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9853B - 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19853B CN102019853B CN201010290100.4A CN201010290100A CN102019853B CN 102019853 B CN102019853 B CN 102019853B CN 201010290100 A CN201010290100 A CN 201010290100A CN 102019853 B CN102019853 B CN 10201985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heel
- seat
- pedal
- movable fl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5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1699 low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544 articulatio talocrural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2310 elbow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881 dep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629 knee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423 ank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491 glass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049 pelvic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287680 Garcinia dulc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7509 Patinopecten s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70295 Serpent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80 den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37 scallop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316 z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60T7/04—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foot actuated
- B60T7/06—Disposition of ped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52—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with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adjustments, e.g. height of headrest following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sea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6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by linear actuators, e.g. linear screw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35—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slide as a whole
- B60N2/0737—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slide as a whole the slide path being substantially in a direction different from the longitudinal
- B60N2/074—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slide as a whole the slide path being substantially in a direction different from the longitudinal rotated about the transversal axi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0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cinematic
- B60N2/161—Rods
- B60N2/1615—Parallelogram-like structure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30—Controlling members actuated by foot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58—Rests or guides for relevant parts of the operator's body
- G05G1/60—Foot rests or foot guid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528—Foot oper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包括:驾驶席座椅,设置在车室的底板(9)上;操作踏板,由就座于所述驾驶席座椅上的驾驶员踩踏操作,包括加速踏板(4)等;向前上方倾斜的倾斜面部(11),设置在进行所述述操作踏板的踩踏操作时搁放驾驶员的脚跟部(Kt)的底板(9)上的脚跟搁放区域;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至少使所述倾斜面部(11)升降移位来调整驾驶员的脚跟搁放高度。由此,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来恰当地调整驾驶姿势,能够恰当地维持就座于驾驶席座椅的驾驶员对操作踏板操作的操作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车室的底板上的驾驶席座椅和由就座于该驾驶席座椅上的驾驶员踩踏操作的操作踏板。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83781号所示的驾驶姿势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使驾驶席座椅的坐垫部前后移动的座椅位置调整机构,以及对可动地板部进行升降驱动的地板升降机构,可使上述可动地板部随着坐垫部的向前移动而上升,在就座于上述驾驶席座椅的驾驶员用脚进行踩踏操作踏板的操作时,该驾驶员的脚(操作脚)的脚跟部搁放在上述可动地板部上。具体而言,该驾驶姿势调整装置还包括拉索和卷绕机构,上述拉索在由上述座椅位置调整机构使坐垫部向车身的前方侧移动时,将该座椅位置调整机构的驱动力作为牵拉力传递给地板升降机构,上述卷绕机构设置在车身侧,卷绕有上述拉索,卷绕在该卷绕机构上的拉索的基端部向车身的前方侧延伸,与上述坐垫部相连,上述拉索的远端部与地板升降机构的牵拉部相连。
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车辆的驾驶姿势调整装置中,当就座于驾驶席座椅的驾驶员例如从高身高者换成包括女性驾驶员等的低身高者,而使上述座椅位置调整机构运作从而使驾驶席座椅向车身的前方侧移动时,该座椅位置调整机构的驱动力经由上述拉索传递给地板升降机构的牵拉部,于是,上述可动地板部通过该地板升降机构而被拉起。即,上述可动地板部的设置高度自动被调整,以使与高身高者相比脚掌长度偏短的低身高者的脚部能够与上述操作踏板抵接,恰当地踩踏该操作踏板。
上述专利文献的驾驶姿势调整装置中,支撑可动地板部的地板支撑部件设置在由支撑驾驶席座椅的前端部的横梁和车身地板的前端部所设的上弯部所区划的地板底部上,通过使可动地板部的滑动轴沿所述地板支撑部件上形成的导槽滑动移位,以使就座于驾驶席座椅的驾驶员的脚部在大范围升降移位。当升降移位的区域如此大时会产生以下问题:上述可动地板部及其升降机构大型化,其构造复杂化,车身重量增大,制造成本升高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通过调整驾驶姿势来让就座于驾驶席的驾驶员能够合适地操作操作踏板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包括:驾驶席座椅,设置在车室的底板上;操作踏板,由就座于上述驾驶席座椅上的驾驶员踩踏操作;倾斜面部,相对于水平线以13.5°~23.5°范围内的倾斜角度向前上方倾斜,设置在进行上述操作踏板的踩踏操作时搁放驾驶员的脚跟部的底板上的脚跟搁放区域;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至少使上述倾斜面部沿上下方向升降移位来调整驾驶员的脚跟搁放高度,其中,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包括升降自如地被支撑在上述底板上的可动地板部、对上述可动地板部进行升降驱动的升降驱动部、以及支撑上述可动地板部及上述升降驱动部的支撑台座,上述操作踏板包括随着驾驶员的踩踏操作以下端铰链部为支点摇动的可动踏板部件、和安装在上述支撑台座上并且可摇动地支撑上述可动踏板部件的踏板基座部件,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与上述操作踏板构成单元化的组件,侧视下上述升降驱动部位于上述下端铰链部的下方,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与上述踏板基座部件一体地组装在车身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可抑制设于上述脚跟搁放区域中的倾斜面部的升降驱动范围变大,而且与平均身高者相比无论是脚掌尺寸较小的低身高者还是脚掌尺寸较大的高身高者,都可避免其踝关节角度及脚掌的倾斜角度大大偏离于恰当角度等事态的发生,可在脚跟部搁放于上述倾斜面部上的状态下恰当地进行踏板操作。并且,采用简单的结构就能恰当地操作由风琴式踏板构成的加速踏板。并且,可使构成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的各部件和构成上述操作踏板的各部件构成一组部件群(组合件;sub-assembly),可以容易地将之组装到车身上。并且,可以容易地将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和由风琴式踏板等构成的操作踏板组装到车身上。并且,可容易地将构成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的可动地板部、升降驱动部等部件与操作踏板一同组装到车身上。并且,可使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与操作踏板紧凑地单元化,容易地将其组装到车身上。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倾斜面部设置在上述可动地板部的上表面。
