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6223B - 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6223B
CN102066223B CN2008801297855A CN200880129785A CN102066223B CN 102066223 B CN102066223 B CN 102066223B CN 2008801297855 A CN2008801297855 A CN 2008801297855A CN 200880129785 A CN200880129785 A CN 200880129785A CN 102066223 B CN102066223 B CN 102066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cage
lift car
velocity mode
air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97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6223A (zh
Inventor
山本圭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66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6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6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62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66B1/30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effective on driving gear, e.g. acting on power electronics, on inverter or rectifier controlled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66B1/285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with the use of a speed pattern gener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66B11/024Ventila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控制装置,缓解对乘客造成的因压耳而带来的不舒适感,而且不会使电梯的运行效率恶化到必要程度以上。升降距离计算部(13)根据目的地楼层信息(12a)和轿厢位置指令信号(3a)来计算轿厢室(1)的升降距离,向速度模式产生部(14)输出升降距离信息(13a)。速度模式产生部(14)将升降距离与预定的距离进行大小比较,在升降距离短时生成通常运转的速度模式(14a),在升降距离长时生成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14a)。预定的距离表示与使乘客因压耳而张开咽鼓管的气压差相当的高低差。速度控制电路(24)根据速度模式(14a)使轿厢室(1)升降。因此,在第一次张开咽鼓管后轿厢室(1)以低速升降,所以轿厢室(1)在下一次产生压耳的高低差区间升降的期间变长,能够使乘客缓解因压耳造成的不舒适感。

Description

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缓解乘客因压耳造成的不舒适感的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以下这样的技术:在电梯的升降过程中,为了缓解乘客因压耳造成的不舒适感,使电梯低速运转(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或者将电梯轿厢内气压的变化率控制为固定值的技术(专利文献3)。
图19是表示现有的电梯的速度控制模式的图。
在图19中,根据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电梯轿厢从出发楼层到目的地楼层以比额定速度(图19所示的实线a1)慢的低速(图19所示的虚线a2)行进。
在专利文献1中,根据乘客是否按下设于电梯层站的开关来选择电梯轿厢的运转速度(额定速度或者低速)。
在专利文献2中,电梯轿厢的运转速度根据从出发楼层到目的地楼层的升降距离而自动切换。
图20是表示现有的电梯的气压控制模式的图。
在专利文献3中,如图20的虚线c2所示,电梯轿厢内的气压被控制成为呈直线状(以一定的变化率)变化。
在图20中,实线c1表示非控制时的电梯轿厢内的气压的变化模式。
如图20的实线c1所示,非控制时的电梯轿厢内的气压随着在出发楼层出发时的加速而呈曲线状变化,然后随着接近到达楼层时在额定速度下的额定行进而呈直线状变化,并且随着到达目的地楼层时的减速而呈曲线状变化,所以整体上呈S状变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795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11287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182039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船井潔、林美克、小泉孝之、辻内伸好、岡本光明,“超高速エレベーター走行時の耳閉感と鼓膜挙動解析(超高速电梯行进时的压耳感和鼓膜状态分析)”,日本機械学会,昇降機·遊戯施設等の最近の技術と進歩技術講演会論文集,2004年1月21日,pp27-30
在使电梯低速运转的情况下,存在到达目的地楼层所需要的升降时间延长等电梯的运行效率下降的问题。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物的电梯,升降行程比较大时的影响更大。
另外,在使电梯轿厢内的气压以一定的变化率变化的情况下,需要在电梯轿厢设置给气用的送风机(风扇)和排气用的送风机,或者设置给气排气用的一个送风机和切换给气排气的控制装置。因此,存在电梯的成本升高,并且电梯轿厢的尺寸及重量增大的问题。
另外,升降行程越大,控制时的气压变化模式(图20的虚线c2)越近似于非控制时的气压变化模式(图20的实线c1)。这是因为升降行程越大,在非控制时的气压变化模式c2中在加速时及减速时呈曲线状变化的部分的比率越小,同时恒速行进时呈直线状变化的部分的比率越大,非控制时的气压变化模式c2整体上近似于直线。
即,通过使电梯轿厢内的气压以一定的变化率变化而获得的效果,在超高层建筑物的电梯中比较小。
另外,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因压耳造成的不舒适感与气压变化量的关系比与气压变化率的关系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例如利用简单的设备结构,缓解在电梯升降时对乘客造成的因压耳而带来的不舒适感,而且不会使电梯的运行效率恶化到必要程度以上。
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具有:升降距离计算部,其根据电梯轿厢的目的地楼层,计算所述电梯轿厢距所述目的地楼层的升降距离;速度模式产生部,其将由所述升降距离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升降距离与预定的距离进行大小比较,在所述升降距离为所述预定的距离以下的情况下,生成作为指示通常运转的控制信息的速度模式,在该通常运转中,使所述电梯轿厢加速到额定速度并以所述额定速度行进后,使所述电梯轿厢减速直到停止,在所述升降距离比所述预定的距离大的情况下,生成作为指示部分低速运转的控制信息的速度模式,在该部分低速运转中,使所述电梯轿厢加速到所述额定速度并以所述额定速度行进后,使所述电梯轿厢减速到比所述额定速度慢的预定的低速,并且使减速后的所述电梯轿厢以所述预定的低速行进后,使所述电梯轿厢减速直到停止;以及速度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速度模式产生部生成的所述速度模式,使所述电梯轿厢升降到所述目的地楼层。
所述电梯控制装置还具有气压控制设定部,在所述电梯轿厢向所述目的地楼层下降的情况下,该气压控制设定部将所述升降距离与预定的距离进行大小比较,在所述升降距离比所述预定的距离大的情况下,向所述电梯轿厢内给气,将所述电梯轿厢内加压到预定的气压。
所述速度模式产生部在所述电梯轿厢向所述目的地楼层下降的情况下,将所述升降距离与比所述预定的距离长的预定的第2距离进行大小比较,在所述升降距离为所述预定的第2距离以下的情况下,生成所述作为指示通常运转的控制信息的速度模式,在所述升降距离比所述预定的第2距离大的情况下,生成所述作为指示部分低速运转的控制信息的速度模式。
所述预定的距离表示与使所述电梯轿厢内的乘客张开咽鼓管的气压差相当的高低差。
所述作为指示部分低速运转的控制信息的速度模式,表示从所述额定速度减速的所述电梯轿厢的行进速度在行进了所述预定的距离时达到所述预定的低速。
所述速度模式产生部在所述电梯轿厢向所述目的地楼层下降且所述升降距离比所述预定的距离大的情况下,生成所述作为指示部分低速运转的控制信息的速度模式。
所述预定的气压表示使所述电梯轿厢内的乘客张开咽鼓管的气压差。
