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7668A - 键盘盖的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键盘盖的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7668A
CN101937668A CN201010218295.1A CN201010218295A CN101937668A CN 101937668 A CN101937668 A CN 101937668A CN 201010218295 A CN201010218295 A CN 201010218295A CN 101937668 A CN101937668 A CN 101937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keyboard lid
spring
torsion
coil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182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7668B (zh
Inventor
中村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37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7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7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76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e.g. slide-bars
    • G10D3/02Resonating means, horns or diaphrag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钢琴和风琴之类的键盘乐器的键盘盖的开关装置。本发明的键盘盖的开关装置具有:经常对键盘盖(8)施加一定的负荷,并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的第一阻尼部件(13);以及随着键盘盖(8)的关闭动作,把负荷施加在键盘盖(8)上,并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的第二阻尼部件(14)。因此,在键盘盖(8)关闭时,可以利用第一阻尼部件(13)和第二阻尼部件(14)对键盘盖(8)的关闭动作进行制动,使关闭动作减缓。另外,在键盘盖(8)打开时,可以利用第一阻尼部件(13)和第二阻尼部件(14)对键盘盖(8)的打开动作进行制动,使打开动作减缓。

Description

键盘盖的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钢琴和风琴之类的键盘乐器的键盘盖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如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263151号公报中所记载的,以往,在键盘乐器中,公知的结构是利用折页以能够开关的方式把键盘盖安装在乐器壳体上。这种键盘盖的开关装置的结构是这样的: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把折页的一对折页片连接起来的连接轴的两个端部中,借助于在一个端部上,把连接在一方的折页片上的第一连接部分设计为弯曲成U字形,并且在另一个端部上,把连接在另一方的折页片上的第二连接部分设计为反向弯曲成U字形,由于在关闭键盘盖时,第一、第二各个连接部分分别连接在两侧的各折页片上并以连接轴为中心旋转,因而连接轴随着该旋转而扭转,随着该连接轴的扭转,便对键盘盖施加了负荷。
可是,在以往的这种键盘盖开关装置中,由于采用了在关闭键盘盖时使折页的连接轴逐渐被扭转,而在打开键盘盖时逐渐松开折页连接轴的扭转的结构,因而存在的问题是,在关闭键盘盖时对键盘盖施加了负荷,能对键盘盖进行制动而使其慢慢地关闭,但当打开键盘盖时,对键盘盖施加的负荷仅仅是逐渐地减小,因而不能对其进行制动而使其慢慢地打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键盘盖的开关装置,无论在关闭键盘盖时还是打开键盘盖时,都能够随着键盘盖的开关动作对键盘盖的转动动作进行可靠而良好的制动,并安全地开关键盘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概念,提供了一种键盘盖的开关装置,该键盘盖可转动地安装在具有键盘部的乐器壳体上,并开关自如地覆盖上述键盘部,该开关装置的特征是,具有:经常对上述键盘盖施加一定的负荷,并对上述键盘盖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的第一阻尼部件;以及随着上述键盘盖的关闭动作,把负荷施加在上述键盘盖上并对上述键盘盖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并且随着上述键盘盖的打开动作,把负荷施加在上述键盘盖上并对上述键盘盖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的第二阻尼部件。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中所附的附图,应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它们能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并且能与以上所陈述的发明内容和以下所详细描述的优选实施例结合在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表示在使用本发明的键盘乐器的一个实施例中关闭了键盘盖的状态的主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的键盘乐器中打开了键盘盖的状态的主主要部分分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图1和图2的键盘乐器中的第一阻尼部件的动作状态的主主要部分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1和图2的键盘乐器中的第二阻尼部件的动作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分解表示图4的第二阻尼部件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处于图1状态的第一阻尼部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处于图1状态的第二阻尼部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图4的第二阻尼部件的中性区域中,键盘盖向打开方向旋转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表示在图8的中性区域中,键盘盖进一步向打开方向旋转时,杠杆部件和弹簧控制部件开始联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表示处于图2状态的第一阻尼部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处于图2状态的第二阻尼部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1,说明把本发明使用于键盘乐器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该键盘乐器具有乐器壳体1。该乐器壳体1具有下列各种零件:兼作腿部用的一对侧板2;设置在这一对侧板2之间的上部一侧的底板3;设置在该底板3的前端部(图1中为左端部)上的前板4;以及设置在底板3的后端部(图1中为右端部)上的背板5。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乐器壳体1的内部,设有键盘部6。该键盘部6的结构为,具有许多白键7a和黑键7b,这许多白键7a和黑键7b都以安装成能在上下方向上活动的状态排列在键盘底座(未图示)上。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乐器壳体1的上部,设有能借助于开关装置10进行开关的键盘盖8。该键盘盖8的结构为,能借助于开关装置10向上下方向旋转,当关闭它时,它就盖住设置在乐器壳体1上的键盘部6,当打开它时,它便以向乐器壳体1的后方(图2中的右侧)稍微倾斜的状态竖立起来而使键盘部6露出。
