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6860B - 液晶面板、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涂敷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面板、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涂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6860B
CN101896860B CN200880119889.8A CN200880119889A CN101896860B CN 101896860 B CN101896860 B CN 101896860B CN 200880119889 A CN200880119889 A CN 200880119889A CN 101896860 B CN101896860 B CN 1018968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sealing
rib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98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6860A (zh
Inventor
平户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96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6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6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68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晶面板、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涂敷装置。液晶面板(10)包括:呈大致方形且相互贴合的一对基板(17、18);介于两基板(17、18)之间的液晶层(19);密封部(20),该密封部(20)呈包围液晶层(19)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大致框状,且在其四角具有相对于基板(17、18)的边倾斜的倾斜部(34);和在基板(17、18)的面方向上,配置在倾斜部(34)与基板(17、18)的角端之间、并且固定在两基板(17、18)上的加强部(35)。

Description

液晶面板、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涂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面板、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涂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件的液晶面板,具有以下的结构。即,液晶面板,在一对玻璃制的基板之间介设液晶层,在其液晶层周围以包围的方式形成框状的密封部密封液晶层。
作为在两基板间形成液晶层的方法,目前已知真空注入法。该真空注入法是采用以下手法:在介设密封部贴合两基板后,使密封部固化,接着,在真空环境下将在密封部形成的注入口浸入液晶材料,其后,返回大气压,在两基板间注入液晶材料。
另一方面,近年来,作为对应于逐渐进行的液晶面板大型化的技术,关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滴下注入法。该滴下注入法采用以下手法:在两基板中的一个基板上涂敷框状的密封部,之后在真空环境下向同基板上滴下液晶材料,再贴合另一个基板,其后返回大气压,在两基板之间形成液晶层。根据该滴下注入法,与真空注入法相比,能够使液晶材料的使用量大幅度降低,并且还具有能够实现处理时间缩短的优点。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730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采用滴下注入法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以下的问题。即,滴下注入液晶材料时,是从滴下装置的喷嘴将液晶材料的液滴按每规定的间隔大量涂敷在一个基板上,其后通过贴合另一个基板,挤压所涂敷的液晶材料的液滴。在此,密封部的角部虽然带点圆形但是近乎直角,因此在挤压涂敷在角部附近的液晶材料的液滴时,不能完全扩散到密封部的角部的各个角落,其有可能形成为真空泡。
为了应对该问题,本发明发明者提出了在密封部的四角设置相对于基板的边倾斜的倾斜部的创意。但是,倾斜部比现有的密封部的角部更靠近内侧配置,因此距离基板的角端的距离比现有的大,如此一来,例如在基板的角端受到冲击力作用时,由于其冲击力产生两基板容易剥离的问题。此外,现有的密封涂敷装置,难以形成倾斜部。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事情完成的,第一,以提供防止真空泡的产生并且提高剥离强度的液晶面板为目的,第二,以提供适宜进行具有倾斜部的密封部的涂敷的涂敷装置为目的。
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包括:呈大致方形且相互贴合的一对基板;介于上述一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密封部,上述密封部呈包围上述液晶层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大致框状、且在其四角具有相对于上述基板的边倾斜的倾斜部;在上述基板的面方向上,配置在上述倾斜部与上述基板的角端、并且固定在上述一对基板上的加强部。
如上所述,密封部在四角具有倾斜部,因此在两基板之间形成液晶层时,构成液晶层的液晶材料就会遍布密封部内的空间,能够防止在液晶层中产生真空泡。而且,在基板的面方向上,在倾斜部与基板的角端之间配置有固定在两基板上的加强部,因此,即使基板的角端受到冲击力作用时,也很难剥离两基板。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下述结构。
(1)上述加强部为与上述密封部连接的结构。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两基板的剥离强度。
(2)上述加强部为形成为向与上述倾斜部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线状的结构。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两基板的剥离强度。
接着,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呈大致方形的一对基板的任一个基板上涂敷密封部的密封涂敷工序,上述密封部呈大致框状并且在四角具有相对于上述基板倾斜的倾斜部;在上述一对基板的任一个基板的面方向上,在上述倾斜部与上述基板的角端之间的位置涂敷加强部的加强部涂敷工序;向已涂敷上述密封部的上述基板上滴下液晶材料的液晶滴下工序;和贴合上述一对基板并且将上述密封部和上述加强部固定在上述一对基板上的贴合工序。
如此,因为密封部在四角具有倾斜部,通过液晶滴下工序后的贴合工序进行两基板的贴合时,构成液晶层的液晶材料就会遍布密封部内的空间,能够防止在液晶层中产生真空泡。而且,在基板的面方向上,在倾斜部与基板的角端之间配置有固定在两基板上的加强部,因此即使基板的角端受到冲击力作用时,也很难剥离两基板。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下述结构。
(1)上述密封部涂敷工序和上述加强部涂敷工序中,对同一上述基板使用同一涂敷装置连续地涂敷上述密封部和上述加强部。如此,与假设密封部和加强部在不同的基板上使用不同的涂敷装置进行涂敷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装置成本。而且,连续地涂敷密封部和加强部,能够实现处理时间的缩短化。
