定部53,基于从第一放热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和从第二放热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判定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另外,该判定中,也可以只使用从第一放热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和从第二放热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中的一个。
又,泄漏判定部53,基于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变得比标准状态大这一变化和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b)变得比标准状态大这一变化即两个变化,判定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了规定水平。具体地讲,泄漏判定部53,基于从蒸发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和从压缩机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判定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了规定水平。
-制冷装置的运转动作-
说明制冷装置10的运转动作。该制冷装置10,构成为能够由四通换向阀33进行切换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
<制冷运转>
制冷运转中,四通换向阀33设定为第二状态。并且,若在该状态下进行压缩机30的运转,制冷剂回路20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34成为冷凝器而室内热交换器37成为蒸发器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另外,制冷运转中,控制压缩机30的运转频率使得制冷循环的低压值(吸入压力传感器46a检测到的值)成为一定值,调节膨胀阀36的开度使得室内热交换器37出口处的制冷剂过热度(superheat)成为规定的目标值(例如5℃)。
具体地讲,被压缩机30压缩了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在室外热交换器34冷凝了的制冷剂,通过膨胀阀36之际被减压,其后在室内热交换器37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在室内热交换器37蒸发了的制冷剂,再一次被压缩机30压缩。
<制热运转>
制热运转中,四通换向阀33设定为第一状态。并且,若在该状态下进行压缩机30的运转,则制冷剂回路20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34成为蒸发器而室内热交换器37成为冷凝器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另外,制热运转中,控制压缩机30的运转频率使得制冷循环的高压值(喷出压力传感器46b的检测值)为一定值,调节膨胀阀36的开度使得室内热交换器37出口处的制冷剂过冷却度(sub cool)成为规定的目标值(例如5℃)。
具体地讲,被压缩机30压缩了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7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在室内热交换器37冷凝了的制冷剂,在通过膨胀阀36之际被减压,其后又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在室外热交换器34蒸发了的制冷剂,再一次被压缩机30压缩。
-泄漏诊断装置的动作-
说明泄漏诊断装置50动作。泄漏诊断装置50在制冷运转中以及制热运转中进行泄漏检测动作。泄漏诊断装置50,例如在规定的控制周期进行泄漏检测动作。以下,说明制冷运转中的泄漏检测动作。
泄漏检测动作中,首先,进行检测制冷剂回路20的规定位置的制冷剂温度及熵的第一步骤。所谓制冷剂回路20的规定的位置,是压缩机30的入口及出口和膨胀阀36的入口及出口。
第一步骤中,制冷剂状态检测部51,将吸入温度传感器45a的测定值作为压缩机30的入口处的制冷剂温度检测出来。又,制冷剂状态检测到部51,用吸入温度传感器45a的测定值及吸入压力传感器46a的测定值算出压缩机30入口处的制冷剂的熵。由此,得到图2所示的T-s图A点座标值。
又,制冷剂状态检测到部51,将喷出温度传感器45b的测定值作为压缩机30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检测出来。又,制冷剂状态检测到部51,用喷出温度传感器45b的测定值及喷出压力传感器46b的测定值算出压缩机30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熵。由此,得到图2所示的T-s图中B点座标值。
又,制冷剂状态检测到部51,检测室外液温度传感器45d的测定值作为膨胀阀36入口处的制冷剂温度。又,制冷剂状态检测到部51,用室外液温度传感器45d的测定值及喷出压力传感器46b的测定值算出膨胀阀36入口处的制冷剂的熵。膨胀阀36入口处的制冷剂的熵的算出,被看作是膨胀阀36入口处的压力等于压缩机30出口处的压力,用作喷出压力传感器46b的测定值。由此,得到图2所示T-s图E点座标值。
又,制冷剂状态检测到部51,将室内液温度传感器45e的测定值作为膨胀阀36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检测出来。制冷剂状态检测到部51,用室内液温度传感器45e的测定值及吸入压力传感器46a的测定值,算出膨胀阀36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熵。膨胀阀36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熵的算出,被看作是膨胀阀36出口处的压力等于压缩机30入口处的压力,用作吸入压力传感器46a的测定值。又,制冷运转中,因为膨胀阀36出口处的制冷剂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为了能从制冷剂温度及压力算出熵,假定了膨胀阀36入口处的制冷剂的焓等于膨胀阀36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焓。由此,得到图2所示的T-s图中G点座标值。
接下来,进行算出泄漏指标值的第二步骤。第二步骤与第一步骤一起构成指标值算出步骤。
第二步骤中,放射本能算出部52将作为冷凝器工作的室外热交换器34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作为蒸发器工作的室内热交换器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b)、压缩机30的输入ΔE(a)和室外热交换器34中的制冷剂的放热量ΔE(a+g)分别计算出来。
在此,图2所示的T-s图中,使用以表示制冷循环的线划分为区域的各区域面积,就可以求得回路构成部件(压缩机30、冷凝器34、37、膨胀阀36、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在图2中,Th是表示被送入冷凝器34、37的空气温度(制冷运转中是外气温度传感器18的测定值),Tc是表示被送入蒸发器34、37的空气的温度(制冷运转中是室内温度传感器19的测定值)。
又,A点是由压缩机30入口处(蒸发器34、37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和熵决定的点。B点是由压缩机30出口处(冷凝器34、37入口处)的制冷剂温度和熵决定的点。E点是由膨胀阀36入口处(冷凝器34、37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和熵决定的点。G点是由膨胀阀36出口处(蒸发器34、37入口处)的制冷剂温度和熵决定的点。
又,C点是通过B点的等压线和饱和蒸气线相交的点。D点是通过C点的等温线和饱和液态线相交的点。F点是通过E点的等焓线和饱和液态线相交的点。H点是通过G点的等温线和饱和蒸气线相交的点。又,I点是在通过A点的等熵线上温度为Tc的点。J点是在通过A点的等熵线上温度为Th的点。K点是在通过G点的等熵线上温度为Th的点。L点是在通过G点的等熵线上温度为Tc的点。M点是在通过B点的等熵线上温度为Th的点。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用A点、B点、E点及G点的座标值、外气温度传感器18的测定值和室内温度传感器19的测定值,算出C点、D点、F点、H点、I点、J点、K点、L点及M点的座标值。
图2中,压缩机30的输入ΔE(a)由(a)区域的面积表示。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b)由(b)区域的面积表示。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由(c)区域的面积表示。膨胀阀36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d)由(d)区域的面积表示。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由(e)区域的面积表示。另外,(a)区域是从划了阴影线的全区域减去(g)区域后的区域。
又,图2中,逆卡诺循环的做功量ΔE(f),由(f)区域的面积表示。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热量ΔE(a+g),由从B点经过C点和D点到达E点的线的下侧区域,亦即(a)区域加上(g)区域的区域面积(图2中划阴影线的全面积)表示。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吸热量ΔE(g)由从G点经过H点到达A点的线下侧的区域,也就是说(g)区域的面积表示。
