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5316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5316A
CN102105316A CN2009801295572A CN200980129557A CN102105316A CN 102105316 A CN102105316 A CN 102105316A CN 2009801295572 A CN2009801295572 A CN 2009801295572A CN 200980129557 A CN200980129557 A CN 200980129557A CN 102105316 A CN102105316 A CN 102105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depression
stirring
projection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95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正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05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53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3/00Devices for measuring, signalling, controlling, or distributing tyre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tyre inflating devices on vehicles, e.g. of pumps or of tanks; Tyre cooling arrangements
    • B60C23/18Tyre cooling arrangements, e.g. heat shie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60C5/12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充气轮胎(2)具有胎面部(T)和一对胎侧部(S)。在各胎侧部(S)的外表面(34)从表示最大宽度的位置(PA)到径向内侧设置有搅动部(32)。该搅动部(32)具有从该外表面向内侧凹陷的多个凹穴(36)。该凹穴(36)的边缘轮廓为圆形。该凹穴(36)的深度相对于该凹穴(36)的外径的比值为0.2以上且0.5以下。一个凹穴(36)的中心与接近该凹穴(36)的其他凹穴(36)的中心的距离,与该外径的比值为1.2以上且2以下。优选在该轮胎(2)中,上述凹穴(36)的外径为3mm以上且10mm以下。优选在该轮胎(2)中上述多个凹穴(36)的排列花纹为正交排列。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行驶中的轮胎,一边转动一边支持车身。在该轮胎中交替地反复进行变形和复元。这样的变形和复元的反复会造成轮胎发热。
在日本特开2007-50854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漏气保用轮胎,其根据即使在爆胎时也能够以高速度持续行驶一定距离的观点而在胎侧部分设置了加强橡胶层。在该漏气保用轮胎的胎侧部分设置有多个散热用沟状部,能够有效地散逸在爆胎状态下行驶时蓄积在加强橡胶层中的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50854公报
在行驶中的轮胎中,其是以胎圈部分为主而变形,从而使该胎圈部分的温度上升。该温度上升会导致轮胎脱层、胎体破坏等损伤。这样的轮胎耐久性差。
在该轮胎上,不像上述漏气保用轮胎那样在胎侧部分设置加强橡胶层。该轮胎的胎侧部分的厚度与上述漏气保用轮胎的厚度相比较薄。根据保持轮胎刚性的观点,在该轮胎上无法设置上述散热用沟状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久性优越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胎面部和一对胎侧部。在各胎侧部的外表面设置有搅动部。该搅动部具备从该外表面向内侧凹陷的多个凹穴。该凹穴的边缘轮廓为圆形。该凹穴的深度相对于该凹穴的外径的比值为0.2以上且0.5以下。
优选地,在该轮胎中,上述多个凹穴中,一个凹穴的中心与接近该凹穴的其他凹穴的中心的距离,相对于上述外径的比值为1.2以上且2以下。
优选地,在该轮胎中,上述凹穴的外径是3mm以上且10mm以下。
本发明涉及的另一充气轮胎具有胎面部和一对胎侧部。在各胎侧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搅动部。该搅动部具备多个凹穴和凸起。各个凹穴分别从该外表面向内侧凹陷。该凹穴的边缘轮廓为圆形。该凹穴的深度相对于该凹穴的外径的比值为0.2以上且0.5以下。各个凸起分别从该外表面向外侧突出。该凸起的边缘轮廓为圆形。该凸起的高度相对于该凸起的外径的比值为0.2以上且0.5以下。该凹穴和凸起的排列花纹为正交排列。该凹穴和该凸起被交替地排列。
本发明的再一充气轮胎具有胎面部和一对胎侧部。在各胎侧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搅动部。该搅动部具备多个凹穴和凸起。各个凹穴分别从该外表面向内侧凹陷。该凹穴的边缘轮廓为圆形。该凹穴的深度相对于该凹穴的外径的比值为0.2以上且0.5以下。各个凸起分别从该外表面向外侧突出。该凸起的边缘轮廓为圆形。该凸起的高度相对于该凸起的外径的比值为0.2以上且0.5以下。该凹穴和凸起的排列花纹为锯齿排列。六个凸起接近一个凹穴。
