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6443A - 接收装置、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收装置、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6443A
CN101946443A CN2009801055615A CN200980105561A CN101946443A CN 101946443 A CN101946443 A CN 101946443A CN 2009801055615 A CN2009801055615 A CN 2009801055615A CN 200980105561 A CN200980105561 A CN 200980105561A CN 101946443 A CN101946443 A CN 101946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ata
receiving system
detection
dispen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55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上智造
吉本贵司
山田良太
示泽寿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46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64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H04J11/004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using regenerative 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H04L1/005Iterative decoding, including iteration between signal detection and decoding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H04B1/7107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与发送装置进行通信的接收装置,具备:接收部,其从发送装置中接收对多个数据信号进行了复用的信号;以及数据信号检测部,其按照每个数据信号,根据接收部所接收的接收信号判定发送数据的检测是否成功,接收部还从发送装置中接收与复用的多个数据信号中的检测发送数据失败的数据信号的至少任意一个对应的重发数据信号,数据信号检测部根据接收信号和重发数据信号判定复用的多个数据信号中的与重发数据信号对应的数据信号和至少一个与重发数据信号不对应的数据信号所包含的发送数据的再次检测是否成功。

Description

接收装置、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收装置、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本申请根据2008年2月21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8-040228来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多载波传送方式,已知的有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等。在多载波传送方式中,在发送装置中,通过附加保护间隔(GI:Guard Interval)区间来降低多路径干扰的影响。
在这些接入方式中,当存在超过保护间隔区间的到达波时,因前面的码元进入到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区间会产生码元间干扰(ISI: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另外会产生载波间干扰(ICI:Inter Carrier Interference)。载波间干扰(ICI)是因码元的断开处即信号的不连续区间进入到快速傅立叶变换区间而产生的。
以下的专利文件1提出了用于改善当存在超过所述保护间隔(GI)的到达波的情况下因码元间干扰(ISI)、载波间干扰(ICI)所导致的特性劣化的方法。在该以往技术中,接收装置进行一次解调动作之后,利用纠错结果(MAP解码器的输出),生成包含码元间干扰(ISI)成分和载波间干扰(ICI)成分的信号,即:期望以外的载波的复制信号(副本信号)。然后,接收装置通过对从接收信号中除去所生成的复制信号所得的信号再次进行解调动作。由此,防止因码元间干扰(ISI)和载波间干扰(ICI)所导致的特性劣化。
作为组合了多载波传送方式和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分复用)方式的方式,提出有MC-CDM(Multi Carrier-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多载波码分复用)方式、MC-CDMA(Multi Carrier-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多载波码分多址)、Spread-OFCDM(Orthogonal Frequency 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率码分复用)等。
在这些接入方式中,接收装置经由多路径环境接收例如使用了Walsh-Hadamard码等正交码的进行了基于频率方向扩展的码复用的信号。当所接收的信号在正交码的周期内具有频率变动的情况下,无法保持正交码间的正交性。因此,引起码道间干扰(MCI:Multi Code Interference),成为特性劣化的原因。
专利文件2和非专利文件1记载了用于改善因所述码间的正交性的畸变所导致的特性劣化的方法。在这些以往技术中,虽然具有下行链路、上行链路的不同,但双方都涉及除去MC-CDM通信时的码复用所导致的码道间干扰的技术。在这些以往技术中,使用纠错后或者解扩后的数据,除去期望码以外的信号,由此实现特性的改善。
上述技术的共同点在于:为了消除码元间干扰(ISI)、载波间干扰(ICI)、码道间干扰(MCI)等干扰,在接收装置中,根据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了解调之后生成的副本信号来生成干扰信号,并进行干扰消除。另外,通过反复进行这些处理,能够使副本信号的精度提高,能够高精度地消除干扰。
然而,即使进行了使用上述干扰消除器的反复处理,在码元间干扰(ISI)、载波间干扰(ICI)、码道间干扰(MCI)等干扰较多的情况下,也无法完全除去干扰。因此,不能正常地对期望的数据进行解调,会产生错误。
另一方面,作为针对错误的控制方法,具有组合了自动重发(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和Turbo编码等纠错码的混合自动重发(HARQ)。尤其作为混合自动重发(HARQ),已知有Chase合成(CC:Chase Combining)和递增冗余(IR:Incremental Redundancy)(非专利文件2、非专利文件3)。
例如,在使用Chase合成(CC)的混合自动重发(HARQ)中,当接收分组中检测出错误时,接收装置请求发送装置重发完全相同的分组。接收装置通过合成这2个接收分组来提高接收质量。
并且,在使用递增冗余(IR)的混合自动重发(HARQ)中,对冗余比特进行分割,然后一点点地依次重发。因此,随着重发次数的增加,能够使编码率降低,能够提高纠错能力。
然而,混合自动重发(HARQ)在重发分组数增加时,存在链路容量的开销因重发分组而增加的问题。另外,当从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的重发次数增加时,也存在端对端的延迟时间增大的问题。
因此,存在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通信时的吞吐量低下的问题。
【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2004-221702号公报
【专利文件2】日本特开2005-198223号公报
【非专利文件1】Y.Zhou、J.Wang、and M.Sawahashi、“Downlink Transmission of Broadband OFCDM Systems-Part I:Hybrid Detection、”IEEE Transaction on Communication、Vol.53、Issue 4、pp.718-729、April 2005.
【非专利文件2】D.Chase、“Code combining-A maximum likelihood decoding approach for combing and arbitrary number of noisy packets、”IEEE Trans.Commun.、vol.COM-33、pp.385-393、May 1985.
【非专利文件3】J.Hagenauer、“Rate-compatible punctured convolutional codes(RCPC codes)and their application、”IEEE Trans.Commun.、vol.36、pp.389-400、April 1988.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从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的重发次数的接收装置、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1)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与发送装置进行通信,该接收装置具备:接收部,其从所述发送装置中接收对多个数据信号进行了复用的信号;以及数据信号检测部,其按照每个所述数据信号,从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接收信号中判定发送数据的检测是否成功,所述接收部还从所述发送装置中接收与所述复用的多个数据信号中的检测发送数据失败的数据信号的至少任意一个对应的重发数据信号,所述数据信号检测部从所述接收信号和所述重发数据信号中判定所述复用的多个数据信号中的与所述重发数据信号对应的数据信号和至少1个与所述重发数据信号不对应的数据信号所包含的发送数据的再次检测是否成功。
(2)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所述数据信号检测部具备:数据信号副本生成部,其生成作为各数据信号的副本的数据信号副本;干扰信号副本生成部,其根据所述数据信号副本生成干扰信号副本;干扰除去部,其从接收信号中减去所述干扰信号副本;信号合成部,其对除去了所述干扰信号副本的接收信号进行合成;以及判定部,其从所述信号合成部所合成的信号中检测所述复用的多个数据信号所包含的发送数据。
(3)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所述信号合成部具备:解调部,其对除去了所述干扰信号副本的接收信号和所述重发信号进行解调;以及合成部,其对除去了所述干扰信号副本的接收信号的解调结果和所述重发信号的解调结果进行合成。
(4)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所述解调部输出除去了所述干扰信号副本的接收信号和所述重发信号所包含的发送数据的似然信息。
(5)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所述解调部输出除去了所述干扰信号副本的接收信号和所述重发信号所包含的发送数据的对数似然比,所述合成部对除去了所述干扰信号副本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发送数据的对数似然比和所述重发信号所包含的发送数据的对数似然比进行相加来合成。
(6)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所述干扰信号副本生成部针对要检测的各个数据信号生成干扰信号副本。
(7)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所述干扰信号副本生成部针对要检测的多个数据信号中的最初要检测数据信号以外的数据信号生成干扰信号副本。
(8)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所述接收装置具备报告发送部,该报告发送部根据所述数据信号检测部所输出的所述发送数据再次检测的成功与否,将所述发送数据的再次检测成功的数据信号相关的成否信息报告给所述发送装置。
(9)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所述报告发送部根据所述复用的各个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数据的检测的成功与否,将每个所述数据信号的成否信息报告给所述发送装置,根据所述发送数据再次检测的成功与否,只将所述发送数据的再次检测成功的数据信号相关的成否信息报告给所述发送数据。
(10)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所述接收装置具备报告发送部,该报告发送部根据所述数据信号检测部所输出的所述发送数据再次检测的成功与否,将所述发送数据的再次检测失败的数据信号相关的成否信息报告给所述发送装置。
(11)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所述多个数据信号被码扩展复用,所述数据信号检测部具备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处理的解扩部。
(12)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所述多个数据信号是被空间复用的流,所述数据信号检测部具备对接收信号进行流分离的流分离部。
(13)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进行通信,该发送装置具备:发送信号生成部,其根据多个发送数据生成对多个数据信号进行了复用的信号;发送部,其将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所生成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装置;以及报告接收部,其接收从所述接收装置报告的表示每个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数据检测成功与否的成否信息,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还针对所述成否信息表示发送数据检测失败的所述数据信号中的一部分数据信号生成重发信号,所述发送部还将所述重发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装置。
(14)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的所述发送装置具备发送数据存储部,该发送数据存储部存储所述多个发送数据,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根据存储在所述发送数据存储部中的所述发送数据生成所述重发信号。
(15)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的所述报告接收部还接收从所述接收装置报告的表示发送数据再次检测成功与否的成否信息。
(16)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的所述发送数据存储部对报告了表示发送数据再次检测成功与否的成否信息的该发送数据进行删除。
