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3848B - 鼓用支架 - Google Patents

鼓用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3848B
CN101923848B CN2010102026915A CN201010202691A CN101923848B CN 101923848 B CN101923848 B CN 101923848B CN 2010102026915 A CN2010102026915 A CN 2010102026915A CN 201010202691 A CN201010202691 A CN 201010202691A CN 101923848 B CN101923848 B CN 1019238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ramp bar
path
secure component
big foot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026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3848A (zh
Inventor
吉野澄
樋口英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lan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olan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land Corp filed Critical Roland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23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3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3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38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13/00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G10D13/01General design of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D13/02Drums; Tambourines with drumhead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13/00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G10D13/1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D13/28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individual dru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usic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用简单的作业在短时间内将鼓更换至粗细不同的支承杆的鼓用支架。该鼓用支架(100)主要具备:装配于鼓的主体部(20);旋合槽(30),其贯通形成于该主体部的壁面并且在内周面刻有内螺纹;与该旋合槽旋合且刻有外螺纹的螺栓部件(40);插入设置于主体部的第一紧固部件(50);以及与该第一紧固部件嵌合同时插入设置于主体部的第二紧固部件(60),因此,无论大径支承杆(2)还是小径支承杆(3),都能够仅通过调节螺栓部件(40)的旋入量来紧固固定,即使在更换至粗细不同的支承杆的情况下,也不需要调节螺栓部件的旋入量的作业以外的作业,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作业在短时间内将鼓更换至粗细不同的支承杆。

Description

鼓用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鼓用支架,特别涉及能够利用简单的作业在短时间内将鼓更换至粗细不同的支承棒的鼓用支架。
背景技术
作为打击乐器的鼓装配有用于将鼓保持在鼓用固定件上的鼓用支架,通过将安装于鼓用固定件的支承杆紧固固定于鼓用支架,从而能够将鼓配置在演奏者容易演奏鼓的位置。
另外,作为鼓用固定件使用的支承杆,一般公知有φ22.2的管状的大径支承杆和φ9~φ11.5的杆状的小径支承杆这两种类型。因此,在将鼓更换至粗细不同的支承杆时,所装配的鼓用支架仅与一种粗细的支承杆对应的情况下,需要更换为与另一种粗细的支承杆对应的鼓用支架。
作为能够紧固这两种粗细不同的支承杆两者的鼓用支架,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198347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技术:通过适当组合使用第一金属零件的第一卡合槽和第二卡合槽与第二金属零件的第三卡合槽和第四卡合槽,从而能够将粗细不同的各种支承杆安装于打击乐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98347号公报(段落[0008]等)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鼓用支架中,在将鼓从一种粗细的支承杆更换至另一种粗细的支承杆的情况下,需要这样的作业:暂时卸下用于将第二金属零件安装于第一金属零件的螺栓和蝶形螺栓,并改变第二金属零件的朝向,然后再次重新紧固螺栓和蝶形螺栓而将第二金属零件安装于第一金属零件。