在该轮胎中,在胎侧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具有多个凹穴的搅动部。该搅动部能够对处于行驶中的轮胎周围存在的空气进行搅动。该搅动能够抑制该胎侧部的温度上升。在这样的轮胎中,能够抑制轮胎脱层、胎体的破坏等损伤。该轮胎的耐久性优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侧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Ⅱ-Ⅱ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轮胎的胎侧部S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2、48、64…轮胎;4…胎面;6…胎侧部;8…胎圈;10…胎体;12…带束层;14…内衬层;16…胎圈包布;18…胎面表面;20…沟;22…芯部;24…三角胶;26…胎体帘布;28…内侧层;30…外侧层;32、50、60…搅动部;34…外表面;36…凹穴;52、68…搅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适宜的附图并基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表示的是轮胎2的侧面。图2中表示该轮胎2的一部分。该轮胎2具有:胎面4、胎侧部6、胎圈8、胎体10、带束层12、内衬层14以及胎圈包布16。该轮胎2能够被划分为胎面部T和一对侧部S。该轮胎2是无内胎型轮胎。该轮胎2被安装于轿车上。图2中上下方向是径向,左右方向是轴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是周向。该周向也是轮胎的转动方向。该轮胎2形成以图2中的点划线C为中心的大致左右对称的形状。该点划线CL表示轮胎2的赤道面。
胎面4由抗不均匀磨损性能优越的交联橡胶构成。胎面4形成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形状。胎面4具备胎面表面18。该胎面表面18接地于路面。在胎面表面18上刻有沟20。由该沟20形成胎面花纹。在胎面4上未刻有沟20。
胎侧部6从胎面4的端部向径向大致内侧延伸。该胎侧部6由交联橡胶构成。胎侧部6通过弯曲来吸收来自路面的冲击。此外胎侧部6能够防止胎体10的外部损伤。
胎圈8位于比胎侧部6更靠径向大致内侧。胎圈8具备:芯部22、和从该芯部22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三角胶24。芯部22是环状。芯部22包含多条非伸缩性导线(代表性的是钢制导线)。三角胶24为朝向径向外侧尖细的形状。三角胶24由高硬度的交联橡胶构成。
胎体10由胎体帘布26构成。胎体帘布26被架设在两侧的胎圈8之间,并沿着胎面4和胎侧部6的内侧。胎体帘布26绕芯部22从轴向内侧向外侧折返。
虽未图示,然而胎体帘布26由并排排列的多条帘线和顶胶构成。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所成的角度的绝对值通常是70°至90°。换言之,该胎体10具有子午线构造。帘线通常由有机纤维构成。作为优选的有机纤维可例示出: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人造丝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以及芳族聚酰胺纤维。也可以采用斜交构造的胎体10。
带束层12位于胎体10的径向外侧。带束层12与胎体10层叠。带束层12对胎体10进行加强。带束层12由内侧层28和外侧层30构成。虽未图示,但内侧层28和外侧层30分别由并排排列的多条帘线和顶胶构成。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倾斜。倾斜角度的绝对值是10°以上且35°以下。内侧层28的帘线倾斜方向与外侧层30的帘线倾斜方向相反。帘线的优选材质是钢。帘线也可以使用有机纤维。
内衬层14与胎体10的内周面接合。内衬层14由交联橡胶构成。内衬层14使用空气遮挡性能优越的橡胶。内衬层14发挥保持轮胎2的内压的作用。
胎圈包布16位于胎圈8附近。当将轮胎2组装于轮辋时,该胎圈包布16与轮辋接触。通过该接触来保护胎圈8附近。胎圈包布16通常由布和浸渍于该布的橡胶构成。可以使用由橡胶单体构成的胎圈包布16。
如图1所示,该轮胎2在外表面还设置有搅动部32。该搅动部32沿周向延伸。该搅动部32形成环状。
在图2中,点PT是胎面4的位于轴向外侧的端部。在本说明书中,该轮胎2的从该点PT到径向外侧的部分是上述的胎面部T,从该点PT到径向内侧的部分是上述的胎侧部S。图2中点PA表示该轮胎2的最大宽度的位置。
在该轮胎2上,搅动部32被设置于胎侧部S的外表面34。该搅动部32位于该外表面34的从上述点PA到径向内侧的部分。该搅动部32位于胎圈8附近。该搅动部32被配置成:比组装有该轮胎2的轮辋(未图示)的凸缘更靠径向外侧。配置该搅动部32的部分也被称为胎圈区域。该搅动部32可以位于该外表面34的从上述点PA到径向外侧的部分。如图1和图2所示,该搅动部32具备从外表面34向内侧凹陷的多个凹穴36。该搅动部32除上述凹穴36以外还可以包括从该外表面34向外侧突出的凸起。这里,该图1中轮胎2的搅动部32未包括凸起。
图3表示设置在胎侧部S的外表面34上的搅动部32的一部分。在该图3中用箭头线A表示的方向表示径向外侧。用箭头线B表示的方向是表示该轮胎2的正转方向。
如图所示,凹穴36b位于凹穴36a的径向内侧,凹穴36c位于凹穴36a的径向外侧。凹穴36a、36b和36c沿径向排列。特别是,在该轮胎2中凹穴36a、36b和36c沿径向以等间隔排列。在该轮胎2中,凹穴36d位于凹穴36a的正转侧,凹穴36e位于凹穴36a的反转侧。凹穴36a、36d和36e沿转动方向排列。特别是,在该轮胎2中,凹穴36a、36d和36e沿转动方向以等间隔排列。换言之,在该轮胎2中,搅动部32构成为:将多个由沿径向以等间隔排列的多个凹穴36构成的单元沿正转方向以等间隔排列。
在该图3中,由沿径向并排排列的凹穴36a、36b和36c构成的单元、与沿转动方向并排排列的凹穴36a、36d和36e构成的单元,在凹穴36a处交叉。凹穴36b、36c、36d和36e接近于该凹穴36a。这样的凹穴36的排列花纹被称为正交排列。在该轮胎2中由于多个凹穴36适宜地分散在胎侧部S的外表面34上,从而抑制这些凹穴36阻碍均匀性。此外,该凹穴36的排列花纹不限定于正交排列,可以考虑轮胎2的规格等适宜地决定。
在该轮胎2中,凹穴36的表面38是从其底部以同心圆状扩展而成。该凹穴36的边缘40位于该凹穴36与胎侧部S的外表面34的交界线部分。在该轮胎2中,该边缘40的轮廓是圆形。因此,随着轮胎2的变形产生的应力在该边缘40上被适宜地分散。在该轮胎2中,该凹穴36不会阻碍轮胎2的耐久性。
图4中表示凹穴36的截面。在该轮胎2中,凹穴36从胎侧部S的外表面34向内侧凹陷。该凹穴36的表面38的形状形成碗状。如该图4所示,在该凹穴36的截面中,该凹穴36的表面38的形状是弧形。
