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1662A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1662A
CN111431662A CN202010020051.6A CN202010020051A CN111431662A CN 111431662 A CN111431662 A CN 111431662A CN 202010020051 A CN202010020051 A CN 202010020051A CN 111431662 A CN111431662 A CN 111431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terleaving
controller
signal
communic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00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1662B (zh
Inventor
木村亮太
内山博允
古市匠
泽井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02005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31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31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1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1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1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 H03M13/3769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using symbol combining, e.g. Chase combining of symbols received twice or mor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06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and diversity transmission, e.g. coding schemes for the multipl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information or the transmission of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H04L1/005Iterative decoding, including iteration between signal detection and decoding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09Error detection only, e.g. using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codes or single parity b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03M13/1102Codes on graphs and decoding on graphs, e.g.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03M13/1102Codes on graphs and decoding on graphs, e.g.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H03M13/1105Decoding
    • H03M13/1111Soft-decision decoding, e.g. by means of message passing or belief propagation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03M13/17Burst error correction, e.g. error trapping, Fire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2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convolutional codes, e.g. unit memor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57Turbo codes and decod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 H03M13/39Sequence estimation, i.e.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riginal codes
    • H03M13/41Sequence estimation, i.e.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riginal codes using the Viterbi algorithm or Viterbi process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03M13/6362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了能够有助于与交织多址(IDMA)相关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改进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装置装备有:无线通信单元,通过使用交织多址方法(IDMA)以无线方式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和控制单元,控制由无线通信单元执行的IDMA的交织处理中的交织长度。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7月10日、名称为“无线通信装置、 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申请号为201580050167.1(PCT申请号 PCT/JP2015/069945)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的无线通信环境已面临急剧数据业务量增加问题。因此,作 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之一,交织多址 (IDMA)已引起关注。例如,作为与IDMA相关的技术,正在开发用 于根据IDMA的原理减少小区间干扰或小区内干扰的技术。
例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公开这样一种技术:通过所述技术,小 区中的用户通过在使用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等保持 正交性的同时应用不同交织模式来消除小区间干扰,并且执行多用户 检测(MUD)。
另外,以下的专利文献2公开一种用于将不同交织应用于在多输 入多输出(MIMO)和多天线空间复用中复用到同一空间流的多个信号 的技术。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04-194288A
专利文献2:JP 2009-55228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与IDMA相关的技术领域需要进一步的性能提高。因 此,本公开提出一种能够有助于与IDMA相关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改 进的新的改进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无线通信单元,使用交织多址(IDMA)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 通信;和控制器,控制用于由无线通信单元执行的IDMA的交织处 理中的交织长度。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无线通信单元,使用IDMA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信;和 控制器,根据用于由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IDMA的交织处 理的交织长度控制无线通信单元执行去交织处理。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使用IDMA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信;以及通过处理器控 制用于IDMA的交织处理中的交织长度。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使用IDMA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信;以及通过处理器根 据用于由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IDMA的交织处理的交织长 度控制执行去交织处理。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计算机用作:无线 通信单元,使用IDMA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信;和控制 器,控制用于由无线通信单元执行的IDMA的交织处理中的交织长 度。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计算机用作:无线 通信单元,使用IDMA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信;和控制 器,根据用于由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IDMA的交织处理的 交织长度控制无线通信单元执行去交织处理。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上述本公开,可有助于与IDMA相关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改 进。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效果不必是限制性的。除了以上效果之外或 替代于以上效果,可实现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任何一种效果或可从本 说明书理解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与IDMA相关的技术的解释示图。
图2是与IDMA相关的技术的解释示图。
图3是与IDMA相关的技术的解释示图。
图4是与IDMA相关的技术的解释示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述的解释示图。
图6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的逻辑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的逻辑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在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执行的分配处理的流程的 示例的序列图。
图9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的无线通信处 理的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的无线通信单元的逻辑结构 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中执行的填充处理的流程 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中执行的填充处理的流程 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中执行的交织长度决定处 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中执行的交织长度决定处 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交织模式控制方法的解释示图。
图16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CW交织器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17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CW交织器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18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CW交织器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19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中执行的交织长度决定处 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中执行的HARQ类型确定 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中执行的重新发送类型决 定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中执行的交织处理的执行 和不执行之间切换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中执行的交织处理的执行 和不执行之间切换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中执行的去交织设置控制 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的无线通信单元的逻辑结构 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26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的无线通信单元的逻辑结构 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27是OFDMA的资源网格的解释示图。
图28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的无线通信单元的逻辑结构 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29是表示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的解码处理的流程的示 例的解释示图。
图30是表示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的解码处理的流程的示 例的解释示图。
图31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CW解码器的逻辑结构的示例的方 框图。
图32是表示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的解码处理的流程的示 例的解释示图。
图33是表示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的解码处理的流程的示 例的解释示图。
图34是表示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的解码处理的流程的示 例的解释示图。
图35是表示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的解码处理的流程的示 例的解释示图。
图36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中执行的去交织长度决定 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37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中执行的去交织长度决定 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38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中执行的去交织长度决定 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39是表示服务器的示意性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40是表示eNB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一示例的方框图。
图41是表示eNB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二示例的方框图。
图42是表示智能电话的示意性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43是表示汽车导航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在本说明书和 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素由相同的标号表 示,并且省略这些结构元素的重复解释。
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可在一些情况下通过附加到相同符 号的字母来区分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元件。例如,根据需 要,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多个元件被区分为发送站 100A、100B和100C。另一方面,当不特别区分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多个元件中的每个元件时,将会仅给予相同的符号。例 如,当不特别区分时,发送站100A、100B和100C将会被简单地指 定为发送站100。
将按照下面的次序进行描述。
1.介绍
1-1.IDMA
1-2.无线通信系统
2.结构的示例
2-1.发送站的结构的示例
2-2.接收站的结构的示例
2-3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的示例
3.操作处理的示例
4.功能的细节
4-1.发送站中的物理层的处理
4-2.交织设置
4-3.与重新发送相关的交织设置
4-4.与其它复用方法或其它多址接入方法的组合
4-5.接收站中的物理层的处理
4-6.去交织设置
4-7.控制信息
5.应用示例
6.结论
<介绍>
[1-1.IDMA]
首先,现在将参照图1至4描述与IDMA相关的技术。图1至4 是与IDMA相关的技术的解释示图。
作为长期演进(LTE)/LTE-Advanced(LTE-A)之后的5G无线电 接入技术,非正交多址接入已引起关注。
在LTE中采用的正交频分多址(OFDMA)或单载波FDMA(SC- FDMA)中,无线电资源被分配为使得它们不在小区中的用户装备之 间交叠。无线电资源是用于无线通信的频率或时间资源,并且存在各 种类型的无线电资源(诸如,资源块、子帧、资源元素等)。用于在没有交叠的情况下分配无线电资源的这种无线电接入技术也被称为正交 多址接入。
图1表示正交多址接入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的示例。在图1中, 水平轴线指示频率,并且对于各用户以不同颜色表示分配给用户的无 线电资源。如图1中所示,例如,在正交多址接入中,沿频率方向的 不同资源块(RB)可被分配给用户。
另一方面,在非正交多址接入中,无线电资源被以这种方式分 配:无线电资源的至少一部分在小区中的用户装备之间交叠。当采用 非正交多址接入时,由小区中的用户装备发送和接收的信号可在无线 电空间中彼此干扰。然而,接收侧可通过预定解码处理获取每个用户 的信息。另外,理论上已知:当实现合适的无线电资源分配时,非正 交多址接入能够实现比正交多址接入高的通信容量(或小区通信容 量)。
