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6338B -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或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或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6338B
CN110036338B CN201780073820.5A CN201780073820A CN110036338B CN 110036338 B CN110036338 B CN 110036338B CN 201780073820 A CN201780073820 A CN 201780073820A CN 110036338 B CN110036338 B CN 1100363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diaphragm
cam groove
apertur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38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36338A (zh
Inventor
花冈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h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tto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h Inc filed Critical Nittoh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036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6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36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6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03B9/06Two or more co-operating pivoted blades, e.g. iris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08Control effected solely on the basis of the response,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received by the camera, of a built-in light-sensitive device
    • G03B7/12Control effected solely on the basis of the response,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received by the camera, of a built-in light-sensitive device a hand-actuated member moved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providing the energy to move the setting member, e.g. depression of shutter release button causes a stepped feeler to co-operate with the pointer of the light-sensitive device to set the diaphragm and thereafter release the shut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光圈装置(10)具备:光圈叶片(100),具有从第1平面板(102)的一个面向第1方向侧突出的第1固定凸起(120)、从另一个面向第2方向侧突出的移动凸起(130);漏光防止叶片(200),具有从第2平面板(202)的一个面向第1方向侧突出的第2固定凸起(220),与光圈叶片(100)一起成对存在;驱动环(300),形成有第1凸轮槽(330);及收容体(400),收容光圈叶片(100)、漏光防止叶片(200)、驱动环(300),漏光防止叶片(200)上还设置有第2凸轮槽(230),光圈叶片(100)的移动凸起(130)嵌插于漏光防止叶片(200)的第2凸轮槽(230),而且嵌插于驱动环(300)的第1凸轮槽(330),第1固定凸起(120)与第2固定凸起(220)相互配置在离光轴(OA)的距离不同的位置。能够提供一种容易增加光圈叶片的片数的光圈装置。

Description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或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或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照相机等摄影装置中,已使用调节射入成像面的被摄体光的光量的光圈装置。光圈装置具备圆环状的收容体。当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为最大(完全开放)时,光圈叶片退避于收容体的宽度内。从而,作为光圈叶片的退避空间,收容体的宽度至少必须确保光圈叶片的宽度以上的宽度。
为了将光圈装置小型化,以往就已致力于缩小光圈叶片的宽度自身(光圈叶片的窄幅化),以便缩小这样的光圈叶片的退避空间。
但是,已周知如果推进光圈叶片的窄幅化,则会产生在光圈开口以外的部分容易发生漏光的问题。
已周知如下结构的光圈装置,为了解决该漏光的问题,在光圈叶片的基础上导入漏光防止叶片,利用该漏光防止叶片来填上成为漏光原因的间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0是为了说明现有的光圈装置900而示出的俯视图。图10(a)是在沿着光轴OA俯视观察光圈装置900时的俯视图。图10(a)中,仅示出了漏光防止叶片920突出的状况,省略了对光圈叶片910的图示。图10(b)、图10(c)、图10(d)是分别表示光圈叶片910、漏光防止叶片920、收容体940的俯视图。
如图10所示,现有的光圈装置900是通过使多个叶片相对于光轴OA进行进退来改变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的光圈装置900,具备:光圈叶片910,具有光圈叶片本体911、从光圈叶片本体911的一个面向沿向光轴OA的第1方向侧突出的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从光圈叶片本体911的另一个面向与第1方向呈相反方向的第2方向侧突出的光圈叶片移动凸起913;漏光防止叶片920,具有漏光防止叶片本体921、从漏光防止叶片本体921的一个面向第1方向侧突出的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从漏光防止叶片本体921的另一个面向第2方向侧突出的漏光防止叶片移动凸起923,与所述光圈叶片910一起成对存在;驱动环930,嵌插移动凸起,具有因槽的位置而离光轴OA的距离不同的凸轮槽933,通过以光轴OA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使凸轮槽933以光轴OA为中心在周向上移动;及收容体940,收容光圈叶片910、漏光防止叶片920、驱动环930,该光圈装置900具备多对成对的光圈叶片910及漏光防止叶片920(图10中的现有的光圈装置900具备6对),驱动环930上形成有对应该成对的光圈叶片910及漏光防止叶片920对数的数量的凸轮槽933,收容体940上对应该成对的光圈叶片910及漏光防止叶片920而设置有分别插入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及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的一对第1孔941j及第2孔942j,存在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对数的一对第1孔941j及第2孔942j,被层叠的成对的光圈叶片910及漏光防止叶片920的光圈叶片移动凸起913及漏光防止叶片移动凸起923分别嵌插于一个凸轮槽933(但是,j为1以上的整数)。
根据现有的光圈装置900,可以在直接借用用于驱动光圈叶片的既有的基本结构(收容体、驱动环等)之后追加漏光防止叶片920,能够防止伴随光圈叶片的窄幅化而发生的漏光。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5-1135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现有的光圈装置900呈光圈叶片移动凸起913及漏光防止叶片移动凸起923分别嵌插于一个凸轮槽933的结构,通过一个凸轮槽933来驱动2种叶片(光圈叶片910及漏光防止叶片920)。从而,作为凸轮槽933的长度,在用于驱动光圈叶片910的长度的基础上也需要用于驱动漏光防止叶片920的长度。
即,凸轮槽933中需要设置用于驱动光圈叶片910的槽部分及用于驱动漏光防止叶片920的槽部分,与仅设置用于只驱动任意一个叶片的槽的结构相比,需要延伸长度更长的凸轮槽。
这样,根据现有的光圈装置900,由于用一条凸轮槽来驱动2种叶片,因此需要较长的凸轮槽,所以难以增加能够设置在驱动环930的有限的空间内的凸轮槽的数量,以致于也难以增加光圈叶片的片数。
另外,在现有的光圈装置900中,如图10(d)所示,第1孔941j及第2孔942j配置在离光轴OA的距离相同的位置(离光轴OA的距离为R9的位置)。换言之,第1孔941j及第2孔942j沿着同一圆周C被配置。即,分别插入于第1孔941j及第2孔942j的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及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配置在离光轴OA的距离相同的位置(沿着同一圆周C被配置)。
