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1094B -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增强用膜 - Google Patents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增强用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1094B
CN101981094B CN2009801104791A CN200980110479A CN101981094B CN 101981094 B CN101981094 B CN 101981094B CN 2009801104791 A CN2009801104791 A CN 2009801104791A CN 200980110479 A CN200980110479 A CN 200980110479A CN 101981094 B CN101981094 B CN 1019810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weight
breaking tenacity
syndiotactic polystyrene
you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04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1094A (zh
Inventor
水野奈绪美
小野光正
吉田哲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ijin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81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1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1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10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0Supported membranes; Membrane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29C55/1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uccessively
    • B29C55/143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uccessively firstly parallel to the direction of feed and then transversely thereto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20Manufacture of shaped structures of ion-exchange resins
    • C08J5/22Film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C08J5/2206Film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based on organic and/or in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89Means for holding the electroly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5/00Details relating to properties of membranes
    • B01D2325/24Mechanical properties, e.g. str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25/00Use of polymers of vinyl-aromatic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J23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J2325/06Polystyre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008/1095Fuel cells with polymeric electroly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双轴取向膜,其在高温·高湿度的使用环境下具有优异的耐热水性,能够长期保持增强效果,并且适合作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本发明涉及一种膜,其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增强用双轴取向膜,该膜的特征在于:(i)主要成分为间规聚苯乙烯;(ii)纵向或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杨氏模量为4500MPa~8000MPa。

Description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增强用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轴取向膜,其适合作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以下,有时称为PEFC)的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耐热水性和机械强度、适合作为PEFC的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的双轴取向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环境问题的角度考虑,人们正在积极地进行燃料电池的开发。根据所使用的电解质种类的不同,已知有固体高分子电解质型、磷酸型、熔融碳酸盐型、固体氧化物型等各种燃料电池。在这些燃料电池之中,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PEFC)由于反应温度较低,并且电解质的固定容易,因此开辟出作为小型的家庭用电源、便携电源、移动体用电源的用途,特别是积极地推进在汽车用途方面的开发。
PEFC是利用如下现象的燃料电池:当使分子中具有质子(氢离子)交换基团的高分子树脂膜含水至饱和状态时,作为质子导电性电解质发挥功能。PEFC通过由间隔物挟持膜-电极接合体(燃料电池单元)而构成,该膜-电极接合体具有由高分子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制成的高分子电解质膜和分别配置在该电解质的两侧的阳极侧电极和阴极侧电极。供给于阳极侧电极的燃料气体,例如氢,在催化剂电极上被氢离子化,介由被适度加湿的高分子电解质膜向阴极侧电极侧移动。其间产生的电子被取出到外部电路,作为直流电能被利用。由于向阴极侧电极供给氧化剂气体,例如氧气或者空气,因此在该阴极侧电极上,上述氢离子、上述电子和氧发生反应,生成水。
作为高分子电解质膜,使用全氟磺酸树脂膜(例如“Nafion”(杜邦公司的注册商标)),为了减小高分子电解质膜的电阻率以得到较高的发电效率,通常在50~100℃左右的温度条件下运行。该高分子电解质膜被要求电导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并且由于原材料为极薄的膜状,因此难以处理。