所述气压控制设定部在将所述电梯轿厢内加压到所述预定的气压后,按照如下的加压量对所述电梯轿厢内进行加压,该加压量使基于加压导致的所述电梯轿厢内的升压量和随着下降而导致的所述电梯轿厢内的升压量的合计量的每单位时间的升压量、与以所述预定的低速下降时的所述电梯轿厢内的每单位时间的升压量相等。
所述作为指示部分低速运转的控制信息的速度模式,表示在所述电梯轿厢内的气压与所述电梯轿厢外的气压相等时达到所述预定的低速。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所述电梯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例如能够利用简单的设备结构,缓解在电梯行进过程中对乘客造成的因压耳而带来的不舒适感,而且不会使电梯的运行效率恶化到必要程度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9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速度模式产生处理(S130)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41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部分低速运转的升降模式42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部分低速运转的气压模式43的曲线图。
图7是实施方式2的速度模式产生处理(S130)的流程图。
图8是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9的结构图。
图9是实施方式3的轿厢室1的结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实施方式3的速度模式产生处理(S130)的流程图。
图12是实施方式3的气压控制设定处理(S150)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3的电梯控制方法中进行的速度控制及加压控制的表。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速度模式44的曲线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升降模式45的曲线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气压模式46以及部分低速运转(非加压时)的气压模式47的曲线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加压模式48的曲线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通常运转(加压时)的气压模式49的曲线图。
图19是表示现有的电梯的速度控制模式的图。
图20是表示现有的电梯的气压控制模式的图。
标号说明
1:轿厢室;2:轿厢操作盘;2a:轿厢呼梯指令信号;3:轿厢位置检测电路;3a:轿厢位置指令信号;4:气压控制电路;5:给气用风扇;6:给气用管道;7:气压控制装置;9:电梯装置;10:运行控制电路;11:输入电路;12:运行控制部;12a:目的地楼层信息;13:升降距离计算部;13a:升降距离信息;14:速度模式产生部;14a:速度模式;15:输出电路;16:气压控制设定部;16a:加压模式;21:绳索;22:对重;23:曳引机;24:速度控制电路;31:层站操作盘;31a:层站呼梯指令信号;41: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42:部分低速运转的升降模式;43:部分低速运转的气压模式;44: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速度模式;45: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升降模式;46: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气压模式;47:部分低速运转(非加压时)的气压模式;48:加压模式;49:通常运转(加压时)的气压模式;Vr:额定速度;Vs:低速;ta:La到达时刻;ta3:Pa变化时刻;tc:加压结束时刻;td’:减速延长时刻;td:减速开始时刻;t2:目的地楼层到达时刻;Pa:第1咽鼓管张开气压;L:升降距离;La: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b:加压时高低差阈值;Ld:减速时到达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9的结构图。
下面,根据图1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9的结构。
电梯装置9具有轿厢室1、使轿厢室1升降的曳引机23、控制曳引机23的速度控制电路24、及控制速度控制电路24的运行控制电路10。
运行控制电路10(电梯控制装置的一例)具有输入电路11、运行控制部12、升降距离计算部13、速度模式产生部14和输出电路15,运行控制电路10控制速度控制电路24,使轿厢室1按照特定的速度模式升降。
运行控制电路10是具有CPU及存储设备(例如半导体存储器)的计算机的一例,运行控制电路10的各部使用CPU执行下面说明的各个处理。各部的处理作为程序(例如使计算机执行后面叙述的电梯控制方法的电梯控制程序)预先存储在存储设备中,CPU执行在存储设备中存储的程序,发挥各部的作用。并且,在存储设备中存储有各部的输入输出的数据、在各部的处理中使用的预定值、在各部的处理中生成的数据(例如计算值)等,在各部的处理中使用存储在存储设备中的各种数据。例如,后面叙述的“~信号”和“~信息”所表示的内容是存储在存储设备中的数据的一例。
输入电路11输入根据乘客对设置在轿厢室1内的轿厢操作盘2的操作而产生的轿厢呼梯指令信号2a。轿厢呼梯指令信号2a表示乘客操作轿厢操作盘2而指定的轿厢室1的目的地楼层。
并且,输入电路11输入根据乘客对设置在电梯层站的层站操作盘31的操作而产生的层站呼梯指令信号31a。层站呼梯指令信号31a表示乘客操作层站操作盘31而指定的轿厢室1的出发楼层。
并且,输入电路11从轿厢位置检测电路3输入表示轿厢室1的当前位置(出发楼层)的轿厢位置指令信号3a。例如,轿厢位置检测电路3计数曳引机23的转数计算轿厢室1的当前位置,或者利用来自设于井道内的传感器对轿厢室1的检测信号,确定轿厢室1的当前位置。
输入电路11向运行控制部12输出轿厢呼梯指令信号2a和层站呼梯指令信号31a,并向升降距离计算部13输出轿厢位置指令信号3a。
运行控制部12根据从输入电路11输出的轿厢呼梯指令信号2a和层站呼梯指令信号31a,确定轿厢室1的目的地楼层,并将表示所确定的目的地楼层的目的地楼层信息12a输出给升降距离计算部13。
升降距离计算部13根据从输入电路11输出的轿厢位置指令信号3a和从运行控制部12输出的目的地楼层信息12a,计算轿厢室1从当前位置到目的地楼层的升降距离,向速度模式产生部14输出表示所计算的升降距离的升降距离信息13a。
速度模式产生部14根据从升降距离计算部13输出的升降距离信息13a,确定按照时间序列来表示轿厢室1从当前位置到目的地楼层的速度变化的速度模式,生成表示所确定的速度模式的控制信息,向输出电路15输出所生成的控制信息(下面称为速度模式14a)。
具体地讲,速度模式产生部14将轿厢室1的升降距离与预定的距离(后面叙述的“La”)进行大小比较,在升降距离为预定的距离以下的情况下,生成通常运转的速度模式14a,在升降距离比预定的距离长的情况下,生成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14a,并将所生成的速度模式14a输出给输出电路15。
通常运转的速度模式14a是指下述的控制信息,即如图19的实线a1所示,使轿厢室1加速到额定速度Vr并以额定速度Vr行进,然后使轿厢室1减速直到停止。
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14a是指下述的控制信息,即如图4所示,使轿厢室1加速到额定速度Vr并以额定速度Vr行进,然后使轿厢室1减速到比额定速度Vr慢的预定的低速Vs,同时使减速的轿厢室1以该低速Vs行进,然后使轿厢室1减速直到停止。
预定的距离表示与使轿厢室1内的乘客张开咽鼓管的压差(气压变化量)相当的高低差。
输出电路15(速度控制部的一例)将从速度模式产生部14输出的速度模式14a输出给速度控制电路24。
速度控制电路24(速度控制部的一例)根据从输出电路15输出的速度模式14a来控制曳引机23。
曳引机23接受速度控制电路24的控制,曳引用于悬挂轿厢室1和对重22的绳索21,使轿厢室1以与速度模式14a对应的速度升降到目的地楼层。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下面,关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9使轿厢室1按照特定的速度模式升降到目的地楼层的电梯控制方法,根据图2进行说明。
<S110:目的地楼层确定处理>
首先,运行控制电路10的运行控制部12确定轿厢室1的目的地楼层。
下面,详细说明目的地楼层确定处理(S110)。
在乘客操作设于轿厢室1内的轿厢操作盘2后,轿厢操作盘2向运行控制电路10的输入电路11输出把乘客指定的指定楼层表示为轿厢室1的目的地楼层的轿厢呼梯指令信号2a。
并且,在等待电梯的利用者(下面称为乘客)操作设于电梯层站的层站操作盘31后,层站操作盘31向运行控制电路10的输入电路11输出把自己的设置楼层表示为轿厢室1的出发楼层的层站呼梯指令信号31a。
