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7814A - 光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7814A
CN101907814A CN 201010193385 CN201010193385A CN101907814A CN 101907814 A CN101907814 A CN 101907814A CN 201010193385 CN201010193385 CN 201010193385 CN 201010193385 A CN201010193385 A CN 201010193385A CN 101907814 A CN101907814 A CN 101907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erture blades
fulcrum
driving shaft
aperture
cam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933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7814B (zh
Inventor
矢野友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07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7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7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78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圈装置。光圈装置(1)具有相互重叠的多片光圈叶片(6),伴随着第一光圈叶片(6a)进入被摄体光束中,利用第二光圈叶片(6b)对第一光圈叶片(6a)的第一凸轮槽(22a)进行遮光,并且具备对凸轮槽(22a)的未被第二光圈叶片(6b)完全遮光的残留的未遮光残留部进行遮光的第三光圈叶片。根据该光圈装置,即便缩小形成有凸轮槽的多片光圈叶片,随着缩小光圈直径,能够完全地对进入光路开口中的进入量增加的上述凸轮槽进行遮光,能够小型化。

Description

光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设于光学设备、且具备多片通过变位使通过光量变化的光圈叶片的光圈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配设于照相机等光学设备的光圈装置,公知有这样的光圈装置: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设于支轴的多片光圈叶片形成凸轮槽,并在转动部件设置卡入该凸轮槽的凸轮从动件,通过该转动部件的转动,多片光圈叶片对光路开口量进行调整,除了这种光圈装置之外,还公知有将凸轮槽形成于转动部件侧、并将卡入该凸轮槽的凸轮从动件设置于多片光圈叶片的光圈装置等。
对于这种各种光圈装置,在将凸轮从动件设置于光圈叶片的构成品中,必须将销形状的凸轮从动件铆接于光圈叶片,成本变高,因此有时采用前者的在多片光圈叶片形成凸轮槽的构成品。
例如,如日本实开昭60-78016号公报中所公开的虹彩光圈装置那样,公知有如下的光圈装置:使形成有与叶片动作部件的销嵌合的长孔即凸轮槽的多片光圈叶片呈鳞状相互重叠,随着叶片动作部件的动作,多片光圈叶片绕支轴转动,由此能够改变任意的光圈开口量。
并且,例如,对于日本特开2007-163827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光圈装置即光路开闭装置,将作为多片叶片部件的转动中心的多个支点销设置于旋转件(風車),且在该旋转件形成有与电动机的小齿轮啮合的齿条,由此,通过以支点销与齿条不干涉的方式使底板小径化,从而能够使装置小型化。
但是,对于日本实开昭60-78016号公报的虹彩光圈装置,即便缩小光圈,由于形成于多片光圈叶片的长孔即凸轮槽形成于不进入被摄体光束中的位置、即凸轮槽形成于比固有开孔靠外侧的位置,因此会成为装置小型化的障碍。
另一方面,对于日本特开2007-163827号公报的光路开闭装置,随着缩小光圈量,光圈叶片的凸轮槽进入光路开口内,但是,通过利用其他的光圈叶片覆盖进入光路开口的凸轮槽部分来进行遮光。
但是,在日本特开2007-163827号公报的光路开闭装置中,由于需要利用其他的光圈叶片覆盖进入光路开口的凸轮槽部分,因此必须增大光圈叶片的形状,这成为阻碍装置小型化的主要原因。并且,由于需要避免与卡入其他的光圈叶片的凸轮槽的凸轮从动件干涉,因此,如果增大光圈叶片的形状的话,装置的小型化就会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光圈装置:即便缩小形成有凸轮槽的多片光圈叶片,随着缩小光圈直径,能够完全地对进入光路开口中的进入量增加的上述凸轮槽进行遮光,从而能够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一光圈装置具有相互重叠的多片光圈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装置具备:开口部件,该开口部件具有以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为中心确定开放开口量的开口;第一支轴,该第一支轴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外侧;第二支轴,该第二支轴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外侧,且设置在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周方向的与所述第一支轴不同的位置;第三支轴,该第三支轴以与所述第二支轴一起夹着所述第一支轴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外侧,且设置在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周方向的与所述第一支轴和所述第二支轴不同的位置;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具有:第一驱动轴,该第一驱动轴配设于比所述第一支轴靠近所述光轴内侧的位置,并绕该光轴移动;第二驱动轴,该第二驱动轴配设于比所述第二支轴靠近所述光轴内侧的位置,并绕该光轴移动;以及第三驱动轴,该第三驱动轴配设于比所述第三支轴靠近所述光轴内侧的位置,并以与所述第二驱动轴一起在周方向夹着所述第一驱动轴的方式绕该光轴移动,所述驱动部件使所述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以及所