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8845A - 车辆的底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底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8845A
CN102198845A CN2011100747459A CN201110074745A CN102198845A CN 102198845 A CN102198845 A CN 102198845A CN 2011100747459 A CN2011100747459 A CN 2011100747459A CN 201110074745 A CN201110074745 A CN 201110074745A CN 102198845 A CN102198845 A CN 102198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mentioned
seat
driver
chaufeu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47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坪智范
国广真吾
岩本麻美
太田浩司
八代洋二
堀上正义
上村裕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98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88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6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by linear actuators, e.g. linear screw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0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cinematic
    • B60N2/161Rods
    • B60N2/1615Parallelogram-like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9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with simultaneous height and inclination adjus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floor mats or carpets
    • B60N3/048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floor mats or carpe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60T7/04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foot actuated
    • B60T7/06Disposition of ped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6/00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6/02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o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Auxiliary Drives, Propulsion Controls, And Safet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底板结构,该车辆中在底板(9)的上方设置有驾驶席座椅(1),并且在该驾驶席座椅的前方设置有包括制动踏板(5)等的操作踏板,所述结构中在驾驶员踩踏操作所述操作踏板时其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所述底板(9)上的脚后跟搁放区域设置有前高后低地倾斜的倾斜地板部(15),在该倾斜地板部的前方设置有包括水平面部(16)等的干涉回避部,该干涉回避部与所述倾斜地板部相比其前高后低的倾斜程度小,以避免与所述脚后跟部干涉。因此,本发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提高踏板操作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底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底板结构,该车辆中在形成车室的底部的底板的上方设置有驾驶席,并且在该驾驶席的前方设置有操作踏板。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45405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的车辆的驾驶姿势调整装置:设置有调整座椅就座面位置的座椅位置调整装置、和调整进行踏板操作的乘员的脚部所搁放的底板(可动地板)的上下位置的底板位置调整装置,并且还设置有操作上述两装置的驾驶姿势调整操作装置,由此,可不为乘员的体格差异所左右,兼顾适宜的驾驶姿势的设定与前方视野的确保,另外,即使座椅向前后方向的调整量较小也能够获得合适的驾驶姿势,并且可通过调整地板高度,确保适宜的踏板操作性能。
另外,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208638号(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汽车驾驶席的地板结构:由就座于驾驶席座椅的驾驶员的踏板操作脚进行踩踏操作的制动踏板及加速踏板设置于车室前部,在位于上述制动踏板及加速踏板的踩踏点更后方的地板部上,设有搁放上述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的脚后跟搁放区域,在该脚后跟搁放区域的局部形成上表面相对于其他区域隆起的脚后跟搁放部,并且将位于上述制动踏板的后方的第一脚后跟搁放部的前后尺寸设定得比位于上述加速踏板的后方的第二脚后跟搁放部的前后尺寸短,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且恰当地调整驾驶姿势,驾驶员能够恰当地操作踏板。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的驾驶姿势调整装置中,例如通过座椅位置调整装置,能够使驾驶席座椅对应于就座于驾驶席座椅的驾驶员的身高进行前后移动,并能够与此对应地调整座垫的上下位置及倾斜角度,因此,能够使就座于驾驶席座椅的驾驶员的就座姿势维持在舒适状态,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设置于驾驶席座椅的前方的包括加速踏板与制动踏板等的操作踏板的踩踏操作,并且能够进行驾驶员的就座姿势的调整以恰当地确保前方视野。而且,若就座于驾驶席座椅的驾驶员换成身高不同的人,造成对踏板进行操作的操作脚的腿长及脚掌尺寸等有变化时,可通过上述底板位置调整装置调整可动地板的上下位置来应对该变化,因此具有以下的优点:可调整操作踏板的踩踏特性,以便在各驾驶员的脚后跟部搁放于底板上的状态下,使踏板操作脚的拇趾根部恰当地抵接于操作踏板的踏板面部。
但是,如上所述,若通过座椅位置调整装置使驾驶席座椅的前后位置和座垫的上下位置及倾斜角度能够调整,并且通过底板位置调整装置使可动地板的上下位置能够调整,则会产生该调整装置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增高等问题。特别是,由于必须将上述底板位置调整装置设置在上述可动地板与位于该可动地板下方的底板之间所形成的狭小间隙内,因此,存在难以充分地确保其设置空间等问题。另外,即使通过上述底板位置调整装置将可动地板的上下位置调整到恰当值的范围,也会受到基于座椅位置调整装置调整驾驶席座椅的位置及角度带来的影响而使驾驶员的踏板操作性等发生变化,因此,很难将上述驾驶席座椅的位置及角度和可动地板的上下位置等全部调整到恰当值的范围。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驾驶席的地板结构中,在就座于驾驶席座椅的低身高者将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搁放于脚后跟搁放区域的第一脚后跟搁放部上的状态下,可使其脚踝角度及脚掌面的倾斜角度维持在适宜角度,并使其踏板操作脚的拇趾根部抵接于加速踏板的踩踏点,因此可有效防止因在上述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离开地板面的状态下进行加速踏板的踩踏操作而无法进行细微的踏板操作的情况的发生。另外,当驾驶员为高身高者时,可在将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搁放于上述第一脚后跟搁放部的后端部的后侧、且第二脚后跟搁放部的侧面的状态下,对上述加速踏板及制动踏板的踏板进行换踩操作等,因此,可有效防止该换踩操作被上述第一、第二脚后跟搁放部所阻碍等情况的发生。
但是,若如上所述使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脚后跟搁放区域的上表面以一定角度前高后低地倾斜,则驾驶员在其脚后跟部搁放在上述脚后跟搁放区域上的状态下踩踏操作踏板,并从细微地调节踩踏量的驾驶状态,转换到增大操作踏板的踩踏量的紧急踏板操作状态等时,会因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向前方移动而对由上述倾斜面构成的脚后跟搁放区域的上表面强力地压接等,从而令驾驶员容易感到不适,因此,在踏板操作性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底板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提高踏板操作性。
本发明是在车辆中在形成车室的底部的底板的上方设置有驾驶席座椅并且在该驾驶席座椅的前方设置有操作踏板的车辆的底板结构,其中,在所述底板上的脚后跟搁放区域设置有前高后低地倾斜的倾斜地板部,所述脚后跟搁放区域是驾驶员踩踏操作所述操作踏板时该驾驶员的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区域,在所述倾斜地板部的前方设置有干涉回避部,该干涉回避部的上表面为前高后低地倾斜且倾斜程度小于所述倾斜地板部的倾斜程度的倾斜面、或前低后高的倾斜面,以避免该干涉回避部与所述脚后跟部干涉。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底板上设置上述倾斜地板部,因此即使是脚掌尺寸较短的低身高者,也可以通过将其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搁放在上述倾斜地板部上,从而在使该脚后跟部位于较高的位置的状态下,使其脚踝角度及脚掌面的倾斜角度维持适宜角度,并使其拇趾根部例如抵接于上述操作踏板的适宜位置,从而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进行踩踏操作。另外,由于在上述倾斜地板部的前方设置上述干涉回避部,因此例如在驾驶员将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搁放在上述倾斜地板部上的状态下,从轻微调节操作踏板的操作量的通常制动状态切换至猛烈踩踏该操作踏板的紧急制动状态等时,可防止因驾驶员的脚后跟部强力压接于上述倾斜地板部的上表面而造成的不适感的发生,确保良好的踏板操作性。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干涉回避部的上表面为基本水平的平坦面。
