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3668A - 轨道车厢底框架组件及轨道车辆用模块化车体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厢底框架组件及轨道车辆用模块化车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3668A
CN102083668A CN2009801211204A CN200980121120A CN102083668A CN 102083668 A CN102083668 A CN 102083668A CN 2009801211204 A CN2009801211204 A CN 2009801211204A CN 200980121120 A CN200980121120 A CN 200980121120A CN 102083668 A CN102083668 A CN 102083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modules
end module
component
crossbeam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11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3668B (zh
Inventor
迈克尔·M·詹姆士罗
邓肯·M·罗德斯
大卫·M·米切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MUBANG BENDER TRANSPOR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MUBANG BENDER TRANSPO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MUBANG BENDER TRANSPO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MUBANG BENDER TRANSPOR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83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3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3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36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00Underframes
    • B61F1/08Details
    • B61F1/10End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5/00Other railway vehicles, e.g. scaffold cars; Adaptations of vehicles for use on railways
    • B61D15/06Buffer cars; Arrangements or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them in case of colli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轨道车辆车体(10)包括:两个端部模块(14),端部模块中至少一个设有侧向出入门;以及管状模块(18),从两个端部模块(14)中的一个延伸至另一个并机械地紧固至两个端部模块(14)。管状模块(18)包括由纵向铝合金挤出型材制成的无门的外壳,纵向铝合金挤出型材从两个端部模块(14)中的一个延伸至另一个并纵向地焊接在一起。通过这种结构,在将外壳的纵向型材焊接在一起且涂漆之后,可通过管状模块(18)的敞开端部之一安装轨道车箱的内部装备。类似地,由于可将端部模块(14)之一移除以提供对管状模块(18)内部的出入,因此使整修简化。

Description

轨道车厢底框架组件及轨道车辆用模块化车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的模块化车体用的钢底框架组件,并涉及轨道车辆的模块化车体,更具体地涉及地区间列车或城际列车的模块化车体。
背景技术
在EP 0 888 946中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其设有由端部模块封闭的铝制管状主要部分。端部模块可以是驾驶室或互通模块。端部模块被制成为完全配备的、预制造的单元,为设在车辆接口处的所有机械和电气控制和电路提供快速释放连接。端部模块包括钢框架,钢框架还支撑设计用于经受塑性变形的冲击吸收缓冲器以及与其自身的冲击吸收缓冲器联接的自动联接。钢框架具有与车辆的主要部分的U形接口,U形接口在竖直横断面中延伸。更具体地,钢框架以可释放方式附接至车体的管状主要部分的地板与侧板。这种类型的结构使得在车辆组装过程中可以使用管状主要部分的敞开端部以用端部模块封闭管状部分之前插入内部装备。此外,在撞击之后或出于整修的目的,可以容易地将端部模块移除。
在撞击过程中施加至端部模块的纵向力被部分传递至管状主要部分的侧板和地板。为了避免铝制主要部分的变形,在端部模块的框架与主要部分的侧板和地板之间有必要设置大的接口区域。然而,在竖直的横向剖面中可获得的接口区域是相当有限的。因而,车辆侧板的总高度须被用作接口,其包含用于端部模块的钢框架的复杂且沉重的结构。
