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4416B - 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4416B
CN101924416B CN201010206627.4A CN201010206627A CN101924416B CN 101924416 B CN101924416 B CN 101924416B CN 201010206627 A CN201010206627 A CN 201010206627A CN 101924416 B CN101924416 B CN 101924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bbin
winding wire
terminal
motor
fiel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066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4416A (zh
Inventor
伊藤敏朗
永井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24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4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4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44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机,该电动机能提高在绕线管侧的捆扎有线圈线的端部的线圈线捆扎部与将连接器外壳安装于电动机壳体的连接器部的连接器端子的位置精度。电动机(1)在电动机壳体(2)的内侧配置有:第一绕线管(31),该第一绕线管(31)保持捆扎有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的第一端子销(11);以及第二绕线管(32),该第二绕线管(32)保持捆扎有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的第二端子销(12)。电动机壳体(2)上安装有连接器外壳(90),该连接器外壳(90)利用连接器外壳(90)的缺口(240)来保持连接器端子(95)。在第二绕线管(32)中,嵌于由连接器外壳(90)的贯穿孔构成的凹部(99)的定位用的卡合部(323)是突出的。

Description

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绕于绕线管的线圈线通过连接器部与外部连接的结构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作为卷绕于绕线管的线圈线通过连接器部与外部连接的电动机,提出了如下结构:将保持连接器端子的绝缘性的连接器主体固定于电动机壳体的结构。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中,采用如下结构:在将线圈线的端部捆扎于由卷绕有线圈线的绕线管的一部分构成的线圈线捆扎部、或由保持于绕线管的端子销构成的线圈线捆扎部之后,将线圈线的端部捆扎于连接器端子。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289638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中,由于只将连接器主体固定于电动机壳体,因此存在绕线管侧的线圈线捆扎部与连接器端子之间无法得到高位置精度的问题。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中,存在将线圈线的端部捆扎于绕线管侧的线圈线捆扎部之后,无法高效率地进行将线圈线的端部捆扎于连接器端子的作业这样的问题。此外,由于绕线管侧的线圈线捆扎部与连接器端子的位置精度低,因此存在无法采用将线圈线的端部与保持于绕线管的端子销(线圈线捆扎部)电连接并且通过配线基板将端子销与连接器端子电连接的结构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在绕线管侧捆扎有线圈线的端部的线圈线捆扎部与将连接器外壳安装于电动机壳体的连接器部的连接器端子的位置精度的电动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发明的电动机中,具有:定子,该定子包括卷绕有线圈线的绕线管;电动机壳体,该电动机壳体保持上述定子;以及连接器部,该连接器部用于对上述线圈线供电,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部包括:连接器端子,该连接器端子与上述线圈线电连接;以及连接器外壳,该连接器外壳不仅保持上述连接器端子,还保持于上述电动机壳体,上述绕线管包括:筒状胴部,该筒状胴部卷绕有上述线圈线;线圈线捆扎部,该线圈线捆扎部捆扎有上述线圈线的端部;以及卡合部,该卡合部在将上述连接器外壳安装于上述电动机壳体时与上述连接器外壳卡合从而进行上述连接器外壳的定位。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保持连接器端子的连接器外壳安装于电动机壳体,从而构成用于对线圈线供电的连接器部。此外,在绕线管中,由于设有在将连接器外壳安装于电动机壳体时与连接器外壳卡合从而进行连接器外壳的定位的卡合部,因此连接器外壳能高精度地定位于绕线管。因此,在绕线管侧的捆扎有线圈线的端部的线圈线捆扎部与连接器部的连接器端子的位置精度高。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连接器外壳形成有供上述卡合部嵌入的凹部,上述卡合部为嵌合于上述连接器外壳的凹部的卡合凸部。根据上述结构,与将卡合部构成为卡合凹部的情况相比,能简化通过树脂成形制作绕线管时的模具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凹部为贯穿孔,上述卡合凸部的前端部从上述凹部突出,从上述凹部突出的上述卡合凸部的前端部在使外部连接器与上述连接器部结合时与上述外部连接器卡合。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外部连接器也与连接器外壳一样相对于绕线管定位,因此能实现外部连接器的相对于连接器的定位和防止拔出。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绕线管包括直径在上述筒状胴部的端部扩大的凸缘部,上述卡合部设于上述凸缘部的外周侧端部。根据上述结构,即使是在绕线管上构成卡合部的情况下,也能简化绕线管的结构。此外,由于将卡合部形成于绕线管的凸缘部,因此在将外部连接器与连接器部结合时挤压卡合部,在绕线管上也不容易发生变形。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电动机壳体在侧面部具有缺口,连接器外壳包括:主体部分,该主体部分保持上述连接器端子;限位器部,该限位器部从上述主体部分的周向上的两侧朝向上述电动机壳体侧突出从而与上述电动机壳体的外周面抵接;以及钩部,该钩部在输出侧上与限位器部相邻的位置上从主体部分的周向上的两侧朝向上述电动机壳体侧突出,上述钩部包括爪部,该爪部从上述缺口插入上述电动机壳体内从而与上述电动机壳体的内周面卡合。根据上述结构,能将连接器外壳以稳定的状态安装于电动机壳体。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线圈线捆扎部是保持于上述绕线管的端子销,上述端子销与上述连接器端子通过配线基板电连接。根据本发明,由于作为线圈线捆扎部设于绕线管的端子销与连接器部的连接器端子的位置精度高,因此即使用配线基板将端子销与连接器端子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容易且可靠地进行配线基板的连接。此外,由于线圈线的端部捆扎于端子销即可,无需将线圈线的端部捆扎于连接器端子,因此能提高电动机的生产性。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配线基板为硬性基板。根据本发明,由于作为线圈线捆扎部设于绕线管的端子销与连接器部的连接器端子的位置精度高,因此能使用硬性基板将端子销与连接器端子连接,无需采用高价的柔性配线基板。因此,能降低电动机的零件成本。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保持连接器端子的连接器外壳安装于电动机壳体,从而构成用于对线圈线供电的连接器部。此外,由于在绕线管上形成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在将连接器外壳安装于电动机壳体时与连接器外壳卡合,因此连接器外壳能高精度地定位于绕线管。因此,当将端子销作为线圈线捆扎部设于绕线管时,由于端子销与连接器端子的位置精度高,因此能容易且可靠地构成通过配线基板将端子销与连接器端子连接的结构。此外,当采用在将线圈线的端部捆扎于绕线管侧的线圈线捆扎部之后将线圈线的端部捆扎于连接器端子的结构时,能高效率地进行上述捆扎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外观的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输出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中所采用的第一绕线管和第二绕线管的立体图。