如图1~图4所示,该键盘盖8的开关装置10的结构是为,它具有设置在位于乐器壳体1内的后部侧的一对侧板2之间,能够旋转的旋转支撑轴11,以及安装成与该旋转支撑轴11成为一体的杠杆部件12,该杠杆部件12安装在键盘盖8的下面。这样,键盘盖8就能以安装了杠杆部件12的旋转支撑轴11为中心,与它的旋转支撑轴11和杠杆部件12一起向上下方向旋转。
此外,如图1~图4所示,该开关装置10具有下列部件:始终对键盘盖8施加一定的负荷,对键盘盖8的旋旋转作进行制动的第一阻尼部件13;以及随着键盘盖8的关闭动作对键盘盖8施加负荷,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并且随着键盘盖8的打开动作对键盘盖8施加负荷,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的第二阻尼部件14。
如图3所示,第一阻尼部件13具有下列部件:用来经常对键盘盖8施加一定的负荷的转子阻尼器15;以及设置在旋转支撑轴11上,与键盘盖8一起旋转,大致呈扇形的阻尼齿轮16。转子阻尼器15具有下列零件:固定在一对侧板2的内表面上的阻尼器主体15a;能够旋转地设置在该阻尼器主体15a内,始终对其施加一定负荷的阻尼器轴15b;以及设置在该阻尼器轴15b从阻尼器主体15a突出来的端部上的小齿轮,即游星齿轮15c。
如图3、图6与图10所示,阻尼齿轮16是直径比小齿轮15c大得多的齿轮,其整体做成大致扇形,其主体部分与旋转支撑轴11设置成一体,在该状态下能与键盘盖8和杠杆部件12一起旋转。在上述阻尼齿轮16的外周缘部分上,设有与转子阻尼器15的小齿轮15c啮合的齿部16a。
这样,如图3、图6和图10所示,当转子阻尼器15对键盘盖8进行开关操作时,杠杆部件12和旋转支撑轴11便随着该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而旋转,阻尼齿轮16随着该旋转支撑轴11的旋转而旋转,在与上述阻尼齿轮16的齿部16a啮合的阻尼器轴15b上的小齿轮15c旋转时,通过对阻尼器轴15b施加一定的负荷,从而将规定的负荷作用于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便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了制动。
另一方面,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阻尼部件14由下列部件构成:用于对键盘盖8施加负荷的弹簧部件,即扭转螺旋弹簧17;以及随着键盘盖8的关闭动作,使得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性变形逐渐增大,并且随着键盘盖8的打开动作而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性变形逐渐增大的弹簧调节部件18。
如图4和图5所示,扭转螺旋弹簧17的结构为,在把线圈状的弹簧主体部分安装在旋转支撑轴11上的同时,该弹簧主体部分的两端部17a、17b在张开大致90度角度的状态下,向着弹簧主体部分的外圆周一侧延伸。由此,扭转螺旋弹簧17的结构,就能借助于弹簧主体部分的两端部17a、17b向着互相离开的方向,或者向着互相接近的方向弹性移位,从而使弹簧主体部分由于弹性的扭转而弹性变形。
如图4、图8和图9所示,弹簧调节部件18有两个变形区域:在从键盘盖8完全关闭的状态至键盘盖8完全打开的状态的中间状态下,扭转螺旋弹簧17回到初始状态的中性区域A;以及如图7所示,以中性区域A为边界,与键盘盖8关闭时的键盘盖8的关闭动作相对应,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性变形增大的第一弹簧变形区域B。
此外,如图11所示,这个弹簧调节部件18还进一步具有以中性区域A为边界,与键盘盖8打开时的键盘盖8的打开动作相对应,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性变形增大的第二弹簧变形区域C。藉此,弹簧调节部件18的结构就能随着键盘盖8的开关动作,变换成中性区域A、第一弹簧变形区域B、第二弹簧变形区域C中的任何一个区域。
即,如图4和图5所示,构成该弹簧调节部件18的要素具有:设置在乐器壳体1上的固定部件20;可旋转地支撑在该固定部件20上,并安装了扭转螺旋弹簧17的旋转支撑轴11;安装在该旋转支撑轴11上,设有键盘盖8的杠杆部件12;安装在旋转支撑轴11上能够旋转,设有键盘盖8的杠杆部件12;可转动地安装在旋转支撑轴11上,大致与杠杆部件12联动地旋转的弹簧控制部件21;以及让该弹簧控制部件21与杠杆部件12的旋转一起进行间歇性联动的间歇联动部22。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图5和图7所示,固定部件20的结构为,它固定在乐器壳体1内的底板3的后部上(图7中的右侧部上),其上部向着乐器壳体1的前侧(图7中的左侧)突出。在该固定部件20的上部突出来的前端部(图5中的左端部)上,设有第一固定片20a和第二固定片20b。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固定片20a的结构为,它以向斜上方倾斜大约45度角的方式突出地设置在固定部件20的突出的前端部上,并且,从反时针旋转方向(图4中的上侧)与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弹性地接触,以阻止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向着反时针旋转方向(图4中的下侧)进行弹性移位。
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固定片20b的结构为,它以向斜下方倾斜大约45度角的方式突出地设置在固定部件20的突出的前端部分上,并且,从顺时针旋转方向(图4中为右斜下方)与扭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弹性地接触,以阻止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向着顺时针旋转方向(图4中为左斜上方)进行弹性移位。
由此,如图4和图5所示,固定部件20的第一固定片20a与第二固定片20b之间所张开的角度大约是90度的角度,与这个打开的角度相对的角度(大约是270度)就是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两个端部17a、17b的活动范围,在该活动范围内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两个端部17a、17b弹性移位。
另一方面,如图4和图5所示,弹簧控制部件21的整体做成大致“コ”字形,它的中间部分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旋转支撑轴11上。在这个弹簧控制部件21上设有第一可动片21a和第二可动片21b。如图4所示,第一可动片21a的结构为,它设置在弹簧控制部件21的上部一侧,并从顺时针旋转方向(图4中的左下侧)与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弹性接触,以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向着离开第一固定片20a的顺时针旋转方向(图4中的右斜上方)进行弹性移位。
