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2163B - 事故点标定方法和事故点标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事故点标定方法和事故点标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2163B
CN102132163B CN2009801330434A CN200980133043A CN102132163B CN 102132163 B CN102132163 B CN 102132163B CN 2009801330434 A CN2009801330434 A CN 2009801330434A CN 200980133043 A CN200980133043 A CN 200980133043A CN 102132163 B CN102132163 B CN 1021321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dot
voltage
accident point
acciden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30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2163A (zh
Inventor
高荷英之
杉浦秀昌
大桥未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32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2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2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21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01R31/088Aspects of digital compu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01R31/081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 G01R31/085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in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lines, e.g. overhead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事故点标定方法,不需要各端子的同步,通过简单且直接的计算,就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事故点标定。利用输电线的标定对象线路(1)两端的电压、电流(矢量)的数据和预先设定的输电线线路常数。将从规定的一端A到事故点F的距离x作为未知数,通过对将从两端看的事故相的事故点电压的大小的平方值相等的点作为事故点而得到的二次方程式进行求解,计算从所述规定的一端到事故点的距离。

Description

事故点标定方法和事故点标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输电线的电流/电压和输电线线路常数,计算到事故点的距离并标定事故点的事故点标定方法和事故点标定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在输电线中流动的电流和电压求出阻抗(电阻)、计算到事故点的距离并且标定事故点的现有的事故点标定方法,利用从标定对象区间的两端看到的事故点电压(矢量)相等这样的条件来实施(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参照图19对现有的事故点标定方法进行说明。图19(a)是输电线的电路图,图19(b)是输电线长度方向的电压分布图,图19(c)是在电压、电流之间成立的关系式。
在图19所示的输电线的标定对象线路1中,从每单位长度的输电线线路常数为Z(矢量)的线路长L的两端子A、B分别来看事故点2(F点)时的电压VF(矢量)相等,因此下述式(1)成立。
[表达式1]
V · A - x · Z · · I · A = V · F = V · B - ( L - x ) · Z · · I · B · · · ( 1 )
在式(1)中,左边表示从A端子看事故点2(F点)时的电压,右边表示从B端子看事故点2(F点)时的电压,从A端子到事故点2(F点)的距离x通过下述式(2)算出。
[表达式2]
x = V · A - V · B + L · Z · · I · B Z · · ( I · A + I · B ) · · · ( 2 )
式(2)是针对两端的电压、电流矢量成立的式子,需要使在两端分别取入的电流、电压同步。因此,采用如下方法:利用采样同步信号或GPS信号来取得各端子的同步(专利文献1)。
并且,作为不需要取得各端子的同步的方法,还有着眼于式(1)的大小(标量)的方法,但这是从假想事故点开始依次计算从两端看的事故点电压的标量相等的点的方法(专利文献2、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2823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3537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2-22857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法贵、木古合著《送電
Figure BDA0000047738990000021
の故障点標定器》昭和32年才一厶社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2、3公开的不需要取得各端子的同步的方法中,具有不需要采样同步信号或GPS信号等的收发电路的优点,但是由于是从假想事故点开始依次计算的方法,因此为了提高精度,需要使依次计算的时间间隔非常短,对于事故点标定装置而言,存在计算繁杂且计算负担变大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事故点标定方法和事故点标定装置,不需要各端子的同步,通过简单且直接的计算,就可以高精度地进行事故点标定。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事故点标定方法利用标定对象输电线的各端子的电压、电流和输电线线路常数,来标定事故点,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将从两端看的事故相的事故点电压的大小的平方值相等的点作为事故点而得到的二次方程式进行求解,计算从规定的一端到事故点的距离。