图4是从反输出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中所采用的第一绕线管和第二绕线管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中从反输出侧观察线圈线端部向端子销的卷绕结构的形态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中用于对第一线圈线和第二线圈线的端部赋予松弛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上构成连接器部的方法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 电动机
2 电动机壳体
3 定子
5 转子
8 配线基板
10 连接器部
11 第一端子销
11a、12a 配线材连接部
11b、12b 线圈线捆扎部
12 第二端子销
31 第一绕线管
32 第二绕线管
36 第一线圈线
37 第二线圈线
323 第二绕线管的卡合部
324 第二端子台
90 连接器外壳
95 连接器端子
99 连接器外壳的凹部
314 第一端子台
315、325 臂部
319、329 突起(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外观的说明图,图1(a)、图1(b)分别是从输出轴所突出的输出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立体图和从与输出轴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反输出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2中,将线圈线用点划线表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为采用步进电机的齿轮传动电动机。电动机1在由有底圆筒形的金属制电动机壳体2和塞住电动机壳体2的开口端的端板61围成的空间内配置有如下说明的圆筒状的定子3、转子5、底板65、减速齿轮组7等,通过减速齿轮组7对转子5的旋转进行减速从而从输出轴50输出。
定子3包括:第一绕线管31,该第一绕线管31卷绕有构成A相用的第一线圈的第一线圈线36;第二绕线管32,该第二绕线管32卷绕有构成B相用的第二线圈的第二线圈线37,第一绕线管31和第二绕线管32排列成在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相邻。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绕线管31配置于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的输出轴50所突出的输出侧,第二绕线管32配置于电动机轴线L方向的反输出侧。第一绕线管31为树脂成形品,包括:圆筒状胴部310,该圆筒状胴部310供第一线圈线36卷绕;一对凸缘部311、312,这一对凸缘部311、312在圆筒状胴部310的两端部直径变大。第二绕线管32为与第一绕线管31大致相同的树脂成形品,包括:圆筒状胴部320,该圆筒状胴部320供第二线圈线37卷绕;一对凸缘部321、322,这一对凸缘部321、322的直径在圆筒状胴部320的两端部变大。
在定子3中,A相用的外定子铁心41配置成与第一绕线管31的输出侧的凸缘部311重叠,A相用的内定子铁心42配置成与第一绕线管31的反输出侧凸缘部312重叠。虽省略了一部分图示,但在外定子铁心41和内定子铁心42中,多个极齿从凸缘状的圆环部的内周缘朝向电动机轴线L方向弯曲,外定子铁心41的极齿和内定子铁心42的极齿配置成沿第一绕线管31的内周面在周向上交错。此外,B相用的外定子铁心43配置成与第二绕线管32的反输出侧的凸缘部321重叠,B相用的内定子铁心44配置成与第二绕线管32的输出侧凸缘部322重叠。在上述B相用的外定子铁心43和内定子铁心44中,也与A相用外定子铁心41和内定子铁心42一样,多个极齿从凸缘状的圆环部的内周缘朝向电动机轴线L方向弯曲,外定子铁心43的极齿和内定子铁心44极齿配置成第二绕线管32的内周面在周向上交错。
上述结构的定子3的内侧配置有转子5。转子5包括:转轴51,该转轴51朝电动机轴线L方向延伸;磁转子55,该磁转子55固接于转轴51的外周面,转轴51被支承轴511可旋转地支承。磁转子55的外周面与在定子3的内周面排列的极齿相对,在磁转子55的外周面上,S极和N极在周向上交错排列。在转轴51的输出侧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齿轮510。
在定子3的输出侧端面上重叠配置有圆环状的底板65,在上述底板65上两个支承板部657、658从夹有中央孔650的相对位置朝向输出侧突出。底板65在中央孔650的周围形成有共计五个轴孔651、652、653、654、655。中央孔650是用于供转子5的转轴51的输出侧端部贯穿的孔。两个支承板部657、658的前端部形成有突起部657a、658a,利用上述突起部657a、658a在支承板部657、658的前端部将端板61固定成与底板65相对。在端板61中,形成有两个突部618,这两个突部618为从彼此相对的两侧向电动机设备安装的安装部。
端板61构成有轴承619,该轴承619将支承轴511保持在与底板65的中央孔650相对的位置,在轴承619的周围的与底板65的四个轴孔651、652、653、654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共计四个轴孔611、612、613、614。另外,转轴51的支承轴511的反输出轴端部保持于形成在电动机壳体2的底部22中央的轴承229。
在端板61中,与底板65的轴孔655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圆形的贯穿孔615,上述贯穿孔615使输出轴50的输出侧端部突出。在贯穿孔615的周围形成有圆筒部616,该圆筒部616将输出轴50可旋转地支承。底板65的轴孔651、652、653、654和端板61的轴孔611、612、613、614分别保持支承轴711、721、731、741的两端,上述支承轴711、721、731、741可旋转地支承有构成减速齿轮组7的第一齿轮71、第二齿轮72、第三齿轮73和第四齿轮74。
第一齿轮71、第二齿轮72、第三齿轮73和第四齿轮74均包括小径齿轮部和大径齿轮部。转轴51的齿轮510与第一齿轮71的大径齿轮部啮合,第一齿轮71的小径齿轮部与第二齿轮72的大径齿轮部啮合,第二齿轮72的小径齿轮部与第三齿轮73的大径齿轮部啮合,第三齿轮73的小径齿轮部与第四齿轮74的大径齿轮部啮合,第四齿轮74的小径齿轮部与输出轴50的齿轮部500啮合。
(绕线管和端子台的结构)
图3和图4是从输出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所采用的第一绕线管31和第二绕线管32的立体图和从反输出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所采用的第一绕线管31和第二绕线管32的立体图。另外,图3(a)和图4(a)表示将配线基板8安装于在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排列后的第一绕线管31和第二绕线管32的形态,图3(b)和图4(b)表示在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对第一绕线管31和第二绕线管32进行排列之后、安装配线基板8之前的形态,图3(c)和图4(c)表示在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使第一绕线管31和第二绕线管32分离的形态。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中从反输出侧观察线圈线端部向端子销的拉绕结构的形态的说明图,图5(a)表示从周向一方侧观察的形态,图5(b)是从周向另一方侧观察的形态。另外,在图3(c)、图4(c)和图5中,只将第一线圈线36和第二线圈37的端部用点划线和双点划线表示。
在图1和图2所示的电动机1中,如对第一线圈线36和第二线圈线37通电,则转子5旋转,上述转子5的旋转通过减速齿轮组7减速从而从输出轴50输出。因此,在电动机1中,需要从外部对第一线圈线36和第二线圈线37供电。
