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1946B - 家电用涂饰部件、涂料及家电制品 - Google Patents

家电用涂饰部件、涂料及家电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1946B
CN102101946B CN 201010591660 CN201010591660A CN102101946B CN 102101946 B CN102101946 B CN 102101946B CN 201010591660 CN201010591660 CN 201010591660 CN 201010591660 A CN201010591660 A CN 201010591660A CN 102101946 B CN102101946 B CN 1021019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
mentioned
acrylate
coating
multifun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916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01946A (zh
Inventor
桑原孝介
天羽悟
惣田诚
丹羽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pplianc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01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1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01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19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对基材具有密合性、光泽、硬度及耐化学品性优良的涂膜的家电用涂饰部件。作为本发明的家电用涂饰部件的盖体(1),具有树脂制的基材(3)及在该基材(3)的表面上形成的涂膜(2),该涂膜(2)含有一分子中有3个以上交联性官能团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及(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上述涂膜中的上述(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质量(Mb)相对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质量(Ma)及上述(甲基)丙烯基酸改性氯化聚烯烃质量(Mb)的质量百分比(100Mb/(Ma+Mb))为40%以上、60%以下。

Description

家电用涂饰部件、涂料及家电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用涂饰部件、及家电用涂饰部件中使用的涂料、及使用家电用涂饰部件的家电制品。
背景技术
一般,家电制品的外装构件使用涂饰的钢板或玻璃、树脂等多种家电用部件。特别是树脂与其他材料相比廉价而且质量轻,故根据家电制品的部位而使用各种树脂。其中,聚丙烯由于耐化学品性优良且高强度,多用于作为家电用部件。但是,树脂(特别是聚丙烯)存在难以实施涂饰的课题。
目前,作为树脂的着色技术,已知有使颜料于树脂本体中分散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按照该着色技术,可以得到具有来自颜料的风格的树脂制家电用部件。
但是,该着色技术,由于颜料的使用量多,从成型性考虑,在大型的家电用部件上存在难以适用的课题。另外,采用该着色技术得到的家电用部件,由于含颜料多,存在再循环性变差的课题。
另一方面,作为树脂(例如聚丙烯)的涂饰方法,广泛已知在树脂上施加氯化聚烯烃等底漆(底涂)后加以涂饰的方法。按照该涂饰方法,通过选择在树脂与涂膜两者上具有附着性的底漆,在树脂上实施涂饰多种多样涂料成为可能。
但是,使用底漆的涂饰方法,不仅增加了底涂工序,而且所用溶剂量增加引起的对环境的影响成为新课题。
在这里,为了解决该课题,公开了含有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改性丙烯类聚合物与聚氨酯改性丙烯类聚合物的聚丙烯用的涂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按照该涂料,可不使用底漆而在树脂上直接涂布。因此,采用该无底漆的涂料,由于也可不使用底漆中所含部分的溶剂,故可把环境负荷抑制至更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4-836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3133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现有的无底漆涂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的涂膜,还存在对洗涤剂、漂白剂等的耐化学品性及硬度变得不充分的新课题。
因此,现有的无底漆涂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对要求充分的耐化学品性及硬度的家电用部件是不适用的。
所以,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在树脂制的基材上不介由底漆而具有密合性优良的1涂层的涂膜,与采用现有的无底漆涂料得到的涂膜相比,具有硬度及耐化学品性优良的涂膜的家电用涂饰部件、家电用涂饰部件中使用的涂料及使用家电用涂饰部件的家电制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发明,为具有树脂制的基材及上述基材的表面形成了涂膜的家电用涂饰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涂膜含有一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交联性官能团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及(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上述涂膜中的上述(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质量(Mb)相对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的质量(Ma)与上述(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质量(Mb)的合计量的质量百分比(100Mb/(Ma+Mb))为40%以上、60%以下。