运行控制电路10的输入电路11从轿厢操作盘2输入轿厢呼梯指令信号2a,并从层站操作盘31输入层站呼梯指令信号31a。
运行控制电路10的输入电路11把所输入的轿厢呼梯指令信号2a或者层站呼梯指令信号31a,输出给运行控制部12。
运行控制部12根据从输入电路11输入的轿厢呼梯指令信号2a或者层站呼梯指令信号31a,确定轿厢室1的目的地楼层。
例如,运行控制部12把轿厢呼梯指令信号2a表示的乘客的指定楼层作为轿厢室1的目的地楼层。并且,运行控制部12例如把层站呼梯指令信号31a表示的出发楼层作为轿厢室1的目的地楼层。
运行控制部12把所确定的表示轿厢室1的目的地楼层的目的地楼层信息12a输出给升降距离计算部13。
<S120:升降距离计算处理>
运行控制电路10的升降距离计算部13计算轿厢室1从当前位置到目的地楼层的升降距离(升降行程)。
下面,详细说明升降距离计算处理(S120)。
当在S110中轿厢操作盘2向输入电路11输出轿厢呼梯指令信号2a时,或者层站操作盘31向输入电路11输出层站呼梯指令信号31a时,轿厢位置检测电路3检测轿厢室1的当前位置(出发楼层),并向运行控制电路10的输入电路11输出表示所检测到的轿厢室1的当前位置的轿厢位置指令信号3a。
运行控制电路10的输入电路11把从轿厢位置检测电路3输入的轿厢位置指令信号3a,输出给升降距离计算部13。
升降距离计算部13根据从运行控制部12输入的目的地楼层信息12a(S110)和从输入电路11输入的轿厢位置指令信号3a,计算轿厢室1从当前位置到目的地楼层的升降距离。
例如,预先在存储设备中存储轿厢室1在各个楼层的停止位置,升降距离计算部13参照存储设备来确定运行控制部12指示的轿厢室1在目的地楼层处的停止位置,计算轿厢位置指令信号3a表示的轿厢室1的当前位置与所确定的轿厢室1的停止位置之间的距离,作为轿厢室1的升降距离。
作为具体示例,轿厢室1的当前位置和轿厢室1在目的地楼层处的停止位置利用距轿厢室1进行升降的井道的地面的高度来表示,升降距离计算部13计算轿厢室1的当前位置(L1)与轿厢室1在目的地楼层处的停止位置(L2)之差的绝对值(|L1-L2|),作为轿厢室1的升降距离L。
升降距离计算部13把所计算的表示轿厢室1的升降距离L的升降距离信息13a,输出给速度模式产生部14。
<S130:速度模式产生处理>
运行控制电路10的速度模式产生部14根据轿厢室1的升降距离L,确定轿厢室1从当前位置到目的地楼层的速度模式,生成表示所确定的速度模式的控制信息作为速度模式14a。
下面,详细说明速度模式产生处理(S130)。
图3是实施方式1的速度模式产生处理(S130)的流程图。
下面,根据图3说明实施方式1的速度模式产生处理(S130)。
<S131:升降距离判定处理>
速度模式产生部14从升降距离计算部13输入升降距离信息13a,将所输入的升降距离信息13a表示的升降距离L与第1阈值“La”进行大小比较。
第1阈值“La”表示预先设定的预定的距离。关于第1阈值“La”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S132:速度模式生成处理A>
当在S131中升降距离的值比第1阈值大的情况下(是:“L>La”),速度模式产生部14生成使轿厢室1按照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参照图4的41)升降的控制信息,作为速度模式14a。
关于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S133:速度模式生成处理B>
当在S131中升降距离的值为第1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否:“L≦La”),速度模式产生部14生成使轿厢室1按照通常运转的速度模式(参照图19的实线a1)升降的控制信息,作为速度模式14a。
<S134:速度模式输出处理>
速度模式产生部14把在S132中生成的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14a或者在S133中生成的通常运转的速度模式14a,输出给输出电路15。
返回图2继续说明电梯控制方法。
<S140:速度控制处理>
运行控制电路10的输出电路15向速度控制电路24输出速度模式14a,使速度控制电路24根据速度模式14a控制曳引机23,使轿厢室1以与速度模式14a对应的速度升降到目的地楼层。
下面,详细说明速度控制处理(S140)。
运行控制电路10的输出电路15从速度模式产生部14输入速度模式14a,把所输入的速度模式14a输出给速度控制电路24。
速度控制电路24根据从运行控制电路10的输出电路15输入的速度模式14a,使曳引机23的转子旋转,曳引机23使轿厢室1以与速度模式14a对应的速度升降。
曳引机23接受速度控制电路24的控制使转子旋转,将悬挂轿厢室1的绳索21卷起,使轿厢室1以与速度模式14a对应的速度升降到目的地楼层。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41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部分低速运转的升降模式42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部分低速运转的气压模式43的曲线图。
下面,根据图4~图6说明实施方式1的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41。
在图4~图6中,横轴是利用时刻来表示从轿厢室1开始升降起的时间的时间轴。
图4中的纵轴表示轿厢室1的升降速度,图5中的纵轴表示轿厢室1的升降位置,图6中的纵轴表示气压的变化量的绝对值。
使轿厢室1按照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41升降的控制信息(速度模式14a),是在轿厢室1的升降距离(L)的值比第1阈值(La)大的情况下生成的(S132:速度模式生成处理A)。
如图4所示,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41表示使轿厢室1加速到额定速度Vr并以额定速度Vr行进后(时刻“td”),使轿厢室1减速到比额定速度Vr慢的预定的低速Vs(时刻“ta”),并且使减速的轿厢室1以该低速Vs行进后,使轿厢室1减速直到停止(时刻“tz”)。
在图4中,“td”表示开始从额定速度Vr向低速Vs减速的时刻(减速开始时刻)。
并且,“ta”表示向低速Vs的减速结束的时刻。
并且,“tz”表示轿厢室1到达目的地楼层的时刻(目的地楼层到达时刻)。
在轿厢室1朝向目的地楼层“下降”的情况下(下行运转时),按照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41控制的轿厢室1,按照图5中的部分低速运转的升降模式42所示,从当前位置(L1)下降到目的地楼层处的停止位置(L2)。即,轿厢室1按照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41以额定速度Vr(包括出发时的加速和向低速Vs减速的加速减速时)下降直到时刻“ta”,然后以低速Vs(包括到达时的减速时)缓慢下降直到目的地楼层到达时刻“tz”。
在轿厢室1朝向目的地楼层“上升”的情况下(上行运转时),图5中的部分低速运转的升降模式42示出上下颠倒的曲线。即,轿厢室1以额定速度Vr(包括加速减速时)上升直到时刻“ta”,然后以低速Vs(包括到达时的减速)缓慢上升直到目的地楼层到达时刻“tz”。
下面,以轿厢室1“下降”时为例进行说明。
“ta”如图5所示被设定为在以额定速度Vr(包括加速减速时)行进时下降距离“La”所需的时间。下面,把时刻“ta”称为“La到达时刻”。
另外,减速开始时刻td被设定为与使轿厢室1从额定速度Vr减速到低速Vs所需时间相比提前La到达时刻ta的时刻。
在不利用风扇等对轿厢室1内的气压进行加压减压控制的情况下,轿厢室1内的气压与外部气压基本相等。伴随因轿厢室1的下降而形成的轿厢室1外部的空气(以下称为外部空气)的气压上升,轿厢室1内的气压升高。在轿厢室1上升的情况下,轿厢室1内的气压随着外部空气的气压下降而下降。
按照部分低速运转的升降模式42下降的轿厢室1内的气压,按照图6所示的部分低速运转的气压模式43所示上升。即,按照部分低速运转的升降模式42下降的轿厢室1内的气压上升直到La到达时刻ta上升“Pa”,然后缓慢上升直到目的地楼层到达时刻tz
在轿厢室1上升时,图6的部分低速运转的气压模式43示出上下颠倒的曲线。即,轿厢室1内的气压下降直到La到达时刻ta下降“Pa”,然后缓慢下降直到目的地楼层到达时刻tz
“Pa”表示人感觉到因压耳造成的不舒适感(也称为“耳闷”或“压耳感”)而将咽鼓管张开的第一次气压的变化量(第一咽鼓管张开气压)。
因压耳造成的不舒适感是由于外耳侧(鼓膜的外面侧、体外侧)与中耳侧(鼓膜的里面侧、体内侧)的气压差,使得耳朵的鼓膜向外耳侧或中耳侧膨胀而产生的。
人通过有意识地使咽鼓管张开的“主动式咽鼓管张开”、或者咽鼓管借助器官的功能而自动张开的“被动式咽鼓管张开”,将外部空气取入到中耳,实现中耳侧与外耳侧的气压平衡,消除因压耳造成的不舒适感。
“主动式咽鼓管张开”是在外耳侧的气压比中耳侧的气压高的情况下(轿厢室1下降的情况下)进行,“被动式咽鼓管张开”是在外耳侧的气压比中耳侧的气压低的情况下(轿厢室1上升的情况下)进行。
“主动式咽鼓管张开”通过吞咽(咽下唾液(唾沫))或打嗝而实现,一般被称为“耳朵排气(耳抜き)”。
在由于轿厢室1的升降距离L较长,轿厢室1内的气压的变化量较大的情况下,进行一次或者多次咽鼓管张开。
电梯装置9按照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41控制轿厢室1的升降,由此能够在对轿厢室1内的乘客催促第一次咽鼓管张开后,减小轿厢室1内的气压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
