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0079A - 太阳光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太阳光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0079A
CN101960079A CN2009801064756A CN200980106475A CN101960079A CN 101960079 A CN101960079 A CN 101960079A CN 2009801064756 A CN2009801064756 A CN 2009801064756A CN 200980106475 A CN200980106475 A CN 200980106475A CN 101960079 A CN101960079 A CN 101960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module
support unit
power generation
generation system
photovoltaic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64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0079B (zh
Inventor
神原达二
平田浩显
福井英晃
隅田健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60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0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2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 H02S20/22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 H02S20/23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of struc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5/0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5/1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extending in directions away from a supporting surface
    • F24S25/12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extending in directions away from a supporting surface using posts in combination with upper profi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5/0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5/1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extending in directions away from a supporting surface
    • F24S25/13Profile arrangements, e.g. tru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1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the groun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2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 H02S20/22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 H02S20/23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of structures
    • H02S20/24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of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lat roof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发明的太阳光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模块(1);保持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一对端部的设置架台(2);配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非受光面(1B)侧的至少一个支承部件(3),所述支承部件(3)以设有因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变形而能够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非受光面(1B)抵接的距离。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变形量与施加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外力而对应变大。

Description

太阳光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光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趋势的高涨,环境负荷小的太阳光发电系统受到关注。并且,为了扩大这种太阳光发电系统的普及,对其进行了低成本化的研究。
以低成本化为目的,例如,提出了将无框(无窗框)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发电部件进行大面积化处理的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成为了强度降低的原因。例如,由于无框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刚性低而容易弯曲,太阳能电池模块容易破损。对于大面积化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而言,施加在每一块上的风压、积雪载荷变大。因此,与无框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情况一样,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受光面的弯曲变大,容易产生透光性基板的脱落、太阳能电池元件的裂缝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配置支承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中央部的支承部件的方案(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4-087884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3-105940号公报)。
然而,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由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非受光面设置成与支承部件相接触,所以太阳能电池模块上被施加的弯矩在作为支承部的中央部最大。因此,在增加正压载荷的情况下,应力向中央部集中。即,太阳能电池模块表面的曲率半径变小,而产生急度弯曲。而且,如果该曲率半径变得比某极限值小,则会因透光性基板的破裂、太阳能电池元件的裂缝等造成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破损。
