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7400A -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或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或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7400A
CN111587400A CN201880080544.XA CN201880080544A CN111587400A CN 111587400 A CN111587400 A CN 111587400A CN 201880080544 A CN201880080544 A CN 201880080544A CN 111587400 A CN111587400 A CN 111587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aperture
diaphragm
light leakag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05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7400B (zh
Inventor
花冈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h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tto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h Inc filed Critical Nittoh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587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7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7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7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03B9/06Two or more co-operating pivoted blades, e.g. iris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光圈装置(10)具备:光圈叶片(100),具有第1固定凸起(120)及从第1平板(102)的另一面起向第2方向侧突出的移动凸起(130);漏光防止叶片(200),具有第2固定凸起(220),与光圈叶片(100)一起组成一对;驱动环(300),形成有第1凸轮槽(330);及收容体(400),对光圈叶片(100)、漏光防止叶片(200)及驱动环(300)进行收容。在漏光防止叶片(200)上还设置有第2凸轮槽(230),光圈叶片(100)的移动凸起(130)被插嵌在漏光防止叶片(200)的第2凸轮槽(230)中且被插嵌在驱动环(300)的第1凸轮槽(330)中。漏光防止叶片(200)具有比第2固定凸起(220)更向另一侧延伸的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根据光圈装置(10),可比现有光圈装置更容易增加光圈叶片的片数,且可维持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重叠顺序。

Description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或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或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在摄像机等摄像装置上,使用有对射入成像面的被摄体光的光量进行调节的光圈装置。光圈装置上具备圆环状的收容体。在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大(全开放)时,使光圈叶片退避到收容体的宽度内。因而,作为光圈叶片的退避空间,收容体的宽度必须确保至少光圈叶片的宽度以上的宽度。
为了使光圈装置小型化,以往是努力收窄光圈叶片的自身宽度(光圈叶片的窄幅化),以便收窄这样的光圈叶片的退避空间。
可是,已知当推进光圈叶片的窄幅化时,则产生有容易在光圈开口以外的部分上发生漏光这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漏光的问题,以往已知有下述构成的光圈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即,除光圈叶片以外,还导入有漏光防止叶片,以便通过该漏光防止叶片来填上成为漏光的原因的间隙。
图14是为了说明现有的光圈装置900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4(a)是沿着光轴OA对光圈装置900进行俯视时的俯视图。在图14(a)上,仅表示有漏光防止叶片920突出时的状况,且省略了光圈叶片910的图示。图14(b)、图14(c)、图14(d)是分别表示光圈叶片910、漏光防止叶片920、收容体940的俯视图。
如图14所示,现有的光圈装置900为通过使多个叶片相对于光轴OA发生进退来改变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的光圈装置900,具备:光圈叶片910,具有光圈叶片本体911、从光圈叶片本体911的一个面起向沿着光轴OA的第1方向侧突出的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及从光圈叶片本体911的另一面起向与第1方向反向的第2方向侧突出的光圈叶片移动凸起913;漏光防止叶片920,具有漏光防止叶片本体921、从漏光防止叶片本体921的一个面起向第1方向侧突出的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及从漏光防止叶片本体921的另一面起向第2方向侧突出的漏光防止叶片移动凸起923,与上述光圈叶片910一起组成一对;驱动环930,插嵌移动凸起,具有根据槽的位置而距光轴OA的距离不同的凸轮槽933,通过以光轴OA为中心进行旋转,使凸轮槽933在以光轴OA为中心的周向上移动;及收容体940,对光圈叶片910、漏光防止叶片920及驱动环930进行收容,该光圈装置900具备多对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910及漏光防止叶片920(在图14的现有的光圈装置900上具备6对),在驱动环930上,以与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910及漏光防止叶片920的对数相对应的数量形成有凸轮槽933,在收容体940上,与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910及漏光防止叶片920相对应,设置有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对数的分别插入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及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的一对第1孔941j及第2孔942j,层叠的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910及漏光防止叶片920的光圈叶片移动凸起913及漏光防止叶片移动凸起923被分别插嵌于一个凸轮槽933(但j为1以上的整数)。
根据现有的光圈装置900,可以就这样借用用于驱动光圈叶片的现有的基本结构(收容体、驱动环等)来追加漏光防止叶片920,因而可以防止伴随光圈叶片的窄幅化的漏光。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5-1135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1)然而,现有的光圈装置900为将光圈叶片移动凸起913及漏光防止叶片移动凸起923分别插嵌于一个凸轮槽933的结构,并通过一个凸轮槽933来驱动2种叶片(光圈叶片910及漏光防止叶片920)。因而,作为凸轮槽933的长度,除用于驱动光圈叶片910的长度以外,还需要用于驱动漏光防止叶片920的长度。
即,在凸轮槽933上,需要设置用于驱动光圈叶片910的槽的部分和用于驱动漏光防止叶片920的槽的部分,与只设置仅驱动任意一方的叶片的槽的构成相比,需要延伸长度较长的凸轮槽。
如此,根据现有的光圈装置900,由于用一条凸轮槽来驱动2种叶片因此需要较长的凸轮槽,因而难以增加可设置在驱动环930的有限空间中的凸轮槽的数量,进而也难以增加光圈叶片的片数。
(2)通常,在光圈装置上,多对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是以下述方式收容在收容体中,即,将各自的叶片所具有的固定凸起插入到设置在收容体上的对应的孔中,并将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依次向上重叠的方式。
例如,在现有的光圈装置900上,“该组成一对的该光圈叶片910j及该漏光防止叶片920j”之中的该光圈叶片910j、“该组成一对的该光圈叶片910j及该漏光防止叶片920j”之中的该漏光防止叶片920j、位于该组成一对的该光圈叶片910j及该漏光防止叶片920j的旁边的“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910j+1及漏光防止叶片920j+1”之中的光圈叶片910j+1以及“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910j+1及漏光防止叶片920j+1”之中的漏光防止叶片920j+1以该顺序被配置成向上重叠(参照图14(d)。另外,省略了叶片重叠时的情况的图示)。
另外,将第2方向定义为上,将第1方向定义为下。
然而,在现有的光圈装置900上存在有下述这样的课题,即,在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缩小或是增大的过程(调节光圈的过程)中,根据情况,光圈叶片910及漏光防止叶片920的重叠顺序可能会发生破坏,导致无法维持这些叶片的重叠顺序。
图15是为了说明在现有的光圈装置900上光圈叶片910及漏光防止叶片920的重叠顺序发生破坏的一个例子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在图15上,表示有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910j及漏光防止叶片920j的双方的叶片、位于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910j及漏光防止叶片920j的旁边的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910j+1及漏光防止叶片920j+1之中的光圈叶片910j+1,并省略了其他叶片的图示。
例如如图15所示,在现有的光圈装置900上存在有下述情况,即,原来应该重叠在该漏光防止叶片920j的上的光圈叶片910j+1在调节光圈的过程中从该漏光防止叶片920j脱落,导致光圈叶片910j+1和该漏光防止叶片920j成为属于同层的情况。这种状态为,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重叠顺序发生破坏,导致无法维持这些叶片的重叠顺序的状态之一。
而且,当从该状态起想进一步增大开口直径而使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动作时,则例如光圈叶片910j+1的外侧轮廓915的一部分与该漏光防止叶片920j的内周缘928发生接触,导致产生阻碍顺利的叶片的移动这样的不便。此外,根据情况,光圈叶片910j+1可能会潜入到该漏光防止叶片920j之下,导致叶片的重叠的顺序发生变更。当从该状态起想进一步增大开口直径而使其动作时,则还存在有光圈叶片910j+1的外侧轮廓915与该漏光防止叶片920j的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相碰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容易增加光圈叶片的片数,且可维持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重叠顺序的光圈装置。
(1)本发明的第1光圈装置为通过使多个叶片相对于光轴发生进退来改变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的光圈装置,具备:光圈叶片,由第1平板构成,具有遮挡射入该光圈装置的开口的光的第1叶片部、从所述第1平板的一个面起向沿着所述光轴的第1方向侧突出的第1固定凸起、从所述第1平板的另一面起向与所述第1方向反向的第2方向侧突出的移动凸起;漏光防止叶片,由第2平板构成,具有对该光圈装置的所述光圈开口以外的漏光部进行遮光的第2叶片部、从所述第2平板的一个面起向所述第1方向侧突出的第2固定凸起,与所述光圈叶片一起组成一对;驱动环,插嵌所述移动凸起,具有根据凸轮槽的位置而距所述光轴的距离不同的第1凸轮槽,通过以所述光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使所述第1凸轮槽在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移动;及收容体,对所述光圈叶片、所述漏光防止叶片及所述驱动环进行收容,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装置具备多对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在所述驱动环上,与每个所述移动凸起相对应而形成有多个所述第1凸轮槽,在所述收容体上,与各所述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相对应,设置有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对数的分别插入所述第1固定凸起及所述第2固定凸起的一对第1孔及第2孔,在所述漏光防止叶片上还设置有第2凸轮槽,所述光圈叶片的所述移动凸起被插嵌在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第2凸轮槽中,且被插嵌在所述驱动环的所述第1凸轮槽中,在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第2平板上,在从所述第2固定凸起进行观察,将所述第2叶片部所在的一侧作为一侧时,所述漏光防止叶片还具有比所述第2固定凸起更向另一侧延伸的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1光圈装置,由于在漏光防止叶片上还设置有第2凸轮槽,光圈叶片的移动凸起被插嵌在漏光防止叶片的该第2凸轮槽中且被插嵌在驱动环的第1凸轮槽中,因此当驱动环进行旋转时,则在光圈叶片上,力通过驱动环的第1凸轮槽而作用于移动凸起,光圈叶片的第1叶片部以第1固定凸起为支点(转动轴)而进行转动。同时,随着移动凸起沿着第1凸轮槽进行移动,在漏光防止叶片上,力则通过移动凸起而作用于第2凸轮槽,进而漏光防止叶片的第2叶片部以第2固定凸起为支点(转动轴)而进行转动。如此,虽然插嵌在驱动环的第1凸轮槽中的凸起仅为光圈叶片的移动凸起,但也可以在驱动光圈叶片的过程中联动来同时驱动漏光防止叶片。
根据这种第1光圈装置,由于无需在第1凸轮槽上形成用于驱动漏光防止叶片的凸轮槽图形,因此可相应地使该第1凸轮槽的长度比现有的光圈装置上的凸轮槽的长度更短。由于可缩短第1凸轮槽的长度,因此容易增加可设置在驱动环上的第1凸轮槽的数量。此外,由于无需在驱动环上形成用于驱动漏光防止叶片的专用的凸轮槽,因此仅需在驱动环上形成用于驱动光圈叶片的第1凸轮槽即可。因此,由于减少了在驱动环上形成第1凸轮槽时的空间上的限制,因此提高了第1凸轮槽的形状的设计自由度。如此,根据本发明的第1装置,可提供一种容易增加光圈叶片的片数的光圈装置。
另外,在(4)中后述的本发明的第2光圈装置也起到与此相同的作用、效果。因而,在后述(2)的作用、效果的段落中引用了本段落中的作用、效果的记述。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1光圈装置上,在该漏光防止叶片的第2平板上,在从第2固定凸起进行观察,将第2叶片部所在的一侧作为一侧时,该漏光防止叶片还具有比第2固定凸起更向另一侧延伸的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
因此,能够在调节光圈的整个过程中,使该漏光防止叶片的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重叠在该漏光防止叶片之上的邻接的光圈叶片在维持重叠顺序的情况下持续重叠。因而,可防止上述光圈叶片从该漏光防止叶片脱落而形成与该漏光防止叶片属于同层的情况,或是上述光圈叶片潜入到该漏光防止叶片之下导致叶片的重叠的顺序发生变更的情况。
如此,根据本发明的第1光圈装置,可维持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重叠顺序。
(2)在本发明的第1光圈装置上,优选在将所述第2方向定义为上时,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该光圈叶片、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该漏光防止叶片、位于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旁边的组成下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光圈叶片以及所述组成下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漏光防止叶片以该顺序被配置成向上重叠,在沿着所述光轴对所述光圈装置进行观察时,所述组成下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光圈叶片的外侧轮廓的一部分与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该漏光防止叶片总是重合,在所述光圈开口的所述开口直径为最小时,所述组成下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光圈叶片的所述外侧轮廓的一部分与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该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重合。