(2)上述加强部涂敷工序中,对上述一对基板中涂敷上述密封部的基板以外的另一个基板涂敷上述加强部。如此,涂敷密封部和涂敷加强部的处理能够同时并行进行,能够实现处理时间的缩短化。此外,与假设密封部和加强部在同一基板上用同一涂敷装置连续涂敷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得涂敷装置的动作简单化。
(3)还包括:在上述一对基板中涂敷上述加强部的一侧的基板上,形成与连接于像素电极的开关元件和在另一个基板上形成的相对电极连接的配线组的配线形成工序;和对上述配线组中要与上述相对电极连接的导通焊盘,涂敷由导电性树脂材料形成的连接部的连接部涂敷工序,上述加强部涂敷工序中,使用在上述连接部涂敷工序中涂敷上述连接部的涂敷装置,涂敷由相同的导电性树脂材料形成的加强部。如此,连接部和加强部为相同的导电性树脂材料,由相同的涂敷装置涂敷,因此能够降低装置成本并且实现处理时间的缩短化。
接着,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涂敷装置,为用于在呈大致方形的一对基板的任一个基板上涂敷密封部的装置,上述密封部呈大致框状并且在四角具有相对于上述基板的边倾斜的倾斜部,上述涂敷装置包括:能够向上述基板上喷出密封材料的喷嘴;以上述喷嘴能够向相对于上述基板接触分离的方向进行位移的方式支撑上述喷嘴的分配器主体;以上述分配器主体能够沿着上述基板的面方向直线地滑动的方式支撑上述分配器主体的导轨;和载置上述基板、并且能够沿着上述基板的面方向转动、且能够在与上述分配器主体在上述导轨上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工作台。
如此,将喷嘴相对于基板进行定位时,使工作台在与分配器主体在导轨上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沿着基板的面方向转动。接着,使分配器主体相对于导轨滑动,同时从喷嘴喷出密封材料,能够在基板上涂敷密封部。然后,通过调整工作台的转动角度,能够容易地形成相对于基板的边倾斜的倾斜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结构。
(1)上述导轨包括:直线延伸形态的导轨主体;和相对于上述导轨主体以与上述倾斜部相对于上述基板的边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的角度倾斜的形态的倾斜导轨。如此,相对于导轨主体使分配器主体滑动、涂敷密封部的倾斜部以外的部分之后,不用转动工作台就能够使分配器主体相对于倾斜导轨滑动并涂敷密封部的倾斜部。由此,能够降低工作台转动的频率,能够缩短处理时间。
(2)上述倾斜导轨与上述导轨主体分开形成,并且被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上述导轨主体的长度范围内。如此,能够实现小型化。
(3)上述倾斜导轨与上述导轨主体连接,上述分配器主体能够在上述倾斜导轨与导轨主体之间移动。如此,倾斜导轨和导轨主体能够共用分配器主体,能够削减分配器主体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防止真空泡产生并且提高剥离强度的液晶面板。此外,能够提供适宜进行具有倾斜部的密封部的涂敷的涂敷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的分解图。
图2为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的截面图。
图3为液晶面板中的阵列基板的扩大平面图。
图4为液晶面板的画面中央侧部分的扩大截面图。
图5为液晶面板的平面图。
图6为图5的A-A线截面图。
图7为图5的B-B线截面图。
图8为涂敷装置的平面图。
图9为涂敷装置的正面图。
图10为涂敷装置的侧面图。
图11为表示在密封涂敷工序中涂敷长边侧的笔直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2为表示在密封涂敷工序中涂敷短边侧的笔直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3为表示在密封涂敷工序中涂敷对角位置的2个倾斜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4为表示在密封涂敷工序中涂敷剩下的倾斜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涂敷装置的平面图。
图16为涂敷加强部后的阵列基板用母材的平面图。
图17为表示在密封涂敷工序中涂敷长边侧的笔直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8为表示在密封涂敷工序中涂敷在导轨的长度方向并排的两个倾斜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9为表示在密封涂敷工序中涂敷剩下的倾斜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0为表示在密封涂敷工序中涂敷短边侧的笔直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1为表示将两母材贴合后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2为图21的B-B线截面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涂敷装置的平面图。
图24为表示在密封涂敷工序中涂敷长边侧的笔直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5为表示在密封涂敷工序中涂敷对角位置的2个倾斜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6为表示在密封涂敷工序中涂敷短边侧的笔直部和剩下的倾斜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7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阵列基板的端子组的平面图。
图28为涂敷连接部和加强部后的阵列基板用母材的平面图。
图29为表示将两母材贴合后的状态的平面图。
符号说明
10 液晶面板
17 CF基板(基板)
17M CF基板用母材(基板)
18 阵列基板(基板)
18M 阵列基板用母材(基板)
19 液晶层
20 密封部
22 TFT(开关元件)
23 像素电极
24 栅极配线(配线组)
25 源极配线(配线组)
30 相对电极
34 倾斜部
35 加强部
36 端子部(配线组)
37 导通焊盘(配线组)
38 连接部
40 涂敷装置
41 喷嘴
42 分配器主体
43 导轨
43a 导轨主体
43b 倾斜导轨
44 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由图1到图1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例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及其在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密封用涂敷装置40。其中,上下方向的记载以图2、图9和图10为基准。
<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D,作为整体呈横长的矩形,如图2所示,由在能够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即液晶面板10的背侧(背面侧)配置作为能够向着液晶面板10照射光的外部光源(照明装置)的背光源11而构成。该液晶显示装置D能够适用于电视接收装置TV。电视接收装置TV,如图1所示,具备:液晶显示装置D、夹持液晶显示装置D加以收容的表面背面两机壳Ca、Cb、电源P、接收电视广播等用的调谐器T、基座S。
<背光源>
