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3704A -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3704A
CN101863704A CN 201010206440 CN201010206440A CN101863704A CN 101863704 A CN101863704 A CN 101863704A CN 201010206440 CN201010206440 CN 201010206440 CN 201010206440 A CN201010206440 A CN 201010206440A CN 101863704 A CN101863704 A CN 101863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um
culture
bottle
temperature
culture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0644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63704B (zh
Inventor
马玉心
崔大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to CN 20101020644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637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63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3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63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37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及涉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将切成颗粒直径为1-2cm的五节芒72-79%,麸皮17-22%,白糖2-4%,石膏粉0.9-1.1%,石灰0.9-1.1%;b、将步骤a中的各成份搅拌均匀,再加水制成含水率为65%-75%、pH为7.5-8的栽培料;而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栽培料:将含水率为65%-75的栽培料装入栽培瓶中,再封口、灭菌;然后,打开封口纸,用接种工具将菌种植入栽培瓶的栽培料中;催蕾及出菇管理。本发明的优点:不仅生产出的杏鲍菇个大、味美,而且产率高、栽培方法也简单,而且采用五节芒作为栽培基的主要原料,不仅五节芒变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使生产杏鲍菇的成本更低,而且生产环境清洁,无异味,使工作人员能在卫生清洁的环境中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五节芒作为栽培基主要原料,来生产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五节芒(别名芒秆、大碟子草、大茅草)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澳大利亚也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须根系。茎秆粗大,株高2~4米,节下具白粉,无毛,茎粗1~1.5厘米。地下有根茎,具鳞片状叶。叶片披针形,长25~80厘米,叶宽1.5~4厘米不等,叶鞘无或仅边缘疏生纤毛。每株着叶10余片至25片,浓绿色。圆锥花序宽大而稠密,长30~50厘米,主轴延伸达花序尖端或至少达花序之2/3以上,在分枝细弱腋间具微毛,每节具一短柄和长柄小穗,短柄长1~1.5毫米,长柄向外反曲,长2.5~3毫米。小穗卵状披针形,基盘舟形,先端渐尖,外稃长圆状披针形,芒长7~10毫米,膝曲不明显,内稃极微小。花药长1.8毫米。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最适宜的气温为25~30℃,在这段时间里,每天平均生长4厘米。在贵州雷山地区,年平均温15.4℃,无霜期302天,可四季常青。抗寒力强,在贵阳地区,常年气温条件下,冬季大部分叶可保持绿色,甚至在-9.7的低温,心叶仍然保持绿色。可耐pH4的酸性土壤,也有一定耐阴性。依靠走茎和分蘖繁殖,走茎伸向哪里,蔸发到哪里,具有较强竞争力。在贫瘠土壤上生长不良,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能很快成为优势种。一个种根,一年内可分蘖到1平方米左右的面积。根据贵州农学院引种试验,当年可分蔸100个。有很强的保持水土的能力,而且再生力也很强,根据调查,9月5日刈割,产鲜草193吨/公顷,10月20日第二次刈割再生草,产鲜草达81吨/公顷。五节芒最适刈割期是孕穗期,株高1~1.5米左右,这时产草量虽然较低,但叶量大,茎秆也较柔软,适口性好,消化率也较高,一年可以刈割3~4次,株高2米以上则粗纤维显著增加。
杏鲍菇学名:Pleurotus eryngii(DC.ex.Fr.)Quel.别名:剌芹侧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的喜爱。杏鲍菇的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宽2-12cm,初呈拱圆形,后逐渐平展,成熟时中央浅凹至漏斗形,表面有丝状光泽,平滑、干燥、细纤维状,幼时盖缘内卷,成熟后呈波浪状或深裂;菌肉白色,具有杏仁味,无乳汁分泌;菌褶延生,密集,略宽,乳白色,边缘及两侧平,有小菌褶;菌柄2-8cm至0.5-3cm,偏心生或侧生。杏鲍菇属于中低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发育适宜温度围10-15℃,通常在11月底开始栽培。采取室内菌袋层架栽培。栽培主料有棉籽壳、木屑,其他辅料有麸皮、糖、碳酸钙,料∶水=1∶1.4-1.5。杏鲍菇是近年来开发的珍稀菌种。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能烹饪出几十道美味佳肴。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
