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9212B - 具有涡流和直流的空气发射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涡流和直流的空气发射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9212B
CN102099212B CN2009801283715A CN200980128371A CN102099212B CN 102099212 B CN102099212 B CN 102099212B CN 2009801283715 A CN2009801283715 A CN 2009801283715A CN 200980128371 A CN200980128371 A CN 200980128371A CN 102099212 B CN102099212 B CN 102099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tercept
projector according
blad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83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99212A (zh
Inventor
萨拉赫·班纳米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ehr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hr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Behr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2099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9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99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9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35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a pivoting frame
    • B60H1/3442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a pivoting frame the frame being sphe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5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divergence, convergence or oscillation of air str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57Outlets providing a vortex, i.e. a spirally wound air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46Air flow forming a vorte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yclon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射气流的空气发射器(1),特别用于机动车内部空间,该空气发射器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导引通道(K1、20、41)和至少一个设置在空气导引通道中的气流导向元件(4、19、42、44),气流导向元件形成为叶轮(6、21),叶轮具有至少一个叶片(6.1-6.n、21.1-21.n),其中,每个叶片(6.1-6.n、21.1-21.n)由至少两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7.1-7.m、22.1-22.m)构成,通过空气导引通道(K1、20、41)的轴向可变化调节的气流横截面,所述截段在“扩散”型的位置和“合拢”型的位置之间至少相对彼此有角度地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具有涡流和直流的空气发射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发射器,特别用于机动车内部空间的空气调节。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气发射器公知具有若干种类。空气发射器用于在机动车内部空间快速提供舒适的空气环境。为实现这个目的,空气发射器的任务是将足够的空气输送到内部空间中。
据此,文献DE 10036776A1公开了一种用于内部空间空气调节的装置,特别为一种机动车空气调节装置,其包括空调和气暖设备,该空调具有大气传导系统,该气暖设备具有热气传导系统。大气导引系统和热气导引系统都与内部空间相连,并且经由一双喷嘴型的导块共同导引,该导块具有内管和同轴设置的外管。由此可以在内管和外管的环形腔室中设有一个涡流导引装置,该涡流导引装置优选是可调节的。该装置指的是一个双通道空气发射器,该空气发射器具有一条用于集中空气束(也称作定点区域)的内部空气导引通道以及一条用于形成涡流(也称作扩散区域)的外部空气导引通道。在完全敞开的位置上,扩散区域具有较高的压力降和较强的噪音产生。定点区域的效用因此而降低。
文献DE 29914962U1公开了一种单通道空气发射器,特别用于机动车通风,该空气发射器具有涡流发生器,该涡流发生器具有多个导叶,这些导叶可以分别围绕摆动轴摆动。这些摆动轴大致径向地围绕一个总的中心轴设置,其中,中心轴的旋转运动作为摆动运动可以传递到导叶的摆动轴上。与导叶相对应的摆动轴分别与一个摩擦轮或齿轮抗旋转地连接在一起,该摩擦轮或齿轮又与中心轴的中心摩擦轮或齿轮形成传动连接。中心轴在其流出一侧的轴端部设有一个可手动操作的旋转手柄。在该空气发射器中,由于涡流发生器较小的深度和较小的偏转角度仅能够产生具有较弱涡流的气流。
文献EP 0936091B1公开了一种空气发射器,其中设有螺线或螺旋结构的导引台。由此产生强涡流气流,并因此以扩散区域形式而对其内部所导引气流进行较大幅度的分配。然而,通过这种空气发射器的扩散区域上的恒定涡流无法使空气调节效果适应于特定的周边环境。
文献DE 102005036159A1公开了另一种空气发射器,其具有多个用以产生合拢的运动的气流导向元件以及至少一个涡流型的分支装置(Strahlaufspreizung),其中,至少一道涡流式气流可以进行连续调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述类型的空气发射器,该空气发射器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空气调节效果,其尽可能实现较宽的变化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目标,提供一种用于发射气流的空气发射器,特别用于机动车内部空间,该空气发射器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导引通道和至少一个设置在空气导引通道中的叶轮形的气流导向元件,叶轮具有至少一个叶片,其中,每个叶片由至少两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构成,通过空气导引通道的轴向可变化调节的气流横截面,该截段可在形成“扩散”型的位置和形成“合拢”型的位置之间至少相对彼此有角度地移动。通过这种轴向可变化调节的气流横截面实现了一个多功能、特别是双重功能的喷嘴,该喷嘴具有“扩散”型和“合拢”型;该扩散型具有扩散气流或涡流;而合拢型具有大体上传统的、特别是相似的直流(也称为定点气流)。
优选地,叶轮形的气流导向元件设有1至20个叶片、特别优选3至7个、尤其是5个。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截段在形成“扩散”型的位置和形成“合拢”型的位置之间至少可以相对彼此有角度地进行移动;在“扩散”型的位置上,这些截段使得气流横截面最大程度地减小而形成最大涡流;在“合拢”型的位置上,这些截段使得气流横截面最小程度地减小从而形成最小涡流。因此,设置在空气发射器的轴向上的叶片的截段在使气流横截面最小程度减小的位置上时尽可能一致叠加,从而在气流导出一侧上主要形成直流。
在另一个使气流横截面最大程度减小的位置上时,各个叶片的截段这样彼此有角度地进行移动,而在气流方向上形成一个扇形导风面。借由该扇形导风面,使气流偏转到相对于通道纵轴的横向上,并因此形成涡流。只要涡流气流流经空气导引通道,通道侧壁就抵制涡流气流的离心力。在气流出口处,气流在径向上开裂,并扩散地流入到机动车内部空间中。因此,在空气发射器的气流出口一侧就形成了涡流或湍流。可选地,叶片的有角度移动的截段还可以形成浆式、或螺旋式、或螺线式、或线圈式的导风面。此外,各个叶片的截段还可以处于上述位置(也称为终端位置或停止位置)之间的任意中间位置。优选将叶轮设置在气流出口前的近距离处。由于叶轮的限制,使气流仅经过很短的行程就形成涡流,因此使气流事先没有太大的偏转,并由此而具有很少的压力损失。由于对较大横截面的利用以及气流以较短的行程而形成涡流,因此提供了更少的潮湿表面以及更小的气流速度。由此又导致了更少的压力损失以及改善的声音效果。