首先,对背光源11进行简单说明。背光源11如图2所示,包括:向着表侧(液晶面板10侧)开口的呈大致箱形的外壳12;在外壳12内以相互平行并排的状态被收容的多根线状光源13(例如,冷阴极管);在外壳12的开口部以叠层的状态配置的多个光学部件14(例如,从背侧开始依次为扩散板、扩散片、透镜片和亮度上升片);用于将这些光学部件14组夹在其与外壳12之间而加以保持的框状的框架15。各光学部件14具有将各线状光源13发出的光变换为面状等的功能。此外,框架15作为在背侧承受液晶面板10的承受部件起作用,能够将液晶面板10夹持在其与框状的边框16(按压部件)之间,该边框16从液晶面板10的表侧组装并用于按压液晶面板10。
<液晶面板>
接着,对液晶面板10进行详细说明。液晶面板10具备:呈横长矩形的一对透明(具有透光性)的玻璃制成的基板17、18;存在于两基板17、18之间、包含作为光学特性伴随施加电场而发生变化的物质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19;存在于两基板17、18之间、以包围液晶层19的周围的方式将其密封的大致框状的密封部20。两基板17、18以相互相对并且在之间空开规定的间隙(间隔)的状态贴合。在液晶层19中,分散设置有多个用于维持两基板17、18之间的间隙的间隔物21(图4)。间隔物21设置在阵列基板18中栅极配线24上,即设置在遮光区域。此外,液晶面板10的基板17、18使用在制造工序中分别从被称为母玻璃的大型母材17M、18M切出的基板。
两基板17、18,表侧(正面侧)的为CF基板17,背侧(背面侧)的为阵列基板18。阵列基板18的内面侧(液晶层19侧、与CF基板17的相对面侧),如图3所示,并排设置有多个开关元件TFT22(Thin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23,并且在这些TFT22和像素电极23的周围,包围形成有呈格子状的栅极配线24和源极配线25。像素电极23与TFT22的漏极电极连接,源极配线25与TFT22的源极电极连接,栅极配线24与TFT22的栅极电极连接。像素电极23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或ZnO(Zinc Oxide:氧化锌)这样的透明电极形成。此外,阵列基板18和栅极配线24的表面,如图4所示,形成有绝缘层26,在该绝缘层26的表面形成有像素电极23,并且像素电极23和绝缘层26的表面形成有用于使液晶层19所含的液晶分子取向的取向膜27。
另一方面,CF基板17如图4所示,在对应于各像素的位置并排设置有构成彩色滤光片的多个着色层28。彩色滤光片为R、G、B三色的着色层28交替并排的配置。构成彩色滤光片的各着色层28之间形成有防止混色用的遮光层29(黑矩阵)。着色层28和遮光层29的表面,设置有与阵列基板18侧的像素电极23相对的相对电极30。此外,在相对电极30的表面,形成有用于使液晶层19中所含的液晶分子取向的取向膜31。此外,CF基板17如图5所示,比阵列基板18小一圈,CF基板17的外周端比阵列基板18的外周端更靠近内侧配置。此外,两基板17、18的外表面侧,如图2所示,分别粘贴有表面背面一对偏光板32。
<密封部的详细>
在此,详细说明密封部20。密封部20由通过照射紫外线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材料、或者由通过照射紫外线固化、然后加热从而固化或提高粘接强度的紫外线热并用型树脂材料等树脂材料形成。密封部20如图5和图6所示,形成包围内侧的填充有液晶层19的空间的俯视大致四边形的框状,由沿着两基板17、18的各边大致笔直延伸状态的4个笔直部33和在四角的角位置将各笔直部33彼此相连并且相对于两基板17、18的各边倾斜的形态的4个倾斜部34构成。
笔直部33配置在比CF基板17的外周端更靠内的位置,笔直部33的外端和CF基板17的外周端之间确保一定宽度的大致笔直的间隔。笔直部33与矩形的两基板17、18的长边侧对应、以及与短边侧对应各具有两个。另一方面,倾斜部34将长边侧的笔直部33的端部和短边侧的笔直部33的端部相连,并且为相对于两笔直部33倾斜且笔直延伸的形态。倾斜部34和CF基板17的外周端之间的间隔,随着靠近角位置(顶点C)逐渐扩大。相对于各笔直部33的倾斜部34的倾斜角度大约为45度。换言之,笔直部33和倾斜部34的面临液晶层19的内面彼此所成的角度约为135度(钝角)。因此,倾斜部34和CF基板17的角端(CF基板17的角部的外周端)之间的部分,俯视呈大致等腰三角形。此外,笔直部33和倾斜部34在整个长度范围内大约为同一宽度。
<加强部>
其次,在两基板17、18的面方向,在两基板17、18的角端与上述密封部20的倾斜部34之间的位置,如图5和图7所示,设置有固定于两基板17、18的加强部35。加强部35由与密封部20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如后所述的制造工序中,与密封部20在相同的工序中形成。加强部35形成为从倾斜部34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向CF基板17的角部的顶点C大致笔直延伸的大致线状,与倾斜部34连接。加强部35在相对于倾斜部34大致呈直角的方向延伸,在整个长度范围大致为一定的宽度。加强部35的前端部和CF基板17的角部的顶点C之间空开与笔直部33的外端和CF基板17的外周端之间的间隔大致相同的间隔。因此,作用剥离两基板17、18的力时的剥离强度,在液晶面板10的整个周面大致保持均匀,在周方向不会产生局部低的部位。即,倾斜部34和两基板17、18的角端的间隔虽然比笔直部33和两基板17、18的间隔宽,但是通过设置加强部35能够使两基板17、18的角部的剥离强度与其他部分相同。
<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概略>
上述结构的液晶面板10,以已述的被称为母玻璃的大型母材17M、18M为基础制造(参照图8)。液晶面板10大致来说,经过以下工序制造:在CF基板用母材17M的表面形成各CF基板17的各结构部位的CF基板处理工序;在阵列基板用母材18M的表面形成各阵列基板18的各结构部位的阵列基板处理工序;使所制造的两母材17M、18M之间存在液晶层19并将两母材17M、18M贴合的面板组装工序;切割两母材17M、18M,取出各液晶面板10的切割工序。其中,在两母材17M、18M中,空开规定间隔以格子状配置多块(图8中纵横各3块共9块)液晶面板10。
其中,在面板组装工序中,依次进行下述工序:在两母材17M、18M中的任一个(以下,以CF基板用母材17M为例)的密封部形成预定位置涂敷形成密封部20的树脂材料的密封部涂敷工序;在涂敷密封部20的CF基板用母材17M的加强部形成预定位置涂敷形成加强部35的树脂材料的加强部涂敷工序;向该CF基板用母材17M的比密封部20更内侧的区域滴下液晶材料的液晶滴下工序;贴合两母材17M、18M并通过曝光装置(未图示)对密封部20和加强部35进行曝光、或加热使其固化、固定的贴合工序。接着,对密封涂敷工序和加强部涂敷工序中使用的涂敷装置40进行详细说明。
<涂敷装置>
涂敷装置40,如图8到图10所示,具备:能够喷出软化状态的树脂材料的喷嘴41;以能够在上下方向(相对于CF基板用母材17M接触分离的方向、图9和图10所示的Z方向)位移的方式支撑喷嘴41的分配器主体42;以能够沿着水平方向(CF基板用母材17M的面方向)直线滑动的方式支撑分配器主体42的导轨43;载置CF基板用母材17M(作为涂敷对象的基板)并且能够沿着水平方向转动且能够在与分配器主体42基于导轨43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工作台44。
喷嘴41形成为尖细状并且在其前端部设置有用于喷出树脂材料的喷出口。分配器主体42连接喷嘴41和存储树脂材料的容器(tank),由泵(包括容器均未图示)供给树脂材料。导轨43形成为直线状延伸的形态,其长度尺寸设定为比CF基板用母材17M的对角尺寸稍大。导轨43的侧面形成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图8和图9所示的X方向)的滑动槽43a,在此组装分配器主体42并且分配器主体42能够沿着滑动槽43a滑动(移动)。该导轨43上安装有3个具备喷嘴41的分配器主体42。工作台44具备直接载置CF基板用母材17M的载置台44a、支撑载置台44a的基台44b和在载置台44a和基台44b之间配置的转动轴44c,载置台44a能够相对于基台44b以转动轴44c为中心沿着图8所示的R方向转动。基台44b能够与转动轴44c和载置台44a一起,向与导轨43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图8和图10所示的Y方向)移动。此外,载置台44a形成为与CF基板用母材17M相同的俯视大致矩形。