(17)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具备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所述发送装置具备:发送信号生成部,其根据多个发送数据生成对多个数据信号进行了复用的信号;发送部,其将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所生成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装置;以及报告接收部,其接收从所述接收装置报告的表示每个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数据检测成功与否的成否信息,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还针对所述成否信息表示发送数据检测失败的所述数据信号中的一部分数据信号生成重发信号,所述发送部还将所述重发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具备:接收部,其从所述发送装置中接收对多个数据信号进行了复用的信号;以及数据信号检测部,其按照每个所述数据信号,从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接收信号中判定发送数据的检测是否成功,所述接收部还从所述发送装置中接收与所述复用的多个数据信号中的检测发送数据失败的数据信号的至少任意一个对应的重发数据信号,所述数据信号检测部从所述接收信号和所述重发数据信号中判定所述复用的多个数据信号中的与所述重发数据信号对应的数据信号和至少1个与所述重发数据信号不对应的数据信号所包含的发送数据的再次检测是否成功。
(18)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方法是使用了与发送装置进行通信的接收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接收装置执行如下步骤:第1步骤,由接收部从所述发送装置中接收对多个数据信号进行了复用的信号;第2步骤,由数据信号检测部按照每个所述数据信号从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接收信号中判定发送数据的检测是否成功;第3步骤,由所述接收部进一步从所述发送装置中接收与所述复用的多个数据信号中的检测发送数据失败的数据信号的至少任意一个对应的重发数据信号;以及第4步骤,由所述数据信号检测部从所述接收信号和所述重发数据信号中判定所述复用的多个数据信号中的与所述重发数据信号对应的数据信号和至少1个与所述重发数据信号不对应的数据信号所包含的发送数据的再次检测是否成功。
(19)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方法是使用了与发送装置进行通信的接收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发送装置执行如下步骤:第1步骤,由发送信号生成部根据多个发送数据生成对多个数据信号进行了复用的信号;第2步骤,由发送部将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所生成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装置;第3步骤,由报告接收部接收从所述接收装置报告的表示每个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数据检测成功与否的成否信息;第4步骤,由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进一步针对所述成否信息表示发送数据检测失败的所述数据信号中的一部分数据信号生成重发信号;以及第5步骤,由所述发送部还将所述重发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装置。
在本发明的接收装置、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中,能够降低从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的重发次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要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1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100(图2)的编码部114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100(图2)的速率匹配部115中的删余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使用了与图4不同的删余图形(删余图形A2)的情况下的删余处理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5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复并列型MCI干扰消除器部510的结构的主要部分510a的概略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CI副本生成部604(图7)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9是表示针对进行了图4所示的删余处理的信号的解删余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使用了与图9不同的删余图形(图5的删余图形A2)的情况下的解删余处理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合成部609中的比特LLR合成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在接收部500中从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始发分组中提取信息比特的处理、和接收分组管理部509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从包含与重发分组对应的始发分组的过去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始发分组中提取信息比特的处理、和接收分组管理部509(图6)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接收数据的检测、成否信息的报告和重发、接收数据的再检测的一连串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接收数据的检测、成否信息的报告和重发、接收数据的再检测的一连串处理的流程的另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接收数据的检测、成否信息的报告和重发、接收数据的再检测的一连串处理的流程的再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16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1600的干扰消除器部161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18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19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1900的干扰消除器部191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22是表示在接收部1900中从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始发分组中提取信息比特的处理、和接收分组管理部1910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从包含与重发分组对应的始发分组的过去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始发分组中提取信息比特的处理、和接收分组管理部1910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0…发送装置;101-1~101-N…码信道信号生成部;102…码复用部;103…交织器部;104…IFFT部;105…导频信号生成部;106…复用部;107…GI插入部;108…无线发送部;109…天线;110…无线接收部;111…分离部;112…重发控制部;113…重发控制信号生成部;500…接收装置;501…天线;502…无线接收部;503…分离部;504…传播路径估计部;505…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506…GI除去部;507…FFT部;508…接收信号存储部;509…接收分组管理部;510…干扰消除器部;511-1~511-N…码信道副本生成部;512…比特LLR存储部;513…成否信息信号生成部;514…复用部;515…无线发送部;1600…接收装置;1601…天线;1602…无线接收部;1603…分离部;1604…传播路径估计部;1605…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1606…GI除去部;1607…FFT部;1608…接收信号存储部;1609…接收分组管理部;1610…干扰消除器部;1612…比特LLR存储部;1613…成否信息信号生成部;1614…复用部;1615…无线发送部;1800…发送装置;1801-1~1801-N…流信号生成部;1809-1~1809-N…天线;1810…无线接收部;1811…分离部;1812…重发控制部;1813…重发控制信号生成部;1900…接收装置;1901-1~1901-N…天线;1903…无线接收部;1904…分离部;1905…传播路径估计部;1906…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1907…GI除去部;1908…FFT部;1909…接收信号存储部;1910…接收分组管理部;1911…干扰消除器部;1912…比特LLR存储部;1913…成否信息信号生成部;1914…复用部;1915…无线发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要的图。在图1中,横轴是时间轴。
首先,作为发送装置的基站经由下行链路复用作为始发分组的数据信号P1和P2,并作为下行链路数据信号发送给作为移动站的终端(步骤S101)。经过传送所需的时间后接收到信号的终端存储对信号P1和信号P2进行了复用的接收信号,并进行干扰消除处理和数据检测处理(步骤S102)。
另外,所复用的其他信号成为干扰成分。即,在码道间干扰中,对于信号P1来说,信号P2是干扰成分,对于信号P2来说,信号P1是干扰成分。所谓干扰消除处理是从接收信号中除去对干扰信号进行了再现的信号(副本)的处理。例如,在检测信号P2时,使用从接收信号中除去了信号P1的副本的信号。
这里,对在信号P1和信号P2的双方的分组中产生了错误的情况进行说明。终端生成包含成否信息(NACK1、NACK2)的信号,并作为上行链路成否信息信号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给基站(步骤S103),该成否信息用于将在信号P1和信号P2的分组中产生了错误的情况报告给基站。
接收到上行链路成否信息信号的基站针对作为返回了NACK的分组的信号P1生成作为重发分组的信号PN+1(步骤S104)。并且,基站将信号PN+1作为下行链路数据信号发送给终端(步骤S105)。
这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针对从终端返回了NACK的多个分组中的一部分分组,生成重发分组,并发送给终端。
接收到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的终端对作为重发分组的信号PN+1进行解调,使用信号PN+1的解调结果和对所存储的信号P1和信号P2进行了复用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和数据检测处理(步骤S106)。
这里,如上述那样,在干扰消除处理中,通过除去所复用的其他分组的副本,使检测精度提高。一般情况下,当通过混合自动重发(HARQ)方式进行重发时,使用合成了始发分组和重发分组的信号来进行数据检测比只使用始发分组来进行数据检测能够获得良好的检测精度。即,通过合成重发分组,信号P1的检测精度比始发检测时提高,随着信号P1副本精度的提高,信号P2的检测精度也提高。
这样,不仅与作为重发分组的信号P3对应的作为始发分组的信号P1,复用在信号P1上的信号P2的质量(例如,错误率)也被改善,信号P2的成否结果有可能与始发的结果不同。这里,对信号P1和信号P2的双方的分组没有错误的情况进行说明。
终端生成包含成否信息(ACK1、ACK2)的信号,并作为上行链路成否信息信号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给基站(步骤S107),该成否信息用于将在信号P1和信号P2的分组中没有错误的情况报告给基站。
接收到ACK1、ACK2的基站在那以后无需进行与信号P1和信号P2对应的重发。其结果,通过重发与信号P1对应的信号PN+1,能够改善信号P1和信号P2双方中的错误,不用进行与信号P2对应的重发,就能进行信号P1和信号P2中的数据检测。
这样,复用多个始发分组从发送装置(也称为基站)向接收装置(也称为终端)发送,在接收装置中,一边除去干扰(所复用的其他分组)一边检测数据。并且,在数据检测失败的情况下,使用混合自动重发(HARQ)方式从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重发分组。并且,在接收装置检测所复用的多个始发分组失败、从发送装置发送了与其一部分分组对应的重发分组时,不仅针对一部分分组,在初次检测失败的其他始发分组中也进行再次检测。如果检测成功,则将表示检测成功的信息从接收装置发送给发送装置。由此,由于能够抑制下行链路的重发分组数,所以能够使吞吐量提高。
【第1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接收装置侧使用反复并列型MCI消除器。反复MCI消除器在接收侧生成MCI副本,通过从接收信号中减去该MCI副本来抑制码道间干扰MCI。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1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发送装置100具备码信道信号生成部101-1~101-N(其中,N是码复用数)、码复用部102、交织器部103、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逆变换)部104、导频信号生成部105、复用部106、GI(Guard Interval:保护间隔)插入部107、无线发送部108、天线109、无线接收部110、分离部111、重发控制部112、重发控制信号生成部113。
码信道信号生成部101-1~101-N分别具备编码部114、速率匹配部115、调制部116、扩展部117、编码比特存储部118。
首先,对从发送装置100到接收装置500(参照图6)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码信道信号生成部101-1~101-N(也称为发送信号生成部)根据信息比特(发送数据)生成每个码信道的数据信号。
首先,编码部114对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信道编码处理,将编码比特序列输出给速率匹配部115和编码比特存储部118。这里,作为信道编码,编码部114优选使用卷积编码、Reed-Solomon编码等具有纠错能力的编码。更优选的是编码部114使用Turbo编码、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等具有高纠错能力的编码。
速率匹配部115对编码部114所输出的编码比特或者编码比特存储部118所输出的编码比特,进行与重发控制部112所输出的重发次数相对应的删余(パンクチヤリング)(比特除去)、比特填充(比特插入)或比特重复(比特反复)处理,并输出给调制部116。优选的是,速率匹配部115进一步进行比特交织处理。另外,作为速率匹配的例子,后面叙述了与删余相关的一例。
编码比特存储部118(也称为发送数据存储部)存储作为编码部114的输出的编码比特序列。并且,编码比特存储部118根据重发控制部112的控制,删除所存储的编码比特序列。关于这些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叙述。另外,编码比特存储部118也可以不存储编码部114的输出而存储信息比特自身。