根据该结构,可有效地防止踏板操作时的不适感的发生。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干涉回避部的上表面为前低后高的倾斜面。
根据该结构,驾驶员从通常驾驶时的操作踏板的操作状态切换至紧急踏板操作状态等时,可有效地防止因驾驶员的脚后跟部强力压接于地板面而造成的不适感的发生。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倾斜地板部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设置有陡倾斜区域,该陡倾斜区域以比所述倾斜地板部的靠驾驶席的部分较陡的角度呈前高后低的状态倾斜。
根据该结构,即使是脚掌尺寸较短的低身高者,也可以通过将其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搁放在上述倾斜地板部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上,从而在使该脚后跟部位于较高的位置的状态下,使其脚踝角度及脚掌面的倾斜角度维持适宜角度,并使其拇趾根部例如抵接于操作踏板的适宜位置,从而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进行踩踏操作。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倾斜地板部的所述靠操作踏板的部分的倾斜角度被设定在25°至15°的范围内,所述倾斜地板部的所述靠驾驶席的部分的倾斜角度被设定在15°至5°的范围内。
根据如上所述将倾斜地板部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的倾斜角度设定在25°至15°的范围内的结构,可有效地防止搁放在该靠操作踏板的部分上的脚后跟部在踏板操作时滑落,而且上述低身高者可在将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搁放在倾斜地板部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上的状态下进行踏板操作。另外,由于将上述靠驾驶席的部分的倾斜角度设定在15°至5°的范围内,因此可有效地降低高身高者的脚后跟部在上述踏板操作之际向前方移动时的滑动阻力,并且可有效地防止脚掌尺寸比上述高身高者稍小的中等身高者进行踏板操作时其脚后跟部呈离开地板面的状态而造成的对细微的踏板操作的影响。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倾斜地板部的所述靠驾驶席的部分与所述靠操作踏板的部分之间设有中间区域,该中间区域随着从所述靠驾驶席的部分向所述靠操作踏板的部分接近而倾斜角度渐增。
根据上述结构,在中等身高者等使其脚后跟部沿着该中间区域前后移动而将其脚后跟搁放高度调节到恰当值之际,可舒畅地进行该脚后跟搁放高度的调节动作。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操作踏板包括加速踏板,该加速踏板具有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踏板基部和以设置于该踏板基部上的轴支撑部为支点可转动地被支撑的踩踏操作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加速踏板由所谓的风琴式踏板构成,因此,利用如此简单的结构,无论就座于驾驶席座椅的驾驶员的体格如何,都能够适宜地进行上述加速踏板的踩踏操作。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操作踏板包括制动踏板,该制动踏板具有设置于上部上的轴支撑部和以该轴支撑部为支点可转动地被支撑的踩踏操作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上述制动踏板由所谓的吊挂式踏板构成,因此,利用如此简单的结构,无论就座于驾驶席座椅的驾驶员的体格如何,都能够适宜地进行上述制动踏板的踩踏操作。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操作踏板包括由驾驶员踩踏操作的加速踏板和并列设置于该加速踏板的侧方的制动踏板。
根据该结构,在驾驶员将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搁放在上述倾斜地板部上的状态下,从操作加速踏板的通常驾驶状态切换至猛烈踩踏制动踏板的紧急制动状态等之际,可防止因驾驶员的脚后跟部强力压接于上述倾斜地板部的上表面而造成的不适感的发生,确保良好的踏板操作性。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倾斜地板部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是驾驶员踩踏操作所述加速踏板时该驾驶员的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是驾驶员踩踏操作所述制动踏板时该驾驶员的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上在靠加速踏板的部分设置有与靠驾驶席的部分相比以较陡的角度倾斜的陡倾斜区域,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在该第二部分大致全范围扩展的具指定倾斜角度的倾斜面。此时,也可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设置将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两者圆滑地连接的连接部。
根据该结构,在进行从加速踏板的操作状态切换至制动踏板的操作状态的踏板换踩时,可有效地防止因在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产生较大的阻力而造成的不适感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汽车的底板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踏板的设置结构的后视剖面图。
图3是表示加速踏板的具体结构的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加速踏板的具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地板垫的安装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图7是图2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座椅的前后位置调节机构及倾斜角度调节机构的具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座椅的前后位置调节机构及倾斜角度调节机构的具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倾斜角度调节机构的具体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倾斜角度调节机构的具体结构的俯视剖面图。
图13是表示将座垫移至车辆的前侧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平均身高者及低身高者的就座状态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平均身高者及低身高者的脚后跟部搁放状态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高身高者及平均身高者的就座状态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高身高者的脚后跟部搁放状态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比较例的图,与图7相当。
图1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汽车的底板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与图17相当。
图20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汽车的底板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1是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22的(A)至(C)是表示作用于160cm左右身高者的脚后跟部的负荷的变化状态的图形。
图23的(A)至(C)是表示作用于170cm左右身高者的脚后跟部的负荷的变化状态的图形。
图24的(A)至(C)是表示作用于180cm左右身高者的脚后跟部的负荷的变化状态的图形。
图2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汽车的底板结构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与图7相当。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至图7表示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底板结构。在该车辆的车室内,在形成其底部的底板9的上方设置有驾驶席座椅1,并且设有使其座垫1a滑动位移而调节其前后位置的前后位置调节机构2和调节上述座垫1a的倾斜角度的倾斜角度调节机构3。在上述车室的前部设有由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的驾驶员进行踩踏操作的加速踏板4、制动踏板5和离合踏板6。
上述车辆的车身上设有:分隔发动机室与车室的前围板7;以前高后低的倾斜状态从该前围板7的下端部向车身的后侧延伸的上弯板8;连接于上弯板8的后端部,并向车身的后侧延伸的大致平坦的车室底板9。另外,在上述底板9的上表面设置有以往公知的地板地毯12,该地板地毯12包括以具有防震、隔音及隔热等功能的绝缘板、毛毡材或玻璃绒等为主体的缓冲材料10和由覆盖缓冲材料10上表面的绒布等构成的表层材料11。
驾驶员踩踏操作设置于上述驾驶席座椅1前方的包括加速踏板4及制动踏板5和操作踏板时,在作为踏板操作脚的驾驶员的右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底板9上的脚后跟搁放区域设置有脚后跟垫材料13,并且铺设有地板垫14以覆盖该脚后跟垫材料13及上述地板地毯12的上表面。
上述脚后跟垫材料13由聚氨酯泡沫材料或合成橡胶材料等构成,这些材料具有通常时可支撑驾驶员搁放的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的程度的刚性、以及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吸收作用于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的碰撞能量的程度的弹性,该脚后跟垫材料13的车宽方向尺寸设定在从加速踏板4侧的脚后跟搁放区域到制动踏板5侧的脚后跟搁放区域的范围,并且具有上表面前高后低地倾斜的倾斜地板部15。该倾斜地板部15中划分有靠驾驶席的部分15a和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参照图6等)。另外,在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前端部连续地设置有上表面水平地形成的水平面部16。
