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6441A -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6441A
CN101946441A CN2009801053982A CN200980105398A CN101946441A CN 101946441 A CN101946441 A CN 101946441A CN 2009801053982 A CN2009801053982 A CN 2009801053982A CN 200980105398 A CN200980105398 A CN 200980105398A CN 101946441 A CN101946441 A CN 1019464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mmunicator
received signal
reprocessing
inter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53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示泽寿之
吉本贵司
山田良太
野上智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46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64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第2通信装置与第1通信装置进行通信,该第2通信装置具备:接收部,其接收始发信号和至少一个重传信号;以及重复检测解码部,其对接收部所接收的接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接收信号进行信号检测和信号解码的重复处理,重复检测解码部具备合成部,该合成部在重复处理的任意1次中,合成至少一个从其他的接收信号中获得的信号检测的结果。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和通信方法。
本申请根据2008年2月21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8-040008来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多载波传送方式具有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等。在多载波传送方式中,在第1通信装置中通过在发送信号上附加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GI)区间来降低多路径干扰的影响。
在这些接入方式中,当存在超过保护间隔区间的到达波时,会产生码元间干扰(ISI: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和载波间干扰(ICI:Inter Carrier Interference)。
码元间干扰(ISI)因前面的码元进入到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区间而产生。并且,载波间干扰(ICI)因码元的断开处即信号的不连续区间进入到快速傅立叶变换区间而产生。
以下的专利文件1提出了用于改善当存在超过所述保护间隔(GI)的到达波的情况下因码元间干扰(ISI)、载波间干扰(ICI)所导致的特性劣化的方法。在该以往技术中,进行一次解调之后,利用纠错结果(MAP解码器的输出),生成包含码元间干扰(ISI)分量和载波间干扰(ICI)分量的期望以外的载波的复制信号(副本信号)。然后,通过对从接收信号中除去所生成的复制信号所得的信号再次进行解调,来防止因码元间干扰(ISI)和载波间干扰(ICI)所导致的特性劣化。
作为组合了多载波传送方式和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分复用)的方式,提出有MC-CDM(Multi Carrier-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多载波码分复用)方式、MC-CDMA(Multi Carrier-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多载波码分多址)、Spread-OFCDM(Orthogonal Frequency 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率码分复用)等。
在这些接入方式中,例如经由多路径环境接收使用了Walsh-Hadamard码等正交码的进行了基于频率方向扩展的码复用的信号。当该接收的信号在正交码的周期内具有频率变动的情况下,无法保持正交码间的正交性。因此,引起码道间干扰(MCI:Multi Code Interference),分量特性劣化的原因。
专利文件2和非专利文件1记载了用于改善因码间的正交性的破坏所导致的特性劣化的方法。在这些以往技术中,虽然具有下行链路、上行链路的不同,但双方都为了除去MC-CDMA通信时的码复用所导致的码道间干扰,使用纠错后或者解扩后的数据,除去期望码以外的信号。由此,实现特性的改善。
上述的以往技术的共同点在于:在第2通信装置中,根据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了解调之后生成的副本信号来生成干扰信号,并进行干扰消除。这些处理是为了消除码元间干扰(ISI)、载波间干扰(ICI)、码道间干扰(MCI)等干扰来进行的。通过重复进行这些处理,能够使副本信号的精度提高,能够高精度地消除干扰。
然而,即使进行了使用上述干扰消除器的重复处理,在码元间干扰(ISI)、载波间干扰(ICI)、码道间干扰(MCI)等干扰较多的情况下,也无法完全除去干扰。因此,不能正常地对期望的数据进行解调,会产生错误。
作为针对这种错误的控制方法,具有组合了自动重传(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和Turbo编码等纠错码的混合ARQ(HARQ,混合自动重传)。尤其作为HARQ,已知有Chase合成(Chase Combining:CC)和递增冗余(IR:Incremental Redundancy),它们分别记载在非专利文件2和非专利文件3中。例如,在使用Chase合成(CC)的混合自动重传(HARQ)中,当接收分组中检测出错误时,请求重传完全相同的分组。通过合成这2个接收分组来提高接收质量。并且,在使用递增冗余(IR)的混合自动重传(HARQ)中,对冗余比特进行分割,然后一点点地依次重传。因此,随着重传次数的增加,能够使编码率降低,能够提高纠错能力。
然而,在上述以往技术中,在使用干扰消除器等的重复处理中,不能有效地运用通过重传分组来提高的接收信号的可靠性。因此,存在使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发送的信号的重传次数和重复处理次数增加的问题。
【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2004-221702号公报
【专利文件2】日本特开2005-198223号公报
【非专利文件1】Y.Zhou、J.Wang、and M.Sawahashi、“Downlink Transmission of Broadband OFCDM Systems-Part I:Hybrid Detection、”IEEE Transaction on Communication、Vol.53、Issue 4、pp.718-729、April 2005.
【非专利文件2】D.Chase、“Code combining-A maximum likelihood decoding approach for combing and arbitrary number of noisy packets、”IEEE Trans.Commun.、vol.COM-33、pp.385-393、May 1985.
【非专利文件3】J.Hagenauer、“Rate-compatible punctured convolutional codes(RCPC codes)and their application、”IEEE Trans.Commun.、vol.36、pp.389-400、April 1988.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发送的信号的重传次数和重复处理次数降低的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和通信方法。
(1)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与第1通信装置进行通信,该第2通信装置具备:接收部,其接收始发信号和至少一个重传信号;以及重复检测解码部,其对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接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接收信号进行信号检测和信号解码的重复处理,所述重复检测解码部具备合成部,该合成部在所述重复处理的任意1次中,合成从至少一个其他的所述接收信号中获得的信号检测的结果。
在本发明中,在使用混合自动重传(HARQ)与第1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第2通信装置中,在重复处理中进行合成,有效地利用由重传分组来提高的接收信号的可靠性。由此,能够使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发送的信号的重传次数和重复处理次数降低。
(2)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复检测解码部具备:信号检测部,其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和所述重复处理的结果来检测发送信号;合成信号存储部,其存储所述信号检测部所检测出的信号;以及信号解码部,其对所述合成部所合成的信号进行解码。
(3)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的所述合成部合成所述信号检测部所检测出的信号和所述合成信号存储部在目前所存储的信号中的至少2个信号。
(4)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复检测解码部具备用于存储所述接收信号的接收信号存储部,所述信号检测部对所述接收信号存储部在目前所存储的所述接收信号中的任意一个接收信号进行检测。
(5)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的所述接收信号存储部只存储所述始发信号。
(6)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的所述接收信号存储部只存储所述接收信号中最后接收到的所述重传信号。
(7)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的所述合成信号存储部存储所述信号检测部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在每次所述重复处理中检测到的信号中的任意信号。
(8)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的所述合成部合成通过所述重复处理从所述始发信号中获得的结果。
(9)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的所述合成部合成似然度(likelihood)信息。
(10)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复检测解码部具备副本信号生成部,该副本信号生成部根据所述信号解码部所解码的信号,生成作为发送信号的副本的副本信号,所述信号检测部具备:干扰除去部,其使用所述副本信号和所述接收信号,除去包含在所述接收信号中的干扰分量;以及解调部,其对所述干扰除去部除去了干扰分量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
(11)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的所述干扰除去部除去码元间干扰分量和载波间干扰分量中的至少一个。
(12)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复检测解码部具备对码复用后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的解扩部,所述干扰除去部除去码间干扰分量、码元间干扰分量和载波间干扰分量中的至少一个。
(13)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复检测解码部具备对空间复用后的多个流进行分离的流分离部,所述干扰除去部除去流间干扰分量、码元间干扰分量和载波间干扰分量中的至少一个。
(14)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是具备第1通信装置和第2通信装置的通信系统,所述第1通信装置具备用于发送始发信号和至少一个重传信号的发送部,所述第2通信装置具备:接收部,其接收始发信号和至少一个重传信号;以及重复检测解码部,其对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接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接收信号进行信号检测和信号解码的重复处理,所述重复检测解码部具备合成部,该合成部在所述重复处理的任意1次中,合成从至少一个其他的所述接收信号中获得的信号检测的结果。
(15)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方法是从第1通信装置接收信号的第2通信装置的接收方法,该接收方法执行如下步骤:接收步骤,接收始发信号和至少一个重传信号;以及重复检测解码步骤,对所述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接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接收信号进行信号检测和信号解码的重复处理,在所述重复检测解码步骤中执行合成步骤,该合成步骤在所述重复处理的任意1次中,合成从至少一个其他的所述接收信号中获得的信号检测的结果。