在US 4 235 170中公开了一种具有敞开箱式结构的轨道车厢用端部底框架,其形成能够接受在轨道车厢中发展的高扭力或其它力的刚性单元。该端部底框架包括通过侧缓冲器构件连接的主横端梁和次横端梁。联接器安装于与轨道车厢端部更近的主端梁。附加的缓冲器构件将次端梁连接至支撑件,支撑件被布置为位于与转向架连接的空气弹簧或螺旋弹簧上。门开口被容纳在主端梁与次端梁之间的空间中。该整体的端部底框架形成地板支撑的一部分并与地板的侧大梁的端部连接。在车箱前部发展并且到达缓冲器的力被进一步传递至车厢的外壳,具体地传递至地板的侧大梁。
这种钢制的结构不是特别适合于由铝合金型材制成的车体。此外,这种结构不适于包括管状模块和端部模块的轨道车厢。
因此,需要适于模块化轨道车辆的更合适的车体结构,该模块化轨道车辆包括由两个端部模块封闭的管状主要部分。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轨道车辆车体用的底框架组件,该轨道车辆车体包括管状模块和端部模块,底框架包括:
-钢支撑子组件,设有:附接接口,用于将钢支撑子组件机械地附接至管状模块的地板的底面;转向架接口,设置在转向架上;以及横构件;
-钢副框架,设有:接口装置,用于将钢副框架机械地附接至端部模块的地板的底面;内横梁,直接抵靠横构件并螺栓连接或铆接至横构件;外横梁,设有窗;以及纵梁,将内横梁与外横梁连接;
-至少一个联接器,附接至横构件或附接至内横梁并通过外梁的窗向外突出。
由于这种结构,由邻近的轨道车厢施加至联接器的纵向牵引力和制动力被直接传递至支撑子组件,并从那里被传递至管状模块的地板。施加至副框架的外横梁处的载荷通过纵梁被传递至内横梁,并从那里被直接传递至支撑子组件的横构件。因而,施加至端部模块的载荷是有限的。位于支撑子组件与地板底面之间的接口从位于地板下面的大可用区域中获益并且可以是必要的大。结构用作既用于支撑转向架上的车体也用于将来自联接器和来自车辆的端部模块的纵向力传递至车体的接口。
该结构适合于车体的模块化设计,因为在将端部模块组装至管状模块之前,可将支撑子组件组装至管状模块以及可将副框架组装至端部模块。副框架与支撑子组件之间的螺栓连接或铆钉连接是可释放的,这样便于车体的修理或整修操作。
窗的尺寸优选地被确定以使得该窗提供抵靠以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对联接器的枢转运动进行限制,从而在脱轨或碰撞情况下对邻近车厢的竖直和侧向运动进行控制。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外梁设有防爬器和/或缓冲装置。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纵梁以及内横梁和外横梁提供非可变形敞开箱式结构。因此,副框架提供必要的强度,以对联接器侧向减震器载荷和来自联接器与防爬器的首要反作用力作出反应。传递至端部模块的上部结构的力是最小的,以防止上部结构的变形。这种布置特别适合于设有侧门的端部模块,侧门将用于在碰撞情况下从列车上下来。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钢支撑子组件设有:支撑件,提供转向架接口和附接接口;以及至少一对纵向大梁,在支撑件与横构件之间延伸。大梁的长度是转向架与管状模块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的函数。底框架组件被设计用于单独的转向架或运行机构并具有优选地小于6米的总长度。两个这种底框架组件可用在轨道车厢的每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具有给定总长度的轨道车辆车体,总长度沿车体的纵轴线测量,轨道车辆车体包括:
-管状模块,具有第一纵向敞开端部和第二纵向敞开端部并包括由纵向铝合金挤出型材制成的地板,纵向铝合金型材沿其长度焊接在一起;
-第一独立钢支撑子组件和第二独立钢支撑子组件,每个独立钢支撑子组件朝向管状模块的第一纵向端部和第二敞开端部中相应的一个纵向端部机械地附接至管状模块的地板的底面,并且每个独立钢支撑子组件设有设置在转向架上的转向架接口,其中至少第二钢支撑子组件设有横构件;
-第一端部模块,机械地紧固至管状模块的第一端部和/或紧固至第一钢支撑子组件;
-第二端部模块,包括:设有地板的上部结构和与端部模块的地板的底面机械地附接的钢副框架;内横梁,直接抵靠横构件并螺栓连接或铆接至横构件;外横梁,设有窗;以及纵梁,将内横梁与外横梁连接,上部结构以可释放方式机械紧固至管状模块的第二端部;以及
-至少一个联接器,附接至横构件或附接至内横梁并通过外梁的窗向外突出。
螺栓或铆钉或螺栓或铆钉的结合以及粘性物质的结合可用于将端部模块的上部结构附接至管状模块的第二端部。因而,包括副框架的端部模块可作为单独的单元被组装至管状模块或从管状模块移除,这样提供了模块化设计的全部优点。
纵向铝合金型材赋予管状模块所需的刚度,并使轨道车厢车体的总重量保持为低。类似地,不使用螺栓或铆钉来连接纵向型材有助于获得更轻的地板。
有利地,纵向挤出型材可形成双层壁。
纵向型材优选地在没有重叠的情况下边对边地彼此焊接在一起以节省重量。
第二端部模块的上部结构可由经焊接的包括面板和/或挤出型材在内的铝合金元件制成。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端部模块的上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侧向出入门开口和过道开口。在这种情况下,端部模块的结构将被设计为在碰撞的情况下避免任何实质性变形。副框架的框架的刚度是极为重要的。
本发明适用于中间车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端部模块可以与第二端部模块相同。本发明还应用于端部车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端部模块可能构成驾驶室。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管状模块不设有任何侧门。所有离开区域集中在端部模块中或集中在端部模块的至少一个处。