述第三驱动轴绕所述光轴往复移动;第一光圈叶片,该第一光圈叶片是所述光圈叶片之一,所述第一光圈叶片具有:第一旋转孔,该第一旋转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于所述第一支轴;以及第一凸轮槽,该第一凸轮槽供所述第一驱动轴嵌入,通过驱动所述驱动部件从而所述第一驱动轴绕所述光轴移动,该第一凸轮槽用于与所述第一驱动轴绕所述光轴的移动量对应地对所述第一光圈叶片绕该第一支轴旋转的旋转量进行控制,伴随着由该第一凸轮槽控制的所述第一光圈叶片绕所述第一支轴的旋转,所述第一光圈叶片进入被摄体光束中;第二光圈叶片,该第二光圈叶片是与所述第一光圈叶片不同的所述光圈叶片之一,所述第二光圈叶片具有:第二旋转孔,该第二旋转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于所述第二支轴;以及第二凸轮槽,该第二凸轮槽供所述第二驱动轴嵌入,通过驱动所述驱动部件从而所述第二驱动轴绕所述光轴移动,该第二凸轮槽用于与所述第二驱动轴绕所述光轴的移动量对应地对所述第二光圈叶片绕该第二支轴旋转的旋转量进行控制,伴随着由该第二凸轮槽控制的所述第二光圈叶片绕所述第二支轴的旋转,所述第二光圈叶片对所述第一凸轮槽的一部分进行遮光;以及第三光圈叶片,该第三光圈叶片是与所述第一光圈叶片和所述第二光圈叶片不同的所述光圈叶片之一,所述第三光圈叶片具有:第三旋转孔,该第三旋转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于所述第三支轴;以及第三凸轮槽,该第三凸轮槽供所述第三驱动轴嵌入,通过驱动所述驱动部件从而所述第三驱动轴绕所述光轴移动,该第三凸轮槽用于与所述第三驱动轴绕所述光轴的移动量对应地对所述第三光圈叶片绕该第三支轴旋转的旋转量进行控制,所述第三光圈叶片对所述第一凸轮槽的未被所述第二光圈叶片完全遮光的残留的未遮光残留部进行遮光。
并且,本发明的第二光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光圈装置中,所述第三光圈叶片的对所述未遮光残留部进行遮光的部分形成为凸状。
进一步,本发明的第三光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光圈装置或者所述第二光圈装置中,所述第二光圈叶片和所述第三光圈叶片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光圈叶片相同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光圈装置:即便缩小形成有凸轮槽的多片光圈叶片,随着缩小光圈直径,能够完全地对进入光路开口中的进入量增加的上述凸轮槽进行遮光,能够小型化。
从以下参照附图的说明中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圈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光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光圈叶片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用于对光圈叶片的转动进行说明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开放光圈全开状态下的光圈叶片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从图5朝关闭方向回转预定的角度,从而规定了第一中间光圈的状态下的光圈叶片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从图6朝关闭方向回转预定的角度,从而规定了第二中间光圈的状态下的光圈叶片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从图7朝关闭方向回转预定的角度,从而规定了第三中间光圈的状态下的光圈叶片的平面图。
图9是示出从图8朝关闭方向回转预定的角度,从而规定了第四中间光圈的状态下的光圈叶片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最小光圈状态下的光圈叶片的平面图。
图11是示出三片以预定的角度朝关闭方向转动后的状态下的光圈叶片的平面图。
图12是将图11的圆Ⅻ部分放大后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光圈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光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光圈叶片的结构的平面图,图4是用于对光圈叶片的转动进行说明的平面图,图5是示出最大开放状态下的光圈叶片的平面图,图6是示出从图5朝关闭方向回转预定的角度,从而规定了第一中间光圈的状态下的光圈叶片的平面图,图7是示出从图6朝关闭方向回转预定的角度,从而规定了第二中间光圈的状态下的光圈叶片的平面图,图8是示出从图7朝关闭方向回转预定的角度,从而规定了第三中间光圈的状态下的光圈叶片的平面图,图9是示出从图8朝关闭方向回转预定的角度,从而规定了第四中间光圈的状态下的光圈叶片的平面图,图10是示出最小光圈状态下的光圈叶片的平面图,图11是示出三片以预定的角度朝关闭方向转动后的状态下的光圈叶片的平面图,图12是将图11的圆Ⅻ部分放大后的放大图。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摄影光学系统即摄影透镜光轴为O,设被摄体侧为前方侧,设成像侧为后方侧(背面侧)。并且,旋转方向以从被摄体侧观察的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进行说明。
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光圈装置1设置于未图示的照相机透镜镜筒、照相机主体等,以对通过光学系统的光量进行调整。
如图1所示,光圈装置1具有:叶片按压件2,该叶片按压件2位于前方;光圈框3,该光圈框3嵌合于该叶片按压件2的背面侧,并通过固定螺钉8固定;以及电动机4,该电动机4配设于该光圈框3。
并且,如图2所示,光圈装置1配设成,在叶片按压件2和光圈框3之间从前方开始依次夹持有以下部件:光圈叶片组5,该光圈叶片组5通过将多片、此处为七片光圈叶片6相互重叠配置成圆周状而成;以及光圈板7,该光圈板7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卡合保持于光圈框3。
叶片按压件2在中央形成有规定开放光圈的全开状态的正圆状的光路开口部11,且构成由金属制作、或者由进行了着色以具备遮光性的塑料等树脂注射模塑成形的板状的开口部件。叶片按压件2的壁厚部中的光路开口部11的周围形成从前方朝向后方缩窄的锥形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光圈装置1利用叶片按压件2的光路开口部11规定开放光圈,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利用光圈叶片组5的各光圈叶片6中的后述的光圈形成边缘26(参照图3)规定开放光圈的结构。