由此,电梯装置9能够延长从轿厢室1内变化使产生第一次咽鼓管张开的气压“Pa”的时刻“ta”、到轿厢室1内变化使产生第二次咽鼓管张开的气压“Pa2”的时刻“ta2”的时间,即延长第一次与第二次耳朵排气的间隔。
于是,电梯装置9能够使轿厢室1内的乘客缓解因压耳造成的不舒适感。
虽然每个人张开咽鼓管的气压的变化量多少存在个人差异,但认为优选下降运转时的第一咽鼓管张开气压Pa取约2000Pa(帕)~4800Pa(或者约2400Pa~3000Pa)的值。并且,优选上升运转时的第一咽鼓管张开气压Pa取约2000Pa的值。
并且,图5所示的“La”把与第一咽鼓管张开气压Pa相当的高低差(第一咽鼓管张开高低差)作为设定值,在下降运转时取约150m(米)~250m的值,在上升运转时取约150m的值。
并且,图4所示的低速Vs可以设定为使轿厢室1到达目的地楼层不至于过度花费时间的程度的较快速度,而且是能够充分确保耳朵排气的间隔的程度的较慢速度。
并且,低速Vs也可以根据轿厢室1的升降距离L而变动。例如,在升降距离L非常长的情况下,把预定的第1速度(<Vr)设为低速Vs,在升降距离L比较短的情况下(但是,满足“L>La”),把预定的第2速度(<第1速度)设为低速Vs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下述的电梯装置9。
一种具有在井道内上升及下降的单元的电梯装置9,具有:速度模式产生部14,其生成预定的电梯行进速度模式;和升降距离计算部13,其计算轿厢室1的出发楼层与目的地楼层之间的升降距离L。
在升降距离计算部13计算出超过预定的距离“La”的升降距离L时,电梯装置9使轿厢室1以通过速度模式产生部14产生的以额定速度从出发楼层行进到预定的距离“La”附近,从超过预定的距离“La”附近的位置开始以比额定速度慢的速度行进的速度模式行进。
由此,作为乘客的压耳感对策,相比在整个升降过程中都低速运转时(图19的虚线a2),能够缩短升降时间,能够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
并且,通过延长耳朵排气的间隔,能够缓解对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另外,由于不需要控制轿厢室1内的气压的给气用风扇和排气用风扇,能够实现轿厢室1的小型化及轻量化、以及电梯装置9的成本降低。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在轿厢室1上升时和轿厢室1下降时按照不同的速度模式使轿厢室1升降的方式。
下面,说明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事项,被省略说明的事项的内容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7是实施方式2的速度模式产生处理(S130)的流程图。
下面,根据图7说明实施方式2的速度模式产生处理(S130)。
在此,假设升降距离计算部13向速度模式产生部14输出轿厢室1的升降距离L、表示轿厢室1的当前位置“L1”及轿厢室1在目的地楼层处的停止位置“L2”的升降距离信息13a。
<S131b:升降判定处理>
速度模式产生部14从升降距离计算部13输入升降距离信息13a,将所输入的升降距离信息13a表示的轿厢室1的当前位置“L1”及轿厢室1在目的地楼层处的停止位置“L2”进行大小比较。
<S132b:升降距离判定处理>
当在S131b中当前位置的值比在目的地楼层的停止位置的值大的情况下,即轿厢室1下降的情况下(否:“L1>L2”),速度模式产生部14将升降距离信息13a表示的升降距离L与第1阈值“La”进行大小比较。
<S133b:速度模式生成处理A>
当在S132b中升降距离的值比第1阈值大的情况下(是:“L>La”),速度模式产生部14生成使轿厢室1按照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参照图4的41)升降的控制信息,作为速度模式14a。
<S134b:速度模式生成处理B>
当在S131b中当前位置的值比目的地楼层处的停止位置的值小的情况下,即轿厢室1上升的情况下(是:“L1<L2”),以及在S132b中升降距离的值为第1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否:“L≦La”),速度模式产生部14生成使轿厢室1按照通常运转的速度模式(参照图19的实线a1)升降的控制信息,作为速度模式14a。
<S135b:速度模式输出处理>
速度模式产生部14把在S133b中生成的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14a或者在S134b中生成的通常运转的速度模式14a,输出给输出电路15。
在实施方式2中,在轿厢室1上行运转的情况下,运行控制电路10的速度模式产生部14生成通常运转的速度模式14a,轿厢室1按照通常运转上升到目的地楼层。
通常,在轿厢室1上升时(轿厢室1内的气压降压时),因压耳造成的不舒适感比轿厢室1下降时(轿厢室1内的气压升压时)小。
因此,在轿厢室1上升运转的情况下,也可以相比消除压耳的不舒适感,更优先缩短到达目的地楼层的升降时间,按照上面所述进行通常运转。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方式中,在轿厢室1设置给气用风扇,通过组合基于速度模式的速度控制和基于给气用风扇的加压控制来调整轿厢室1内的气压。
下面,主要说明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不同的事项,被省略说明的事项的内容与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相同。
图8是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9的结构图。
下面,根据图8说明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9的结构。
在轿厢室1设有作为气压控制装置7的以下部分:给气用风扇5,其通过向轿厢室1内给气,对轿厢室1内进行加压;气压控制电路4,其控制给气用风扇5。
并且,运行控制电路10具有气压控制设定部16。
气压控制设定部16在轿厢室1向目的地楼层下降的情况下,将升降距离L与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进行大小比较,在升降距离L比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大的情况下,根据对气压控制电路4的指令,向轿厢室1内给气,将轿厢室1内的气压加压到第1咽鼓管张开气压Pa
并且,气压控制设定部16在将轿厢室1内加压到第1咽鼓管张开气压Pa后,以如下的加压量对轿厢室1内进行加压,该加压量使依据因加压而导致的轿厢室1内的升压量与随着下降而导致的轿厢室1内的升压量之合计量的每单位时间的升压量(气压升压率)、与以低速Vs下降时的轿厢室1内的每单位时间的升压量相等。
运行控制电路10的速度模式产生部14在轿厢室1向目的地楼层下降的情况下,将升降距离L与比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长的预定的第2距离“Lb”进行大小比较,在升降距离为预定的第2距离以下的情况下,生成通常运转的速度模式14a,在升降距离比预定的第2距离大的情况下,生成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14a。
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14a表示在轿厢室1内的气压与轿厢室1外部的气压相等时达到低速Vs
电梯装置9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9是实施方式3的轿厢室1的结构图。
如图9所示,在轿厢室1的轿厢顶部设有作为气压控制装置7的以下部分:给气用风扇5、控制给气用风扇5的气压控制电路4、以及将来自给气用风扇5的给气送入到轿厢室1内的给气用管道6。
气压控制电路4控制给气用风扇5,使得向轿厢室1内给气并对轿厢室1内进行加压。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下面,根据图10说明关于实施方式3的运行控制电路10使轿厢室1以特定的速度模式升降到目的地楼层,同时使轿厢室1内的气压以特定的加压模式升压的电梯控制方法。
在实施方式3中,除了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处理(S110~S140)之外,还执行下面说明的处理(S150~S160)。
但是,实施方式3中的速度模式产生处理(S130)的具体处理内容与实施方式1不同,所以另外进行说明。
<S150:气压控制设定处理>
运行控制电路10的气压控制设定部16根据轿厢室1的升降距离,确定轿厢室1内的加压模式,生成表示所确定的加压模式的控制信息作为加压模式16a。
关于气压控制设定处理(S15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S160:气压控制处理>
运行控制电路10的输出电路15向气压控制电路4输出加压模式16a,使气压控制电路4根据加压模式16a控制给气用风扇5,按照与加压模式16a对应的加压量对轿厢室1内进行加压。
下面,详细说明气压控制处理(S160)。
运行控制电路10的输出电路15从气压控制设定部16输入加压模式16a,把所输入的加压模式16a输出给气压控制电路4。