(16)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方法是具备第1通信装置和第2通信装置的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所述第1通信装置执行用于发送始发信号和至少一个重传信号的发送步骤,所述第2通信装置执行如下步骤:接收步骤,接收始发信号和至少一个重传信号;以及重复检测解码步骤,对所述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接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接收信号进行信号检测和信号解码的重复处理,在所述重复检测解码步骤中执行合成步骤,该合成步骤在所述重复处理的任意1次中,合成从至少一个其他的所述接收信号中获得的信号检测的结果。
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和通信方法中,能够使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发送的信号的重传次数和重复处理次数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通信装置100a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200a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干扰消除部206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HARQ处理部21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号解码部212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副本信号生成部214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200a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编码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表示编码率是为1/3、1/2、3/4的删余模式(puncture pattern)的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Turbo码的解码处理的图。
图11是表示删余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12是对合成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200b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200c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HARQ处理部40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干扰消除部402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通信装置100d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200d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号分离部606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20A是表示每帧复用3个分组来进行发送的方法的图。
图20B是表示每帧复用3个分组来进行发送的方法的图。
符号说明
100a~100b:第1通信装置;101:编码部;102:交织部;103:调制部;104:IFFT部;105:发送信号信息复用部;106:GI插入部;107:无线发送部;111:无线接收部;112:GI除去部;113:FFT部;114:解调部;115:响应信号解析部;116:发送信号存储部;200a~200d:第2通信装置;201:无线接收部;202:GI除去部;203:分离部;204:发送信号信息解析部;205:FFT部;206:干扰消除部;207:传播路径估计部;208:传播路径补偿部;209:解调部;210:解交织部;211:HARQ处理部;212:信号解码部;213:重传控制部;214:副本信号生成部;221:响应信号生成部;222:调制部;223:IFFT部;224:GI插入部;225:无线发送部;A1:天线;A2: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通信系统进行说明。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使用了干扰消除器的重复处理的第2通信装置(参照后述的图2)接收到重传分组的情况下,在重复处理中进行合成,有效地利用由重传分组来提高的接收信号的可靠性。由此能够使重传次数和重复处理次数降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通信装置100a的结构的概略框图。第1通信装置100a具备编码部101、交织部102、调制部103、IFFT部104、发送信号信息复用部105、GI插入部106、无线发送部107(也称为发送部)、无线接收部111、GI除去部112、FFT部113、解调部114、响应信号解析部115、发送信号存储部116、天线A1。
第1通信装置100a向编码部101和发送信号存储部116输出对第2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比特(分组)。这里,分组是进行检错编码的单位。在具有来自第2通信装置的重传请求的情况下,由于重传发送过的信息比特,所以发送信号存储部116存储信息比特。
编码部101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等检错码对所输入的信息比特进行检错编码。然后,编码部101通过卷积码、Turbo码、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等来进行纠错编码,并输出给交织部102。
交织部102对编码比特进行交织处理,并输出给调制部103。调制部103将交织后的信号映射到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4相移调制)和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16值正交调幅)等调制码元上,并输出给IFFT部104。
IFFT部104通过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反变换)等将调制码元从频率信号变换为时间信号,并输出给发送信号信息复用部105。发送信号信息复用部105将与要发送的分组是始发还是重传等的发送信号相关的信息复用在IFFT部104输出的信号上。另外,发送信号信息按照在接收侧能够分离的方式来发送即可。发送信号信息例如可以使用时分复用、频分复用、码分复用等来发送。
GI插入部106对从频率信号变换为时间信号的信号插入保护间隔(GI),并输出给无线发送部107。无线发送部107对插入了保护间隔(GI)的信号进行数据-模拟变换、频率变换等,并经由天线A1发送给第2通信装置。
无线接收部111接收包含第2通信装置所发送的响应信号的信号,进行频率变换、模拟-数字变换等,并输出给GI除去部112。该响应信号是第2通知装置向第1通信装置100a通知第2通信装置是否准确地接收到第1通信装置100a向第2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比特的信号。例如,准确接收到的情况下的响应信号是ACK(Acknowledgement:肯定响应),未准确接收到的情况下的响应信号是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响应)。
GI除去部112从无线接收部111所输出的信号中除去保护间隔(GI),并输出给解调部114。
解调部114对GI除去部112所输出的信号进行解调,并输出给FFT部113。
响应信号解析部115根据解调部114所解调的信号对响应信号进行解析,解析第1通信装置100a向第2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比特是ACK还是NACK。
在响应信号是ACK的情况下,不进行重传,除去存储在发送信号存储部116中的信息比特。另一方面,在响应信号是NACK的情况下,进行重传。为了进行重传,存储在发送信号存储部116中的信息比特被输出给编码部101。在编码部101中,对发送信号存储部116所输出的信号进行纠错编码。
这里,例如在使用了Chase合成(CC)的重传的情况下,将与最初发送的分组(也称为始发分组)相同的编码比特生成为重传分组。在使用了递增冗余(IR)的重传的情况下,将包含与始发分组不同的冗余比特(奇偶比特)的编码比特生成为重传分组。以下,在解调部114、IFFT部104、GI插入部106、无线发送部107中,进行与上述的处理同样的处理,并再次发送给第2通信装置。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200a的结构的概略框图。第2通信装置200a具备无线接收部201(也称为接收部)、GI除去部202、分离部203、发送信号信息解析部204、FFT部205、干扰消除部206(也称为干扰除去部)、传播路径估计部207、传播路径补偿部208、解调部209、解交织部210、HARQ处理部211、信号解码部212、副本信号生成部214、重传控制部213、响应信号生成部221、调制部222、IFFT部223、GI插入部224、无线发送部225、天线A2。
另外,也将干扰消除部206、传播路径补偿部208、解调部209、解交织部210、HARQ处理部211、信号解码部212、副本信号生成部214统称为重复检测解码部。
并且,也将干扰消除部206、传播路径补偿部208、解调部209统称为信号检测部。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干扰消除部206(参照图2)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干扰消除部206具备干扰信号副本生成部231、减法部232、接收信号存储部233。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HARQ处理部211(参照图2)的结构的概略框图。HARQ处理部211具备分组合成部241(也称为合成部)、合成分组存储部242(也称为合成信号存储部)。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号解码部212(参照图2)的结构的概略框图。信号解码部212具备纠错解码部251、检错解码部252。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副本信号生成部214(参照图2)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副本信号生成部214具备交织部262、调制部263。
以下,对始发分组被第2通信装置200a接收的情况进行说明。无线接收部201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和模拟-数字变换等,并输出给GI除去部202。
GI除去部202从无线接收部201所输出的信号中除去保护间隔(GI),并输出给分离部203。
分离部203对在第1通信装置100a中复用的发送信号信息进行分离,并输出给发送信号信息解析部204。并且,分离部203将发送信号信息以外的接收分组输出给FFT部205。
发送信号信息解析部204根据分离部203所分离的发送信号信息来解析与接收分组是始发还是重传等的发送信号相关的信息,并将解析结果输出给重传控制部213。FFT部205将分离部203所分离的发送信号信息以外的接收分组从时间信号变换为频率信号。
FFT部205输出的频域信号被输入给干扰消除部206。在初次处理中,由于未生成副本信号,所以干扰消除部206直接输出输入信号。并且,接收信号存储部233(图3)存储输入给干扰消除部206的信号。
存储在接收信号存储部233中的信号在接收到重传分组的情况下,与重传分组的接收结果进行合成,用作用于对始发分组进行再次重复处理的接收信号。
传播路径估计部207使用FFT部205输出的信号来进行传播路径估计,由此求出传播路径估计值,并输出给干扰消除部206和传播路径补偿部208。另外,传播路径估计部207事先存储每个接收分组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直到第2通信装置200a能够准确地接收到第1通信装置100a发送的信息比特为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FFT部205输出的频域的信号求出传播路径估计值,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输入给FFT部205之前的时域信号来求出传播路径估计值。
另外,作为传播路径估计部207进行的传播路径估计的方法,可以使用如下的方法等:使用包含第1通信装置和第2通信装置之间已知的信息的导频信号,但并不限于此。
干扰消除部206输出的信号被输入给传播路径补偿部208。传播路径补偿部208根据传播路径估计部207所估计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利用使用了ZF(Zero Forcing:迫零)基准、MMSE(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最小均方误差)基准等的加权系数来进行传播路径补偿。
在解调部209中,对传播路径补偿部208进行了传播路径补偿的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并计算编码比特LLR(Log Likelihood Ratio)。另外,也将LLR称为似然度信息、对数似然比。所谓LLR是其比特是1还是0的对数似然比(概率)。以下,例如将比特a的LLR表示为λ(a)。
