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9748A - 炭焙红茶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炭焙红茶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9748A
CN102119748A CN 201110025350 CN201110025350A CN102119748A CN 102119748 A CN102119748 A CN 102119748A CN 201110025350 CN201110025350 CN 201110025350 CN 201110025350 A CN201110025350 A CN 201110025350A CN 102119748 A CN102119748 A CN 1021197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tea
charcoal
temperature
spreading
d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02535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匡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11002535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197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19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97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炭焙红茶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萎凋→揉捻→发酵→毛火→做形→足火→烘焙步骤。该加工方法打破了传统红茶的制作方法,开发出具有独特韵味的炭焙红茶,突破传统红茶口感,醇厚甘滑,耐泡度高,具有独特的檀香韵味,大幅度提高红茶的品质。

Description

炭焙红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的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炭焙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品性温和,味道醇厚,除含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外,还富含微量元素钾,冲泡后70%的钾可溶于茶水内。钾有增强心脏血液循环的作用,并能减少钙在体内的消耗。因红茶中所含的锰是骨结构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因而常喝红茶对骨骼强健也有益处。
近年来,国外有资料报道,常饮红茶还有防治流感、中风及皮肤癌的效果。日本昭和大学的岛村忠藤教授经研究发现:有关专家认为,为防止流感病毒从口中进入,只要平时用红茶漱口或多喝红茶,便可有效杀死病毒,防止流感侵害人体。
研究表明,由于红茶中含有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其作用类似于氧化剂,能防止中风和心脏病。荷兰科学家曾对红茶是否有预防中风作用作过观察。研究人员对552名年龄在50-60岁的男子进行了试验,将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平均每天饮红茶不到2.5杯,另一组每人每天喝红茶5杯。结果表明,从红茶中摄取类黄酮越多者,中风的危险性越小。并且每天饮红茶达5杯的人,其中风发病危险较不饮红茶者降低了69%。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喝一杯红茶的比不喝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低40%以上。
澳大利亚科学家认为,喝红茶能有效地减少人们患皮肤癌的机会。科研人员在实验室用白鼠作试验证明:当暴露在过量的紫外线当中时,喝过红茶的老鼠患癌症或受皮肤损伤的比例要比单纯喝水的老鼠低54%,并且还发现,饮红茶比那些饮用绿茶的老鼠皮肤癌的发病率要低得多。这也是首次证实了在预防皮肤癌方面,红茶比绿茶有更强的防癌效果。因此开发研究红茶的加工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炭焙红茶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打破了传统红茶的制作方法,开发出具有独特韵味的炭焙红茶,突破传统红茶口感,醇厚甘滑,耐泡度高,具有独特的檀香韵味,大幅度提高红茶的品质。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技术方案是:
一种炭焙红茶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萎凋
采用自然萎凋方式,萎凋室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70-80%,萎凋17-18h;
(2)揉捻
揉捻程度以细胞损伤率在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为适度;
(3)发酵
发酵室温度为24-25℃,相对湿度95%以上,发酵1.5-2h;
(4)毛火干燥
采用烘干机,温度为110℃-120℃,干燥10-15min,下烘摊凉40-60min;
(5)做形
做形采用曲毫机做形,温度为100-110℃,时间为40-50min,下机后摊凉1-1.5h;
(6)足火干燥
采用烘干机,温度为90℃-100℃,干燥15-20min,然后摊凉5-6h;
(7)烘焙
采用木炭,温度为70-80℃进行烘焙,摊叶厚度为8-10cm,先烘1-2h后,将烘笼部分盖封再烘1-2h,然后将烘笼全部盖密,继续烘焙2-3h,即得。
所述步骤(2)中,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加压原则,空压揉捻40-45min,轻压揉捻12-15min,重压揉捻10-15min,轻压揉捻5-10min,空压揉捻3-5min。