在本发明的第1光圈装置上,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光圈叶片的外侧轮廓的一部分与组成该一对的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该漏光防止叶片总是重合。因此,光圈叶片的外侧轮廓停留在该漏光防止叶片的范围内,因而可防止光圈叶片从该漏光防止叶片脱落而形成与该漏光防止叶片属于同层的情况或是光圈叶片潜入到该漏光防止叶片之下导致叶片的重叠的顺序发生变更的情况。
此外,即使在叶片的顺序最容易发生变更的状态即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小时,在本发明的第1光圈装置上,组成下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光圈叶片的外侧轮廓的一部分也与组成该一对的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该漏光防止叶片的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重合。因此,光圈叶片的外侧轮廓停留在该漏光防止叶片的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的范围内,因而可防止光圈叶片从该漏光防止叶片脱落而成为与该漏光防止叶片属于同层的情况或是上述光圈叶片潜入到该漏光防止叶片之下导致叶片的重叠的顺序发生变更的情况。
如此,根据本发明的第1光圈装置,可维持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重叠顺序。
(3)在本发明的第1光圈装置上,优选所述光圈叶片整体上由具有长轴的长物体状的所述第1平板构成,在所述光圈叶片上,在所述第1平板的长轴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1固定凸起,在另一侧设置有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具有内周缘,所述内周缘被形成为与所述光圈开口的所述开口直径为最大时的所述光圈开口的形状的一部分大致相同的形状,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之中,至少比所述内周缘更靠外周侧的一部分被构成为,总是位于比所述收容体的内周缘即收容体内周缘或总是位于比驱动环的内周缘即驱动环内周缘更靠外侧,在沿着所述光轴对所述光圈装置进行观察时,该光圈叶片的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至少一部分总是重叠在从该光圈叶片的所述第1固定凸起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所述光轴的相反侧的所述漏光防止叶片之上,在所述光圈开口的所述开口直径为最大时,该光圈叶片的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一部分重叠在位于所述相反侧的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之上。
在本发明的第1光圈装置上,在光圈叶片上设置有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该光圈叶片的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至少一部分总是重叠在从该光圈叶片的第1固定凸起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的相反侧的漏光防止叶片之上,在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大时,该光圈叶片的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一部分被构成为,重叠在位于相反侧的漏光防止叶片的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之上。
因此,可防止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顶端侧潜入到从该光圈叶片的第1固定凸起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的相反侧的漏光防止叶片之下导致叶片的重叠的顺序发生变更。因而,可维持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重叠顺序。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1光圈装置上,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之中,至少比内周缘更靠外周侧的一部分被构成为,总是位于比收容体的内周缘即收容体内周缘或总是位于比所述驱动环的内周缘即驱动环内周缘更靠外侧。
因此,对于该光圈叶片而言,能够像双支撑梁那样,用第1固定凸起侧和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顶端侧来架在收容体内周缘或驱动环内周缘上,并使其跨过收容体或驱动环的开口。因而,可防止多个光圈叶片的顶端侧发生编织并朝向光圈开口升起这样的现象。因而,可提高光圈装置的外观上的品质。
(4)本发明的第2光圈装置为通过使多个叶片相对于光轴发生进退来改变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的光圈装置,具备:光圈叶片,由第1平板构成,具有遮挡射入该光圈装置的开口的光的第1叶片部、从所述第1平板的一个面起向沿着所述光轴的第1方向侧突出的第1固定凸起、从所述第1平板的另一面起向与所述第1方向反向的第2方向侧突出的移动凸起;漏光防止叶片,由第2平板构成,具有对该光圈装置的所述光圈开口以外的漏光部进行遮光的第2叶片部、从所述第2平板的一个面起向所述第1方向侧突出的第2固定凸起,与所述光圈叶片一起组成一对;驱动环,插嵌所述移动凸起,具有根据凸轮槽的位置而距所述光轴的距离不同的第1凸轮槽,通过以所述光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使所述第1凸轮槽在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移动;及收容体,对所述光圈叶片、所述漏光防止叶片及所述驱动环进行收容,所述光圈装置具备多对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在所述驱动环上,与每个所述移动凸起相对应而形成有多个所述第1凸轮槽,在所述收容体上,与各所述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相对应,设置有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对数的分别插入所述第1固定凸起及所述第2固定凸起的一对第1孔及第2孔,在所述漏光防止叶片上还设置有第2凸轮槽,所述光圈叶片的所述移动凸起被插嵌在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第2凸轮槽中,且被插嵌在所述驱动环的所述第1凸轮槽中,所述光圈装置还具备配置在所述漏光防止叶片和所述光圈叶片的中间的中间叶片,在将所述第2方向定义为上时,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该光圈叶片、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该漏光防止叶片、所述中间叶片、位于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旁边的组成下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光圈叶片以及所述组成下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漏光防止叶片以该顺序被配置成向上重叠,在沿着所述光轴对所述光圈装置进行观察时,所述中间叶片与所述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该漏光防止叶片总是重合,且所述中间叶片与所述组成下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光圈叶片总是重合。
在本发明的第2光圈装置上,还具备配置在漏光防止叶片和光圈叶片的中间的中间叶片。而且,中间叶片与组成该一对的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该漏光防止叶片被构成为总是重合。如此,由于确保了中间叶片与该漏光防止叶片重合的区域,因此能够使中间叶片肯定属于邻接的该漏光防止叶片的上层。
此外,中间叶片与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光圈叶片被构成为总是重合。如此,由于确保了上述光圈叶片与中间叶片重合的区域,因此能够使上述光圈叶片肯定属于中间叶片的上层。
这样,由于介由中间叶片,规定了上述光圈叶片肯定属于该漏光防止叶片的上方的层,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2光圈装置,可维持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重叠顺序。
(5)在本发明的第2光圈装置上,优选将所述中间叶片固定于所述收容体,以便不会对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移动产生干涉。
换言之,这种本发明的第2光圈装置不会与操作光圈叶片联动而使中间叶片动作。因而,除了使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移动以外,不会消耗用于驱动叶片的能量,即使为3片叶片(光圈叶片、漏光防止叶片及中间叶片)也可形成能量转换效率较高的光圈装置。
此外,由于进行了固定,以便不会对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移动产生干涉,因此能够使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顺利地动作。
(6)在本发明的第2光圈装置上,优选所述光圈叶片整体上由具有长轴的长物体状的所述第1平板构成,在所述光圈叶片上,在所述第1平板的长轴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1固定凸起,在另一侧设置有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具有内周缘,所述内周缘被形成为与所述光圈开口的所述开口直径为最大时的所述光圈开口的形状的一部分大致相同的形状,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之中,至少比所述内周缘更靠外周侧的一部分被构成为,总是比所述收容体的内周缘即收容体内周缘或总是比驱动环的内周缘即驱动环内周缘更位于外侧,在沿着所述光轴对所述光圈装置进行观察时,在所述光圈开口的所述开口直径为最小时,该光圈叶片的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一部分重叠在从该光圈叶片的所述第1固定凸起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所述光轴的相反侧的所述漏光防止叶片之上,在所述光圈开口的所述开口直径从最小向最大过渡的过程中,该光圈叶片的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一部分重叠在从该光圈叶片的所述第1固定凸起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所述光轴的相反侧的所述中间叶片之上。
在本发明的第2光圈装置上,在光圈叶片上设置有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在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小(最小光圈状态)时,该光圈叶片的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一部分被构成为,重叠在从该光圈叶片的第1固定凸起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的相反侧的漏光防止叶片之上。
因此,可防止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顶端侧潜入到从该光圈叶片的第1固定凸起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的相反侧的漏光防止叶片之下导致叶片的重叠的顺序发生变更。
此外,在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从最小向最大过渡的过程中,该光圈叶片的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一部分被构成为,重叠在从该光圈叶片的第1固定凸起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的相反侧的所述中间叶片之上。换言之,在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从最小向最大过渡的过程中,该光圈叶片的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一部分被构成为以下述方式重叠,从漏光防止叶片之上换乘到中间叶片之上的方式,所述漏光防止叶片从该光圈叶片的第1固定凸起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的相反侧,所述中间叶片从该光圈叶片的第1固定凸起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的相反侧。
因此,可防止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顶端侧与光圈叶片形成同层或潜入到这样的光圈叶片之下,所述光圈叶片为,从该光圈叶片的第1固定凸起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的相反侧的中间叶片的更下层的叶片即处于这样的中间叶片的下层的光圈叶片。
如此,根据本发明的第2光圈装置,可维持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重叠顺序。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2光圈装置上,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之中,至少比内周缘更靠外周侧的一部分被构成为,总是位于比收容体的内周缘即收容体内周缘或驱动环内周缘更靠外侧。
因此,对于该光圈叶片而言,能够像双支撑梁那样,用第1固定凸起侧和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顶端侧来架在收容体内周缘或驱动环内周缘上,并使其跨过收容体的开口。因而,可防止多个光圈叶片的顶端侧发生编织并朝向光圈开口升起这样的现象。因而,可提高光圈装置的外观上的品质。
(7)在本发明的第1光圈装置或第2光圈装置上,优选所述光圈叶片整体上由具有长轴的长物体状的所述第1平板构成,在所述光圈叶片上,在所述第1平板的长轴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1固定凸起,在另一侧设置有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具有内周缘,所述内周缘被形成为与所述光圈开口的所述开口直径为最大时的所述光圈开口的形状的一部分大致相同的形状,在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上,还设置有卡合用凸部,所述卡合用凸部被构成为,总是比所述收容体的内周缘即收容体内周缘或总是比驱动环的内周缘即驱动环内周缘更位于外侧,且与所述收容体内周缘卡合。
在设置在光圈叶片上的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上,还设置有卡合用凸部,所述卡合用凸部被构成为,总是位于比收容体的内周缘即收容体内周缘或总是位于比驱动环的内周缘即驱动环内周缘更靠外侧,并与收容体内周缘卡合。
因此,即使例如在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缩小时,对于光圈叶片而言,也能够像双支撑梁那样,用第1固定凸起侧和卡合用凸部来架在收容体内周缘或驱动环内周缘或驱动环内周缘上,并使其跨过收容体或驱动体的开口。因而,可防止多个光圈叶片的顶端侧发生编织并朝向光圈开口升起这样的现象。因而,可提高光圈装置的外观上的品质。
(8)本发明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收容有上述(1)~(7)中任一所述的光圈装置及透镜。
(9)本发明的摄像装置或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1)~(7)中任一所述的光圈装置或上述(8)所述的透镜镜筒。
附图说明