由此,可用简单的结构调节脚跟搁放区域的设置高度,与平均身高者相比无论是脚掌尺寸较小的低身高者还是脚掌尺寸较大的高身高者,都可在脚跟部搁放于可动地板部的倾斜面部上的状态下恰当地进行踏板操作。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可动地板部的前后长和前后位置基于脚跟部最前方位置和脚跟部最后方位置而设定,其中,上述脚跟部最前方位置和上述脚跟部最后方位置随着就座于上述驾驶席座椅的驾驶员的体格和就座姿势的变化而变化。
由此,具有如下优点:既可维持对上述脚跟搁放区域的设置高度进行调节所实现的作用效果,又可防止因其升降驱动范围超过需要而引起的上述可动地板部及其升降驱动部的大型化,可以有效地使其构造简单化。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操作踏板是用于操作车辆的行驶驱动源的加速踏板。
由此,具有如下优点:采用简单的结构就能恰当地操作希望在脚的脚跟部搁放于上述脚跟搁放区域上的状态下进行细微的踏板操作的上述加速踏板。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还包括:搁脚架,与上述操作踏板并列地设置在该操作踏板的侧方,以便驾驶员搁置脚部;搁脚架调整机构,与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的对脚跟部的搁放高度的调整动作相对应地调整上述搁脚架的对脚支撑的支撑状态。
由此,通过对应于脚跟部的搁放高度的调节动作来对脚掌面搁置于搁脚架上的非操作脚(不对操作踏板进行操作的一侧的脚)的支撑状态进行调整,具有如下优点:可以防止该非操作脚的脚掌角度和对操作踏板进行操作的操作脚的脚掌角度失去平衡等,防止给驾驶员造成不适感等。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搁脚架调整机构具备对搁置于上述搁脚架上的脚的脚跟部的搁放高度进行调节的功能。
由此,通过对搁置于上述搁脚架上的非操作脚的脚跟部的搁放高度进行调整,可以防止操作脚的脚掌角度和非操作脚的脚掌角度失去平衡等。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搁脚架调整机构由上述可动地板部的一部分和上述升降驱动部构成。
由此,具有如下优点:采用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同时进行上述脚跟部的搁放高度的调节动作和非操作脚的支撑状态的调整动作。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搁脚架调整机构具备调节上述搁脚架的设置角度的功能。
由此,通过对应于上述脚跟部的搁放高度的调节动作来调整脚掌面搁置于搁脚架上的非操作脚的脚掌角度,可以防止操作脚的脚掌角度和非操作脚的脚掌角度失去平衡等。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搁脚架调整机构与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分体地设于上述底板上。
由此,具有如下优点:可以防止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的可动地板部大型化,使其结构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的具体结构的背视图。
图3是沿图2中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的具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使可动地板部上升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6是表示座椅调整机构的具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座椅调整机构的具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图6中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倾斜角度调整机构的具体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倾斜角度调整机构的具体结构的俯视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将坐垫移至车身的前方侧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平均身高者的就座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平均身高者的脚跟搁放状态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高身高者的就座状态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侧视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侧视剖视图。
图17是表示使可动地板部上升后的状态的图,与图16相当。
图18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的侧视剖视图。
图19是表示使可动地板部上升后的状态的图,与图18相当。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和搁脚架调整机构的具体结构的背视图。
图21是沿图20中的XXI-XXI线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和搁脚架调整机构的具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沿图20中的XXIII-XXIII线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驾驶员的就座状态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的第6实施方式的侧视剖视图。
图26是表示使搁脚架前倾后的状态的图,与图25相当。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4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如上述图所示,车辆的车室内设有座椅调整机构,该座椅调整机构具有使驾驶席座椅1的坐垫1a滑动移位以调整其前后位置的前后位置调整机构2,以及调整上述坐垫1a的倾斜角度的倾斜角度调整机构3。上述驾驶席座椅1的前方设有:通过由驾驶员进行踩踏操作而以下端部为支点摇动移位从而操作包括发动机或电动机等的车辆的行驶驱动源的所谓风琴式踏板所构成的加速踏板4;由以上端部为支点摇动移位的所谓吊挂踏板构成的制动踏板5和离合器踏板6。
上述车室的前部设有分隔发动机室与车室的前围板7,以及以向后下方倾斜的状态从上述前围板7的下端部向车身的后侧延伸的上弯板8,并设有从该上弯板8的后端部连续地向车身的后侧延伸的大致平坦的底板9。在上述底板9的上表面设置有已知的地垫10(图3),地垫10包括以具有防振、隔音及隔热等功能的绝缘片(melting sheet)、毡(felt)或玻璃棉(glass wool)等为主体的背衬辅材和由覆盖于该背衬辅材的上表面的绒面材料(pile)等构成的表层材料。
在进行上述加速踏板4的踩踏操作时搁放驾驶员的脚跟部的脚跟搁放区域设有以相对于水平线以13.5°~23.5°范围内的倾斜角度,例如20°的倾斜角度α向前上方倾斜的倾斜面部11,并设有至少使倾斜面部11的一部分升降移位从而调整驾驶员的脚跟搁放高度的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
上述加速踏板4包括:踏板基座部件15,固定于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的支撑台座13(详情后述)上;可动踏板部件17,由该基座部件15支撑,并且随着驾驶员的踩踏操作以下端铰链部16为支点摇动;压靠部件18,由向车辆的后侧压靠该可动踏板部件17的压缩弹簧等构成;踏板操作检测部,检测上述可动踏板部件17的摇动位移并向图外的控制部输出检测信号。
上述加速踏板4的可动踏板部件17由合成树脂板或金属板等构成,其上部形成有由从侧面观察以指定的曲率半径向车辆的后侧呈圆弧状地突出的凸状面部构成的踩踏部20。于是,在驾驶员使脚掌拇指根部与该踩踏部20相抵接的状态下将可动踏板部件17向前方压动,从而使可动踏板部件17以上述下端铰链部16为支点摇动移位。
另外,在上述可动踏板部件17的背面设置有:与设置于踏板基座部件15的前部上表面的限制部21抵接以限制可动踏板部件17的向前摇动范围的突出部22;支撑上述压靠部件18的上端部的上端支撑部23;通过卡止于设置于踏板基座部件15的中央部上表面的卡止钩部24以限制可动踏板部件17的向后摇动范围的防脱部25;轴支撑构成上述踏板操作检测部的操作杆26的轴支部27。
上述加速踏板4的踏板基座部件15具有通过螺栓固定在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的支撑台座13上的固定基板28。该固定基板28的上面部上设置有:控制盒29的收容部30,所述控制盒29中设置有构成上述踏板操作检测部的线性传感器;下端支撑部31,支撑上述压靠部件18的下端部;导向部33,将由连接于上述操作杆26的下端部的具有柔韧性的线状体等构成的连接部件32可滑动地予以支撑。
另外,在上述控制盒29的收容部30的前表面安装有用于将图外的线束连接于控制盒29的耦合器34,并且在上述收容部30的上表面突出地设有上述可动踏板部件17的突出部22所抵接的限制部21。此外,在上述导向部33的前侧突出地设有可动踏板部件17的防脱部25所卡止的卡止钩部24,并且在上述固定基板28的后端部形成有支撑可动踏板部件17的下端铰链部16的支撑支架35。
上述加速踏板4的可动踏板部件17通过使其下端铰链部16的铰链轴转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踏板基座部件15的支撑支架35上,从而在通常时在压靠部件18的压靠力作用下保持于向前上方倾斜的非操作位置上。例如图3所示,在将脚跟部Kt搁放在上述倾斜面部11上的驾驶员(图例中为高身高者T)使其脚掌的拇指根部Bt与上述可动踏板部件17的踩踏部20相抵接的状态下,若对该可动踏板部件17进行踩踏操作,可动踏板部件17便受到驱动,克服上述压靠部件18的压靠力以下端铰链部16为支点向车辆的前方侧摇动移位。于是,上述可动踏板部件17的驱动力经由操作杆26及连接部件32传递至控制盒29的线性传感器,从而上述可动踏板部件17的操作量被测出,其检测信号从控制盒29经由上述耦合器34及图外的线束被输出至发动机控制单元等。
如图4所示,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具有固定在位于驾驶席座椅1的前方的底板9上的支撑台座13、可升降地受到该支撑台座13的支撑的可动地板部36、和对该可动地板部36进行升降驱动的升降驱动部37。此外,上述支撑台座13的左侧部设有扇形部38,其从俯视看形成为1/4圆锥弧状,从侧视看向前上方倾斜,从背视(后视)看向前上方和右上方倾斜。
