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0668A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50668A
CN101850668A CN201010144884A CN201010144884A CN101850668A CN 101850668 A CN101850668 A CN 101850668A CN 201010144884 A CN201010144884 A CN 201010144884A CN 201010144884 A CN201010144884 A CN 201010144884A CN 101850668 A CN101850668 A CN 101850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test section
printer
maintaining part
sit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4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50668B (zh
Inventor
津轻浩之
山本铁弥
向岛克敏
松岛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50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0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50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06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2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for loading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into printers, e.g. for replacing a used-up paper roll; Point-of-sale printers with openable casings allowing access to the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其与打印机的设置方向无关而可精度良好地检测记录介质的剩余量。在该打印机中,设有: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其收容有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第一检测部,其在打印机(201)处于第一设置状态时,检测伴随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心部分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第二检测部,其在打印机(201)处于与第一设置状态不同的第二设置状态时,检测伴随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心部分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移动机构,其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移动到仅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有效的位置。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其保持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并对该记录介质进行印字。
背景技术
例如,在对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进行印字的打印机中,存在如“纵向设置”和“横向设置”那样,通过变化设置姿势而能够使用的类型。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存在如下类型:并不是轴支承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的卷心部,而是通过设成从下方支承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的结构,由此来实现记录介质的更换的容易化。
在从下方支承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的结构的打印机中,打印机内记录介质稳定的位置基于该打印机的设置姿势而不同。伴随于此,适于记录介质的剩余量处于规定量以下的情况、所谓的“近端(ニアエンド)的检测”的检测位置根据打印机的设置姿势而不同。
当前,作为实现近端检测的技术,已有例如如下所述的打印机:在该打印机中,具有收容部和纸终端检测机构,该收容部收容有辊卷状的记录纸且具有多个引导部,该多个引导部随着记录纸的辊卷径变小而使记录纸位于规定位置;该纸终端检测机构通过向记录纸的卷心部的空间部放入检测器而检测该记录纸的剩余量变成规定量以下的情况,并且在纸终端检测机构中,检测器以与引导部分别对应的方式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收容部中(例如,参照以下专利文献1)。
另外,当前,作为实现近端检测的技术,另有例如如下所述的打印机:在该打印机中,具有设置姿势能够以二种变更的打印机主体、设于打印机主体的印字部、设于打印机主体且具有与打印机主体的设置姿势的变更无关而支承辊卷纸的外周面的载置面的辊卷纸收容部、检测因辊卷纸的自重引起的中心部的变位的辊卷纸变位检测机构,其中,辊卷纸变位检测机构包括:具有第一致动器与第二致动器的机构,该机构以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打印机主体的支点轴为中心而摆动自如,且该第一致动器与第二致动器与从支点轴向不同的两个方向延伸出而以二种变化的辊卷纸的自重引起的中心部的变位对应而分别变位;对由于第一致动器的变位以及第二致动器的变位而基于伴随共同发生的支点轴的转动的状态变动所输出的信号进行切换的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当前,作为实现近端检测的技术,还有例如如下所述的打印机:在该打印机中,具有纸张支架和纸张终端检测机构,该纸张支架收容有辊卷状的纸张并且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使缩径的纸张位于规定的收容位置,该纸张终端检测机构通过检测器相对于被收容于该纸张支架的纸张的端面的接触状况,而检测纸张的剩余量成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另外,还具有对应该打印机的设置状态的多个引导部,且与其相应,还具有与各引导部对应的多个检测器,并且,这些多个检测器被配置在由与多个引导部对应的纸张的缩径过程中的辊卷中心的各轨迹和连结各轨迹的纸张支架的内表面形成的范围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802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78528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3422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每次变化打印机的设置姿势时,基于设置姿势而必须使纸终端检测机构旋转,导致近端的检测相关的设定操作繁杂。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第一致动器与第二致动器被制成一体化的一个构件,从而导致无法独立地对基于各致动器的检测精度进行调整。即,存在无法对应设置姿势来对近端的检测精度进行调整的问题。
还有,在上述专利文献3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在随着纸张的消耗而纸张支架内的辊卷状的纸张位置变动了的情况下、即在纸张支架内辊卷状的纸状散乱的情况下,检测精度降低,且难以确保良好的近端的检测精度。
另外,例如也有通过打印机的使用者目视设于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的终端部分(始卷部分)的标志来把握记录介质的剩余量,而不利用近端的检测功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打印机制成的近端的检测及通告反而繁琐,因此需要将近端的检测功能无效。
在上述专利文献1~3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了将近端的检测功能无效,必须通过软件的控制来进行将近端的检测功能无效的操作,导致用于将近端的检测功能无效的操作繁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消除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打印机的设置方向无关,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检测记录介质的剩余量变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近端)的打印机。
