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5617A - 一种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85617A CN101985617A CN 201010523452 CN201010523452A CN101985617A CN 101985617 A CN101985617 A CN 101985617A CN 201010523452 CN201010523452 CN 201010523452 CN 201010523452 A CN201010523452 A CN 201010523452A CN 101985617 A CN101985617 A CN 1019856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eurotus eryngii
- protoplastis
- straw mushroom
- mycelia
- fres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将草菇和杏鲍菇的菌丝酶解制取原生质体,以杏鲍菇原生质体热灭活为标记,采用PEG介导的化学方法,将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利用0℃低温筛选融合子,并进行出菇实验,获得融合菌株。本发明方法能有效地把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具有杏鲍菇特性的高产耐低温的草菇新菌株。本发明为两种性状互补明显的食用菌科间远缘融合创制目标新菌株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生物技术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具有杏鲍菇特性的高产耐低温的草菇菌株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草菇是一种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草菇是典型的热带高温型食用菌,在分类上属于伞菌目、光柄菇科、小苞脚菇属。草菇菌丝对低温的抵抗力差,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尤其是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当平均气温在27℃以下时,草菇子实体难以形成。温度多变尤其是温度骤然降低极不利于草菇的生长发育,极大地影响着草菇的产量和品质,有时甚至造成绝产。故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适应期较短,极大地制约了草菇的栽培范围。同时,草菇存在着冷害,即在4℃的低温条件下保存,菌丝会发生自溶而导致菌种死亡和子实体发软、液化直至腐烂。这给草菇的菌种保存和产后保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此外,草菇的生物学效率低。因此,培育高产低温的草菇新品种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草菇为同宗结合真菌,具有很复杂的生活史,菌丝没有锁状联合,杂种选择缺乏标记,这给草菇的杂交育种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长期以来草菇产业的优良菌株十分贫乏。
目前国内外对草菇新品种的选育主要有担孢子单孢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单一因子的诱变,如紫外诱变或化学试剂诱变。这些方法所获得的效果不佳。
杏鲍菇属于低温型菇类,在分类学上属于侧耳科、刺芹属。杏鲍菇菌丝可在4℃低温下长期保存,而且生物转化率高,其与草菇之间存在着科间远缘不亲和的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草菇育种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克服草菇和杏鲍菇之间远缘不亲和性,将低温型菌类杏鲍菇的原生质体与高温型草菇的原生质体进行成功的融合,获得了明显耐低温且高产的草菇新菌株。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供一种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将草菇和杏鲍菇的菌丝经过去壁酶酶解后制取原生质体,以杏鲍菇原生质体热灭活为标记,采用PEG介导的化学方法,将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利用0℃低温筛选融合子,并进行出菇实验,获得融合菌株。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新鲜草菇和杏鲍菇菌丝,以每250mg湿菌丝加1mL酶液的比例分别加入酶液,30~32℃温度下100r/min振荡酶解2.5~3h;
(2)酶解后,用垫有4层滤纸的注射器过滤,去除残留菌丝,3000r/min离心10min收集原生质体;用0.6mol/L甘露醇稳渗剂洗涤原生质体,离心收集。重复洗涤三次,最后将所得原生质体悬浮于所述稳渗剂,即得到纯化的原生质体;本发明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分析,总结得到,将2层、3层、4层、5层等滤纸过滤的效果相比较,垫有4层滤纸的注射器过滤效果最优。
(3)取纯化的草菇原生质体悬浮于0.6mol/L甘露醇稳渗剂中,使之浓度为107个/mL,与灭活的杏鲍菇原生质体悬液以1∶1混合,3000r/min离心10min,去上清,用甘露醇稳渗剂洗涤并离心回收原生质体,可重复两次;