并且,叶片按压件2在上下两个部位形成有供固定螺钉8贯穿插入的螺纹孔部12、以及规定与光圈框3嵌合的嵌合位置的两个规定孔部13。另外,叶片按压件2配设有此处为七个销嵌合孔14,这七个销嵌合孔14配设于朝向光路开口部11的外侧的以摄影光轴O为中心的周方向的等间隔的不同位置。另外,卡定爪部15从叶片按压件2的上部侧的一部分朝后方延伸设置,该卡定爪部15用于在叶片按压件2与光圈框3嵌合时,勾挂光圈框3的背面的一部分以进行卡定。
光圈框3具备框主体41,该框主体41在中央具有开口直径比叶片按压件2的光路开口部11大且形成为正圆状的孔部43,且由金属制作、或者由进行了着色以具备遮光性的塑料等树脂注射模塑成形。在该框主体41的前面部,在上下两个部位形成有用于螺纹安装固定螺钉8的螺纹孔42。并且,框主体41在上下两个部位朝前方突出设置有位置规定销45,该位置规定销45用于分别嵌入叶片按压件2的两个规定孔部13,由此规定框主体41与叶片按压件2嵌合的嵌合位置。
并且,框主体41在形成孔部43的内周面中,以从前面朝后方侧产生预定的阶梯差的方式形成有呈内向凸缘状的肋44。并且,肋44以平面的方式形成从前方观察呈C字形状的前表面,且具有不超过叶片按压件2的光路开口部11的朝摄影光轴O方向即内侧突出的突出量。该肋44具有与孔部43的开口面正交、且离开预定的距离的两个端面部44a、44b。
并且,框主体41具有此处为七个构成支轴的支轴(支轴销)46,这些支轴46以朝前方突起的方式植设、或者一体形成于朝向孔部43的外侧的以摄影光轴O为中心的周方向的等间隔的不同位置。当光圈框3与叶片按压件2嵌合时,这七个支轴46插入嵌合在形成于叶片按压件2的七个销嵌合孔14中。
配设于光圈框3的电动机4固定于框主体41的后方下部侧。该电动机4设有直齿圆柱齿轮状的小外径的齿轮51,且在侧部具备构成与外部电连接的电气接点的端子连接器部52。齿轮51构成与后述的光圈板7的齿条33啮合的小齿轮。
光圈板7具备:圆板环状的转动环31,该转动环31由金属制作、或者由进行了着色以具备遮光性的塑料等树脂注射模塑成形,且在中央形成有孔部34;以及从前方观察时大致呈T字状的齿条板体32,该齿条板体32从该转动环31的背面下方部朝后方延伸,并进一步朝下方延伸设置。另外,转动环31的孔部34是具有大于等于叶片按压件2的光路开口部11的开口直径的孔径的正圆孔。
在转动环31的前表面具有构成驱动轴的此处为七个驱动轴(驱动销)35,这些驱动轴35以朝前方突起的方式植设、或者一体形成于朝向孔部34的外侧的以摄影光轴O为中心的周方向的等间隔的不同位置。
齿条板体32具有从转动环31的背面朝下方延伸设置的颈部32a,且在从该颈部32a朝左右方向以与转动环31呈同心圆弧状的方式延伸设置的板体外周边缘形成有齿条33。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光圈板7转动自如地嵌合于光圈框3。详细地说,转动环31形成为外周直径设定成与形成于光圈框3的框主体41的孔部43大致相同的直径尺寸的正圆形状,且转动环31的板厚设定成与从框主体41的前表面到肋44的前表面的预定的阶梯差大致相同的厚度尺寸。
即,在转动环31被收纳于框主体41的孔部43的状态下,转动环31的外周面由框主体41的形成孔部43的内周面保持,转动环31的背面由肋44的前表面保持。进而,转动环31以前表面与框主体41的前表面位于大致相同的面内的方式能够转动地收纳于光圈框3。另外,在光圈板7收纳于光圈框3的状态下,各驱动轴35在比设置于框主体41的各支轴46靠近朝向摄影光轴O的内侧的位置位于以光轴O为中心的相同直径的圆周上。
另外,转动环31隔着光圈叶片组5由叶片按压件2在前表面侧滑动保持。因此,能够防止转动环31从框主体41的孔部43脱落。
并且,齿条板体32以一部分与光圈框3的框主体41的背面侧抵接的方式配置,且齿条33与电动机4的齿轮51啮合。即,利用电动机4的齿轮51和光圈板7的齿条33构成齿轮齿条副,通过电动机4的驱动力,转动环31被驱动着在孔部43内绕摄影光轴O往复转动。
另外,光圈板7的齿条板体32的颈部32a的根部配置于框主体41的肋44的端面部44a、44b之间。由此,通过颈部32a的根部的一侧面与肋44的端面部44a抵接、另一侧面与肋44的端面部44b抵接来规定光圈板7的转动环31的转动范围。即,光圈板7的转动环31的转动范围规定本实施方式的光圈装置1中的从开放光圈的全开到最小光圈的开口量。
下面,对光圈叶片组5的光圈叶片6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光圈叶片组5构成为,此处为七片光圈叶片6以一部分相互重叠的方式重叠配置成以摄影光轴O为中心的圆周状。
如图3所示,上述各光圈叶片6具有:旋转孔21,该旋转孔21贯穿设置于朝纸面上方延伸的臂部23的端部;以及凸轮槽22,该凸轮槽22以从臂部23的根部离开的方式朝向相反侧、沿着一方的边缘贯穿设置成预定的曲线形状,以对各光圈叶片6围绕该旋转孔21旋转的旋转量进行控制。
对于各光圈叶片6,旋转孔2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形成于光圈框3的框主体41的预定的支轴46嵌合,形成于光圈板7的转动环31的预定的驱动轴35嵌入于凸轮槽22。进而,各光圈叶片6以绕支轴46转动自如的方式被夹持设置于相互嵌合的光圈框3和叶片按压件2之间。另外,旋转孔21的孔径和支轴46的直径、以及凸轮槽22的槽宽度和驱动轴35的直径以不会阻碍各光圈叶片6的转动或者移动的具有预定的精度的间隙配合的状态设定成大致相同的尺寸。
并且,各光圈叶片6构成为具有以下部分:第一凹状部24,该第一凹状部24形成于相对于供摄影光路通过的叶片按压件2的光路开口部11位于外侧(从摄影光轴O背离的外周方向侧)的一侧部(在图3的纸面中为左侧部);第一凸状部25,该第一凸状部25形成为从该凹状部24在下方朝外侧呈曲线状延伸出来;光圈形成边缘26,该光圈形成边缘26形成于相对于叶片按压件2的光路开口部11位于内侧(接近摄影光轴O的内周方向侧)的另一侧部(在图3的纸面中为右侧部),且为预定的圆弧状以形成光圈开口;第二凸状部27,该第二凸状部27形成为沿着该光圈形成边缘26朝上方延伸并与臂部23并列设置;以及第二凹状部28,该第二凹状部28形成于该第二凸状部27和臂部23之间。
另外,各光圈叶片6形成为相同的形状,且构成例如由涂覆成黑色的树脂薄膜形成的遮光薄板,以具备遮光性。
如图4所示,当开放光圈全开时,第一凹状部24防止将逆时针方向的邻接的光圈叶片6保持为转动自如的支轴46与光圈叶片6之间的干涉。并且,第一凸状部25用于覆盖进入从叶片按压件2的光路开口部11朝向摄影光轴O的被摄体光束中的逆时针方向的邻接的光圈叶片6的凸轮槽22以进行遮光。另外,光圈形成边缘26用于在进入被摄体光束中时与重叠的各光圈叶片6一起规定以光轴O为中心的被摄体光束开口量。