图2表示非正交多址接入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的示例。在图2 中,水平轴线指示频率,并且对于各用户以不同颜色表示分配给用户 的无线电资源。如图2中所示,例如,在非正交多址接入中,沿频率 方向交叠的资源块(RB)可被分配给用户。
IDMA是被分类为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一个示 例。在IDMA中,用于在发送侧的装置对发送信号进行交织以便识 别用户信号的交织模式被不同地分配给每个用户。然后,在接收侧的 装置分别使用与分配给各用户的交织模式对应的去交织模式对用户信 号进行解码。IDMA具有在发送侧的装置上的低信号处理负载的优 点。特别在从用户装备到eNB的上行链路(UL)中,这个优点被视为 很重要。
图3表示使用IDMA执行无线通信的发送站10的基本结构的示 例。如图3中所示,发送站10包括纠错编码电路11、交织器(πi) 12、数字调制电路13和射频(RF)电路14。纠错编码电路11对用户i 的信息位串进行错误最佳编码。交织器(πi)12是已对其执行针对用户 i的交织设置的交织器,并且对纠错编码的信息位串进行交织。数字 调制电路13以数字方式调制交织的信息位串。RF电路14对以数字 方式调制的信号执行各种信号处理,并且经天线发送无线信号。交织 设置是与交织模式或交织长度(交织尺寸)中的至少一个相关的设置。
图4表示使用IDMA执行无线通信的接收站20的基本结构的示 例。如图4中所示,接收站20包括RF电路21、信号分离电路22 和解码电路23。RF电路21对通过天线接收的无线信号执行各种信 号处理,并且将信号输出给信号分离电路22。信号分离电路22具有 将通过合成来自用户的信号而获得的合成信号分离成用于各用户的信 号的功能,并且将分离的用户信号输出给对应解码电路23。例如, 解码电路23i包括已对其执行针对用户i的去交织设置的去交织器(πi-1)24、纠错解码电路25和已对其执行针对用户i的交织设置的交织 器(πi)26。解码电路23i接收来自用户i的用户信号,并且通过去交 织器(πi-1)24执行去交织处理并且通过纠错解码电路25执行解码。 当用户信号已被正确地解码时,解码电路23i输出用户信号作为用户 i的信息位串。另外,解码电路23i通过交织器(πi)26对解码信号进行交织,并且将该信号返回给信号分离电路22作为用于用户i的用 户信号。对于所有用户信号执行这种用户信号返回。信号分离电路 22重新分离返回的用户信号,并且将分离的用户信号重新输出给解 码电路23。接收站20通过在信号分离电路22和解码电路23中重复 所述信号处理来对用户信号进行解码。
[1-2.无线通信系统]
(1-2-1.总体结构)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述的解释示图。 如图5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发送站100、接 收站200、通信控制装置300和核心网络500。
发送站100是向接收站200发送数据的装置。例如,发送站100 是蜂窝系统中的演进节点B(eNB)或接入点。另外,接收站200是接 收从发送站10发送的数据的无线通信装置。例如,接收站200是蜂 窝系统中的用户装备(UE)。
在图5中示出的示例中,发送站100A是向位于小区400内部的 一个或多个终端装置提供无线通信服务的eNB。另外,接收站200A 和200B是由eNB提供无线通信服务的UE。例如,eNB 100A可向 UE 200A和200B发送数据。eNB 100A连接到核心网络500。核心网 络500经网关装置连接到分组数据网络(PDN)。小区400可根据任何 无线通信系统(诸如,长期演进(LTE)、LTE-Advanced(LTE-A)、 GSM(注册商标)、UMTS、W-CDMA、CDMA 2000、WiMAX、 WiMAX2或IEEE 802.16)操作。
这里,一个装置可用作发送站100或接收站200。另外,一个装 置可既用作发送站100又用作接收站200。例如,UE可用作通过下 行链路从eNB接收数据的接收站200,并且也用作通过上行链路向 eNB发送数据的发送站100。另外,eNB可用作通过上行链路从UE 接收数据的接收站200,并且也用作通过下行链路向UE发送数据的 发送站100。
另外,UE可彼此执行无线通信。在图5中示出的示例中,UE 100B直接与UE 200C执行无线通信。这种通信系统也被称为装置对 装置(D2D)通信。D2D通信可被识别为除蜂窝系统中的eNB和UE之 间的通信之外的通信。另外,没有与蜂窝系统中的eNB一样强大的 集中式控制节点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可在广义上被包括在D2D 通信中。例如,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可以是这种无线通信系统的 示例。
通信控制装置300是以协作方式控制无线通信系统1中的无线通 信的装置。在图5中示出的示例中,通信控制装置300是服务器。例 如,通信控制装置300控制发送站100和接收站200中的无线通信。 除了图5中示出的示例之外,通信控制装置可例如被实现为发送站100、接收站200或核心网络500的内部或外部的任何装置(物理装置 或逻辑装置)。
将描述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的无线通信相关的操 作。
(1-2-2.下行链路情况)
首先,将描述当从eNB到UE执行无线通信时的处理。
在正常蜂窝系统中,eNB在许多情况下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 无线通信中以集中方式管理/控制无线电资源。在下行链路的情况 下,首先,eNB向UE通知无线电资源,将要被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 信道(例如,PDSCH)已被分配给所述无线电资源。对于这种通知,通常使用控制信道(例如,PDCCH)。然后,eNB使用分配给每个UE 的下行链路无线电资源向每个UE发送数据。
UE使用由eNB通知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无线电资源尝试接收 发送的信号,并且对发送的信号进行解码。当UE已成功地对信号进 行解码时,UE向eNB发送ACK信号,并且当UE无法对信号进行 解码时,UE向eNB发送NACK信号。例如,通过添加到发送的数 据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校验的结果等,可确定解码的成功或失败。
当从UE接收到NACK信号或未接收到返回信号时,eNB确定 数据发送已失败。然后,eNB执行用于重新发送其发送已失败的数 据的重新发送处理。在重新发送处理中,像上述处理中一样,执行从 eNB到UE的已被分配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无线电资源的通知和使用通知的无线电资源的数据发送。eNB重复重新发送处理,直至从UE 接收到ACK信号或者达到重新发送的预定最大次数。
(1-2-3.上行链路情况)
接下来,将描述当从UE到eNB执行无线通信时的处理。
不同于下行链路,在上行链路情况下,eNB执行无线电资源的 通知并且UE执行数据发送,而在下行链路情况下,eNB既执行无线 电资源的通知又执行数据的发送。具体地讲,eNB向UE通知已被分 配将要被用于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例如,PUSCH)的无线电资源。控制信道(例如,PDCCH)通常用于所述通知。然后,UE使用通 知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向eNB发送数据。
重新发送处理类似于下行链路情况。例如,当从eNB接收到 NACK信号或未接收到返回信号时,UE确定数据发送已失败并且执 行重新发送。这里,eNB可与NACK信号的发送同时执行将要被用 于UE重新发送的无线电资源的通知,因为eNB控制和管理上行链 路数据信道的无线电资源。
(1-2-4.D2D通信情况)
最后,将描述在UE之间执行无线通信的D2D通信中的处理。
在发送侧的UE可在不通知用于发送的无线电资源的情况下发送 数据。例如,通过来自外部装置的通知或通过执行载波监听、频谱感 测等,在发送侧的UE可识别将要被用于发送的无线电资源。重新发 送处理与上述下行链路情况和上行链路情况相同。
<2.结构的示例>
将参照图6至8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接收站20和 通信控制装置300的基本结构的示例。
[2-1.发送站的结构的示例]
图6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的逻辑结构的示例的方框 图。如图6中所示,发送站100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存储单元 120和控制器130。
(1)无线通信单元110
无线通信单元110执行向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数据/从其它无 线通信装置接收数据。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单元110具有这样的 功能:使用IDMA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信。例如,无线 通信单元110使用分配给发送站100的交织设置对发送目标数据进行 交织,并且向接收站200发送交织的发送目标数据。无线通信单元 110可执行向接收站100或通信控制装置300发送控制信息/从接收站 100或通信控制装置300接收控制信息。将在以下描述无线通信单元 110的详细功能结构。
(2)存储单元120
存储单元120具有存储各种类型的信息的功能。例如,存储单元 120存储由通信控制装置300通知的信息。
(3)控制器130
控制器130用作操作处理装置和控制装置,并且根据各种程序控 制发送站100中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30具有这样的功能:控 制用于通过无线通信单元110执行的IDMA的交织处理中的交织设 置。具体地讲,控制器130控制由交织器使用交织模式和交织长度中 的至少一个。通过改变至少交织长度,控制器130可方便在接收站 200的信号分离。将在以下描述控制器130的详细功能结构。以下, 用于IDMA的交织处理被简单地称为交织处理或交织。
[2-2.接收站的结构的示例]
图7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200的逻辑结构的示例的方框 图。如图7中所示,接收站200包括无线通信单元210、存储单元 220和控制器230。
(1)无线通信单元210
无线通信单元210执行向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数据/从其它无 线通信装置接收数据。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单元210具有这样的 功能:使用IDMA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信。例如,无线 通信单元210对从发送站100接收的无线信号执行与分配给作为发送 源的发送站100的交织设置对应的去交织处理以获得数据。无线通信 单元210可执行向发送站100或通信控制装置300发送控制信息/从 发送站100或通信控制装置300接收控制信息。将在以下描述无线通 信单元210的详细功能结构。
(2)存储单元220
存储单元220具有存储各种类型的信息的功能。例如,存储单元 220存储由通信控制装置300通知的信息。
(3)控制器230
控制器230用作操作处理装置和控制装置,并且根据各种程序控 制接收站200中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230具有这样的功能:根 据用于由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IDMA的交织处理的交织设置控 制无线通信单元210执行去交织处理。具体地讲,响应于用于由作为 无线信号发送源的发送站100执行的交织处理的交织模式和交织长度 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器230控制去交织设置。另外,例如,去交织设 置是与去交织长度和去交织模式中的至少一个相关的设置。将在以下 描述控制器230的详细功能结构。
[2-3.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的示例]
图8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控制装置300的逻辑结构的示例 的方框图。如图8中所示,通信控制装置300包括通信单元310、存 储单元320和控制器330。
(1)通信单元310
通信单元310是用于转发通信控制装置300与其它装置的通信的 通信接口。通信单元310以无线或有线方式执行向其它装置发送数据 /从其它装置接收数据。例如,通信单元310直接或通过任何通信节 点间接与发送站100或接收站200执行通信。
同时,通信控制装置300可与发送站100或接收站200相同或独 立于发送站100或接收站200。这里,除了在物理意义上的相同/独立 之外,所述相同/独立还包括在逻辑意义上的相同/独立。通信单元 310通过用于独立装置的有线或无线通信电路执行发送和接收,并且 在用于同一装置的装置内部执行发送和接收。
(2)存储单元320
存储单元320具有存储各种类型的信息的功能。例如,存储单元 320存储分配给每个发送站100的交织设置。
(3)控制器330
控制器330用作操作处理装置和控制装置,并且根据各种程序控 制通信控制装置300中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330将交织设置分 配给每个发送站100,使得交织设置不在发送站之间交叠。
已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接收站200和通信控制装置 300的基本结构的示例。接下来,将参照图9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无 线通信系统1的操作处理的示例。
<3.操作处理的示例>
图9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执行的无线通信 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如图9中所示,在本序列中涉及发送站 100和接收站200。在本序列中,发送站100被视为用作通信控制装 置300。
如图9中所示,首先,在步骤S102中,发送站100决定交织设 置。例如,控制器130决定交织长度和交织模式。将在以下详细地描 述这个步骤中的处理。
然后,在步骤S104中,发送站100向接收站200发送控制信 息。控制信息可包括关于交织设置的信息。将在以下详细地描述控制 信息的内容。
随后,在步骤S106中,接收站200决定去交织设置。例如,控 制器230决定与在发送站100中使用的交织设置对应的去交织长度和 去交织模式。将在以下详细地描述这个步骤中的处理。顺便提一句, 可在发送控制信息之前(在步骤S104之前)或在从发送站100发送与 解码目标对应的无线信号之后(在步骤S110之后)执行这个处理。
然后,在步骤S108中,发送站100执行交织处理。控制器130 根据在步骤S102中决定的交织设置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10执行交织 处理。
其后,在步骤S110中,发送站100发送无线信号。
在步骤S112中,接收站200对接收的无线信号执行去交织处 理。控制器230根据在步骤S106中决定的去交织设置控制无线通信 单元210执行去交织处理。
在步骤S114中,接收站200获取从发送站100发送的数据。
<4.功能的细节>
[4-1.发送站中的物理层的处理]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的无线通信单元110的 逻辑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图10表示无线通信单元110的一部分的 结构的示例,其中由发送站100执行与发送目标对应的位序列的传输 块(TB)的交织处理。虽然图10显示turbo码被视为前向纠错(FEC)的 示例的结构示例,但除了turbo码之外,也可使用其它FEC码,诸 如卷积码和低密度奇偶检验(LDPC)码。如图10中所示,无线通信单 元110包括CRC添加单元111、CB分割单元112、CRC添加单元 113、FEC编码单元114、速率匹配单元115、CB连接单元116、交 织器设置单元117和CW交织器118。
首先,CRC添加单元111将CRC添加到TB。然后,CB分割 单元112根据turbo码的码长将已添加CRC位的序列分割成一个或 多个纠错码序列码块(CB)。可通过与CB的数量(C)一样多的并行处 理执行分割的CB的处理。作为针对每个CB的处理,CRC添加单 元113将CRC添加到每个CB,FEC编码单元114执行FEC编码 (例如,turbo编码),并且速率匹配单元115执行速率匹配以调整编 码率。其后,CB连接单元116连接从速率匹配单元115输出的CB 以产生单个位序列。所述位序列被视为码字(CW)。所述CW对应于 在编码之后的TB。交织器设置单元117根据输入参数执行CW交织 器118的交织设置。另外,控制器130将从由eNB等例如使用控制 信道通知的控制信息获取的信息作为参数输入到交织器设置单元 117。然后,CW交织器118执行通过连接CB而产生的CW的交织 处理。
接下来,将描述以上处理中的位序列长度。原始TB的位序列的 序列长度被视为A。在由CRC添加单元111执行的CRC位添加之 后的序列是B(>=A)。另外,响应于turbo码的码长,第r个CB的 序列长度是Kr。由CB连接单元116产生的CW的序列长度是G’。 从CW交织器118输出的CW的序列长度是G。G’和G可以相同。 另外,G’可不同于G,因为可在CW交织器118之前以及在CW交 织器118之后执行填充。
[4-2.交织设置]
[4-2-1.交织长度]
例如,由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的控制器130控制的交织长 度是图10中的CW的序列长度。替代于从单个交织器(图10中示出 的示例中的CW交织器118)输出的序列的长度,所述交织长度可以 是当使用多个交织器时从所述多个交织器输出的序列之和的序列长 度。
在通常的IDMA系统中,可基于发送的位序列(图10中示出的 示例中的TB)和FEC编码率确定交织长度G。当考虑将IDMA应用 于蜂窝系统时,希望基于分配给用户的无线电资源的量(例如,子载 波的数量、资源块的数量、空间层的数量等)和调制方案(例如, QPSK、16-QAM、64-QAM、256-QAM等)确定交织长度G。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的控制器130基于无线通信单 元110执行的发送可用的无线电资源的量和用于其的调制方案控制交 织长度。例如,控制器130确定交织长度G,使得交织长度G满足 下面的公式。
[数学表达式1]
G≤NREQm…公式1
这里,NRE是分配给用户的无线电资源之中可用于实际数据发送 的资源元素的数量。另外,Qm是每个资源元素的位复用数量(其通常 取决于调制方案)。同时,当发送站100采用发送分集时,控制器 130可响应于发送分集而调整资源元素的数量NRE。例如,当发送站100采用NTD阶发送分集时,可用于实际数据发送的资源元素的数量 NRE可被控制为物理资源元素的数量的1/NTD
控制器130可确定值G,使得实现数学表达式1的等号以便使整 个系统的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
当除了IDMA之外无线通信系统1还使用复用技术(诸如,扩频 技术或空间复用技术)时,控制器130可进一步基于扩频因子确定交 织长度G。例如,控制器130确定交织长度G,使得交织长度G满 足下面的公式。
[数学表达式2]
Figure BDA0002360367530000171
这里,SF是扩频因子。另外,NM是复用数量。控制器130可在 对NRE进行计数的方法中反映针对扩频因子和空间复用的影响。
(填充处理)
当交织处理的输入序列的长度未达到交织长度时,控制器130可 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10执行填充。例如,如果在图10中输入到CW 交织器118的序列长度G’未达到交织长度G,则控制器130控制无 线通信单元110在由CW交织器118执行的交织处理之前或在由 CW交织器118执行的交织处理之后执行填充。
例如,控制器130可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10对交织处理的输入序 列执行填充。例如,当G’<G时,在执行交织处理之前,CW交织器 118将与Np=G-G’位对应的填充位添加到输入到CW交织器118的输 入位序列。
例如,输入到交织器的输入位序列是
[数学表达式3]
b′k′,k′=0,…,G′-1 …公式3
与交织处理的目标对应的目标位序列是
[数学表达式4]
bk,k=0,…,G-1 …公式4