上述可动地板部36具有侧视呈梯形的左右一对的侧板39、使该左右侧板39的前边部彼此相连的前面板40、以及使上述左右的侧板39的上边部彼此相连的上面板41。上面板41的后方部向前上方倾斜,由该倾斜的上面板41的后方部构成上述倾斜面部11。
此外,上述支撑台座13上转动自如地支撑有螺杆44,且突出地设有导向杆45。上述螺杆44贯穿并螺合在突出地设于上述前面板40的左右两侧的突出部42、43的一方(突出部42)所形成的螺孔中,上述导向杆45可滑动地贯穿在上述两突出部42、43的另一方(突出部43)所形成的贯穿孔中。
上述升降驱动部37具备与上述螺杆44成一体转动地固定的蜗轮46、转动驱动该蜗轮46的蜗轮齿47、以及包含一端部与该蜗轮齿47连接的输出轴的驱动电动机48。若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的驾驶员根据其体格调整驾驶席座椅1的前后位置等,则驱动电动机48与上述座椅位置调整机构联动地运作,使上述蜗轮46和螺杆44受到转动驱动。上述突出部42随着该螺杆44的转动在上下方向上螺进,可动地板部36由此在如图3所示的下方位置和图5所示的上方位置之间升降移位。
由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升降驱动的可动地板部36的前后长,亦即从上述可动地板部36的前端位置36a到后端位置36b的距离,基于随就座于上述驾驶席座椅1的驾驶员的体格及就座姿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脚跟部最前方位置和脚跟部最后方位置设定。即,基于就座于上述驾驶席座椅1的低身高者S的脚跟部Ks(图5)的位置来设定上述可动地板部36的前端位置36a,基于就座于上述驾驶席座椅1的高身高者T的脚跟部Kt(图3)的位置来设定上述可动地板部36的后端位置36b。
例如,如后所述假定从低身高者S的脚跟部Ks到拇指根部Bs的距离为155mm,且设定其脚掌角度θ7为52°左右,上述拇指根部Bs与加速踏板4的踩踏中心点20a相抵接时,低身高者S的脚跟部Ks位于上述踩踏中心点20a的后方95mm(≈155mm×cos52°)左右处,因此为使之具有规定的富余长度,将上述可动地板部36的前端位置36a设定在相对于上述踩踏中心点20a向后侧离开65mm的位置处。
此外,如后所述假定从高身高者T的脚跟部Kt到拇指根部Bt的距离为196mm,且设定其脚掌角度θ7为52°左右,在拇指根部Bs与加速踏板4的踩踏中心点20a相抵接时,高身高者T的脚跟部Kt位于上述踩踏中心点20a的后方121mm(≈196mm×cos52°)左右处,因此为使之具有规定的富余长度,将上述可动地板部36的后端位置36b设定在相对于上述踩踏中心点20a向后侧离开155mm的位置处。如上所述设定可动地板部36的前端位置36a和后端位置36b时,该可动地板部36的前后长为90mm左右。
另外,上述可动地板部36的左右位置和左右宽度尺寸,基于上述加速踏板4和制动踏板5的设置位置等设定为适当的值,以便可以恰当地操作上述加速踏板4,并平稳地从该加速踏板4的操作状态向上述制动踏板5的操作状态变换。例如,如图2所示,构成上述倾斜面部11的可动地板部36的右端部位于加速踏板4的右端部的右侧规定距离处,且上述可动地板部36的左端部设于与制动踏板5的左端部相对应的位置上。
具有上述支撑台座13、可动地板部36和升降驱动部37等的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在其被组装到车身上之前的阶段,其被预先组装到由具有上述踏板基座部件15和可动踏板部件17等的风琴式踏板构成的加速踏板4的踏板基座部件15上。即,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和加速踏板4,能够以两者为一单元的状态一体地组装到车身上。
如图6~图8所示,在上述驾驶席座椅1的设置部设置有将坐垫1a可前后移动地予以支撑的左右一对座椅下滑轨61,座椅上滑轨62沿该座椅下滑轨61可滑动移位地受到支撑。上述座椅下滑轨61由上表面开口的C型钢等构成,安装支架63、64通过焊接等方式成一体地连接于其前后两端部。而且,上述安装支架63、64通过紧固螺栓等固定于横梁60的上表面等,由此,上述座椅下滑轨61以稍向前上方倾斜的状态设置在底板9上。
上述左右的座椅下滑轨61内,如图8所示,转动自如地设有由螺杆构成的转动轴65。此外,上述左右的座椅上滑轨62的前端部间,由驱动电动机66转动驱动的驱动轴67和将该驱动轴67可转动地予以支撑的支撑部件68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设置。在上述驱动轴67的左右两端部设有将其驱动力传递至上述转动轴65的包括锥齿轮机构或蜗轮机构等的动力传递部69。
由上述座椅下滑轨61、座椅上滑轨62、转动轴65、驱动电动机66、驱动轴67及动力传递部69、固定于座椅下滑轨61的底部且与上述转动轴65螺合的螺母块61a构成使上述驾驶席座椅1的坐垫1a沿着座椅下滑轨61滑动位移、调整驾驶席座椅1的前后位置的前后位置调整机构2。
例如,当向前进方向操作图外的前后调节开关等时,通过输出使上述驱动电动机66正转的控制信息,驱动电动机66根据该控制信号正向转动,将使上述坐垫1a前进的方向上的驱动力传递至上述驱动轴67、动力传递部69及转动轴65。该转动轴65在由固定于上述座椅下滑轨61的底部的螺母块61a予以支撑的状态下,通过由上述动力传递部69输入的驱动力予以转动驱动,向车身的前侧螺进,从而向车身的前侧驱动上述座椅上滑轨62与驾驶席座椅1的坐垫1a。
另一方面,当将上述前后调整开关向后退方向操作时,输出使上述驱动电动机66逆转的控制信号,驱动电动机66根据该控制信号发生逆转,从而将使上述坐垫1a后退这一方向的驱动力传递至上述驱动轴67、动力传递部69及转动轴65,该转动轴65被逆转驱动,向车身后侧螺进,从而向车身后侧驱动上述座椅上滑轨62以及驾驶席座椅1的坐垫1a。
另外,由于上述座椅下滑轨61以向前上方倾斜的状态设置于车身地板上,因此,若通过上述前后位置调节机构2使座椅上滑轨62及驾驶席座椅1的坐垫1a沿着上述座椅下滑轨61向车辆的前侧移动时,坐垫1a与之联动地被推向上方。相反,若通过上述前后位置调整机构2使座椅上滑轨62及驾驶席座椅1的坐垫1a沿着上述座椅下滑轨61向车身后侧移动时,坐垫1a与之联动地下降。
另外,上述座椅上滑轨62设有使驾驶席座椅1的坐垫1a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的倾斜角度调整机构3。如图6及图7所示,上述倾斜角度调节机构3包括:设于坐垫1a的左右两侧边部的坐垫框架71;设置于座椅上滑轨62的前部上表面,支撑上述坐垫框架71的前端部的前部支架72及前部联杆73;设置于座椅上滑轨62的后部上表面,支撑上述坐垫框架71的后方部的后部支架74及三角形的后部联杆75;连接左右的后部联杆75的后端部及连接上述两个坐垫框架71的后方下端部的连接轴76;设置于坐垫上滑轨62的中央部上表面,将驱动力传递至上述后部联杆75的中央联杆77及对其进行支撑的中央支架78;将上述中央联杆77的上部连接于上述后部联杆75的前端部的连接联杆79;驱动轴80;驱动杆81及倾动驱动部82。
上述中央联杆77的下端部固定于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驱动轴80上,并通过该驱动轴80转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中央支架78上。上述驱动轴80上固定有使该驱动轴80转动移位的驱动杆81。另外,设于左右一对的座椅上滑轨62的一侧(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上述中央支架78上设有驱动固定在驱动轴80上的上述驱动杆81的倾动驱动部82。
如图9及图10所示,上述倾动驱动部82包括前端部通过连接销83连接于上述驱动杆81的前端部(下端部)的螺杆84、转动驱动该螺杆84的驱动电动机85及齿轮机构86、固定于该齿轮机构86的前面的导向支架87,该导向支架87的基端部通过支撑支架88支撑在上述中央支架78上。另外,上述齿轮机构86上设置有固定于驱动电动机85的输出轴85a的蜗轮齿89、由该蜗轮齿89转动驱动的蜗轮螺母90,该蜗轮螺母90中形成有与上述螺杆84螺合的螺孔。
在从上述驱动电动机85经由蜗轮齿89输入的驱动力的作用下,上述蜗轮螺母90受到转动驱动,螺合于该蜗轮螺母90的上述螺杆84随之转动并螺进。随着上述螺杆84的螺进,设于其前端部的上述连接销83沿着导向支架87上形成的支撑槽91前后移动,上述驱动力通过连接销83传递至上述驱动杆81,从而该驱动杆81摇动移位,转动驱动上述驱动轴80。
另外,随着上述驱动轴80的转动驱动,上述中央联杆77摇动位移,且上述驱动力通过连接联杆79传递至上述后部联杆75,该后部联杆75摇动移位,前部联杆73与之对应地摇动移位,从而调节坐垫1a的倾斜角度。即,如图6所示,在驾驶席1的坐垫1a移至车身的后侧的后退位置上,上述前部联杆73及中央联杆77变为后倾状态,且设于后部联杆75的后端部的连接轴76变为位于下方的状态,从而坐垫1a的就座面保持大幅度后倾的状态。
在上述结构中,当通过前后调整开关进行使驾驶席座椅1移向车辆前侧的操作时,根据预先设定的驱动特性,由图外的控制单元输出正转驱动上述倾斜角度调整机构3的驱动电动机85的控制信号,该驱动电动机85的正转驱动力通过上述齿轮机构86、螺杆84、连接销83、驱动杆81及驱动轴80传递至中央联杆77,该中央联杆77从上述后倾状态转换到图11所示的立起状态。随着上述中央联杆77向立起状态的转换,上述驱动力通过连接联杆79传递至后部联杆75,将该后部联杆75的前端部拉向车辆的前侧,由此,设于后部联杆75的后端部的上述连接轴76上升,且坐垫1a的后端部随之受到驱动而被推向上方。
另外,由于前部联杆73与上述后部联杆75的摇动移位联动地从后倾状态转换成立起状态,因此,坐垫1a的前端部随之受到驱动而被推向上方,并向前方移动,该坐垫1a从上述下方位置移位至图11所示的上方位置。此外,上述坐垫1a的后端部的向上移动量设定为大于前端部的向上移动量,从而随着上述坐垫1a的向上移动,其就座面的后倾角度逐渐变小并接近水平状态。另外,上述靠背1b的倾斜角度与该坐垫1a的倾动移位联动地变化,向接近垂直状态的方向移位。
另一方面,当通过前后调整开关进行使驾驶席座椅1移向车身后侧的操作时,根据预先设定的驱动特性,由控制单元输出逆转驱动上述倾斜角度调整机构3的驱动电动机85的控制信号,该驱动电动机85的正转驱动力通过上述齿轮机构86、螺杆84、连接销83、驱动杆81及驱动轴80传递至中央联杆77。由此,上述坐垫1a从上方位置移位至图6所示的下方位置,随着该坐垫1a的向下移动,其就座面的后倾角度逐渐变大,且上述靠背1b变为大幅度后倾的状态。
若就座于上述驾驶席座椅1的驾驶员换成身高不同的人,驾驶员的坐高、臂长及腿长等会与其身高大致成比例地发生变化,因此,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的驾驶员的视点及对加速踏板4等的操作踏板的操作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下一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的驾驶员会启动上述前后位置调整机构2及倾斜角度调整机构3,调整驾驶席座椅1的前后位置等,以便能够保持其舒适姿势,并以恰当状态握住方向盘92,同时以恰当状态使脚的拇指根部抵接于构成加速踏板4的可动踏板部件17的踩踏部20,且使其视点与恰当视线L保持一致,恰当地确保前方视野。
由于具有从身高150cm以下到身高190cm以上的不同身高的驾驶员均有可能就座于上述驾驶席座椅1,因此,必须使上述人员能够以舒适的姿势就座于上述驾驶席座椅1,恰当地进行驾驶操作。例如,将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的机会最多的平均身高者M的身高设定为170cm,并统计性地分析该平均身高者M的舒适姿势后得到了以下数据。