进而,第二凸状部27覆盖进入被摄体光束中的顺时针方向的邻接的光圈叶片6的凸轮槽22以进行遮光。并且,当开放光圈全开时,第二凹状部28防止驱动顺时针方向的邻接的光圈叶片6转动的驱动轴35与光圈叶片6之间的干涉。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各光圈叶片6通过绕支轴46转动而进入光路开口部11中或者从光路开口部11脱出,由此规定预定的开口量(光圈值、光圈量)。
下面,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光圈装置1的光圈叶片组5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对于光圈叶片组5的各光圈叶片6,当开放光圈全开时,光圈形成边缘26位于比叶片按压件2的光路开口部11(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圆)稍靠外侧的位置。此时,光圈板7的齿条板体32的颈部32a的根部与框主体41的肋44的端面部44b抵接,从而成为限制转动环31的朝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移动的状态。
并且,对于光圈装置1,当将被摄体光束关闭(收缩)成预定的开口量时,电动机4的齿轮51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进而,通过齿轮51与光圈板7的齿条33之间的啮合,齿条板体32朝以摄影光轴O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即左方向移动。由此,转动环31开始朝以摄影光轴O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电动机4由未图示的配设于照相机等的控制部驱动控制。
如图6至图10所示,伴随着转动环31的以摄影光轴O为中心的朝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各光圈叶片6绕各自的旋转孔21所嵌合的支轴46一边相互滑动一边朝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利用各光圈形成边缘26以使被摄体光束成为预定的开口量的方式关闭成大致圆形。
详细地说,对于各光圈叶片6,供转动环31的驱动轴35分别嵌入的各凸轮槽22的边缘部由伴随着转动环31的以摄影光轴O为中心的朝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而移动的驱动轴35推动。由此,各光圈叶片6与驱动轴35的移动对应地,按照凸轮槽22的形状以支轴46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回转)。即,如从图5的状态到图6所示,按照凸轮槽22的形状,各光圈叶片6绕支轴46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量被控制而回转,并开始进入叶片按压件2的光路开口部11内。
进而,当转动环31进一步以摄影光轴O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各光圈叶片6从图7的状态旋转,并在图10所示的成为最小光圈的状态(光圈值最大)下停止以支轴46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由此,各光圈叶片6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重叠,并利用各自的光圈形成边缘26覆盖叶片按压件2的光路开口部11周缘,从而进入被摄体光束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圈装置1中,图10所示的各光圈叶片6回转后的光圈叶片组5的状态是被摄体光束被最大限度地关闭的最小光圈状态。此时,光圈板7的齿条板体32的颈部32a的根部与框主体41的肋44的端面部44a抵接,从而成为限制转动环31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移动的状态。
并且,当打开被摄体光束的光圈时,使电动机4朝反方向旋转。进而,使转动环31以摄影光轴O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轴35推动各光圈叶片6的凸轮槽22的边缘部,由此,按照凸轮槽22的形状,各光圈叶片6被控制着以支轴46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回转)。
此处,对当变更光圈开口量时利用邻接的光圈叶片6覆盖光圈叶片6的凸轮槽22从而进行遮光的状态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5所示的开放光圈中,各光圈叶片6的凸轮槽22成为并未进入叶片按压件2的光路开口部11内即被摄体光束中的状态。并且,在图6和图7所示的预定的第一中间光圈和第二中间光圈中,各光圈叶片6的凸轮槽22形成为一部分由邻接的光圈叶片6重叠覆盖、但并未进入光圈全开时的被摄体光束中(光路开口部11内)的状态(参照图6的点划线圆A、图7的点划线圆B)。
接着,在图8至图10所示的预定的第三中间光圈、第四中间光圈以及最小光圈状态中,各光圈叶片6的凸轮槽22成为进入被摄体光束中(叶片按压件2的光路开口部11内)的状态。并且,随着利用各光圈叶片6使光路开口量(光圈开口量)变小,各光圈叶片6的凸轮槽22进入被摄体光束中(叶片按压件2的光路开口部11内)的进入量增加。
在这些预定的第三中间光圈、第四中间光圈以及最小光圈的所有的状态下,各光圈叶片6的凸轮槽22的进入被摄体光束中的部分都由以摄影光轴O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邻接的两侧的光圈叶片6覆盖而被遮光。换言之,想要通过位于被摄体光束中的光圈叶片6的凸轮槽22中的被摄体光束的一部分由位于该光圈叶片6的两侧的两片光圈叶片6遮断。
另外,根据图11和图12对这些进入被摄体光束中的凸轮槽22的遮光状态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仅示出三片光圈叶片6,设位于上下方向的中间的光圈叶片为第一光圈叶片6a,设在以摄影光轴O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与第一光圈叶片6a邻接、且位于第一光圈叶片6a的图11中的纸面平面方向的上方(在光轴O方向中,为第一光圈叶片6a的背面)的光圈叶片为第二光圈叶片6b,设在以摄影光轴O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与第一光圈叶片6a邻接、且位于第一光圈叶片6a的下方(在光轴O方向中,为第一光圈叶片6a的前方)的光圈叶片为第三光圈叶片6c。