并且,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a亦即位于靠车辆后侧的部分的倾斜角度α1被设定在例如15°至5°的范围内。另外,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亦即位于靠车辆前侧的部分的倾斜角度α2被设定为与上述靠驾驶席的部分15a的倾斜角度α1相比较大的值,例如设定在25°至15°的范围内。此外,在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a与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之间设置有中间区域15c,中间区域15c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随着向前方接近而从对应于靠驾驶席的部分15a的倾斜角度α1的值逐渐增大至对应于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的倾斜角度α2的值。
此外,上述脚后跟垫材料13设置在基于上述地板地毯12的作为背衬的缓冲材料10的指定部分被切除而形成的空隙部,并通过粘合在底板9的上表面等方式予以固定,而且以覆盖该脚后跟垫材料13的上表面的方式设置表层材料11,再在该表层材料11上铺设地板垫14。如上所述,在位于上述加速踏板4及制动踏板5的后方的脚后跟搁放区域,在上述地板垫14的上表面形成与上述脚后跟垫材料13的倾斜地板部15及水平面部16对应的倾斜面部及水平面部。
另外,在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前侧形成有与该倾斜地板部15相比前高后低的倾斜程度设定得较小的干涉回避部。即,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前侧形成有由上表面的倾斜角度设定为0°左右的大致水平的平坦面构成的水平面部16,从而如后所述,踏板操作时驾驶员的脚后跟部与地板面发生干涉的情况得以回避。
上述加速踏板4如图3、图4及图6所示,由所谓的风琴式操作踏板构成,所述风琴式操作踏板包括:踏板主体18,下端部以设置在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的驾驶员的脚跟部所处的底板9上的由支撑轴17构成的轴支撑部为支点可转动地被支撑,并且对应于驾驶员的踩踏操作而可前后摇动地被竖立设置;踏板基部19,支撑踏板主体18;踏板操作检测部20,检测上述踏板主体18的摇动位移并向图外的控制部输出检测信号。
上述踏板主体18由在下端部设置有供上述支撑轴17穿插的穿插部21的板状的成形体构成,在踏板主体18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亦即由脚后跟部被搁放在设置于驾驶席座椅1的前方的上述地板垫14上的踏板操作脚的拇趾根部等所抵接的踩踏操作部,设有由从侧视方向观察时向驾驶席侧(后侧)隆起的、例如具有100mm至200mm左右的曲率半径R1的弯曲面构成的凸面状部23。
在上述凸面状部23的上端部连续地设置有曲率半径设定得大于该凸面状部23的平坦面状部24。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平坦面状部24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无限大,从而从侧视方向观察时,上述平坦面状部24从上述凸面状部23的上端部向斜上方呈直线状地延伸。另外,在上述踏板主体18上,如图2及图5等所示,形成有扩展部25,该扩展部25是通过使位于上述制动踏板5侧的凸面状部23的侧边部扩展为从正视方向观察时为下宽的形状从而将凸面状部23的车宽方向尺寸扩大的部位。
构成上述踏板操作检测部20的操作杆26通过连接销27等,可转动地被支撑于踏板主体18的内侧面。而且,上述踏板主体18其下端部由设于踏板基部19的轴支撑部的支撑轴17予以支撑,其上侧部通过外嵌于操作杆26的踏板支撑弹簧28支撑于踏板基部19,从而在平时(不操作时)上述踏板主体18被保持为例如相对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β为70°左右的前高后低的倾斜状态。
上述踏板基部19包括:纵长的箱状体31,在外周部设置有安装部30,该安装部30具有由突出设置在上弯板8及底板9上的双头螺栓29穿通的贯穿孔;盖体32,以覆盖该箱状体31的上面开口部的状态被安装。而且在使箱状体31的后部抵接于上述脚后跟垫材料13的前部的状态下,使上述双头螺栓29穿通箱状体31的安装部30,并且使固定螺母(未图示)螺合于其顶端部从而将踏板基部19固定在底板9上。
上述踏板基部19的盖体32,在外周部形成有贯穿孔33,该贯穿孔33是螺合于设置在箱状体31的周壁部上的螺丝固定部的螺丝(未图示)的贯穿孔,而且上述操作杆26的贯穿孔34形成于盖体32的上部中央处,并且上述踏板支撑弹簧28的下端部由该贯穿孔34的周缘部予以支撑。另外,在盖体32的下端部设有支撑由上述支撑轴17构成的轴支撑部的左右两端部的支撑部35。图3及图4中,符号36为支撑上述踏板支撑弹簧28的上端部的弹簧垫圈。
在上述踏板基部19的箱状体31内,随着踏板主体18的摇动操作而被驱动的编码器轴37’转动自如地受到支撑,并且该编码器轴37’的基端部上安装有检测该轴的转动位移的编码器37。另外,在上述编码器轴37’的中央部外周面上突出地设置有驱动臂38,通过将设于上述操作杆26的基端的球状部40压入设于该驱动臂38的远端部上的连接部39等方式,该编码器轴37’可转动地被连接。
另外,地板垫14的前侧部搭载在设置于上述脚后跟垫材料13的前侧部的水平面部16上,并且位于上述加速踏板4及制动踏板5后侧的上述倾斜地板部15及地板地毯12的上表面由上述地板垫14覆盖。而且,在图3所示的地板垫14的前端面抵接于上述踏板基部19的后端部从而被定位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地板垫14的后端部通过固定件41被固定在地板地毯12的表层材料11等上。另外,也可根据需要以同样的方法将上述地板垫14的前端部及侧边部加以固定。
在上述结构中,在驾驶员将其踏板操作脚亦即右脚的脚后跟部搁放在由地板垫14覆盖的倾斜地板部15上,并且将其脚拇趾根部抵接于上述踏板主体18的凸面状部23的状态下,若驾驶员对该踏板主体18进行踩踏操作,则踏板主体18被驱动并克服上述踏板支撑弹簧28的压靠力,以由上述支撑轴17构成的轴支撑部为支点向车辆的前侧摇动位移。输入该踏板主体18的驱动力经由上述操作杆26及驱动臂38被传递至编码器轴37’,由此,该编码器轴37’被转动驱动,并且其转动量被上述编码器37所测出,所测出的信号通过接口42及线束43被输出到图外的控制部。
另外,设置于上述加速踏板4左侧的制动踏板5及设置于制动踏板5左侧的离合踏板6如图2及图7所示,是所谓的吊挂式踏板,这些踏板分别包括,位于其上端部并设置在上述前围板7上的轴支撑部44、45和以该上端轴支撑部44、45为支点可摇动地被支撑的踏板主体46、47。
于是,在驾驶员的右脚亦即踏板操作脚的拇趾根部按压在设置于构成上述制动踏板5的踏板主体46的下端部的踩踏操作部46a上的状态下,踩踏上述制动踏板5时,上述踏板主体46便以上述轴支撑部44为支点摇动位移,由此,执行制动操作,另外在驾驶员的左脚亦即踏板操作脚的拇趾根部按压在设置于构成上述离合踏板6的踏板主体47的下端部的踩踏操作部47a上的状态下,踩踏上述离合踏板6时,上述踏板主体47便以上述轴支撑部45为支点摇动位移,由此,执行离合操作。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上述驾驶席座椅1的设置部设置有支撑座垫1a以便让该座垫1a能够前后移动的左右一对座椅下滑轨51,并且座椅上滑轨52沿上述座椅下滑轨51可滑动位移地被支撑。上述座椅下滑轨51由上侧面开口的C型钢等构成,安装支架53、54通过焊接等方式一体地连接于该座椅下滑轨51的前后两端部。而且,上述安装支架53、54通过紧固螺栓等分别被固定于横梁50的上侧面及底板9等上,由此,上述座椅下滑轨51以稍为前高后低的倾斜状态设置在底板9上。
如图10所示,上述左右的座椅下滑轨51内设置有由螺杆构成的转动自如的转动轴55,在两座椅上滑轨52的前端部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地设置有由驱动电动机56予以转动驱动的驱动轴57以及将该驱动轴57可转动地予以支撑的支撑部件58。另外,在上述驱动轴57的左右两端部设有将该驱动轴57的驱动力传递给上述转动轴55的包括锥齿轮机构或蜗轮机构等的动力传动部59。
上述座椅下滑轨51、座椅上滑轨52、转动轴55、驱动电动机56、驱动轴57及动力传动部59、固定于座椅下滑轨51的底部且与上述转动轴55螺合的螺母块51a构成使上述驾驶席座椅1的座垫1a沿座椅下滑轨51滑动位移以调整驾驶席座椅1的前后位置的前后位置调整机构2。
例如,当向前进方向操作图外的前后调节开关等时,通过输出使上述驱动电动机56正转的控制信号,驱动电动机56根据该控制信号正向转动,将使上述座垫1a往前进方向的驱动力传递至上述驱动轴57、动力传递部59及转动轴55。该转动轴55在由固定于上述座椅下滑轨51的底部上的螺母块51a予以支撑的状态下,通过由上述动力传递部59输入的驱动力予以转动驱动而向车辆的前侧螺进,从而向车辆的前侧驱动上述座椅上滑轨52与驾驶席座椅1的座垫1a。
另一方面,当将上述前后调整开关向后退方向操作时,通过输出使上述驱动电动机56逆转的控制信号,驱动电动机56对应于该控制信号逆转,从而将使上述座垫1a往后退方向的驱动力传递至上述驱动轴57、动力传动部59及转动轴55,该转动轴55被逆转驱动而向车身后侧螺进,从而向车身后侧驱动上述座椅上滑轨52以及驾驶席座椅1的座垫1a。
另外,由于上述座椅下滑轨51以前高后低地倾斜的状态设置于车身地板上,因此,若通过上述前后位置调节机构2使座椅上滑轨52及驾驶席座椅1的座垫1a沿着上述座椅下滑轨51向车辆的前侧移动,则座垫1a与此移动联动地被推向上方。相反,若通过上述前后位置调整机构2使座椅上滑轨52及驾驶席座椅1的座垫1a沿着上述座椅下滑轨51向车身后侧移动,则座垫1a与此移动联动地下降。
另外,上述座椅上滑轨52上设有使驾驶席座椅1的座垫1a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的倾斜角度调整机构3。如图8及图9所示,该倾斜角度调节机构3包括:设于座垫1a的左右两侧边部的座垫框架61;设置于座椅上滑轨52的前部上侧面,支撑上述座垫框架61的前端部的前部支架62及前部联杆63;设置于座椅上滑轨52的后部上侧面,支撑上述座垫框架61的后侧部的后部支架64及三角形的后部联杆65;连接左右的后部联杆65的后端部及连接上述两座垫框架61的后方下端部的连接轴66;设置于座垫上滑轨52的中央部上侧面,将驱动力传递至上述后部联杆65的中央联杆67及支撑其的中央支架68;将上述中央联杆67的上部连接于上述后部联杆65的前端部的连接联杆69;下述的驱动轴70、驱动杆71及倾动驱动部72。
上述中央联杆67其下端部固定于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驱动轴70上,通过该驱动轴70,转动自如地被支撑于上述中央支架68上。上述驱动轴70上固定有使该驱动轴70转动位移的驱动杆71。另外,设于左右一对的座椅上滑轨52的一侧(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上述中央支架68上设有驱动固定于驱动轴70上的上述驱动杆71的倾动驱动部72。