放射本能算出部52,用B点、C点、D点及E点的座标值和外气温度传感器18的测定值Th,算出室外热交换器34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放射本能算出部52,用A点、G点及H点的座标值和室内温度传感器19的测定值Tc,算出室内热交换器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放射本能算出部52,用A点及B点的座标值和外气温度传感器18的测定值Th,算出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b)。放射本能算出部52,用A点、B点、C点、D点、E点、G点及H点的座标值,算出压缩机30的输入ΔE(a)。放射本能算出部52,用B点、C点、D点及E点的座标值,算出室外热交换器34中的制冷剂的放热量ΔE(a+g)。
另外,放射本能算出部52还可以构成为:算出连接A点和B点部分的线的下侧区域的面积,以该面积作为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b)。该情况下,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b),是在从压缩机30入口处的制冷剂的熵到压缩机30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熵为止的区间对从压缩机30入口到出口的制冷剂温度变化进行积分所得到的值。
接下来,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室外热交换器34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比“压缩机30的输入ΔE(a)”的比率R1(R1=ΔE(c)/ΔE(a)),将这个比率R1作为第一放热器侧指标值输出。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室外热交换器34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比“室外热交换器34中的制冷剂的放热量ΔE(a+g)”的比率R2(R2=ΔE(c)/ΔE(a+g)),将这个比率R2作为第二放热器侧指标值输出。放射本能算出部52,将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作为蒸发器侧指标值输出,将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b)作为压缩机侧指标值输出。由以上结束第二步骤。
接下来,进行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第三步骤。第三步骤构成泄漏判定步骤。
第三步骤中,首先,泄漏判定部53,从存储器读出第一标准值R1(0)和第二标准值R2(0)。并且,泄漏判定部53,通过用第一放热器侧指标值R1除以第一标准值R1(0),算出从第一放热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R1/R1(0))。泄漏判定部53,判定从第一放热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在规定的第一减少判定值以下的第一判定条件是否成立。
又,泄漏判定部53,通过用第二放热器侧指标值R2除以第二标准值R2(0),算出从第二放热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R2/R2(0))。泄漏判定部53,判定从第二放热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的变化率在规定的第二减少判定值以下的第二判定条件是否成立。
泄漏判定部53,当第一判定条件和第二判定条件中至少一个成立的情况下,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另一方面,泄漏判定部53,在第一判定条件和第二判定条件双方都不成立的情况下,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没发生制冷剂泄漏。
在此,如图3所示,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的量比较少的第一进展状态下,冷凝器34中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比标准状态的低。冷凝器34中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和室外空气的温度差变小,所以冷凝器34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比标准状态高,冷凝器34出口处的制冷剂过冷却度,比标准状态小。膨胀阀36入口处及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熵分别比标准状态大。制冷循环中的高压比标准状态低,但是制冷循环中的低压与标准状态没什么变化。蒸发器37出口处的制冷剂过热度与标准状态x相比没什么变化。其结果,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冷凝器34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的从标准状态的变化特别大。
又,即便是冷凝器34老化了的情况,冷凝器34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发生变化,但是该情况下,冷凝器34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增加。为此,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冷凝器34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变得比标准状态这一变化,就可以判定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第一进展状态中,冷凝器34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比标准状态变小的原因,是因为冷凝器34出口处的制冷剂过冷却度变小,在冷凝器34有效流路长度中,热交换效率好的气液两相区域的比率增加了,整体的热交换效率增加了。另外,第一进展状态中,蒸发器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比标准状态仅小了一点,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b)和膨胀阀36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d)与标准状态相比没什么变化。
另外,还可以将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原样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又,作为基于放热器侧指标值判定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方法,不只限于上述的方法。例如,当放热器侧指标值降至规定的判定阈值以下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可以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又,规定的期间(例如一个月)中的放热器侧指标值的平均值降至规定的判定阈值以下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可以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接下来,泄漏判定部53,从存储器读出第三标准值和第四标准值。并且,泄漏判定部53,通过蒸发器侧指标值ΔE(e)除以第三标准值,算出从蒸发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泄漏判定部53,判定从蒸发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变到规定的第一增加判定值以上的第三判定条件是否成立。
又,泄漏判定部53,通过压缩机侧指标值ΔE(b)除以第四标准值,算出从压缩机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泄漏判定部53,判定从压缩机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变到规定的第二增加判定值以上的第四判定条件是否成立。
另外,上述的判定值(第一减少判定值、第二减少判定值、第一增加判定值及第二增加判定值)全部储存到存储器中。
泄漏判定部53,在基于放热器侧指标值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状态下,当第三判定条件和第四判定条件双方成立的情况下,判定制冷剂泄漏进展到规定水平(由于制冷剂不足回路构成部件有可能损伤的水平)。本实施方式中,即便是第三判定条件和第四判定条件只成立一个,也不会判定制冷剂泄漏进展到规定水平。但是,还可以构成泄漏判定部53使得第三判定条件和第四判定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成立的情况下判定制冷剂泄漏进展到规定水平。
