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2228A - 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2228A
CN102132228A CN2009801325953A CN200980132595A CN102132228A CN 102132228 A CN102132228 A CN 102132228A CN 2009801325953 A CN2009801325953 A CN 2009801325953A CN 200980132595 A CN200980132595 A CN 200980132595A CN 102132228 A CN102132228 A CN 102132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media
movable electrode
static capacity
electrode
th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25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2228B (zh
Inventor
水岛昌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2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2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2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22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4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 H01H25/041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having a generally flat operating member depressibl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o operate different contro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1/00Contacts
    • H01H2201/022Material
    • H01H2201/032Conductive polymer; Rub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08Actuators other then push button
    • H01H2221/012Joy stick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5Force concentrator; Actuating dimp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9/00Miscellaneous
    • H01H2239/006Containing a capacitive switch or usable as suc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using a plurality of detectors, e.g.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017/9602Touch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shape of the sensing electrodes
    • H03K2017/9604Touch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shape of the sensing 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electrodes
    • H03K2017/9613Touch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shape of the sensing 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electrodes using two electrodes per touch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apacitive touch and proximity sw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静电容量变化检测型输入装置,其通过尽可能地减少所使用的部件,能够有效地降低输入装置的成本,并且实现薄型化。此外,由于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因此提高了向电子设备组装的自由度。该输入装置包括形成固定电极的薄厚树脂薄膜基板、以及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可动电极。固定电极具有静电容量检测部和连接部,可动电极具有:移动部,与所述静电容量检测部相对向配置,并且通过按压而变形;以及连接于固定电极的连接部的固定部。所述输入装置检测由于按压所述可动电极的移动部而产生变化的静电容量变化量。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装于电子设备所使用的输入装置,在该输入装置中,当压下输入装置上的任意位置时,通过静电容量的变化,来进行检测其按压方向或者按压强度或者其两者。
背景技术
作为组装于电子设备等的输入装置,具有能够进行2轴或者3轴操作输入的静电容量型应力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种传感器包括:印刷基板,由设置有规定的固定电极群的玻璃环氧树脂等基材制成;可动电极,由与这些部件相对向地分离配置的导电橡胶制成;以及金属或者树脂的外壳,用于将印刷基板和可动电极固定。
固定电极群构成如下:相对于传感器中心形成同心圆状的4个扇形电极,X轴上的2个电极用于X方向输入检测,Y轴上的2个电极用于Y方向输入检测,再者,相对于这4个电极,在内周侧或者外周侧具有1个Z轴方向输入检测用电极。
因此,当压下可动电极上的任意位置时,能够检测变化的静电容量。
