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8099B - 电接线盒 - Google Patents
电接线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38099B CN101938099B CN201010206733.2A CN201010206733A CN101938099B CN 101938099 B CN101938099 B CN 101938099B CN 201010206733 A CN201010206733 A CN 201010206733A CN 101938099 B CN101938099 B CN 1019380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uberance
- main body
- attachment hole
- protrusion tab
- terminal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6425 Xiphophorus macul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8—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电接线盒:即使在电接线盒与附接孔的周缘部之间需要有大的间隙,该电接线盒也能牢固地附接到孔中并且能容易地取出。在该电接线盒的主体上一体地设置有弹性突出片。该弹性突出片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突出。该弹性突出片设置有接合突出部和附接突出部,该接合突出部和附接突出部在弹性突出片的延伸方向上彼此相对地从所述主体向外突出,以构成接合固定部。所述弹性突出片的弹性变形允许所述主体装配到附接孔中。该附接孔的第二内周缘部被夹持在所述接合突出部与附接突出部之间。
Description
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9年6月30日在日本提交的JP 2009-156377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
技术领域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实施例涉及一种安装在机动车等上的电接线盒,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到车身面板的附接孔中从而安装在车身上的电接线盒。
背景技术
机动车中的电气设备通常容纳在盒体内,例如容纳在熔断器盒、接线盒或连接器保持器内。电接线盒通常附接到车室或发动机室中的车身面板。存在这样的电接线盒,其中,当该电接线盒安装在车身面板上时,仅通过将该电接线盒装配在车身面板的附接孔中来减小向车室等中的突出量。
在JP HEI 11(1999)-238557A(专利文献1)中已经公开了这种电接线盒。该电接线盒通常设置有接合固定部,该接合固定部固定到车身面板中的附接孔的开口周缘部。该电接线盒能仅通过将接合固定部装配到附接孔中来固定到车身面板。此接合固定部包括凸缘部和多个接合爪,该凸缘部叠置在车身面板中的附接孔的整个开口周缘部的前侧表面上,所述多个接合爪被锁定在车身面板中的附接孔的开口周缘部的后侧面上。当电接线盒装配到该附接孔中时,接合爪弹性变形而转向车身面板的后侧,并且车身面板被夹在接合爪与凸缘部之间。由此,将电接线盒固定到车身面板。
当电接线盒装配到车身面板中的附接孔内时,在附接孔的开口周缘部与电接线盒之间应留出间隙。此间隙能用于使电缆穿过车身面板以便将该电缆布置在车身中,或者此间隙能作为用于维护的维修孔。
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传统电接线盒的附接结构中,存在这样的问题:难以在电接线盒的外周表面与附接孔的开口周缘部之间提供大的间隙。也就是说,为了形成大的间隙,不仅设置在电接线盒的外周表面上的凸缘部必须在外周表面上大大延伸,而且凸缘部也必须在外周表面上分开。这将导致这样的问题:凸缘部本身的强度以及凸缘部固定到车身面板上时的固定强度大大降低。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接线盒的附接结构中,当在安装之后将电接线盒从车身面板取下时,存在这样的问题:难以将接合爪从车身面板的后侧表面释放。也就是说,为了将接合爪从车身面板的前侧释放,通常必须为凸缘部设置用于使诸如杆的工具穿过的工作孔。这将导致这样的问题:用于电接线盒的模具变得复杂,并且由于必须将工具插入到小孔中来释放接合爪,所以释放工作较麻烦。
发明内容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电接线盒有利于解决或克服上述问题:即使在电接线盒的外表面与附接孔的开口周缘部之间需要有大的间隙,该电接线盒也能牢固地固定到附接孔并且能容易地从附接孔中取出。
一个优选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接线盒,该电接线盒包括主体和设置在该主体上的接合固定部。该主体装配到机动车的车身面板中的附接孔内。该接合固定部固定到车身面板。在该主体上设置有弹性突出片。该弹性突出片从主体的外表面朝着附接孔突出。弹性突出片能设置有从主体向外突出超过该突出片的远端的接合突出部和附接突出部。该接合突出部和附接突出部定位成以与附接孔所在的壁的厚度相对应的 距离彼此相对。该接合突出部和附接突出部构成接合固定部。弹性突出片的弹性变形允许所述主体装配到附接孔中。附接孔的内周缘部被夹持在接合突出部与附接突出部之间。