在此,如图4所示,在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的量比较多的第二进展状态中,冷凝器34中的制冷剂冷凝温度比第一进展状态更低。冷凝器34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比第一进展状态更高,冷凝器34出口处的制冷剂过冷却度比第一进展状态更小。膨胀阀36入口处及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熵各自比第一进展状态更大。制冷循环中的高压,比第一进展状态更低,制冷循环中的低压比第一进展状态低。蒸发器37出口处的制冷剂过热度比第一进展状态大。冷凝器34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比第一进展状态大。其结果,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从蒸发器37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的标准状态的变化、和从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b)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特别大。
又,蒸发器37老化了的情况下,蒸发器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没什么变化。特别是,控制制冷剂回路20使得制冷循环的低压成为一定值的情况,蒸发器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几乎不变化。又,压缩机30老化了的情况也是控制制冷剂回路20使得从蒸发器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一定值,所以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b)几乎不变化。为此,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蒸发器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从标准状态发生大的变化和基于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b)从标准状态发生大的变化,判定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了规定水平。
另外,作为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及压缩机侧指标值各泄漏指标值判定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方法,不只限于上述的方法。例如,在泄漏指标值超过规定的判定阈值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可以判定为制冷剂泄漏进展到规定水平。又,规定的期间(例如一个月)中的泄漏指标值的平均值超过规定的判定阈值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也可以判定制冷剂泄漏进展到规定水平。
-实施方式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便产生规定变化的泄漏指标值,基于该泄漏指标值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泄漏,例如,可以通过监视泄漏指标值的变化进行检测。因此,使用制冷剂回路20的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就可以实现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又,本实施方式中,若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就会显出规定的变化,所以基于根据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的放热器侧指标值,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因此,用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就可以实现制冷剂泄漏的诊断。又,在控制制冷剂回路20使得制冷循环的低压成为一定的制冷运转中,即便是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的量比较少的状态,也会在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显出一定程度大的变化。为此,在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少的阶段,可以检测制冷剂泄漏。并且,还可以降低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在使用对地球环境有影响的制冷剂的情况,可以降低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又,本实施方式中,若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在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就会显出规定的变化,所以基于根据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的蒸发器侧指标值,就可以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因此,用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就可以实现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又,本实施方式中,若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在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就会显出规定的变化,所以基于根据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的压缩机侧指标值,就可以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因此,用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就可以实现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又,本实施方式中,基于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从标准状态发生的变化和压缩机30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从标准状态的变化双方,判定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规定水平。因此,就可以更正确地判定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了规定水平。
又,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放热器侧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及压缩机侧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规定水平。因此,不只是检测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也可以检测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规定水平。
又,本实施方式中,若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在“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比“压缩机30的输入”的比率中就会显出规定的变化,所以以该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进行基于该放热器侧指标值的制冷剂泄漏的诊断。又,若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在“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比“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热量”的比率中就会显出规定的变化,所以以该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就可以进行基于该放热器侧指标值的制冷剂泄漏的诊断。这些放热器侧指标值,因为是放射本能损失量之间的比率,所以成为量纲为1的值。为此,不需要考虑制冷剂回路20的额定能力,就可以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又,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30的输入”是反映制冷剂回路20工作状态(例如,制冷剂循环量,室外空气温度)的值。又,“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放热量”是反映制冷剂回路20工作状态的值。反映制冷剂回路20工作状态的放热器侧指标值用于制冷剂泄漏的诊断。因此,不那么需要考虑制冷剂回路20工作状态,就可以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又,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设置有利用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的泄漏诊断装置50。因此,就可以提供用制冷剂回路20的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的制冷装置10。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说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该变形例1的泄漏诊断装置50,泄漏检测动作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另外,该变形例1中,以包括相互并联的多台室内单元13的空调装置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表示该变形例1的空调装置10的概略构成图的图5中,只记载了一台室内单元13,省略了其他的室内单元13的记载。如图5所示,包括多台室内单元13的空调装置10,在室外回路21中设置有室外膨胀阀36a,在各室内回路22中设置有室内膨胀阀36b。另外,该变形例1的泄漏检测动作,也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一台室内单元13的空调装置10。