接下来,说明解调部209中的处理。以下,以QPSK调制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对在发送侧发送的QPSK码元是X、接收侧的解扩后的码元是Xc的情况进行说明。如果将构成X的比特设为b0、b1(b0、b1=±1),则用以下的式(1)来表示X。
【算式1】
X = 1 2 ( b 0 + j b 1 ) . . . ( 1 )
其中,j表示虚数单位。利用下面的式(2)从X的接收侧的估计值Xc求出作为比特b0、b1的LLR的λ(b0)、λ(b1)。
【算式2】
λ ( b 0 ) = 2 Re ( X c ) 2 ( 1 - μ ) . . . ( 2 )
其中,Re()表示复数的实部。μ是传播路径补偿后的等效振幅。例如,如果将第k副载波中的传播路径估计值设为H(k)、将所乘的MMSE基准的传播路径补偿权值设为W(k),则μ为W(k)H(k)。并且,λ(b1)是将λ(b0)的实部和虚部置换之后所得的。
解交织部210对解调部209输出的编码比特LLR进行解交织处理,并输出给HARQ处理部211。
解交织后的编码比特LLR被输入给HARQ处理部211,但在接收信号只是始发分组的情况下,将所输入的信号直接输出给信号解码部212。合成分组存储部242(图4)为了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合成,存储所输入的编码比特LLR(始发分组的解调处理后的结果)。
输入给信号解码部212的信号在纠错解码部251(图5)中被进行纠错解码处理,输出编码比特LLR。这里,所谓编码比特LLR表示系统比特和奇偶比特的对数似然比LLR。
检错部252(图5)通过首先对编码比特LLR的信息比特进行硬判定处理来生成解码比特,并对该分组进行错误的检测处理,生成检错信息。另外,检错部252根据所生成的检错信息等判定是继续进行重复处理还是结束处理。
在未检出错误的情况下,检错部252结束重复处理,并将解码比特和检错信息输出给重传控制部213。如果在分组中未检测出错误,则重传控制部213输出所输入的解码比特,并将检错信息输出给响应信号生成部221。
另一方面,当在检错部252中检测出错误的情况下,像如下那样进行判定。如果重复处理的重复次数未达到预先设定的最大重复次数,则继续进行重复处理,信号解码部212将编码比特LLR输出给副本信号生成部214。如果重复处理的重复次数达到预先设定的最大重复次数,则重复处理结束,信号解码部212将检错信息输出给重传控制部213。
在检测出分组错误的情况下,重传控制部213对第1通信装置100a进行该分组的重传请求,所以将检错信息输出给响应信号生成部221。这里,作为检错方法,能够使用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等,但并不限于此。并且,作为是继续进行重复处理还是结束处理的判定方法,对以事先设定的最大重复次数为基准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所输入的编码比特LLR的似然度来判定是继续进行重复处理还是结束处理。
接着,说明针对始发分组的重复处理。副本信号生成部214由于根据信号解码部212所输出的编码比特LLR来生成频域的副本信号,所以进行下面的处理。图6的交织部262根据始发分组的交织模式来进行交织处理,并输出给调制部263。
图6的调制部263根据始发分组的调制方式对交织部262输出的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并生成频域的副本信号。
接着,对副本信号生成部214的处理进行说明。以QPSK调制为例说明。如果设构成QPSK调制码元的比特的LLR为λ(b0),λ(b1),则QPSK的调制码元的副本Z用以下的式(3)来表示。
【算式3】
Z = 1 2 tanh ( λ ( b 0 ) / 2 ) + j 2 tanh ( λ ( b 1 ) / 2 ) . . . ( 3 )
所生成的副本信号被输入给干扰消除部206。干扰信号副本生成部231(图3)根据副本信号和传播路径估计部207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生成频域的干扰信号副本。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干扰信号副本,能够使用码元间干扰(ISI)、载波间干扰(ICI)、码道间干扰(MCI)等,但并不限于此。另外。作为干扰信号副本,在使用码道间干扰(MCI)的情况下,在第1通信装置100a中设置用于对发送信号进行码复用的扩展部。并且,在第2通信装置中设置用于对码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分离的解扩部。
减法部232(图3)从始发分组的接收信号中减去所生成的干扰信号副本,并输出给传播路径补偿部208。
以下,检错部252(图5)重复进行与已经说明的处理同样的处理,直到重复处理结束为止。
在检错部252判定为重复处理结束的情况下,重传控制部213将检错信息输出给响应信号生成部221。
响应信号生成部221根据重传控制部213输出的检错信息,生成ACK或NACK的响应信号,并输出给调制部222。调制部222将响应信号生成部221输出的响应信号映射到QPSK和16QAM等调制码元上。
IFFT部223通过对调制部222输出的调制码元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的处理,将频率信号变换为时间信号,并输出给GI插入部224。GI插入部224在由IFFT部223从频率信号变换为时间信号的信号中插入保护间隔(GI),并输出给无线发送部225。无线发送部225对由插入部224插入了保护间隔(GI)的信号进行数字-模拟变换、频率变换等,并经由天线A2发送给第1通信装置100a。
接着,对第2通信装置200a接收重传分组的情况进行说明。
当根据接收信号信息识别出接收信号是重传分组时,重传控制部213生成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重传处理的重传控制信息,并输出给干扰消除部206、响应信号生成部221、HARQ处理部211。该重传控制信息例如包含始发分组和重传分组的编码率和删余模式等信号信息、用于进行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合成的控制信息等。
无线接收部201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和模拟-数据变换等,并输出给GI除去部202。GI除去部202从无线接收部201所输出的信号中除去保护间隔(GI),并输出给分离部203。FFT部205将分离部203输出的信号从时间信号变换为频率信号,并输出给传播路径估计部207和干扰消除部206。
传播路径估计部207使用FFT部205输出的信号来进行传播路径估计,并将传播路径估计值输出给干扰消除部206和传播路径补偿部208。
干扰消除部206与始发分组的初次处理同样,直接输出FFT部205所输出的重传分组的接收信号。传播路径补偿部208根据传播路径估计部207所估计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利用使用了ZF基准、MMSE基准等的加权系数来进行传播路径补偿,并输出给解调部209。解调部209对传播路径估计部207进行了传播路径补偿后的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并计算编码比特LLR,然后输出给解交织部210。解交织部210对解调部209输出的编码比特LLR进行解交织处理,并输出给HARQ处理部211。
HARQ处理部211被输入解交织部210所输入的重传分组的编码比特LLR和重传控制部213所输出的重传控制信息。合成分组存储部242(图4)根据重传控制信息,将通过所存储的始发分组的初次处理所获得的编码比特LLR输出给分组合成部241(图4)。
分组合成部241根据重传控制信息来合成重传分组的编码比特LLR和合成分组存储部242所存储的始发分组的初次处理所获得的编码比特LLR,并输出给信号解码部212。
作为分组合成部241中的合成方法,例如在进行使用了Chase合成(CC)的重传的情况下,只要合成分别对应的编码比特LLR即可。在进行使用了递增冗余(IR)的重传的情况下,对各个分组进行解删余处理,只要合成分别对应的编码比特LLR即可。
纠错解码部251(图5)对输入到信号解码部212中的信号进行纠错解码处理,并将编码比特LLR输出给检错部252。
检错部252(图5)首先通过对编码比特LLR的信息比特进行硬判定处理来生成解码比特,并对该分组进行错误检测处理,生成检错信息。另外,检错部252根据所生成的检错信息等来判定是继续进行重复处理还是结束处理。
当在检错部252中未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结束重复处理,将解码比特和检错信息输出给重传控制部213。在重传控制部213中,如果在分组中未检测出错误,则输出所输入的解码比特,并将检错信息输出给响应信号生成部221。
另一方面,当在检错部252中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判定。如果重复处理的重复次数未达到预先设定的最大重复次数,则继续进行重复处理,信号解码部212将编码比特LLR输出给副本信号生成部214。如果重复处理的重复次数达到预先设定的最大重复次数,则重复处理结束,信号解码部212将检错信息输出给重传控制部213。重传控制部213在检错到分组具有错误的情况下,由于向第1通信装置100a进行该分组的重传请求,所以将检错信息输出给响应信号生成部221。
以下,说明在接收到重传分组之后、在对合成了始发分组的解调结果和重传分组的解调结果的数据进行了纠错解码的结果中检测出错误的情况下的重复处理。
副本信号生成部214由于根据信号解码部212所输出的编码比特LLR生成始发分组的副本信号,所以进行下面的处理。图6的交织部262根据始发分组的交织模式进行交织处理,并输出给调制部263。
图6的调制部263根据始发分组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处理,生成始发分组的副本信号。
调制部263将所生成的始发分组的副本信号作为频域副本信号输出给干扰消除部206。
干扰信号副本生成部231(图3)根据副本信号和传播路径估计部207所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生成始发分组用的干扰信号副本。并且,接收信号存储部233根据重传控制部213所输出的重传控制信息,将接收信号存储部233(图3)所存储的始发分组的接收信号输出给减法部232(图3)。
减法部232从接收信号存储部233所存储的始发分组的接收信号中减去干扰信号副本生成部231所生成的干扰信号副本,并输出给传播路径补偿部208。
传播路径补偿部208、解调部209、解交织部210进行与已经说明的处理同样的处理。HARQ处理部211(图2)在重复处理时不进行分组的合成,而直接将所输入的信号输出给信号解码部212。信号解码部212进行与已经说明的处理同样的处理。以下,进行重复处理,直到检错部252(图5)判定重复处理结束为止。
检错部252(图5)在判定重复处理结束的情况下,将检错信息输出给响应信号生成部221。响应信号生成部221根据从重传控制部213输出的检错信息,生成ACK或NACK的响应信号。
调制部222将响应信号映射到QPSK和16QAM等调制码元上,并输出给IFFT部223。IFFT部223通过IFFT等对调制码元进行频率时间变换,并输出给GI插入部224。
GI插入部224对频率时间变换后的信号插入保护间隔(GI),并输出给无线发送部225。无线发送部225对插入了保护间隔(GI)的信号进行数字-模拟变换、频率变换等,并经由天线A2发送给第1通信装置100a。
重复进行以上的处理,直到无错误地接收到分组或重传处理结束为止。
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在使用了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通信系统中,在进行使用了干扰消除器的重复处理的第2通信装置200a接收到重传分组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即,在重复处理中进行合成,有效地利用由重传分组来提高的接收信号的可靠性,由此能够降低重传次数和重复处理次数。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在HARQ处理部211中,作为要合成的始发分组,使用了在初次处理中获得的编码比特LLR,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在最后的重复处理中获得的编码比特LLR。并且,也能够使用在各个重复处理中获得的编码比特LLR的任意一个,例如能够使用似然度最高的编码比特LLR。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在HARQ处理部211中,作为要合成的重传分组,使用了在初次处理中获得的编码比特LLR,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在预先设定的重复处理中获得的编码比特LLR。并且,也能够使用在多个重复处理中获得的各个编码比特LLR的任意一个,例如能够使用似然度最高的编码比特LLR。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第2通信装置200a接收到始发分组后、对第1通信装置100a进行重传请求的情况。并且,说明了在第2通信装置200a接收到重传分组的情况下,合成这2个分组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接收到至少2个重传分组的情况下,可以合成所接收的所有分组的解调处理后的结果,也可以合成所接收的所有分组中的至少2个分组的解调处理后的结果。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在接收到重传分组之后、在对合成了始发分组的解调结果和重传分组的解调结果的数据进行了纠错解码的结果中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进行重复处理的情况。并且,在重复处理中,对使用接收信号存储部233(图3)所存储的始发分组的接收信号作为用于进行干扰消除的接收信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重传分组作为用于进行干扰消除的接收信号。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对使用多载波信息作为收发信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单载波信号。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对使用交织部262(图6)、解交织部210(图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使用它们。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对第2通信装置200a进行使用了频域的干扰消除器的重复处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2通信装置200a也可以进行使用了时域的干扰消除器的重复处理。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2通信装置200a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使用了频域SC/MMSE(Soft Canceller followed by 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 filter)型Turbo均衡或时域SC/MMSE型Turbo均衡的第2通信装置。