(4)向步骤(3)处理好的原生质混合物中逐滴加入PEG缓冲溶液,30℃保温30min,离心去上清,用灭菌的0.6mol/L甘露醇稳渗剂洗涤并离心回收原生质体,可重复两次;
(5)把原生质体悬液涂布于0.6mol/L甘露醇再生培养基RM上,30℃静置培养;
(6)待5~7d再生培养基上长出菌丝菌落后,取出平板并在其上面覆盖一层PDSA半固体培养基(含1.0%琼脂),将平板置于30℃恒温培养箱静置培养3~5d,待其长出菌丝菌落;将上层培养基中生长出的菌丝菌落在超净工作台上切割成薄的小菌块,转接到另一含有PDSA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置于低温处理144h后,30℃进行培养筛选,将存活的菌落挑出、转接,即获得融合子。
步骤(3)所述杏鲍菇原生质体灭活参数为:50℃,热灭活30min。
步骤(4)所述PEG缓冲液的成分及配比为:PEG 6000(聚乙二醇)40%(W/V),CaCl2 50mmol/L,Tris-HCl(pH7.5)10mmol/L。
所述PDSA培养基组成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KH2PO43g,MgSO41.5g,维生素B15~10mg,琼脂20g,水1升。
所述PDSB培养基组成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KH2PO43g,MgSO41.5g,维生素B15~10mg,水1升。
所述杏鲍菇液体培养基PDYB组成为:去皮马铃薯土豆200g,葡萄糖20g,酵母粉2g,水1升。
所述渗透压稳定剂为:0.6mol/L甘露醇溶液。
所述酶液的成分及配比为:去壁酶1.5%(W/V),溶于0.6mol/L渗透压稳定剂。
所用的再生培养基为常规的真菌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它们的配方分别为:草菇固体再生培养基:在PDSA中加入D-甘露醇,使得其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6mol/L。杏鲍菇固体再生培养基:麦芽糖10g,葡萄糖4g,酵母粉4g,KH2PO41g,MgSO4·7H2O 1g,可溶性淀粉10g,VB11g,pH 5.5,溶于0.6mol/L渗透压稳定剂,至总体积为1L。
所述再生培养基RM的组成为:200g新鲜土豆,20g葡萄糖,3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20g琼脂,5~10mg维生素B,0.8mol/L甘露醇,水定容至1000mL。
所用的PEG缓冲液的成分及配比为:PEG 600040%(W/V),CaCl250mmol/L,Tris-HCl(pH7.5)10mmol/L。
所确定的草菇原生质体再生菌丝0℃低温致死时间为144h,杏鲍菇原生质体再生菌丝0℃低温下能存活10天以上。
本发明方法中用于制取草菇原生质体的新鲜草菇菌丝可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得到:在PDA液体培养基每20mL分装于100mL的三角瓶中,在超净台中接入同等大小的新鲜菌种块,置于33℃恒温静置培养3d。用接种针勾出菌丝块后,去掉内部的菌种块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再用0.6mol/L的渗透压稳定剂反复冲洗,去除残留的培养基,然后再用无菌滤纸吸干多余水分,即得到新鲜的草菇菌丝。
本发明方法中用于制取杏鲍菇原生质体的新鲜杏鲍菇菌丝可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得到:取直径5mm的菌丝块接种于盛有50mL液体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每瓶接种一块,25℃静置培养5~6d。将培养好的菌丝置于离心管中,8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及琼脂块,用相应稳渗剂洗3次,即得到新鲜的杏鲍菇菌丝。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草菇在分类上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光柄菇科,杏鲍菇在分类上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侧耳科,草菇和杏鲍菇之间的原生质体融合属于科间超远缘融合。超远缘科间原生质体融合最早见肖在勤关于育金针菇的报道(食用菌学报,1998年第1期),但该文在材料的选择互补性不强,融合缺乏有效的筛选方法,而是进行随机的挑选,工作量极大,难以重复试验,而且也未见育出金针菇新菌株的报道。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1)选用草菇为高温型食用菌、杏鲍菇为低温型食用菌,杏鲍菇在基因供体上对草菇有明显的互补性;(2)采用杏鲍菇的原生质体灭活作为低温基因的供体,利用草菇的不耐低温性质确定0℃为筛选标记,有目标地在大量的融合子中筛选获得融进杏鲍菇基因的草菇融合子。本发明技术可为其他性状互补性明显食用菌的超远缘融合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及实际操作技术。本发明的技术重复性强,培育的耐低温草菇融合菌株遗传稳定性好,产量高。
附图说明
图1杏鲍菇原生质体热灭活后涂板再生的结果
图2草菇原生质体和热灭活的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后涂板的再生结果
图3在融合再生菌丝上面覆盖一层PDSA固体培养基(含1.0%琼脂)3d后生长出表面的菌丝。
图4将再生板上层培养基中生长出的菌丝菌落切割成薄的小菌块,置于0℃低温处理筛选后的结果。