室内膨胀阀36b及室外膨胀阀36a,是由开度可变的电动膨胀阀构成的。室内膨胀阀36b使用的是控制脉冲的最大值为2000个脉冲的电动膨胀阀。另一方面,室外膨胀阀36a使用的是控制脉冲的最大值为480个脉冲的电动膨胀阀。
制冷运转中,设定室外膨胀阀36a全开,室内膨胀阀36b的开度调节为使得从室内热交换器37流出的制冷剂过热度成为一定值(例如5℃)。另一方面,制热运转中,调节室外膨胀阀36a的开度使得从室外热交换器34流出的制冷剂过热度成为一定值(例如5℃),调节室内膨胀阀36b的开度使得从室内热交换器37流出的制冷剂过冷却度成为一定值(例如5℃)。
首先,说明制冷运转中的泄漏检测动作。制冷运转中的泄漏检测动作,首先,进行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一步骤。接下来,第二步骤中,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在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2)。图6及图7中,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4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2)由(c2)区域的面积表示。放射本能算出部52,用C点及D点的座标值和外气温度传感器18的测定值Th算出(c2)区域的面积,由此算出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2)。
又,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中已处于液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3)。图6及图7中,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中已处于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3)由(c3)区域的面积表示。放射本能算出部52,用D点及E点的座标值和外气温度传感器18的测定值Th,算出(c3)区域的面积,由此算出室外热交换器34中制冷剂变成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3)。
又,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1)。图6及图7中,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1)由(e1)区域的面积表示。放射本能算出部52,用G点及H点的座标值和室内温度传感器19的测定值Tc算出(e1)区域的面积,由此算出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1)。
又,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2)。图6及图7中,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2),由(e2)区域的面积表示。放射本能算出部52,用H点及A点的座标值和室内温度传感器19的测定值Tc算出(e2)区域的面积,由此算出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2)。
另外,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2)表示该气液两相状态制冷剂在流动之际产生的损失大小;室外热交换器34中的制冷剂变成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3)表示该液态单相状态制冷剂流动之际产生的损失的大小;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1)表示该气液两相状态制冷剂流动之际的产生的损失大小;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1)表示该气态单相状态制冷剂流动之际产生的损失大小。
接下来,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中已是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3)”比“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2)”的率R1(R1=ΔE(c3)/ΔE(c2))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输出这个比率R1。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室内热交换器37中的制冷剂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2)”比“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1)”的比率R2(R2=ΔE(e2)/ΔE(e1))作为蒸发器侧指标值,输出这个比率R2。通过以上结束第二步骤。
接下来,进行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第三步骤。在此,制冷运转中的“室外热交换器34中的制冷剂变成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比“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的标准状态值作为第五标准值储存在泄漏判定部53的存储器中。又,该存储器中,储存了作为第六标准值的制冷运转中“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比“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的标准状态值。
在第三步骤中,首先,泄漏判定部53从存储器中读出第五标准值和第六标准值。然后,泄漏判定部53,通过放热器侧指标值除以第五标准值,算出从放热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泄漏判定部53,判定从放热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变到规定的第一判定值以下的第五判定条件是否成立。泄漏判定部53,在第五判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另一方面,泄漏判定部53,在第五判定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尚未产生制冷剂泄漏。
泄漏判定部53,通过蒸发器侧指标值除以第六标准值,算出从蒸发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泄漏判定部53,判定从蒸发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变到规定的第二判定值以上的第六判定条件是否成立。泄漏判定部53,在第六判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判定制冷剂泄漏进展到规定水平(由于制冷剂不足使得回路构成部件有可能损伤的水平)。
另外,该变形例1中,制冷运转中,进行控制压缩机30的运转频率使得制冷循环的低压值(吸入压力传感器46a的检测值)成为一定值的低压一定控制,所以在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的量比较少的第一进展状态下,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几乎不显出变化。第一进展状态中,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显出比较大的变化。并且,若制冷剂泄漏进展,则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也显出比较大的变化。因此,基于放热器侧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规定水平。