但是,在上述静电容量型应力传感器中,由于在构成中的必要的部件数量而增加了成本。
此外,由于所使用的部件材料的物理厚度的限制,难以使传感器的总厚度变薄,因此难以利用于薄型的电子设备。
再者,由于传感器本身所占有的二维面积较大,对周围所必要的开关等其他部件产生干涉,因此组装的自由度变低,难以向电子设备普及。
此外,具有将多个扇状电极以同心圆状配置、并且检测当用手指等在其上描绘时所产生的静电容量的变化的输入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该装置中,当用手指以圆形在检测部上描绘时,能够识别手指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描绘,从而能够应用于便携音乐机器的音量操作或者滚动操作。
但是,在上述输入装置中,从其检测原理可以看出,其仅限于滚动操作等简单的二维输入,而不能进行压下强度的检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86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5030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容量变化检测型输入装置,其通过尽可能地减少所使用的部件而有效地实现了输入装置的低成本化,并且实现了薄型化。
此外,本发明由于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因此提高了向电子设备的组装的自由度。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为,在输入装置中,所使用的主要部件仅由形成有固定电极的薄厚树脂薄膜基板与导电性材料所制成的可动电极构成,因此成本低,同时实现了极薄的静电容量检测型输入装置。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固定电极的薄厚树脂薄膜基板、以及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可动电极。固定电极具有静电容量检测部和连接部。可动电极具有:移动部,与所述静电容量检测部相对向配置,与此同时,通过按压而变形;以及连接于固定电极的连接部的固定部。所述输入装置检测由于按压所述可动电极的移动部而产生变化的静电容量变化量。
在这里,当所述静电容量检测部具有相对于该静电容量检测部的中心以同心圆状配置的按压强度检测用的静电容量检测电极时,对应于按压强度,静电容量检测部中的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的重叠面积发生变化,输入/输出信号是可变的,能够赋予其作为模拟输入/输出传感器的作用。
在本发明中,按压强度检测用的电极可以以同心圆状分割多个而形成。
当分割成多个时,提高了强度检测分解能力。
并且,当所述静电容量检测部具有相对于该静电容量检测部的中心在周围方向分割成多个的X轴以及Y轴方向的按压方向检测用的静电容量检测电极时,例如通过输入按钮的纵横的按压方向,能够赋予2方向的输入/输出功能。
并且,此处X轴以及Y轴方向的按压方向检测,意思是能够作为例如X轴以及与其垂直的Y轴方向的两方向成分的矢量合成而进行方向检测。
因此,当增加周围方向的分割数时,相应地提高了分割能力。
也可以分别单独采用权利要求2涉及的发明与权利要求3涉及的发明,当将双方组合采用时,形成组合了按压强度检测与按压方向检测的输入装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可动电极的移动部具有朝向静电容量检测电极突出的突起形状部,该突起形状部可以相对于静电容量检测部的中心为同心环状,或者在周围方向分割成多个的半球状,或者圆锥状的突起形状。此外,所述可动电极具有中心固定部以及位于该中心固定部周围的移动部,形成在该移动部的多个突起形状部的突起前端部与所对向的静电容量检测电极的距离朝向外周侧依次变大。
这样,能够使输入装置的操作感与静电容量检测灵敏度最优化。
此外,通过在输入装置的里面设置较薄的粘接层,对于所安装的电子设备基板,实现了以简单的方法进行安装。此外,通过使用两面带作为粘接层,并且在该两面带的一部分使用导电性基材,因此能够遮蔽来自所安装的电子设备基板的电性噪音。
此外,为了在不妨碍已经设置在所安装的电子设备基板上的开关等的功能的前提下,对所述电子设备基板附加检测按压方向与按压强度的输入功能,能够在输入装置的任意位置设置孔。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不但在静电容量型的领域中是最薄的,与此同时,还能够降低材料以及制造成本。
此外,通过在输入装置的里面设置较薄的粘接层,对于所安装的电子设备,能够不会妨碍已经存在的制造工序,而进行附加的组装,因此不需要复杂的手续来进行组装,有助于降低产品整体的成本。
此外,由于可以在输入装置的任意位置设置孔,因此在不会妨碍所安装的电子设备基板上的功能部件的功能的前提下,能够付加检测按压方向和按压强度的输入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展开图。
图3是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静电容量和静电容量检测部的对应图。
图4是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动作例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动作例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可动电极的形状例的立体图。
图7是在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中使用不锈钢制可动电极的情况下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检测电路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展开图。
图11是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的静电容量和静电容量检测部的对应图。
图12是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动作例的截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可动电极的形状例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检测电路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8是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四实施例中的安装例的截面图。