<密封涂敷工序和加强部涂敷工序>
本实施方式中,密封涂敷工序和加强部涂敷工序使用相同的涂敷装置40连续进行,其具体处理顺序如下。即,在工作台44的载置台44a的长边和导轨43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状态下,将CF基板用母材17M放置在工作台44的载置台44a上,基台44b沿着如图11所示的Y方向移动,并且分配器主体42相对于导轨43沿着如图11所示的X方向移动,由此,相对于CF基板用母材17M在水平方向将喷嘴41定位于初期位置。其后,使喷嘴41下降,接近CF基板用母材17M的表面,再从喷出口喷出树脂材料,同时使分配器主体42相对于导轨43沿着X方向移动,涂敷密封部20中的长边侧的笔直部33。完成涂敷后,暂时使喷嘴41上升,再移动工作台44,将喷嘴41定位于下一个涂敷预定位置,其后,再次使喷嘴41下降,喷出树脂材料,并同时移动分配器主体42,涂敷下一个长边侧的笔直部33。此时,3个喷嘴41同时作业,能够同时平行处理CF基板用母材17M中长边方向并排的3块CF基板17的密封部20。反复进行上述动作,如图11所示,能够涂敷各CF基板17的密封部20的长边侧的笔直部33。
完成全部长边侧的笔直部33的涂敷后,如图12所示,将工作台44的载置台44a相对于基台44b沿着同图R方向转动大致90度,使工作台44的载置台44a(CF基板用母材17M)的短边和导轨43的长度方向平行。然后,分别移动工作台44和分配器主体42,决定喷嘴41的位置后,按照前述要领,从喷嘴41喷出树脂材料,并沿着导轨43移动分配器主体42,涂敷密封部20的短边侧的笔直部33。与长边侧同样反复进行该作业,能够涂敷各CF基板17的密封部20的短边侧的笔直部33。
完成全部短边侧的笔直部33的涂敷后,如图13所示,将工作台44的载置台44a相对于基台44b转动大致45度。然后,移动工作台44和分配器主体42,决定喷嘴41的位置后,按照前述要领,从喷嘴41喷出树脂材料,并沿着导轨43移动分配器主体42,依次涂敷各CF基板17的密封部20中与导轨43的长度方向平行且位于对角位置的2个倾斜部34。详细来说,首先,通过3个喷嘴41中例如中央的喷嘴41,涂敷CF基板用母材17M中离导轨43最近的角位置的CF基板17的倾斜部34,然后,通过2个喷嘴41同时涂敷与上述角位置的CF基板17相邻且与导轨43的长度方向平行并排的两块CF基板17的各倾斜部34,再由3个喷嘴41同时涂敷与上述两块CF基板17相邻且与导轨43的长度方向平行并排的3块CF基板17的各倾斜部34。其后,依次涂敷与导轨43的长度方向平行并排的CF基板17的各倾斜部34。接着,如图14所示,将工作台44的载置台44a相对于基台44b转动大致90度,与上述顺序同样,涂敷与导轨43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剩下的倾斜部34。
但是,在上述倾斜部34的涂敷过程中,也可以同时进行加强部35的涂敷。详细来说,沿着导轨43滑动分配器主体42涂敷倾斜部34时,喷嘴41在到达倾斜部34的长度方向中央位置时,停止分配器主体42并且使工作台44向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Y方向移动,从喷嘴41喷出树脂材料,能够涂敷在与倾斜部34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线状的加强部35。在此,从倾斜部34向加强部35移动喷嘴41时,连续喷出树脂材料,能够使倾斜部34和加强部35连接。此外,在涂敷了倾斜部34的全长之后,暂时使喷嘴41上升,再涂敷加强部35也可以。
<液晶滴下工序和贴合工序>
在经过上述的密封涂敷工序和加强部涂敷工序之后,通过液晶滴下工序在CF基板用母材17M上隔开规定间隔滴下大量液晶材料的液滴,再贴合阵列基板用母材18M。由两母材17M、18M挤压液晶材料的液滴,由此液晶材料遍布在两母材17M、18M之间由密封部20包围的整个空间。在此,密封部20的四角的角位置分别形成有倾斜部34,这些倾斜部34,与假设在密封部的角位置形成大致直角的角部的情况相比,引入两基板17、18的内侧,换言之,配置在滴下状态的液晶材料的液滴的外周端附近。因此,从该状态挤压液晶材料的液滴,其液滴容易遍布倾斜部34内的各个角落,由此,能够防止真空泡的产生。如此完成贴合,通过曝光装置对密封部20和加强部35进行曝光、或加热,使其固化,固定在两母材17M、18M上。其后,在切割工序中,切割两母材17M、18M,取出各液晶面板10。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液晶面板10具备:呈大致方形且相互贴合的一对基板17、18;存在于两基板17、18之间的液晶层19;包围液晶层19的周围而密封的呈大致框状、其四角具有相对于基板17、18的边倾斜的倾斜部34的密封部20;和在基板17、18的面方向上配置于倾斜部34与基板17、18的角端之间、并且固定于两基板17、18的加强部35。
根据上述,密封部20在四角具有倾斜部34,因此在两基板17、18之间形成液晶层19时,形成液晶层19的液晶材料在密封部20内的空间遍布,能够防止液晶层19中产生真空泡。并且,在基板17、18的面方向,倾斜部34与基板17、18的角端之间,配置有固定两基板17、18的加强部35,因此即使基板17、18的角端受到冲击力的作用,也难以剥离两基板17、18。如上所示,能够防止真空泡的产生并提高剥离强度。
并且,加强部35与密封部20连接,能够进一步提高两基板17、18的剥离强度。再者,加强部35形成为向相对于倾斜部34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线状,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两基板17、18的剥离强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液晶面板10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呈大致方形的一对基板17、18中的CF基板17上涂敷呈大致框状且在四角具有相对于基板17、18的边倾斜的倾斜部34的密封部20的密封部涂敷工序;在两基板17、18中CF基板17的面方向,倾斜部34与基板17、18的角端之间的位置涂敷加强部35的加强部涂敷工序;向涂敷了密封部20的CF基板17上滴下液晶材料的液晶滴下工序;贴合两基板17、18并将密封部20和加强部35固定在两基板17、18上的贴合工序,由此能够得到与上述液晶面板10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并且,密封部涂敷工序和加强部涂敷工序,相对于同一CF基板17使用同一涂敷装置40,连续涂敷密封部20和加强部35,与假设在不同的基板上使用不同的涂敷装置涂敷密封部和加强部的情况相比较,能够降低装置成本。并且,连续涂敷密封部20和加强部35,能够实现缩短处理时间。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涂敷装置40用于在呈大致方形的一对基板17、18中的CF基板17上,涂敷呈大致框状且在四角具有相对于基板17、18的边倾斜的倾斜部34的密封部20,其具备:能够向CF基板17上喷出密封材料的喷嘴41;在相对于CF基板17接触分离的方向能够使喷嘴41位移的分配器主体42;沿着CF基板17的面方向能够直线滑动而支撑分配器主体42的导轨43;载置CF基板17并且沿着CF基板17的面方向能够转动且能够在与分配器主体42基于导轨43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工作台44。
根据上述,喷嘴41相对于CF基板17定位,通过使工作台44向与分配器主体42基于导轨43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沿着CF基板17的面方向转动。接着,使分配器主体42相对于导轨43滑动,同时从喷嘴41喷出密封材料,能够在CF基板17上涂敷密封部20。接着,通过调整工作台44的转动角度,能够容易形成相对于基板17、18的边倾斜的倾斜部34。
