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1909B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1909B
CN101881909B CN2010102168757A CN201010216875A CN101881909B CN 101881909 B CN101881909 B CN 101881909B CN 2010102168757 A CN2010102168757 A CN 2010102168757A CN 201010216875 A CN201010216875 A CN 201010216875A CN 101881909 B CN101881909 B CN 1018819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frame glue
adhesive tape
viewing area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168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1909A (zh
Inventor
杨伟杰
简维谊
黄于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168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819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81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1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1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1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此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框胶。第一基板具有显示区与框胶涂布区,其中框胶涂布区是围绕在显示区周围。第二基板配置于第一基板上方,框胶则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并沿框胶涂布区配置。框胶包括至少一个转角部与多个条状部,其中相邻的条状部是交会于转角部,且此转角部的最大宽度大于这些条状部的宽度。本发明另公开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窄边框的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的科技的急速进步,多半受惠于半导体组件或人机显示装置的飞跃性进步。就显示器而言,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因具有优异的显示质量与其经济性,一直独占近年来的显示器市场。然而,对于个人在桌上操作多数终端机/显示器装置的环境,或是以环保的观点切入,若以节省能源的潮流加以预测,阴极射线管因空间利用以及能源消耗上仍存在很多问题,而对于轻、薄、短、小以及低消耗功率的需求无法有效提供解决之道。因此,具有高画质、空间利用效率佳、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越特性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已成为市场的主流。
图1A为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B则为图1A的液晶显示面板沿I-I’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A及图1B,液晶显示面板100主要是由主动组件阵列基板110、液晶层120、框胶130以及彩色滤光片140所构成,其中彩色滤光片140是配置于主动组件阵列基板110上方,而液晶层120与框胶130均是配置于主动组件阵列基板110与彩色滤光片140之间。主动组件阵列基板110具有显示区112与框胶涂布区114,液晶层120是位于显示区112内,框胶130则是位于框胶涂布区114内,并围绕液晶层120,以将液晶层120密封于主动组件阵列基板110与彩色滤光片140之间。
由图1A可知,在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100中,框胶130于转角处R形成弧形,且转角处R的弧周长Y通常大于框胶宽度X。由于弧形的转角处R与主动组件阵列基板110及彩色滤光片140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导致框胶130在转角处R与主动组件阵列基板110及彩色滤光片140之间的黏着力低,因此框胶130往往会在转角处R发生剥离(peeling)的现象。此外,因为转角处R的弧周长Y大于框胶宽度X,框胶130的角落内缘亦容易横跨至显示区112内而对液晶层120造成污染,使得产品的质量或合格率下降。而对于窄边框的液晶显示面板来说,框胶130的拉力强度以及宽度的控制较一般规格的液晶显示面板更为重要。因此,如何提高框胶的拉力强度并精准地控制框胶位置以及宽度,实为目前相关领域的人员所注重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框胶可具有足够的拉力强度及准确的宽度控制。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可同时兼顾框胶的拉力强度及宽度控制的准确度,进而改善制程合格率。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框胶。第一基板具有显示区与框胶涂布区,其中框胶涂布区是围绕在显示区周围。第二基板配置于第一基板上方,框胶则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并沿框胶涂布区配置而与显示区之间相隔一距离S,其中S为正数。而且,框胶包括至少一个转角部与多个条状部,其中相邻的条状部是交会于转角部,且此转角部的最大宽度大于这些条状部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转角部呈弧形,且转角部在远离显示区的一侧的弧周长小于上述这些条状部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这些条状部包括第一胶条以及第二胶条,其中第一胶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胶条沿第二方向延伸而与相邻的第一胶条交会于上述的转角部,且转角部包括至少一个延伸块,其自转角部远离显示区的一侧沿着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至少其中之一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延伸块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延伸块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胶条的宽度的三分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延伸块沿着第二方向延伸,且延伸块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小于上述第二胶条的宽度的三分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转角部具有一内缩区,其自转角部邻近上述显示区的一侧朝远离显示区的方向内缩。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内缩区在该第二方向上朝远离显示区的方向内缩距离d,且上述第一胶条的宽度为W1,而距离d满足下述关系:W1/10≤d≤W1/5。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内缩区在该第一方向上朝远离显示区的方向内缩距离d,且上述第二胶条的宽度为W2,而距离d满足下述关系:W2/10≤d≤W2/5。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更包括显示介质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并位于第一基板的显示区内。