图5出菇实验图。左边为草菇对照株V138,右边为融合菌株R10。
图6融合菌株R10的子实体形态特征
图7融合菌株R10和对照菌株的耐低温测试,左边为对照菌株V138,右边为融合菌株R10。
图8融合菌株R10的AFLP鉴定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技术领域现有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V138为广州市主栽品种,由广州市白云区农业科学实验中心提供,杏鲍菇Pe811购自三明食用菌研究所,V138和Pe811相关信息可见食用菌杂志插页介绍。实施例1
(1)按照常规方法将V138菌种接种于PDSA平板上,在32℃恒温培养箱培养3d作为草菇菌种;按照常规方法将杏鲍菇菌种接种于PDSA平板上,在25℃恒温培养箱培养5~7d作为杏鲍菇菌种。
(2)在超净台中取直径5mm(1)中草菇菌种3块接入含20mL PDSB液体培养基100mL的三角瓶中,置于33℃恒温静置培养3d。用接种针勾出菌丝块后,去掉内部的菌种块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再用0.6mol/L的渗透压稳定剂反复冲洗,去除残留的培养基,然后再用无菌滤纸吸干多余水分,即得到新鲜的草菇菌丝;
所述PDSB液体培养基组成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KH2PO43g,MgSO41.5g,维生素B15~10mg,水1升。
在超净台中取直径5mm的(1)中杏鲍菇菌种3块接种于盛有50mL PDYB液体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25℃静置培养5~6d。将培养好的菌丝置于离心管中,8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及琼脂块,用相应稳渗剂洗3次,即得到新鲜的杏鲍菇菌丝,备用。
所述PDYB液体培养基组成为:去皮马铃薯土豆200g,葡萄糖20g,酵母粉2g,水1升。
(3)取上述制备好的新鲜草菇和杏鲍菇菌丝,分别以每250mg湿菌丝加1mL酶液的比例加入酶液,于30~32℃酶解3h;所述酶液的成分及配比为:去壁酶1.5%(W/V),溶于0.6mol/L渗透压稳定剂(0.6mol/L甘露醇溶液)。
(4)新鲜草菇和杏鲍菇菌丝分别酶解后,用垫有四层滤纸的注射器过滤,去除残留菌丝,3000r/min离心10min收集原生质体;用0.6mol/L甘露醇稳渗剂洗涤原生质体,离心收集。重复洗涤三次,最后将所得原生质体悬浮于所述稳渗剂,即得到纯化的原生质体;
(5)取纯化的草菇原生质体悬浮于0.6mol/L甘露醇稳渗剂中,使之浓度为107个/mL,与灭活的杏鲍菇原生质体悬液以1∶1混合,3000r/min离心10min,去上清,用甘露醇稳渗剂洗涤两次;所述杏鲍菇原生质体灭活参数为:50℃,热灭活30min;
(6)向上述处理好的原生质混合物中逐滴加入PEG缓冲溶液,30℃保温30min,离心去上清,用灭菌的0.6mol/L甘露醇稳渗剂洗涤并离心两次,得原生质体悬液;所用的PEG缓冲液的成分及配比为:PEG 600040%(W/V),CaCl250mmol/L,Tris-HCl(pH7.5)10mmol/L;
把原生质体悬液涂布于0.6mol/L甘露醇再生培养基RM上,30℃静置培养;待5~7d再生培养基上长出菌丝菌落后,取出平板,在其上面覆盖一层PDSA固体培养基(含1.0%琼脂),将平板置于30℃恒温培养箱静置培养3~5d,待其长出菌丝菌落;将上层培养基中生长出的菌丝菌落在超净工作台上切割成薄的小菌块,转接到另一含有PDSA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置于0℃低温处理144h后,30℃进行培养筛选,将存活的菌落挑出、转接,即获得融合子。
所述PDSA培养基组成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KH2PO43g,MgSO41.5g,维生素B15~10mg,琼脂20g,水1升。
所述PDSB培养基组成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KH2PO43g,MgSO41.5g,维生素B15~10mg,水1升。
所用的再生培养基为常规的真菌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它们的配方分别为:草菇固体再生培养基:在PDSA中加入D-甘露醇,使得其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6mol/L。杏鲍菇固体再生培养基:麦芽糖10g,葡萄糖4g,酵母粉4g,KH2PO41g,MgSO4·7H2O 1g,可溶性淀粉10g,VB11g,pH 5.5,溶于0.6mol/L渗透压稳定剂,至总体积为1L。
所述再生培养基RM的组成为:200g新鲜土豆,20g葡萄糖,3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20g琼脂,5~10mg维生素B,0.8mol/L甘露醇,水定容至1000mL。
所确定的草菇原生质体再生菌丝0℃低温致死时间为144h,杏鲍菇原生质体再生菌丝0℃低温下能存活10天以上。