另外,本发明为了消除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通用性的提高的打印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实现目的,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中,其从收容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收容部向印字部供给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字,该记录介质卷绕成辊卷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记录介质收容部形成有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与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当所述打印机处于第一设置状态时,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保持所述记录介质,当所述打印机处于与所述第一设置状态不同的第二设置状态时,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保持所述记录介质,并且所述打印机具有:第一检测部,其检测随着被保持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消耗,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第二检测部,其检测随着被保持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消耗,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移动到仅使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有效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基于打印机的设置方向,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移动而使第一检测部或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有效。由此,不会伴随复杂的控制,而容易且可靠地仅使适于打印机的设置方向的检测部有效,并且容易且可靠地将未被有效的检测部的功能无效,从而能够基于仅仅第一检测部或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结构来检测记录介质的剩余量。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中,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通告部,其基于由所述第一检测部或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到的结果,通告所述记录介质处于规定剩余量以下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在随着记录介质的消耗而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下,能够通告记录介质变为规定剩余量以下的情况。由此,能够可靠地对打印机的使用者传递记录介质变为规定剩余量以下的情况。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中,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由一个单元构成,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单元移动。
根据本发明,一体地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移动。由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仅使第一检测部或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有效。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中,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具有对所述记录介质的侧面施力并与该侧面抵接的突起部,且检测由于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移动,所述突起部进入所述卷心部分的空间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突起部的机械动作作为检测对象,不会被伴随印字之际的记录介质的输送而记录介质的活动所左右,而能够检测随着记录介质的消耗而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记录介质变为规定剩余量以下的情况。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中,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光学检测由于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移动,所述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的物理大小与伴随记录介质的消耗而该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的位置无关,而保持为恒定。由此,能够实现记录介质的剩余量的检测相关机构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中,其从收容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收容部向印字部供给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字,该记录介质卷绕成辊卷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记录介质收容部形成有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与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当所述打印机处于第一设置状态时,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保持所述记录介质,当所述打印机处于与所述第一设置状态不同的第二设置状态时,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保持所述记录介质,并且所述打印机具有:第一检测部,其检测随着被保持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消耗,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第二检测部,其检测随着被保持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消耗,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移动到使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均无效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移动,能够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的检测均无效。由此,不会伴随复杂的控制,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的检测均无效。
并且,根据本发明,能够基于打印机的设置方向等打印机的使用形态,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的检测均无效,因此,能够对应各种打印机的使用形态。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能够容易且可靠地仅使适于打印机的设置方向的检测部有效,因此,与打印机的设置方向无关,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检测记录介质的剩余量变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近端)。
并且,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的检测均无效,因此,达到了能够实现打印机的通用性的提高的这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的说明图(其1)。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的说明图(其2)。