就座于上述驾驶席座椅1的驾驶员的舒适姿势是指能够长时间保持这一就座状态,并适于进行方向盘操作及踏板操作等的就座姿势。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对踏板进行踩踏操作的脚(操作脚)的脚踝角度θ1为85°~95°左右,膝关节角度θ2为115°~135°左右,从腰骨部到肩部的上半身与大腿部的弯曲角度θ4约为95°。另外,经人体工程学实验确认,对于上述平均身高者M而言,作为大腿部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的腿部角度(thighangle)θ3的恰当角度为坐垫1a的倾斜角度加上大约1.5°的值。并且,能够恰当地操作上述方向盘92的肘关节角度θ5为100°~130°左右,腋关节角度θ6为20°~45°左右。
因此,上述坐垫1a的前后基准位置、上下基准高度及基准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当上述平均身高者M例如以脚踝角度θ1为90°,膝关节角度θ2为125°,从腰骨部到肩部的上半身与大腿部的弯曲角度θ4为95°,且腿部角度θ3为17°,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时,能够使平均身高者M的视点Im与以例如8°左右的角度向前下方倾斜的恰当视线L保持一致。
此外,在上述平均身高者M的基准就座状态下,能够将上述肘关节角度θ5及腋关节角度θ6设定于上述范围内,恰当地握住方向盘92。另外,如图13所示,上述加速踏板4设置在如下的位置:在踩踏操作踏板的脚(操作脚)的脚掌脚跟部Km搁放于由上述上面板41的后方部构成的倾斜面部11上的规定位置处,且将踝关节角度θ1设定为90°,将脚底相对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θ7设定为例如52°左右的状态下,使脚掌的拇指根部Bm能够抵接于加速踏板4的可动踏板部件17上所设的踩踏部20的恰当位置,亦即该踩踏部20的上下方向中央部(踩踏中心点20a)。
上述图12中,Hm为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的平均身高者M的胯点(就座基准点)。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将平均身高者M搁放操作脚的脚跟部Km的基准位置设定在例如位于中间的上升位置上的可动地板部36的上面部41上。即,上述可动地板部36设置为:在将上述可动地板部36的设置高度设定在其上下移动范围的中间位置上的状态下,平均身高者M的脚跟部Km可搁放在上面板41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基准位置)上。
上述平均身高者M的脚掌尺寸约为255mm,且从上述脚跟部Km到拇指根部Bm的距离为176mm左右,因此从上述脚跟部Km的基准搁放位置到上述可动踏板部件17的踩踏中心点20a的垂直距离Ym约为139mm(≈176mm×sin52°)。此外,从上述平均身高者M的脚跟部Km到上述可动踏板部件17的踩踏中心点20a的水平距离Xm约为108mm(≈176mm×cos52°)。
如图14所示,当就座于上述驾驶席1的驾驶员从平均身高者M换成例如身高190cm的高身高者T时,该高身高者T通过操作图外的前后位置调整开关等,进行使坐垫1a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的操作,以使位于坐垫1a上的胯点Ht从上述平均身高者M用的前后基准位置Hm向后移动85mm左右,使上述胯点Ht向下移动20mm左右,且使上述腿部角度θ3为20.0°左右。
这样,若使与上述平均身高者M相比手臂长的高身高者T的上半身移向后方,则可以通过使与上述平均身高者M相比坐高高的高身高者T的视点It移向车身的后部下侧,使之与恰当视线L保持一致,并可以通过适当地改变上述肘关节角度θ5和腋关节角度θ6,以恰当状态握住方向盘92。另外,当设有可变更上述方向盘92的设置位置及设置角度等地将该上述方向盘92予以支撑的伸缩(telescopic)机构和倾斜(tilt)机构时,上述高身高者T可以无须大幅度改变肘关节角度θ5和腋关节角度θ6,且可维持着上述舒适姿势,握住方向盘92。
此外,随着上述坐垫1a的向后移动及向下移动,高身高者T的脚掌面有以脚趾根部Bt为支点从侧视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倾向,为对应于此,通过使上述可动地板部36下降,且使膝关节角度θ2减少至120°左右,可在操作脚的踝关节角度θ1维持在90°,脚掌的倾斜角度θ7维持在约52°的恰当角度的状态下,使上述高身高者T的拇指根部Bt与加速踏板4的踩踏部20的恰当位置(踩踏中心点20a)相抵接。
具体而言,上述高身高者T的脚掌尺寸为285mm左右,且从其脚跟部Kt到拇指根部Bt的距离为198mm左右,因此如图3所示,从上述高身高者T的脚跟部Kt的搁放位置到上述可动踏板部件17的踩踏中心点20a的垂直距离Yt约为156mm(≈198mm×sin52°),相对于上述平均身高者M的该距离Ym(139mm)约长17mm。即,上述高身高者T的脚跟部的搁放高度,与平均身高者M相比位于下方17mm左右。另外,从上述高身高者T的脚跟部Kt到可动踏板部件17的踩踏中心点20a的水平距离Xt约为122mm(≈198mm×cos52°),相对于平均身高者M的该距离Xm(108mm)约长14mm。
如上所述,高身高者T的脚跟部的搁放高度和平均身高者M的脚跟部的搁放高度之间,有17mm左右的差,且两者的脚跟部的搁放位置之间,在前后方向上有约14mm的差。因此,上述高身高者T在将踩踏操作加速踏板4的脚(操作脚)的脚跟部Kt搁放在可动地板部36上的状态下,为使其操作脚的拇指根部Bt正确地与踩踏部20的恰当位置(踩踏中心点20a)相抵接,必须基于与上述脚跟部搁放高度之差17mm和上述脚跟部搁放位置的前后差14mm相对应的上下差-5mm(≈-14mm×tan20°),使上述可动地板部36的设置位置下降约12mm(≈17mm-5mm)。
即,在上述倾斜面部11的倾斜角度α设定为20°的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上述可动地板部36下降到被设于与上述平均身高者M相对应的基准位置的下方约12mm左右的最下方位置的附近(上述可动地板部36的上升量约为0),可在高身高者T将脚跟部Kt搁放在上述可动地板部36上,且操作脚的拇指根部Bt与上述加速踏板4的踩踏中心点20a相抵接的状态下,恰当地进行踏板操作。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当就座于上述驾驶席1的驾驶员从平均身高者M换成例如身高150cm的包括女性驾驶员等的身高较低者S时,该低身高者S通过操作图外的前后位置调整开关等,进行使坐垫1a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的操作,以使位于坐垫1a上的胯点Hs从上述平均身高者M用的前后基准位置Hm向前移动105mm左右,使上述胯点Hs向上移动25mm左右,且使上述腿部角度θ3为10.5°左右。
这样,若使与上述平均身高者M相比手臂短的低身高者S的上半身移向前方,则可以通过使与上述平均身高者M相比坐高低的低身高者S的视点Is移向车身的前部上侧,使之与恰当视线L保持一致,并可以通过适当地改变上述肘关节角度θ5和腋关节角度θ6,或操作图外的伸缩机构和倾斜机构改变方向盘92的设置高度和设置角度等,以恰当状态握住方向盘92。
此外,随着上述坐垫1a的向前移动及向上移动,低身高者S的脚掌面有以脚趾根部Bs为支点从侧视看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倾向,为对应于此,通过使上述可动地板部36上升,且使膝关节角度θ2增大至130°左右,可在操作脚的踝关节角度θ1维持在90°,脚掌的倾斜角度θ7维持在恰当角度(52°)的状态下,使上述低身高者S的操作脚的拇指根部Bs与加速踏板4的踩踏中心20a的恰当位置相抵接。
具体而言,上述低身高者S的脚掌尺寸为225mm左右,且从其脚跟部Ks到拇指根部Bs的距离为155mm左右,因此如图5所示,从上述低身高者S的脚跟部Ks的搁放位置到上述可动踏板部件17的踩踏中心点20a的垂直距离Ys约为122mm(≈155mm×sin52°),相对于上述平均身高者M的该距离Ym(139mm)约短17mm。此外,与此相应地,上述低身高者S的脚跟部的搁放高度,与平均身高者M相比位于上方17mm左右。另外,从上述低身高者S的脚跟部Ks到上述可动踏板部件17的踩踏中心点20a的水平距离Xs约为95mm(≈155mm×cos52°),相对于上述平均身高者M的该距离Xm(108mm)约短13mm。
上述低身高者S的脚跟部的搁放高度和平均身高者M的脚跟部的搁放高度之间,有17mm左右的差,且两者的脚跟部的搁放位置之间,在前后方向上有约13mm的差。因此,上述低身高者S在将踩踏操作加速踏板4的脚(操作脚)的脚跟部Ks搁放在可动地板部36上的状态下,为使其操作脚的拇指根部Bs正确地与踩踏部20的恰当位置(踩踏中心点20a)相抵接,必须基于与上述脚跟部搁放高度之差17mm和上述脚跟部搁放位置的前后差13mm相对应的上下差-4mm(≈-13mm×tan20°),使上述可动地板部36的设置位置上升约13mm(=17mm-4mm)。
即,在上述倾斜面部11的倾斜角度α设定为20°的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上述可动地板部36上升到设定在与上述平均身高者M相对应的基准位置的上方约13mm左右的最上方位置(可动地板部36从上述最下方位置的上升量设为约25mm),可在低身高者S将脚跟部Ks搁放在上述可动地板部36上,且操作脚的拇指根部Bs与上述加速踏板4的踩踏中心点20a相抵接的状态下,恰当地进行踏板操作。
如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包括:驾驶席座椅1,设置在车室的底板9上;操作踏板,由就座于该驾驶席座椅1上的驾驶员踩踏操作,包括加速踏板4等;倾斜面部11,向前上方倾斜,设置在进行上述操作踏板的踩踏操作时搁放驾驶员的脚跟部的底板9上的脚跟搁放区域;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至少使该倾斜面部11升降移位来调整驾驶员的脚跟搁放高度。采用上述结构具有如下优点:可抑制设于上述脚跟搁放区域中的倾斜面部11的升降驱动范围变大,而且无论是与平均身高者M相比脚掌尺寸较小的低身高者S还是脚掌尺寸较大的高身高者T,都可避免其踝关节角度及脚掌的倾斜角度大大偏离于恰当角度等事态的发生,可以恰当姿势进行踏板操作。
即,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示,当倾斜面部11约以20°的角度向前上方倾斜时,例如低身高者S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的情况下,其脚跟部Ks的搁放位置与平均身高者M相比约向前移动13mm,上述脚跟部Ks的搁放位置随之沿着上述倾斜面部11上升约4mm(≈13mm×tan20°)。因此,与水平地形成底板9上的脚跟搁放区域时(即倾斜面部11的倾斜角度为0°时)相比,可使倾斜面部11的上方移动量降低约4mm。此外,高身高者T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时,其脚跟部Kt的搁放位置与平均身高者M相比约向后移动14mm,因此与水平地形成底板9上的脚跟搁放区域时相比,可使上述倾斜面部11的下方移动量降低约5mm(≈14mm×tan20°)。