该轮胎2以如下方式制造。在成型头中安装内衬层14、胎体10、胎圈8、胎侧部6、带束层12、胎面4等橡胶部件从而得到生胎(也称为未交联轮胎)。得到该生胎的工序称为成形工序。
生胎被供给到硫化工序。在该硫化工序中,该生胎被放入打开的模具中(未图示)。放入时气袋(未图示)为收缩状态。经放入使气袋位于生胎内侧。通过填充气体使气袋膨胀。由于该膨胀使生胎产生变形。该变形被称为定型。关闭模具使得气袋的内压升高。生胎被模具的型腔面与气袋的外表面夹持,并进行加压。通过来自气袋和模具的热传导使生胎被加热。
在该模具中,型腔面的形状相当于轮胎2的外表面34的形状。在该模具上,在该型腔面的相当于轮胎2的胎圈区域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突起。
生胎的橡胶组成物通过加压和加热而流动。经过该加压和加热,上述突起陷入该橡胶组成物中。经过加热橡胶组成物发生交联反应从而得到轮胎2。在该轮胎2上在突起陷入的部分形成凹穴36。
如上所述,在该轮胎2中,在胎侧部S的外表面34设置有多个凹穴36。由于这些凹穴36从外表面34向内侧凹陷,因此能够对处于行驶中的轮胎2周围存在的空气进行搅动。通过该搅动能够抑制该胎侧部S的温度上升。在这样的轮胎2中,能够抑制轮胎脱层、胎体10的破坏等损伤。该轮胎2的耐久性优越。该凹穴36能够有助于减轻轮胎2的质量。
在该轮胎2中,凹穴36位于从表示胎侧部S的外表面34的最大宽度的位置到径向内侧的部分。换言之,在该轮胎2中,凹穴36位于胎圈8附近。在该轮胎2中,该凹穴36能够抑制该胎圈8附近的部分的温度上升。在这样的轮胎2中能够抑制轮胎脱层、胎体10的破坏等损伤。该轮胎2的耐久性优越。
图4中双箭头线R1表示凹穴36的外径。该凹穴36的外径R1是表示该凹穴36的边缘40的轮廓的圆的直径。点P1是表示一个凹穴36的边缘40的轮廓的圆的中心。点P2是表示与这个凹穴36接近的另一个凹穴36的边缘40的轮廓的圆的中心。双箭头线L表示该中心P1与该中心P2的距离。双箭头线D表示该凹穴36的深度。该深度D是通过测量从该胎侧部S的外表面34到该凹穴36的底部42的高度所得到的。
在该轮胎2中,外径R1优选为3mm以上且10mm以下。通过将该外径R设定为3mm以上,由此该凹穴36能够有效地搅动空气。在具有该凹穴36的轮胎2中能够抑制温度上升。该轮胎2的耐久性优越。根据该观点,该外径R1优选为3.5mm以上。通过将该外径R1设定为10mm以下,由于能够适宜地保持轮胎2的刚性。在该轮胎2中能够保持优越的行驶性能。根据该观点,该外径R1更优选为7mm以下。
在该轮胎2中,距离L相对于外径R1的比值为1.2以上且2以下。通过将该比值设定为1.2以上,由此能够抑制设置在该胎侧部S的外表面34上的凹穴36间的间隔过小。由于能够适宜地保持设置在该外表面34上的凹穴36的数量,因此能够抑制轮胎2的质量过大。在该轮胎2中能够保持优越的行驶性能。根据该观点,该比值更优选为1.3以上。通过将该比值设定为2以下,能够适宜地保持凹穴36之间的距离。由于该凹穴36能够有效地搅动空气,因此在该轮胎2中能够抑制温度上升。该轮胎2的耐久性优越。根据该观点该比值更优选为1.9以下。
在该轮胎2中,深度D相对于外径R1的比值是0.2以上且0.5以下。通过将该比值设定为0.2以上,由此该凹穴36能够有效地搅动空气。在具有该凹穴36的轮胎2中,能够抑制温度上升。该轮胎2的耐久性优越。根据该观点,该比值更优选为0.3以上最优选为0.35以上。通过将该比值设定为0.5以下,由此能够适宜地保持该凹穴36的搅动效果。在该轮胎2中也能够抑制温度上升。根据该观点,该比值更优选为0.45以下。
图2中实线BBL表示胎圈基准线。该胎圈基准线是规定安装有轮胎2的轮辋的轮辋直径(参照JATMA)的线。双箭头线H0表示从该胎圈基准线到表示轮胎2最大宽度的位置(PA)的径向高度。双箭头线H1表示从该胎圈基准线到位于上述搅动部3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44(外端)的径向高度。该外端44是在构成该搅动部32的凹穴36中,位于径向外侧的凹穴36的边缘40的径向外侧的部分。双箭头线H2表示从该胎圈基准线到位于该搅动部3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46(内端)的径向高度。该内端46是在构成该搅动部32的凹穴36中,位于径向内侧的凹穴36的边缘40的径向内侧的部分。
在该轮胎2中,高度H1相对于高度H0的比值优选为0.7以上且1.0以下。通过将该比值设定为0.7以上,由此搅动部32能够有效地搅动空气。在具有该搅动部32的轮胎2中,能够抑制温度上升。该轮胎2的耐久性优越。根据该观点,该比值更优选为0.8以上。通过将该比值设定为1.0以下,由此能够适宜地保持轮胎2的质量。在该轮胎2中能够保持优越的行驶性能。
在该轮胎2中,高度H2相对于高度H0的比值优选为0.2以上且0.5以下。通过将该比值设定为0.2以上,由此搅动部32被配置成位于比组装有该轮胎2的轮辋(未图示)的凸缘更靠径向外侧。该搅动部32能够有助于有效地搅动空气。在具有该搅动部32的轮胎2中能够抑制温度上升。该轮胎2的耐久性优越。根据该观点,该比值更优选为0.3以上。通过将该比值设定为0.5以下,由此搅动部32能够有效地抑制胎圈区域的温度上升。该轮胎2的耐久性优越。
在本发明中,轮胎2以及后述的轮胎各部件的尺寸和角度是在将轮胎2组装于正规轮辋,并且对轮胎2填充空气使其成为正规内压的状态下测量的。测量时轮胎2上未作用载荷。在本说明书中“正规轮辋”是指,在轮胎2所依据的规格中规定的轮辋,JATMA规格中的“标准轮辋”、TR规格中的“Design Rim”、以及ETRTO规格中的“Measuring Rim”是正规轮辋。本说明书中“正规内压”是,在轮胎2所依据的规格中规定的内压,JATMA规格中的“最高空气压力”、TR规格中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以及ETRTO规格中的“INFLATION PRESSURE”是正规内压。在轿车用轮胎2的情况下是在内压为180kPa的状态下测量尺寸和角度。
图5中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48的胎侧部S的外表面34。在该图5中用箭头线A表示的方向是表示该轮胎48的径向外侧。用箭头线表示的方向是该轮胎48的正转方向。该轮胎48在其外表面34具有搅动部50。虽未图示,但该搅动部50位于从表示轮胎48的最大宽度的位置到径向内侧的部分。该搅动部50也可以位于从表示该轮胎48的最大宽度的位置到径向外侧的部分。该搅动部50具有多个搅动件52。在该轮胎48中,除了该搅动部50以外的构成与图1表示的轮胎2相同。