另外,也可以应用于进行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传送时的流分离的第2通信装置。另外,在进行MIMO传送时的流分离的情况下,在第2通信装置中,设置用于对空间复用后的多个流进行分离的流分离部。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200a的处理的流程图。第2通信装置200a接收始发分组(步骤S101)。并且,第2通信装置200a为了进行后述的干扰消除,存储始发分组(步骤S102)。
并且,第2通信装置200a在该分组是始发分组并且是初次处理的情况下,从在步骤S101中接收到的始发分组中进行基于所估计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的传播路径补偿和解调,并进行信号检测(步骤S103)。
并且,第2通信装置200a判定是否是重复处理中的初次处理(步骤S104)。在不是初次处理的情况下,第2通信装置200a省略步骤S105~步骤S107的处理,进行步骤S108的处理。在是初次处理的情况下,第2通信装置200a为了后述的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合成,存储该分组的编码比特LLR(步骤S105)。
并且,第2通信装置200a判定该分组是否是始发分组(步骤S106)。在是始发分组的情况下,第2通信装置200a省略步骤S107的处理,进行步骤S108的处理。在不是始发分组的情况下,第2通信装置200a将在步骤S105中存储的编码比特LLR和该分组的编码比特LLR进行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合成(步骤S107)。
并且,第2通信装置200a进行纠错解码(步骤S108)。并且,第2通信装置200a对该分组判定是否存在错误(步骤S109)。在检错出错误的情况下,第2通信装置200a判定是否对该分组进行重复处理(步骤S111)。
在进行重复处理的情况下,第2通信装置200a为了进行后述的干扰消除,根据在步骤S108中获得的编码比特LLR生成始发分组的副本信号(步骤S112)。
并且,第2通信装置200a由于从在步骤S102中存储的始发分组中消除干扰分量,所以根据步骤S112所生成的副本信号来生成干扰副本信号,并进行干扰消除(步骤S113)。并且,在是重复处理的情况下,第2通信装置200a根据在步骤S113中进行了干扰消除的始发分组来进行信号检测(步骤S103)。
以下,第2通信装置200a进行重复处理,直到在步骤S111中判定为重复处理结束为止。在步骤S111中,在判定为重复处理结束的情况下,第2通信装置200a向第1通信装置发送NACK,进行重传请求(步骤S114)。
并且,第2通信装置200a接收重传分组(步骤S115)。并且,第2通信装置200a生成用于对重传分组进行处理的重传控制信息(步骤S116)。并且,第2通信装置200a在该分组是重传分组并且是初次处理的情况下,根据在步骤S115中接收到的重传分组来进行信号检测(步骤S103)。
以下,第2通信装置200a进行步骤S103~S108、S111~S116的处理,直到在步骤S109中检测不到错误为止。当在步骤S109中检测不到错误的情况下,第2通信装置200a对第1通信装置发送ACK,结束图7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步骤S110)。
图8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编码处理进行说明的图。该编码处理是通过第1通信装置100a的编码部101(图1)来进行的。这里,对使用了Turbo码作为编码处理的一例的情况进行说明。编码部101具备编码器1、编码器2、内部交织器3、删余部4。
例如,假设第1通信装置100a想向第2通信装置200a发送的信息比特为B-11(a、b、c、d)这4个比特。
内部交织器3对信息比特B-11进行内部交织的处理,并输出给编码器2。
编码器1根据信息比特B-11,生成奇偶比特B-12(e、f、g、h),并输出给删余部4。
编码器2根据信息比特B-11,生成奇偶比特B-13(i、j、k、l),并输出给删余部4。
删余部4根据信息比特B-11、编码器1输出的奇偶比特B-12、编码器2输出的奇偶比特B-13,进行删余处理,生成编码比特B-14(a、b、c、d、e、g、j、l),并输出。通过删余处理,间除信息比特B-11、通过编码处理所获得的奇偶比特B-12、B-13的一部分,编码率被改变。作为在删余处理中使用的删余模式,例如能够使用图9所示的模式。
在图9中,作为一例,示出了编码率为1/3、1/2、3/4的删余模式。并且,图9中的x、y、z分别表示信息比特B-11、奇偶比特B-12、奇偶比特B-13。图9的括号中的1表示要发送的比特,0表示不发送的比特。
在上述的图8中,示出编码率为1/2的情况。因此,第1通信装置100a向第2通信装置200a发送的编码比特B-14通过删余处理,变为a、b、c、d、e、g、j、l的8比特,剩下的4比特(f、h、i、k)被间除。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Turbo码的解码处理的图。该解码处理通过第2通信装置200a的信号解码部212(图2)来进行。信号解码部212具备解删余部5、纠错解码部6。
作为编码比特LLR的输入信号B-21(A、B、C、D、E、G、J、L)经由HARQ处理部211被从解交织部210(图2)输入给信号解码部212。
解删余部5对输入信号B-21进行解删余处理,并将信号B-22输出给纠错解码部6。在解删余处理中,向通过删余处理而间除的比特代入初始值(虚拟值)。例如,使用0作为初始值。
纠错解码部6对解删余部5输出的信号B-22进行纠错解码处理,并输出作为解码后的比特LLR的信号B-23(a’、b’、c’、d’、e’、f’、g’、h’、i’、j’、k’、l’)。
接着,对分组合成部241(图4)中的合成处理进行说明。这里,对合成始发分组和重传分组的编码比特LLR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1示出此时使用的删余模式。图12是说明此时的合成处理的一例的图。
分组合成部241对各个编码比特LLR进行解删余处理。然后,分组合成部241通过对进行了解删余处理的编码比特LLR分别相加来进行合成。
如图12所示,始发分组的编码比特LLR为A1、B1、C1、D1、E1、0、G1、0、0、J1、0、L1。并且,重传分组的编码比特LLR为A2、B2、C2、D2、0、F2、0、H2、I2、0、K2、0。
并且,合成后的编码比特LLR为A1+A2、B1+B2、C1+C2、D1+D2、E1、F2、G1、H2、I2、J1、K2、L1。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200a(图2)的无线接收部201从第1通信装置100a(图1)接收始发信号和至少一个重传信号。并且,重复检测解码部(干扰消除部206、传播路径补偿部208、解调部209、解交织部210、HARQ处理部211、信号解码部212、副本信号生成部214)对无线接收部201接收到的接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接收信号进行信号检测和信号解码的重复处理。并且,HARQ处理部211的分组合成部241在重复处理的任意1次中,合成至少一个从其他的接收信号中获得信号检测结果。
由此,能够使从第1通信装置100a向第2通信装置200a发送的信号的重传次数和重复处理次数降低。
(第2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通信系统进行说明。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使用了Turbo均衡的重复处理的第2通信装置接收到重传分组的情况下,在重复处理中进行合成,有效地利用由重传分组来提高的接收信号的可靠性。由此能够使重传次数和重复处理次数降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通信装置可以通过与图1所示的第1通信装置100a(图1)同样的模块结构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200a的一部分不同。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模块功能不同的模块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省略说明的模块与第1实施方式具有同样的功能。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200b的结构的概略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200b具备无线接收部201(也称为接收部)、GI除去部202、分离部203、发送信号信息解析部204、FFT部205、传播路径估计部207、重传控制部307、响应信号生成部221、调制部222、IFFT部223、GI插入部224、无线发送部225、接收信号存储部301、信号检测部302、减法部303、解交织部304、HARQ处理部305、信号解码部306、减法部308、交织部309、天线A2。
另外,将信号检测部302、减法部303、解交织部304、HARQ处理部305、信号解码部306、减法部303、交织部309也统称为重复检测解码部。
接着,对第2通信装置200b接收了始发分组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对始发分组的初次处理进行说明。FFT部205输出的信号被输入给信号检测部302、传播路径估计部207和接收信号存储部301。接收信号存储部301为了进行后述的接收到重传分组时的重复处理,存储始发分组的接收信号。
信号检测部302根据接收信号、交织部309输出的前验对数似然比LLR、传播路径估计部207的传播路径估计结果,进行信号检测处理。具体来讲,信号检测部302求出被给予接收信号矢量r(t)时的各编码比特的后验LLR(后验信息),并输出给减法部303。表示后验LLR的Λ1[b(k)]用以下的式(4)来表示。
【算式4】
Λ 1 [ b ( k ) ] = log Pr [ b ( k ) = + 1 | r ( t ) ] Pr [ b ( k ) = - 1 | r ( t ) ] . . . ( 4 )
这里,b(k)表示在第1通信装置100a的交织部102(图1)中进行交织处理后的发送信号。Pr[b(k)|r(t)]表示是接收到r(t)时实际发送的码b(k)的附条件概率。该后验LLR根据贝叶斯定理,用以下的式(5)来表示。
【算式5】
Λ 1 [ b ( k ) ] = log Pr [ r ( t ) | b ( k ) = + 1 ] Pr [ r ( t ) | b ( k ) = - 1 ] + log Pr [ b ( k ) = + 1 ] Pr [ b ( k ) = - 1 ] . . . ( 5 )
Pr[r(t)|b(k)]表示在发送了b(k)这样的条件下,接收r(t)的附条件概率。这里,以下的式(6)、式(7)的关系成立。
【算式6】
λ 1 [ b ( k ) ] = log Pr [ r ( t ) | b ( k ) = + 1 ] Pr [ r ( t ) | b ( k ) = - 1 ] . . . ( 6 )
【算式7】
λ 2 p [ b ( k ) ] = log Pr [ b ( k ) = + 1 ] Pr [ b ( k ) = - 1 ] . . . ( 7 )
另外,λ2 p[b(k)]被称为针对b(k)的前验LLR(前验信息),由来自信道解码器的反馈提供。λ1[b(k)]被称为已知接收矢量r(t)和作为前验LLR的λ2 p[b(k’)](其中,k’=k)时的外部LLR(外部信息)。另外,在初次处理时,λ2 p[b(k)]=0。
减法部303从来自信号检测部302的后验LLR、Λ1[b(k)]中减去作为前验LLR的λ2 p[b(k)],并输出作为外部LLR的λ1[b(k)]。但是,减法部303在初次处理时,将后验LLR、Λ1[b(k)]作为外部LLR即λ1[b(k)]直接输出。
解交织部304对作为外部LLR的λ1[b(k)]进行解交织处理,以输出针对信号解码部306的作为前验LLR的λ1 p[b(i)]。这里,b(i)表示在第1通信装置100a的交织部102(图1)中进行交织处理前的发送信号。
HARQ处理部305具备的合成分组存储部242(图4)在始发处理的情况下存储作为前验LLR的λ1 p[b(i)]。分组合成部241(图4)对合成分组存储部242存储的前验LLR和解交织部304输出的前验LLR进行合成,并输出作为合成后的前验LLR的λ1 p’[b(i)]。但是,分组合成部241在是始发分组的情况下,直接输出所输入的信号。