由此,存在将鼓更换至粗细不同的支承杆的作业繁杂从而需要大量时间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简单的作业在短时间内将鼓更换至粗细不同的支承杆的鼓用支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鼓用支架具备:装配于鼓的主体部;旋合槽,其贯通形成于该主体部的壁面并且在内周面刻有内螺纹;以及与该旋合槽旋合且刻有外螺纹的螺栓部件,关于该鼓用支架,通过将上述螺栓部件旋入上述旋合槽,从而对安装于鼓用固定件的大径支承杆或形成为直径小于该大径支承杆的安装于上述鼓用固定件的小径支承杆双方进行紧固固定,将上述鼓保持于上述鼓用固定件,上述主体部具备:供上述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一方插入的至少一个第一通路;构成形成该第一通路的壁面的一部分并与上述螺栓部件的旋入方向对置的第一壁面;与上述第一通路交叉并且供上述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另一方插入的第二通路;以及构成形成该第二通路的壁面的一部分并且与上述第一壁面朝向相同方向的第二壁面,插入于上述第一通路的上述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一方被上述螺栓部件按压于上述第一壁面,由此紧固固定于上述主体部,插入于上述第二通路的上述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另一方被上述螺栓部件按压于上述第二壁面,由此紧固固定于上述主体部。
根据本发明的鼓用支架,主体部具备:供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一方插入的至少一个第一通路;构成形成该第一通路的壁面的一部分并与螺栓部件的旋入方向对置的第一壁面,插入于第一通路的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一方被螺栓部件按压于第一壁面,由此紧固固定于上述主体部,因此,仅通过调节螺栓部件相对于主体部的旋入量,就能够将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一方固定于鼓用支架。
并且,具备与第一通路交叉并且供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另一方插入的第二通路;以及构成形成该第二通路的壁面的一部分并与第一壁面朝向相同方向的第二壁面,插入于第二通路的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另一方被螺栓部件按压于第二壁面,由此紧固固定于主体部,因此,仅通过调节螺栓部件相对于主体部的旋入量,就能够将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另一方固定于鼓用支架。
由此,仅通过调节螺栓部件相对于主体部的旋入量,就能够将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双方紧固固定于鼓用支架,因此,具有在将鼓更换至粗细不同的支承杆时能够利用简单的作业在短时间内进行更换的效果。
另外,该鼓用支架也可以具备第一紧固部件,该第一紧固部件插入设置于第一壁面与旋合槽之间,并且具有面积比螺栓部件的旋入方向的前端面的面积大的主面,插入于第一通路的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一方被第一紧固部件的主面按压于第一壁面,由此紧固固定于主体部。由此,能够将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一方以更大的面积按压于第一壁面。由此能够更牢靠地紧固固定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一方,因此,具有能够更稳定地保持鼓的效果。并且,插入于第二通路的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另一方被第一紧固部件按压于第二壁面的主面,由此紧固固定于上述主体部,因此,能够将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另一方以更大的面积按压于第二壁面。由此,能够更牢靠地紧固固定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另一方,因此具有能够更稳定地保持鼓的效果。
并且,主体部也可以具备隔开预定间隔地对置的一对滑动面,上述第一紧固部件具备与上述滑动面抵接的抵接部,上述抵接部通过与上述一对滑动面抵接而被向上述螺栓部件的旋入方向引导。由此,当第一紧固部件被旋入主体部的螺栓部件的前端面按压时,抵接部在滑动面上滑动,并向沿着螺栓部件的旋入方向的方向被引导,因此能够限制第一紧固部件向沿着螺栓部件的旋入方向的方向以外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在插入设置于主体部的第一紧固部件的主面朝向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的状态下,使第一紧固部件沿着螺栓部件的旋入方向平行地移动,因此,具有能够可靠地将鼓保持于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的效果。
该鼓用支架也可以具备圆筒状的第二紧固部件,该第二紧固部件由合成树脂制成,插入于第一通路,并且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一方能够内嵌于该第二紧固部件,内嵌于第二紧固部件的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一方被因上述螺栓部件而弹性变形的第二紧固部件按压,由此紧固固定于主体部。由此能够使第二紧固部件以大的面积抵接于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由此具有这样的效果:能够更加牢靠地紧固固定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并且更稳定地保持鼓。并且,由于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被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第二紧固部件按压,因此具有能够防止紧固固定于主体部的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打滑而脱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将装配有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鼓用支架的鼓固定于大径支承杆时的鼓的立体图,图1(b)是将装配有鼓用支架的鼓固定于小径支承杆时的鼓的立体图。
