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7634U - 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07634U
CN213007634U CN202022034922.8U CN202022034922U CN213007634U CN 213007634 U CN213007634 U CN 213007634U CN 202022034922 U CN202022034922 U CN 202022034922U CN 213007634 U CN213007634 U CN 213007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side plate
fitting portion
vehicle
instrumen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349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位保强
刘贺
孙哲
武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349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07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07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076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及车辆,副仪表板组件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车辆的地板上且至少部分正对;连接支架,连接支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连;其中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彼此正对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点,连接支架的两端可选择地与任意一个安装点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通过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设置多个安装点,使连接支架能够安装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不同位置,相同结构的连接支架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副仪表板组件,简化了连接支架的安装方式,实现了连接支架的通用化,降低了连接支架的开模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副仪表板组件中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架,但连接支架的预设位置已经固定,且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不唯一,需要设置多种宽度的连接支架,连接支架需要多次开模,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通过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设置多个安装点,使连接支架能够安装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不同位置,相同结构的连接支架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副仪表板组件,简化了连接支架的安装方式,实现了连接支架的通用化,降低了连接支架的开模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副仪表板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副仪表板组件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地板上且至少部分正对;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连;其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彼此正对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点,所述连接支架的两端可选择地与任意一个所述安装点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副仪表板组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连接支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间隔布置,并且有至少部分正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构成一部分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下部用于放置换挡面板和换挡机构等一些部件,除此之外,容纳空间还包括连接支架,连接支架用于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保证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结构的稳定性,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多个彼此向对应的安装点,连接支架可以选择与相适应的安装点进行配合,起到最佳的连接效果,提高副仪表板整体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每个所述安装点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卡接配合的第二配合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卡接凸起,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与所述卡接凸起配合的卡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卡爪包括彼此正对且可以朝向远离彼此方向形变的第一子卡爪和第二子卡爪,所述卡接凸起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子卡爪正对的第一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二子卡爪正对的第二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卡爪与所述第二子卡爪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楔形块,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适于与所述楔形块配合的配合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配合部,每个所述安装点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配合部配合的第四配合部,所述第三配合部与所述第四配合部的至少部分在所述副仪表板组件的宽度方向和/或所述副仪表板组件的长度方向止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配合部构造为限位槽,所述第四配合部构造为限位块,限位槽的侧壁与所述限位块的侧壁在所述副仪表板组件的宽度方向和/或所述副仪表板组件的长度方向止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筋,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配合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线束安装孔。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副仪表板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副仪表板组件,因此该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能够通过改变连接支架的结构高度,来弥补副仪表板组件宽度不一致,从而简化了连接支架的安装方式,并且达到连接支架公用的效果,进一步节省成本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仪表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仪表板组件的仰视图;
图5是图4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7是图4中C-C截面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支架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副仪表板组件1,
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
第二配合部111,第一侧壁1111,第二侧壁1112,配合槽1113,
第四配合部112,
连接支架13,
第一配合部131,第一子卡爪1311,第二子卡爪1312,楔形块1313,
第三配合部132,线束安装孔1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8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1,副仪表板组件1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连接支架13。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分别设置于车辆的地板上且至少部分正对,连接支架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相连。其中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彼此正对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点,连接支架13的两端可选择地与任意一个安装点配合。