另外,由于太阳能电池模块和支承部件处于抵接的状态,沿着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的空气流动(通气)受阻,从而存在无法充分进行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散热的问题。
另外,雨水等水分可能在抵接部分滞留。这种情况下,根据太阳能电池模块所使用的背面保护材料的不同,有可能因长时间的水分滞留导致所述材料的劣化。而且,如果背面保护材料发生透湿,例如,作为密封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填充剂而使用的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吸湿而产生乙酸,从而可能损坏配件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并且耐载荷性有所提高的太阳光发电系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光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模块;保持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对端部的设置架台;配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非受光面侧的至少一个支承部件;其中,所述支承部件以设有因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变形而能够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非受光面抵接的距离的方式配置。
根据所述太阳光发电系统,在能够相对于因正压载荷弯曲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抵接的位置配置有支承部件。因此,与支承部件被配置成与太阳能电池模块抵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弯矩的最大绝对值,从而能够增大太阳光发电系统的耐载荷性。
另外,通过太阳能电池模块和支承部件间的间隙能够确保通气性。由此能够冷却太阳能电池模块,从而能够抑制其发电效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光发电系统所具备的太阳光发电系统的图。图1(a)是表示设置太阳能电池模块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b)是表示设置太阳能电池模块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b)所示的P-P’线的剖视图。图3(a)表示未从外部向太阳能电池模块施加正压载荷的状态;图3(b)表示从外部向太阳能电池模块施加了正压载荷的状态。
图4是将太阳能电池模块上被施加的正压载荷和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弯曲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后的示意图。图4(a)表示未施加来自外部的正压载荷的状态。图4(b)表示被施加了相当于使太阳能电池模块抵接支承部件的最小限度的正压载荷的分布载荷W1(N/m)的状态。图4(c)表示太阳能电池模块被施加了分布载荷W(N/m)的状态(其中,W>W1)。图4(d)表示在支承部件和太阳能电池模块之间被配置成不形成空隙的状态下、在太阳能电池模块施加了分布载荷W和分布载荷W1的差即分布载荷W2(N/m)的状态。
图5是表示图4(b)、图4(c)以及图4(d)的各个状态下的太阳能电池的弯矩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光发电系统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太阳光发电系统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太阳光发电系统的图。图8(a)是表示设置太阳能电池模块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8(b)是表示设置太阳能电池模块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沿图8(b)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图9(a)表示未从外部向太阳能电池模块施加正压载荷的状态;图9(b)表示从外部向太阳能电池模块施加了正压载荷的状态。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太阳光发电系统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太阳光发电系统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太阳光发电系统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太阳光发电系统的图。图13(a)是俯视图,图13(b)是沿13(a)所示的B-B’线的剖视图,图13(c)是沿13(a)所示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太阳光发电系统的图。图14(a)是俯视图,图14(b)是沿14(a)所示的D-D’线的剖视图,图14(c)是沿14(a)所示的E-E’线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太阳光发电系统的能够应用的变形例。图15(a)是表示将保持部件为固定端的情况模型化的示意图。图15(b)是表示将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三边固定、将其中一边部分固定的情况的立体图,图15(c)是表示将通过保持部件使太阳能电池模块固定在比其两端更靠内侧位置处的情况模型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太阳光发电系统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太阳光发电系统)
如图1所示,太阳光发电系统100大致包括太阳能电池模块1、设置架台2、支承部件3。设置架台2只要是保持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一对端部(相对边的端部)的构件即可,例如,具有多个保持部件21和将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端部与保持部件21一起夹持固定的多个卡止部件22。支承部件3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非受光面侧。
(太阳能电池模块)
太阳能电池模块1例如能够采用覆板(ス一パ一ストレ一ト)结构、玻璃封装(ガラスパツケ一ジ)结构或衬底(サブストレ一ト)结构等各种结构。以下,以覆板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为例进行说明。该覆板结构,尤其可适用于产量多的单结晶硅太阳能电池,以及多结晶硅太阳能电池,在使用材料少这一点上是适宜的。
在图2中,太阳能模块1从受光面1A侧开始依次由兼作模块基板的透光性基板11、由透明的热硬化性树脂构成的填充材料12、保护非受光面1B侧的背面保护膜13层叠构成。在填充材料12内密封有进行光电转换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14。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14通过内部导线15相互电连接。另外,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非受光面1B侧上设置有端子盒16。利用太阳能电池元件14的光电转换所获得的电力通过端子盒16向外部输出。另外,该太阳能模块1是没有保护外周的无框型结构,是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个例子。
太阳能电池元件14适合采用单结晶硅太阳能电池、多结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CIGS太阳能电池、CdTe太阳能电池以及HIT型太阳能电池等。在采用单结晶硅太阳能电池、多结晶硅太阳能电池、HIT型太阳能电池的情况下,通常采用15cm见方左右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4。