图2是鼓用支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主体部的主视图,图3(b)是主体部的后视图,图3(c)是从图3(a)的箭头Ⅲc方向观察到的主体部的俯视图,图3(d)是从图3(a)的箭头Ⅲd方向观察到的主体部的侧视图。
图4(a)是第一紧固部件的主视图,图4(b)是从图4(a)的箭头Ⅳb方向观察到的第一紧固部件的侧视图,图4(c)是从图4(a)的箭头Ⅳc方向观察到的第一紧固部件的俯视图。
图5(a)是第二紧固部件的主视图,图5(b)是第二紧固部件的后视图,图5(c)是从图5(a)的箭头Ⅴc方向观察到的第二紧固部件的俯视图,图5(d)是从图5(a)的箭头Ⅴd方向观察到的第二紧固部件的仰视图。
图6(a)是沿着图1(a)的Ⅵa-Ⅵa线的鼓用支架的剖视图,图6(b)是沿着图6(a)的Ⅵb-Ⅵb线的鼓用支架的剖视图。
图7(a)是沿着图1(b)的Ⅶa-Ⅶa线的鼓用支架的剖视图,图7(b)是沿着图7(a)的Ⅶb-Ⅶb线的鼓用支架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  鼓
2  大径支承杆
3  小径支承杆
20 主体部
21 第一通路
22 第一壁面
23 第二通路
24 第二壁面
26 滑动面
30 旋合槽
40 螺栓部件
50  第一紧固部件
51a 第一压抵面(主面的一部分)
52  抵接部
53  第二压抵面(主面的一部分)
60  第二紧固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a)是将装配有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鼓用支架100的鼓1固定于大径支承杆2时的鼓1的立体图,图1(b)是将装配有鼓用支架100的鼓1固定于小径支承杆3时的鼓1的立体图。图2是鼓用支架100的分解立体图。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鼓用支架100的概要构成进行说明。鼓用支架100装配于鼓1,是用于将作为打击乐器的鼓1保持于安装在鼓用固定件(未图示)上的管状的大径支承杆2或直径比大径支承杆2小的杆状的小径支承杆3的部件。
如图1(a)所示,在将鼓1固定于安装在鼓用固定件上的大径支承杆2的情况下,沿着与鼓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将大径支承杆2插入于鼓用支架100,并将后述的螺栓部件40旋入主体部20,由此将大径支承杆2紧固固定于鼓用支架100。
如图1(b)所示,在将鼓1装配于安装在鼓用固定件上的小径支承杆3的情况下,沿着鼓1的轴向将小径支承杆3插入于鼓用支架100,并将后述的螺栓部件40旋入主体部20,由此将小径支承杆3紧固固定于鼓用支架100。
如图2所示,鼓用支架100主要具备:装配于鼓1的主体部20;旋合槽30,其贯通形成于该主体部20的壁面,并且在内周面刻有内螺纹;与该旋合槽30旋合且刻有外螺纹的螺栓部件40;插入设置于主体部20的第一紧固部件50;以及第二紧固部件60,其与该第一紧固部件50嵌合同时插入设置于主体部20。
旋合槽30贯通形成于主体部20的壁面,并且从主体部20的外壁面突出形成,在旋合槽30的内周面侧刻有内螺纹,该内螺纹能够与刻在螺栓部件40上的外螺纹旋合。通过从主体部20的外壁面突出形成旋合槽30,并加大刻有内螺纹的部分的面积,使得螺栓部件40与旋合槽30旋合的部分增多,能够进一步增强螺栓部件40旋入到主体部20中时的按压力。
螺栓部件40具备:刻有外螺纹的杆状的卡合部41;形成于该卡合部41的一端侧的端面部分的平面状的前端面42;以及把手部43,其形成于卡合部41的另一端侧,通过由使用者的手旋转该把手部,从而使卡合部41与旋合槽30旋合。
第一紧固部件50是由金属制成的剖面为U字状的部件,主要具备:由弯曲形状形成的按压部51;以及一对抵接部52,该抵接部52与该按压部51的周向的两端连接设置,所述一对抵接部52的外表面侧形成为相互平行的平坦面状。
第二紧固部件60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圆筒状的部件,主要具备:圆筒状的筒部61;从该筒部61的一端侧向周向延伸设置的U字状的第一限制部62;以及第二限制部63,其从筒部61的另一端侧向周向延伸设置,由与第一限制部62平行的U字状部分和连结该U字状部分的端面彼此的圆弧状部分形成。
第一紧固部件50通过使按压部51嵌合于第一限制部62和第二限制部63之间从而嵌合于第二紧固部件60,第二紧固部件60通过与第一紧固部件50一起嵌合于主体部20,从而限制第一紧固部件50和第二紧固部件60在主体部20内的移动。
接着,参照图3说明主体部20的详细构成。图3(a)是主体部20的主视图,图3(b)是主体部20的后视图,图3(c)是从图3(a)的箭头Ⅲc方向观察到的主体部20的俯视图,图3(d)是从图3(a)的箭头Ⅲd方向观察到的主体部20的侧视图。
主体部20是用于固定大径支承杆2和小径支承杆3(参照图2)的部分,主要具备第一通路21、第一壁面22、第二通路23、第二壁面24以及装配部25。
第一通路21是用于插入大径支承杆2的通路,如图3(a)或图3(b)所示,第一通路21从在主体部20的正面侧(图3(a)近前侧)开口的开口部21a朝向背面侧(图3(b)近前侧)形成。第一壁面22是构成形成第一通路21的壁面的一部分并与螺栓部件40(参照图2)的旋入方向对置地形成的主视为圆弧状的部分,该第一壁面22从开口部21a朝向背面侧延伸设置。
如图3(c)所示,第二通路23是用于插入小径支承杆3的通路,与第一通路21交叉并贯通形成于主体部20的与螺栓部件40的旋入方向正交的壁面。第二壁面24是构成形成第二通路23的壁面的一部分并与第一壁面22朝向相同方向(与螺栓部件40的旋入方向对置的方向)的部分,如图3所示,该第二壁面24形成为楔状(随着远离旋合槽30,对置间隔变窄的形状)。通过形成为楔状,能够防止在紧固固定小径支承杆3时小径支承杆3打滑而向径向移动。另一方面,通过使形成第二通路的壁面中与第二壁面24对置侧的壁面形成为圆弧状,能够确保第二通路23的大小,能够容易将小径支承杆3插入于主体部20。
并且,如图3(b)所示,在主体部20的第一通路21侧形成有一对滑动面26,所述一对滑动面26与第二壁面24连接设置,并且沿着螺栓部件40的旋入方向平行地形成。另外,连接设置第一壁面22和一对滑动面26的平面状的连接设置面27以与一对滑动面26垂直的方式形成。
装配部25是用于将主体部20装配于鼓1(参照图1)的部分,如图3(c)或图3(d)所示,在主体部20的背面侧(图3(c)上侧)形成为凸缘状。
如图3(b)或图3(c)所示,在装配部25的背面侧,从装配部25的背面侧突出形成有突出内螺纹部25a,在该突出内螺纹部25a刻有内螺纹。使突出内螺纹部25a从鼓1的外周面侧向内周面侧贯通,并从内周面侧螺纹安装螺栓,从而将鼓用支架100固定于鼓1(参照图1)。