调制部116对速率匹配部115所输出的编码比特(删余编码比特)序列进行调制处理,将调制码元序列输出给扩展部117。此时,作为调制方式,调制部116使用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键控)、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等调制方式。更优选的是调制部116使用与发送装置100和接收装置500之间的传播路径对应的调制方式。
扩展部117复制与扩展率对应的调制部116所输出的码元序列,并乘以每个码信道的扩展码Cn(n=1、......、N)。由此,扩展部117生成码片序列(每个码信道的数据信号),并输出给码复用部102。
码复用部102复用作为码信道信号生成部101-1、......、101-N的输出的每个码信道的数据信号,并输出给交织器部103。
交织器部103对码复用部102所输出的信号进行码片交织和码元交织等交织处理,并输出给IFFT部104。
IFFT部104通过对在频率方向上排列的信号进行IFFT处理,变换为时域信号,并输出给复用部106。
导频信号生成部105生成在接收装置500(参照图6)中用于传播路径估计的导频信号,并输出给复用部106。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部113生成用于将重发控制部112所通知的各码信道的信号的重发次数通知给接收装置500的信号(重发控制信号),并输出给复用部106。
复用部106对IFFT部104所输出的数据信号、导频信号生成部105所输出的导频信号、重发控制信号生成部113所输出的重发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并输出给GI插入部107。
复用部106所输出的信号在GI插入部107中被附加了保护间隔,并输出给无线发送部108。
无线发送部108(也称为发送部)对GI插入部107输出的信号进行上变频等处理,并经由天线109向接收装置500发送信号。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100(图2)的编码部114的结构的概略框图。编码部114具备内部编码器201、内部交织器202、内部编码器203。并且,这里对使用编码率是3的Turbo编码作为信道编码的情况进行说明。
当向编码部114输入信息比特序列时,输出信息比特序列、第1奇偶比特序列、第2奇偶比特序列这3种比特序列。信息比特序列是所输入的信息比特序列本身。第1奇偶比特是将信息比特序列输入给内部编码器201而进行了编码处理的输出结果。第2奇偶比特是在内部交织器202中对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并将交织处理的结果输入给内部编码器203而进行了编码处理的输出结果。
这里,内部编码器201和内部编码器203可以是同样的编码器,也可以是不同的编码器。优选的是内部编码器201和内部编码器203都使用级联卷积编码器。另外,在图3中,编码器114分别输出3个序列,但也可以通过进行并串行变换而作为1个序列来输出。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100(图2)的速率匹配部115中的删余处理的一例的图。bs k、bp1 k、bp2 k、bs k+1、bp1k+1、bp2 k+1、bs k+2、bp1 k+2、bp2 k+2、bs k+3、bp1 k+3、bp2 k+3、......是编码比特D1。bs k是第k个信息比特,bp1 k是第k个第1奇偶比特,bp2 k是第k个第2奇偶比特。
删余图形(パンクチヤパタ一ン)A1是表示对各个编码比特是否进行删余(比特除去)的图形。图4中的中空的四边形表示不除去比特,涂黑的四边形表示除去比特。
当对图4的上段的编码比特D1进行使用了图4的中段的删余图形A1的删余处理时,获得图4的下段那样的编码比特、即删余编码比特B1(bs k、bp1 k、bs k+1、bp2 k+1、bs k+2、bp1 k+2、bs k+3、bp2 k+3、......)。
图5是表示使用了与图4不同的删余图形(删余图形A2)的情况下的删余处理的图。图5的上段所示的编码比特D2与图4的上段所示的编码比特D1相同。
这样,速率匹配部115通过使用不同的删余图形,输出不同的删余编码比特B1。即,速率匹配部115对编码比特D2(bs k、bp1 k、bp2 k、bs k+1、bp1 k+1、bp2 k+1、bs k+2、bp1 k+2、bp2 k+2、bs k+3、bp1 k+3、bp2 k+3、......)进行使用了删余图形A2的删余处理,输出删余编码比特B2(bs k、bp2 k、bs k+1、bp1 k+1、bs k+2、bp2 k+2、bs k+3、bp1 k+3、.......)。
速率匹配部115根据重发控制部112的控制,对作为来自编码部114的输出的编码比特或作为来自编码比特存储部118的输出的编码比特,进行上述的删余处理等。优选的是,速率匹配部115按照使应用于作为来自编码部115的输出的编码比特的删余图形与应用于作为来自编码比特存储部118的输出的编码比特的删余图形不同的方式进行删余。更优选的是,应用于作为来自编码部114的输出的编码比特的删余图形使用不除去信息比特这样的图形,应用于作为来自编码比特存储部118的输出的编码比特的删余图形使用不除去在应用于作为来自编码部115的输出的编码比特的删余图形中所除去的比特这样的图形。
另外,这里对必须除去比特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必除去比特。即,也可以使用不除去比特这样的删余图形。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5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接收装置500具备天线501、无线接收部502、分离部503、传播路径估计部504、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505、GI除去部506、FFT部507、接收信号存储部508、接收分组管理部509、干扰消除器部510、码信道副本生成部511-1~511-N、比特LLR(Log Likelihood Ratio:对数似然比)存储部512、成否信息信号生成部513、复用部514、无线发送部515。另外,也将传播路径估计部504~比特LLR存储部512统称为数据信号检测部。
码信道副本生成部511-1~511-N分别具备码元副本生成部516、扩展部517。
首先,无线接收部502(也称为接收部)经由天线501从发送装置100接收信号,进行下变频等处理,并输出给分离部503。分离部303将无线接收部502所输出的信号分离成导频信号、重发控制信息信号和数据信号。
传播路径估计部504使用在分离部503中分离出的导频信号来估计发送装置100和接收装置500间的传播路径特性,并将传播路径估计值输出给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505和干扰消除器510。
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505存储作为传播路径估计部504的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
GI除去部506从分离部503所分离的数据信号中除去保护间隔,并输出给FFT部507。
FFT部507对GI除去部506的输出信号进行FFT处理,由此变换为频域的信号,并输出给接收信号存储部508和干扰消除器510。
接收信号存储部508存储作为FFT部507的输出的频域的信号。
接收分组管理部509根据在分离部503中分离的重发控制信息信号和干扰消除器部510所输出的成否信息,向干扰消除器部510、比特LLR存储部512、接收信号存储部508、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505输出各种指示。并且,接收分组管理部509指示成否信息信号生成部513生成成否信息信号。另外,在后面对接收分组管理部509的详细动作进行叙述。
干扰消除器部510根据接收分组管理部509的指示,一边参照传播路径估计部504所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一边从FFT部507所输出的信号中检测信息比特序列。并且,干扰消除器部510将编码比特LLR输出给码信道副本生成部511-1~511-N,并且将成否信息输出给接收分组管理部509。
并且,在从比特LLR存储部512输出比特LLR的情况下,使用该比特LLR和作为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505的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从接收信号存储部508所输出的接收信号中进行信息比特的检测。另外,在后面对干扰消除器部510的动作的详细例子进行叙述。
码信道副本生成部511-1~511-N(也称为数据信号副本生成部)生成与扩展码C1~CN对应的码信道中的副本。详细来讲,码元副本生成部516根据干扰消除器部510输出的编码比特LLR,生成码元副本。
码元副本生成部516所输出的码元副本在扩展部517中按照扩展率来复制,并乘以各码信道中的扩展码C1~CN,生成码信道副本(数据信号副本)。
比特LLR存储部512根据接收分组管理部509的指示,存储干扰消除器部510输出的比特LLR。并且,在接收信号上复用了重发分组的情况下,比特LLR存储部512将所存储的比特LLR输出给干扰消除器部510,并重新存储干扰消除器部510所输出的比特LLR。即,比特LLR存储部512将所存储的比特LLR置换为新输出的比特LLR。
成否信息信号生成部513根据接收分组管理部509的指示,生成成否信息信号,并输出给复用部514。
复用部514复用作为成否信息信号生成部513的输出的成否信息信号和上行链路数据信号,并输出给无线发送部515。无线发送部515(也称为报告发送部)对复用部514所输出的信号进行上变频等处理,并经由天线501发送给发送装置100(图2)。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复并列型干扰消除器部510的结构的主要部分510a的概略框图。另外,这里对检测与一个扩展码Ck对应的码信道的信号的情况进行说明。与其他的扩展码对应的码信道的信号的检测也同样。除了初次能够无错误地检测到所有的信息比特的情况以外,反复执行干扰消除器部510中的一连串的处理。
干扰消除器部510的主要部分510a具备传播路径补偿部601、解交织器部602、码分离部603、MCI副本生成部604、减法部(也称为干扰除去部)605。
码分离部603具备解扩部606、解调部607、速率匹配部608、合成部609、解码部(也称为判定部)610。
MCI副本生成部604(也称为干扰信号副本生成部)被输入码信道副本生成部511-1~511-N所输出的码信道副本Sr、1~Sr、k-1、Sr、k+1~Sr、N中的Sr、k以外的码信道副本。并且,MCI副本生成部604被输入传播路径估计部504(或者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305)所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MCI副本生成部604根据这些码信道副本和传播路径估计值,生成MCI副本(干扰副本)并输出给减法部605。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CI副本生成部604(图7)的结构的概略框图。MCI副本生成部604具备码复用部701、交织器部702、传递函数乘法部703。
码复用部701对输入给MCI副本生成部604的码信道副本Sr、1、Sr、k-1、Sr、k+1、Sr、N进行复用,并输出给交织器部702。交织器部702对码复用部701输出的信号进行交织处理,并输出给传递函数乘法部703。传递函数乘法部703对交织器部702输出的信号乘以从传播路径估计值计算出(或者是传播路径估计值本身)的传递函数,生成MCI副本。另外,交织器部702由于进行与交织器部103同样的处理,所以能够用同样的电路来实现。并且,在初次时,MCI副本生成部604没必要生成MCI副本。
返回到图7,减法部605从FFT部507(或者接收信号存储部508)的输出中减去MCI副本,并输出给传播路径补偿部601。
传播路径补偿部601根据作为传播路径估计部504(或者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505)的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对减法部605的输出进行传播路径补偿,并输出给解交织器部602。具体来讲,传播路径补偿部601进行使因传播路径的影响所产生的相位旋转等返回的处理。优选的是,传播路径补偿部601从传播路径估计值中计算出MRC权重、ORC权重、或者MMSE(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最小均方误差)权重,并将所计算出的权重乘以减法部605的输出。
解交织器部602对来自传播路径补偿部601的输出进行解交织处理,并输出给解扩部606。该解交织处理优选是将通过交织器部103中的交织处理所重新排列的顺序还原的重新排列。
解扩部606通过进行使用了扩展码Ck的解扩处理,提取与Ck对应的码信道的信号,并将解扩后的信号输出给解调部607。扩展系数Ck是扩展系数C1、C2~CN中的任意一个。通过该扩展系数Ck的选择,能够改变逐次型干扰消除器的检测顺序。
解调部607对作为来自解扩部606的输出信号的解扩后的调制码元序列进行解调处理,并提取每比特的信号。并且,解调部607将每比特的对数似然比(LLR)输出给速率匹配部608。另外,有时也将传播路径补偿部601、解调部607、速率匹配部608统称为解调部。
以下,对使用比特LLR(每比特的LLR)作为解调部607中的解调结果的情况进行说明。这里,作为求出比特LLR的一例,对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4值相移键控)调制的情况进行说明。如果将发送了接收信号S’时的比特序列设为b0、b1(b0、b1是1或-1),则用式(1)来表示对比特序列b0、b1进行了QPSK调制的发送信号S。
【算式1】
s = 1 2 ( b 0 + j b 1 ) - - - ( 1 )
其中,j表示虚数单位。由此,作为b0的比特LLR的λ1(b0)为式(2)。
【算式2】
λ 1 ( b 0 ) = 2 Re ( S ′ ) 2 ( 1 - μ ) - - - ( 2 )
并且,b1的比特LLR是调换式(2)的实部和虚部所得的。其中,Re(x)表示复素数x的实部,μ是接收信号的等效振幅、即成为接收信号振幅基准的值。
另外,在该情况下,作为码元副本生成部516的处理,用式(3)计算码元副本Sr’。
【算式3】
S r ′ = 1 2 tanh ( λ 2 ( b 0 ) / 2 ) + j 2 tanh ( λ 2 ( b 1 ) / 2 ) - - - ( 3 )
其中,构成码元副本Sr’的比特LLR表示λ2(b0)、λ2(b1)的情况。这里,λ2()是解调部607的输出。
速率匹配部608对在发送装置100内的速率匹配部115(图2)中进行的删余(比特除去)、比特填充(比特插入)或者比特重复(比特反复)处理进行逆处理。即,速率匹配部608对被删余的比特进行比特解删余(比特LLR插入)处理,对进行了比特填充(比特插入)的比特进行比特除去处理,对进行了比特重复(比特反复)的比特进行比特LLR合成。
图9是表示针对进行了图4所示的删余处理的信号的解删余处理的一例的图。d1 s k、d1 p1 k、d1 s k+1、d1 p2 k+1、d1 s k+2、d1 p1 k+2、d1 s k+3、d1 p2 k+3、......是比特LLR·D3。d1 s k是第k个信息比特的比特LLR。d1 p1 k是第k个第1奇偶比特的比特LLR。d1 p2 k是第k个第2奇偶比特的比特LLR。
删余图形A1是表示对各个编码比特是否进行删余(比特除去)的图形。图9中的中空的四边形表示不除去比特,涂黑的四边形表示除去比特。
作为被除去的比特中的比特LLR,插入0。当对图9的上段的比特LLR·D3进行使用了图9的中段的删余图形A1的删余处理时,获得图9的下段那样的比特LLR、即删余比特LLR·E3(d1 s k、d1 p1 k、0、d1 s k+1、0、d1 p2 k+1、d1 s k+2、d1 p1 k+2、0、d1 s k+3、0、d1 p2 k+3、......)。
图10是表示使用了与图9不同的删余图形A2(图5的删余图形A2)的情况下的解删余处理的图。与图9的情况相同,作为被除去的比特中的比特LLR,插入0。这样,速率匹配部608插入0作为被除去的比特中的比特LLR。由此,速率匹配部608输出所有编码比特中的比特LLR(也包含0)。即,速率匹配部608对比特LLR·D4(d2 s k、d2 p2 k、d2 s k+1、d2 p1 k+1、d2 s k+2、d2 p2 k+2、d2 s k+3、d2 p1 k+3、......)进行使用了删余图形A2的解删余处理,输出解删余编码比特LLR·E4(d2 s k、0、d2 p2 k、d2 s k+1、d2 p1 k+1、0、d2 s k+2、0、d2 p2 k+2、d2 s k+3、d2 p1 k+3、0......)。