(设置架台)
如上所述,设置架台2包括保持部件21和卡止部件22。保持部件21具有主要从下方(非受光面1B侧)对太阳能电池模块1进行保持的作用。作为保持部件21的材料,适合使用碳素钢、不锈钢或铝等。另外,保持部件21的支承面优选通过镀锌、防蚀铝被膜或涂装等保护。
卡止部件22具有固定保持部件21所保持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作用。卡止部件22能够使用与保持部件21相同的材料。
(支承部件)
作为支承部件3的材料,可以列举出碳素钢、不锈钢、铝、或者在这些材料上镀锌、施加防蚀铝被膜的金属、橡胶、塑料等树脂成型品、采用防腐处理的木材等。
在图1(a)中,虽然例示出支承部件3是长方体的部件3a以及部件3b的情况,但是支承部件3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部件3b的形状也可以是圆柱形。另外,支承部件3也可以是长度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长度基本相等的柱形结构。但是,为了抑制背面保护膜13损伤,支承部件3的支承面(可与非受光面1B抵接的面)3S优选为平滑不设突起等的结构,并且对角部进行圆角处理。
如图3(a)所示,支承部件3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非受光面1B间隔开配置。因此,在未从外部施加正压载荷的情况下,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和支承部件3之间形成有空气流动的空隙10R(空气层)。
而且,由于设置有空隙10R,与支承面3S与非受光面1B抵接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雨水等水分的滞留。
另外,空隙10R使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两侧容易把持。因此,即使是大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也能方便施工。
如图3(b)所示,当从受光面1A侧向太阳能电池模块1施加正压载荷时,太阳能电池模块1产生变形(弯曲)。支承部件3配置在因这种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变形而能够与非受光面1B抵接的位置,从而支承太阳能电池模块1。需要说明的是,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变形量,与施加到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外力例如风压力、积雪载荷等正压载荷对应而变大。太阳能电池模块1与支承部件3的距离被设定为至少是在不发生裂纹等破损的状态下使支承部件3与弯曲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相抵接。即,设定为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破损之前支承部件3支承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中央部分的距离。
以下,在向具有以上结构的太阳光发电系统100所具备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施加了正压载荷的情况下,对施加到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弯矩,使用图4以及图5进行说明。其中,正压载荷假设为均匀分布的载荷。另外,在图4以及图5中,位置A、C分别相当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由保持部件21所保持的两端部分的位置。位置B相当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由支承部件3所支承的中央部分的位置。
如图4(a)所示,在未从外部向太阳能电池模块1施加正压载荷的情况下,由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弯曲小,所以太阳能电池模块1与支承部件3间隔开。这种情况下,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支承结构可看作单纯支承梁(単純支持げり)。
如果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上施加分布载荷W1,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非受光面侧和支承部件3接触(抵接)(图4(b))。从这个时刻开始,如图4(b)所示,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支承结构可看作具有三个支点的连续的梁。
此外,如果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上施加比分布载荷W1大的分布载荷W,则太阳能电池模块1出现图4(c)所示的弯曲。这是在施加分布载荷W1后被支承部件3开始支承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图4(b))上进一步施加分布载荷W2(=W-W1)的状态。即,可认为图4(c)的状态是图4(b)所示的仅施加分布载荷W1的状态与图4(d)所示的最初由支承部件3支承中央部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被施加了分布载荷W2的状态相叠加的状态。
图5是表示图4(b)、图4(c)、图4(d)的各状态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弯矩的曲线图。在图5中,弯矩曲线51与图4(b)的状态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弯矩M1相对应。另外,弯矩曲线52与图4(d)的状态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弯矩M2相对应。并且,根据叠加原理,将弯矩M1、M2合成的弯矩曲线53相当于施加了分布载荷W的图4(c)状态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上产生的弯矩M。另外,在图5中,用弯矩曲线54表示在未施加载荷的状态下与支承部件抵接的现有类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上作用分布载荷W时的弯矩。
在此,将在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上施加了正压载荷时的弯矩曲线53与现有情况下的弯矩曲线54进行比较。
在弯矩曲线53以及54的任一个中,在位置B的弯矩都为最小值(负值),在位置A、B之间、位置B、C之间弯矩都为最大值(正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支承部件3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间隔开配置,所以如果向太阳能电池模块1施加分布载荷W,则在位置B处,如弯矩曲线51所示,从基于分布载荷W1产生的正的弯矩的状态,成为如弯矩曲线52所示,基于分布载荷W2产生的负的弯矩。因此,与现有的结构相比,在位置B处的弯矩的大小变小(V(B)<Vo(B))。
另外,与弯矩曲线54的最大值的绝对值与最小值的绝对值之差Vo(AB)-Vo(B)以及Vo(BC)-Vo(B))相比,弯矩曲线53的最大值的绝对值与最小值的绝对值之差(V(AB)-V(B)以及V(BC)-V(B))变小。即,通过将支承部件3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间隔开配置,能够使施加了正压载荷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弯矩的最大绝对值和最小绝对值相互接近。