图1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而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3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主要部分而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上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2固定凸起220、移动凸起130、第1凸轮槽330、第2凸轮槽230等的位置关系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5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上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的位置关系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6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作用、效果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7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的主要部分而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8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的作用、效果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9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透镜镜筒20及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摄像装置30或投影装置35而进行表示的模式图。
图10是为了说明变形例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b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1是为了说明变形例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c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2是为了说明变形例3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d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3是为了说明变形例4的中间叶片280a及变形例5的中间叶片280b的固定方法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4是为了说明现有的光圈装置900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5是为了说明在现有的光圈装置900上光圈叶片910及漏光防止叶片920的重叠顺序发生破坏的一个例子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或投影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1.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基本结构
图1~图2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而进行表示的图。图1(a)是将光圈装置10分解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b)是组装状态的光圈装置10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光轴OA对光圈装置10进行俯视时的俯视图。图2(a)是表示使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退避到收容体400的宽度(与光轴OA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内的状态的图,表示有使由光圈叶片100形成的开口(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大的状态(全开放状态)。图2(c)是表示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小的状态(最小光圈状态)的图。图2(b)是表示使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移动到全开放状态和最小光圈状态之间的位置时的中间光圈状态的图。另外,在图2(a)及图2(c)上,图示有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和与它们相对应的第1凸轮槽330,且对其他光圈叶片、漏光防止叶片及第1凸轮槽省略了图示。另外,以防止驱动环300脱落为目的,在收容体400上安装有罩500。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沿着光轴OA进行俯视时,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构成具有开口413的圆环的形状。通过使多个叶片(在此为光圈叶片100)向开口413的内侧(朝向光轴OA)突出,可改变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AD。通过改变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AD,可调节在光圈开口中通过的光的量。
光圈装置10具备光圈叶片100、漏光防止叶片200、驱动环300及收容体400。以收容体400为托盘,在其上,以重叠的方式层叠有多个光圈叶片100及多个漏光防止叶片200,并且在其上载放有驱动环300。并且,在其上载放有罩500。
开口直径AD如图2(a)~图2(c)所示,根据光圈叶片100的向开口413内的突出量,光圈的开口直径以开口直径ADf~开口直径ADm~最小光圈状态的开口直径这样的方式一边过渡一边改变。
2.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的详细结构
(1)插嵌于第1凸轮槽330以及第2凸轮槽230的移动凸起130
图3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主要部分而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在图3中,表示有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以及位于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旁边的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此外,驱动环300及收容体400仅取出与这些叶片相对应的部分来进行表示。对其他构成要素则省略了图示。另外,符号212表示第2叶片部210的外周缘。
另外,j为指标用的变量,代入有1以上的整数。
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存在有将光圈叶片100j/100j+1仅表述成光圈叶片100,以便省略说明附加变量j的情况。对于漏光防止叶片200、第1孔401、第2孔402等也相同。
如图3所示,光圈叶片100(例如注视光圈叶片100j)具有:第1叶片部110(同时参照图2(a)~图2(c)),由第1平板102构成,向开口413的内侧突出并形成光圈开口,以便遮挡射入光圈装置10的光圈开口的光;第1固定凸起120,从第1平板102的一个面F1起沿着光轴OA向第1方向侧突出;及移动凸起130,从第1平板102的另一面F2起向与第1方向反向的第2方向侧突出。
第1平板102具有遮光性,由与其他构成要素(漏光防止叶片200、收容体400等)相配合可顺利滑动的原材料构成。第1固定凸起120及移动凸起130具有圆筒(圆柱)的形状,所述圆筒具有一定的半径。第1固定凸起120被可旋转地插入在形成于收容体400的第1孔401j中。即,配置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的位置为配置光圈叶片100的旋转轴的位置。第1固定凸起120的“固定”的意思为,凸起相对于收容体的位置不会移动而是固定的这样的意思,且在凸起单体上可旋转。
漏光防止叶片200(例如注视图3的漏光防止叶片200j)具有:第2叶片部210(也同时参照图2(c)),由第2平板202构成,对该光圈装置10的光圈开口以外的漏光部进行遮光;及第2固定凸起220,从第2平板202的一个面F3起向第1方向侧突出。而且,这样的漏光防止叶片200与上述的光圈叶片100一起组成一对。
在此,“漏光部”是指光圈开口以外的部分,指仅用多个光圈叶片而无法封闭的部分。对漏光部进行“遮光”换言之也是指,对漏光部进行封闭。
第2平板202与第1平板102相同,也由与其他构成要素(光圈叶片100、收容体400等)相配合可顺利滑动的原材料构成。此外,第2固定凸起220具有圆筒(圆柱)的形状,所述圆筒具有一定的半径。第2固定凸起220被可旋转地插入在形成于收容体400的第2孔402j中。即,配置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的位置为配置漏光防止叶片200的旋转轴的位置。第2固定凸起220的“固定”的意思为,凸起相对于收容体的位置不会移动而是固定的这样的意思,且在凸起单体上可旋转。
如图1~图3所示,在驱动环300上形成有第1凸轮槽330。驱动环300为内侧开口成圆形的环状的平板。另外,由驱动环300的内周缘即驱动环内周缘315形成圆形的开口。
移动凸起130被插嵌在第1凸轮槽330中。第1凸轮槽330被构成为,根据凸轮槽的位置而距光轴OA的距离不同。但是,在沿着周向对凸轮槽进行观察时,距光轴OA的距离也可以具有一部分相同的区间。
当这样的驱动环300以光轴OA为中心而进行旋转时,则第1凸轮槽330在以光轴OA为中心的周向上进行移动。此时,使插嵌于第1凸轮槽330的移动凸起130以插入于第1孔401的第1固定凸起120为中心而进行旋转。即,根据驱动环300进行旋转的方向,使移动凸起130以第1固定凸起120为旋转中心,在朝向开口413的内侧的方向(以下称为-r方向)或朝向开口413的外侧的方向(以下称为r方向)上移动。
虽然赋予驱动环300以旋转力的方法也可采用任意方法,但在此设置了与驱动环本体310形成一体而进行旋转的旋转杆340,并从未图示的旋转力赋予单元对该旋转杆340施加力。
如图1~图3所示,收容体400在内侧具有开口413,且作为整体而形成圆环的形状。收容体400如上所述收容光圈叶片100、漏光防止叶片200及驱动环300。另外,由收容体400的内周缘即收容体内周缘415形成圆形的开口413。
此外,在收容体400上,与上述的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相对应,设置有n组(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的对数)分别插入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2固定凸起220的一对第1孔401及第2孔402(但是,n为2以上的整数)。
并且,如图1(a)所示,在收容体400上具有将外周壁410的一部分切去的切口部411,以便驱动环300的旋转杆340可进行旋转。
作为光圈装置10整体,具备n组(多对)上述的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在驱动环300上,以与设置在每个光圈叶片100上的移动凸起130分别对应的方式,形成有n个(复数)第1凸轮槽330。例如,在图1~3上为11组。
如图2(a)、图2(c)、图3等所示,上述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朝向第2方向以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的顺序层叠。
即,在将第2方向定义为上,将第1方向定义为下时,“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该光圈叶片100j、“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位于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旁边的“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的光圈叶片100j+1以及“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的漏光防止叶片200j+1以该顺序被配置成向上重叠(参照图3)。
除上述以外,在漏光防止叶片200上还设置有第2凸轮槽230。第2凸轮槽230被配置在与移动凸起130相对应的位置上。
光圈叶片100的移动凸起130被插嵌在漏光防止叶片200的第2凸轮槽230中且也被插嵌在驱动环300的第1凸轮槽330中。
另外,虽然移动凸起130被“插嵌”在第1凸轮槽330及第2凸轮槽230中,但移动凸起130既可以仅插入在第1凸轮槽330的深度(驱动环300的厚度)的一部分中,也可以除第2凸轮槽230以外还贯穿第1凸轮槽330。另外,实施方式1中为大致贯穿的程度的状态。
(2)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2固定凸起220的配置关系
图4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上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2固定凸起220、移动凸起130、第1凸轮槽330、第2凸轮槽230等的位置关系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在图4(a)上,图示有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与它们相对应的第1凸轮槽330及第2凸轮槽230以及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之中的光圈叶片100j+1。此外,在图4上,图示有在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旁边的组成前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之中光圈叶片100j-1、与它们相对应的移动凸起130’。对其他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以及与它们相对应的构成要素则省略了图示。在图4(b)上,图示有在收容体400上设置有多对插入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2固定凸起220的前一对第1孔401j-1及第2孔402j-1、该一对第1孔401j及第2孔402j、下一对第1孔401j+1及第2孔402j+1等的情况。对其他构成要素则省略了图示。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如图4所示,第1固定凸起120和第2固定凸起220被配置在距光轴OA的距离彼此不同的位置上。换言之,以在内周侧和外周侧彼此错开的方式配置了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2固定凸起220(也同时参照图3等)。当例如使用图4(a)来进行说明时,在将第1固定凸起120距光轴OA的距离作为R1,将第2固定凸起220距光轴OA的距离作为R2时,则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2固定凸起220被配置成R2>R1的关系。
为了与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2固定凸起220的配置关系相对应,在收容体400上,在距光轴OA的距离彼此不同的位置上,配置有插入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2固定凸起220的一对第1孔401j及第2孔402j。
另外,虽然在图4(a)上表示有将第1固定凸起120配置在内周侧的例子,但在实施方式1的光圈装置10上不局限于此。即,也可以将第2固定凸起220配置在比第1固定凸起120更靠内周侧。
(3)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
在漏光防止叶片200的第2平板202上,在从第2固定凸起220进行观察,将第2叶片部210所在的一侧作为一侧时,漏光防止叶片200还具有比第2固定凸起220更向另一侧延伸的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参照图3等)。
即,漏光防止叶片200整体上由具有长轴的长物体状的第2平板202构成,在长轴方向上进行观察时,第2固定凸起220被配置在中央附近。而且,在比第2固定凸起220更靠另一侧设置有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
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优选,作为其内侧(光轴OA侧)的内周缘的形状,形成与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大时的光圈开口的形状的一部分大致相同的形状。通过将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尽量设置至内侧的区域,可进一步使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更容易重叠于重叠在该漏光防止叶片之上的光圈叶片。
3.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作用、效果
(1)被插嵌在第1凸轮槽330以及第2凸轮槽230中的移动凸起130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是通过使多个叶片相对于光轴发生进退来改变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的光圈装置,具备光圈叶片100、与该光圈叶片100构成一对的漏光防止叶片200、驱动环300、收容体400。
光圈叶片100具有:第1叶片部110,由第1平板102构成,遮挡射入光圈装置10的光圈开口(由光圈叶片100形成的开口)的光;第1固定凸起120,从第1平板102的一个面F1起沿着光轴OA向第1方向侧突出;及移动凸起130,从第1平板102的另一面F2起向与第1方向反向的第2方向侧突出。
漏光防止叶片200具有:第2叶片部210,由第2平板202构成,对该光圈装置10的光圈开口以外的漏光部进行遮光;及第2固定凸起220,从第2平板202的一个面F3起向第1方向侧突出。