如图4所示,第二可动片21b的结构为,它设置在弹簧控制部件21的下部一侧,并从反时针旋转方向(图4中的左上侧)与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弹性接触,以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向着离开第二固定片20b的反时针旋转方向(图4中的右斜下侧)进行弹性移位。如图4所示,该弹簧控制部件21的第一可动片21a和第二可动片21b的结构为,其所张开的角度同第一固定片20a与第二固定片20b所张开的角度大致相同,即为大约90度的角度,在这种状态下,使其以旋转支撑轴11为中心与杠杆部件12一起间歇性联动地进行旋转。
此外,如图4所示,当该弹簧调节部件18处于中性区域A的状态时,在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与第一固定片20a弹性接触而位置受到限制的状态下,第一可动片21a与该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弹性接触的同时,在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与第2固定片20b弹性接触而位置受到限制的状态下,由于第二可动片21b与该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弹性接触而使扭转螺旋弹簧17回复到初始状态。
此外,该弹簧调节部件18的结构为,当处于第一弹簧变形区域B的状态时,如图7所示,在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与固定部件20的第一固定片20a弹性接触而位置受到限制的状态下,通过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向着弹簧控制部件21的第二可动片21b离开第2固定片20b的方向,即向着反时针旋转方向弹性移位,就能使扭转螺旋弹簧17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增大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性变形,并对键盘盖8施加负荷。
再有,该弹簧调节部件18的结构为,当处于第二弹簧变形区域C的状态时,如图11所示,在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与固定部件20的第二固定片20b弹性接触而位置受到限制的状态下,通过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向着弹簧控制部件21的第一可动片21a离开第一固定片20a的方向,即向着顺时针旋转方向发生弹性移位,从而使扭转螺旋弹簧17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增大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性变形,并对键盘盖8施加负荷。
可是,使得杠杆部件12与弹簧控制部件21进行间歇联动的间歇联动部22的结构为,当弹簧调节部件18处于中性区域A的状态时,便如图4、图8和图9所示,当一旦解除了杠杆部件12与弹簧控制部件21的联动,弹簧调节部件18处于第一弹簧变形区域B的状态时,则如图7所示,在使杠杆部件12与弹簧控制部件21联动,并且当弹簧调节部件18处于第二弹簧变形区域C的状态时,则如图11所示,使杠杆部件12与弹簧控制部件21进行联动。
即,这个间歇联动部22设置在位于弹簧控制部件21的第一可动片21a与第二可动片21b之间的杠杆部件12的位置上,是与第一可动片21a和第二可动片21b的任何一个接触的接触部分。如图4、图8和图9所示,这个间歇联动部22的结构为,当弹簧调节部件18处于中性区域A的状态时,借助于在第一可动片21a与第二可动片21b之间的移动,就能解除杠杆部件12与弹簧控制部件21之间的联动。
此外,如图7所示,这个间歇联动部22的结构为,当簧调节部件18处于第一弹簧变形区域B的状态时,便与第二可动片21b接触,使该第二可动片21b向着离开第二固定片20b的反时针旋转方向移动,并且如图11所示,当弹簧调节部件18处于第二弹簧变形区域C的状态时,便与第一可动片21a接触,使该第一可动片21a向着离开第一固定片20a的顺时针旋转方向移动。
接着,对打开和关闭这种键盘乐器的键盘盖8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图3和图10所示,当要使键盘盖8从关闭状态打开时,第一阻尼部件13始终对键盘盖8施加一定的负荷而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并且如图2和图11所示,随着键盘盖8的打开动作,第二阻尼部件14对键盘盖8施加负荷而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
即,第一阻尼部件13如图2和图3所示,当键盘盖8向打开方向进行转动动作时,旋转支撑轴11便随着该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而旋转,随着该旋转支撑轴11的旋转,阻尼齿轮16便旋转,转子阻尼器15的小齿轮15c便与该阻尼齿轮16的齿部16a啮合并旋转。
此时,由于对转子阻尼器15的阻尼器轴15b始终施加着一定的负荷,所以,当设置在该阻尼器轴15b上的小齿轮15c与阻尼齿轮16的齿部16a啮合并旋转时,便对小齿轮15c、旋转支撑轴11及键盘盖8施加一定的负荷,由该负荷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
此外,第二阻尼部件14如图1和图2所示,当从键盘盖8的关闭状态向打开方向旋转时,在键盘盖8从图7所示的关闭状态直到打开到图4所示的规定角度(大约15度的角度),即从第一弹簧变形区域B直到达到中性区域A之间,通过间歇联动部22借助于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力而与弹簧控制部件21的第二可动片21b接触,从而使弹簧控制部件21与杠杆部件12一起向着顺时针旋转方向联动地旋转。
此时,如图7所示,在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与固定部件20的第一固定片20a弹性接触而位置受到限制的状态下,弹簧控制部件21的第一可动片21a便向接近第一固定片20a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与第二可动片21b弹性接触的状态下,该第二可动片21b便向接近第二固定片20b的方向移动。
由此,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就与第二可动片21b一起向接近第二固定片20b的方向作弹性移位。此时,由于扭转螺旋弹簧17要进行弹性恢复,以便从第一弹簧变形区域B的状态回到中性区域A的初始状态,因而在弹力逐渐减小的同时,把弹力作用在打开键盘盖8的方向上。于是,就能够开始用用很小的力量来打开键盘盖8。
并且,如图4所示,当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与第二固定片20b弹性接触时,便处于中性区域A的状态。此时,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的位置受到第二固定片20b的限制,并且第二可动片21b在与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弹性接触的状态下位于第二固定片20b的延长线上。另外,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在与第一固定片20a弹性接触而位置受到限制的状态下,第一可动片21a则在与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弹性接触的状态下位于第一固定片20a的延长线上。这样,扭转螺旋弹簧17便回到了初始状态,由于其弹力不作用于键盘盖8,因而键盘盖8就只有第一阻尼部件13对它的打开动作进行制动。
