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4586B - Don毒素的制备纯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Don毒素的制备纯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4586B
CN101914586B CN2010102260556A CN201010226055A CN101914586B CN 101914586 B CN101914586 B CN 101914586B CN 2010102260556 A CN2010102260556 A CN 2010102260556A CN 201010226055 A CN201010226055 A CN 201010226055A CN 101914586 B CN101914586 B CN 1019145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xanaphthene
don toxin
elutriant
ethyle acetate
d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60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4586A (zh
Inventor
徐剑宏
史建荣
祭芳
林凡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0102260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145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14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4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4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45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DON毒素的制备纯化方法,是利用禾谷镰刀菌生产DON毒素,生产中使用的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均为液体培养基,其中,种子培养基由下列组分按照体积百分比混合:蔗糖1%,硝酸铵0.2%,硫酸镁0.05%,硫酸铁0.02%,磷酸二氢钾0.2%,蛋白胨0.4%,酵母浸膏0.2%,余量为水;所述的发酵培养基是由下列组分按照体积百分比混合:硝酸铵0.1%,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05%,氯化钠0.4%,蔗糖2%,甘油1%,硫酸锌0.002%,余量为水;具体制备纯化方法是通过活化、培养、发酵、纯化等步骤获得纯化的DON毒素。

Description

DON毒素的制备纯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DON毒素的制备纯化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禾谷镰刀菌通过液体种子培养基和液体发酵培养基制备纯化DON毒素的工艺。
背景技术
真菌毒素是病原菌侵染植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所有的真菌毒素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已知毒性,致癌性和污染频率都比较高的天然物质之一,而在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最常见的。DON又名呕吐毒素(vomitoxin,VT),是小麦等谷物受赤霉病菌侵染后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1970年首先从日本香川县感染赤霉病的大麦中分离到,其结构为3,7,15-三羟基-12,13-环氧单端孢霉-9烯-8酮(UenoY等,1984)。DON污染谷物后会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李大伟(1989)报道我国因毒素污染造成的小麦损失已超过了80万吨。DON还会对人畜造成毒害,一方面,会使动物产生包括嗜睡、食欲丧失、呕吐、肠道损伤、皮肤坏死、胃肠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和繁殖功能障碍等症状。在动物中,猪对DON最敏感,致吐剂量为0.1mg/kg(经口),0.05mg/kg(腹腔注射)(Danicke等,2004)。1999年,王金法等报道,启东华宝三联牧场以受毒素污染的大麦作饲料,致使4月龄架子猪中毒并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死亡病猪22头。另一方面由于DON具有很好的耐热性,熔点是151~153℃,所以不因常规的加热而破坏,在许多的食品如:面包、蛋糕、肉、奶、蛋上均有残留。