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的说明图(其3)。
图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的说明图(其4)。
图5-1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说明图(其1-1)。
图5-2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说明图(其1-2)。
图6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说明图(其2)。
图7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说明图(其3)。
图8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说明图(其4)。
图9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检测方法的说明图(其1)。
图10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检测方法的说明图(其2)。
图11是表示第一检测部被无效时的第一检测杆及其附近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打印装置的说明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打印装置
201打印机
301记录介质收容部
401印字部
410切换杆
500剩余量检测机构
501单元罩构件
502单元架构件
503第一检测杆
504第二检测杆
505连动检测杆
1500剩余量检测机构
1503第一检测传感器
1504第二检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对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打印装置的应用例。
(实施方式1)
首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进行说明。图1、图2、图3及图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的说明图。在图1、图2及图3中,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的外观。在图4中,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A-A线剖开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的截面。
在图1、图2、图3及图4中,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00具有呈大致箱形状的壳体101。在壳体101的内侧设有打印机201。
在壳体101的一面设有操作面板102,在操作面板102设有接受对于打印装置100的各种操作的操作按键108、表示打印装置100的状态的LED灯109、通过文字或符号显示打印装置100的状态的液晶显示部110。另外,在壳体101的另一面设有对打印装置100的电源的ON/OFF进行切换的电源开关103。
在打印装置100的电源被接通而变为打印待机状态的情况下、或在打印装置100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或在打印装置100所保持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变为规定以下的情况下等,通过使LED灯109点亮或闪烁进而在液晶显示部110显示信息,由此进行通告。
另外,打印装置100具有输出规定语音的语音输出装置。在打印装置100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或在打印装置100所保持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变为规定以下的情况下等,语音输出装置输出引导语音或警告音。
具体而言,语音输出装置通过例如扬声器来实现。或者具体而言,语音输出装置通过例如蜂鸣器等来实现。对于语音输出装置而言,利用公知的各种技术即能够容易地实现,因此省略说明。记录介质202构成呈长条状且在卷心的周围呈从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卷绕而成的辊卷状。
壳体101由保持打印机201的壳体主体104、与该壳体主体104连结的打印机罩105构成。打印机罩105以能够开放地闭塞壳体主体104的内部的方式与壳体主体104连结。
在壳体主体104与打印机罩105之间设有省略图示的锁定机构。在打印机罩105位于闭塞壳体主体104的内部的位置的情况下,锁定机构卡合,从而固定打印机罩105相对于壳体主体104的位置。
在壳体101中,在由打印机罩105闭塞壳体主体104的内部的情况下,由形成于壳体主体104与打印机罩105之间的间隙而形成记录介质排出口106。记录介质排出口106将壳体10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且将由收容于壳体101内的打印机201所具有的印字部401印字而成的记录介质202向壳体101的外部排出。记录介质202以被卷绕成辊卷状的状态,而收容在打印装置100所具备的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中。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保持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外周部。
在壳体101的一面设有锁定解除杆107,其在通过打印装置100的使用者等进行操作的情况下,解除锁定机构中的卡合。在操作锁定解除杆107解除锁定机构中的卡合的情况下,打印机罩105相对于壳体主体104向扩大记录介质排出口106的方向移动,由此相对于外部敞开记录介质收容部301。
在使打印机罩105向打开方向移动而将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相对于外部敞开的状态下,能够将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收容在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中,或者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中取出被收容在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中的记录介质202。锁定解除杆107例如在收容在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中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变少、安置新记录介质202等的情况下被操作。
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由箱状构件302、收容部用肋303构成。箱状构件302被保持于壳体101且具有弯曲成大致半圆形状的底面部,其与底面部对置的一面形成敞开的形状。收容部用肋303设置于打印机罩105,并向箱状构件302侧突出。在打印机罩105被固定于壳体主体104的状态下,箱状构件302及收容部用肋303形成截面呈大致圆形的记录介质收容部301。
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具有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与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在打印装置100即打印机201处于第一设置状态时保持记录介质202。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在打印装置100即打印机201处于与第一设置状态不同的第二设置状态时保持记录介质202。
在该实施方式1中,第一设置状态设为打印装置100中的记录介质排出口106朝向铅直方向上侧而设置的状态。另外,在该实施方式1中,第二设置状态设为打印装置100的记录介质排出口106朝向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即相对于打印机201的使用者的正面侧而设置的状态。
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为以与被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最大外径同等以上的曲率弯曲并且在打印机201处于第一设置状态时呈构成下端的位置朝向下方突出的曲面形状的构件,其可通过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底面部的一部分来实现。