在现有的光圈装置900中,由于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及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沿着同一圆周C被配置,因此需要在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与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之间保持必要的间隔等,所以用于增加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的配置数量的限制条件较多,难以增加光圈叶片910的片数。
并且,仅作为参考,从摄影品质上考虑,与有棱角的形状相比,优选由多个光圈叶片所形成的光圈开口的形状为接近圆形的形状,光圈叶片的数量越多则越容易使光圈开口的形状接近圆形。因此,从摄影品质上考虑,优选增加光圈叶片的片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圈装置,其容易增加光圈叶片的片数。
1.本发明的光圈装置如下,通过使多个叶片相对于光轴进行进退来改变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其特征为,具备:光圈叶片,由第1平面板构成,具有遮挡射入该光圈装置的光圈开口的光的第1叶片部、从所述第1平面板的一个面向沿向光轴的第1方向侧突出的第1固定凸起、从所述第1平面板的另一个面向与所述第1方向呈相反方向的第2方向侧突出的移动凸起;漏光防止叶片,由第2平面板构成,具有对该光圈装置的光圈开口以外的漏光部进行遮光的第2叶片部、从所述第2平面板的一个面向所述第1方向侧突出的第2固定凸起,与所述光圈叶片一起成对存在;驱动环,嵌插所述移动凸起,具有因凸轮槽的位置而离所述光轴的距离不同的第1凸轮槽,通过以所述光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使所述第1凸轮槽以所述光轴为中心在周向上移动;及收容体,收容所述光圈叶片、所述漏光防止叶片、所述驱动环,所述光圈装置具备多对成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所述驱动环上对应每个所述移动凸起而形成有多个所述第1凸轮槽,所述收容体上对应各所述成对的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而设置有分别插入所述第1固定凸起及所述第2固定凸起的一对第1孔及第2孔,存在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对数的所述一对第1孔及第2孔,所述漏光防止叶片上还设置有第2凸轮槽,所述光圈叶片的所述移动凸起嵌插于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第2凸轮槽,而且嵌插于所述驱动环的所述第1凸轮槽,所述第1固定凸起、所述第1孔与所述第2固定凸起、所述第2孔相互配置在离所述光轴的距离不同的位置。
由于在漏光防止叶片上还设置有第2凸轮槽,光圈叶片的移动凸起嵌插于漏光防止叶片的该第2凸轮槽,而且嵌插于驱动环的第1凸轮槽,因此当驱动环进行旋转时,通过驱动环的第1凸轮槽对光圈叶片的移动凸起施加力,光圈叶片的第1叶片部以第1固定凸起为支点(转动轴)进行转动。同时,伴随移动凸起沿着第1凸轮槽移动,通过移动凸起对漏光防止叶片的第2凸轮槽施加力,漏光防止叶片的第2叶片部以第2固定凸起为支点(转动轴)进行转动。这样,虽然嵌插于驱动环的第1凸轮槽的凸起仅为光圈叶片的移动凸起,但是能够以在驱动光圈叶片的过程中连动的方式将漏光防止叶片也一起驱动。从而,根据这样的光圈装置,由于对第1凸轮槽不需要形成用于驱动漏光防止叶片的凸轮槽模式,因此相应地能够使该第1凸轮槽的长度比现有的光圈装置中的凸轮槽的长度更短。由于能够缩短第1凸轮槽的长度,因此容易增加可设置于驱动环的第1凸轮槽的数量。
另外,由于第1固定凸起、第1孔与第2固定凸起、第2孔相互配置在离光轴的距离不同的位置,因此配置在离光轴的距离相互不同的各自的圆周上。因此,容易增加成对的第1固定凸起、第1孔及第2固定凸起、第2孔的对数。以至于容易增加光圈叶片的片数。
这样,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圈装置,能够提供一种容易增加光圈叶片的片数的光圈装置。
2.在本发明的光圈装置中优选如下,所述第1固定凸起、所述第1孔配置在离所述光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2固定凸起、所述第2孔离所述光轴的距离的位置。
换言之,第1固定凸起、第1孔被配置的位置是光圈叶片的旋转轴被配置的位置。
在此,关注在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呈最大的状态(完全开放状态)的位置与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呈最小的状态(最小光圈状态)之间进行旋转的光圈叶片的转角。这样的转角通常如下,越是将光圈叶片的旋转轴配置成靠近光轴则越是大。如果光圈叶片的转角较大,则在驱动光圈叶片时,通常难以受第1固定凸起、第1孔、移动凸起、驱动环的第1凸轮槽等的位置、尺寸等的制造上的偏差的影响。
由此,通过将光圈叶片的旋转轴配置成靠近光轴,从而作为整体能够实现精度较高的光圈开口。
另外,通常使配置光圈叶片的旋转轴的位置越远离光轴则越需要加长光圈叶片的长度。
由此,通过使光圈叶片的旋转轴靠近光轴(将第1固定凸起、第1孔配置在比第2固定凸起、第2孔更靠近光轴的位置),从而能够实现光圈叶片的长度的缩短化。通过实现光圈叶片的长度的缩短化,从而能够减小光圈叶片进行旋转时的惯性,能够提高旋转精度、速度。另外,能够实现光圈装置的小型化。
3.在本发明的光圈装置中优选如下,所述第1固定凸起、所述第1孔与所述第2固定凸起、所述第2孔,配置于从所述光轴在径向上延伸的同一直线上。
由于成为这样的结构,因此能够使由一对第1固定凸起、第1孔与第2固定凸起、第2孔所占有的角度(在连接第1固定凸起、第1孔与光轴的线和连接第2固定凸起、第2孔与光轴的线之间形成的角度)成为最小(0度)。由于上述的所占有的角度成为最小,因此在光轴的周围能够配置更多对数的第1固定凸起、第1孔及第2固定凸起、第2孔,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由于成为这样的结构,因此能够提供容易对光圈装置进行加工及检查的光圈装置。例如,当收容体上以光轴为基准加工第1孔及第2孔时,在加工第1孔之后不改变以光轴为中心的角度而是仅改变径向而加工第2孔即可,能够不实施改变角度这样的步骤而继续进行加工。检查中也能够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4.在本发明的光圈装置中优选如下,在所述光圈叶片的外周缘设置有切下的凹部,以便在将所述光圈叶片移动到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变成最大的位置时,其他成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移动凸起配置在内侧。
根据这样的光圈装置,能够避免成对的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中的该光圈叶片与其他成对的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第2固定凸起发生干涉,能够抑制光圈装置趋于大型化。
5.在本发明的光圈装置中优选如下,所述驱动环的旋转方向中,将通过旋转所述驱动环来移动所述第1凸轮槽从而朝着光轴移动所述光圈叶片的方向作为光圈旋转方向时,相对于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以伴随朝向所述光圈旋转方向而向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发生倾斜的角度形成有所述第1凸轮槽。
由于成为如此倾斜的第1凸轮槽,因此当驱动环在光圈旋转方向上进行旋转时,嵌插于驱动环的第1凸轮槽的移动凸起的位置会在靠近光轴的方向上移动。当如此构成时,与第1凸轮槽的倾斜方向为相反的倾斜方向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第1凸轮槽的长度。
6.在本发明的光圈装置中优选如下,所述第2凸轮槽的相对于圆周方向的角度形成为,比所述第1凸轮槽的相对于圆周方向的角度更大。
换言之,上述结构的第2凸轮槽形成为相对于圆周方向而言角度比较(与第1凸轮槽相对于圆周方向的角度相比)大(深)。
因此,能够使第2凸轮槽的轨迹(移动凸起的移动路径)更加近似于在移动凸起以第1固定凸起为中心进行转动时所描绘的圆弧。从而,与第2凸轮槽相对于圆周方向而言角度较小(浅)时(当第1凸轮槽相对于圆周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以下时)相比,能够减小第2凸轮槽与移动凸起相互在圆周方向上抵接的力,能够使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顺畅地进行转动。
7.本发明的透镜镜筒的特征为,收容有上述1~6的任意1项所述的光圈装置及透镜。
8.本发明的摄影装置或投影装置的特征为,具备上述1~6的任意1项所述的光圈装置或上述7所述的透镜镜筒。
附图说明
图1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2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而示出的俯视图。
图3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主要部分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4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中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2固定凸起220、移动凸起130、第1凸轮槽330、第2凸轮槽230等的位置关系而示出的俯视图。
图5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效果而示出的俯视图。
图6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第1凸轮槽330的设置方向而示出的图。
图7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及10a’而示出的俯视图。
图8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b而示出的俯视图。