如图11及图12所示,上述倾斜驱动部72包括前端部通过连接销73连接于上述驱动杆71的远端部(下端部)的螺杆74、转动驱动该螺杆74的驱动电动机75及齿轮机构76、固定于该齿轮机构76的前面的导向支架77,该导向支架77的基端部通过支撑支架78支撑于上述中央支架68。另外,上述齿轮机构76上设置有固定于驱动电动机75的输出轴75a上的蜗轮传动装置79、由该蜗轮传动装置79转动驱动的蜗轮80,该蜗轮80中形成有与上述螺杆74螺合的螺孔。
于是,当由上述马达75通过蜗轮79输入的驱动力转动驱动上述蜗杆螺母80时,螺合于该蜗杆螺母80的上述螺杆74与此相应地转动并螺进。对应于该螺杆74的螺进,设于其前端部的上述连接销73沿着导向支架77上形成的支撑槽71前后移动,驱动力通过连接销73传递至上述驱动杆71,从而该驱动杆71摇动位移,转动驱动上述驱动轴70。
另外,随着上述驱动轴70被转动驱动,上述中央联杆67摇动位移,驱动力通过连接联杆69传递至上述后部联杆65,使该后部联杆65摇动位移,前部联杆63与此摇动相应地摇动位移,由此,调节座垫1a的倾斜角度。即,在驾驶席座椅1的座垫1a移至车身的后侧的后退位置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上述前部联杆63及中央联杆67处于后倾状态,并且设于后部联杆65的后端部的连接轴66处于位于下方的状态,从而座垫1a的就座面保持大幅度后倾的状态。
在上述结构中,当通过前后调节开关进行使驾驶席座椅1向车辆的前侧移动的操作时,由图外的控制装置根据预先设定的驱动特性,输出正转驱动上述倾斜角度调节机构3的驱动马达75的控制信号,该驱动马达75的正转驱动力通过上述齿轮机构76、螺杆74、连接销73、驱动杆71及驱动轴70,传递至中央联杆67,该中央联杆67从上述后倾状态转换成如图12所示的立起状态。而且,随着上述中央联杆67转换成立起状态,驱动力通过连接联杆69传递至后部联杆65,将该后部联杆65的前端部拉向车辆的前方侧,从而,设于后部联杆65的后端部的上述连接轴66上升,与此上升相应地,座垫1a的后端部被驱动而被推向上方。
另外,由于与上述后部联杆65的摇动位移联动地,前部联杆63从后倾状态转换成立起状态,因此,座垫1a的前端部与此相应地被驱动而被推向上方且前方,该座垫1a从上述下方位置位移至如图13所示的上方位置。此外,通过将上述座垫1a的后端部的向上移动量设定为大于前端部的向上移动量,由此,使上述座垫1a对应其自身的向上移动而使其就座面的后倾角度逐渐变小并接近水平状态。另外,上述靠背1b的倾斜角度与此联动地发生变化,该靠背1b位移至趋向垂直状态。
另一方面,当通过前后调整开关进行使驾驶席座椅1移向车身后侧的操作时,根据预先设定的驱动特性,由控制装置输出逆转驱动上述倾斜角度调整机构3的驱动电动机75的控制信号,该驱动电动机75的逆转驱动力通过上述齿轮机构76、螺杆74、连接销73、驱动杆71及驱动轴70传递至中央联杆67。由此,上述座垫1a从上方位置位移至图8所示的下方位置,对应于该座垫1a的向下移动,该座垫1a的就座面的后倾角度逐渐变大,并且上述靠背1b变为大幅度后倾的状态。
若就座于上述驾驶席座椅1的驾驶员换成身高不同的人,由于驾驶员的坐高、臂长及腿长等会与其身高大致成正比地发生变化,因此,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的驾驶员的视点及对操作踏板等进行操作的操作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下一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的驾驶员将会驱动上述前后位置调整机构2及倾斜角度调整机构3,调整驾驶席座椅1的前后位置等,以能够维持舒适的姿势,并以适宜的状态握住方向盘48,且使踏板操作脚的拇指根部以适宜的状态抵接于例如由上述踏板主体18的凸面状部23等构成的加速踏板4的适宜位置,而且使其视点与恰当视线L相一致,适宜地确保前方视野。
由于从身高不足150cm到身高190cm以上的各种身高及体形的驾驶员都有可能就座于上述驾驶席座椅1,因此,必须使上述人员能够以舒适的姿势就座于上述驾驶席座椅1,适宜地进行驾驶操作。例如,将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机会最多的平均身高者M的身高设为174cm,并对该平均身高者M的舒适姿势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以下数据。
就座于上述驾驶席座椅1的乘员的舒适姿势是指能够长时间稳定地维持这一就座状态,并且适于进行方向盘操作及踏板操作等的就座姿势。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踏板操作脚的脚踝角度θ1为85°至95°左右,膝关节角度θ2为115°至135°左右,腰骨部至肩部的上半身与大腿部之间的折曲角度θ3约为95°。另外,经人体工程学实验确认,当驾驶员为上述平均身高者M时,作为大腿部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的犀牛角θ4的适宜角度为座垫1a的倾斜角度加上大约1.5°。另外,能够适宜地操作上述方向盘48的肘关节角度θ5为100°至130°左右,腋关节角度θ6为20°至45°左右。
因此,上述座垫1a的前后基准位置、上下基准高度及基准倾斜角度以如下的方式来设定:在上述平均身高者M以例如脚踝角度θ1为90°,膝关节角度θ2为125°,腰骨部至肩部的上半身与大腿部之间的折曲角度θ3为95°,且犀牛角θ4为17°就座于驾驶席1时,该平均身高者M的视点Im能够与以例如8°左右的角度前低后高地倾斜的恰当视线L相一致。
在上述那样的平均身高者M的基准就座状态下,由于其肘关节角度θ5及腋关节角度θ6设定于上述范围内,因此能够适宜地握住方向盘48。另外,如图15所示,上述加速踏板4设置在如下位置:在将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Km搁放于上述倾斜地板部15上的指定位置,而且将脚掌面相对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θ7设定为例如59.5°左右的状态下,能够使拇趾根部Bm抵接于加速踏板4的适宜位置例如接近设于踏板主体18上的上述平坦面状部24的凸面状部23的上侧部等的位置。
上述图14中,Hm为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上的平均身高者M的胯点(就座基准点)。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中的实线所示,平均身高者M搁放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Km的基准位置设定在:例如设置于倾斜地板部15上的上述中间区域15c、或设于该中间区域15c后侧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b中的前侧部分。
如图14中的虚线所示,若就座于上述驾驶席座椅1的驾驶员从平均身高者M换成为女性驾驶员等低身高者S,该低身高者S为了能够确保上述的方向盘操作性及踏板操作性,并使其视点Is能够与恰当视线L相一致,而进行如下的操作:运转上述前后位置调整机构2及倾斜角度调整机构3,使驾驶席座椅1的座垫1a向前移动,并且与此相应地调高座垫1a的设置高度,且调小座垫1a相对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
例如,当身高为150cm的低身高者S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时,通过操作以改变座垫1a的倾斜角度,从而使座垫1a上的胯点Hs从上述平均身高者M用的前后基准位置Hm向前移动例如105mm左右,并与此联动地使上述胯点Hs向上移动25mm左右,且将上述犀牛角θ4设为10.5°左右。其结果,可使手臂比上述平均身高者M短的低身高者S的上半身向前移动,以适宜状态握住上述方向盘48,并且可通过使坐高比上述平均身高者M低的低身高者S的视点Is向车身前上方侧移动,使其与恰当视线L相一致。
另外,随着上述座垫1a的向前及向上移动,低身高者S的踏板操作脚有向车身的前上方移动的倾向,因此,可通过相应地使上述膝部角度θ2增大至130°左右,使脚踝角度θ1维持在90°左右,并使作为踏板操作脚的上述低身高者S的右脚的拇趾根部Bs抵接于由设于加速踏板4的踏板主体18上的接近上述平坦面状部24的凸面状部23的上侧部等构成的适宜位置。
上述低身高者S的从脚后跟部Ks到拇趾根部Bs的距离(160mm左右)比平均身高者M的该距离(190mm左右)短30mm左右,因此,如使上述低身高者S的脚掌倾斜角度θ7维持在与平均身高者相同的角度(59.5°),并使踏板操作脚的拇趾根部Bs抵接于设于加速踏板4上的上述适宜位置,则需要使其脚后跟部Ks相对于平均身高者M的脚后跟部Km向上方移动约26mm(=sin59.5°×30mm)。因此,如低身高者S不向底板9的上方抬起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Ks,将无法正确地使上述踏板操作脚的拇趾根部Bs抵接于作为适宜位置的上述凸面状部23的上侧部等,当如此向底板9的上方抬起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Ks时,则难以恰当地进行以该脚后跟部Ks为支点的细微的踏板操作。
但是,当将设置于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中间区域15c前侧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的倾斜角度α2设为例如20°时,如图15中的虚线所示,低身高者S通过使脚掌面的倾斜角度θ7从例如59.5°变到67°左右,并且将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Ks移动至上述倾斜地板部15上的基准位置(平均身高者M的脚后跟部Km的搁放位置)前方27mm左右处,可以以将上述脚后跟部Ks搁放于位于比后方的水平面部高10mm左右的倾斜地板部15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上的状态,使其拇趾根部Bs抵接于由设于加速踏板4上的凸面状部23的上侧部等构成的适宜位置而进行加速操作。
并且,随着上述脚掌面的倾斜角度θ7从59.5°变成67°左右,踏板操作脚的脚裸角度θ1有变成小于90°的倾向,但通过随着上述脚掌倾斜角度θ7的增大,使低身高者S的膝关节角度θ2大于130°,以使膝关节呈自然伸展的状态(参照图14的虚线),可以防止脚裸角度θ1变小而偏出适宜范围、例如变为85°以下。
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例如,当身高为189cm的高身高者T就座于上述驾驶席座椅1时,进行改变座垫1a的倾斜角度的操作,以使座垫1a上的胯点Ht从上述平均身高者M的前后基准位置Hm向后移动例如85mm左右,并且与此联动地使上述胯点Hs向下移动20mm左右,且使上述犀牛角θ4设为20.0°左右。由此,可使手臂比上述平均身高者M长的高身高者T的上半身向后移动,以适宜状态握住上述方向盘48,并且可通过使坐高比上述平均身高者M高的高身高者T的视点It向车身后下方侧移动,使其与恰当视线L相一致。
另外,对应于上述座垫1a的向后及向下移动,高身高者T的踏板操作脚有向车身的后部下方移动的倾向,因此,通过相应地使上述膝关节角度θ2减小至120°左右,高身高者T可以使脚裸角度θ1维持在90°左右,并使上述踏板操作脚的拇趾根部Bt抵接于由上述凸面状部23的上侧部等构成的加速踏板4的适宜位置。