<实施方式2>
通过图15~图2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2中,对于涂敷装置40A,变更为涂敷密封部20的专用设备而表示。此外,该实施方式2中,即使结构等变更但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名称的部位,也用同一符号并在其末尾添加字母A表示,省略结构、作用和效果的重复说明。
<涂敷装置>
该涂敷装置40A,如图15所示,导轨43A分离为导轨主体43a和一对倾斜导轨43b。详细来说,导轨主体43a形成为直线状延伸的形态,其长度尺寸设定为比CF基板用母材17M的长边尺寸略大。另一方面,倾斜导轨43b设置为相对于导轨主体43a的长度方向倾斜的姿势,并且构成沿着其倾斜方向直线状延伸的形态。该倾斜导轨43b的相对于导轨主体43a的倾斜角度,与密封部20的倾斜部34A相对于笔直部33A(CF基板17的边)的倾斜角度一致,具体来说,大约为45度。图15所示的左右的两倾斜导轨43b,相对于导轨主体43a的倾斜方向相反,相互的长度方向交叉,其角度大约为90度。两倾斜导轨43b配置在相互对称的位置,详细来说,配置在相对于导轨43a向图15所示的Y方向偏离的位置且全长在同样X方向收于导轨主体43a的长度范围内的位置。
导轨主体43a和各倾斜导轨43b的侧面形成有沿着各自的长度方向的滑动槽(未图示)。在此,安装分配器主体42A并且分配器主体42A能够沿着滑动槽滑动。导轨主体43a上安装有3个分配器主体42A,两倾斜导轨43b上各安装有1个分配器主体42A。而且,导轨主体43a上安装的分配器主体42A的喷嘴41A,在涂敷密封部20中的笔直部33A时使用,倾斜导轨43b上安装的分配器主体42A的喷嘴41A,在涂敷倾斜部34A时使用。
此外,构成涂敷装置40A的工作台44A,能够在导轨主体43a的长度方向和与其正交的方向(图15所示的X、Y方向)的2个方向上移动。
<密封涂敷工序和加强部涂敷工序>
本实施方式中,在密封涂敷装置中,对两母材17M、18M中的CF基板用母材17M使用上述涂敷装置40A涂敷密封部20,与此相对,在加强部涂敷工序中,对两母材17M、18M中的阵列基板用母材18M(与涂敷密封部20的母材17M不同的母材18M)使用与上述不同的涂敷装置(未图示)涂敷加强部35A。加强部35A配置在密封部20的倾斜部34与两基板17、18的角端之间,形成为点状,如后面所述不与密封部20连接(图21)。
首先,说明加强部涂敷工序。对两母材17M、18M中的阵列基板用母材18M使用未图示的涂敷装置,涂敷加强部35A。在此使用的涂敷装置,除了从实施方式1所示的涂敷装置40中省略工作台44的转动功能这一点以外基本相同,不进行其详细说明。将喷嘴定位在工作台上载置的阵列基板用母材18M的加强部形成预定位置,如图16所示,依次涂敷点状的加强部35A。
接着,对密封涂敷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工作台44A的载置台44aA,为长边方向与导轨主体43a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CF基板用母材17M载置在载置台43aA上。然后,使工作台44A和导轨主体43a的分配器主体42A移动,将其喷嘴41A定位于密封部20中长边侧的笔直部33的涂敷预定位置,再相对于导轨主体43a使分配器主体42A滑动,同时从喷嘴41A喷出树脂材料,如图17所示,涂敷密封部20的长边侧的笔直部33。对各CF基板17涂敷完成长边侧的笔直部33后,移动工作台44A和倾斜导轨43b的分配器主体42A,将其喷嘴41A定位于密封部20中与两倾斜导轨43b平行的倾斜部34的涂敷预定位置。然后,相对于倾斜导轨43b使分配器主体42A滑动,同时从喷嘴41A喷出树脂材料,如图18所示,涂敷密封部20中单侧的两倾斜部34。
其后,相对于工作台44A的基台44bA使载置台44aA转动180度。在该状态下,使工作台44A和倾斜导轨43b的分配器主体42A移动,将其喷嘴41A定位在与倾斜导轨43b平行的倾斜部34的涂敷预定位置。接着,与上述两倾斜部34的情况相同,进行剩下的倾斜部34的涂敷(图19)。完成全部的倾斜部34的涂敷后,使载置台44aA转动90度,使载置台44aA的短边与导轨主体43a平行。在该状态下,使工作台44A和导轨主体43a的分配器主体42A移动,将其喷嘴41A定位于短边侧的笔直部33的涂敷预定位置。接着,如图20所示,与上述长边侧的笔直部33的情况相同,涂敷短边侧的笔直部33。
<液晶滴下工序和贴合工序>
对如上所述完成了密封部20的涂敷的CF基板用母材17M滴下液晶材料,将涂敷了加强部35A的阵列基板用母材18M贴合在其上,之后通过曝光装置对密封部20和加强部35A进行曝光、或加热,使其固化,固定在两母材17M、18M上。在该状态下,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密封部20的倾斜部34的外侧且比两基板17、18的角端更靠内侧的区域配置加强部35A。该加强部34,沿着水平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呈大致圆形,以与密封部20非连接的分离状态配置。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液晶面板10的制造方法因为在加强部涂敷工序中,对两基板17、18中不是涂敷密封部20的CF基板17而是阵列基板18涂敷加强部35A,从而能够同时并行进行密封部20的处理和涂敷加强部35A的处理,因此能够缩短处理时间。此外,与假设在同一基板上用同一涂敷装置连续涂敷密封部和加强部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简化涂敷装置40A的动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涂敷装置40A具备:导轨43A以直线状延伸的形态的导轨主体43a;和相对于导轨主体43a倾斜与倾斜部34相对于两基板17、18的边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的角度的形态的倾斜导轨43b,由此,相对于导轨43a使分配器主体42A滑动,涂敷密封部20的除倾斜部34之外的部分后,能够不转动工作台44A,相对于倾斜导轨43b使分配器主体42A滑动,涂敷密封部20的倾斜部34。由此,能够减少转动工作台44A的频率,因此能够缩短处理时间。
并且,倾斜导轨43b与导轨主体43a分别设置,并且以其全长收于导轨主体43a的长度范围内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
<实施方式3>
通过图23~图2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该实施方式3表示与实施方式2相比变更了涂敷装置40B的方式。此外,该实施方式3中,即使结构等变更但是与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的名称的部位,也用同一符号并在其末尾添加字母B表示,省略结构、作用和效果的重复说明。
<涂敷装置>
该涂敷装置40B,如图23所示,导轨43B构成为导轨主体43aB和倾斜导轨43bB相互连接。详细来说,导轨主体43aB为直线状延伸的形态,其长度尺寸设定为比CF母材17M的长边尺寸略大。另一方面,倾斜导轨43bB,以相对于导轨主体43aB的长度方向倾斜的姿态设置,并且沿着其倾斜方向为直线状延伸的形态。该倾斜导轨43bB的相对于导轨主体43aB的倾斜角度,与密封部20的倾斜部34相对于笔直部33(两基板17、18的边)的倾斜角度一致,具体为约45度。而且,倾斜导轨43bB与导轨主体43aB的端部连接。导轨主体43aB和倾斜导轨43bB的侧面,相互连通地形成有沿着各自的长度方向的滑动槽(未图示)。该滑动槽安装有合计3个分配器主体42B,这些分配器主体42B能够沿着滑动槽滑动,并且能够在导轨主体43aB和倾斜导轨43bB之间自由移动。
<密封涂敷工序和加强部涂敷工序>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在不同的母材上使用不同的涂敷装置涂敷密封部20和加强部。其中,加强部涂敷工序与实施方式2同样,省略其说明。