图9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透镜镜筒20及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摄影装置30或投影装置35而示出的模式图。
图10是为了说明现有的光圈装置900而示出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10a、10a’、10b、900-光圈装置;20-透镜镜筒;24-透镜;30-摄影装置;32-摄影装置本体;35-投影装置;37-投影装置本体;100、100’、910-光圈叶片;102-第1平面板;110-第1叶片部;112-外周缘;114-凹部;120、120’-第1固定凸起;130、130’-移动凸起;200、920-漏光防止叶片;202-第2平面板;210-第2叶片部;220、220’-第2固定凸起;230-第2凸轮槽;300、930-驱动环;310-驱动环本体;330、330’-第1凸轮槽;340-旋转手柄;400、940-收容体;401j、941j-第1孔;402j、942j-第2孔;410-外周壁;411-缺口部;413-开口;500-罩;911-光圈叶片本体;912-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3-光圈叶片移动凸起;921-漏光防止叶片本体;922-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3-漏光防止叶片移动凸起;933-凸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或投影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1
1.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基本结构
图1~图2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而示出的图。图1(a)是分解光圈装置1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b)是处于组装状态的光圈装置10的立体图。图2是在沿着光轴OA俯视观察光圈装置10时的俯视图。图2(a)是表示使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退避于收容体400的宽度(正交于光轴OA的方向的宽度)内的状态的图,表示了使光圈开口(由光圈叶片100形成的开口)的开口直径呈最大的状态(完全开放状态)。图2(c)是表示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呈最小的最小光圈状态的图。图2(b)是表示使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移动到完全开放状态与最小光圈状态之间的位置的中间光圈状态的图。并且,在图2(a)及图2(c)中,图示了成对的光圈叶片100、漏光防止叶片200以及与这些对应的第1凸轮槽330,省略了对其他的光圈叶片、漏光防止叶片及第1凸轮槽的图示。并且,罩500是为了驱动环300的脱落防止目的而安装于收容体400。
如图1及图2所示,当沿着光轴OA俯视观察时,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呈具有开口413的圆环形状。通过使多个叶片(在此是光圈叶片100)向开口413的内侧(朝着光轴OA)突出来改变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AD。通过改变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AD来调节通过光圈开口的光量。
光圈装置10具备光圈叶片100、漏光防止叶片200、驱动环300及收容体400。将收容体400作为托盘而在其上以重叠的方式层叠多个光圈叶片100及多个漏光防止叶片200,在其上再放置驱动环300。而且,在其上放置罩500。
如图2(a)~图2(c)所示,开口直径AD对应于光圈叶片100向开口413内的突出量而以光圈的开口直径成为开口直径ADf~开口直径ADm~最小光圈状态的开口直径的方式一边发生过渡一边发生改变。
2.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的详细结构
(1)在嵌插于第1凸轮槽330的同时嵌插于第2凸轮槽230的移动凸起130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图,是取出成对的光圈叶片100、漏光防止叶片200以及与这些对应的驱动环300及收容体400的一部分而示出的立体图。省略了对其他构成要素的图示。并且,符号112表示第1叶片部110的外周缘,符号212表示第2叶片部210的外周缘。
如图3所示,光圈叶片100由第1平面板102构成,具有:第1叶片部110,向开口413内侧突出而形成光圈开口,遮挡射入光圈装置10的光圈开口的光(同时参照图2(a)~图2(c));第1固定凸起120,从第1平面板102的一个面F1向沿向光轴OA的第1方向侧突出;及移动凸起130,从第1平面板102的另一个面F2向与第1方向呈相反方向的第2方向侧突出。
第1平面板102由具有遮光性且与其他构成要件(漏光防止叶片200、收容体400等)可发生顺畅滑动的材料所构成。第1固定凸起120及移动凸起130呈具有一定半径的圆筒形状。第1固定凸起120可旋转地插入于形成在收容体400上的第1孔401j。即,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被配置的位置是光圈叶片100的旋转轴被配置的位置。第1固定凸起120的“固定”的意思是凸起的位置相对于收容体并不移动而是固定,作为凸起单体则可旋转。
漏光防止叶片200由第2平面板202构成,具有:第2叶片部210,对该光圈装置10的光圈开口以外的漏光部进行遮光(同时也参照图2(c));及第2固定凸起220,从第2平面板202的一个面F3向第1方向侧突出。而且,这样的漏光防止叶片200与上述的光圈叶片100一起成对存在。
与第1平面板102同样,第2平面板202也由与其他构成要件(光圈叶片100、收容体400等)可发生顺畅滑动的材料所构成。另外,第2固定凸起220呈具有一定半径的圆筒形状。第2固定凸起220可旋转地插入于形成在收容体400上的第2孔402j。即,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被配置的位置是漏光防止叶片200的旋转轴被配置的位置。第2固定凸起220的“固定”的意思是凸起的位置相对于收容体并不移动而是固定,作为凸起单体则可旋转。
如图1~图3所示,驱动环300上形成有第1凸轮槽330。驱动环300是内侧以圆形开口的环状平面板。
第1凸轮槽330中嵌插移动凸起130。第1凸轮槽330构成为因凸轮槽的位置而离光轴OA的距离不同。但是,在沿着周向观察凸轮槽时,还可以具有一部分离光轴OA的距离相同的区间。
当这样的驱动环300以光轴OA为中心进行旋转时,第1凸轮槽330在以光轴OA为中心的周向上移动。此时,嵌插于第1凸轮槽330的移动凸起130以插入于第1孔401j的第1固定凸起120为中心进行旋转。即,对应于驱动环300的旋转方向,移动凸起130以第1固定凸起120为旋转中心在朝向开口413内侧的方向(以下,作为-r方向)或朝向开口413外侧的方向(以下,作为r方向)上进行移动。
虽然对驱动环300施加旋转力的方法可采用任意方法,但是在此是设置与驱动环本体310呈一体地进行旋转的旋转手柄340,从未图示的旋转力施加单元对该旋转手柄340施加力。
如图1~图3所示,收容体400的形状如下,在内侧具有开口413,作为整体呈圆环形状。如上所述,收容体400收容光圈叶片100、漏光防止叶片200及驱动环300。
另外,收容体400上对应上述成对的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而设置有分别插入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2固定凸起220的一对第1孔401j及第2孔402j,存在n对(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对数)的一对第1孔401j及第2孔402j(但是,n为2以上的整数)。
而且,如图1(a)所示,收容体400具有切下外周壁410的一部分的缺口部411,以便能够使驱动环300的旋转手柄340进行旋转。
作为光圈装置10整体,具备n对(多对)的上述成对的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驱动环300上以分别对应设置于每个光圈叶片100的移动凸起130的方式形成有n个(多个)第1凸轮槽330。例如,图1~3中为11对。
如图2(a)、图2(c)、图3等所示,上述成对的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朝着第2方向以光圈叶片100、漏光防止叶片200的顺序被层叠。
除此之外,漏光防止叶片200上还设置有第2凸轮槽230。第2凸轮槽230配置在对应移动凸起130的位置。
光圈叶片100的移动凸起130嵌插于漏光防止叶片200的第2凸轮槽230,而且也嵌插于驱动环300的第1凸轮槽330。
并且,虽然移动凸起130“嵌插”于第1凸轮槽330及第2凸轮槽230,但是移动凸起130既可以仅插入于第1凸轮槽330的深度(驱动环300的厚度)的一部分,还可以在第2凸轮槽230的基础上再贯通第1凸轮槽330。并且,实施方式1中,处于大致贯通的程度的状态。
(2)第1固定凸起120与第2固定凸起220的配置关系
图4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中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2固定凸起220、移动凸起130、第1凸轮槽330、第2凸轮槽230等的位置关系而示出的俯视图。图4(a)中,图示了成对的光圈叶片100、漏光防止叶片200以及与这些对应的第1凸轮槽330、第2凸轮槽230。另外,图4(a)中图示了其他成对的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中的光圈叶片100’以及与此对应的移动凸起130’。省略了对其他成对的光圈叶片、漏光防止叶片以及与这些对应的构成要素的图示。图4(b)中,图示了在收容体400上设置有多对插入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2固定凸起220的一对第1孔401j及第2孔402j(j为1以上的整数)的情形。省略了对其他构成要素的图示。
