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7786A - 灵芝或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灵芝或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7786A
CN102067786A CN2009102163144A CN200910216314A CN102067786A CN 102067786 A CN102067786 A CN 102067786A CN 2009102163144 A CN2009102163144 A CN 2009102163144A CN 200910216314 A CN200910216314 A CN 200910216314A CN 102067786 A CN102067786 A CN 102067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yellow
bark
cultivation method
glossy ganoder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163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7786B (zh
Inventor
郑林用
罗霞
陈学强
余梦瑶
许晓燕
江南
魏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YANG XIANH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德阳市食用菌专家大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阳市食用菌专家大院 filed Critical 德阳市食用菌专家大院
Priority to CN200910216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677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67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7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7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7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灵芝或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培养基成分中含有占总重量10%~90%的去除树皮后的厚朴枝干木屑颗粒,培养基的总C/N比为(50~80)/1,pH值为5~8。将充分浸水后的厚朴枝干木屑颗粒与培养基的其它成分混合均匀并灭菌处理后接种,在与灵芝或黄背木耳菌种生长习性相适应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得到灵芝或黄背木耳的成品。该方法不仅解决了目前灵芝和黄背木耳栽培所面临的培养基选择问题,还解决了大量取皮入药后的厚朴枝干的再利用问题,变废为宝,且无需改变常规栽培、操作方法,又能使灵芝和黄背木耳的产量获得提高,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

Description

灵芝或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类植物的人工栽培方法,具体讲是一种灵芝或黄背木耳的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Ganoderma)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中益气、滋补强壮、扶正固本、延年益寿等功效,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目前既是我国法定中药材,同时也是药食两用的保健品原料。目前的灵芝人工栽培主要有椴木栽培和袋料栽培方式。椴木栽培是传统的人工栽培灵芝方法,利用灵芝生长于青钢木等木材上的特点,采用截段-装袋-灭菌-接种-菌丝管理-覆土出芝的方式栽培,其灵芝株形好,品质佳,但却需消耗大量林木资源,且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袋式栽培是近年来发展的栽培方法,将按照灵芝生长所需营养素的材料配制的培养基装入培育袋中,在与灵芝菌种生长习性、条件相适应的温度条件下,于室内发菌、栽培和出芝。基本过程是:培养基的发料-拌料-装袋-灭菌-接种-菌丝管理-出芝。
黄背木耳也是已有广泛栽培的一种食药两用真菌,具有滋阴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止血止痛,抗癌防癌等功效。目前多采用的是袋料栽培方法,基本过程为:培养基的发料-拌料-装袋-灭菌-接种-菌丝管理-出芝。