由此,在打印机201处于第一设置状态时,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随着该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因自重向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所成的曲面的下端收容地移动。在该实施方式1中,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为与打印机罩105正对且越靠中央越从打印机罩105离开地弯曲的曲面,其可通过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底面部的一部分来实现。
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可通过以与被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最大外径同等以上的曲率弯曲并且在打印机201处于第二设置状态时呈构成下端的位置朝向下方突出的曲面形状的构件来实现。
由此,在打印机201处于第二设置状态时,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随着该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因自重向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所成的曲面的下端收容地移动。在该实施方式1中,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可通过与打印机罩105交叉地竖立设置的壁面来实现。
在打印机罩105被固定于壳体主体104的状态下,在壳体101内形成有记录介质输送路径404。记录介质输送路径404将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与记录介质排出口106连通。另外,记录介质输送路径404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经由印字部401与记录介质排出口106连通。
印字部401对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被输送至记录介质排出口106的记录介质202进行文字等的印字。印字部401不局限于打印文字,也可进行符号、规定的标志特征或其他图像等文字以外的印字。在该实施方式1中,印字部401进行热方式的印字。
印字部401具有打印头401a与压纸卷轴401b。打印头401a及压纸卷轴401b隔着记录介质输送路径404对置配置。例如,进行热方式的印字的印字部401可由热方式的打印头(热头)401a与压纸卷轴401b构成。
热方式的打印头(热头)401a具有例如在记录介质202的宽度方向上以线状排列的多个放热元件,对各放热元件选择性地通电而选择性地使各放热元件放热,由此进行文字等的印字。这样,在具有热方式的印字的印字部401的打印机201中,采用的是具有热敏成色性的记录介质202。关于热方式的打印头401a及该打印头401a的控制方法,由于采用公知的各种技术均能容易地实现,因此其说明省略。
压纸卷轴401b呈以记录介质202的输送方向(图4中的纸面表背方向)为轴心方向的大致圆柱形状。在压纸卷轴401b的轴的一端安装有齿轮203。该齿轮203通过传递设于壳体主体104的电动机M的驱动力而旋转。压纸卷轴401b随着齿轮203的旋转而旋转。电动机M与齿轮203经由省略图示的齿轮列而连结。
压纸卷轴401b隔着在记录介质输送路径404中输送的记录介质202而与打印头401a对置,并在印字时从背面侧支承由打印头401a施加了印字压的记录介质202。另外,压纸卷轴401b通过围绕轴心旋转,而将印字了的记录介质202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侧向记录介质排出口106侧输送。
在记录介质输送路径404中,在印字部401的记录介质排出口106侧设有切断机构405。切断机构405具有位置被固定的固定刃405a、设于隔着记录介质输送路径404而与固定刃405a对置的位置的可动刃(省略图示)。固定刃405a设于打印机罩105。可动刃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固定刃405a沿接触、分离的方向移动。可动刃设于壳体主体104。
在该实施方式1中,可动刃设置于将可动刃及使该可动刃移动的各机构部集约成一个单元的可动刃单元405b。可动刃单元405b设置成相对于壳体主体104能够装卸。在可动刃磨损的情况下或在使可动刃移动的各机构部老化的情况下,能够更换可动刃单元405b。
在切断机构405中,在使记录介质202位于固定刃405a与可动刃之间的状态下,通过使可动刃接近固定刃405a,而切断位于固定刃405a与可动刃之间的记录介质202。由此,能够在印字部401中将被印字的记录介质202切断成任意的长度。
另外,在切断机构405中,在切断记录介质202后,使可动刃向从固定刃405a离开的方向移动,而在固定刃405a与可动刃之间形成间隙。在该状态下使压纸卷轴401b旋转,使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朝向记录介质排出口106放出。由此,成为能够进行下次印字的状态。
通过压纸卷轴401b的旋转以使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朝向记录介质排出口106放出,由此该记录介质202被从外周侧抽出,并向印字部401供给。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被从外周侧抽出,由此在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中旋转。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在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中,以记录介质202呈辊卷状卷绕的轴为中心而旋转。
由此,在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能够以该记录介质202的轴为中心旋转的状态下,记录介质收容部301收容并保持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在被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情况下,与设置状态相对应,由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或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从铅垂方向下侧支承。
打印机201具有对被收容在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中且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进行检测(探测)的剩余量检测机构。剩余量检测机构具有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该第一检测部检测被保持于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的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该第二检测部检测被保持于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的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设置成仅其中的任一者的检测有效。
另外,打印机201具有以使第一检测部或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成为有效的方式接受切换剩余量检测机构的状态的切换操作的切换杆410(参照图5-2)。第一检测部或第二检测部的哪一者成为有效是根据打印装置100、即打印机201的设置状态而由打印装置100的使用者所确定的。
打印装置100的使用者基于打印装置100、即打印机201的设置状态来操作切换杆410,从而切换剩余量检测机构的状态,以使第一检测部或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有效。另外,在打印装置100中,通过操作切换杆410,能够切换剩余量检测机构的状态,以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的检测均无效。关于剩余量检测机构及切换机构之后进行说明(参照图5-1、图5-2、图6、图7及图8)。
剩余量检测机构设置在壳体主体104的内侧,即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外侧。剩余量检测机构中的第一检测部经由设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第一窗部406,来检测被保持在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的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剩余量检测机构中的第二检测部经由设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第二窗部407,来检测被保持于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的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在图4中示出了第一检测部为有效的状态。