并且填充位序列是
[数学表达式5]
pk″,k"=0,…,Np-1 …公式5
填充位序列可以是全部{0}、全部{1}、任何随机的{0,1}中的数或 {0,1}的预定序列。将参照图11描述在这种情况下的由CW交织器 188执行的填充处理。
图11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中执行的填充处理的 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如图11中所示,首先,在步骤S202中,CW 交织器118确定是否G’=G。
当确定G’=G(S202/是)时,在步骤S204中,CW交织器118根 据下面的公式按原样使用输入位序列作为目标位序列。
[数学表达式6]
bk=b′k,k=0,…,G-1 …公式6
另一方面,当确定G’<G(S202/否)时,CW交织器118根据下面 的公式使用通过将填充位序列添加到输入位序列而获得的序列作为目 标位序列。
[数学表达式7]
Figure BDA0002360367530000181
因此,目标位序列的序列长度变为交织长度G,并且从CW交 织器118输出的输出位序列的序列长度变为G。
然后,在步骤S208中,CW交织器118执行交织处理。
另外,控制器130可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10对交织处理的输出序 列执行填充。例如,当G’<G时,CW交织器118在执行交织处理之 后将与Np=G-G’位对应的填充位添加到输出位序列。将参照图12描 述在这种情况下的由CW交织器118执行的填充处理。
图12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中执行的填充处理的 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如图12中所示,首先,在步骤S302中,CW 交织器118执行交织处理。
然后,在步骤S304中,CW交织器118确定是否G’=G。
当确定G’=G(S304/是)时,在步骤S306中,CW交织器118按 原样输出输出位序列。
另一方面,当确定G’<G(S304/否)时,在步骤S308中,CW交 织器118输出通过将填充位序列添加到所述输出位序列而获得的序 列。因此,输出位序列的序列长度变为交织长度G。
已描述填充处理的示例。
例如,作为用于实现G’=G或G’≤G的另一方法,速率匹配单元 115可调整输出位序列的序列长度。
(交织长度决定处理)
例如,控制器130使用可用于实际数据发送的资源元素的数量 NRE和每个资源元素的位复用数量Qm(位数)决定交织长度G。可根 据发送站100的类型改变这个决定处理的过程。将在以下描述根据发 送站100的类型的交织长度决定处理的示例。
(A)由其它装置为其分配用于发送的无线电资源的发送站
例如,发送站100是蜂窝系统中的UE。将参照图13描述决定 交织长度G的方法。
图13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中执行的交织长度决 定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402中,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控制信息并且对 控制信息进行解码。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使用控制信道从 eNB发送的控制信息并且对控制信息进行解码。例如,控制信息可 包括关于发送站100的发送可用的无线电资源和调制方案的信息。
随后,在步骤S404中,控制器130获取关于为由发送站100执 行的发送分配的无线电资源的信息。例如,关于无线电资源的信息是 指示沿频率方向作为资源分配的资源块的数量的信息或指示哪些资源 块已被分配的信息。
其后,在步骤S406中,控制器130获取可用于实际数据发送的 资源元素的数量NRE。例如,控制器130获取通过用分配给发送站 100的无线电资源减去不能被用于数据发送的资源元素(诸如,参考 信号、同步信号和控制信号)的数量而获得的数量。另外,当沿频率方向分配的资源的数量被预先确定(诸如,整个频带被分配给发送站 100的情况)时,例如,步骤S404和S406中的处理可被省略。
接下来,在步骤S408中,控制器130从在步骤S402中接收的 控制信息获取指示用于由发送站100执行的发送的调制方案的信息。 例如,指示调制方案的信息可以是直接指示调制方案的信息,诸如LTE中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另外,指示调制方案的信息可以是间接指示调制方案的信息,诸如例如LTE中的调制编码集合 (MCS)。希望预先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指定指示调制方案的信息。
然后,在步骤S410中,控制器130获取为由控制器130执行的 发送分配的每个资源元素的位数Qm。例如,控制器130从由在步骤 S408中获取的信息指示的调制方案获取每个资源元素的位数Qm。当 控制信息包括指示每个资源元素的位数Qm的信息时,控制器130可从控制信息获取每个资源元素的位数Qm
另外,在步骤S412中,控制器130决定交织长度G。例如,控 制器130将交织长度G决定为G=NRE×Qm
(B)自己分配(或决定)用于发送的无线电资源的发送站。
例如,发送站100是蜂窝系统中的eNB。另外,发送站100可 以是例如无线通信系统1的装置,没有无线电资源被分配给所述装 置。将参照图14描述决定交织长度G的方法。
图14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中执行的交织长度决 定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在这个流程中描述当在假设一对一发 送的情况下执行针对用户i的发送时的处理示例。在一对多发送的情 况下,存在多个用户索引i。
如图14中所示,首先,在步骤S502中,控制器130获取关于由 发送站100用于针对用户i的发送的无线电资源的信息。例如,关于 无线电资源的信息是指示沿频率方向作为资源使用的资源块的数量的 信息或指示哪些资源块被使用的信息。
然后,在步骤S504中,控制器130获取可用于针对用户i的实 际数据发送的资源元素的数量NRE。例如,控制器130获取通过用由 发送站100使用的无线电资源减去不能被用于数据发送的资源元素 (诸如,参考信号、同步信号和控制信号)的数量而获得的数量。当沿频率方向分配的资源的数量被预先确定时,步骤S502和S504中的 处理可被省略。
随后,在步骤S506中,控制器130获取指示用于针对用户i的 发送的调制方案的信息。例如,控制器130参照存储在存储单元120 中的信息获取指示调制方案的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S508中,控制器130获取用于针对用户i的发 送的每个资源元素的位数Qm。例如,控制器130从由在步骤S408 中获取的信息指示的调制方案获取每个资源元素的位数Qm。控制器 130可直接获取指示每个资源元素的位数Qm的信息。
然后,在步骤S510中,控制器130决定交织长度G。例如,控 制器130将交织长度G决定为G=NRE×Qm
已描述交织长度决定处理的流程的示例。
如上所述,希望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预先指定指示调制方案的信 息,诸如CQI或MCS。MCS的规范的示例被示出在以下的表1 中。
表1
Figure BDA0002360367530000231
在以上的表1中,第一列指示MCS索引,并且第二列对应于每 个资源元素的位数Qm。
另外,CQI的规范的示例被示出在以下的表2中。
[表2]
Figure BDA0002360367530000241
在以上的表2中,第一列指示CQI索引,第二列指示调制方 案,并且第三列对应于每个资源元素的位数Qm
[4-2-2.交织模式]
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的控制器130可控制由无线通信单元 110执行的交织处理中的交织模式。在IDMA中,通过针对发送站使 交织模式不同,可以实现发送信号复用和接收站中的信号分离。因 此,例如,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的控制器130根据重新发送的 次数控制交织模式。例如,控制器130通过下面的公式来决定交织模 式。
[数学表达式8]
Figure BDA0002360367530000251
这里,IUser是用户标识符,例如用户ID或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 符(RNTI)。G是交织长度。ICell是小区ID,诸如cell-RNTI。STbs是 对应TB的位数(传输块大小)。另外,STbs可以是MCS的规范中的 ITBS。PHarq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的进程ID。NRetx是对应TB 的重新发送的次数,例如在初始发送的情况下的0和在第一次重新发 送的情况下的1。SFN是用于重新发送的无线电资源的系统帧号。 OInt是在交织模式中考虑的偏移值。例如,这个值可由eNB装置或 无线通信系统1中的其它装置指定。希望OInt<G。这是因为,当设 置为等于或大于G的值时,通过模运算来消除所述偏移值。
以上的公式8代表:CW交织器118的输入位序列的第m位变 为输出位序列的第n位,如图15中所示。图15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 交织模式控制方法。根据所述公式,即使在具有动态可变的交织长度 G的系统中,也定性地指定交织模式。由于根据所述公式指定交织模式,所以发送站100可不存储与可变交织长度G相关的所有交织模 式,并且能够减少存储单元120中的存储负载。
另外,如以上公式8所示,控制器130可根据重新发送的次数 NRetx或系统帧号SFN改变每次重新发送的交织模式。通过改变每次 重新发送的交织模式以使交织模式随机化,控制器130可获得分集效 果并且减少干扰。
控制器130可根据发送方向(诸如,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D2D 通信)通过不同方法决定交织模式。例如,控制器130可根据发送方 向使用不同公式决定交织模式。另外,如下面的公式所示,控制器 130可使用通过将指示发送方向的参数Ld添加到公式8而获得的公式决定交织模式。
[数学表达式9]
Figure BDA0002360367530000261
Ld是具有取决于相关发送方向的值的参数。例如,所述参数可 具有一定值,诸如在下行链路的情况下具有值0,在上行链路的情况 下具有值10,或者在D2D通信的情况下具有值100。
CW交织器118可被配置为单个交织器,或包括多个交织器。以 下,CW交织器118中所包括的多个交织器被称为子交织器。控制器 130可通过切换执行交织处理的子交织器来控制交织模式。以下,将 参照图16至18描述这样的示例:CW交织器118包括形成在多个级中的多个子交织器。
图16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CW交织器118的内部结构的方框 图。在图16中示出的示例中,CW交织器118包括第一级子交织器 1181、第二级子交织器1182、第三级子交织器1183、第四级子交织 器1184和PHY层控制器1185。第一级子交织器1181是常见交织 器。第二级子交织器1182是具有可根据用户ID和/或小区ID变化的 模式的交织器。第三级子交织器1183是具有可根据SFN变化的模式 的交织器。第四级子交织器1184是具有可根据发送的次数和/或重新 发送的次数变化的模式的交织器。PHY层控制器1185基于例如从控 制信道获取的控制信息将对应参数输入到CW交织器118中所包括 的子交织器。例如,PHY层控制器1185将用户ID和/或小区ID输 入到第二级子交织器1182。另外,PHY层控制器1185将SFN输入 到第三级子交织器1183。另外,PHY层控制器1185将发送的次数 和/或重新发送的次数输入到第四级子交织器1184。
如图16的示例中所示,希望CW交织器118中所包括的子交织 器使用不同参数作为输入执行不同交织处理。因此,控制器130可根 据情况更容易地控制使用/不使用每个子交织器。同时,子交织器的 次序是可选的,并且子交织器的数量和输入参数也是可选的。另外, 子交织器可具有任何交织长度,并且具有相同的交织长度或不同的交 织长度。例如,交织长度可最初被设置为G’,并且当执行填充处理 时在处理的中间改变为G。另外,希望子交织器具有相同的交织长 度。
图17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CW交织器118的内部结构的方框 图。通过根据输入参数传送输入参数,图17中示出的CW交织器 118可在每个子交织器处理的交织处理的执行和交织处理的不执行之 间切换。
图18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CW交织器118的内部结构的方框 图。图18中示出的CW交织器118在每个级中具有多个子交织器的 组合。例如,CW交织器118在第一级中具有第一级子交织器1181A 和1181B的组合。另外,CW交织器118在第二级中具有第二级子 交织器1182A和1182B的组合。另外,CW交织器118在第三级中 具有第三级子交织器1183A和1183B的组合。CW交织器118在第 四级中具有第四级子交织器1184A和1184B的组合。CW交织器118可使用各级中的子交织器的组合的任何子交织器切换交织处理。
当CW交织器118被形成在多个级中时,针对每个子交织器考 虑各种输入参数。下面的表3显示参数的示例。这里,希望具有不同 更新间隔的参数被输入到各个子交织器。在这种情况下,CW交织器 118可随着时间而合适地改变交织模式。另外,CW交织器118可利 用很少的另外的信息改变子交织器的结构。
[表3]
Figure BDA0002360367530000281
[4-3.与重新发送相关的交织设置]
发送站100的控制器130可根据重新发送处理类型控制交织设 置。控制器130可根据重新发送处理类型控制交织长度或交织模式。 以下,将首先描述与HARQ相关的交织设置。
[4-3-1.自适应/非自适应]
首先,两种类型的HARQ(自适应HARQ和非自适应HARQ)被 视为重新发送类型的示例。自适应HARQ是具有可针对每次重新发 送变化的调制方案的HARQ。当发送站100采用自适应HARQ时, 发送站100能够增加资源控制的自由度。然而,发送站100在重新发 送期间执行用于指定调制方案的信号发送。另一方面,非自适应 HARQ是在重新发送期间具有固定调制方案的HARQ。当发送站100采用非自适应HARQ时,即使资源控制的自由度减小,发送站100也能够省略用于指定调制方案的信号发送。
顺便提一句,当发送站100采用HARQ时,希望TB大小(每个 TB的位数)与在作为重新发送目标的TB的前一次发送期间的TB大 小相同,因为接收站200中的信号组合变得简单。
以下,将参照图19描述根据HARQ类型的交织长度决定处理的 示例。
图19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中执行的交织长度决 定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19中所示,首先,在步骤S602中,控制器130确定发送目 标的TB是否是最初发送的TB。
当TB被确定为是最初发送的TB(S602/是)时,在步骤S604中, 控制器130通过用于初始发送的过程决定交织长度。这里,用于初始 发送的过程表示在图13和14中作为示例描述的处理。
当TB被确定为是重新发送的TB(S602/否)时,在步骤S606中, 控制器130确定是否采用自适应HARQ。将在以下描述用于所述确 定的准则。
当确定采用自适应HARQ(S606/是)时,该处理前进至步骤 S604,并且控制器130通过用于初始发送的过程决定交织长度。这是 因为,在自适应HARQ的情况下,可改变调制方案或资源元素的数 量。
另一方面,当确定采用非自适应HARQ(S606/否)时,在步骤 S608中,控制器130确定可用资源元素的数量NRE是否不同于在前 一次发送期间的可用资源元素的数量NRE。因为即使相同数量的资源 块可用,可用资源元素的数量也可变化,所以执行所述确定。
当确定可用资源元素的数量不同于在前一次发送期间的可用资源 元素的数量(S608/是)时,该处理前进至步骤S604,并且控制器130 通过用于初始发送的过程决定交织长度。
另一方面,当确定可用资源元素的数量与在前一次发送期间的可 用资源元素的数量相同(S608/否)时,在步骤S610中,控制器130再 一次采用与在前一次发送期间的交织长度相同的交织长度。
以下,将参照图20描述用于在步骤S606中确定是否采用自适应 HARQ的准则。这里,发送站100被视为由其它装置为其分配用于 发送的无线电资源的发送站(诸如,蜂窝系统中的UE)。当发送站100 是自己分配(或决定)用于发送的无线电资源的发送站(诸如,蜂窝系统 中的eNB)时,可基于任何确定准则确定是否采用自适应HARQ。
图20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中执行的HARQ类型 确定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20中所示,首先,在步骤S702中,控制器130从由eNB 等使用例如控制信道通知的控制信息获取MCS。这里,无线通信系 统1可采用以上表1中示出的MCS的规范。
随后,控制器130确定对应TBS是否是表1中示出的MCS的规 范中的“保留”。替代于确定对应TBS是否是“保留”,控制器130可 确定对应TBS是否是特定值。
当对应TBS不是“保留”(S704/否)时,在步骤S710中,控制器 130确定采用自适应HARQ。
另一方面,当对应TBS是“保留”(S704/是)时,在步骤S706中, 控制器130确定对应调制阶数是否是表1中示出的MCS的规范中的 “保留”。替代于确定对应调制阶数是否是“保留”,控制器130可确定 对应调制阶数是否是特定值。
当对应调制阶数不是“保留”(S706/否)时,在步骤S710中,控制 器130确定采用自适应HARQ。
另一方面,当对应调制阶数是“保留”(S706/是)时,在步骤S708 中,控制器130确定采用非自适应HARQ。
另外,当通知了指示将要采用自适应HARQ和非自适应HARQ 中的哪种HARQ的标记时,发送站100可基于所述通知确定采用哪 种HARQ。
已考虑自适应HARQ和非自适应HARQ。
[4-3-2.CC/IR]
接下来,追赶合并(CC)和增量冗余(IR)被视为重新发送类型的另 一示例。以下,采用CC的HARQ被称为具有CC的HARQ,并且 采用IR的HARQ被称为具有IR的HARQ。
例如,发送站100的控制器130可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10采用 CC作为重新发送处理类型。在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诸如,IDMA) 中,接收站200在许多情况下重复检测处理和解码处理。因此,当发 送站100采用CC时,在最初检测重新发送的信号的处理中,接收站 200可将从已在前一次发送之前接收到的信号获取的位对数似然比 (LLR)用于干扰消除等。当然,控制器130可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10 采用IR作为重新发送处理类型。然而,在IR中,即使当TB最初相 同时,每当执行重新发送时,为重新发送选择的编码位序列也可以是 不同的。因此,当发送站100采用IR时,接收站200难以在最初检 测重新发送的信号的处理中使用直至前一次发送接收的信号的解码的 结果。
以下,将参照图21描述重新发送类型决定处理的示例。
图21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中执行的重新发送类 型决定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21中所示,首先,在步骤S802中,确定作为发送目标的 CW或TB是否是重新发送的CW或TB。
当确定CW或TB是重新发送的CW或TB(S802/是)时,在步骤 S804中,控制器130确定是否使用IDMA发送目标CW或TB。例 如,控制器130可确定在一对多通信的情况下使用IDMA,并且确定 在一对一通信的情况下不使用IDMA。
当确定使用IDMA(S804/是)时,在步骤S806中,控制器130确 定采用具有CC的HARQ。
另一方面,当确定不使用IDMA(S804/否)时,在步骤S808中, 控制器130确定采用具有IR的HARQ。
另外,当确定目标CW或TB被最初发送(S802/否)时,在步骤S810中,控制器130确定不采用HARQ。
虽然在以上描述中控制器130在IDMA被用于重新发送时采用 CC并且在不使用IDMA时采用IR,但可在两种情况下都采用CC。 另外,控制器130可将其它确定准则用于步骤S804中的确定。例 如,控制器130可在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被用于重新发送时采用 CC,并且在其它情况下采用IR。另外,当在与其它CW或TB相同 的资源中发送和接收重新发送的CW或TB的至少一部分时,控制器 130可采用CC,并且当在不同资源中发送和接收CW或TB时,控制器130可采用IR。
[4-3-3.交织的执行/不执行]
发送站100的控制器130可根据发送序列是否是重新发送的序列 控制是否使用IDMA执行无线通信。具体地讲,控制器130可响应 于CW是否被重新发送而在交织处理的执行和交织处理的不执行之 间切换。希望在发送站100和接收站200之间预先共享重新发送/初 始发送和交织的执行/不执行之间的关系。交织处理的不执行可以是 使用具有彼此相同的输入序列和输出序列的交织器的交织处理的执 行。