气压控制电路4从运行控制电路10的输出电路15输入加压模式16a,根据所输入的加压模式16a使给气用风扇5旋转,使给气用风扇5进行向轿厢室1内的给气。
图11是实施方式3的速度模式产生处理(S130)的流程图。
下面,根据图11说明实施方式3的速度模式产生处理(S130)。
<S131c:升降判定处理>
速度模式产生部14从升降距离计算部13输入升降距离信息13a,将所输入的升降距离信息13a表示的轿厢室1的当前位置“L1”及轿厢室1在目的地楼层的停止位置“L2”进行大小比较。
<S132c:上升距离判定处理>
当在S131c中当前位置的值为目的地楼层的停止位置的值以下的情况下,即轿厢室1上升的情况下(是:“L1<L2”),速度模式产生部14将升降距离信息13a表示的升降距离L与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阈值)进行大小比较。
<S133c:速度模式生成处理A>
当在S132c中升降距离L比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大的情况下(是),速度模式产生部14生成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14a。
<S134c:速度模式生成处理B>
当在S132c中升降距离L为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以下的情况下(否:“L≦La”),速度模式产生部14生成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通常运转的速度模式14a。
<S135c:下降距离判定处理>
当在S131c中当前位置的值比目的地楼层处的停止位置的值大的情况下,即轿厢室1下降的情况下(否:“L1>L2”),速度模式产生部14将升降距离信息13a表示的升降距离L与比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大的预定的第2阈值“Lb”进行大小比较。
关于第2阈值“Lb”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升降距离的值为第2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否:“L≦Lb”),速度模式产生部14在S134c生成通常运转的速度模式14a。
<S136c:速度模式生成处理C>
当在S135c中升降距离的值比第2阈值大的情况下(是:“L>Lb”),速度模式产生部14生成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14a。
但是,此时生成的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14a中以额定速度行进的时间,比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14a中以额定速度行进的时间长。
下面,把在速度模式生成处理C(S136c)中生成的速度模式14a表述为“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速度模式14a”。
关于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速度模式14a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S137c:速度模式输出处理>
速度模式产生部14把在S133c中生成的部分低速运转的速度模式14a、在S134c中生成的通常运转的速度模式14a、或者在S136c中生成的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速度模式14a,输出给输出电路15。
图12是实施方式3的气压控制设定处理(S150)的流程图。
下面,根据图12说明实施方式3的气压控制设定处理(S150)。
<S151c:升降判定处理>
气压控制设定部16从升降距离计算部13输入升降距离信息13a,将所输入的升降距离信息13a表示的轿厢室1的当前位置“L1”及轿厢室1在目的地楼层处的停止位置“L2”进行大小比较。
<S152c:升降距离判定处理>
当在S151c中当前位置的值比目的地楼层处的停止位置的值大的情况下,即轿厢室1下降的情况下(否:“L1>L2”),气压控制设定部16将升降距离信息13a表示的升降距离L与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阈值)进行大小比较。
<S153c:加压模式生成处理>
当在S152c中升降距离L比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大的情况下(是),气压控制设定部16生成使按照预定的加压模式(参照图17的48)对轿厢室1内进行加压的控制信息,作为加压模式16a。
<S154c:加压模式输出处理>
气压控制设定部16将在S153c中生成的加压模式16a输出给输出电路15。
当在S151c中当前位置“L1”为目的地楼层的停止位置“L2”以下的情况下(是)、以及在S152c中升降距离L为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以下的情况下(否),气压控制设定部16不生成加压模式16a,并结束处理。
图1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3的电梯控制方法中进行的速度控制及加压控制的表。
下面,根据图13说明与升降距离对应的速度控制及加压控制。
首先,说明轿厢室1上升运转的情况。
在升降距离L为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以下的情况下,轿厢室1按照通常运转进行上升,轿厢室1内没有被加压。
在升降距离L比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大的情况下,轿厢室1按照部分低速运转进行上升,轿厢室1内没有被加压。
下面,说明轿厢室1下降运转的情况。
在升降距离L为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以下的情况下,轿厢室1按照通常运转进行下降,轿厢室1内没有被加压。
在升降距离L比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大、而且为第2阈值“Lb”以下的情况下,轿厢室1按照通常运转进行下降,轿厢室1内被加压。
在升降距离L比第2阈值“Lb”大的情况下,轿厢室1按照加压时用的部分低速运转进行下降,轿厢室1内被加压。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速度模式44的曲线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升降模式45的曲线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气压模式46及部分低速运转(非加压时)的气压模式47的曲线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加压模式48的曲线图。
下面,关于实施方式3的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速度模式44以及加压模式48,根据图14~图17进行说明。
在图14~图17中,横轴是利用时刻来表示从轿厢室1开始升降起的时间的时间轴。
图14中的纵轴表示轿厢室1的升降速度,图15中的纵轴表示轿厢室1的升降位置,图16中的纵轴表示气压的变化量的绝对值,图17中的纵轴表示针对轿厢室1的加压量。
使轿厢室1按照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速度模式44升降的控制信息(速度模式14a),是在轿厢室1的升降距离L的值比第2阈值(Lb)大的情况下生成的(S136c:速度模式生成处理C)。
如图14所示,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速度模式44表示使轿厢室1加速到额定速度Vr并以额定速度Vr行进后(时刻“td”),使轿厢室1减速到比额定速度Vr慢的预定的低速Vs(时刻“ta”),并且使减速的轿厢室1以该低速Vs行进后,使轿厢室1减速直到停止(时刻“tz”)。
低速Vs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被设定为使轿厢室1到达目的地楼层不至于过度花费时间的程度的较快速度,而且是能够充分确保耳朵排气的间隔的程度的较慢速度。
在图16中,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气压模式46表示以下两个气压的变化量之和,即,随着轿厢室1按照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速度模式44下降而上升的轿厢室1内的气压的变化量(以下,称为下降时气压变化量),和通过给气用风扇5对轿厢室1内进行加压而上升的轿厢室1内的气压的变化量(以下,称为加压气压变化量)。
部分低速运转(非加压时)的气压模式47(利用单点划线表示)只表示下降时气压变化量,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气压模式46与部分低速运转(非加压时)的气压模式47之差分表示加压气压变化量。
另外,“ta3”表示使轿厢室1内上升第1咽鼓管张开气压Pa所需的时间。下面,把时刻“ta3”称为“Pa变化时刻”。