现有的一种申请号为CN200810243835.4名称为《一种杏鲍菇的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培养基包括棉籽壳或麦秸或稻草或玉米芯75-80%,麦麸或米糠5-12%,家禽的干粪便8-10%,玉米粉3-8%,熟石膏1-2%,蔗糖0.5-1.5%,生石灰0.5-1.5%,再按上述配料总量加入磷酸二氢钾0.1-0.3%,硫酸镁0.1-0.2%,各组分皆为重量百分比,棉籽壳或麦秸或稻草或玉米芯和家禽的干粪便使用前进行堆积沤制;栽培杏鲍菇后的培养基就地还田还土处理;采用该技术方案,能使秀珍菇生物生长更良好,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为秀珍菇生长而配制的培养基的缺陷,简化了生产工艺,缩短了杏鲍菇生长周期,提高了杏鲍菇的生物转化率。但其缺点是培养基的配方不仅原料多,生产成本较高,而且配料复杂,生产环境异味重,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价格低廉、原料来源广泛的杏鲍菇栽培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具有制作工艺简单、生产出的杏鲍菇个大、味美且产率高。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杏鲍菇的栽培基,其特征在于:该栽培基的配方如下:
a、将切成颗粒直径为1-2cm的五节芒72-79%,麸皮17-22%,白糖2-4%,石膏粉0.9-1.1%,石灰0.9-1.1%;
b、将步骤a中的各成份搅拌均匀,再加水制成含水率为65%-75%、pH为7.5-8的栽培料;
以上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栽培的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作栽培料:将含水率为65%-75%、pH为7.5-8的栽培料装入栽培瓶中,然后用纸将栽培瓶封口,再将栽培瓶在压力为0.984-1.12kg/cm2、温度为124-128℃中灭菌2-2.5小时或温度为124-128℃在常压灭菌保持17.5-18.5小时,冷却后备用;
二、接种:打开封口纸,用接种工具将菌种植入栽培瓶的栽培料中;再将接种后栽培瓶移入发菌室避光培养,发菌室湿度控制在60-70%;第一周发菌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5-28℃;第二周发菌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4-26℃;第三周起的温度应控制在22-24℃,至菌丝长满培栽瓶;
三、催蕾:当栽培瓶内的菌丝长满后,在温度为22-24℃的发菌室继续培养9-11天,然后将发菌室的温度控制为10-18℃、湿度控制为90%-95%,并对发菌室增加散射光刺激,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经过3-6天后,栽培瓶出现白色原基,该原基逐渐形成菇蕾;
四、出菇管理:当原基分化形成1-2cm的小菇蕾时,应及时进行出菇管理,每个瓶口留3-4个菇蕾,在出菇阶段,发菌室温度应保持在10-20℃,发菌室的初期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9-91%,当菌盖直径长至2-3cm后,进行喷水降温增湿,但不能将水喷在菇体上,至菇体采收,采收前2-3天,发菌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4-86%;
以上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作为改进,所述菌种的培植方法为:
I、菌种培养基的制备:选取切成颗粒直径在1-1.2cm的干燥五节芒颗粒放置于4.8-5.2%的石灰水中浸泡40-48小时,待五节芒颗粒软化发酵后捞出,再用清水冲洗而调节PH值至7.3-7.7,再将冲洗后五节芒颗粒晾晒,再选取五节芒颗粒72-74%,麸皮24-25%,葡萄糖1-2.2%,石膏粉0.9-1.1%,然后根据上述将各成分搅拌均匀,再在搅拌均匀成分中加水至菌种培养基的含水率为58-62%,将含水率为58-62%的菌种培养基装入培养瓶中,再用封口纸封口,然后将培养瓶在压力为0.984-1.12kg/cm2、温度为120-122℃中灭菌2-2.5小时或温度为99-101℃在常压灭菌保持9.5-10.5小时,冷却后备用;
II、接种:在接种箱或接种室中进行,先在酒精灯附近将封口纸掀开,火焰与瓶口相距1-1.5cm,避免直接灼烧瓶口,取装在试管里的母种植入培养瓶的培养基上,然后,将接种的培养瓶移入发菌室避光培养,发菌室的湿度控制为60-70%、温度控制在23-25℃,在发菌室中培养25-35天后,至菌丝长满培养基表面,并及时剔除非正常个体,
以上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再改进,所述母种的扩大繁殖培养方法,母种扩繁采用PDA培养基试管斜面培养法,PDA培养基的配方为:切成边长为0.8-1.2cm小块去皮的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定容,放在锅内煮沸9-11分钟至薯片软而不烂,然后过滤后,取滤液,在滤液中加入琼脂20g,继续煮沸至琼脂完全溶化,再加葡萄糖20g,再补水至培养液1000ml,然后将1000ml的培养液体趁热分装于试管中,每个分装的培养液体的容量为试管长度的1/5-1/4,然后在试管口塞上棉塞封口,再将装有培养液体的试管在压力为0.984-1.12kg/cm2、温度为120-122℃的灭菌锅中灭菌29-31min,灭菌后,将斜放取出试管,待培养基凝固冷却后,移入接种箱内,取3-5支试管置于29-31℃的培养箱中培养3天,若无杂菌出现,即形成PDA培养基以供接种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五节芒作为杏鲍菇栽培基的主要原料,不仅五节芒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而且产率高,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而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不仅生产出的杏鲍菇个大、味美,而且栽培方法也简单,且采用五节芒作为杏鲍菇栽培基的主要原料,生产环境清洁,无异味,使工作人员能在卫生清洁的环境中工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杏鲍菇的栽培基,该栽培基的配方如下:
实施例一、
a、将切成颗粒直径为1-2cm的五节芒72%,麸皮22%,白糖4%,石膏粉1%,石灰1%;
b、将步骤a中的各成份搅拌均匀,再加水制成含水率为65%、pH为7.5的栽培料;
以上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实施例二、
a、将切成颗粒直径为1-2cm的五节芒79%,麸皮17%,白糖2%,石膏粉1%,石灰1%;
b、将步骤a中的各成份搅拌均匀,再加水制成含水率为70%、pH为8的栽培料;
以上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实施例三、
a、将切成颗粒直径为1-2cm的五节芒76%,麸皮19%,白糖3%,石膏粉1%,石灰1%;
b、将步骤a中的各成份搅拌均匀,再加水制成含水率为75%、pH为7.8的栽培料;
以上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而本栽培的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施例一、
一、制作栽培料:将含水率为65%、pH为7.5的栽培料装入栽培瓶中,然后用纸将栽培瓶封口,再将栽培瓶在压力为0.984kg/cm2、温度为124℃中灭菌2小时或温度为124℃在常压灭菌保持18小时,冷却后备用;
二、接种:打开封口纸,用接种工具将菌种植入栽培瓶的栽培料中;再将接种后栽培瓶移入发菌室避光培养,发菌室湿度控制在60%;第一周发菌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5℃;第二周发菌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4℃;第三周起的温度应控制在22℃,至菌丝长满培栽瓶;
三、催蕾:当栽培瓶内的菌丝长满后,在温度为22℃的发菌室继续培养9天,然后将发菌室的温度控制为10℃、湿度控制为90%,并对发菌室增加散射光刺激,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经过3天后,栽培瓶出现白色原基,该原基逐渐形成菇蕾;
四、出菇管理:当原基分化形成1-2cm的小菇蕾时,应及时进行出菇管理,每个瓶口留3-4个菇蕾,在出菇阶段,发菌室温度应保持在10℃,发菌室的初期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9%,当菌盖直径长至2-3cm后,进行喷水降温增湿,但不能将水喷在菇体上,至菇体采收,采收前2天,发菌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4%;
以上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上述菌种的培植方法为:
I、菌种培养基的制备:选取切成颗粒直径在1-1.2cm的五节芒颗粒放置于4.8%的石灰水中浸泡40小时,待五节芒颗粒软化发酵后捞出,再用清水冲洗而调节PH值至7.3-7.7,再将冲洗后五节芒颗粒晾晒,再选取五节芒颗粒72%,麸皮25%,葡萄糖2%,石膏粉1%,然后根据上述将各成分搅拌均匀,再在搅拌均匀成分中加水至菌种培养基的含水率为58%,将含水率为58%的菌种培养基装入培养瓶中,再用封口纸封口,然后将培养瓶在压力为0.984-1.12kg/cm2、温度为120℃中灭菌2小时或温度为100℃在常压灭菌保持10小时,冷却后备用;
II、接种:在接种箱或接种室中进行,先在酒精灯附近将封口纸掀开,火焰与瓶口相距1-1.5cm,避免直接灼烧瓶口,取装在试管里的母种植入培养瓶的培养基上,然后,将接种的培养瓶移入发菌室避光培养,发菌室的湿度控制为60%、温度控制在23℃,在发菌室中培养25天后,至菌丝长满培养基表面,并及时剔除非正常个体,
以上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上述母种的扩大繁殖培养方法,母种扩繁采用PDA培养基试管斜面培养法,PDA培养基的配方为:切成边长为0.8-1.2cm小块去皮的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定容,放在锅内煮沸9-11分钟至薯片软而不烂,然后过滤后,取滤液,在滤液中加入琼脂20g,继续煮沸至琼脂完全溶化,再加葡萄糖20g,再补水至培养液1000ml,然后将1000ml的培养液体趁热分装于试管中,每个分装的培养液体的容量为试管长度的1/5-1/4,然后在试管口塞上棉塞封口,再将装有培养液体的试管在压力为1kg/cm2、温度为120℃的灭菌锅中灭菌29-31min,灭菌后,将斜放取出试管,待培养基凝固冷却后,移入接种箱内,取3-5支试管置于29℃的培养箱中培养3天,若无杂菌出现,即形成PDA培养基以供接种使用。
实施例二、
一、制作栽培料:将含水率为75%、pH为8的栽培料装入栽培瓶中,然后用纸将栽培瓶封口,再将栽培瓶在压力为1.12kg/cm2、温度为128℃中灭菌2.5小时或温度为128℃在常压灭菌保持18小时,冷却后备用;
二、接种:打开封口纸,用接种工具将菌种植入栽培瓶的栽培料中;再将接种后栽培瓶移入发菌室避光培养,发菌室湿度控制在70%;第一周发菌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8℃;第二周发菌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6℃;第三周起的温度应控制在24℃,至菌丝长满培栽瓶;
三、催蕾:当栽培瓶内的菌丝长满后,在温度为24℃的发菌室继续培养11天,然后将发菌室的温度控制为18℃、湿度控制为95%,并对发菌室增加散射光刺激,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经过6天后,栽培瓶出现白色原基,该原基逐渐形成菇蕾;