另外,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为树脂成型体用的涂料,上述涂料含有:一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交联性官能团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与引发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反应的聚合引发剂;上述(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配合量,相对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与上述(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合计量100质量份为40质量份以上、60质量份以下。
另外,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发明,为家电制品,该制品使用了具有树脂制的基材及上述基材的表面形成了涂膜的家电用涂饰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涂膜含有:一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交联性官能团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与(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上述涂膜中的上述(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质量(Mb)相对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的质量(Ma)与上述(甲基)丙烯基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质量(Mb)的合计量的质量百分比(100Mb/(Ma+Mb))为40%以上、60%以下。
发明效果
按照本发明,可提供家电用涂饰部件、该部件中使用的涂料及使用该部件的家电制品,该部件在树脂制的基材上具有不通过底漆的密合性优良的1涂层的涂膜,与现有的采用无底漆涂料得到的涂膜相比,具有硬度及耐化学品性优良的涂膜。
附图说明
图1(a)是作为具有本发明家电用涂饰部件(盖体)的家电制品的洗涤干燥机的立体图,(b)为本发明家电用涂饰部件(盖体)的部分断面图,为部分地表示(a)的Ia-Ib断面的部分断面图。
图2(a)~(c)为示意性表示图1(b)所示的家电用涂饰部件(盖体)制造工序的工序图。
[符号的说明]
1   盖体(家电用涂饰部件)
1a  前半体(家电用涂饰部件)
1b  后半体(家电用涂饰部件)
2   涂膜
3  基材(树脂成型体)
10 涂料
L  洗涤干燥机(家电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边参照适当附图边对本发明实施方案加以详细说明。在这里,首先对本发明的洗涤干燥机(家电制品)上使用的盖体(家电用涂饰部件)加以说明,然后,对盖体使用的涂料加以说明。在下列说明中,前后上下方向以图1(a)所示的前后上下方向为基准。
(家电制品及家电用涂饰部件)
如图1(a)所示,洗涤干燥机L,在基底4的上部安装由钢板与树脂成型品组合而构成的外框架5。在外框架5的上方配置开闭自如地塞住进出洗涤物的开口(图示省略)的盖体1。
还有,洗涤干燥机L,相当于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家电制品”,盖体1相当于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家电用涂饰部件”。
图1(a)中符号6为顶盖,顶盖6固定在外框架5的上缘部。该顶盖6上形成出入洗涤物的上述开口,同时在该开口边缘的后部两侧,通过一对的第1合页7a、7a安装盖体1。顺便提及,尽管未图示,在外框架5的内侧设置洗涤、脱水槽,盖体1介由所定的内盖配置在该洗涤、脱水槽上。
本实施方案的盖体1,如图1(a)所示,从平面看呈近似矩形,操作面板8为上面配置的前半体1a与后半体1b,通过第2合页7b连结而构成。
该盖体1,在第1合页7a、7a周围的后半体1b向后方转动以及通过第2合页7b部分弯折,同时前半体1a的前端向后方滑动,由此把上述开口打开。
盖体1,如图1(b)所示,由基材3及该基材3的表面形成的涂膜2形成。
基材3是由聚丙烯形成的板体。
作为该聚丙烯,优选是橡胶成分少,耐化学品性优良的等级。顺便提及,一般橡胶成分少的聚丙烯,特别是涂膜的密合性差。
还有,图1(b)示出基材3的上侧,即仅部分地示出图1(a)所示的盖体1的上侧。另外,图1(b)示出下述说明的涂膜2仅在基材3上侧面形成的样子,但该涂膜2是以覆盖全部基材3表面(包括表面、背面及边缘的全部)地形成。
涂膜2是在基材3的表面涂布的本发明的涂料的固化物,换而言之,如后面详述,是含有一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交联性官能团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及(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涂料的固化物。
本实施方案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详情如后所述,例如,具有(甲基)丙烯酸基、乙烯基、烯丙基等的有聚合性碳碳双键的交联性官能团,认为该聚合物主要提高涂膜2的硬度、耐候性、及耐化学品性。顺便提及,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3个以上的交联性官能团,希望在聚合物中对于每个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3个以上的交联性官能团参与键合。
