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7379A - 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7379A
CN101997379A CN2010102492290A CN201010249229A CN101997379A CN 101997379 A CN101997379 A CN 101997379A CN 2010102492290 A CN2010102492290 A CN 2010102492290A CN 201010249229 A CN201010249229 A CN 201010249229A CN 101997379 A CN101997379 A CN 101997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rotation detector
mentioned
plate
detection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92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7379B (zh
Inventor
中村孝弘
中村和弘
中村健英
铃木真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a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a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a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an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97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7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7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73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9/00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K29/06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position sensing devices
    • H02K29/12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position sensing devices using detecting coils using the machine windings as detecting c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结构,能够消减旋转检测器的构成零件数目,抑制旋转检测器整体的大型化。电动机(1)具有包括检测转子(12)和同该检测转子(12)相对地配置的检测定子(13)的旋转检测器(11)。电动机(1)包括电动机外壳(2)和向该电动机壳体(2)的外部突出的电动机轴(5)。检测转子(12)固定于电动机轴(5)的顶端上。该检测转子(12)包括板件(31)和设于该板件(31)上的线圈。板件固定于电动机轴(5)的顶端上。具体而言,电动机轴在其顶端上具有开口(5a)。板件呈圆板状,其中央具有向背面侧突出的筒部(31a),通过将该筒部(31a)压入电动机轴的开口中,来使板件固定于电动机轴的顶端上。

Description

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结构,该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具有检测电动机轴转角的旋转检测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中,使用大输出功率的无刷电动机。例如,为了控制在混合动力汽车中所使用的无刷电动机,有必要正确地检测出电动机轴的转角。这是因为,为了控制对电动机定子的各线圈的通电切换,有必要正确把握电动机转子的旋转位置。特别是在混合动力汽车中,齿槽效应使驾驶性能恶化,所以人们期望减少齿槽效应。因此,有必要正确地进行对各线圈的通电切换。
在此,为了检测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机轴的转角,可使用能足具耐温性、抗噪性、耐振性及耐高湿性等的旋转检测器。旋转检测器在无刷电动机中直接安装于电动机轴上。作为该种类旋转检测器,例如采用有可变电抗型旋转检测器。该旋转检测器包括:包含有励磁线圈与检测线圈的检测定子、接近该检测定子配置且固定于电动机轴上的检测转子。检测线圈包含有错开90度相位的两个线圈。通过对励磁线圈施加正弦波的交流电压,而经由检测转子从检测线圈的两个线圈输出感应电压。从该感应电压的输出振幅能检测出电动机轴(电动机转子)的转角。