图19是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四实施例中的安装例的截面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2示出了1轴模拟输入装置的构成例。
图23示出了按压方向的输入装置的示例。
图24示出了实施例6的输入装置的构成例。
符号说明
100、100b、200、300、400、500输入装置
1、1a、1b、1c、1d、1e可动电极
11、11a、11b可动电极中心固定部
12、12a、12b可动电极移动部
121-1、121-2、121-2a、122-1~122-4、122a-1~122a-4静电容量检测用突起部
13、13a、13b可动电极外周固定部
2、2a固定电极
21、21a、21b静电容量检测部
211、212-1~212-4、213-1~213-8、214-1~214-3静电容量检测电极
22、22a、22b引出配线部
23、23a、23b连接部
3、3a、3b薄厚树脂薄膜基板
31、31a薄厚树脂薄膜基材
4、4a圆板
5树脂带
6电子设备基板
7绝缘性两面带
7a两面带
71绝缘性基材
72绝缘性粘接材
8连接件
9含有导电性基材的两面带
91绝缘性粘接材
92绝缘性基材
93、95粘接材
94导电性基材
10安装了功能部件的电子设备基板
101功能部件
Ca1、Cb1~Cb4、Cc1~Cc8、Cd1~Cd3静电容量
Va1、Vb1~Vb4、Vc1~Vc8、Vd1~Vd3静电容量检测部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中,将相对于薄厚树脂薄膜基板固定可动电极的一侧作为表面,没有固定可动电极的一侧为里面。
实施例1
图1以及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00。输入装置100是由: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可动电极1以及形成固定电极2的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构成的。
图1以及图2中示出的可动电极1示出了使用导电橡胶的情况的形状。
可动电极1由中心固定部11、移动部12、以及外周固定部13构成。
中心固定部11与外周固定部13通过硬化时基本上没有厚度的粘接剂粘接固定于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
外周固定部13的一部分与作为形成在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上的固定电极2的一部分的连接部23接触。
为了使可动电极1与连接部23可靠地电性短路,必须保证在连接部23上没有附着粘接剂。
移动部12由静电容量检测用突起部121-1与静电容量检测用突起部121-2形成,形成当压下可动电极1上的任意位置时容易变形的构造。
静电容量检测用突起部121-1以与静电容量检测电极211相对向的方式配置,静电容量检测用突起部121-2以与静电容量检测电极212-1~212-4相对向的方式配置。
如上构成的可动电极1即使在最厚的中心固定部11也能够以0.3mm至1mm程度的厚度制作。
固定电极2为通过丝网印刷法形成在薄厚树脂薄膜基材31上的银电极群。
固定电极2由静电容量检测部21、引出配线部22、以及与可动电极1电性短路的连接部23构成。
静电容量检测部21以同心圆状形成多个。
用配置于最内径的环状的静电容量检测电极211检测按压强度。
在电极211的外周,沿周围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分割配置静电容量检测电极212-1~212-4,并且作为X轴、Y轴方向以及其矢量合成而检测按压方向。
这些电极212-1~212-4分别与引出配线部22的各电极短路。
引出配线部22用于与安装该输入装置的基板电连接。
通过将导电材料埋入在薄厚树脂薄膜基材31上开设的孔中等,使连接部23与引出配线部22短路。
并且,作为固定电极2的电极材料,也可以利用通过溅射法(spattering)等将成膜的铜或者铝薄膜图样化的材料。
薄厚树脂薄膜基材31同时具有作为可动电极1与静电容量检测部21的绝缘层的功能、以及作为基材的功能。
为了提高输入装置100的检测灵敏度,希望薄厚树脂薄膜基材31尽可能的薄,但是与此同时,用于使薄厚薄膜基板3尽可能地保持平坦的强度也是必要的。
因此,薄厚树脂薄膜基材31的适宜厚度是25微米至100微米的程度。
对于薄厚树脂薄膜基材31的材料,使用聚酰亚胺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称为PET)等。
以上说明的由可动电极1以及形成固定电极2的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形成的输入装置100的总厚度的最小值为0.325mm程度,因此能够非常薄地进行制作。
图3仅示出了静电容量检测部21与连接部23。
利用该静电容量检测部21的电极211与突起部121-1,形成静电容量Ca1
并且,利用电极212-1~212-4与突起部121-2,分别形成静电容量Cb1~Cb4
对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输入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4示出了未按压输入装置的状态。
在输入装置100上粘接固定树脂制的圆板4。
为了更有效地使移动部12移动,将圆板4的外径设置得稍微小于可动电极1的外周固定部13的内径。
并且,该圆板4仿照安装有输入装置100的电子设备的按钮。
当按压圆板4上的任意位置时,如图5所示,可动电极1对应于力F的强度而变形。
通过压下可动电极1的移动部12,与静电容量检测部21的各电极的距离、以及以薄厚树脂薄膜基材31为最小电极间距离的重叠面积的双方变化,静电容量Ca1、Cb1~Cb4的各静电容量变化。
这里,Cb1~Cb4为按压方向检测用的静电容量,Ca1为按压强度检测用的静电容量,因此,通过各个静电容量变化,获得按压方向与按压强度的输出信号。
此外,由于突起部121-1与121-2相对于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为突起型形状,因此当压下时,产生缓冲垫的作用,获得柔软的冲击感。
在获得更柔软的冲击感的同时为了获得更大的静电容量变化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的突起部121-2a,也可以将移动部12设置成为如细微分割的可动电极1a的构造。
并且,在作为可动电极所使用的导电材料而使用薄厚不锈钢板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可动电极1b那样的构造较为适宜。