另外,本发明的事故点标定装置利用标定对象输电线的各端子的电压、电流和输电线线路常数,来标定事故点,其特征在于,该事故点标定装置设置有输入处理部和标定处理部。输入处理部具备:数据输入单元,在标定对象输电线的各端子处取入端子电压和电流并进行数字变换;数据存储单元,预先设定包括数据存储时间的一种以上的设定值,根据该设定值,在事故发生时将电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和数据传送单元,传送所存储的数据。标定处理部具备:数据取得单元,经由传送介质取得从设置在上述各端子处的上述输入处理部传送来的数据;标定运算单元,预先设定包括上述标定对象输电线的线路常数的一种以上的设定值,利用该设定值和由上述数据取得单元取得的电流、电压数据,通过对将从两端看的事故相的事故点电压的大小的平方值相等的点作为事故点而得到的二次方程式进行求解,进行计算从规定的一端到事故点的距离的标定运算;和标定结果输出单元,输出该标定运算单元的标定结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事故点标定方法和事故点标定装置,不需要在各端子处取得同步,通过简单且直接的计算,就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事故点标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第1~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事故点标定方法的事故点标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1~第4实施方式中采用的输入处理部的处理功能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标定处理部的处理功能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的图,(a)是输电线的电路图,(b)是输电线长度方向的电压分布图,(c)是在电压、电流间成立的关系式。
图5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标定处理部的处理功能的流程图。
图6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a)是输电线的电路图,(b)是示出输电线长度方向的电压变化的图,(c)是在电压、电流间成立的关系式。
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采用的输入处理部的处理功能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采用的标定处理部的处理功能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标定处理部的处理功能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的图,(a)是示出A端子的电压的时间序列采样数据的例子的图,(b)是示出A端子的电流的采样数据的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的图,(a)是示出B端子的电压的时间序列采样数据的例子的图,(b)是示出B端子的电流的采样数据的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的图,特别是示出时间序列的标定计算值的例子的图。
图1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标定处理部的处理功能的流程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的图,(a)是示出A端子的电流的时间序列采样数据的例子的图,(b)是示出A端子的电流的时间序列振幅值的例子的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的图,(a)是示出B端子的电流的时间序列采样数据的例子的图,(b)是示出B端子的电流的时间序列振幅值的例子的图。
图16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事故点标定方法的事故点标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7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标定处理部的处理功能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的图,(a)是输电线的电路图,(b)是在电压、电流间成立的关系式。
图19示出现有的事故点标定方法,(a)是输电线的电路图,(b)是输电线长度方向的电压分布图,(c)是在电压、电流间成立的关系式。
符号说明
1...标定对象输电线、2...事故点F、3...分支点、10...输入处理部、11...数据输入单元、12...数据存储单元、13...数据传送单元、20...标定处理部、21...数据取得单元、22...标定运算单元、23...标定结果输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各实施方式的图中共同的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的事故点标定装置的结构框图,图2和图3分别是示出构成事故点标定装置的输入处理部和标定处理部的处理功能的流程图。
(结构)
在对本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参照图1~图3对事故点标定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
在图1中,1是作为标定对象的两端子输电线,CT10A和CT10B分别是设置在输电线1的A端子、B端子处的变流器,并且,VT10A和VT10B分别是设置在输电线1的A端子、B端子处的变压器。
本发明所涉及的事故点标定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A端子、B端子处的输入处理部10A、10B;以及经由传送介质NET与这些输入处理部10A、10B连接的标定处理部20。
设置在A端子处的输入处理部10A例如由微处理器等数字计算机构成,具备:数据输入单元11A,从变流器CT10A和变压器VT10A取入电流和电压并进行数字变换;数据存储单元12A,预先设定数据存储时间、事故检测灵敏度等设定值,根据这些设定值判定有无事故发生,并且在发生事故时将电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和数据传送单元13A,传送所存储的数据。设置在B端子处的输入处理部10B也与输入处理部10A同样地构成,因此对于与输入处理部10A相同的要素,将后缀A换为B并省略说明。
标定处理部20也例如由微处理器等数字计算机构成,具备:数据取得单元21,取得从输入处理部10A、10B的数据传送单元13A、13B传送来的数据;标定运算单元22,预先设定输电线1的线路长L和每单位长度的输电线线路常数Z(矢量)等设定值,并且根据这些设定值和由数据取得单元21取得的电流、电压数据,进行事故点的标定运算;和标定结果输出单元23,输出该标定运算单元22的标定运算结果。
以下参照图2所示的流程图对作为输入处理部10A和10B的处理功能而执行的输入处理100进行说明。在进行输入处理部的说明时,在不需要特别区分为A端子侧的输入处理部或B端子侧的输入处理部来进行说明的情况下,省略后缀A、B来进行说明。
在输入处理100中,输入处理部10在步骤101中输入从各端子取入的电压/电流数据。该步骤101是由图1的数据输入单元11执行的处理步骤。然后,在步骤102中,根据数据存储时间、事故检测灵敏度等预先设定的设定值确认有无事故发生,在判定有事故发生的情况下(是),在下一步骤103中存储电压/电流数据。这些步骤102和103是由图1的数据存储单元12执行的处理步骤。
然后,在下一步骤104中,向标定处理部20传送事故发生时的电压/电流数据。该步骤104是由图1的数据传送单元执行的处理步骤。
接着参照图3的流程图,对作为标定处理部20的处理功能而执行的标定处理200进行说明。
在标定处理200中,标定处理部20在步骤201中取得从输入处理部10A、10B传送来的数据。该步骤201是由图1的数据取得单元21执行的处理步骤。