另外,如上所述在底板9上的脚跟搁放区域中设置向前上方倾斜的倾斜面部11时,在操作上述操作踏板的脚(操作脚)的脚跟部搁放在上述倾斜面部11上的状态下发生前部碰撞事故时,可通过上述倾斜面部11抑制上述操作脚的脚跟部在该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向车身前方侧的移动,故具有可以有效改善驾驶员的安全性的优点。
另外,如果上述倾斜面部11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α大于23.5°,搁放于倾斜面部11上的操作脚的脚跟部具有在踏板操作时的反作用力作用下容易向后方滑落的倾向,因此较为理想的是,将上述倾斜角度α设定为23.5°以下,以防止上述脚跟部Ks的滑落,保持稳定的脚跟部搁放状态。此外,上述倾斜面部11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α不足13.5°时,无法充分获得抑制上述可动地板部36的升降驱动范围变大的效果,因此较为理想的是,将上述倾斜角度α设定在13.5°以上。
此外,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设有升降自如地被支撑在底板9上的可动地板部36和升降驱动该可动地板部36的升降驱动部37,并由可动地板部36的上表面(上面板41)的后方部形成上述倾斜面部11,因此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使设于上述脚跟搁放区域中的可动地板部36升降移位,可用简单的结构容易地调节脚跟搁放区域的设置高度,与平均身高者M相比无论是脚掌尺寸较小的低身高者S还是脚掌尺寸较大的高身高者T,都可以恰当姿势进行踏板操作。
另外,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示,由于基于随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的包括高身高者T及低身高者S等的驾驶员的体格及就座姿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脚跟部最前方位置和脚跟部最后方位置来设定上述可动地板部36的前后长和前后位置,因此具有如下优点:既可维持对上述脚跟搁放区域的设置高度进行调节所实现的作用效果,又可防止因其升降驱动范围超过需要而引起的上述可动地板部36及其升降驱动部37的大型化,可以有效地使其构造简单化。
例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可动地板部36的后端位置36b设定在加速踏板4的踩踏中心点20a的后方约155mm左右处,因此身高190cm左右的高身高者T,可在其操作脚的脚掌角度θ7设定在52°左右,脚跟部Kt搁放在上述可动地板部36的后端位置36b的前方侧的状态下,使上述操作脚的拇指根部Bt与加速踏板4的踩踏中心点20a相抵接,恰当地对上述加速踏板4进行踩踏操作(参照图3)。
此外,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示,通过将可动地板部36的前端位置36a设定在加速踏板4的踩踏中心点20a的后方约65mm左右处,由此,身高150cm左右的低身高者S,可在其操作脚的脚掌角度θ7设定在52°左右,脚跟部Ks搁放在上述倾斜面部11的前端位置的后侧的状态下,使上述操作脚的拇指根部Bs与加速踏板4的踩踏中心点20a相抵接,恰当地对上述加速踏板4进行踩踏操作(参照图5)。
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示,通过设定可动地板部36的前端位置36a和后端位置36b,将可动地板部36的前后长设定在90mm左右时,可以避免像使上述驾驶席座椅1的脚部在较大的范围升降移位时那样可动地板部及其升降机构大型化,以及结构复杂化,可以容易地对上述可动地板部36进行升降驱动,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可以有效减轻车身重量,并将上述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的造价控制在较低。
此外,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对设置在进行操作车辆的行驶驱动源的加速踏板4的踩踏操作时搁放驾驶员的脚跟部的底板9上的脚跟搁放区域中的可动地板部36进行升降驱动,来调节上述脚跟搁放区域的设置高度,因此具有如下优点:采用简单的结构就能够恰当地操作希望在操作脚的脚跟部搁放于该脚跟搁放区域上的状态下进行细微的踏板操作的上述加速踏板4。
此外,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示,由操作车辆的行驶驱动源的加速踏板4构成的操作踏板由包括由驾驶员踩踏操作的可动踏板部件17和固定在上述底板9上的踏板基座部件15的风琴式踏板所构成,并且使在上述加速踏板4的踩踏操作时驾驶员的脚跟部所搁放的脚跟搁放区域升降移位,因此具有如下优点:采用简单的结构就能够恰当地操作希望在操作脚的脚跟部搁放于该脚跟搁放区域上的状态下进行细微的踏板操作的上述加速踏板4。
另外,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具有上述支撑台座13、可动地板部36和升降驱动部37等的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与由上述风琴式的加速踏板4构成的操作踏板单元化,以便一体地组装到车身上,因此具有如下优点:既可有效改善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和操作踏板对车身的组装性,又能有效确保对该操作踏板的操作性。
即,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由具备由驾驶员踩踏操作的可动踏板部件17和通过支撑台座13固定在上述底板9上的踏板基座部件15的风琴式踏板构成加速踏板4,将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与上述踏板基座部件15组装成一体使之单元化,因此可使构成上述加速踏板4的各部件和构成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的各部件构成一组部件群(组合件),可以容易地将之组装到车身上。
特别是,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将上述操作踏板的踏板基座部件15安装到支撑可动地板部36和升降驱动部37的支撑台座13上时,具有如下优点:在使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和操作踏板紧凑地单元化的状态下,通过将上述支撑台座13安装到底板9上,可以容易且恰当地将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和操作踏板组装到车身上。
另外,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包括可动地板部36及升降驱动部37、对它们予以支撑的支撑台座13的结构,通过将其中的支撑台座13组装到操作踏板(加速踏板4)的踏板基座部件15上,来使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与操作踏板单元化,但也可省略上述支撑部件13。此时,例如通过将上述升降驱动部37、引导上述可动地板部36的升降移动的导向杆45等的导向部件直接组装到上述踏板基座部件15上,使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与操作踏板单元化即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通过使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与操作踏板单元化,都可以容易地将它们安装到车身上。
此外,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加速踏板4的可动踏板部件17上设置有踩踏部20,踩踏部20由凸状面部构成,该凸状面部是使驾驶员的脚掌脚拇指根部(例如Bm)所抵接的进行踩踏操作的区域,以从侧面看指定的曲率半径向车辆的后侧呈圆弧状地突出的凸状面部,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即使出现驾驶员在将操作脚的脚跟部(例如Km)放置于与可动踏板部件17的轴支部(下端铰链部16)间隔规定距离的车身后侧的状态下踩踏加速踏板4从而鞋底面抵接于上述踩踏部20的抵接位置随其踏下量的变化而上下偏移的情况,仍可有效防止给驾驶员造成不适感。
即,可以使上述可动踏板部件17的踩踏部形成为直线状,或使之与鞋底面吻合地弯曲成从侧面看呈向车辆的前侧凹入状。然而,采用这样的结构时,在上述踩踏部与鞋底面紧贴的状态下,随着可动踏板部件17踏下量的增大,鞋底面相对于踩踏面的抵接位置间歇地向脚尖侧滑动地变化,因此,这一变化会明确地为驾驶员所察觉,不适感无可避免。
与此相比,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示,当由弯曲成从侧面看呈向车辆的后侧突出状的圆弧状的凸状面部来形成设置于可动踏板部件17的上部的踩踏部20时,鞋底面以线接触状态抵接于由该凸状面部构成的踩踏部20上的一点(例如踩踏中心点20a)。因此,当假设身高较高者T等在将操作脚的脚跟部Kt放置于与可动踏板部件17的轴支部间隔规定距离的车身后侧的状态下踩踏加速踏板4时,随着其踏下量的变化,鞋底面相对于上述踩踏部20的抵接位置以滚动的方式平滑且连续地发生变化,可有效防止给驾驶员造成不适感。另外,为了随上述加速踏板4的踏下量的变化,使鞋底面与上述踩踏部20抵接的抵接位置以滚动的方式平滑且连续地发生变化,较为理想的是,将构成上述踩踏部20的圆弧状的凸状面部的曲率半径设定在120mm~200mm的范围内,最为理想的是曲率半径在150mm前后。
另外,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设有包括使驾驶席座椅1前后移动,并随着该驾驶席座椅1的向前移动,减小其坐垫1a的倾斜角度的前后位置调节机构2及倾斜角度调整机构3等的座椅调整机构,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的驾驶员可根据其身高,恰当地设定上述前后位置调整机构2及倾斜角度调整机构3等的驱动特性,由此,自动地调整驾驶席座椅1的前后位置及坐垫1a的倾斜角度等,从而在保持驾驶员的就座姿势的情况下使其视点与恰当视线L保持一致,并获得优异的方向盘操作性及踏板操作性。
另外,与就座于上述驾驶席座椅1的驾驶员调整上述坐垫1a的前后位置和倾斜角度的动作联动地使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运作时,具有如下优点:无论上述驾驶员的体格如何,均可在其脚跟部搁放于上述倾斜面部11上的状态下,自动调整驾驶员的脚跟搁放高度,使脚踝角度θ1及脚掌的倾斜角度(脚掌角度)θ7保持在适合操作加速踏板4等的角度,并使上述驾驶员的拇指根部抵接于加速踏板4的踩踏部20,确保踏板的操作性。
另外,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举了如下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即,根据驾驶员的开关操作,通过包括前后位置调整机构2及倾斜角度调整机构3等的座椅调整机构,自动地前后移动驾驶席座椅1,并随着该驾驶席座椅1的向前移动而减小其坐垫1a的后倾角度,但是,也可采用通过驾驶员的手动操作改变驾驶席座椅1的前后位置及坐垫1a的后倾角度的结构。
<第2实施方式>