作为该种类的技术,能列举出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具有旋转检测器的旋转机械。在该旋转机械中,通过在电动机壳体的外侧配置旋转检测器,使零点调整容易进行,旋转检测器很难受到由电动机引起的磁噪音的不好影响。在该旋转机械中,构成旋转检测器的检测转子利用垫片及螺母等紧固件固定于电动机轴上。另外,构成旋转检测器的检测定子通过在芯上缠绕安装线圈来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783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331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67824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旋转机械中,由于为了将检测转子固定于电动机轴上而使用了紧固件,而使旋转检测器整体大型化,旋转检测器的构成零件数目增加了紧固件的件数,组装费时间。另外,因为检测定子通过在芯上缠绕安装线圈构成,所以需要用于保护旋转检测器的盖,旋转检测器整体大型化出该盖的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情况而研制,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结构,该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结构能消减设于电动机上的旋转检测器的构成零件数目,抑制旋转检测器整体的大型化。
为了达成以上的目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结构,该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具有旋转检测器,上述旋转检测器包括检测转子和同该检测转子相对地配置的检测定子,其宗旨在于,电动机包括电动机外壳和电动机轴,检测转子包括板件和设于该板件上的线圈,该板件固定于电动机轴的端部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检测定子与固定于电动机轴上的检测转子相对地配置。并且,通过检测转子与电动机轴一体地旋转,利用检测转子与检测定子的协作来检测电动机轴的转角。在此,通过板件固定于电动机轴的端部上,来使检测转子固定于电动机轴的端部上。因此,检测转子在电动机轴的端部处在轴向上定位,与检测转子定位在电动机轴的外周上的情况相比,没有必要在另外设置定位构件。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第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2技术方案的宗旨在于,电动机轴在其端部上具有凹部,板件呈圆板状,其中央具有向背面侧突出的筒部,通过将该筒部压入电动机轴的凹部,或将该筒部与电动机轴的端部的外周嵌合,来使板件固定于电动机轴的端部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第1技术方案的作用的基础上,将板件的筒部压入电动机轴的凹部,来使检测转子固定于电动机轴的顶端上,因此可省略用于固定检测转子的专用固定构件,没有必要在电动机轴的外周上设置固定构件。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第1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3技术方案的宗旨在于,板件由非磁性材料构成。
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在第1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的作用的基础上,板件由非磁性材料构成,所以检测转子很难受到由电动机引起的磁噪音的不好影响。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第3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4技术方案的宗旨在于,板件由在加工成为规定形状后也保持非磁性的金属材料构成。
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与第3技术方案的作用相同,板件由保持非磁性的金属材料形成,所以检测转子很难受到由电动机引起的磁噪音的不好影响。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第1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5技术方案的宗旨在于,检测转子及检测定子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非磁性金属材料作为基材。
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在第3技术方案或第4技术方案的作用的基础上,利用作为基材的非磁性金属材料,使检测转子及检测定子中的至少一方很难受到由电动机引起的磁噪音的不好影响。
采用第1技术方案,能省略定位构件而相应地削减旋转检测器的构成零件数目,并能够抑制旋转检测器整体的大型化。
采用第2技术方案,在第1技术方案的效果基础上,能省略固定构件而相应地进一步削减构成零件数目,并能够使电动机轴的外周简单化。
采用第3技术方案,在第1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的效果基础上,能够提高旋转检测器的转角检测精度。
采用第4技术方案,与第3技术方案的效果相同,能够提高旋转检测器的转角检测精度。
采用第5技术方案,与第3技术方案或第4技术方案的效果相同,能够提高旋转检测器的转角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一端部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图1的点划线椭圆中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图2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检测定子的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检测定子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6是放大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定子主体托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板簧垫圈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图7的板簧垫圈的下表面侧的俯视图。