对密封涂敷工序进行说明。如图23所示,工作台44B的载置台44aB,为长边方向与导轨主体43aB的长边方向平行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CF基板用母材17M载置在载置台44aB上。接着,使工作台44B和配置在导轨主体43aB的分配器主体42B移动,将其喷嘴41B定位于密封部20中长边侧的笔直部33的涂敷预定位置后,使分配器主体42B相对于导轨主体43aB滑动,同时从喷嘴41B喷出树脂材料,如图24所示,涂敷密封部20的长边侧的笔直部33。对各CF基板17的长边侧的笔直部33涂敷完成之后,使工作台44B和配置在倾斜导轨43bB的分配器主体42B移动,将其喷嘴41B定位于密封部20中与倾斜导轨43bB平行的倾斜部34的涂敷预定位置。接着,使分配器主体42B相对于倾斜导轨43bB滑动,同时从喷嘴41B喷出树脂材料,如图25所示,涂敷密封部20中位于对角位置的2个倾斜部34。
其后,如图26所示,使载置台44aB相对于工作台44B的基台44bB转动90度,使载置台44aB的短边与导轨主体43aB平行。在该状态下,使工作台44B和配置在导轨主体43aB的分配器主体42B移动,将其喷嘴41B定位于短边侧的笔直部33的涂敷预定位置。然后,与上述长边侧的笔直部33的情况相同,涂敷短边侧的笔直部33。对各CF基板17的短边侧的笔直部33涂敷完成之后,使工作台44B和配置在倾斜导轨43bB的分配器主体42B移动,定位于与倾斜导轨43bB平行的倾斜部34的涂敷预定位置。然后,与上述的两倾斜部34的情况相同,进行剩下的倾斜部34的涂敷。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涂敷装置40B由于倾斜导轨43bB和导轨主体43aB连接,在倾斜导轨43bB和导轨主体43aB之间能够移动分配器主体42B,因此倾斜导轨43bB和导轨主体43aB能够共用分配器主体42B,因此能够消减分配器主体42B的数量。由此,能够降低成本。
<实施方式4>
通过图27~图2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该实施方式4表示变更了加强部35C的材料及其涂敷工序的方式。此外,该实施方式4中,即使结构等变更但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名称的部位,也用同一符号并在其末尾添加字母C表示,省略结构、作用和效果的重复说明。
<阵列基板>
在阵列基板18上,如上述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形成多个呈格子状的栅极配线24和源极配线25(参照图3),但在阵列基板18的端部的栅极配线24和源极配线25的端部,如图27所示,分别设置有端子部36。在这些端子部36上,通过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压合连接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未图示的挠性基板。该挠性基板为在具有挠性的薄膜状的膜上搭载有LSI芯片等的驱动器的结构,具体来说,有被称为TCP(Tape Carrier Package:带载封装)或SOF(System On Film)的方式。
在该阵列基板18上设置有上述各配线24、25和用于对CF基板17侧的相对电极30赋予电位的导通焊盘37。该导通焊盘37,如图28和图29所示,固定有由导电性树脂材料形成的连接部38。该连接部38贯穿液晶层19在CF基板17的相对电极30上固定。连接部38沿着水平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呈圆形的大致柱状。构成连接部38的导电性树脂材料,是使构成上述密封部20的树脂材料(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材料或紫外线热并用型树脂材料)中含有规定量的在PB(PlasticBall:塑料珠)等的树脂制的颗粒表面实施镀金等导电性电镀处理而形成的导电性颗粒而构成,具有导电性。因此,阵列基板18的导通焊盘37和CF基板17的相对电极30通过由导电性树脂材料形成的连接部38电连接。
如图27所示,在源极配线25的各端子部36附近配置有多个导通焊盘37。从导通焊盘37沿着源极配线25延伸出引出配线37a,其端部与源极配线25的各端子部36并排配置。而且,该引出线37a的端部与源极配线25的各端子部36一起与上述挠性基板电连接。此外,图27中,配线组24、25、36、37只图示了主要部分,进行了简略。
<加强部>
加强部35C的形状、在液晶面板10中的配置,与实施方式2、3相同,只是由与连接部38相同的导电性树脂材料形成这一点不同。该加强部35C,在后述的制造工序中,在与连接部38相同的工序中形成。
<配线形成工序>
液晶面板10的制造工序中,在阵列基板用母材18M的表面形成各阵列基板18的各结构部位的阵列基板处理工序中,包括形成栅极配线24和源极配线25的配线形成工序,通过该配线形成工序,形成导通焊盘37(包括引出配线37a)。
<连接部涂敷工序>
在经过阵列基板处理工序后的面板组装工序中,包括在两母材17M、18M中的阵列基板用母材18M上涂敷连接部38的连接部涂敷工序。该连接部涂敷工序中,使用能够喷出导电性树脂材料的涂敷装置(未图示)。然后,使用在该连接部涂敷工序中使用的涂敷装置连续地进行涂敷加强部35C的加强部涂敷工序。即,实际上在同一工序中进行连接部涂敷工序和加强部涂敷工序。在此使用的涂敷装置,除了从实施方式1中所示的涂敷装置40省略工作台44的转动功能这一点外与其基本相同,省略其详细说明。下面说明具体的处理方法:将喷嘴定位于工作台上载置的阵列基板用母材18M的连接部形成预定位置,再从喷嘴喷出导电性树脂材料,涂敷连接部38。另一方面,涂敷加强部35C,通过将喷嘴定位于阵列基板用母材18M的加强部形成预定位置后,从喷嘴中喷出导电性树脂材料即可。
<密封涂敷工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2、3同样,在不同的母材上使用不同的涂敷装置涂敷密封部20和加强部35C。在密封部涂敷工序中,使用上述实施方式1~3中所述的涂敷装置的任一个,同样涂敷密封部20,其详细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1~3相同,所以省略。此外,使用实施方式1所述的涂敷装置的情况下,省略涂敷加强部35的动作即可。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液晶面板10的制造方法包括:在两基板17、18中涂敷加强部35C一侧的阵列基板18上,形成与连接于像素电极23的TFT22和在另一个CF基板17上形成的相对电极30连接的配线组24、25、36、37的配线形成工序;和对配线组24、25、36、37中要与相对电极30连接的导通焊盘37,涂敷由导电性树脂材料形成的连接部38的连接部涂敷工序,加强部涂敷工序中,使用在连接部涂敷工序中涂敷连接部38的涂敷装置,涂敷由相同的导电性树脂材料形成的加强部35C。
由此,连接部38与加强部35C由相同的导电性树脂材料形成,通过相同的涂敷装置涂敷,因此能够降低装置成本,缩短处理时间。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根据上述记述和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述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加强部的形状、配设位置等能够进行适宜变更。例如,加强部为点状且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或椭圆形也可以,并且加强部为线状且与倾斜部平行延伸的形态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2)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液晶面板中全部的角部都设置加强部的情况,但是没有必要在全部的角部都设置加强部,具有省略加强部的角部的液晶面板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3)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液晶面板中每个角部各设置一个加强部的情况,但是例如对一个角部设置多个加强部的液晶面板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4)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密封部的倾斜部相对于长边侧和短边侧的两笔直部的倾斜角度为45度且相同的情况,但是,倾斜部相对于长边侧的笔直部的倾斜角度和倾斜部相对于短边侧的笔直部的倾斜角度不同的情况也包括在本发明中。并且,倾斜部的长度尺寸也可以适宜变更。