因此,与电极接合时、将多个单电池层叠而组合成电池堆的装配作业时,在其周边部常常产生褶皱。并且,即使在完全没有褶皱等的状态下,电池堆的构成部件之中高分子电解质膜的机械强度最低,这已成为问题。并且,例如,在PEFC中,为了减小气体泄漏、构成部件的电气接触电阻等,经常将电池整体紧固。已有人指出,由于该压力,特别是电解质膜易发生经时劣化,并牵连到电池的耐久性降低。
于是,日本特开平7-65847号公报(专利文献1)提出了如下增强框:该增强框用于机械增强电解质膜,同时使燃料气体、氧化剂气体不会从与电解质膜的边界面泄漏。作为增强框,优选即使在工作温度下也具有所要求的机械强度、耐蚀性等,公开了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钛、碳。
此外,日本特开平10-199551号公报(专利文献2)提出了在固定于电解质膜两面的多孔质体的外周端部使用具有气密性的框部件的方案。作为框部件的材料,举出了聚碳酸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酯、改性聚苯醚、聚苯硫醚、丙烯腈苯乙烯等。
在日本特开2007-103170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作为电解质膜的增强用膜,提出了使用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双轴取向聚酯膜(以下,有时称为PEN膜)。专利文献3提供了一种框部件,该框部件通过使用PEN膜,在高机械强度和加工温度·使用温度区域方面具有优异的耐热尺寸稳定性,并且在高湿度的使用环境中具有优异的水解性。
日本特开2007-250249号公报(专利文献4)提出了如下方案:在用于燃料电池的密封一体型膜电极接合体中,在密封部件的内部具有刚性高于密封部件的增强部件。作为增强部件的树脂,举出了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硫醚、聚醚砜、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丙烯、聚酰亚胺。
如此,作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增强部件,主要从机械强度方面研究了各种树脂。
另一方面,对增强部件还要求长期可靠性,同时要求不仅具有如现有技术那样的初期的增强强度,而且即使在高温·高湿度的使用环境下也能够长期保持其机械强度的材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658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9955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0317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2502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轴取向膜,该双轴取向膜在高温·高湿度的使用环境下具有优异的耐热水性,能够长期保持增强效果,并且适合作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耐热水性并且具有长期增强效果的PEFC用增强电解质膜。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耐热水性并且具有长期增强效果的PEFC用膜-电极接合体(以下,有时称为MEA)。
本发明的目的由一种膜实现,该膜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增强用双轴取向膜,该膜的特征在于,
(i)主要成分为间规聚苯乙烯,
(ii)纵向或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杨氏模量为4500MPa~8000MPa。
本发明还包含以下其他方式。
项2.如项1所述的膜,其中,在70℃的温度环境下的纵向或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杨氏模量为3800MPa以上。
项3.如项1或项2所述的膜,其中,在主取向轴方向,以下式(1)表示的断裂强度保持率(RX)为50%以上。
RX(%)=(X/X0)×100     …(1)
(式(1)中,X表示在121℃、2atm、100%RH的条件下处理300小时后的断裂强度(单位:MPa),X0表示处理前的初期的断裂强度(单位:MPa),RX表示断裂强度保持率(%))
项4.如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其中,构成膜的间规聚苯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1.0×105~3.0×106
项5.如项1~4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其中,以构成膜的聚合物重量为基准,间规聚苯乙烯的含量为60重量%~100重量%。
项6.如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其中,间规聚苯乙烯是具有0.1摩尔%~10摩尔%的共聚成分的共聚间规聚苯乙烯。
项7.如项1~6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其中,膜厚度为5μm~300μm。
项8.如项1~7中任一项所述的膜,以构成膜的聚合物重量为基准,含有0.01重量%~40重量%的聚酯树脂。
项9.如项8所述的膜,其中,聚酯树脂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项10.如项1~9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其中,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为移动体用。
项11.如项10所述的膜,其中,移动体为汽车。
项12.一种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增强部件,其包含项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膜。
项13.一种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的增强电解质膜,其包含电解质膜和至少1片双轴取向框状膜,该框状膜的特征在于,
(i)主要成分为间规聚苯乙烯,
(ii)纵向或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杨氏模量为4500MPa~8000MPa。
项14.一种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的膜-电极接合体,其具有电解质膜、由至少1片双轴取向框状膜形成的框、正极和负极,正极和负极在框内夹着电解质膜地相对峙,且框状膜的特征在于,
(i)主要成分为间规聚苯乙烯,
(ii)纵向或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杨氏模量为4500MPa~8000MPa。
项15.双轴取向膜作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的应用,该双轴取向膜的特征在于,
(i)主要成分为间规聚苯乙烯,
(ii)纵向或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杨氏模量为4500MPa~8000MPa。
本发明人发现,由于将以间规聚苯乙烯为主要成分、杨氏模量为一定以上的双轴取向膜用于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从而耐热水性极高,并且即使在高温·高湿度的使用环境下也能够长期维持其机械强度,至此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膜在高温·高湿度的使用环境下具有优异的耐热水性,并且能够长期保持增强效果,因此能够维持作为要求长期可靠性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的足够的增强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