在上述的袋料栽培过程中,随培养基材料的价格上涨,使栽培成本不断增高,利润下降。近年来,虽有一些利用包括果实类、中药类、草类、粪便类等不同产业的剩余和废弃物作为培养基材料栽培食用菌的报道,但都尚未成为成熟的栽培技术,制约了食药用菌栽培行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将提供一种新的灵芝或黄背木耳袋式栽培方法,不仅可以扩大作为培养基材料的来源,而且能使所得到的灵芝或黄背木耳成品的产量均高于目前常规方法。
本发明的灵芝或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是使所用的培养基成分中含有占其总重量10%~90%的去除树皮后的厚朴枝干木屑颗粒,培养基的总C/N比为(50~80)/1,优选比例为(20~40)/1;培养基的pH值为5~8,优选pH值为6~7。
将充分浸水后的厚朴枝干木屑颗粒与培养基的其它成分混合均匀并灭菌处理后接种,在与灵芝或黄背木耳菌种生长习性相适应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得到灵芝或黄背木耳的成品。
厚朴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主要入药材料是其树皮。本发明栽培方法中所说培养基中的去除树皮后的厚朴枝干木屑颗粒,是厚朴除去了其药用部位树皮后的非药用部位,目前其通常都是作为废弃物处理的。分析和试验显示,厚朴木屑材料主要可提供培养基中的碳素及少量的氮素成分。为控制和调整所说培养基成分的总C/N比,在使用所说的其它常规培养基成分时,根据厚朴枝干木屑颗粒的实际用量比例,一般还可以选择能提供更多氮素的成分和/或材料,如培养基中常用的棉籽壳、玉米芯、麸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常用于pH调节和/或消毒的成分(如最常用的石灰等,用量一般至少可为培养基总重量的3%)。
上述栽培方法所用培养基中的厚朴枝干木屑颗粒,一般不宜过于细碎,否则在被水充分浸透后,因颗粒度过小会导致培养基的透气性变差,好气性的菌丝会因缺氧而生长缓慢;但若颗粒度过大,则除因袋内物料间的缝隙较大易造成污染外,也易造成培养基盛装袋的破损。试验显示,其颗粒度一般在不小于(1~1.5cm)×(1~1.5cm)×(0.1~0.15cm)的情况下,都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所说的使厚朴枝干的木屑颗粒充分浸水,是为维持灵芝和黄背木耳生长所需水分而必需的。培养基中的厚朴枝干木屑颗粒如吸水量过少,会因培养基的含水量不足而影响菌丝生长。对所说用水充分浸水的控制,除可以根据常规经验采用对吸水量进行检测等方式外,对其浸泡后的吸水量并非必需要十分严格的定量要求,因此可采用更简便的方式,即:使水浸后的厚朴枝干木屑颗粒在未受挤压时无水流出,而受到轻微挤压时(例如用手捏挤时),虽可见有水挤出但尚不致持续流淌,即可认为已达到了充分浸水的要求。
本发明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在采用上述培养基的基础上,无需改变目前各种类型的灵芝或黄背木耳人工栽培的操作方法和/或培养环境、条件,即可顺利得到相应的灵芝或黄背木耳成品。例如,对于目前普遍和广泛采用的中温和/或高温类型的灵芝或黄背木耳菌种,按常规方式接种后,在常规环境和操作条件下,在10℃~35℃下培育70~90天,即可得到相应的成品。
与目前常规栽培方法对下述的对比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显示本发明栽培方法所具有的特点和优越性。
一、培养基制备
1.厚朴枝干木屑的预处理
将厚朴木屑堆放洒水发至木屑充分吸水:使充分水浸后的厚朴枝干的木屑颗粒在未受挤压时无水流出;轻微挤压(例如用手捏挤时)时虽可见有水挤出但尚不致持续流淌即可。
2.培养基的组成分组,如表1所示。
表1  培养基配方表(单位:w%)
Figure B2009102163144D0000031
3.将各种培养基物料搅拌均匀,调节水分占总重量的60%,用石灰调节培养基pH值为5~8,并消毒。按袋式栽培常规方式将混合均匀的培养基材料又呈装入43cm×22cm×0.3mm的聚乙烯袋中,每组200袋,每袋1kg干料。常压100℃灭菌6以上。
二、接种:消毒后常规方式在接种间内以开放式接种或者在接种箱中接种。
三、灵芝菌的发菌和栽培管理
1.调温保湿、防止杂菌污染。标准环境条件下,在10℃~35℃温度、60%左右湿度的范围内进行发菌管理,注意调温保湿、防止杂菌污染,经常检查菌袋,如有未生长或污染者及时剔除处理,保持黑暗,每隔5~7天翻堆一次,保证发菌整齐。
2.出芝期温度应保持26℃~28℃,空气湿度在90%左右,每天进行通风换气。在子实体分化过程则需一定散射光,一般以400~600lx适宜。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5%~0.1%,环境PH值为4~5,大约50~60天即可采收成品。
各组培养基材料的菌丝生长情况和干芝产量的对比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的对比结果显示,灵芝菌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分化过程在常规对照(CK)组和含不同比例厚朴枝干木屑颗粒的本发明各培养基组中的差异不大,但在产量方面,本发明的培养基组可相当甚至可不同程度上地高于常规培养基对照组,说明厚朴非药用部位有提高灵芝产量的作用。