(5)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在密封涂敷工序中,先涂敷密封部中的笔直部的情况,但是先涂敷倾斜部也可以。并且,各笔直部或各倾斜部中从哪个笔直部或倾斜部开始依次涂敷也是能够适宜变更的。
(6)上述实施方式1中,先涂敷加强部和倾斜部的哪一个可以任意选择。
(7)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在CF基板用母材上涂敷密封部,但是也可以在阵列基板用母材侧涂敷密封部。这种情况下,在实施方式2、3中,在CF基板用母材上涂敷加强部即可。
(8)上述实施方式1中,表示的是线状的加强部连接密封部的情况,但是线状的加强部为从密封部切离的形态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9)上述实施方式2中,表示的是涂敷装置中,倾斜导轨的全长都收于导轨主体的长度范围内,但是倾斜导轨局部收于导轨主体的长度范围内,倾斜导轨的一部分向导轨主体的侧边突出的配置也包括在本发明中。并且,倾斜导轨的数量只有1个或者3个以上也都包括在本发明中。
(10)上述实施方式3中,表示的是涂敷装置中,只设置一个倾斜导轨,但是2个倾斜导轨连接在导轨主体的两端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11)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在包括多个液晶面板的母材上涂敷密封部和加强部的情况,但是,例如在分割母材而取出的各基板上分别地涂敷密封部和加强部也包括在本发明中。并且,将母材分割一次得到包括多个基板的副母材,在这些副母材上涂敷密封部和加强部也包括在本发明中。此外,实施方式4所示的连接部的涂敷也同样。
(12)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使用通过紫外线进行固化的材料作为密封部和加强部的材料的情况,但是使用通过紫外线以外的波长区域的光进行固化的光固化型树脂材料、通过紫外线以外的波长区域的光和热进行固化的光热并用型树脂材料也包括在本发明中。此外,实施方式4所示的连接部的涂敷也同样。
(13)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使用在一个基板上滴下液晶材料后贴合两基板的“液晶滴下法”制造液晶面板的情况,但是使用贴合两基板后向两基板间真空注入液晶材料的“真空注入法”也可以。
(14)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液晶面板呈矩形(长方形)的情况,除此之外只要是方形就可以,例如也可以为正方形。
(15)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是作为开关元件使用TFT的情况,但是使用TFT以外的种类的开关元件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16)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是作为背光光源使用冷阴极管,但是使用冷阴极管以外的线状光源(热阴极管、荧光管等)、或使用LED的情况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17)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是具备调谐器的电视接收装置,不具备调谐器的显示装置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Claims (3)

1.一种涂敷装置,用于在呈大致方形的一对基板的任一个基板上涂敷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呈大致框状并且在四角具有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边倾斜的倾斜部,所述涂敷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能够向所述基板上喷出密封材料的喷嘴;以所述喷嘴能够向相对于所述基板接触分离的方向进行位移的方式支撑所述喷嘴的分配器主体;以所述分配器主体能够沿着所述基板的面方向直线地滑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分配器主体的导轨;和载置所述基板、并且能够沿着所述基板的面方向转动、且能够在与所述分配器主体在所述导轨上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工作台,
所述导轨包括:直线延伸形态的导轨主体;和相对于所述导轨主体以与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边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的角度倾斜的形态的倾斜导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导轨与所述导轨主体分开形成,并且被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导轨主体的长度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导轨与所述导轨主体连接,所述分配器主体能够在所述倾斜导轨与所述导轨主体之间移动。
CN200880119889.8A 2007-12-13 2008-09-08 液晶面板、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涂敷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6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2445 2007-12-13
JP2007322445 2007-12-13
PCT/JP2008/066167 WO2009075126A1 (ja) 2007-12-13 2008-09-08 液晶パネル、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塗布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6860A CN101896860A (zh) 2010-11-24
CN101896860B true CN101896860B (zh) 2012-09-05

Family

ID=40755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988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6860B (zh) 2007-12-13 2008-09-08 液晶面板、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涂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21988B2 (zh)
CN (1) CN101896860B (zh)
WO (1) WO20090751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31906A (ja) * 2012-05-01 2013-11-14 Japan Display Inc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502786B1 (ko) * 2012-12-17 2015-03-17 주식회사 프로텍 Tft lcd 패널 제조 장치