根据一优选实施例,夹持该车身面板的接合突出部和附接突出部设置在从电接线盒的主体突出的弹性突出片上。因而,即使在主体与附接孔的内周缘部之间限定大的间隙,接合突出部和附接突出部也能夹持与主体分开的附接孔的内周缘部,从而将所述主体牢固而可靠地固定到附接孔。因为该主体与内周缘部之间的间隙不封闭,所以能够将电接线盒附接到车身面板,同时充分保持电缆的布置、维护等。
此外,因为通过使弹性突出片弹性变形能够将所述主体装配到附接孔中以及从附接孔中取出,所以电接线盒也能安装到车身面板上以及从车身面板上取下。特别地,当将电接线盒从车身面板上取下时,通过操作弹性突出片的从车身面板的前侧表面突出的突出部,能够在不借助于在车身面板的后侧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将电接线盒从车身面板的前侧容易地取出。
而且,优选实施例能优选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在弹性突出片的延伸方向上,附接突出部布置在接合突出部外侧,并且附接突出部的突出高度设定为大于接合突出部的突出高度。
根据此结构,能够使附接突出部与车身面板的前侧表面更确定地接触以使附接突出部与前侧表面接合,同时允许接合突出部转到车身面板的后侧。因而,能够更确定地防止弹性突出片与车身面板分离。
优选实施例能优选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弹性突出片在远端上设置有弹性变形操作部,该弹性变形操作部使弹性突出片在该弹性突出片的释放方向上朝着所述主体弹性变形。根据此结构,因为弹性变形操作部布置在弹性突出片的远端,即布置在距用作弹性变形的基点的 近端最远的位置处,所以仅通过用手指以很小的力按压该弹性变形操作部就能容易地将弹性突出片从附接孔的内周缘部释放。
优选实施例能优选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所述主体设置有基础突出部,该基础突出部从所述主体的外周表面突出,而弹性突出片从该基础突出部进一步向外突出。根据此结构,应该能够抑制在弹性突出片弹性变形时在近端集中的应力并提高所述主体的壁的强度。
根据该优选实施例,因为接合突出部和附接突出部设置在从电接线盒的主体突出的弹性突出片的远端上,所以即使在所述主体与附接孔的内周缘部之间限定间隙,接合突出部和附接突出部也能夹持与所述主体分开的附接孔的内周缘部,从而将电接线盒确定而牢固地固定到车身面板。因此,接合突出部和附接突出部应隔开一段距离,该距离与附接孔所在的壁的厚度相对应。此外,通过操作弹性突出片的从车身面板突出的突出部,能够将弹性突出片从附接孔的内周缘部释放,从而容易地将电接线盒从车身面板的前侧表面释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保持器的实施例的透视图以及该连接器保持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保持器的顶部平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保持器的正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保持器的透视图,示出了附接到车身面板的连接器保持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下面将对根据示例性优选实施例的电接线盒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阐明该优选实施例的各个方面。
图1到图3示出了连接器保持器10的一个实施例,该连接器保持 器10是根据示例性优选实施例的电接线盒的示例。连接器保持器10是由诸如合成树脂的材料制成的模制品。连接器保持器10包括主体12,该主体12用作电接线盒的主体。主体12基本形成为在上下两侧(图3中的上下两侧)开口的矩形箱状构造。此主体12构成连接器容纳部。如图2所示,连接器13能利用杆以接合方式或装配方式容纳并固定在主体12中。
连接器保持器10能够插入到车身面板54(后文参照图4提及)中的孔56内并与孔56接合。在下文中,图2中的相对于连接器保持器10的装配方向的下侧称为连接器保持器10(主体12)的前侧(前表面),而图2中的相对于该装配方向的上侧称为连接器保持器10(主体12)的后侧(后表面)。图3中的上下方向称为连接器保持器10(主体12)的上下方向。
主体12的侧壁14在外周表面上一体地设置有从该侧壁14向外突出的基础突出部16。该基础突出部16基本形成为矩形块状构造。基础突出部16在主体12前侧处的突出端面上设置有朝着前侧逐渐接近侧壁14的退避表面18。
此外,基础突出部16在主体12后侧处的后边缘部上一体地设置有弹性突出片20。该弹性突出片20基本形成为L形的板状构造。弹性突出片20包括向外延伸部22和向前延伸部24,该向外延伸部22在主体12的后侧处从基础突出部16的突出边缘部向外突出,而向前延伸部24基本与主体12的侧壁14平行地从向外延伸部22的延伸端部向前延伸。向外延伸部22和向前延伸部24通过弯曲部26彼此互连。向前延伸部24从弯曲部26的一侧(该侧是延伸方向上的近端侧)延伸到主体12的前侧(该侧是延伸方向上的远端侧),使得向前延伸部24稍微向外倾斜。