如图4(a)所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2固定凸起220相互配置在离光轴OA的距离不同的位置。换言之,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2固定凸起220相互被配置成向内周侧及外周侧发生偏离(同时也参照图3等)。例如使用图4(a)进行说明,则在将第1固定凸起120离光轴OA的距离作为R1、第2固定凸起220离光轴OA的距离作为R2时,第1固定凸起120与第2固定凸起220被配置成满足R2>R1的关系。
收容体400上,插入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2固定凸起220的一对第1孔401j及第2孔402j相互配置在离光轴OA的距离不同的位置,以便对应于第1固定凸起120与第2固定凸起220的配置关系。
并且,虽然在图4(a)中示出了将第1固定凸起120配置在内周侧的例子,但是在实施方式1的光圈装置10中并不限定于此。即,第2固定凸起220还可以比第1固定凸起120更配置在内周侧。
3.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作用、效果
(1)在嵌插于第1凸轮槽330的同时嵌插于第2凸轮槽230的移动凸起130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是通过使多个叶片相对于光轴进行进退来改变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的光圈装置,具备:光圈叶片100;漏光防止叶片200,与光圈叶片100一起成对存在;驱动环300;及收容体400。
光圈叶片100由第1平面板102构成,具有:第1叶片部110,遮挡射入光圈装置10的光圈开口(由光圈叶片100形成的开口)的光;第1固定凸起120,从第1平面板102的一个面F1向沿向光轴OA的第1方向侧突出;及移动凸起130,从第1平面板102的另一个面F2向与第1方向呈相反方向的第2方向侧突出。
漏光防止叶片200由第2平面板202构成,具有:第2叶片部210,对该光圈装置10的光圈开口以外的漏光部进行遮光;及第2固定凸起220,从第2平面板202的一个面F3向第1方向侧突出。
驱动环300具有嵌插移动凸起130的第1凸轮槽330。该第1凸轮槽330因凸轮槽的位置而离光轴OA的距离不同。驱动环300能够以光轴OA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当驱动环300以光轴OA为中心进行旋转时,第1凸轮槽330在周向上移动。由此,嵌插于第1凸轮槽330的移动凸起130在r方向或-r方向上移动。
收容体400收容光圈叶片100、漏光防止叶片200及驱动环300。
光圈装置10具备n对(多对)的成对的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驱动环300上以分别对应设置于每个光圈叶片100的移动凸起130的方式形成有n个(多个)第1凸轮槽330。
收容体400上对应成对的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而设置有分别插入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2固定凸起220的一对第1孔401j及第2孔402j。设置有n对(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的对数)第1孔401j及第2孔402j。
漏光防止叶片200上设置有第2凸轮槽230,光圈叶片100的移动凸起130嵌插于漏光防止叶片200的第2凸轮槽230,而且嵌插于驱动环300的第1凸轮槽330。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漏光防止叶片200上还设置有第2凸轮槽230。光圈叶片100的移动凸起130嵌插于漏光防止叶片200的该第2凸轮槽230,而且嵌插于驱动环300的第1凸轮槽330。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发挥如下的作用。(1)从未图示的旋转力施加单元施加旋转力而使驱动环300进行旋转。(2)如果驱动环300进行旋转,则在光圈叶片100上从驱动环300通过第1凸轮槽330对移动凸起130施加力。即,光圈叶片100以移动凸起130为力点且以第1固定凸起120为支点(转动轴)进行转动。(3)伴随移动凸起130以第1固定凸起120为中心进行旋转(在-r方向上移动),漏光防止叶片200上从移动凸起130对第2凸轮槽230施加力。即,漏光防止叶片200以从移动凸起130对第2凸轮槽230施加力的部位为力点且以第2固定凸起220为支点(转动轴)进行转动(参照图2(c)、图3等)。
这样,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中,虽然嵌插于驱动环300的第1凸轮槽330的凸起仅为光圈叶片100的移动凸起130,但是连动于光圈叶片100的驱动而还可以驱动漏光防止叶片200。
从而,第1凸轮槽330只要以用于驱动光圈叶片100所需的长度形成即可,不需要形成用于驱动漏光防止叶片200的凸轮槽。因此,相应地能够使第1凸轮槽330的长度比现有的光圈装置中的凸轮槽的长度更短。这样,由于能够缩短第1凸轮槽330的长度,因此容易增加可设置于驱动环300的第1凸轮槽330的数量。与此对应,容易增加光圈叶片100的片数。也容易增加与光圈叶片100成对的漏光防止叶片200的片数。
(2)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的配置关系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相互配置在离光轴OA的距离不同的位置。因此,在离光轴OA的距离相互不同的圆周上,能够分别设置多个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多个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从而,容易增加成对的第1固定凸起、第1孔及第2固定凸起、第2孔的对数。以至于容易增加光圈叶片100的片数。
使用图5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5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效果而示出的俯视图。图5(a)是对应于现有的光圈装置900的图、图5(b)是对应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图。图5(a)及图5(b)中只示出了收容体400的一部分。
图5(a)表示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第1孔941j(j为1以上的整数)与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第2孔942j(j为1以上的整数)的配置关系。图5(b)表示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j为1以上的整数)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j为1以上的整数)的配置关系。省略了对其他构成要素的图示。
(a)现有的光圈装置
在基于现有的光圈装置900的光圈装置中,也如图5(a)所示,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第1孔941j与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第2孔942j配置在离光轴OA的距离相同的位置。即,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第1孔941j与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第2孔942j配置在同一圆周上。
从而,当增加光圈叶片910的片数时,配置在同一圆周上的光圈叶片固定凸起、第1孔及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第2孔的成对数量也会增加。此时,需要考虑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第1孔941j与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第2孔942j的间隔。而且,也需要考虑这些成对的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第1孔941j及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第2孔942j和其他成对的光圈叶片固定凸起912’、第1孔941j+1及漏光防止叶片固定凸起922’、第2孔942j+1彼此的间隔。
可是,在现有的光圈装置中难以增加光圈叶片910的片数。
(b)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
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中,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相互配置在离光轴OA的距离不同的位置。换言之,向内周侧与外周侧相互偏离配置有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
因此,如图5(b)所示,能够在离光轴OA的距离相互不同的各自的圆周上(内周上及外周上)设置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
从而,设计的自由度提高,容易增加成对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及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的对数。以至于容易增加光圈叶片100的数量。
并且,有时必须考虑配置在同一圆周上的例如该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邻接于此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1的离开距离。但是,如果内径R1与外径R2(同时也参照图4(a))之差相对于该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邻接于此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1的离开距离充分大,则如图5(b)所示,设计上确保对该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邻接于此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1之间给予的余量θm即可。