并且,设将第一光圈叶片6a保持为能够转动的支轴为第一支轴46a,设与该第一支轴46a嵌合的第一光圈叶片6a的旋转孔为第一旋转孔21a,设将第二光圈叶片6b保持为能够转动的支轴为第二支轴46b,设与该第二支轴46b嵌合的第二光圈叶片6b的旋转孔为第二旋转孔21b,设将第三光圈叶片6c保持为能够转动的支轴为第三支轴46c,设与该第三支轴46c嵌合的第三光圈叶片6c的旋转孔为第三旋转孔21c。另外,第一支轴46a位于在以摄影光轴O为中心的周方向被第二支轴46b和第三支轴46c夹着的位置。
另外,设用于对第一光圈叶片6a进行旋转控制的设置于光圈板7的转动环31的驱动轴中的任意一个为第一驱动轴35a,用标号22a表示供该第一驱动轴35a嵌入的第一光圈叶片6a的第一凸轮槽。同样,用标号22b表示第二光圈叶片6b的第二凸轮槽,该第二光圈叶片6b由在圆周方向从第一驱动轴35a离开设置的驱动轴即第二驱动轴35b进行转动控制,用标号22c表示第三光圈叶片6c的第三凸轮槽,该第三光圈叶片6c的由以与第二驱动轴35b一起夹着第一驱动轴35a的方式在圆周方向从第一驱动轴35a离开设置的驱动轴即第三驱动轴35c进行转动控制。
并且,用标号25b表示覆盖第一光圈叶片6a的第一凸轮槽22a以进行遮光的第二光圈叶片6b的第一凸状部,用标号27c表示覆盖第一光圈叶片6a的凸轮槽22以进行遮光的第三光圈叶片6c的第二凸状部。
如图11所示,第一光圈叶片6a的第一凸轮槽22a的进入叶片按压件2的光路开口部11中的部分通过第二光圈叶片6b的第一凸状部25b以及第三光圈叶片6c的第二凸状部27c的光轴O方向前后的重叠而覆盖从而被遮光。
详细地说,如将图11所示的Ⅻ区域放大后的图12所示,第一光圈叶片6a的第一凸轮槽22a的进入光路开口部11中的一部分由位于在以摄影光轴O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与第一光圈叶片6a邻接的位置且与第一光圈叶片6a重叠的第二光圈叶片6b的第一凸状部25b覆盖(图中用横条纹线表示的遮光区域B)。并且,第一光圈叶片6a的第一凸轮槽22a的进入光路开口部11中的一部分由位于在以摄影光轴O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与第一光圈叶片6a邻接的位置且与第一光圈叶片6a重叠的第三光圈叶片6c的第二凸状部27c覆盖(图中用纵条纹线表示的遮光区域C)。
即,利用第三光圈叶片6c的第二凸状部27c对第一光圈叶片6a的第一凸轮槽22a的未由第二光圈叶片6b的第一凸状部25b完全遮光的未遮光残留部(未遮断残留部)进行遮光。进而,在第一光圈叶片6a的第一凸轮槽22a进入被摄体光束中的部分中,用遮光区域BC(图12中的格子状态)表示第二光圈叶片6b的第一凸状部25b和第三光圈叶片6c的第二凸状部27c重叠而一起进行遮光的区域。即,第一光圈叶片6a的第一凸轮槽22a的未被第二光圈叶片6b的第一凸状部25b完全遮光的未遮光残留部是指遮光区域C中的除遮光区域BC以外的区域。并且,由于第二光圈叶片6b、第三光圈叶片6c隔着具有板厚部分的厚度的第一光圈叶片6a的凸轮槽22a沿光轴O方向依次层叠,因此在与光轴O正交的方向的凸轮槽22a形成有空间部。具体而言,从遮光区域B经由遮光区域BC在遮光区域C形成该空间部。但是,由于遮光区域C的周围由足够的面积遮光,并且各光圈叶片6b、6c被实施了黑色处理,因此,光稍稍进入该凸轮槽22a中,该光不会泄漏到被摄体光束中。
并且,以上举出了三片第一到第三光圈叶片6a、6b、6c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光圈装置1,配置成周状的各光圈叶片6的各个光圈叶片6也同样形成为如下的结构:以一片光圈叶片6作为基准,利用在以摄影光轴O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邻接的两侧的两片光圈叶片6对进入叶片按压件2的光路开口部11中的凸轮槽22进行遮光。
从以上的说明可以清楚,本实施方式的光圈装置1形成为如下的结构:通过在各光圈叶片6形成第二凸部27,关于进入光路开口部11内的一个光圈叶片6的凸轮槽22,第二凸部覆盖未被其他的光圈叶片6完全遮光的未遮光残留部来进行遮光。另外,形成于各光圈叶片6的各个第二凸部27设定成以预定形状延伸的凸形状,以免当各光圈叶片6绕支轴46转动时该第二凸部27勾挂于其他的光圈叶片6的凸轮槽22等,进一步,也不会与转动环31的驱动轴35等干涉。
因此,对于各光圈叶片6,即便缩小面积而小型化,也能够将形成于各光圈叶片6的凸轮槽22形成到进入被摄体光束中的位置,能够充分地确保凸轮槽22的长度。其结果是,能够靠近摄影光轴O的内侧配置各支轴46和驱动轴35,各支轴46设置于周方向,嵌合于各光圈叶片6的旋转孔21并将各光圈叶片6保持为能够转动,驱动轴35设置于周方向,嵌入于各光圈叶片6的凸轮槽22,并对该凸轮槽22进行推动控制,因此,也能够使光圈框3、光圈板7围绕摄影光轴O的形状小型化。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光圈装置1能够小型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基于本发明的光圈装置能够用于小型的透镜镜筒或者照相机。
虽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精确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所付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对此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

Claims (3)

1.一种光圈装置,所述光圈装置具有相互重叠的多片光圈叶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圈装置具备:
开口部件,该开口部件具有以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为中心确定开放开口量的开口;
第一支轴,该第一支轴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外侧;
第二支轴,该第二支轴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外侧,且设置在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周方向的与所述第一支轴不同的位置;
第三支轴,该第三支轴以与所述第二支轴一起夹着所述第一支轴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外侧,且设置在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周方向的与所述第一支轴和所述第二支轴不同的位置;