在该轮胎48中,搅动件52的排列花纹是正交排列。如图所示,由沿径向并排排列的搅动件52a、52b和52c构成的单元、与沿转动方向并排排列的搅动件52a、52d和52e构成的单元,在搅动件52a处交叉。在该轮胎48中,搅动部50构成为:将由多个沿径向以等间隔排列的多个搅动件52构成的单元沿正转方向以等间隔排列。在该轮胎48中,多个搅动件52适宜地分散在胎侧部S的外表面34上,从而抑制这些搅动件52阻碍均匀性。
在该轮胎48中,搅动件52a是凹穴,接近该搅动件52a的搅动件52b、52c、52d以及52e是凸起。此外,在该图5中,搅动件52f、52g、52h以及52i是凹穴。在该轮胎48中,凹穴和凸起沿径向交替地排列。该凹穴和凸起也沿转动方向交替地排列。在该轮胎48中,搅动部50所包括的多个搅动件52由凹穴和凸起构成。换言之,该搅动部50具备多个凹穴和凸起。
图6表示作为凹穴的搅动件52a和作为凸起的搅动件52c的截面。如图所示,凹穴52a从外表面34向内侧凹陷。该凹穴52a的表面54的形状形成碗状。该表面54从底部56以同心圆状扩展。该凹穴52a的边缘58a位于该凹穴与胎侧部S的外表面34的交界线部分。在该轮胎48中该边缘58a的轮廓是圆形。因此随着轮胎48的变形产生的应力在该边缘58a上被适宜地分散。在该轮胎48中,该作为凹穴的搅动件52不会阻碍轮胎48的耐久性。
凸起52c从外表面34向外侧突出。该凸起52c的表面60从顶点62以同心圆状扩展。该凸起52c的边缘58b位于该凸起52c与胎侧部S的外表面34的交界线部分。在该轮胎48中,该边缘58b的轮廓也是圆形。因此随着轮胎48的变形产生的应力在该边缘58b上被适宜地分散。在该轮胎48中,该作为凸起的搅动件52不会阻碍轮胎48的耐久性。
如上所述,在该轮胎48中,在胎侧部S的外表面34上设置有多个作为搅动件52的凹穴和凸起。这些搅动件52能够对处于行驶中的轮胎48周围存在的空气进行搅动。通过该搅动,能够抑制该胎侧部S的温度上升。在这样的轮胎48中,能够抑制轮胎脱层、胎体的破坏等损伤。该轮胎48的耐久性优越。
在该轮胎48中,作为搅动件52的凹穴和凸起,位于从胎侧部S的外表面34上表示最大宽度的位置到径向内侧的部分。换言之,在该轮胎48中,搅动件52位于胎圈附近。在该轮胎48中,该搅动件52能够抑制该胎圈附近的部分的温度上升。在这样的轮胎48中,能够抑制轮胎脱层、胎体的破坏等损伤。该轮胎48的耐久性优越。
在该轮胎48中,在搅动部50所包括的多个搅动件52中凸起和凹穴混合存在。该凸起和凹穴混合存在能够提高空气的搅动效果。由于能够适宜地抑制温度上升,因此该轮胎48的耐久性优越。此外,在该轮胎48中能够适宜地保持质量。根据该观点,凹穴的总数Nd相对于凸起的总数Np的比值优选为3/7以上,更优选为1/2以上。该比值优选为7/3以下,更优选为2/1以下。该比值特别优选为1/1。
根据抑制由作为搅动件52的凹穴和凸起引起的温度上升的效果的观点,在该轮胎48中,四个凹穴接近的凸起的数量Np4相对于凸起总数Np的比值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0.7以上。该比值特别优选为1。
图6中双箭头线R1表示作为凹穴的搅动件52a的外径。该外径R1是表示该凹穴的边缘58a的轮廓的圆的直径。点P3是该圆的中心。双箭头线R2表示作为接近该凹穴的凸起的搅动件52c的外径。该外径R2是表示该凸起的边缘52b的轮廓的圆的直径。点P4是该圆的中心。双箭头线L表示该中心P3与该中心P4的距离。换言之,该距离L是一个搅动件52的中心、与接近这个搅动件52的另一个搅动件52的中心的距离。双箭头线D表示凹穴的深度。该深度D是通过测量从该胎侧部S的外表面34到该凹穴的底部56的高度而获得的。双箭头线H表示该凸起的高度。该高度H是通过测量从该胎侧部S的外表面34到该凹穴的顶点62的高度而获得的。
在该轮胎48中,外径R1优选为3mm以上且10mm以下。通过将该外径R1设定为3mm以上,由此作为凹穴的搅动件52能够有效地搅动空气。在该轮胎48中能够抑制温度上升。该轮胎48的耐久性优越。根据该观点,该外径R1更优选为3.5mm以上。通过将该外径R1设定为10mm以下,由此能够适宜地保持轮胎48的刚性。在该轮胎48中能够保持优越的行驶性能。根据该观点,该外径R1更优选为7mm以下。
在该轮胎48中,外径R2优选为3mm以上且5mm以下。通过将该外径R2设定为3mm以上,由此作为凸起的搅动件52能够有效地搅动空气。在该轮胎48中能够抑制温度上升。该轮胎48的耐久性优越。根据该观点,该外径R2更优选为3.5mm以上。通过将该外径R2设定为5mm以下,能够适宜地保持轮胎48的刚性。在该轮胎48中能够保持优越的行驶性能。根据该观点,该外径R2更优选为45mm以下。
在该轮胎48中,深度D相对于外径R1的比值为0.2以上且0.5以下。通过将该比值设定为0.2以上,由此作为凹穴的搅动件52能够有效地搅动空气。在该轮胎48中,能够抑制温度上升。该轮胎48的耐久性优越。根据该观点,该比值更优选为0.3以上,最优选为が0.35以上。通过将该比值设定为0.5以下,能够适宜地保持轮胎48的刚性。在该轮胎48中能够保持优越的行驶性能。根据该观点,该比值更优选为0.45以下。
在该轮胎48中,高度H相对于外径R2的比值为0.2以上且0.5以下。通过将该比值设定为0.2以上,由此作为凸起的搅动件52能够有效地搅动空气。在该轮胎48中,能够抑制温度上升。该轮胎48的耐久性优越。根据该观点,该比值更优选为0.3以上,最优选为0.35以上。通过将该比值设定为0.5以下,由此能够适宜地保持轮胎48的质量。在该轮胎48中能够保持优越的行驶性能。根据该观点,该比值更优选为0.45以下。
在该轮胎48中,距离L相对于外径R1的比值优选为1.2以上且2以下。通过将该比值设定为1.2以上,由此能够抑制设置在该胎侧部S的外表面34上的搅动件52间的间隔过小。适宜地保持设置于该外表面34的搅动件52的搅动效果。根据该观点,该比值更优选为1.3以上。通过将该比值设定为2以下,由此能够抑制搅动件52间的间隔过大。搅动件52能够有效地搅动空气。在该轮胎48中能够抑制温度上升。该轮胎48的耐久性优越。根据该观点,该比值更优选为1.9以下。
在该轮胎48中,距离L相对于外径R2的比值优选为1.2以上且2以下。通过将该比值设定为1.2以上,由此能够抑制设置在该胎侧部S的外表面34上的搅动件52间的间隔过小。能够适宜地保持设置于该外表面34的搅动件52的搅动效果。根据该观点,该比值更优选为1.3以上。通过将该比值设定为2以下,由此能够抑制搅动件52间的间隔扩大。搅动件52能够有效地搅动空气。在该轮胎48中能够抑制温度上升。该轮胎48的耐久性优越。根据该观点,该比值更优选为1.9以下。