上述高身高者T的从脚后跟部Kt到拇趾根部Bt的距离(206mm左右)比平均身高者M的该距离(190mm左右)长16mm左右,因此,当使上述高身高者T的脚掌倾斜角度θ7维持在与平均身高者相同角度(59.5°),并且将其脚后跟部Kt的搁放位置设定为与之相同位置时,需要使拇趾根部Bt与加速踏板4的凸面状部23等抵接的抵接位置相对于上述平均身高者M的位置向上方移动约14mm(=sin59.5°×16mm)。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果使高身高者T的脚掌倾斜角度θ7从例如59.5°变成57°左右,并且如图17所示,使其脚后跟部Kt移至设置于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后侧部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a、或设置于该靠驾驶席的部分15a的后侧的由地板地毯12的设置部构成的水平面部上,则能够在将高身高者T的拇趾根部Bt抵接于加速踏板4的适宜位置的状态下,适宜地进行踩踏操作。并且,随着上述脚掌面的倾斜角度θ7从59.5°变成57°左右,踏板操作脚的脚裸角度θ1有变成大于90°的倾向,但通过对应于上述脚掌面的倾斜角度θ7的减小来使膝关节角度θ2减小至小于120°,以使膝关节呈自然弯曲的状态(参照图16),可以防止脚裸角度θ1变大而偏出适宜范围、例如变为95°以上。
如上所述的车辆在形成车室的底部的底板9的上方设置有驾驶席座椅1,并且在该驾驶席座椅1的前方设置有包括加速踏板4及制动踏板5等的操作踏板,该车辆中,驾驶员踩踏操作上述操作踏板时其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底板9上的脚后跟搁放区域设置有前高后低地倾斜的倾斜地板部15,并且在该倾斜地板部15的前方设置有干涉回避部,该干涉回避部是通过设置与倾斜地板部15相比前高后低的倾斜程度设定得较小的水平面部16从而避免与上述脚后跟部干涉的干涉回避部,因此利用简单的结构可有效地提高踏板操作性。
即,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位于加速踏板4及制动踏板5的后侧的脚后跟搁放区域形成有上表面前高后低地倾斜的倾斜地板部15,因此如图15及图7的虚线所示,即使脚掌尺寸比平均身高者M短的低身高者S,也可通过将其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Ks搁放于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前侧部,在使该脚后跟部Ks位于较高位置的状态下,使脚裸角度θ1及脚掌面的倾斜角度θ7维持在适宜角度,并使其拇趾根部Bs抵接于例如由靠设于加速踏板4上的平坦面状部24的凸面状部23的上侧部构成或由制动踏板5的踩踏操作部46a等构成的适宜位置。
因此,不会因上述低身高者S使其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Ks处于离开地板面的状态而导致无法进行细微的踏板操作,也不会因脚踝角度θ1及脚掌面的倾斜角度θ7与适宜角度相差较大而导致难以迅速进行操作踏板的踩踏操作,能够在将低身高者S的脚后跟部Ks搁放在上述倾斜地板部15上的状态下,使上述拇趾根部Bs抵接于适宜位置,从而能够分别适宜地进行加速踏板4及制动踏板5的细微的踏板操作。
另外,对于高身高者T,例如如图16所示,若减小其踏板操作脚的脚掌倾斜角度θ7,并且减小膝部角度θ2,即可容易且适宜地使踏板操作脚的拇趾根部Bt抵接于加速踏板4等的适宜位置,而无需使脚后跟部Kt大幅移向下方。因此,如图17等所示,上述高身高者T可在将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Kt搁放在倾斜地板部15的后侧部上、或设置于该后侧部后侧的水平面部上,并且在使上述拇趾根部Bt抵接于操作踏板的适宜位置的状态下,适宜地对该操作踏板进行细微的踩踏操作。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在倾斜地板部15的前侧设置有由上表面形成为大致水平的平坦面的水平面部16构成的干涉回避部,因此例如在驾驶员将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搁放在上述倾斜地板部15上的状态下,从轻微调节制动踏板5的踩踏量的平缓制动状态切换至猛烈踩踏制动踏板5的紧急制动状态等时,通过简单的结构可有效地防止因驾驶员的脚后跟部强力压接于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上表面而造成的不适感的发生,确保良好的踏板操作性。
例如,如图18的实线所示,在从驾驶员踩踏操作制动踏板5时其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底板9上的脚后跟搁放区域到其前侧部的整个范围内设置前高后低地倾斜的倾斜地板部15’时,在驾驶员使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离开倾斜地板部15’的上表面的状态下进行大幅踩踏制动踏板5的紧急制动操作时,在该制动踏板5的踩踏量达到指定值或以上时,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与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上表面抵接,从而存在产生较大的阻力而驾驶员感到不适,并且难以执行顺畅的踏板操作等问题。
与此相对,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示,当采用在倾斜地板部15的前侧设置由上表面形成大致水平的平坦面的水平面部16构成的干涉回避部的构造时,可在维持使上述高身高者的脚后跟部Kt离开该水平面部16的状态下,适宜地进行上述紧急制动操作(参照图18的虚线)。另外,即使在驾驶员迅猛地进行从加速踏板4的操作状态转到操作制动踏板5的制动操作状态的操作踏板紧急换踩操作时,也可防止驾驶员的脚后跟部压接在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上表面的情形,可适宜地操作上述制动踏板5。
另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6及图7等所示,在驾驶员踩踏操作包括加速踏板4及制动踏板5的操作踏板时其右脚亦即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底板9上的脚后跟搁放区域设置有上表面前高后低地倾斜的倾斜地板部15,并且将该倾斜地板部15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的倾斜角度α2设定为比靠驾驶席的部分15a的倾斜角度α1陡的角度,因此即使在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的就座者(驾驶员)的脚掌尺寸对应于其体格而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如此简单的结构,也可更加适宜地进行踏板操作。
即,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倾斜地板部15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a的倾斜角度α1设定在15°至5°的范围内,并且将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的倾斜角度α2设定在25°至15°的范围内,因此即使驾驶员为与上述平均身高者M相比脚掌尺寸较短的低身高者S,通过将其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Ks搁放于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从而可在使其脚后跟部Ks位于较高位置的状态下,使其脚裸角度θ1及脚掌面的倾斜角度θ7维持在适宜角度,并使其拇趾根部Bs抵接于例如由与设于加速踏板4上的平坦面状部24接近的凸面状部23的上侧部等构成的适宜位置。因此,上述低身高者S在将其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Ks搁放于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上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拇趾根部Bs抵接于适宜位置,可以容易且恰当地踩踏操作加速踏板4等。
另一方面,驾驶员为高身高者T时,如图16及图17所示,若减小其踏板操作脚的脚掌倾斜角度θ7,并且减小膝部角度θ2,可容易且适宜地使踏板操作脚的拇趾根部Bt抵接于加速踏板4等的适宜位置,而无需使脚后跟部Kt相当程度地移到下方。因此,即使在如上述那样将倾斜地板部15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a的倾斜角度α1设定为比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的倾斜角度α2小的值,将上述高身高者T搁放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Ks的区域设定在靠驾驶席的部分15a上、或设定在设于该靠驾驶席的部分15a后侧的水平面部上的情况下,也不会对上述加速踏板4等的踩踏操作性造成不良影响。
但是,若将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的倾斜角度α2设定为较陡的角度,则搁放在该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上的脚后跟部在踏板操作时容易滑落,相反如果上述倾斜角度α2过小,则无法有效地防止出现上述低身高者S的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Ks离开地板面的情形,无法充分地获得提高上述加速踏板4等的踩踏操作性的效果,因此较为理想的是,将上述倾斜角度α2设定在25°至15°的范围内。
在如上述那样将高身高者T搁放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Kt的部位设定在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a上的情况下,由于上述加速踏板4的踩踏操作时上述脚后跟部Kt被搁放在远离作为踏板主体18的摇动支点的上述支撑轴17的设置部的位置,因此随着上述加速踏板4的踩踏操作量的增大,如图17的虚线所示,拇趾根部Bt有向由上述凸面状部23上的上侧部等构成的适宜位置的下方位置Bt’偏移的倾向。
因此,上述高身高者T希望使其脚后跟部Kt移向前方以维持使其拇趾根部Bt抵接于上述适宜位置的状态,但此时,若作为上述脚后跟部Kt的搁放位置的倾斜地板部15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a的倾斜角度α1较大,则驾驶员的脚后跟部Kt会被压接于该靠驾驶席的部分15a的上表面而产生较大的滑动阻力,驾驶员有可能会感到不适。但是,当如上述那样将倾斜地板部15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a的倾斜角度α1设定在例如15°至5°的范围内,以使上述靠驾驶席的部分15a的上表面比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平缓地倾斜时,可有效地防止因较大的滑动阻力作用于上述脚后跟部Kt而引起的不适感的发生。