管状模块还包括顶部和两个相对的侧壁。地板、顶部及相对的侧壁都可包括从管状模块的第一纵向敞开端部延伸至第二纵向敞开端部的铝合金挤出型材。管状模块还可设有加强隔板,加强隔板至少被焊接至从管状模块的第一纵向敞开端部延伸至第二纵向敞开端部的纵向型材,加强隔板设有用于接收螺栓或铆钉的孔,螺栓或铆钉用于将第二端部模块的上部结构紧固至管状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具有给定总长度的轨道车辆车体,总长度沿车体的纵轴线测量,轨道车辆车体包括:
-管状模块,其具有两个纵向端部并包括纵向铝合金挤出型材,纵向铝合金挤出型材沿其长度焊接在一起,纵向型材的至少一些从管状模块的两个纵向端部中的一个延伸至另一个,管状模块的两个端部之间的纵向距离大于车体的总长度的75%,两个纵向端部中每一个设有加强环形隔板,加强环形隔板在垂直于纵轴线的平面中延伸并且至少焊接至从管状模块的两个纵向端部中的一个延伸至另一个的挤出型材;
-两个独立的钢支撑子组件,每个独立的钢支撑子组件朝向管状模块的两个纵向端部中相应的一个纵向端部机械地附接至管状模块并提供用于转向架的转向架接口;
-两个端部模块,每个端部模块包括钢副框架和螺栓连接或铆接在钢副框架上的上部结构,上部结构以可释放方式机械紧固至加强隔板,钢副框架以可释放方式机械紧固至钢支撑子组件;
-至少一个联接器,通过两个端部模块之一的副框架延伸并枢转地附接至两个钢支撑子组件之一。
由于这种结构,由邻近轨道车厢施加至联接器的牵引力和制动力被直接传递至相应的子组件,并且通过管状模块从一个子组件传递至另一个。纵向铝合金型材具体是从管状模块的一个纵向端部延伸至另一个的那些赋予管状模块所需的刚度,并使轨道车辆车体的总重量保持为低。类似地,不使用螺栓或铆钉来连接纵向型材有助于获得更轻的外壳。
在管状模块上的焊接操作完成之后,可将端部模块安装至管状模块。因而,轨道车厢的内部装备可包括隔绝材料、电缆布线、天花板、地板、内部面板、照明、座椅、卫生间模块以及其它设备,并且可以在将纵向型材焊接在一起以及涂漆之后通过管状模块的一个敞开端部安装该内部装备。端部模块的上部结构可优选地螺栓连接或铆接至管状模块的加强隔板。可替换地或附加地,可在上部结构与管状模块的端部之间的接口处使用粘性物质。
类似地,由于可将端部模块之一移除以提供对管状模块内部的出入,因此使整修简化。
管状模块的长度优选地大于车体的总长度的75%,剩余的25%被分配给两个端部模块。如果端部模块之一是驾驶室,则管状模块的长度大约为车体的总长度的70%。
优选地,每个支撑子组件是经焊接且机械加工的组件,其由钢制造并例如通过使用旋入插入隔板的出铁杆(tapping bars)中的螺栓而附接至铝管,隔板焊接至车体挤出型材。材料选择提供在最小竖直截面下的必要强度和刚度,以确保车辆的乘客区域具有尽可能低的行走地板高度。
有利地,两个端部模块中至少一个端部模块的上部结构由经焊接的铝合金面板制造。优选地,两个端部模块的上部结构都由经焊接的铝合金面板制成。
两个端部模块中至少一个端部模块的上部结构,优选地两个端部模块的上部结构可包括至少一个侧向出入门开口和过道开口。在这种情况下,端部模块的结构将被设计为在碰撞的情况下避免任何实质性变形。管状模块不需要设有任何侧门。所有离开区域集中在端部模块中或集中在端部模块的至少一个端部模块中。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两个端部模块之一可构成驾驶室。
管状模块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中间结构性隔板,中间结构性隔板在垂直于纵轴线的平面中延伸并且至少焊接至从管状模块的两个纵向端部中的一个延伸至另一个的挤出型材。隔板优选地为闭合的环。它们还以是向上或向下敞开的U形敞开式隔板。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加强环形隔板设有用于接收螺栓或铆钉的孔,螺栓或铆钉将端部模块紧固至管状模块。
管状模块包括由纵向型材制成的地板、两个相对的侧壁和顶部。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从管状模块的两个纵向端部中的一个延伸至另一个的纵向型材包括:两个底杆,将地板与两个侧壁中每一个连接;以及两个上部轨,将顶部与两个侧壁中每一个连接。
从管状模块的两个纵向端部中的一个延伸至另一个的型材还可包括:两个上部车体侧板型材,每个上部车体侧板型材在没有重叠的情况下边对边地焊接至两个上部轨之一;以及两个下部车体侧板型材,每个下部车体侧板型材在没有重叠的情况下边对边地焊接至两个底杆之一。地板还可由从管状模块的两个纵向端部中的一个延伸至另一个的纵向型材制成,纵向型材在没有重叠的情况下边对边地相互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两个底杆和两个上部轨比其它型材厚以提供附加的刚度。
为了在脱轨情况下对邻近车厢的竖直运动和横向运动进行控制,通过设置在两个副框架中至少一个上的抵靠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对至少一个联接器的枢转运动进行限制。副框架提供必要的强度以对联接器侧向减震器载荷以及来自联接器和防爬器的首要反作用力作出反应。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钢副框架中的每一个包括接口,接口垂直于纵轴线延伸并且直接抵靠两个钢支撑子组件中对应的一个支撑子组件以及螺栓连接或铆接至该对应的支撑子组件。这简化了端部模块的组装。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对仅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且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及特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轨道车辆车体的侧视图;