例如,当发送的序列是重新发送的序列时,控制器130可控制无 线通信单元110使用IDMA执行无线通信。当发送序列是最初发送 的序列时,控制器130可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10在不使用IDMA的 情况下执行无线通信。这里,控制器130可根据作为重新发送目标的接收站200的数量控制是否使用IDMA执行无线通信。例如,当作 为重新发送目标的接收站200的数量较大时,控制器130可控制无线 通信单元110使用IDMA,并且当存在作为重新发送目标的单个接收 站200时,控制器130可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10不使用IDMA。在这 种情况下,发送站100可根据接收站200中的干扰的可能性在使用 IDMA和不使用IDMA之间切换。
作为另一控制示例,当发送序列是重新发送的序列时,控制器 130可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10在不使用IDMA的情况下执行无线通 信,并且当发送序列是最初发送的序列时,控制器130可控制无线通 信单元110使用IDMA执行无线通信。
发送站100向接收站200通知指示发送序列是否是重新发送的序 列的信息。例如,通过在目标控制信道中设置代表目标CW被最初 发送或重新发送的位标记,发送站100可向接收站200通知是否执行 交织。例如,控制信道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的新数据指示 符(NDI)可以是位标记的示例。当在发送站100和接收站200之间共 享重新发送/初始发送和交织的执行/不执行之间的关系时,这是有效 的。另外,替代于前述位标记或除了前述位标记之外,发送站100可 设置直接指示执行或不执行交织的位标记。
当如图17中所示无线通信单元110的CW交织器118被形成在 多个级中时,控制器130可在通过每个子交织器的交织处理的执行和 不执行之间切换,如图22中所示。
图22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中执行的交织处理的 执行和不执行之间切换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22中所示,首先,在步骤S902中,确定作为发送目标的 CW是否是最初发送的CW。
当确定CW被最初发送(S902/是)时,在步骤S904中,控制器 130确定执行预定交织处理。例如,控制器130确定由CW交织器 118中所包括的多个子交织器之中的目标子交织器(例如,图17中示 出的第一级子交织器1181)执行交织处理。
随后,在步骤S906中,控制器130产生指示所述预定交织器处 理已被执行的控制信息。例如,控制器130在与目标CW对应的控 制信道中设置指示目标CW被最初发送的标记或指示所述预定交织 处理已被执行的标记。
另一方面,当确定CW被重新发送(S902/否)时,在步骤S908 中,控制器130确定不执行所述预定交织处理。
然后,在步骤S910中,控制器130产生指示所述预定交织器处 理未被执行的控制信息。例如,控制器130在与目标CW对应的控 制信道中设置指示目标CW被重新发送的标记或指示所述预定交织 处理未被执行的标记。
对于形成在多个级中的每个子交织器,可重复上述流程。在所述 流程的重复期间,例如除用于确定CW是否被最初发送的准则之外 的与以上表3中示出的任何参数相关的确定准则可被用作步骤S902 中的确定准则。另外,步骤S904和S906可与步骤S908和S910交换。
当如图18中所示无线通信单元110的CW交织器118被形成在 多个级中时,控制器130可通过子交织器来切换交织处理,如图23 中所示。
图23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中执行的交织处理的 执行和不执行之间切换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23中所示,首先,在步骤S1002中,确定作为发送目标的 CW是否是最初发送的CW。
当确定CW被最初发送(S1002/是)时,在步骤S1004中,控制器 130确定执行预定交织处理A。例如,控制器130确定由CW交织器 118的每一级中所包括的多个子交织器的组合中的任何子交织器(例 如,图18中示出的第一级子交织器1181A)执行交织处理。
随后,在步骤S1006中,控制器130产生指示所述预定交织器处 理A已被执行的控制信息。例如,控制器130在与目标CW对应的 控制信道中设置指示目标CW被最初发送的标记或指示所述预定交 织处理A已被执行的标记。
另一方面,当确定CW被重新发送(S1002/否)时,在步骤S1008 中,控制器130确定执行预定交织处理B。例如,控制器130确定由 CW交织器118的每一级中所包括的多个子交织器的组合中的与在步 骤S1004中选择的子交织器不同的子交织器(例如,图18中示出的第 一级子交织器1181B)执行交织处理。
接下来,在步骤S1010中,控制器130产生指示所述预定交织器 处理B已被执行的控制信息。例如,控制器130在与目标CW对应 的控制信道中设置指示目标CW被重新发送的标记或指示所述预定 交织处理B已被执行的标记。
对于形成在多个级中的子交织器的每个组合,可重复上述流程。 所述流程的重复期间,除用于确定CW是否被最初发送的准则之外 的与任何参数相关的确定准则可被用作步骤S1002中的确定准则。根 据所述流程,发送站100能够根据重新发送采用合适的交织模式,由 此进一步提高重新发送中的发送质量和接收质量。
已描述发送站100。当如上所述在发送站中切换交织处理的执行 和不执行时,接收站200采用与其对应的去交织设置。以下,将参照 图24描述接收站200中的去交织设置控制处理。
图24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200中执行的去交织设置 控制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这个流程基于这样的假设:发送站 100响应于目标CW是否被最初发送在每个子交织器的交织处理的执 行和不执行之间切换,如图22中所示。
如图24中所示,首先,在步骤S1102中,控制器230获取控制 信息。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使用控制信道从eNB发送的控 制信息,对控制信息进行解码,并且将控制信息输出给控制器 230。
随后,在步骤S1104中,控制器230获取NDI。然后,在步骤 S1106中,控制器230确定是否设置了NDI的标记。
当确定设置了NDI的标记(S1106/是)时,在步骤S1108中,控制 器230确定目标CW被最初发送。其后,在步骤S1110中,控制器 230确定已对目标CW执行预定交织处理。
另一方面,当确定未设置NDI的标记(S1106/否)时,在步骤 S1112中,控制器230确定目标CW被重新发送。随后,在步骤 S1114中,控制器230确定未对目标CW执行预定交织处理。
然后,在步骤S1116中,控制器230应用对应去交织设置。
在发送站100侧,对于形成在多个级中的每个子交织器,可重复 上述流程。在重复所述流程期间,除确定是否设置了NDI的标记的 准则之外的与任何参数相关的确定准则可被用作步骤S1106中的确定 准则。
[4-4.与其它复用方法或其它多址接入方法的组合]
[4-4-1.发送站的结构的示例]
无线通信系统1可组合IDMA与其它复用方法组合或其它多址 接入方法。这里,将参照图25和26作为示例描述当IDMA与其它 复用方法或其它多址接入方法时的发送站100的结构。
图25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的无线通信单元110的 逻辑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图25显示当IDMA、OFDM和MIMO 组合时的结构的示例。
如图25中所示,无线通信单元110包括CRC编码单元1101、 FEC编码单元1102、CW交织器1103、调制映射器1104、层映射器 1105、预编码器1106、资源元素映射器1107、OFDM信号发生器 1108、模拟RF 1109和PHY层控制器1110。FEC编码单元1102可 包括图10中示出的CB分割单元112到CB连接单元116。OFDM 信号发生器1108可具有执行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的功能和添加 循环前缀(CP)的功能。该附图中示出的并行数量指示执行的并行处理 的数量。例如,CRC编码单元1101并行地执行与TB的数量对应数 量的CRC编码处理。例如,PHY层控制器1110基于从控制信道获 取的控制信息将对应参数输入到无线通信单元110的每个元件。例 如,PHY层控制器1110将用于编码率和速率匹配的参数输入到FEC 编码单元1102。另外,PHY层控制器1110将交织设置输入到CW 交织器1103。另外,PHY层控制器1110将用于调制的参数输入到 调制映射器1104。PHY层控制器1110将用于层的数量的参数输入 到层映射器1105。另外,PHY层控制器1110将用于码本的参数输 入到预编码器1106。另外,PHY层控制器1110将用于资源调度的 参数输入到资源元素映射器1107。
希望CW交织器1103在执行数字调制处理(诸如,PSK或QAM) 之前执行交织处理。因此,CW交织器1103被安装在执行数字调制 处理的调制映射器1104之前,如图25中所示。层映射器1105将在 数字调制之后的信号映射到用于MIMO的一个或多个空间层。另 外,预编码器1106将所述一个或多个空间层信号映射到与天线的数 量或天线端口的数量对应数量的信号。另外,资源元素映射器1107 将信号点布置到用于每个天线信号的资源块和子载波。资源元素映射 器1107对应于OFDMA中的调度功能。然后,OFDM信号发生器 1108执行IFFT以增加循环前缀(CP)作为用于符号间干扰(ISI)的量 度。OFDM信号发生器1108对应于OFDMA中的调制。另外,模拟 RF 1109执行AD转换、频率转换等以发送无线信号。
同时,控制器130可基于通过控制信道指定的参数控制FEC编 码率、交织长度、交织模式、数字调制方法、层的数量、预编码器、 调度等。
图26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的无线通信单元110的 逻辑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图26显示当IDMA、SC-FDMA和 MIMO组合时的结构的示例。除了图25中示出的结构示例之外,图 26中示出的无线通信单元110另外包括执行FFT的FFT单元 1111,并且替代于OFDM信号发生器1108,具有SC-FDMA信号发 生器1112。
[4-4-2.可用于数据发送的无线电资源]
可用于数据发送的无线电资源的量(例如,资源元素的数量NRE) 可根据使用的复用方法或多址接入方法而变化。因此,交织长度也可 根据使用的复用方法或多址接入方法而变化。因此,发送站100根据 使用的复用方法或多址接入方法计算可用于数据发送的资源元素的数 量NRE
图27是OFDMA的资源网格的解释示图。图27是资源网格的 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其中垂直方向对应于频率方向(物理资源块(PRB)) 并且水平方向对应于时间方向(子帧)。如图27中所示,除了用于数 据发送的元素(PDSCH)之外,资源元素还包括用于参考信号的元素、 用于同步信号的元素、用于通知信号的元素、用于控制信号的元素 等。这种资源元素的数量和布置可根据无线电资源的分配等而变化。 因此,发送站100基于无线电资源的分配信息计算可用于数据发送的 资源元素的数量NRE
例如,发送站100的控制器130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可用于数据 发送的资源元素的数量NRE
[数学表达式10]
Figure BDA0002360367530000381
这里,R是分配给某个用户的资源块的一组索引。NRE,r是资源 块r中的资源元素的总数。NRS,r是资源块r中的用于参考信号的元素 的总数。NCCH,r是资源块r中的用于控制信道的元素的总数。NBCH,r是资源块r中的用于广播信道的元素的总数。NSS,r是资源块r中的用 于同步信号的元素的总数。
例如,当多个层被复用到用户时,控制器130可使用下面的公式 计算可用于数据发送的资源元素的数量NRE
[数学表达式11]
Figure BDA0002360367530000382
这里,NM是复用层的数量。
例如,当使用扩频技术时,控制器130可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可 用于数据发送的资源元素的数量NRE
[数学表达式12]
Figure BDA0002360367530000383
这里,SF(>=1)是扩频因子。当SF=1时,公式12与不使用扩 频技术的情况(公式11)相同。
例如,当可用于数据发送的资源元素的数量针对每个层不同时, 控制器130可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可用于数据发送的资源元素的数量 NRE
[数学表达式13]
Figure BDA0002360367530000391
这里,L是分配给某个用户的多个层的一组索引。
上述层可以是空间层,诸如MIMO或空分复用(SDM)层。另 外,上述层可以是例如码分多址(CDMA)或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 的扩频码层、用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码字层、在IDMA中的交织处 理之后的叠加码层或码字层。
[4-5.接收站中的物理层的处理]
(无线通信单元210的基本结构)
图28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200的无线通信单元210的 逻辑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图28表示无线通信单元210的一部分的 结构的示例,其中从发送站100接收的信号被解码。如图28中所 示,无线通信单元210包括信道估计器211、检测器212、CW去交 织器213、CW解码器214、CRC解码器215、CW交织器216、软 位缓冲器217和PHY层控制器218。
信道估计器211从接收的信号中所包括的参考信号估计发送站 100和接收站200之间的无线电波传播信道的状态。信道估计器211 将指示估计的无线电波传播信道状态的信道信息输出给检测器212。
检测器212使用从信道估计器211输出的信道信息检测接收的信 号中所包括的数据部分。这种检测处理对应于分离接收的信号中复用 的用户信号或层信号或者用户信号和层信号二者的处理。以下,检测 器212被称为多用户/多层检测器212。希望以与其对应的CW的位 对数似然比(LLR,例如[-1到+1]的范围中的值)的形式输出分离的信 号。另外,可按照对应CW的硬判决位(-1或+1)的形式输出分离的信 号。
按照TB或CW执行与在发送站100中使用的交织长度和交织模 式对应的解码处理以输出位值。这里,将描述具有索引i的TB或 CW的解码处理。
CW去交织器213使用与在发送站100中使用的交织设置对应的 去交织设置(去交织长度和去交织模式)执行去交织处理。这里,去交 织长度表示输入到CW去交织器213的序列的长度。CW去交织器 213将去交织的CW作为输入输出给CW解码器214(该附图中的 (A))。
CW解码器214对每个去交织的CW执行FEC解码处理。CW 解码器214将解码的CW输出给CRC解码器215(该附图中的(B))。 另外,当由CRC解码器215检测到CRC错误时,CW解码器214 反馈对应CW的位值(该附图中的(C))。反馈目标是CW交织器216 或软位缓冲器217。将在以下详细地描述CW解码器214的内部结 构。
CRC解码器215对FEC解码的CW或TB执行CRC检测处 理。当检测到CRC错误时,CRC解码器215输出解码的CW或 TB。
CW交织器216对从CW解码器214或软位缓冲器217反馈的 CW执行交织处理,并且将交织的CW输出给多用户/多层检测器 212。CW交织器216使用在与发送源对应的发送站100中使用的交 织设置执行交织处理。这里,多用户/多层检测器212将CW输出给 CW去交织器213并且从CW交织器216接收反馈的一系列信号处 理可被重复,直至解码成功。例如,解码处理可被重复,直至检测不 到目标CW或TB的CRC错误或者重复的次数达到最大次数。这种重复的解码处理被称为turbo检测或turbo解码处理。
软位缓冲器217具有这样的功能:积累直至前一次接收的解码结 果,并且在发送站100执行重新发送时将积累的解码结果反馈给多用 户/多层检测器212。例如,软位缓冲器217积累CW的位LLR。另 外,软位缓冲器217在对重新发送的信号进行解码的处理中将直至前 一次接收的解码结果输出给CW交织器216。因此,当发送站100采 用CC时,无线通信单元210能够使用直至前一次接收的解码结果执 行解码处理。当发送站100采用IR时,软位缓冲器217可不输出位 LLR或输出预定位LLR(诸如,例如所有位是0的序列)。
PHY层控制器218响应于从控制信道获取的控制信息调整参 数。例如,PHY层控制器218根据应用于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解码 目标CW或TB的发送参数(分配资源、调制方法、编码方法或解码 率等)设置无线通信单元210的每个块的参数。另外,PHY层控制器 218从CW解码器214获取CW、TB或CB的FEC解码结果,并且 从CRC解码器215获取CB、TB或CB的CRC检测结果。PHY层 控制器218基于FEC解码结果和CRC检测结果控制上述重复的解 码处理。
当目标CW或TB的解码成功时,无线通信单元210将ACK响 应返回给与发送源对应的发送站100。另一方面,当目标CW或TB 的解码失败时,无线通信单元210将NACK响应返回给与发送源对 应的发送站100。发送站100响应于ACK响应和NACK响应控制重 新发送处理。
已描述无线通信单元210的结构的示例。接下来,将参照图29 和30描述接收站200中的解码处理的基本操作处理。
(无线通信单元210的基本操作处理)
图29和30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200中的解码处理的流 程的示例的解释示图。图29和30中示出的流程由所述附图中示出的 符号A和B连接。
如图29中所示,首先,在步骤S1202中,PHY层控制器218确 定目标CW是否在多用户/多层检测中被最初检测。例如,PHY层控 制器218确定多用户/多层检测器212的检测处理目标是接收的信号 还是来自CW交织器216的输出序列。
当确定目标CW被最初检测(S1202/是)时,在步骤S1204中, PHY层控制器218确定目标CW是否是HARQ的初始发送。
当确定目标CW是初始发送(S1204/是)时,在步骤S1206中, PHY层控制器218决定不将位LLR反馈给多用户/多层检测器212。 软位缓冲器217可不输出位LLR或输出预定位LLR(诸如,例如所 有位是0的序列)。
当确定目标CW不是初始发送(S1204/否)时,在步骤S1208中, PHY层控制器218确定重新发送的目标CW是否与以前发送的CW 相同。例如,当发送站100采用CC时,PHY层控制器218确定重 新发送的目标CW与以前发送的CW相同,并且当发送站100采用 IR时,PHY层控制器218确定重新发送的目标CW与以前发送的 CW不同。
当确定重新发送的目标CW与以前发送的CW相同(S1208/是) 时,PHY层控制器218决定使用与前一次接收中的目标CW对应的 HARQ的位LLR作为对多用户/多层检测器212的反馈。因此,软位 缓冲器217将与前一次接收中的目标CW对应的HARQ的位LLR 输出给CW交织器216。另一方面,当确定重新发送的目标CW与 以前发送的CW不同(S1208/否)时,该处理前进至步骤S1206。
当确定目标CW并非被最初检测(S1202/否)时,在步骤S1212 中,PHY层控制器218决定使用与前一次解码中的目标CW对应的 位LLR作为对多用户/多层检测器212的反馈。因此,CW解码器 214将解码的CW输出给CW交织器216。
然后,在步骤S1214中,CW交织器216对与目标CW对应的 位LLR的反馈进行交织。
随后,在步骤S1216中,多用户/多层检测器212执行多用户/多 层检测处理,如图30中所示。
然后,在步骤S1218中,CW去交织器213对目标CW的位 LLR进行去交织。
其后,在步骤S1220中,CW解码器214对目标CW进行解 码。
接下来,在步骤S1222中,软位缓冲器217保存与从CW解码 器214输出的目标CW对应的位LLR。
随后,在步骤S1224中,CRC解码器215对从CW解码器214 输出的解码结果位执行CRC校验。
当检测到CRC错误(S1226/是)时,在步骤S1228中,PHY层控 制器218确定到目前为止针对目标CW执行的多用户/多层检测器 212的检测处理的执行的次数是否小于预定最大次数。
当确定检测处理的执行的次数小于所述预定最大次数(S1228/是) 时,该处理再一次返回到步骤S1202,并且执行重复的解码处理。
另一方面,当确定检测处理的执行的次数达到所述预定最大次数 (S1228/否)时,在步骤S1230中,无线通信单元210返回针对目标 CW的NACK信号。
当未检测到CRC错误(S1226/否)时,在步骤S1232中,无线通 信单元210返回针对目标CW的ACK信号。
已描述接收站200中的解码处理的基本操作处理。该附图中的 CW可被改变为TB。