图9是放大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图2的采用螺栓的紧固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放大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定子主体的连接器的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11是放大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12是将该实施方式的组装到连接器上的接线端子中的一个拔出并表示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组装接线端子前的检测定子的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组装接线端子前的检测定子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组装到定子主体上之前的接线端子的主视图。
图16是该实施方式的表示接线端子的图15的左侧视图。
图1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组装到定子主体上且被弯曲的接线端子的主视图。
图18是该实施方式的表示接线端子的图17的左侧视图。
图19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检测定子的背面侧的俯视图。
图20是放大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图19的连接器与内部电极的连接部分的俯视图。
图21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检测转子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检测转子的表面侧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检测转子的板件的背面侧的俯视图。
图24是该实施方式的上述表示板件的图23的主视图。
图25是该实施方式的上述表示板件的图23的A-A线的剖视图。
图2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检测转子固定到电动机轴顶端上时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2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上述检测转子固定到电动机轴顶端上时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2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C形弹簧垫片的俯视图。
图29是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表示C形弹簧垫片的图28的B-B线剖视图。
图30是放大表示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图28的C形弹簧垫片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1是表示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检测转子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2是表示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旋转检测器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的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用剖视图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以下,简称为“电动机”)1的一端部。图2用放大剖视图表示图1的点划线椭圆S1中的部分。图3用放大剖视图表示图2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电动机1包括:电动机壳体2、设于电动机壳体2内的电动机定子3及电动机转子4、一体地设于电动机转子4的中心上的电动机轴5。电动机轴5的一端部向电动机壳体2的外部突出一些。电动机壳体2包括壳体主体6和以堵住壳体主体6开口端的方式固定的端板7。
如图1所示,电动机定子3固定于壳体主体6上。电动机定子3包括定子芯8和线圈9。电动机转子4配置于电动机定子3的内侧。电动机轴5由设于端板7上的轴承10和设于电动机壳体2的端板7反向侧的端部上的另一轴承(省略图示)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该实施方式中,电动机轴5形成为中空状,其一端成为作为凹部的开口5a。另外,该电动机1通过使电动机定子3的线圈9励磁,来使电动机转子4与电动机轴5一体地旋转。
如图1、图2所示,端板7包括在其外侧上以电动机轴5为中心形成的凹部7a。如图1~图3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旋转检测器11在电动机壳体2的外侧配置于该凹部7a中。旋转检测器11包括检测转子12和隔着规定间隙与检测转子12相对地配置的检测定子13。检测转子12在端板7的凹部7a上固定于电动机轴5的顶端上。检测定子13在上述凹部7a上以覆盖检测转子12的方式固定于端板7上。