合成部609在是始发分组或第1次重发分组的情况下,直接输出作为速率匹配部608的输出的比特LLR。另外,有时也将传播路径补偿部601、解调部607、速率匹配部608、合成部609统称为信号合成部。
另一方面,在是第2次以后的重发分组的情况下,合成部609对存储在比特LLR存储部512中的比特LLR(对应的始发分组中的比特LLR)和作为速率匹配部608的输出的比特LLR进行合成输出。
从合成部609输出的比特LLR被输入给解码部610。并且,在是重发分组的情况下,所输出的比特LLR被发送给LLR存储部512。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合成部609中的比特LLR合成的一例的图。图11示出了对图9和图10所示的解删余比特LLR进行合成的情况。
按照不同的删余图形进行了删余和解删余的解删余比特LLR·E5(d1 s k、d1 p1 k、0、d1 s k+1、0、d1 p2 k+1、d1 s k+2、d1 p1 k+2、0、d1 s k+3、0、d1 p2 k+3、......)与解删余比特LLR·E6(d2 s k、0、d2 p2 k、d2 s k+1、d2 p1 k+1、0、d2 s k+2、0、d2 p2 k+2、d2 s k+3、d2 p1 k+3、0......)是相同长度(编码比特的长度)的序列。合成部609按照每比特对解删余比特LLR·E5和解删余比特LLR·E6进行相加,由此算出合成后的比特LLR·F5。
解码部610使用从合成部609输出的比特LLR进行解码处理,并输出作为解码结果的信息比特、表示信息比特中是否包含错误的成否信息和编码比特LLR。另外,解码部610在包含错误的情况下,不输出信息比特而输出编码比特LLR,在没有错误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输出编码比特LLR而输出信息比特。
另外,信息比特的错误检测例如只要在发送装置100侧将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附加到信息比特上、在接收装置500侧进行错误检测即可。
接着,使用图2对从接收装置500到发送装置100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接收装置500所发送的信号经由天线109由无线接收部110(也称为报告接收部)接收。
分离部111对复用在接收信号上的上行链路数据和成否信息进行分离。
重发控制部112根据由分离部111从上行链路数据中分离出的成否信息,进行发送重发分组(重发数据信号)的准备。在成否信息是表示接收失败的信息(NACK)的情况下,重发控制部112指示编码比特存储部118输出与返回了NACK的分组对应的编码比特序列。并且,重发控制部112指示速率匹配部115对从编码比特存储部118输出编码比特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处理。
另外,速率匹配处理可以是与始发时同样的处理,但优选根据重发次数来变更速率匹配处理。另外,重发控制部112将表示要复用的分组的重发次数的信息通知给重发控制信号生成部113。重发控制信号生成部113生成表示重发控制部112所通知的信息的信号(重发控制信号)并输出给复用部106。
另外,作为表示要复用的分组的重发次数的信息,优选是表示次数本身的信息,但也可以是只表示是始发还是重发的信息等对重发次数进行了加工的信息。在成否信息是表示接收成功的信息(ACK)的情况下,重发控制部112指示编码比特存储部118释放存储了与返回ACK的分组对应的编码比特序列的存储区域。
图12是表示在接收部500中从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始发分组中提取信息比特的处理、和接收分组管理部509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首先,由无线接收部502接收发送装置100所发送的信号(步骤S1101)。并且,在分离部503、GI除去部506、FFT部507中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存储在接收信号存储部508中(步骤S1102)。使用在传播路径估计部504中估计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由传播路径补偿部601进行传播路径补偿(步骤S1103)。
接着,执行针对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各个分组的处理。即,执行与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分组相关的循环L1的处理(步骤S1104~S1108)。在步骤S1103中被传播路径补偿后的信号在解交织器部602、解扩部606中进行处理。然后,在解调部607和速率匹配部608中进行解调处理和速率匹配处理(步骤S1105)。并且,在接收分组管理部509中判定是否是始发(步骤S1106)。如果是始发(在步骤S1106中为“是”),则使用作为进行了解调和速率匹配处理的结果的比特LLR,在解码部610中进行解码(步骤S1107)。
接着,进行与反复干扰消除处理相关的循环L2的处理(步骤S1109~S1119)。首先,进行针对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各个始发分组的处理。即,进行与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始发分组相关的循环L3的处理(步骤S1110~S1112)。首先,由码信道副本生成部511根据编码比特LLR生成各个始发分组的码信道副本(步骤S1111)。
接着,进行针对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各个始发分组的第2次以后的检测处理。即,进行与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始发分组相关的循环L4的处理(步骤S1113~S1118)。即,在减法部605中消除在步骤S1111中生成的自身码信道以外的码信道中的码信道副本(MCI副本)(步骤S1114)。并且,由传播路径补偿部601对剩下的信号进行传播路径补偿(步骤S1115)。并且,在解调部607和速率匹配部608中进行解调和速率匹配处理(步骤S1116)。并且,在解码部610中进行解码(步骤S1117),从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始发分组中提取信息比特。其中,优选步骤S1114中的码信道副本的消除也消除重发分组的副本。
另一方面,关于重发分组(在步骤S1106中为“否”),首先在接收分组管理部509中判定是第1次重发还是第2次以后的重发(步骤S1120)。如果是第1次重发(在步骤S1120中为“否”),则将进行了解调和速率匹配处理的比特LLR存储在比特LLR存储部512中(步骤S1122)。如果是第2次以后的重发(在步骤S1120中为“是”),则在合成部609中对进行了解调和速率匹配处理的比特LLR和存储在比特LLR存储部512中的比特LLR进行合成(步骤S1121)。并且,将合成后的比特LLR存储在比特LLR存储部512中(步骤S1122)。
另外,这里对在重发时将进行了解调和速率匹配处理的比特LLR存储在比特LLR存储部512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进行了反复干扰消除后的解调和速率匹配处理的比特LLR(步骤S1116后段的比特LLR)存储在比特LLR存储部512中。
并且,当能够只在重发分组中进行解码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可以在步骤S1122之后,将比特LLR在步骤S1107中进行解码,也可以省略步骤S1107中的解码处理。当不能只在重发分组中进行解码的情况下,只要省略步骤S1107中的解码处理即可。
存储在比特存储部512中的比特LLR,在从包含与重发分组对应的始发分组的过去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始发分组中提取信息比特的处理中使用。
图13是表示从包含与重发分组对应的始发分组的过去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始发分组中提取信息比特的处理、和接收分组管理部509(图6)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首先,干扰消除器部510从接收信号存储部508中获取包含与重发分组对应的始发分组的过去的接收信号(步骤S1201)。并且,使用存储在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505中的该接收信号接收时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由传播路径补偿部601进行传播路径补偿(步骤S1202)。另外,也可以存储传播路径补偿后的接收信号。该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这里的传播路径补偿。
接着,执行与重发分组对应的始发分组相关的循环L5的处理(步骤S1203~S1207)。关于始发分组,首先,传播路径补偿后的信号在解交织器部602、解扩部606中进行处理。并且,在解调部607和速率匹配部608中进行解调和速率匹配处理(步骤S1204),求出编码比特LLR。
接着,在合成部609中合成在步骤12604中求出的编码比特LLR和与该始发分组对应的重发分组的编码比特LLR(在图12的步骤S1122中所存储的比特LLR)(步骤S1205)。然后,使用合成所得的编码比特LLR由解码部610进行解码(步骤S1206)。
接着,进行使用了过去的接收信号的反复干扰消除处理。即,进行循环L6的处理(步骤S1208~S1219)。首先,进行针对过去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各个始发分组的处理。即,进行与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始发分组相关的循环L7的处理(步骤S1209~S1211)。首先,由码信道副本生成部511根据编码比特LLR(在步骤S1205中进行了合成的情况下,为其编码比特LLR)生成各个始发分组的码信道副本。
接着,进行针对过去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各个始发分组的第2次以后的检测处理。即,与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始发分组相关的循环L8的处理(步骤S1212~S1218)。即,在减法部605中消除在步骤S1210中生成的自身码信道以外的码信道中的码信道副本(步骤S1213)。并且,由传播路径补偿部601对剩下的信号进行传播路径补偿(步骤S1214)。并且,在解调部607和速率匹配部608中进行解调和速率匹配处理(步骤S1215),算出编码比特LLR。
接着,由合成部609合成所算出的编码比特LLR和重发分组的编码比特LLR(在图12的步骤S1122中存储的编码比特LLR)(步骤S1216)。然后,使用所合成的编码比特LLR,由解码部610进行解码(步骤S1217)。由此,从过去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始发分组中提取信息比特。其中,优选步骤S1213中的码信道副本的消除也消除包含在过去的接收信号中的重发分组的副本。
图14是表示接收数据的检测、成否信息的报告和重发、以及接收数据的再检测的一连串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时序图。
首先,作为发送装置的基站经由下行链路复用作为始发分组的信号P1~PN,并作为下行链路数据发送给作为接收装置的终端(步骤S201)。接收到信号的终端存储对信号P1~PN进行了复用的接收信号,并进行干扰消除处理和数据检测处理(步骤S202)。这里,对在信号P1~PN的所有的分组中产生了错误的情况进行说明。终端生成包含成否信息(NACK1~NACKN)的信号,该成否信息用于将在信号P1~PN的分组中产生了错误的情况报告给基站。并且,终端将所生成的信号作为上行链路成分信息信号,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给基站(步骤S203)。
接收到成否信息信号的基站针对返回了NACK的分组(信号P1)生成重发分组(信号PN+1)(步骤S204)。并且,基站将所生成的重发分组(信号PN+1)与下行链路的其他分组(信号PN+2~P2N)复用之后,作为下行链路数据信号发送给终端(步骤S205、S206)。基站只要针对返回了NACK的分组中的一部分分组生成重发分组并发送即可。
接收到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的终端对信号PN+2~P2N进行干扰消除处理和数据检测处理。这里,对在信号PN+2~P2N的所有的分组中没有错误的情况进行说明。
终端生成包含成否信息(ACKN+2、ACK2N)的信号,该成否信息用于将在信号PN+2~P2N的分组中没有错误的情况报告给基站(步骤S207)。并且,终端将所生成的信号作为上行链路成否信息信号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给基站(步骤S208)。另外,在未报告ACK的系统中,也可以不发送ACK。
终端使用重发分组(信号PN+1)的解调结果和对所存储的信号P1~PN进行了复用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和数据检测处理(步骤S209)。
这里,在上述的干扰消除处理中,通过预先除去以前复用的其他分组的副本,使检测精度提高。即,通过合成重发分组(通过合成作为信号分组的信号P1和作为重发分组的信号PN+1),信号P1的检测精度比始发检测时提高,随着信号P1副本精度的提高,信号P2~PN的检测精度也提高。
这样,不仅与重发的分组(信号PN+1)对应的始发分组(信号P1),复用在信号P1上的信号的质量(例如,错误率)也被改善,成否结果有可能与始发的结果不同。这里,对信号P1~PN的所有的分组中没有错误的情况进行说明。
终端生成包含成否信息(ACK1~ACKN)的信号,并作为上行链路成分信息信号,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给基站,该成否信息用于将在信号P1~PN的分组中没有错误的情况报告给基站(步骤S210)。
接收到ACK1~ACKN的基站在那以后无需进行与分组(信号P1~PN)对应的重发。其结果,通过重发与信号P1对应的PN+1,能够改善分组(信号P1~PN)中的错误,不用进行与分组(信号P2~PN)对应的重发,就能进行分组(信号P1~PN)中的数据检测。
图15是表示接收数据的检测、成否信息的报告和重发、以及接收数据的再检测的一连串的处理流程的另一例的时序图。
首先,基站经由下行链路复用作为始发分组的信号P1~PN,并作为下行链路数据发送给终端(步骤S301)。接收到信号的终端存储对信号P1~PN进行了复用的接收信号。并且,终端进行干扰消除处理和数据检测处理。这里,对在信号P1~PN的所有的分组中产生了错误的情况进行说明。终端生成包含成否信息(NACK1~NACKN)的信号,该成否信息用于将在信号P1~PN的分组中产生了错误的情况报告给基站(步骤S302)。并且,终端将所生成的信号作为上行链路成分信息信号,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给基站(步骤S303)。
接收到上行链路成否信息信号的基站针对返回了NACK的分组(信号P1)生成重发分组(信号PN+1)(步骤S304)。并且,基站将所生成的信号作为下行链路数据信号与下行链路的其他分组复用,并发送给终端(步骤S305)。基站只要针对返回了NACK的分组中的一部分分组生成重发分组并发送即可。另外,关于要复用的其他分组,由于与图14的说明同样,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接收到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的终端存储重发分组(信号PN+1)的解调结果。并且,终端使用信号PN+1的解调结果和对所存储的信号P1~PN进行了复用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和数据检测处理。这里,对在信号P1~PN的所有的分组中产生了错误的情况进行说明。