另外,本实施方案的(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认为主要提高对涂膜2的基材3(聚丙烯)的密合性。但是,认为涂膜2中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及(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作用效果是这些化合物的协同作用所发挥的效果,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及(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有必要以下述比例含在涂膜2中。
具体的是,对于涂膜2而言,(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质量(Mb)相对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的质量(Ma)与(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质量(Mb)的合计量的质量百分比(100Mb/(Ma+Mb)),必须为40%以上、60%以下。
这样,通过使涂膜2中的(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比例设定在上述范围内,涂膜2的对基材3(聚丙烯)的密合性、硬度及耐化学品性全部达到优良。
另外,涂膜2可进一步含有颜料。
作为颜料,未作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颜料。其中,厚度0.01mm以下的鳞片状金属箔或粉末状无机物以少的用量,可赋予涂膜2金属色或反射亮度高的表面状态,家电用涂饰部件的图案性可达到多样化,因此特别优选。
作为鳞片状金属箔,例如,可以举出铝薄片、不锈钢薄片、镍薄片等。
作为粉末状无机物,例如,可以举出云母、氧化钛、玻璃等。
本实施方式的涂膜2中的颜料比例,希望上述颜料质量(Mc)相对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质量(Ma)及上述(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质量(Mb)的合计量之比(100Mc/(Ma+Mb))设定为50以下。
以该范围含有颜料的涂膜2,不阻碍对基材3(聚丙烯)的密合性、硬度及耐化学品性,可以呈现颜料所致的质感。
另外,颜料其表面由有机分子被覆,希望该有机分子与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进行化学键合。
作为这样的有机分子,希望具有与颜料粒子表面存在的官能团进行共价键合的官能团以及与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交联性官能团进行聚合的交联性官能团。
作为这样的有机分子,例如,主要的可以举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硅烷偶合剂,其他的可以举出硫醇类、羧酸类、磷酸类、铝螯合物、钛酸盐等的具有与颜料的结合成分及(甲基)丙烯酸酯的交联性官能团的各种偶合剂。
还有,作为这种有机分子对颜料的被覆量,只要是在颜料的表面形成有机分子的单分子膜的程度即可。
由这样的有机分子被覆的颜料,通过在涂膜2中与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形成化学健,改善涂膜2整体的固化程度,同时提高涂膜2整体的耐久性。
另外,由这样的有机分子被覆的颜料,在下面说明的涂料中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或这些的混合物中可发挥良好的分散性。
另外,由这样的有机分子被覆的颜料,在下面说明的涂料中含有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通过紫外线照射或电子束照射进行时(下面有时简称“光聚合”),由于含有颜料,紫外线等对涂料内部(深部)存在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照射量即使减少,通过被覆颜料的有机分子仍可以促进聚合反应,是优选的。
如上述的涂膜2的厚度,可以设定为家电制品的涂饰涉及的领域中通常采用的厚度。
(涂料)
本实施方案涉及的涂料,最适于聚丙烯的涂饰,如下所述,在本实施方案中,适用于作为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树脂成型体”的聚丙烯制的基材3(参照图2(a))。
该涂料,如上所述,含有:一分子中有3个以上交联性官能团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与引发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反应的聚合引发剂。
本实施方式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如上所述,例如,在一分子中有3个以上的具有(甲基)丙烯酸基、乙烯基、烯丙基等聚合性碳碳双键的交联性官能团。
作为具体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以举出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一羟基五丙烯酸酯、烷基改性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烷基改性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烷基改性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丙三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磷酸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基乙基)三聚异氰酸酯、三(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聚异氰酸酯、以及这些的衍生物等。另外,作为本实施方案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除单体外,例如,也可以使用含3个以上聚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聚丁二烯丙烯酸酯等的聚合性碳碳双键的低聚物。
作为(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例如,可以举出将(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在过氧化物存在下接枝聚合到氯化聚烯烃上所得到的产物。
作为(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具体的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