<间规聚苯乙烯>
本发明的膜的主要成分为间规聚苯乙烯。间规聚苯乙烯不仅水解性高,而且耐热性也优异,并且,当具有一定的杨氏模量时,作为回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在高温·高湿度的使用环境下能够长期保持其增强效果。
以构成膜的聚合物重量为基准,间规聚苯乙烯的含量优选为6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95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98重量%~100重量%。通过使间规聚苯乙烯的含量处于上述范围内,可得到更优异的耐热水性,间规聚苯乙烯的含量越多,耐热水性特性越高。
本发明中的间规聚苯乙烯为立体化学结构具有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并且作为具有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总称而使用。
一般,立构规整度通过基于同位素碳的核磁共振法(13C-NMR法)来测定,可以由连续的多个结构单元的存在比例来表示,例如2个结构单元的情况下,可由二单元组来表示,3个结构单元的情况下,可由三单元组来表示,5个结构单元的情况下,可由五单元组等来表示。本发明的间规聚苯乙烯是具有以二单元组计为75%以上、优选为85%以上、以五单元组计为30%以上、优选为50%以上的立构规整度的聚苯乙烯。
作为上述间规聚苯乙烯,可以举出,具有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聚(烷基苯乙烯)、聚(卤化苯乙烯)、聚(烷氧基苯乙烯)、聚(苯基苯乙烯)、聚(乙烯基苯乙烯)、聚(乙烯基萘)或者它们的部分苯环被氢化后的聚合物、它们的混合物、或含有这些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作为聚(烷基苯乙烯),可例示出,聚(甲基苯乙烯)、聚(乙基苯乙烯)、聚(丙基苯乙烯)、聚(丁基苯乙烯)。
作为聚(卤化苯乙烯),可以例示出,聚(氯苯乙烯)、聚(溴苯乙烯)、聚(氟苯乙烯)。
此外,作为聚(烷氧基苯乙烯),可以举出,聚(甲氧基苯乙烯)、聚(乙氧基苯乙烯)。
其中,可优选例示出,具有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聚(对甲基苯乙烯)、聚(间甲基苯乙烯)或聚(对叔丁基苯乙烯)。
以全部重复单元为基准,共聚间规聚苯乙烯的共聚成分优选为0.1摩尔%~10摩尔%。共聚成分的下限值更优选为1摩尔%、进一步优选为3摩尔%、特别优选为5摩尔%。
当为共聚间规聚苯乙烯的情况时,通过以上述范围具有共聚成分,制膜性、所得到的膜的成形加工性会提高。
本发明的间规聚苯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104以上。间规聚苯乙烯的重均分子量更优选为1.0×105~3.0×106、进一步优选为2.0×105~1.0×106、特别优选为2.2×105~5.0×105
当间规聚苯乙烯的重均分子量小于1.0×105时,使膜弯曲时的柔软性(变形性)不足,通过制膜机的预热辊或输送辊时,易发生破裂,并且制备薄壁膜时,因膜的抖动或振动易发生拉伸时的破断,因此有时会缺乏制膜性。
并且,在上述范围内重均分子量越高的间规聚苯乙烯,越能够得到提高了耐热性和机械特性的膜。对于间规聚苯乙烯膜,通过双轴取向易使膜厚度方向的强度降低。因此,当使用重均分子量低的间规聚苯乙烯膜作为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时,如果施加紧固压力(締結压力),则有时会沿膜平面出现层状破裂,增强效果、气密性有可能降低。间规聚苯乙烯的重均分子量越高,紧固压力导致的层状破裂越小,并且膜厚度越薄,紧固压力导致的层状破裂越小。另一方面,当超过重均分子量的上限值时,有时会缺乏制膜性。
间规聚苯乙烯可以利用公知方法来制造。可以通过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昭62(1987)-187708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即,在惰性烃溶剂中或不存在溶剂的条件下,以钛化合物以及水与有机铝化合物之间的缩合生成物、特别是与三烷基铝的缩合生成物为催化剂,聚合苯乙烯系单体,由此来制造间规聚苯乙烯。
根据需要,本发明的间规聚苯乙烯中可以适量地配合公知的抗氧化剂、抗静电剂等。
<聚酯树脂>
本发明的膜还可以进一步配合聚酯树脂,其含量以膜的聚合物重量为基准,优选为0.01重量%~40重量%、更优选为0.1重量%~1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1重量%~5重量%。通过配合聚酯树脂,杨氏模量等机械强度提高,能够提高增强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配合聚酯树脂,耐热水性有时会降低,因此以含量极少为宜。如果聚酯树脂的含量超过上限值,则拉伸制膜有时会变难,并且耐热水性会降低。
作为聚酯树脂,具体地说,可以举出,芳香族聚酯树脂;作为具体的二羧酸成分,可以举出,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甲酸和4,4’-联苯二甲酸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并且,作为具体的二醇成分,可以举出,例如乙二醇、1,4-丁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1,6-己二醇。特别是从耐热性的方面出发,优选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作为构成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萘二甲酸,可以举出,例如2,6-萘二甲酸、2,7-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和它们的衍生物,在这些萘二甲酸之中,特别优选使用2,6-萘二甲酸作为二羧酸成分的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酯树脂可以应用公知方法来制造。例如,可以通过使二羧酸成分、二醇成分和根据必要添加的共聚成分发生酯化反应,继而使所得到的反应生成物发生缩聚反应的方法来制造聚酯。并且可以举出,使这些原料单体的衍生物发生酯交换反应,继而使所得到的反应生成物发生缩聚反应的方法。
<其他添加剂>
为了使膜的处理性提高,在不损害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膜可以添加惰性颗粒等。作为惰性颗粒,可以举出,例如,含有元素周期表第IIA、第IIB、第IVA、第IVB族的元素的无机颗粒(例如高岭土、氧化铝、氧化钛、碳酸钙、二氧化硅等)、交联有机硅树脂、交联聚苯乙烯、交联丙烯酸类树脂颗粒等耐热性高的聚合物颗粒等。当含有惰性颗粒时,惰性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0.001μm~5μm的范围。相对于膜总重量,惰性颗粒的含量优选为0.01重量%~10重量%。
并且,根据需要,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膜可以含有少量的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