图7表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64的胎侧部S的外表面34。该图7中用箭头线A表示的方向表示径向外侧。用箭头线B表示的方向是该轮胎64的正转方向。该轮胎64该外表面34上具有搅动部66。虽未图示,但该搅动部66位于从表示轮胎64的最大宽度的位置到径向内侧的部分。该搅动部66也可以位于从表示该轮胎64的最大宽度的位置到径向外侧的部分,该搅动部66具有多个搅动件68。在该轮胎64中,除了该搅动部66以外的构成与图1表示的轮胎2相同。
在该轮胎64中,搅动件68b、68c、68d、68e、68f以及68g接近于搅动件68a的周围。在该轮胎64中,在接近一个搅动件68的位置上配置另一个搅动件68。如图所示,搅动件68b位于搅动件68a的径向外侧,搅动件68c位于搅动件68a的径向内侧。搅动件68d和68e位于该搅动件68a的正转侧。在该搅动件68a、68d和68e中,该搅动件68a配置在相当于径向上该搅动件68d与该搅动件68e的中间的位置。搅动件68g和68f位于该搅动件68a的反转侧。在该搅动件68a、68d和68e中,该搅动件68a配置在相当于径向上该搅动件68d与该搅动件68e的中间的位置。此外,搅动件68h配置在搅动件68f和搅动件68g的反转侧,且在相当于径向上该搅动件68f与该搅动件68g的中间的位置。该搅动件68f和68g也接近搅动件68h。
如图所示,搅动件68a、68b和68c沿径向排成一列。搅动件68a、接近该搅动件68a的搅动件68e和68g以及接近该搅动件68g的搅动件68h,沿转动方向排列成锯齿状。在该轮胎64中,由搅动件68a、68b和68c构成的单元、与由搅动件68a、68e、68g以及68h构成的单元在搅动件68a处交叉。这样的排列也被称为锯齿排列。在该轮胎64中,多个搅动件68在径向上以等间隔排成一列,并且在转动方向上以锯齿状等间隔排列。此外,多个搅动件68可以在转动方向上以等间隔排成一列,并且在径向上上以锯齿状等间隔排列。在该轮胎64中,多个搅动件68被适宜地分散在胎侧部S的外表面34上。在该轮胎64中能够抑制这些搅动件68阻碍均匀性。
在该轮胎64中,搅动件68a和68h是凹穴。接近该搅动件52a的搅动件68b、68d、68e、68c、68g以及68f是凸起。在该轮胎64中,搅动部50包括的多个搅动件52由凹穴和凸起构成。换言之,该搅动部50具有多个凹穴和凸起。
在该轮胎64中,作为凹穴的搅动件68a从外表面34向内侧凹陷。该凹穴68a的边缘70a位于该凹穴68a与胎侧部S的外表面34的交界线部分。在该轮胎64中,该边缘70a的轮廓是圆形。因此随着轮胎64的变形产生的应力在该边缘70a上被适宜地分散。在该轮胎64中该作为凹穴的搅动件68不会阻碍耐久性。
在该轮胎64中,作为凸起的搅动件68b从外表面34向外侧突出。该凸起68b的边缘70b位于该凸起68b与胎侧部S的外表面34的交界线部分。在该轮胎64中该边缘70b的轮廓也是圆形。因此随着轮胎64的变形产生的应力在该边缘70b上被适宜地分散。在该轮胎64中,该作为凸起的搅动件68不会阻碍耐久性。
如上所述,在该轮胎64中,在胎侧部S的外表面34上设置有多个作为搅动件68的凹穴和凸起。这些搅动件68能够对处于行驶中的轮胎64周围存在的空气进行搅动。通过该搅动,能够抑制该胎侧部S的温度上升。在这样的轮胎64中,能够抑制轮胎脱层、胎体的破坏等的损伤。该轮胎64的耐久性优越。
在该轮胎64中,搅动件68位于从胎侧部S的外表面34的表示最大宽度的位置到径向内侧的部分。换而言之,在该轮胎64中,搅动件68位于胎圈附近。在该轮胎64中,该搅动件68能够抑制该胎圈附近的部分的温度上升。在这样的轮胎64中,能够抑制轮胎脱层、胎体的破坏等损伤。该轮胎64的耐久性优越。
在该轮胎64中,在搅动部66所包括的多个搅动件68中凸起和凹穴混合存在。该凸起和凹穴混合存在能够进一步提高搅动件68对空气的搅动效果。如上所述,在该轮胎64中是六个凸起接近一个凹穴。在该轮胎64中,能够保持搅动件68对空气的搅动效果,并且能够适宜地保持轮胎64的质量。根据该观点,凹穴的总数Nd相对于凸起的总数Np的比值优选为3/7以上,更优选为1/2以上。该比值优选为7/3以下,更优选为2/1以下。此外,在该轮胎64中,也可以是六个凸起接近一个凸起。
根据抑制作为搅动件68的凹穴和凸起引起的温度上升的效果的观点,在该轮胎64中,六个凸起接近的凹穴的数量Nd6相对于凹穴的总数Nd的比值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0.7以上。特别优选该比值为1。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明确本发明的效果,然而不是基于该实施例的记载来限定地解释本发明。
(实施例1)
获得具有图1表示的基本构成,且具有下述表2表示的规格的实施例1的轿车用轮胎。该轮胎尺寸是195/65R15。该轮胎具有图3表示的搅动部。在该搅动部上设置有多个凹穴。这些凹穴的排列花纹是正交排列。在该搅动部中不包括凸起。该凹穴的外径R1是4mm。该凹穴的深度D相对于该外径R1的比值(D/R1)是0.45。一个凹穴的中心与接近这个凹穴的另一个凹穴的中心的距离L相对于该外径R1的比值(L/R1)是1.5。
(比较例2~4以及实施例9~10)
除了改变深度D将比值(D/R1)按照下述表2设定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了轮胎。
(比较例5以及实施例6~8和11)
除了改变深度D和距离L,将比值(D/R1)和比值(L/R1)按照下述表1和表2设定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了轮胎。
(比较例6以及实施例2~5和12~16)
除了改变深度D、外径R1以及距离L,将比值(D/R1)和比值(L/R1)按照下述表1和表3设定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了轮胎。
(实施例17)
除了将搅动部的构成作成图5表示的构成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了轮胎。该搅动部B具有多个作为搅动件的凹穴和凸起。该凹穴和凸起的排列花纹是正交排列。凹穴和凸起交替排列。该凹穴的外径R1是4mm。该凹穴的深度D相对于该外径R1的比值(D/R1)是0.4。搅动件的中心间距离L相对于该外径R1的比值(L/R1)是1.5。该凸起的外径R2是4mm。该凸起的高度H相对于该外径R2的比值(H/R2)是0.4。搅动件的中心间距离L相对于该外径R2的比值(L/R2)是1.5。凹穴的总数Nd相对于凸起的总数Np1的比值是1。四个凸起接近的凹穴的数量Nd4相对于凹穴的总数Nd的比值为1。