四、出菇管理:当原基分化形成1-2cm的小菇蕾时,应及时进行出菇管理,每个瓶口留3-4个菇蕾,在出菇阶段,发菌室温度应保持在20℃,发菌室的初期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1%,当菌盖直径长至2-3cm后,进行喷水降温增湿,但不能将水喷在菇体上,至菇体采收,采收前3天,发菌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6%;
以上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上述菌种的培植方法为:
I、菌种培养基的制备:选取切成颗粒直径在1-1.2cm的五节芒颗粒放置于5.2%的石灰水中浸泡48小时,待五节芒颗粒软化发酵后捞出,再用清水冲洗而调节PH值至7.3-7.7,再将冲洗后五节芒颗粒晾晒,再选取五节芒颗粒74%,麸皮24%,葡萄糖1%,石膏粉1%,然后根据上述将各成分搅拌均匀,再在搅拌均匀成分中加水至菌种培养基的含水率为62%,将含水率为62%的菌种培养基装入培养瓶中,再用封口纸封口,然后将培养瓶在压力为0.984-1.12kg/cm2、温度为122℃中灭菌2.5小时或温度为100℃在常压灭菌保持10.5小时,冷却后备用;
II、接种:在接种箱或接种室中进行,先在酒精灯附近将封口纸掀开,火焰与瓶口相距1-1.5cm,避免直接灼烧瓶口,取装在试管里的母种植入培养瓶的培养基上,然后,将接种的培养瓶移入发菌室避光培养,发菌室的湿度控制为70%、温度控制在25℃,在发菌室中培养35天后,至菌丝长满培养基表面,并及时剔除非正常个体,
以上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上述母种的扩大繁殖培养方法,母种扩繁采用PDA培养基试管斜面培养法,PDA培养基的配方为:切成边长为0.8-1.2cm小块去皮的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定容,放在锅内煮沸9-11分钟至薯片软而不烂,然后过滤后,取滤液,在滤液中加入琼脂20g,继续煮沸至琼脂完全溶化,再加葡萄糖20g,再补水至培养液1000ml,然后将1000ml的培养液体趁热分装于试管中,每个分装的培养液体的容量为试管长度的1/5-1/4,然后在试管口塞上棉塞封口,再将装有培养液体的试管在压力为0.984-1.12kg/cm2、温度为122℃的灭菌锅中灭菌31min,灭菌后,将斜放取出试管,待培养基凝固冷却后,移入接种箱内,取3-5支试管置于31℃的培养箱中培养3天,若无杂菌出现,即形成PDA培养基以供接种使用。
实施例三、
一、制作栽培料:将含水率为75%、pH为8的栽培料装入栽培瓶中,然后用纸将栽培瓶封口,再将栽培瓶在压力为1.12kg/cm2、温度为128℃中灭菌2-2.5小时或温度为128℃在常压灭菌保持18.5小时,冷却后备用;
二、接种:打开封口纸,用接种工具将菌种植入栽培瓶的栽培料中;再将接种后栽培瓶移入发菌室避光培养,发菌室湿度控制在70%;第一周发菌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8℃;第二周发菌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6℃;第三周起的温度应控制在24℃,至菌丝长满培栽瓶;
三、催蕾:当栽培瓶内的菌丝长满后,在温度为22-24℃的发菌室继续培养9-11天,然后将发菌室的温度控制为10-18℃、湿度控制为90%-95%,并对发菌室增加散射光刺激,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经过3-6天后,栽培瓶出现白色原基,该原基逐渐形成菇蕾;
四、出菇管理:当原基分化形成1-2cm的小菇蕾时,应及时进行出菇管理,每个瓶口留3-4个菇蕾,在出菇阶段,发菌室温度应保持在10-20℃,发菌室的初期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9-91%,当菌盖直径长至2-3cm后,进行喷水降温增湿,但不能将水喷在菇体上,至菇体采收,采收前2-3天,发菌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4-86%;
以上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上述菌种的培植方法为:
I、菌种培养基的制备:选取切成颗粒直径在1-1.2cm的五节芒颗粒放置于5%的石灰水中浸泡45小时,待五节芒颗粒软化发酵后捞出,再用清水冲洗而调节PH值至7.3-7.7,再将冲洗后五节芒颗粒晾晒,再选取五节芒颗粒73%,麸皮25%,葡萄糖1%,石膏粉1%,然后根据上述将各成分搅拌均匀,再在搅拌均匀成分中加水至菌种培养基的含水率为60%,将含水率为60%的菌种培养基装入培养瓶中,再用封口纸封口,然后将培养瓶在压力为0.984-1.12kg/cm2、温度为121℃中灭菌2小时或温度为100℃在常压灭菌保持10小时,冷却后备用;
II、接种:在接种箱或接种室中进行,先在酒精灯附近将封口纸掀开,火焰与瓶口相距1-1.5cm,避免直接灼烧瓶口,取装在试管里的母种植入培养瓶的培养基上,然后,将接种的培养瓶移入发菌室避光培养,发菌室的湿度控制为60-70%、温度控制在23-25℃,在发菌室中培养30天后,至菌丝长满培养基表面,并及时剔除非正常个体,
以上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上述母种的扩大繁殖培养方法,母种扩繁采用PDA培养基试管斜面培养法,PDA培养基的配方为:切成边长为0.8-1.2cm小块去皮的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定容,放在锅内煮沸9-11分钟至薯片软而不烂,然后过滤后,取滤液,在滤液中加入琼脂20g,继续煮沸至琼脂完全溶化,再加葡萄糖20g,再补水至培养液1000ml,然后将1000ml的培养液体趁热分装于试管中,每个分装的培养液体的容量为试管长度的1/5-1/4,然后在试管口塞上棉塞封口,再将装有培养液体的试管在压力为1.12kg/cm2、温度为121℃的灭菌锅中灭菌30min,灭菌后,将斜放取出试管,待培养基凝固冷却后,移入接种箱内,取3-5支试管置于30℃的培养箱中培养3天,若无杂菌出现,即形成PDA培养基以供接种使用。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把采收五节芒迅速干燥,用小型铡草机切成1-2cm左右的颗粒作为原料备用。将五节芒的颗粒浸泡于5%左右的石灰水中,经40-48小时,待其软化发酵后捞出,再用清水冲洗,调节PH值至7.5左右,浸水后的草料要晾晒,使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70%左右,以备使用。