另外,如图3(b)所示,在装配部25的背面侧形成有内螺纹孔25b,在该内螺纹孔25b上刻有内螺纹,该内螺纹孔25b用于通过螺栓固定金属板(未图示)。在将第一紧固部件50和第二紧固部件60(参照图2)插入设置于主体部20后,从装配部25的背面侧装配金属板,由此能够限制插入设置于主体部20的第一紧固部件50和第二紧固部件60的移动,并且能够防止插入于主体部20的大径支承杆2的前端贯通主体部20而使鼓1破损(参照图1(a))。
接着,参照图4对第一紧固部件5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4(a)是第一紧固部件50的主视图,图4(b)是从图4(a)的箭头Ⅳb方向观察到的第一紧固部件50的侧视图,图4(c)是从图4(a)的箭头Ⅳc方向观察到的第一紧固部件50的俯视图。
如图4(a)所示,在按压部51的内周面侧形成有剖面为圆弧状的第一压抵面51a,如图4(b)所示,在按压部51的外周面侧凹设形成有碰抵部51b,该碰抵部51b的底面部分形成为平面状。碰抵部51b是在螺栓部件40旋入主体部20时被前端面42(参照图2)按压的部分,前端面42缓缓插入碰抵部51b同时按压于碰抵部51b,由此能够将前端面42朝旋入方向的按压力可靠地传递到第一紧固部件50。
如图4(c)所示,一对抵接部52分别具备:形成于长度方向两侧(图4(c)上下侧)并向宽度方向(图4(c)的左右方向)的一方(图4(c)左方)突出的一对突出部52a、52b;和形成于这一对突出部52a、52b之间的楔状的第二压抵面53。另外,第二压抵面53形成为,在第一紧固部件50插入设置于主体部20时配设于构成第二通路23的位置(参照图7(b))。
并且,在形成于一对抵接部52的每个的突出部52b分别形成有引导部54,该引导部54从一对抵接部52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图4(c)下侧)向抵接部5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另外,如图4(b)所示,关于第一紧固部件50,从按压部51的轴向的一端侧的端部到另一端侧的端部的长度形成为宽度W1,并且从引导部54的延伸设置方向的端部到抵接部5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的端部的长度形成为W2,一对引导部54的内壁面之间的长度形成为高度H1。
接着,参照图5说明第二紧固部件60的详细构成。图5(a)是第二紧固部件60的主视图,图5(b)是第二紧固部件60的后视图,图5(c)是从图5(a)的箭头Ⅴc方向观察到的第二紧固部件60的俯视图,图5(d)是从图5(a)的箭头Ⅴd方向观察到的第二紧固部件60的仰视图。
如图5(a)或图5(c)所示,第二紧固部件60具备从第一限制部62沿轴向延伸设置的圆环状的圆环部64。圆环部64的外径形成为能够内嵌于主体部20的开口部21a(参照图3(a))的大小,形成为略小于开口部21a的内径。并且,第二紧固部件60主要具备从第二限制部63沿轴向延伸设置的多个肋65。
如图5(c)或图5(d)所示,在筒部61中贯通形成有供小径支承杆3(参照图2)插入的第一贯穿部61a,并且在与该第一贯穿部61a对置的位置贯通形成有供小径支承杆3插入的第二贯穿部61b。另外,第一贯穿部61a和第二贯穿部61b形成为,在第二紧固部件60嵌合于主体部20时配设在构成第二通路23的位置(参照图7(b))。
并且,在筒部61形成有可动面61c,该可动面61c由下列部分包围而成:沿着筒部61和第一限制部62的连接部分切入半个圆周量而成的第一狭缝61c1;沿着筒部61和第二限制部63的连接部分以与第一狭缝61c1平行的方式切入而成的第二狭缝61c2;以及第三狭缝61c3,该第三狭缝61c3连接第一狭缝61c1的一端和第二狭缝61c2的一端,并且通过第一贯穿部61a同时沿着筒部61的轴向切入而成。
另外,关于第二紧固部件60,如图5(a)或图5(b)所示,第一限制部62的外周部分中的相互平行的直线部分之间的长度(图5(a)上下方向的长度)形成为高度H2,并且第二限制部63的外周部分中的相互平行的直线部分之间的长度(图5(b)上下方向的长度)形成为高度H3。该高度H2形成为大于高度H1(参照图4),并且高度H3形成为略小于高度H1。并且,筒部61的轴向的长度形成为宽度W3,该宽度W3形成为小于宽度W2(参照图4),并且宽度W3形成为略大于宽度W1。
由此,通过使第二限制部63插入一对引导部54之间,从而能够使按压部51嵌合于第一限制部62和第二限制部63之间,并能够使第一紧固部件50嵌合于第二紧固部件60(参照图2、图4)。因此,能够通过一对引导部54限制第二紧固部件60沿周向的移动,并且能够通过第一限制部62和第二限制部63限制第一紧固部件50沿轴向的动作。
并且,在筒部61的夹着筒部61的第三狭缝61c3位于可动面61c的相反侧的外周面,靠第一限制部62侧凸出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的突起部66。并且,突起部66与第一限制部62之间的尺寸构成为在使第一紧固部件50与第二紧固部件60嵌合时能够与突出部52a嵌合的长度、并且是不能与形成有引导部54的突出部52b嵌合的长度。由此,在使突出部52a侧朝向第二限制部62侧的状态下,无法使第一紧固部件50与第二紧固部件60嵌合,只有在使突出部52b侧朝向第二限制部62侧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第一紧固部件50与第二紧固部件60嵌合。并且,在使第二限制部63从筒部61的位于可动面61c的相反侧的外周面插入一对引导部54之间的情况下,抵接面52的宽度方向的端面与突起部66碰撞,从而防止按压部51嵌合于第一限制部62和第二限制部63之间。
由此,只有在使第一压抵面51a与可动面61c侧对置同时使第二限制部63插入一对引导部54之间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紧固部件50与第二紧固部件60嵌合,因此能够防止第一紧固部件50以错误的方法嵌合于第二紧固部件60,在第二紧固部件60插入设置于主体部20时,能够使第一贯穿部61a和第二贯穿部61b配设于构成第二通路23的位置。
另外,第一紧固部件50形成为,在嵌合于第二紧固部件60时,第二压抵部53配设于第一贯穿部61a上,第一贯穿部61a的一部分被抵接部52堵住(参照图7(b))。
接着,参照图6说明利用鼓用支架100固定大径支承杆2的固定方法。图6(a)是沿着图1(a)的Ⅵa-Ⅵa线的鼓用支架100的剖视图,图6(b)是沿着图6(a)的Ⅵb-Ⅵb线的鼓用支架100的剖视图。