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具有:第一驱动轴,该第一驱动轴配设于比所述第一支轴靠近所述光轴内侧的位置,并绕该光轴移动;第二驱动轴,该第二驱动轴配设于比所述第二支轴靠近所述光轴内侧的位置,并绕该光轴移动;以及第三驱动轴,该第三驱动轴配设于比所述第三支轴靠近所述光轴内侧的位置,并以与所述第二驱动轴一起在周方向夹着所述第一驱动轴的方式绕该光轴移动,所述驱动部件使所述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以及所述第三驱动轴绕所述光轴往复移动;
第一光圈叶片,该第一光圈叶片是所述光圈叶片之一,所述第一光圈叶片具有:第一旋转孔,该第一旋转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于所述第一支轴;以及第一凸轮槽,该第一凸轮槽供所述第一驱动轴嵌入,通过驱动所述驱动部件从而所述第一驱动轴绕所述光轴移动,该第一凸轮槽用于与所述第一驱动轴绕所述光轴的移动量对应地对所述第一光圈叶片绕该第一支轴旋转的旋转量进行控制,伴随着由该第一凸轮槽控制的所述第一光圈叶片绕所述第一支轴的旋转,所述第一光圈叶片进入被摄体光束中;
第二光圈叶片,该第二光圈叶片是与所述第一光圈叶片不同的所述光圈叶片之一,所述第二光圈叶片具有:第二旋转孔,该第二旋转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于所述第二支轴;以及第二凸轮槽,该第二凸轮槽供所述第二驱动轴嵌入,通过驱动所述驱动部件从而所述第二驱动轴绕所述光轴移动,该第二凸轮槽用于与所述第二驱动轴绕所述光轴的移动量对应地对所述第二光圈叶片绕该第二支轴旋转的旋转量进行控制,伴随着由该第二凸轮槽控制的所述第二光圈叶片绕所述第二支轴的旋转,所述第二光圈叶片对所述第一凸轮槽的一部分进行遮光;以及
第三光圈叶片,该第三光圈叶片是与所述第一光圈叶片和所述第二光圈叶片不同的所述光圈叶片之一,所述第三光圈叶片具有:第三旋转孔,该第三旋转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于所述第三支轴;以及第三凸轮槽,该第三凸轮槽供所述第三驱动轴嵌入,通过驱动所述驱动部件从而所述第三驱动轴绕所述光轴移动,该第三凸轮槽用于与所述第三驱动轴绕所述光轴的移动量对应地对所述第三光圈叶片绕该第三支轴旋转的旋转量进行控制,所述第三光圈叶片对所述第一凸轮槽的未被所述第二光圈叶片完全遮光的残留的未遮光残留部进行遮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光圈叶片的对所述未遮光残留部进行遮光的部分形成为凸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光圈叶片和所述第三光圈叶片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光圈叶片相同的形状。
CN201010193385XA 2009-06-03 2010-05-27 光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78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4324A JP5330107B2 (ja) 2009-06-03 2009-06-03 絞り装置
JP2009-134324 2009-06-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7814A true CN101907814A (zh) 2010-12-08
CN101907814B CN101907814B (zh) 2011-11-16

Family

ID=43263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338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7814B (zh) 2009-06-03 2010-05-27 光圈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30107B2 (zh)
CN (1) CN101907814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8802A (zh) * 2011-05-10 2012-11-14 立志凯株式会社 光量调整装置、透镜组件及设置了该透镜组件的光学设备
CN103453986A (zh) * 2013-09-10 2013-12-18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灯具照度检测用遮光定心装置
CN104583859A (zh) * 2012-08-24 2015-04-29 佳能电子株式会社 光量调节装置以及光学器件
CN106742077A (zh) * 2016-11-29 2017-05-31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虹膜光圈构件及其虹膜光圈式的热控机构
CN108761549A (zh) * 2018-04-13 2018-11-06 深圳市日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辐射量可调的x射线探测系统
CN110036338A (zh) * 2016-12-09 2019-07-19 株式会社日东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或投影装置
CN110082986A (zh) * 2018-01-25 2019-08-02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圈单元
CN110496051A (zh) * 2019-08-30 2019-11-26 杨昊颖 一种针灸定位装置
CN111587400A (zh) * 2017-12-21 2020-08-25 株式会社日东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或投影装置
CN112513731A (zh) * 2020-02-28 2021-03-1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曝光单元、镜头组件、拍摄设备及曝光单元的组装方法