在此,对检测定子13的构成进行说明。图4用立体图表示检测定子13的上表面侧。图5用立体图表示检测定子13的背面侧。检测定子13包括采用树脂成形的定子主体14。作为定子主体14的材质,例如,能使用PPS树脂或LCP液晶聚合物。如图4、图5所示,定子主体14大体呈圆板状,包括形成于表面侧外周上的周堤14a。
如图4所示,在周堤14a上等角度间隔地一体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3个托架14e。这些托架14e是用于将检测定子13用作为紧固连接构件的螺栓16固定于端板7上的紧固部,具有螺栓孔14f。图6用放大立体图表示托架14e的一部分。如图6所示,在托架14e的表面侧上,对应螺栓孔14f,组装有作为弹性体的板簧垫片17。图7用剖视图表示板簧垫片17。图8用俯视图表示图7的板簧垫片17的下表面侧。如图7、图8所示,板簧垫片17呈圆环状,其中央具有供螺栓16穿过的螺栓孔17a,从该螺栓孔17a向外侧阶梯状弯折形成。在板簧垫片17的下表面上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呈菱形的4个突起17b。这些突起17b为了与托架14e的表面卡合而形成。
如图1、图2所示,定子主体14用螺栓16固定于端板7上。在进行该固定时,在螺栓16与定子主体14的托架14e之间组装板簧垫片17。图9用剖视图来放大表示采用图2的螺栓16的紧固连接部分。如图9所示,在该固定状态下,板簧垫片17能在某种程度上进行弹性变形,板簧垫片17的突起17b咬合到托架14e的表面内而与托架14e的表面卡合到一起。
在此基础上,如图4、图5所示,在定子主体14的周堤14a上于两托架14e之间一体地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连接器14g。在该连接器14g上安装有连接外部配线的多个接线端子18。图10用立体图放大表示连接器14g的表面侧。图11用立体图放大表示连接器14g的背面侧。图12用立体图表示组装到连接器14g上的一个拔出的接线端子18。如图12所示,接线端子18在向连接器14g组装时弯曲成曲柄形状。接线端子18由方形棒材构成,一端部成为较宽的内部电极18a,另一端部成为棒状的外部电极18b。如图10所示,各接线端子18的外部电极18b配置为突出到连接器14g内。如图11所示,各接线端子18的内部电极18a配置为接触到定子主体14的背面上。如图12所示,对于各内部电极18a而言,其基端部和中间部的两处被弯曲。因此,内部电极18a形成为对其顶端部提供了弹力的弹性形状。即,如图11所示,在各接线端子18组装到了连接器14g上的状态下,各内部电极18a的顶端部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压接到定子主体14的背面上。详细而言,如下文所述,各接线端子18的内部电极18a压接到设于定子主体14上的励磁用印刷线圈19及检测用印刷线圈20的端子19a、20a上。在此,各接线端子18的内部电极18a为弹性形状,所以各接线端子18在对内部电极18a提供一定的弹力的状态下组装于定子主体14上。
上述接线端子18在检测定子13的最终制造工序中后安装到定子主体14上。图13用立体图表示组装接线端子18前的检测定子13的表面侧。图14用立体图表示组装接线端子18前的检测定子13的背面侧。在定子主体14上,连接器14g的根部部分上形成有用于组装多个接线端子18的多个组装孔14h。图15用主视图表示组装到定子主体14上之前的接线端子18。图16用图15的左侧视图表示接线端子18。图17用主视图表示组装到定子主体14上且被弯曲的接线端子18。图18用图17的左侧视图表示接线端子18。各接线端子18具有在与内部电极18a连接的部分上形成有多级楔形的楔部18c。该楔部18c卡合到定子主体14的组装孔14h的内表面上。各接线端子18在图15、图16所示未被弯曲状态下,其外部电极18b侧从定子主体14的背面侧插入组装孔14h。之后,通过在连接器14g的表面处弯曲外部电极18b的基端部成直角,而使各接线端子18成为如图12、图17、图18所示的弯曲状态。
图19用俯视图表示检测定子13的背面侧。图20用俯视图放大表示图19的连接器14g与内部电极18a的连接部分。如图19、图20所示,在检测定子13的背面上分别设有略呈圆形的励磁用印刷线圈19和检测用印刷线圈20。检测用印刷线圈20配置于励磁用印刷线圈19的内侧。励磁用印刷线圈19包括不同的两个图案。这两个图案在相位错开90度的状态下,隔着绝缘膜(省略图示)重叠而形成。这两种印刷线圈19、20被较薄的绝缘膜(省略图示)覆盖而被保护。各接线端子18的内部电极18a压接在该印刷线圈19、20的端子19a、20a上而与端子19a、20a电连接。在该连接状态下,在各印刷线圈19、20及检测转子12的外径的外侧,各接线端子18的内部电极18a连接到各印刷线圈19、20的端子19a、20a上。
接着,对检测转子12进行说明。图21用立体图表示检测转子12的背面侧。图22用俯视图表示检测转子12的表面侧。如图3、图21、图22所示,检测转子12包括略呈圆板状的板件31和设于该板件31表面上的线圈32。检测转子12经由成为基材的板件31固定于电动机轴5的顶端上。
如图22所示,设于板件31的表面上的线圈32包括大体呈圆形的薄膜状的转子图案33及旋转变压器图案34。这些图案33、34通过在板件31的表面上打印银膏形成。在板件31表面上形成了聚酰亚胺构成的薄膜状绝缘膜(省略图示)之后,以该绝缘膜为基底在该绝缘膜上形成这些图案33、34(也能省略作为基底的绝缘膜)。这些图案33、34的表面被同样的聚酰亚胺构成的绝缘膜(省略图示)覆盖而被保护。
图23用俯视图表示检测转子12的板件31的背面侧。图24用图23的主视图表示上述板件31。图25用图23的A-A线的剖视图表示板件31。板件31由金属材料形成为圆板状,其中央处一体形成有向背面侧突出的筒部31a。如图21~图25所示,筒部31a的外周上一体形成有沿其轴向延伸的一个键31b。该键31b与电动机轴5的开口5a上形成的键槽5b匹配(参照图3、图26、图27)。另外,如图23~图27所示,筒部31a的外周上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3个卡合片31c。该卡合片31c通过在筒部31a的周壁上切出切缝并将该切缝所围的部分向外侧折回而形成。筒部31a的外径形成为比电动机轴5的开口5a的内径大一些。另外,筒部31a的前端上一体形成有朝向内侧的凸缘31d。以上所述的板件31通过将规定的金属板机械加工成以上所述的形状来形成。某些金属材料即使在机械加工前具有非磁性的性质,在机械加工后对金属进行马氏体化也会使其带有磁性。在该实施方式中,板件31为非磁性材料,由加工成以上所述的规定形状后还能保持非磁性性质的金属材料构成。作为该金属材料例如能使用(SUS305)。