但是,在不是进行低压一定控制,而是进行控制压缩机30的运转频率使得制冷循环的高压值(喷出压力传感器46b的检测值)成为一定值的高压一定控制的情况,在第一进展状态中,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几乎不显出变化,在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显出比较大的变化。并且,若制冷剂泄漏进展,则在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也显出比较大的变化。该情况下,能够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能够基于放热器侧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规定水平。
接下来,说明制热运转中的泄漏检测动作。制热运转中的泄漏检测动作,与制冷运转中的泄漏检测动作一样,首先,进行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一步骤。接下来,第二步骤中,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的损失量ΔE(e1)。又,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的损失量ΔE(e2)。
并且,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的损失量ΔE(e2)”比“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的损失量ΔE(e1)”的比率R3(R3=ΔE(e2)/ΔE(e1))作为蒸发器侧指标值,输出这个比率R3。通过以上结束第二步骤。
接下来,进行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第三步骤。在此,泄漏判定部53的存储器中储存了作为第七标准值的制热运转中“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比“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的标准状态的值。
第三步骤中,首先,泄漏判定部53,从存储器读出第七标准值。然后,泄漏判定部53,在由第二步骤算出的蒸发器侧指标值除以第七标准值,算出从蒸发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泄漏判定部53,判定从蒸发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变到规定的第三判定值以上的第七判定条件是否成立。泄漏判定部53,在第七判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另一方面,泄漏判定部53,在第七判定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没有发生制冷剂泄漏。
该变形例1中,不用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变到气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放热器侧指标值。为此,放热器侧指标值的算出中,不再需要压缩行程结束后制冷剂温度及熵。因此,只用比较正确的值,就可以算出放热器侧指标值。另外,即便是在该变形例1以外,也可以不用制冷剂在冷凝器34、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放热器侧指标值。
又,该变形例1中,若在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已处于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比“制冷剂在冷凝器34、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中显出规定的变化,所以以该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进行基于该放热器侧指标值的制冷剂泄漏诊断。又,若制冷剂回路20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则“制冷剂在蒸发器34、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比“制冷剂在蒸发器34、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中显出规定的变化,所以以该比率作为蒸发器侧指标值,进行基于该蒸发器侧指标值的制冷剂泄漏诊断。放热器侧指标值及蒸发器侧指标值,因为是放射本能损失量之间的比率,所以成为量纲为1的值。为此,不需要考虑制冷剂回路20的额定能力,就可以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该变形例1中,可以将第五至第七标准值作为额定能力不同的制冷装置10之间的共同标准值。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说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该变形例2的泄漏诊断装置50,为了判定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除了使用泄漏指标值,还使用室内膨胀阀36b的开度及室外膨胀阀36a的开度。以下,说明与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不同之处。
制冷运转中的泄漏检测动作,在第三步骤中,泄漏判定部53,判定室内膨胀阀36b的开度变到规定的第一判定开度(例如,1500个脉冲)以上的第一开度条件是否成立。泄漏判定部53,即便是所述第六判定条件不成立的情况(即便是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无法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在第一开度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另外,第一判定开度,是比不发生制冷剂泄漏的状态中所设想的室内膨胀阀36b的开度(500个脉冲左右的值)大的值,是在不发生制冷剂泄漏的状态下不可能存在的值。
在此,进行调节室内膨胀阀36b的开度使得从室内热交换器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一定值的过热度控制的情况,在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的量比较少的状态下,从室内热交换器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几乎不变化。为此,蒸发器侧指标值几乎不变化。另一方面,若由于制冷剂泄漏使得流过室内热交换器37的制冷剂减少,则增大室内膨胀阀36b的开度使得从室内热交换器37流出的制冷剂过热度不增大。也就是说,若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比蒸发器侧指标值先在膨胀阀36开度中显出变化。该变形例2中,着眼于这样的点,即便是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无法判定制冷剂泄漏的发生的情况,若室内膨胀阀36b的开度变到第一判定开度以上,则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因此,在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少的阶段,也能够检测制冷剂泄漏。
又,制热运转中的泄漏检测动作,在第三步骤中,泄漏判定部53,判定室外膨胀阀36a的开度变到规定的第二判定开度(例如400个脉冲)以上的第二开度条件是否成立。泄漏判定部53,即便是所述第七判定条件不成立的情况(即便是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无法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第二开度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另外,第二判定开度,是比没有发生制冷剂泄漏的状态中所设想的室外膨胀阀36a的开度(50-100个脉冲)还大的值,是没有发生制冷剂泄漏的状态中不可能的值。
该变形例2中,在制热运转中,只要是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即便是无法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若室外膨胀阀36a的开度变到第二判定开度以上,则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因此,在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少的阶段,也能够检测制冷剂泄漏。
另外,为了判断制热运转时是否产生了制冷剂泄漏,也可以利用室内膨胀阀36b的开度。该情况,在第二步骤中,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室内热交换器37中的制冷剂变成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比“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并且,在第三步骤中,泄漏判定部53,判定从放热器侧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变到规定的第四判定值以下的第八判定条件是否成立。泄漏判定部53,在第八判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并且,第三步骤中,泄漏判定部53,判定室内膨胀阀36b的开度变到规定的第三判定开度(例如100个脉冲)以下的第三开度条件是否成立。泄漏判定部53,即便是所述第八判定条件不成立的情况(只要是基于放热器侧指标值无法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在第三开度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另外,第三判定开度,是比没有发生制冷剂泄漏的状态中设定的室内膨胀阀36b的开度(500个脉冲左右的值)小的值,在没有发生制冷剂泄漏的状态下,是不可能形成的值。