实验结果如附图1~8所示。附图1中,杏鲍菇原生质体热灭活后涂板再生,在平板上没有菌落出现,表明原生质体已彻底灭活;附图2中,草菇原生质体和热灭活的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后涂板,在平板上可见到明显的再生菌落;附图3和附图4所示,杏鲍菇的原生质体和草菇原生质体融合后的再生菌丝,经过0℃低温处理144h后获得了耐低温的融合菌株;附图5所示的对照株V138(左)和融合菌株(右)在种植9天后的出菇情况,对照菌株出菇少,出菇迟、产量低,融合菌株R10比对照早2~3天出菇,且出菇整齐,子实体个体大,数量多,产量高。附图6是R10的子实体形态特征;附图7是对照菌株V138和融合菌株R10子实体在16℃低温下保藏的结果。附图7左显示对照V138的子实体在16℃低温下保藏48h后细胞破裂、流出黑水已失去商品价值;而融合菌株R10的子实体在16℃低温下保藏96h后细胞保持完整没有破裂,外观正常,具有商品价值。附图8是采用AFLP技术对融合菌株R10与亲本菌株草菇V138和杏鲍菇Pe811在DNA水平的差异鉴定结果,附图8显示了融合菌株R10(泳道3)与亲本草菇菌株V138(泳道2)和杏鲍菇Pe811(泳道1)有明显的差异条带,说明使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新菌株在DNA水平发生了有效的融合,为新菌株。附图8中M为DNA MarkerIII(大小从上而下分别为4500bp、3000bp、2000bp、1200bp、600bp、500bp、200bp),泳道1~3分别为杏鲍菇Pe811、草菇V138和融合菌株R10,泳道4~5为模板为H2O的空白对照。
上述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本发明方法能有效地把草菇和杏鲍菇的原生质体融合,并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高产耐低温的草菇新菌株,新菌株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如下:
形态特征:菌丝体乳白色,子实体浅灰色,蛋形期子实体高30.3~41.7mm、宽24.3~30.7mm、菌盖直径16.67mm、菌膜厚度3.98mm、菌柄长18.89mm。生长特性:菌丝在30℃温度下的生长速度为:PDSA平板上1.31cm/d、棉子壳培养基上1.25cm/d,子实体发育温度27℃,原基形成(出菇)时间平均7.3d,生产周期10d,生物转化率高35~40%。
Claims (10)
1.一种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草菇和杏鲍菇的菌丝分别经去壁酶酶解后制取原生质体,以杏鲍菇原生质体热灭活为标记,采用PEG介导的化学方法,将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利用0℃低温筛选融合子,并进行出菇实验,获得融合菌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新鲜草菇菌丝和杏鲍菇菌丝;
(2)取新鲜草菇和杏鲍菇菌丝,分别向新鲜草菇和杏鲍菇菌丝湿菌丝中加入酶液进行酶解;所述酶液的组成为:去壁酶1.5%(W/V),溶于0.6mol/L甘露醇渗透压稳定剂;
(3)将步骤(2)所述酶解液分别过滤,去除残留菌丝,离心收集原生质体,用甘露醇稳渗剂洗涤,离心收集原生质体,所得原生质体悬浮于所述稳渗剂,即得到纯化的原生质体悬液;
(4)取纯化的草菇原生质体悬浮于0.6mol/L甘露醇稳渗剂中,使之浓度为107个/mL,与灭活的杏鲍菇原生质体悬液以1∶1混合,离心1去上清,用甘露醇稳渗剂洗涤;
(5)向步骤(4)处理好的原生质混合物中逐滴加入PEG缓冲溶液,30℃保温30min,离心去上清,用灭菌的0.6mol/L甘露醇稳渗剂洗涤并离心;所述PEG缓冲液的成分及配比为:PEG 6000(聚乙二醇)40%(W/V),CaCl250mmol/L,Tris-HCl(pH7.5)10mmol/L;
(6)将步骤(5)处理好的原生质体悬液涂布于0.6mol/L甘露醇再生培养基RM上,30℃静置培养;
(7)待再生培养基上长出菌丝菌落后,取出平板并在其上面覆盖一层PDSA半固体培养基(含1.0%琼脂),将平板置于30℃恒温培养箱静置培养,待其长出菌丝菌落;将上层培养基中生长出的菌丝菌落切割成小菌块,转接到另一含有PDSA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置于低温处理后,30℃进行培养筛选,将存活的菌落挑出、转接,即获得融合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新鲜草菇菌丝的制备方法是将PDSA液体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中,接入同等大小的新鲜菌种块,置于33℃恒温静置培养;将菌丝块去掉内部的菌种块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再用0.6mol/L的渗透压稳定剂反复冲洗,去除残留的培养基,再用无菌滤纸吸干多余水分,即得到新鲜的草菇菌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新鲜杏鲍菇菌丝的制备方法是:取直径5mm的菌丝块接种于盛有50mL液体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每瓶接种一块,25℃静置培养,将培养好的菌丝离心弃去上清液及琼脂块,用稳渗剂洗涤,即得到新鲜的杏鲍菇菌丝。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酶解是以每250mg湿菌丝加1mL酶液的比例加入酶液进行酶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酶解温度为30~32℃,酶解时间为2.5~3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甘露醇浓度为0.6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草菇原生质悬浮液中草菇原生质的浓度为107个/mL。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杏鲍菇原生质的灭活温度为50℃,灭活时间为30min;所述杏鲍菇原生质体悬液中杏鲍菇原生质的浓度为107个/mL。