图26、图27用剖视图表示将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检测转子12固定到电动机轴5的端部上时的工序。如图26、图27所示,通过使电动机轴5的开口5a部分处的内径比其他部分的内径大,而形成凹陷5c。在该凹陷5c中形成有键槽5b。也可省略该凹陷5c。为了将检测转子12固定到电动机轴5上,首先,如图26所示,使检测转子12的板件31的筒部31a与电动机轴5的开口5a匹配,并使该筒部31a的键31b与键槽5b匹配。此时,筒部31a内安装有圆筒形的夹具35。接着,如图27所示,将筒部31a压入电动机轴5的开口5a内。此时,通过用夹具(jig)35的顶端推压朝向内侧的凸缘31d来将筒部31a压入开口5a内。进行该压入直至板件31抵接到电动机轴5的顶端上为止。这样使板件31固定到电动机轴5的端部上,由此能将检测转子12固定到电动机轴5的端部上。
在该固定状态下,通过使检测转子12的板件31抵接到电动机轴5的顶端上,能使检测转子12相对于电动机轴5的顶端在轴向上定位。另外,板件31的筒部31a的键31b与电动机轴5的开口5a的键槽5b卡合,所以能使检测转子12无法相对于电动机轴5旋转,而能使检测转子12与电动机轴5一体地旋转。
在此,为了在电动机1上设置旋转检测器11,首先,如以上所述那样在电动机轴5上固定检测转子12。之后,以覆盖检测转子12的方式将检测定子13配置到端板7的凹部7a内,用螺栓16将定子主体14的各托架14e紧固到端板7上。这时,在螺栓16与各托架14e之间组装有板簧垫片17。通过这样,将旋转检测器11后安装到电动机1上,而能够得到具有旋转检测器11的电动机1。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采用该实施方式的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1的构成,固定于电动机轴5上的检测转子12和用螺栓16固定于电动机壳体2的端板7上的检测定子13隔着规定的间隙相对配置。另外,通过检测转子12与电动机轴5一体地旋转,利用检测转子12与检测定子13的协作来检测出电动机轴5的转角。在此省略关于旋转检测器11的详细动作说明。
在此,构成检测定子13的定子主体14由树脂成形,所以定子主体14可能会因为热量等而引起蠕变、或定子主体老化。然而,如图9所示,在螺栓16与定子主体14的托架14e之间设有板簧垫片17,所以利用板簧垫片17的弹性将定子主体14的蠕变等吸收。另外,在板簧垫片17的与托架14e接触的接触部上设有突起17b,所以能通过该突起17b与托架14e的卡合来限制检测定子13的位置偏移。因此,能防止检测定子13因为蠕变、老化而引起的位置偏移,正确保持检测定子13与检测转子12之间的位置关系,确保旋转检测器11的转角检测精度。
采用该实施方式,因为检测定子13配置于端板7的凹部7a内,所以检测定子13不会从电动机壳体2突出。因此,能使旋转检测器11不从电动机壳体2突出,使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1的整体紧凑化。
在该实施方式中,旋转检测器11配置于电动机壳体2的外侧上,所以能在制造了电动机1后,将旋转检测器11后安装到该电动机1上。还有,可以不用分解电动机1就能对旋转检测器11进行处理。因此,能与旋转检测器11分开来制造电动机1,不用分解电动机1就能容易地进行旋转检测器11的调整、修理及更换等。特别是与将旋转检测器设在电动机内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地进行旋转检测器11的转角检测的零点调整。
采用该实施方式,因为设置于定子主体14的连接器14g上的各接线端子18的、成为与励磁用印刷线圈19及检测用印刷线圈20连接的连接部的内部电极18a成形为弹性形状,所以该内部电极18a在弹力作用下压接到各印刷线圈19、20的端子19a、20a上,即使各接线端子18因为热量等而引起膨胀、收缩,也能确保各接线端子18与各印刷线圈19、20的接触。即,能确保各接线端子18的内部电极18a与各印刷线圈19、20的端子19a、20a的接触。因此,能始终确保各接线端子18与各印刷线圈19、20的导通状态。另外,因为各接线端子18的内部电极18a与各印刷线圈19、20的端子19a、20a在各印刷线圈19、20及检测转子12的外径的外侧连接,所以检测转子12与各接线端子18互不干涉。
采用该实施方式,能在定子主体14上设置了各印刷线圈19、20后,在定子主体14的连接器14g的组装孔14h中组装各接线端子18。在该安装状态下,通过接线端子18的楔部18c与组装孔14h的内面卡合,来保持对内部电极18a施加一定弹力的状态。因此,没有必要预先在定子主体14上镶嵌(insert)成形有各接线端子18,能够不受各接线端子18的制约而容易地在定子主体14上设置各印刷线圈19、20。
此外,采用该实施方式,通过将构成检测转子12的板件31固定于电动机轴5的端部上,来使检测转子12固定于电动机轴5的端部上。因此,检测转子12在轴线方向上定位于电动机轴5的顶端上,这与将检测转子12定位于电动机轴5的外周上的情况相比,没有必要另外设置定位构件。因此,能省略用于定位检测转子12的定位构件而相应地削减构成零件数目,并能抑制旋转检测器11的整体的大型化。
采用该实施方式,通过将构成检测转子12的板件31的筒部31a压入电动机轴5的开口5a中,来使检测转子12固定于电动机轴5的顶端上。因此,省略了用于固定检测转子12的专用固定构件,没有必要在电动机轴5的外周上设置固定构件。因此,能省略固定构件而相应地进一步削减构成零件数目,从而能够使电动机轴5的外周简单化。