(剩余量检测机构的结构)
接着,对剩余量检测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1、图5-2、图6、图7及图8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说明图。在图5-1中,示出了将剩余量检测机构分解的状态及打印机201中的剩余量检测机构的位置。在图5-2中,示出了在图5-1的相反侧观察到的将剩余量检测机构分解的状态。在图6中,示出了安装于打印机201的状态的剩余量检测机构。在图7中,放大示出了图5-1的剩余量检测机构部分。在图8中,示出了安装于打印机201的状态的剩余量检测机构的一部分。
在图5-1、图5-2、图6、图7及图8中,在打印机201中剩余量检测机构500设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附近。剩余量检测机构500具有:单元罩构件501、单元架构件502、第一检测杆503、第二检测杆504、连动检测杆505、检测传感器506。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第一检测杆503及第二检测杆504来实现检测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检测传感器506及连动检测杆505来实现检测开关。单元罩构件501经由设于打印机201的主体架510的开口部510a,而设于构成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箱状构件302。
单元架构件502设置在单元罩构件501与箱状构件302之间,且在由单元罩构件501与箱状构件302形成的空间内能够移动。上述切换杆410一体设于单元架构件502。切换杆410与设于箱状构件302的狭缝511卡合,而经由该狭缝511贯通到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侧。
切换杆410以沿着狭缝511能够移动的状态与该狭缝511卡合。在使切换杆410沿着狭缝511移动的情况下,单元架构件502相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位置发生变化。狭缝511呈大致L字形状。由此,单元架构件502在大致L字形状的轨道上移动。
在狭缝511中,在其弯曲部与两处两端部之间分别设有卡止用的凹部701。切换杆410具有能够卡止于卡止用的凹部701的卡止用的突起(省略图示)。通过将卡止用的突起钩挂在卡止用的凹部701中,从而能够使狭缝511内的切换杆410的位置停止。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调整单元架构件502相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位置,并且能够固定单元架构件502相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1中,卡止用的凹部701设置在两处两端部、狭缝511的弯曲部、该弯曲部及两处两端部之间共五个部位。由此,能够在五个部位固定单元架构件502相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位置。
卡止用的凹部701的位置不局限于上述五个部位。卡止用的凹部701也可以设置在两处两端部与狭缝511的弯曲部共三个部位,或者也可以设置在比上述五个部位更多的部位。通过增多卡止用的凹部701的部位,能够细微地调整单元架构件502相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位置。
单元架构件502具有与设于单元罩构件501的狭缝501a、501b卡合的突起502a、502b。狭缝501a、501b形成与上述狭缝511相同的大致L字形状,以通过切换杆410的操作,对与单元架构件502一同移动的突起502a、502b的移动位置进行引导。
设于单元架构件502的突起502a、502b及该突起502a、502b所卡合的狭缝501a、501b在单元罩构件501与单元架构件502重合的方向上,设置在与上述狭缝511及切换杆410不同的位置上。
在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侧使狭缝511与切换杆410卡合,在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相反侧使狭缝501a、501b与突起502a、502b卡合,从而在箱状构件302与单元罩构件501之间夹持单元架构件502的状态下,能够引导单元架构件502的移动位置。由此,能够稳定且精度良好地使单元架构件502移动。
第一检测杆503通过使与单元架构件502对置设置的一对突起702a、702b构成的第一轴部702嵌合于孔708而与单元架构件502连结。同样地,第二检测机构504通过使与单元架构件502对置设置的一对突起707a、707b构成的第二轴部707嵌合于孔709而与单元架构件502连结。并且,第一检测杆503及第二检测杆504分别以第一轴部702及第二轴部707为支点,而设置成相对于单元架构件502能够摆动。
第一检测杆503及第二检测杆504分别以第一轴部702与第二轴部707的轴心方向交叉的状态与单元架构件502连结。在该实施方式1中,第一检测杆503及第二检测杆504设置成,摆动时的第一检测杆503所嵌合的第一轴部702与第二检测杆504所嵌合的第二轴部707的轴心方向以90度交叉。
第一检测杆503被设置为,在打印机201处于第一设置状态时,以与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轴随着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移动时的移动方向平行的状态摆动。第二检测杆504被设置为,在打印机201处于第二设置状态时,以与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轴随着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移动时的移动方向平行的状态摆动。
在第一检测杆503的一端设有朝向第一窗部406侧、即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侧突出的第一突起部703。在设于第一检测杆503的圆筒状突起710与单元架构件502之间设有省略图示的第一压缩螺旋弹簧。第一检测杆503通过第一压缩螺旋弹簧的恢复力,而使第一突起部703向从第一窗部406突出的方向施力。
在第二检测杆504的一端设有朝向第二窗部407侧、即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侧突出的第二突起部704。在设于第二检测杆504的圆筒状突起711与单元架构件502之间设有省略图示的第二压缩螺旋弹簧。第二检测杆504通过第二压缩螺旋弹簧的恢复力,而使第二突起部704向从第二窗部407突出的方向施力。
连动检测杆505通过突出形成在中央附近的两侧面的轴部801与设于单元架构件502的孔卡合并连结,而设置成以轴部801为支点相对于单元架构件502能够摆动。连动检测杆505设置成,其一端部505a与第一检测杆503的与第一突起部703相反侧的端部及第二检测杆504的与第二突起部704相反侧的端部对置,另一端部505b与检测传感器506对置。
在连动检测杆505的轴部801设有省略图示的扭转螺旋弹簧。该扭转螺旋弹簧对连动检测杆505施力,以维持连动检测杆505的另一端部505b从检测传感器506离开的状态,同时使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505a与第一检测杆503的与第一突起部703相反侧的端部及第二检测杆504的与第二突起部704相反侧的端部抵接。
扭转螺旋弹簧对连动检测杆505施加的作用力被设定为弱于第一压缩螺旋弹簧对第一检测杆503施加的作用力及第二压缩螺旋弹簧对第二检测杆504施加的作用力。由此,连动检测杆505被向第一检测杆503的与第一突起部703相反侧的端部或第二检测杆504的与第二突起部704相反侧的端部施力,而以其另一端部505b接近检测传感器506的方式摆动。
检测传感器506能够通过透过型的光电传感器实现。检测传感器506基于连动检测杆505相对于检测传感器506的位置而变化输出。在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505a被向第一检测杆503的与第一突起部703相反侧的端部或第二检测杆504的与第二突起部704相反侧的端部施力且另一端部505b接近检测传感器506而使连动检测杆505位于将检测传感器506的发光部与感光部遮蔽的位置的情况下、在第一检测杆503克服第一压缩螺旋弹簧的恢复力而摆动且第二检测杆504克服第二压缩螺旋弹簧的恢复力而摆动及连动检测杆505因扭转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向使另一端部505b从检测传感器506离开的位置摆动的情况下,检测传感器506变化输出。
在该实施方式1中,通过第一检测杆503、与该第一检测杆503的摆动连动而动作的第一压缩螺旋弹簧及连动检测杆505、支承这些构件的单元架构件502、单元罩构件501等构成第一检测部。另外,在该实施方式1中,通过第二检测杆504、与该第二检测杆504的摆动连动而动作的第二压缩螺旋弹簧及连动检测杆505、支承这些构件的单元架构件502、单元罩构件501等构成第二检测部。