在步骤201中取得数据后,在步骤202中判定有事故发生的情况下(是),在下一步骤203中筛选事故相,进而在步骤204中利用事故相电压/各相电流数据、以及输电线1的线路长L和每单位长度的输电线线路常数Z(矢量)等预先设定的设定值,进行标定运算。这些步骤202、203和204是由图1的标定运算单元22执行的处理步骤。
然后,在下一步骤205中输出标定运算结果。该步骤205是由图1的标定结果输出单元23执行的处理步骤。
(作用)
以上对构成事故点标定装置的输入处理部10A、10B和标定处理部20完成了功能说明,因此以下参照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4是对本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4(a)是输电线事故时的示意图,图4(b)是A、B端子以及事故点F的电压分布图,图4(c)示出事故点电压/电流间的关系式。
在图1和图4中,在标定对象线路1的A端子和B端子的各端子处,不取得端子间的采样同步,而是通过变压器VT10A和变流器CT10A以及变压器VT10B和变流器CT10B,分别提取事故中的电压VA(矢量)和电流IA(矢量)以及电压VB(矢量)和电流IB(矢量)。
输入处理部10A和10B分别通过数据输入单元11A和11B取入电压VA(矢量)和电流IA(矢量)以及电压VB(矢量)和电流IB(矢量),变换成数字数据。
然后,根据数据存储时间、事故检测灵敏度等设定值,将变换成数字数据的电流/电压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12A和12B的存储器中,进而将该存储的数字电压/电流数据VA、IA、VB、IB经由数据传送单元13A和13B发送给标定处理部20。
标定处理部20通过数据取得单元21取入来自各输入处理部10A、10B的事故时的数字数据VA、IA、VB、IB,根据输电线1的线路长L和每单位长度的输电线线路常数Z(矢量)等设定值,通过标定运算单元22如下进行标定运算。
首先,如果使用任意的相位基准对在A端子处取得的VA、IA进行复数表示,则为下面的式(3)。
[表达式3]
VA=VAr+jVAx           …      (3)
IA=IAr+jIAx
此时,对于从A端子看的事故点2(F)的电压(事故点电压:VFA)的大小,前述式(1)成立,因此对于式(1)的平方值也毫无问题地成立。
即,对式(1)进行平方,得到下面的式(4)。
[表达式4]
|VFA|2=|VA-x·ZL·IA|2
=|VAr+jVAx-x(R+jX)(IAr+jIAx)|2
=|{VAr-x(R·IAr-X·IAx)}+j{VAx-x(X·IAr+R·IAx)}|2
={VAr-x(R·IAr-X·IAx)}2+{VAx-x(X·IAr+R·IAx)}2…(4)
其中,如果设
[表达式5]
[ZI]Ar=R·IAr-X·IAx
                        …(5)
[ZI]Ax=X·IAr+R·IAx
则以下的式(6)成立。
[表达式6]
|VFA|2=(VAr-x·[ZI]Ar)2+(VAx-x·[ZI]Ax)2
=([ZI]Ar 2+[ZI]Ax 2)·x2-2(VAr·[ZI]Ar+VAx·[ZI]Ax)·x+VAr 2+VAx 2
                                …(6)
其次,如果使用任意的相位基准(可以与A端子不同步)对在B端子处取得的VB、IB进行复数表示,则为下面的式(7)。
[表达式7]
VB=VBr+jVBx                …(7)
IB=IBr+jIBx
此时,从B端子看的事故点F的电压(事故点电压:VFB)的大小的平方值用下面的式(8)表示。
[表达式8]
|VFB|2=|VB-(l-x)·ZL·IB|2
=|VBr+jVBx-(l-x)(R+jX)(IBr+jIBx)|2
=|{VBr-(l-x)(R·IBr-X·IBx)}+j{VBx-(l-x)(X·IBr+R·IBx)}|2
={VBr-(l-x)(R·IBr-X·IBx)}2+{VBx-(l-x)(X·IBr+R·IBx)}2
                           …(8)
其中,如果设
[表达式9]
[ZI]Br=R·IBr-X·IBx
                               …(9)
[ZI]Bx=X·IBr+R·IBx
则以下的式(10)成立。
[表达式10]
|VFB|2=(VBr-(l-x)[ZI]Br)2+(VBx-(l-x)[ZI]Bx)2
=([ZI]Br 2+[ZI]Bx 2)·(l-x)2-2(VBr·[ZI]Br+VBx·[ZI]Bx)·(l-x)+VBr 2+VBx 2
=([ZI]Br 2+[ZI]Bx 2)·x2
+2{VBr[ZI]Br+VBx[ZI]Bx+l([ZI]Br 2+[ZI]Bx 2)}·x
+l2([ZI]Br 2+[ZI]Bx 2)-2l(VBr[ZI]Br+VBx[ZI]Bx)+VBr 2+VBr 2
                               …(10)
由于式(6)与式(10)相等,因此如果从下面的式(11)消去式(12),则得到式(13)所示的关于x的二次方程式。
[表达式11]
|vFA|2=|vFB|2
∴|vF|2≡|vFA|2=|vFB|2       …(11)
[表达式12]
|vF|2                 …(12)
[表达式13]
A·x2-2B·x+C=0      …(13)
其中,A、B、C用下面的式(14)表示。
[表达式14]
A=[ZI]Ar 2+[ZI]Ax 2-[ZI]Br 2-[ZI]Bx 2
B=VAr[ZI]Ar+VAx[ZI]Ax+VBr[ZI]Br+VBx[ZI]Bx-l([ZI]Br 2+[ZI]Bx 2)
C=VAr 2+VAx 2-VBr 2-VBx 2+2l(VBr[ZI]Br+VBx[ZI]Bx)-l2([ZI]Br 2+[ZI]Bx 2)
                      …(14)
对于式(13),利用二次方程式的解的公式,如下述式(15)所示进行求解,可以求出到事故点的距离x(0≤x≤L)。
[表达式15]
x = B ± B 2 - AC A · · · ( 15 )
如上所述,根据第1实施方式,进行标定运算,在该标定运算中,利用从设置在各端子处的输入处理部传送来的数据以及标定对象输电线的线路常数等设定值,对将从两端看的事故相的事故点电压的大小的平方值相等的点作为事故点而得到的二次方程式进行求解,计算从规定的一端到事故点的距离,因此无需在端子间取得同步,通过简单且直接的计算就能够高精度地求出到事故点的距离x。
(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事故点标定方法的事故点标定装置的结构框图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并且,输入处理部10也相同。
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不同点在于标定处理部20的处理功能的一部分,因此重点对标定处理部20的不同的处理功能进行说明。
(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图1的输入处理部10中,在标定对象线路1的两端的A端子和B端子处,不管各端子同步还是不同步,分别提取电压VA(矢量)和电流IA(矢量)以及电压VB(矢量)和电流IB(矢量)。
然后,在标定处理部20中,设定线路长L和每单位长度的输电线线路常数Z(矢量),并且利用模变换量求出从A端子到事故点F的距离x。
图5是示出在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事故点标定方法的事故点标定装置中作为标定处理部20的处理功能而执行的标定处理200的流程图。
在图5中,在步骤201中取得数据。该步骤201是由图1的数据取得单元21执行的处理步骤。