弹性突出片20沿上下方向具有基本恒定的宽度。弹性突出片20 的宽度与基础突出部16的沿上下方向的宽度基本相同。弯曲部26的外表面形成为从向外延伸部22朝着向前延伸部24的倾斜导向内表面34(下文提及)弯曲的平滑弯曲面,以便避免弹性变形时的应力集中并且获得足够的强度。此外,向外延伸部22在沿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处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加强肋28。
向前延伸部24一体地设置有在离开主体12的外侧面的方向上向外突出的接合突出部30和附接突出部32。接合突出部30和附接突出部32构成接合固定部。
向前延伸部24上的接合突出部30基本形成为在平面图中是直角三角形块。该直角三角形块布置在主体12的后侧(图2中的上侧)处并且布置在延伸方向上的近端侧。接合突出部30的斜边部分形成为倾斜导向面34,该倾斜导向面34在向前延伸部24上从弯曲部26逐渐向外突出到延伸方向上的远端侧。接合突出部30的斜边部分被部分切去并设置有倾斜面36,该倾斜面36沿着下文提及的车身面板54中的附接孔56的内周表面延伸。直角三角形接合突出部30在底边侧设置有接合面38,该接合面38从向前延伸部24基本垂直向上竖立。
另一方面,向前延伸部24上的附接突出部32布置在主体12的前侧(图2中的下侧)处并且布置在延伸方向上的远端侧。附接突出部32形成为突片构造,其垂直地向外突出,从而在离开主体12的方向上延伸。附接突出部32在后侧上设置有重叠面40,该重叠面40从向前延伸部24垂直地向上竖立。
在向前延伸部24的延伸方向上,接合突出部30和附接突出部32彼此相对并以给定距离分开。与接合突出部30相比,附接突出部32布置在向前延伸部24的延伸方向上的远端侧处。因而,接合面38和重叠面40彼此以给定距离分开并且彼此平行相对。接合面38与重叠面40之间的距离设定为等于或稍大于下文提及的车身面板54中的附 接孔56的内周表面的厚度尺寸。向前延伸部24上的布置在接合面38与重叠面40之间的外表面42倾斜成沿着车身面板54中的附接孔56的内周表面延伸,从而提高与车身面板54的附接稳定性。
附接突出部32从向前延伸部24的突出尺寸设定为比接合突出部30的突出尺寸大。因而,重叠面40比接合面38更从主体12向外凸出。重叠面40具有比接合面38大的面积。
此外,弹性突出片20在主体12的前侧处的沿延伸方向的远端侧上一体地设置有弹性变形操作部44,该弹性变形操作部44从附接突出部32进一步向前突出。当用手指按压弹性变形操作部44时,弹性突出片20能够朝着主体12弹性变形。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变形操作部44在上端缘部上一体地设置有三角形的板状加强壁46,该加强壁46从主体12向外突出以连接到附接突出部32,从而提高操作部44的强度。手指可放在弹性变形操作部44处以便于弹性突出片20的操作。
而且,主体12在与弹性突出片20相反的一侧的侧壁48上设置有凸缘状附接板部50。该附接板部50在主体12的前侧端处向下突出。附接板部50的突出端设置有螺栓通孔52。侧壁48与位于弹性突出片20的远端上的外表面42之间的距离应优选定尺寸为对应于附接孔56的宽度。基于此构造,通过使弹性突出片20轻微压靠该附接孔56的边缘以及通过将车身面板54的壁夹持在接合突出部30与附接突出部32之间,能将主体12牢固地保持在附接孔56内。例如,参见图4。
在主体12容纳有连接器13等之后,将上述构造的连接器保持器10插入并固定到车身面板54中的附接孔56内。附接孔56沿车身面板54的厚度方向贯穿该车身面板54,使得线束、工具等能够插入到附接孔56中。附接孔56优选形成为具有圆角的四方形形状(参见图4),并且开口尺寸被设定为大于主体12。第一内周缘部58a构成附接孔56 的内周缘部58的一边并优选沿着侧壁48直线延伸,该侧壁48设置有位于主体12上的附接板50。第二内周缘部58b定位成与第一内周缘部58a相对,并优选相对于第一内周缘部58a倾斜。
为了将连接器保持器10附接到车身面板54,连接器保持器10的后侧部从车身面板54的前表面60沿着插入方向向车身面板54的后侧插入到附接孔56中。主体12插入到附接孔56中,使得设置有附接板部50的侧壁48接触第一内周缘部58a,并且弹性突出片20指向第二内周缘部58b。当连接器保持器10插入到附接孔56中时,可用手指将弹性变形操作部44压向主体12,而弹性突出片20可朝着主体12弹性变形。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倾斜导向面34设置在弹性突出片20的位于主体12的后侧处的近端上,所以主体12可插入附接孔56中并且弹性突出片20可通过倾斜导向面34和第二内周缘部58b的导向作用而弹性变形。因为在基础突出部16的突出端上设置有退避表面18,所以弹性突出片20的弹性变形不干扰基础突出部16。
当弹性突出片20插入到附接孔56中时,弹性突出片20在弯曲部26处朝着主体12弹性弯曲,并且接合突出部30越过车身面板54,而附接突出部32与车身面板54的前侧表面60接合。因而,如图4所示,附接孔56的第二内周缘部58b被夹持在接合突出部30与附接突出部32之间。接合突出部30的接合面38与车身面板54的后侧接合。弹性突出片20固定到车身面板54。附接板部50叠置在车身面板54的前侧表面60上并借助于穿过螺栓通孔52的螺栓来固定到车身面板54。因而,将主体12装配到附接孔56中并固定到车身面板54。