这样,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圈装置,由于容易增加第1凸轮槽的数量及第1固定凸起、第1孔的数量等,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容易增加光圈叶片的片数的光圈装置。
4.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的其他详细结构
(1)将第1固定凸起120配置在内周侧的结构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中,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配置在离光轴OA的距离比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离光轴OA的距离更短的位置。即,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比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更配置在内周侧。
换言之,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被配置的位置是光圈叶片100的旋转轴被配置的位置。
在此,关注在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AD呈最大的状态(完全开放状态)的位置与使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AD呈最小的状态(最小光圈状态)之间进行旋转的光圈叶片100的转角。这样的转角通常如下,越是将光圈叶片100的旋转轴配置成靠近光轴OA则越是大。如果光圈叶片100的转角较大,则在驱动光圈叶片100时,通常难以受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移动凸起130、驱动环300的第1凸轮槽330等的位置、尺寸等的制造上的偏差的影响。
由此,通过将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配置在离光轴OA的距离比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离光轴OA的距离更短的位置,即通过将光圈叶片100的旋转轴配置成靠近光轴OA,从而作为整体能够实现精度较高的光圈开口。
另外,通常使配置光圈叶片100的旋转轴的位置越远离光轴OA则越需要加长光圈叶片100的长度。
由此,通过使光圈叶片100的旋转轴靠近光轴OA(将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配置在比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更靠近光轴OA的位置),从而能够实现光圈叶片100的长度的缩短化。由于能够实现光圈叶片100的长度的缩短化,因此能够减小光圈叶片100进行旋转时的惯性,能够提高旋转精度、速度。另外,能够实现光圈装置10的小型化。
(2)将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配置在同一径向上的结构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中,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配置于从光轴OA在径向(r方向)上延伸的同一直线上。即,光轴OA与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配置在同一直线上。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由一对第1固定凸起、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第2孔402j所占有的角度(在连接第1固定凸起、第1孔401j与光轴OA的线和连接第2固定凸起、第2孔402j与光轴OA的线之间形成的角度)成为最小。即,能够使这样的所占有的角度成为0°。
由于上述的所占有的角度成为最小,因此在光轴OA的周围能够配置更多对数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及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由于成为这样的结构,因此能够提供容易对光圈装置10进行加工及检查的光圈装置。例如,当收容体400上以光轴OA为基准加工第1孔401j及第2孔402j时,在加工第1孔401j之后不改变以光轴OA为中心的角度而是仅改变径向(使加工用的加工头等在r方向上发生移位)而加工第2孔402j即可,能够不实施改变角度这样的步骤而继续进行加工。检查中也能够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3)切下光圈叶片100的外周缘的凹部114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中,在光圈叶片100的外周缘112设置有切下的凹部114,以便在将光圈叶片100移动到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变成最大的位置时,其他成对的光圈叶片100’(参照图4(a)的双点划线)及漏光防止叶片(省略图示)的移动凸起130’配置在内侧。
如何设定光圈叶片100的宽度则也取决于光圈装置的设计。根据设计方式,平面布局上该光圈叶片100的外周缘112有时会与邻接的其他成对的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的移动凸起发生干涉。当有可能发生这样的干涉时,还可以研究使移动凸起从外周缘112进行避让而将移动凸起配置于进一步在径向(r方向)上发生移位的位置的设计。但是,此时,相应于使移动凸起发生移位的部分,光圈装置会趋于大型化。
另一方面,实施方式1中,通过在光圈叶片100的外周缘112设置凹部114,从而能够避免成对的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中的该光圈叶片100与其他成对的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省略图示)的移动凸起130’发生干涉。以至于能够抑制光圈装置趋于大型化。
(4)第1凸轮槽330的倾斜方向
(a)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中,如图4(a)所示,相对于以光轴OA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以伴随朝向光圈旋转方向ROT而向远离光轴OA的方向发生倾斜的角度形成有第1凸轮槽330。
并且,在驱动环300的旋转方向中,将通过使驱动环300进行旋转而移动第1凸轮槽330来朝着光轴OA移动光圈叶片100的方向作为光圈旋转方向ROT。
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中,由于成为如此倾斜的第1凸轮槽330,因此当驱动环300在光圈旋转方向ROT上进行旋转时,嵌插于驱动环300的第1凸轮槽330的移动凸起130的位置会在靠近光轴OA的方向上移动。当如此构成时,与第1凸轮槽330的倾斜方向为相反的倾斜方向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第1凸轮槽330的长度。
(b)而且,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中,优选在如下的方向上设置第1凸轮槽330。
图6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第1凸轮槽330的设置方向而示出的图。具体而言,图6是在沿着光轴OA俯视观察重叠的第1凸轮槽330/330’及光圈叶片100时的图。
图6中并未表示驱动环300的外延部(轮廓),而是仅表示了第1凸轮槽。光圈叶片100位于在处于完全开放状态时的位置。
另外,图6中符号330表示优选的第1凸轮槽的设置例。符号330’是在将比较例的第1凸轮槽的设置例重叠于光圈叶片100而表示的基础上与符号330一起表示的第1凸轮槽。
另外,图6中将从第1固定凸起120朝向移动凸起130的方向表示为DIR1。DIR1是从光圈叶片100进行转动时的支点(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朝向光圈叶片100进行转动时的作用点(移动凸起130)的方向。
而且,图6中用箭头ARC1表示因驱动环300在光圈旋转方向ROT上进行旋转而光圈叶片100处于最小光圈状态为止移动凸起130所描绘的圆弧。
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中,优选将第1凸轮槽设置成以移动凸起130的位置为起点在与DIR1呈相反侧的方向上延伸(图6中优选以如符合330这样的形态被设置)。即,优选将第1凸轮槽设置成在与从光圈叶片100进行旋转时的支点(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朝向光圈叶片100进行转动时的作用点(移动凸起130)的方向呈正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与DIR1呈相反侧的方向相对于DIR1并不需要完全呈正相反的方向。
由于如此构成,因此当驱动环300在光圈旋转方向ROT上旋转时,第1凸轮槽330在顺向圆弧ARC1的箭头方向的方向上整体移动。因此,关于移动凸起130沿着圆弧ARC1移动的移动部分,也在第1凸轮槽330进行移动的方向上被吸收。由此,能够缩短用于活动移动凸起130所需的第1凸轮槽330的长度(行程)。
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在图6中也表示以移动凸起130的位置为起点以在顺向DIR1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第1凸轮槽330’。图6中,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的形状及驱动环300的宽度等相同于图4所示,在最小光圈直径也相同直径的前提下,表示了将第1凸轮槽330’设置于与之前表示的第1凸轮槽330呈相反的位置的情形。为了进行比较,在与优选的第1凸轮槽330的表示进行合成的状态下,表示了比较例的第1凸轮槽330’。