(实施例18)
除了将搅动部的构成作成图7表示的构成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了轮胎。该搅动部具有多个凹穴和凸起。该凹穴和凸起的排列花纹是锯齿排列。凹穴和凸起交替排列。该凹穴的外径R1是4mm。该凹穴的深度D相对于该外径R1的比值(D/R1)是0.4。搅动件的中心间距离L相对于该外径R1的比值(L/R1)是1.5。该凸起的外径R2是4mm。该凸起的高度H相对于该外径R2的比值(H/R2)是0.4。搅动件的中心间距离L相对于该外径R2的比值(L/R2)是1.5。凹穴的总数Nd相对于凸起的总数Np的比值是0.5。六个凸起接近的凹穴的数量Nd6相对于凹穴的总数Nd的比值是1。
(比较例1)
比较例1是市场销售的以往的轮胎。在该轮胎上未设置搅动部。
(评价)
将试制轮胎安装于鼓耐久试验机的轮辋中实施了行驶测试。轮辋为15×6J,内压为100kPa(低内压状态)、载荷为3.33kN(340kgf)并且速度为80km/h。通过实施该行驶测试,对抑制温度上升的效果以及耐久性进行了评价。抑制温度上升的效果通过用非接触型温度计测量处于行驶中的轮胎的表面温度进行了评价。其结果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值表示于下述表1和表2。该数值越低表示抑制温度上升的效果越优越。耐久性是通过观察行驶了30000km后的轮胎的外观进行了评价。其结果,将未发现损伤而保持了良好的外观的情况设为A,将发现有损伤的情况设为B,并表示于下述表1和表2。
(表1)
(表2)
Figure BPA00001307667600171
(表3)
Figure BPA00001307667600181
如表1、表2、表3所示,实施例的轮胎抑制温度上升的效果和耐久性优越。根据该评价结果明确了本发明的优越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轮胎能够安装于各种车辆。

Claims (5)

1.一种充气轮胎,其中
具备胎面部和一对胎侧部,
在各胎侧部的外表面设置有搅动部,
所述搅动部具备从所述外表面向内侧凹陷的多个凹穴,
所述凹穴的边缘轮廓为圆形,
所述凹穴的深度相对于所述凹穴的外径的比值为0.2以上且0.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多个凹穴中,一个凹穴的中心与接近该凹穴的其他凹穴的中心的距离,相对于上述外径的比值为1.2以上且2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凹穴的外径是3mm以上且10mm以下。
4.一种充气轮胎,其中
具备胎面部和一对胎侧部,
在各胎侧部的外表面设置有搅动部,
所述搅动部具备多个凹穴及凸起,
各个凹穴分别从所述外表面向内侧凹陷,
所述凹穴的边缘轮廓为圆形,
所述凹穴的深度相对于所述凹穴的外径的比值为0.2以上且0.5以下,
各个凸起分别从所述外表面向外侧突出,
所述凸起的边缘轮廓为圆形,
所述凸起的高度相对于所述凸起的外径的比值为0.2以上且0.5以下,
所述凹穴及凸起的排列花纹为正交排列,
所述凹穴和所述凸起被交替地排列。
5.一种充气轮胎,其中
具备胎面部和一对胎侧部,
在各胎侧部的外表面设置有搅动部,
所述搅动部具有多个凹穴及凸起,
各个凹穴分别从所述外表面向内侧凹陷,
所述凹穴的边缘轮廓为圆形,
所述凹穴的深度相对于所述凹穴的外径的比值为0.2以上且0.5以下,
各个凸起分别从所述外表面向外侧突出,
所述凸起的边缘轮廓为圆形,
所述凸起的高度相对于所述凸起的外径的比值为0.2以上且0.5以下,
所述凹穴及凸起的排列花纹为锯齿排列,
六个凸起接近一个凹穴。
CN2009801295572A 2008-07-31 2009-07-28 充气轮胎 Pending CN1021053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7356A JP4801702B2 (ja) 2008-07-31 2008-07-31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8-197356 2008-07-31
PCT/JP2009/003561 WO2010013453A1 (ja) 2008-07-31 2009-07-28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5316A true CN102105316A (zh) 2011-06-22

Family

ID=41610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95572A Pending CN102105316A (zh) 2008-07-31 2009-07-28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656969B2 (zh)
EP (1) EP2305491A4 (zh)
JP (1) JP4801702B2 (zh)
KR (1) KR101266696B1 (zh)
CN (1) CN102105316A (zh)
BR (1) BRPI0916552A2 (zh)
RU (1) RU2471642C2 (zh)
WO (1) WO2010013453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6849A (zh) * 2011-08-10 2014-05-1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4066600A (zh) * 2012-01-24 2014-09-2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4245364A (zh) * 2012-02-27 2014-12-2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7499068A (zh) * 2017-08-25 2017-12-22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机动车及其充气轮胎