当连接器保持器10插入到附接孔56中时,主体12的一个侧壁48接触第一内周缘部58a,而另一侧壁14与第二内周缘部58b分开。为了补偿侧壁14与第二内周缘部58b之间的距离,弹性突出片20从侧壁14朝着第二内周缘部58b向外突出,结果,将第二内周缘部58b夹持在接合突出部30与附接突出部32之间。在弹性突出片20的上下 两侧处,可以在主体12与第二内周缘部58b之间形成间隙62。该间隙62能接纳线束、工具等。
在上述构造的连接器保持器10中,在主体12与第二内周缘部58b之间形成间隙62的情形中,因为弹性突出片20从主体12延伸到第二内周缘部58b以与该第二内周缘部58b接合,所以主体12能插入到附接孔56中并且能固定到车身面板54。特别地,因为车身面板54被夹持在设于弹性突出片20上的接合突出部30与附接突出部32之间,所以能够将弹性突出片20牢固地固定到车身面板54。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附接突出部32的从向前延伸部24向外突出的高度设定为大于接合突出部30的突出高度,所以附接突出部32不能通过弹性突出片20的使接合突出部30能进入附接孔56中的弹性变形而进入附接孔56中。换句话说,附接突出部32和接合突出部30在朝着第二内周缘部58b的突出方向上延伸。因为附接突出部32比接合突出部30在该突出方向上延伸得更多,所以弹性突出片20的变形足以允许接合突出部30越过第二内周缘部58b,同时防止附接突出部32穿过附接孔56和车身面板54,从而更确实地夹持车身面板54。
当将连接器保持器10从车身面板54取下时,用手指朝着主体12按压从车身面板54的前侧表面60突出的弹性变形操作部44,以释放接合突出部30、附接突出部32以及车身面板54之间的接合。然后,能够在不将专用工具插入到车身面板54的后侧的情况下将连接器保持器10从车身面板54的前侧释放。此外,因为弹性突出片20上的弹性变形操作部44布置得离弯曲部26最远,所以能够以很小的力使弹性突出片20弹性变形。因为接合突出部30的突出端面形成为倾斜面36,该倾斜面36沿着附接孔56中的第二内周缘部58b延伸,所以能够减小将接合突出部30从附接孔56中拉出所需的弹性突出片20的弹性变形,并且能够防止接合突出部30干扰第二内周缘部58b,从而实现接合突出部30的更平滑的脱离。
此外,因为弯曲部26通过基础突出部16联接到侧壁14,所以能够减小在弯曲部26中集中的应力向侧壁14的传递,从而确保侧壁14的足够强度。因为弹性突出片20的向外延伸部22从基础突出部16突出,该基础突出部16从侧壁14向外突出,所以与向外延伸部22直接从侧壁14突出的情形相比,能够减小向外延伸部22的突出尺寸。因而,由于与长的向外延伸部22相比,能够通过更大的装配力将连接器保持器10安装在附接孔56中,所以能够以高精度确保所需的装配力。
因为包括弹性突出片20的连接器保持器10优选是由诸如合成树脂模制而成的模制品,所以连接器保持器10的构造简单,并且能确保极高的成本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外表面中采用了传统上被称为螺栓紧固式的凸缘状附接板部50以及弹性突出片20,该外表面与附接孔56中的第一内周缘部58a接触。这能获得优异的装配力。然而,能够将本发明的弹性突出片与传统已知的附接结构组合。该传统已知的附接结构可根据需要包括销-锁机构等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螺栓紧固机构。
能够使电接线盒的主体设置有多个弹性突出片。例如,电接线盒的主体的整个外周表面可与附接孔的内周缘部隔开,并且该主体可通过多个弹性突出片保持在附接孔中。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将连接器保持器作为电接线盒的示例,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熔断器盒、继电器盒、接线盒等。
Claims (6)
1.一种电接线盒,所述电接线盒安装在位于机动车的车身面板中的附接孔内,所述电接线盒包括:
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接合固定部,所述主体装配到所述车身面板中的附接孔内,所述接合固定部固定到所述车身面板,
其中,在所述主体上一体地设置弹性突出片,所述弹性突出片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突出,并且沿着与朝向所述附接孔的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弹性突出片设置有从与所述主体相对的表面突出的接合突出部和附接突出部,所述接合突出部和所述附接突出部构造成在所述弹性突出片的延伸方向上彼此面对,以形成所述接合固定部,并且
其中,所述弹性突出片的弹性变形允许所述主体装配到所述附接孔中,并且所述附接孔中的内周缘部被夹持在所述接合突出部与所述附接突出部之间,所述主体的、位于与所述弹性突出片相反一侧的侧壁与位于所述弹性突出片的远端上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对应于所述附接孔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附接突出部沿所述弹性突出片的所述延伸方向布置在所述接合突出部的外侧,并且所述附接突出部的突出高度设定为大于所述接合突出部的突出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弹性突出片在远端上设置有弹性变形操作部,所述弹性变形操作部使所述弹性突出片沿着所述弹性突出片的释放方向朝着所述主体弹性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主体一体地设置有基础突出部,所述基础突出部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突出,所述弹性突出片从所述基础突出部进一步向外突出。