如图8和图9所示,在该中性区域A的状态下,即使键盘盖8向打开的方向旋转,弹簧控制部件21也不与杠杆部件12一起旋转而维持图4所示的状态。即,如图8所示,在该中性区域A的状态下,杠杆部件12的间歇联动部22便离开弹簧控制部件21的第二可动片21b,向着第一可动片21a移动。因此,由于杠杆部件12的间歇联动部22并不与弹簧控制部件21的第一可动片21a和第二可动片21b的任何一件接触,因而弹簧控制部件21便不旋转,杠杆部件12与键盘盖8一起旋转。此时,由于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力并不作用在键盘盖8上,所以键盘盖8只由第一阻尼部件13对其打开动作进行制动。
而且,键盘盖8进一步向打开方向旋转,如图9所示,当键盘盖8打开到规定的角度(约为90度的角度)时,由于杠杆部件12的间歇联动部22与弹簧控制部件21的第一可动片21a接触,便达到了第二弹簧变形区域C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键盘盖8从大约90度的角度进一步向打开方向旋转时,便如图2和图11所示,键盘盖8便向后方(图11中的右侧)倾斜而立起,让乐器壳体1敞开而露出键盘部6。
此时,如图11所示,杠杆部件12的间歇联动部22把弹簧控制部件21的第一可动片21a向上推压,使它向着离开第一固定片20a的顺时针旋转方向移动。于是,如图11所示,第一可动片21a便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向着离开第一固定片20a的顺时针旋转方向弹性移位。
这样,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簧主体部分便产生了扭转弹性变形,并将其弹力施加在键盘盖8上。此时,随着键盘盖8的打开,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性变形便逐渐增大。因此,键盘盖8便借助于扭转螺旋弹簧17对它的打开动作进行制动,于是,打开键盘盖8的阻力逐渐增大,从而可以逐渐减缓键盘盖8的打开动作。此时,由于能够防止因第一阻尼部件13的间隙引起的小齿轮15c与阻尼齿轮16的齿部16a的啮合间隙,因而,借助于第一阻尼部件13也能对键盘盖8进行良好的制动。
下面,说明从键盘盖8的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图3和图6所示,第一阻尼部件13对键盘盖8始终施加一定的负荷,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并且如图2和图7所示,随着键盘盖8的关闭动作,由第二阻尼部件14对键盘盖8施加负荷并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
即,如图3所示,第一阻尼部件13在键盘盖8向着关闭方向旋转时,旋转支撑轴11也随着该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而旋转,而阻尼齿轮16也随着该旋转支撑轴11的旋转而旋转,于是转子阻尼器15的小齿轮15c与该阻尼齿轮16的齿部16a啮合并旋转。
与此同时,由于在转子阻尼器15的阻尼器轴15b上经常施加着一定的负荷,所以设置在该阻尼器轴15b上的小齿轮15c在与阻尼齿轮16的齿部16a啮合并旋转时,便对小齿轮15c、旋转支撑轴11及键盘盖上也施加了一定的负荷,借助于该负荷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
此外,第二阻尼部件14如图11所示,当从键盘盖8完全打开的状态向关闭的方向旋转时,在从键盘盖8打开的状态直到关闭到图9所示的规定角度(约90度的角度)为止,即从第二弹簧变形区域C直到达到中性区域A之间,通过间歇联动部22借助于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力与控制部件21的第一可动片21a接触,从而使控制部件21与杠杆部件12一起向反时针旋转方向联动地旋转。
此时,如图11所示,在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与固定部件20的第二固定片20b弹性接触而位置受到限制的状态下,弹簧控制部件21的第二可动片21b向着接近第二固定片20b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与第一可动片21a弹性接触的状态下,该第一可动片21a便向着接近第一固定片20a的方向移动。
由此,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便与第一可动片21a一起向着接近第一固定片20a的方向进行弹性移位。此时,由于扭转螺旋弹簧17要进行弹性复位,以便从第二弹簧变形区域C的状态返回到中性区域A的初始状态,因而弹力便逐渐减小并向着关闭键盘盖8的方向作用。因此,可以用较小的力开始关闭键盘盖8。
并且,如图9所示,当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与第一固定片20a弹性接触时,便处于中性区域A的状态。此时,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的位置受到第一固定片20a的限制,并且第一可动片21a在与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弹性接触的状态下,位于第一固定片20a的延长线上。此外,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在与第二固定片20b弹性接触而位置受到限制的状态下,第二可动片21b便在与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a弹性接触的状态下位于第二固定片20b的延长线上。这样,由于扭转螺旋弹簧17返回到初始状态,其弹力不再施加在键盘盖8上,键盘盖8就只由第一阻尼部件13对关闭动作进行制动。
如图8和图9所示,在该中性区域A的状态下,即使键盘盖8向着关闭的方向旋转,弹簧控制部件21也不与杠杆部件12一起旋转,与打开键盘盖8时一样,保持图9所示的状态。即,如图8所示,在该中性区域A的状态下,杠杆部件12的间歇联动部22便离开弹簧控制部件21的第一可动片21a而向第二可动片21b移动。因此,由于杠杆部件12的间歇联动部22并不与弹簧控制部件21的第一可动片21a和第二可动片21b的任何一个接触,因而弹簧控制部件21不旋转,而杠杆部件12与键盘盖8一起旋转。此时,由于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力不作用在键盘盖8上,于是键盘盖8就只由第一阻尼部件13对关闭动作进行制动。
而且,键盘盖8进一步向关闭方向旋转,如图4所示,当键盘盖8关闭到预定的角度(大约15度的角度)时,由于杠杆部件12的间歇联动部22与弹簧控制部件21的第二可动片21b接触,便成为第一弹簧变形区域B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键盘盖8从大约15度的角度进一步向关闭的方向旋转时,便如图1和图7所示,键盘盖8便布置在乐器壳体1上,覆盖并封闭了键盘部6。
此时,如图7所示,杠杆部件12的间歇联动部22把弹簧控制部件21的第二可动片21b向下压,便使其向着离开第二固定片20b的反时针旋转方向移动。于是,如图7所示,第二可动片21b便使得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向着离开第二固定片20b的反时针旋转方向弹性移位。
由此,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簧主体部分便发生了扭转弹性变形,并把它的弹力施加在键盘盖8上。此时,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性变形也随着键盘盖8的关闭而渐增大。因此,键盘盖8的关闭动作由扭螺旋弹簧17进行制动,关闭键盘盖8的阻力逐渐加大,从而可以逐渐减缓键盘盖8的关闭动作。此时,由于可以防止第一阻尼部件13的间隙引起的小齿轮15c与阻尼齿轮16的齿部16a之间啮合的游隙,因而,即使只借助于第一阻尼部件13也能对键盘盖8进行良好的制动。