信号解码部306具备的纠错解码部251(图5)使用作为合成后的前验LLR的λ1 p’[b(i)],通过以下的式(8)求出后验LLR。
【算式8】
Λ 2 [ b ( i ) ] = log Pr [ b ( i ) = + 1 | { λ 1 p ′ [ b ( i ) ] } i = 0 M - 1 ] Pr [ b ( i ) = - 1 | { λ 1 p ′ [ b ( i ) ] } i = 0 M - 1 ] . . . ( 8 )
这里,M表示帧长。检错部252(图5)通过对纠错解码部251求出的后验LLR的信息比特进行硬判定等来进行检错。在未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信号解码部306结束重复处理,并将解码比特和检错信息输出给重传控制部307。在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信号解码部306进行重复处理。
接着,对始发分组的重复处理进行说明。信号解码部306将纠错解码部251(图5)求出的后验LLR输出给减法部308。这里,表示后验LLR的Λ2[b(i)]根据贝叶斯定理,由以下的式(9)来表示。
【算式9】
Λ 2 [ b ( i ) ] = λ 2 [ b ( i ) ] + λ 1 p ′ [ b ( i ) ] . . . ( 9 )
另外,λ2[b(i)]也被称为外部LLR(外部信息),表示为根据作为前验LLR的λ1 p’[b(i’)]和从纠错码的网格(Trellis)结构获得b(i)的信息。
减法部308通过从作为后验LLR的Λ2[b(i)]中减去作为合成后的前验LLR的λ1 p’[b(i)],将作为外部LLR的λ2[b(i)]输出给交织部309。交织部309对作为外部LLR的λ2[b(i)]进行交织处理,并将针对信号检测部306的作为前验LLR的λ2 p[b(k)]输出给信号检测部302和减法部303。
信号检测部302根据从交织部309输入的作为前验LLR的λ2 p[b(k)]和所接收的始发分组,求出后验LLR、Λ1[b(k)]。
以下,进行重复处理,直到检错部252(图5)判定为重复处理结束为止。
接着,对第2通信装置200b接收到重传分组的情况进行说明。当根据发送信号信息识别出接收信号是重传分组时,重传控制部307生成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重传处理的重传控制信息,并输出给HARQ处理部305、接收信号存储部301。
以下,对接收到重传分组时的初次处理进行说明。FFT部205输出的重传分组的信号被输入给信号检测部302和传播路径估计部207。信号检测部302根据接收信号矢量r(t)求出作为后验LLR的Λ1[b(k)],并输出给减法部303。另外,作为此时的前验LLR的λ2 p[b(k)]是0。
减法部303将信号检测部302输出的作为后验LLR的Λ1[b(k)]直接作为外部LLR即λ1[b(k)]输出。
解交织部304对作为外部LLR的λ1[b(k)]进行解交织处理,将针对信号解码部306的作为前验LLR的λ1 p[b(i)]输出给HARQ处理部305。
HARQ处理部305被输入重传控制部307输出的重传控制信息和解交织部304输出的作为前验LLR的λ1 p[b(i)]。合成分组存储部242(图4)根据重传控制信息,将在所存储的始发分组的初次处理中获得的前验LLR输出给分组合成部241。
分组合成部241(图4)对合成分组存储部242输出的始发分组的前验LLR和解交织部304输出的重传分组的前验LLR进行合成,并输出作为合成后的前验LLR的λ1 p’[b(i)]。
信号解码部306具备的纠错解码部251(图5)使用作为合成后的前验LLR的λ1 p’[b(i)],求出作为后验LLR的Λ2[b(i)],并输出给检错部252。检错部252(图5)通过对纠错解码部251求出的后验LLR的信息比特进行硬判定等来进行检错。
在未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信号解码部306结束重复处理,并将解码比特和检错信息输出给重传控制部307。在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信号解码部306进行重复处理。
接着,说明在第2通信装置200b接收到重传分组之后、在对合成了始发分组的解调结果和重传分组的解调结果的数据进行了纠错解码的结果中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的重复处理。
信号解码部306将纠错解码部251(图5)求出的后验LLR输出给减法部308。减法部308通过从作为后验LLR的Λ2[b(i)]中减去作为合成后的前验LLR的λ1 p’[b(i)],将作为外部LLR的λ2[b(i)]输出给交织部309。
交织部309对作为外部LLR的λ2[b(i)]进行交织处理,并将针对信号检测部302的作为前验LLR的λ2 p[b(k)]输出给信号检测部302和减法部303。
接收信号存储部301根据所输入的重传控制信息,将所存储的始发分组的接收信号输出给信号检测部302。
信号检测部302根据所输入的作为前验LLR的λ2 p[b(k)]和始发分组的接收信号来求出作为后验LLR的Λ1[b(k)]。
以下的减法部303、解交织部304进行与已经说明的处理同样的处理。HARQ处理部305在重复处理时,不进行分组的合成,直接输出所输入的信号。信号解码部306进行与已经说明的处理同样的处理。以下,进行重复处理,直到检错部252(图5)判定为重复处理结束为止。
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在使用了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通信系统中,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即,在进行使用了Turbo均衡的重复处理的第2通信装置200b接收到重传分组的情况下,在重复处理中进行合成,有效地利用由重传分组来提高的接收信号的可靠性。由此能够降低重传次数和重复处理次数。
另外,作为信号检测方法和信号解码方法,能够使用最佳解码法(MLD:Maximum Likelihood Decoding)、最大后验概率估计(MAP:Maximum A posteriori Probability)、log-MAP、Max-log-MAP、SOVA(Soft Output Viterbi Algorithm)等,但并不限于此。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HARQ处理部305使用了在初次处理中获得的前验LLR作为要合成的始发分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在最后的重复处理中获得的前验LLR作为要合成的始发分组。并且,也能够使用在各个重复处理中获得的前验LLR的任意一个,例如能够使用似然度最高的前验LLR。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在HARQ处理部305中,作为要合成的重传分组,使用了在初次处理中获得的前验LLR,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在预先设定的重复数的重复处理中获得的前验LLR作为要合成的重传分组。并且,也能够使用在多个重复处理中获得的各个前验LLR的任意一个,例如能够使用似然度最高的前验LLR。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第2通信装置200b从第1通信装置100a接收到始发分组后、对第1通信装置100a进行重传请求的情况。并且,叙述了在第2通信装置200b接收到重传分组的情况下,合成这2个分组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
例如,在第2通信装置200b接收到至少2个重传分组的情况下,可以合成所接收的所有分组的解调处理后的结果。并且,第2通信装置200b也可以合成所接收的所有分组中的至少2个分组的解调处理后的结果。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在接收到重传分组之后、在对合成了始发分组的解调结果和重传分组的解调结果的数据进行了纠错解码的结果中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的重复处理。并且,对使用接收信号存储部301所存储的始发分组的接收信号作为用于进行信号检测处理的接收信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重传分组作为用于进行干扰消除的接收信号。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对使用多载波信息作为收发信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单载波信号。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对使用交织部309、解交织部30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使用它们。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对第2通信装置200b进行使用了频域的Turbo均衡的重复处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2通信装置200b也可以进行使用了时域的Turbo均衡的重复处理。
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进行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传送时的流分离的第2通信装置200b。另外,在进行MIMO传送时的流分离的情况下,在第2通信装置200b中,设置用于对空间复用后的多个流进行分离的流分离部。
(第3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进行Chase合成的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通信系统进行说明。并且,对如下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进行使用了干扰消除器的重复处理的第2通信装置接收到重传分组的情况下,对始发分组和重传分组的FFT后的信号进行合成,利用由重传分组来提高的接收信号的可靠性。由此能够使重传次数和重复处理次数降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通信装置可以通过与图1所示的第1通信装置100a同样的模块结构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200a的一部分不同。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模块功能不同的模块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省略说明的模块与第1实施方式具有同样的功能。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200c的结构的概略框图。第2通信装置200c具备无线接收部201(也称为接收部)、GI除去部202、分离部203、发送信号信息解析部204、FFT部205、干扰消除部402(也称为干扰除去部)、传播路径估计部207、传播路径补偿部208、解调部209、解交织部210、HARQ处理部401、信号解码部212、副本信号生成部214、重传控制部213、响应信号生成部221、调制部222、IFFT部223、GI插入部224、无线发送部225、天线A2。
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200a的结构的不同点在于,HARQ处理部的位置和处理、干扰消除部的结构不同。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HARQ处理部40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HARQ处理部401具备分组合成部411、合成分组存储部412。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干扰消除部402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干扰消除部402具备干扰信号副本生成部421、减法部422。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未设置接收信号存储部233(图3)。另外,干扰信号副本生成部421和减法部422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首先,对第2通信装置200c接收了始发分组的情况进行说明。
从FFT部205输出的始发分组的接收信号被输入给HARQ处理部401。合成分组存储部412存储被输入给合成分组存储部412的始发分组,为了使其与重传分组合成。
分组合成部411进行HARQ的合成,但在始发分组的情况下,直接输出所输入的信号。
从HARQ处理部401输出的信号被输入给干扰消除部402。减法部422(图16)通过从接收信号中减去干扰信号副本生成部421所生成的干扰信号副本来消除干扰信号。但是,在初次处理的情况下,减法部422直接输出接收信号。这里,作为干扰信号,有码间干扰、载波间干扰等。另外,在对分组进行码复用的情况下,作为干扰信号,也有码道间干扰。另外,干扰信号并不限于此。
以下,在第2通信装置200c中,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处理。
接着,对第2通信装置200c从第1通信装置100a接收到重传分组的情况进行说明。
当根据发送信号信息识别出接收信号是重传分组时,重传控制部213生成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重传处理的重传控制信息,并输出给HARQ处理部401。
从FFT部205输出的重传分组的接收信号被输入给HARQ处理部401。合成分组存储部412存储所输入的重传分组的接收信号。并且,HARQ处理部401的合成分组存储部412(图15)根据来自重传控制部213的重传控制信息,将所存储的始发分组的接收信号输出给分组合成部411。