举例来说,此显示介质层例如是液晶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这些条状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600毫米。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是先提供第一基板,其中此第一基板具有显示区与框胶涂布区,且框胶涂布区是围绕在显示区周围。接着,在框胶涂布区内沿第一方向涂布第一胶条,以使第一胶条与显示区相隔第一距离S1,其中S1为正数。并且,沿第二方向涂布第二胶条,以使第二胶条与显示区相隔第二距离S2,其中S2为正数。而且,第二胶条的两端与邻近的第一胶条之间具有间距D。然后,提供第二基板,并将此第二基板压合至上述的第一基板上。其中,在第二基板压合于第一基板之后,第一胶条会与第二胶条交会而构成转角部,且转角部包括至少一个延伸块,自转角部远离上述显示区的一侧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至少其中之一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涂布上述第一框胶与第二框胶之后,更包括于上述第一基板的显示区内形成显示介质层。举例来说,此显示介质层例如是液晶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延伸块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此延伸块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胶条的宽度的三分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延伸块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此延伸块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例如是小于第二胶条的宽度的三分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间距D满足下述关系:0<D≤100μ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距离S1与第二距离S2相等。
本发明又提出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首先提供具有显示区与框胶涂布区的第一基板,其中框胶涂布区是围绕显示区,且框胶涂布区具有至少一个转角区以及多个条状区,而转角区是位于相邻的条状区之间。接着,提供框胶涂布装置,并利用此框胶涂布装置而在框胶涂布区内涂布框胶,以使框胶与显示区之间相隔一距离S,其中S为正数。而且,框胶涂布装置在转角区的移动速率小于或等于其在条状区的移动速率的三分之一。之后,提供第二基板,并将第二基板压合至第一基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于涂布框胶的后,更包括在第一基板的显示区内形成液晶层。
本发明是从框胶远离显示区的一侧增加其宽度,以使框胶的转角部的最大宽度大于条状部的宽度,进而提高框胶的抗拉力强度,并且可避免框胶因过度靠近显示区而对显示区内的显示介质层造成污染。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液晶显示面板沿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显示面板沿II-I 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制造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制造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框胶涂布于第一基板上的示意图;
图7、8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液晶显示面板
110:主动组件阵列基板
112、212:显示区
114、214:框胶涂布区
120:液晶层
130、230、630:框胶
140:彩色滤光片
200:显示面板
210:第一基板
214a:转角区
214b:条状区
220:第二基板
232、636、1036、1236、1336:转角部
234:条状部
240:显示介质层
S410~S430、S510~S540:步骤
632、1232:第一胶条
634、1234:第二胶条
637、637a、637b、1037、1137、1237:延伸块
1238、1238a、1238b、1338:内缩区
A、Y:弧周长
D:间距
d:内缩距离
L1、L2:长度
R:转角处
X1:第一方向
X2:第二方向
X、W、W1、W2:宽度
S:距离
S1:第一距离
S2:第二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图2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显示面板沿II-II’线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2A及图2B,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基板210、第二基板220以及框胶230,其中第一基板210具有显示区212与框胶涂布区214,且框胶涂布区214是围绕在显示区212周围。在此,显示面板200的像素阵列(图未示)即是配置于第一基板210的显示区212内。
第二基板220配置于第一基板210上方,框胶230则配置于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之间,并沿框胶涂布区214配置。需要注意的是,框胶230与显示区212相隔距离S,其中S为正数,即S>0。换言之,即使框胶230布满整个框胶涂布区214,其与显示区212之间仍相隔一定的距离S,以避免框胶230对显示区212内的组件造成污染。
承上述,框胶230包括至少一个转角部232(图中绘出四个)与多个条状部234,其中相邻的条状部234是交会于转角部232,且这些转角部232至少其中之一的最大宽度W大于条状部234的宽度W1及W2
具体来说,第一基板210可为主动组件阵列基板(active element arraysubstrate),例如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hin film transi stor arraysubstrate,TFT array substrate)。第二基板220则可为彩色滤光片(colorfilter),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此外,显示面板200亦包括显示介质层240,其配置于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之间,并位于显示区212内,而被框胶230所围绕。在本实施例中,显示介质层240例如是液晶层(liquid crystal layer),但不以此为限。同样地,图2A的显示区212的面积大于显示介质层240的涂布面积,以利于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以本实施例来说,框胶230包括四个转角部232,且这些转角部232大致呈弧状。特别的是,转角部232在远离显示区212的侧缘的弧周长A小于条状部234的宽度W1及W2。也就是说,弧周长A满足下述条件:0<A<W1及0<A<W2。而且,弧周长A愈小,表示转角部232愈接近直角状,其宽度W则愈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框胶230的转角部232也可以呈直角,如图3所示。
由上述可知,显示面板200是将框胶230的转角部232设计为近似直角,以从转角部232远离显示区212的一侧增加其宽度W。如此一来,不但可以避免框胶230因横跨或过于接近显示区212而流入其内对显示介质层240造成污染,特别是避免框胶230转角部232的内缘处横跨显示区212,更可以增加转角部232与第一基板210及第二基板220之间的接触面积。具体来说,框胶230与宽度一致的现有框胶相比之下,其与第一基板210及第二基板220的接触面积约可增加64%,因而能够提高框胶230的转角部232所能承受的拉力强度,避免框胶230在后续的拉力测试过程中,于转角部232处发生剥离的现象。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了解本发明,以下将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说明前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流程,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制造流程图。请同时参照图2A及图4,首先如步骤S410所述,提供第一基板210,其具有显示区212与框胶涂布区214,且框胶涂布区包括至少一个转角区214a(图中绘示出四个)以及多个条状区214b,且转角区214a是位于相邻的条状区214b之间。