图15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举了如下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即,使在进行由风琴式踏板构成的加速踏板4的踩踏操作时驾驶员的脚跟部所搁放的底板9上的脚跟搁放区域升降移位,而图15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则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具备由吊挂踏板构成的加速踏板4’的车辆中的例子,该加速踏板4’以设于前围板7上的上端枢支部4a为支点摇动自如地受到支撑。在如此具备由吊挂踏板构成的加速踏板4’的车辆中,由于无需使上述加速踏板4支撑在用于支撑可动地板部36的支撑台座13上,故可简化其结构。
<第3实施方式>
图16和图17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该第3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的支撑台座13上设有:可动地板部36,在上面板41的后方部设有向前上方倾斜的倾斜面部11;第1上推台座52,对设于可动地板部36的后部下方的向前上方倾斜的后导向部51进行驱动以将其推向上方;第2上推台座54,对设于可动地板部36的前部下方的向后上方倾斜的前导向部53进行驱动以将其推向上方;驱动电动机55,在输出轴上固定有小齿轮(pinion gear)56。另外,一端固定在上述第1、第2上推台座52、54的内侧面上的齿条(rack gear)57、58由上述驱动电动机55驱动。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部件52、54、55等构成对可动地板部36进行升降驱动的升降驱动部37。
于是,随着驾驶员对驾驶席座椅1的前后位置等的调整操作,使上述驱动电动机55运作以驱动齿条传动装置57、58,由此,上述第1、第2上推台座52、54分别从图16所示的相互靠近的初始位置被驱动到图17所示的该上述第1、第2上推台座52、54相互离开的上推位置,从而通过上述第1、第2上推台座52、54将上述可动地板部36的后部及前部分别推向上方。采用如此由第1、第2上推台座52、54同时将可动地板部36的后部和前部双方推向上方的结构时,具有如下优点:以简单的结构就可平稳地对上述可动地板部36进行升降驱动。
<第4实施方式>
图18和图19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该第4实施方式中,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的支撑台座13上设有:可动地板部36,具有后方部形成为向前上方倾斜的倾斜面部11的上面板41;转动轴93,向车宽方向延伸设置;驱动齿轮94,固定在该转动轴93上;小齿轮95,对该驱动齿轮94进行转动驱动;驱动电动机96,包含一端部与该小齿轮95连接的输出轴;左右一对的上推联杆97,固定在上述转动轴93上,对可动地板部36进行驱动将其推向上方;导向部98,包含设于可动地板部36上的突出部43和升降自如地对其进行支撑的导向杆45。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部件93、94、96、97、98等构成对可动地板部36进行升降驱动的升降驱动部37。
于是,随着驾驶员调整驾驶席座椅1的前后位置等的操作,使上述驱动电动机96运作以驱使上推联杆97摇动移位,并且使突出地设于该上推联杆97的前端部的驱动轴99,沿着形成于上述可动地板部36的侧板上的圆弧状的槽部36c滑动,从而通过导向部98支撑上述可动地板部36,并使之从图18所示的下降位置向图19所示的上升位置升降移位。
<第5实施方式>
图20~图24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该第5实施方式的驾驶姿势调整装置还包括用以支撑驾驶员的脚的搁脚架700和调整该搁脚架700的对脚支撑的支撑状态的搁脚架调整机构100。另外,图20~图24中,对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第1~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上述搁脚架700相对于加速踏板4、制动踏板5及离合器踏板6位于偏向车宽方向中央侧的位置。在该搁脚架700上搁放不操作加速踏板4的一侧的脚即非操作脚(左脚)的脚掌面。
在搁放对上述加速踏板4及制动踏板5进行踩踏操作的操作脚(右脚)的脚跟部的脚跟搁放区域(各踏板4、5的后侧)中,设有调整上述操作脚的脚跟搁放高度的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0。上述搁脚架调整机构100与该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0的升降动作联动地调整搁脚架的对脚支撑的支撑状态。
如图22所示,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0具有可动地板部360、对该可动地板部360进行升降驱动的升降驱动部370、对可动地板部360及升降驱动部370予以支撑的支撑台座13。
在位于上述可动地板部360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离合器踏板6的后侧部位,设有向下方凹入的凹入部400。该凹入部400的凹入量以如下的方式进行设定:在驾驶员用左脚踩踏上述离合器踏板6时,能够防止因其脚跟部与可动地板部360相抵接而对踏板操作产生障碍。
在上述可动地板部360的左侧部位且位于搁脚架700的后方的部位上,设有向前上方倾斜的倾斜面部410。驾驶员在其左脚即不操作加速踏板4的非操作脚的脚跟部搁放在上述左侧的倾斜面部410上的状态下,通过将其脚掌面搁放在上述搁脚架700上,能稳定地支撑上述非操作脚。如图22、23所示,上述左侧的倾斜面部410设置为,与右侧的倾斜面部11即搁放操作加速踏板4的驾驶员的右脚(操作脚)的脚跟部的倾斜面部11大致呈同一角度向前上方倾斜。
上述升降驱动部370具备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升降驱动部37同样的结构。不过,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升降驱动部370在其左右分别具有各一组螺杆44和蜗轮46的组合,上述左右一对的螺杆44和蜗轮46分别由与驱动电动机48的输出轴连接的一对蜗轮齿47转动驱动。
此外,上述可动地板部360的前面板40上设有左右一对的突出部42、390,在形成于该突出部42、390上的各螺孔中分别贯穿并螺合上述一对螺杆44。
上述螺杆44被驱动电动机48转动驱动时,上述各突出部42、390在上下方向上螺进,上述可动地板部360随之受到升降驱动。于是,左侧的倾斜面部410与该可动地板部360成一体地上下移动,以调整搁放在搁脚架700上的驾驶员的左脚的高度。即,调整搁脚架700的对脚支撑的支撑状态的搁脚架调整机构100包括,形成于可动地板部360的局部部位的上述左侧的倾斜面部410和将倾斜面部410与可动地板部360一体地予以升降驱动的上述升降驱动部370。
如图21和图23所示,在底板9的上表面设置有地垫173,地垫173包括以具有防振、隔音及隔热等功能的绝缘片、毡或玻璃棉等为主体的背衬辅助材料171和覆盖于该背衬辅助材料171的上表面的绒面材料等构成的表层材料172。上述地垫173的辅助材料171中形成有切口部177,该切口部177内设有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0的支撑台座13,且其固定在底板9上。此外,上述表层材料172中,在可动地板部360的后端部上方设有随着可动地板部360的升降移位而伸缩的由蛇腹状体等构成的伸缩部178。
如上所述,第5实施方式的驾驶姿势调整装置包括:搁脚架700,并列设置在加速踏板4(操作踏板)的侧方以搁放驾驶员的脚;搁脚架调整机构100,与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0的脚跟部搁放高度调整动作相对应地调整上述搁脚架700的对脚支撑的支撑状态。采用这样的结构具有如下优点:可以抑制驾驶员的操作脚(右脚)和非操作脚(左脚)的脚跟部的搁放高度因发生显著差异而令驾驶员感觉不适,并可恰当地维持驾驶员对上述操作踏板的操作性。
即,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通过与调整操作加速踏板4的操作脚(右脚)的脚跟部的搁放高度的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0联动地调整不操作加速踏板4的非操作脚(左脚)在搁脚架700上的搁放高度的搁脚架调整机构100的运作,使操作上述加速踏板4的操作脚(右脚)和脚掌面搁放在搁脚架700上的非操作脚(左脚)左右两脚的脚跟部的搁放高度同时受到调整,以使之从侧视看呈同一倾斜角度。因此,可以防止图24的实线所示的操作脚(右脚)R1的脚掌角度(θ7)和虚线L1所示的非操作脚(左脚)的脚掌角度失去平衡,可防止给驾驶员造成不适感。
更具体而言,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120包括升降自如地被支撑在底板9上的可动地板部360和升降驱动可动地板部360的升降驱动部370,上述可动地板部360的局部部位(左侧的侧部)上形成有搁放驾驶员的非操作脚(左脚)的脚跟部的倾斜面部410。上述搁脚架调整机构100包括该倾斜面部410和将该倾斜面部410与上述可动地板部360一体地予以升降驱动的上述升降驱动部370。采用该结构,可以同时调整操作上述加速踏板4的操作脚(右脚)的脚跟部的搁放高度和脚掌面搁放在搁脚架700上的非操作脚(左脚)的脚跟部的搁放高度,可以恰当地保持左右脚的平衡。
<第6实施方式>
图25和图26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该第6实施方式为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即,上述第6实施方式的驾驶姿势调整装置包括通过改变搁脚架700的设置角度来调整左脚的支撑状态的搁脚架调整机构100’。该搁脚架调整机构100’与上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分体地设置在底板9上,其具有:支撑部101,具有将搁脚架700转动自如地予以支撑的圆弧状的支撑面;转动驱动部,包含沿该支撑部101转动驱动搁脚架700的驱动电动机102和驱动齿轮机构103。
上述第6实施方式中,通过由搁脚架调整机构100’改变上述搁脚架700的设置角度,以调整脚掌面搁放在搁脚架700上的非操作脚(左脚)的脚掌角度θ7,可以防止该非操作脚的脚掌角度和操作加速踏板4的操作脚(右脚)的脚掌角度失去平衡。
此外,当像上述第6实施方式这样,将搁脚架调整机构100’与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分体地设置在底板9上时,可以防止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的可动地板部大型化,故具有如下优点:可以有效地使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紧凑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其可在不偏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Claims (9)
1.一种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驾驶席座椅,设置在车室的底板上;