并且,弯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中,如果绝对值大一方的位置的应力超过允许值,则太阳能电池模块1在该位置发生破损。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抑制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破损,被施加的设想分布载荷W0施加到太阳能电池模块1时,优选使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弯矩M的最大绝对值(V(AB)以及V(BC))和最小绝对值V(B)为相等值的距离δ作为最大值,设定太阳能电池模块1与支承部件3之间的距离。
在此,为了使弯矩的最大值的绝对值与最小值的绝对值相等,可设定距离δ的值,以使分布载荷W1、W2的比率为W1∶W2=1∶15。例如,当太阳能电池模块1与图4(a)所示的模块近似时,如果作为允许的最大载荷施加3000(N/m)的分布载荷,则W1、W2的值成为W1∶W2=187.5(N/m)∶2812.5(N/m)。需要说明的是,所允许的最大载荷是指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施加的设想的最大载荷,是太阳光发电系统100的设计人员等所设定的载荷。
另外,施加分布载荷W0(N/m)时的、使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弯矩的最大值的绝对值与最小值的绝对值为相等的距离δ,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宽度L为2S(m)、杨氏模量为E(N/m2)、截面惯性矩为I(m4)的情况下,用下列等式表示。
δ=5W1L4/(384EI)=5W0S4(384EI)...式(1)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太阳光发电系统100实现如下效果。
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上施加的正压载荷较小时,太阳能电池模块1由保持部件21支承。另外,如果负载规定量以上的正压载荷,则由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弯曲,其非受光面1B与支承部件3抵接而被支承。由此,与从一开始支承部件3抵接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作用在支承部件3的位置的弯矩。由此,能够提高太阳光发电系统100的耐载荷性。
另外,如图2(a)所示,未向太阳能电池模块1施加正压载荷时,支承部件3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非受光面1B侧不接触,空气可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非受光面1B侧的空隙10R流通,从而能够获得冷却效果。例如在无风的晴天时,通过伴随着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非受光侧1B侧所产生的自然对流的对流热传导,能够冷却太阳能电池模块1,从而保持高的发电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支承部件3可适用带框架4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a。以下,结合图6对带框架4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a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通过使太阳能电池模块1a的主体部分的周围与框架4连结,能够保护主体部分并增加其强度。另外,通过在如图1所示的设置架台2上安装框架4,能够省略保持部件21、卡止部件22。
另外,由于通过将支承部件3与框架4连结,能够将太阳能电池模块1a和支承部件3一体地进行处理,在装配有支承部件3的状态下,能够更换太阳能电池模块1a。另外,作为提高了相对于正压载荷的强度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a,能够容易地替换例如在多雪地区使用的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太阳光发电系统100a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元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也作同样处理。
如图7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3a、在其上部凸起且中空的支承部件3c。
该支承部件3c随着朝向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非受光面1B,其水平方向的剖面的大小为呈台阶状变小的棱锥形状。支承部件3c由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抵接时可变形的弹性部件(EPDM、天然橡胶等)形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果增大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上施加的正压载荷,则由于太阳能电池模块1与支承部件3的接触面积变大,从而应力被分散。因此,能够抑制应力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背面(非受光面1B)的一部分集中地增加,从而能够抑制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破损。
(第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8(a)所示,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非受光侧1B侧设置有支承部件3d。并且,支承部件3d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随着从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中心部分朝向端缘部分依次减小。具体而言,支承部件3d的支承面3dS相对于非受光面1B呈凹陷状弯曲。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位置处的支承部件3d和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距离,优选被设定为比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各位置的弯曲量的极限值小。另外,在俯视透视图中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中心部与支承部件3d重合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模块1与支承部件3d的距离优选设定为在该中心部位置处为最大。
如图9(a)所示,在未从外部施加载荷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模块1基本为平坦结构。如果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受光面1A施加规定的正压载荷,则太阳能电池模块1发生弯曲,由支承部件3d的支承面3dS的一部分支承(未图示)。此时,支承部件3d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弯曲变形匹配地对太阳能电池模块1进行支承,从而减轻太阳能电池模块1在支承部件3d附近的弯曲量,减少透光性基板11的破损和太阳能电池元件14上裂缝的产生等情况。
如图9(b)所示,如果进一步向太阳能电池模块1施加大的载荷,非受光面1B与支承部件3d大致整个面接触。此时,支承部件3d以较大的面支承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非受光面1B侧,所以能够减轻施加在太阳能电池元件14上的压力。另外,由于支承部件3d支承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周缘的固定部附近,所以在该固定部附近的弯曲被减轻。由此,能够减少透光性基板11的破损、在太阳能电池元件14上裂缝的产生等情况。从而可提高太阳光发电系统100b的耐载荷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个太阳能电池模块1,可以并列地配置多个支承部件3。另外,支承部件3的支承面3dS例如可以具有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同等程度的面积。另外,如图10所示,支承部件3d也可适用于带框架4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a。这种情况下,例如支承部件3d设置在框架4上。