5.一种电接线盒,所述电接线盒能够安装在壁内的附接孔中以及从所述附接孔中取出,所述附接孔具有一定宽度,所述壁具有一定厚度,所述电接线盒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主体的尺寸设定为沿插入方向装配在所述附接孔中;以及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沿着从所述主体朝着所述附接孔的边缘的突出方向延伸,所述固定部还包括:
附接到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侧壁的基础突出部;
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弹性突出片,所述近端附接到所述基础突出部,而所述远端构造为朝着所述主体弯曲,并且从所述第二侧壁到所述远端的距离对应于所述附接孔的宽度;
构造在所述弹性突出片的所述远端处的附接突出部,所述附接突出部基本沿着所述突出方向从所述远端延伸;以及
构造在所述弹性突出片的所述近端处的接合突出部,所述接合突出部基本沿着所述突出方向从所述近端延伸,并且与所述附接突出部隔开一段距离,所述距离对应于所述壁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附接突出部比所述接合突出部在所述突出方向上延伸得离所述主体更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56377 | 2009-06-30 | ||
JP2009156377A JP5412997B2 (ja) | 2009-06-30 | 2009-06-30 | 電気接続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38099A CN101938099A (zh) | 2011-01-05 |
CN101938099B true CN101938099B (zh) | 2013-12-25 |
Family
ID=43379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0673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38099B (zh) | 2009-06-30 | 2010-06-13 | 电接线盒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14331B2 (zh) |
JP (1) | JP5412997B2 (zh) |
CN (1) | CN10193809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01233B2 (ja) * | 2016-05-31 | 2020-12-16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の筐体構造 |
JP6462648B2 (ja) * | 2016-12-02 | 2019-01-3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2021111997A (ja) * | 2020-01-07 | 2021-08-0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68054B2 (en) * | 2001-11-30 | 2004-07-27 | Yazaki Corporation |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parts-containing box |
CN101316030A (zh) * | 2007-05-28 | 2008-12-03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接线盒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05324U (zh) * | 1987-12-30 | 1989-07-17 | ||
JP2600091Y2 (ja) * | 1993-12-27 | 1999-09-27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H10228952A (ja) | 1997-02-14 | 1998-08-25 | Yazaki Corp | 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
JPH11238557A (ja) | 1998-02-20 | 1999-08-3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収容ケース |
JP3365365B2 (ja) * | 1999-09-02 | 2003-01-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の取付構造 |