驱动环300具有插嵌移动凸起130的第1凸轮槽330。该第1凸轮槽330根据凸轮槽的位置而距光轴OA的距离不同。驱动环300能够以光轴OA为中心进行旋转。因而,当驱动环300以光轴OA为中心进行旋转时,则第1凸轮槽330在周向上移动。由此,可使插嵌于第1凸轮槽330的移动凸起130在r方向或-r方向上移动。
收容体400对光圈叶片100、漏光防止叶片200及驱动环300进行收容。
光圈装置10具备n组(多对)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在驱动环300上,以与设置在每个光圈叶片100上的移动凸起130分别对应的方式,形成有n个(复数)第1凸轮槽330。
在收容体400上,与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相对应,设置有分别插入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2固定凸起220的一对第1孔401j及第2孔402j。设置有n组(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的对数)第1孔401j及第2孔402j。
在漏光防止叶片200上设置有第2凸轮槽230,光圈叶片100的移动凸起130被插嵌在漏光防止叶片200的第2凸轮槽230中且被插嵌在驱动环300的第1凸轮槽330中。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如上所述,在漏光防止叶片200上还设置有第2凸轮槽230。光圈叶片100的移动凸起130被插嵌在漏光防止叶片200的该第2凸轮槽230中且被插嵌在驱动环300的第1凸轮槽330中。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可起到如下的作用。(1)从未图示的旋转力赋予单元施加旋转力,驱动环300进行旋转。(2)当驱动环300进行旋转时,则在光圈叶片100上,从驱动环300通过第1凸轮槽330对移动凸起130而作用有力。即,光圈叶片100以移动凸起130为力点,并以第1固定凸起120为支点(转动轴)而进行转动。(3)随着移动凸起130以第1固定凸起120为中心而进行旋转(向-r方向移动),在漏光防止叶片200上,从移动凸起130对第2凸轮槽230作用有力。即,漏光防止叶片200以力从移动凸起130作用于第2凸轮槽230的部位为力点,并以第2固定凸起220为支点(转动轴)而进行转动(参照图2(c)、图3等)。
如此,虽然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上,插嵌于驱动环300的第1凸轮槽330的凸起仅为光圈叶片100的移动凸起130,但也能够与光圈叶片100的驱动联动来驱动漏光防止叶片200。
因而,第1凸轮槽330为了驱动光圈叶片100只需形成必要的长度就足够,且无需形成用于驱动漏光防止叶片200的凸轮槽。因此,第1凸轮槽330的长度可相应地比现有的光圈装置上的凸轮槽的长度更短。此外,由于仅为了驱动光圈叶片100而形成第1凸轮槽330即可,因此无需考虑漏光防止叶片200的驱动,从而可相应地提高第1凸轮槽330的设计自由度。如此,由于能够缩短第1凸轮槽330的长度,且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因此容易增加可设置在驱动环300上的第1凸轮槽330的数量。与此相对应,容易增加光圈叶片100的片数。也容易增加与光圈叶片100构成一对的漏光防止叶片200的片数。
(2)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和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的配置关系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如上所述,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和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被配置在距光轴OA的距离彼此不同的位置上。因此,可在距光轴OA的距离彼此不同的各自的圆周上,分别设置多个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和多个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因而,容易增加组成一对的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和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的对数。进而容易增加光圈叶片100的片数。
使用图5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5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效果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5(a)是与现有的光圈装置900相对应的图,图5(b)是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相对应的图。在图5(a)及图5(b)上,仅表示了收容体400的一部分。
图5(a)表示有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及第1孔941j(j为1以上的整数)和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及第2孔942j(j为1以上的整数)的配置关系。图5(b)表示有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j为1以上的整数)和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j为1以上的整数)的配置关系。对其他构成要素则省略了图示。
(a)现有的光圈装置
在现有的基于光圈装置900的光圈装置上,如图5(a)所示,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及第1孔941j和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及第2孔942j被配置在距光轴OA的距离相同的位置上。即,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及第1孔941j和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及第2孔942j被配置在相同的圆周上(也同时参照图14(d))。
因而,当增加光圈叶片910的片数时,则会增加由配置在相同的圆周上的光圈叶片固定凸起及第1孔以及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及第2孔构成的对的数量。此时,需要考虑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及第1孔941j和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及第2孔942j的间隔。并且,还需要考虑这些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及第1孔941j以及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及第2孔942j、位于它们旁边的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及第1孔941j+1(符号为一个例子,也可以为941j-1)以及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及第2孔942j+1(一个例子)的对彼此的间隔。
可是,现有的光圈装置难以增加光圈叶片910的片数。
(b)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
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上,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和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被配置在距光轴OA的距离彼此不同的位置上。换言之,以在内周侧和外周侧上彼此错开的方式配置了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和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
因此,如图5(b)所示,可将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和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设置在距光轴OA的距离彼此不同的的各自的圆周上(内周上及外周上)。
因而,增大了设计的自由度,容易增加组成一对的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和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的对数。进而可容易增加光圈叶片100的数量。
另外,存在有必须考虑配置在相同圆周上的例如该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和与它们邻接的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1(符号为一个例子,也可以为401j+1)的离开距离的情况。可是,如果内径R1与外径R2(也同时参照图4(a))的差相对于离开距离足够大,所述离开距离为,该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和与它们邻接的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1(一个例子)的离开距离,则在设计上,如图5(b)所示,只需在该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和与它们邻接的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1(一个例子)之间确保给定的余量θm即可。
如此,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由于可容易增加第1凸轮槽的数量、第1固定凸起及第1孔的数量等,因此可提供一种容易增加光圈叶片的片数的光圈装置。
(3)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所形成的作用、效果
图6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作用、效果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6(a)表示有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大的状态(全开放状态),图6(b)表示有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小的状态(最小光圈状态)。另外,在图6(a)及图6(b)上,仅图示了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2)以及位于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2)的旁边的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3)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之中的光圈叶片100j+1(#3),对其他光圈叶片、漏光防止叶片等则省略了图示。
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上,如图6所示,在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第2平板202上,在从第2固定凸起220进行观察,将第2叶片部210所在的一侧作为一侧时,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还具有比第2固定凸起220更向另一侧延伸的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也同时参照图3)。
通过该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如图6(b)所示,即使在例如使光圈装置10为最小光圈状态时,也能够使光圈叶片100j+1(#3)的一部分重叠在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上。
其结果,光圈叶片100j(#1)和属于其上层的漏光防止叶片200j(#2)在第1区域RG1中发生重叠、漏光防止叶片200j(#2)和属于其上层的光圈叶片100j+1(#3)在第2区域RG2中发生重叠。因而,从下向上,以光圈叶片100j(#1)、漏光防止叶片200j(#2)及光圈叶片100j+1(#3)的顺序重叠的叶片的重叠顺序(#1~#3)不会破坏。
在从如图6(a)所示的全开口状态至图6(b)的过程中,在其相反的过程中均可同样保证上述的重叠。因此,能够在调节光圈的整个过程中,使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重叠在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之上的光圈叶片100j+1持续重叠。
因而,可防止光圈叶片100j+1(#3)从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2)脱落而形成与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2)属于同层的情况、或是光圈叶片100j+1(#3)潜入到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2)之下导致叶片的重叠的顺序发生变更的情况。
如此,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能够维持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的重叠顺序。
4.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其他详细结构
(1)将第1固定凸起120配置在内周侧的结构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上,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被配置在距光轴OA的距离比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的距光轴OA的距离更短的位置上。即,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的一方被配置在比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更靠内周侧。
配置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的位置换言之为配置光圈叶片100的旋转轴的位置。
在此,注视在全开放状态的位置和最小光圈状态之间进行旋转的光圈叶片100的旋转角。通常,越靠近光轴OA来配置光圈叶片100的旋转轴,则这样的旋转角越大。当光圈叶片100的旋转角变大时,则当驱动光圈叶片100时,通常不容易受到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移动凸起130、驱动环300的第1凸轮槽330等的位置、尺寸等制造上的不均的影响。
由此,通过将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配置在距光轴OA的距离比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的距光轴OA的距离更短的位置上,即,靠近光轴OA来配置光圈叶片100的旋转轴,能够整体上实现高精度的光圈开口。
此外,通常,使配置光圈叶片100的旋转轴的位置距光轴OA越远,则越需加长光圈叶片100的长度。
由此,通过使光圈叶片100的旋转轴靠近光轴OA(将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配置在比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更靠近光轴OA的位置上),能够实现光圈叶片100的长度的短缩化。通过实现光圈叶片100的长度的短缩化,能够减小光圈叶片100的旋转时的惯性,从而能够提高旋转精度、速度。此外,能够实现光圈装置10的小型化。
(2)将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和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配置在相同径向上的结构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上,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和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从光轴OA起被配置在向径向(r方向)延伸的相同直线上。即,光轴OA、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和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被配置在相同直线上。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使一对第1固定凸起及第1孔401j和第2固定凸起及第2孔402j所占有的角度(连结第1固定凸起及第1孔401j和光轴OA的线与连结第2固定凸起及第2孔402j和光轴OA的线之间所呈的角度)最小。即,能够使这样的占有的角度为0°。