采用该实施方式,因为构成检测转子12的板件31为非磁性,所以检测转子12很难受到由电动机1引起的磁噪音的不好影响。这意味着能够提高旋转检测器11的转角检测精度。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检测转子12固定于电动机轴5的端部上,而将构成检测转子12的板件31的筒部31a压入电动机轴5的开口5a中。另外,为了实现该压入,用夹具35推压形成于筒部31a上的朝向内侧的凸缘31d。因此,在压入时,不会使检测转子12的绝缘膜、转子图案33及旋转变压器图案34产生过度的应力,从而能够防止绝缘膜,转子图案33及旋转变压器图案34的损伤。
该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发明要旨范围的前提下像以下那样地实施。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定子主体14的托架14e与端盖7之间,设有板簧垫片17来作为弹性体。相对于此,作为弹性体,能设置如图28~30所示的C形弹簧垫片41。图28用俯视图表示该C形弹簧垫片41。图29用图28的B-B线剖视图表示C形弹簧垫片41。图30用俯视图放大表示C形弹簧垫片41的一部分。如图28~图30所示,C形弹簧垫片41呈C形状其外周的4个部位上设有两个一组的锐角的突起41a。该突起41a扎到定子主体14的托架14e的螺栓孔14f的内周面上而与该内周面卡合。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构成检测转子12的板件31的筒部31a压入电动机轴5的顶端的开口5a中,来使检测转子12固定于电动机轴5的顶端上。相对于此,如图31的剖视图所示,也可以通过使板件31的筒部31a与电动机轴5的顶端部的外周嵌合,来使检测转子12固定于电动机轴5的顶端部上。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转子12固定于电动机轴5的顶端上,但是检测转子也可以固定于电动机轴的顶端部的外周上。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只有检测转子12设有由非磁性金属材料(SUS305)形成的板件31作为基材。相对于此,如图32的剖视图所示,也可以是检测转子12设有由非磁性金属材料(SUS305)形成的板件31作为基材,检测定子13的定子主体14也设置由非磁性金属材料(SUS305)形成的板件36作为基材。在该情况下,在检测定子13中,板件36的表面上形成了薄膜状的绝缘膜(省略图示)之后,以该绝缘膜为基底在该绝缘膜上设置印刷线圈与覆盖印刷线圈的绝缘膜(两个都省略图示)(也可以省略作为基底的绝缘膜)。在该情况下,检测转子12及检测定子13双方都由于由非磁性金属材料(SUS305)形成的板件31、36而强化,因此很难受到由电动机1引起的磁噪音的不好影响。该结果能够提高旋转检测器11的转角检测精度。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只有检测转子12设有由非磁性金属材料(SUS305)形成的板件31作为基材。相对于此,也可以只在检测定子的定子主体设置由非磁性金属材料(SUS305)形成的板件作为基材。在该情况下,在检测定子中,在板件上设置印刷线圈与覆盖印刷线圈的绝缘膜。在该情况下,检测定子由于由非磁性金属材料(SUS305)形成的板件而强化,因此很难受到由电动机引起的磁噪音的不好影响。该结果能够提高旋转检测器的转角检测精度。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成电动机轴5的一端部稍稍向电动机壳体2的外部突出,但是也可以设成电动机轴的一端部没有突出到电动机壳体的外部。该情况下,可以是在电动机壳体的中央开孔,从该孔可以看到电动机轴的顶端部的状态。
该发明,例如能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所使用的电动机。

Claims (5)

1.一种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结构,该电动机具有旋转检测器,上述旋转检测器包括检测转子和同上述检测转子相对地配置的检测定子,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动机包括电动机外壳和电动机轴,
上述检测转子包括板件和设于上述板件上的线圈,上述板件固定于上述电动机轴的端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动机轴在其端部上具有凹部,上述板件呈圆板状,其中央具有向背面侧突出的筒部,通过将上述筒部压入上述电动机轴的凹部,或将上述筒部与上述电动机轴的上述端部的外周嵌合,来使上述板件固定于上述电动机轴的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件由非磁性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件由在加工成为规定形状后也保持非磁性的金属材料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转子及上述检测定子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非磁性金属材料作为基材。
CN2010102492290A 2009-08-07 2010-08-05 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73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5153 2009-08-07
JP2009185153A JP5371149B2 (ja) 2009-08-07 2009-08-07 回転検出器付きモータの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7379A true CN101997379A (zh) 2011-03-30
CN101997379B CN101997379B (zh) 2013-04-17

Family