操作踏板,由就座于所述驾驶席座椅上的驾驶员踩踏操作;
倾斜面部,相对于水平线以13.5°~23.5°范围内的倾斜角度向前上方倾斜,设置在进行所述操作踏板的踩踏操作时搁放驾驶员的脚跟部的底板上的脚跟搁放区域;
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至少使所述倾斜面部沿上下方向升降移位来调整驾驶员的脚跟搁放高度,其中,
所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包括升降自如地被支撑在所述底板上的可动地板部、对所述可动地板部进行升降驱动的升降驱动部、以及支撑所述可动地板部及所述升降驱动部的支撑台座,
所述操作踏板包括随着驾驶员的踩踏操作以下端铰链部为支点摇动的可动踏板部件、和安装在所述支撑台座上并且可摇动地支撑所述可动踏板部件的踏板基座部件,
所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与所述操作踏板构成单元化的组件,
侧视下所述升降驱动部位于所述下端铰链部的下方,
所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与所述踏板基座部件一体地组装在车身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面部设置在所述可动地板部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地板部的前后长和前后位置基于脚跟部最前方位置和脚跟部最后方位置而设定,其中,所述脚跟部最前方位置和所述脚跟部最后方位置随着就座于所述驾驶席座椅的驾驶员的体格和就座姿势的变化而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踏板是用于操作车辆的行驶驱动源的加速踏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搁脚架,与所述操作踏板并列地设置在该操作踏板的侧方,以便驾驶员搁置脚部;
搁脚架调整机构,与所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的对脚跟部的搁放高度的调整动作相对应地调整所述搁脚架的对脚支撑的支撑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搁脚架调整机构具备对搁置于所述搁脚架上的脚的脚跟部的搁放高度进行调节的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搁脚架调整机构由所述可动地板部的一部分和所述升降驱动部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搁脚架调整机构具备调节所述搁脚架的设置角度的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搁脚架调整机构与所述脚跟搁放高度调整机构分体地设于所述底板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17686A JP2011063196A (ja) | 2009-09-18 | 2009-09-18 | 車両用運転姿勢調節装置 |
JP2009217688A JP5556103B2 (ja) | 2009-09-18 | 2009-09-18 | 車両用運転姿勢調節装置 |
JP2009217687A JP2011063197A (ja) | 2009-09-18 | 2009-09-18 | 車両用運転姿勢調節装置 |
JP2009-217686 | 2009-09-18 | ||
JP2009-217689 | 2009-09-18 | ||
JP2009217689A JP2011063199A (ja) | 2009-09-18 | 2009-09-18 | 車両用運転姿勢調節装置 |
JP2009-217688 | 2009-09-18 | ||
JP2009-217687 | 2009-09-18 | ||
JP2009225435A JP2011073520A (ja) | 2009-09-29 | 2009-09-29 | 車両用運転姿勢調整装置 |
JP2009-225435 | 2009-09-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19853A CN102019853A (zh) | 2011-04-20 |
CN102019853B true CN102019853B (zh) | 2015-03-18 |
Family
ID=43413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9010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9853B (zh) | 2009-09-18 | 2010-09-17 | 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44203B2 (zh) |
EP (1) | EP2298613B1 (zh) |
CN (1) | CN10201985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393265B1 (it) * | 2009-03-17 | 2012-04-12 | Nilfisk Advance Spa | Macchina per la pulizia di superfici con operatore a bordo |
IL207239A (en) | 2010-07-26 | 2014-02-27 | Plasan Sasa Ltd | A vehicle that includes a cab and a method of cab design |
US8757580B2 (en) * | 2010-11-09 | 2014-06-24 | Tever Technik GmbH & Co. KG. | Height-adjustable pedestal |
US8794694B2 (en) * | 2011-11-17 | 2014-08-05 | Bae Systems Aerospace & Defense Group Inc. | Foot isolation platform |
DE102013005071A1 (de) * | 2013-03-22 | 2014-06-12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Fußablage für einen Fahrzeuginsassen |
KR20160005051A (ko) * | 2013-05-28 | 2016-01-13 |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큅먼트 에이비 | 건설기계의 발판지지대 높이 및 각도 조정장치 |
GB2515545B (en) * | 2013-06-27 | 2016-01-13 | Wan Yu Li | A chair having a foldable leg rest |
EP2883744B1 (en) * | 2013-12-16 | 2021-02-17 | Volvo Car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in large animal collisions |
JPWO2016092585A1 (ja) * | 2014-12-08 | 2017-09-14 | ボルボトラ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高さ調整機能付きスライド式ヒールパッド |
CN104643371B (zh) * | 2015-03-23 | 2016-06-08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能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驾驶鞋 |
DE102016007145A1 (de) * | 2015-09-01 | 2017-03-02 | Stamatina Bialik | Fahrhilfe Stöckelschuh |
CN105329134A (zh) * | 2015-12-08 | 2016-02-17 | 重庆市合川区环宇配件厂 | 自带脚踏的汽车脚垫 |
JP6387980B2 (ja) * | 2016-02-19 | 2018-09-12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ペダル構造 |
GB201619544D0 (en) * | 2016-11-18 | 2017-01-04 | Mclaren Automotive Ltd | Seat adjustment mechanism |
DE102017210040B4 (de) * | 2017-06-14 | 2019-10-10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Fußstützenvorrichtung eines Fahrzeugs |
WO2019017188A1 (ja) | 2017-07-18 | 2019-01-24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作業機 |
EP4209860B1 (en) * | 2017-07-18 | 2024-05-22 | Kubota Corporation | Working machine |
JP7140504B2 (ja) * | 2018-02-14 | 2022-09-2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投影表示装置 |
JP6823029B2 (ja) * | 2018-09-25 | 2021-01-2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フロア構造 |
JP7067457B2 (ja) | 2018-12-20 | 2022-05-1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アクセル装置 |
CN110147138B (zh) * | 2019-05-28 | 2021-01-22 |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汽车踏板结构 |
US10889226B1 (en) * | 2019-10-14 | 2021-01-12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pedal cover |
US12071208B2 (en) | 2020-06-01 | 2024-08-27 | Brunswick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peripheral devices for a marine vessel |
JP7413984B2 (ja) * | 2020-11-24 | 2024-01-1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 |
JP7543919B2 (ja) | 2021-01-07 | 2024-09-0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ペダル組付け構造 |