-图2示出图1的车体的分解视图;
-图3示出图1的车体的管状模块的剖面图;
-图4示出图1的车体的支撑子组件;
-图5示出图1的车体的端部模块;
-图6示出图5的端部模块的副框架;
-图7示出图1的车辆的底面;
-图8示出图1的车体的内部布局;
-图9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细节;
-图10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等距视图;以及
-图11示出图10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分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客运轨道车辆12的车体10包括两个端部模块14和一个管状模块18,管状模块18从两个端部模块中的一个延伸至另一个。如图所示,管状模块18构成车体1的主要部分。管状模块18的长度相当于车体总长度的大于75%,且优选地大于85%。对于25,500mm的通常车体长度来说,管状模块的长度优选地大于19,125mm,且在图1的具体示例中等于22,350mm。
如图2所示,管状模块18包括顶部20、无门的左侧壁22与右侧壁22和地板26。这些面板从两个端部模块中的一个延伸至另一个并纵向地焊接在一起,即在与管状模块的纵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焊接在一起。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顶部、地板和侧壁中每一个都由多个切割成适合长度的挤出型材组成,挤出型材沿其长度焊接并进行必要的机械加工。在此具体实施方式中,顶部20包括顶板201,两个斜面轨202、203分别位于顶板201两侧。顶板201和斜面轨202、203在被组装至侧壁22之前纵向地焊接在一起以形成顶部。类似地,每个侧壁22包括上部车体侧板221、中央车体侧板222以及下部车体侧板223,在侧壁22自身焊接至顶部20和地板26之前,上部车体侧板221、中央车体侧板222以及下部车体侧板223沿它们的长度焊接在一起。如果侧壁22需要窗和/或其它开口,则在将侧壁22焊接至顶部20和地板26之前进行切除和/或其它机械加工操作。地板26包括由中央底板261制成的平面壁部分,两个内底板262和两个外底板263分别位于中央底板261两侧。两个底杆264分别位于平面壁部分自身两侧。在地板焊接至侧壁22之前,这些挤出元件纵向地焊接在一起并进行机械加工。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夹具(未示出)以在焊接过程中使挤出元件暂时保持就位。
虽然挤出元件的一些可能被中断以容纳用于电气设备的窗开口或顶部凹陷,挤出型材的至少一些、具体地是位于车体外壳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斜面轨202、上部车体侧板221、下部车体侧板223、底杆264和外底板263、以及中央底板261和内底板262从管状模块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且在没有中断的情况下沿管状模块的全长相互焊接在一起。
在图3可以看出,斜面轨202比顶板201厚,从而为外壳结构横截面的角提供附加的刚性。底板261、262、263、底杆264、车体侧板221、222、223、顶板201和斜面轨202均为双层挤出型材以确保轻质的自承管设计,并且满足所有必需的强度和刚度要求。通过截面大于其它挤出元件的底杆264和斜面轨202挤出元件,在车体外壳的边缘处提供附加的刚度。
所有挤出元件被预钻孔,从而在车体的最后组装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机械加工。在底杆和其它与地板相关的挤出元件的底部设有C形槽30、32以在车体内部安装地板下设备,C形槽30、32从底板、车体侧板和/或顶板突出以进行座椅安装、内部安装和装饰,从而提供内部布局的高度灵活性。
可在管状模块18的中央处和/或中间位置焊接或以其它方式紧固一个或多个结构性环形隔板34,以增加车体外壳刚度并提供用于地板与顶部空间之间空气通路的过道。类似地,在管状结构的两端焊接两个环形端部隔板38,以增强管状结构的刚度并减少管状模块的主要振动模态。两个环形端部隔板在其中还设有孔并且构成用于端部模块中每一个的附接接口。
钢支撑子组件40在管状模块18下面附接至地板26的底面并包括:支撑件42,其提供用于转向架44的接口;横构件46,朝向管状模块的邻近端部突出;以及一对大梁47,从横构件延伸至支撑件和联接器。如图4所示,支撑子组件40是钢制的刚性的、经焊接及机械加工的组件。通过使用螺栓和插入车体挤出元件中的出铁杆使该子组件附接至地板的底面。螺栓的数量与在包括碰撞在内的若干情况下施加于该子组件的纵向剪切载荷与竖直载荷相适应。材料选择提供在最小竖直截面下的必要强度和刚度,以确保车辆的乘客区域具有尽可能低的行走地板高度。