适宜地,使截段同轴围绕空气发射器的纵轴设置。特别地,截段以围绕内部通道的圆周或封闭圆筒为中心而设置。在此,可以使气流导向元件由包括单独的多个截段的螺旋形叶片构成。可选地,可以使气流导向元件由多个同轴围绕空气发射器的纵轴设置的叶片、以及叶片的扇形或螺旋形可进行不同调节的截段构成。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在空气发射器的纵向延伸方向前后设置的叶轮而形成一个多样化的螺旋结构。具体地说,为了生成可调节的涡流或扩散气流,气流导向元件,特别是叶轮的叶片进行适当移动,从而形成至少一个螺旋结构。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在空气发射器的腔室的深度方向旋转的任何连续结构都被认为是叶轮的螺旋结构。这种结构特别可以形成为扇形、螺线形或螺纹形线圈结构。
本发明还实现了,空气发射器设有角度分级定位装置,该角度分级定位装置在气流导向元件的至少一部分位置上对各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进行限定角度的分级。由此可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定义所有截断之间的旋转角度,或者在限定的局域上相互进行有角度的旋转。因此例如可仅有一个截段通过外部驱动装置受到驱动。其余的截段可以相对地由角度分级定位装置来驱动。此外,通过前述结构还实现了各个截段在不同的位置上沿着限定的曲线相互设置。截段的彼此相对的位置优选为提供一个有效的叶片表面,该叶片表面例如形成特别适宜于“合拢”型或“扩散”型的位置。特别的,使穿过空气发射器的流动空气承受尽可能小的空气阻力的叶片表面即处于上述两个终端位置,也可选为中间位置。角度分级定位装置例如可以通过使用这样的部件来实现,即,该部件是与截段固定连接的弹性部件,或者该部件设有导向槽。特别地,可通过一个或多个制动部件型的实施例来限定的既定的角度范围。
特别有利的,至少一个叶片的各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沿着一条非线性曲线设置,特别沿着一条弧形曲线、优选为一条齿形曲线。正是因为叶片的非线性设计而有利于“扩散”型(或中间位置,在该中间位置上产生部分“扩散”气流)。通过这种非线性曲线例如可以使得流经空气发射器气流导向元件的空气产生“平缓的”且连续增加的偏转。由此大大地降低不希望的涡流效应,从而能够使流经的空气的压力降减小。特别地可以选择逐渐升高的非线性曲线。特别具有优势的曲线类型可以是弧形曲线(特别是圆弧形曲线)或齿形曲线。
特别有利的气流特征可以是,至少一个叶片的入口角度至少间或处于30°和150°之间,优选在70°和110°之间,特别优选在85°和95°之间,和/或气流的出口角度至少间或处于0°和90°之间,优选在10°和70°之间,特别优选在20°和40°之间。各种所提供的角度指的是叶片的各个位置上的调整角度(叶片中心线、平均的叶片中心线、叶片表面和/或平均的叶片表面)与平行于截段的层面(也就是指通常在不受影响的气流导入方向上的层面)之间的角度。试验证明,上述数值特别有利于气体流动。所述的数值特别适用于“扩散”型,但也可适用于在“扩散”型和“合拢”型之间的中间位置。
有利的,至少间或在两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之间的平均分级角度处于0°和90°之间,优选在40°和80°之间,特别优选在50°和70°之间。这里所述的数值特别还适用于“扩散”型中的截段位置,以及同样还适用于在“扩散”型和“合拢”型之间的中间位置。通过平均分级角度的所述数值,同样可以形成特别适用于扩散空气发射的叶片轮廓(涉及到叶片中线、平均的叶片中线、叶片表面和/或平均的叶片表面),这种叶片轮廓通过各个截段的设置来实现。因此能够在空气流动穿过的过程中提供一个特别有效的、扩散空气发射,并且使该扩散空气发射具有特别小的压力降。
特别有意义地,至少两个、优选所有的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具有不同的形状。形状的不同在此特别指的是表面形状、表面性能、不同的材料(特别是不同的表面涂层)、不同的迎角、不同的凹陷部、凹陷部和通道的设置以及对应截段的厚度。因此,可以选择各个截段的不同的形状使得所形成的叶片的特别具有优势的总体结构。至少一个叶片的这种特别具有优势的总体结构可以在此指的是在两个终端位置(在“扩散”型上或在“合拢”型上)中的一个位置上、在两个终端位置上、也可以是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上。因此不是必须要在一个确切的可行位置(数量限定的可行位置)上实现所提到的最佳条件。而且还可以具有优势地,允许与最佳条件具有一定的偏离,特别是在各个截段的特别多的可行位置上提供彼此一个表面结构,该表面结构与最佳条件相近。
还可以提供一个空气发射器的特别具有优势的结构方案,即,特别在“扩散”型的条件下(同样还可以在“合拢”型的条件下,和/或在一个或多个中间位置上),至少一个叶片具有基本上齐平的表面轮廓,该表面轮廓优选几乎平行于相应的叶片的截段的曲线而延伸。通过这种“平坦”的表面结构可以进一步避免在经过对应的表面时产生不希望的空气涡流。由此还可以使沿着空气发射器的压力降特别有效地减少。正是在“扩散”位置上(或者在部分“扩散”的位置上)所流经空气通常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压力降。在这方面,正是在这些总是出现增加的压力降的位置上,避免了由不希望的涡流产生的压力降的额外增加。而且,如果叶片的表面轮廓近似平行于对应的叶片的截段的曲线,叶片可以进一步减少材料成本。这样特别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特别有利的,至少两个轴向相邻前后设置的截段彼此在轴向上至少局部重叠。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以翅片密封型的截段之间的空气穿过流量。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空气发射器的效率。这种前后设置的截段的局部区域的重叠例如可以通过L形凹陷部来实现。在此,每个截段的第一L形凹陷部与相邻截段的“倒置”的第二L形凹陷部相对设置。由此,L形凹陷部的尺寸设置使L形凹陷部的彼此正对的长边在处于“直流”型时相互接触。相反地,在其它位置上可以提供一个中空腔室,该中空腔室由L形凹陷部的表面来限定。因此,当空气发射器处于“扩散”型的终端位置上时,该中空腔室可以具有最大体积。由此,各个截段可以分别相互密闭贴靠在一起,以实现通过所存在的缝隙几乎没有空气可以流过。如果对应的缝隙特别密封,就必须提供空气导引通道,从而使得内部中空腔室具有不同的体积。由此能够实现变大的中空腔室的通风,以及变小的中空腔室的换气。然而还可以考虑采用其它的结构方案。
有利的,进一步提供至少一个附加的空气导引通道,该附加的空气导引通道至少主要地、优选基本上稳定地在“合拢”型的情况下运行。通过测试人员的试验证实,大部分的样机要求(至少)部分持续的气流是直流(所谓的“定点”气流)。通过这种持续的定点部分的设置,空气发射可以满足特别高的性能要求。当然不排除该定点部分例如可以借由蝶阀至少部分关闭。就这一点而言,在扩散空气发射之外(且不仅是可替换地)还可以产生定向空气发射(“定点”空气发射)。
特别就这一点而言,至少一个空气导引通道形成为环形空气导引通道,和/或形成为圆形空气导引通道。例如可以考虑,定点通道具有圆形横截面,该定点通道被一个环形设置的区域包围,在该环形区域中设有上文所述的可调节的气流导向元件。如此可以在圆形附加空气导引通道的中心(例如中心的中央)设有一个空气发射器的操纵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具有两个环形的空气导引通道,其中,具有气流导向元件的空气导引通道径向设置在外侧,用于定点通风的空气导引通道径向设置在中心上。然而径向设置还可以颠倒过来,从而使位于径向外侧的环形部分用于定点通风,在中心上设置具有气流导向元件的环形或圆形的空气导引通道(具有或不具有操作部件)。
在可行的实施方案中,空气导引通道形成为环形通道或环形管,该环形通道或环形管作为外侧空气导引通道而包围住另一个内侧空气导引通道,而且平行于该内侧空气导引通道延伸。因此,这两个空气导引通道圆柱式且同轴设置。换句话说:一个外侧环形空气导引通道包围住一个内侧圆柱形空气导引通道。以这种方式实现了一种双通道空气发射器,其具有外侧空气导引通道和内侧空气导引通道;外侧空气导引通道具有形成可调节扇形或螺旋形结构的叶轮、且用于“扩散”和“合拢”型;内侧空气导引通道用于“直流”型。由此同时实现了不同的通风方式,例如定点式通风和扩散式通风。通过在扩散通风过程中减少压力降可以实现更高的通风效率。此外,轴瓦型特别是半轴瓦或四分之一轴瓦构件,例如半轴瓦或四分之一轴瓦的外壳构件的组装实现了简单的装配和制造,在这样的外壳构件中可相互堆叠设置环形的圆盘状元件。
特别有利的,至少一个截段具有套筒型的延长结构,该延长结构作为至少部分其它截段的衬套轴承。以这种方式提供了一个特别简单的、节省成本和节省空间的构造单元,该构造单元具有各个截段。因为这些截段通常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所以还可以实现截段相互间均匀且无摩擦(特别是当使截段选择适宜的材料时)的设置。此外,通过支撑区域的套筒式结构还可以以特别简单和有效的方式有效地阻止空气经由两个截段之间的缝隙而流过。
有利的,至少一个截段上设有至少一个自身锁定装置,该自身锁定装置特别形成为缺口、产生摩擦的材料、插入装置、和/或粗糙结构。由此能够定义对应截段的摩擦性能。特别地可以使摩擦足够低,有利于空气发射器运行、特别是气流导向元件的设置。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摩擦足够大,从而避免对应截段的无意间的调节性移动,通过(轻微的)有角度的运动阻止截段的摩擦(rattling),并且避免对操作装置进行过轻地(“弱”)操作。插入装置例如可以采用橡胶材料、泡沫材料或注塑的泡沫塑料。也可在材料表面设有薄膜,例如采用橡胶材料或橡胶型的材料。也可例如借由适宜地加工工艺而在注塑成型件上设置一层粗糙表面(例如通过粗糙结构处理)。