在步骤201中取得数据后,在步骤202中判定有事故发生的情况下(是),在下一步骤203A中进行模变换,然后在步骤204中利用各相电压/各相电流数据以及线路常数等设定值,进行标定运算。这些步骤202、203A和204是由图1的标定运算单元22执行的处理步骤。
然后,在下一步骤205中输出标定运算结果。该步骤205是由图1的标定结果输出单元23执行的处理步骤。
(作用)
以上对构成事故点标定装置的输入处理部10A、10B和标定处理部20完成了功能说明,因此以下参照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6是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6(a)是输电线事故时的示意图,图6(b)是各端子以及事故点的电压分布图,图6(c)示出在事故点电压/电流间成立的关系式。
在前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三相直接法的情况下,通过对事故相a、b、c、ab、bc、ca、abc应用式(4)、(8),可以容易地求出到事故点2(F)的距离。但是,如果在事故相为a相时将式(4)、(8)应用于b相,则误差的影响变大,一般会出现运算变得困难的倾向,因此在不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模变换的情况下,如在图3中所说明的那样,一般需要事故相筛选处理(步骤203)。
即,如果不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模变换,则式(4)、(8)在a相事故的情况下用下面的式(16)、(17)表示,另外,在b相事故、c相事故的情况下,则用不同的式子来表示。因此,在进行了事故相筛选处理的基础上,利用与所筛选的事故相对应的式子求出到事故点的距离。
[表达式16]
| V · Aa - x · Z · a # · I · Aabc | 2 = | V · Fa | 2 = | V · Ba - ( L - x ) · Z · a # · I · Babc | 2 · · · ( 16 )
(式(4)、(8)的a相基准)
[表达式17]
| V · Aa - x · Z aa Z ab Z ac · I Aa I Ab I Ac | 2 = | V · Fa | 2 = | V · Ba - ( L - x ) · Z aa Z ab Z ac · I Ba I Bb I Bc | 2 · · · ( 17 )
(式(4)、(8)的a相基准矩阵表达)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对称坐标法的正相量等的模变换,具有可以不需要事故相筛选处理的优点。
以下,作为具体例子,在下面的式(18)、(19)中示出利用对称坐标法的正相量的模变换的例子。
[表达式18]
| V · Aabc - x · Z · abc · I · Aabc | 2 = | V · Fabc | 2 = | V · Babc - ( L - x ) · Z · abc · I · Babc | 2 · · · ( 18 )
(式(4)、(8)的无基准、三相)
[表达式19]
| V Aa V Ab V Ac - x · Z aa Z ab Z ac Z ba Z bb Z bc Z ca Z cb Z cc · I Aa I Ab I Ac | 2 = | V Fa V Fb V Fc | 2 = | V Ba V Bb V Bc - ( L - x ) · Z aa Z ab Z ac Z ba Z bb Z bc Z ca Z cb Z cc · I Ba I Bb I Bc | 2 · · · ( 19 )
(式(4)、(8)的无基准、三相矩阵表达)
如果对上述式(19)应用由下面的式(20)表示的对称坐标法的正相量的模变换矩阵,则得到式(21)。
[表达式20]
A = 1 3 1 a a 2 · · · ( 20 )
a = - 1 2 + j 3 2 , a 2 = - 1 2 - j 3 2
[表达式21]
| A V Aa V Ab V Ac - x · A Z aa Z ab Z ac Z ba Z bb Z bc Z ca Z cb Z cc · I Aa I Ab I Ac | 2 = | A V Fa V Fb V Fc | 2 = | A V Ba V Bb V Bc - ( L - x ) · A Z aa Z ab Z ac Z ba Z bb Z bc Z ca Z cb Z cc · I Ba I Bb I Bc | 2 · · · ( 21 )
另外,如果对式(19)应用由下面的式(22)表示的克拉克(Clarke)变换的α量的变换矩阵,则得到式(23)。
[表达式22]
C = 1 3 2 - 1 - 1 · · · ( 22 )
[表达式23]
| C V Aa V Ab V Ac - x · C Z aa Z ab Z ac Z ba Z bb Z bc Z ca Z cb Z cc · I Aa I Ab I Ac | 2 = | C V Fa V Fb V Fc | 2 = | C V Ba V Bb V Bc - ( L - x ) · C Z aa Z ab Z ac Z ba Z bb Z bc Z ca Z cb Z cc · I Ba I Bb I Bc | 2 · · · ( 23 )
这里,如果将模变换矩阵应用后表达为[]m,则形成下面的式(24)。
[表达式24]
| V Aa V Ab V Ac m - x · [ Z aa Z ab Z ac Z ba Z bb Z bc Z ca Z cb Z cc · I Aa I ab I Ac ] m | 2 = | V Fa V Fb V Fc m | 2 = | V Ba V Bb V Bc m - ( L - x ) · [ Z aa Z ab Z ac Z ba Z bb Z bc Z ca Z cb Z cc · I Ba I Bb I Bc ] m | 2 · · · ( 24 )
该式(24)可以如下面的式(25)所示进行简略表达。
[表达式25]
| [ V · A ] m - x · [ Z · · I · A ] m | 2 = | [ V · F ] m | 2 = | [ V · B ] m - ( L - x ) · [ Z · · I · B ] m | 2 · · · ( 25 )
另外,如果对式(21)的阻抗部分应用正相阻抗Z11、Z12、Z10,则得到下面的式(26)。
[表达式26]
| A V Aa V Ab V Ac - x · Z 11 Z 12 Z 10 · A I Aa I Ab I Ac | 2 = | A V Fa V Fb V Fc | 2 = | A V Ba V Bb V Bc - ( L - x ) · Z 11 Z 12 Z 10 · A I Ba I Bb I Bc | 2 · · · ( 26 )
根据模变换的性质,在正相量的情况下对于1相、2相、3相事故,在反相量的情况下对于1相、2相事故,在零相量的情况下对于1相事故,可以不进行事故相筛选地应用。
本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在标定对象线路1的两端的A端子和B端子处,不管各端子同步还是不同步,提取电压VA(矢量)和电流IA(矢量)以及电压VB(矢量)和电流IB(矢量),使用线路长L和每单位长度的输电线线路常数Z(矢量),在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使用模变换量,对于从A端子到事故点2(F)的距离x,由于从两端看的事故点电压[VF]m(矢量)的大小的平方值相等,因此求出上述式(25)。然后,通过从式(25)消去下面的式(27),得到关于x的二次方程式。
[表达式27]
| [ V · F ] m | 2 · · · ( 27 )