<杨氏模量>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膜的纵向或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杨氏模量为4500MPa~8000MPa。本发明的膜由于具有上述弹性模量,作为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在工作温度下能够表现出充分的增强效果。在此,纵向是指制膜时的连续制膜方向,有时也称为长度方向、MD方向。此外,横向是指与膜连续制膜方向正交的方向,有时也称为宽度方向、TD方向。此外,对于杨氏模量为4500MPa以上的、具有更高杨氏模量的方向,称为主取向轴。
上述杨氏模量的下限值优选为4800MPa、进一步优选为5000MPa、特别优选为5500MPa。并且,纵向或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杨氏模量的上限值优选为7000MPa、进一步优选为6500MPa、特别优选为6000MPa。
当杨氏模量不满足下限时,电解质膜的增强效果不充分,电解质膜的处理性降低。并且,易在电解质膜上产生负荷,出现电解质膜的破损,牵连到电池的耐久性降低。优选杨氏模量在上述范围内越高越好,但是从所用的树脂的特性方面考虑,如果杨氏模量的上限超过上述范围,则在膜的制膜工序中,常发生断膜,因此其上限自然受到限制。
当用作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时,其增强效果是膜面的耐冲击性、耐变形性或耐压力性,只要至少一个方向的杨氏模量在所述范围内,就充分形成分子取向结构,表现出这些特性。
当纵向或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杨氏模量处于上述的范围时,对另一方的杨氏模量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3500MPa以上。
上述的杨氏模量可以通过以制膜方法中说明的拉伸倍率范围对膜进行拉伸来得到。
并且,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膜优选在70℃的温度环境下的纵向或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杨氏模量为3800MPa以上。该杨氏模量更优选为4000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500MPa以上。当在70℃的温度环境下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杨氏模量不满足下限时,本发明的膜作为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搭载于汽车等移动体的情况下,在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PEFC)的工作温度即50~100℃,在运行中的振动或冲击下、或者气体或水等流体的压力下有时会发生变形。如果增强部件发生变形,则有时无法显现出充分的增强效果,例如,无法充分保持电解质膜,对电解质膜造成损伤,与密封部件的接合状态降低等。优选杨氏模量在上述范围内越高越好,但是从所用的树脂的特性方面考虑,上限自然受到限制,为6500MPa以下。
70℃的温度环境下的该杨氏模量方向与室温下的4500MPa以上的杨氏模量方向一致,即,与主取向轴一致。
70℃的温度环境下的杨氏模量可以与室温下的杨氏模量相同地由拉伸时的拉伸倍率来调整,为了实现3800MPa以上的杨氏模量,优选在所述杨氏模量方向上的拉伸为3.0倍以上。并且,为了达到4000MPa以上的杨氏模量,优选在所述杨氏模量方向上的拉伸为3.6倍以上。进一步,为了达到4500MPa以上的杨氏模量,优选在所述杨氏模量方向上的拉伸为4.0倍以上。并且,即使在相同拉伸倍率下,通过含有聚酯树脂作为共混成分,杨氏模量也进一步提高。
<耐热水性>
由于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膜在与处于含水状态的电解质膜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在50℃~100℃左右的温度区域被使用,因此优选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长时间、水解导致的强度降低较小。因此,本发明的膜在主取向轴方向上优选以下式(1)表示的断裂强度保持率(Rx)为50%以上。
RX(%)=(X/X0)×100  …(1)
式(1)中,X表示在121℃、2atm、100%RH的条件下处理300小时后的断裂强度(单位:MPa),X0表示处理前的初期的断裂强度(单位:MPa),RX表示断裂强度保持率(%)。
以式(1)表示的断裂强度保持率(Rx)更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
当以式(1)表示的断裂强度保持率(Rx)不满足下限时,有时在高温·高湿度的使用环境下无法长期保持作为增强部件的充分的机械强度。所述的耐热水性通过以间规聚苯乙烯为主要成分来实现。并且,为了使断裂强度保持率为80%以上,通过使间规聚苯乙烯的含量为90重量%以上来实现。
<膜厚度>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膜的膜厚度优选为1μm~300μm。膜厚度更优选为5μm~300μm。并且,膜厚度的下限值进一步优选为10μm。并且,膜厚度的上限值更优选为250μm、进一步优选为150μm、特别优选为100μm。在膜厚度不满足下限值时,有时作为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无法得到充分的增强效果。另一方面,利用间规聚苯乙烯膜难以制作出超过上限值的膜。并且,当厚度超过上限值时,有时难以减小电池的尺寸。
<制膜方法>
本发明的膜需要经双轴取向。由于经双轴取向,机械强度等特性变好,能够作为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显示出充分的性能。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膜只要是被双轴拉伸的,就可以使用公知的制膜方法来制造,例如,可以利用如下方法来制造:在熔点~(熔点+70)℃的温度将充分干燥后的间规聚苯乙烯熔融挤出,在流延鼓上骤冷,制成未拉伸膜,接下来对该未拉伸膜逐次或同时双轴拉伸,进行热定型。
通过逐次双轴拉伸来制膜时,为了使纵向或横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达到4500MPa以上的杨氏模量(主取向轴方向),以3.0倍~6.0倍的范围进行拉伸。主取向轴方向的正交方向优选以2.3~5.0倍的范围进行拉伸。
当使室温下的杨氏模量特性为优选的范围时,主取向轴方向的拉伸倍率更优选为4.0倍~4.8倍。并且,主取向轴的正交方向的拉伸倍率更优选为2.5倍~4.0倍。
需要说明的是,纵向的拉伸温度优选为100~140℃,横向的拉伸温度优选为110~140℃。
并且,热定型优选在200~260℃、更优选220~240℃的温度下、在张紧下或限制收缩下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时间优选为1~1000秒。
同时双轴拉伸的情况下,可以应用上述的拉伸温度、拉伸倍率、热定型温度等。并且,热定型后也可以进行松弛处理。
当膜中含有聚酯作为共混成分时,将干燥后的预定量的聚酯片与间规聚苯乙烯片混合后,投入料斗中,其后按照上述方法,通过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接着实施拉伸制膜,可以得到双轴取向膜。
<用途>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膜是工作温度为50~100℃左右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PEFC)的电解质膜的增强用膜,用作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在所述工作温度条件下,即使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膜进一步被施加振动、冲击或紧固压力等,虽然是薄壁膜,但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膜作为增强部件也能够显现出充分的增强效果。