我国是小麦赤霉病的重发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麦区、东北春麦区和黄淮麦区,小麦赤霉病流行年的病穗率高达50%以上,因此我国谷物中DON毒素的污染也很普遍。杜晓昱在2005年对采自我国福建、江苏、四川、河南和黑龙江等麦区的55个小麦样品进行了DON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都含有DON,其含量在0.1~5.2mg/kg之间,其中有17个样品中的DON含量都高于国家标准1.0mg/kg;在我国河北省食管癌、胃癌高发区居民饮食中DON的污染率和含量均相当高,检出含量最高者可达170.22mg/kg。
由于真菌毒素DON在小麦等谷物中普遍存在,除了严重影响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威胁人畜的健康以外,还限制着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很多的农产品,包括:小麦、大麦、玉米、水稻等都是真菌毒素污染的高风险产品。进口国家对真菌毒素限量标准阻碍了这类农产品的出口。因此对于DON毒素的检测和控制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
无论对DON毒素进行产生检测研究还是控制研究,都需要大量的毒素样品。需要有一种能够大规模、安全、廉价的在实验室制备纯化DON毒素的方法和技术,目前,实验室制备纯化DON毒素的方法中涉及的培养基一般采用麦粒或者米饭培养基,采用这种培养基,需要把禾谷镰刀菌接种于麦粒或者米饭培养基上,28℃培养30天后产生DON毒素。采用这种方法获得的DON毒素,生产周期长,由于小麦和大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类等组分,导致毒素粗提取液中往往存在大量的杂质,这就导致提取这种方法产生的毒素步骤复杂,操作时间长,有机试剂用量大,而且会造成后期的纯化困难,纯毒素的获得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通过麦粒培养基制备纯化DON毒素的方法获得的DON毒素往往存在大量杂质的实际问题,提供一种利用新的培养基制备纯化DON毒素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DON毒素的制备纯化方法,是利用禾谷镰刀菌生产DON毒素,其特征在于:生产中使用的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均为液体培养基,其中,种子培养基由下列组分按照体积百分比混合:蔗糖1%,硝酸铵0.2%,硫酸镁0.05%,硫酸铁0.02%,磷酸二氢钾0.2%,蛋白胨0.4%,酵母浸膏0.2%,余量为水;所述的发酵培养基是由下列组分按照体积百分比混合:硝酸铵0.1%,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05%,氯化钠0.4%,蔗糖2%,甘油1%,硫酸锌0.002%,余量为水;具体制备纯化方法是:
a)将谷镰刀菌经活化,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25~28℃,摇床黑暗培养3天,获得种子液;
b)将种子液按5%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25~28℃,摇瓶或发酵罐黑暗培养15~20天,获得发酵培养液;
c)将发酵培养液离心后取上清,用乙酸乙酯萃取,将萃取所得的乙酸乙酯浓缩,得DON毒素的粗提取液;
d)将DON毒素粗提取液旋转蒸干后,用环己烷与乙酸乙酯混合溶液溶解,过60-100目的柱层析硅胶柱,依次分别用不同配比的环己烷与乙酸乙酯混合洗脱液洗脱,用TLC方法检测每管洗脱液中含有DON毒素的情况;
e)选择含有DON毒素的几管洗脱液旋转浓缩后,再过60-100目的柱层析硅胶柱,依次分别用不同配比的环己烷与乙酸乙酯混合洗脱液洗脱,用TLC方法检测每管洗脱液中含有DON毒素的情况;
f)选择只含有DON毒素的几管进行合并后旋转蒸干后,溶于少量的甲醇中,4℃条件下形成第一次结晶;
g)把第一次结晶重新溶解于甲醇中,4℃条件下进行二次结晶,获得纯化的DON毒素。
在本发明中:d步骤中所述的环己烷与乙酸乙酯混合溶液中,环己烷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d步骤中所述的不同配比的环己烷与乙酸乙酯混合洗脱液是指:环己烷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分别为5∶1、8∶3、5∶3、1∶1、3∶5和1∶5;e步骤中所述的不同配比的环己烷与乙酸乙酯混合洗脱液是指:环己烷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分别为8∶3、5∶3、1∶1、3∶5和1∶5;d步骤和e步骤中,环己烷与乙酸乙酯混合洗脱液的使用顺序均为:环己烷的比例由大到小逐级递减。