参照图5至图7,每个端部模块14包括由成形的内部铝面板和外部铝面板和/或挤出元件制成的上部结构140,成形的内部铝面板和外部铝面板和/或挤出元件焊接在一起以形成硬的、轻质的设计。该上部结构140包括:顶部140A;侧壁140B,设有乘客门开口142;端壁140C,设有过道开口143;地板140D;以及环形隔板138,在竖直横断平面内延伸以提供刚度并形成与管状模块的接口。铝上部结构螺栓连接至钢副框架144。如图5所示,在副框架两端且在地板水平安装有能量吸收防爬器145,以吸收与在高速TSI修订中详细描述的碰撞情况相关联的撞击能量。能量吸收防爬器被指定与能量吸收中间联接器系统相结合进行工作。由于端部模块容纳乘客门,因此其并没有被设计为在指定的碰撞过程中发生变形,而是被设计为使门维持作为紧急离开装置。因此,副框架包括正方形的非可变形敞开箱式结构,其具有通过一系列纵梁148连接的外横梁147、内横梁146、以及一系列附加元件149,其提供用于将副框架144固定至上部结构140的接口。该结构的内横梁146还提供附接接口,该附接接口在竖直平面中延伸并当端部模块机械地紧固至管状模块时螺栓连接至位于支撑子组件40端部的横构件46。图6中示出的联接器60具有:内端部62,直接连接至支撑子组件的横构件46或直接连接至横梁146;以及联接端部64,从副框架起并通过形成在横梁147中的窗150突出,并且该联接端部64为联接器提供侧向和竖直抵靠。联接器设有现有技术中公知的伸缩式缓冲结构66。副框架144提供必要的强度以对联接器侧向缓冲载荷以及对来自联接器的首要反作用力作出反应,并且纵向载荷直接传递到支撑子组件40的横构件46或直接传递到横梁146。因而,碰撞过程中施加的载荷在横梁147、副框架144与支撑子组件40之间分配。
可在将端部模块140螺栓连接至管状模块之后制造该端部模块140的内部装备。然而,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端部模块被涂漆,完全地配备有内部装备与技术设备如门系统、照明、控制设备、乘客信息模块等,并且在螺栓连接至管状端部模块之前进行预测试。
图8中示出车体的内部布局。内部装备50包括天花板、地板、内部面板、空气通路、电缆布线、照明、座椅52、乘客信息和娱乐模块、桌子54、卫生间56和隔绝材料,并且在包括端部隔板38焊接在内的焊接操作完成之后以及在管状模块的外壳被涂漆之后,将内部装备50从管状模块18的一个敞开端部安装在该管状模块18中。最后,对端部模块14进行定位以使得螺栓可通过内横梁146和横构件46中的孔以及通过端部隔板38中和端部模块的隔板138中的孔插入以将端部模块以可释放方式机械地附接至管状模块。此外,可以使用粘性物质以将端部模块的上部结构140附接至端部隔板38。也可以在移除端部模块之一后从管状模块的敞开端部有效地进行车箱的整修。
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当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多种变化是可能的。
可在底杆和斜面轨处设置额外的加强挤出以强化结构从而对与高速TSI修订碰撞情况相关联的撞击载荷作出反应。
类似地,可在管状模块18的端部隔板38与相应端部模块14的隔板138之间夹设图9示出的附加U形或环形隔板238,以进一步增强车体的结构。
车体外壳结构还可适合于如图10和图11示出的驾驶车厢,在这种情况下,端部模块之一为驾驶室214。

Claims (15)

1.轨道车辆车体(10)用的底框架组件,所述轨道车辆车体包括管状模块和端部模块,底框架包括:
-钢支撑子组件(40),设有:附接接口,用于将所述钢支撑子组件机械地附接至所述管状模块的地板的底面;转向架接口,设置在转向架上;以及横构件(46);
-钢副框架(144),设有:接口装置(149),用于将所述钢副框架机械地附接至所述端部模块的地板的底面;内横梁(146),直接抵靠所述横构件并螺栓连接或铆接至所述横构件;外横梁(147),设有窗(150);以及纵梁(148),将所述内横梁与所述外横梁连接;
-至少一个联接器(60),附接至所述横构件或附接至所述内横梁并通过外梁的窗向外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框架组件,其中,窗的尺寸被确定以使得窗提供抵靠以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限制联接器的枢转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框架组件,其中,外梁设有防爬器(145)和/或缓冲装置。
4.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底框架组件,其中,所述纵梁以及内横梁和外横梁提供非可变形敞开箱式结构。
5.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底框架组件,其中,所述钢支撑子组件设有:
支撑件(42),提供所述转向架接口和附接接口;以及
至少一对纵向大梁(47),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横构件之间延伸。
6.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底框架组件,具有小于6米的总长度。
7.具有给定总长度的轨道车辆车体(10),总长度沿车体的纵轴线测量,所述轨道车辆车体包括:
-管状模块(18),具有第一纵向敞开端部和第二纵向敞开端部并包括由纵向铝合金挤出型材(261、262、263)制成的地板,所述纵向铝合金型材沿其长度焊接在一起;
-第一独立钢支撑子组件和第二独立钢支撑子组件(40),每个独立钢支撑子组件朝向所述管状模块的第一纵向端部和第二敞开端部中相应的一个纵向端部机械地附接至所述管状模块的地板的底面,并且每个独立钢支撑子组件设有设置在转向架上的转向架接口,其中至少第二钢支撑子组件(40)设有横构件(16);
-第一端部模块,机械地紧固至所述管状模块的第一端部和/或紧固至第一钢支撑子组件;