在第一检测部为有效的状态下,第一检测杆503设置成使第一突起部703与第一窗部406对置。另外,在第一检测杆503与连动检测杆505的层叠方向上,第一检测杆503设置成使与第一突起部703相反侧的端部与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505a对置。
在第二检测部为有效的状态下,第二检测杆504设置成使第二突起部704与第二窗部407对置。另外,在第二检测杆504与连动检测杆505的层叠方向上,第二检测杆504设置成使与第二突起部704相反侧的端部与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505a对置。
在第一检测部为有效的状态下,第一突起部703经由第一窗部406向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内突出。在第一检测部为有效且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充分多的情况下,第一突起部703与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侧面抵接。在第一突起部703与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侧面抵接的状态下,第一检测杆503克服第一压缩螺旋弹簧的恢复力,而使与第一突起部703相反侧的端部向从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505a离开的方向摆动。
在第二检测部为有效的状态下,第二突起部704经由第二窗部407向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内突出。在第二检测部为有效且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充分多的情况下,第二突起部704与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侧面抵接。在第二突起部704与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侧面抵接的状态下,第二检测杆504克服第二压缩螺旋弹簧的恢复力,而使与第二突起部704相反侧的端部向从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505a离开的方向摆动。
在剩余量检测机构500中,切换杆410设置于单元架构件502,第一检测杆503及第二检测杆504设置于单元架构件502,因此,在操作切换杆410使单元架构件502移动的情况下,第一检测杆503及第二检测杆504连动移动。
由此,在第一检测杆503从第一窗部406突出的状态下,第二检测杆504位于从第二窗部407退避的位置。同样地,在第二检测杆504从第二窗部407突出的状态下,第一检测杆503位于从第一窗部406退避的位置。
这样,在剩余量检测机构500中,通过对切换杆410进行操作,能够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移动到仅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有效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切换杆410及狭缝511构成移动机构。
在箱状构件302设有第一退避用肋705。第一退避用肋705被设置成,在与伴随切换杆410的操作而移动的第一突起部703干涉的位置,向第一检测杆503侧突出。第一退避用肋705具有越从第一窗部406侧离开突出量越多的第一斜面部705a。
由此,在第一突起部703从第一窗部406突出的状态下,当操作切换杆410而使该第一突起部703移动至从第一窗部406退避的位置时,第一检测杆503被第一斜面部705a按压,使第一突起部703向靠近单元罩构件501的方向摆动。通过使第一突起部703靠近单元罩构件501地摆动第一检测杆503,从而使第一检测杆503的与第一突起部703相反侧的端部向从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505a离开的方向移动。
另外,在箱状构件302设有第二退避用肋706。第二退避用肋706被设置成,在与伴随切换杆410的操作而移动的第二突起部704干涉的位置,向第二检测杆504侧突出。第二退避用肋706具有越从第二窗部407侧离开突出量越多的第二斜面部706a。
由此,在第二突起部704从第二窗部407突出的状态下,当操作切换杆410而使该第二突起部704移动至从第二窗部407退避的位置时,第二检测杆504被第二斜面部706a按压,使第二突起部704向靠近单元罩构件501的方向摆动。通过使第二突起部704靠近单元罩构件501地摆动第二检测杆504,从而使第二检测杆504的与第二突起部704相反侧的端部向从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505a离开的方向移动。
这样,通过第一退避用肋705及第二退避用肋706,使第一检测杆503的与第一突起部703相反侧的端部或第二检测杆504的与第二突起部704相反侧的端部的位置与单元架构件502的位置相对应而向从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505a离开的方向移动,能够防止与未被有效的检测部中的第一检测杆503或第二检测杆504不经意地摆动而连动,错误地摆动连动检测杆505的情况。
(剩余量的检测)
接着,对剩余量检测机构500中的检测方法进行说明。图9及图10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500中的检测方法的说明图。在图9中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A-A线切断打印装置100的截面,其中该打印装置100处于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且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变成规定量以下的状态。在图10中示出了以通过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轴心并与该轴心平行、且与第一检测杆503的摆动方向平行的平面切断了打印装置100的截面。
在图9及图10中,由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心部分形成的空间900以伴随被保持于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的记录介质202的消耗,因记录介质202的自重而向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所成的曲面的下端收容地移动。在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充分多的情况下,第一突起部703与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侧面抵接。
当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在规定量以下时,形成第一突起部703与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心部分所成的空间900对置的状态。通过第一压缩螺旋弹簧而向使第一突起部703向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侧突出的方向施力,因此在形成第一突起部703与卷心部分所成的空间900对置的状态的时刻,第一检测杆503摆动以使第一突起部703进入该空间900中(参照图10)。
当第一检测杆503摆动以使第一突起部703进入卷心部分所成的空间900时,第一检测杆503的与第一突起部703相反侧的端部克服扭转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使所抵接的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505a向单元罩侧移动。由此,连动检测杆505以其另一端部505b靠近检测传感器506的方式摆动。
连动检测杆505的另一端部505b靠近检测传感器506,使检测传感器506的输出变化。具体而言,例如连动检测杆505的另一端部505b靠近,由此检测传感器506的输出从低级变化为高级。剩余量检测机构500根据来自检测传感器506的输出值或检测传感器506的输出变化,而检测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变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1的剩余量检测机构500中,伴随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卷数减少,与其相伴,记录介质202的直径减小,因此,通过利用卷心部分移动的情况来检测卷心部分的位置,从而能够检测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是否变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
在打印装置100中,在由剩余量检测机构500检测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变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时,在液晶显示部110显示警告,并且使LED灯109以红色闪烁。然后,驱动语音输出装置输出规定的通告音。由此,能够通告记录介质202变为规定剩余量以下的情况。