终端生成包含成否信息(NACK1、NACKN)的信号,该成否信息用于将在信号P1~PN的分组中产生了错误的情况报告给基站(步骤S306)。并且,终端将所生成的信号作为上行链路成否信息信号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给基站(步骤S307)。另外,这里对再次发送成否信息(NACK1、NACKN)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由于终端已经向基站报告了针对始发分组的成否信息,所以可以不必向基站发送第2次以后的成否信息。
在该情况下,作为发送装置的基站只要进行在未返回ACK的情况下就按照接收到NACK这样的情况来处理即可。在不向基站发送第2次以后的成否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减轻上行链路的开销。
接收到上行链路成否信息信号的基站针对返回了NACK的分组(信号P1)生成第2次重发分组(信号PN+2)(步骤S308)。并且,基站将所生成的信号与下行链路的其他分组复用并发送给终端(步骤S309)。
接收到下行链路信号的终端对重发分组(信号PN+2)的解调结果和所存储(信号PN+1)的解调结果进行合成。并且,终端使用所合成的结果和对所存储的信号P1~PN进行了复用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和数据检测处理。这里,对信号P1~PN的所有分组中没有错误的情况进行说明。
终端生成包含成否信息(ACK1~ACKN)的信号,该成否信息用于将在信号P1~PN的分组中没有错误的情况报告给基站(步骤S310)。并且,终端将所生成的信号作为上行链路成否信息信号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给基站(步骤S311)。
接收到ACK1~ACKN的基站在那以后无需进行与分组(信号P1~PN)对应的重发。其结果,通过从基站向终端重发与信号P1对应的PN+1和PN+2,能够改善分组(信号P1~PN)中的错误。并且,不用进行与分组(信号P2~PN)对应的重发,就能进行分组(信号P1~PN)中的数据检测。
图16是表示接收数据的检测、成否信息的报告和重发、以及接收数据的再检测的一连串的处理流程的再一例的时序图。
首先,基站经由下行链路复用作为始发分组的信号P1~PN,并作为下行链路数据发送给终端(步骤S401)。接收到信号的终端存储对信号P1~PN进行了复用的接收信号。并且,终端进行干扰消除处理和数据检测处理。这里,对在信号P1~PN的所有的分组中产生了错误的情况进行说明。
终端生成包含成否信息(NACK1~NACKN)的信号,该成否信息用于将在信号P1~PN的分组中产生了错误的情况报告给基站(步骤S402)。并且,终端将所生成的信号作为上行链路成分信息信号,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给基站(步骤S403)。
接收到上行链路成否信息信号的基站针对返回了NACK的分组(信号P1)生成重发分组(信号PN+1)(步骤S404)。并且,基站将所生成的信号与下行链路的其他分组复用,并作为下行链路数据信号发送给终端(步骤S405)。基站只要针对返回了NACK的分组中的一部分分组生成重发分组并发送即可。另外,关于要复用的其他分组,由于与图14的说明同样,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接收到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的终端存储重发分组(信号PN+1)的解调结果。并且,终端使用信号PN+1的解调结果和对所存储的信号P1~PN进行了复用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和数据检测处理。这里,对在信号P1~PN的所有的分组中产生了错误的情况进行说明。
终端生成包含成否信息(NACK1~NACKN)的信号,该成否信息用于将在信号P1~PN的分组中产生了错误的情况报告给基站(步骤S406)。并且,终端将所生成的信号作为上行链路成否信息信号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给基站(步骤S407)。另外,这里对再次从终端向基站发送成否信息(NACK1、NACKN)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由于在步骤S402中终端已经向基站报告了针对始发分组的成否信息,所以可以不必向基站发送第2次以后的成否信息。
基站向终端发送了重发分组(信号PN+1)后,针对返回了NACK的分组(信号P1)生成重发分组(信号PN+2)(步骤S408)。并且,基站将所生成的信号与下行链路的其他分组复用并作为下行链路数据信号发送给终端(步骤S409)。
接收到下行链路信号的终端使用重发分组(信号PN+2)的解调结果、所存储信号PN+1、对所存储的信号P1~PN进行了复用的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处理和数据检测处理。这里,对信号P1~PN的所有分组中没有错误的情况进行说明。
终端生成包含成否信息(ACK1~ACKN)的信号,该成否信息用于将在信号P1~PN的分组中没有错误的情况报告给基站(步骤S410)。并且,终端将所生成的信号作为上行链路成否信息信号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给基站(步骤S411)。
接收到ACK1~ACKN的基站在那以后无需进行与分组(信号P1~PN)对应的重发。其结果,通过重发与信号P1对应的PN+1和与信号P2对应的信号PN+2,能够改善分组(信号P1~PN)中的错误。并且,不用进行与分组(信号P3~PN)对应的重发,就能进行分组(信号P1~PN)中的数据检测。
接着,对在接收分组管理部509中管理的分组信息进行说明。
接收分组管理部509存储用于指定在各个接收定时所接收的接收信号(接收帧)的信息(例如与接收帧对应的号码)、用于指定包含在各接收信号中的分组的信息(例如与分组对应的号码)、表示各分组的重发次数的信息、用于指定与各分组对应的重发分组的比特LLR的信息。
当接收装置500接收到接收信号时,接收分组管理部509将用于指定接收信号的信息通知给接收信号存储部508和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505。接收信号存储部508与用于指定接收信号的信息相关联地存储接收信号自身。并且,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505与用于指定接收信号的信息相关联地存储与接收信号对应的传播路径估计值。
当对重发分组接收时存储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分组进行再检测时,接收分组管理部509将用于指定包含与重发分组对应的始发分组的接收信号的信息通知给接收信号存储部508和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505。
当从接收分组管理部509中通知用于指定接收信号的信息时,接收信号存储部508将与该信息相关联的接收信号输出给干扰消除器部510。并且,当从接收分组管理部509中通知用于指定接收信号的信息时,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505将与该信息相关联的传播路径估计值输出给干扰消除器部510。
并且,当接收装置500接收到接收信号时,接收分组管理部509参照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分组的重发次数。并且,接收分组管理部509在具有重发次数是2次以往的分组的情况下,向比特LLR存储部512通知用于指定与该分组对应的重发分组的比特LLR的信息。
比特LLR存储部512根据所通知的信息,将所存储的比特LLR输出给干扰消除器部510。另外,在具有重发次数是1次的分组的情况下,接收分组管理部509生成用于指定与该分组对应的重发分组的比特LLR的信息,并通知给比特LLR存储部512。比特LLR存储部512与所通知的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干扰消除器部510所输出的比特LLR。
并且,接收分组管理部509将用于指定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分组的信息和表示各分组的重发次数的信息通知给干扰消除器部510。
干扰消除器部510从用于指定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分组的信息和表示各分组的重发次数的信息中,决定用于速率匹配部608中的解删余处理的图形。
并且,在重发次数是0(即始发)的情况下,合成部609不进行合成,而直接将速率匹配部608所输出的信号输出给解码部610。在重发次数是1的情况下,合成部609不进行合成,而直接将速率匹配部608所输出的信号输出给比特LLR存储部512。
在重发次数是2的情况下,合成部609对速率匹配部608输出的信号和比特LLR存储部512所存储的信号进行合成,并输出给比特LLR存储部512。
当对重发分组接收时存储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分组进行再检测时,接收分组管理部509向比特LLR存储部512通知用于指定与该分组对应的重发分组的比特LLR的信息。比特LLR存储部512将与所通知的信息相关联的比特LLR输出给干扰消除器部510。
并且,当对重发分组接收时存储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分组进行再检测时,接收分组管理部509将用于指定要进行再检测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分组的信息和用于指定重发次数的信息通知给干扰消除器部510。
干扰消除器部510关于重发次数是1次以上的分组,在合成部609中进行比特LLR的合成,关于重发次数是0的分组,不进行合成。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复用多个始发分组从发送装置100向接收装置500发送,在接收装置500中,一边除去干扰(所复用的其他分组)一边检测数据,并且,在数据检测失败的情况下,从发送装置100向接收装置500发送重发分组。并且,在检测所复用的多个始发分组失败并发送了与其一部分分组对应的重发分组时,不仅针对一部分分组,在初次检测失败的其他始发分组中也进行再次检测,如果检测成功,则将表示检测成功的信息发送给发送装置100。由此,由于能够抑制下行链路的重发分组数,所以能够使吞吐量提高。
【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在接收装置500侧使用反复并列型MCI消除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在接收装置侧使用反复逐次型MCI消除器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16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另外,发送装置由于能够通过与图2所示的发送装置100同样的结构来实现,所以省略说明。
接收装置1600具备天线1601、无线接收部1602、分离部1603、传播路径估计部1604、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1605、GI除去部1606、FFT部1607、接收信号存储部1608、接收分组管理部1609、干扰消除器部1610、比特LLR存储部1612、成否信息信号生成部1613、复用部1614、无线发送部1615。
另外,干扰消除器部1610以外的各模块能够使用与图6所示的同名的模块同样的模块,所以以下对干扰消除器部1610所进行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1600的干扰消除器部161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另外,这里对按照C1、C2、C3~CN的顺序检测与扩展码C1~Ck对应的码信道的信号的情况进行说明。
反复执行干扰消除器部1610中的一连串的处理。反复次数为1次以上。
干扰消除器部1610具备传播路径补偿部1701-1、1701-2~1701-N、解交织器部1702-1、1702-2~1702-N、码分离部1703-1、1703-2~1703-N、MCI副本生成部1704-1、1704-2~1704-N、码信道副本生成部1705-1、1705-2~1705-N(省略图示)、减法部1706-1、1706-2~1706-N。
码分离部1703-1具备解扩部1707-1、解调部1708-1、速率匹配部1709-1、合成部1710-1、解码部1711-1。码分离部1703-2~1703-N也具备与码分离部1703-1同样的结构。
另外,为了方便说明,重复记载了具有同样功能的多个模块,但也可以采用只具备一个模块而多次使用该模块功能的结构。
干扰消除器部1610内的各模块进行与图7所示的干扰消除器部510内的同名的各模块同样的处理。并且,码信道副本生成部1705-1~1705-N进行与接收装置500内的码信道副本生成部511同样的处理。因此,这里对在干扰消除器部1610的处理中与干扰消除器部510的处理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中,由干扰消除器部510进行与扩展码C1~CN对应的各码信道的信号检测,并在码信道副本生成部511中生成了与扩展码C1~CN对应的各码信道副本。并且,将所生成的码信道副本用于干扰消除器部510中的下一次反复时的干扰消除。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干扰消除器部1610具备码信道副本生成部1705-1~1705-N。并且,每当与扩展码C1~CN对应的任意一个码信道的信号检测结束时,在码信道副本生成部1705-1~1705-N中生成或更新码信道副本。并且,将该生成或更新后的码信道副本用于接下来检测的码信道中的干扰除去。
即,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扩展码C1~CN的所有码信道的信号检测之后更新码信道副本。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1个码信道的信号检测之后更新码信道副本。由此,能够生成高精度的码信道副本。
在接收装置1600中,即使是进行这种干扰消除处理的系统,也能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HARQ处理。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复用多个始发分组从发送装置100(图2)向接收装置1600(图17)发送。并且,在接收装置1600中,一边除去干扰(所复用的其他分组)一边检测数据。并且,在数据检测失败的情况下,从发送装置100向接收装置1600发送重发分组。并且,在检测所复用的多个始发分组失败并且从发送装置100向接收装置1600发送了与其一部分分组对应的重发分组时,接收装置1600不仅针对一部分分组,在初次检测失败的其他始发分组中也进行再次检测。并且,如果检测成功,则将表示检测成功的信息发送给发送装置100。由此,由于能够抑制下行链路的重发分组数,所以使吞吐量提高。
【第3实施方式】
在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对通过扩展码来复用分组、通过消除器来除去码道间干扰(MCI)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对分组进行空间复用并通过干扰消除器对其他流的信号进行除去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对使用反复SIC(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er:逐次型干扰消除器)作为干扰消除器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18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发送装置1800具备流信号生成部1801-1~1801-N(其中,N是流数)、天线1809-1~1809-N、无线接收部1810、分离部1811、重发控制部1812、重发控制信号生成部1813。
流信号生成部1801-1~1801-N分别具备编码部1814、速率匹配部1815、调制部1816、交织器部1803、IFFT部1804、导频信号生成部1805、复用部1806、GI插入部1807、无线发送部1808、编码比特存储部1818。