(第四实施方式)
支承部件3d的形状为曲面,但是并不限于此。如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以支承面在高度方向上具有阶梯差(台阶状)的方式变化的支承部件3e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非受光面1B侧。通过这样地使支承部件3e的高度呈台阶状变化,与将支承面形成为曲面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加工。
另外,例如,也可以将高度不同的部件组合而构成支承部件3e。这种情况下,容易在施工现场对支承部件3e的高度进行调整设置。即,可以根据设置环境对高度进行微调。
需要说明的是,在支承部件3e对弯曲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进行支承的情况下,优选以使阶梯差部分与太阳能电池元件14不重合的方式配置支承部件3e。由此,能够减少在太阳能电池元件14上产生裂缝。
(第五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使用由多个部分支承部件形成的支承部件。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支承部件3f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非受光面1B侧,具有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一对端部间空出规定间隔地设置的部分支承部件31f、32f、33f。需要说明的是,部分支承部件31f、32f、33f的支承面分别具有与支承部件3d的支承面3dS相同的凹陷状弯曲面的一部分。
利用支承部件3f能够减少材料费、制造工时等。另外,因为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非受光面1B的下方能够确保支承部件之间的空间,能够增加空气的流量,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制冷效率。另外,即使在支承部件3f与非受光面1B抵接的情况下,由于在部分支承部件间的空间通过空气,所以能够冷却太阳能电池模块1,抑制发电效率的降低。
另外,由于能够将连接太阳能电池模块1间的线缆等收纳在部分支承部件间的空间内,所以即使太阳能电池模块1与支承部件3f相接触,也能够抑制线缆被夹在二者之间。
(第六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3g与支承部件3d一样,支承面呈凹陷状弯曲,并在俯视图中具有细长的形状。并且,对于支承部件3g,在俯视透视下,其宽度方向的两侧端部的位置被配置成位于太阳能电池元件14之间(参见图13(b)),其长度方向的两侧端部的位置被配置成与太阳能电池元件14不重合(参见图13(c))。
支承部件3g对太阳能电池模块1进行支承时,能够抑制直接向太阳能电池元件14施加压力,从而能够减少在太阳能电池14产生裂缝。
另外,如图13所示,支承部件3g被配置成其长度方向与直线状连接太阳能电池元件14间的内部引线15的连接方向成为同方向。另外,支承部件3g还配置成其侧端部与内部引线15不重合。由此,支承部件3g对太阳能电池模块1进行支承时,能够抑制向内部引线15直接施加压力,并且能够抑制太阳能电池元件14和内部导线15的连接部的剥离,太阳能电池元件14在该连接部附近产生裂缝等。
(第七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太阳光发电系统中,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未配置太阳能电池元件14的直线状的非配置部分。支承部件3h由多个部分支承部件构成,在俯视透视下,被配置成与上述非配置部分重合、与配置部分不重合。由此,支承部件3h对太阳能电池模块1进行支承时,由于施加到太阳能电池元件14的压力被减轻,所以能够减少太阳能电池元件14产生裂缝等情况。
(变形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增加一些修正以及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在平屋顶、地上设置的倾斜架台进行了说明,但是,设置架台2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还可以适宜地应用于房顶放置型的太阳光发电系统、房顶材料型的太阳光发电系统。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支承结构以二维的单纯支承梁近似地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是其他支承结构,通过将支承部件3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非受光面1B侧间隔开任意的距离配置,也能够调节正弯矩和负弯矩的值。
即,如图15(a)所示,保持部件21也可以为无法移动、旋转的固定端。另外,固定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一对端部的保持部件21不限于如单纯支承梁那样固定相对的两边,也可以如图15(b)所示那样,固定矩形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三边、四边,保持部件21也可以比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一边的长度短。作为这样的例子,可以想到无框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通过卡止部件22局部地固定在设置架台2上的情况。该情况下,能够降低设置架台2的使用材料。即,通过设置支承部件3,能够进一步减少设置架台2的使用材料。另外,如图15(c)所示,也可以以悬臂梁的方式,将该太阳能电池模块1固定在比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端边略靠中央的位置。

Claims (9)

1.一种太阳光发电系统,其包括:
太阳能电池模块;
保持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对端部的设置架台;
配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非受光面侧的至少一个支承部件;
所述太阳光发电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以设有因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变形而能够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非受光面抵接的距离的方式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光发电系统,其中,
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变形量与施加到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上的外力对应变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光发电系统,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对端部之间,并且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与所述支承部件的距离随着从所述支承部件的中央部朝向端部而变小。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光发电系统,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承面凹陷状弯曲。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光发电系统,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承面具有阶梯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光发电系统,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的至少一个在俯视透视下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中心部重合。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光发电系统,其中,