为了兼具操作感的柔软性与耐久性,这里所使用的薄厚不锈钢板的板厚以50微米至150微米的程度为适宜。
当构成如图8所示的电路并且对静电容量Ca1、Cb1~Cb4施加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时,对应于各个静电容量而获得Va1、Vb1~Vb4
这里,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从Vb1至Vb4为相同的值。
当按压固定于输入装置上的圆板4的任意位置时,对应于所施加的按压方向与按压强度,Ca1、Cb1~Cb4的各静电容量发生变化,与此相伴,能够获得在没有负载的状态下所对应的各个电压的变化量dVa1、dVb1~dVb4
由中央运算处理装置(以下称为CPU)对所获得的电压的变化量dVa1、dVb1~dVb4进行信号处理,施加于输入装置100的按压方向与按压强度被输出至电子设备。
实施例2
图9以及图10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输入装置200。在图中,对于图1以及图2中示出的构成部分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参考标号。
在输入装置200中,固定电极2a的静电容量检测部21a形成于表面,即可动电极1c侧,并且以同心圆状形成多个。
与输入装置100相同,引出配线部22a形成于输入装置200的里面。
静电容量检测部21a的各电极与引出配线部22a的各配线,分别通过在薄厚树脂薄膜基材31上开设的孔而连接。
在静电容量检测部21a中,在最内径附近,具有沿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按压方向检测用电极213-1~213-8。
在按压方向检测用电极213-1~213-8的外周,形成沿径方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按压强度检测用电极214-1~214-3。
在输入装置200中,按压方向检测电极为8个,相对于输入装置100的4个,电极数是其2倍,因此提高了按压方向的角度分解能力。
并且,按压强度检测用电极为3个,相对于输入装置100的1个,电极数是其3倍,因此提高了按压强度的分解能力。
在静电容量检测部21a上固定粘接有作为与可动电极1c的绝缘层并且由基材与粘接层制成的树脂带5。
使用于树脂带5的基材材料为聚酰亚胺或者PET,其厚度以25微米至50微米的程度为适宜。
由导电橡胶制成的可动电极1c的中心固定部11a与外周固定部13a,通过硬化时基本上没有厚度的粘接剂粘接固定于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a。
如图9所示,移动部12a由突起部122-1~122-4构成,以从中心部朝向外周,即从突起部122-1朝向突起部122-4,其突起的前端与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a的距离变大的方式形成。
当突起部在同一面内形成多个时,构造体变硬,在使用输入装置时,操作感变硬,但是通过形成像这样的使移动部12a的各突起部朝向外周缓慢地远离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a的构造,能够在获得柔软的操作感的同时,获得更大的静电容量变化。
图11仅示出了静电容量检测部21a与连接部23a。
利用电极213-1~213-8与突起部122-1,形成静电容量Cc1~Cc8
此外,利用电极214-1~214-3与突起部122-2~122-4,分别形成静电容量Cd1~Cd3
当将稍微小于外周固定部13a的内径的圆板4a粘接固定并按压圆板4a上的任意位置时,如图12所示,可动电极1c对应于力F的强度而变形。
通过压下可动电极1c的移动部12a,与静电容量检测部21a的各电极的距离、以及重叠面积变化,Cc1~Cc8、Cd1~Cd3的各静电容量变化。
这里,由于Cc1~Cc8为按压方向检测用的静电容量,Cd1~Cd3为按压强度检测用的静电容量,因此,通过各个静电容量变化,获得按压方向与按压强度的输出信号。
由于移动部12a的各突起部在初期状态中从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a离开,因此直到接触到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a为止柔软地移动,Cc1~Cc8、Cd1~Cd3的各静电容量主要是受到电极间距离的限定而变化。
并且,在移动部12a的各突起部接触到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a之后,Cc1~Cc8、Cd1~Cd3的各静电容量主要是受到以树脂带5为最小电极间距离的电极重叠面积的限定而变化。
在输入装置200中,初期状态的移动部12a与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a的距离能够因所要求的检测灵敏度与使用时的操作感而最优化。
并且,如图13的可动电极1d,当形成如突起部122a-1~122a-4那样细微分割的形状时,与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a接触之后,能够获得更柔软的操作感。
当构成如图14所示的电路并且对静电容量Cc1~Cc8、Cd1~Cd3施加周期变化的电压时,对应于各个静电容量而获得Vc1~Vc8、Vd1~Vd3
这里,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从Vc1至Vc8为相同的值。
当按压固定于输入装置200上的圆板4a的任意位置时,对应于所施加的按压方向与按压强度,Cc1~Cc8、Cd1~Cd3的各静电容量发生变化,与此相伴,与没有负载的状态下相对应,能够获得各个电压的变化量dVc1~dVc8、dVd1~dVd3
由CPU对所获得的电压的变化量dVc1~dVc8、dVd1~dVd3进行信号处理,施加于输入装置200的按压方向与按压强度被输出至电子设备。
实施例3
图15以及图16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输入装置300。在图中,对与图1以及图2中示出的构成部分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参考标号。
在输入装置300中,在输入装置100的里面即安装输入装置100的电子设备的基板6一侧固定绝缘性两面带7。
如图16所示,如果利用所安装的电子设备的基板6上的连接件8来连接输入装置300,不必通过锡焊等高温处理,而能够容易并且低成本地向基板6进行安装。
如图16所示,使用于输入装置300的绝缘性两面带7由绝缘性基材71和绝缘性粘接材72制成。
在进行按下操作时,为了使输入装置300相对于基板6不产生偏移,希望绝缘性两面带7尽可能的薄,其厚度以50微米至200微米为适宜。