接着,如步骤S420所述,提供框胶涂布装置,用以沿框胶涂布区214移动,以在框胶涂布区214内涂布框胶230,以使框胶230与显示区212之间相隔距离S,其中S为正数,即S>0。特别的是,框胶涂布装置在转角区214b的移动速率小于或等于其在条状区214a的移动速率的三分之一。如此一来,即可在框胶涂布区214内形成具有近似直角的转角部232的框胶230。
以本实施例来说,框胶涂布装置在条状区214a的移动速率为每秒30mm,而框胶涂布装置在转角区214b的移动速率则为每秒10mm,但其仅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数据,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之后,如步骤S430所述,提供第二基板220,并将其压合至第一基板210上,以利用框胶230接合第二基板220与第一基板210。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更在形成框胶230之后,在显示区212内形成显示介质层240,且本实施例的显示介质层240例如是液晶层,且其形成方法可以是注入法,也就是在将第二基板220压合至第一基板210上之后,再将液晶注入至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之间。或者,也可以利用液晶滴下(one drop filling,ODF)的方式形成显示介质层240,也就是在形成框胶230之后,先将液晶滴入显示区212内,再将第二基板220压合至第一基板210上。
本发明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它方法来增加显示面板的框胶在转角处与上下基板的接触面积,以下将举实施例说明之。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制造流程图,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框胶涂布于第一基板上的示意图,图7则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请先参照图5及图6,如步骤S510所述,首先提供具有显示区212与框胶涂布区214的第一基板210,其中框胶涂布区214是围绕在显示区212周围。接着,在框胶涂布区214内形成框胶630。详细来说,如步骤S520所述,首先在框胶涂布区214内沿第一方向X1涂布第一胶条632,再如步骤S530所述,沿第二方向X2涂布第二胶条634,其中第一胶条632与显示区212之间相隔第一距离S1,第二胶条634与显示区212之间则相隔第二距离S2,其中S1与S2均为正数,即S1>0及S2>0。在本实施例中,距离S1例如是与距离S2相等,但不以此为限。另外,第二胶条634的两端与邻近的第一胶条632之间具有间距D。在本实施例中,间距D例如是小于100微米。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如是利用涂布(dispense)的方式将第一胶条632与第二胶条634形成在第一基板210的框胶涂布区214内。而且,虽然本实施例先沿着第一方向X1涂布第一胶条632,再接着沿第二方向X2涂布第二胶条634,但实际上本发明并未限定第一胶条632与第二胶条634的形成顺序,亦即,亦可利用网版印刷的方式同时形成第一胶条632与第二胶条634。
然后,请参照图5及图7,如步骤S540所述,提供第二基板220,并将第二基板220压合至第一基板210上。而且,本实施例还在形成框胶230之后,在显示区212内形成显示介质层240,且本实施例的显示介质层240例如是液晶层,而其形成方法可以是注入法或液晶滴下(one drop filling,ODF)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详细制程,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在将第二基板220压合至第一基板210上之后,第一胶条632与第二胶条634会分别沿着第一方向X1与第二方向X2延展而交会,并构成转角部636。特别是,此时所构成的转角部636包括至少一个延伸块637,其自转角部636远离显示区212的一侧,沿第一方向X1或第二方向X2至少其中之一延伸。以本实施例为例,请同时参照图6及图7,延伸块637自转角部636远离显示区212的一侧沿第一方向X1延伸,而其在第一方向X1上的长度L1则可根据所涂布的第一胶条632的厚度、黏度以及间距D的大小来决定。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延伸块637的长度L1例如是第一胶条的宽度W1的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框胶630的转角部636的延伸块637也可以是自转角部636远离显示区212的一侧沿第二方向延伸,如图8所示。而且,延伸块637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L2例如是第二胶条的宽度W2的三分之一。当然,框胶630的转角部636也可以同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延伸块637a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延伸块637b,如图9所示。或者,如图10所示,转角部1036也可以包括同时沿第一方向X1与第二方向X2延伸的延伸块1037。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前述实施例中,由第一胶条632及/或第二胶条634延展而成的延伸块均呈四边形,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延伸块1137的形状也可以呈扇形。
在前述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由于框胶的转角部具有自远离显示区的一侧沿第一方向及/或第二方向延伸的延伸块,因此可增加框胶的转角部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框胶的转角部的抗拉力强度。具体来说,前述实施例均可将框胶的转角部的抗拉力强度提升约20%至30%。
而且,前述各实施例中具有延伸块的框胶除了可以利用涂布的方式形成外,也可以直接通过网版印刷的方式形成,本发明不在此对其作任何限定。
特别的是,在以网版印刷方式形成框胶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框胶设计为具有内缩区,以避免框胶过于靠近显示区而容易对显示区内的显示介质层造成污染。以下将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说明之。
图1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框胶形成于第一基板上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2,框胶是形成于第一基板210上,且主要是由第一胶条1232、第二胶条1234及转角部1236所构成。其中,转角部1236包括延伸块1237与内缩区1238,且本实施例的延伸块1237是同时沿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而朝远离显示区212的方向延伸,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内缩区1238则是自转角部1238邻近显示区212的一侧朝远离显示区212的方向内缩。
以本实施例为例,转角部1236可以同时具有在第一方向X1上朝远离显示区212的方向内缩的内缩区1238a,以及在第二方向X2上朝远离显示区212的方向内缩的内缩区1238b。具体来说,若将内缩区1238a的内缩距离设为d1,且第二胶条1234的宽度为W2,则距离d1满足下述关系:W2/12≤d1≤W2/5。同样地,若将内缩区1238b的内缩距离设为d2,且第一胶条1232的宽度为W1,则距离d2满足下述关系:W1/10≤d2≤W1/5。