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再生培养基RM的组成为:200g新鲜土豆,20g葡萄糖,3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20g琼脂,5~10mg维生素B,0.8mol/L甘露醇,水定容至1000mL。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523452 CN101985617B (zh) | 2010-10-26 | 2010-10-26 | 一种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523452 CN101985617B (zh) | 2010-10-26 | 2010-10-26 | 一种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85617A true CN101985617A (zh) | 2011-03-16 |
CN101985617B CN101985617B (zh) | 2013-01-30 |
Family
ID=43710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52345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5617B (zh) | 2010-10-26 | 2010-10-26 | 一种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985617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81721A (zh) * | 2013-01-25 | 2013-05-08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快速筛选耐低温草菇菌种的方法 |
CN103430855A (zh) * | 2013-06-20 | 2013-12-11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耐低温草菇菌株及其选育方法 |
CN105349523A (zh) * | 2015-12-15 | 2016-02-24 | 西华大学 | 一种耐高温高产金针菇菌株的选育方法 |
CN105802953A (zh) * | 2016-04-25 | 2016-07-27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一种金针菇种内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
CN107988203A (zh) * | 2017-12-26 | 2018-05-04 | 刘晓红 | 香菇和松茸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
CN110295161A (zh) * | 2019-07-16 | 2019-10-01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巨大口蘑和双孢蘑菇的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42480A (zh) * | 2003-03-10 | 2003-09-17 | 李程才 | 用融合技术驯化栽培野生名贵食用菌台蘑和银盘蘑菇的方法 |
CN1566340A (zh) * | 2003-06-10 | 2005-01-19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食用菌远缘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新方法 |
CN101642054A (zh) * | 2009-09-04 | 2010-02-10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斑玉蕈及其育种中漆酶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 |
-
2010
- 2010-10-26 CN CN 201010523452 patent/CN10198561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42480A (zh) * | 2003-03-10 | 2003-09-17 | 李程才 | 用融合技术驯化栽培野生名贵食用菌台蘑和银盘蘑菇的方法 |
CN1566340A (zh) * | 2003-06-10 | 2005-01-19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食用菌远缘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新方法 |
CN101642054A (zh) * | 2009-09-04 | 2010-02-10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斑玉蕈及其育种中漆酶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基础科学辑》 20090215 任轩 漆酶高活性菌株的选育及其融合子F49的初步鉴定 A006-138 1-10 第2009年卷, 第2期 2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81721A (zh) * | 2013-01-25 | 2013-05-08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快速筛选耐低温草菇菌种的方法 |