比较例的第1凸轮槽330’被设置成以移动凸起130的位置为起点在与DIR1相同侧的顺方向上延伸。换言之,比较例的第1凸轮槽330’被设置成在从光圈叶片100进行转动时的支点(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1孔401j)朝向光圈叶片100进行转动时的作用点(移动凸起130)的方向上延伸。
此时,当驱动环300在光圈旋转方向(此时是朝向纸面而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上进行旋转时,第1凸轮槽330’在与箭头ARC1的方向呈相反的方向(可以说是反方向)上整体移动。
因此,关于移动凸起130沿着用箭头ARC1表示的圆弧移动的移动部分,也需要额外的第1凸轮槽的长度(行程)。从而,用于活动移动凸起130所需的第1凸轮槽330’的长度(行程),比上述的优选的第1凸轮槽330的长度更长。
由此,通过采用优选的第1凸轮槽的设置方向(采用图中用符号330表示的设置例),从而能够进一步缩短第1凸轮槽330的长度(行程)。因此,更加容易增加第1凸轮槽330的数量。从而,能够提供一种更加容易增加光圈叶片的片数的光圈装置。
(5)在第1凸轮槽330、第2凸轮槽230与圆周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如下,如图2(a)、图4(a)等所示,第2凸轮槽230相对于圆周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形成为,比第1凸轮槽330相对于圆周方向所形成的角度更大。即,形成为第2凸轮槽230相对于圆周方向而言角度较大(深),第1凸轮槽330相对于圆周方向而言角度较小(浅)。
因此,能够使第2凸轮槽230的轨迹(移动凸起130的移动路径)更加近似于在移动凸起130以第1固定凸起120为中心进行转动时所描绘的圆弧。从而,与第2凸轮槽230相对于圆周方向而言角度较小(浅)时(当第1凸轮槽330相对于圆周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以下时)相比,能够减小第2凸轮槽230与移动凸起130相互在圆周方向上抵接的力,能够使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顺畅地进行转动。
(6)第1凸轮槽330及第2凸轮槽230的长度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如下,如图4所示,第2凸轮槽230的延伸长度比第1凸轮槽330的延伸长度更短。
由于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因此能够将第1凸轮槽330设置成尽可能占据驱动环300的全部宽度,能够在有效利用宽度较窄的驱动环300的同时尽可能争取向内侧方向移动叶片的量(行程量)。
另外,根据如上所述的光圈装置10,由于设置最小限度的长度的第2凸轮槽230即可,因此也能够紧凑形成漏光防止叶片200,能够有助于光圈装置10的小型化。
实施方式2
接下来,使用图7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及10a’进行说明。
图7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及10a’而示出的俯视图。图7(a)及图7(b)中只示出了收容体400,而且表示了分别插入第1固定凸起120与第2固定凸起220的第1孔401j与第2孔402j(j为1以上的整数)的配置关系。省略了对其他构成要素的图示。
虽然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及10a’具有基本上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相同的结构,但是在成对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相互的配置关系上,不同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
即,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如下,如图7(a)所示,成对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并不配置在从光轴OA在径向上延伸的同一直线上,而是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在圆周方向上发生偏离的状态下被配置。换言之,以由成对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2孔402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占有角度θp(但是,θp并不是0°)的形态被配置。
由于成为这样的结构,因此根据光圈叶片100及漏光防止叶片200的长度、形状、片数及驱动环300的宽度等的前提条件,以适当地使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在圆周方向上发生偏离的结构进行设计,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光圈装置10a。
另外,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装置10a’如下,如图7(b)所示,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在圆周方向上发生偏离的状态下被配置,而且在被连接配置于外周侧的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的轮廓与光轴OA的2个线222所围住的角度区域的内侧,重叠有配置于内周侧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的一部分。
由于光圈装置10a’成为这样的结构,因此能够以在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之间在圆周方向上发生偏离的结构进行设计,同时能够使由一对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所占有的角度比光圈装置10a更小。从而,能够配置比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更多对数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
并且,在成对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相互的配置关系以外的结构上,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10a’具有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相同的结构。因此,同样具有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所具有的效果中的相应的效果。
实施方式3
接下来,使用图8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b进行说明。
图8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b而示出的俯视图。图8中只示出了收容体400,而且表示了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的配置关系。省略了对其他构成要素的图示。
虽然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装置10b具有基本上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相同的结构,但是在成对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相互的配置关系上,不同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
即,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b如下,如图8所示,在由成对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所占有的角度区域AR1中,重叠有其他成对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及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凸起及孔(图8中是第2固定凸起220’及第2孔402j)的至少一部分。
由于光圈装置10b成为这样的结构,因此能够以在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之间在圆周方向上发生偏离的结构进行设计,同时能够配置比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更多对数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
并且,在成对的第1固定凸起120、第1孔401j与第2固定凸起220、第2孔402j相互的配置关系以外的结构上,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b具有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相同的结构。因此,同样具有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所具有的效果中的相应的效果。
实施方式4
图9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透镜镜筒20及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摄影装置30或投影装置35而示出的模式图。
如图9所示,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透镜镜筒20中收容有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及多个透镜24。