此外,需要绝缘性基材71具有即使在对输入装置300施加过大负载的情况下,作为使静电容量检测部21的各电极与基板6上的配线或者电极等不会发生电性短路的绝缘层的功能。
因此,绝缘性基材71的厚度以在25微米以上为适宜。绝缘性基材71的材料可以采用PET薄膜等现有的作为电子设备应用材料的材料。为了能够更强力地固定,也可以在绝缘性粘接材72上使用热塑性的材料。
如图15所示,粘贴绝缘性两面带7的区域大于连接部23的外径的范围较为适宜。
并且,将该实施例3适用于输入装置200,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4
图17、图18、图19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输入装置400。在图中,对与图1以及图2中示出的构成部分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参考标号。
在输入装置400中,在输入装置100的里面即安装输入装置100的电子设备的基板6一侧,固定含有导电性基材的两面带9。
这样,当向基板6安装时,不但不需要锡焊等的高温处理,而且通过包含于两面带9的导电性基材94的效果,还能够遮蔽来自基板6上的配线群的电性噪音。
两面带9从输入装置100侧依次由绝缘性粘接材91、绝缘性基材92、粘接材93、导电性基材94、以及粘接材95制成。
为了将导电性基材94粘接于接地电位,粘接材93或者粘接材95中的至少一个必须为导电性粘接材。
在将粘接材93设置为导电性粘接材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连接于输入装置100的接地电极。
此时,粘接材95可以使用具有绝缘性或者导电性中的任意一种的粘接材。
在作为粘接材95使用导电性粘接材的情况下,如图19所示,与位于基板6上的接地电位的电极连接。
此时,粘接材93可以使用具有绝缘性或者导电性粘接材中的任意一种的粘接材。
并且,将该实施例4适用于输入装置200,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5
图20至图21示出了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输入装置500。
输入装置500是由: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可动电极1e以及形成固定电极的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b构成,并且在不会妨碍静电容量检测功能的任意位置设置任意大小的孔50和孔51。
这样,对于安装输入装置500的电子设备,在其基板10上的任意位置已经安装了薄膜开关(membrane switch)等功能部件101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坏功能部件101的功能,能够容易地附加输入装置500的功能。
可动电极1e的中心固定部11b与外周固定部13b通过硬化时基本上没有厚度的粘接剂粘接固定于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b。
对于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b,在中心部设置与孔50具有相同直径的孔,并且在不干涉可动电极1e的位置设置孔51。
静电容量检测部21b的各电极以避开孔50和孔51的方式配置,同时以与可动电极1e的各突起部12b相对向的方式形成。
使用于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b的薄厚树脂薄膜基材31a的厚度以25微米至100微米的程度为适宜。
对于薄厚树脂薄膜基材31a的材料,使用聚酰亚胺或者PET等。
为了容易地安装于基板10,在输入装置500中,像输入装置300以及输入装置400那样,将两面带7a固定于静电容量检测部21a的面,即安装输入装置500的电子设备的基板10一侧。
作为两面带7a,可以使用上述绝缘性两面带7,也可以使用含有上述导电性基材的两面带9。此外,在两面带7a上,在与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b的孔50以及孔51的相同位置设置相同直径的孔,不会妨碍功能部件101的动作。
实施例6
图22示出了1轴输入装置的构成例。
实施例1-5是以检测按压方向与按压强度双方的构成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以下对本发明最简单的构成例进行说明。
在薄厚树脂薄膜基材31的里面形成用于检测按压强度的静电容量检测电极21,在表面形成连接部23。
与此对应,为了利用薄厚树脂薄膜基材31作为绝缘层,在该薄厚树脂薄膜基材31的表面配置由导电橡胶制成的可动电极1。
可动电极1具有相对于静电容量检测电极21的中心朝向外周侧缓慢离开的圆锥突起形状的移动部12、以及连接于连接部(GND)的固定部13。
这样,如图22(b)所示,当用指尖等以按压力f进行按压时,如图22(b)的固定电极的平面图所示,可动电极侧的移动部与静电容量检测电极21的重叠面积由于按压而变化,可以用作1轴模拟输入装置。
并且,如图23所示,在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1的里面,将用于检测按压方向的静电容量检测电极配置在与X轴方向的21X1、21X2和Y轴方向的21Y1、21Y2相互垂直的方向,在薄厚树脂薄膜基板31的表面,以与固定电极相对向的方式配置X轴方向移动部12X1、12X2与Y轴方向移动部12Y1、12Y2,从而形成最简单的按压方向输入装置。
此外,在可动电极1上配置环状的操作按钮4。
实施例7
图24示出了以如下方式构成的输入装置的构成例,通过可动电极能够检测按压方向与按压强度,该可动电极在中心部设置有中心固定部11,并且在其周围形成有由同心的环状的突起形状部所制成一个移动部12检测。
图24(a)示出了由导电橡胶制成的可动电极的横截面图,图24(b)示出了与可动电极1相对向配置的固定电极的平面图。
可动电极1的中心固定部11具有相对于静电容量检测部的中心形成同心圆状的大概齿轮形状的Z1电极、以交替插入设置在电极Z1外周部的放射状电极间的方式配置的X轴方向电极X1、X2、以及Y轴方向电极Y1、Y2
并且,图中X1a、X2a、Y1a、Y2a示出了配线图案的例子。
当形成像这样的构造时,形成了不会降低灵敏度、并且将静电容量部的面积抑制得较小的薄型的按压方向以及按压强度输入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能够适用于要求按压方向与按压强度中的一方或者双方输入并且要求较薄的电子设备。

Claims (10)