由于上述的所占有的角度为最小,因此能够在光轴OA的周围上,配置更多对数的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以及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从而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此外,由于形成这种构成,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容易进行光圈装置10的加工及检查的光圈装置。例如,在收容体400上,在以光轴OA为基准进行第1孔401j及第2孔402j的加工时,在加工第1孔401j后,仅需改变径向(使加工用的加工头等在r方向上移动)来进行第2孔402j的加工即可,而不用改变以光轴OA为中心的角度,因而可继续加工而不用进行改变角度这样的工序。在检查中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3)将光圈叶片100的外周缘切去的凹部114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上,在光圈叶片100的外侧轮廓115上设置了切去的凹部114,以便在使光圈叶片100移动到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大的位置上时,以将组成前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参照图4(a)的双点划线)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省略了图示)的移动凸起130’配置在内侧。
如何设定圈叶片100的宽度也取决于依据光圈装置的设计。依据设计的方法,存在有下述情况,即,该光圈叶片100的外侧轮廓115与邻接的组成另一对的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移动凸起在平面布局中发生干涉的情况。在引起这种干涉的情况下,也可考虑下述这样的设计,即,将移动凸起配置在在径向(r方向)上进一步移动的位置上,以便使移动凸起避开外侧轮廓115。可是,在该情况下,使移动凸起移动的量会使光圈装置大型化。
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在光圈叶片100的外侧轮廓115上设置凹部114,能够避免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之中的该光圈叶片100与组成前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省略了图示)的移动凸起130’发生干涉。进而能够抑制光圈装置的大型化。顺便提一下,在光圈叶片100上形成的凹部114的尺寸优选为,在通过多个光圈叶片100的联动而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缩到最小时,在光圈叶片100和邻接的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100的凹部114之间不会产生间隙程度的尺寸。假设当增大凹部114时,则在缩小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时,则在光圈叶片100和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100的凹部114之间会产生间隙,而形成漏光的发生源。此外,在凹部114成为漏光的原因时,为了填上该间隙,会产生需要使漏光防止叶片200巨大化,导致产生因空间上的限制而不成立的可能性。
(4)第1凸轮槽330的倾斜方向
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上,如图4(a)所示,相对于以光轴OA为中心的圆周方向,随着朝向光圈旋转方向ROT,第1凸轮槽330形成向从光轴OA离开的方向倾斜的角度。
另外,将下述方向作为光圈旋转方向ROT,即,驱动环300的旋转方向之中,通过使驱动环300旋转并使第1凸轮槽330移动,使光圈叶片100朝向光轴OA移动关闭的方向。
由于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上,形成带有这种倾斜的第1凸轮槽330,因此当驱动环300在光圈旋转方向ROT上进行旋转时,则插嵌于驱动环300的第1凸轮槽330的移动凸起130的位置向靠近光轴OA的方向移动。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与使第1凸轮槽330的倾斜方向反向倾斜的构成相比,能够缩短第1凸轮槽330的长度。
因此,更容易增加第1凸轮槽330的数量。因而,能够提供一种容易进一步增加光圈叶片的片数的光圈装置。
(5)与第1凸轮槽330及第2凸轮槽230的与圆周方向之间所呈的角度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如图2(a)、图4(a)等所示,第2凸轮槽230被形成为,相对于圆周方向所呈的角度比第1凸轮槽330的相对于圆周方向所呈的角度更大。即,第2凸轮槽230相对于圆周方向而形成较大(较深)的角度,第1凸轮槽330相对于圆周方向而形成较小(较浅)的角度。
因此,能够使第2凸轮槽230的轨迹(移动凸起130的移动路径)更近似于圆弧,所述圆弧为,在移动凸起130以第1固定凸起120为中心而进行转动时所描画的圆弧。因而,与第2凸轮槽230相对于圆周方向而角度较小(较浅)的情况(为第1凸轮槽330的相对于圆周方向所呈的角度以下时)相比,能够减小第2凸轮槽230和移动凸起130彼此在圆周方向上相互抵接的力,因而能够使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的转动顺利进行。
(6)第1凸轮槽330及第2凸轮槽230的长度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如图4所示,对第2凸轮槽230进行延长的长度比对第1凸轮槽330进行延长的长度更短。
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可将第1凸轮槽330设置成尽可能贴近驱动环300的宽度,从而能够在有效地使用较窄宽度的驱动环300的同时,尽可能获得使叶片向内侧方向移动的量(行程量)。
此外,根据上述的光圈装置10,由于只需设置所需最小限度的长度的第2凸轮槽230就足够,因此也可紧凑地形成漏光防止叶片200,从而能够有助于光圈装置10的小型化。
(7)光圈叶片100的外侧轮廓115与漏光防止叶片200的重合
在将第2方向定义为上时,“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该光圈叶片100j、“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位于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旁边的“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的光圈叶片100j+1以及“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的漏光防止叶片200j+1以该顺序配置成向上重叠(参照图3、图6等)。
而且,在沿着光轴OA对光圈装置进行观察时,光圈装置10被构成为,“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的光圈叶片100j+1的外侧轮廓115的一部分与“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总是重合。
例如在图6上,也能够充分理解光圈叶片100的外侧轮廓115与漏光防止叶片200“总是重合”的情况。即,在光圈装置为全开放状态时,外侧轮廓115之中光圈叶片100j+1的顶端侧(与第1固定凸起120呈相反侧)与漏光防止叶片200j重合,在最小光圈状态时,外侧轮廓115之中光圈叶片100j+1的第1固定凸起120一侧与漏光防止叶片200j重合,在它们的中间状态时,光圈叶片100也与漏光防止叶片200重合。
另外,光圈叶片100的“外侧轮廓115”是指,在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大(全开放状态)并沿着光轴OA对光圈叶片100进行观察时,光圈叶片100的轮廓之中距光轴OA的距离较远侧的轮廓。
此外,在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AD为最小时,光圈装置10被构成为,光圈叶片100j+1的外侧轮廓115的一部分与“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在维持重叠顺序的情况下发生重合(参照图6(b))。
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上,“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的光圈叶片100j+1的外侧轮廓115的一部分与“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总是重合。因此,光圈叶片100j+1的外侧轮廓115停留在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范围内,因而可防止光圈叶片100j+1从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脱落而形成与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属于同层的情况或是光圈叶片100j+1潜入到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之下导致叶片的重叠的顺序发生变更的情况。
此外,即使在叶片的顺序最容易发生变更的状态即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小时(最小光圈叶片状态),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上,光圈叶片100j+1的外侧轮廓115的一部分也与“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重合。因此,光圈叶片100j+1的外侧轮廓115停留在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的范围内,因而可防止光圈叶片100j+1从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脱落而形成与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属于同层的情况或是光圈叶片100j+1潜入到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之下导致叶片的重叠的顺序发生变更的情况。
如此,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能够维持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的重叠顺序。
(实施方式2)
接下来,使用图7及图8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进行说明。
图7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的主要部分而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在图7上,表示有“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位于“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旁边的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以及中间叶片280j。此外,驱动环300及收容体400仅取出与这些叶片相对应的部分来进行表示。对其他构成要素则省略了图示。另外,符号212表示第2叶片部210的外周缘。
图8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的作用、效果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8(a)表示有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大的状态(全开放状态),图8(b)表示有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小的状态(最小光圈状态)。
另外,在图8(a)及图8(b)上,仅图示有“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位于“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旁边的“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之中的光圈叶片100j+1以及中间叶片280j,对其他光圈叶片、漏光防止叶片等则省略了图示。
虽然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基本上具有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相同的构成,但在具备中间叶片280来代替/增加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不同。
1.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的构成
(1)中间叶片280j
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还具备配置在漏光防止叶片200j和光圈叶片100j+1的中间的中间叶片280j(j为指标用的变量,代入有1以上的整数。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有将中间叶片280j仅表述成中间叶片280,以便省略说明附加变量j的情况)。
另外,这里的“中间”所指,以沿着第2方向的叶片的重叠的顺序的观点进行观察时的中间。
虽然也可以用任意的原材料来构成中间叶片280,但优选为由与其他构成要素(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配合可顺利滑动的原材料构成的易滑动的原材料。
中间叶片280被固定于收容体400,以便不会对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的移动产生干涉。
至少在光圈装置10a为全开口状态时,沿着光轴OA进行观察,需要将中间叶片280收纳在收容体400的宽度之内。在光圈开口朝向光圈方向的过程中,也可以在不阻碍光圈口径的范围内脱出到收容体400的宽度之外。然而,更优选将中间叶片280固定于收容体400。
接下来,对中间叶片280的固定方法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7所示,首先,在中间叶片280上,在与光圈叶片100j+1的第1固定凸起120相对应的位置上,对第3平板282开螺钉孔281,所述螺钉孔281具有足以比第1固定凸起120的直径更大的内径,并且以与光圈叶片100j的移动凸起130的移动路径(轨道)所描绘的曲线/直线相对应的方式,设置有具有与移动凸起130的轨道相同形状的第3凸轮槽285。
此后,通过光圈叶片100j+1的第1固定凸起120、中间叶片280j的螺钉孔281及收容体400的第1孔401j+1,以一起紧固的方式,将中间叶片280的一端固定于收容体400。在组装多个叶片的过程中,光圈叶片100j的移动凸起130不仅插嵌在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第2凸轮槽230中,也插嵌在中间叶片280的第3凸轮槽285中。由于中间叶片280的第3凸轮槽285被上述移动凸起130限制,因此中间叶片280的另一端也被实质上固定于收容体400。
根据如上的构成,可活用现有的构成要素(第1固定凸起120及移动凸起130)来将中间叶片280实质上固定于收容体400,而不用使用追加的凸起、螺钉等。
另外,这里的中间叶片280的固定只需大致固定就足够,也可以有少许的间隙(尺寸上的余量)。例如,通过在第3凸轮槽285上设置少许的间隙,即使移动凸起130的移动路径(轨道)发生波动,也能够防止第3凸轮槽285对移动凸起130的移动产生干涉或引起死锁(deadlock)。
(2)整体构成
在此,在将第2方向为定义上时,“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该光圈叶片100j、“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中间叶片280j、位于“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旁边的“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的光圈叶片100j+1以及“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的漏光防止叶片200j+1以该顺序被配置成向上重叠。
而且,光圈装置10a被构成为,在沿着光轴OA对光圈装置10a进行观察时,中间叶片280j与“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总是重合。并且,光圈装置10a被构成为,中间叶片280j与“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的光圈叶片100j+1总是重合(也同时参照图8(a)及图8(b))。
另外,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上,也同样具备实施方式1的光圈叶片100、包含第2凸轮槽230的漏光防止叶片200、驱动环300、收容体400等。因而,在此引用(实施方式1)中的这些构成要素的说明,并省略(实施方式2)中的说明。
2.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的作用、效果