进行调节室内膨胀阀36b的开度使得从室内热交换器37流出的制冷剂过冷却度成为一定值的过冷却度控制的情况,在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比较少的状态下,从室内热交换器37流出的制冷剂过冷却度几乎不变化。为此,放热器侧指标值几乎不变化。另一方面,若由于制冷剂泄漏流过室内热交换器37的制冷剂减少,则减小室内膨胀阀36b的开度使得从室内热交换器37流出的制冷剂过冷却度不降低。该变形例2中,着眼于这样的点,只要是基于放热器侧指标值即便是无法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若室内膨胀阀36b的开度变到第三判定开度以下,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因此,在从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少的阶段,也可以检测制冷剂泄漏。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说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该变形例3的泄漏诊断装置50,是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了规定水平的方法,与所述实施方式不一样。
第二步骤中,制冷运转中放射本能算出部52,算出“室外热交换器34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比“室内热交换器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e)”的比率R(R=ΔE(c)/ΔE(e))作为泄漏指标值,输出这个比率R。
在此,制冷运转中“室外热交换器34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比“室内热交换器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的标准状态的值作为第八标准值储存在泄漏判定部53中。第三步骤中,泄漏判定部53,从存储器读出第八标准值。并且,泄漏判定部53,通过将在第二步骤算出的泄漏指标值除以第八标准值,算出从泄漏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泄漏判定部53,判定从泄漏指标值的标准状态的变化率变到规定的第五判定值以下的第八判定条件是否成立。泄漏判定部53,在第八判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泄漏进展到规定水平。
在此,进行控制制冷剂回路20使得制冷循环的低压成为一定值的低压一定控制的情况,若发生了制冷剂泄漏,伴随着制冷循环高压的降低,室外热交换器34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降低,并且,室内热交换器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几乎不变化。为此,“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比“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中显出规定的变化。又,进行控制制冷剂回路20使得制冷循环的高压成为一定值的高压一定控制的情况也是一样,“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比“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中显出规定的变化。
为此,该变形例3中,将“冷凝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比“蒸发器34、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泄漏指标值,基于该泄漏指标值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该泄漏指标值,因为是放射本能损失量之间的比率,成为量纲为1的值。为此,不考虑制冷剂回路20的额定能力,就能够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其他实施方式>
所述实施方式,还可以构成为以下的变形例。
-第一变形例-
所述实施方式中,泄漏判定部53还可以构成为:即便是基于泄漏指标值也能够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流入气液分离器38的制冷剂过热度和从气液分离器38流出的制冷剂过热度的差变到规定的吸入侧标准值以上的情况,也使得不会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在此,例如若空调负荷降低,则储留到气液分离器38中的制冷剂量增加。但是,即便是储留到气液分离器38中的制冷剂量增加后压缩机30的运转容量增加,气液分离器38内的制冷剂量减少也需要花费时间。因此,到气液分离器38内的制冷剂量减少了为止,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循环量就会不足,所以就有可能误判定这种状态为制冷剂泄漏。第一变形例中,是为了防止这样的误判定,即便是基于泄漏指标值能够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当流入气液分离器38的制冷剂过热度和从气液分离器38流出的制冷剂过热度的差变到规定的吸入侧标准值以上的情况,判断气液分离器38中储留了比较多的制冷剂,不会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因此,就可以抑制将气液分离器38中储留了比较多的制冷剂的状态误判定为制冷剂泄漏。
另外,如图5所示,制冷剂回路20中,在连接于气液分离器38入口处的制冷剂配管上设置有入口温度传感器17。如果是在制冷运转过程中,泄漏判定部53则例如算出从入口温度传感器17的测定值减去吸入温度传感器45a的测定值的值作为流入气液分离器38的制冷剂过热度和从气液分离器38流向压缩机30的制冷剂过热度的差。
-第二变形例-
针对所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如图8所示,泄漏诊断装置50包括对放射本能算出部52输出的泄漏指标值进行平均化处理的数据处理部55。第二变形例中,泄漏诊断装置50,设置在离开制冷装置10的位置。泄漏诊断装置50,例如通过网络回线57,与设置于制冷装置10的控制基板连接。泄漏诊断装置50中,设置有通过控制基板输入设置在制冷装置10上全部的温度传感器16-19、45、63和压力传感器46的计测值的数据管理部54。
制冷剂状态检测到部51,用输入数据管理部54的温度传感器16-19、45、63及压力传感器46的计测值,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检测压缩机30入口处和压缩机30出口处及膨胀阀36入口处和膨胀阀36出口处各位置的制冷剂温度及熵。
放射本能算出部52,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算出泄漏指标值。放射本能算出部52,例如一天一次算出泄漏指标值,输入数据处理部55。放射本能算出部52,例如算出“室外热交换器34中的制冷剂变成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3)”比“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ΔE(c2)”的比率作为泄漏指标值。
数据处理部55中累积泄漏指标值的数据。数据处理部55,将累积的泄漏指标值作例如以月为单位的平均化处理,制成如图9所示的图表。泄漏诊断装置50的监控器56,显示作为泄漏诊断用信息的数据处理部55作成的图表。一个月单位的平均化处理了的泄漏指标值(以下称为“月平均指标值”)就被可视化了。
由此,例如,如图10所示,当某年的月平均指标值比各月中它的前一年的月平均指标值降低了的情况,看见显示器56的制冷装置10的管理者,就可以把握月平均指标值整体降低了,也就可以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另外,还可以如此,不是由人来进行制冷剂泄漏的判定,而是由泄漏判定部53通过比较某年的月平均指标值的倾向和它的前一年的月平均指标值的倾向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又,还可以是由泄漏判定部53将月平均指标值与规定的标准值比较,判定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产生了制冷剂泄漏。这种情况,如图10所示,因为月平均指标值是每个月不同的,月平均指标值设定得越大的月,可以将标准值设定得越大。
又,例如,刚刚设置好制冷装置10不久,月平均指标值低于标准值的情况也是可能的。这样的情况,可以推测不是制冷剂泄漏,而是在制冷装置10设置时就没有在制冷剂回路20中填充够充分的制冷剂量导致制冷剂不足。
-第三变形例-
所述实施方式,制冷装置10,不只是空调装置10,还可以是用以冷藏或冷冻食品的冷却冷冻藏库内的制冷装置10、进行室内的冷制热和冷冻藏库内的冷却的制冷装置10,将流过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热量用于吸附剂的加热或冷却的带调湿功能的制冷装置10、或者是,具有由高压制冷剂加热水的供热水功能的制冷装置10。