另外,作为(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也可以是将含羟基(甲基)丙烯基单体在过氧化物存在下接枝聚合到氯化聚烯烃上所得到的含羟基(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
作为这里使用的含羟基(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例如,可以举出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这种(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数均分子量(Mn),希望设定在从1000至50万的范围内。
另外,(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氯化度(含氯率)希望设定在1~50质量%的范围内。
顺便提及,(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数均分子量(Mn)、氯化度(含氯率)、接枝聚合条件等参数,可考虑对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下述的聚合引发剂、溶剂等涂料的其他成分的相容性、还有赋予涂膜2(参照图1(b))的硬度等的物性来适当设定。
作为这样的实施方案的(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也可以使用市场销售的商品。
作为涂料中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配合量,(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配合量相对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合计量100质量份为40质量份以上、60质量份以下。
顺便提及,本实施方案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配合量,相对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合计量100质量份为40质量份以上、60质量份以下,但该配合量规定为全部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了时的配合量。
在该涂料中,通过使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配合量处于上述范围内,可以形成对图1(b)所示基材3(聚丙烯)的密合性、硬度及耐化学品性均优良的涂膜2(参照图1(b))。
聚合引发剂,通过热、光等的能量引发涂料中的多官能丙烯酸酯的聚合(交联)而使涂料固化。
作为该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阴离子聚合引发剂、过渡金属类各种聚合催化剂等。另外,在进行光聚合时,可根据作为光源的金属卤灯、高压水银灯、紫外线LED等种类,适当选择苯偶因类、乙酰苯类、噻吨酮类、过氧化物类等各种光聚合引发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来使用。
作本实施方案的聚合引发剂,也可以使用市场销售的产品。
涂料中的聚合引发剂的配合量,可选择热聚合或光聚合的任何一种聚合方法或根据聚合速度等进行适当设定,但相对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100质量份,希望设定在0.01质量份以上~20质量份以下的范围内。
以该范围内含聚合引发剂的涂料,可以形成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及物性的涂膜2(参照图1(b))。
另外,在涂料中可以含有上述颜料。
涂料中的颜料配合量,相对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配合量的合计量100质量份,希望为50质量份以下。
在该涂料中,通过使颜料配合量为上述范围内,对图1(b)所示基材3(聚丙烯)的密合性、光泽、硬度及耐化学品性均未受到阻碍,可以呈现颜料所致的质感。
另外,本实施方案涉及的涂料,可以含有各种溶剂。
作为该溶剂,可以举出,例如2-丁酮、二甲基乙酰胺、甲苯、二甲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甲醇、乙醇、2-丙醇、正丁醇、2-甲基丙醇、4-羟基-4-甲基-2-戊酮、乙二醇、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等。这些溶剂,根据调制涂料的环境温度及湿度,可使用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也可与这些溶剂并用或单独把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醋、乙烯基单体等的反应性稀释剂作为溶剂使用。
本实施方案的溶剂,可调节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粘度,在调制涂料时使这些操作(溶解度的调节等)变得容易。另外,如采用这些溶剂,可以调节所得到涂料的流动性及干燥速度。
另外,本实施方案涉及的涂料,可以含有增塑剂、干燥剂、分散剂、防沉降剂、防霉剂、流平剂、稳定剂等其他成分。
本实施方案涉及的涂料,为了使以上的构成成分达到均匀,可采用公知的混合机等进行混合。
(家电用涂饰部件的制造方法)
其次,对作为家电用涂饰部件的盖体1(参照图1(b))的制造方法加以说明。然后,参照的图2(a)~(c),为示意性表示盖体1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
如图2(a)所示,在该制造方法中,首先准备基材3。该基材3是与图1(a)所示盖体1(后半体)的外形呈大致相同形状的聚丙烯的成型体。该基材3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树脂成型体”。
其次,在该基材3的表面实施采用上述涂料的涂饰,但在该涂饰前,可对基材3实施表面处理。
作为其表面处理,例如,可以举出采用水、乙醇、己烷的洗涤处理、采用火焰处理、紫外线照射、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等的洗涤处理。
其次,如图2(b)所示,在基材3上实施采用上述涂料10的涂饰。顺便提及,图2(b)示意性表示设想采用含溶剂的涂料10时的工序,但也可使用不含溶剂的涂料在基材3上实施涂饰。