这样,若采用该键盘盖8的开关装置10,由于它具有第一阻尼部件13和第二阻尼部件14,该第一阻尼部件13对键盘盖8始终施加一定的负荷,并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该第二阻尼部件14随着键盘盖8的关闭动作对键盘盖8施加负荷,并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并且随着键盘盖8的打开动作对键盘盖8施加负荷,并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所以,无论是在键盘盖8关闭时,还是在键盘盖8打开时,都能随着键盘盖8的开关动作,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可靠而且良好的制动。
即,在该键盘盖8的开关装置10中,由于在关闭键盘盖8时,第一阻尼部件13能始终对键盘盖8施加一定的负荷,并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并且随着键盘盖8的关闭动作,第二阻尼部件14能对键盘盖8施加负荷,并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因而可以加大关闭键盘盖8的阻力,能减缓键盘盖8的关闭动作,从而能安全地关闭键盘盖8。
此外,在该键盘盖8的开关装置10中,由于在打开键盘盖8时,第一阻尼部件13能够始终对键盘盖8施加一定的负荷并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并且,第二阻尼部件14还能随着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对键盘盖8施加负荷,并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因而加大了打开键盘盖8的阻力,从而能减缓键盘盖8的打开动作,由此能安全地打开键盘盖8。因此,无论是在关闭键盘盖8时,还是在打开键盘盖8时,都能随着键盘盖8的开关动作对键盘盖8的开关动作进行可靠而良好的制动,由此能安全地开关键盘盖8。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阻尼部件14具有扭转螺旋弹簧17及弹簧调节部件18,该扭转螺旋弹簧17是用于对键盘盖8施加负荷的弹簧部件,该弹簧调节部件18随着键盘盖8的关闭动作而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性变形逐渐增大,并且随着键盘盖8的打开动作而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性变形逐渐增大的,所以,无论是在键盘盖8关闭时,还是在键盘盖8打开时,扭转螺旋弹簧17都能借助于弹簧调节部件18使对键盘盖8所施加的负荷增大。
即,由于该弹簧调节部件18具有下列三个区域;即,作为弹簧部件的扭转螺旋弹簧17返回到初始状态的中性区域A,以该中性区域A为边界,随着键盘盖8关闭时的键盘盖8的关闭动作而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性变形增大的第一弹簧变形区域B,以及以中性区域A为边界,随着键盘盖8打开时的键盘盖8的打开动作而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性变形增大的第二弹簧变形区域C,并能根据键盘盖8的开关动作变换到A~C各状态的某一状态,从而使得扭转螺旋弹簧17能根据键盘盖8的开关动作,对键盘盖8可靠地施加负荷,并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
即,该弹簧调节部件18,在关闭键盘盖8时,从中性区域A转换到第一弹簧变形区域B,在该第一弹簧变形区域B的状态下,能使扭转螺旋弹簧17对键盘盖8所施加的负荷随着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性变形而增大,并且在打开键盘盖8时,便从中性区域A转换到第二弹簧变形区域C,在该第二弹簧变形区域C的状态下,能使扭转螺旋弹簧17对键盘盖8所施加的负荷随着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性变形而增大,这样,就能根据键盘盖8的开关动作转换到A~C各状态的某一状态,对键盘盖8可靠地施加负荷,从而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弹簧调节部件18具有下列各种部件:设置在乐器壳体1中的固定部件20;可旋转地设置在该固定部件20上并安装有扭转螺旋弹簧17的旋转支撑轴11;一体地安装在该旋转支撑轴11上并设有键盘盖8的杠杆部件12;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旋转支撑轴11上并与杠杆部件12间歇地联动而进行旋转的弹簧控制部件21;因而,在杠杆部件12与弹簧控制部件21联动的状态下,能将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力可靠地施加在键盘盖8上,这样,在开关键盘盖8时,就能够借助于施加在键盘盖8上的负荷对键盘盖8的旋旋转作进行可靠而且良好的制动。
另外,就该弹簧调节部件18而言,由于固定部件20的结构具有:既能与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弹性接触,又能与其离开,并限制一个端部17a向一方侧的弹性移位的第一固定片20a;以及既能与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弹性接触,又能与其离开,并限制另一个端部17b向另一方侧的弹性移位的第二固定片20b;因而用第一固定片20a和第二固定片20b就能可靠地限制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两个端部17a、17b的活动范围,由此就能正确地控制扭转螺旋弹簧17进行弹性变形的范围。
再有,就该弹簧调节部件18而言,由于弹簧控制部件21的结构具有:能随着键盘盖8的开关动作,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向离开第一固定片20a的方向作弹性移位的第一可动片21a;以及能随着键盘盖8的开关动作,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向离开第二固定片20b的方向弹性移位的第二可动片21b;所以就能够根据键盘盖8的开关动作,使扭转螺旋弹簧17可靠地弹性变形,并且能作为负荷对键盘盖8施加与该弹性变形相应的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力。
在这种情况下,当弹簧调节部件18处于中性区域A的状态时,由于通过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与第一固定片20a弹性接触而位置受到限制,并且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与第二固定片20b弹性接触而位置受到限制,从而使得扭转螺旋弹簧17处于初始状态,因而,在处于中性区域A的状态时,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力就不会作用在键盘盖8上,因此,当处于中性区域A的状态时,就能够顺利而且良好地开关键盘盖8。
此外,当弹簧调节部件18处于第一弹簧变形区域B的状态时,由于在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在与固定部件20的第一固定片20a弹性接触而位置受到限制的状态下,通过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向着弹簧控制部件21的第二可动片21b离开固定部件20的第二固定片20b的方向弹性移位,就能增大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性变形,因而,扭转螺旋弹簧17就能随着键盘盖8的关闭,增大对键盘盖8所施加的负荷,这样,由于逐渐加大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的阻力,从而减缓了键盘盖8的关闭动作,因而能安全地关闭键盘盖8。