把从正规菌种厂引种的杏鲍菇母种(也叫一级菌种)进行扩大繁殖培养。母种(一级菌种)扩繁采用PDA培养基试管斜面培养法,按常规法制作。PDA培养基的配方:土豆(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定容。将新鲜土豆洗净、去皮、切成1cm左右的小块,放在小铝锅内煮沸10分钟,煮至薯片软而不烂。用双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向滤液中加琼脂20g,继续煮沸至琼脂完全溶化,加葡萄糖20g,补水至1000ml。趁热分装于试管中,装试管长度的1/5-1/4,擦净管口,塞上棉塞,棉塞要松紧适中,不能出现缝隙。用高压灭菌锅压力为0.984-1.12kg/cm2,温度121℃灭菌30min。灭菌后,斜放试管,使培养基前端蔓延至试管长度1/2,盖上纱布或灭菌的报纸(防冷凝水过多),待培养基凝固冷却后,移入接种箱内。取3-5支试管置于30℃的培养箱中培养3天,若无杂菌出现,表明灭菌彻底,可供接种用。
接种所有操作应在接种箱或接种室进行操作。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将接种耙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冷却后,在酒精灯附近火焰附近拨开试管棉塞,钩取一小块带培养基母种(一级菌种),移接到斜面放在培养基的中部,将试管口在酒精灯上灭菌,立即塞上棉塞。每支母种(一级菌种)可扩大繁殖30支左右。置于25℃的培养箱中培养7-15天,母种菌丝即可长满斜面。菌丝长满后再继续培养5-7天后,即可进行原种生产。
原种也叫二级菌种。五节芒代料栽培杏鲍菇的原种培养基配方是五节芒颗粒73%,麸皮24%,葡萄糖2%,石膏粉1%,水120-130%;按配方将五节芒的颗粒与麸皮、石膏粉搅拌均匀,再加入溶好的糖水和水,培养料水分为60%左右,(即用手用力攥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渗出而成流时为最佳),装瓶时一边将料灌入瓶中,一边用手捏着瓶颈不断振动,直至将料装至瓶口。用扁形铁钩将表面耙平,压紧用捣木捣实至瓶肩处,(为全瓶的4/5),封口。原种的封口纸最好厚一点牛皮纸,将牛皮纸剪成大于瓶口直径5cm左右的正方形,盖住瓶口用棉绳或耐高温的胶皮圈封口。培养基经过高压灭菌,压力为0.984-1.12kg/cm2,温度121℃(2~2.5小时)或常压灭菌100℃保持10小时,起锅后将原种培养瓶迅速入干净的房间,冷却后,可进行接种。
接种时,在接种箱或接种室进行操作,先在酒精灯附近将封口纸掀开,火焰与瓶口相距1-1.5cm,不要直接灼烧瓶口。取斜面母种,用酒精棉球擦拭外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拨开母种试管棉塞,在火焰上灼烧试管口,将接种耙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放在试管内侧冷却后,将母种(一级菌种)斜面横切6-8段,一定要将先端一段除去,其余每段连同培养基一起接入原种瓶培养基上。每瓶接种1-2段。接种后,用酒精灯火焰迅速灼烧瓶口及封口纸。将原菌瓶移入发菌室避光培养,室内湿度60-70%,室内温度设定23~25℃。杏鲍菇在营养生长期间,少量换气即可。25℃左右时培养25-35天菌丝可长满。待菌丝长满即可用于转接栽培种(三级菌种)。菌丝培养初期应每天检查一次,当菌丝覆盖培养基表面,并向下深入1-2cm时可改为每周检查一次。及时剔除非正常个体,是提高菌种纯度的重要手段。
原种瓶内菌丝满瓶后7-10天,菌丝正处于最佳生长期,接种新的培养料后,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此时最适用于扩大培养栽培种。
栽培种(三级菌种)培养
栽培种(三级菌种)培养基:采用袋式栽培。其配方是五节芒的颗粒75%,麸皮20%,白糖3%,石膏粉1%,石灰1%;按配方将五节芒的颗粒与麸皮、石膏粉搅拌均匀,再加入溶好的糖水和水,培养料水分为70%左右,装袋前,用pH试纸测定培养料的酸碱度(pH),调至7.5-8。装入袋内的培养料要求松紧适度。用捣木轻轻压实后料面距瓶口处1cm左右为最好,要求培养料上面稍紧,下面稍松。栽培种的封口纸可用牛皮纸或报纸,方法同原种。培养基经过高压灭菌压力为0.984-1.12kg/cm2,温度126℃(2~2.5小时)或常压灭菌保持18小时,高压蒸汽灭菌:要求单层放置,126℃维持时间2-2.5小时;常压灭菌的基本要求:起温后4-5小时内,要求达100℃,如时间过长料易变酸。温度稳定达到100℃,开始计时。18小时后,马上可揭锅,适当冷却后出锅。菌袋入冷却室,越快越好,且要求趁热出锅(连续生产必需的)避免菌瓶与污染源接触,增加冷却室湿度(与喷雾消毒结合)。
灭菌后的栽培袋经冷却后接种,接种消毒方法按常规。将已选好的原种用酒精棉球擦拭外壁,用火焰灼烧封口纸,用接种耙将上部弃去不用。栽培种接种时,可单人操作或双人操作。单人操作时,用左手执菌瓶,右手拨去封口纸,用酒精灯火焰封锁瓶口,然后用右手执接种工具,经灼烧后,在原种瓶内取原种接种。将蚕豆大小菌种一块固定在接种穴内,还可表面撒少量菌种碎屑。每瓶原种(二级菌种)可接50-60瓶栽培种。
双人操作,则一人负责执原种瓶,夹取菌种接种;另一人负责将栽培袋的封口纸打开至45度,接种后用火焰烧灼瓶口、封口纸。
接种后菌袋移入发菌室避光培养。发菌室湿度控制在60-70%;室内温度设定:在培养前期(一周之内)温度应控制在25-28℃;在培养前期、中期(7-15天)温度应控制在24-26℃;培养后期:15天后温度应控制在22-24℃。杏鲍菇在营养生长期间CO2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所以在培养期间少量换气即可。培养35天左右菌丝可长满培养瓶。