CN112572063A (zh) * 2019-09-30 2021-03-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3415110A (zh) * 2021-07-09 2021-09-21 双钱集团上海轮胎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17634A1 (de) 2010-06-29 2011-12-29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DE102010036765A1 (de) 2010-07-30 2012-02-0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CN102463851B (zh) * 2010-10-29 2015-05-2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2131254A (ja) * 2010-12-20 2012-07-1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DE102011051933A1 (de) 2011-07-19 2013-01-24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JP2013071680A (ja) 2011-09-28 2013-04-2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ユニット
JP5482758B2 (ja) 2011-09-28 2014-05-0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69494B2 (ja) * 2011-09-28 2014-08-1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28258B2 (ja) * 2011-09-28 2015-12-0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95543B2 (ja) * 2011-10-31 2015-04-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142798B2 (ja) * 2012-07-11 2017-06-0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76908B2 (ja) * 2012-08-06 2014-08-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US9895933B2 (en) * 2013-06-11 2018-02-20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Non-pneumatic tire
FR3009522B1 (fr) * 2013-08-07 2016-12-23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comportant sur un flanc une texture particuliere
FR3014025B1 (fr) * 2013-11-29 2017-02-24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 motif de masquage de defaut sur un flanc
JP2015016864A (ja) * 2014-09-24 2015-01-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186334B2 (ja) 2014-10-20 2017-08-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34284B2 (ja) * 2014-11-19 2018-12-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104186B2 (en) * 2015-05-14 2021-08-31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JP7484287B2 (ja) * 2020-03-24 2024-05-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31260B1 (fr) * 1982-07-29 1986-04-11 Centre Nat Rech Scient Materiaux ferromagnetiques derives des nitrures de fer, leur preparation et leur application comme materiau d'enregistrement magnetique
JPS5976403U (ja) 1982-11-15 1984-05-2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H04238703A (ja) * 1991-01-10 1992-08-2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028492B2 (ja) * 1991-03-27 2000-04-0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1058925A (ja) * 1996-08-21 1998-03-03 Bridgestone Corp サイド部下方領域に多数のディンプル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11321243A (ja) * 1998-05-18 1999-11-24 Bridgestone Corp 多数の半球状の突起よりなる環状装飾体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0016030A (ja) * 1998-07-07 2000-01-18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2205514A (ja) * 2001-01-05 