表2  不同培养料配方菌丝生长情况和干芝产量比较
Figure B2009102163144D0000041
四、黄背木耳的发菌和栽培管理
1.接种后3~5天,室温控制在26-28℃。接种后5~10天,菌丝延长、分枝,袋内温度会升高1~2℃,室温宜控制为25~26℃,空气相对湿度维持50%~70%。其间可翻袋一次,改变或互换其各部分物料所处的位置。接种后11~30天,菌丝旺盛生长,此时的室温宜控制为23~24℃,空气相对湿度仍维持50~70%,可再翻袋一次,并剔除杂菌袋。接种后30~40天,菌丝迅速生长,由于袋内氧气逐渐被消耗和CO2逐渐积累,室温可控制为24~25℃,并加强通风换气。接种后41~50天,是菌丝体内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期,室温宜控制为18~22℃,并加强通风换气,加大室内空气湿度,增加室内光照。
2.出菇管理
将满袋的袋料开袋,用0.2%的多菌灵溶液或高锰酸钾液等消毒菌袋表面。开袋时打开菌袋两头,将袋口薄膜反卷露出料面,很快就会形成耳基。开袋后,注意栽培场的保温保湿,促进耳基形成与生长。这时栽培场的最适温度为18~2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应有散射光线,适当通风换气。耳基成小漏斗状时,空气相对湿度宜稳定在90%~95%,以利耳片分化生长。从原基出现起,约30天左右即可采收黄背木耳成品。
各组培养基材料的菌丝生长情况和干耳产量对比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的对比结果显示,在常规培养基的对照组和含有厚朴枝干木屑颗粒的本发明培养基组中,黄背木耳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分化过程差异不大,在成品木耳的产量方面,本发明与常规对照组的差异不大,有些组还可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表明了厚朴枝干木屑作为培养基材料对于提高黄背木耳产量可具有一定的作用。
表4  不同培养料配方菌丝生长情况和干木耳产量比较
Figure B2009102163144D0000051
由此可以理解,本发明上述栽培方法不仅解决了目前灵芝和黄背木耳栽培所面临的培养基选择问题,还解决了大量取皮入药后的厚朴枝干的再利用问题,变废为宝,而且还无需改变灵芝和黄背木耳目前的常规栽培、操作方法,同时又能使灵芝和黄背木耳的产量获得提高,因而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
以下通过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再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去除树皮后晒干的厚朴枝干粉碎成(1~1.5cm)×(1~1.5cm)×(0.1~0.15cm)大小的木屑颗粒,按200袋(采用长宽厚43cm×22cm×0.3mm聚乙烯袋),每袋装1kg干料计算,称取40斤厚朴木屑(10%),用水浸泡7~10天,使其充分吸水,至用手轻捏浸水木屑颗粒可见水但不流淌的程度即可。添加玉米芯50%、棉籽壳20%、杂木屑20%。培养基的总C/N比54∶1。此外,再按上述培养基总重量添加5%石灰粉,调节培养基pH值为6.5并进行消毒,然后拌料,装袋、常压100℃灭菌6-12h,停火,封置过夜)。选取灵芝菌株以常规方式在消毒后的接种间内进行开放式接种或于接种箱中接种,接种后将菌袋转至菇房,在10℃~35℃温度、60%左右湿度的范围内进行发菌管理,注意调温保湿、防止杂菌污染,经常检查菌袋,如有未生长或污染者及时剔除处理,保持黑暗,每隔5~7天翻堆一次,保证发菌整齐。出芝期温度应保持26℃~28℃,空气湿度在90%左右,每天进行通风换气。在子实体分化过程则需一定散射光,一般以400~600lx适宜。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5%~0.1%,环境PH值为4~5,大约50~60天即可采收成品,约得成品灵芝干品32.84kg。
实施例2
将去除树皮后晒干的厚朴枝干粉碎成(1~1.5cm)×(1~1.5cm)×(0.1~0.15cm)大小的木屑颗粒,按200袋(采用长宽厚43cm×22cm×0.3mm聚乙烯袋),每袋装1kg干料计算,称取200斤厚朴木屑(50%),用水浸泡7~10天,使其充分吸水,至用手轻捏浸水木屑颗粒可见水但不流淌的程度即可,再添加玉米芯30%、棉籽壳20%,培养基总C/N比59∶1,再另外添加为培养基总重量5%的石灰粉,调节培养基pH值为6.7并消毒。拌料、装袋、常压100℃灭菌6-12h,停火,封置过夜)。选取灵芝菌株按常规方式在消毒后的接种间中开放式接种或在接种箱中接种,接种后将菌袋转至菇房,在10℃~35℃温度、60%左右湿度的范围内进行发菌管理,注意调温保湿、防止杂菌污染,经常检查菌袋,如有未生长或污染者及时剔除处理,保持黑暗,每隔5~7天翻堆一次,保证发菌整齐。出芝期温度应保持26℃~28℃,空气湿度在90%左右,每天进行通风换气。在子实体分化过程则需一定散射光,一般以400~600lx适宜。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5%~0.1%,环境PH值为4~5,大约50~60天即可采收成品,约得成品灵芝的干品35.26kg。