Pa变化时刻ta3被设定为使下降时气压变化量和加压气压变化量之合计量与第1咽鼓管张开气压Pa相等的时间。
换言之,Pa变化时刻ta3被设定为使下述合计量与第1咽鼓管张开气压Pa相等的时间,该合计量是以额定速度Vr(包括加速时)下降的轿厢室1内的气压的变化量的累计、与通过给气用风扇5以额定输出进行加压而上升的轿厢室1内的气压的变化量的累计之合计量。
在图17中,加压模式48表示使给气用风扇5以额定输出对轿厢室1内进行加压直到Pa变化时刻ta3,然后使每单位时间的加压量按照“预定的比率”减少。
加压模式48的“预定的比率”被设定为如下比率,即,使成为与按照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气压模式46以低速Vs下降时(但是没有加压控制)的轿厢室1内的气压的变化率相同的变化率的比率。
另外,“tc”表示通过按照“预定的比率”减少来使每单位时间的加压量成为“0”的时刻。下面,把“tc”称为“加压结束时刻”。
如图14所示,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速度模式44的减速开始时刻td,被设定为与加压结束时刻tc相比在先使轿厢室1从额定速度Vr减速到低速Vs所需时间的时刻。
其中,第2阈值“Lb”被设定为在从减速开始时刻td起持续减速时轿厢室1到达的地点距出发地点的距离。
下面,把“Lb”称为“加压时高低差阈值”。
并且,把在从减速开始时刻td起持续减速时速度达到“0”的时刻“td’”称为“减速延长时刻”。
另外,把在减速开始时刻td到达的地点距出发地点的距离设为“减速时到达距离Ld”(参照图15)。
在轿厢室1的升降距离L为加压时高低差阈值Lb以下的情况下(在图14中“tz≦td’”),轿厢室1不经过以低速Vs行进的期间即到达目的地楼层,所以轿厢室1不是按照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速度模式44,而是按照通常运转的速度模式下降。
按照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速度模式44(参照图14)控制速度、并按照加压模式48(参照图17)控制加压的轿厢室1内的气压,按照图16中的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时)的升降模式45所示,上升第1咽鼓管张开气压Pa直到Pa变化时刻ta3,以后按照一定的比率缓慢上升。从加压结束时刻tc之后不进行加压控制,轿厢室1内的气压对应于低速Vs的下降而上升。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通常运转(加压时)的气压模式49的曲线图。
在轿厢室1的升降距离L比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大、而且为加压时高低差阈值Lb以下的情况下,轿厢室1按照通常运转的速度模式控制速度,并按照加压模式48控制加压。
此时,轿厢室1内的气压按照图18的通常运转(加压时)的气压模式49(实线)所示,上升第1咽鼓管张开气压Pa直到Pa变化时刻ta3,以后按照一定的比率缓慢上升。
如图18中的长虚线所示,加压控制也可以通过抑制给气用风扇5的输出来进行,使轿厢室1内的气压在Pa变化时刻ta3之后La到达时刻ta之前的时刻“ta’”上升第1咽鼓管张开气压Pa
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下述的电梯装置9。
一种具有在井道内上升及下降的单元的电梯装置9,具有:速度模式产生部14,其生成预定的电梯行进模式;升降距离计算部13,其计算轿厢室1的出发楼层与目的地楼层之间的升降距离L;给气用风扇5,其将轿厢室1外部的空气供给到轿厢内;气压控制电路4,其控制给气用风扇5使按照预定的加压模式对轿厢室1内的气压进行加压。
在轿厢室1下降时,电梯装置9在升降距离计算部13计算到超过预定的距离“Lb”的升降距离时,通过速度模式产生部14使轿厢室1以额定速度从出发楼层行进预定的距离“Lb”,同时通过气压控制电路4按照预定的加压模式对轿厢室1内进行加压,并通过速度模式产生部14使轿厢室1从超过预定距离“Lb”的位置以比额定速度慢的速度行进。
并且,在轿厢室1上升时,电梯装置9在升降距离计算部13计算出超过预定的距离“La”的升降距离L时,通过速度模式产生部14使轿厢室1以额定速度从出发楼层行进到预定的距离“La”附近,并使轿厢室1从超过预定的距离“La”附近的位置开始以比额定速度慢的速度行进。
具体地讲,电梯装置9进行下述处理。
在上升运转时,按照实施方式1所述,根据升降距离(|L1-L2|)进行是否实施部分低速运转的判定,使轿厢室1行进到目的地楼层。
在下降运转时,由升降距离计算部13计算|L1|与|L2|之差即“|L1-L2|”,判定与距离“La”的大小关系。
在“|L1-L2|<La”的情况下,使轿厢室1以通常的额定速度Vr运转,使气压控制电路4不动作。
在“|L1-L2|>La”的情况下,再判定“|L1-L2|”与距离“Lb(>La)”的大小关系。在“|L1-L2|>Lb”的情况下,使用气压控制电路4和给气用风扇5对轿厢室1内的气压进行加压,在比轿厢室1从出发楼层出发并行进距离“La”所需时间“ta”早的时间“ta3”,使轿厢室1内的气压达到与高低差“La”相当的气压差“Pa”。在时间“ta3”之后,使加压量逐渐减小,在时刻“tc”(轿厢室1内的气压与轿厢外部的气压相等的时刻),停止轿厢室1内的气压控制。并且,在时刻“tc”的附近时刻“td”(不管“td”和“tc”的大小),使轿厢室1开始从额定速度Vr减速,切换为低速Vs行进,然后使轿厢室1停止在目的地楼层。
时间“td’”是以额定速度Vr行进并停止在升降距离“Lb”所需的时间,时间“td”是为此开始减速的时刻。
“Lb”是以额定速度Vr从“tc”附近的“td”开始减速时的行进距离。
通过这些一系列的运转,在轿厢室1内的气压达到第1咽鼓管张开气压Pa的时刻“ta3”附近,乘客进行第一次耳朵排气。以后轿厢室1内的气压变化的比率变平缓,所以能够延长乘客进行的耳朵排气的间隔。因此,能够缓解对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在现有的气压控制装置中需要进行给气及排气双方,所以需要给气用及排气用的两个风扇、或者使用一个风扇来切换给气及排气的装置。
但是,在实施方式3中,只需要给气用风扇5,所以能够实现在轿厢室1设置的气压控制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及节能化。
另外,作为乘客的压耳感对策,相比在整个升降过程中都低速运转时(参照图19的虚线a2),能够缩短升降时间,能够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
并且,通过延长耳朵排气的间隔,能够缓解对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在上述方式中,在轿厢室1下降的情况下,根据升降距离L与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及加压时高低差阈值Lb的大小关系,切换“通常运转”、“通常运转+加压控制”、“部分低速运转+加压控制”。
但是,也可以在轿厢室1设置排气用的风扇,与轿厢室1上升时的情况相同,根据升降距离L与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及加压时高低差阈值Lb的大小关系,切换“通常运转”、“通常运转+减压控制”、“部分低速运转+减压控制”。
另外,也可以与实施方式2相同,在上升运转的情况下,不论升降距离L是否比第1咽鼓管张开高低差La大,都使轿厢室1进行通常运转。

Claims (10)

1.一种电梯控制装置,该电梯控制装置具有:
升降距离计算部,其根据电梯轿厢的目的地楼层,计算所述电梯轿厢距所述目的地楼层的升降距离;
其特征在于,该电梯控制装置还具有:
速度模式产生部,其将由所述升降距离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升降距离与预定的距离进行大小比较,在所述升降距离为所述预定的距离以下的情况下,生成作为指示通常运转的控制信息的速度模式,在该通常运转中,使所述电梯轿厢加速到额定速度并以所述额定速度行进后,使所述电梯轿厢减速直到停止,在所述升降距离比所述预定的距离大的情况下,生成作为指示部分低速运转的控制信息的速度模式,在该部分低速运转中,使所述电梯轿厢加速到所述额定速度并以所述额定速度行进后,使所述电梯轿厢减速到比所述额定速度慢的预定的低速,并且使减速后的所述电梯轿厢以所述预定的低速行进后,使所述电梯轿厢减速直到停止;以及