催蕾,菌丝长满袋后,继续培养10天左右,让其进一步成熟,积累更多的养分。温度控制在10-18℃时即可以进行催蕾管理。杏鲍菇不搔菌也能出菇。但为了出菇整齐一致,可先进行搔菌处理。具体做法是:用小勺刮去瓶口表层老菌种,并使袋口料面变平。搔菌时间一般在菌丝满瓶即可进行。约10天,当料面重新长出新的白色气生菌丝时,即可喷水增湿催蕾。催蕾期间温度控制在10-18℃之间,低于8℃或高于20℃都难于形成原基,最佳的催蕾为10-15℃催蕾期间湿度维持在90%-95%,增加散射光刺激,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经过3-6天,即可出现白色原基,原基进一步分化形成菇蕾。
出菇管理当原基分化形成1-2cm小菇蕾时,应及时揭去袋口的滤纸进行出菇管理。每个袋口留3-4个,以保持菇形体形美、个大,商品率高。
出菇阶段必须注意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的调控,才能获得高产。
温度调控 温度应保持在10-20℃最好能控制在15-18℃,在该温度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发育正常健壮。
湿度调节 水分与温度管理对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非常重要。初期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当菌盖直径长至2-3cm后,可适当喷水降温增湿,不能将水喷在菇体上。采收前2-3天,为了延长采后的保鲜期,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为宜。当一潮菇结束后,可用向袋内注水。
光照调节 子实体发生和发育阶段均需散射光。
空气调节 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加大通风量,始终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
采收与加工 菌盖平展,孢子尚未弹射,菌盖直径与菌柄一致或稍小于菌柄时就要采收。第一潮菇采收后,应及时清理料面,停水养菌4-5天,调节好菇房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相隔14天左右,还可采收第二潮菇。杏鲍菇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菇,约点总产量的70%以上。为采收适期采大留小,分次采收。采收单菇时,手握菌柄基部旋转拔起,丛菇用小刀切割。头潮菇采收15天左右方可采收第二潮。

Claims (4)

1.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其特征在于:该栽培基的配方如下:
a、将切成颗粒直径为1-2cm的五节芒72-79%,麸皮17-22%,白糖2-4%,石膏粉0.9-1.1%,石灰0.9-1.1%;
b、将步骤a中的各成份搅拌均匀,再加水制成含水率为65%-75%、pH为7.5-8的栽培料;
以上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2.一种栽培权利要求1的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作栽培料:将含水率为65%-75%、pH为7.5-8的栽培料装入栽培瓶中,然后用纸将栽培瓶封口,再将栽培瓶在压力为0.984-1.12kg/cm2、温度为124-128℃中灭菌2-2.5小时或温度为124-128℃在常压灭菌保持17.5-18.5小时,冷却后备用;
二、接种:打开封口纸,用接种工具将菌种植入栽培瓶的栽培料中;再将接种后栽培瓶移入发菌室避光培养,发菌室湿度控制在60-70%;第一周发菌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5-28℃;第二周发菌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4-26℃;第三周起的温度应控制在22-24℃,至菌丝长满培栽瓶;
三、催蕾:当栽培瓶内的菌丝长满后,在温度为22-24℃的发菌室继续培养9-11天,然后将发菌室的温度控制为10-18℃、湿度控制为90%-95%,并对发菌室增加散射光刺激,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经过3-6天后,栽培瓶出现白色原基,该原基逐渐形成菇蕾;
四、出菇管理:当原基分化形成1-2cm的小菇蕾时,应及时进行出菇管理,每个瓶口留3-4个菇蕾,在出菇阶段,发菌室温度应保持在10-20℃,发菌室的初期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9-91%,当菌盖直径长至2-3cm后,进行喷水降温增湿,但不能将水喷在菇体上,至菇体采收,采收前2-3天,发菌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4-86%;
以上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的培植方法为:
I、菌种培养基的制备:选取切成颗粒直径在1-1.2cm的干燥五节芒颗粒放置于4.8-5.2%的石灰水中浸泡40-48小时,待五节芒颗粒软化发酵后捞出,再用清水冲洗而调节PH值至7.3-7.7,再将冲洗后五节芒颗粒晾晒,再选取五节芒颗粒72-74%,麸皮24-25%,葡萄糖1-2.2%,石膏粉0.9-1.1%,然后根据上述将各成分搅拌均匀,再在搅拌均匀成分中加水至菌种培养基的含水率为58-62%,将含水率为58-62%的菌种培养基装入培养瓶中,再用封口纸封口,然后将培养瓶在压力为0.984-1.12kg/cm2、温度为120-122℃中灭菌2-2.5小时或温度为99-101℃在常压灭菌保持9.5-10.5小时,冷却后备用;
II、接种:在接种箱或接种室中进行,先在酒精灯附近将封口纸掀开,火焰与瓶口相距1-1.5cm,避免直接灼烧瓶口,取装在试管里的母种植入培养瓶的培养基上,然后,将接种的培养瓶移入发菌室避光培养,发菌室的湿度控制为60-70%、温度控制在23-25℃,在发菌室中培养25-35天后,至菌丝长满培养基表面,并及时剔除非正常个体,