为进行上述供电,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中,在第一绕线管31上设有第一端子台314,该第一端子台314在第一绕线管31的电动机轴线L方向的输出侧端部将捆扎有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的三个第一端子销11保持在彼此平行地在周向上排列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c)和图5(a)、图5(b)所示,使作为第一线圈线36的A相用的第一线圈线36(用点划线表示)和施加与第一线圈线36反相的脉冲的相(日文:Aバ一相)的第一线圈线36(用双点划线表示)卷绕于第一绕线管31。在此,为了使A相用的第一线圈线36的一方的端部36a和相的第一线圈线36的一方的端部36c保持相同电位,需要捆扎于共用的第一端子销11。在本实施方式中,A相用的第一线圈线36的一方的端部36a和相的第一线圈线36的一方的端部36c将三个第一端子销11中的位于中间的第一端子销11捆扎成共用端子销(日文:コモン用端子销)。因此,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共计四个,第一端子台314保持有共计三个第一端子销11。
从图4(a)和图5(a)、图5(b)可知,第一端子台314由使第一绕线管31的位于输出侧端部的凸缘部311的外周侧端部朝向输出侧突出的厚壁部分构成,连结凸缘部311与第一端子台314的臂部315包括:板状的底壁部316,该底壁部316从第一绕线管31的凸缘部311的外周侧端部朝向输出侧延伸;以及板状的侧壁部317、318,这些侧壁部317、318在上述底壁部316上从周向两侧的端部(左右两侧的端部)朝径向外侧突出。因此,在臂部315的底壁部316的径向外侧,侧壁317、318之间的部分为从侧壁部317、318的径向外侧的壁面朝径向内侧凹陷的矩形的凹部。
在第一绕线管31的臂部315中,在底壁部316的反输出侧端部将底壁部316与凸缘部311连接的部分上、即在将与电动机轴线L方向垂直的底壁部316与凸缘部311连接的部分上形成有锥形部316a,该锥形部316a除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以外从底壁部316朝向凸缘部311侧倾斜,在形成有锥形部316a的部分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以在左右方向上分割锥形部316a的方式形成有小的突起319。在底壁部316的反输出侧端部上将底壁部316与凸缘部311连接的部分上形成锥形部316a时,通过不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形成锥形部316a,从而构成上述突起319。在此,如图5(a)、图5(b)所示,突起319的挂住后述的A相用的第一线圈线36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36b和相用的第一线圈线36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36d的部分形成为曲面状。因此,即使将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36b、36d挂于突起319,也不容易发生断线或损伤。此外,在两侧的侧壁部317、318中彼此相对的内侧面上,形成有锥形部317a、318a,这些锥形部317a、318a在反输出侧的端缘从侧壁部317、318的内表面侧朝向外表面侧倾斜。因此,如后所述,即使将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36a、36c挂于形成有锥形部317a、318a的端部,也不容易发生断线或损伤。
在上述第一绕线管31中,对于两根第一线圈线36中的用点划线表示的A相用的第一线圈线36而言,例如在将卷绕开始侧的端部36a捆扎于第一端子销1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第一端子销11中的位于中间的第一端子销11)之后,挂于一方的侧壁部317的形成有锥形部317a的端缘从而卷绕于圆筒状胴部310。此外,对于A相用的第一线圈线36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36b而言,在挂于突起319之后,拉绕到第一端子销1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第一端子销11中的位于图左侧的第一端子销11)从而捆扎于第一端子销11。因此,突起319起到限定A相用的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36b的拉绕位置的导向部的功能。
此外,对于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相用的第一线圈线36而言,将卷绕开始侧的端部36c捆扎于捆扎了A相用的第一线圈线36的卷绕开始侧的端部36a的第一端子销1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第一端子销11中位于中间的第一端子销11)之后,挂于另一方的侧壁部318的形成有锥形部318a的端缘,从而与A相用的第一线圈线36相反方向地卷绕于圆筒状的胴部310。此外,对于相用的第一线圈线36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36d而言,在挂于突起319之后,拉绕到第一端子销1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第一端子销11中的位于图右侧的第一端子销11)从而捆扎于第一端子销11。因此,突起319起到限定相用的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36d的拉绕位置的导向部的功能。
这样,拉绕后的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36a、36b、36c、36d均捆扎于第一端子销11之后,通过焊锡焊接从而与第一端子销11电连接。此外,在臂部315的底壁部316的径向外侧,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36a、36b、36c、36d均拉绕到侧壁部317、318之间的部分、即从侧壁部317、318的径向外侧的壁面朝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内。因此,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36a、36b、36c、36d均不会与第二线圈线37发生短路。此外,由于拉绕到凹部内,因此如后所述,在将连接器外壳90安装于电动机壳体2时,也能防止因连接器外壳90与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36a、36b、36c、36d接触而引起的断线或损伤。
此外,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二绕线管32包括臂部325,该臂部325从电动机轴线L方向的输出侧端部朝向在周向与第一端子台314相邻的位置延伸,上述臂部325的前端部构成有第二端子台324,该第二端子台将捆扎有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的三个第二端子销12保持在彼此平行地在周向上排列的状态。在此,若将第一绕线管31和第二绕线管32排列成在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相邻,则第一端子台314的输出侧端面314s和第二端子台324的输出侧端面324s位于相同平面上并形成平面状的基板装载部33,在上述平面状的基板装载部33上重叠配置有后述的配线基板8。在该状态下,第一端子销11和第二端子销12共计六个彼此平行地在周向上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c)和图5(a)、图5(b)所示,使作为第二线圈线37的B相用的第二线圈线37(用点划线表示)和施加与第二线圈线37反相的脉冲的相(日文:Bバ一相)的第二线圈线37(用双点划线表示)卷绕于第二绕线管32。在此,为了使B相用的第二线圈线37的一方的端部37a和相的第二线圈线37的一方的端部37c保持相同电位,需捆扎于共用的第二端子销12。在本实施方式中,B相用的第二线圈线37的一方的端部36a和相的第二线圈线37的一方的端部37c将三个第二端子销12中的位于中间的第二端子销12作为共用端子销(日文:コモン用端子ピン)进行捆扎。因此,尽管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共计四个,但第二端子台324上保持有共计三个第二端子销12。