在本发明中:d步骤和e步骤中所述的用TLC方法检测每管洗脱液中含有DON毒素的情况是指:在收集不同比例洗脱液的样品后,把每管样品进行旋转浓缩,再用TLC方法检测每管洗脱液中含有DON毒素的情况。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活化后的禾谷镰刀菌在所述的种子培养基中上生长迅速,25~28℃培养三天后,菌丝分散均匀,无红色色素产生,便于均匀的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将种子液按5%的接种量接种于所述的发酵培养基中,在三角瓶或发酵罐中,25℃~28℃黑暗培养15-20天,即可产生大量的DON毒素。
本发明的优点还在于:采用液体发酵培养基,产生的粗毒素的纯度更高,杂质更少,后期提取纯化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禾谷镰刀菌GZ3639在不同培养基中产生的粗提取液的液相色谱图。
图中:A采用本发明的液体种子培养基和液体发酵培养基;B采用麦粒培养基。
图2、禾谷镰刀菌F10在不同培养基中产生的粗提取液的液相色谱图。
图中:A采用本发明的液体种子培养基和液体发酵培养基;B采用麦粒培养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配方是由下列组分按照体积百分比混合:蔗糖1%;硝酸铵0.2%;硫酸镁0.05%;硫酸铁0.02%;磷酸二氢钾0.2%;蛋白胨0.4%;酵母浸膏0.2%;余量为水。
发酵培养基是由下列组分按照体积百分比混合:硝酸铵0.1%,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05%,氯化钠0.4%,蔗糖2%,甘油1%,硫酸锌0.002%,余量为水。
实施例2
禾谷镰刀菌GZ3639(该菌株由美国农业部真菌毒素研究中心馈赠)
A)采用实施例1的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将禾谷镰刀菌从冷藏斜面转接到PDA培养基平板上活化,25~28℃培养4~5天,挑取少量的菌丝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25~28℃摇床培养3天,获得种子液。
再将种子液按5%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在三角瓶或发酵罐中,28℃黑暗培养15-20天,取1升发酵培养液离心后取上清,用乙酸乙酯萃取,将萃取所得的乙酸乙酯浓缩,得DON毒素的粗提取液。
DON毒素粗提取液用环己烷:乙酸乙酯(5∶1)溶解,过制备型硅胶柱(60-100目的柱层析硅胶),按顺序分别用环己烷∶乙酸乙酯(5∶1),环己烷∶乙酸乙酯(8∶3)环己烷∶乙酸乙酯(5∶3),环己烷∶乙酸乙酯(1∶1),环己烷∶乙酸乙酯(3∶5),环己烷∶乙酸乙酯(1∶5),乙酸乙酯洗脱,按每管一定数量收集洗脱液,把收集的洗脱液进行旋转浓缩,用TLC方法检测每管中含有DON毒素的情况。
选择含有DON毒素的几管洗脱液旋转浓缩后再过制备型硅胶柱,按顺序分别用环己烷∶乙酸乙酯(8∶3)环己烷∶乙酸乙酯(5∶3),环己烷∶乙酸乙酯(1∶1),环己烷∶乙酸乙酯(3∶5),环己烷∶乙酸乙酯(1∶5),乙酸乙酯洗脱,按每管一定数量收集洗脱液样品,把收集的洗脱液样品进行旋转浓缩,用TLC方法检测每管中含有DON毒素的情况。
选择只含有DON毒素的几管进行合并后旋转蒸干,重溶于少量的甲醇中,4℃条件获得第一次的结晶;把第一次的结晶重新溶解于甲醇中进行二次结晶。获得1.1克纯度较高的DON毒素。
DON毒素的结晶为白色,易溶于水和极性溶剂甲醇、乙腈、丙酮、乙酸乙酯,但不溶于正己烷和乙醚,熔点为151~153℃。
B)采用麦粒培养基
把麦粒浸泡24小时后分装于三角瓶中,于121℃灭菌30分钟,冷却后相同条件再重新灭菌一次,即得麦粒培养基;将禾谷镰刀菌活化,25~28℃培养4~5天,接种于麦粒培养基中,25~28℃培养30天后,于烘箱中70℃烘干后粉碎,加入3倍体积的84∶16(体积比)的甲醇∶水,摇床混匀提取,离心取上清,重复提取2次后,合并上清液,旋转浓缩至三分之一体积后,加入氯化钠至饱和,静止过夜,离心取上清,把上清加入1倍体积石油醚萃取,弃石油醚层,把水相加入3倍体积乙酸乙酯萃取,取乙酸乙酯层旋转浓缩,得DON毒素的粗提取液。
C)两种方法获得的粗毒素进行比较
将A方法制备提取获得的DON毒素粗提取液与B方法制备提取获得的DON毒素粗提取液进行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禾谷镰刀菌GZ3639产生的DON毒素(保留时间为9.5分钟)的吸收峰百分含量比较高,其它杂质少,证明A方法制备DON毒素的粗提取液中DON毒素的含量高,其它干扰物质少。
实施例3
禾谷镰刀菌F10(该菌株由本试验室分离保存)
A)采用实施例1的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制备过程与实施例2的A方法相同,其区别仅在于,禾谷镰刀菌来源存在差异。
B)采用麦粒培养基
制备过程与实施例2的B方法相同,其区别仅在于,禾谷镰刀菌来源存在差异。
C)两种方法获得的粗毒素进行比较
将A方法制备提取获得的DON毒素粗提取液与B方法制备提取获得的DON毒素粗提取液进行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见图2.