-第二端部模块,包括:设有地板的上部结构和与端部模块的地板的底面机械地附接的钢副框架(144);内横梁(146),直接抵靠所述横构件并螺栓连接或铆接至所述横构件;外横梁(147),设有窗(150);以及纵梁(148),将所述内横梁与所述外横梁连接,所述上部结构以可释放方式机械地紧固至所述管状模块的第二端部;以及
-至少一个联接器,附接至所述横构件或附接至所述内横梁并通过外梁的窗向外突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车体,其中,所述第二端部模块的钢副框架和第二支撑子组件形成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底框架。
9.如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车体,其中,所述第二端部模块的上部结构由经焊接的铝合金元件制成。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车体,其中,所述第二端部模块的上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侧向出入门开口(142)和过道开口。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车体,其中,所述第一端部模块与所述第二端部模块相同。
12.如权利要求7至11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车体,其中,所述第一端部模块构成驾驶室。
13.如权利要求7至12所述的轨道车辆车体,其中,所述管状模块不设有任何侧门。
14.如权利要求7至13所述的轨道车辆车体,其中,所述管状模块包括顶部和两个相对的侧壁,地板、顶部和相对的侧壁都包括从所述管状模块的第一纵向敞开端部延伸至第二纵向敞开端部的铝合金挤出型材。
1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车体,其中,所述管状模块的第二端部设有加强隔板,所述加强隔板至少焊接至从所述管状模块的第一纵向敞开端部延伸至第二纵向敞开端部的纵向型材,所述加强隔板设有用于接收螺栓或铆钉的孔,所述螺栓或铆钉用于将所述第二端部模块的上部结构紧固至所述管状模块。
CN2009801211204A 2008-06-06 2009-06-05 轨道车厢底框架组件及轨道车辆用模块化车体 Active CN1020836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8010338.5A EP2130739B1 (en) 2008-06-06 2008-06-06 Rail car underframe assembly and modular car body for a rail vehicle
EP08010338.5 2008-06-06
PCT/EP2009/004069 WO2009146942A1 (en) 2008-06-06 2009-06-05 Rail car underframe assembly and modular car body for a rail vehic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3668A true CN102083668A (zh) 2011-06-01
CN102083668B CN102083668B (zh) 2013-05-15

Family

ID=39884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11204A Active CN102083668B (zh) 2008-06-06 2009-06-05 轨道车厢底框架组件及轨道车辆用模块化车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130739B1 (zh)
CN (1) CN102083668B (zh)
ES (1) ES2440808T3 (zh)
PL (1) PL2130739T3 (zh)
WO (1) WO2009146942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9960A (zh) * 2015-02-27 2017-10-13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铁道车辆
CN107350687A (zh) * 2017-08-11 2017-11-17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车组底架基础大部件与端底架的合成定位装置
WO2019114404A1 (zh) * 2017-12-14 2019-06-20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轻量化内燃机车车体
CN110091883A (zh) * 2019-05-23 2019-08-06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
CN110293986A (zh) * 2018-03-23 2019-10-01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组的座椅及车厢
CN113619625A (zh) * 2021-08-04 2021-11-09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列车的车体及轨道列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45202B4 (de) * 2009-09-30 2014-09-11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Modularer Wagenkasten