然后,通过关于x求解所得到的二次方程式,能够求出到事故点的距离x。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由标定处理部20进行电压/电流的模变换,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使输入处理部10的数据存储单元12具有模变换功能,如图7所示,在输入处理部10的输入处理100中,在存储电压/电流数据的处理步骤103之后,由数据存储单元12实施对电压/电流的模进行变换的模变换处理步骤105。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标定处理部20中的电压/电流的模变换,因此如图8所示从标定处理部20的标定处理200中删除模变换处理步骤203A。
(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第2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无需取得各端子的同步,通过简单且直接的计算就能够求出到事故点的距离x。而且,本实施方式具有的优点是,通过使用模变换量,无需进行a、b、c、ab、bc、ca、abc相的事故相筛选,就能够进行标定计算。例如,在正相量的情况下对于1相、2相、3相事故,在反相量的情况下对于1相、2相事故,在零相量的情况下对于1相事故,可以不进行事故相筛选地应用。因此,能够减少整体的计算量,能够更高效地进行事故点标定。
(第3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事故点标定方法的事故点标定装置的结构框图与第1和第2实施方式相同,并且,输入处理部10也相同。
本实施方式与第1和第2实施方式相比不同点在于标定处理部20的处理功能的一部分,因此重点对标定处理部20的不同的处理功能进行说明。
(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和第2实施方式同样,在图1的输入处理部10中,在标定对象线路1的两端的A端子和B端子处,不管各端子同步还是不同步,分别提取电压VA(矢量)和电流IA(矢量)以及电压VB(矢量)和电流IB(矢量)。
然后,在标定处理部20中,根据线路长L和每单位长度的输电线线路常数Z(矢量)等预先设定的设定值,利用矢量(相量,phaser)求出从A端子到事故点F的距离x。
图9是示出在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事故点标定方法的事故点标定装置中作为标定处理部20的处理功能而执行的标定处理200的流程图。
在图9中,在步骤201中取得数据。该步骤201是由图1的数据取得单元21执行的处理步骤。
在步骤201中取得数据后,在步骤202中判定有事故发生的情况下(是),在下一步骤203B中进行矢量(相量)的计算,然后在步骤204中利用各相电压/各相电流数据以及线路常数等设定值,进行标定运算。这些步骤202、203B和204是由图1的标定运算单元22执行的处理步骤。
在步骤204之后,在接下来的步骤2041中由标定运算单元22进行收敛判定,然后,在下一步骤205中输出标定结果。该步骤205是由图1的标定结果输出单元23执行的处理步骤。
(作用)
以上对构成事故点标定装置的输入处理部10A、10B和标定处理部20完成了功能说明,因此以下参照图10~图12对本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10~图12是对本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特别是,图10(a)示出A端子的电压的时间序列采样数据的例子,图10(b)示出A端子的电流的采样数据的例子。图11(a)示出B端子的电压的时间序列采样数据的例子,图11(b)示出B端子的电流的采样数据的例子。图12示出时间序列的标定计算值的例子。
如图10、图11所示,在标定对象线路1的两端的A端子和B端子处,不管各端子同步还是不同步,提取电压VA(矢量)和电流IA(矢量)以及电压VB(矢量)和电流IB(矢量)的时间序列采样数据。在图10、图11的图示例子中,A端子(图10)和B端子(图11)不同步,产生约45度的相位偏差。
如果使用线路长L和每单位长度的输电线线路常数Z(矢量),则对于从A端子到事故点2(F点)的距离x,由于从两端看的事故点电压VF(矢量)的大小的平方值相等,因此通过根据时间序列采样数据计算出各电压/电流的振幅值和相位,得到后述的式(29)。
以下对导出式(29)的方法进行说明。
作为根据某电量的时间序列采样数据计算矢量(相量)的一般例子之一,有使用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的方法。
矢量(相量)可以通过针对时间序列采样数据Vk,利用DFT通过式(28)算出。
[表达式28]
V S = j 2 N Σ k = 0 N - 1 V k e - j 2 πk N · · · ( 28 )
通过将其应用于式(4)、(8),得到下面的式(29)。
[表达式29]
| V · AS - x · Z · · I · AS | 2 = | V · F | 2 = | V · BS - ( L - x ) · Z · · I · BS | 2 · · · ( 29 )
其中,VAS(矢量)、IAS(矢量)、VBS(矢量)、IBS(矢量)是根据时间序列采样数据计算出的矢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已经说明的第1、第2实施方式同样,通过对从式(29)得到的x的二次方程式进行求解,能够求出到事故点F的距离x,如图12所示按时间序列得到标定计算值。
根据该结果,通过收敛判定求出标定计算值最稳定的时刻,作为最终的标定结果。例如,作为收敛判定,有将3点的偏差最小的时刻作为收敛时刻的方法等。
如上所述,根据第3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同样,无需取得各端子的同步,通过简单且直接的计算就能够求出到事故点的距离x。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按时间序列计算出的标定计算值的收敛判定而输出最终的标定结果,能够耐受过渡性变动,能够进一步提高标定精度。
(第4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事故点标定方法的事故点标定装置的结构框图与第1~第3实施方式相同,并且,输入处理部10也相同。
本实施方式与第1~第3实施方式相比不同点在于图13所示的标定处理部20的处理功能的一部分,因此重点对标定处理部20的不同的处理功能进行说明。
(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第3实施方式同样,在图1的输入处理部10中,在标定对象线路1的两端的A端子和B端子处,不管各端子同步还是不同步,分别提取电压VA(矢量)和电流IA(矢量)以及电压VB(矢量)和电流IB(矢量)。
然后,在标定处理部20中,设定线路长L和每单位长度的输电线线路常数Z(矢量),并且利用矢量(相量)的振幅或相量最稳定的时刻求出从A端子到事故点F的距离x。
图13是示出在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事故点标定方法的事故点标定装置中作为标定处理部20的处理功能而执行的标定处理200的流程图。
在图13中,在步骤201中取得数据。该步骤201是由图1的数据取得单元21执行的处理步骤。
在步骤201中取得数据后,在步骤202中判定有事故发生的情况下(是),在下一步骤203B中进行矢量(相量)的计算,进而在下一步骤203B1中判定振幅或相量最稳定的时刻,在接下来的步骤204中,利用上述时刻的各相电压/各相电流数据以及线路常数等设定值,进行标定运算。这些步骤202、203B、203B1和204是由图1的标定运算单元22执行的处理步骤。