CN103430855A (zh) * | 2013-06-20 | 2013-12-11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耐低温草菇菌株及其选育方法 |
CN103430855B (zh) * | 2013-06-20 | 2015-08-19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耐低温草菇菌株及其选育方法 |
CN105349523A (zh) * | 2015-12-15 | 2016-02-24 | 西华大学 | 一种耐高温高产金针菇菌株的选育方法 |
CN105802953A (zh) * | 2016-04-25 | 2016-07-27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一种金针菇种内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
CN107988203A (zh) * | 2017-12-26 | 2018-05-04 | 刘晓红 | 香菇和松茸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
CN110295161A (zh) * | 2019-07-16 | 2019-10-01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巨大口蘑和双孢蘑菇的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
CN110295161B (zh) * | 2019-07-16 | 2023-08-29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巨大口蘑和双孢蘑菇的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85617B (zh) | 2013-0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85617B (zh) | 一种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 | |
CN101731097A (zh) | 一种灰树花液体菌种及用其栽培灰树花的方法 | |
US11419280B2 (en) | Methods of crossbreeding fungi organisms | |
CN109757307A (zh) | 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及其工厂化栽培方法 | |
CN102037856B (zh) | 一种简易蛹虫草菌种复壮的方法 | |
CN101584297B (zh) | 一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组织培养及组织再生植株瓶内菌根化方法 | |
CN101204131A (zh) | 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 | |
CN105340755B (zh) | 禾谷类作物单株来源小孢子连续培养高频再生植株方法 | |
CN106801017A (zh) | 一种高产耐热蛋白酶及虫草素的蛹虫草菌株筛选及诱变方法 | |
CN110140591A (zh) | 羊肚菌高产菌株及其应用 | |
Rossi et al. | Inoculant production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by solid and submerged fermentations | |
CN101642054B (zh) | 一种斑玉蕈及其育种中漆酶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 | |
CN102119629A (zh) | 一种低温型草菇新菌株的诱变方法和应用 | |
CN101045904A (zh) | 一种北冬虫夏草子实体的培养方法 | |
CN102845218A (zh) | 一种冬虫夏草菌中国被毛孢的原生态分离法 | |
CN103030459A (zh) | 一种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及母种制作方法 | |
CN107493979A (zh) |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蛹虫草子囊孢子杂交育种方法 | |
CN103980060B (zh) | 一种中华鹅膏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1748073B (zh) | 一种蛹虫草菌种分离保藏方法 | |
CN109661972A (zh) | 一种耐高温香菇的选育方法 | |
CN102492628B (zh) | 一种促进大花杓兰种子共生萌发的真菌及其应用 | |
KR100803623B1 (ko) | 기존의 새송이 버섯에 비하여 에린맛이 감소된 새송이 버섯 변이체의 육종방법 | |
CN100443586C (zh) | 子实体呈保龄球形的杏鲍菇杂交菌株及其选育方法 | |
CN1943322B (zh) | 子实体呈保龄球形的杏鲍菇杂交新菌株及其选育方法 | |
KR101544927B1 (ko) | 아위느타리버섯 신균주 P48-24s 및 이의 자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6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