另外,如果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a的倾斜角度α1过陡,则无法充分地获得降低高身高者T的脚后跟部Kt在上述踏板操作之际向前方移动时的滑动阻力的效果,相反,如果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a的倾斜角度α1过小,则脚掌尺寸比上述高身高者T稍小的中等身高者M进行踏板操作时有可能其脚后跟部Km呈离开地板面的状态从而对细微的踏板操作造成影响,因此较为理想的是,将上述靠驾驶席的部分15α的倾斜角度α1设定在15°至5°的范围内。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了在倾斜地板部15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a与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之间设置随着从倾斜地板部15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a向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接近而倾斜角度渐增的中间区域15c的结构,因此中等身高者M沿着该中间区域15c前后移动其脚后跟部Km以将其脚后跟部的搁放高度调节到恰当值等时,可顺畅地进行该脚后跟搁放高度的调节动作。即,当不设置上述中间区域15c而将角度平缓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a与角度较陡峭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直接连接时,由于在该连接的部位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急剧变化,因此中等身高者M沿着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上表面前后移动其脚后跟部Km以调节其脚后跟部的搁放高度时,会在上述的连接部位处被扣挂从而感到不适,但如上所述,通过在角度平缓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a与角度陡峭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之间设置角度渐增的中间区域15c,可有效地防止上述不适感的发生。
此外,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示,采用在上述加速踏板上设置由侧视下向驾驶席侧(后侧)隆起的例如具有100mm至200mm左右的曲率半径R1的弯曲面构成的凸面状部23的构造时,在上述加速踏板4的踩踏操作中,可以使鞋底面的抵接位置以沿着上述凸面状部23滚动的轨迹圆滑且连续地发生变化。因此,即使由于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离开设置于上述加速踏板4的踏板主体18的下端部的支撑轴17的设置部,从而其拇趾根部随着加速踏板4的踩踏操作而沿上述凸面状部23的上下方向位移移动时,也可有效地防止驾驶员感到不适。
另外,也可以替代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曲率半径设定得大于凸面状部23的平坦面状部、例如曲率半径被设定为无限大从而从侧视方向看呈向斜上方直线状地延伸的平坦面状部24连设于上述凸面状部23的上端部而构成的结构,而如图19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将构成加速踏板4的踏板主体18的上侧部分整体设为由具有指定的曲率半径R1的弯曲面构成的凸面状部23a。但是,根据该结构,当脚掌尺寸较大、形成脚尖部较大地离开在踏板主体18的上方的状态的高身高者T以其踏板操作脚踩踏操作上述加速踏板4时,其脚尖部及其紧下部分形成大幅离开上述踏板主体18的上侧部的状态,因此,无法以其脚掌面与踏板主体18从侧视方向看呈面接触的状态进行踩踏操作,在踏板操作时有时会给驾驶员带来不踏实感。
与此相对,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示,采用在凸面状部23的上端部设置曲率半径比该凸面状部23设定得大的平坦面状部的构造时,如图17所示,高身高者T能够以其脚掌面抵接于踏板主体18的凸面状部23以及上述平坦面状部24两者而呈面接触的状态进行踩踏操作,因此驾驶员可安心地进行上述加速踏板4的踩踏操作。
另外,上述制动踏板5也可以与加速踏板4同样地,采用具有下端轴支撑部和以该下端轴支撑部为支点摇动位移的踏板主体的所谓风琴式踏板构造,但如图5所示,当设置具有以上端轴支部44为支点可摇动地被支撑的踏板主体46的所谓吊挂踏板式制动踏板5时,具有以下的优点:以简单的结构,可稳定地支撑制动踏板5,并且可将其操作性维持在良好状态等。
但是,上述吊挂踏板式制动踏板5中,当踩踏操作量增大时,则踏板操作脚的拇趾根部Bt等的轨迹与设置于踏板主体46的下端部的踩踏操作部46a的轨迹大幅相异从而有其接触位置容易偏离的倾向。因此,在例如高身高者T将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Kt搁放在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a上的状态下,从细微地改变制动踏板5的踩踏量的平缓制动操作状态切换至增大制动踏板5的踩踏量的紧急制动状态时,亦即在加强制动的踩踏操作时,为了对应于制动踏板5的踩踏操作部46a的向前移动而需要使其脚后跟部移向前方。
此情况下,如果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a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α1设定为与以较陡角度前高后低地倾斜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相同程度的角度,则在驾驶员意欲维持使踏板操作脚的拇趾根部抵接于踩踏操作部46a的适宜位置的状态而向前方移动脚后跟部时,无法避免顺畅的移动容易受阻的情况。与此相对,当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示,将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靠驾驶席的部分15a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α1设定为比靠操作踏板的部分15b小的角度时,可以使驾驶员的脚后跟部Kt沿着上述靠驾驶席的部分15a的上表面顺畅地滑动,因此驾驶员不致感到不适即可进行上述制动踏板5的增踏(进一步踩踏)操作。
另外,若如上述那样由具有固定在底板9上的踏板基部19和以由设置于该踏板基部19的支撑轴17构成的轴支撑部为支点可转动地被支撑的踏板主体18的所谓的风琴式踏板,来构成要求在将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搁放在车室的底板9的上方的状态下进行细微的踏板操作的加速踏板4,并且在驾驶员踩踏操作该风琴式加速踏板4时其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底板9上的脚后跟搁放区域设置有前高后低地倾斜的倾斜地板部15时,具有以下的优点:利用简单的结构,无论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的驾驶员的体格如何,都能够适宜地进行上述加速踏板4的细微的踏板操作。
而且,由于在被设置在驾驶员踩踏操作上述加速踏板4时其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底板9上的脚后跟搁放区域的倾斜地板部15的前方,设置由上表面形成为大致水平的平坦面的水平面部16构成的干涉回避部,因此例如在驾驶员将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搁放在上述倾斜地板部15上的状态下,从踩踏制动踏板5的制动操作状态切换至加速踏板4的踩踏操作状态等时,具有以下的优点:利用简单的结构,可有效地防止因驾驶员的脚后跟部强力压接于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上表面而造成的不适感的发生,确保良好的踏板操作性。
另外,也可以替代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将地板垫14的前侧部搭载在设置于脚后跟垫材料13的前侧部的水平面部16上,并且将地板垫14的前端面抵接于由上述踏板基部19的后端部构成的定位部从而被定位的状态下,将该地板垫14稳定地将固定于底板9上的结构,而采用如下的结构:省略上述水平面部16,在将上述地板垫14的前侧部搭载在前高后低地倾斜的倾斜面部上的状态下,将该地板垫14固定在地板地毯12的表层材料11等上。
但是,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地板垫14的前侧部容易从上述倾斜面部上滑落或容易与之分离,因此难以稳定地支持上述地板垫14。与此相对,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示,通过将地板垫14的前侧部搭载在水平面部16上,并且使地板垫14的前端面抵接于由上述踏板基部19的后端部构成的定位部从而定位,可稳定地固定该地板垫14而不致引起地板垫14的前侧部与上述水平面部16分离等事态。
此外,若如上述那样采用在被设置在驾驶员踩踏操作加速踏板4时其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底板9上的脚后跟搁放区域的倾斜地板部15的前方,设置由上表面形成为大致水平的平坦面的水平面部16构成的干涉回避部的结构时,如图15的虚线所示,通过在搁放于上述倾斜地板部15的前侧部上的低身高者S的脚后跟部Ks与加速踏板4的踏板主体18或与支撑该踏板主体18的踏板基部19之间设定指定的间距,可防止在上述低身高者S等踩踏操作加速踏板5时,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Ks抵接于上述踏板主体18或踏板基部19的后端部,有效地防止踏板操作性受损。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分别在踩踏操作加速踏板4的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底板9上的脚后跟搁放区域、与踩踏操作上述制动踏板5的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底板9上的脚后跟搁放区域设置以相同的角度α1、α2前高后低地倾斜的倾斜地板部15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如图20及图21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那样,通过由脚后跟垫材料13a构成的位于加速踏板侧区域的倾斜地板部的第一部分82、与位于制动踏板侧区域的倾斜地板部的第二部分83,将其倾斜角度设定为不同的值。
即,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将位于加速踏板侧区域的倾斜地板部的第一部分82划分靠驾驶席的部分82a和靠操作踏板的部分82b,且在该第一部分82的前侧形成上表面呈大致水平的平坦面的水平面部16a。而且,将上述第一部分82的上述靠驾驶席的部分(后侧部分)82a的倾斜角度α1设定在例如15°至5°的范围内,并且将上述靠操作踏板的部分(前侧部分)82b的倾斜角度α2设定为与上述靠驾驶席的部分15a的倾斜角度α1相比较大的值,例如设定为25°至15°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位于上述制动踏板侧区域的倾斜地板部的第二部分83,其整体的倾斜角度γ设定为与上述加速踏板侧区域的第一部分82的该靠驾驶席的部分82a的倾斜角度α1相同的倾斜角度,亦即在例如15°至5°的范围内,且在倾斜地板部的第二部分83的前侧形成上表面呈大致水平的平坦面的水平面部16b。由此,将位于制动踏板侧区域的第二部分83的倾斜角度γ设定为至少小于上述第一部分82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82b的倾斜角度α2的值。