再有,当该弹簧调节部件18处于第二弹簧变形区域C的状态时,由于在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与固定部件20的第二固定片20b弹性接触而位置受到限制的状态下,通过借助于弹簧控制部件21的第一可动片21a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向着离开固定部件20的第一固定片20a的方向弹性移位,就能增大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性变形,因而,扭转螺旋弹簧17就能随着键盘盖8的打开而增大对键盘盖8所施加的负荷,这样,由于逐渐加大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的阻力,从而减缓了键盘盖8的打开动作,因而能安全地打开键盘盖8。
此外,在该键盘盖8的开关装置10中,由于具有间歇联动部22,该歇联动部22在键盘盖8进行开关动作时,在弹簧调节部件18处于第一弹簧变形区域B和第二弹簧变形区域C的各种状态时,可使杠杆部件12与弹簧控制部件21联动,并且,在弹簧调节部件18处于中性区域A的状态时,则暂且解除杠杆部件12与弹簧控制部件21的联动,因而,在处于第一弹簧变形区域B和第二弹簧变形区域C的各种状态时,能借助于该间歇联动部22使扭转螺旋弹簧17弹性变形而对键盘盖8施加负荷,在处于中性区域A的状态时,就能防止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性变形而不会对键盘盖8增加负荷,能顺利地开关键盘盖8。
即,在该键盘盖8的开关装置10中,能够在键盘盖8处于第一弹簧变形区域B的状态下,刚好要完全关闭之前对键盘盖8施加负荷,并对键盘盖8的关闭动作进行制动,由此能减缓键盘盖8的关闭动作,并且能够在键盘盖8处于第二弹簧变形区域C的状态下,刚好要完全打开之前对键盘盖8施加负荷,并对键盘盖8的打开动作进行制动,由此,除了能减缓键盘盖8的打开动作外,在从键盘盖8完全关闭的状态至键盘盖8完全打开的状态的中间状态下,由于没有对键盘盖8施加负荷,因而能顺利而且良好地开关键盘盖8。
再有,在该键盘盖8的开关装置10中,由于第一阻尼部件13具有用来始终对键盘盖8施加一定负荷的转子阻尼器15,因而就能借助于转子阻尼器15经常对键盘盖8施加一定的负荷而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经常进行制动。即,转子阻尼器15在阻尼器主体15a的阻尼器轴15b上设有小齿轮15c,由于当这个小齿轮15c与一体地安装在和键盘盖8一起旋转的旋转支撑轴11上的扇形阻尼齿轮16的齿部16a啮合并进行旋转时,能够对阻尼器轴15b施加一定的负荷而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因而,能对键盘盖8经常施加一定的负荷而经常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第二阻尼部件14借助于设置在杠杆部件12上的间歇联动部22以与杠杆部件12间歇地联动的方式构成弹簧控制部件21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不必一定在杠杆部件12上设置间歇联动部22,也可以做成把弹簧控制部件21一体地设置在杠杆部件12上,使弹簧控制部件21始终与杠杆部件12一起联动的结构。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当处于中性区域A时,在弹簧控制部件21停止的状态下,不是只有杠杆部件12与键盘盖8一起旋转,而经常是使弹簧控制部件21与键盘盖8一起旋转,从而能把扭转螺旋弹簧17的弹力作用在键盘盖8上。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借助于设置在固定部件20上的各第一、第二固定片20a、20b,使得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两个端部17a、17b在大约270度的角度范围内进行弹性移位的结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并不仅限于这种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使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两个端部17a、17b,在作为固定部件20的各第一、第二固定片20a、20b的张开角度为大约90度的范围内进行弹性移位的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由第一固定片20a来阻止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向顺时针旋转方向进行弹性移位,而由第二固定片20b来阻止扭转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向反时针旋转方向进行弹性移位,并且,第一可动片21a使得扭转螺旋弹簧17的一个端部17a向反时针旋转方向进行弹性移位,而第二可动片21b则使得扭螺旋弹簧17的另一个端部17b向顺时针旋转方向进行弹性移位。即使做成这样的结构,也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再有,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第一阻尼部件13具有在阻尼器轴15b上设有小齿轮15c的转子阻尼器15,以及一体地安装在与键盘盖8一起旋转的旋转支撑轴11上的扇形阻尼齿轮16;并且在转子阻尼器15的小齿轮15c与阻尼齿轮16的齿部16a啮合而进行旋转时,借助于施加在阻尼器轴15b上的负荷,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这样的结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并不仅限于这种结构,也可以做成由转子阻尼器15直接把负荷施加在旋转支撑轴11上并对键盘盖8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阻尼部件14的弹簧部件,虽然描述了使用扭转螺旋弹簧17的情况,但不必一定是扭转螺旋弹簧17,例如,也可以使用扭簧。

Claims (7)

1.一种键盘盖的开关装置,该键盘盖可转动地安装在具有键盘部的乐器壳体上,并开关自如地覆盖上述键盘部,该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经常对上述键盘盖施加一定的负荷,并对上述键盘盖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的第一阻尼部件;以及