2002-07-2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826110B2 (ja) * 2005-03-16 2011-11-3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4658736B2 (ja) 2005-08-19 2011-03-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2008001249A (ja) * 2006-06-23 2008-01-10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6849A (zh) * 2011-08-10 2014-05-1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796849B (zh) * 2011-08-10 2016-04-2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4066600A (zh) * 2012-01-24 2014-09-2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4066600B (zh) * 2012-01-24 2016-09-1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4245364A (zh) * 2012-02-27 2014-12-2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4245364B (zh) * 2012-02-27 2018-03-2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7499068A (zh) * 2017-08-25 2017-12-22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机动车及其充气轮胎
CN107499068B (zh) * 2017-08-25 2020-02-18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机动车及其充气轮胎
CN112572063A (zh) * 2019-09-30 2021-03-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3415110A (zh) * 2021-07-09 2021-09-21 双钱集团上海轮胎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05491A1 (en) 2011-04-06
JP4801702B2 (ja) 2011-10-26
US8656969B2 (en) 2014-02-25
US20110108174A1 (en) 2011-05-12
RU2011105105A (ru) 2012-09-10
WO2010013453A1 (ja) 2010-02-04
JP2010030547A (ja) 2010-02-12
EP2305491A4 (en) 2013-05-08
KR101266696B1 (ko) 2013-05-28
RU2471642C2 (ru) 2013-01-10
KR20110019430A (ko) 2011-02-25
BRPI0916552A2 (pt) 2015-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5316A (zh) 充气轮胎
CN100584644C (zh) 载重轮胎
JP678683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858560A (zh) 充气轮胎
JP201222899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20100134752A (ko) 공기 타이어
CN107531111A (zh) 漏气保用轮胎
JP6353456B2 (ja) 空力抵抗を減少させるタイヤのサイドウォール部マーキング
JP201712468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806983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984980B (zh) 充气轮胎
JP5188136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529499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2217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251161B2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798023B1 (en) Pneumatic tire
JP4995560B2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7251548B2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28240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548098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12116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070938A (zh) 充气轮胎
JP562386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2096926A (ja) タイヤ、及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616591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10622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