然后,在下一步骤205中输出标定结果。该步骤205是由图1的标定结果输出单元23执行的处理步骤。
(作用)
以上对构成事故点标定装置的输入处理部10A、10B和标定处理部20完成了功能说明,因此以下参照图14和图15的波形图对本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14和图15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的图,特别是,图14(a)是示出A端子的电流的时间序列采样数据的例子的图,图14(b)是示出A端子的电流的时间序列振幅值的例子的图,图15(a)是示出B端子的电流的时间序列采样数据的例子的图,图15(b)是示出B端子的电流的时间序列振幅值的例子的图。
如图14(a)和图15(a)所示,在标定对象线路1的两端的A端子和B端子处,不管各端子同步还是不同步,提取电压VA(矢量)、VB(矢量)和电流IA(矢量)、IB(矢量)的时间序列采样数据。
如图14(b)和图15(b)所示,如果利用时间序列采样数据的最稳定的时刻的数据,并且使用线路长L和输电线线路常数Z(矢量),则对于从A端子到事故点F的距离x,由于从两端看的事故点电压VF(矢量)的大小的平方值相等,因此得到下述的式(30)。
[表达式30]
| V · AT - x · Z · · I · AT | 2 = | V · F | 2 = | V · BT - ( L - x ) · Z · · I · BT | 2 · · · ( 30 )
其中,VAT(矢量)、IAT(矢量)、VBT(矢量)、IBT(矢量)是根据时间序列采样数据求出的最稳定的时刻的矢量。
通过对从式(30)得到的x的二次方程式进行求解,能够求出在时间序列采样数据最稳定的时刻的到事故点的距离x。
例如有以下的方法等:作为时间序列采样数据最稳定的时刻,设为各时间序列的电压/电流振幅值或相量的3点的偏差最小的时刻。另外,在图14、图15的图示例子中,A端子(图14)和B端子(图15)不同步,振幅或相量最稳定的时刻偏离约2ms。
如上所述,根据第4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同样,无需取得各端子的同步,通过简单且直接的计算就能够求出到事故点的距离x。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振幅或相量最稳定的时刻的值来计算到事故点的距离x,因此能够耐受过渡性变动,能够进一步提高标定精度。
(第5实施方式)
在以上所述的第1~第4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标定对象输电线1为两个端子,但本实施方式是标定对象输电线1为具有分支点的3个端子,除了输入处理部增加一个这一点外,输入处理部10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但是,由于具有分支点,标定处理部20的处理功能的一部分稍微不同。
在图16中,CT10C、VT10C分别是设置在C端子处的变流器、变压器。10C是设置在C端子处的输入处理部,与设置在A端子、B端子处的输入处理部10A、10B同样,由数据输入单元11C、数据存储单元12C和数据传送单元13C构成,与传送介质NET连接。标定处理部20与图1的情况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第4实施方式同样,在图1的输入处理部10中,在标定对象线路1的两端的A端子和B端子处,不管各端子同步还是不同步,分别提取电压VA(矢量)和电流IA(矢量)以及电压VB(矢量)和电流IB(矢量)。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在C端子处提取电压VC(矢量)和电流IC(矢量)。
参照图17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的标定处理部20的功能进行说明。
在图17中,在步骤201中取得数据。该步骤201是由图1的数据取得单元21执行的处理步骤。
在步骤201中取得数据后,在步骤202中判定有事故发生的情况下(是),在下一步骤206中进行分支点电压/分支点电流的计算,在下一步骤204中利用各相电压/各相电流数据以及线路常数等设定值,进行标定运算,在接下来的步骤207中进行事故点确定或最终区间的判定。这些步骤202、206、204和207是由图1的标定运算单元22执行的处理步骤。
然后,在下一步骤205中输出标定运算结果。该步骤205是由图1的标定结果输出单元23执行的处理步骤。
(作用)
以上对构成事故点标定装置的输入处理部10A、10B和标定处理部20完成了功能说明,因此以下参照图18对本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事故点标定方法的图,特别是,图18(a)是输电线的电路图,图18(b)示出在电压/电流间成立的关系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输电线1在端子A、B的中间的分支点D处分支,具有端子C。当设标定对象线路1为A端子-D点之间时,由于从B端子和C端子看的D点的分支点电压VD(矢量)相等,因此,如果设B端子与C端子之间的相位差为θ,则下述式(31)成立。
[表达式31]
( V · C - Z · CD · I · C ) e jθ = V · D = V · B - Z · BD · I · B · · · ( 31 )
从式(31)求出下面的式(32):
[表达式32]
分支点电压: V · D = V · B - Z · BD · I · B
分支点电流: I · D = I · B + I · C e jθ · · · ( 32 )
在标定对象线路1的A端子-D点间,不管两端同步还是不同步,如果利用电压VA(矢量)、VD(矢量)和电流IA(矢量)、ID(矢量)、线路长L和输电线线路常数Z(矢量),则对于从A端子到事故点F的距离x,由于从A端子、D点看的事故点电压VF(矢量)的大小的平方值相等,因此形成下述式(33)。
[表达式33]
| V · A - x · Z · · I · A | 2 = | V · F | 2 = | V · D - ( L - x ) · Z · · I · D | 2 · · · ( 33 )
通过将式(32)代入式(33),得到以A端子、B端子、C端子的电压、电流为参数的关于x的二次方程式。然后,通过关于x求解该二次方程式,能够求出从A端子到事故点F的距离x。
如上所述,根据第5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同样,在具有分支点的3个以上端子的输电线中,也无需取得各端子的同步,通过简单且直接的计算就能够高精度地求出到事故点的距离x。

Claims (6)

1.一种事故点标定方法,利用标定对象输电线的各端子的电压、电流和输电线线路常数,来标定事故点,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将从两端看的事故相的事故点电压的矢量的大小的平方值相等的点作为事故点而得到的二次方程式进行求解,计算从规定的一端到事故点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故点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模变换后的值作为上述事故点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故点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上述电压、电流的时间序列采样值进行计算,并且通过进行按照时间序列计算出的标定结果的收敛判定,输出最终结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故点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上述电压、电流的时间序列采样值进行计算,并且利用时间序列采样值最稳定的时刻的数据进行计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故点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分支点的3个以上端子的输电线中,利用从2个端子看的分支点电压相等这一点,利用2个端子的电压、电流和输电线电路常数,计算2个端子间的相位差,利用计算出的相位差和2个端子的电压、电流和输电线线路常数,计算分支点的电压、电流,将端子与分支点或分支点与分支点视为上述两端,计算从规定的一端到事故点的距离。