-第四变形例-
针对所述实施方式,制冷装置10,还可以构成为进行制冷循环的高压比制冷剂的临界压力还高的超临界循环。该情况下,制冷循环的高压比制冷剂的临界压力还低的通常制冷循环中成为冷凝器的热交换器,作为放热器(气体冷却器)动作。作为制冷剂,用例如二氧化碳。
另外,以上的实施方式,从本质上不过是优选的示例,无意于限制本发明及其适用物,或者它的用途范围。
-产业上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于包括用以诊断有没有从制冷剂回路泄漏制冷剂的泄漏诊断装置、泄漏诊断方法及泄漏诊断装置的制冷装置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0.空调装置(制冷装置);20.制冷剂回路;30.压缩机;34.室外热交换器(放热器、蒸发器);36.膨胀阀(减压机构);37.室内热交换器(放热器、蒸发器);50.泄漏诊断装置;51.制冷剂状态检测到部(指标值算出部件);52.放射本能算出部(指标值算出部件);53.泄漏判定部(泄漏判定部件)

Claims (4)

1.一种泄漏诊断装置,其诊断制冷剂回路(20)中有无制冷剂泄漏,所述制冷剂回路(20)设置有作为回路构成部件的压缩机(30)、放热器(34、37)、减压机构(36)及蒸发器(34、37),用以使制冷剂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所述泄漏诊断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泄漏诊断装置包括:
指标值算出部件(31),其基于所述放热器(34、37)中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放热器侧指标值,该放热器侧指标值随着所述制冷剂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量而变化,和
泄漏判定部件(53),其基于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31)算出的放热器侧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在所述放热器(34、37)中气体制冷剂被冷却而冷凝,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31)不使用制冷剂在所述放热器(34、37)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31)算出制冷剂在所述放热器(34、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制冷剂在所述放热器(34、37)中已是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放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泄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所述减压机构(36)由开度可变的膨胀阀(36)构成,调节所述膨胀阀(36)的开度使得从所述放热器(34、37)流出的制冷剂过冷却度成为一定值,
在基于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无法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当所述膨胀阀(36)的开度变到规定的判定开度以下时,所述泄漏判定部件(53)便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4.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设置有作为回路构成部件的压缩机(30)、放热器(34、37)、减压机构(36)及蒸发器(34、37),使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和
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漏诊断装置(50)。
CN200980135214.7A 2008-09-30 2009-09-24 泄漏诊断装置、泄漏诊断方法及制冷装置 Active CN1021499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51970 2008-09-30
JP2008251970 2008-09-30
PCT/JP2009/004824 WO2010038382A1 (ja) 2008-09-30 2009-09-24 漏洩診断装置、漏洩診断方法、及び冷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9990A CN102149990A (zh) 2011-08-10
CN102149990B true CN102149990B (zh) 2013-10-23

Family

ID=42073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5214.7A Active CN102149990B (zh) 2008-09-30 2009-09-24 泄漏诊断装置、泄漏诊断方法及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555703B2 (zh)
EP (1) EP2333461B1 (zh)
JP (2) JP5040975B2 (zh)
CN (1) CN102149990B (zh)
AU (1) AU2009299329B2 (zh)
ES (1) ES2676541T3 (zh)
WO (1) WO20100383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47965B1 (en) * 2010-03-15 2020-11-04 Klatu Network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inferring state of health, and optimizing efficiency of refrigeration systems
WO2012000501A2 (en) * 2010-06-30 2012-01-05 Danfoss A/S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using a subcooling value
TWI468628B (zh) * 2011-11-21 2015-01-11 Ind Tech Res Inst 簡易式配管裝置、具有其之空調設備及其冷媒洩漏檢測方法
EP2812640B1 (en) 2012-02-10 2018-08-08 Carrier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loss of refrigerant
JP6095155B2 (ja) * 2012-12-27 2017-03-15 中野冷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及び冷凍装置の冷媒漏れ検知方法
JP5818849B2 (ja) * 2013-08-26 2015-1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冷媒漏洩検知方法
CN104006934B (zh) * 2014-06-05 2017-0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JP6267070B2 (ja) * 2014-07-02 2018-0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却システムの冷媒漏洩検知方法
US20160047595A1 (en) * 2014-08-18 2016-02-18 Paul Mueller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a Refrigeration System
US10119738B2 (en) 2014-09-26 2018-11-06 Waterfurnace International Inc.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vapor injection compressor
CN104266798B (zh) * 2014-10-10 2017-05-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剂泄漏测试装置和制冷剂泄漏测试方法
JP6359423B2 (ja) * 2014-10-24 2018-07-1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空調システム、及び空調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の異常判定方法
WO2016071947A1 (ja) * 2014-11-04 2016-05-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異常検知システム
AU2014411657B2 (en) * 2014-11-19 2018-05-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9696073B2 (en) * 2014-12-16 2017-07-04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tic system for a refrigeration circuit