WO2023231935A1 (zh) * 2022-05-30 2023-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光圈以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83299A1 (ja) * 2012-06-06 2013-12-12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光量調節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JP6051045B2 (ja) * 2012-12-27 2016-12-21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JP6051033B2 (ja) * 2012-12-17 2016-12-21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JP6051044B2 (ja) * 2012-06-06 2016-12-21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光量調節羽根、それを用いた光量調節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6172955B2 (ja) * 2013-01-30 2017-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量調整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4206650A (ja) * 2013-04-12 2014-10-30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光量調節装置、光学機器、及び撮像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09273A (en) * 1985-07-11 1986-09-02 Nippon Seimits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ris diaphragm device for a camera
JPH04133038A (ja) * 1990-09-25 1992-05-0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の絞り兼用シャッタ
JPH0643520A (ja) * 1992-07-23 1994-02-18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絞り機構
CN2380933Y (zh) * 1999-06-24 2000-05-31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的改进的多片式光圈
US20050094291A1 (en) * 2003-10-29 2005-05-0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Aperture stop mechanism,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or
CN1920655A (zh) * 2005-08-23 2007-02-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光阑装置及投影机
JP2007163827A (ja) * 2005-12-14 2007-06-28 Tokyo Micro:Kk 光路開閉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7183304A (ja) * 2005-12-29 2007-07-19 Seiko Epson Corp 光学絞り装置、プロジェクタ、補正パラメータ校正装置、および補正パラメータ校正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3844A (ja) * 1999-07-15 2001-02-0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露出調整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する電子カメラ
JP4573136B2 (ja) * 2007-11-01 2010-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量調整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09273A (en) * 1985-07-11 1986-09-02 Nippon Seimits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ris diaphragm device for a camera
JPH04133038A (ja) * 1990-09-25 1992-05-0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の絞り兼用シャッタ
JPH0643520A (ja) * 1992-07-23 1994-02-18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絞り機構
CN2380933Y (zh) * 1999-06-24 2000-05-31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的改进的多片式光圈
US20050094291A1 (en) * 2003-10-29 2005-05-0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Aperture stop mechanism,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or
CN1920655A (zh) * 2005-08-23 2007-02-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光阑装置及投影机
JP2007163827A (ja) * 2005-12-14 2007-06-28 Tokyo Micro:Kk 光路開閉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7183304A (ja) * 2005-12-29 2007-07-19 Seiko Epson Corp 光学絞り装置、プロジェクタ、補正パラメータ校正装置、および補正パラメータ校正方法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8802B (zh) * 2011-05-10 2017-04-19 立志凯株式会社 光量调整装置、透镜组件及设置了该透镜组件的光学设备
CN102778802A (zh) * 2011-05-10 2012-11-14 立志凯株式会社 光量调整装置、透镜组件及设置了该透镜组件的光学设备
CN104583859A (zh) * 2012-08-24 2015-04-29 佳能电子株式会社 光量调节装置以及光学器件