以上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种的扩大繁殖培养方法,母种扩繁采用PDA培养基试管斜面培养法,PDA培养基的配方为:切成边长为0.8-1.2cm小块去皮的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定容,放在锅内煮沸9-11分钟至薯片软而不烂,然后过滤后,取滤液,在滤液中加入琼脂20g,继续煮沸至琼脂完全溶化,再加葡萄糖20g,再补水至培养液1000ml,然后将1000ml的培养液体趁热分装于试管中,每个分装的培养液体的容量为试管长度的1/5-1/4,然后在试管口塞上棉塞封口,再将装有培养液体的试管在压力为0.984-1.12kg/cm2、温度为120-122℃的灭菌锅中灭菌29-31min,灭菌后,将斜放取出试管,待培养基凝固冷却后,移入接种箱内,取3-5支试管置于29-31℃的培养箱中培养3天,若无杂菌出现,即形成PDA培养基以供接种使用。
CN 201010206440 2010-06-21 2010-06-21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3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06440 CN101863704B (zh) 2010-06-21 2010-06-21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06440 CN101863704B (zh) 2010-06-21 2010-06-21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3704A true CN101863704A (zh) 2010-10-20
CN101863704B CN101863704B (zh) 2013-01-23

Family

ID=42955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0644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3704B (zh) 2010-06-21 2010-06-21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63704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3053A (zh) * 2012-09-14 2012-12-12 福建农大菌草技术开发公司 菌草杏鲍菇菌糟作为饲料的应用
CN103053324A (zh) * 2012-10-29 2013-04-24 井风琪 一种干旱地区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CN103155785A (zh) * 2011-12-09 2013-06-19 天津市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棕色蘑菇三级菌种扩繁体系的建立方法
CN103333024A (zh) * 2013-07-18 2013-10-02 司天戎 助长型的杏鲍菇培养基以及制备方法
CN103387446A (zh) * 2013-07-08 2013-11-13 安徽金麒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4557244A (zh) * 2013-10-24 2015-04-29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4909858A (zh) * 2015-06-03 2015-09-16 德化县康绿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可重复使用的巴西蘑菇的地栽种植菌棒及其使用方法
CN104938213A (zh) * 2015-06-23 2015-09-30 广西大学 一种杏鲍菇无公害栽培方法
CN106613334A (zh) * 2016-11-24 2017-05-10 颍上县唐垛湖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营养丰富的杏鲍菇栽培方法
CN106852255A (zh) * 2016-12-30 2017-06-16 江苏品品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CN110419388A (zh) * 2019-08-02 2019-11-08 十堰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基于甜高粱杆的杏鲍菇培养料及制备方法
CN112166953A (zh) * 2020-10-26 2021-01-05 临沂大学 一种瓶内出菇培养观赏杏鲍菇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1764A (ja) * 1992-07-07 1997-07-29 Fukken Nodai Kinso Gijutsu Kaihatsu Koshi 菌草の培養原料の栄養分を高める食用菌を栽培する方法
CN1806495A (zh) * 2006-01-19 2006-07-26 南京农业大学 利用外来入侵杂草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N101011013A (zh) * 2007-02-02 2007-08-08 福建农大菌草技术开发公司 菌草栽培蘑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1764A (ja) * 1992-07-07 1997-07-29 Fukken Nodai Kinso Gijutsu Kaihatsu Koshi 菌草の培養原料の栄養分を高める食用菌を栽培する方法
CN1806495A (zh) * 2006-01-19 2006-07-26 南京农业大学 利用外来入侵杂草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N101011013A (zh) * 2007-02-02 2007-08-08 福建农大菌草技术开发公司 菌草栽培蘑菇的方法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5785A (zh) * 2011-12-09 2013-06-19 天津市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棕色蘑菇三级菌种扩繁体系的建立方法