实施例3
将去除树皮后晒干的厚朴枝干粉碎成(1~1.5cm)×(1~1.5cm)×(0.1~0.15cm)大小的木屑颗粒,按200袋(采用长宽厚43cm×22cm×0.3mm聚乙烯袋),每袋装1kg干料计算,称取320斤厚朴木屑(80%),用水浸泡7~10天,使其充分吸水,至用手轻捏浸水木屑颗粒可见水但不流淌的程度即可,再添加玉米芯10%、棉籽壳10%。培养基总C/N比78∶1,再另外添加培养基总重量5%的石灰粉,调节培养基pH值6.4。拌料、装袋、常压100℃灭菌6-12h,停火,封置过夜)。选取灵芝菌株常规方式在消毒后的接种间进行开放式接种或于接种箱中接种,接种后将菌袋转至菇房,在10℃~35℃温度、60%左右湿度的范围内进行发菌管理,注意调温保湿、防止杂菌污染,经常检查菌袋,如有未生长或污染者及时剔除处理,保持黑暗,每隔5~7天翻堆一次,保证发菌整齐。出芝期温度应保持26℃~28℃,空气湿度在90%左右,每天进行通风换气。在子实体分化过程则需一定散射光,一般以400~600lx适宜。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5%~0.1%,环境PH值为4~5,大约50~60天即可采收成品。约得成品灵芝干品31.41kg。
实施例4
将去除树皮后晒干的厚朴枝干粉碎成(1~1.5cm)×(1~1.5cm)×(0.1~0.15cm)大小的木屑颗粒,按100袋(采用长宽厚43cm×22cm×0.3mm聚乙烯袋),每袋装1kg干料计算,称取160斤厚朴木屑(80%),用水浸泡7~10天,使其充分吸水,至用手轻捏浸水木屑颗粒可见水但不流淌的程度即可,再添加玉米芯10%、棉籽壳10%。培养基总C/N比78∶1,再添加为培养基总重量5%的石灰粉,调节培养基pH值为7.1。拌料、装袋、常压100℃灭菌6-12h,停火,封置过夜)。选取黄背木耳菌株于消毒后的接种间进行开放式接种或于接种箱中接种,接种后将菌袋转至培养室,接种后3~5天,室温应控制在26-28℃。接种后5~10天,菌丝延长、分枝,袋内温度会升高1~2℃,此时室应控制25~26℃。空气相对湿度维持50~70%。同时可翻袋1次,上下里外互换位置。接种后11~30天,菌丝旺盛生长,此时室温应控制在23~24℃,空气相对湿度仍保持50~70%,并再翻堆一次,剔除杂菌袋。接种后30~40天,由于菌丝迅速生长,袋内氧气逐渐被消耗,逐渐积累CO2,此时室温可控制在24~25℃,并加强通风换气。接种后41~50天,是菌丝体内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期,室温应控制在18~22℃,加强通风换气,加大室内空气湿度,增加室内光照。将满袋的袋料进行开袋。用0.2%的多菌灵溶液或高锰酸钾液把菌袋表面消毒。开袋时,打开菌袋两头,将袋口薄膜反卷,露出料面,很快就会形成耳基。开袋后,注意栽培场的保温保湿,促进耳基形成与生长。这时栽培场的温度以18~25℃为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应有散射光线,适当通风换气。耳基成小漏斗状时,空气相对湿度稳定在90~95%,以利耳片分化生长。长耳阶段的喷水量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过少,耳片生长缓慢过多,当空气相对湿度超95%,气温又高于30℃时,易出现流耳。从原基出现起,大约30天左右即可采收黄背木耳成品。得成品黄背木耳(干耳)18.25kg。
实施例5
将去除树皮后晒干的厚朴枝干粉碎成(1~1.5cm)×(1~1.5cm)×(0.1~0.15cm)大小的木屑颗粒,按100袋(采用长宽厚43cm×22cm×0.3mm聚乙烯袋),每袋装1kg干料计算,称取100斤厚朴木屑(50%),用水浸泡7~10天,使其充分吸水,至用手轻捏浸水木屑颗粒可见水但不流淌的程度即可,再添加玉米芯30%、棉籽壳20%,培养基总C/N比为59∶1,另外再添加培养基总重量5%的石灰粉,调节培养基pH值为7.0。拌料、装袋、常压100℃灭菌6-12h,停火,封置过夜)。选取黄背木耳菌株于消毒后的接种间进行开放式接种或于接种箱中接种,接种后将菌袋转至培养室,接种后3~5天,室温应控制在26-28℃。接种后5~10天,菌丝延长、分枝,袋内温度会升高1~2℃,此时室应控制25~26℃。空气相对湿度维持50~70%。同时可翻袋1次,上下里外互换位置。接种后11~30天,菌丝旺盛生长,此时室温应控制在23~24℃,空气相对湿度仍保持50~70%,并再翻堆一次,剔除杂菌袋。接种后30~40天,由于菌丝迅速生长,袋内氧气逐渐被消耗,逐渐积累CO2,此时室温可控制在24~25℃,并加强通风换气。接种后41~50天,是菌丝体内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期,室温应控制在18~22℃,加强通风换气,加大室内空气湿度,增加室内光照。将满袋的袋料进行开袋。用0.2%的多菌灵溶液或高锰酸钾液把菌袋表面消毒。开袋时,打开菌袋两头,将袋口薄膜反卷,露出料面,很快就会形成耳基。开袋后,注意栽培场的保温保湿,促进耳基形成与生长。这时栽培场的温度以18~25℃为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应有散射光线,适当通风换气。耳基成小漏斗状时,空气相对湿度稳定在90~95%,以利耳片分化生长。长耳阶段的喷水量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过少,耳片生长缓慢过多,当空气相对湿度超95%,气温又高于30℃时,易出现流耳。从原基出现起,大约30天左右即可采收黄背木耳成品。得成品黄背木耳(干耳)17.94kg。