适宜地,在空气发射器的双通道实施方案中,截段同轴围绕内侧空气导引通道设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截段分别形成为圆盘状元件,该圆盘状元件由至少一个环形部件构成,该环形部件具有多个与叶片数量对应的径向设置的腹板。
因此,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环形部件可以形成为内部环形部件,该内部环形部件在各个叶片中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向外延伸的腹板,或者在多个叶片中具有多个腹板。可选地,可以使各个圆盘状元件由一个内部环形部件和一个同轴设置并包围该内部环形部件的外部环形部件构成,在两个环形部件之间径向设有至少一个或多个腹板。
适宜地,空气发射器可以设有至少一个同步装置,该同步装置在至少两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之间传递运动。同步装置特指在超出两个相邻截段之间的确定的调节角度范围时使各个相邻截段具有同步性的装置。相邻截段相对旋转的允许的角度范围例如可以根据相应的各个允许的分级角度(不用必须与平均分级角度相等)进行限定。也可围绕一定的因素选择较高的允许角度范围。作为允许的角度范围的下限例如可以考虑角度0°。这就使得处于“直流”型时,各个截段优化彼此前后对齐。在这种情况下,同步装置通常还可以额外地用作操作操作装置的挡板。利用允许的角度范围的相应尺寸(其中,各截段的允许的角度范围可以不同),还可以实现“扩散”型的相应功能。特别地,同步装置可以至少局部用作角度分级定位装置。
为了使叶片的截段通过对应的位置而形成扇形的导风面,可以使各自的内部环形部件设有凹陷部,在凹陷部中,使轴向设置在气流方向下游的截段的柱销在形成“扩散”型的位置和形成“合拢”型的位置之间有角度地进行移动。在此,截段可以特别由大体相同的圆盘状元件构成,这些圆盘状元件在组装状态下相互叠加设置。
也可提供至少一个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与一传动截段优选集成构成、优选形成一体结构、和/或一体成型。由此可以令使用者根据其各自的需求立即并直接进行调节。此外,能够使空气发射器特别简单且成本低廉地制成。
优选地,在气流方向上轴向紧接着设置的截段借由操作部件或调节部件逐步地或顺序地进行调节,特别是可旋转地调节。在此,通过连续调节、特别是通过在形成扇形导风面的位置(“扩散”型)和另一个形成大体直线的导风面的位置(“合拢”型)之间有角度的旋转,使截段有角度地进行旋转。这种调节主要这样实现,即,第一个截段的调节、特别是该截段的旋转根据设定的调节或旋转路径来触发与该第一个截段相邻的第二个截段进行同步运动,该第二个截段根据设定的调节或旋转路径来触发与该第二个截段相邻的第三个截段进行同步运动。如此顺序进行,直到倒数第二个截段对最后一个截段完成调节或旋转。
适宜地,操作部件可以位于气流方向上轴向的最后的截段的中心,并且是该操作部件形成为操作环或调节环。借由凹陷部和柱销轴向相互连接的截段、以及借由操作部件对最后面截段进行调节、特别使其旋转,使截段可以相互有角度地进行调节,从而形成“扩散”型的扇形导风面,或者“合拢”型下的大体呈直线的导风面。
在此,操作部件例如可以设有柱销,柱销咬合在运动的叶轮的最后面截段的凹陷部中,并且为了避免扭曲可以锁止在凹陷部中。此外,操作部件还可以在气流导出一侧具有成型的边缘,该边缘例如设成适宜的结构、例如咬合结构,以实现简单的应用。而且,操作部件还可以在气流导出一侧设有固定的或可调节的腹板或翅片。由此特别用于紧固环形操作部件。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于操作部件和最后面截段之间设有弹簧部件。由此确保了,在操作部件的组装和锁止状态下,使相互叠加的截段无缝隙地叠加设置。
在空气发射器的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可以使截段随着预设的边缘轮廓而形成,特别随着空气导引通道轮廓和/或外壳轮廓。换句话说,可以使截段的内径和外径选择不同的尺寸。由此可利用的空间得到有效优化。特别可以减少流经空气发射器的空气的压力降。可以避免不通风或通风不好的中空腔室,该中空腔室可能导致细菌生长,从而导致产生不良气味。例如可以使前后设置的截段的外部轮廓形成球形截段结构,从而能够与局部球形的中空腔室相匹配。
在又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多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的外部环形部件形成外侧空气导引通道的内壁。另外,多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的内部环形部件可以形成为内侧空气导引通道的内壁。可选或附加地,使截段以及由此的圆盘状元件被一个大体上呈球形的截段外壳包围,其中,圆盘状元件分别可以仅由具有径向向外设置的腹板的内部环形部件构成,或者由外部和内部环形部件构成,在外部和内部环形部件之间径向设有腹板。
为了在空气发射器的出口产生直流,外侧空气导引通道被一个大体上呈球形的外壳包围,该外侧空气导引通道、也就是其外围的截段外壳或外部的特别呈球形的环形部件以球接头型可旋转地设置在外壳中。空气发射器的球形外壳形成一个球形罩,其中可旋转地设有球形截段外壳,该球形截段外壳中设有截段,该球形罩中还可旋转地设有不带附加外壳的球形环形部件。通过位于最后面截段的外侧的操作部件以及可选的可锁定于其上的截段外壳,气流导向元件在空气发射器的球形外壳中能够以多个旋转自由度进行调节,通过操作部件既能够径向运动又能够有角度地调节气流导向元件对应地在外壳中相对于空气导引通道的纵轴。通过径向调节可以调整任意的气流方向,和/或通过有角度的调节可以调整用于空气发射器的气流类型。
在又一个具有优势的实施方案中,腹板形成平面结构并且相对于气流横截面倾斜设置。可选地,腹板可以弯曲并且垂直于气流横截面。该腹板还可由挠性、特别是弹性材料制成,从而使腹板通过旋转可以弯曲。
在本发明的一个扩展方案中,可以轴向前后设置和/或相邻设置多个相同或不同型的气流导向元件。在气流导向元件平行相邻设置的情况下,空气发射器以双喷嘴的形式实现。在多个气流导向元件轴向前后设置的情况下、并由此叶轮也轴向前后设置的情况下,可以使截段设置成多重螺旋结构。适宜地,气流导向元件借由单独的操作部件和/或一个总的操作部件可以进行异步或同步调节。在空气导引通道中可以在叶轮之前和/或之后设置阀或翅片或其它适宜的气流导向元件。特别地,内侧空气导引通道的内部环形部件设有阀,该阀为了设置直流而使内侧空气导引通道完全关闭或打开。
优选地,在气流导向元件的区域上,为了扩大气流横截面,空气发射器及其空气导引通道大体上呈球形结构,其中,圆柱形空气导引通道从气流导入一侧通入该球形结构中。
附图说明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中示出了:
图1示意性示出了双喷嘴的空气发射器的分解图,带有叶轮型的气流导向元件,气流导向元件的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可以相对彼此有角度地进行移动;
图2示意性示出了图1的叶轮在组装状态下处于“扩散”型的位置上的立体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沿图4的截面III的叶轮的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图2的叶轮在组装状态下处于“扩散”型的位置上的俯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图1的叶轮在组装状态下处于“合拢”型的位置上的立体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沿图7的截面VI的叶轮的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图5的叶轮在组装状态下处于“合拢”型的位置上的俯视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在外壳剖开的情况下,其中设置的在内部环形部件上的一个叶轮截段的立体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在外壳剖开的情况下,叶轮的另一个截段的立体图,其中,该另一个截段轴向插置在内部环形部件上的该截段上;
图10示意性示出了在外壳剖开的情况下,处于“扩散”型的位置上的两个紧邻的叶轮截段的立体图;
图11示意性示出了在外壳剖开的情况下,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紧邻的叶轮的立体图,其中,该中间位置介于“扩散”型的位置和“合拢”型的位置之间;
图12示意性示出了空气发射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纵截面图,其中,该空气发射器具有多个设置在一个内部环形部件上的截段,这些截段通过一个操作部件可以有角度地进行调节,该操作部件设置位于气流出口一侧的最后面截段上;
图13示意性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叶轮在组装状态下处于“合拢”型的位置上的局部截断的立体图;
图14示意性示出了图13的叶轮处于“扩散”型的位置上的示意图;
图15示意性示出了图13的叶轮在组装状态下处于“直流”型的位置上的俯视图;
图16示意性示出了沿图15的截面A的叶轮的示意图;
图17示意性示出了沿图15的截面B的叶轮的示意图;