(CW解码器214的内部结构)
以下,将参照图31描述CW解码器214的内部结构。
图31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CW解码器214的逻辑结构的示例 的方框图。如图31中所示,CW解码器214包括CB分割单元 2140、速率去匹配单元2141、HARQ组合单元2142、FEC解码单元 2143、CRC解码单元2144、CB连接单元2145、软位缓冲器2146、 速率匹配单元2147和CB连接单元2148。如图28中所示,CW解码 器214可以是具有一个输入和两个输出的块。图31中的(A)、(B)和 (C)分别对应于图28中的(A)、(B)和(C)。图31的(B)是解码的CW或 TB的CRC检测处理的输出,并且图31的(C)是是用于由软位缓冲 器217保存的输出和对多用户/多层检测器212的反馈。
CB分割单元2140将在多用户/多层检测器212中分离的每个 CW分割成一个或多个对应CB。因此,下面的处理是以CB为单位 的处理。
速率去匹配单元2141根据速率去匹配处理补偿在发送站100中 刺穿的位。
当处理目标CB是根据HARQ的重新发送的CB时,HARQ组 合单元2142执行这样的处理:组合直至前一次解码处理保存的位值 (例如,LLR)与当前接收的位。所述位值被保存在软位缓冲器2146 中。在初始发送的情况下,HARQ组合单元2142不执行所述组合处 理。
FEC解码单元2143使用与在发送站100中使用的FEC编码对 应的解码方法从接收的位再现发送位。例如,当FEC编码是turbo 编码时,FEC解码单元2143使用turbo解码,当FEC编码是卷积 编码时,FEC解码单元2143使用维特比解码,并且当FEC编码是 LDPC编码时,FEC解码单元2143使用和积消息传递或置信传播。
CRC解码单元2144对每个CB执行CRC检测处理。在未检测 到CRC错误或达到预定最大次数之前,FEC解码单元2143可重复 FEC解码处理。
CB连接单元2145组合从CRC解码单元2144输出的一个或多 个CB,并且输出组合的CB(该附图中的(B))。
软位缓冲器2146存储由FEC解码单元2143解码的位序列(软位 或位LLR),并且将该位序列输出给HARQ组合单元2142或速率匹 配单元2147。另外,可分开地提供用于对HARQ组合单元2142的 输出的软位缓冲器2146和用于对速率匹配单元2147的输出的软位缓 冲器2146。
速率匹配单元2147对从FEC解码单元2143或软位缓冲器2146 输出的CB(位LLR)执行速率匹配。
CB连接单元2148组合从速率匹配单元2147输出的一个或多个 CB,并且输出组合的CB(该附图中的(C))。
(CW解码器214的操作处理)
图32至35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200中的解码处理的流 程的示例的解释示图。图32至34中示出的流程由所述附图中示出的 符号A至F连接。
如图32中所示,首先,在步骤S1302中,PHY层控制器218确 定是否已对目标CW执行一个或多个多用户/多层检测处理。
当确定已执行一个或多个多用户/多层检测处理(S1302/是)时,在 步骤S1304中,CB分割单元2140将CW分割成一个或多个CB。这 个处理对应于图31中示出的输入(A)。如图32中所示,对于每个CB 执行下面的处理。
随后,在步骤S1306中,PHY层控制器218确定是否已在目标 CB的包括前一次接收的接收中获取没有CRC错误的结果。
当确定已获取没有CRC错误的结果(S1306/是)时,在步骤S1308 中,PHY层控制器218认为目标CB没有CRC错误。
另一方面,当确定未获取没有CRC错误的结果(S1306/否)时, 在步骤S1310中,速率去匹配单元2141对位LLR执行速率去匹配 处理。
然后,在步骤S1312中,PHY层控制器218确定目标CB是否 是根据HARQ的重新发送的CB。
当确定目标CB是重新发送的CB(S1312/是)时,在步骤S1314 中,HARQ组合单元2142从软位缓冲器2146获取前一次接收中的 位LLR。当确定目标CB是最初发送的CB(S1312/否)时,该处理前 进至步骤S1318,将在以下描述步骤S1318。
随后,在步骤S1316中,HARQ组合单元2142组合当前目标位 LLR与前一次接收的位LLR。例如,HARQ组合单元2142可执行 加法、求平均值、加权平均或IR组合。
其后,在步骤S1318中,FEC解码单元2143执行FEC解码。
然后,在步骤S1320中,软位缓冲器2146保存与来自FEC解码 单元2143的解码结果对应的软位(位LLR)。
随后,在步骤S1322中,CRC解码单元2144对来自FEC解码 单元2143的解码结果位执行CRC校验。
当存在CRC错误(S1324/是)时,在步骤S1326中,PHY层控制 器218确定到目前为止针对目标CB执行的FEC解码的执行的次数 是否小于预定最大次数。
当确定到目前为止执行的FEC解码的执行的次数小于所述预定 最大次数(S1326/是)时,该处理再一次返回到步骤S1318,并且重复 FEC解码。
当不存在CRC错误(S1324/否)时,或者当确定到目前为止执行 的FEC解码的执行的次数达到所述预定最大次数(S1326否)时,在步 骤S1328中,CB连接单元2145将一个或多个CB连接成CW。
另外,在步骤S1330中,CB连接单元2145输出连接的CW。 这对应于图31中的输出(B)。
接下来,在步骤S1332中,PHY层控制器218确定是否需要将 目标CW反馈给多用户/多层检测器212。将在以下参照图35详细地 描述在这种情况下的确定准则。
当确定不需要反馈(S1332/否)时,该处理结束。
当确定需要反馈(S1332/是)时,在步骤S1334中,软位缓冲器 2146反馈与目标CB对应的位LLR。具体地讲,软位缓冲器2146将 与目标CB对应的位LLR输出给速率匹配单元2147。
然后,在步骤S1336中,速率匹配单元2147对目标位LLR反 馈执行速率匹配处理。
随后,在步骤S1338中,CB连接单元2148将所述一个或多个 CB的位LLR反馈连接成CW。
另外,在步骤S1340中,CB连接单元2148输出获得的CW。 这对应于图31中的输出(C)。
同时,当在步骤S1302中确定还未对目标CW执行多用户/多层 检测(S1302/否)时,在步骤S1342中,PHY层控制器218确定目标 CW是否是根据HARQ的初始发送的CW。
当确定目标CW是最初发送的CW(S1342/是)时,在步骤S1344 中,软位缓冲器2146将目标CB的位LLR设置为0并且反馈所述位 LLR。然后,该处理前进至步骤S1336。
另一方面,当确定目标CW是重新发送的CW(S1342/否)时,在 步骤S1346中,PHY层控制器218确定是否使用具有CC的HARQ 重新发送目标CW。
当确定使用具有CC的HARQ重新发送目标CW(S1346/是)时, 在步骤S1348中,软位缓冲器2146反馈在与目标CB对应的HARQ 的前一次接收期间保存的软位或位LLR。然后,该处理前进至步骤 S1336。
另一方面,当确定不使用具有CC的HARQ重新发送目标 CW(S1346/否)时,该处理前进至步骤S1344。
接下来,将参照图35描述步骤S1332中的确定处理。
如图35中所示,首先,在步骤S1402中,PHY层控制器218确 定目标多用户/多层检测器212是否采用重复的处理。
当确定目标多用户/多层检测器212不采用重复的处理(S1402/否) 时,在步骤S1404中,PHY层控制器218确定不需要目标CW的反 馈。
当确定目标多用户/多层检测器212采用重复的处理(S1402/是) 时,在步骤S1406中,PHY层控制器218确定由目标多用户/多层检 测器212执行的检测的次数是否达到预定最大次数。
当确定检测的次数达到所述预定最大次数(S1406/是)时,该处理 前进至步骤S1404。
另一方面,当确定检测的次数未达到所述预定最大次数(S1406/ 否)时,在步骤S1408中,PHY层控制器218确定是否存在针对目标 CW的CRC错误。
当确定存在CRC错误(S1408/是)时,在步骤S1410中,PHY层 控制器218确定需要目标CW的反馈。
另一方面,当确定不存在CRC错误(S1408/否)时,在步骤S1412 中,确定目标多用户/多层检测器212是否需要用于检测某个CW的 另一CW的反馈。
当确定需要另一CW的反馈(S1412/是)时,在步骤S1414中,确 定是否存在针对除目标CW之外的CW的CRC错误。
当确定存在针对除目标CW之外的CW的CRC错误(S1414/是) 时,该处理前进至步骤S1410。
另一方面,当确定不需要另一CW的反馈(S1412/否)时,或者当 确定不存在针对除目标CW之外的CW的CRC错误(S1414/否)时, 该处理前进至步骤S1404。
已描述CW解码器214中的解码处理。顺便提一句,该附图中 的CW可被改变为TB。
[4-6.去交织设置]
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200使用与由发送站100使用的交织设置 对应的去交织设置执行去交织处理。因此,接收站200的控制器230 决定与由发送站100使用的交织设置对应的去交织设置。因此,接收 站200能够正确地检测接收的信号并且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码。
控制器230通过与发送站100中的交织长度决定处理对应的处理 决定去交织长度。例如,控制器230基于用于由发送站100执行的数 据发送的资源元素的数量NRE和每个资源元素的位复用数量Qm决定 去交织长度G。可根据接收站200的类型改变这个决定处理的序列。 以下,将描述根据接收站200的类型的去交织长度决定处理的示例。
(与接收站类型的关系)
(A)由其它装置为其分配将要被接收的无线电资源的接收站
例如,接收站200是蜂窝系统中的UE。以下,将参照图36描 述决定去交织长度G的方法。
图36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200中执行的去交织长度 决定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502中,无线通信单元210接收控制信息并且对 控制信息进行解码。例如,无线通信单元210接收使用控制信道从 eNB发送的控制信息并且对控制信息进行解码。
然后,在步骤S1504中,控制器230获取关于为接收站200的接 收分配的无线电资源的信息。例如,这种信息可被包括在控制信息 中。
其后,在步骤S1506中,控制器230由此获取将要被接收的资源 元素的数量NRE。例如,控制器230从控制信息获取指示用于由发送 站100执行的数据发送的资源元素的数量NRE的信息。例如,当沿频 率方向的资源的分配的数量被预先确定(诸如,整个频带被分配给发 送站100的情况)时,步骤S1504和S1506中的处理可被省略。
随后,在步骤S1508中,控制器230从在步骤S1502中接收的 控制信息获取指示用于针对接收站200的发送的调制方案的信息。指 示调制方案的信息可以是直接指定调制方案的信息,诸如LTE中的 CQI。另外,指示调制方案的信息可以是间接指定调制方案的信息,诸如LTE中的MCS。希望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预先指定指示调制方 案的信息。
然后,在步骤S1510中,控制器230获取用于针对接收站200的 发送的每个资源元素的位数Qm。例如,控制器230从由在步骤 S1508中获取的信息指示的调制方案获取每个资源元素的位数Qm。 当控制信息包括指示每个资源元素的位数Qm的信息时,控制器230 可从控制信息获取每个资源元素的位数Qm
其后,在步骤S1512中,控制器230决定去交织长度G。例 如,控制器230将去交织长度G决定为G=NRE×Qm
(B)自己分配(或决定)将要被接收的无线电资源的接收站
例如,接收站200是蜂窝系统中的eNB。另外,接收站200是 例如没有无线电资源分配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装置。以下,将参照图 37描述决定去交织长度G的方法。
图37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200中执行的去交织长度 决定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在这个流程中,将在假设一对一接 收的情况下描述当执行用户i的接收时的处理示例。在多对一接收的 情况下,存在多个用户索引i。
如图37中所示,首先,在步骤S1602中,控制器230获取与用 于接收站200的无线电资源相关的信息以从用户i接收信号。
随后,在步骤S1604中,控制器230获取用于从用户i接收信号 的资源元素的数量NRE。当沿频率方向分配的资源的数量被预先决定 时,步骤S1602和S1604中的处理可被省略。
然后,在步骤S1606中,控制器230获取指示由用户i用于发送 的调制方案的信息。
其后,在步骤S1608中,控制器230获取由用户i用于发送的每 个资源元素的位数Qm
然后,在步骤S1610中,控制器230决定去交织长度G。例 如,控制器130将去交织长度G决定为G=NRE×Qm
已描述去交织长度决定处理的流程的示例。
(与HARQ类型的关系)
接下来,将参照图38描述根据在发送站100中使用的HARQ类 型的去交织长度决定处理的示例。
图38是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200中执行的去交织长度 决定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38中所示,首先,在步骤S1702中,控制器230确定目标 TB是否是最初接收的TB。
当确定目标TB是最初接收的TB(S1702/是)时,在步骤S1704 中,控制器230通过用于初始接收的过程决定去交织长度。这里,用 于初始接收的过程表示在图36和37中作为示例描述的序列。
当确定目标TB不是最初接收的TB(S1702/否)时,在步骤S1706 中,控制器230确定是否已执行使用自适应HARQ的重新发送。
当确定已执行使用自适应HARQ的重新发送(S1706/是)时,该处 理前进至步骤S1704,并且控制器230通过用于初始接收的过程决定 去交织长度。
另一方面,当确定已执行使用非自适应HARQ的重新发送 (S1706/否)时,在步骤S1708中,控制器230确定用于由发送站100 执行的数据发送的资源元素的数量NRE是否不同于在前一次接收中的 资源元素的数量。
当确定资源元素的数量NRE不同于在前一次接收中的资源元素的 数量(S1708/是)时,该处理前进至步骤S1704,并且控制器230通过 用于初始发送的过程决定去交织长度。
另一方面,当确定资源元素的数量NRE与在前一次接收中的资源 元素的数量相同(S1708/否)时,在步骤S1710中,控制器230再一次 采用与在前一次接收中的去交织长度相同的去交织长度。
[4-7.控制信息]
以下,将描述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 的控制信息(信息元素)的特定示例。
作为示例,由eNB向其它装置通知的控制信息被示出在下面的 表4中。可由eNB向UE通知表4中示出的控制信息,可使用控制 信道(诸如,PDCCH)通知表4中示出的控制信息,并且可向任何其 它装置通知表4中示出的控制信息。这里,eNB具有分配资源块、 调制方法、编码方法等的调度功能,并且UE的操作由与接入目标对 应的eNB控制。另外,eNB可执行与交织处理和去交织处理相关的 控制,比如调度。表4中的“目标通信”可以是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和 D2D通信中的任何一种。
[表4]
Figure BDA0002360367530000511
Figure BDA0002360367530000521
作为另一示例,由UE向其它装置通知的控制信息被示出在下面 的表5中。可由由eNB控制的UE向eNB通知表5中示出的控制信 息,或者向任何其它装置通知表5中示出的控制信息。
[表5]
Figure BDA0002360367530000522
表5中示出的控制信息不包括表4中示出的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 与调度相关的信息,并且包括指示支持IDMA的可能性的信息。使 用指示支持IDMA的可能性的信息,考虑到能够支持IDMA的UE 和不能支持IDMA的UE,已接收到表5中示出的控制信息的eNB 能够执行更加高效的调度。
<5.应用示例>
本公开的技术适用于各种产品。例如,通信控制装置300可被实 现为任何类型的服务器(诸如,塔式服务器、机架服务器和刀片服务 器)。通信控制装置300可以是安装在服务器上的控制模块(诸如,包 括单个管芯的集成电路模块和插入在刀片服务器的插槽中的卡或 片)。
例如,发送站100或接收站200可被实现为任何类型的演进节点 B(eNB),诸如宏eNB和小eNB。小eNB可以是覆盖比宏小区小的小 区的eNB,诸如微微eNB、微eNB或家庭(毫微微)eNB。替代地,发 送站100或接收站200可被实现为任何其它类型的基站,诸如 NodeB和基站收发器(BTS)。发送站100或接收站200可包括:主体 (也被称为基站装置),被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和一个或多个远程无 线电头(RRH),布置在与主体不同的地方。另外,通过暂时地或半永 久地执行基站功能,将在稍后讨论的各种类型的终端也可用作发送站 100或接收站200。
例如,发送站100或接收站200可被实现为移动终端(诸如,智 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 式/保护锁类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照相机)或实现为车载终端(诸如,汽 车导航装置)。发送站100或接收站200还可被实现为执行机器对机 器(M2M)通信的终端(也被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另外,发 送站100或接收站200可以是安装在每个终端上的通信模块(诸如, 包括单个管芯的集成电路模块)。
[5.1.关于通信控制装置的应用示例]
图39是表示可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服务器700的示意性结构的 示例的方框图。服务器700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存储装置 703、网络接口704和总线706。
处理器701可以是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并且控制服务器700的功能。存储器702包括随机存取存储 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701执行的程序 和数据。存储装置703可包括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的存储介质。
网络接口704是用于将服务器700连接到有线通信网络705的有 线通信接口。有线通信网络705可以是核心网络(诸如,演进分组核 心(EPC))或分组数据网络(PDN)(诸如,互联网)。
总线706将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存储装置703和网络接口 704彼此连接。总线706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总线(诸如,高速总线 和低速总线),每个总线具有不同速度。
图39中示出的服务器700可包括作为通信控制装置300的功 能。在服务器700中,参照图8描述的通信单元310、存储单元320 和控制器330可由处理器701实现。
[5-2.关于基站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40是表示可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一示 例的方框图。eNB8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10和基站装置820。每 个天线810和基站装置820可经RF线缆彼此连接。
每个天线810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MIMO天线中所 包括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基站装置82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 号。eNB 800可包括所述多个天线810,如图40中所示。例如,所 述多个天线810可与由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40表 示eNB 800包括所述多个天线810的示例,但eNB 800也可包括单 个天线810。
基站装置820包括控制器821、存储器822、网络接口823和无 线通信接口825。
控制器821可以是例如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装置820的 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821从由无线通信接口825处理的信 号中的数据产生数据包,并且经网络接口823传送产生的包。控制器 821可捆绑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以产生捆绑包,并且传送产生 的捆绑包。控制器821可具有执行控制(诸如,无线电资源控制、无 线电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许可控制和时间安排)的逻辑功能。可 与附近的eNB或核心网络节点协作地执行该控制。存储器822包括 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82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类型的控 制数据(诸如,终端列表、发射功率数据和时间安排数据)。