随着上述键盘盖的关闭动作,把负荷施加在上述键盘盖上并对上述键盘盖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并且随着上述键盘盖的打开动作,把负荷施加在上述键盘盖上并对上述键盘盖的转动动作进行制动的第二阻尼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盖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阻尼部件具有:用于把负荷施加在上述键盘盖上的弹簧部件;以及随着上述键盘盖的关闭动作,使上述弹簧部件的弹性变形逐渐增大,并且随着上述键盘盖的打开动作,使上述弹簧部件的弹性变形逐渐增大的弹簧调节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盖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簧调节部件在从上述键盘盖完全关闭的状态至上述键盘盖完全打开的状态的中间状态下,具有下列各区域:上述弹簧部件返回到初始状态的中性区域;以该中性区域为边界,随着上述键盘盖关闭时的上述键盘盖的关闭动作而使上述弹簧部件的弹性变形增大的第一弹簧变形区域;以上述中性区域为边界,随着上述键盘盖打开时的上述键盘盖的打开动作而使上述弹簧部件的弹性变形增大的第二弹簧变形区域;随着上述键盘盖的开关动作,切换到上述中性区域、上述第一弹簧变形区域、上述第二弹簧变形区域的任何一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盘盖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簧部件是扭转螺旋弹簧,上述弹簧调节部件具有:设置在上述乐器壳体上的固定部件;可旋转地设置在该固定部件上,并安装了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旋转支撑轴;一体地安装在该旋转支撑轴上,并设置了上述键盘盖的杠杆部件;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上述旋转支撑轴上,并与上述杠杆部件联动地进行旋转的弹簧控制部件;上述固定部件具有:既能与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一个端部弹性接触,也能与其离开,并限制上述一个端部向一侧的弹性移位的第一固定片;既能与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另一个端部弹性接触,也能与其离开,并限制上述另一个端部向另一侧的弹性移位的第二固定片;
上述弹簧控制部件具有:使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上述一个端部随着上述键盘盖的开关动作向着离开上述第一固定片的方向进行弹性移位的第一可动片;以及使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上述另一个端部随着上述键盘盖的开关动作向着离开上述第二固定片的方向进行弹性移位的第二可动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盖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弹簧调节部件处于上述中性区域的状态时,通过使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上述一个端部与上述第一固定片弹性接触而位置受到限制,并且使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上述另一个端部与上述第二固定片弹性接触而位置受到限制,从而使上述扭转螺旋弹簧处于上述初始状态;
在上述第一弹簧变形区域的状态时,在使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上述一个端部与上述第一固定片弹性接触而位置受到限制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上述另一个端部向着上述第二可动片离开上述第二固定片的方向弹性移位,从而增大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弹性变形;在上述第二弹簧变形区域的状态时,在使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上述另一个端部与上述第二固定片弹性接触而位置受到限制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上述一个端部向着上述第一可动片离开上述第一固定片的方向弹性移位,从而增大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弹性变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盖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间歇联动部,该间歇联动部在上述键盘盖进行开关动作时,当上述弹簧调节部件处于上述第一弹簧变形区域与上述第二弹簧变形区域的各种状态时,使上述杠杆部件与上述弹簧控制部件联动;而当上述弹簧调节部件处于上述中性区域的状态时,便暂且解除上述杠杆部件与上述弹簧控制部件的联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盖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阻尼部件具有用于经常对上述键盘盖施加一定负荷的转子阻尼器。
CN201010218295.1A 2009-06-30 2010-06-29 键盘盖的开关装置 Active CN1019376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4673A JP4894028B2 (ja) 2009-06-30 2009-06-30 鍵盤蓋の開閉装置
JP2009-154673 2009-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7668A true CN101937668A (zh) 2011-01-05
CN101937668B CN101937668B (zh) 2013-07-24

Family

ID=43379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18295.1A Active CN101937668B (zh) 2009-06-30 2010-06-29 键盘盖的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88983B2 (zh)
JP (1) JP4894028B2 (zh)
CN (1) CN10193766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3743A (zh) * 2011-11-02 2013-05-08 罗兰株式会社 乐器
CN104464706A (zh) * 2013-09-19 2015-03-25 株式会社河合乐器制作所 键盘乐器的键盘盖装置和键盘盖的开闭设备
CN104732957A (zh) * 2013-12-24 2015-06-24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键盘盖开闭装置以及键盘乐器
CN104867480A (zh) * 2014-02-26 2015-08-26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乐器
CN105374341A (zh) * 2014-08-12 2016-03-02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乐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0788B2 (ja) * 2012-01-25 2016-11-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蓋の開閉装置及び鍵盤楽器
JP6084141B2 (ja) * 2013-09-19 2017-02-22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鍵盤蓋の開閉装置
JP6276109B2 (ja) * 2014-05-07 2018-02-07 株式会社コルグ 蓋開閉装置
JP6570337B2 (ja) * 2014-07-17 2019-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ダンパ装置
CN113915659A (zh) * 2021-11-10 2022-01-11 海信(广东)厨卫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烟罩组件、吸油烟机以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7911A (en) * 1996-05-30 1998-11-17 Yamaha Corporation Rotary damper for generating damping force variable in dependence on angular position of fall board of keyboard musical instrument