从图4(a)和图5(a)、图5(b)可知,第二端子台324由使第二绕线管32的位于输出侧端部的凸缘部322的外周侧端部朝向输出侧突出的厚壁部分构成,连结凸缘部322与第二端子台324的臂部325包括:板状的底壁部326,该底壁部326从第二绕线管32的凸缘部322的外周侧端部朝向输出侧延伸;以及板状的侧壁部327、328,这些侧壁部327、328在上述底壁部326上从周向两侧的端部(左右两侧的端部)朝径向外侧突出。因此,在臂部325的底壁部326的径向外侧,侧壁327、328之间的部分为从侧壁部327、328的径向外侧的壁面朝径向内侧凹陷的矩形的凹部。
在第二绕线管32的臂部325中,在底壁部326的反输出侧端部将底壁部326与凸缘部322连接的部分上、即在将与电动机轴线L方向垂直的底壁部326与凸缘部322连接的部分上形成有锥形部326a,该锥形部326a除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以外从底壁部326朝向凸缘部322侧倾斜,在形成有锥形部326a的部分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以在左右方向上分割锥形部326a的方式形成有小的突起329。在底壁部326的反输出侧端部上将底壁部326与凸缘部322连接的部分形成锥形部326a时,通过不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形成锥形部326a,从而构成上述突起329。在此,如图5(a)、图5(b)所示,突起329的挂住后述的B相用的第二线圈线37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37b和相用的第二线圈线37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37d的部分形成为曲面状。因此,即使将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37b、37d挂于突起329,也不容易发生断线或损伤。此外,在两侧的侧壁部327、328中彼此相对的内侧面上,形成有锥形部327a、328a,这些锥形部327a、328a在反输出侧的端缘从侧壁部327、328的内表面侧朝向外表面侧倾斜。因此,如后所述,即使将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37a、37c挂于形成有锥形部327a、328a的端部,也不容易发生断线或损伤。
在上述第二绕线管32中,对于两根第二线圈线37中的用点划线表示的B相用的第二线圈线37而言,例如在将卷绕开始侧的端部37a捆扎于第二端子销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第二端子销12中的位于中间的第二端子销12)之后,挂于一方的侧壁部327的形成有锥形部327a的端缘从而卷绕于圆筒状胴部320。此外,对于B相用的第二线圈线37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37b而言,在挂于突起329之后,拉绕到第二端子销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第二端子销12中的位于图左侧的第二端子销12)从而捆扎于第二端子销12。因此,突起329起到限定B相用的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37b的拉绕位置的导向部的功能。
此外,对于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相用的第二线圈线37而言,在将卷绕开始侧的端部37c挂于卷绕了B相用的第二线圈线37的卷绕开始侧的端部37a的第二端子销12之后,挂于另一方的侧壁部328的形成有锥形部328a的端缘,从而与B相用的第二线圈线37相反方向地卷绕于圆筒状胴部320。此外,对于相用的第二线圈线37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37d而言,在挂于突起329之后,拉绕到第二端子销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第二端子销12中的位于图右侧的第二端子销12)从而捆扎于第二端子销12。因此,突起329起到限定相用的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37d的拉绕位置的导向部的作用。
这样拉绕后的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37a、37b、37c、37d均捆扎于第二端子销12之后,通过焊锡焊接从而与第二端子销12电连接。此外,在臂部325的底壁部326的径向外侧,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37a、37b、37c、37d均拉绕到侧壁部327、328之间的部分、即侧壁部327、328的径向外侧的壁面朝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内。因此,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37a、37b、37c、37d均不会与第一线圈线36发生短路。此外,由于拉绕到凹部内,因此如后所述,在将连接器外壳90安装于电动机壳体2时,也能防止因连接器外壳90与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37a、37b、37c、37d接触而引起的断线或损伤。
(端子销的结构)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中用于对第一线圈线36和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赋予松弛的方法的说明图,图6(a)表示对第一线圈36赋予松弛之前的状态,图6(b)表示对第一线圈线36赋予松弛之后的状态,图6(c)表示对第二线圈线37赋予松弛之前的状态,图6(d)表示对第二线圈线37赋予松弛之后的状态。另外,在图6中,只将第一线圈线36和第二线圈37的端部用点划线和双点划线表示。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端子销11的长轴方向上的一方端侧、即在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的反输出侧为捆扎有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的线圈捆扎部11b,而在长轴方向的另一方端侧、即电动机轴线L方向的输出侧为用于连接后述配线基板8的配线材连接部11a。此外,第一端子销11在长轴方向的中途位置上弯曲,配线材连接部11a朝电动机轴线L方向延伸,而线圈线捆扎部11b朝径向外侧突出。上述第一端子销11由在第一端子台314上将配线材连接部11a从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的反输出侧朝向输出侧压入固定到在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贯穿的小孔的L字形状的金属销构成,三个第一端子销11的配线材连接部11a的端部在周向上沿直线排列成一列。此外,三个第一端子销11的线圈线捆扎部11b的端部也在周向上沿直线排列成一列。上述第一端子销11在压入笔直的销从而固定于第一端子台314之后,弯曲成L字形。另外,对于第一端子销11而言,也可以将预先弯曲成L字形的第一端子销压入固定于第一端子台314。此外,在用树脂成形第一绕线管31时,也可以通过将第一端子销11嵌件成形从而使第一端子销11与第一绕线管31一体化。
在第一端子销11中,线圈线捆扎部11b与配线材连接部11a成钝角,例如成120°的角度。然而,在制造电动机1时,第一绕线管31中,如图6(a)所示,在将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36a、36b、36c、36d捆扎于第一端子销11的线圈捆扎部11b之前,线圈线捆扎部11b与配线材连接部11a所成角度为90度以下,例如为90度,如图6(b)所示,在将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36a、36b、36c、36d捆扎于第一端子销11的线圈捆扎部11b之后,将线圈线捆扎部11b朝圆筒状胴部310侧折曲从而与配线材连接部11a成钝角。其结果是,在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36a、36b、36c、36d上,对卷绕于第一绕线管31的圆筒状胴部310的部分与捆扎于第一端子销11的部分之间的部分赋予松弛。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端子销12也与第一端子销11一样,长轴方向上的一方端侧、即在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的反输出侧为捆扎有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的线圈捆扎部12b,而在长轴方向上的另一方端侧、即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的输出侧为用于连接后述配线基板8的配线材连接部12a。此外,第二端子销12在长轴方向的中途位置上弯曲,配线材连接部12a朝电动机轴线L方向延伸,而线圈线捆扎部12b朝径向外侧突出。上述第二端子销12由在第二端子台324上将配线材连接部12a从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的反输出侧朝向输出侧压入固定到在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贯穿的小孔的L字形状的金属销构成,三个第二端子销12的配线材连接部12a的端部在周向上沿直线排列成一列。此外,三个第二端子销12的线圈线捆扎部12b的端部也在周向上沿直线排列成一列。上述第二端子销12也与第一端子销11一样,在压入笔直的销从而固定于第二端子台324之后,弯曲成L字形。另外,对于第二端子销12而言,也可以将预先弯曲成L字形的第二端子销压入固定于第二端子台324。此外,在用树脂成形第二绕线管32时,也可以通过将第二端子销12嵌件成形从而使第二端子销12与第二绕线管32一体化。