分组合成部411对所输入的重传分组的接收信号和存储在合成分组存储部412中的始发分组的接收信号进行合成,并输出。
以下,在第2通信装置200c中,根据分组合成部411所合成的接收信号,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处理。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对HARQ处理部401配置在FFT部205的输出侧、用于合成频域信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配置在无线接收部201的输出侧和GI除去部202的输出侧。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200c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第2实施方式的第2通信装置200b。
(第4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进行使用了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传送的通信系统进行说明。并且,对如下的情况进行说明:在通过重复处理进行信号分离的第2通信装置200d(参照后述的图18)接收到重传分组的情况下,在重复处理中进行合成,利用由重传分组来提高的接收信号的可靠性。由此能够使重传次数和重复处理次数降低。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通信装置100d的结构的概略框图。第1通信装置100d具备每个天线的发送处理部500-1~500-N、响应信号解析部515、解调部514、FFT部513、GI除去部512、无线接收部511、天线A1-1~A1-N。每个天线的发送处理部500-1~500-N分别具备编码部501、交织部502、调制部503、IFFT部504、发送信号信息复用部505、GI插入部506、无线发送部507(也称为发送部)、发送信号存储部516。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通信装置100d通过N条发送天线向第2通信装置200d发送信号。
在第1通信装置100d中,向第2通信装置200d发送的、每个天线的信息比特(分组)被输入给每个天线的发送处理部500-1~500-N。这里,对每个天线A1-1~A1-N发送1个分组的情况进行说明。即,对N条天线发送N个分组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另外,将对多个分组进行了MIMO复用(空间复用)的信号也称为帧。
在每个天线的发送处理部500-1~500-N中,所输入的信息比特被输入给编码部501,并且被输入给发送信号存储部516。
发送信号存储部516由于在具有来自第2通信装置200d的重传请求的情况下重传发送过的信息比特,所以存储信息比特。
编码部501通过卷积码、Turbo码、LDPC码等对所输入的信息比特进行纠错编码,并输出给交织部502。
交织部502对编码比特进行交织处理,并输出给交织部502。
调制部503将交织后的信号映射到QPSK和16QAM等调制码元上,并输出给IFFT部504。
IFFT部504通过IFFT等对调制码元进行频率时间变换,并输出给发送信号信息复用部505。
发送信号信息复用部505对该分组是始发分组还是重传分组等发送信号信息进行复用,并输出给GI插入部506。
另外,各个发送信号信息按照在接收侧能够分离的方式来发送即可,例如使用时分复用、频分复用、码分复用、MIMO复用等来发送。
GI插入部506对频率时间变换后的信号插入保护间隔(GI),并输出给无线发送部507。
无线发送部507对插入了保护间隔(GI)的信号进行数据-模拟变换、频率变换等,并经由天线A1-1~A1-N发送给第2通信装置200d。
无线接收部511接收包含第2通信装置200d所发送的每个分组(每个发送天线A1-1~A1-N)的响应信号的信号。并且,无线接收部511进行频率变换和模拟-数字变换等,并输出给GI除去部512。
GI除去部512从无线接收部511所输出的信号中除去保护间隔(GI),并输出给解调部514。
FFT部513将GI除去部512所输出的信号从时域信号变换为频域信号,并输出给解调部514。
解调部514对FFT部513所输出的信号进行解调,并输出给响应信号解析部515。
响应信号解析部515根据解调部514所解调的信号对每个分组的响应信号进行解析,解析第1通信装置100d向第2通信装置200d发送的信息比特是ACK还是NACK。并且,响应信号解析部515将该解析结果分别输出给每个天线的发送处理部500-1~500-N的发送信号存储部516、编码部501和发送信号信息复用部505。由此,将是NACK的分组从第1通信装置100d重传给第2通信装置200d。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200d的结构的概略框图。第2通信装置200d具备每个天线的接收处理部600-1~600-M、发送信号信息解析部604、信号分离部606(也称为分组分离部、流分离部、干扰除去部)、传播路径估计部607、传播路径补偿部608、解调部609、解交织部610、HARQ处理部611、信号解码部612、副本信号生成部614、重传控制部613、响应信号生成部621、调制部622、IFFT部623、GI插入部624、无线发送部625、天线A2-1~A2-M。
每个天线的接收处理部600-1~600-M分别具备无线接收部601(也称为接收部)、GI除去部602、分离部603、FFT部605。
另外,也将信号分离部606、传播路径补偿部608、解调部609、解交织部610、HARQ处理部611、信号解码部612、副本信号生成部614统称为重复检测解码部。
并且,也将信号分离部606、传播路径补偿部608、解调部609统称为信号检测部。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200d通过M条接收天线从第1通信装置100d接收信号。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号分离部606的结构的概略框图。信号分离部606具备干扰信号副本生成部634、减法部635、接收信号存储部633。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HARQ处理部611、信号解码部612、副本信号生成部614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以下,首先对第2通信装置200d接收到第1帧的情况进行说明。这里,对在第1帧中进行空间复用的分组全部是始发分组的情况进行说明。M条接收天线A2-1~A2-M所接收的信号被分别输入给每个天线的接收处理部600-1~600-M。
无线接收部601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和模拟-数字变换等,并输出给GI除去部602。
GI除去部602从无线接收部601所输出的信号中除去保护间隔(GI),并输出给分离部603。
分离部603将GI除去部602所输出的信号分离成发送信号信息和包含信息比特的信号。
分离部603将发送信号信息输出给发送信号信息解析部604,将包含信息比特的信号输出给FFT部605。
发送信号信息解析部604根据各个接收天线A2-1~A2-M所接收的发送信号信息来解析第1通信装置100d发送的各分组是始发分组还是重传分组等。发送信号信息解析部604将该解析结果输出给重传控制部613。
FFT部605将包含信息比特的信号进行时间频率变换,并输出给信号分离部606和传播路径估计部607。
这里,在发送天线数和接收天线数分别是N×M的MIMO系统中,按照以下的式(10)~式(14)来表示第k副载波中的接收信号R(k)。
【算式10】
R(k)=H(k)S(k)+N(k)…(10)
【算式11】
R(k)=[R1(k) … RM(k)]T…(11)
【算式12】
Figure BPA00001204880800331
【算式13】
S(k)=[S1(k) … SN(k)]T…(13)
【算式14】
N(k)=[N1(k) … NM(k)]T…(14)
其中,H(k)是发送天线A1-1~A1-N和接收天线A2-1~A2-M之间的各个传播路径特性。并且,S(k)是每个发送天线A1-1~A1-N的发送信号。并且,N(k)是每个接收天线A2-1~A2-M的第2通信装置的噪声。并且,T表示转置矩阵。
传播路径估计部607根据来自各个接收天线A2-1~A2-M的接收信号来估计传播路径特性H(k),并将该估计结果输出给信号分离部606和传播路径补偿部608。
另外,按照每个接收天线A2-1~A2-M来输出所估计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另外,传播路径估计部607事先存储每个接收分组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直到第2通信装置200d能够准确地接收到第1通信装置100d发送的信息比特为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FFT部605输出的频域的信号求出传播路径估计值,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输入给FFT部605之前的时域信号来求出传播路径估计值。
另外,作为传播路径估计部607进行的传播路径估计的方法,可以使用如下的方法等:使用包含第1通信装置100d和第2通信装置200d之间已知的信息的导频信号,但并不限于此。
每个天线的接收处理部600-1~600-M分别输出的每个接收天线A2-1~A2-M的信号被输入给信号分离部606。
以下,对初次处理的信号606和传播路径补偿部608的动作进行说明。由于在初次处理中未生成副本信号,所以信号分离部606将所输入的信号直接输出给传播路径补偿部608。
并且,信号分离部606所具备的接收信号存储部633(图19)按照每个接收天线A2-1~A2-M来存储被输入给信号分离部606的信号。在接收到第2帧的情况下,接收信号存储部633所存储的信号与第2帧的接收结果进行合成,能够用作用于对第1帧进行再次重复处理的接收信号。
传播路径补偿部608通过乘以ZF基准或MMSE基准的加权系数,从R(k)中提取S(k)。因此,在初次处理中,在传播路径补偿部608中同时进行信号分离和传播路径补偿。作为在初次处理中使用的加权系数,例如有ZF基准的加权系数WZF(k)和MMSE基准的加权系数WMMSE(k)。ZF基准的加权系数WZF(k)和MMSE基准的加权系数WMMSE(k)分别能够用以下的式(15)、式(16)来表示。
【算式15】
WZF(k)=HH(k)(H(k)HH(k))-1 or (HH(k)H(k))-1HH(k)…(15)
【算式16】
WMMSE(k)=HH(k)(H(k)HH(k)+σ2IM)-1 or (HH(k)H(k)+σ2IN)-1HH(k)…(16)
其中,H是矩阵的复共轭转置,-1是逆矩阵,σ2是噪声功率,IN是N×N的单位矩阵。这里,对ZF基准、MMSE基准的线性处理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ML(Maximum Likelihood)基准这样的非线性处理。
接着,对第1帧的重复检测解码处理(第2次及以后)的重复处理的信号分离部606和传播路径补偿部608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重复处理时,后述的副本信号生成部614所输出的发送信号副本被输入给信号分离部606。
信号分离部606根据发送信号副本和传播路径估计值来生成想提取的分组以外的干扰信号,并从接收信号中减去,由此进行信号分离。这里,对提取从第p(1≤p≤N)个发送天线A1-1~A1-N发送的分组的情况进行说明。输入给信号分离部606的发送信号副本S’(k)用以下的式(17)来表示。
【算式17】
S ′ ( k ) = S 1 ′ ( k ) · · · S p - 1 ′ S p ′ ( k ) S p + 1 ′ ( k ) · · · S N ′ ( k ) T . . . ( 17 )
干扰信号副本生成部634根据以下的式(18)、式(19),生成由从第p个发送天线发送的分组以外构成的干扰信号副本Rp(k)。
【算式18】
R p ( k ) = H ( k ) S p ′ ( k ) . . . ( 18 )
【算式19】
S p ′ ( k ) = S 1 ′ ( k ) · · · S p - 1 ′ ( k ) 0 S p + 1 ′ ( k ) · · · S N ′ ( k ) T . . . ( 19 )
减法部635(图19)通过从接收信号R(k)中减去干扰信号副本Rp(k),提取从第p个发送天线发送的分组。信号分离部606在通过提取所有的分组来进行了信号分离之后,输出给传播路径补偿部608。
另外,以下对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处理的情况进行说明。传播路径补偿部608使用传播路径估计部607所估计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对由信号分离部606分离成各分组的信号进行传播路径补偿,并输出给解调部609。
以下的解调部609、解交织部610、HARQ处理部611、信号解码部612、重传控制部613、副本信号生成部614中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但它们的处理以分组为单位来进行。
响应信号生成部621根据重传控制部613输出的检错信息,生成每个分组的ACK或NACK,并输出给调制部622。以后的调制部622、IFFT部623、GI插入部624、无线发送部625中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每个分组的响应信号例如可以使用基于正交码的码分复用、时分复用、频分复用、MIMO复用等来发送,但并不限于此。
接着,对第2通信装置200d接收了第2帧的情况进行说明。这里,第2帧是第1通信装置100d根据针对第1帧的响应信号而发送的帧。以下,对如下的情况进行说明:第1帧的各分组全部是NACK,将作为始发分组所发送的所有分组作为第2帧来进行重传。
M条接收天线A2-1~A2-M所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被输入给每个天线的接收处理部600-1~600-M。并且,在每个天线的接收处理部600-1~600-M、发送信号信息解析部604、重传控制部613中,进行与接收了始发分组的情况同样的处理。