在将嵌合有第一紧固部件50的第二紧固部件60插入设置于主体部20时,使碰抵部51b朝向旋合槽30的方向,同时将圆环部64侧朝向插入方向从主体部20的后面侧插入(参照图2)。此时,如图6(b)所示,由于圆环部64嵌合于开口部21a,因此能够使第二紧固部件60嵌合于主体部20,并且能够将从开口部21a插入的大径支承杆2引导到第二紧固部件60的内周部分。
并且,当第二紧固部件60插入设置于主体部20时,通过连接设置面27限制第一限制部62沿周向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第二紧固部件60向周向旋转,并且,由于第一限制部62与主体部20卡合,因此能够防止第二紧固部件60从正面侧脱落。
另外,如图6(b)所示,在主体部20的背面侧,肋45的前端部分延伸设置到内螺纹孔25b的前端部分。由此,在将第一紧固部件50和第二紧固部件60插入设置于主体部20后,将螺栓螺纹安装于内螺纹孔25b从而将金属板(未图示)固定于主体部20的背面侧,由此,能够限制第二紧固部件60向轴向(图(b)前后方向)移动。
在将大径支承杆2固定于鼓用支架100时,在将大径支承杆2插入第一通路21(参照图3(a))的状态下,将与旋合槽30旋合的螺栓部件40旋入主体部20内。
当螺栓部件40旋合于旋合槽30、前端面42旋入主体部20时,如图6(a)所示,前端面42缓缓插入于在第一紧固部件50的外周面形成的碰抵部51b,并且按压部51被前端面42在旋入方向按压,上述第一紧固部件50插入设置于主体部20。此时,由于形成为平面状的前端面42按压形成为平面状的碰抵部51b的底面部分,因此能够将该按压力可靠地传递至按压部51,并且,通过将前端面42的按压力传递至按压部51,能够以更大的面积按压大径支承杆2。
并且,当抵接部52抵接于一对滑动面26、螺栓部件40的前端面42旋入主体部20时,抵接部52在滑动面26上滑动,第一紧固部件50被向沿着螺栓部件40的旋入方向的方向引导,因此能够限制第一紧固部件50向沿着螺栓部件40的旋入方向的方向以外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在使第一压抵面51a朝向大径支承杆2的状态下,使第一支承部件50沿着螺栓部件40的旋入方向平行移动。
当按压部51被前端面42向旋入方向按压时,筒部61按压于第一壁面22,并且形成于筒部61的可动面61c抵接于第一压抵面51a。可动面61c通过按压部51的按压力弹性变形并被向内周面侧按压。由此,筒部61的内径变小,大径支承杆2的外周面被筒部61的内周面覆盖同时紧固于筒部61的内周面。因此能够将大径支承杆2紧固固定于主体部20。由此能够牢靠地紧固固定大径支承杆2。并且,由于第二紧固部件60由合成树脂制成,因此能够防止大径支承杆2打滑而从主体部20脱离。
另外,在可动面61c的外周面中形成有第一狭缝61c1、第二狭缝61c2以及第三狭缝61c3(参照图5(c)),因此,从可动面61c分离的第一限制部62、第二限制部63和圆环部64能够避免因按压部51的按压力引起的弹性变形。由此,即使长期持续大径支承杆2紧固固定于鼓用支架100的状态,也能够避免第一限制部62、第二限制部63和圆环部64的由永久应变引起的变形,因此能够维持第二紧固部件60嵌合于主体部20的状态,能够限制插入设置于主体部20的第二紧固部件60在主体部20的内部移动。
接着,参照图7说明利用鼓用支架100对小径支承杆3固定的固定方法。图7(a)是沿着图1(b)的Ⅶa-Ⅶa线的鼓用支架100的剖视图,图7(b)是沿着图7(a)的Ⅶb-Ⅶb线的鼓用支架100的剖视图。
在使小径支承杆3固定于鼓用支架100时,如图7(a)所示,在使小径支承杆3插入于第二通路23的状态下,使与旋合槽30旋合的螺栓部件40旋入主体部20内。当螺栓部件40与旋合槽30旋合、前端面42旋入主体部20时,前端面42缓缓插入于在第一紧固部件50的外周面形成的碰抵部51b,并且,按压部51被前端面42向旋入方向按压,上述第一紧固部件50插入设置于主体部20。
此处,如上所述,第二压抵部53配设于第三狭缝61c3上,第一贯穿部61a形成为一部分被抵接部52堵住,因此,如图7(b)所示,当按压部51被前端面42向旋入方向按压时,第二压抵部53抵接于小径支承杆3。小径支承杆3被第二压抵部53的按压力按压于第二壁面24,因此能够将小径支承杆3紧固固定于主体部20。
通过使第二压抵部53抵接而进行按压,从而能够更加牢靠地紧固,因此,即使是形成为直径小于大径支承杆2(参照图6)的小径支承杆3,也能够可靠地保持于鼓用支架100。另外,由于第二壁面24和一对第二压抵面53分别形成为楔状,因此能够限制小径支承杆3向周向移动。
如上所述,无论大径支承杆2还是小径支承杆3,都能够仅通过调节螺栓部件40的旋入量来紧固固定,即使在更换至粗细不同的支承杆的情况下,也不需要调节螺栓部件40的旋入量的作业以外的作业,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作业在短时间内将鼓1更换至粗细不同的支承杆。
以上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制,可以容易地想到,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进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沿着与鼓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将大径支承杆2插入于鼓用支架100、并且沿着鼓1的轴向将小径支承杆3插入于鼓用支架100的情况,但未必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沿着鼓1的轴向将大径支承杆2插入于鼓用支架100、并且沿着与鼓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将小径支承杆3插入于鼓用支架10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鼓用支架100具备与第一紧固部件50嵌合同时插入设置于主体部20并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第二紧固部件60的情况,但未必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主体部20不插入设置第一紧固部件50或第二紧固部件60中的任一方或双方。
在第一紧固部件50和第二紧固部件60不插入设置于主体部20的情况下,插入于第一通路21的大径支承杆2被前端面42按压于第一壁面22,由此紧固固定于主体部20,插入于第二通路23的小径支承杆3被前端面42按压于第二壁面24,由此紧固固定于主体部20。