由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透镜镜筒20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因此能够提供在抑制大型化的同时摄影状态合适的透镜镜筒20。
并且,实施方式4中,替代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而还可以应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10a’或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b。
实施方式5
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摄影装置30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或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透镜镜筒20、摄影装置本体32。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摄影装置30例如可应用于照相机等。
另外,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投影装置35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或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透镜镜筒20、投影装置本体37。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投影装置35例如可应用于投影器等。
由于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摄影装置30或投影装置35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或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透镜镜筒20,因此能够提供在抑制大型化的同时摄影状态合适的摄影装置30或投影状态合适的投影装置35。
并且,实施方式5中,替代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而还可以应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a、10a’或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圈装置10b。
以上,虽然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实施,例如也可以进行如下的变形。
(1)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构成要素的数量、材质、形状、位置、大小等是例示的,在不损坏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进行变更。
(2)虽然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及实施方式3中以照相机等摄影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应用于投影器等投影装置。
(3)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及实施方式3中,作为第1固定凸起120、第2固定凸起220及移动凸起130而列举的“凸起”并不局限于呈具有一定半径的圆筒状。关于第1固定凸起120及第2固定凸起220,只要呈可作为转动轴的形状即可,另外,移动凸起130则只要能够向第1凸轮槽330及第2凸轮槽230传递嵌插力的结构即可,例如还可以是半径为约0的引线状的结构、圆锥状的结构、蘑菇状的结构等。

Claims (8)

1.一种光圈装置,通过使多个叶片相对于光轴进行进退来改变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其特征为,
具备:光圈叶片,由第1平面板构成,具有遮挡射入该光圈装置的光圈开口的光的第1叶片部、从所述第1平面板的一个面向沿向光轴的第1方向侧突出的第1固定凸起、从所述第1平面板的另一个面向与所述第1方向呈相反方向的第2方向侧突出的移动凸起;
漏光防止叶片,由第2平面板构成,具有对该光圈装置的光圈开口以外的漏光部进行遮光的第2叶片部、从所述第2平面板的一个面向所述第1方向侧突出的第2固定凸起,与所述光圈叶片一起成对存在;
驱动环,嵌插所述移动凸起,具有因凸轮槽的位置而离所述光轴的距离不同的第1凸轮槽,通过以所述光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使所述第1凸轮槽以所述光轴为中心在周向上移动;
及收容体,收容所述光圈叶片、所述漏光防止叶片、所述驱动环,
所述光圈装置具备多对成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所述驱动环上对应每个所述移动凸起而形成有多个所述第1凸轮槽,
所述收容体上对应各所述成对的光圈叶片及漏光防止叶片而设置有分别插入所述第1固定凸起及所述第2固定凸起的一对第1孔及第2孔,存在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对数的所述一对第1孔及第2孔,
所述漏光防止叶片上还设置有第2凸轮槽,
所述光圈叶片的所述移动凸起嵌插于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第2凸轮槽,而且嵌插于所述驱动环的所述第1凸轮槽,
所述第1固定凸起、所述第1孔与所述第2固定凸起、所述第2孔相互配置在离所述光轴的距离不同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圈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1固定凸起、所述第1孔配置在离所述光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2固定凸起、所述第2孔离所述光轴的距离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圈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1固定凸起、所述第1孔与所述第2固定凸起、所述第2孔,配置于从所述光轴在径向上延伸的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圈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光圈叶片的外周缘设置有切下的凹部,以便在将所述光圈叶片移动到光圈开口的开口直径变成最大的位置时,其他成对的所述光圈叶片及所述漏光防止叶片的所述移动凸起配置在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圈装置,其特征为,
所述驱动环的旋转方向中,将通过旋转所述驱动环来移动所述第1凸轮槽从而朝着光轴移动所述光圈叶片的方向作为光圈旋转方向时,
相对于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以伴随朝向所述光圈旋转方向而向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发生倾斜的角度形成有所述第1凸轮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圈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2凸轮槽的相对于圆周方向的角度形成为,比所述第1凸轮槽的相对于圆周方向的角度更大。
7.一种透镜镜筒,其特征为,收容有权利要求1~6中任意1项所述的光圈装置及透镜。
8.一种摄影装置或投影装置,其特征为,具备权利要求1~6中任意1项所述的光圈装置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镜筒。
CN201780073820.5A 2016-12-09 2017-11-22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或投影装置 Active CN1100363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9583 2016-12-09
JP2016-239583 2016-12-09
PCT/JP2017/042022 WO2018105401A1 (ja) 2016-12-09 2017-11-22 絞り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又は投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6338A CN110036338A (zh) 2019-07-19
CN110036338B true CN110036338B (zh) 2021-03-30

Family

ID=62492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3820.5A Active CN110036338B (zh) 2016-12-09 2017-11-22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或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4317B2 (zh)
EP (1) EP3553599B1 (zh)
JP (1) JP6857917B2 (zh)
CN (1) CN110036338B (zh)
WO (1) WO20181054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2121B2 (ja) 2017-12-21 2021-06-18 株式会社nittoh 絞り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又は投影装置