EP2619063B2 (de) 2010-09-20 2023-10-18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Wagenkasten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mit kupplungs-befestigungseinrichtung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CN102107349B (zh) * 2010-11-23 2012-10-03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铁路客车模块化枕梁生产工艺
CN102050126B (zh) * 2010-11-23 2012-05-30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铁路客车模块化枕梁结构
CN102556085B (zh) * 2010-12-23 2015-03-25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不锈钢地铁司机室组装工艺方法
US9090293B1 (en) 2014-06-26 2015-07-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argo bed support assembly for a truck
RU172308U1 (ru) * 2016-12-26 2017-07-04 РЕЙЛ 1520 АйПи ЛТД Рама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вагона
RU172293U1 (ru) * 2017-01-13 2017-07-04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 (ООО "ВНИЦТТ") Грузовой вагон
JP6867195B2 (ja) * 2017-03-07 2021-04-2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
CN109318923A (zh) * 2017-12-21 2019-02-12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列车及其车厢底板结构
WO2019119500A1 (zh) * 2017-12-21 2019-06-27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列车及其车厢底板结构
AT521684B1 (de) * 2018-11-26 2020-04-15 Siemens Mobility Austria Gmbh Aufkletterschutzeinrichtung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DE102018132455A1 (de) * 2018-12-17 2020-06-18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Reisezugwagen und Schienenfahrzeug
JP7237577B2 (ja) * 2018-12-28 2023-03-13 株式会社東芝 鉄道車両
RU199814U1 (ru) * 2020-05-12 2020-09-21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лтайского вагоностроения (АО "Алтайвагон") Рама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грузового вагона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5170A (en) 1978-10-30 1980-11-25 The Budd Company Railway car underframe end sill
FR2627446B1 (fr) 1988-02-18 1990-07-20 Arbel Fauvet Rail Sa Wagon a plateforme surbaissee
DE59305705D1 (de) * 1992-07-10 1997-04-17 Inventio Ag Verfahren zur integralen Herstellung eines Innenausbaus für Wagenkasten
FR2747633B1 (fr) 1996-04-19 2003-01-31 Alstom Ddf Vehicule ferroviaire a cabine de conduite comportant une structure absorbeuse d'energie a deformation progressive
DE19643337A1 (de) * 1996-10-21 1998-04-23 Abb Patent Gmbh Schienenfahrzeug
FR2765543B1 (fr) 1997-07-02 2005-01-07 Alstom Ddf Vehicule ferroviaire comportant au moins un module d'extremite interchangeable