然后,在信号分离部606、传播路径估计部607、传播路径补偿部608、解调部609、解交织部610中也进行同样的处理。在HARQ处理部611中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处理。
HARQ处理部611被输入重传分组的编码比特LLR和重传控制部613输出的重传控制信息。
合成分组存储部242(图4)根据重传控制信息,将所存储的始发分组的初次处理所获得的编码比特LLR输出给分组合成部241(图4)。
分组合成部241根据重传控制信息来合成重传分组的编码比特LLR和合成分组存储部242所存储的始发分组的初次处理所获得的编码比特LLR,并输出给信号解码部612。但是,这些处理按照对应的每个分组来进行。
以后的信号解码部612、副本信号生成部614也进行同样的处理。在重传分组的重复处理时,在信号分离部606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将第1帧作为接收信号来进行重复处理。
第2通信装置200d重复进行以上的处理,直到判定为无错误地接收到分组或重传处理结束为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进行使用了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MIMO传送的通信系统。并且,在通过重复处理来进行信号分离的第2通信装置200d接收到重传分组的情况下,在重复处理中进行合成,利用由重传分组来提高的接收信号的可靠性。由此能够降低重传次数和重复处理次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重传了所有的始发分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MIMO传送中使始发分组和重传分组混合存在。例如,可以使用图20A和图20B所示的方法。
图20A和图20B是表示按照每一帧复用3个分组,并从第1通信装置100d发送给第2通信装置200d的方法的图。此时,将各个分组固有的号码和发送次数作为发送信号信息来附加。
在第1帧中,将分组P1~P3作为始发分组从第1通信装置100d发送给第2通信装置200d(图20A的步骤S21)。这里,在第2通信装置200d中,作为已经说明的重复处理的结果,对分组P1未检测出错误、分组P2和P3检测出错误的情况进行说明。第2通信装置200d由于向第1通信装置100d进行分组P2和P3的重传请求,所以发送响应信号(图20A的步骤S22)。此时,第2通信装置200d为了进行基于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合成,存储分组P2和P3的编码比特LLR。
在第1通信装置100d中,根据来自第2通信装置200d的响应信号,将分组P2和P3作为重传分组、将分组P4作为始发分组,构成第2帧。同样,第2通信装置200d接收第1通信装置100d发送的第2帧(图20B的步骤S31)。并且,第2通信装置200d进行重复处理。在该重复处理中,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在HARQ处理部611中对重传的分组P2和P3进行合成。作为它们的处理结果,分组P2~P4全部未检测出错误,作为响应信号,向第1通信装置100d发送ACK(图20B的步骤S32)。
另外,在接收到第2帧时的第2次及以后的重复处理中,为了接收由第2帧重传的分组,作为用于在信号分离部606中进行信号分离的接收信号,可以使用第1帧,也可以使用第2帧。
另外,在重复处理中,针对MIMO复用后的分组中的成为ACK的分组,可以使用在副本信号生成部614中获得硬判定结果或软判定值的最大的LLR。
另外,这里对使用了MIMO复用(空间复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IDMA(Interleav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等。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在HARQ处理部中,作为要合成的始发分组,使用了在初次处理中获得的编码比特LLR,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在最后的重复处理中获得的编码比特LLR。并且,也能够使用在各个重复处理中获得的编码比特LLR的任意一个。例如能够使用似然度最高的编码比特LLR。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在HARQ处理部中,要合成的重传分组使用了在初次处理中获得的编码比特LLR,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在预先设定的重复次数的重复处理中获得的编码比特LLR,也能够使用在多个重复处理中获得的各个编码比特LLR的任意一个。例如能够使用似然度最高的编码比特LLR。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叙述了如下的情况:第2通信装置接收到始发分组后、对第1通信装置进行重传请求,在第2通信装置接收到重传分组的情况下,合成这2个分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第2接收装置接收到至少2个重传分组的情况下,可以合成所接收的所有分组的解调处理后的结果,也可以合成所接收的所有分组中的至少2个分组的解调处理后的结果。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在接收到重传分组之后、在对合成了始发分组的解调结果和重传分组的解调结果的数据进行了纠错解码的结果中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的重复处理。并且,在该重复处理中,对使用接收信号存储部所存储的始发分组的接收信号作为用于进行信号分离的接收信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重传分组作为用于进行信号分离的接收信号。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对使用多载波信号作为收发信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单载波信号。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对使用交织部、解交织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使用它们。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对第2通信装置进行使用了频域的信号分离的重复处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2通信装置也可以进行使用了时域的信号分离的重复处理。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2通信装置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使用了频域SC/MMSE(Soft Canceller followed by 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 filter)型Turbo均衡或时域SC/MMSE型Turbo均衡的第2通信装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通信装置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第2或第3实施方式的第2通信装置的结构。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用于实现第1通信装置100a、100d、第2通信装置200a~200d的各部的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中,通过使计算机系统读入并执行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中的程序来进行第1通信装置和第2通信装置的各部的控制。另外,假设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含OS和外围设备等硬件。
并且,所谓“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以及内设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存储装置。另外,所谓“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介质”还包含像经由互联网等网络和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在短时间的期间内动态地保持程序的装置和像成为该情况下的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将程序保存一定时间的装置。并且,上述程序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与已经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但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等也包含在专利请求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能够使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发送的信号的重传次数和重复处理次数降低的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和通信方法等。

Claims (16)

1.一种第2通信装置,其与第1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第2通信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接收始发信号和至少一个重传信号;以及
重复检测解码部,其对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接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接收信号进行信号检测和信号解码的重复处理,
所述重复检测解码部具备合成部,该合成部在所述重复处理的任意1次中,合成从至少一个其他的所述接收信号中获得的信号检测的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2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复检测解码部具备:
信号检测部,其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和所述重复处理的结果来检测发送信号;
合成信号存储部,其存储所述信号检测部所检测出的信号;以及
信号解码部,其对所述合成部所合成的信号进行解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2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部合成所述信号检测部所检测出的信号和所述合成信号存储部在目前所存储的信号中的至少2个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2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复检测解码部具备用于存储所述接收信号的接收信号存储部,
所述信号检测部对所述接收信号存储部在目前所存储的所述接收信号中的任意一个接收信号进行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第2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信号存储部只存储所述始发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第2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信号存储部只存储所述接收信号中最后接收到的所述重传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2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信号存储部存储所述信号检测部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在每次所述重复处理中检测到的信号中的任意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2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部合成通过所述重复处理从所述始发信号中获得的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第2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部合成似然度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2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复检测解码部具备副本信号生成部,该副本信号生成部根据所述信号解码部所解码的信号,生成作为发送信号的副本的副本信号,
所述信号检测部具备:
干扰除去部,其使用所述副本信号和所述接收信号,除去包含在所述接收信号中的干扰分量;以及