相关技术中,副仪表板组件作为汽车中重要部件存在两种组成结构,一种结构是采用左右侧护板、面板和本体骨架,此结构强度高,但是本体骨架增加成本及重量,另一种结构是采用左右侧护板、面板和多个支架,此结构成本及重量低,但是支架不能平台公用,并且安装复杂,副仪表板组件中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架,但连接支架的预设位置已经固定,且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不唯一,需要设置多种宽度的连接支架,连接支架需要多次开模,成本高。
具体而言,结合图1所示,副仪表板组件1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连接支架13,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构成了副仪表板组件1的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个侧板,连接支架13位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间隔布置,并且有至少部分正对,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构成一部分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下部用于放置换挡面板和换挡机构等一些部件,除此之外,容纳空间内还设置有连接支架13,连接支架13用于连接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保证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结构的稳定性,在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朝向彼此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彼此向对应的安装点,连接支架13的两端分别可以选择与相适应的安装点进行配合,使连接支架13选择对应宽度的安装点进行安装,从而提高副仪表板组件1整体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形状不规则,因此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的宽度在各个位置不同,而连接支架13可以为通用化连接支架13,仅通过一次开模设计,以降低成本。
而连接支架13,可以根据第一侧板11上的安装点和第二侧板12上的安装点之间的距离,使连接支架1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支架13长度相匹配的两个安装点配合,使通用化的连接支架13能够安装在任意一种副仪表板组件1的两个侧板之间,使通用化的连接支架13可以与不同类型的副仪表板组件1匹配,达到连接支架13共用的目的,提高了连接支架13的平台化程度。
简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1,通过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设置多个安装点,使连接支架13设置于对应的两个安装点之间,使连接支架13能够匹配不同类型的副仪表板组件1,从而简化了连接支架13的安装方式,并且达到连接支架13共用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副仪表板组件1的设计和开发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连接支架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31,每个安装点上均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部131卡接配合的第二配合部111。第一配合部131和第二配合部111可以构造为卡勾和勾槽、卡爪和凸起等结构。卡接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螺接结构相比,具有操作简单、便于安装拆卸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副仪表板组件1的装配效率。
结合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31与第二配合部111一个构造为卡接凸起,另一个构造为卡爪。通过将卡爪与卡接凸起相配合,能够使连接支架13连接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提高了副仪表板组件1的稳定性,而卡爪与卡接凸起之间可以在高度、长度或宽度任意一个方向上止抵,避免了连接支架13在高度方向上的窜动,进一步提高了副仪表板组件1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而言,卡爪包括第一子卡爪1311和第二子卡爪1312,第一子卡爪1311与第二子卡爪1312彼此正对,分别位于卡接凸起的两侧,并且第一子卡爪1311与第二子卡爪1312可以分别朝向远离彼此方向进行形变,以可选择地与卡接凸起配合,以使连接支架13的两端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连接更加稳固,使副仪表板组件1的装配更加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
卡接凸起上设置有第一侧壁1111和第二侧壁1112,第一侧壁1111与第一子卡爪1311正对,第二侧壁1112与第二子卡爪1312正对,第一子卡爪1311和第二子卡爪1312通过形变以远离彼此,使第一子卡爪1311和第二子卡爪1312压紧在第一侧壁1111和第二侧壁1112上,进而保证了卡爪与卡接凸起连接的稳定性。
结合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子卡爪1311与第二子卡爪1312上分别设置有楔形块1313,楔形块1313位于第一子卡爪1311和第二子卡爪1312的自由端,楔形块1313设置在第一子卡爪1311和第二子卡爪1312朝向卡接凸起的侧面,并且在第一侧壁1111与第二侧壁1112上分别设置有与楔形块1313进行配合的配合槽1113,楔形块1313的至少部分在第一子卡爪1311与第二子卡爪1312的延伸方向上与配合槽1113的侧壁正对,以避免卡爪与卡接凸起脱离配合,提高连接支架13与第一侧壁1111和第二侧壁11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下面详细描述楔形块1313与配合槽1113的配合过程,首先将卡爪与卡接凸起在副仪表板组件1的长度方向进行对齐,在卡爪与卡接凸起的配合过程中,卡爪逐渐插入第一子卡爪1311与第二子卡爪1312之间的过程中,第一子卡爪1311和第二子卡爪1312朝向远离彼此方向形变延伸,以使卡接凸起伸入第一子卡爪1311与第二子卡爪1312之间,卡爪自由端的楔形块1313同时随第一子卡爪1311与第二子卡爪1312移动,直到连接支架13移动至卡接凸起上的配合槽1113与楔形块1313正对,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第一子卡爪1311与第二子卡爪1312朝向彼此回弹,以使楔形块1313收容于配合槽1113内,使得楔形块1313能够与配合槽1113配合。
这种配合结构操作简单,并且能够在车辆运动或者副仪表板组件1振动的过程中,防止楔形块1313与配合槽1113脱离配合,提高了卡接配合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连接支架13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连接支架13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的装配更加方便,装配效率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连接支架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配合部132,每个安装点上设置有第四配合部112,第三配合部132和第四配合部112可以构造为限位槽与限位块结构,或者限位孔与限位轴结构。第三配合部132与第四配合部112的至少部分在副仪表板组件1的宽度方向和/或副仪表板组件1的长度方向止抵,以对连接支架13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配合进一步限位,使连接支架13在宽度方向和/或长度方向进一步定位,保证了副仪表板组件1的稳定性,使连接支架13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壁1112之间的连接保持可靠,提高副仪表板组件1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结合图5所示,第三配合部132构造为限位槽,第四配合部112构造为限位块,限位槽的侧壁与限位块的侧壁在副仪表板组件1的宽度方向和/或副仪表板组件1的长度方向止抵,能够使连接支架13连接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保证了副仪表板组件1宽度方向和/或长度方向上的固定,提高了副仪表板组件1的稳定性,不仅如此,还起到定位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限位块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111,并且限位块与第一侧板11或第二侧板12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筋,连接筋用于连接第二配合部111与第一侧板11或第二侧板12,保证了第二配合部111在宽度方向上结构的稳定性,并且提高支架与第一侧板11或第二侧板12之间连接的强度。