作为PEFC,可以举出,固定用或移动体用的燃料电池。移动体用的用途之中,可以很好地用于汽车用的PEFC。
因而,本发明包含具有上述膜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PEFC)。
<电解质增强部件>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膜优选用作PEFC的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在此,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优选为框状的部件,配置于电解质膜的周边部。框状的增强部件是使用本发明的膜,加工成将待层叠电极的中心部按照电极形状切下、膜仅存在于周边部的如框架那样的形状而制作的。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除仅以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膜构成的情况以外,还包括在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膜的至少单面进一步层叠粘接层等其他层的情况。并且,为了提高电解质膜与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膜之间的粘接性,还可以对膜表面实施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
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可以将至少1片双轴取向膜贴合在电解质膜的周边部来使用。
并且,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优选将至少2片双轴取向膜重合使用。具体地说,可以举出,夹持电解质膜的周边部,在电解质膜的两面分别使用各1片双轴取向膜的方式。此外,也可以在隔着电解质膜的周边部的两面各重合2片以上的双轴取向膜而使用。
<增强电解质膜>
本发明包含PEFC用增强电解质膜,该PEFC用增强电解质膜包含电解质膜和至少1片双轴取向框状膜。
并且,更优选包含电解质膜和夹着电解质膜相对峙的2片双轴取向框状膜的PEFC用增强电解质膜。
在PEFC中,电极层配置在电解质膜的两侧,电极层的尺寸小于电解质膜,本发明的双轴取向框状膜通常配置成包围电极层的外缘。
在本发明的增强电解质膜中,用于框状增强部件的膜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膜优选具有如框架那样的形状,所述框架形状是将待层叠电极的中心部按照电极形状切下、膜仅存在于周边部的形状。
当使用1片框状膜时,夹着电解质膜的周边部从电解质膜的单面进行支撑。
此外,当使用2片框状膜时,2片框状膜优选夹着电解质膜的周边部从两面支撑电解质膜。
在本发明的增强电解质膜中,对于将至少2片双轴取向膜重合的方向,可以将各膜的杨氏模量为4500MPa以上的方向(主取向轴方向)以相同方向重合,也可以随机重合。特别是,至少2片膜优选主取向轴方向相互正交。通过使主取向轴方向在正交方向重合,成为不仅对面方向的增强效果高,而且即使从任意方向施加冲击也具有较高的增强效果的增强电解质膜。
在本发明的增强电解质膜中,优选电解质膜由全氟磺酸树脂形成。
<膜-电极接合体>
本发明包含由本发明的膜、电解质膜、正极和负极组成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PEFC)用的膜-电极接合体(MEA)。
本发明的MEA具有电解质膜、由至少1片双轴取向框状膜形成的框、正极和负极,正极和负极在框内夹着电解质膜地相对峙。
并且,更优选本发明的MEA具有电解质膜、由2片双轴取向框状膜形成的框、正极和负极,2片框状膜夹着电解质膜地相对峙,正极和负极在框内夹着电解质膜地相对峙。
在本发明的MEA中,用于框状膜的膜如上所述。框状膜优选具有如框架那样的形状,所述框架形状是将待层叠电极的中心部按照电极形状切下、膜仅存在于周边部的形状。
当使用1片框状膜时,夹着电解质膜的周边部从电解质膜的单面进行支撑。
此外,当使用2片框状膜时,2片框状膜优选夹着电解质膜的周边部从两面支撑电解质膜。重叠2片框状膜的方向按照增强电解质膜的记载。
在这些电极层的外侧进一步配置尺寸大于电极层的扩散层,框状膜的一个面与电解质膜的周边部相接,另一个面与扩散层的周边部相接。
在本发明的MEA中,优选电解质膜由全氟磺酸树脂形成。
负极(燃料极)是将氢或甲醇等燃料分解成质子和电子的电极。负极优选是在炭黑载体上负载有铂催化剂或者钌-铂合金催化剂的电极。正极(空气极)是使来自电解质膜的质子和来自导线的电子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而生成水的电极。正极(空气极)优选是在炭黑载体上负载有铂催化剂的电极。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详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另外,各特性值利用以下方法进行测定。并且,实施例中的份和%只要不特别声明,就分别意味着重量份和重量%。
(1)杨氏模量(室温)
将膜切成150mm长×10mm宽的试验片,使用该试验片,利用ORIENTEC公司制造的Tensilon UCT-100型,在调节至温度20℃、湿度50%的室内,使夹头间为100mm,在拉伸速度10mm/分钟、图纸速度500m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拉伸,由所得到的负荷-伸长曲线的上升部的切线计算杨氏模量。需要说明的是,纵向的杨氏模量是以膜的纵向(MD方向)为测定方向,横向的杨氏模量是以膜的横向(TD方向)为测定方向。各杨氏模量分别测定10次,使用其平均值。
(2)杨氏模量(70℃)
70℃温度环境下的杨氏模量如下求出,即,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Autograph AG-X,在设定为70℃温度环境的腔室内设置试验片和Autograph的夹头部分,静置1分钟后,在夹头间距100mm、拉伸速度10mm/分钟、图纸速度500mm/分钟的条件下拉伸,由所得到的负荷-伸长曲线的上升部的切线求出杨氏模量。膜试验片使用150mm长×10mm宽的试验片,对于试验片的长边为膜纵向的试验片、试验片的长边为膜横向的试验片,分别求出杨氏模量。各杨氏模量分别测定10次,使用其平均值。
(3)耐热水性
以使膜的主取向轴方向为测定长的方式切成150mm长×10mm宽的长条状试样片,在设定于121℃·2atm·湿饱和模式·100%RH的环境试验机内,用不锈钢制造的夹具将该试样片悬挂。处理300小时后取出试样片,测定断裂强度。测定进行5次,求出其平均值,求出用下式(1)表示的300小时后的断裂强度保持率(RX),评价耐热水性。作为测定装置,使用ORIENTEC公司制造的Tensilon UCT-100型,在与室温的杨氏模量测定相同的测定条件下进行。
RX(%)=(X/X0)×100 …(1)
(式(1)中,X表示在121℃、2atm、100%RH的条件下处理300小时后的断裂强度(单位:MPa),X0表示处理前的初期的断裂强度(单位:MPa),RX表示断裂强度保持率(%))
(4)重均分子量
使用间规聚苯乙烯聚合物,制备成0.10%的邻二氯苯溶液,于140℃使其溶解。在此,浓度为试样/溶剂的重量比。
利用孔径为1.0μm的烧结过滤器对所得到的溶液进行过滤,以过滤后的溶液为分析试样。使用装置和测定条件如下。
使用标准聚苯乙烯,作出校正曲线,对各试样求出分子量分布曲线和重均分子量。
<使用装置和测定条件>
装置:凝胶渗透色谱仪Alliance GPC 2000型(Waters公司制造)
分离柱:TSKgel GMH6-HT×2+TSKgel GMH6-HTL×2(内径7.5mm×长度300mm、东曹公司制造)
柱温:140℃
流动相:邻二氯苯
流速:1.0mL/min.