ID=43448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922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7379B (zh) 2009-08-07 2010-08-05 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90158B2 (zh)
JP (1) JP5371149B2 (zh)
CN (1) CN101997379B (zh)
DE (1) DE10201003864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6789A (zh) * 2014-09-30 2017-05-2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06716795A (zh) * 2014-09-30 2017-05-2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2204857A (zh) * 2018-05-29 2021-01-08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旋转设备
CN113169620A (zh) * 2018-12-14 2021-07-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71149B2 (ja) * 2009-08-07 2013-12-18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検出器付きモータの構造
US8933601B2 (en) 2011-02-04 2015-01-13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tection stator, rotation detector and mounting structure thereof
DE102012102406A1 (de) * 2012-03-21 2013-09-26 Magna Steyr Fahrzeugtechnik Ag & Co Kg Elektromotor mit Gehäusekühlung
JP6220551B2 (ja) * 2013-05-16 2017-10-25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フランジおよびフランジに圧入されたレゾルバ
WO2016017503A1 (ja) * 2014-07-30 2016-02-0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ダイレクトドライブモータ、搬送装置、検査装置、及び、工作機械
JP6046873B1 (ja) * 2016-07-13 2016-12-21 株式会社 五十嵐電機製作所 回転角度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回転角度検出装置付き電動モータ
US11289969B2 (en) * 2016-08-05 2022-03-29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with terminal holding portion
DE102020120328A1 (de) 2020-07-31 2022-02-0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Elektrische Rotationsmaschin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ischen Rotationsmaschine und mit der elektrischen Rotationsmaschine ausgestattetes Antriebssystem
DE102021211367A1 (de) 2021-10-08 2023-04-13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Elektromotor eines Nebenaggregats eines Kraftfahrzeug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8468A (en) * 1987-04-16 1989-09-19 Kollmorgen Corporation Screened inductance sensors for brushless d.c. motors
US6239571B1 (en) * 1999-04-02 2001-05-29 Shiro Shimahara Resolver
US20020105243A1 (en) * 2000-04-04 2002-08-08 Johannes Pfetzer Rotor
JP2002233109A (ja) * 2001-02-05 2002-08-16 Denso Corp 車両用電動機
JP2008267824A (ja) * 2007-04-16 2008-11-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レゾルバ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03433A1 (de) 1992-02-06 1993-08-12 Magnet Motor Gmbh Induktiv arbeitender stellungsdetektor fuer einen elektromotor
JP2001078393A (ja) 1999-09-08 2001-03-23 Aisin Seiki Co Ltd レゾルバを備えた回転機械
JP4516683B2 (ja) * 2000-10-19 2010-08-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の取付構造