图18示意性示出了图14的叶轮处于“扩散”型的位置上的俯视图;
图19示意性示出了沿图18的截面E的叶轮的示意图;
图20示意性示出了沿图15的截面F的叶轮的示意图,其中,叶轮处于“合拢”型的位置上;
图21示意性示出了叶片在“合拢”型的位置以及在“扩散”型的位置上的对比示意图;
图22示意性示出了叶片轮廓的截面图;
图23示意性示出了叶轮尺寸的俯视图;
图24示意性示出了具有集成的衬套轴承的叶轮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5示意性示出了具有集成的衬套轴承的叶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6示意性示出了叶轮的空气通道和附加的定点空气通道的不同设置方案的示意图;
图27示意性示出了空气发射器的另一个实施例,该空气发射器具有叶轮以及集成的附加的定点空气通道;
图28示意性示出了叶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该叶轮具有与外壳轮廓相匹配的截段块。
附图标记说明
1空气发射器
2双喷嘴
3外壳
3.1中空圆柱形外壳区段
3.2球形外壳区段
3.3上半轴瓦
3.4下半轴瓦
4气流导向元件
5导向槽
6叶轮
6.1-6.n叶片
7.1-7.m截段(圆盘状元件)
8内部环形部件
9外部环形部件
10.1-10.n腹板
11截段外壳
11.1上半轴瓦
11.2下半轴瓦
11.3导向板
12操作部件
12.1边缘
12.2腹板
13中空圆筒
14凹陷部
15柱销
16挡板
17挡板
18中空腔室
19气流导向元件
20外部可调节空气通道
21叶轮
21.1-21.n叶片
22.1-22.m截段(圆盘状元件)
23腹板
24定点空气通道
25操作手柄
26同步连杆装置
27凹陷部
28突起部
29定点空气通道
30前弯曲部
31L形留空部
32中空腔室
33长边
34对准中心的位置
35扩散叶片位置
36叶片中线
37节点
38节点
39套筒
40定点空气通道
41可调节空气通道
42气流导向元件
43中心定点空气通道
44制动部件
45外壳构件
46气流导向元件
47定位横挡
具体实施方式
相互对应的构件在所有附图中都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1示出了形成为双喷嘴2的空气发射器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可选地,空气发射器1还可以形成为此处未详细示出的单喷嘴的结构。以下,基于其中一个喷嘴的构造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空气发射器1的每个喷嘴都具有一个空气导引通道K1,该空气导引通道在气流导入一侧具有中空圆柱形区段K1.1,而在气流导出一侧具有球形区段K1.2。此外,空气发射器1还具有外壳3,该外壳的形状与空气导引通道K1类似,即,在气流导入一侧具有中空圆柱形区段3.1,而在气流导出一侧具有球形区段3.2。外壳3例如可以由两块半轴瓦3.3和3.4构成。外壳3例如可以由塑料成型件或其它适宜的材料构成。
在空气导引通道K1的球形区段K1.2中、并因此也在外壳3的球形区段3.2中设有气流导向元件4,用以设定不同的气流类型和/或气流方向R。因此,气流导向元件4在外部轮廓上大体上呈球形,并型像球接头那样可旋转地设置在外壳3的球形区段3.2中。由此,空气发射器1还被称为球形喷嘴。
为了调节空气发射器1的气流方向R,在各个半轴瓦3.3和3.4的内侧设有导向槽5。根据可设定的自由度的范围来设置对应数量的导向槽5。通过气流导向元件4向上、向下或向侧面的直线运动,和/或旋转运动,在空气发射器1的气流导出一侧的空气发射器1上设定相应的气流方向R和气流类型(扩散气流或直流)。
在图1中,气流导向元件4示出为组装状态Z1,同时为了更好地示出气流导向元件4的结构而以相互拆开的状态Z2示出。
气流导向元件4型模拟叶轮6而具有预设数量的叶片6.1至6.n。由此,叶轮6以及由此的每个叶片6.1至6.n是由预设数量的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7.1至7.m构成。各个截段7.1至7.m形成为圆盘状元件,在图1的典型实施例中,各个截段都具有内部环形部件8和围绕该内部环形部件且同轴设置的外部环形部件9,在内部和外部环形部件之间径向设有预设数量的腹板10.1至10.n。因此,内部环形部件8额外还构成一个内部空气导引通道K2。而且,截段7.1至7.m的腹板10.1至10.n的数量对应于叶片6.1至6.n的数量。在一个可选的未详细示出的实施例中,截段7.1至7.m可以分别由一个内部环形部件8构成,在该内部环形部件8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腹板10.1至10.n。
如图1所示,截段7.1至7.m可被一个截段外壳11包围,在该截段外壳中截段7.1至7.m至少可以相对彼此有角度地进行调节。为便于装配,截段外壳11可以由几部分构成,特别是由两部分外壳、即第一半轴瓦11.1和第二半轴瓦11.2构成,这些构成部分可以相互插置在一起。截段外壳11设有向外突起的导向板11.3,这些导向板可以导入到外壳3的导向槽5中,并且用于通过移动气流导向元件4来设定气流方向R。
为了设定气流类型(“扩散”型型和“合拢”型型或中间型型)可以在轴向沿着气流方向R的最后一个截段7.1上设置一个调节环型的操作部件12。借由操作部件12来移动、特别是旋转最后截段7.1,使轴向前后设置并相互连接的截段7.1至7.m由此可以相对彼此有角度地进行移动,从而在“扩散”型式中形成扇形的导风面,而在“合拢”型型中形成为尽可能呈直线式的导风面。
为了将操作部件12固定在最后截段7.1上,例如可以使操作部件12以未详细示出的方式而设有柱销,该柱销咬合在该最后截段7.1的凹陷部中,并且为了避免倾斜而锁定在该凹陷部中。此外,操作部件12在气流导出一侧还具有成型的边缘12.1,该成型的边缘例如设置成适宜的结构,比如咬合结构。另外,操作部件12还可以在气流导出一侧设有固定或可调节的腹板12.2或翅片。
图2示意性示出了图1的叶轮6在组装状态下处于“扩散”型配置时的立体图。在该终端位置上,各个叶片6.1至6.n的截段7.1至7.m如此有角度地进行移动,以在气流方向R上形成扇形或螺旋形导风面从而实现涡流。
图3示意性示出了图4的截面III中的组装状态下的叶轮6的示意图,其中型各个叶片6.1至6.n的截段7.1至7.m处于“扩散”位置。图4示意性示出了图2的叶轮6的俯视图,其中型截段7.1至7.m处于“扩散”位置。因此,通过各个叶片6.1至6.n的扇形导风面,叶片6.1至6.n的截段7.1至7.m使气流横截面最大程度地减小而形成最大的气流涡流。由截段7.1至7.m的结构而在“扩散”位置中形成的中空腔室18在向截段7.1至7.m处于完全嵌入位置的“合拢”位置过渡时逐渐变小或消失,。
图5示意性示出了图1的叶轮6在组装状态下的立体图,其中型截段7.1至7.m处于“合拢”位置。图6中示出了叶轮6在图7的截面VI中的示意图;并且图7示出了图5的叶轮6的俯视图,其中型截段7.1至7.m处于“合拢”位置。因此,叶片6.1至6.n的截段7.1至7.m使气流横截面最小程度地减小而具有最小的气流涡流,从而在外部空气导引通道K1中主要形成直流。在这种状态下,截段7.1至7.m在气流方向R上尽可能地相互垂直设置,从而为各个叶片6.1至6.n提供了大体上直线形的导风面。
图8示意性示出了在截段外壳11剖开的情况下设置在该截面外壳11内的截段7.1的一个典型实施例的立体图,带有内部环形部件8以及径向向外延伸的腹板10.1至10.n。在此,截段外壳11与设置在其中的截段7.1至7.m作为一个集成构件、例如浇注成型件,该集成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空气发射器1的外壳3内,就像球接头一样。
在该实施例中,内部环形部件8设置在用作内部空气导引通道K2的中空圆筒13上。为了连接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7.1至7.m,每个截段7.1至7.m都具有一个凹陷部14。如图9所示,在气流方向R的轴向上相邻的截段7.2的柱销15与该凹陷部咬合。在此,凹陷部14的侧壁可用作产生“扩散”型型的位置的挡板、以及产生“合拢”型型的位置的挡板。
如图8和9所示,可选地或此外,可以使各个叶片6.1至6.n相互对应的轴向相邻的截段7.1至7.m的腹板10.1至10.n设有相互对应的挡板16和17。
图10示出了在截段外壳11剖开的情况下,处于“扩散”型型位置上的叶轮6的两个紧接着设置的截段7.1和7.2的立体图,而图11示出了介于“扩散”型型位置和“合拢”型型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上的两个紧接着设置的截段7.1和7.2。
图12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中气流导向元件4的纵向截面图,其中在中空圆筒13上彼此紧接着设置的多个截段7.1至7.m构成内部空气导引通道K2,这些截段可以通过操作部件12而有角度地进行移动,该操作部件设置在气流导出一侧的最后截段7.1上。因此,在最后截段7.1和操作部件12之间设有弹簧部件18,在锁止操作部件12的情况下,该弹簧部件使截段7.1至7.m在轴向上尽可能无缝隙地挤压到一起,从而随着截段7.1至7.m的有角度的移动,使截段7.1至7.m的腹板10.1至10.n形成一个尽可能气密性的导风面。
根据实际情况,腹板10.1至10.n可以具有平面结构,并且倾向于朝向气流横截面。可选地,腹板10.1至10.n可以形成拱形,并垂直于气流横截面设置。此外,腹板10.1至10.n可以具有刚性或挠性结构。在挠性、特别是弹性的结构中,腹板10.1至10.n可以卷起,用以形成扇形或螺旋形的导风面。
图13和图14中示出了另一个可行的典型实施例中空气发射器1的气流导向元件19。以下所示的气流导向元件19例如可以替换图1所示的气流导向元件4而使用。图13和图14中分别示出了气流导向元件19在不同情况下的立体图。为了清楚示出气流导向元件19的内部结构,图13和图14中仅局部示出了截段外壳11。