在只有第一紧固部件50插入设置于主体部20的情况下,插入于第一通路21的大径支承杆2被第一压抵面51a按压于第一壁面22,由此紧固固定于主体部20,插入于第二通路23的小径支承杆3被第二压抵面53按压于第二壁面24,由此紧固固定于主体部20。
在只有第二紧固部件60插入设置于主体部20的情况下,可动面61c通过前端面42的按压力而弹性变形,由此利用筒部61的内周面覆盖大径支承杆2,由此,插入于第一通路21的大径支承杆2紧固固定于主体部20,可动面61c通过前端面42的按压力而弹性变形,从而第一贯穿部61a缩小,插入于第二通路23的小径支承杆3被第一贯穿部61a的内壁面按压于第二壁面24,由此紧固固定于主体部2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紧固部件50由金属制成的情况,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第一紧固部件50也可以由增强塑料制成。并且,说明了第一紧固部件50形成为剖面为U字状的情况,但是未必限定于此,也可以例如形成为剖面为コ字状或V字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一紧固部件60的筒部61形成有第一狭缝61c1、第二狭缝61c2以及第三狭缝61c3的情况,但未必限定于此,也可以不形成第一狭缝61c1、第二狭缝61c2以及第三狭缝61c3中的任一个或全部。

Claims (4)

1.一种鼓用支架,该鼓用支架具备:装配于鼓的主体部;旋合槽,其贯通形成于该主体部的壁面并且在内周面刻有内螺纹;以及与该旋合槽旋合且刻有外螺纹的螺栓部件,其特征在于,
关于该鼓用支架,通过将上述螺栓部件旋入上述旋合槽,从而对安装于鼓用固定件的大径支承杆或形成为直径小于该大径支承杆的安装于上述鼓用固定件的小径支承杆双方进行紧固固定,从而将上述鼓保持于上述鼓用固定件,
上述主体部具备:
供上述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一方插入的第一通路;
构成形成该第一通路的壁面的一部分并与上述螺栓部件的旋入方向对置的第一壁面;
与上述第一通路交叉并且供上述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另一方插入的第二通路;以及
构成形成该第二通路的壁面的一部分并且与上述第一壁面朝向相同方向的第二壁面,
插入于上述第一通路的上述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一方被上述螺栓部件按压于上述第一壁面,由此紧固固定于上述主体部,插入于上述第二通路的上述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另一方被上述螺栓部件按压于上述第二壁面,由此紧固固定于上述主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用支架,其特征在于,
该鼓用支架具备第一紧固部件,该第一紧固部件插入设置于上述第一壁面与上述旋合槽之间,并且具有面积比上述螺栓部件的旋入方向的前端面的面积大的主面,
插入于上述第一通路的上述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一方被上述第一紧固部件的主面按压于上述第一壁面,由此紧固固定于上述主体部,插入于上述第二通路的上述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另一方被上述第一紧固部件的主面按压于上述第二壁面,由此紧固固定于上述主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用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体部具备一对滑动面,所述一对滑动面隔开预定间隔地对置,并沿着上述螺栓部件的旋入方向平行地形成,
上述第一紧固部件具备与上述滑动面抵接的抵接部,上述抵接部通过与上述一对滑动面抵接而被朝向上述螺栓部件的旋入方向引导。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鼓用支架,其特征在于,
该鼓用支架具备圆筒状的第二紧固部件,该第二紧固部件由合成树脂制成,插入于上述第一通路,并且上述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一方能够内嵌于该第二紧固部件,
内嵌于上述第二紧固部件的上述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一方被上述第二紧固部件按压,上述第二紧固部件通过上述螺栓部件而弹性变形,由此将内嵌于上述第二紧固部件的上述大径支承杆或小径支承杆中的一方紧固固定于上述主体部。
CN2010102026915A 2009-06-11 2010-06-11 鼓用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38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9731 2009-06-11
JP2009139731A JP5441507B2 (ja) 2009-06-11 2009-06-11 ドラム用ブラケ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3848A CN101923848A (zh) 2010-12-22
CN101923848B true CN101923848B (zh) 2013-07-17

Family

ID=42173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269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3848B (zh) 2009-06-11 2010-06-11 鼓用支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43840B2 (zh)
EP (1) EP2261889B1 (zh)
JP (1) JP5441507B2 (zh)
CN (1) CN101923848B (zh)
AT (1) ATE552583T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41507B2 (ja) * 2009-06-11 2014-03-12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ドラム用ブラケット