JP2004201388A (ja) * | 2002-12-17 | 2004-07-15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電気接続箱の取付構造 |
JP2007282425A (ja) | 2006-04-10 | 2007-10-25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ホルダー |
US8022297B1 (en) * | 2008-03-03 | 2011-09-20 | The Wiremold Company | Apparatus for installation of electrical floor boxes |
US7878579B2 (en) * | 2008-10-22 | 2011-02-01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front end assembly and method |
-
2009
- 2009-06-30 JP JP2009156377A patent/JP541299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6-02 US US12/801,302 patent/US8314331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6-13 CN CN201010206733.2A patent/CN10193809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68054B2 (en) * | 2001-11-30 | 2004-07-27 | Yazaki Corporation |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parts-containing box |
CN101316030A (zh) * | 2007-05-28 | 2008-12-03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接线盒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平11-238557A 1999.08.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38099A (zh) | 2011-01-05 |
US8314331B2 (en) | 2012-11-20 |
JP2011015508A (ja) | 2011-01-20 |
JP5412997B2 (ja) | 2014-02-12 |
US20100326691A1 (en) | 2010-12-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083095B2 (en) | Wiring module | |
US8974235B2 (en) |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and relay module | |
CN103119790B (zh) | 连接器 | |
US8992269B2 (en) | Connecting device for a solar module | |
CN101938099B (zh) | 电接线盒 | |
JP5682784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US8747137B2 (en) | Connector | |
JP2018064366A (ja) | 電気接続箱 | |
US7755908B2 (en) |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 |
CN210734309U (zh) | 一种前轮罩前板及其拉延模具 | |
CN103502051A (zh) | 车辆内部照明灯安装结构 | |
JP5125763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CN106025129A (zh) | 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及动力电池模组连接结构 | |
CN213007634U (zh) | 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及车辆 | |
CN101938100A (zh) | 电接线盒 | |
CN209803424U (zh) | 一种除尘型plc光分路器 | |
CN221162594U (zh) | 一种汽车顶篷上的电线束安装结构 | |
CN217455810U (zh) | 一种汽车前大灯与格栅的安装结构 | |
CN211579078U (zh) | 一种快装墙壁插座 | |
CN209938508U (zh) | 卡接结构及汽车 | |
CN221670228U (zh) | 一种汽车主机上下盖的固定结构 | |
CN219214938U (zh) | 卡接结构及汽车 | |
CN217574864U (zh) | 一种汽车卡扣安装件 | |
CN216671814U (zh) | 支架结构 | |
CN220042375U (zh) | 墙壁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