气流导向元件19具有外部可调节空气通道20,在本实施例中,该外部可调节空气通道具有大约为环形的横截面。在外部可调节空气通道20中,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在轴向上示出为前后设置多个截段部件(此处为8个截段部件)22.1至22.8。每一组截段部件22.1至22.8分别构成一个叶片21.1至21.5。在该气流导向元件19的典型实施例中,叶轮21总共由五个叶片21.1至21.5构成。根据截段22.1至22.m的彼此角度位置,气流导向元件19的外部可调节空气通道20处于“合拢直流”型型的终端位置、“扩散”型型的终端位置或中间位置。图13示出了处于“合拢直流”型型位置上的气流导向元件19,而图14示出了处于“扩散”型型位置上的气流导向元件19。
由图13和图14可知,在“合拢直流”型型位置(图13)上,不同截段22.1至22.m的各个单独的腹板23在轴向上基本相互对齐设置。相反,在“扩散”型型位置(图14)上,截段7.1至7.m的各个单独的腹板23有角度地相互错开设置,从而使叶片21.1至21.5形成扇形或螺旋形的导风面(对此可特别参见图19、图21和图22)。
在气流导向元件19的中央设有操作手柄25。在此,操作手柄25与图13和14中位于前面的截段22.1抗旋转地连接。因此,可以通过操作手柄25的旋转运动使最前面的截段22.1有角度地进行旋转。附图中位于最后面的截段22.8相对地刚性设置。由此,通过操作手柄25的旋转运动实现了最前面截段22.1和最后面截段22.8之间的有角度的错开。
在此,最前面截段22.1的旋转运动分配到各个截段22.1至22.8上。也就是说,最前面截段22.1和最后面截段22.8之间的总的错开角度被分成多个在相邻的截断22.i和22.i+1之间的部分错开角度。将总的错开角度分成多个部分错开角度并不是必须要求这些该部分错开角度都相等。完全可以选择使这些部分错开角度逐步增大。该总错开角度合理地以这种方式被分开使得各个叶片21.1至21.5具有最佳的轮廓(特别参见图22)。
为了有效地将总错开角度分成多个部分错开角度,在截段22的外部环形区域9上形成同步连杆装置26。对此在本实施例中,截段22.1至22.8的外部环形部件9在前面分别具有一个凹陷部27。相邻设置的截段22的突起部28咬合在凹陷部27中。突起部28分别形成在对应截段22的外部环形部件9的背面。凹陷部27的角度尺寸比对应的突起部28的大。从而限定出最大的角度范围,在该角度范围内,两个相邻的截段22.i和22.i+1可彼此相对旋转。仅从整体上考虑,可以省略最前面截段22.1上的凹陷部27或最后面截段22.8上的突起部28。
此外,进一步由图13和图14可知,在操作手柄25和环形的外部可调节空气通道20之间设有定点空气通道(Spot-Luftkanal)29。借助于定点空气通道29可以不考虑外部可调节空气通道20的位置而产生直流。在这种情况下,该定点空气通道29可以通过此处未示出的蝶阀进行封闭。由定点空气通道29以及可选的由外部可调节空气通道20(叶轮21处于适宜位置上)导出的直流风受到操作手柄25的变位运动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变位运动,可以使气流导向元件19例如在将其包围的外壳内部产生旋转。
图15中示出了图13的处于“直流”型位置的气流导向元件19合拢型的俯视图。图15中所示出的截面A、B和F分别限定出了图16、17和图20的截面图。
图16示出了气流导向元件19沿着图15的(形成角度的)截面A的截面图。特别可以了解到,外部可调节空气通道20和定点空气通道29同轴设置。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最前面截段22.1的形状,其中,最前面截段22.1的前弯曲部30在图16中没有以截面型示出(相反地,在图17中以截面示出)。各个单独的截段22.1为了便于区分而用不同的阴影线来表示。当对应的构件在截面A(以及截面B)处截开时,在图16和图17中用阴影来表示。截段22.1至22.8的其它部分没有用阴影表示,可以看见的边缘只用简单的线来表示。
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截段外壳11的外部轮廓用圆弧线表示。
图17中示出了沿着图15的(形成角度的)横截面B的截面图。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个截段22.1至22.8具有不同的结构。前弯曲部30与最前面截段22.1的其它组成部分一体成型。此外,如上文所述,最前面截段22.1与操作手柄25抗旋转地连接。另外在图17中还可以看到中空腔室32,该中空腔室由彼此相邻的截段22.i和22.i+1的L形留空部31而形成。图18示出了与图15类似的气流导向元件19的示意图,其中,该气流导向元件19处于“扩散”型型位置。图18中特别示出了截面E的位置,该截面的横截面示意图在图19中示出。在图19中特别可以了解到截段22.1至22.8的腹板23的内部构造。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由截段22.1至22.8的腹板23中的L形留空部31构成的中空腔室32的位置和设置。因为图19中气流导向元件19处于“扩散”型位置,所以中空腔室32的尺寸最大。
在图19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由各个腹板23形成的叶片21.1的表面结构。优选的,截段22.1至22.8形成为使得叶轮21的所有叶片21.1至21.5都具有相似的形状。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所形成的叶片21.1的表面轮廓大体连续和扁平。由此避免了在叶片21.1的表面区域上形成不希望的旋涡,因此减小了流过的空气的气流阻力,并因此避免了沿着气流导向元件19的压力降。
如果气流导向元件19通过操作手柄25的旋转而从“扩散”型位置移动到“合拢”型位置上,那么截段22.1至22.8的腹板23彼此相互滑动,直到这些腹板大体上相互前后对齐。正如图20所示。这里示出的截面F(参见图15)与截面E(参见图18)类似。只是气流导向元件19的位置不同。由图20可知,由各个截段22.1至22.8的腹板23的L形留空部31构成的中空腔室32大体上是关闭的。换句话说,L形留空部31的长边33相互贴靠在一起。由此另外还可以形成用于操作手柄25的旋转运动的挡板。
为了清楚了解各个腹板23的相对移动而在图21中再次示出。在图21中的左侧,示出了叶片21.1的对齐位置34(对应图20)。在图21中的右侧,示出了叶片21.1的位置处于扩散叶片位置35(参见图19)。在图21中还可以清楚了解到处于扩散叶片位置35的叶片21.1的外部形状。特别地使叶片22.1尽可能形成螺旋桨式轮廓。
接下来阐述一种方式,借由该种方式实现了气流导向元件4、19的叶轮6、21的各个叶片6.1至6.n或21.1至21.n的优选结构。这种情况下的参数的定义由图22和图23示出。
首先,叶片数量用N表示。在此,N可以在1和20之间进行选择,优选在3和7之间选择,并且特别优选为5。分成的分隔数目用t表示。分隔数目t由所使用的叶片的周长和数量得出。由此适于t=2*π*R/N,其中R对应于半径。外半径Rmax优选在1cm和10cm之间,特别优选在2.5cm和6cm之间。相对地,Rmin优选在0cm和5cm之间,特别优选在0.5cm和2cm之间。
接下来,确定入口角度β1和出口角度β2。β1优选在90°和70°之间,特别优选为90°。相对地,β2优选在10°和70°之间,特别优选在20°和40°之间。
分隔比t∶L是入口角度和出口角度的函数。分隔比t∶L优选位于0和2之间,优选在0.5和1.1之间,特别优选在0.6和0.8之间。由此来计算出叶片长度L。
优化的分级角度βs取决于分隔比t∶L以及β2。分级角度βs优选在0°和90°之间,优选在40°和80°之间,特别优选在50°和70°之间。
区域38中的最前面截段22.1的叶片厚度d为0mm(也就是叶片21.1在此到达顶点),而区域37中的最后面截段22.8的叶片厚度d取最大值dmax。dmax优选位于0.1mm和20mm之间,优选在1mm和10mm之间,特别优选在2mm和5mm之间。
叶片中线36是一条位于两个节点37和38之间的齿形曲线,其中,该齿形曲线36在节点37和38处的两条切线由入口角度β1和出口角度β2来确定。
在图24和25中示出了,截段22.1至22.m中的一个可以设有一个套筒39。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套筒39分别与所对应的截段22.1或22.m一体成型。这种结构例如可以通过塑料注塑加工工艺来实现。在图24中,套筒39与最后面截段22.m(固定设置的截段)一体成型。相反地,在图25所示的实施例中,套筒39与最前面截段22.1一体成型。套筒39用作是其他截段22.1至22.m的支撑部件。例如,将对应的截段22.1至22.m的内部环形部件8插置在套筒39上。在此,最后面截段22.m的固定需要通过两个在外围对角相对设置的定位横挡47来实现,这两个定位横挡咬合到截段外壳的相对应的凹陷部中。
此外,图24和25中,在截段22.1至22.m-1的径向外侧端部上设有制动部件44。制动部件44在截段22.1至22.m-1与相邻的对此构成的外壳区域之间形成增大的摩擦。这些制动部件例如可以由泡沫材料加工而成,用于在截段22.1至22.m-1的外部环形部件9的外部周围边缘和制动部件44之间产生一定的摩擦。应该指出,在刚性设置的最后截段22.m上不需要设置制动部件44。所述截断无论如何都是被固定安装的。