在第二端子销12中,也与第一端子销11一样,线圈线捆扎部12b与配线材连接部12a成钝角,例如成120°的角度。然而,当制造电动机1时,在第二绕线管32中,如图6(c)所示,在将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37a、37b、37c、37d捆扎于第二端子销12的线圈捆扎部12b之前,线圈线捆扎部12b与配线材连接部12a所成角度为90度以下,例如为90度,如图6(d)所示,在将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37a、37b、37c、37d捆扎于第二端子销12的线圈捆扎部12b之后,将线圈线捆扎部12b朝圆筒状胴部320侧折曲从而与配线材连接部12a成钝角。其结果是,在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37a、37b、37c、37d上,对卷绕于第二绕线管32的圆筒状胴部320的部分与捆扎于第二端子销12的部分之间的部分赋予松弛。
(连接器10和配线基板8(配线材)的结构)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上构成连接器部10的方法的说明图,图7(a)表示将定子收容于电动机壳体2的形态,图7(b)表示将连接器外壳90安装于电动机壳体2的形态,图7(c)表示将配线基板8安装于连接器部10的形态。
再在图1和图2中,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中,利用形成于电动机壳体2的侧面部24的矩形的缺口240使在连接部10上的连接器端子95的反输出侧的端部在电动机壳体2的外侧露出,从而可使外部连接器构件(未图示)与连接器部10结合。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配线基板8将连接器部10的连接器端子95与第一端子销11和第二端子销12电连接。
在构成连接器部10时,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与第一线圈线36和第二线圈线37电连接的多个连接器端子95和保持这些连接器端子95的连接器外壳90,将上述连接器外壳90安装于电动机壳体2。连接器端子95均由金属制的端子销构成,连接器外壳90是由树脂成形品构成的。连接器外壳90包括:主体部分91,该主体部分将五个连接器端子95保持成一列;限位器部93,该限位器部93从主体部分91的周向上的两侧(左右两侧)朝向电动机壳体2侧突出从而与电动机壳体2的外周面抵接;以及钩部94,该钩部94在输出侧与限位器部93相邻的位置上从主体部分91的周向上的两侧(左右两侧)朝向电动机壳体2侧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外壳90的主体部分91包括上方被上底部920封闭的方筒部92,并使连接器端子95压入固定于形成于方筒部92的上底部920的小孔。上述方筒部92的下方为开口部,若从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的反输出侧观察方筒部92,则方筒部92处于连接器端子95的端部露出的状态。另外,当用树脂成形连接器外壳90时,也可以通过将连接器端子销95嵌件成形从而使连接器端子销95与连接器外壳90一体化。
在实施方式中,五个连接器端子95排列成一列,以使其与第一端子销11的配线材连接部11a和第二端子销12的配线材连接部12a所构成的列平行,连接器端子95的一方侧端部从方筒部92的上底部920朝向输出侧突出,而连接器端子95的另一方侧端部在方筒部92内处于朝向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的反输出侧露出的状态(参照图1(b))。
在连接器外壳90中,两个钩部94分别包括朝向周向的外侧伸出的爪部940。因此,若从电动机壳体2的缺口240将钩部94的前端侧插入电动机壳体2的内侧,则限位器部93与电动机壳体2的外周面抵接,并且爪部940卡于电动机壳体2的内周面,连接器外壳90安装于电动机壳体2。其结果是,连接器部10安装在电动机壳体2的侧面部24上
在此,第二绕线管32包括卡合部323,该卡合部323在将连接器外壳90安装于电动机壳体2时与连接器外壳90卡合,从而进行连接器外壳90的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323形成为从第二绕线管32的凸缘部322的外周侧端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卡合凸部,在连接器外壳90的主体部分91中,在比方筒部92更靠反输出侧露出的位置上(即不在方筒部92内的部分)形成有供卡合部323嵌合的凹部99(参照图1(b))。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99形成为贯穿孔,卡合部323的突出尺寸比由贯穿孔构成的凹部99的深度尺寸大。因此,在卡合部323嵌于凹部99的状态下,卡合部323的前端部为从凹部99突出的状态。另外,当使外部连接器(未图示)与连接器部10结合时,卡合部323的前端部与外部连接器卡合,发挥外部连接器的定位和防止拔出等作用。
若如上所述构成连接器部10,则在第一绕线管31的第一端子台314上的第一端子销11的配线材连接部11a所突出的输出侧端面314s、在第二绕线管32的第二端子台324上的第二端子销12的配线材连接部12a所突出的输出侧端面324s、以及在连接器外壳90上的连接器端子95所突出的上底部920的输出侧端面920s处于相同平面上,连接器外壳90的输出侧端面920s构成基板装载部33的一部分。此外,五个连接器端子95排列成一列,以使其与第一端子销11和第二端子销12所构成的列平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配线基板8配置成与由第一端子台314、第二端子台324和连接器外壳90构成的基板装载部33重叠,利用上述配线基板8来进行连接器端子95与第一端子销11的电连接以及连接器端子95与第二端子销12的电连接。
在配线基板8上,贯穿孔81在与第一端子销11、第二端子销12和连接器端子95重叠的位置上形成为两列,并且在贯穿孔81的周围形成有焊盘82。此外,在配线基板8上,规定的焊盘82彼此通过配线图案83电连接。因此,将配线基板8配置成与第一端子台314、第二端子台324和连接器外壳90重叠,若使第一端子销11、第二端子销12和连接器端子95从配线基板8的贯穿孔81突出,则能通过焊锡焊接将第一端子销11、第二端子销12和连接器端子95与配线基板8的焊盘82电连接。因此,能通过第一端子销11和第二端子销12将连接器端子95与第一线圈线36和第二线圈线37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线基板8为基板主体由玻璃-环氧树脂基板或纸-苯酚基板等构成的矩形的硬性基板,在玻璃-环氧树脂制或纸-苯酚制等刚性的基板主体上的输出侧的基板面形成有焊盘82和配线图案83。
另外,第一端子销11和第二端子销12的数量共计六个,并对共用的端子销施加共用电位。因此,在配线基板8上,由于第一端子销11和第二端子销12中与共用的端子销对应的连接器端子95被共用了,因此连接器端子95的数量共计五个。
对如上所述构成的连接器部10覆盖树脂制的保护盖97。上述保护盖97包括:盖主体部分970,该盖主体部分970在输出侧覆盖连接器部10;以及两个带爪的钩部971,这些带爪的钩部971从盖主体部分970的两侧朝向电动机壳体2突出。因此,若从电动机壳体2的缺口240将钩部971的前端侧插入电动机壳体2的内侧,则盖主体部分970与电动机壳体2的外周面抵接,并且钩部971的爪部卡于电动机壳体2的内周面,保护盖97安装于电动机壳体2。
(电动机1的制造方法)