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上,还具备配置在漏光防止叶片200j和光圈叶片100j+1的中间的中间叶片280,中间叶片280被构成为,与“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的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总是重合。
通过导入该中间叶片280,如图8(b)所示,即使在例如使光圈装置10a为最小光圈状态时,“该组成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2)”的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2)与属于其上层的中间叶片280(#3)在第3区域RG3中也发生重叠。如此,由于确保了中间叶片280j(#3)与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2)发生重合的区域,因此能够使中间叶片280j(#3)肯定属于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2)的上层。
此外,中间叶片280j(#3)被构成为,与“组成下一对的光圈叶片100j+1(#4)及漏光防止叶片200j+1”的光圈叶片100j+1(#4)总是重合。
即使在例如使光圈装置10a为最小光圈状态时,中间叶片280j(#3)与属于其上层的光圈叶片100j+1(#4)在第4区域RG4中也发生重叠(参照图8(b))。如此,由于确保了光圈叶片100j+1(#4)与中间叶片280j(#3)发生重合的区域,因此能够使光圈叶片100j+1(#4)肯定属于中间叶片280j(#3)的上层。
如此,能够从下向上维持以光圈叶片100j(#1)、漏光防止叶片200j(#2)、中间叶片280j(#3)、光圈叶片100j+1(#4)的顺序重叠的叶片的重叠顺序(#1~#4)。
在从如图8(a)所示的全开口状态至图8(b)的过程中,在其相反的过程中均可同样保证上述的重叠。
如此,由于介由中间叶片280j(#3),规定了光圈叶片100j+1(#4)肯定属于该漏光防止叶片200j(#2)的上方的层,因此根据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能够维持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的重叠顺序。
另外,在具备中间叶片280以代替/增加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这一点以外的构成上,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具有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相同的构成。因此,同样具有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所具有的效果之中相应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9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透镜镜筒20及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摄像装置30或投影装置35而进行表示的模式图。
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透镜镜筒20收容有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多个透镜24。
由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透镜镜筒20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因此可在抑制大型化的同时,提供一种摄像状态良好的透镜镜筒20。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也可以应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来代替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
(实施方式4)
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摄像装置30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或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透镜镜筒20、摄像装置本体32。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摄像装置30例如可应用于摄像机等。
此外,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投影装置35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或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透镜镜筒20、投影装置本体37。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投影装置35例如可应用于投影仪等。
由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摄像装置30或投影装置35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或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透镜镜筒20,因此可在抑制大型化的同时,提供一种摄像状态良好的摄像装置30或投影状态良好的投影装置35的。
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也可以应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来代替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
以上,虽然基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实施,例如还可进行如下变形。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述的构成要素的数量、材质、形状、位置、尺寸等为例示,可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2)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及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考虑将摄像机等摄像装置作为应用对象而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在投影仪等投影装置上。
(3)虽然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作为第1固定凸起120、第2固定凸起220及移动凸起130而列举的“凸起”形成圆筒(圆柱)状,所述圆筒具有一定的半径,但不局限于此。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2固定凸起220只要为可形成转动轴的形状即可,此外,移动凸起130只要为插嵌于第1凸轮槽330及第2凸轮槽230来传递力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为半径大致为0的导线状、圆锥状、蘑菇状等。
(4)对于实施方式1的光圈叶片100,以下述构成的光圈叶片100为例而进行了表示说明,即,像图1~图6那样,在形成最小光圈状态时,光圈叶片100的顶端位于光圈装置10的开口413内的构成。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整体上形成具有长轴的长物体状且在长轴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光圈叶片100b(变形例1)。
图10是为了说明变形例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b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0(a)表示有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大的状态(全开放状态)的该光圈叶片100b及该漏光防止叶片200b,图10(c)表示有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小的状态(最小光圈状态)的该光圈叶片100b、该漏光防止叶片200b及“从该光圈叶片100b的第1固定凸起120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OA的相反侧的”漏光防止叶片200bk。图10(b)表示有全开放状态和最小光圈状态中间状态下的光圈叶片100b。对这些以外的光圈叶片、漏光防止叶片等则省略了图示。
如图10所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b的光圈叶片100b整体上由具有长轴的长物体状的第1平板102构成。
在光圈叶片100b上,在第1平板102的长轴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1固定凸起120,在另一侧设置有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
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具有内周缘152,所述内周缘152被形成为与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大时的光圈开口的形状(大致圆形。例如参照图1(b))的一部分大致相同的形状。
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之中,比内周缘152更靠外周侧的至少一部分被构成为,总是位于比收容体400的内周缘即收容体内周缘415或总是位于比驱动环300的内周缘即驱动环内周缘315更靠外侧(参照图10(b)中的第5区域RG5及图10(c)中的第6区域RG6)。另外,在此将从光轴OA离开的方向作为“外”(在以下的变形例2及变形例3中也相同)。
在沿着光轴OA对光圈装置10b进行观察时,该光圈叶片100b的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的至少一部分被构成为,从该光圈叶片100b的第1固定凸起120进行观察,总是重叠在位于夹着光轴OA的相反侧的漏光防止叶片200bk之上(参照图10(c)中的第7区域RG7)。
此外,在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大时,该光圈叶片100b的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的一部分被构成为,重叠在上述的位于相反侧的漏光防止叶片200bk的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之上。
这里所说的的“从第1固定凸起120进行观察而在夹着光轴OA的相反侧”不必是严格意义上的以光轴OA为中心的第1固定凸起120的180°相反侧,只要为超过90°的相反侧的区域即可(在以下的变形例2及变形例3中也相同)。
如上所述,在变形例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b上,在光圈叶片100b上设置有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该光圈叶片100b的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的至少一部分总是重叠在从该光圈叶片100b的第1固定凸起120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OA的相反侧的漏光防止叶片200bk之上,在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大时,该光圈叶片100b的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的一部分被构成为,重叠在位于相反侧的漏光防止叶片200bk的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50之上。
因此,可防止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的顶端116侧潜入到漏光防止叶片200bk之下导致叶片的重叠顺序发生变更,所述漏光防止叶片200bk从该光圈叶片100b的第1固定凸起120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OA的相反侧。因而,可维持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的重叠顺序。
此外,如上所述,在变形例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b上,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之中,至少比内周缘152更靠外周侧的一部分被构成为,总是位于比收容体400的内周缘即收容体内周缘415或驱动环内周缘315更靠外侧。
因此,对于该光圈叶片100b而言,能够像双支撑梁那样,用第1固定凸起120侧和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的顶端116侧来架在收容体内周缘415或驱动环内周缘315上,并使其跨过收容体400或驱动环300的开口。因而,可防止多个光圈叶片的顶端侧发生编织并朝向光圈开口升起这样的现象。因而,可提高光圈装置的外观上的品质。
(5)对于实施方式2的光圈叶片100,以下述构成的光圈叶片100为例而进行了表示说明,即,像图7~图8那样,在形成最小光圈状态时,光圈叶片100的顶端位于光圈装置10a的开口413内的构成。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整体上形成具有长轴的长物体状且在长轴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光圈叶片100c(变形例2)。
图11是为了说明变形例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c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1(a)表示有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大的状态(全开放状态),图11(b)表示有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小的状态(最小光圈状态)。图11(c)表示有该光圈叶片100c从最小光圈状态朝向全开放状态的中途的状态。图11(d)表示有该光圈叶片100c从图11(c)的状态进一步朝向全开放状态的状态。图中仅表示有说明所需的叶片,对其他光圈叶片、漏光防止叶片等则省略了图示。
如图11所示,变形例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c的光圈叶片100c及光圈叶片100ck整体上由具有长轴的长物体状的第1平板102构成。
在光圈叶片100c及光圈叶片100ck上,在第1平板102的长轴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1固定凸起120,在另一侧设置有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
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具有内周缘152,所述内周缘152被形成为与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大时的光圈开口的形状(大致圆形。例如参照图1(b))的一部分大致相同的形状。
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之中,至少比内周缘152更靠外周侧的一部分被构成为,总是位于比收容体400的内周缘即收容体内周缘415或总是位于比驱动环300的内周缘即驱动环内周缘315更靠外侧(参照图11(b)中的第8区域RG8及图11(c)中的第10区域RG10)。
在沿着光轴OA对光圈装置10c进行观察时,在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小时,该光圈叶片100c的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的一部分被构成为,重叠在从该光圈叶片100c的第1固定凸起120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OA的相反侧的漏光防止叶片200ck之上(参照图11(b)中的第9区域RG9)。
此外,在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从最小向最大过渡的过程(图11(b)~图11(d))中,该光圈叶片100c的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的一部分被构成为,重叠在从该光圈叶片100c的第1固定凸起120进行观察而位于光轴夹着OA的相反侧的中间叶片280ck之上(参照图11(d)中的第11区域RG11)。
如上所述,在变形例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c上,在光圈叶片100c上设置有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在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小(最小光圈状态)时,该光圈叶片100c的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的一部分被构成为,重叠在从该光圈叶片100c的第1固定凸起120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OA的相反侧的漏光防止叶片200ck之上。