此外,在所有截段22.1至22.m-1上还可设有至少一个相对应的定位横挡47,该定位横挡导入到截段外壳的槽型的凹陷部中。凹陷部具有比定位横挡更大的在外围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从而在截段旋转的过程中于两个方向上形成挡板。对于各个截段22.1至22.m的同步功能进一步由留空部31或中空腔室32来完成。因为一部分功能由外壳承担,所以对于截段在强度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如果提供上述的制动部件44则优选使该制动部件在外围上相对于凹陷部错开设置。在另一个变化方案中,还可以使定位横挡形成为增大摩擦的制动部件。
在图26和27中示出了定点空气通道40和可调节空气通道41的不同设置方案。在图26a中,定点空气通道40形成为位于气流导向元件42内部中心的圆形空气通道。可调节空气通道41呈环形包围住该定点空气通道40。在图26b中,定点空气通道40同样设置在环形结构的可调节空气通道41的内部。然而,在定点空气通道40的中心额外设有操作手柄25。由此使定点空气通道40同样具有环形结构。在图26中示出了还可以使可调节空气通道41设置在气流导向元件42的中心。由此定点空气通道40形成环形结构,并且包围住位于该定点空气通道40内侧的可调节空气通道41。与图26b类似,在图26c所示的气流导向元件42的实施例中,在气流导向元件42的中心也设有操作手柄25。当然还可以考虑选择这样的结构方案,即,将操作手柄25设置在其它位置上。
图27中示出了气流导向元件42的截面图,由此可以了解到,还可以在操作手柄25的内侧设置一个中心定点空气通道43。在图27所示的典型实施例中,除了环形包围住操作手柄25的定点空气通道40,中心定点空气通道43额外设置。可调节空气通道41又环形包围住定点空气通道40。
最后在图28中示出了,各个截段22.1至22.m提供为具有不同的外径,特别是外部环形部件9具有不同的外径。通过不同的半径,叶轮21的外部形状与外壳构件45的内侧相匹配。由此可利用的空间被有效利用。通过选择不同尺寸的截段22.1至22.m,可以使外侧空气通道20的通风口面积至少局部地扩大。而且由此可以使穿过气流导向元件46的空气所受的空气阻力减小。据此还可以使压力降有效减少。同样如图28所示,不仅是截段22.1至22.m的外径,而且截段22.1至22.m的外部轮廓都可适应性调整。

Claims (23)

1.一种用于发射气流的空气发射器(1),所述空气发射器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导引通道(K1)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空气导引通道中的气流导向元件(4、19、42、44),所述气流导向元件形成为叶轮(6、21),所述叶轮具有至少一个叶片(6.1-6.n、21.1-21.n),其中,每个叶片(6.1-6.n、21.1-21.n)由至少两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7.1-7.m、22.1-22.m)构成,通过空气导引通道(K1、20、41)的轴向可变化调节的气流横截面,所述截段在“扩散”型的位置和“合拢”型的位置之间至少相对彼此有角度地进行调节,其特征在于,通过由彼此相邻的截段的L形留空部而形成的中空腔室,至少两个轴向相邻前后设置的截段(7.1-7.m、22.1-22.m)彼此在轴向上至少局部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发射器(1)用于机动车内部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角度分级定位装置(26),所述角度分级定位装置在所述气流导向元件(4、19、42、44)的至少一部分位置上对各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7.1-7.m、22.1-22.m)进行限定角度的分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叶片(6.1-6.n、21.1-21.n)的各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7.1-7.m、22.1-22.m)沿着一条非线性曲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叶片(6.1-6.n、21.1-21.n)的各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7.1-7.m、22.1-22.m)沿着一条弧形曲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叶片(6.1-6.n、21.1-21.n)的各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7.1-7.m、22.1-22.m)沿着一条齿形曲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叶片(6.1-6.n、21.1-21.n)的入口角度(β1)至少间或处于30°和150°之间,和/或气流的出口角度(β2)至少间或处于0°和9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叶片(6.1-6.n、21.1-21.n)的入口角度(β1)至少间或处于70°和110°之间,和/或气流的出口角度(β2)至少间或处于10°和7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叶片(6.1-6.n、21.1-21.n)的入口角度(β1)至少间或处于85°和95°之间,和/或气流的出口角度(β2)至少间或处于20°和4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至少间或在两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7.1-7.m、22.1-22.m)之间的平均的分级角度(βs)处于0°和90°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至少间或在两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7.1-7.m、22.1-22.m)之间的平均的分级角度(βs)处于40°和80°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至少间或在两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7.1-7.m、22.1-22.m)之间的平均的分级角度(βs)处于50°和70°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7.1-7.m、22.1-22.m)具有不同的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有的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7.1-7.m、22.1-22.m)具有不同的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在“扩散”型的条件下,所述至少一个叶片(6.1-6.n、21.1-21.n)具有基本上齐平的表面轮廓,所述表面轮廓几乎平行于相应的叶片(6.1-6.n、21.1-21.n)的截段(7.1-7.m、22.1-22.m)的曲线而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附加的空气导引通道(29、40),所述附加的空气导引通道至少主要地基本上持续地在“合拢”型的情况下运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空气导引通道(20、29、40、41)形成为环形空气导引通道,和/或形成为圆形空气导引通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截段(7.1-7.m、22.1-22.m)具有套筒型的延长结构,所述延长结构用作至少部分其它截段(7.1-7.m、22.1-22.m)的衬套轴承(39)。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自身锁定装置(44)作用于至少一个截段(7.1-7.m、22.1-22.m),所述自身锁定装置形成为缺口、产生摩擦的材料、插入装置、和/或粗糙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同步装置,所述同步装置在至少两个轴向前后设置的截段(7.1-7.m、22.1-22.m)之间传递运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操作部件(12、25),所述操作部件与一传动截段(7.1、22.1)一体成型。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段(7.1-7.m、22.1-22.m)随着预设的边缘轮廓(45)而形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气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段(7.1-7.m、22.1-22.m)随着空气导引通道轮廓和/或外壳轮廓而形成。
CN2009801283715A 2008-07-16 2009-07-14 具有涡流和直流的空气发射器 Active CN1020992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33339A DE102008033339A1 (de) 2008-07-16 2008-07-16 Luftausströmer mit Drallströmung und gerichteter Strömung