US10408484B2 (en) * 2015-03-31 2019-09-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ith a refrigerant leak sensor in an indoor unit
JP6582496B2 (ja) * 2015-03-31 2019-10-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ユニット
FR3038055B1 (fr) * 2015-06-29 2018-07-27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ne fuite de fluide frigorigene dans un circuit de fluide frigorigene
JP6636173B2 (ja) * 2016-11-22 2020-0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US11592215B2 (en) 2018-08-29 2023-02-28 Waterfurnace International, Inc. Integrated demand water heating using a capacity modulated heat pump with desuperheater
JP6887979B2 (ja) * 2018-09-28 2021-06-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漏洩判定装置、この冷媒漏洩判定装置を備える冷凍装置、及び冷媒漏洩判定方法
CN109323362B (zh) * 2018-09-30 2022-02-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媒泄露故障的处理方法、处理系统和空调器
JP6791429B1 (ja) * 2019-09-09 2020-11-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量判定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1049463A1 (ja) 2019-09-09 2021-03-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漏洩判定システム
CN112944743A (zh) * 2019-12-09 2021-06-11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JP7197814B2 (ja) * 2021-05-21 2022-12-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漏洩検知システム
JP7112008B1 (ja) * 2021-05-21 2022-08-0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2403A (ja) * 1981-10-07 1983-04-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ントの異常診断装置
JPS61197970A (ja) * 1985-02-28 1986-09-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機の圧縮機保護装置
JPH08128765A (ja) * 1994-10-31 1996-05-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圧縮機保護制御装置
US5996364A (en) * 1998-07-13 1999-12-07 Carrier Corporatio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unloader valve between economizer and suction
JP2000052754A (ja) * 1998-08-10 2000-02-2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00088376A (ja) * 1998-09-18 2000-03-31 Hitachi Ltd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KR100545009B1 (ko) * 1999-02-03 2006-01-24 산요덴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기조화기
JP3951711B2 (ja) 2001-04-03 2007-08-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蒸気圧縮式冷凍サイクル
JP4479565B2 (ja) 2005-03-29 2010-06-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異常検知システム
JP4039462B1 (ja) 2006-03-23 2008-01-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KR20080097451A (ko) * 2006-03-23 2008-11-05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냉동장치, 및 냉동장치의 분석장치
WO2008035418A1 (fr) * 2006-09-21 2008-03-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ystÈme de rÉFRIGÉration/de climatisation de l'air ayant une fonction de dÉtection de fuite de rÉFRIGÉrant, rÉFRIGÉrateur/climatiseur d'air et procÉDÉ de dÉtection d'une fuite de rÉFRIGÉrant
JP5210510B2 (ja) * 2006-10-13 2013-06-1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空調システムの冷媒封入量判定方法および冷媒漏洩検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9299329A1 (en) 2010-04-08
AU2009299329B2 (en) 2013-03-21
US8555703B2 (en) 2013-10-15
JP2010107187A (ja) 2010-05-13
JP2012047447A (ja) 2012-03-08
ES2676541T3 (es) 2018-07-20
EP2333461B1 (en) 2018-06-06
EP2333461A4 (en) 2015-04-15
JP5234167B2 (ja) 2013-07-10
JP5040975B2 (ja) 2012-10-03
US20110174059A1 (en) 2011-07-21
EP2333461A1 (en) 2011-06-15
CN102149990A (zh) 2011-08-10
WO2010038382A1 (ja) 2010-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9990B (zh) 泄漏诊断装置、泄漏诊断方法及制冷装置
US7526924B2 (en) Refrigerator and air conditioner
JP5196452B2 (ja) 充填量管理を備えた遷臨界冷媒蒸気圧縮システム
JP450364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1400955B (zh) 制冷装置及制冷装置的分析装置
US20060218948A1 (en)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
CN101512245B (zh) 制冷装置
CN110925940B (zh) 一种双级压缩补气空调系统的补气控制方法
JP2007255818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診断装置並びにその診断装置を有する熱源側ユニット、利用側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3562660A (zh) 空气调节装置
Ro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a multi-evaporator mutual defrosting system for air source heat pumps
JP4039462B1 (ja) 冷凍装置
JP5487831B2 (ja) 漏洩診断方法、及び漏洩診断装置
JP5369953B2 (ja) 多室型空気調和装置の性能計算装置
JP2003314933A (ja) ヒートポンプ熱交換器の異常検出装置
CN205119578U (zh) 一种用于检测回热器的换热能力的检测系统
Kim et al. Effect of changes in the internal shape of the evaporator on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usehold refrigerator
CN114234360B (zh) 空调器及其制冷剂泄漏检测方法
JP5072927B2 (ja) 冷凍空調装置
CN105299969A (zh) 一种用于检测回热器的换热能力的检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