在上述说明中,剩余量检测机构500中的检测方法以使用第一检测部来检测被保持于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不过,剩余量检测机构500中的检测方法在使用第二检测部来检测被保持于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的情况下也可进行同样地说明。
关于使用第二检测部来检测被保持于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的方法,由于与利用上述第一检测部进行的剩余量检测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在使用第二检测部来检测被保持于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的情况下,构成第二检测部504从第二窗部407突出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00的打印机201具有驱动控制打印机201所具有的各部的控制部(省略图示)。控制部设置于打印装置100的壳体101内,可通过例如由ROM或RAM等各种存储器与CPU构成的微型计算机来实现。
控制部基于剩余量检测机构500的检测结果,控制液晶显示部110、LED灯109及语音输出装置。具体而言,控制部在基于来自检测传感器506的输出而检测到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变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时,驱动控制使液晶显示部110显示警告,驱动控制使LED灯109以红色闪烁。另外,控制语音输出装置以从该语音输出装置输出引导语音或警告音。
这样,在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变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下,在液晶显示部110显示警告,使LED灯109以红色闪烁,并从语音输出装置输出引导语音或警告音,从而能够可靠地相对于打印机的使用者传递记录介质变为规定剩余量以下的情况。通过利用语音通告记录介质变为规定剩余量以下的情况,即使在使用者处于离开打印装置100的场所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引导记录介质202的近端。
接着,对第一检测部被无效时的第一检测杆503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第一检测部被无效时的第一检测杆503及其附近的说明图。在图11中,在第一检测部被无效时,设于第一检测杆503的第一突起部703位于从第一窗部406退避的位置。
第一检测部503从第一突起部703与第一窗部406对置的位置向从第一窗部406退避的位置移动时,与第一退避用肋705中的第一斜面部705a抵接。第一斜面部705a被设置成越从第一窗部406侧离开其突出量越多,因此,伴随第一检测杆503向从第一窗部406退避的位置的移动,第一突起部703沿着斜面部而向靠近单元罩构件501的方向移动。
由此,第一检测杆503摆动以使与第一突起部703相反侧的端部向从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离开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可靠地使第一检测杆503的与第一突起部703相反侧的端部和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505a离开,从而能够防止与未被有效的第一检测部中的第一检测杆503摆动而连动,错误地摆动连动检测杆505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00即打印机201中,能够使基于剩余量检测机构500的记录介质的剩余量的检测功能无效。剩余量检测机构500的记录介质的剩余量的检测功能在第一突起部703从第一窗部406退避且第二突起部704从第二窗部407退避的状态下被无效。
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使切换杆410位于狭缝511的弯曲部,能够使第一检测杆503位于第一突起部703从第一窗部406退避的位置,并且使第二检测杆504位于第二突起部704从第二窗部407退避的位置。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00即打印机201中,仅操作切换杆410即能够容易且可靠地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均无效。由此,在不利用近端的检测功能的情况下,例如对于通过目视设于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的终端部分(始卷部分)的标志来把握记录介质的剩余量而利用打印装置100的使用者而言,不必进行该使用者不需要的近端的通告。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00即打印机201,例如基于使用者的使用方式来调整设置姿势,在各设置姿势中可通告近端,并且也可使近端的检测无效,因此,能够对应各种打印机的使用形态。由此,能够实现打印装置100即打印机201的通用性的提高。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关于通过透过型的光电传感器实现检测传感器50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检测传感器506并不局限于透过型光电传感器。具体而言,检测传感器506也可通过例如对应连动检测杆505的接触的有无而变化输出的微型开关来实现。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通过向液晶显示部110的警告显示、LED灯109的闪烁及来自语音输出装置的语音输出对记录介质202的近端进行了通告,但不局限于这些通告机构同时动作。例如,也可以仅通过任一个通告机构进行通告,也可以组合任两个通告机构进行通告。
如以上所说明,在本实施方式1中的打印机201中,从收容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向印字部401供给记录介质202进行印字。在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形成有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与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在打印机201处于第一设置状态时,该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保持记录介质202,在打印机201处于与第一设置状态不同的第二设置状态时,该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保持记录介质202。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201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检测部,其检测随着被保持于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的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第二检测部,其检测随着被保持于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的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移动机构,其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移动到仅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有效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201,基于打印机201的设置方向,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移动而使第一检测部或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有效。由此,不会伴随复杂的控制,而基于打印机201的设置方向容易且可靠地使未被有效的另一检测部的检测无效。
这样,基于打印机201的设置方向而可靠地使未被有效的另一检测部的功能无效,从而能够仅基于适于第一检测部或第二检测部中的打印机201的设置方向的任一者的检测结果,来检测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由此,与打印机201的设置方向无关,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