CN2532548Y (zh) * 2002-04-05 2003-01-22 中山市粤华钢琴乐器有限公司 一种钢琴键盘盖缓降装置
US6686521B2 (en) * 2001-03-30 2004-02-03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 instrument
US20040182223A1 (en) * 2003-03-18 2004-09-23 Yamah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11809B2 (ja) * 1989-10-03 1998-10-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ーゼンス測定装置
JP2875602B2 (ja) * 1990-07-09 1999-03-31 良忠 越原 工事用昇降装置
JPH0485494A (ja) * 1990-07-26 1992-03-18 Komatsu Ltd 掘進方向維持装置付き回転掘削式地中掘進機
JPH0489997A (ja) 1990-07-31 1992-03-24 Komatsu Ltd トンネル掘削機の方向制御装置および方向制御方法
JPH11161263A (ja) * 1997-11-28 1999-06-18 Fuji Seiki Co Ltd 折り畳み蓋用開閉装置
JP3470059B2 (ja) 1999-03-01 2003-11-25 有限会社佐々木工業所 鍵盤蓋開閉補助具
JP2003263151A (ja) * 2002-03-11 2003-09-19 Takemoto Shoten Kk 蝶番及び開閉装置及びピアノ
JP3833575B2 (ja) 2002-06-12 2006-10-11 株式会社コルグ 開閉蓋
JP4207742B2 (ja) * 2003-03-18 2009-01-14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鍵盤楽器
JP4128514B2 (ja) * 2003-09-11 2008-07-30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電子鍵盤楽器の鍵盤蓋装置
JP4043443B2 (ja) 2004-01-29 2008-02-06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炊飯器
JP4949675B2 (ja) 2005-12-07 2012-06-13 アイホ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蓋構造
JP4839843B2 (ja) * 2006-01-12 2011-12-21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の鍵盤蓋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7911A (en) * 1996-05-30 1998-11-17 Yamaha Corporation Rotary damper for generating damping force variable in dependence on angular position of fall board of keyboard musical instrument
US6686521B2 (en) * 2001-03-30 2004-02-03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 instrument
CN2532548Y (zh) * 2002-04-05 2003-01-22 中山市粤华钢琴乐器有限公司 一种钢琴键盘盖缓降装置
US20040182223A1 (en) * 2003-03-18 2004-09-23 Yamah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3743A (zh) * 2011-11-02 2013-05-08 罗兰株式会社 乐器
CN103093743B (zh) * 2011-11-02 2017-05-24 罗兰株式会社 乐器
CN104464706A (zh) * 2013-09-19 2015-03-25 株式会社河合乐器制作所 键盘乐器的键盘盖装置和键盘盖的开闭设备
CN104732957A (zh) * 2013-12-24 2015-06-24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键盘盖开闭装置以及键盘乐器
CN104732957B (zh) * 2013-12-24 2019-05-03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键盘盖开闭装置以及键盘乐器
CN104867480A (zh) * 2014-02-26 2015-08-26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乐器
CN105374341A (zh) * 2014-08-12 2016-03-02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乐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94028B2 (ja) 2012-03-07
CN101937668B (zh) 2013-07-24
JP2011013250A (ja) 2011-01-20
US8088983B2 (en) 2012-01-03
US20100326253A1 (en) 201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7668B (zh) 键盘盖的开关装置
CN101351652B (zh) 带有旋转限制功能的双轴铰链装置
JP2010254215A (ja) 自動車のトランクリッドの開閉装置
US20130008296A1 (en) Lid opening/closing mechanism for keyboard musical instrument
CN111913524A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JP4397225B2 (ja) ヒンジ装置
CN112412960A (zh) 电子装置
JP2013146335A (ja) 遊技機
US2011012718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hinge mechanism
KR101652772B1 (ko) 차량용 암레스트 힌지구조
JPH10198339A (ja) 鍵盤楽器の蓋開閉装置
JP4445526B2 (ja) ヒンジ装置
JP2017171371A (ja) 筐体の蓋構造
JP3672075B2 (ja) 自動車のドアチェック装置
KR100680380B1 (ko) 도어 체커
JP4437732B2 (ja) ダンパ付き開閉機構
JP4144419B2 (ja) 跳ね上げ式蓋ユニット及び跳ね上げ式蓋ユニットを備えた机
TWI814530B (zh) 電子裝置
JP2500064Y2 (ja) 開閉装置
JP2012062733A (ja) ヒンジ装置
JP4575336B2 (ja) ロータリーダンパを用いた緩衝装置
JP5870521B2 (ja) 鍵盤楽器の蓋体開閉構造
JP5780028B2 (ja) 鍵盤楽器の蓋体開閉構造
JPH0231967Y2 (zh)
JP2002366996A (ja) タコグラ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