网络接口823是用于将基站装置820连接到核心网络824的通信 接口。控制器821可经网络接口823与核心网络节点或另一eNB通 信。在这种情况下,eNB 800和核心网络节点或其它eNB可通过逻 辑接口(诸如,S1接口和X2接口)而彼此连接。网络接口823还可以是有线通信接口或用于无线电回程的无线通信接口。如果网络接口 823是无线通信接口,则网络接口823可将比由无线通信接口825使 用的频带高的频带用于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接口82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长期演进(LTE) 和LTE-Advanced),并且经天线810提供与位于eNB 800的小区中 的终端的无线电连接。无线通信接口825可通常包括例如基带(BB)处 理器826和RF电路827。BB处理器826可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 制/解调和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各层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诸如, L1、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 议(PDCP))。替代于控制器821,BB处理器826可具有上述逻辑功能 的一部分或全部。BB处理器826可以是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内存或 包括被配置为执行该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模块。更新该程序可 允许改变BB处理器826的功能。该模块可以是插入在基站装置820 的插槽中的卡或片。替代地,该模块还可以是安装在卡或片上的芯 片。同时,RF电路827可包括例如混合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 经天线81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无线通信接口825可包括所述多个BB处理器826,如图40中所 示。例如,所述多个BB处理器826可与由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 兼容。无线通信接口825可包括所述多个RF电路827,如图40中所 示。例如,所述多个RF电路827可与多个天线元件兼容。虽然图40表示无线通信接口825包括所述多个BB处理器826和所述多个 RF电路827的示例,但无线通信接口825也可包括单个BB处理器 826或单个RF电路827。
(第二应用示例)
图41是表示可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二示 例的方框图。eNB8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40、基站装置850和 RRH 860。每个天线840和RRH 860可经RF线缆彼此连接。基站 装置850和RRH 860可经高速线路(诸如,光纤光缆)而彼此连接。
每个天线840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MIMO天线中所 包括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RRH 86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eNB 830可包括所述多个天线840,如图41中所示。例如,所述多 个天线840可与由eNB 83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41表示 eNB830包括所述多个天线840的示例,但eNB 830也可包括单个天 线840。
基站装置850包括控制器851、存储器852、网络接口853、无 线通信接口855和连接接口857。控制器851、存储器852和网络接 口853与参照图40描述的控制器821、存储器822和网络接口823 相同。
无线通信接口85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 Advanced),并且经RRH 860和天线840提供与位于与RRH 860对 应的扇区中的终端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855可通常包括例如 BB处理器856。除了BB处理器856经连接接口857连接到RRH 860的RF电路864之外,BB处理器856与参照图40描述的BB处 理器826相同。无线通信接口855可包括所述多个BB处理器856, 如图41中所示。例如,所述多个BB处理器856可与由eNB 830使 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41表示无线通信接口855包括所述多个 BB处理器856的示例,但无线通信接口855也可包括单个BB处理 器856。
连接接口857是用于将基站装置850(无线通信接口855)连接到RRH 860的接口。连接接口857还可以是用于将基站装置850(无线 通信接口855)连接到RRH 860的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 块。
RRH 860包括连接接口861和无线通信接口863。
连接接口861是用于将RRH 860(无线通信接口863)连接到基站 装置850的接口。连接接口861还可以是用于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 的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接口863经天线84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 口863可通常包括例如RF电路864。RF电路864可包括例如混合 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天线84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 信接口863可包括多个RF电路864,如图41中所示。例如,所述多 个RF电路864可支持多个天线元件。虽然图41表示无线通信接口 863包括所述多个RF电路864的示例,但无线通信接口863也可包 括单个RF电路864。
图40和41中示出的eNB 800和eNB 830可包括作为发送站100 的功能。例如,在eNB800和eNB 830中,参照图6描述的无线通 信单元110、存储单元120和控制器130可由无线通信接口855和无 线通信接口855和/或无线通信接口863实现。替代地,这些组成元 件中的至少一些组成元件可由控制器821和控制器851实现。
另外,图40和41中示出的eNB 800和eNB 830可包括作为接 收站200的功能。例如,在eNB 800和eNB 830中,参照图7描述 的无线通信单元210、存储单元220和控制器130可由无线通信接口 855和无线通信接口855和/或无线通信接口863实现。替代地,这些 组成元件中的至少一些组成元件可由控制器821和控制器851实现。
图40和41中示出的eNB 800和eNB 830可包括作为通信控制 装置300的功能。例如,在eNB 800和eNB 830中,参照图8描述 的无线通信单元310、存储单元320和控制器130可由无线通信接口 855和无线通信接口855和/或无线通信接口863实现。替代地,这些 组成元件中的至少一些组成元件可由控制器821和控制器851实现。
[5-3.关于终端装置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42是表示可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智能电话900的示意性结构 的示例的方框图。智能电话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 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照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 908、输入装置909、显示装置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 9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15、一个或多个天线916、总线917、电 池918和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是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 话900的应用层和另一层的功能。存储器902包括RAM和ROM, 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储装置903可包括诸如 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的存储介质。外部连接接口904是用于将外部装置(诸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连接到智能电话900的 接口。
照相机906包括图像传感器(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并且产生捕获图像。传感器907可包括 一组传感器,诸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 传感器。麦克风9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900的声音转换成音频信号。 输入装置90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9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 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从用户接收操作或信 息输入。显示装置910包括屏幕(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 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并且显示智能电话900的输出图像。扬声 器911将从智能电话9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12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 Advanced),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12可通常包括例如 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BB处理器913可执行例如编码/解 码、调制/解调和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 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14可包括例如混合器、滤波器和放大 器,并且经天线916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913还可以 是集成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的单芯片模块。无线通信接口 912可包括所述多个BB处理器913和所述多个RF电路914,如图 42中所示。虽然图42表示无线通信接口913包括所述多个BB处理 器913和所述多个RF电路914的示例,但无线通信接口912也可包 括单个BB处理器913或单个RF电路914。
另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12还可支持另一 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 无线局域网(LAN)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912可包括 用于每个无线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
每个天线开关915在无线通信接口912中所包括的多个电路(诸 如,用于不同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中切换天线916的连接目的 地。
每个天线916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MIMO天线中所 包括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912发送和接收无线 信号。智能电话900可包括所述多个天线916,如图42中所示。虽 然图42表示智能电话900包括所述多个天线916的示例,但智能电话900也可包括单个天线916。
另外,智能电话900可包括用于每个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916。 在这种情况下,可从智能电话900的结构省略天线开关915。
总线917将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 接口904、照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装置909、显 示装置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2和辅助控制器919彼此 连接。电池918经在附图中部分地示出为虚线的供给线向图42中示 出的智能电话900的块供电。辅助控制器919例如在休眠模式下操作 智能电话900的最少必要功能。
图42中示出的智能电话900可包括作为发送站100的功能。例 如,在智能电话900中,参照图6描述的无线通信单元110、存储单 元120和控制器130可由无线通信接口912实现。替代地,这些组成 元件中的至少一些组成元件可由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实现。
另外,图42中示出的智能电话900可包括作为接收站200的功 能。例如,在智能电话900中,参照图7描述的无线通信单元210、 存储单元220和控制器230可由无线通信接口912实现。替代地,这 些组成元件中的至少一些组成元件可由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实现。
另外,图42中示出的智能电话900可包括作为通信控制装置 300的功能。例如,在智能电话900中,参照图8描述的无线通信单 元310、存储单元320和控制器330可由无线通信接口912实现。替 代地,这些组成元件中的至少一些组成元件可由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实现。
(第二应用示例)
图43是表示可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装置920的示意性 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汽车导航装置920包括处理器921、存储器 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 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装置929、显示装置930、扬 声器931、无线通信接口9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36、一个或多 个天线937和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是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装置 920的导航功能和另一功能。内存9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 储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GPS模块9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测量汽车导航装 置920的位置(诸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925可包括一组传 感器,诸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数据接口926 经未示出的终端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941,并且获取由车辆产生的数据(诸如,车辆速度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再现存储在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928中的存储介 质(诸如,CD和DVD)中的内容。输入装置92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 测显示装置9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从 用户接收操作或信息输入。显示装置930包括屏幕(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并且显示导航功能或再现的内容的图像。扬声器 931输出导航功能或再现的内容的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33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ET和LTE- Advanced),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33可通常包括例如 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BB处理器934可执行例如编码/解 码、调制/解调和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 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35可包括例如混合器、滤波器和放大 器,并且经天线937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是 集成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的单芯片模块。无线通信接口 933可包括所述多个BB处理器934和所述多个RF电路935,如图 43中所示。虽然图43表示无线通信接口933包括所述多个BB处理 器934和所述多个RF电路935的示例,但无线通信接口933也可包 括单个BB处理器934或单个RF电路935。
另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33还可支持另一 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 无线LAN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933可包括用于每个 无线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
每个天线开关936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中所包括的多个电路(诸 如,用于不同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中切换天线937的连接目的 地。
每个天线937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MIMO天线中所 包括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933发送和接收无线 信号。汽车导航装置920可包括所述多个天线937,如图43中所 示。虽然图43表示汽车导航装置920包括所述多个天线937的示 例,但汽车导航装置920也可包括单个天线937。