流信号生成部1801-1根据信息比特生成每个流的发送数据信号。首先,编码部1814对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信道编码处理,将编码比特序列输出给速率匹配部1815和编码比特存储部1818。这里,作为信道编码,编码部1814优选使用卷积编码、Reed-Solomon编码等具有纠错能力的编码。更优选的是,编码部1814使用Turbo编码、LDPC编码等具有高纠错能力的编码。
速率匹配部1815对编码部1814所输出的编码比特或者编码比特存储部1818所输出的编码比特,进行与重发控制部1812所输出的重发次数相对应的删余(比特除去)、比特填充(比特插入)或比特重复(比特反复)处理。速率匹配部1815也可以进一步进行比特交织处理。另外,作为速率匹配的例子,后面叙述了与删余相关的一例。
编码比特存储部1818存储作为编码部1814的输出的编码比特序列。并且,根据重发控制部1812的控制,删除所存储的编码比特序列。
调制部1816对速率匹配部1815所输出的编码比特(删余编码比特)序列进行调制处理,将调制码元序列输出给交织器部1803。调制部1816可以使用PSK、QAM等调制方式作为调制方式。更优选的是使用与发送装置1800和接收装置1900(参照图20)之间的传播路径对应的调制方式。
交织器部1803对调制部1816所输出的信号进行码元交织(频率交织)等交织处理,并输出给IFFT部1804。
IFFT部1804通过对在频率方向上排列的信号进行IFFT处理,变换为时域信号,并输出给复用部1806。
导频信号生成部1805生成在接收装置1900中用于传播路径估计的导频信号,并输出给复用部1806。导频信号生成部1805优选生成按照每个流正交的导频信号。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部1813生成用于将重发控制部1812所通知的各流的数据信号的重发次数通知给接收装置1900的信号(重发控制信号),并输出给复用部1806。另外,这里采用了重发控制信号复用在流信号生成部1801-1中的流上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复用在任意的流(也可以是多个)上。
复用部1806对IFFT部1804所输出的数据信号、导频信号生成部1805所输出的导频信号、重发控制信号生成部1813所输出的重发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并输出给GI插入部1807。
GI插入部1807对复用部1806所输出的信号附加了保护间隔,并发送给无线发送部1808。
无线发送部1808对GI插入部1807所输出的信号进行上变频等处理,并经由天线1809-1发送给接收装置1900。在其他的流信号生成部1801-2~1801-N和天线1809-2~1809-N中也进行与流信号生成部1801-1和天线1809-1同样的处理。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19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接收装置1900具备天线1901-1~1901-M(其中,M是接收天线数)、每个天线的接收处理部1902-1~1902-M、接收分组管理部1910、干扰消除器部1911、比特LLR存储部1912、成否信息信号生成部1913、复用部1914、无线发送部1915。
每个天线接收处理部1902-1~1902-M分别具备无线接收部1903、分离部1904、传播路径估计部1905、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1906、GI除去部1907、FFT部1908、接收信号存储部1909。
另外,也将传播路径估计部1905~比特LLR存储部1912统称为数据信号检测部。
经由天线1901-1~1901-M接收到的信号在每个天线接收处理部1902-1~1902-M中进行接收处理。首先由无线接收部1903(也称为接收部)对天线1901-1~1901-M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下变频等处理,并输出给分离部1904。
分离部1904将无线接收部1903所输出的信号分离成导频信号、重发控制信息信号和数据信号。
传播路径估计部1905使用在分离部1904中分离出的导频信号来估计发送装置1800的各天线1809-1~1809-N和接收装置1900的天线1901-1~1901-M间的传播路径特性,并将传播路径估计值输出给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1906和干扰消除器部1911。
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1906存储作为传播路径估计部1905的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
在GI除去部1907中,从分离部1904所分离的数据信号中除去保护间隔,并输出给FFT部1908。
FFT部1908对GI除去部1907的输出信号进行FFT处理,由此变换为频域的信号,并输出给接收信号存储部1909和干扰消除器部1911。
接收信号存储部1909存储作为FFT部1909的输出的频域的信号。
接收分组管理部1910根据在分离部1904中分离的重发控制信息信号和干扰消除器部1911所输出的成否信息,向干扰消除器部1911、比特LLR存储部1912、接收信号存储部1909、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1906输出各种指示。并且,接收分组管理部1910指示成否信息信号生成部1913生成成否信息信号。另外,在后面对接收分组管理部1910的详细动作进行叙述。
干扰消除器部1911根据接收分组管理部1910的指示,一边参照传播路径估计部1905所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一边从每个天线的接收处理部1902-1~1902-M所输出的信号中检测信息比特序列,并且,输出将成否信息输出给接收分组管理部1910。并且,在从比特LLR存储部1912输出比特LLR的情况下,干扰消除器部1911使用该比特LLR和作为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1906的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从接收信号存储部1909所输出的接收信号中进行信息比特的检测。另外,在后面对干扰消除器部1911的动作的详细例子进行叙述。
比特LLR存储部1912根据接收分组管理部1910的指示,存储干扰消除器部1911输出的比特LLR。并且,在接收信号上复用了重发分组的情况下,比特LLR存储部1912将所存储的比特LLR输出给干扰消除器部1911,并重新存储干扰消除器部1911所输出的比特LLR。即,比特LLR存储部1912将所存储的比特LLR置换为新输出的比特LLR。
成否信息信号生成部1913根据接收分组管理部1910的指示,生成成否信息信号,并输出给复用部1914。
复用部1914复用作为成否信息信号生成部1913的输出的成否信息信号和上行链路数据信号,并输出给无线发送部1915。
无线发送部1915(也称为报告发送部)对复用部1914所输出的信号进行上变频等处理,并经由天线1901-1发送给发送装置1800。另外,这里将只从天线1901-1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构造作为例子来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多个天线来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1900的干扰消除器部191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另外,这里对依次检测第1流到第N流的情况进行说明。除了初次能够无错误地检测到所有的信息比特的情况以外,反复执行干扰消除器部1911中的一连串的处理。
干扰消除器部1911具备流检测部2001-1、2001-2~2001-N、接收副本生成部2002-1、2002-2、2002-3~2002-N、减法部2003-1、2003-2~1603-N、码元副本生成部2004-1、2004-2~2004-N(省略图示)。
流检测部2001-1具备MIMO分离部2005-1(也称为流分离部)、解交织器部2006-1、解调部2007-1、速率匹配部2008-1、合成部2009-1、解码部2010-1。流检测部2001-2~2001-N也具有与流检测部2001-1同样的结构。
接收副本生成部2002-1~2002-N(也称为干扰信号副本生成部)根据码元副本生成部2004-1~2004-N所输出的码元信道副本Sr、1~Sr、N中的Sr、k以外的码元副本和传播路径估计部1905(或者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1906)所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生成流副本(干扰副本)并输出给减法部2003-1~2003-N。
另外,初次时,接收副本生成部2002-1~2002-N无需生成接收副本。并且,反复中的各码元副本使用最后生成或更新的副本。
减法部2003-1~2003-N从FFT部1908(或者接收信号存储部1909)的输出中减去流副本,并输出给MIMO分离部2005-1~2005-N。
MIMO分离部2005-1~2005-N根据作为传播路径估计值1905(或者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1906)的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对减法部2003-1~2003-N的输出进行MIMO流分离,并输出给解交织器部2001-1~2001-N。具体来讲,MIMO分离部2005-1~2005-N根据最佳估计重现流的数据信号。或者MIMO分离部2005-1~2005-N使用如下等的分离方法:计算针对减法部2003-1~2003-N的输出的MMSE权重,将所算出的权重乘以减法部2003-1~2003-N的输出。
解交织器部2006-1~2006-N对来自MIMO分离部2005-1~2005-N的输出进行解交织处理,并输出给解调部2007-1~2007-N。该解交织处理优选是将通过交织器部1803中的交织处理所重新排列的顺序还原的重新排列。
解调部2007-1~2007-N对作为来自解交织器部2006-1~2006-N的输出信号的调制码元序列进行解调处理,提取每比特的信号。解调部2007-1~2007-N优选将每比特的对数似然比(LLR)输出给速率匹配部2008-1~2008-N。
另外,也将MIMO分离部2005-1~2005-M、解交织器部2006-1~2006-N、解调部2007-1~2007-N、速率匹配部2008-1~2008-N统称为解调部。
速率匹配部2008-1~2008-N对在发送装置1800内的速率匹配部1815中进行的删余(比特除去)、比特填充(比特插入)或者比特重复(比特反复)处理进行逆处理,并输出给合成部2009-1~2009-N。即,速率匹配部2008-1~2008-N对被删余的比特进行比特解删余(比特LLR插入)处理,对进行了比特填充(比特插入)的比特进行比特除去处理,对进行了比特重复(比特反复)的比特进行比特LLR合成。
合成部2009-1~2009-N在是始发分组或第1次重发分组的情况下,直接输出作为速率匹配部2008-1~2008-N的输出的比特LLR,并输出给解码部2010-1~2010-N。
另外,将MIMO分离部2005-1~2005-N、解交织器部2006-1~2006-N、解调部2007-1~2007-N、速率匹配部2008-1~2008-N、合成部2009-1~2009-N也统称为信号合成部。
另一方面,合成部2009-1~2009-N在是第2次以后的重发分组的情况下,对存储在比特LLR存储部1812中的比特LLR(对应的始发分组中的比特LLR)和作为速率匹配部2008-1~2008-N的输出的比特LLR进行合成输出。
从合成部2009-1~2009-N输出的比特LLR被输入给解码部2010-1~2010-N。并且,在是重发分组的情况下,合成部2009-1~2009-N将输出的比特LLR发送给LLR存储部1812。
接着,对从接收装置1900到发送装置1800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无线接收部1810(也称为报告接收部)经由发送装置1800(图19)的天线1809-1~1809-N接收从接收装置1900发送的信号。另外,这里对只经由天线1809-1接收的结构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经由任意一个天线(也可以是多个)进行接收。
无线接收部1810对天线1809-1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下变频等处理,并输出给分离部1811。
分离部1811对复用在接收信号上的上行链路数据和成否信息进行分离。
重发控制部1812根据由分离部1811从上行链路数据中分离出的成否信息,进行发送重发分组(重发数据信号)的准备。
在成否信息是表示接收失败的信息(NACK)的情况下,重发控制部1812指示编码比特存储部1818输出与返回了NACK的分组对应的编码比特序列。并且,重发控制部1812指示速率匹配部1815对编码比特存储部1818所输出的编码比特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处理。
另外,速率匹配处理可以是与始发时同样的处理,但优选根据重发次数来变更速率匹配处理。另外,重发控制部1812将表示要复用的分组的重发次数的信息通知给重发控制信号生成部1813。并且,重发控制信号生成部1813生成表示重发控制部1812所通知的信息的信号(重发控制信号),并输出给复用部1806。
另外,作为表示要复用的分组的重发次数的信息,优选是表示次数本身的信息,但也可以是只表示始发或重发的信息等对重发次数进行了加工的信息。在成否信息是表示接收成功的信息(ACK)的情况下,重发控制部1812指示编码比特存储部1818释放存储了与返回了ACK的分组对应的编码比特序列的存储区域。
图22是表示在接收部1900中从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始发分组中提取信息比特的处理、和接收分组管理部1910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首先,由无线接收部1903接收发送装置1800所发送的信号(步骤S2101)。并且,在分离部1904、GI除去部1907、FFT部1908中对无线接收部1903所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存储在接收信号存储部1909中(步骤S2102)。
接着,执行针对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各个分组(流)的处理。即,执行与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分组相关的循环L9的处理(步骤S2103~S2110)。首先,使用在传播路径估计部1905中估计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由MIMO分离部2005进行MIMO流分离(步骤S2104)。
MIMO分离后的信号在解交织器部2006中进行处理。然后,在解调部2007和速率匹配部2008中进行解调处理和速率匹配处理(步骤S2105)。并且,在接收分组管理部1910中判定是否是始发(步骤S2106)。如果是始发(在步骤S2106中为“是”),则使用作为进行了解调和速率匹配处理的结果的比特LLR,在解码部2010中进行解码(步骤S2107)。
另外,生成使用作为解码部2010的输出的编码比特LLR而生成的流副本(干扰信号副本)(步骤S2108)。并且,使用干扰信号副本从接收信号中除去干扰(针对接下来检测的流的干扰)(步骤S2109)。
接着,进行反复干扰消除处理。即,进行循环L10的处理(步骤S2111~S2119)。在该反复处理中,进行针对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各个始发分组的处理。即,进行与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始发分组相关的循环L11的处理(步骤S2112~S2118)。首先,逐次反复进行发送数据的检测和包含作为下一个检测对照的发送数据的流中的干扰除去。
即,进行MIMO分离(步骤S2113)。并且,进行解调和速率匹配处理(步骤S2114)。并且,使用所获得的比特LLR进行解码(步骤S2115)。并且,使用作为解码部2010的输出的编码比特LLR,生成流副本(步骤S2116)。并且,是用流副本除去干扰(步骤S2117)。另外,优选步骤S2117中的流副本的消除也消除重发分组的副本。