6.一种事故点标定装置,利用标定对象输电线的各端子的电压、电流和输电线线路常数,来标定事故点,其特征在于,
该事故点标定装置在标定对象输电线的各端子处设置有输入处理部,该输入处理部具备:数据输入单元,取入端子电压和电流并进行数字变换;数据存储单元,预先设定包括数据存储时间的一种以上的设定值,根据该设定值,在事故发生时将电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和数据传送单元,传送所存储的数据,并且,
该事故点标定装置设置有标定处理部,该标定处理部具备:数据取得单元,经由传送介质取得从设置在上述各端子处的上述输入处理部传送来的数据;标定运算单元,预先设定包括上述标定对象输电线的线路常数的一种以上的设定值,利用该设定值和由上述数据取得单元取得的电流、电压数据,通过对将从两端看的事故相的事故点电压的矢量的大小的平方值相等的点作为事故点而得到的二次方程式进行求解,进行计算从规定的一端到事故点的距离的标定运算;和标定结果输出单元,输出该标定运算单元的标定结果。
CN2009801330434A 2008-07-09 2009-07-09 事故点标定方法和事故点标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21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79078A JP2010019625A (ja) 2008-07-09 2008-07-09 事故点標定方法および事故点標定装置
JP2008-179078 2008-07-09
PCT/JP2009/003221 WO2010004757A1 (ja) 2008-07-09 2009-07-09 事故点標定方法および事故点標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2163A CN102132163A (zh) 2011-07-20
CN102132163B true CN102132163B (zh) 2013-08-21

Family

ID=41506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304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2163B (zh) 2008-07-09 2009-07-09 事故点标定方法和事故点标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84673A1 (zh)
JP (1) JP2010019625A (zh)
CN (1) CN102132163B (zh)
WO (1) WO20100047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3588A (ja) * 2009-08-05 2011-02-17 Toshiba Corp 事故点標定方法およびそのシステム
CN103105563B (zh) * 2013-01-28 2016-01-20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线路故障行波网络定位方法
EP2884291B1 (en) * 2013-12-11 2019-08-21 ABB Schweiz AG Fault location in electrical network
JP6459518B2 (ja) * 2014-02-04 2019-01-30 東京電力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事故点標定装置
CN104502744B (zh) * 2014-11-26 2017-06-2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带并联电抗器的输电线路单相故障性质判别方法
JP6804358B2 (ja) * 2017-03-27 2020-12-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故障点標定装置
US10656197B2 (en) 2018-08-23 2020-05-19 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 Inc. Accurate fault location method based on local measurements and remote currents
US11150290B2 (en) 2018-08-23 2021-10-19 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 Inc. Accurate fault location method based on local and remote voltages and currents
CN113721106B (zh) * 2020-05-26 2023-07-1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191062B (zh) * 2021-04-13 2024-01-09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基于多源不完整信息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4184884A (zh) * 2021-11-23 2022-03-1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电网故障行波测距方程自动构造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12136B2 (de) * 1971-03-10 1978-02-02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Schaltungsanordnung zum messen der fehlerstellenentfernung bei leitungskurzschluessen
JP3211477B2 (ja) * 1993-04-30 2001-09-25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ジメチルビフェニルジカルボン酸ジアルキルおよびその製法
WO2002048725A1 (en) * 2000-12-14 2002-06-20 Abb Ab Fault 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JP2002243790A (ja) * 2000-12-29 2002-08-28 Abb Power Automation Ltd 多数タップ付き負荷を有する送電線上の故障点を標定するシステムと方法