US11169430B2 (en) * 2018-05-10 2021-11-09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Stop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602367B (zh) * 2019-09-26 2020-11-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460764A (zh) * 2019-09-26 2019-11-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168786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曝光单元、镜头组件、拍摄设备及曝光单元的组装方法
CN111596500A (zh) * 2020-06-22 2020-08-28 睿恩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光圈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326691B1 (zh) * 1961-09-15 1968-11-16
JPH02201428A (ja) * 1989-01-31 1990-08-09 Nikon Corp 7枚羽根開口形状不変全閉型絞り装置
JPH05113591A (ja) * 1991-10-21 1993-05-07 Nikon Corp 絞り機構
KR20050102841A (ko) * 2004-04-23 2005-10-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조리개 장치 및 조리개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가지는카메라유닛과 조리개 제어방법
US7553094B2 (en) * 2004-07-01 2009-06-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 quantity adjusting apparatu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apparatus
JP4147214B2 (ja) * 2004-10-08 2008-09-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JP2006154312A (ja) * 2004-11-29 2006-06-15 Seiko Precision Inc セクタ駆動装置
US7907321B2 (en) * 2007-02-08 2011-03-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amount adjusting apparatus,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light-amount adjusting apparatus
JP4902384B2 (ja) * 2007-02-08 2012-03-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量調節装置及び光学機器及び光量調節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735996B2 (ja) * 2008-12-18 2011-07-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量調整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330107B2 (ja) * 2009-06-03 2013-10-30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絞り装置
JP5461278B2 (ja) * 2010-03-31 2014-04-02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絞り装置
JP5604246B2 (ja) * 2010-09-28 2014-10-08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羽根駆動装置
WO2013005444A1 (ja) * 2011-07-05 2013-01-10 日東光学株式会社 投射光学系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WO2013005436A1 (ja) * 2011-07-07 2013-01-10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JP6071249B2 (ja) * 2012-05-24 2017-02-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調節装置
CN103034018A (zh) * 2012-12-27 2013-04-10 苏州新成光电器件厂 一种摄像头用手动光圈
CN203101800U (zh) * 2013-03-07 2013-07-31 曾福英 一种控制投影仪光圈大小的装置
JP6173098B2 (ja) * 2013-07-30 2017-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CN103538397B (zh) * 2013-10-18 2015-04-08 仇政 一种虹膜式画圆装置
JP6494015B2 (ja) * 2014-11-18 2019-04-03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絞り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JP2016114631A (ja) * 2014-12-11 2016-06-23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羽根駆動装置及び絞り装置並びに撮像装置
JP6584070B2 (ja) * 2014-12-17 2019-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JP6624786B2 (ja) * 2015-01-20 2019-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絞り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16133627A (ja) * 2015-01-20 2016-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絞り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6654640B2 (ja) * 2015-09-16 2020-02-26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羽根駆動装置及び光学装置
CN205157821U (zh) * 2015-10-30 2016-04-13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调节的多叶片光圈系统
CN205353451U (zh) * 2016-01-18 2016-06-29 南京江南永新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显微镜的光阑调节机构
JP6810443B2 (ja) * 2016-06-22 2021-01-06 株式会社nittoh 絞り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又は投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53599A4 (en) 2020-07-22
WO2018105401A1 (ja) 2018-06-14
CN110036338A (zh) 2019-07-19
EP3553599B1 (en) 2022-09-21
JP6857917B2 (ja) 2021-04-14
EP3553599A1 (en) 2019-10-16
JPWO2018105401A1 (ja) 2019-10-24
US10884317B2 (en) 2021-01-05
US20200089080A1 (en) 2020-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6338B (zh)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或投影装置
CN109313375B (zh)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或投影装置
CN108027546B (zh)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装置
CN111587400B (zh) 光圈装置、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或投影装置
JP6624786B2 (ja) 絞り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5570156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918502B2 (ja) 羽根駆動装置
US9671674B2 (en) Stop mechanism, lens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10754118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JP2011154201A (ja) 撮影装置
JP2013148839A (ja) 沈胴式レンズ鏡筒
JP2019090889A (ja) 絞り装置、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780452B2 (ja) レンズ鏡筒
JP5515786B2 (ja) 撮影装置
KR20150102678A (ko) 렌즈 경통 및 광학 기기
JP6051033B2 (ja)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JP2012220584A (ja) レンズ鏡筒の絞機構
JP2014115467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