另一方面,关于重发分组(在步骤S2106中为“否”),首先在接收分组管理部1910中判定是第1次重发还是第2次以后的重发(步骤S2120)。如果是第1次重发(在步骤S2120中为“否”),则将进行了解调和速率匹配处理的比特LLR存储在比特LLR存储部1812中(步骤S2122)。如果是第2次以后的重发(在步骤S2120中为“是”),则在合成部2009中对进行了解调和速率匹配处理的比特LLR和存储在比特LLR存储部1812中的比特LLR进行合成(步骤S2121)。并且,将合成后的比特LLR存储在比特LLR存储部1812中(步骤S2122)。
另外,这里对在重发时将进行了解调和速率匹配处理的比特LLR存储在比特LLR存储部1812中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将进行了反复干扰消除后的解调和速率匹配处理的比特LLR(步骤S2114后段的比特LLR)存储在比特LLR存储部1812中。
并且,当能够只在重发分组中进行解码的情况下,可以在步骤S2122之后,将比特LLR在步骤S2107中进行解码。
所存储的比特LLR,在从包含与重发分组对应的始发分组的过去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始发分组中提取信息比特的处理中使用。
图23是表示从包含与重发分组对应的始发分组的过去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始发分组中提取信息比特的处理、和接收分组管理部1910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首先,从接收信号存储部1909中获取包含与重发分组对应的始发分组的过去的接收信号(步骤S2201)。接着,执行与重发分组对应的始发分组相关的循环L12的处理(步骤S2202~S2211)。
另外,在该反复处理中,反复进行发送数据的检测和包含下一个发送数据的数据信号中的干扰除去。即,进行循环L13的处理(步骤S2203~S2210)。
关于始发分组,首先,使用存储在传播路径估计值存储部1806中的该接收信号接收时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由MIMO分离部2005进行MIMO流分离部(步骤S2204)。
MIMO分离后的信号在解交织器部2006中进行处理。并且,在解调部2007和速率匹配部2008中进行解调和速率匹配处理(步骤S2205),求出编码比特LLR。
接着,在合成部2009中合成在步骤2205中求出的编码比特LLR和与该始发分组对应的重发分组的编码比特LLR(在图22的步骤S2122中所存储的比特LLR)(步骤S2206)。然后,使用合成所得的编码比特LLR由解码部2010进行解码(步骤S1206)。
另外,使用作为解码部2010的输出的编码比特LLR,通过码元副本生成部2004和接收副本生成部2002的处理,生成流副本(步骤S2208)。并且,通过在减法部2003中进行相减来除去干扰(步骤S2209)。其中,优选步骤S2209中的码信道副本的消除也消除包含在过去的接收信号中的重发分组的副本。
在进行MIMO通信的接收装置1900中,即使是这种进行流间干扰消除处理的系统,也能进行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HARQ处理。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复用多个始发分组从发送装置1800向接收装置1900发送。并且,在接收装置1900中,一边除去干扰(所复用的其他分组)一边检测数据。并且,在数据检测失败的情况下,从发送装置1800向接收装置1900发送重发分组。并且,在检测所复用的多个始发分组失败并且发送了与其一部分分组对应的重发分组时,不仅针对一部分分组,在初次检测失败的其他始发分组中也进行再次检测。并且,如果检测成功,则将表示检测成功的信息发送给基站。由此,由于能够抑制下行链路的重发分组数,所以使吞吐量提高。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在合成部中合成作为解调部的输出的比特LLR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只要是在发送装置中对始发分组和重发分组进行同样的速率匹配处理的情况,可以合成解调前的调制码元序列。在该情况下,只要代替存储解调后的比特LLR而存储调制码元序列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不管发送数据检测是否成功,在生成数据信号的副本时,对使用作为解码部的输出的编码比特LLR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优选使用作为解码部的输出的信息比特来生成发送数据检测成功的数据信号的副本。由此,能够提高副本生成的精度。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如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在合成重发分组并再次检测出包含在始发分组中的发送数据后,在发送数据再次检测成功的情况下,向发送装置报告ACK,在发送数据再次检测失败的情况下,向发送装置报告NACK,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发送数据再次检测成功的情况下,向发送装置报告ACK,在发送数据再次检测失败的情况下,什么也不报告等,只要根据是否成功来进行不同的报告处理即可。在该例子的情况下,只要发送装置在一定时间内不报告ACK时,就进行与报告了NACK的情况同样的处置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使用混合自动重发(HARQ)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ARQ(不合成始发分组和重发分组的情况)中应用本实施方式。只要不合成始发分组和重发分组,而使用重发分组的解码结果(或者解调结果)生成码元副本,使用该码元副本和始发时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结果生成干扰信号副本即可。在该情况下,只要重发分组发送时的传播路径特性比始发分组好,或者重发分组一方用低传送速率进行发送等重发分组的发送数据检测精度比始发分组好,就能获得效果。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用于实现发送装置的各部和接收装置的各部的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通过使计算机系统读入并执行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中的程序来进行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各部的控制。另外,假设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含OS和外围设备等硬件。
并且,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以及内设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存储装置。另外,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还包含像经由互联网等网络和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在短时间的期间内动态地保持程序的装置和像成为该情况下的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将程序保存一定时间的装置。并且,上述程序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与已经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但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等也包含在专利请求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能够降低从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的重发次数的接收装置、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等。

Claims (19)

1.一种接收装置,其与发送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该接收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从所述发送装置中接收对多个数据信号进行了复用的信号;以及
数据信号检测部,其按照每个所述数据信号,根据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接收信号判定发送数据的检测是否成功,
所述接收部还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与所复用的所述多个数据信号中的检测发送数据失败的数据信号的至少任意一个对应的重发数据信号,
所述数据信号检测部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和所述重发数据信号判定所复用的所述多个数据信号中的与所述重发数据信号对应的数据信号和至少一个与所述重发数据信号不对应的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发送数据的再次检测是否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信号检测部具备:
数据信号副本生成部,其生成作为各数据信号的副本的数据信号副本;
干扰信号副本生成部,其根据所述数据信号副本生成干扰信号副本;
干扰除去部,其从接收信号中减去所述干扰信号副本;
信号合成部,其对除去了所述干扰信号副本的接收信号进行合成;以及
判定部,其从所述信号合成部所合成的信号中检测所复用的所述多个数据信号所包含的发送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合成部具备:
解调部,其对除去了所述干扰信号副本的接收信号和所述重发信号进行解调;以及
合成部,其对除去了所述干扰信号副本的接收信号的解调结果和所述重发信号的解调结果进行合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调部输出除去了所述干扰信号副本的接收信号和所述重发信号所包含的发送数据的似然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调部输出除去了所述干扰信号副本的接收信号和所述重发信号所包含的发送数据的对数似然比,
所述合成部对除去了所述干扰信号副本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发送数据的对数似然比和所述重发信号所包含的发送数据的对数似然比进行相加来合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扰信号副本生成部针对要检测的各个数据信号生成干扰信号副本。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扰信号副本生成部针对要检测的多个数据信号中的最初要检测的数据信号以外的数据信号生成干扰信号副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报告发送部,该报告发送部根据所述数据信号检测部所输出的所述发送数据再次检测的成功与否,将与所述发送数据的再次检测成功的数据信号相关的成否信息报告给所述发送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报告发送部根据所复用的所述各个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数据的检测的成功与否,将每个所述数据信号的成否信息报告给所述发送装置,
根据所述发送数据再次检测的成功与否,只将与所述发送数据的再次检测成功的数据信号相关的成否信息报告给所述发送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报告发送部,该报告发送部根据所述数据信号检测部所输出的所述发送数据再次检测的成功与否,将与所述发送数据的再次检测失败的数据信号相关的成否信息报告给所述发送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数据信号被码扩展复用,
所述数据信号检测部具备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处理的解扩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数据信号是被空间复用的流,
所述数据信号检测部具备对接收信号进行流分离的流分离部。
13.一种发送装置,其与接收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该发送装置具备:
发送信号生成部,其根据多个发送数据生成对多个数据信号进行了复用的信号;
发送部,其将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所生成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装置;以及
报告接收部,其接收从所述接收装置报告的表示每个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数据检测成功与否的成否信息,
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还针对所述成否信息表示发送数据检测失败的所述数据信号中的一部分数据信号生成重发信号,
所述发送部还将所述重发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发送数据存储部,该发送数据存储部存储所述多个发送数据,
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根据存储在所述发送数据存储部中的所述发送数据生成所述重发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报告接收部还接收从所述接收装置报告的表示发送数据再次检测成功与否的成否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数据存储部删除报告了表示发送数据再次检测成功与否的成否信息的该发送数据。
17.一种通信系统,其具备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具备:
发送信号生成部,其根据多个发送数据生成对多个数据信号进行了复用的信号;
发送部,其将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所生成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装置;以及
报告接收部,其接收从所述接收装置报告的表示每个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数据检测成功与否的成否信息,
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还针对所述成否信息表示发送数据检测失败的所述数据信号中的一部分数据信号生成重发信号,
所述发送部还将所述重发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装置,
所述接收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从所述发送装置中接收对多个数据信号进行了复用的信号;以及
数据信号检测部,其按照每个所述数据信号,根据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接收信号判定发送数据的检测是否成功,
所述接收部还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与所复用的所述多个数据信号中的检测发送数据失败的数据信号的至少任意一个对应的重发数据信号,