实施例6
将去除树皮后晒干的厚朴枝干粉碎成(1~1.5cm)×(1~1.5cm)×(0.1~0.15cm)大小的木屑颗粒,按100袋(采用长宽厚43cm×22cm×0.3mm聚乙烯袋),每袋装1kg干料计算,称取20斤厚朴木屑(10%),用水浸泡7~10天,使其充分吸水,至用手轻捏浸水木屑颗粒可见水但不流淌的程度即可,再添加玉米芯50%、棉籽壳20%、杂木屑20%,培养基总C/N比为54∶1,另外再添加培养基总重量5%的石灰粉,调节培养基pH值为6.9。拌料,装袋、常压100℃灭菌6-12h,停火,闷一夜)。选取黄背木耳菌株于消毒后的接种间进行开放式接种或于接种箱中接种,接种后将菌袋转至培养室,接种后3~5天,室温应控制在26-28℃。接种后5~10天,菌丝延长、分枝,袋内温度会升高1~2℃,此时室应控制25~26℃。空气相对湿度维持50~70%。同时可翻袋1次,上下里外互换位置。接种后11~30天,菌丝旺盛生长,此时室温应控制在23~24℃,空气相对湿度仍保持50~70%,并再翻堆一次,剔除杂菌袋。接种后30~40天,由于菌丝迅速生长,袋内氧气逐渐被消耗,逐渐积累CO2,此时室温可控制在24~25℃,并加强通风换气。接种后41~50天,是菌丝体内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期,室温应控制在18~22℃,加强通风换气,加大室内空气湿度,增加室内光照。将满袋的袋料进行开袋。用0.2%的多菌灵溶液或高锰酸钾液把菌袋表面消毒。开袋时,打开菌袋两头,将袋口薄膜反卷,露出料面,很快就会形成耳基。开袋后,注意栽培场的保温保湿,促进耳基形成与生长。这时栽培场的温度以18~25℃为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应有散射光线,适当通风换气。耳基成小漏斗状时,空气相对湿度稳定在90~95%,以利耳片分化生长。长耳阶段的喷水量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过少,耳片生长缓慢过多,当空气相对湿度超95%,气温又高于30℃时,易出现流耳。从原基出现起,大约30天左右即可采收黄背木耳成品。得成品黄背木耳(干耳)16.70kg。

Claims (8)

1.灵芝或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用培养基成分中含有占总重量10%~90%的去除树皮后的厚朴枝干木屑颗粒,培养基的总C/N比为(50~80)/1,pH值为5~8,将充分浸水后的厚朴枝干木屑颗粒与培养基的其它成分混合均匀并灭菌处理后接种,在与灵芝或黄背木耳菌种生长习性相适应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得到灵芝或黄背木耳的成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除所说的厚朴枝干木屑颗粒外的培养基其它成分包括棉籽壳、玉米芯、麸皮中的至少一种,及用于pH调节和/或消毒的成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用于pH调节和/或消毒的成分为石灰。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说培养基的总C/N比为(20~40)/1。
5.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培养基pH值为6~7。
6.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灵芝或黄背木耳菌种均为中/高温类型的菌种,按所说方式接种后在10℃~35℃下培育70~90天,得到成品。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灵芝或黄背木耳菌种均为中/高温类型的菌种,按所说方式接种后在10℃~35℃下培育70~90天,得到成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灵芝或黄背木耳菌种均为中/高温类型的菌种,按所说方式接种后在10℃~35℃下培育70~90天,得到成品。
CN200910216314A 2009-11-24 2009-11-24 灵芝或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Active CN1020677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16314A CN102067786B (zh) 2009-11-24 2009-11-24 灵芝或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16314A CN102067786B (zh) 2009-11-24 2009-11-24 灵芝或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7786A true CN102067786A (zh) 2011-05-25