进一步地,所述木炭为龙眼木炭或荔枝木炭。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所述的炭焙红茶加工方法与传统红茶加工工艺相比较,创新性的采用了对足干叶进行炭火烘焙的工艺来加工红茶,增加了红茶的色度与耐泡度,使茶汤更加醇厚,香气更加深沉持久,更增添了独特的檀香雅韵。利用本发明所述的加工方法所研制的红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紧结卷曲、色泽乌润,内质汤色红艳明亮,甜香持久,滋味鲜爽浓醇,厚实甘滑,留香持久,叶底红匀明亮,具有独特的檀香蜜韵,韵味悠长,耐冲泡。该加工方法打破了传统红茶的制作方法,开发出具有独特韵味的炭焙红茶,突破传统红茶口感,醇厚甘滑,耐泡度高,具有独特的檀香韵味,大幅度提高红茶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萎凋
萎凋采用室内自然萎凋方式,室内排列萎凋架,竹匾置于萎凋架上,鲜叶摊放于竹匾内,每匾(直径1m)摊叶量为0.5千克,利用启闭门窗的方法来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20℃,空气相对湿度70%,萎凋18小时,萎凋至叶形皱缩,叶质柔软,嫩梗萎软,曲折不易脆断,手捏叶片软绵,紧握萎凋叶成团,松手可缓慢松散。叶表光泽消失,叶色转为暗绿,青草气减退,透发清香。
(2)揉捻
揉捻时间约80分钟,第一次揉捻不加压,揉捻40分钟后,解块,再加压揉捻,加压原则为先轻后重再轻,轻压揉15分钟后加重压揉10分钟,再轻压揉10分钟后,解压继续揉捻5分钟,下机解块散热,揉捻程度以细胞损伤率在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为适度。
(3)发酵
发酵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发酵的进展与质量的好坏与温湿度等环境及发酵时间有关。将揉捻叶抖松摊匀置于发酵盒内,摊叶厚度10cm,送入发酵室内,调节发酵室的温度为24-25℃,相对湿度95%以上,发酵时间2小时。发酵至叶子青气消失,出现发酵叶特有的香气——一种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味,叶色红变。
(4)毛火干燥
烘干机进风温度120℃,干燥10min,下烘摊凉60min;
(5)做形
采用曲毫机做形,温度100℃,做形50min,下机摊凉1.5h;
(6)足火干燥
烘干机进风温度100℃,干燥15min,至足干,然后摊凉5小时;
(5)烘焙
采用龙眼木炭温度为80℃下烘焙,摊叶厚度10cm,开始烘1h后水汽弃尽,加半边盖再烘1h,充分诱发香气后,将烘笼全部盖密,继续烘焙3h,形成成茶独特的香气和滋味。
实施例2
(1)萎凋
萎凋采用室内自然萎凋方式,室内排列萎凋架,竹匾置于萎凋架上,鲜叶摊放于竹匾内,每匾(直径1m)摊叶量为0.5千克,利用启闭门窗的方法来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25℃,空气相对湿度80%,萎凋17小时,萎凋至叶形皱缩,叶质柔软,嫩梗萎软,曲折不易脆断,手捏叶片软绵,紧握萎凋叶成团,松手可缓慢松散。叶表光泽消失,叶色转为暗绿,青草气减退,透发清香。
(2)揉捻
揉捻时间约85分钟,第一次揉捻不加压,揉捻45分钟后,解块,再加压揉捻,加压原则为先轻后重再轻,轻压揉12分钟后加重压揉15分钟,再轻压揉5分钟后,解压继续揉捻5分钟,下机解块散热,揉捻程度以细胞损伤率在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为适度。
(3)发酵
发酵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发酵的进展与质量的好坏与温湿度等环境及发酵时间有关。将揉捻叶抖松摊匀置于发酵盒内,摊叶厚度10cm,送入发酵室内,调节发酵室的温度为24-25℃,相对湿度95%以上,发酵时间1.5小时。发酵至叶子青气消失,出现发酵叶特有的香气——一种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味,叶色红变。
(4)毛火干燥
烘干机进风温度110℃,干燥15min,下烘摊凉60min;
(5)做形
采用曲毫机做形,温度110℃,做形40min,下机摊凉1h;
(6)足火干燥
烘干机进风温度90℃,干燥20min,至足干,然后摊凉6小时。
(5)复烘焙
采用荔枝木炭温度为70℃下烘焙,摊叶厚度8cm,开始烘2h后水汽弃尽,加半边盖再烘2h,充分诱发香气后,将烘笼全部盖密,继续烘焙2h,形成成茶独特的香气和滋味。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3)

1.一种炭焙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萎凋
采用自然萎凋方式,萎凋室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70-80%,萎凋17-18h;
(2)揉捻
揉捻程度以细胞损伤率在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为适度;
(3)发酵
发酵室温度为24-25℃,相对湿度95%以上,发酵1.5-2h;
(4)毛火干燥
采用烘干机,温度为110℃-120℃,干燥10-15min,下烘摊凉40-60min;
(5)做形
做形采用曲毫机做形,温度为100-110℃,时间为40-50min,下机后摊凉1-1.5h;
(6)足火干燥
采用烘干机,温度为90℃-100℃,干燥15-20min,然后摊凉5-6h;
(7)烘焙
采用木炭,温度为70-80℃进行烘焙,摊叶厚度为8-10cm,先烘1-2h后,将烘笼部分盖封再烘1-2h,然后将烘笼全部盖密,继续烘焙2-3h,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焙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加压原则,空压揉捻40-45min,轻压揉捻12-15min,重压揉捻10-15min,轻压揉捻5-10min,空压揉捻3-5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焙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炭为龙眼木炭或荔枝木炭。