DE20313045U1 (de) 2003-08-23 2003-10-23 Hella Kg Hueck & Co Rotor für Induktivsensoren und Induktivsensor
JP2007060734A (ja) * 2005-08-22 2007-03-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
JP4845236B2 (ja) * 2007-02-28 2011-12-28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駆動モータ用レゾルバ
JP5371149B2 (ja) * 2009-08-07 2013-12-18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検出器付きモータの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8468A (en) * 1987-04-16 1989-09-19 Kollmorgen Corporation Screened inductance sensors for brushless d.c. motors
US6239571B1 (en) * 1999-04-02 2001-05-29 Shiro Shimahara Resolver
US20020105243A1 (en) * 2000-04-04 2002-08-08 Johannes Pfetzer Rotor
JP2002233109A (ja) * 2001-02-05 2002-08-16 Denso Corp 車両用電動機
JP2008267824A (ja) * 2007-04-16 2008-11-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レゾルバ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6789A (zh) * 2014-09-30 2017-05-2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06716795A (zh) * 2014-09-30 2017-05-2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06716789B (zh) * 2014-09-30 2019-05-3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2204857A (zh) * 2018-05-29 2021-01-08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旋转设备
CN113169620A (zh) * 2018-12-14 2021-07-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13169620B (zh) * 2018-12-14 2022-04-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71149B2 (ja) 2013-12-18
JP2011041382A (ja) 2011-02-24
DE102010038647A1 (de) 2011-02-17
US8390158B2 (en) 2013-03-05
CN101997379B (zh) 2013-04-17
US20110031850A1 (en) 2011-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7379B (zh) 带旋转检测器的电动机的结构
US9130441B2 (en) Brushless DC motor
KR101220543B1 (ko) 스티어링 기어에 사용되는 센서용 타겟 마그넷 조립체
US7868504B2 (en) Resolver
CN203482025U (zh) 马达
JP5547027B2 (ja) トルクセンサ組立体
US20130026888A1 (en) Motor
JPWO2018074549A1 (ja) センサの組付け構造体、電動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4756379A (zh) 具有一体式抗电磁干扰屏障的可变磁阻式旋转变压器和具有该可变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旋转电机
JP2012528564A (ja) ボビン保持クリップ付きブラシレス直流アクチュエータ
KR20170082573A (ko) 회전각 검출 장치 및 파워 스티어링 장치
CN104518601A (zh) 内转子型马达
JP2008197046A (ja) レゾルバ
US5264747A (en) Permanent magnet type stepping motor and adjusting method for minimizing its detent torque
JP2009284706A (ja) ロータ、およ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7221977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507921B2 (ja) 回転検出器付きモータの構造
JP2003264945A (ja) 回転機
JP2011041381A5 (zh)
JP4284076B2 (ja) 回転電機ユニット
US20180152088A1 (en) Motor
JPH11299137A (ja) モータ用ステータ
CN105103418A (zh) 内燃机用旋转电机
CN112865359B (zh) 转子及其组装方法、磁极模块、电机
JP2010181269A (ja) 磁気レゾル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