JP7552477B2 (ja) * | 2021-03-30 | 2024-09-18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体構造 |
US11753119B1 (en) | 2021-04-12 | 2023-09-12 | Brunswick Corporation | Plug-in seating system for marine vessel |
US11993352B1 (en) | 2021-04-12 | 2024-05-28 | Brunswick Corporation | Seating system and seat assembly for marine vessel |
US11447044B1 (en) | 2021-04-12 | 2022-09-20 | Brunswick Corporation | Seat support assembly |
CN112897401A (zh) * | 2021-04-12 | 2021-06-04 |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感知的叉车驾驶室底盘总成 |
CN113415217B (zh) * | 2021-07-21 | 2023-04-07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体模型的自适应调节驾驶员座椅位置的控制方法 |
CN113581033A (zh) * | 2021-09-14 | 2021-11-02 | 上海国琻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坐姿的座椅骨架平台及汽车座椅 |
CN113942476B (zh) * | 2021-11-10 | 2022-06-03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配不同客户的制动踏板面自动调节系统及控制算法 |
CN117475363B (zh) * | 2023-10-25 | 2024-05-28 | 邢台金天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鞍座取值标识位置的确定方法、儿童自行车和调整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55658A (en) * | 1989-08-28 | 1990-09-11 | Wickes Manufacturing Company | Automobile foot rest |
US5599255A (en) * | 1994-12-21 | 1997-02-04 | Ki-Dong; Kim | Pedal arrangement for automobile acceleration and braking |
CN101011982A (zh) * | 2006-02-02 | 2007-08-08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汽车的可动地板装置 |
CN101130343A (zh) * | 2006-08-25 | 2008-02-27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可动地板装置 |
CN101274596A (zh) * | 2007-03-30 | 2008-10-01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驾驶姿势调整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738012C (de) * | 1940-10-30 | 1943-07-31 | Auto Union A G | Fussraste fuer Kraftfahrzeuge |
US4392546A (en) * | 1980-12-24 | 1983-07-12 | Deere & Company | Suspended operator station |
JPS6334254A (ja) * | 1986-07-28 | 1988-02-13 | Nissan Motor Co Ltd | 自動車用足踏み操作装置 |
JPH04146824A (ja) * | 1990-10-09 | 1992-05-20 | Nissan Motor Co Ltd | 車両走行装置 |
JP3695267B2 (ja) * | 1999-12-08 | 2005-09-14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フットレスト |
US6312039B1 (en) * | 1999-12-21 | 2001-11-06 | William R. Bartz | Ergonomic accelerator block |
US6450530B1 (en) * | 2000-10-17 | 2002-09-1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Seating system with optimum visibilty |
JP3828826B2 (ja) * | 2002-04-17 | 2006-10-0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におけるヒールストッパの衝撃吸収構造 |
US7437229B2 (en) * | 2004-08-03 | 2008-10-14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Driving position adjusting device for automotive vehicle |
KR100796834B1 (ko) * | 2004-10-20 | 2008-01-22 | 서경배 | 자동차의 페달 보조장치 |
JP4839768B2 (ja) * | 2005-10-17 | 2011-12-21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足踏み式ペダルの操作補助装置及び足踏み式ペダルの操作補助方法 |
US7695045B2 (en) * | 2007-03-30 | 2010-04-13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Driving position adjusting device |
JP2009083781A (ja) | 2007-10-02 | 2009-04-23 | Mazda Motor Corp | 運転姿勢調整装置 |
US7946641B2 (en) * | 2008-03-04 | 2011-05-24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Driver-side floor structure of vehicle |
-
2010
- 2010-08-25 EP EP10008848.3A patent/EP2298613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0-08-30 US US12/871,411 patent/US844420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9-17 CN CN201010290100.4A patent/CN10201985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55658A (en) * | 1989-08-28 | 1990-09-11 | Wickes Manufacturing Company | Automobile foot rest |
US5599255A (en) * | 1994-12-21 | 1997-02-04 | Ki-Dong; Kim | Pedal arrangement for automobile acceleration and braking |
CN101011982A (zh) * | 2006-02-02 | 2007-08-08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汽车的可动地板装置 |
CN101130343A (zh) * | 2006-08-25 | 2008-02-27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可动地板装置 |
CN101274596A (zh) * | 2007-03-30 | 2008-10-01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驾驶姿势调整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068608A1 (en) | 2011-03-24 |
CN102019853A (zh) | 2011-04-20 |
EP2298613A1 (en) | 2011-03-23 |
EP2298613B1 (en) | 2013-04-24 |
US8444203B2 (en) | 2013-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19853B (zh) | 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 | |
CN101130344B (zh) | 车辆用座椅装置 | |
CN101274596B (zh) | 驾驶姿势调整装置 | |
EP1820687B1 (en) | Vehicle driving posture adjusting device | |
CN102198845A (zh) | 车辆的底板结构 | |
CN101525007B (zh) | 汽车驾驶席的地板结构 | |
EP1974992B1 (en) | Driving position adjusting device and method | |
CN101863239A (zh) | 汽车驾驶席的地板结构 | |
CN101683824A (zh) | 汽车的踏板装置 | |
JPH03169754A (ja) | 自動車用前部座席 | |
US20060169863A1 (en) | Seat position adjusting device of automotive vehicle | |
JP4492383B2 (ja) | 自動車のシート位置調整装置 | |
JP5556103B2 (ja) | 車両用運転姿勢調節装置 | |
JP5428711B2 (ja) | 車両用運転姿勢調整装置 | |
JP4492372B2 (ja) | 自動車の着座姿勢調整装置 | |
JP2006273021A (ja) | 自動車のシート位置調整装置 | |
JP5233145B2 (ja) | 運転姿勢調整装置 | |
JP2011073600A (ja) | 車両用運転姿勢調整装置 | |
JP5581641B2 (ja) | 車両用運転姿勢調整装置 | |
JP5251181B2 (ja) | 運転姿勢調整装置 | |
JP2011063196A (ja) | 車両用運転姿勢調節装置 | |
JP2011063197A (ja) | 車両用運転姿勢調節装置 | |
JP2011073522A (ja) | 車両用運転姿勢調整装置 | |
JP2011063199A (ja) | 車両用運転姿勢調節装置 | |
JP2011073520A (ja) | 車両用運転姿勢調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