CN 201110025350 2011-01-24 2011-01-24 炭焙红茶的加工方法 Pending CN1021197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025350 CN102119748A (zh) 2011-01-24 2011-01-24 炭焙红茶的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025350 CN102119748A (zh) 2011-01-24 2011-01-24 炭焙红茶的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9748A true CN102119748A (zh) 2011-07-13

Family

ID=44248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025350 Pending CN102119748A (zh) 2011-01-24 2011-01-24 炭焙红茶的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19748A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8104A (zh) * 2011-07-20 2011-11-30 江苏科技大学 桑叶叶柄茶的制备方法
CN102524433A (zh) * 2011-12-29 2012-07-04 青岛崂乡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果香型红茶的生产方法
CN102669316A (zh) * 2012-06-04 2012-09-19 普宁市金枝(茶叶)保健品有限公司 一种炭焙茶的生产方法
CN102972555A (zh) * 2011-09-05 2013-03-20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即饮茶饮料的生产方法
CN103211049A (zh) * 2013-05-21 2013-07-24 四川高县科毅茶业有限公司 颗粒工夫红茶加工工艺
CN103349117A (zh) * 2013-06-27 2013-10-16 朱佳妮 一种老鹰茶的加工方法
CN103404647A (zh) * 2013-08-30 2013-11-27 湖北东湖一叶清茶业有限公司 珠兰红茶的纯手工炭焙制作工艺及其制成的珠兰红茶
CN103621690A (zh) * 2013-11-12 2014-03-12 苏州市邓尉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杯泡红茶的生产方法
CN103749746A (zh) * 2013-12-24 2014-04-30 吴燕妮 一种用萎凋和烘焙功能一体的萎凋槽制茶工艺
CN103783180A (zh) * 2014-02-26 2014-05-14 开阳紫江富硒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CN104171046A (zh) * 2014-07-14 2014-12-03 贵州聚福轩万壶缘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430980A (zh) * 2014-11-21 2015-03-25 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揉捻方法
CN104605041A (zh) * 2015-02-06 2015-05-13 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 一种古茶树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770484A (zh) * 2015-04-03 2015-07-15 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浓香铁观音的烘焙方法
CN105594940A (zh) * 2016-03-09 2016-05-25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一种檀香叶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20480A (zh) * 2016-11-11 2017-05-31 福建古道野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野生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8925667A (zh) * 2018-09-11 2018-12-04 六安红片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生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茶叶》 20100510 高峻 不同形状优质红茶清洁化机械加工工艺 111-114 1-3 , *
《茶叶加工技术与设备》 20050731 权启爱 功夫红茶加工技术 浙江摄影出版社 99-107 1-3 , *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8104B (zh) * 2011-07-20 2013-04-24 江苏科技大学 桑叶叶柄茶的制备方法
CN102258104A (zh) * 2011-07-20 2011-11-30 江苏科技大学 桑叶叶柄茶的制备方法
CN102972555A (zh) * 2011-09-05 2013-03-20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即饮茶饮料的生产方法
CN102972555B (zh) * 2011-09-05 2016-12-21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即饮茶饮料的生产方法
CN102524433A (zh) * 2011-12-29 2012-07-04 青岛崂乡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果香型红茶的生产方法
CN102669316A (zh) * 2012-06-04 2012-09-19 普宁市金枝(茶叶)保健品有限公司 一种炭焙茶的生产方法