参照图1~图7,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的制造工序中的形成定子和连接器部10的工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一线圈线卷绕工序中,参照图5(a)、图5(b)等所示的那样,在第一绕线管31上,将两根第一线圈线36中的一方的第一线圈线36的卷绕开始侧的端部36a捆扎于三个第一端子销11中的位于中间的第一端子销11的线圈捆扎部11b之后,挂于一方侧壁部317的形成有锥形部317a的端缘从而卷绕于圆筒状胴部310。此外,对于第一线圈线36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36b而言,在挂于突起319之后,拉绕到第一端子销11从而捆扎于位于捆扎了卷绕开始侧的端部36a的第一端子销11的左侧的第一端子销11的线圈线捆扎部11b。此外,对于另一方的第一线圈线36而言,在将卷绕开始侧的端部36c捆扎于捆扎了第一线圈线36的卷绕开始侧的端部36a的第一端子销11的线圈线捆扎部11b之后,挂于另一方侧壁部318的形成有锥形部318a的端缘从而卷绕于圆筒状胴部310。此外,对于第一线圈线36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36d而言,在挂于突起319之后,拉绕到第一端子销11从而捆扎于位于捆扎了卷绕开始侧的端部36c的第一端子销11的右侧的第一端子销11的线圈线捆扎部11b。接着,将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36a、36b、36c、36d与第一端子销11的线圈线捆扎部11b用焊锡焊接。
在进行上述工序时,第一端子销11如图6(a)所示折曲成90°,但在将第一线圈线36捆扎于第一端子销11的线圈线捆扎部11b之后、或在将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与第一端子销11的线圈线捆扎部11b用焊锡焊接之后,如图6(b)所示,将线圈线捆扎部11b朝反输出侧(圆筒状胴部310所在侧)稍微折曲,使线圈线捆扎部11b与配线材11a所成角度为钝角。其结果是,对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即卷绕于第一绕线管31的圆筒状胴部310的部分与捆扎于第一端子销11的部分之间的部分赋予松弛。
在第二线圈线卷绕工序中,也与第一线圈线卷绕工序一样,参照图5(a)、图5(b)所示的那样,在第二绕线管32上,将两根第二线圈线37中的一方的第二线圈线37的卷绕开始侧的端部37a捆扎于三个第二端子销12中的位于中间的第二端子销12的线圈捆扎部12b之后,挂于一方侧壁部327的形成有锥形部327a的端缘从而卷绕于圆筒状胴部320。此外,对于第二线圈线37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37b而言,在挂于突起329之后,拉绕到位于捆扎了卷绕开始侧的端部37a的第二端子销12的左侧的第二端子销12从而捆扎于第二端子销12的线圈线捆扎部12b。此外,对于另一方的第二线圈线37而言,在将卷绕开始侧的端部37c捆扎于捆扎了一方的第二线圈线37的卷绕开始侧的端部37a的第二端子销12的线圈线捆扎部12b之后,挂于另一方侧壁部328的形成有锥形部328a的端缘从而卷绕于圆筒状胴部320。此外,对于第二线圈线37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37d而言,在挂于突起329之后,拉绕到第二端子销12从而捆扎于位于捆扎了卷绕开始侧的端部37c的第二端子销12的右侧的第二端子销12的线圈线捆扎部12b。接着,将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37a、37b、37c、37d与第二端子销12的线圈线捆扎部12b用焊锡焊接。
在进行上述工序时,第二端子销12如图6(c)所示折曲成90°,但在将第二线圈线37捆扎于第二端子销12之后、或在将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与第二端子销12的线圈线捆扎部12b用焊锡焊接之后,如图6(d)所示,将线圈线捆扎部12b朝反输出侧(圆筒状胴部320所在侧)稍微折曲,使线圈线捆扎部12b与配线材12a所成角度为钝角。其结果是,对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即卷绕于第二绕线管32的圆筒状胴部320的部分与捆扎于第二端子销12的部分之间的部分赋予松弛。
接着,如图7(a)所示,按B相用的外定子铁心43、第二绕线管32、B相用的内定子铁心44、A相用的内定子铁心42、第一绕线管31、A相用的外定子铁心41的顺序重叠并配置于电动机壳体2的内侧,从而构成定子3。此时,第一端子台314和第二端子台324为从电动机壳体2的缺口240朝外侧突出的状态。
接着,如图7(b)所示,利用电动机壳体2的缺口240,将保持连接器端子95的连接器外壳90安装于电动机壳体2。此时,使第二绕线管32的卡合部323在连接器外壳90上与凹部99卡合从而来进行连接器外壳90的定位。
接着,如图7(c)所示,将配线基板8配置成与在第一绕线管31的第一端子台314上的第一端子销11的配线材连接部11a所突出的输出侧端面314s、在第二绕线管32的第二端子台324上的第二端子销12的配线材连接部12a所突出的输出侧端面324s、以及在连接器外壳90上的连接器端子95的一方侧端部所突出的输出侧端面920s重叠。其结果是,由于第一端子销11的配线材连接部11a、第二端子销12的配线材连接部12a和连接器端子95的一方侧端部贯穿配线基板8的贯穿孔81,因此将第一端子销11的配线材连接部11a、第二端子销12的配线材连接部12a和连接器端子95的一方侧端部用焊锡焊接于配线基板8的焊盘82。
接着,如图1(a)、图1(b)所示,利用电动机壳体2的缺口240,将保护盖97安装于电动机壳体2。另外,若在电动机壳体2的内侧构成了定子之后,则在构成连接器部10之前、或在构成连接器部10之后的任意工序中,进行转子5、底板65、减速齿轮组7、输出轴50、端子61等的装载。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绕线管31包括第一端子台314,该第一端子台314将第一端子销11保持于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的一方侧端部,而第二绕线管32包括第二端子台324,该第二端子台324将第二端子销12保持于从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的一方侧端部朝向在周向上与第一端子台314相邻的位置延伸的臂部325的前端部。因此,由于在定子3的一个部位上对线圈线(第一线圈线36和第二线圈线37)供电,因此能实现结构的简化。
此外,在将第一线圈线36卷绕于第一绕线管31之后,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捆扎于第一端子销11,而在将第二线圈线37卷绕于第二绕线管32之后,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捆扎于第二端子销12,此后将第一绕线管31和第二绕线管32在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排列即可。因此,在电动机1的制造工序中,即使在第一绕线管31和第二绕线管32中的一方发生短路或断线等故障的情况下,也无需将定子3整体弃用。此外,由于将线圈线分别卷绕于第一绕线管31和第二绕线管32,因此能高效率地进行线圈线的卷绕作业。因此,能提供电动机的成品率和生产性。
此外,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经过臂部325的径向外侧延伸到第二端子销12。因此,由于在第二线圈线37上拉绕到第二端子销12的部分与第一线圈线36之间夹设有臂部325,因此即使在第二线圈线37上发生松弛,第二线圈线37也不会与第一线圈线36发生短路。
此外,在第一端子销11和第二端子销12中,长轴方向的一方端侧为线圈线捆扎部11b、12b,长轴方向的另一方端侧为配线材连接部11a、12a,使线圈线捆扎部11b、12b与配线材连接部11a、12a分开。因此,即使进行弯曲线圈线捆扎部11b、12b侧等这样的加工来对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和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赋予松弛,配线材连接部11a、12a侧也不会移位。因此,能将配线基板8容易且可靠地连接于配线材连接部11a、12a。
而且,在第一端子销11和第二端子销12中,由于线圈线捆扎部11b、12b朝径向外侧突出,因此能高效率地进行将第一线圈线36和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捆扎于线圈线捆扎部11b、12b的作业。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也在将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和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捆扎于第一端子销11和第二端子销12之后,只需将线圈线捆扎部11b、12b朝圆筒状胴部310、320折曲,就能对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和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赋予松弛。