1.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固定电极的薄厚树脂薄膜基板、以及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可动电极,
固定电极具有静电容量检测部和连接部;
可动电极具有:移动部,与所述静电容量检测部相对向配置,并且通过按压而变形;以及连接于固定电极的连接部的固定部;
所述输入装置检测由于按压所述可动电极的移动部而产生变化的静电容量变化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容量检测部具有相对于该静电容量检测部的中心以同心圆状配置的按压强度检测用的静电容量检测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容量检测部具有相对于该静电容量检测部的中心在周围方向分割成多个的X轴以及Y轴方向的按压方向检测用的静电容量检测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电极的移动部具有朝向静电容量检测电极突出的突起形状部,该突起形状部相对于静电容量检测部的中心为同心环状,或者在周围方向分割成多个的半球状,或者圆锥状的突起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电极具有中心固定部以及位于该中心固定部周围的移动部,形成在该移动部的多个突起形状部的突起前端部与所对向的静电容量检测电极的距离朝向外周侧依次变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薄厚树脂薄膜基板在配置了可动电极一面的相反侧的里面形成静电容量电极,即使在移动部产生变形的情况下,薄厚树脂薄膜基板本身作为绝缘层而作用,使得在该静电容量检测电极上不会产生电性短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薄厚树脂薄膜基板在未配置可动电极的一侧设置粘接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薄厚树脂薄膜基板中,设置于未配置可动电极的一侧的粘接层为附有基材的两面带,该基材作为绝缘层而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薄厚树脂薄膜基板中,设置于未配置可动电极一侧的粘接层为具有两层基材的两面带,其中的一层基材为导电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任意位置设置孔,不会妨碍所安装的电子设备基板上的部件的功能。
CN200980132595.3A 2008-09-03 2009-07-30 输入装置 Active CN1021322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25955 2008-09-03
JP2008225955 2008-09-03
PCT/JP2009/063550 WO2010026845A1 (ja) 2008-09-03 2009-07-30 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2228A true CN102132228A (zh) 2011-07-20
CN102132228B CN102132228B (zh) 2014-01-01

Family

ID=41797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2595.3A Active CN102132228B (zh) 2008-09-03 2009-07-30 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19281B2 (zh)
JP (1) JP4646340B2 (zh)
CN (1) CN102132228B (zh)
WO (1) WO2010026845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1766A (zh) * 2015-01-19 2015-04-29 黄俭安 输入装置的输入操作方法
WO2016115946A1 (zh) * 2015-01-19 2016-07-28 黄俭安 输入装置及其输入操作方法
CN108268159A (zh) * 2016-12-30 2018-07-1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可拉伸感测元件及其感测方法
CN108351719A (zh) * 2015-11-24 2018-07-31 夏普株式会社 带触摸传感器功能的液晶面板
CN109155218A (zh) * 2016-05-17 2019-01-04 三宝Motors株式会社 静电式开关
CN109375783A (zh) * 2016-06-23 2019-02-22 株式会社音乐派索 具有多功能人机接口的电子设备
CN109964298A (zh) * 2016-11-14 2019-07-02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静电电容传感器
TWI682316B (zh) * 2018-06-27 2020-01-1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類衝量感應按鍵之系統及方法
US11586299B2 (en) 2016-05-01 2023-02-21 Mokibo,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ulti-functional human interfa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5615B1 (ja) * 2010-02-03 2010-11-24 株式会社オーギャ 入力装置
EP2681644A1 (de) 2011-03-01 2014-01-08 Printechnologics GmbH Eingabeelement zur bedienung eines berührungsbildschirms
EP2495640A1 (de) * 2011-03-01 2012-09-05 printechnologics GmbH Eingabeelement zur Bedienung eines Berührungsbildschirms
JP6106919B2 (ja) * 2012-01-27 2017-04-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センサ装置、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9633247B2 (en) * 2012-03-01 2017-04-25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hare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and sensor structures