.尽管本实施例采用的禾谷镰刀菌与实施例2的来源不同,仍然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由图2可见,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禾谷镰刀菌F10产生的DON毒素(保留时间为9.5分钟)的吸收峰百分含量比较高,其它杂质少,证明A方法制备DON毒素的粗提取液中DON毒素的含量高,其它干扰物质少。
实施例4
禾谷镰刀菌GZ3639(该菌株由美国农业部真菌毒素研究中心馈赠)
试验用的液体种子培养基(实施例1提供)
对比试验用的液体种子培养基1∶葡萄糖1%;氯化铵0.2%;硫酸镁0.05%;硫酸铁0.02%;磷酸二氢钾0.2%;麦芽精0.4%;酵母浸膏0.2%;余量为水。
对比试验用的液体种子培养基2(PD培养基)∶马铃薯20%,葡萄糖2%,余量为水。
试验过程
将禾谷镰刀菌从冷藏斜面转接到PDA培养基平板上活化,25~28℃培养4~5天,挑取同等量的菌丝分别接种到试验用的液体种子培养基(实验组)、对比试验用的液体种子培养基1(对比组1)和液体种子培养基2(对比组2)进行平行试验,25~28℃摇床培养3天,分别获得它们的种子液。把不同方法培养得到的种子液用WhatmanNO.4滤纸过滤培养液,将菌丝放入预先称重的平皿中,90℃烘烤24h,然后将菌丝放入干燥器中至恒重,称取菌丝的重量,其中,实验组种子液中的含菌量为1.86mg/ml,对比组1种子液中的含菌量为1.23mg/ml,对比组2种子液中的含菌量为1.34mg/ml,而且对比组2产生红色色素,影响DON毒素的后期提取纯化。可见,本发明的液体种子培养基明显优于对比组1和对比组2使用的液体种子培养基。

Claims (2)

1.一种DON毒素的制备纯化方法,是利用禾谷镰刀菌生产DON毒素,其特征在于:生产中使用的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均为液体培养基,其中,种子培养基由下列组分按照体积百分比混合:蔗糖1%,硝酸铵0.2%,硫酸镁0.05%,硫酸铁0.02%,磷酸二氢钾0.2%,蛋白胨0.4%,酵母浸膏0.2%,余量为水;所述的发酵培养基是由下列组分按照体积百分比混合:硝酸铵0.1%,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05%,氯化钠0.4%,蔗糖2%,甘油1%,硫酸锌0.002%,余量为水;具体制备纯化方法是:
a)将谷镰刀菌经活化,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25~28℃,摇床黑暗培养3天,获得种子液;
b)将种子液按5%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25~28℃,摇瓶或发酵罐黑暗培养15~20天,获得发酵培养液;
c)将发酵培养液离心后取上清,用乙酸乙酯萃取,将萃取所得的乙酸乙酯浓缩,得DON毒素的粗提取液;
d)将DON毒素粗提取液旋转蒸干后,用环己烷与乙酸乙酯混合溶液溶解,过60-100目的柱层析硅胶柱,依次分别用不同配比的环己烷与乙酸乙酯混合洗脱液洗脱,用TLC方法检测每管洗脱液中含有DON毒素的情况;
e)选择含有DON毒素的几管洗脱液旋转浓缩后,再过60-100目的柱层析硅胶柱,依次分别用不同配比的环己烷与乙酸乙酯混合洗脱液洗脱,用TLC方法检测每管洗脱液中含有DON毒素的情况;
f)选择只含有DON毒素的几管进行合并后旋转蒸干,溶于少量的甲醇中,4℃条件下形成第一次结晶;
g)把第一次结晶重新溶解于甲醇中,4℃条件下进行二次结晶,获得纯化的DON毒素;
在d步骤中,所述的环己烷与乙酸乙酯混合溶液中,环己烷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所述的不同配比的环己烷与乙酸乙酯混合洗脱液是指:环己烷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分别为5∶1、8∶3、5∶3、1∶1、3∶5和1∶5;在e步骤中,所述的不同配比的环己烷与乙酸乙酯混合洗脱液是指:环己烷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分别为8∶3、5∶3、1∶1、3∶5和1∶5;在d步骤和e步骤中,环己烷与乙酸乙酯混合洗脱液的使用顺序均为:环己烷的比例由大到小逐级递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ON毒素结晶的制备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d步骤和e步骤中所述的用TLC方法检测每管洗脱液中含有DON毒素的情况是指:在收集不同比例洗脱液的样品后,把每管样品进行旋转浓缩,再用TLC方法检测每管洗脱液中含有DON毒素的情况。
CN2010102260556A 2010-07-14 2010-07-14 Don毒素的制备纯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4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60556A CN101914586B (zh) 2010-07-14 2010-07-14 Don毒素的制备纯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60556A CN101914586B (zh) 2010-07-14 2010-07-14 Don毒素的制备纯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4586A CN101914586A (zh) 2010-12-15