CN102067786B CN102067786B (zh) 2012-09-05

Family

ID=44026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16314A Active CN102067786B (zh) 2009-11-24 2009-11-24 灵芝或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67786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2033A (zh) * 2014-06-10 2014-10-08 信芝(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灵芝的种植方法
CN104429591A (zh) * 2014-11-03 2015-03-25 河北大学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毛木耳的方法
CN104488544A (zh) * 2014-12-03 2015-04-08 李拴英 一种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5766381A (zh) * 2016-05-16 2016-07-20 吉林省生物研究所 一种月夜菌的人工培育方法
CN107417338A (zh) * 2015-09-11 2017-12-01 洛阳佳嘉乐农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29900A (zh) * 2018-12-14 2019-03-08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11149617A (zh) * 2019-12-31 2020-05-15 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灵芝的组培方法
CN114467629A (zh) * 2022-03-04 2022-05-13 开平健之源保健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了厚朴的灵芝代料栽培培养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9119B (zh) * 2006-08-21 2010-06-09 北京市通州区林业局 一种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1317526A (zh) * 2007-06-06 2008-12-1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茶枝、茶叶、梗代料生产栽培灵芝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2033A (zh) * 2014-06-10 2014-10-08 信芝(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灵芝的种植方法
CN104429591A (zh) * 2014-11-03 2015-03-25 河北大学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毛木耳的方法
CN104488544A (zh) * 2014-12-03 2015-04-08 李拴英 一种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7417338A (zh) * 2015-09-11 2017-12-01 洛阳佳嘉乐农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66381A (zh) * 2016-05-16 2016-07-20 吉林省生物研究所 一种月夜菌的人工培育方法
CN109429900A (zh) * 2018-12-14 2019-03-08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9429900B (zh) * 2018-12-14 2021-06-25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11149617A (zh) * 2019-12-31 2020-05-15 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灵芝的组培方法
CN111149617B (zh) * 2019-12-31 2021-09-28 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灵芝的组培方法