US9979389B2 (en) * 2012-07-13 2018-05-22 Semtech Corporation Capacitive body proximity sensor system
US9627161B2 (en) * 2012-08-08 2017-04-1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perating switch
JP5962597B2 (ja) 2013-06-20 2016-08-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操作装置
EP2818995A1 (en) 2013-06-25 2014-12-31 Doro AB Improved tactile feedback for touch display
JP2015197299A (ja) * 2014-03-31 2015-11-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感圧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感圧素子を備えた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197300A (ja) * 2014-03-31 2015-11-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感圧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感圧素子を備えた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56369B2 (ja) * 2015-02-09 2018-0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センサ、入力装置、キーボード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634702B (zh) 2016-05-11 2018-09-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片狀結構物
GB2554736B8 (en) * 2016-10-07 2020-02-12 Touchnetix Ltd Multi-touch Capacitance Measurements and Displacement Sensing
TWI651021B (zh) 2016-11-28 2019-02-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可撓性電子裝置
US10444912B2 (en) 2016-12-30 2019-10-1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ensing method of sensing device and stretchable sensor device
TWI596534B (zh) * 2016-12-30 2017-08-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感測裝置的感測方法及可拉伸感測元件
JP6916707B2 (ja) * 2017-10-16 2021-08-11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商品陳列棚の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
WO2023204065A1 (ja) * 2022-04-21 2023-10-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815246U1 (zh) * 1988-12-07 1990-04-05 Brunner, Wolfgang, Dipl.-Ing. (Fh), 8999 Maierhoefen, De
JP3114570B2 (ja) * 1995-05-26 2000-12-0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型圧力センサ
JPH11132872A (ja) * 1997-11-04 1999-05-21 Nitta Ind Corp 静電容量式力検出装置
JP4124867B2 (ja) * 1998-07-14 2008-07-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変換装置
US6373265B1 (en) * 1999-02-02 2002-04-16 Nitta Corporation Electrostatic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JP4429477B2 (ja) * 2000-05-17 2010-03-10 株式会社ワコー 力検出装置および操作量検出装置
KR100541009B1 (ko) * 2000-11-30 2006-01-10 니타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정전용량식 센서
US6809529B2 (en) * 2001-08-10 2004-10-26 Wacoh Corporation Force detector
JP4591941B2 (ja) * 2001-08-10 2010-12-01 株式会社ワコー 容量素子を用いた力検出装置
JP2005038623A (ja) 2003-07-15 2005-02-10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静電容量式入力装置
US7499040B2 (en) 2003-08-18 2009-03-03 Apple Inc. Movable touch pad with added functionality
JP4350600B2 (ja) * 2003-10-31 2009-10-2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静電容量式傾斜角センサ
JP4514509B2 (ja) * 2004-05-14 2010-07-28 アップサイド株式会社 力センサー、力検出システム及び力検出プログラム