CN101914586B true CN101914586B (zh) 2012-05-30

Family

ID=43322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605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4586B (zh) 2010-07-14 2010-07-14 Don毒素的制备纯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145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1857B (zh) * 2012-07-17 2016-04-06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单端孢霉烯b族毒素的合成方法
CN103421019B (zh) * 2012-11-02 2015-08-26 华中农业大学 氚标记脱氧镰刀菌烯醇的微量制备方法
CN103397058A (zh) * 2013-07-27 2013-11-20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高效制备脱氧雪腐镰刀烯醇的方法
CN104894181B (zh) * 2014-03-06 2019-05-3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一种don及乙酰化don毒素的培养制备及提取方法
CN113234604B (zh) * 2021-04-30 2023-06-27 裕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真菌毒素生产的混合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01629B1 (de) * 2005-04-05 2007-10-15 Erber Ag Herstellung von hochgradig isotopenmarkierten, sekundären, mikrobiellen stoffwechselprodukten sowie stoffwechselproduk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4586A (zh) 201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2069B (zh) 一种蝉拟青霉菌株及其应用
CN106222098B (zh) 一株红曲霉菌株及其应用
CN111778298B (zh) 一种粘质沙雷氏菌itbb b5-1在生产灵菌红素中的应用
CN101914586B (zh) Don毒素的制备纯化方法
CN106834141B (zh) 一种厌氧真菌及用其发酵水稻秸秆生产甲酸的方法
CN103756916A (zh) 一种地顶孢霉诱变株及其应用
CN107893033B (zh) 烟曲霉sqh4及在生物转化法制备花旗松素中的应用
CN112111409B (zh) 一株草酸青霉菌及其应用
CN113265337A (zh) 一株海洋杂色曲霉及其分离培养方法和应用
CN116926143A (zh) 一种芳香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611236A (zh) 刺孢小克银汉霉FAR3及其发酵制备γ-亚麻酸油脂的方法
CN111334439A (zh) 一种麦角菌突变株及其在制备麦角酸发酵液中的应用
CN114747423B (zh) 桦褐孔菌培养方法及其培养物产品
CN108467398B (zh) 一种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6103161A (zh) 一种产泽兰素的植物内生真菌及其应用
CN109400444B (zh) 抑制植物病源真菌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73093B (zh) 链霉菌hl-66、其发酵产物、菌剂及用途
CN113444131B (zh) N-乙酰氨基葡萄糖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78399B (zh) 羟基蒽醌类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01412971A (zh) 一种产抗菌活性成分的滇重楼内生镰孢菌
CN107488594A (zh) 一株新青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安他拟酸a
CN109503613B (zh) 蟋蟀草平脐蠕孢菌素i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蟋蟀草平脐蠕孢菌素j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255210A (zh) 环保型蓝色色素的提取工艺
CN115501217B (zh) 一种脂肪酸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菌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14989986B (zh) 一种富含多种活性成分的野生桑黄菌及其培养方法、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