因此,可防止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的顶端116侧潜入到漏光防止叶片200ck之下导致叶片的重叠顺序发生变更,所述漏光防止叶片200ck从该光圈叶片100c的第1固定凸起120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OA的相反侧。
此外,如上所述,在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从最小向最大过渡的过程中,该光圈叶片100c的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的一部分被构成为,重叠在从该光圈叶片100c的第1固定凸起120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OA的相反侧的中间叶片280ck之上。换言之,在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从最小向最大过渡的过程中,该光圈叶片100c的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的一部分被构成为以下述方式重叠,即,从漏光防止叶片200ck之上(参照图11(c)中的第10区域RG10)换乘到中间叶片280ck之上(参照图11(d)中的第11区域RG11)的方式,所述漏光防止叶片200ck从该光圈叶片100c的第1固定凸起120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OA的相反侧,所述中间叶片280ck从该光圈叶片100c的第1固定凸起120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OA的相反侧。
因此,可防止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的顶端116侧与光圈叶片100ck(省略了图示)形成同层或潜入到这样的光圈叶片100ck(省略了图示)之下,所述光圈叶片100ck为,从该光圈叶片100c的第1固定凸起120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光轴OA的相反侧的中间叶片280ck的更下层的叶片即处于这样的中间叶片280ck下层的光圈叶片100ck。
如此,根据变形例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c,可维持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的重叠顺序。
此外,如上所述,在变形例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c上,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中,至少比内周缘152更靠外周侧的一部分被构成为,总是位于比收容体400的内周缘即收容体内周缘415或总是位于比驱动环300的内周缘即驱动环内周缘315更靠外侧。
因此,对于该光圈叶片100c而言,能够像双支撑梁那样,用第1固定凸起120侧和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顶端116侧来架在收容体内周缘415或驱动环内周缘315上,并使其跨过收容体400或驱动环300的开口。因而,可防止多个光圈叶片的顶端侧发生编织并朝向光圈开口升起这样的现象。因而,可提高光圈装置的外观上的品质。
(6)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以顶端侧渐细的光圈叶片100为例而进行了表示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顶端侧上具有凸部的形状的光圈叶片100d(变形例3)。
图12是为了说明变形例3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d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2(a)表示有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大的状态(全开放状态)的光圈叶片100d,图12(b)表示有使光圈装置10d为全开放状态和最小光圈状态之间的中间的状态时的光圈叶片100d。对其他光圈叶片、漏光防止叶片等则省略了图示。
如图12所示,变形例3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d的光圈叶片100d整体上由具有长轴的长物体状的第1平板102构成。
在光圈叶片100d上,在第1平板102的长轴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1固定凸起120,在另一侧设置有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
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具有内周缘152,所述内周缘152被形成为与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大时的光圈开口的形状的一部分大致相同的形状。
在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上,还设置有卡合用凸部154,所述卡合用凸部154被构成为,总是位于比收容体400的内周缘即收容体内周缘415或总是位于比驱动环300的内周缘即驱动环内周缘315更靠外侧,并与收容体内周缘415或驱动环内周缘315卡合。
根据变形例3,在设置在光圈叶片100d上的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0上,还设置有卡合用凸部154,所述卡合用凸部154被构成为,总是位于比收容体400的内周缘即收容体内周缘415或总是位于比驱动环300的内周缘即驱动环内周缘315更靠外侧,并与收容体内周缘415或驱动环内周缘315卡合。
因此,即使例如在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缩小时,对于光圈叶片100d而言,也能够像双支撑梁那样,用第1固定凸起120侧和卡合用凸部154来架在收容体内周缘415上,并使其跨过收容体400或驱动体300的开口。因而,可防止多个光圈叶片的顶端侧发生编织并朝向光圈开口升起这样的现象。因而,可提高光圈装置的外观上的品质。
(7)在实施方式2中,作为示例而表示说明了在中间叶片280上设置螺钉孔281及第3凸轮槽285后将中间叶片280固定到收容体400的方法。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在中间叶片自身上设置固定用的凸起这样的方法(变形例4及变形例5)。
图13是为了说明变形例4的中间叶片280a及变形例5的中间叶片280b的固定方法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3(a)、图13(b)分别表示有变形例4的中间叶片280a、变形例5的中间叶片280b。图中仅表示有说明所需的中间叶片及收容体,对其他光圈叶片、漏光防止叶片等则省略了图示。
如图13(a)所示,在中间叶片280a上,在第3平板282a的一侧设置有第3固定凸起283的同时,以与位于该中间叶片280a下层的光圈叶片100的移动凸起130的移动路径(轨道)所描画的曲线/直线相对应的方式设置有第3凸轮槽285。另一方面,在收容体400a上也预开有第3孔403j。此后,在将第3固定凸起283插入于第3孔403j的同时,使位于该中间叶片280a的下层的光圈叶片100的移动凸起130插嵌于第3凸轮槽285。如此,可将中间叶片280a实质上固定于收容体400a(变形例4)。
此外,如图13(b)所示,在中间叶片280b上,在第3平板282b上设置有第3固定凸起283及第4固定凸起284。另一方面,在收容体400b上也预开有第3孔403j及第4孔404j。此后,将第3固定凸起283、第4固定凸起284分别插入于第3孔403j、第4孔404j,即可将中间叶片280b固定于收容体400b(变形例5)。另外,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固定凸起。
根据变形例5,由于不用导入第3凸轮槽即可固定中间叶片280b,因此无需通过其他光圈叶片的移动凸起而形成的介由第3凸轮槽的中间叶片的限制(实质上固定),因而可减轻其他光圈叶片的动作上的负荷。因此,可期待实现更加顺利且更加节能的叶片的驱动。
符号说明
10、10a、10b、10c、10d、900-光圈装置;20-透镜镜筒;24-透镜;30-摄像装置;32-摄像装置本体;35-投影装置;37-投影装置本体;100、100b、100c、100ck、100d、100j、100j-1、100k、910、910j-光圈叶片;102-第1平板;110-第1叶片部;114-凹部;115、915-(光圈叶片的)外侧轮廓;116-(光圈叶片的)顶端;120、120'-第1固定凸起;130、130'-移动凸起;150-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152-(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内周缘;154-卡合用凸部;200、200b、200bk、200c、200ck,200j、200j-1、200bk、920、920j-漏光防止叶片;202-第2平板;210-第2叶片部;220-第2固定凸起;230-第2凸轮槽;250-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280、280a、280b、280c、280ck、280j、280k-中间叶片;281-螺钉孔;282、282a、282b-第3平板;283-第3固定凸起;284-第4固定凸起;285-第3凸轮槽;300、930-驱动环;310-驱动环本体;330-第1凸轮槽;315-驱动环内周缘;340-旋转杆;400、400a、400b、940-收容体;401、401j、401j-1、941j-第1孔;402、402j、402j-1、942j-第2孔;403j-第3孔;404j-第4孔;410-外周壁;411-切口部;413-开口;415-收容体内周缘;500-罩;911-光圈叶片本体;912、912'-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3-光圈叶片移动凸起;921-漏光防止叶片本体;922、922'-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3-漏光防止叶片移动凸起;928-(漏光防止叶片的)内周缘;933-凸轮槽。

Claims (9)

1.一种光圈装置,通过使多个叶片相对于光轴发生进退来改变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具备:
光圈叶片,由第1平板构成,具有遮挡射入该光圈装置的开口的光的第1叶片部、从所述第1平板的一个面起向沿着所述光轴的第1方向侧突出的第1固定凸起、从所述第1平板的另一面起向与所述第1方向反向的第2方向侧突出的移动凸起;
漏光防止叶片,由第2平板构成,具有对该光圈装置的所述光圈开口以外的漏光部进行遮光的第2叶片部、从所述第2平板的一个面起向所述第1方向侧突出的第2固定凸起,与所述光圈叶片一起组成一对;
驱动环,插嵌所述移动凸起,具有根据凸轮槽的位置而距所述光轴的距离不同的第1凸轮槽,通过以所述光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使所述第1凸轮槽在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移动;
及收容体,对所述光圈叶片、所述漏光防止叶片及所述驱动环进行收容,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圈装置具备多对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在所述驱动环上,与每个所述移动凸起相对应而形成有多个所述第1凸轮槽,
在所述收容体上,与各所述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相对应,设置有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对数的分别插入所述第1固定凸起及所述第2固定凸起的一对第1孔及第2孔,
在所述漏光防止叶片上还设置有第2凸轮槽,
所述光圈叶片的所述移动凸起被插嵌在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第2凸轮槽中,且被插嵌在所述驱动环的所述第1凸轮槽中,
在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第2平板上,在从所述第2固定凸起进行观察,将所述第2叶片部所在的一侧作为一侧时,所述漏光防止叶片还具有比所述第2固定凸起更向另一侧延伸的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2方向定义为上时,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该光圈叶片、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该漏光防止叶片、位于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旁边的组成下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光圈叶片以及所述组成下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漏光防止叶片以该顺序被配置成向上重叠,
在沿着所述光轴对所述光圈装置进行观察时,
所述组成下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光圈叶片的外侧轮廓的一部分与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该漏光防止叶片总是重合,
在所述光圈开口的所述开口直径为最小时,所述组成下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光圈叶片的所述外侧轮廓的一部分与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该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圈叶片整体上由具有长轴的长物体状的所述第1平板构成,
在所述光圈叶片上,在所述第1平板的长轴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1固定凸起,在另一侧设置有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
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具有内周缘,所述内周缘被形成为与所述光圈开口的所述开口直径为最大时的所述光圈开口的形状的一部分大致相同的形状,
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之中,至少比所述内周缘更靠外周侧的一部分被构成为,总是位于比所述收容体的内周缘即收容体内周缘或总是位于比驱动环的内周缘即驱动环内周缘更靠外侧,
在沿着所述光轴对所述光圈装置进行观察时,
该光圈叶片的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至少一部分总是重叠在从该光圈叶片的所述第1固定凸起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所述光轴的相反侧的所述漏光防止叶片之上,
在所述光圈开口的所述开口直径为最大时,该光圈叶片的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一部分重叠在位于所述相反侧的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漏光防止叶片延伸设置部之上。
4.一种光圈装置,通过使多个叶片相对于光轴发生进退来改变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具备:
光圈叶片,由第1平板构成,具有遮挡射入该光圈装置的开口的光的第1叶片部、从所述第1平板的一个面起向沿着所述光轴的第1方向侧突出的第1固定凸起、从所述第1平板的另一面起向与所述第1方向反向的第2方向侧突出的移动凸起;
漏光防止叶片,由第2平板构成,具有对该光圈装置的所述光圈开口以外的漏光部进行遮光的第2叶片部、从所述第2平板的一个面起向所述第1方向侧突出的第2固定凸起,与所述光圈叶片一起组成一对;
驱动环,插嵌所述移动凸起,具有根据凸轮槽的位置而距所述光轴的距离不同的第1凸轮槽,通过以所述光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使所述第1凸轮槽在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移动;
及收容体,对所述光圈叶片、所述漏光防止叶片及所述驱动环进行收容,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圈装置具备多对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在所述驱动环上,与每个所述移动凸起相对应而形成有多个所述第1凸轮槽,
在所述收容体上,与各所述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相对应,设置有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对数的分别插入所述第1固定凸起及所述第2固定凸起的一对第1孔及第2孔,
在所述漏光防止叶片上还设置有第2凸轮槽,
所述光圈叶片的所述移动凸起被插嵌在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第2凸轮槽中,且被插嵌在所述驱动环的所述第1凸轮槽中,
所述光圈装置还具备配置在所述漏光防止叶片和所述光圈叶片的中间的中间叶片,