US7798011B2 (en) * 2006-02-08 2010-09-21 Hysitron, Inc. Actuatable capacitive transducer for quantitative nanoindentation combined wit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JP4605474B2 (ja) * 2006-06-06 2011-01-05 サンアロー株式会社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2008146417A (ja) * 2006-12-11 2008-06-26 Sunarrow Ltd 方向入力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1766B (zh) * 2015-01-19 2019-11-19 深圳市力驰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输入装置的输入操作方法
WO2016115946A1 (zh) * 2015-01-19 2016-07-28 黄俭安 输入装置及其输入操作方法
CN104571766A (zh) * 2015-01-19 2015-04-29 黄俭安 输入装置的输入操作方法
CN108351719A (zh) * 2015-11-24 2018-07-31 夏普株式会社 带触摸传感器功能的液晶面板
US11747916B2 (en) 2016-05-01 2023-09-05 Mokibo,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ulti-functional human interface
US11586299B2 (en) 2016-05-01 2023-02-21 Mokibo,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ulti-functional human interface
CN109155218B (zh) * 2016-05-17 2020-06-30 三宝Motors株式会社 静电式开关
CN109155218A (zh) * 2016-05-17 2019-01-04 三宝Motors株式会社 静电式开关
CN109375783A (zh) * 2016-06-23 2019-02-22 株式会社音乐派索 具有多功能人机接口的电子设备
CN109375783B (zh) * 2016-06-23 2022-03-11 株式会社音乐派索 具有多功能人机接口的电子设备
US11526213B2 (en) 2016-06-23 2022-12-13 Mokibo,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ulti-functional human interface
CN109964298A (zh) * 2016-11-14 2019-07-02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静电电容传感器
CN108268159A (zh) * 2016-12-30 2018-07-1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可拉伸感测元件及其感测方法
TWI682316B (zh) * 2018-06-27 2020-01-1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類衝量感應按鍵之系統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39517A1 (en) 2011-06-16
WO2010026845A1 (ja) 2010-03-11
JP4646340B2 (ja) 2011-03-09
JPWO2010026845A1 (ja) 2012-02-02
US8519281B2 (en) 2013-08-27
CN102132228B (zh) 2014-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2228B (zh) 输入装置
US7064561B2 (en) Resistance type sensor
CN106716320B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可配置的力敏输入结构
US6535203B2 (en) Coordinate input apparatus operable with conductor such as finger and non-conductor such as pen
US6989677B2 (en) Capacitance type sensor
JP5347913B2 (ja) センサ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センサ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358388B1 (ko) 터치 위치와 가압력을 검출하기 위한 용량 센서
KR102273411B1 (ko) 국한된 키 클릭 피드백 기법
CN101515214B (zh) 输入装置
US6859048B2 (en) Force detector
US8079272B2 (en) Tactile sensor
KR100989979B1 (ko) 감압 도전 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패널 스위치
JP2006337070A (ja)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
JP2004045173A (ja)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
JP2018106616A (ja) 入力装置
JP4756097B1 (ja) 入力装置
CN113039510A (zh) 输入装置和输入系统
JP2015232490A (ja) 感圧センサ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入力デバイス
JP6443989B2 (ja) 入力装置
CN201340597Y (zh) 多元感应触控板
KR20180027064A (ko) 압력 센서 조립체
JP6971640B2 (ja) 荷重検知センサ
CN117311533A (zh) 触控板组件
JP2011237916A (ja) 静電容量型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JP2015153482A (ja) 感圧スイ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