检测器:差示折射计(RI)
注入量:400μL
分子量校正:单分散聚苯乙烯(东曹公司制造)
(5)膜厚度
使用电子测微仪(Anritsu Corporation制造的商品名“K-312A型”),在针压30g下测定膜厚度。
(6)增强部件的增强性能评价(A)
作为电解质膜,使用100mm四方的全氟磺酸树脂(杜邦公司制造:Nafion 117),在其两面重叠框状的双轴取向膜(外周100mm×100mm、内周80mm×80mm),于140℃通过热压来接合。
将所述电解质膜和增强部件的构成体固定在振动试验机上,在90℃的环境下,在振幅0.75mm(纵向)的条件下,以60秒扫掠10Hz→55Hz→10Hz,以此为1循环,目视观察进行10次循环后的、电解质膜的褶皱、破裂、破损等变化,根据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在电解质膜的部分未观察到褶皱、破裂、破损等变化,增强性能优异
×:在电解质膜的部分观察到褶皱、破裂、破损中的至少任意一种情况,增强性能不充分
(7)增强部件的增强性能评价(B)
将利用(6)的方法制作的电解质膜和增强部件的构成体设置在设定为121℃·2atm·湿饱和模式·100%RH的环境试验机内,进行300小时处理。
使用处理后的样品,固定于振动试验机,在90℃的环境下,在振幅0.75mm(纵向)的条件下,以60秒扫掠10Hz→55Hz→10Hz,以此为1循环,目视观察进行10次循环后的、电解质膜的褶皱、破裂、破损等变化,根据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在电解质膜的部分未观察到褶皱、破裂、破损等变化,增强性能优异
×:在电解质膜的部分观察到褶皱、破裂、破损中的至少任意一种情况,增强性能不充分
[实施例1]
将于120℃干燥4小时后的间规聚苯乙烯均聚物(重均分子量:2.7×105)供给于挤出机,于熔融温度300℃进行熔融,由模头狭缝挤出后,在设定为表面温度60℃的流延鼓上使其冷却固化,制作出未拉伸膜。将该未拉伸膜于120℃在纵向(连续制膜方向)拉伸3.2倍,其后于125℃在横向(宽度方向)逐次双轴拉伸3.6倍,于200℃进行热定型处理,得到25μm厚的双轴取向膜。将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的特性列于表1。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的横向的杨氏模量为4800MPa,并且在耐热水性评价中,300小时后的断裂强度保持率为85%,非常优异,并长时间维持了增强效果。
并且,对于按照测定方法(6)制作的增强电解质膜,在增强电解质膜的单面的框状膜内配置负极,在另一面的框状膜内配置正极,组装入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测定电池性能。其结果,也没有发生电解质膜破损,确认了通常的工作·电池能力。
[实施例2]
在乙酸锰的存在下,通过常规方法,使萘-2,6-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后,添加磷酰基乙酸三乙酯。接下来,添加三氧化锑,利用常规方法进行缩聚,得到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在所得到的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特性粘度:0.62dl/g)中添加平均粒径0.3μm的球状二氧化硅0.1重量%,于180℃干燥6小时后,以聚合物重量为基准,将5重量%的上述混合物共混于间规聚苯乙烯均聚物(重均分子量:2.7×105)中,作为聚合物原料来使用,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双轴取向膜。将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的特性列于表1。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的横向的杨氏模量为4900MPa,并且在耐热水性评价中,300小时后的断裂强度保持率为80%,非常优异,并且长时间维持了增强效果。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的未拉伸膜于120℃在纵向(连续制膜方向)拉伸4.5倍,其后于125℃在横向(宽度方向)逐次双轴拉伸2.5倍,于200℃进行热定型处理,得到25μm厚的双轴取向膜。将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的特性列于表1。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的纵向的杨氏模量为5600MPa,并且在耐热水性评价中,300小时后的断裂强度保持率为85%,非常优异,并长时间维持了增强效果。
[实施例4]
将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的未拉伸膜于120℃在纵向(连续制膜方向)拉伸2.5倍,其后于125℃在横向(宽度方向)逐次双轴拉伸4.5倍,于200℃进行热定型处理,得到25μm厚的双轴取向膜。将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的特性列于表1。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的横向的杨氏模量为5700MPa,并且在耐热水性评价中,300小时后的断裂强度保持率为85%,非常优异,并长时间维持了增强效果。
[实施例5]
作为间规聚苯乙烯均聚物,使用重均分子量不同的种类(重均分子量:2.3×105),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双轴取向膜。将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的特性列于表1。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的横向的杨氏模量为4600MPa,并且在耐热水性评价中,300小时后的断裂强度保持率为85%,非常优异,并长时间维持了增强效果。
[实施例6]
除使用共聚系间规聚苯乙烯(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造,等级:42AE,重均分子量:2.3×105)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双轴取向膜。将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的特性列于表1。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的横向的杨氏模量为4700MPa,并且在耐热水性评价中,300小时后的断裂强度保持率为85%,非常优异,并长时间维持了增强效果。并且,通过使用共聚系的间规聚苯乙烯,膜的制膜性提高了。
[实施例7]
作为共聚系间规聚苯乙烯,使用重均分子量不同的种类(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造,等级:142AE,重均分子量:2.0×105),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6同样的操作,得到双轴取向膜。将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的特性列于表1。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的横向的杨氏模量为4500MPa,并且在耐热水性评价中,300小时后的断裂强度保持率为85%,非常优异,并长时间维持了增强效果。
[比较例1]
将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的未拉伸膜于120℃在纵向(连续制膜方向)拉伸2.0倍,其后于125℃在横向(宽度方向)逐次双轴拉伸2.0倍,于200℃进行热定型处理,得到25μm厚的双轴取向膜。将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的特性列于表1。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的纵向、横向的杨氏模量均为3000MPa,耐热水性优异,但是增强效果不足。
[比较例2]