US8399755B2 (en) * 2010-11-01 2013-03-19 Wei-Pin Wang Connection assembly for drum shell
CN102394056A (zh) * 2011-07-26 2012-03-28 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 压板式大鼓顶鼓座
JP5735463B2 (ja) * 2012-07-24 2015-06-17 星野楽器株式会社 ドラムの取付装置
US9966050B2 (en) * 2013-10-25 2018-05-08 Drum Workshop, Inc. Instrument Mounting Assembly
USD763952S1 (en) 2014-09-19 2016-08-16 Karen Turner Thigh drum
USD835711S1 (en) 2014-10-21 2018-12-11 Steve Kenkman Single claw drum display
USD763953S1 (en) * 2014-10-21 2016-08-16 Steve Kenkman Single claw drum display
DE102015120918B4 (de) 2014-12-02 2021-02-04 Drum Workshop Inc. Montagevorrichtung für Musikinstrumente
AU2018334466B2 (en) 2017-09-18 2023-01-05 Welch Tuning Systems, Inc. Tensioning system for vibrating membranes
USD875172S1 (en) * 2018-09-17 2020-02-11 Welch Tuning Systems, Inc. Drum hoop bracket
USD875171S1 (en) 2018-09-17 2020-02-11 Welch Tuning Systems, Inc. Drum claw
USD889534S1 (en) * 2018-09-17 2020-07-07 Welch Tuning Systems, Inc. Drum head tensioning bracket
US11028961B1 (en) * 2019-12-26 2021-06-08 Remarkable Company Tightening structure of musical instrument stand
US11990109B2 (en) 2022-04-21 2024-05-21 Pearl Musical Instrument Co. Holder system for a drum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39419A1 (de) * 1995-10-24 1997-04-30 Link Johs Sonor Gmbh Klemmhalterung von Anbauteilen an Percussions-Musikinstrument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19618A (en) * 1957-08-16 1960-01-05 Jr Henry H Slingerland Drum mounting
US3561716A (en) * 1968-10-09 1971-02-09 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 Inc Percussion instrument support
US3576149A (en) * 1969-04-03 1971-04-27 Slingerland Durm Co Drum holder
US4158980A (en) * 1978-01-16 1979-06-26 Gauger Gary L Mounting bracket for drums
US4596176A (en) * 1983-06-17 1986-06-24 Gauger Gary L Bracket for mounting shell-less drums
JPS6186799U (zh) * 1984-11-08 1986-06-06
JPH01146094U (zh) * 1988-03-24 1989-10-06
US5329838A (en) * 1991-01-14 1994-07-19 Yamaha Corporation Drum with shell less susceptible to influence from drum stand
US5105710A (en) * 1991-09-16 1992-04-21 Steven Rothmel Tuned electronic drum pad
JPH0625890U (ja) * 1992-09-02 1994-04-08 ケイ.エイチ.エス.ミュージカル インストゥル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固定用具
US5337645A (en) * 1992-10-30 1994-08-16 Purecussion, Inc. Musical drum mount with circumferentially adjustable insulating supports
US5477767A (en) * 1992-12-29 1995-12-26 May; Randall L. Mounting bracket and resonance modifier for drums
USD350762S (en) * 1992-12-29 1994-09-20 Yamah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rum
DE9307020U1 (zh) * 1993-05-08 1993-07-15 Sonor Johs. Link Gmbh, 5920 Bad Berleburg, De
US5544561A (en) * 1994-01-14 1996-08-13 Pearl Musical Instrument Company Intergrated mounting system for drums
JP2894937B2 (ja) * 1994-01-14 1999-05-24 星野楽器株式会社 ドラムの支持構造