所述数据信号检测部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和所述重发数据信号判定所复用的所述多个数据信号中的与所述重发数据信号对应的数据信号和至少一个与所述重发数据信号不对应的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发送数据的再次检测是否成功。
18.一种利用了与发送装置进行通信的接收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执行如下步骤:
第1步骤,由接收部从所述发送装置中接收对多个数据信号进行了复用的信号;
第2步骤,由数据信号检测部按照每个所述数据信号根据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接收信号判定发送数据的检测是否成功;
第3步骤,由所述接收部进一步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与所复用的所述多个数据信号中的检测发送数据失败的数据信号的至少任意一个对应的重发数据信号;以及
第4步骤,由所述数据信号检测部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和所述重发数据信号判定所复用的所述多个数据信号中的与所述重发数据信号对应的数据信号和至少一个与所述重发数据信号不对应的数据信号所包含的发送数据的再次检测是否成功。
19.一种利用了与发送装置进行通信的接收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执行如下步骤:
第1步骤,由发送信号生成部根据多个发送数据生成对多个数据信号进行了复用的信号;
第2步骤,由发送部将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所生成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装置;
第3步骤,由报告接收部接收从所述接收装置报告的表示每个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数据检测成功与否的成否信息;
第4步骤,由所述发送信号生成部进一步针对所述成否信息表示发送数据检测失败的所述数据信号中的一部分数据信号生成重发信号;以及
第5步骤,由所述发送部将所述重发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装置。
CN2009801055615A 2008-02-21 2009-02-17 接收装置、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19464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0228 2008-02-21
JP2008-040228 2008-02-21
PCT/JP2009/052650 WO2009104582A1 (ja) 2008-02-21 2009-02-17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6443A true CN101946443A (zh) 2011-01-12

Family

ID=40985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55615A Pending CN101946443A (zh) 2008-02-21 2009-02-17 接收装置、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07729A1 (zh)
EP (1) EP2247016A4 (zh)
JP (1) JPWO2009104582A1 (zh)
CN (1) CN101946443A (zh)
WO (1) WO200910458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6442A (zh) * 2008-02-21 2011-01-12 夏普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4091B2 (ja) * 2008-04-30 2012-01-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8514984B2 (en) * 2009-09-02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terative decoding architecture with HARQ combining and soft decision directed channel estimation
US8976903B2 (en) * 2009-09-02 2015-03-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fied iterative decoding architecture using joint LLR extraction and a priori probability
US8989320B2 (en) * 2009-09-02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rdware simplification of sic-MIMO decoding by use of a single hardware element with channel and noise adaptation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ed streams
US8199034B2 (en) 2010-04-20 2012-06-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symbol determination
CN103001738B (zh) * 2012-11-23 2016-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机及数据处理的方法
JP2015207816A (ja) * 2014-04-17 2015-11-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2214101B1 (ko) * 2014-09-05 2021-0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복 검출 및 복호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2020182191A (ja) * 2019-04-26 2020-11-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無線伝送装置、無線伝送方法及び無線伝送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147A (en) * 1871-03-28 Improvement in carbureting-machines
US20020150038A1 (en) * 2000-07-10 2002-10-17 Atsushi Sumasu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peak power suppressing method
KR100520655B1 (ko) * 2001-11-10 2005-10-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다이버시티를 이용하는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JP4189477B2 (ja) 2003-01-10 2008-12-03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工業大学 Ofdm(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適応等化受信方式及び受信機
JP4291673B2 (ja) * 2003-11-11 2009-07-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Ofdm受信機
WO2005050885A1 (ja) * 2003-11-21 2005-06-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マルチアンテナ受信装置、マルチアンテナ受信方法、マルチアンテナ送信装置及び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システム
JP2005198223A (ja) 2004-01-07 2005-07-21 Satoshi Suyama マルチキャリアにおけるパケット伝送用マルチユーザ検出受信機
US7839940B2 (en) * 2004-11-22 2010-11-23 Nokia Corporation Ordered retransmissions for ARQ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CN1790976A (zh) * 2004-12-17 2006-06-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多天线传输中的重传方法
JP4832087B2 (ja) * 2005-01-26 2011-12-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JP2007116637A (ja) * 2005-10-24 2007-05-10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受信装置及び送信装置
KR100966043B1 (ko) * 2005-10-31 2010-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저밀도 패리티 검사 부호를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972176A (zh) * 2005-11-24 2007-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重传数据的检测方法
EP2020158B1 (en) * 2006-04-25 2016-11-02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of configuring multiuser packet and a structure thereo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80450A1 (en) * 2006-10-31 2021-02-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ror control i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KR20100085978A (ko) * 2007-11-22 2010-07-29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장치, 무선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통신 방법
CN101946442A (zh) * 2008-02-21 2011-01-12 夏普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JPWO2010005037A1 (ja) * 2008-07-09 2012-01-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受信方法及び通信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6442A (zh) * 2008-02-21 2011-01-12 夏普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47016A4 (en) 2011-02-23
JPWO2009104582A1 (ja) 2011-06-23
WO2009104582A1 (ja) 2009-08-27
EP2247016A1 (en) 2010-11-03
US20110007729A1 (en) 2011-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6443A (zh) 接收装置、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EP2299602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cep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381060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cep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213271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受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TWI292271B (en) Iterative detection and decoding for a mimo-ofdm system
RU2444140C2 (ru) Повторные передачи в технологии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доступа со многими несущими
CN101946449A (zh)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及通信方法
CN102007718A (zh)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及程序
CN102770911B (zh) 用于编码信息对象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编码器
CN101983486A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系统、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Zhang et al. Performance of a type-II hybrid ARQ protocol in slotted DS-SSMA packet radio systems
CN101946442A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96947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接收机
KR101494037B1 (ko) 승산 네트워크 코딩
JP5013617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方法
WO2011136033A1 (ja)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ロセッサ
CN101946441A (zh)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和通信方法
JP5036062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622646B2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i Adaptive coding for wireless data networks
Wu Rate compatible trellis codes for adaptive error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Zhang Type-II Hybrid ARQ protocol and map receiver for DS-CDMA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