还有,作为涂饰方法,未作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喷雾等公知的涂饰方法。
其次,使基材3上涂布的涂料10干燥,除去涂料中的溶剂后,通过使涂料10中含有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使涂料10固化。作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方法,如上所述,也可以使用热聚合及光聚合的任何一种聚合方法。
其结果,如图2(c)所示,得到作为基材3上有涂膜2的家电用涂饰部件的盖体1。
还有,固化的涂膜2,在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中(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达到均匀存在。
还有,图2(b)所示涂料10的厚度与图2(c)所示涂膜2的厚度之差,示意性表示使涂料10干燥、除去溶剂了的样子,图2(b)及(c)不表示涂料10的厚度与涂膜2厚度的相对差,另外,也不表示除去溶剂后的涂料10(在下面的说明中省略该符号)的现实厚度。
如采用上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料,与采用现有的无底漆涂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得到的涂膜相比,可以得到具有密合性、硬度及耐化学品性均优良的涂膜2的盖体1(家电用涂饰部件)、及使用该盖体1的洗涤干燥机L(家电制品)。
还有,如采用本实施方案涉及的涂料,可以得到在基材3(聚丙烯)上不通过底漆而具有1涂层的涂膜2的盖体1(家电用涂饰部件)、及使用该盖体1的洗涤干燥机L(家电制品)。
因此,如采用本实施方案涉及的涂料、盖体1(家电用涂饰部件)、及洗涤干燥机L(家电制品),由于不使用底漆,制造工序及制造成本减少,生产效率提高,同时,由于也可不使用底漆中所含有部分的溶剂,故可以降低环境负荷。特别是本实施方案涉及的涂料,特别是在橡胶成分少的聚丙烯上也可密合涂膜2。
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可采用各种方案加以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对聚丙烯用的涂料、及具有聚丙烯制的基材3的盖体1(家电用涂饰部件)、及使用该盖体1的洗涤干燥机L(家电制品)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涂料也可以在含有聚苯乙烯等其他聚烯烃或其他树脂(例如,ABS树脂等)而成的基材3上使用,该涂膜2对基材3的密合性、硬度及耐化学品性优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对作为家电制品的洗涤干燥机L、及作为家电用涂饰部件的洗涤干燥机L的盖体1进行了说明,但采用本发明的家电制品及家电用涂饰部件,不限于此,优选至少实施过涂饰的树脂制家电用涂饰部件,具体的是除尘机、电炊器、空调机、空气净化机等家电制品上使用的家电用涂饰部件。而且,本发明除上述洗涤干燥机L外,在经常引起与洗涤物的摩擦,或与洗涤剂、漂白剂等的接触的苛刻环境下使用的洗涤机、干燥机等家电制品及其家电用涂饰部件上使用是优选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设想基材3不含颜料,但本发明在基材3中也可含颜料。
实施例
下面对确认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实施例,边适当参照图1(a)及(b)的符号边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又不限于此。
实施例1~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注射成型法制作具有与盖体1(后半体1b)大致相同形状的树脂制板状构件(基材3)。
树脂,使用聚丙烯(サンアロマ一社制造,商品名PM970W)。
另外,分别调制实施例1~实施例5中使用的涂料。
涂料,按下表1所示的配合量,含有下表1所示的多官能丙烯酸类单体、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日本制纸ケミカル社制造,商品名ス一パ一クロン(注册商标)223M),及聚合引发剂(长濑产业社制造,商品名イルガキユア(注册商标)184),同时,含有作为溶剂的甲苯100质量份,将这些混合均匀后使用。
Figure BDA0000038556250000131
还有,表1中作为多官能丙烯酸类单体的简称“DPHA”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具有6个交联性官能团,作为多官能丙烯酸类单体的简称“PETeA”的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具有4个交联性官能团,作为多官能丙烯酸基单体的简称“TMPETA”的三羟甲基丙烷乙氧基三丙烯酸酯,具有3个交联性官能团,
另外,作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ス一パ一クロン(注册商标)223M,为氯化聚丙烯(氯化率25%),丙烯酸树脂比为20/80(固体成分比),重均分子量为100000。另外,作为聚合引发剂的イルガキユア(注册商标)184,为自由基类光聚合引发剂。
其次,在实施例1~实施例5中,在上述树脂制的板状构件(基材3)上,采用喷雾法涂饰调制的涂料,经过5分钟的固定时间后,在80℃的条件下,在防爆式干燥炉中实施10分钟热处理,使涂料中的溶剂挥发,使涂料干燥。
其次,对干燥的涂料,用高压水银灯(ウシオ电机社制造)进行紫外线照射使涂料固化。还有,紫外线照射于氮气氛围气中用达到1000mJ/cm2的累积光量的条件下进行。
其结果是,在实施例1~实施例5中,在树脂制的板状构件(基材3)表面,形成平均厚度15μm的透明的涂膜2,得到作为家电用涂饰部件的盖体1(后半体1b)。
其次,在实施例1~实施例5中,对所得到的涂膜2进行下列密合性试验、光泽判定、硬度试验、及耐化学品性试验。
<密合性试验>
在该密合性试验中,按照JIS-K5600-5-6,采用十字切割法,评价基材3对涂膜2的密合性。粘接带使用ニチバン社制造的商品名セロテ一ブ(注册商标)No.405。其评价结果示于表1。
密合性评价,未确认涂膜2剥离的为“○”,十字切割的角部的涂膜2发生剥离的为“△”,涂膜2几乎剥离的为“×”。
<光泽判定>
在该光泽判定中,涂膜2以自然白光为基础同视观察,判断有无光泽。其结果示于表1。光泽判定,确认有光泽的为“○”,未确认光泽的为“×”。
<硬度试验>