除此之外,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如图13及图14所示,转角部1336的内缩区1338也可以同时沿第一方向X1与第二方向X2内缩,因而形成弧形或角形的内缩区1338。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从框胶远离显示区的一侧增加其宽度,以使框胶的转角部的最大宽度大于条状部的宽度。如此一来,即可在框胶不对显示区内的显示介质造成污染的前提下,增加框胶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框胶的抗拉力强度。
而且,由于本发明可通过网版印刷或是控制框胶涂布装置的移动速率的方式来决定转角部的宽度,因此可将框胶的转角部的宽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避免框胶超出基板的切割线而导致切割不良的问题。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与一框胶涂布区,其中该框胶涂布区围绕该显示区;
一第二基板,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方;以及
一框胶,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并沿该框胶涂布区配置,且该框胶与该显示区间隔一距离S,该框胶包括至少一转角部与多个条状部,其中相邻的该条状部交会于该转角部,且该转角部的最大宽度大于该条状部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转角部呈弧形,且该转角部在远离该显示区的一侧的弧周长小于该条状部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条状部包括一第一胶条以及一第二胶条,其中该第一胶条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二胶条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而与相邻的该第一胶条交会于该转角部,且该转角部包括至少一延伸块,自该转角部远离该显示区的一侧沿该第一方向或该第二方向至少其中之一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延伸块沿该第一方向延伸,且该延伸块在该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该第一胶条的宽度的三分之一,或者,该延伸块沿该第二方向延伸,且该延伸块在该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该第二胶条的宽度的三分之一。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转角部具有一内缩区,自该转角部邻近该显示区的一侧朝远离该显示区的方向内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内缩区在该第二方向上朝远离该显示区的方向内缩一距离d,且该第一胶条的宽度为W1,而该距离d满足下述关系:W1/10≤d≤W1/5,或者,该内缩区在该第一方向上朝远离该显示区的方向内缩一距离d,且该第二胶条的宽度为W2,而该距离d满足下述关系:W2/10≤d≤W2/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显示介质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并位于该第一基板的该显示区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显示介质层为液晶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条状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600毫米。
10.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第一基板,其中该第一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与一框胶涂布区,其中该框胶涂布区围绕该显示区;
于该框胶涂布区内沿一第一方向涂布一第一胶条,该第一胶条与该显示区间隔一第一距离S1;
于该框胶涂布区内沿一第二方向涂布一第二胶条,其中该第二胶条的两端与邻近的该第一胶条之间具有一间距D,且该第二胶条与该显示区间隔一第二距离S2;
提供一第二基板,并将该第二基板压合至该第一基板上,
其中在该第二基板压合于该第一基板之后,该第一胶条与该第二胶条交会而构成一转角部,且该转角部包括至少一延伸块,自该转角部远离该显示区的一侧沿该第一方向或该第二方向至少其中之一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涂布该第一胶条与该第二胶条之后,更包括于该第一基板的该显示区内形成一显示介质层。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延伸块沿该第一方向延伸,且该延伸块在该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该第一胶条的宽度的三分之一。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延伸块沿该第二方向延伸,且该延伸块在该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该第二胶条的宽度的三分之一。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间距D满足下述关系:0<D≤100μm。
15.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第一基板,其中该第一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与一框胶涂布区,其中该框胶涂布区围绕该显示区,且该框胶涂布区包括至少一转角区以及多个条状区,其中该转角区位于相邻的该条状区之间; 
提供一框胶涂布装置,适于沿该框胶涂布区移动;
利用该框胶涂布装置而在该框胶涂布区内涂布一框胶,以使该框胶与该显示区间隔一距离S,且该框胶涂布装置在该转角区的移动速率小于或等于其在该条状区的移动速率的三分之一;以及
提供一第二基板,并将该第二基板压合至该第一基板上,以利用该框胶将该第二基板固定于该第一基板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涂布该框胶之后,还包括于该第一基板的该显示区内形成一液晶层。 
CN2010102168757A 2010-06-29 2010-06-29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8819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168757A CN101881909B (zh) 2010-06-29 2010-06-29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168757A CN101881909B (zh) 2010-06-29 2010-06-29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1909A CN101881909A (zh) 2010-11-10
CN101881909B true CN101881909B (zh) 2012-09-05

Family

ID=43053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168757A Active CN101881909B (zh) 2010-06-29 2010-06-29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819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9835A (zh) * 2013-08-12 2013-12-1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封框胶涂布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04698690B (zh) * 2013-12-05 2018-03-06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47083B (zh) * 2014-04-29 2019-03-1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6033163B (zh) * 2015-03-19 2024-02-0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4730775B (zh) * 2015-04-08 2017-07-04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4898326B (zh) * 2015-06-05 2018-08-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向膜的形成方法