在将所述第2方向定义为上时,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该光圈叶片、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该漏光防止叶片、所述中间叶片、位于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旁边的组成下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光圈叶片以及所述组成下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漏光防止叶片以该顺序被配置成向上重叠,
在沿着所述光轴对所述光圈装置进行观察时,所述中间叶片与所述该组成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该漏光防止叶片总是重合,且所述中间叶片与所述组成下一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光圈叶片总是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叶片被固定于所述收容体,以便不会对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移动产生干涉。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圈叶片整体上由具有长轴的长物体状的所述第1平板构成,
在所述光圈叶片上,在所述第1平板的长轴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1固定凸起,在另一侧设置有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
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具有内周缘,所述内周缘被形成为与所述光圈开口的所述开口直径为最大时的所述光圈开口的形状的一部分大致相同的形状,
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之中,至少比所述内周缘更靠外周侧的一部分被构成为,总是比所述收容体的内周缘即收容体内周缘或总是比驱动环的内周缘即驱动环内周缘更位于外侧,
在沿着所述光轴对所述光圈装置进行观察时,
在所述光圈开口的所述开口直径为最小时,该光圈叶片的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一部分重叠在从该光圈叶片的所述第1固定凸起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所述光轴的相反侧的所述漏光防止叶片之上,
在所述光圈开口的所述开口直径从最小向最大过渡的过程中,该光圈叶片的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的一部分重叠在从该光圈叶片的所述第1固定凸起进行观察而位于夹着所述光轴的相反侧的所述中间叶片之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所述的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圈叶片整体上由具有长轴的长物体状的所述第1平板构成,
在所述光圈叶片上,在所述第1平板的长轴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1固定凸起,在另一侧设置有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
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具有内周缘,所述内周缘被形成为与所述光圈开口的所述开口直径为最大时的所述光圈开口的形状的一部分大致相同的形状,
在所述光圈叶片延伸设置部上,还设置有卡合用凸部,所述卡合用凸部被构成为,总是比所述收容体的内周缘即收容体内周缘或总是比驱动环的内周缘即驱动环内周缘更位于外侧,且与所述收容体内周缘卡合。
8.一种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收容有权利要求1~7的任一所述的光圈装置及透镜。
9.一种摄像装置或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7的任一所述的光圈装置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镜筒。
CN201880080544.XA 2017-12-21 2018-12-05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或投影装置 Active CN1115874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4881 2017-12-21
JP2017244881A JP6892121B2 (ja) 2017-12-21 2017-12-21 絞り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又は投影装置
PCT/JP2018/044646 WO2019124071A1 (ja) 2017-12-21 2018-12-05 絞り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又は投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7400A true CN111587400A (zh) 2020-08-25
CN111587400B CN111587400B (zh) 2021-10-29

Family

ID=66994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0544.XA Active CN111587400B (zh) 2017-12-21 2018-12-05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或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00134B2 (zh)
EP (1) EP3731012B1 (zh)
JP (1) JP6892121B2 (zh)
CN (1) CN111587400B (zh)
WO (1) WO20191240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8113B (zh) * 2019-07-10 2020-10-21 致能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圈片轉移裝置
JP7367022B2 (ja) * 2021-04-14 2023-10-23 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 絞り装置、絞り装置を備えるカメラ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
CN115185139B (zh) * 2022-06-09 2023-10-27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光圈组件及摄像模组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326691B1 (zh) * 1961-09-15 1968-11-16
JPH05113591A (ja) * 1991-10-21 1993-05-07 Nikon Corp 絞り機構
JP2004294678A (ja) * 2003-03-26 2004-10-21 Canon Inc 絞り機構
CN201097064Y (zh) * 2007-10-16 2008-08-06 微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镜头的光圈结构
US20090232491A1 (en) * 2004-07-01 2009-09-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 quantity adjusting apparatu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apparatus
CN101907814A (zh) * 2009-06-03 2010-12-08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光圈装置
JP2011039107A (ja) * 2009-08-06 2011-02-24 Canon Inc 光学機器
JP2011215319A (ja) * 2010-03-31 2011-10-27 Nidec Copal Corp カメラ用絞り装置
CN102313958A (zh) * 2010-07-08 2012-01-1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镜头镜筒
CN102419504A (zh) * 2010-09-28 2012-04-18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照相机用叶片驱动装置
CN102778802A (zh) * 2011-05-10 2012-11-14 立志凯株式会社 光量调整装置、透镜组件及设置了该透镜组件的光学设备
JP2013218028A (ja) * 2012-04-05 2013-10-24 Nitto Kogaku Kk 反射面を支持する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CN203587886U (zh) * 2013-12-17 2014-05-07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步进光圈的叶片
US20140212123A1 (en) * 2013-01-30 2014-07-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 amount adjusting apparatus,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5607386A (zh) * 2014-11-18 2016-05-25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光圈装置和光学设备
JP2017078789A (ja) * 2015-10-21 2017-04-27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絞り機構、及びカメ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03791B2 (ja) * 2005-10-19 2007-11-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6924009B2 (ja) * 2015-09-16 2021-08-25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羽根駆動装置及び光学装置
JP6810443B2 (ja) * 2016-06-22 2021-01-06 株式会社nittoh 絞り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又は投影装置
EP3553599B1 (en) * 2016-12-09 2022-09-21 Nittoh Inc. Diaphragm device,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device or projec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326691B1 (zh) * 1961-09-15 1968-11-16
JPH05113591A (ja) * 1991-10-21 1993-05-07 Nikon Corp 絞り機構
JP2004294678A (ja) * 2003-03-26 2004-10-21 Canon Inc 絞り機構
US20090232491A1 (en) * 2004-07-01 2009-09-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 quantity adjusting apparatu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apparatus
CN201097064Y (zh) * 2007-10-16 2008-08-06 微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镜头的光圈结构
CN101907814A (zh) * 2009-06-03 2010-12-08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光圈装置
JP2011039107A (ja) * 2009-08-06 2011-02-24 Canon Inc 光学機器
JP2011215319A (ja) * 2010-03-31 2011-10-27 Nidec Copal Corp カメラ用絞り装置
CN102313958A (zh) * 2010-07-08 2012-01-1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镜头镜筒
CN102419504A (zh) * 2010-09-28 2012-04-18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照相机用叶片驱动装置
CN102778802A (zh) * 2011-05-10 2012-11-14 立志凯株式会社 光量调整装置、透镜组件及设置了该透镜组件的光学设备
JP2013218028A (ja) * 2012-04-05 2013-10-24 Nitto Kogaku Kk 反射面を支持する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US20140212123A1 (en) * 2013-01-30 2014-07-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 amount adjusting apparatus,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203587886U (zh) * 2013-12-17 2014-05-07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步进光圈的叶片
CN105607386A (zh) * 2014-11-18 2016-05-25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光圈装置和光学设备
JP2017078789A (ja) * 2015-10-21 2017-04-27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絞り機構、及びカメ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00134B2 (en) 2022-11-15
JP6892121B2 (ja) 2021-06-18
CN111587400B (zh) 2021-10-29
US20200379148A1 (en) 2020-12-03
EP3731012A4 (en) 2021-07-14
JP2019113602A (ja) 2019-07-11
WO2019124071A1 (ja) 2019-06-27
EP3731012B1 (en) 2023-11-22
EP3731012A1 (en) 2020-10-28
EP3731012C0 (en) 2023-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7400B (zh)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或投影装置
CN110036338B (zh)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或投影装置
CN109313375B (zh)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或投影装置
KR20090088327A (ko) 광학 장치의 차광 구조
JP4959246B2 (ja) レンズ鏡筒
JP6624786B2 (ja) 絞り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12137748A (ja) ズームレンズバレ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るズームレンズ
US8964306B2 (en) Lens barrel
JP2011154169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光学装置
WO2012102005A1 (ja) レンズ鏡筒
US8179612B2 (e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unit
US9983381B2 (en) Lens barrel and optical instrument
JP2019090889A (ja) 絞り装置、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6795259B2 (en) Lens barrel
JP6051033B2 (ja)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US9671674B2 (en) Stop mechanism, lens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WO2012102006A1 (ja) レンズ鏡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