在该硬度试验中,按照JIS-K5600-5-4,评价划线硬度(铅笔硬度)。铅笔,使用三菱铅笔社制造的商品名Hi-uni。其结果作为硬度示于表1。
<耐化学品性试验>
在该耐化学品性试验中,在涂膜2上分别滴下洗涤用液体柔软剂(ライオン社制造,商品名アクロン)及洗涤用液体洗涤剂(花王社制造,商品名アタツク)的原液,于40℃放置24小时后同视观察外观的变化。其结果示于表1。耐化学品性评价,对洗涤用液体柔软剂及洗涤用液体洗涤剂两者均不产生外观变化的为“○”,对洗涤用液体柔软剂及洗涤用液体洗涤剂的任何一种产生微量浊雾的为“△”,对洗涤用液体柔软剂及洗涤用液体洗涤剂的任何一种产生明确浊雾的为“×”。
比较例1~比较例5
在本比较例中,把表1所示的多官能丙烯酸类单体、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日本制纸ケミカル社制造,商品名ス一パ一クロン(注册商标)223M),及聚合引发剂(长濑产业社制造,商品名イルガキユア(注册商标)184),按表1所示的配合量含有,同时,作为溶剂的甲苯含100质量份,将这些混合均匀后,使用形成的涂料,此外,与实施例1~实施例5同样,调制涂料,使用该涂料,与实施例1~实施例5同样,在基材3上形成涂膜2。
还有,在表1的比较例5中,作为多官能丙烯酸类单体简称“HDDA”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具有2个交联性官能团。
然后,对所得到的涂膜2,与实施例1~实施例5同样,进行密合性试验、光泽判定、硬度试验、及耐化学品性试验。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及实施例7
在本实施例中,按表1所示的配合量,把含有表1所示的多官能丙烯酸类单体、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日本制纸ケミカル社制造,商品名ス一パ一クロン(注册商标)223M),及聚合引发剂(长濑产业社制造,商品名イルガキユア(注册商标)184),同时,作为溶剂的甲苯100质量份,还有表1所示的颜料5质量份,调制这些混合均匀的涂料。
作为颜料,使用实施过表面处理的铝薄片。
实施例6的表面处理过的铝薄片,采用以下的手法得到。
在该手法中,首先调制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シリコ-ン社制造,商品名KBM503)0.01g溶于甲苯50g的硅烷偶合剂溶液。然后,在加热至70℃的硅烷偶合剂溶液中添加铝薄片(东洋アルミ社制造,商品名5660NS)1g分散于甲苯50g的分散液,搅拌混合10分钟。然后,把该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分离沉淀物,用甲苯洗涤该沉淀物,干燥,由此得到表面处理过的铝薄片。
实施例7的表面处理过的铝薄片,除采用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シリコ-ン社制造,商品名KBM 5103)代替实施例6的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シリコ-ン社制造,商品名KBM 503)以外,采用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得到。
其次,使用调制的涂料,与实施例1~实施例5同样,在基材3上形成涂膜2。涂膜2呈金属性的色调。
然后,对所得到的涂膜2,与实施例1~实施例5同样,进行密合性试验、光泽判定、硬度试验、及耐化学品性试验。其结果示于表1。
(涂膜的评价结果)
实施例1~实施例5的涂膜2,如表1所示,密合性试验、光泽判定、硬度试验、及耐化学品性试验的任何一项均显示特别良好的结果。
另外,含有经具有(甲基)丙烯酸基的硅烷偶合剂表面处理过的颜料的实施例6及实施例7的涂膜2,密合性试验、光泽判定、硬度试验、及耐化学品性试验的任何一项均显示特别良好的结果。
反之,在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相对涂膜2中的树脂成分(多官能丙烯酸酯的聚合物与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合计量)的质量百分比,大于60%,其结果表明该涂膜2的硬度及耐化学品性比实施例1~实施例5差。
另外,在比较例3及比较例4中,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对涂膜2中的树脂成分(多官能丙烯酸酯的聚合物与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合计量)的质量百分比,低于40%,其结果表明该涂膜2对基材3的密合性比实施例1~实施例5差。
另外,在比较例5中,由于使用交联性官能团的个数不足3的多官能丙烯酸酯,该涂膜2的硬度及耐化学品性比实施例1~实施例5差。
如上所述,确认为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涂料,可以得到对聚丙烯制的基材3的密合性、光泽、硬度、及耐化学品性均优良的涂膜2。

Claims (8)

1.家电用涂饰部件,其是具有树脂制的基材、及在上述基材的表面形成了涂膜的家电用涂饰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涂膜含有一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交联性官能团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及(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上述涂膜中的上述(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质量Mb相对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的质量Ma与上述(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质量Mb的合计量的质量百分比为40%以上、60%以下。
2.按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家电用涂饰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涂膜还含有颜料,上述颜料的质量Mc相对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的质量Ma与上述(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质量Mb的合计量之比100Mc/(Ma+Mb)为50以下。