CN105068326B (zh) * 2015-09-01 2017-09-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基板
CN106773346A (zh) * 2016-12-23 2017-05-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曲面显示装置
CN106814508B (zh) * 2017-03-14 2020-05-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9239986B (zh) * 2018-10-29 2021-04-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09388085U (zh) * 2018-10-31 2019-09-1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97822A (zh) * 2019-04-04 2019-08-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12130381A (zh) * 2019-06-25 2020-12-25 立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0379300A (zh) 2019-07-22 2019-10-2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框胶结构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0568672A (zh) * 2019-08-14 2019-12-13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框胶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CN113296294B (zh) * 2021-04-27 2023-04-07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显示面板封胶良品率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5956A (zh) * 2008-11-26 2009-05-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0498458C (zh) * 2006-05-24 2009-06-1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0516989C (zh) * 2006-04-07 2009-07-22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21683A (ja) * 2005-10-28 2007-05-17 Citizen Miyota Co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複合基板と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16989C (zh) * 2006-04-07 2009-07-22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面板
CN100498458C (zh) * 2006-05-24 2009-06-1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1435956A (zh) * 2008-11-26 2009-05-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121683A 2007.05.1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1909A (zh) 201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1909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8958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封装方法、液晶显示器件
KR101640729B1 (ko) 전기 광학 디스플레이를 형성하고 검사하기 위한 컴포넌트 및 방법
CN101833200B (zh) 水平电场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US1032432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cell method thereof
KR101818449B1 (ko) 액정패널의 절단방법 및 액정표시장치 제조방법
CN104216176A (zh) 液晶母板、封框胶涂覆方法及液晶面板
CN104216189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47054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EP3657242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plasma module having double-layer micro-structure
KR20130021566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장치 제조방법 및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862506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56615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03337943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4656327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KR101932363B1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액정 디스플레이 기기
CN105892129A (zh) 液晶显示基板及其切割方法
US8803858B2 (en) Display device
WO1999045429A1 (fr) Procede de diffusion de particules minces,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affichages a cristaux liquides, appareil de diffusion de particules minces, et affichages a cristaux liquides
KR20050058047A (ko) 평판표시소자의 제조장치 및 방법
CN102654685A (zh) 取向膜、液晶面板及取向膜的制作方法
KR20110066326A (ko) 전기영동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30021533A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용 지지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와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108508647A (zh) 液晶面板
CN105137669B (zh) 涂胶方法及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