而且,在第二绕线管32的臂部325中,构成有导向部,该导向部通过突起329来限定使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朝向第二端子销12延伸时的拉绕位置。此外,在第一绕线管31的臂部315中,与第二绕线管32的臂部一样,也构成有导向部,该导向部通过突起319来限定使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朝向第一端子销11延伸时的拉绕位置。因此,由于能穿过规定位置拉绕第一线圈线36和第二线圈线37,因此存在不容易发生线圈线彼此之间的短路这样的优点。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保持连接器端子95的连接器外壳90安装于电动机壳体2,在构成连接器部10时,由于在第二绕线管32上形成有与连接器外壳90卡合的卡合部323,因此连接器外壳90能高精度地定位于第二绕线管32。其结果是,连接器外壳90也高精度地定位于第一绕线管31。因此,第一端子销11和第二端子销12的配线材连接部11a、12a与连接器端子95的位置精度高。因此,能采用利用配线基板8来连接第一端子销11和第二端子销12与连接器端子95的结构。因此,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和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捆扎于第一端子销11和第二端子销12即可,第一线圈线36的端部和第二线圈线37的端部无需捆扎于连接器端子95。因此,能提高电动机1的生产性。而且,由于第一端子销11和第二端子销12的配线材连接部11a、12a与连接器端子95的位置精度高,因此配线基板8为硬性基板而无法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在配置配线基板8时,使第一端子销11的配线材连接部11a、第二端子销12的配线材连接部12a、以及连接器端子95的一方侧端部可靠地贯穿配线基板8的贯穿孔81。因此,能将第一端子销11的配线材连接部11a、第二端子销12的配线材连接部12a、以及连接器端子95的一方侧端部容易且可靠地用焊锡焊接于配线基板8的焊盘82。因此,由于能采用廉价的硬性基板作为配线基板8,因此能降低电动机1的部件成本。
在此,对于卡合部323而言,也能形成为卡合凹部。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卡合部323形成为嵌合于连接器外壳90的凹部99的卡合凸部,因此与将卡合部323构成为卡合凹部的情况相比,能简化通过树脂成形制造第二绕线管32时的模具的结构。此外,在第二绕线管32中,由于卡合部323设于凸缘部322的外周侧端部,因此即使在第二绕线管32上构成卡合部,也能简化第二绕线管32的结构。此外,由于将卡合部323形成于第二绕线管32的凸缘部322,因此即使在将外部连接器与连接器部10结合时挤压卡合部323,在第二绕线管32上也不容易发生变形。此外,在卡合部323嵌和于凹部99的状态下,卡合部323的前端部为从凹部99突出的状态。因此,由于使外部连接器(未图示)与连接器部10结合时,卡合部323的前端部与外部连接器卡合,因此能利用卡合部323来进行外部连接器的定位和防止拔出等。

Claims (6)

1.一种电动机,具有:定子,该定子包括卷绕有线圈线的绕线管;电动机壳体,该电动机壳体保持所述定子;以及连接器部,该连接器部用于对所述线圈线供电,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部包括:连接器端子,该连接器端子与所述线圈线电连接;以及连接器外壳,该连接器外壳不仅保持所述连接器端子,还保持于所述电动机壳体,
所述绕线管包括:筒状胴部,该筒状胴部卷绕有所述线圈线;线圈线捆扎部,该线圈线捆扎部捆扎有所述线圈线的端部;以及卡合部,该卡合部在将所述连接器外壳安装于所述电动机壳体时与所述连接器外壳卡合从而进行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定位,
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绕线管一体形成,
所述线圈线捆扎部是保持于所述绕线管的端子销,
所述端子销与所述连接器端子通过配线基板电连接,
形成于所述绕线管的端子台的输出侧端面和所述连接器外壳的输出侧端面构成了载放所述配线基板的基板装载部,其中,输出侧是指在所述电动机的轴线方向上的、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所突出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外壳形成有供所述卡合部嵌入的凹部,
所述卡合部为嵌合于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凹部的卡合凸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为贯穿孔,所述卡合凸部的前端部从所述凹部突出,
从所述凹部突出的所述卡合凸部的前端部在使外部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部结合时与所述外部连接器卡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管包括直径在所述筒状胴部的端部扩大的凸缘部,
所述卡合部设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侧端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壳体在侧面部具有缺口,
连接器外壳包括:主体部分,该主体部分保持所述连接器端子;限位器部,该限位器部从所述主体部分的周向上的两侧朝向所述电动机壳体侧突出从而与所述电动机壳体的外周面抵接;以及钩部,该钩部在输出侧与限位器部相邻的位置上从主体部分的周向上的两侧朝向所述电动机壳体侧突出,
所述钩部包括爪部,该爪部从所述缺口插入所述电动机壳体内从而与所述电动机壳体的内周面卡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基板为硬性基板。
CN201010206627.4A 2009-06-11 2010-06-09 电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44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9865A JP5636170B2 (ja) 2009-06-11 2009-06-11 モータ
JP2009-139865 2009-06-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4416A CN101924416A (zh) 2010-12-22
CN101924416B true CN101924416B (zh) 2015-07-29

Family

ID=43339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662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4416B (zh) 2009-06-11 2010-06-09 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36170B2 (zh)
CN (1) CN1019244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71101B2 (en) 2012-02-15 2015-06-30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High altitude, high voltage rear terminal block assembly
JP6059579B2 (ja) * 2013-03-28 2017-01-1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におけるカバー構造
JP6188385B2 (ja) * 2013-04-08 2017-08-3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15082935A (ja) * 2013-10-23 2015-04-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における端子ピンへの巻線の接続方法