3.按照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家电用涂饰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颜料的粒子表面被有机分子被覆,上述有机分子与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进行化学键合。
4.涂料,其是含有一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交联性官能团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及使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开始聚合反应的聚合引发剂的树脂成型体用涂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配合量,相对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与上述(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合计量100质量份为40质量份以上、60质量份以下。
5.按照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涂料,其特征在于,上述涂料还含有颜料,上述颜料的配合量相对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上述(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合计量100质量份为50质量份以下。
6.按照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涂料,其特征在于,上述颜料的粒子表面被具有与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交联性官能团聚合的交联性官能团的有机分子被覆。
7.家电制品,其是使用了具有树脂制的基材、及上述基材的表面形成了涂膜的家电用涂饰部件的家电制品,其特征在于,上述涂膜含有一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交联性官能团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及(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上述涂膜中的上述(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质量Mb相对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的质量Ma与上述(甲基)丙烯酸改性氯化聚烯烃的质量Mb的合计量的质量百分比为40%以上、60%以下。
8.按照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家电制品,其特征在于,该家电制品为洗涤干燥机、洗涤机或干燥机。
CN 201010591660 2009-12-22 2010-12-16 家电用涂饰部件、涂料及家电制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019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0675 2009-12-22
JP2009290675A JP5075191B2 (ja) 2009-12-22 2009-12-22 家電用塗装部品、塗料及び家電製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1946A CN102101946A (zh) 2011-06-22
CN102101946B true CN102101946B (zh) 2013-04-17

Family

ID=44155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9166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01946B (zh) 2009-12-22 2010-12-16 家电用涂饰部件、涂料及家电制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075191B2 (zh)
CN (1) CN102101946B (zh)
TW (1) TWI4212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9162B2 (ja) * 2011-08-05 2014-06-0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製塗装部材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ポリプロピレン製塗装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家電製品
JP6988546B2 (ja) * 2018-02-19 2022-01-05 藤倉化成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塗料
JP7385671B2 (ja) * 2019-10-18 2023-11-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それを含む樹脂成形体および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8444A (zh) * 2002-08-23 2005-10-0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模具内被覆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697846A (zh) * 2003-02-18 2005-11-16 藤仓化成株式会社 丙烯酸改性的氯化聚烯烃树脂、其制造方法、以及含有该树脂的聚烯烃材料用涂料组合物
CN1817987A (zh) * 2006-02-13 2006-08-16 汕头市长崎制漆有限公司 聚丙烯塑料涂装专用树脂、涂料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2640A (ja) * 1982-03-19 1983-09-27 Kansai Paint Co Ltd ポリオレフイン系プラスチツク用被覆組成物