DE19956856A1 (de) 1999-11-25 2001-05-31 Siemens Duewag Gmbh Schienenfahrzeug zur Personenbeförderung, insbesondere für den Nahverkehr
SE521440C2 (sv) * 2001-01-26 2003-11-04 Bombardier Transp Gmbh En vagnskorg till ett rälsfordon av modulär konstruktion
GB2411632A (en) 2004-03-01 2005-09-07 Bombardier Transp Gmbh Rail vehicle cabin with yieldable parts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9960A (zh) * 2015-02-27 2017-10-13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铁道车辆
CN107249960B (zh) * 2015-02-27 2019-08-30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铁道车辆
CN107350687A (zh) * 2017-08-11 2017-11-17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车组底架基础大部件与端底架的合成定位装置
CN107350687B (zh) * 2017-08-11 2018-08-03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车组底架基础大部件与端底架的合成定位装置
WO2019114404A1 (zh) * 2017-12-14 2019-06-20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轻量化内燃机车车体
CN110293986A (zh) * 2018-03-23 2019-10-01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组的座椅及车厢
CN110293986B (zh) * 2018-03-23 2021-06-04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组的座椅及车厢
CN110091883A (zh) * 2019-05-23 2019-08-06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
CN110091883B (zh) * 2019-05-23 2024-01-16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车身
CN113619625A (zh) * 2021-08-04 2021-11-09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列车的车体及轨道列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46942A1 (en) 2009-12-10
PL2130739T3 (pl) 2014-02-28
EP2130739B1 (en) 2013-09-25
ES2440808T3 (es) 2014-01-30
CN102083668B (zh) 2013-05-15
EP2130739A1 (en) 2009-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3668B (zh) 轨道车厢底框架组件及轨道车辆用模块化车体
CN111232002B (zh) 模块化轨道车辆车体
CN102083667B (zh) 轨道车辆车体及组装方法
CN107878483B (zh) 一种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车体结构
CN106143626A (zh) 电动汽车前部下方车身结构
CN206171567U (zh) 客车底架和具有其的客车
CN111038539B (zh) 车体结构
CN109178009B (zh) 一种100%低地板轨道车辆底架及100%低地板轨道车辆
CN104057969B (zh) 一种100%现代城市有轨电车浮车车体底架
CN110667617A (zh) 一种高地板有轨电车的头车车体结构
WO2020133935A1 (zh) 一种双层轨道车辆及其车体
CN105235697A (zh) 磁悬浮列车的车体结构
CN110682931A (zh) 车体底架及具有其的有轨电车
CA2967240A1 (en) Railcar
CN202144275U (zh) 轻量化客车车身
CN111591313A (zh) 一种轻量化城际动车组车体
CN104512482B (zh) 车身构造
CN111216747A (zh) 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浮车车体
CN112896332B (zh) 一种适应空投的车身地板系统
CN212605472U (zh) 一种中通道总成、前地板总成以及汽车
CN209921321U (zh) 轨道车辆的底架及其下铰接座的安装结构
CN115771536B (zh) 一种导轨式胶轮捷运系统车体结构
CN113022609A (zh) 一种用于磁悬浮车辆的底架及磁悬浮车辆
CN220948173U (zh) 后副车架、底盘结构及车辆
CN220948190U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