解调部,其对所述干扰除去部除去了干扰分量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2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扰除去部除去码元间干扰分量和载波间干扰分量中的至少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2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复检测解码部具备对码复用后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的解扩部,
所述干扰除去部除去码间干扰分量、码元间干扰分量和载波间干扰分量中的至少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2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复检测解码部具有对空间复用后的多个流进行分离的流分离部,
所述干扰除去部除去流间干扰分量、码元间干扰分量和载波间干扰分量中的至少一个。
14.一种通信系统,其具备第1通信装置和第2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信装置具备用于发送始发信号和至少一个重传信号的发送部,
所述第2通信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接收始发信号和至少一个重传信号;以及
重复检测解码部,其对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接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接收信号进行信号检测和信号解码的重复处理,
所述重复检测解码部具备合成部,该合成部在所述重复处理的任意1次中,合成从至少一个其他的所述接收信号中获得的信号检测的结果。
15.一种接收方法,是从第1通信装置接收信号的第2通信装置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接收方法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步骤,接收始发信号和至少一个重传信号;以及
重复检测解码步骤,对所述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接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接收信号进行信号检测和信号解码的重复处理,
在所述重复检测解码步骤中执行合成步骤,该合成步骤在所述重复处理的任意1次中,合成从至少一个其他的所述接收信号中获得的信号检测的结果。
16.一种通信方法,是具备第1通信装置和第2通信装置的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信装置执行用于发送始发信号和至少一个重传信号的发送步骤,
所述第2通信装置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步骤,接收始发信号和至少一个重传信号;以及
重复检测解码步骤,对所述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接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接收信号进行信号检测和信号解码的重复处理,
在所述重复检测解码步骤中执行合成步骤,该合成步骤在所述重复处理的任意1次中,合成从至少一个其他的所述接收信号中获得的信号检测的结果。
CN2009801053982A 2008-02-21 2009-02-19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和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19464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0008 2008-02-21
JP2008040008 2008-02-21
PCT/JP2009/052936 WO2009104702A1 (ja) 2008-02-21 2009-02-19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受信方法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6441A true CN101946441A (zh) 2011-01-12

Family

ID=40985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53982A Pending CN101946441A (zh) 2008-02-21 2009-02-19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329368A1 (zh)
EP (1) EP2247015A4 (zh)
JP (1) JP5376244B2 (zh)
CN (1) CN101946441A (zh)
WO (1) WO200910470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6892A (zh) * 2014-09-25 2017-05-24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09150853A1 (ja) * 2008-06-13 2011-11-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中継局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バッファクリア方法および信号中継方法
US9130749B1 (en) * 2012-09-12 2015-09-08 Marvell Internaton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ding a data packet using scalable soft-bit retransmission combining
US9143785B2 (en) 2012-10-25 2015-09-22 Allen LeRoy Limberg COFDM broadcast systems employing turbo cod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04A (zh) * 1994-06-23 1996-08-21 Ntt移动通信网株式会社 最大似然解码相干检测方法
CN1665226A (zh) * 2004-11-18 2005-09-07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短波弱信号多码道Turbo迭代接收方法
CN1992581A (zh) * 2005-12-29 2007-07-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与差错重传相结合的部分并行干扰对消方法和接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04127A1 (en) * 2002-07-01 2004-01-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iterative decoder scheduling
JP4189477B2 (ja) 2003-01-10 2008-12-03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工業大学 Ofdm(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適応等化受信方式及び受信機
JP2005198223A (ja) * 2004-01-07 2005-07-21 Satoshi Suyama マルチキャリアにおけるパケット伝送用マルチユーザ検出受信機
EP1724959B1 (en) * 2005-05-21 2013-04-10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RQ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7685493B2 (en) * 2006-09-29 2010-03-23 Agere Systems Inc. Buffer compression in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ARQ)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04A (zh) * 1994-06-23 1996-08-21 Ntt移动通信网株式会社 最大似然解码相干检测方法
CN1665226A (zh) * 2004-11-18 2005-09-07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短波弱信号多码道Turbo迭代接收方法
CN1992581A (zh) * 2005-12-29 2007-07-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与差错重传相结合的部分并行干扰对消方法和接收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6892A (zh) * 2014-09-25 2017-05-24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CN111431662A (zh) * 2014-09-25 2020-07-17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US10772080B2 (en) 2014-09-25 2020-09-08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11431662B (zh) * 2014-09-25 2023-09-19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76244B2 (ja) 2013-12-25
EP2247015A1 (en) 2010-11-03
EP2247015A4 (en) 2013-04-17
WO2009104702A1 (ja) 2009-08-27
US20100329368A1 (en) 2010-12-30
JPWO2009104702A1 (ja) 2011-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6449A (zh)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及通信方法
JP5213271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受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1665602B1 (en) Incremental redundancy transmission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07718A (zh)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及程序
US8381060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cep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2299602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cep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10007729A1 (en) Reception device, transmiss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00325510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013617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方法
CN101946441A (zh)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和通信方法
US20090180568A1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s Coding in MIMO Networks
Park Error-detection-coding-aided iterative hard decisio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MIMO systems with HARQ
JP5036062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RU2369021C2 (ru) Передача с инкрементной избыточностью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mimo
CN101374037A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号检测方法、系统及其接收装置
Vien et al. Design of DSTBC and HARQ schemes for turbo-coded cooperative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over frequency selective fading chann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