速度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速度模式产生部生成的所述速度模式,使所述电梯轿厢升降到所述目的地楼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控制装置还具有气压控制设定部,该气压控制设定部在所述电梯轿厢向所述目的地楼层下降的情况下,将所述升降距离与预定的距离进行大小比较,在所述升降距离比所述预定的距离大的情况下,向所述电梯轿厢内给气,将所述电梯轿厢内加压到预定的气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模式产生部在所述电梯轿厢向所述目的地楼层下降的情况下,将所述升降距离与比所述预定的距离长的预定的第2距离进行大小比较,在所述升降距离为所述预定的第2距离以下的情况下,生成所述作为指示通常运转的控制信息的速度模式,在所述升降距离比所述预定的第2距离大的情况下,生成所述作为指示部分低速运转的控制信息的速度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距离表示与使所述电梯轿厢内的乘客张开咽鼓管的气压差相当的高低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为指示部分低速运转的控制信息的速度模式表示在行进了所述预定的距离时从所述额定速度减速的所述电梯轿厢的行进速度达到所述预定的低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模式产生部在所述电梯轿厢向所述目的地楼层下降且所述升降距离比所述预定的距离大的情况下,生成所述作为指示部分低速运转的控制信息的速度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气压表示使所述电梯轿厢内的乘客张开咽鼓管的气压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控制设定部在将所述电梯轿厢内加压到所述预定的气压后,按照如下的加压量对所述电梯轿厢内进行加压,该加压量使基于加压导致的所述电梯轿厢内的升压量和随着下降而导致的所述电梯轿厢内的升压量的合计量的每单位时间的升压量、与以所述预定的低速下降时的所述电梯轿厢内的每单位时间的升压量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为指示部分低速运转的控制信息的速度模式表示在所述电梯轿厢内的气压与所述电梯轿厢外的气压相等时达到所述预定的低速。
10.一种电梯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
CN2008801297855A 2008-06-13 2008-06-13 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662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60882 WO2009150746A1 (ja) 2008-06-13 2008-06-13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6223A CN102066223A (zh) 2011-05-18
CN102066223B true CN102066223B (zh) 2013-10-09

Family

ID=41416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978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66223B (zh) 2008-06-13 2008-06-13 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90753B2 (zh)
EP (1) EP2298682B1 (zh)
JP (1) JP5235992B2 (zh)
KR (1) KR101228249B1 (zh)
CN (1) CN102066223B (zh)
WO (1) WO20091507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96165C (en) * 2007-08-06 2012-10-09 Thyssen Elevator Capital Corp. Control for limiting elevator passenger tympanic pressure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JP2014074554A (ja) * 2012-10-05 2014-04-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換気システム、換気方法、換気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357355B2 (en) * 2013-01-14 2016-05-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gion determination control
JP2014176492A (ja) * 2013-03-14 2014-09-25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用昇降装置の制御装置
EP2835334B1 (en) * 2013-08-08 2021-09-29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and elevator
JP6272118B2 (ja) * 2014-04-16 2018-01-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気圧制御装置付きエレベータおよびその設定方法並びに製造方法
JP2017024880A (ja) * 2015-07-27 2017-02-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及びエレベータの気圧制御方法
JP6694077B2 (ja) * 2016-12-27 2020-05-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6952305B (zh) * 2017-03-24 2020-0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
CN110831878B (zh) * 2017-07-14 2022-05-0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在人员运送设备中配置对于安全关键的配置参数的方法
CN110228744B (zh) * 2018-03-06 2021-10-19 富士达株式会社 气压控制模式的设定方法以及具备气压调整装置的电梯
JP2020083544A (ja) * 2018-11-22 2020-06-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かご内気圧制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7145772B2 (ja) * 2019-01-28 2022-10-03 三菱電機ビ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
CN110002297A (zh) * 2019-02-22 2019-07-12 快客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带防眩晕功能的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JP6881698B2 (ja) * 2019-03-20 2021-06-02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の内部の換気を制御する換気制御装置
US11472666B2 (en) * 2019-04-05 2022-10-18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maintenance app matching mechanics position with faults detected
US20210139272A1 (en) * 2019-11-08 2021-05-13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a passenger ear comfort application
JP6947260B1 (ja) * 2020-08-25 2021-10-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2393397B (zh) * 2020-11-16 2021-11-30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井道通风控制系统
CN114180433B (zh) * 2021-12-13 2023-05-12 深圳市海浦蒙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钢丝绳打滑检测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2401U (zh) * 1989-08-23 1990-02-07 刘汉斌 电梯轿箱气压自动平层辅助装置
CN1237532A (zh) * 1998-03-26 1999-12-08 Lg产电株式会社 电梯的位置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845871A (zh) * 2004-06-29 2006-10-1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950287A (zh) * 2005-03-30 2007-04-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JP4023877B2 (ja) * 1997-08-29 2007-12-1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内気圧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06552A (en) * 1976-03-05 1977-09-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levator control apparatus