另外,在位于上述制动踏板侧区域的倾斜地板部的第二部分83与位于所述加速踏板侧区域的倾斜地板部的第一部分82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82b之间,由于上述倾斜角度γ与α2的差异而在上表面形成高低差。而且,在第一部分82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82b处,形成有将上述制动踏板侧区域的倾斜地板部的第二部分83与加速踏板侧区域的倾斜地板部的第一部分82圆滑地连接的连接部84。
在如上述那样在驾驶员操作加速踏板4以及制动踏板5时其右脚亦即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底板9上的脚后跟搁放区域设置有前高后低地倾斜的倾斜地板部的第一、第二部分82、83,并且将上述制动踏板侧区域的第二部分83的倾斜角度γ设定为小于加速踏板侧区域的第一部分82的值的情况下,驾驶员可以在将其脚后跟部搁放在上述第一部分82上的状态下适宜地踩踏操作加速踏板4,并且从该加速踏板4的操作状态切换至制动踏板5的操作状态的踏板换踩时,可有效地防止因在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产生较大的阻力而造成的不适感的发生。
即,在将上述制动踏板5侧的脚后跟搁放区域的倾斜角度γ分别设定为平坦的0°、前高后低地倾斜的10°和前高后低地倾斜的20°的情况下,进行由身高为160cm左右的驾驶员、身高为170cm左右的驾驶员以及身高为180cm左右的驾驶员分别从加速踏板4的操作状态切换至制动踏板的操作状态的模拟分析,测定此时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处产生的负荷、亦即操作阻力,得到如图22的(A)、(B)、(C)至图24的(A)、(B)、(C)所示的数据。图22的(A)、(B)、(C)至图24的(A)、(B)、(C)中,J1表示踏板操作脚离开加速踏板4的时间点,J2表示开始踩踏制动踏板5的时间点。
根据上述数据可确认到在身高为160cm左右的驾驶员的情况下,如图22的(A)至(C)所示,各图中均显示脚后跟部处不致产生较大的操作阻力便可切换至制动踏板5的操作状态。其原因一般认为是在身高为160cm左右的驾驶员的情况下,由于脚掌尺寸较短,因此在上述制动操作时,脚后跟部强力压接于地板面的可能性较低。另一方面,在身高为170cm左右的驾驶员以及身高为180cm左右的驾驶员的情况下,当制动踏板5侧的脚后跟搁放区域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20°时,在从加速踏板4的操作状态切换至制动踏板5的操作状态的时间点J2处,如图23的(C)及图24的(C)所示,可确认到有较大的负荷作用于脚后跟部而令驾驶员有不适感。
与此相对,在制动踏板5侧的脚后跟搁放区域的倾斜角度γ被设定为10°的情况下,如图23的(B)及图24的(B)所示,可确认到即使从加速踏板4的操作状态切换至制动踏板5的操作状态,也不会有较大的负荷作用于脚后跟部,不会产生不适感。
因此,为了使各种体格的驾驶员可在其脚后跟部搁放在上述倾斜地板部的第一部分82上的状态下对加速踏板4进行适宜的踩踏操作,并且在进行从该加速踏板4的操作状态切换至制动踏板5的操作状态的踏板换踩时有效地防止因在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产生较大的阻力而造成的不适感的发生,较为理想的是,如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所示,将上述制动踏板侧区域的倾斜地板部的第二部分83的倾斜角度γ设定为小于加速踏板侧区域的倾斜地板部的第一部分82的值。
第三实施方式
此外,也可采用如图25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在驾驶员踩踏操作由制动踏板5等构成的操作踏板时其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底板9上的脚后跟搁放区域所设置的上述倾斜地板部的第二部分83等的前方,设置上表面形成为前低后高地倾斜的倾斜面的干涉回避部85的结构。如此设置上表面形成为前低后高地倾斜的倾斜面的干涉回避部85的情况下,当驾驶员从操作加速踏板4的通常的驾驶状态切换至猛烈踩踏制动踏板5的紧急制动状态等时,可更有效地防止因驾驶员的脚后跟部强力压接于地板面而造成的不适感的发生。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设有使驾驶席座椅1前后移动,并且对应于该驾驶席座椅1的向前移动,减小其座垫1a的倾斜角度的前后位置调节机构2及倾斜角度调节机构3等,因此,具有以下优点: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的驾驶员可根据其身高,适宜地设定上述前后位置调节机构2及倾斜角度调节机构3等的驱动特性,由此,能够自动地调节驾驶席座椅1的前后位置及座垫1a的倾斜角度等,以便能够维持驾驶员的就座姿势,又能使其视点与恰当视线L相一致,并能获得卓越的方向盘操作性及踏板操作性。
而且,即使在就座于驾驶席座椅1的驾驶员的就座位置等对应于上述驾驶席座椅1的前后位置及座垫1a的倾斜角度的调节动作而发生变化时,由于在位于驾驶员的脚跟部的底板9上形成有上述倾斜地板部15等,因此,可以在脚掌尺寸较短的低身高者S将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Ks搁放于上述倾斜地板部15等上的状态下,使脚踝角度θ1及脚掌面的倾斜角度θ7维持在适合操作加速踏板4等的角度,并使上述低身高者S的拇趾根部Bs抵接于加速踏板4的凸面状部23,确保踏板操作性。
本发明的各构成部分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前后位置调节机构2及倾斜角度调节机构3等,使驾驶席座椅1对应于驾驶员的开关操作而自动地前后移动,并且使驾驶席座椅1的座垫1a的后倾角度对应于该驾驶席座椅1的向前移动而减小的结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该结构也可为变更为通过驾驶员的手动操作来改变驾驶席座椅1的前后位置及座垫1a的后倾角度的结构。

Claims (11)

1.一种车辆的底板结构,所述车辆在形成车室的底部的底板的上方设置有驾驶席座椅,并且在该驾驶席座椅的前方设置有操作踏板,
所述车辆的底板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板上的脚后跟搁放区域设置有前高后低地倾斜的倾斜地板部,其中,所述脚后跟搁放区域是驾驶员踩踏操作所述操作踏板时该驾驶员的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区域,
在所述倾斜地板部的前方设置有干涉回避部,该干涉回避部的上表面为前高后低地倾斜且倾斜程度小于所述倾斜地板部的倾斜程度的倾斜面、或前低后高的倾斜面,以避免该干涉回避部与所述脚后跟部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涉回避部的上表面为基本水平的平坦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涉回避部的上表面为前低后高的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倾斜地板部的靠操作踏板的部分设置有陡倾斜区域,该陡倾斜区域以比所述倾斜地板部的靠驾驶席的部分较陡的角度呈前高后低的状态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地板部的所述靠操作踏板的部分的倾斜角度被设定在25°至15°的范围内,所述倾斜地板部的所述靠驾驶席的部分的倾斜角度被设定在15°至5°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地板部的所述靠驾驶席的部分与所述靠操作踏板的部分之间设有中间区域,该中间区域随着从所述靠驾驶席的部分向所述靠操作踏板的部分接近而倾斜角度渐增。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踏板包括加速踏板,该加速踏板具有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踏板基部和以设置于该踏板基部上的轴支撑部为支点可转动地被支撑的踩踏操作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踏板包括制动踏板,该制动踏板具有设置于上部上的轴支撑部和以该轴支撑部为支点可转动地被支撑的踩踏操作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踏板包括由驾驶员踩踏操作的加速踏板和并列设置于该加速踏板的侧方的制动踏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地板部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是驾驶员踩踏操作所述加速踏板时该驾驶员的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是驾驶员踩踏操作所述制动踏板时该驾驶员的踏板操作脚的脚后跟部所搁放的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上在靠加速踏板的部分设置有与靠驾驶席的部分相比以较陡的角度倾斜的陡倾斜区域,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在该第二部分大致全范围扩展的具指定倾斜角度的倾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地板部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将该第一部分和该第二部分两者圆滑地连接的连接部。
CN2011100747459A 2010-03-26 2011-03-15 车辆的底板结构 Pending CN1021988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3276 2010-03-26
JP2010073276A JP2011201510A (ja) 2010-03-26 2010-03-26 車両のフロアパネル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8845A true CN102198845A (zh) 2011-09-28

Family

ID=44655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47459A Pending CN102198845A (zh) 2010-03-26 2011-03-15 车辆的底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33967A1 (zh)
JP (1) JP2011201510A (zh)
CN (1) CN102198845A (zh)
DE (1) DE10201101172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6274A (zh) * 2015-03-10 2016-09-2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座椅装置