另外,汽车导航装置920可包括用于每个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 937。在这种情况下,可从汽车导航装置920的结构省略天线开关 936。
电池938经在附图中部分地示出为虚线的供给线向图43中示出 的汽车导航装置920的块供电。电池938积累从车辆提供的电力。
图43中示出的汽车导航装置920可包括作为发送站100的功 能。在汽车导航装置920中,参照图6描述的无线通信单元110、存 储单元120和控制器130可由无线通信接口933实现。替代地,这些 组成元件中的至少一些组成元件可由处理器921实现。
另外,图43中示出的汽车导航装置920可包括作为接收站200 的功能。在汽车导航装置920中,参照图7描述的无线通信单元 210、存储单元220和控制器230可由无线通信接口933实现。替代 地,这些组成元件中的至少一些组成元件可由处理器921实现。
图43中示出的汽车导航装置920可包括作为通信控制装置300 的功能。在汽车导航装置920中,参照图8描述的无线通信单元 310、存储单元320和控制器330可由无线通信接口933实现。替代 地,这些组成元件中的至少一些组成元件可由处理器921实现。
本公开的技术还可被实现为包括汽车导航装置920的一个或多个 块、车载网络941和车辆模块942的车载系统(或车辆)940。车辆模 块942产生车辆数据(诸如,车辆速度、引擎速度和故障信息),并且 将产生的数据输出给车载网络941。
<6.结论>
已参照图1至43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如上所述,使用 IDMA与接收站200执行无线通信的发送站100控制用于IDMA的 交织处理中的交织长度。因此,发送站100能够执行具有各种交织长 度的交织处理以由此方便在接收侧的解码处理并且提高解码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100基于发送序列是否是重新发送 的序列控制是否使用IDMA执行无线通信。另外,当执行使用 IDMA的无线通信时,发送站100根据重新发送的次数或重新发送处 理类型(自适应或非自适应HARQ、CC或IR)控制交织模式和交织长 度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发送站100能够根据重新发送状态执行各种 交织处理以由此方便在接收侧的解码处理并且提高解码性能。
以上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公开不限于以上 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发现各种改变和修 改,并且应该理解,它们将会自然落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由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每个装置执行的一系列控制处理可由软 件、硬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构成这种软件的程序可被预先存 储在例如布置在每个装置内部或外部的存储介质(非暂态介质)上。作 为一个示例,在执行期间,这种程序被写到RAM(随机存取存储器) 中并且由处理器(诸如,CPU)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参照流程图描述的处理不必按照流 程图中示出的次序执行。一些处理步骤可被并行地执行。另外,能够 采用一些另外的步骤,或者能够省略一些处理步骤。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是说明性的或例示的效果,而 非限制性的。也就是说,除了以上效果之外或替代于以上效果,根据 本公开的技术可实现基于本说明书的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清 楚的其它效果。
另外,本技术也可被如下构造。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无线通信单元,使用交织多址(IDMA)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 无线通信;和
控制器,控制用于由无线通信单元执行的IDMA的交织处理中 的交织长度。
(2)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发送序列是 否是重新发送的序列控制是否使用IDMA执行无线通信。
(3)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在发送序列是重 新发送的序列时控制无线通信单元使用IDMA执行无线通信。
(4)如(2)或(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重新发 送处理类型控制交织长度。
(5)如(2)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 控制由无线通信单元执行的交织处理中的交织模式。
(6)如(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重新发送的 次数控制交织模式。
(7)如(5)或(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重新发 送处理类型控制交织模式。
(8)如(2)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 根据作为重新发送目标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数量控制是否使用IDMA 执行无线通信。
(9)如(2)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 控制无线通信单元采用追赶合并(CC)作为重新发送处理类型。
(10)如(1)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 基于无线通信单元执行的发送可用的无线电资源的量和使用的调制方 案控制交织长度。
(11)如(1)至(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 器在交织处理的输入序列的长度未达到交织长度时控制无线通信单元 执行填充。
(12)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无线通信 单元对交织处理的输入序列执行填充。
(13)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无线通信 单元对交织处理的输出序列执行填充。
(14)如(1)至(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无线 通信单元执行交织处理,所述交织处理将通过连接一个或多个纠错码 序列(码块)而获得的序列(码字)作为目标。
(15)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无线通信单元,使用IDMA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 信;和
控制器,根据用于由所述另一线通信装置执行的IDMA的交织 处理的交织长度控制无线通信单元执行去交织处理。
(1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使用IDMA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信;以及
通过处理器控制用于IDMA的交织处理中的交织长度。
(17)如(1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当发送序列是重新发送的序列时,控制执行使用IDMA的无线 通信。
(1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使用IDMA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信;以及
通过处理器根据用于由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IDMA的 交织处理的交织长度控制执行去交织处理。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
(19)一种程序,用于使计算机用作:
无线通信单元,使用IDMA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 信;和
控制器,控制用于由无线通信单元执行的IDMA的交织处理中 的交织长度。
(20)一种程序,用于使计算机用作:
无线通信单元,使用IDMA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 信;和
控制器,根据用于由所述另一线通信装置执行的IDMA的交织 处理的交织长度控制无线通信单元执行去交织处理。
标号列表
1 无线通信系统1
100 发送站
110 无线通信单元
111 CRC添加单元
112 CB分割单元
113 CRC添加单元
114 FEC编码单元
115 速率匹配单元
116 CB连接单元
117 交织器设置单元
118 CW交织器
120 存储单元
130 控制器
200 接收站
210 无线通信单元
211 信道估计器
212 多用户/多层检测器
213 CW去交织器
214 CW解码器
215 CRC解码器
216 CW交织器
217 软位缓冲器
218 PHY层控制器
220 存储单元
230 控制器
300 通信控制装置
310 通信单元
320 存储单元
330 控制器
400 小区
500 核心网络

Claims (19)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无线通信单元,使用交织处理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信;和
控制器,确定由无线通信单元执行的发送可用的无线电资源的量,确定由无线通信单元执行的无线通信使用的调制方案,并且根据所确定的无线电资源的量和所确定的调制方案控制由无线通信单元执行的交织处理中的交织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发送序列是否是重新发送的序列来控制是否使用交织处理执行无线通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在发送序列是重新发送的序列时控制无线通信单元使用交织处理执行无线通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重新发送处理类型控制交织长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由无线通信单元执行的交织处理中的交织模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重新发送的次数控制交织模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重新发送处理类型来控制交织模式。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作为重新发送目标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数量来控制是否使用交织处理执行无线通信。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无线通信单元采用追赶合并(CC)作为重新发送处理类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在交织处理的输入序列的长度未达到交织长度时控制无线通信单元执行填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无线通信单元对交织处理的输入序列执行填充。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无线通信单元对交织处理的输出序列执行填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无线通信单元执行交织处理,所述交织处理将通过连接一个或多个纠错码序列(码块)而获得的序列(码字)作为目标。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还确定重新发送处理类型,并且根据所确定的重新发送处理类型控制交织长度。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交织处理用于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的交织多址(IDMA)。
16.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无线通信单元,使用交织处理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信;和
控制器,根据由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交织处理使用的交织长度来控制无线通信单元执行去交织处理,
其中,所述交织长度是根据所确定的由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发送可用的无线电资源的量和所确定的由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发送使用的调制方案来控制的。
17.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由无线通信单元使用交织处理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信;以及
由处理器确定由所述无线发送单元执行无线通信可用的无线电资源的量;
由处理器确定由所述无线通信单元执行无线通信使用的调制方案;以及
利用处理器控制交织处理中的交织长度。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当发送序列是重新发送的序列时,控制使用交织处理执行无线通信。
19.一种使用IDMA执行无线通信的接收站,所述接收站包括RF电路、信号分离电路和多个解码电路,其中
RF电路对通过天线接收的无线信号执行各种信号处理,并且将信号输出给信号分离电路;
信号分离电路具有将通过合成来自用户的信号而获得的合成信号分离成用于各用户的信号的功能,并且将分离的用户信号输出给对应解码电路,
所述多个解码电路中的第一解码电路包括已对其执行针对第一用户的去交织设置的去交织器、纠错解码电路和已对其执行针对第一用户的交织设置的交织器,
第一解码电路接收来自第一用户的用户信号,并且通过去交织器执行去交织处理并且通过纠错解码电路执行解码,
当用户信号已被正确地解码时,第一解码电路输出用户信号作为第一用户的信息位串,
第一解码电路通过交织器对解码信号进行交织,并且将该信号返回给信号分离电路作为用于第一用户的用户信号,
信号分离电路重新分离返回的用户信号,并且将分离的用户信号重新输出给所述多个解码电路,
接收站通过在信号分离电路和所述多个解码电路中重复所述信号处理来对用户信号进行解码。
CN202010020051.6A 2014-09-25 2015-07-10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11431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0051.6A CN111431662B (zh) 2014-09-25 2015-07-10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5261 2014-09-25
JP2014-195261 2014-09-25
CN201580050167.1A CN106716892A (zh) 2014-09-25 2015-07-10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CN202010020051.6A CN111431662B (zh) 2014-09-25 2015-07-10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PCT/JP2015/069945 WO2016047246A1 (ja) 2014-09-25 2015-07-10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0167.1A Division CN106716892A (zh) 2014-09-25 2015-07-10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1662A true CN111431662A (zh) 2020-07-17
CN111431662B CN111431662B (zh) 2023-09-19

Family

ID=5558078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0051.6A Active CN111431662B (zh) 2014-09-25 2015-07-10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201580050167.1A Pending CN106716892A (zh) 2014-09-25 2015-07-10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0167.1A Pending CN106716892A (zh) 2014-09-25 2015-07-10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10219249B2 (zh)
EP (2) EP4113849A1 (zh)
JP (1) JP6673206B2 (zh)
CN (2) CN111431662B (zh)
MX (2) MX2017003569A (zh)
RU (2) RU2689308C2 (zh)
SG (1) SG11201702097TA (zh)
TW (1) TWI698097B (zh)
WO (1) WO20160472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71797B1 (ko) * 2014-02-28 2020-10-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가우시안 간섭채널을 생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SG11201703226YA (en) * 2014-10-28 2017-05-30 Sony Corp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6160931A (zh) * 2015-04-09 2016-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10700812B2 (en) * 2015-05-14 2020-06-30 Sony Corporation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US10411854B2 (en) * 2015-11-04 2019-09-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ayload transmission in a subframe
CN107302416A (zh) * 2016-04-15 2017-10-27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收发端的装置和方法、软信息估计器