CN103155785B (zh) * 2011-12-09 2014-04-16 天津市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棕色蘑菇三级菌种扩繁体系的建立方法
CN102813053A (zh) * 2012-09-14 2012-12-12 福建农大菌草技术开发公司 菌草杏鲍菇菌糟作为饲料的应用
CN103053324A (zh) * 2012-10-29 2013-04-24 井风琪 一种干旱地区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CN103387446B (zh) * 2013-07-08 2015-11-25 安徽金麒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3387446A (zh) * 2013-07-08 2013-11-13 安徽金麒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3333024A (zh) * 2013-07-18 2013-10-02 司天戎 助长型的杏鲍菇培养基以及制备方法
CN103333024B (zh) * 2013-07-18 2015-06-10 司天戎 助长型的杏鲍菇培养基以及制备方法
CN104557244A (zh) * 2013-10-24 2015-04-29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4909858A (zh) * 2015-06-03 2015-09-16 德化县康绿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可重复使用的巴西蘑菇的地栽种植菌棒及其使用方法
CN104938213A (zh) * 2015-06-23 2015-09-30 广西大学 一种杏鲍菇无公害栽培方法
CN106613334A (zh) * 2016-11-24 2017-05-10 颍上县唐垛湖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营养丰富的杏鲍菇栽培方法
CN106852255A (zh) * 2016-12-30 2017-06-16 江苏品品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CN110419388A (zh) * 2019-08-02 2019-11-08 十堰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基于甜高粱杆的杏鲍菇培养料及制备方法
CN112166953A (zh) * 2020-10-26 2021-01-05 临沂大学 一种瓶内出菇培养观赏杏鲍菇的方法
CN112166953B (zh) * 2020-10-26 2022-01-04 临沂大学 一种瓶内出菇培养观赏杏鲍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3704B (zh) 2013-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3704B (zh)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1857494B (zh)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4041330B (zh) 松杉灵芝仿野生木段栽培方法
CN106258483B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多层基料种植方法
CN102557792A (zh) 一种蟹味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1215527A (zh) 一种蚕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CN103598010A (zh) 桑黄原生态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1578945A (zh) 一种茯苓的培育方法
CN104557244A (zh)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5309166A (zh) 丝瓜种植方法
CN104041324A (zh)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CN105532266A (zh) 一种鸡枞菌栽培方法
CN106069188A (zh) 一种鸡枞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5940960A (zh) 一种茶园套种灵芝的覆土栽培方法
CN105272653B (zh) 一种黑木耳的人工种植方法
CN104956915A (zh) 一种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1099437A (zh) 马勃菌人工栽培方法
CN108184541A (zh) 黄芪功能性食用菌的生产方法
CN1322801C (zh) 中国野生种大肥蘑菇菌株分离方法及栽培方法
CN104686198A (zh) 一种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
CN104823698A (zh) 一种野生环柄菇人工驯化栽培的方法
CN101743846A (zh) 一种缩短袋栽荷叶离褶伞培养周期的方法
CN116515641B (zh) 一株珊瑚状猴头菌及其应用
CN105052542A (zh) 云耳栽培方法
CN107873391A (zh) 一种栽培木耳的抑菌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