JP6190712B2 (ja) * 2013-12-13 2017-08-3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396665B2 (ja) * 2014-03-27 2018-09-2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コイル巻回体
JP6367589B2 (ja) * 2014-03-28 2018-08-0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16054589A (ja) * 2014-09-03 2016-04-14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ステータの巻線構造及び方法
US10348158B2 (en) * 2015-02-04 2019-07-09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JP6706483B2 (ja) * 2015-11-09 2020-06-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ギアードモータおよびギアード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DE102016215553A1 (de) * 2016-08-18 2018-02-2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motor
JP6981006B2 (ja) * 2017-02-03 2021-12-1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18133883A (ja) * 2017-02-14 2018-08-2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JP7037134B2 (ja) * 2017-10-26 2022-03-16 日本パルス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直動駆動装置のケーシング構造
JP6916838B2 (ja) * 2019-06-18 2021-08-11 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及びモータ用配線基板
JP2021029073A (ja) * 2019-08-09 2021-02-25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コイル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EP3799276A1 (de) * 2019-09-30 2021-03-3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Welle für einen schleifringläuf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629A (zh) * 1995-10-06 1997-06-11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摩擦机构和装有摩擦机构的小型电动机
CN1155779A (zh) * 1995-09-20 1997-07-30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小型电动机
CN1292592A (zh) * 1999-10-08 2001-04-25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小型电动机
CN1297273A (zh) * 1999-11-18 2001-05-30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小型电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69274Y2 (ja) * 1993-04-30 1998-04-22 株式会社東富士製作所 小型モータ
JPH0956111A (ja) * 1995-08-11 1997-02-25 Higashifuji Seisakusho:Kk 小型モータ
JP2902392B1 (ja) * 1998-03-30 1999-06-07 株式会社東富士製作所 モータ
JP2004023831A (ja) * 2002-06-13 2004-01-22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構造
JP2007236042A (ja) * 2006-02-28 2007-09-13 Nidec Sankyo Corp ステータ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779A (zh) * 1995-09-20 1997-07-30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小型电动机
CN1151629A (zh) * 1995-10-06 1997-06-11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摩擦机构和装有摩擦机构的小型电动机
CN1292592A (zh) * 1999-10-08 2001-04-25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小型电动机
CN1297273A (zh) * 1999-11-18 2001-05-30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小型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36170B2 (ja) 2014-12-03
JP2010288361A (ja) 2010-12-24
CN101924416A (zh)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4416B (zh) 电动机
CN101924452B (zh) 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US8269387B2 (en) Coil f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bent drawn-out ends
US7430796B2 (en) Method for winding the stator of a multiphase electric motor
JP5389559B2 (ja) 回転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燃料ポンプ
CN101728888B (zh) 用于电机线圈的配线部件
CN104205577B (zh) 电动马达
CN203859600U (zh) 电动机的定子、电动机以及空调机
EP2827476A1 (en) St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ator
JP2004229459A (ja) 回転電機の集中巻きステータコイル
CN204578243U (zh) 齿轮电动机和风门装置
CN204103638U (zh) 马达
EP1376825A2 (en) Slack-forming mechanism for stator coil
CN104584402A (zh) 电动马达
JP5974592B2 (ja) 電機子および電動機
CN101627525A (zh) 定子的卷线方法及永磁电动机
CN106505754A (zh) 定子、无刷马达以及定子制造方法
CN102738917A (zh) 电动马达以及使用该电动马达的马达驱动压缩机
EP2937978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a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JP2005020851A (ja) 電動機の引出し線処理装置
JP4913538B2 (ja) 集中配電部品
JP2006180618A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CN108702054A (zh)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JP5223261B2 (ja) 回転電機の分割コアステータ
CN207319893U (zh) 一种旋转变压器定子铁芯注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