WO2004001431A1 (en) * 2002-06-20 2003-12-31 Abb Ab Fault location using measurements of current and voltage from one end of a line
CN1474190A (zh) * 2003-08-12 2004-02-11 武汉大学 一种采用多端信号的输电线路精确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529180A (zh) * 2003-10-10 2004-09-15 武汉大学 高压输电线多路高精度gps单端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9471B2 (ja) * 1978-10-30 1983-06-22 東京電力株式会社 事故点判別方式
US4455612A (en) * 1982-01-27 1984-06-19 Iow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Recursive estimation in digital distance relaying system
SE433405B (sv) * 1982-09-14 1984-05-21 Asea Ab Fo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r lokalisering av ett felstelle pa en trefasig kraftledning
JP2920981B2 (ja) * 1990-01-17 1999-07-19 関西電力株式会社 2回線送電線の故障点標定方法
US5428549A (en) * 1993-05-28 1995-06-27 Abb Power T&D Company Transmission line fault location system
DE4441334C1 (de) * 1994-11-08 1996-07-11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Feststellen des Ortes eines Fehlers in einem vorgegebenen Überwachungsbereich eines mehrphasigen elektrischen Energieübertragungsleitungs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12136B2 (de) * 1971-03-10 1978-02-02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Schaltungsanordnung zum messen der fehlerstellenentfernung bei leitungskurzschluessen
JP3211477B2 (ja) * 1993-04-30 2001-09-25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ジメチルビフェニルジカルボン酸ジアルキルおよびその製法
WO2002048725A1 (en) * 2000-12-14 2002-06-20 Abb Ab Fault 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JP2002243790A (ja) * 2000-12-29 2002-08-28 Abb Power Automation Ltd 多数タップ付き負荷を有する送電線上の故障点を標定するシステムと方法
WO2004001431A1 (en) * 2002-06-20 2003-12-31 Abb Ab Fault location using measurements of current and voltage from one end of a line
CN1474190A (zh) * 2003-08-12 2004-02-11 武汉大学 一种采用多端信号的输电线路精确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529180A (zh) * 2003-10-10 2004-09-15 武汉大学 高压输电线多路高精度gps单端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04757A1 (ja) 2010-01-14
US20110184673A1 (en) 2011-07-28
CN102132163A (zh) 2011-07-20
JP2010019625A (ja) 2010-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2163B (zh) 事故点标定方法和事故点标定装置
Abur et al. Power system state estimation: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
CN102435851B (zh) 一种双回输电线路零序参数测量方法
CN105137278B (zh) 基于sogi的单相变压器短路参数在线实时辨识方法
CN103944165B (zh) 一种大电网参数辨识估计方法
CN101505061B (zh) 一种基于时域仿真的戴维南等值参数跟踪的计算方法
US2016022637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power system element parameters and power correction factor
CN103018534B (zh) 确定谐波电压的方法及系统
CN103869171B (zh) 超高压同塔四回交流/双回双极直流线路零序参数测量法
CN103714490B (zh) 一种大电网在线数据多线程快速整合方法
CN103984822A (zh) 一种基于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的三相潮流实现方法
CN103353918A (zh) 一种配电网三相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初值选取方法
CN102801158A (zh) 基于Pade近似的时滞电力系统特征值计算与稳定性判别方法
CN101262130A (zh) 基于采样圆的三端线路光纤差动同步相量算法
CN107328996A (zh) 抗差输电线路正序参数辨识方法
CN103077480A (zh) 一种电力系统的安全校核方法
CN103793585B (zh) 一种提高理论线损计算完整性和准确性的方法
CN104237677B (zh) 220kV及以上电网单回输电线路零序参数在线辨识方法
CN103529388B (zh) 一种测量发电机组调差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95590B (zh) 一种基于三序等值阻抗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的建模方法
CN108075478A (zh) 一种暂态稳定紧急控制方法
CN106026155A (zh) 柔性直流换流站小干扰阻抗的等效方法
CN104934969B (zh) 一种电力线路参数的计算方法
CN102687031B (zh) 事故点标定方法以及系统
CN102157930A (zh) 一种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直流侧谐波电流的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