对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与所述支承部件的距离,将在所允许的最大载荷施加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受光面侧的情况下、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所产生的弯矩最大值的绝对值与最小值的绝对值大致相等的距离δ设定为最大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光发电系统,其中,
所述距离δ被设定为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中心部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光发电系统,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配置为,在俯视透视下,与配置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部分不重合。
CN2009801064756A 2008-02-28 2009-02-27 太阳光发电系统 Active CN1019600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7042 2008-02-28
JP2008047042 2008-02-28
JP2008277710 2008-10-29
JP2008-277710 2008-10-29
PCT/JP2009/053683 WO2009107776A1 (ja) 2008-02-28 2009-02-27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0079A true CN101960079A (zh) 2011-01-26
CN101960079B CN101960079B (zh) 2012-06-13

Family

ID=41016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64756A Active CN101960079B (zh) 2008-02-28 2009-02-27 太阳光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04968B2 (zh)
EP (1) EP2253773B1 (zh)
JP (1) JP5197733B2 (zh)
CN (1) CN101960079B (zh)
WO (1) WO200910777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3499A (zh) * 2014-09-05 2015-01-14 苏州费米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全方位防震太阳能光伏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26727A4 (en) * 2009-04-27 2017-07-05 Kyocera Corporation Solar battery device, and solar battery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8859881B2 (en) 2010-02-02 2014-10-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olar battery module
JP2011231477A (ja) * 2010-04-26 2011-11-17 Fp Corporation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構造
WO2012017957A1 (ja) * 2010-08-03 2012-02-09 昭和シェル石油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902451B2 (ja) * 2011-11-30 2016-04-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アレイ
JP5755163B2 (ja) * 2012-02-24 2015-07-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US9316417B2 (en) * 2012-06-29 2016-04-19 Sunpower Corporation Framing system for mounting solar collecting devices
JP2014101628A (ja) * 2012-11-16 2014-06-05 Idec Corp 太陽光パネル用架台、太陽光パネル用支持台及び太陽光発電ユニット
JP6250932B2 (ja) * 2013-01-11 2017-12-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架台取付け構造
DE112014004754T5 (de) * 2013-10-18 2016-08-11 Solar Frontier K.K. Befestigungsstruktur eines Dünnschicht-Photovoltaikzellenmoduls
WO2015116911A1 (en) * 2014-01-30 2015-08-06 Sunedison Llc Solar module with integrated collapsible rack assembly
JP2016119781A (ja) * 2014-12-22 2016-06-30 株式会社東芝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支持体
JP6485110B2 (ja) * 2015-02-26 2019-03-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744088B2 (ja) * 2015-12-02 2020-08-19 株式会社エクソル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及び支持部材
WO2017138248A1 (ja) * 2016-02-08 2017-08-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太陽光発電装置
WO2017154826A1 (ja) * 2016-03-08 2017-09-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架台、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システム
US10490682B2 (en) 2018-03-14 2019-11-26 National Mechanical Group Corp. Frame-less encapsulated photo-voltaic solar panel supporting solar cell modules encapsulated within multiple layers of optically-transparent epoxy-resin materials
JP7370186B2 (ja) * 2019-08-05 2023-10-27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
NL2026001B1 (en) 2020-07-03 2022-03-11 Tinteq Holding B V A method of aligning solar panels and a device for aligning solar panels
AU2021409960A1 (en) * 2020-12-23 2023-07-13 Array Technologies, Inc. Photovoltaic module deflection limiter