在利用实施例2所记载的方法得到的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特性粘度:0.62dl/g)中添加平均粒径0.3μm的球状二氧化硅颗粒0.1重量%,于180℃干燥6小时后,供给到加热至300℃的挤出机中,在设定为表面温度60℃的流延鼓上使其冷却固化,制作出未拉伸膜。将该未拉伸膜于150℃在纵向(连续制膜方向)拉伸3.2倍,其后于145℃在横向(宽度方向)逐次双轴拉伸3.6倍,于200℃进行热定型处理,得到25μm厚的双轴取向膜。将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的特性列于表1。所得到的双轴取向膜具有高杨氏模量,初期的增强效果优异,但是在耐热水性评价中,300小时后的断裂强度保持率低,无法得到充分的长时间增强效果。
表1
Figure BPA0000123095780020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膜在高温·高湿度的使用环境下具有优异的耐热水性,能够长期保持增强效果,因此可很好地用作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

Claims (13)

1.一种膜,其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增强用双轴取向膜,该膜的特征在于,
(i)主要成分为间规聚苯乙烯,
(ii)纵向或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杨氏模量为4500MPa~8000MPa,
在主取向轴方向,以下式(1)表示的断裂强度保持率Rx为50%以上,
Rx(%)=(X/X0)×100···(1)
式(1)中,X表示在121℃、2atm、100%RH的条件下处理300小时后的断裂强度,单位为MPa;X0表示处理前的初期的断裂强度,单位为MPa;Rx表示断裂强度保持率,以%计;
构成膜的间规聚苯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1.0×105~3.0×10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中,在70℃的温度环境下的纵向或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杨氏模量为3800MPa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中,以构成膜的聚合物重量为基准,间规聚苯乙烯的含量为60重量%~100重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中,间规聚苯乙烯是具有0.1摩尔%~10摩尔%的共聚成分的共聚间规聚苯乙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中,膜厚度为5μm~300μ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中,以构成膜的聚合物重量为基准,含有0.01重量%~40重量%的聚酯树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膜,其中,聚酯树脂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中,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为移动体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膜,其中,移动体为汽车。
10.一种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增强部件,其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
11.一种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的增强电解质膜,其包含电解质膜和至少1片双轴取向框状膜,该框状膜的特征在于,
(i)主要成分为间规聚苯乙烯,
(ii)纵向或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杨氏模量为4500MPa~8000MPa,
在主取向轴方向,以下式(1)表示的断裂强度保持率Rx为50%以上,
Rx(%)=(X/X0)×100···(1)
式(1)中,X表示在121℃、2atm、100%RH的条件下处理300小时后的断裂强度,单位为MPa;X0表示处理前的初期的断裂强度,单位为MPa;Rx表示断裂强度保持率,以%计;
构成膜的间规聚苯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1.0×105~3.0×106
12.一种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的膜-电极接合体,其具有电解质膜、由至少1片双轴取向框状膜形成的框、正极和负极,正极和负极在框内夹着电解质膜地相对峙,且框状膜的特征在于,
(i)主要成分为间规聚苯乙烯,
(ii)纵向或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杨氏模量为4500MPa~8000MPa,
在主取向轴方向,以下式(1)表示的断裂强度保持率Rx为50%以上,
Rx(%)=(X/X0)×100···(1)
式(1)中,X表示在121℃、2atm、100%RH的条件下处理300小时后的断裂强度,单位为MPa;X0表示处理前的初期的断裂强度,单位为MPa;Rx表示断裂强度保持率,以%计;
构成膜的间规聚苯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1.0×105~3.0×106
13.双轴取向膜作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电解质膜的增强部件的应用,该双轴取向膜的特征在于,
(i)主要成分为间规聚苯乙烯,
(ii)纵向或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杨氏模量为4500MPa~8000MPa,
在主取向轴方向,以下式(1)表示的断裂强度保持率Rx为50%以上,
Rx(%)=(X/X0)×100···(1)
式(1)中,X表示在121℃、2atm、100%RH的条件下处理300小时后的断裂强度,单位为MPa;X0表示处理前的初期的断裂强度,单位为MPa;Rx表示断裂强度保持率,以%计;
构成膜的间规聚苯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1.0×105~3.0×106
CN2009801104791A 2008-03-26 2009-03-25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增强用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10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0457 2008-03-26
JP2008080457 2008-03-26
PCT/JP2009/055886 WO2009119628A1 (ja) 2008-03-26 2009-03-25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の電解質膜補強用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1094A CN101981094A (zh) 2011-02-23
CN101981094B true CN101981094B (zh) 2012-10-31

Family

ID=41113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047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1094B (zh) 2008-03-26 2009-03-25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增强用膜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238327B2 (zh)
EP (1) EP2264087B1 (zh)
JP (1) JP5145411B2 (zh)
KR (1) KR101821408B1 (zh)
CN (1) CN101981094B (zh)
WO (1) WO20091196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12002386A (es) * 2009-08-26 2012-09-07 Siemens Pte Ltd Membranas de intercambio ionico.