CN102669316B (zh) * 2012-06-04 2013-07-17 普宁市金枝(茶叶)保健品有限公司 一种炭焙茶的生产方法
CN103211049B (zh) * 2013-05-21 2014-08-13 四川高县科毅茶业有限公司 颗粒工夫红茶加工工艺
CN103211049A (zh) * 2013-05-21 2013-07-24 四川高县科毅茶业有限公司 颗粒工夫红茶加工工艺
CN103349117A (zh) * 2013-06-27 2013-10-16 朱佳妮 一种老鹰茶的加工方法
CN103404647A (zh) * 2013-08-30 2013-11-27 湖北东湖一叶清茶业有限公司 珠兰红茶的纯手工炭焙制作工艺及其制成的珠兰红茶
CN103621690A (zh) * 2013-11-12 2014-03-12 苏州市邓尉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杯泡红茶的生产方法
CN103749746A (zh) * 2013-12-24 2014-04-30 吴燕妮 一种用萎凋和烘焙功能一体的萎凋槽制茶工艺
CN103783180A (zh) * 2014-02-26 2014-05-14 开阳紫江富硒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CN104171046A (zh) * 2014-07-14 2014-12-03 贵州聚福轩万壶缘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171046B (zh) * 2014-07-14 2017-02-15 贵州聚福轩万壶缘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430980A (zh) * 2014-11-21 2015-03-25 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揉捻方法
CN104605041A (zh) * 2015-02-06 2015-05-13 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 一种古茶树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770484A (zh) * 2015-04-03 2015-07-15 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浓香铁观音的烘焙方法
CN105594940A (zh) * 2016-03-09 2016-05-25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一种檀香叶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20480A (zh) * 2016-11-11 2017-05-31 福建古道野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野生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720480B (zh) * 2016-11-11 2020-05-19 春润(福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野生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8925667A (zh) * 2018-09-11 2018-12-04 六安红片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9748A (zh) 炭焙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365887A (zh) 一种沉香红茶制作工艺
CN105360367A (zh) 一种红茶的生产方法
CN101731397B (zh) 莞香茶及其制作工艺
CN101953412B (zh) 陈年柚子茶加工制作工艺
CN103571685A (zh) 一种铁皮石斛红曲酒及其酿造方法
CN104186855A (zh) 一种桑叶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04619A (zh) 一种红枣红茶的制作工艺
JP2007236319A (ja) 紅茶葉の製造方法
CN103156011A (zh) 野生益身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0843A (zh) 黄芩混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66514A (zh) 一种果香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6333038A (zh) 一种茉莉桑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12546A (zh) 一种降三高养心减肥的灵芝石斛丹参红茶及其加工工艺
CN108112712A (zh) 一种白茶制作工艺
CN105341229A (zh) 一种玫瑰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5921A (zh) 一种富γ-氨基丁酸桑叶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1395A (zh) 罗布麻茶的生产方法
CN104041606A (zh) 一种益生元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3976048B (zh) 一种涮青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222326A (zh) 一种苦丁茶的加工方法
KR20120030267A (ko) 한약재를 이용한 약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731393A (zh) 枣树芽茶的生产方法
CN105010674A (zh) 红豆杉保健茶生产加工工艺
CN1775053A (zh) 印楝保健茶及其制造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