DE102008033339.5 2008-07-16
PCT/EP2009/005106 WO2010006760A1 (de) 2008-07-16 2009-07-14 Luftausströmer mit drallströmung und gerichteter ström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9212A CN102099212A (zh) 2011-06-15
CN102099212B true CN102099212B (zh) 2013-11-20

Family

ID=40995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83715A Active CN102099212B (zh) 2008-07-16 2009-07-14 具有涡流和直流的空气发射器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802464B2 (zh)
EP (1) EP2313285B1 (zh)
JP (1) JP2011527962A (zh)
KR (1) KR20110031977A (zh)
CN (1) CN102099212B (zh)
AT (1) ATE549190T1 (zh)
BR (1) BRPI0916462A2 (zh)
DE (1) DE102008033339A1 (zh)
RU (1) RU2518092C2 (zh)
WO (1) WO20100067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27735A1 (de) * 2010-04-14 2011-10-20 Behr Gmbh & Co. Kg Scheibenklappe
DE102011003489A1 (de) 2011-02-02 2012-08-02 Behr Gmbh & Co. Kg Luftdüse
DE102012204555A1 (de) * 2012-03-21 2013-09-26 Behr Gmbh & Co. Kg Luftausströmer
DE102012213513A1 (de) 2012-07-31 2014-02-06 Behr Gmbh & Co. Kg Luftausströmer
US9481224B2 (en) * 2012-11-01 2016-11-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ctive airflow outlet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DE102012224482A1 (de) * 2012-12-28 2014-07-03 Behr Gmbh & Co. Kg Luftausströmdüse
JP6094366B2 (ja) * 2013-02-21 2017-03-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ダンパ開閉装置
FI127419B (fi) * 2013-03-05 2018-05-31 Laminix Oy Tuloilmasuutin
JP6491874B2 (ja) * 2013-12-20 2019-03-27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風向調整装置
DE102014208360A1 (de) * 2014-05-05 2015-11-05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Luftausströmdüse
DE102014210229A1 (de) 2014-05-28 2015-12-03 MAHLE Behr GmbH & Co. KG Luftausströmdüse
DE102014210300A1 (de) 2014-05-30 2015-12-03 MAHLE Behr GmbH & Co. KG Luftausströmdüse
DE102015206609A1 (de) 2015-04-14 2016-10-20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Luftstromsteuereinheit
US10385729B2 (en) 2015-11-24 2019-08-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ylindrical air guide in a turbine engine
JP6382245B2 (ja) * 2016-02-04 2018-08-2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レジスタ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DE102017115012B3 (de) * 2017-07-05 2018-05-24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Belüftungskanal für eine Lüftungsvor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JP7384129B2 (ja) * 2020-08-31 2023-11-2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CN117698382A (zh) * 2022-09-06 2024-03-15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出风装置和汽车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36448A1 (de) * 1987-10-28 1989-05-11 Ltg Lufttechnische Gmbh Luftdrallauslass und verfahren zu seinem betreiben
EP0936091A1 (fr) * 1998-02-10 1999-08-18 Regie Autonome des Transports Parisiens RATP Installation de ventilation forcée, notamment pour véhicule
DE29914962U1 (de) * 1999-08-26 1999-10-14 Bermes Peter Luftauslaß, insbesondere für eine Kraftfahrzeug-Lüftung
DE10036776A1 (de) * 2000-07-28 2002-02-07 Eberspaecher J Gmbh & Co Einrichtung zur Klimatisierung eines Innenraumes mit Klimagerät und Luftheizgerät,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05036159A1 (de) * 2005-01-10 2006-07-27 Goldenstein, Jens Luftstromsteuereinheit
EP1800918A1 (de) * 2005-12-21 2007-06-27 Behr GmbH & Co. KG Luftausströmer mit Drallströmung
CN101163601A (zh) * 2005-01-21 2008-04-16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用于汽车的设置在通向该车的驾驶室的一个通风管的出口处的风道及相应的汽车
WO2008107070A1 (de) * 2007-03-02 2008-09-12 Behr Gmbh & Co. Kg Luftausströmer mit drallströmung und konventioneller strömung
EP1972476A1 (de) * 2007-03-20 2008-09-24 Behr GmbH & Co. KG Luftausströmer mit Drallströmung und gerichteter Ström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00801A (en) * 1935-02-28 1937-11-30 Burton M Green Air-flow ventilator
US2078185A (en) * 1936-07-02 1937-04-20 Wiggins George Arthur Window
DE8816498U1 (zh) * 1988-06-20 1989-08-31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uenchen, De
DE8816497U1 (zh) * 1988-06-20 1989-08-31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uenchen, De
US5230654A (en) * 1992-06-30 1993-07-27 Siemens Automotive Limited Diffuser air outlet register
JP3241151B2 (ja) * 1993-02-18 2001-12-25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通風調節装置