CA2814699C (en) 2010-10-15 2019-08-06 Siemens Industry, Inc.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WO2012051610A1 (en) 2010-10-15 2012-04-19 Siemens Industry, Inc. Process for making a monomer solution for making cation exchange membranes
US9403970B2 (en) * 2011-10-06 2016-08-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tyrene based resin composition, formed particle thereof, and optical element
CA2884791C (en) 2012-10-04 2021-09-07 Evoqua Water Technologies Llc High-performanc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ES2816948T3 (es) 2012-10-11 2021-04-06 Evoqua Water Tech Llc Membranas de intercambio iónico revestidas
JP6245194B2 (ja) * 2015-03-03 2017-12-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単セル及び燃料電池単セルの製造方法
DE102017114647A1 (de) * 2017-06-30 2019-01-03 Brückner Maschinenbau GmbH & Co. KG Biaxial verstreckte Kunststofffolie für Folienkondensatoren, insbesondere für Hochtemperaturkondensatoren
JP6860681B2 (ja) * 2017-09-13 2021-04-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全固体二次電池、全固体二次電池用外装材及び全固体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WO2019123019A2 (en) * 2017-12-18 2019-06-27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flexible multifunctional high-voidage ultrathin pe membranes
WO2021005404A1 (en) 2019-07-11 2021-01-14 W.L. Gore & Associates G.K. Release film for use in manufacturing of an electrolyte membrane or a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87708A (ja) 1985-11-11 1987-08-17 Idemitsu Kosan Co Ltd スチレ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法
JPH0765847A (ja) 1993-08-24 1995-03-10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JPH10199551A (ja) 1997-01-06 1998-07-31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60307614T2 (de) 2003-06-30 2007-08-16 Stmicroelectronics S.R.L., Agrate Brianza Polyelektrolytmembran, Verfahren zur Produktion und Brennstoffzelle enthaltend diese Polyelektrolytmembran
US8067105B2 (en) * 2004-01-29 2011-11-29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imited Biaxially oriented film
JP4995568B2 (ja) * 2004-08-20 2012-08-08 株式会社カネカ 高分子電解質膜、その材料である高分子フィルム、電解質膜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解質膜を使用した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
TWI326691B (en) 2005-07-22 2010-07-01 Kraton Polymers Res Bv Sulfonated block copolymers, method for making same, and various uses for such block copolymers
JP4944419B2 (ja) 2005-10-04 2012-05-30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補強用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EP1950821B1 (en) * 2005-10-18 2013-01-16 Toray Industries, Inc. Microporous film for power storage device separator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separator making use of the same
JP5114855B2 (ja) 2006-03-14 2013-0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ル一体型膜電極接合体
JP2007335264A (ja) * 2006-06-15 2007-12-27 Kaneka Corp 高分子電解質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利用
JP4513813B2 (ja) * 2007-02-01 2010-07-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JP5319073B2 (ja) * 2007-03-20 2013-10-16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補強用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652688B2 (ja) 2007-06-13 2015-01-1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オレフィンと芳香族ビニル化合物からなる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1094A (zh) 2011-02-23
EP2264087A4 (en) 2012-08-29
KR20110005816A (ko) 2011-01-19
WO2009119628A1 (ja) 2009-10-01
KR101821408B1 (ko) 2018-01-23
US20110020730A1 (en) 2011-01-27
US9238327B2 (en) 2016-01-19
JP5145411B2 (ja) 2013-02-20
JPWO2009119628A1 (ja) 2011-07-28
EP2264087A1 (en) 2010-12-22
EP2264087B1 (en)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1094B (zh)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增强用膜
Liu et al. Novel sulfonated poly (ether ether keton)/polyetherimide acid-base blend membranes for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applications
KR101460819B1 (ko) 고체 고분자형 연료 전지의 전해질막의 보강용 필름
JP5855093B2 (ja) ポリイミド多孔性ウェブ、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電解質膜
CN101613481B (zh) 一种聚离子液体的互穿网络型导电膜制备方法
JP4944419B2 (ja)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補強用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Gubler et al. Radiation grafted membranes for fuel cells: strategies to compete with PFSA membranes
Zhao et al. A high ion-conductive and stable porous membrane for neutral aqueous Zn-based flow batteries
CN112086611A (zh) 一种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6522924B2 (ja) ヒートシール層を有する積層体
Yuk et al. An electrode-supported fabrication of thin polybenzimidazole membrane-based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
Shi et al. Long side-chain imidazolium functionalized poly (vinyl chloride) membranes with low cost and high performance for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ies
US8338054B2 (en) Proton transporting material, starting material thereof, ion exchange membrane, membrane electrolyte assembly, and fuel cell using the same
JP6945260B2 (ja)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336269B2 (ja)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補強用二軸延伸フィルム
CN102449829A (zh) 质子传导性聚合物电解质膜、使用该电解质膜的膜-电极组件以及聚合物电解质型燃料电池
JP5308210B2 (ja)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補強用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補強部材
KR101660994B1 (ko) 연료전지용 고분자 전해질막 및 그 제조방법
Wang et al. The preparation of conducting polymer micro-and nanofibers by electrospinning
Kamiya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ultilayer-type electrolyte membranes with hydrocarbon polymers
TW202233719A (zh) 聚酯系薄膜、其製備方法及包含其之膜電極組
CN111640902A (zh) 一种锂电池隔膜的制备工艺
KR20180047376A (ko) 고분자 전해질막, 이를 포함하는 막 전극 접합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연료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