JP3014483U (ja) * 1995-02-08 1995-08-08 星野楽器株式会社 ドラムの自在保持ホルダ
US5600080A (en) * 1995-07-10 1997-02-04 Remo, Inc. Drum suspension and mounting apparatus
US5660364A (en) * 1996-05-30 1997-08-26 Hsieh; Wu Hong Tom-tom holder
JP3447500B2 (ja) 1997-01-13 2003-09-16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打楽器のスタンド取り付け金具
JP3053875U (ja) * 1998-05-08 1998-11-17 功學社教育用品股▲ふん▼有限公司 フレーム固定装置
US6075190A (en) * 1999-05-07 2000-06-13 Remo, Inc. Drum holder
JP2002130225A (ja) * 2000-10-21 2002-05-09 Shizuo Mishima 部材間の接続構造
JP3849565B2 (ja) * 2002-04-09 2006-11-22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打楽器用ゴムパ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12513B2 (ja) * 2005-09-16 2011-01-12 星野楽器株式会社 サイドドラムの支持装置
US7612273B2 (en) * 2006-03-20 2009-11-03 Roland Corporation Electronic percussion instrument
USD568378S1 (en) * 2006-03-21 2008-05-06 Roland Corporation Electronic percussion instrument
US20080116332A1 (en) * 2006-11-21 2008-05-22 Van Der Meulen Jan Roelof Leg system for drums
JP2008170644A (ja) * 2007-01-10 2008-07-24 Roland Corp 電子楽器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楽器用スタンド
WO2008134653A1 (en) * 2007-04-27 2008-11-06 Swift Distribution, Inc. Percussion instrument support apparatus
US20090250584A1 (en) * 2008-04-03 2009-10-08 K.H.S. Musical Instrument Co. Ltd. Adjustable holding device for drums
JP5441507B2 (ja) * 2009-06-11 2014-03-12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ドラム用ブラケット
JP5499545B2 (ja) * 2009-07-15 2014-05-21 株式会社サカエリズム楽器 ドラムの支持構造及び該支持構造により支持されるド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39419A1 (de) * 1995-10-24 1997-04-30 Link Johs Sonor Gmbh Klemmhalterung von Anbauteilen an Percussions-Musikinstrument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552583T1 (de) 2012-04-15
US7943840B2 (en) 2011-05-17
JP5441507B2 (ja) 2014-03-12
CN101923848A (zh) 2010-12-22
EP2261889A2 (en) 2010-12-15
JP2010286622A (ja) 2010-12-24
EP2261889A3 (en) 2011-08-31
US20100313734A1 (en) 2010-12-16
EP2261889B1 (en) 2012-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3848B (zh) 鼓用支架
CN104137694A (zh) 用于自由式切割机的线切割头
KR101419325B1 (ko) 멀티포인트 카트리지
CN102084140A (zh) 用于将附装件固定在支座上的连接组件
TW200734035A (en) Hollow fiber module
CN101205941A (zh) 家具配件
KR200467577Y1 (ko) 가구용 조립구
US10151288B2 (en) Fuel supply device
EP3705071A1 (en) Screw screwing device
ATE270410T1 (de) Rohrleitungshalter
CN205710160U (zh) 一种净水机
KR200348996Y1 (ko) 가구 조립용 앵커
JP2015124884A (ja) 配線・配管材支持具及び固定部材
JP5538547B2 (ja) 家具用金具の固定具
CN213627048U (zh) 方管连接结构和锁具
KR100634413B1 (ko) 마스터실린더와 리저버탱크간의 결합구조
CN104344514A (zh) 防鼠机构及设有该防鼠机构的空调器
CN215344122U (zh) 一种电机磁瓦的防窜动结构以及电机
CN214196878U (zh) 矩形管连接件
JP2014227764A (ja) 間仕切装置
CN211362689U (zh) 一种打钉机构及自动打钉装置
CN102286867A (zh) 具有双重减振功能的全自动洗衣机
WO2009136082A3 (fr) Structure comportant au moins une traverse tubulaire horizontale fixée à un montant vertical
KR200207199Y1 (ko) 연료탱크 고정구조
KR200219375Y1 (ko) 연사기의 보빈꽂이용 스토퍼홀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