CN107465483B (zh) * 2016-06-03 2020-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免授权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508652A (zh) * 2016-06-14 2017-12-22 索尼公司 用于交织多址接入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JP2019153823A (ja) * 2016-07-15 2019-09-1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616805B2 (en) * 2016-08-11 2020-04-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peration methods of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O2018124702A1 (ko) * 2016-12-28 2018-07-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8462556B (zh) 2017-02-22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236078A1 (ko) * 2017-06-19 2018-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직교 또는 비직교 부호 다중 접속 기법을 사용하여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050304A1 (ko) * 2017-09-08 2019-03-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또는 방송 시스템에서 전송 블록 크기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KR102420721B1 (ko) 2017-09-08 2022-07-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또는 방송 시스템에서 전송블록 크기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US10680751B2 (en) * 2017-11-17 2020-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port block siz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U2020129879A (ru) 2018-02-14 2022-03-14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Конфигурация узкополосного опорного сигнала поз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WO2019168051A1 (ja) * 2018-03-01 2019-09-0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868629B2 (en) * 2018-04-06 2020-12-15 Mediatek Inc. Channel multiplexing within interlace for new radio unlicensed spectrum operation
CN113039731A (zh) * 2018-11-22 2021-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ieee 802.11的harq的设备和方法
US11375503B2 (en) * 2019-03-22 2022-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 link communications with slot aggregation
WO2020253939A1 (en) * 2019-06-17 2020-12-24 Nokia Technologies Oy Facilitated local context sharing in road environment
US11418294B2 (en) * 2019-09-20 2022-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ngle step in-place operation method for 5G NR de-interleaving, de-rate matching, and HARQ combination
JP7458839B2 (ja) * 2020-03-18 2024-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7420A (zh) * 2005-12-16 2006-06-14 清华大学 一种信号交织图案的生成方法
EP1775840A1 (en) * 2005-10-17 2007-04-18 NTT DoCoMo, Inc.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method with user-specific interleavers
CN101227195A (zh) * 2007-01-17 2008-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织装置、解交织装置及其应用
US20080238730A1 (en) * 2007-03-27 2008-10-02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low rate turbo codes
WO2010085055A2 (ko) * 2009-01-23 2010-07-29 삼성 전자 주식회사 초소형 기지국과 마크로 기지국을 포함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기의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1946441A (zh) * 2008-02-21 2011-01-12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和通信方法
CN102065034A (zh) * 2010-11-10 2011-05-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时延多址系统及其时延多址接入方法
CN102884730A (zh) * 2010-05-12 2013-01-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信道交织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580721A (zh) * 2013-11-04 2014-02-12 复旦大学 一种复杂时变多径信道中多天线迭代多用户检测方法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52868B2 (en) * 2001-10-09 2008-04-01 Philip Hawke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ty in a data processing system
JP4169340B2 (ja) 2002-11-25 2008-10-2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用出力信号生成回路、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表示パネル用出力信号生成方法
JP3712070B2 (ja) 2002-11-28 2005-11-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符号多重方法及び多重符号の復号方法
US20060039271A1 (en) * 2004-08-18 2006-02-23 Ping Li Power Controlled Interleave-division Multiple-acc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166742B2 (ja) * 2004-09-22 2008-10-15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インタリーブ方法ならびにデインタリーブ方法
US7881339B2 (en) * 2004-10-06 2011-0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users to use interlaces in a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775869A1 (en) * 2005-10-17 2007-04-18 NTT DoCoMo, Inc. Receiver and method with reduced complexity for IDMA (interleav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N101047393B (zh) 2006-05-12 201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产生交织器/解交织器的方法及其应用
US8295252B2 (en) * 2006-05-18 2012-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lace-based control channel balanc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461765B2 (en) * 2007-03-27 2016-10-04 Hughes Networks System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scrambled coded multiple access (SCMA)
JP5118397B2 (ja) 2007-06-22 2013-01-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限流装置
KR20090017382A (ko) * 2007-08-14 2009-02-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오류검출부호의 부가를 고려한 코드블록 분할 방법 및코드블록 개수 계산방법
JP2009055228A (ja) 2007-08-24 2009-03-12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421592B1 (ko) * 2007-09-05 2014-08-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터리버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1459494A (zh) 2007-12-13 2009-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层交织复用空时码系统、数据交织的装置及方法
JP5429279B2 (ja) * 2009-03-17 2014-02-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照合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493459B2 (ja) * 2009-05-08 2014-05-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2149209A (zh) * 2011-04-01 2011-08-10 清华大学 BRadio无线接入系统及信号传输、组网、业务方法
JP2013179417A (ja) * 2012-02-28 2013-09-09 Kddi Corp 無線リソース割当装置、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150172007A1 (en) 2012-07-31 2015-06-18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harq respons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s
JP5994986B2 (ja) * 2012-09-20 2016-09-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082288B2 (ja) * 2012-10-16 2017-0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040037B2 (ja) * 2013-01-30 2016-12-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4139071A1 (zh) * 2013-03-11 2014-09-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交织器的方法及设备
CN103841065B (zh) * 2014-02-17 2018-07-06 清华大学 非正交多用户接入发送及联合接收解调译码系统及方法
KR102278366B1 (ko) * 2014-11-04 2021-07-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인터리빙 방법 및 장치
US10396926B2 (en) * 2016-08-19 2019-08-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ress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75840A1 (en) * 2005-10-17 2007-04-18 NTT DoCoMo, Inc.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method with user-specific interleavers
CN1787420A (zh) * 2005-12-16 2006-06-14 清华大学 一种信号交织图案的生成方法
CN101227195A (zh) * 2007-01-17 2008-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织装置、解交织装置及其应用
US20080238730A1 (en) * 2007-03-27 2008-10-02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low rate turbo codes
CN101946441A (zh) * 2008-02-21 2011-01-12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和通信方法
WO2010085055A2 (ko) * 2009-01-23 2010-07-29 삼성 전자 주식회사 초소형 기지국과 마크로 기지국을 포함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기의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2884730A (zh) * 2010-05-12 2013-01-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信道交织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065034A (zh) * 2010-11-10 2011-05-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时延多址系统及其时延多址接入方法
CN103580721A (zh) * 2013-11-04 2014-02-12 复旦大学 一种复杂时变多径信道中多天线迭代多用户检测方法与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ITT: "R1-060201 \"On generation and allocation of interleaver patterns for interleav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RITT等: "R1-050783 "Text Proposal on IDMA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TR 25.814"", 《3GPP TSG RAN WG1 #42 R1-050783》 *
RITT等: "R1-050783 "Text Proposal on IDMA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TR 25.814"", 《3GPP TSG RAN WG1 #42 R1-050783》, 24 August 2005 (2005-08-24), pages 1 *
罗智峰;丘水生;: "一种非对称IDMA交织器的设计及分析", no. 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47246A1 (ja) 2017-07-06
US20190132820A1 (en) 2019-05-02
RU2019114914A (ru) 2019-06-28
JP6673206B2 (ja) 2020-03-25
TWI698097B (zh) 2020-07-01
RU2017108808A (ru) 2018-09-17
RU2689308C2 (ru) 2019-05-27
RU2017108808A3 (zh) 2018-11-23
TW201616827A (zh) 2016-05-01
US20170156131A1 (en) 2017-06-01
EP3200369B1 (en) 2022-08-31
CN106716892A (zh) 2017-05-24
EP3200369A4 (en) 2018-05-23
WO2016047246A1 (ja) 2016-03-31
CN111431662B (zh) 2023-09-19
US10772080B2 (en) 2020-09-08
MX2017003569A (es) 2017-07-14
EP3200369A1 (en) 2017-08-02
EP4113849A1 (en) 2023-01-04
US10219249B2 (en) 2019-02-26
MX2019009875A (es) 2019-10-07
SG11201702097TA (en) 2017-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1662B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0337789B (zh) 用于基于非正交资源的多址接入的电子设备和通信方法
US11171669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interleav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IDMA) system
US11362757B2 (en) Apparatus including a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unit that generates transmission signal sequences of multiple power layers
US10708941B2 (en)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and reporting power allocation
CN104919772A (zh) 用于适应性调制的系统和方法
JP6586762B2 (ja)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受信方法、送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3003598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9565709B (zh)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WO2019050367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714012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4424475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6067690A1 (ja)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47606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参考信号序列确定
EP3410619B1 (en)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WO2019138847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700812B2 (en)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