JP3223752B2 (ja) * 1994-04-28 2001-10-29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水性被覆剤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水性印刷インキ
JP3862835B2 (ja) * 1997-10-28 2006-12-27 オリジン電気株式会社 塗料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AU785282B2 (en) * 2001-06-20 2006-12-21 Rohm And Haas Company Coating with improved hiding, compositions prepared therewith, and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JP4290509B2 (ja) * 2002-08-23 2009-07-08 株式会社プライムポリマー 金型内被覆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40937B2 (ja) * 2006-03-31 2013-02-13 藤倉化成株式会社 金属基材用ベースコート塗料組成物
JP2008156464A (ja) * 2006-12-22 2008-07-10 Toyoda Gosei Co Ltd 無極性樹脂基材に適用可能な塗料、これを用いる複層塗膜形成法及び塗装樹脂製品
JP5396028B2 (ja) * 2008-02-12 2014-01-22 藤倉化成株式会社 金属薄膜用塗料組成物、および金属薄膜用塗料組成物を用いた光輝性樹脂製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8444A (zh) * 2002-08-23 2005-10-0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模具内被覆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697846A (zh) * 2003-02-18 2005-11-16 藤仓化成株式会社 丙烯酸改性的氯化聚烯烃树脂、其制造方法、以及含有该树脂的聚烯烃材料用涂料组合物
CN1817987A (zh) * 2006-02-13 2006-08-16 汕头市长崎制漆有限公司 聚丙烯塑料涂装专用树脂、涂料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269951A 2007.10.1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1946A (zh) 2011-06-22
TWI421287B (zh) 2014-01-01
TW201132689A (en) 2011-10-01
JP5075191B2 (ja) 2012-11-14
JP2011132290A (ja) 2011-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9234B (zh) 固化性组合物及其固化物以及硬涂材和硬涂膜
CN101035870B (zh) 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涂料组合物以及涂膜形成方法
CN105102498A (zh) 共聚物及包含该共聚物的亲水性材料
CN102171265A (zh)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和涂料、层叠其而形成的塑料成形体
CN105073917B (zh) 由共聚物或组合物形成的膜
CN107922739A (zh) 包含聚硅氧烷大分子单体单元的共聚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涂料组合物和聚合模塑化合物中的用途
CN102171279A (zh) 经表面处理的基材、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用受光面侧保护片、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0471670C (zh) 层合膜
TW201629139A (zh)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油墨及塗料
CN102101946B (zh) 家电用涂饰部件、涂料及家电制品
CN102782065A (zh) 涂覆剂组合物
CN103319923A (zh)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以及涂装薄膜
JP5238341B2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塗料組成物、積層体
CN106459653A (zh) 亲水性单层膜
CN112961331B (zh) 聚合物、方法、组合物和用途
JP2948638B2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I480348B (zh) 自感光聚合液體樹脂及其用途
JP2005139336A (ja) 2液型塗料組成物、塗装仕上げ方法及び塗装物品
JP2022191026A (ja) ポリシロキサン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シロキサンの利用
KR100648226B1 (ko) 셀룰로오스 에스테르와 상용가능한 아크릴 폴리올 수지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도료 조성물
CN102911388B (zh) 聚丙烯制涂装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聚丙烯制涂装部件及使用其的家电产品
JP2003253021A (ja) プラスチック用塗料組成物
JP2009298944A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塗料組成物、積層体
JPH04106172A (ja) 塗料組成物
JP4572723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用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Termination date: 2015121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