在连接支架13的两端设置有朝向前后方向贯通的卡接孔,卡接孔之间形成有上述实施例的配合凸起,在连接支架13的两端的卡接孔的前侧或后侧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限位槽,限位槽包括: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槽,以及在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槽,第一槽与第二槽彼此连通,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的安装点上,设置有凸出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彼此正对表面的限位块,限位块上设置有朝向前侧或后侧延伸的卡爪,限位块在上下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槽在副仪表板组件1的宽度方向上止抵,连接筋设置在限位块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连接筋与第二槽配合,并在在高度方向上与第二槽的侧壁止抵。卡爪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与卡接凸起上下表面的配合槽1113在前后方向上止抵,以限制连接支架13在前后、上下、以及宽度方向的三个自由度,保证连接支架13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的连接稳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卡爪与卡接凸起的延伸方向、第一槽与限位块的止抵方向、第二槽与连接筋的止抵方向是在任意三个不同的方式上对连接支架13进行限位,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前后、上下以及左右方向,同时上述三种限位方式可以相互调换,例如卡爪与卡接凸起限制前后或上下或左右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支架13上设置有线束安装孔133。连接支架13为线束的安装提供了安装位置,使线束能够在副仪表板组件1里整齐安装,避免线束窜动,节省了空间,并且通过线束安装孔133安装线束方便,提高了安装效率。除此之外,线束孔也可以作为风道安装结构的安装孔,进一步提高了连接支架13的多功能化。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副仪表板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副仪表板组件,因此该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中连接支架的结构通用化程度高,开发成本低,维修方便;副仪表板组件的装配容易,装配效率高,大大降低了车辆的制造和维护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地板上且至少部分正对;
连接支架(13),所述连接支架(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相连;其中
所述第一侧板(11)与所述第二侧板(12)彼此正对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点,所述连接支架(13)的两端可选择地与任意一个所述安装点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31),每个所述安装点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131)卡接配合的第二配合部(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131)与所述第二配合部(111)中的一个构造为卡接凸起,所述第一配合部(131)与所述第二配合部(111)中的另一个构造为与所述卡接凸起配合的卡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包括彼此正对且可以朝向远离彼此方向形变的第一子卡爪(1311)和第二子卡爪(1312),所述卡接凸起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子卡爪(1311)正对的第一侧壁(1111)以及与所述第二子卡爪(1312)正对的第二侧壁(11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卡爪(1311)与所述第二子卡爪(1312)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楔形块(1313),所述第一侧壁(1111)与所述第二侧壁(1112)上分别设置有适于与所述楔形块(1313)配合的配合槽(111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配合部(132),每个所述安装点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配合部(132)配合的第四配合部(112),所述第三配合部(132)与所述第四配合部(112)的至少部分在所述副仪表板组件(1)的宽度方向和/或所述副仪表板组件(1)的长度方向止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配合部(132)构造为限位槽,所述第四配合部(112)构造为限位块,限位槽的侧壁与所述限位块的侧壁在所述副仪表板组件(1)的宽度方向和/或所述副仪表板组件(1)的长度方向止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侧板(11)或所述第二侧板(12)之间设置有连接筋,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配合部(1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13)上设置有线束安装孔(133)。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副仪表板组件(1)。
CN202022034922.8U 2020-09-16 2020-09-16 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13007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4922.8U CN213007634U (zh) 2020-09-16 2020-09-16 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4922.8U CN213007634U (zh) 2020-09-16 2020-09-16 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07634U true CN213007634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76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34922.8U Active CN213007634U (zh) 2020-09-16 2020-09-16 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076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1073A (zh) * 2021-05-31 2021-10-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卡接安装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1073A (zh) * 2021-05-31 2021-10-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卡接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2080B2 (en) Electric junction box
JP5187589B2 (ja) 電気接続箱
US20150165982A1 (en) Attach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mounted equipment
CN213007634U (zh) 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及车辆
US9502872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7682189B2 (en) Dummy connector
CN108800068B (zh) 卡扣结构及车灯
JP2013544029A (ja) 電気部品とプリント回路基板とを電気的に接続するための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システム、及び、システム取り付け方法
CN114759401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N110816438B (zh) 车载电脑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0912028U (zh) 副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CN203438865U (zh) 汽车及其固定支架
CN209881262U (zh) 线束护套组件及具有它的车辆
JP3172411B2 (ja) 嵌合ガイド付き可動コネクタ
CN218858320U (zh) 显示器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9312478U (zh) 车门导轨组件、车门及车辆
CN211700775U (zh) 一种用于线束端端子锁止的组件结构
CN213734784U (zh) 内饰总成
CN214492778U (zh) 车辆的线束支架以及车辆
CN216671814U (zh) 支架结构
CN209757006U (zh) 线束插接件的固定支架以及车辆
CN209776569U (zh) 汽车、副仪表板总成及副仪表板固定结构
US20220314909A1 (en) Battery installation structure
CN217135758U (zh) 电路板的安装结构、电路板、照明装置和机动车辆
CN214338269U (zh) 电子控制单元及其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