IT1146148B (it) * 1979-11-19 1986-11-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ispositivo di comando di ascensori
US5035301A (en) * 1989-07-03 1991-07-30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peed dictation system
JPH07112879A (ja) * 1993-10-18 1995-05-02 Shimizu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H07112876A (ja) 1993-10-18 1995-05-02 Shimizu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3419089B2 (ja) * 1994-07-26 2003-06-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3630723B2 (ja) * 1994-09-09 2005-03-23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装置および建造物
US5889238A (en) * 1996-11-12 1999-03-30 Otis Elevator Company Deceleration time for an elevator car
JP3229230B2 (ja) 1996-12-24 2001-11-19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H1179571A (ja) 1997-09-11 1999-03-23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速度制御装置
FI112066B (fi) * 1999-05-26 2003-10-31 Kone Corp Hissin ohjausmenetelmä
JP4291594B2 (ja) * 2003-02-17 2009-07-0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4277125A (ja) * 2003-03-17 2004-10-0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0519387C (zh) * 2004-06-11 2009-07-2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JP2008516867A (ja) * 2004-10-14 2008-05-22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消費電力を抑えるための昇降動作プロファイル制御
WO2006074563A1 (de) * 2005-01-11 2006-07-20 Inventio A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aufzugsanlage sowie eine solche aufzugsanlage
JP5063093B2 (ja) * 2006-11-29 2012-10-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2112114B1 (en) * 2007-02-14 2014-04-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CA2696165C (en) * 2007-08-06 2012-10-09 Thyssen Elevator Capital Corp. Control for limiting elevator passenger tympanic pressure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JP5393253B2 (ja) * 2009-05-19 2014-01-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
US8863908B2 (en) * 2010-09-09 2014-10-21 Inventio Ag Controlling a drive motor of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2401U (zh) * 1989-08-23 1990-02-07 刘汉斌 电梯轿箱气压自动平层辅助装置
JP4023877B2 (ja) * 1997-08-29 2007-12-1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内気圧制御装置
CN1237532A (zh) * 1998-03-26 1999-12-08 Lg产电株式会社 电梯的位置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845871A (zh) * 2004-06-29 2006-10-1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950287A (zh) * 2005-03-30 2007-04-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08368A1 (en) 2011-05-12
KR101228249B1 (ko) 2013-01-30
EP2298682A4 (en) 2014-08-06
EP2298682B1 (en) 2015-07-22
JP5235992B2 (ja) 2013-07-10
US8490753B2 (en) 2013-07-23
EP2298682A1 (en) 2011-03-23
CN102066223A (zh) 2011-05-18
KR20100134108A (ko) 2010-12-22
JPWO2009150746A1 (ja) 2011-11-10
WO2009150746A1 (ja) 2009-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6223B (zh) 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装置
CN101848851B (zh) 电梯气压控制装置
JP5606417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1171924A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09867180A (zh) 电梯系统
JP4204249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CA2696165A1 (en) Control for limiting elevator passenger tympanic pressure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1367478B (zh) 电梯装置
KR20180021111A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를 작동시키기 위한 방법, 제어 시스템 및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07601235B (zh) 升降器加速度补偿控制系统
US6336522B1 (en) Deck elevator car with speed control
JP2005194066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4418189B (zh) 带层间调整功能电梯
CN104891296B (zh) 电梯设备及其控制装置
CN106672720A (zh) 电梯轿厢气压的补偿方法
EP4095849A1 (en) Usage of voice recognition confidence levels in a passenger interface
CN205346551U (zh) 节能节时电梯
CN102701032B (zh) 双层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7337071A (zh) 乘客输送机的速度控制系统
CN107840217B (zh) 升降器加速度补偿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06264822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07614411A (zh) 电梯装置
CN110267897A (zh) 电梯检修运行控制方法和系统
JP5637643B2 (ja) ウェイト可変エレベータ
CN109019200B (zh) 组管理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