CN104583859B (zh) * 2012-08-24 2018-06-29 佳能电子株式会社 光量调节装置以及光学器件
CN103453986A (zh) * 2013-09-10 2013-12-18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灯具照度检测用遮光定心装置
CN103453986B (zh) * 2013-09-10 2015-09-16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灯具照度检测用遮光定心装置
CN106742077A (zh) * 2016-11-29 2017-05-31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虹膜光圈构件及其虹膜光圈式的热控机构
CN106742077B (zh) * 2016-11-29 2019-07-12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虹膜光圈构件及其虹膜光圈式的热控机构
CN110036338A (zh) * 2016-12-09 2019-07-19 株式会社日东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或投影装置
CN111587400B (zh) * 2017-12-21 2021-10-29 株式会社日东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或投影装置
CN111587400A (zh) * 2017-12-21 2020-08-25 株式会社日东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或投影装置
CN110082986A (zh) * 2018-01-25 2019-08-02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圈单元
CN110082987A (zh) * 2018-01-25 2019-08-02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圈单元
CN110082987B (zh) * 2018-01-25 2021-11-12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圈单元
CN110082986B (zh) * 2018-01-25 2022-03-2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圈单元
CN108761549A (zh) * 2018-04-13 2018-11-06 深圳市日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辐射量可调的x射线探测系统
CN110496051A (zh) * 2019-08-30 2019-11-26 杨昊颖 一种针灸定位装置
CN112513731A (zh) * 2020-02-28 2021-03-1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曝光单元、镜头组件、拍摄设备及曝光单元的组装方法
CN112513731B (zh) * 2020-02-28 2022-04-1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曝光单元、镜头组件、拍摄设备及曝光单元的组装方法
WO2023231935A1 (zh) * 2022-05-30 2023-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光圈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30107B2 (ja) 2013-10-30
CN101907814B (zh) 2011-11-16
JP2010281970A (ja) 2010-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7814B (zh) 光圈装置
JP5904627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5518522A (zh) 光学元件的保持结构、相机用滤波器框、相机用滤波器单元以及摄像透镜
EP3153921B1 (en) Lens barrel
US4797700A (en) Diaphragm device
CN104583859A (zh) 光量调节装置以及光学器件
JP4845768B2 (ja) 絞り羽根及び該絞り羽根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絞り羽根を備える光量調節装置
CN106199898A (zh) 透镜筒、光学装置以及制造透镜筒的方法
JP6116261B2 (ja) バリア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EP3193200B1 (en) Lens barrel and camera
US4974001A (en) Diaphragm device
CN207833204U (zh) 一种摄像机透明罩及具有其的摄像光学系统
EP3726269A1 (en) Lens unit
US9703174B2 (en) Optical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barrier mechanism
JP2005352406A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US20080089679A1 (en) Iris for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JP6220376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21056397A (ja) 羽根駆動装置
JP6701638B2 (ja)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JP4954605B2 (ja) 光量調節装置、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1726691B1 (ko) 렌즈 경통
KR200481826Y1 (ko) 차량 전방 투시 사이드 미러
JP5315699B2 (ja) 絞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JP2000066079A (ja) レンズ鏡筒
JPH0525435U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