CN116762271A (zh) * 2020-12-23 2023-09-15 阵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模块挠曲限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8318B2 (ja) 1988-09-26 1994-08-31 株式会社クボタ 変速装置における高低速検出装置
JPH0610705Y2 (ja) * 1988-12-27 1994-03-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DE4002711A1 (de) * 1990-01-31 1991-08-08 Bmc Melchior Solartechnik Kg Dachziegel mit solarplatte
US5505788A (en) * 1994-06-29 1996-04-09 Dinwoodie; Thomas L. Thermally regulated photovoltaic roofing assembly
US5746839A (en) * 1996-04-08 1998-05-05 Powerlight Corporation Lightweight, self-ballasting photovoltaic roofing assembly
JPH1054118A (ja) * 1996-08-08 1998-02-24 Canon Inc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H11150287A (ja) * 1997-09-10 1999-06-02 Canon Inc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付き外囲体、太陽電池付き外囲体の設置方法、及び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N2440878Y (zh) * 2000-08-03 2001-08-01 高纪凡 建筑用太阳能光电板
WO2002041407A1 (fr) * 2000-11-16 2002-05-23 Kaneka Corporation Module de batterie solaire, systeme de production d'energie photovoltaique, bloc de support supportant ce module de batterie solaire, et procede d'installation d'un systeme de production d'energie photovoltaique
JP2003105940A (ja) * 2001-09-28 2003-04-09 Sekisui Chem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構造
JP2004006625A (ja) * 2002-03-27 2004-01-08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アレイ
JP2004087884A (ja) 2002-08-28 2004-03-1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支持枠構造
JP2004146765A (ja) 2002-08-30 2004-05-20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アレイ
JP2006278537A (ja) * 2005-03-28 2006-10-12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アレイ
JP2006278535A (ja) 2005-03-28 2006-10-12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固定構造
WO2008136095A1 (ja) * 2007-04-24 2008-11-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3499A (zh) * 2014-09-05 2015-01-14 苏州费米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全方位防震太阳能光伏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107776A1 (ja) 2011-07-07
WO2009107776A1 (ja) 2009-09-03
CN101960079B (zh) 2012-06-13
US8404968B2 (en) 2013-03-26
EP2253773B1 (en) 2015-02-18
EP2253773A4 (en) 2013-12-04
JP5197733B2 (ja) 2013-05-15
EP2253773A1 (en) 2010-11-24
US20110005581A1 (en) 2011-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079B (zh) 太阳光发电系统
US20090293941A1 (en) Photovoltaic power farm structure and installation
US20110290297A1 (en) Photovoltaic System,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Photovoltaic System
JP593858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H10294485A (ja) 大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20233840A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ame
KR101144478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EP2019435A2 (en) Solar cell module
US10381498B2 (en) Flexible laminates for solar modules
KR20120018792A (ko) 태양광 집광 패널
US20120152317A1 (en) High concentration photovoltaic module
JP201123147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構造
US20150319937A1 (en) Solar greenhouse structure
US20130081673A1 (en) Arched photovoltaic module
JP2012009495A (ja) 太陽電池アレイ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948598B2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および太陽光発電装置用スペーサ
CN210629393U (zh) 一种光伏公路系统
US2020029520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olar panel
JP6577275B2 (ja) 太陽電池装置
JP6877929B2 (ja) 太陽光発電ユニッ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装着方法
JP6343810B2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および太陽光発電装置用スペーサ
JP2005019825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装置
TW201438260A (zh) 太陽電池模組
CN216774698U (zh) 一种半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框架
CN219980738U (zh) 一种轻质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