JP3522533B2 (ja) * 1998-05-14 2004-04-26 松下エ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アンダーフロア空調用床吹出し口
DE50202958D1 (de) * 2001-01-11 2005-06-09 Goodrich Hella Aerospace Ls Luftauslass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für ein Flugzeug
JP2002327954A (ja) * 2001-04-27 2002-11-15 Kyoritsu Air Tech Inc 空調用吹出口
FR2835219B1 (fr) * 2002-01-30 2004-12-03 Key Plastics Int Aerateur,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DE10243974A1 (de) * 2002-09-20 2004-04-01 Behr Gmbh & Co. Lufteinströmer,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4516563B2 (ja) * 2003-03-13 2010-08-04 ベール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ウント コー カーゲー 特に自動車のための空気流出器および付属の空気流出方法
US6787782B1 (en) * 2003-04-23 2004-09-07 B/E Aerospace, Inc. Ultraviolet-light vehicle air cleaning system
JP4555291B2 (ja) * 2003-08-11 2010-09-29 ベール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ウント コー カーゲー 空気流出器、特に自動車のための空気流出器
JP4222240B2 (ja) * 2004-03-24 2009-02-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制御ドア駆動装置
DE102004023495A1 (de) * 2004-05-10 2005-12-08 Behr Gmbh & Co. Kg Luftström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05035248A1 (de) * 2005-07-25 2007-02-01 Beh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Belüftung von Fahrzeugen
US7585149B2 (en) * 2006-08-07 2009-09-08 Deere & Company Fan variable immersion system
DE202008000059U1 (de) * 2008-05-19 2008-12-24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Luftdüse
DE102009050885A1 (de) * 2009-10-27 2011-04-28 Behr Gmbh & Co. Kg Luftausströme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36448A1 (de) * 1987-10-28 1989-05-11 Ltg Lufttechnische Gmbh Luftdrallauslass und verfahren zu seinem betreiben
EP0936091A1 (fr) * 1998-02-10 1999-08-18 Regie Autonome des Transports Parisiens RATP Installation de ventilation forcée, notamment pour véhicule
DE29914962U1 (de) * 1999-08-26 1999-10-14 Bermes Peter Luftauslaß, insbesondere für eine Kraftfahrzeug-Lüftung
DE10036776A1 (de) * 2000-07-28 2002-02-07 Eberspaecher J Gmbh & Co Einrichtung zur Klimatisierung eines Innenraumes mit Klimagerät und Luftheizgerät,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05036159A1 (de) * 2005-01-10 2006-07-27 Goldenstein, Jens Luftstromsteuereinheit
CN101163601A (zh) * 2005-01-21 2008-04-16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用于汽车的设置在通向该车的驾驶室的一个通风管的出口处的风道及相应的汽车
EP1800918A1 (de) * 2005-12-21 2007-06-27 Behr GmbH & Co. KG Luftausströmer mit Drallströmung
WO2008107070A1 (de) * 2007-03-02 2008-09-12 Behr Gmbh & Co. Kg Luftausströmer mit drallströmung und konventioneller strömung
EP1972476A1 (de) * 2007-03-20 2008-09-24 Behr GmbH & Co. KG Luftausströmer mit Drallströmung und gerichteter Ström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1105629A (ru) 2012-08-27
RU2518092C2 (ru) 2014-06-10
DE102008033339A1 (de) 2010-01-21
KR20110031977A (ko) 2011-03-29
EP2313285A1 (de) 2011-04-27
EP2313285B1 (de) 2012-03-14
WO2010006760A1 (de) 2010-01-21
JP2011527962A (ja) 2011-11-10
BRPI0916462A2 (pt) 2018-02-06
US20110111685A1 (en) 2011-05-12
ATE549190T1 (de) 2012-03-15
US9802464B2 (en) 2017-10-31
CN102099212A (zh) 201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9212B (zh) 具有涡流和直流的空气发射器
CN210601907U (zh) 空调器
CN101622144B (zh) 带旋流和常规气流的出风口
JP2013139962A (ja) 誘引パンカ
CN203147910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SE1250226A1 (sv) Integrerad luftflödesjusterare i konventionella kanalsystem
CN107366978A (zh) 天花机
CN103968457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JP5080626B2 (ja) 変風量吹出装置
CN101835646A (zh) 送风装置
CN104456883A (zh)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CN104631369B (zh) 一种吹吸机
CN109083851A (zh) 一种风机结构以及空调器
CN208950930U (zh) 一种风机结构以及空调器
CN109083853A (zh) 一种风机结构以及空调器
CN111520899A (zh) 旋流机构、新风模块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09083855A (zh) 一种风机结构以及空调器
CN113453782A (zh) 空气过滤器装置
CN109083854A (zh) 一种风机结构以及空调器
CN202656823U (zh) 车辆用送风装置
CN111425462B (zh) 一种出风阵列机构及应用其的出风设备
CN105910101A (zh) 一种内外浓淡实时可调的煤粉浓缩器
CN208950929U (zh) 一种风机结构以及空调器
CN208950932U (zh) 一种风机结构以及空调器
CN209445556U (zh) 风道件、风机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7

Address after: 70376 Prague street, Stuttgart, Germany, 26-46

Patentee after: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Address before: Stuttgart,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BEHR GmbH & Co.K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