CN114467629A (zh) * 2022-03-04 2022-05-13 开平健之源保健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了厚朴的灵芝代料栽培培养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7786B (zh)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7786B (zh) 灵芝或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2187782A (zh) 以含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培养基栽培灵芝的方法
CN103214302B (zh) 一种用于栽培驱蚊香草的木屑菌糠营养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68878B (zh) 以莞香木屑食用菌培养基栽培金针菇的方法
CN102204473A (zh) 以含猕猴桃枝条/枝干成分的培养基栽培可食性菌类的方法
CN103910584B (zh) 含棕榈树木屑的杏鲍菇培养料及制作方法
Magday Jr et al. Optimization of mycelial growth and cultivation of fruiting body of Philippine wild strain of Ganoderma lucidum
CN104987156B (zh)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CN102498937B (zh) 一种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4609943A (zh) 一种平菇栽培的新基质及使用该基质的平菇栽培方法
CN103570440A (zh) 以香蕉皮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基
CN103570411A (zh) 以火龙果皮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基
CN102326472A (zh) 一种利用板栗苞壳和废树枝栽培灵芝的方法
CN105384529A (zh) 马铃薯微型薯有机栽培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4303825B (zh) 一种富硒茶树菇栽培的方法
CN104478546A (zh)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猴头的方法
CN107736188A (zh) 一种袋料金耳二元栽培方法
CN106892700A (zh) 一种香菇栽培基质与制备方法及采用该基质栽培香菇的方法
CN107473791A (zh) 杏鲍菇栽培基质
CN105660169A (zh) 一种来福蘑废料栽培玉木耳的方法
CN104478547B (zh)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黄伞的方法
CN101953266A (zh) 平菇菌的袋式栽培方法
CN105859415A (zh) 一种新型黑木耳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6755B (zh) 一种用于樱桃番茄栽培的醋糟基质
CN104130055B (zh) 一种廉价斑玉蕈培养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DEYANG CRANE BIO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EYANG EDIBLE FUNGUS PROFESSOR YARD

Effective date: 201307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25

Address after: A group of high Huai village in East Lake town De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Jingyang District 618000

Patentee after: Deyang Xianhe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A group of high Huai village in East Lake town De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Jingyang District 618000

Patentee before: Deyang Edible Fungus Professor Y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