CN107300460A (zh) * 2017-06-26 2017-10-27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踏板试验工装
CN112537232A (zh) * 2019-09-23 2021-03-23 佛吉亚汽车座椅公司 具有可倾斜的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CN114537533A (zh) * 2020-11-24 2022-05-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CN115027426A (zh) * 2022-07-19 2022-09-09 安徽科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制动踏板总成
CN115140197A (zh) * 2021-03-30 2022-10-0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94694B2 (en) * 2011-11-17 2014-08-05 Bae Systems Aerospace & Defense Group Inc. Foot isolation platform
US10099593B2 (en) * 2017-01-30 2018-10-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rcuately adjustable footrest
DE102017210040B4 (de) * 2017-06-14 2019-10-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ußstützenvorrichtung eines Fahrzeugs
US10286826B2 (en) * 2017-07-25 2019-05-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flooring component
JP6662360B2 (ja) * 2017-08-23 2020-03-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その設計方法
JP7073129B2 (ja) * 2018-02-09 2022-05-23 株式会社今仙電機製作所 被移動部材の移動機構及び移動機構を有する乗物用シート
JP6823029B2 (ja) * 2018-09-25 2021-0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ア構造
CN110147138B (zh) * 2019-05-28 2021-01-22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汽车踏板结构
US10889226B1 (en) * 2019-10-14 2021-01-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pedal cover
JP2022154672A (ja) * 2021-03-30 2022-10-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10939A1 (en) * 1989-07-28 1991-01-30 O.M.S.I. s.a.s. DI BACCARO VINCENZO & C. Foot-rest for motor-cars
US4991900A (en) * 1989-10-10 1991-02-12 White A Leon Floor covering
JP2000103367A (ja) * 1998-09-30 2000-04-11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運転室フロア構造
JP2001219872A (ja) * 2000-02-09 2001-08-14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用フロア構造
CN1451579A (zh) * 2002-04-17 2003-10-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汽车脚跟止动件的减震结构
JP3778704B2 (ja) * 1998-09-24 2006-05-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ペダル下方のフロア構造
CN101525007A (zh) * 2008-03-04 2009-09-09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驾驶席的地板结构
JP2009258828A (ja) * 2008-04-14 2009-11-05 Komatsu Ltd 車両用床置式ペダ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1381B2 (ja) 2003-11-20 2009-10-0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運転姿勢調整装置
JP4894787B2 (ja) 2008-03-04 2012-03-1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運転席のフロア構造
US7946641B2 (en) * 2008-03-04 2011-05-24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Driver-side floor structure of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10939A1 (en) * 1989-07-28 1991-01-30 O.M.S.I. s.a.s. DI BACCARO VINCENZO & C. Foot-rest for motor-cars
US4991900A (en) * 1989-10-10 1991-02-12 White A Leon Floor covering
JP3778704B2 (ja) * 1998-09-24 2006-05-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ペダル下方のフロア構造
JP2000103367A (ja) * 1998-09-30 2000-04-11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運転室フロア構造
JP2001219872A (ja) * 2000-02-09 2001-08-14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用フロア構造
CN1451579A (zh) * 2002-04-17 2003-10-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汽车脚跟止动件的减震结构
CN101525007A (zh) * 2008-03-04 2009-09-09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驾驶席的地板结构
JP2009258828A (ja) * 2008-04-14 2009-11-05 Komatsu Ltd 車両用床置式ペダル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6274A (zh) * 2015-03-10 2016-09-2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座椅装置
CN105966274B (zh) * 2015-03-10 2019-03-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座椅装置
CN107300460A (zh) * 2017-06-26 2017-10-27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踏板试验工装
CN112537232A (zh) * 2019-09-23 2021-03-23 佛吉亚汽车座椅公司 具有可倾斜的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CN114537533A (zh) * 2020-11-24 2022-05-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CN114537533B (zh) * 2020-11-24 2024-05-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CN115140197A (zh) * 2021-03-30 2022-10-0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15027426A (zh) * 2022-07-19 2022-09-09 安徽科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制动踏板总成
CN115027426B (zh) * 2022-07-19 2024-06-04 安徽科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制动踏板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1011725A1 (de) 2012-03-22
JP2011201510A (ja) 2011-10-13
US20110233967A1 (en) 2011-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8845A (zh) 车辆的底板结构
CN101683824A (zh) 汽车的踏板装置
CN101020427B (zh) 驾驶姿势调节装置
CN102019853B (zh) 车用驾驶姿势调整装置
EP2098408B1 (en) Driver-side floor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1863239A (zh) 汽车驾驶席的地板结构
CN101525007B (zh) 汽车驾驶席的地板结构
JP4858517B2 (ja) 自動車のペダル装置
JPH03169754A (ja) 自動車用前部座席
CN105966274B (zh) 车辆的座椅装置
JP2011243165A (ja) 車両の操作ペダル取り付け構造
JP4858518B2 (ja) 自動車のペダル装置
JP4894787B2 (ja) 自動車運転席のフロア構造
JP4492372B2 (ja) 自動車の着座姿勢調整装置
JP5428711B2 (ja) 車両用運転姿勢調整装置
JP5251180B2 (ja) 運転姿勢調整装置
JP5589490B2 (ja) 車両のフロアパネル構造
JP2009262849A (ja) 車両用運転姿勢調整装置及び車両用運転姿勢調整方法
JP5251181B2 (ja) 運転姿勢調整装置
JP2010073141A (ja) 自動車のペダル装置
JP2011204193A (ja) 車両用ペダル装置
JP2010073142A (ja) 自動車のペダル装置
JP5589495B2 (ja) 車両のフロアマット取り付け構造
JP2009214581A (ja) 自動車運転席のフロア構造
JP5251199B2 (ja) 運転姿勢調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