JP6466845B2 (ja) * 2013-08-30 2019-02-06 武蔵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板状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676546A (zh) * 2016-04-12 2016-06-15 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显示用基板、显示装置及喷涂设备
KR102631975B1 (ko) 2016-08-31 2024-01-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하부 기판과 상부 기판 사이에 위치하는 접착층을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2018180169A (ja) * 2017-04-07 2018-11-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フィルム及び調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77382B2 (ja) 1992-05-28 2000-08-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769407B2 (ja) 1992-09-10 1998-06-25 ロー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2001222017A (ja) * 1999-05-24 2001-08-17 Fujitsu Ltd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07633A (ja) * 2000-04-20 2001-11-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フラ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フラ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フラ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4393093B2 (ja) 2003-03-31 2010-01-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剤描画装置
JP4391211B2 (ja) * 2003-12-10 2009-12-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液晶滴下装置
JP2005218899A (ja) * 2004-02-03 2005-08-18 Toshiba Corp 塗布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製造装置
US7245346B2 (en) * 2004-05-21 2007-07-17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an electronic display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298727A 2004.10.28
JP特开平5-333351A 1993.12.1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6860A (zh) 2010-11-24
US8421988B2 (en) 2013-04-16
WO2009075126A1 (ja) 2009-06-18
US20100271584A1 (en) 2010-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6860B (zh) 液晶面板、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涂敷装置
CN1105325C (zh) 液晶屏的制造方法
CN100401169C (zh) 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US11296018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connection unit
CN101419375A (zh) 电泳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82666B (zh) 电光基板、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1271215B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8828825A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KR20030067232A (ko) Uv조사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소자의 제조방법
CN1808221A (zh) 液晶显示屏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736299A (zh)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251009C (zh) 液晶显示屏面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61957B (zh) 一种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CN106383422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46841A (zh) 液晶显示器的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71805C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9536911B2 (en) Assembling method for array substrate and color filter substrat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677334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制程
CN105629531B (zh) 吐胶喷头及封框胶的涂布方法
CN101802696A (zh) 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和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444081A (zh) 控制液晶分配的装置以及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CN101750775B (zh) 二维与三维显示切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器
KR10197878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잉크코팅 시스템
CN1504814A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密封剂图形的形成方法
CN110189626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