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201的特征在于,具有通告部,其基于由第一检测部或第二检测部检测到的结果,通告记录介质202处于规定剩余量以下的情况。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201中,通过在液晶显示部110显示近端信息通告记录介质202变为规定剩余量以下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201,在随着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下,能够通告记录介质202变为规定剩余量以下的情况。由此,能够可靠地对打印机201的使用者传递记录介质202变为规定剩余量以下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201的特征在于,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由一个单元构成,移动机构使单元移动。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201,一体地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移动。由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仅使第一检测部或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有效。
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201的特征在于,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具有对记录介质202的侧面施力并与该侧面抵接的第一突起部703及第二突起部704,且检测由于记录介质202中心的卷心部分移动,第一突起部703及第二突起部704进入卷心部分的空间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201,通过将第一突起部703及第二突起部704的机械动作作为检测对象,不会被伴随印字之际的记录介质202的输送而记录介质202的活动(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中的记录介质202的散乱等)所左右,而能够检测随着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心部分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记录介质202变为规定剩余量以下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201的特征在于,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光学检测由于记录介质202中心的卷心部分移动,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201,能够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的物理大小与伴随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该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心部分的位置无关,而保持为恒定。由此,能够实现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的检测相关机构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201中,其从收容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向印字部401供给记录介质202进行印字,在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形成有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与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在打印机201处于第一设置状态时,该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保持记录介质202,在打印机201处于与第一设置状态不同的第二设置状态时,该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保持记录介质202。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201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检测部,其检测随着被保持于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的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第二检测部,其检测随着被保持于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的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移动机构,其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移动到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的检测均无效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201,通过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移动,能够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的检测均无效。由此,不会伴随复杂的控制,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的检测均无效。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201,能够基于打印机201的利用状况(打印机201的设置方向等),而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的检测均无效,因此,能够实现打印机201的通用性的提高。
(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打印装置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部分以相同标号表示,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2的打印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相比,在剩余量检测机构使用反射型光电传感器这一方面不同。
图1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打印装置的说明图。图12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A-A线切断了本发明所涉及的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截面。在图12中,本发明所涉及的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0具有剩余量检测机构1500。
剩余量检测机构1500具有第一检测部与第二检测部。在剩余量检测机构1500中,第一检测部由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构成,该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包括由安装于基板上的发光元件与感光元件构成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另外,在剩余量检测机构1500中,第二检测部由第二检测传感器1504构成,该第二检测传感器1504包括由安装于基板上的发光元件与感光元件构成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
剩余量检测机构中的第一检测部经由设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第一窗部1406,而检测被保持于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的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剩余量检测机构中的第二检测部经由设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第二窗部1407,而检测被保持于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403的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在图12中示出了第一检测部未被有效的状态。
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及第二检测传感器1504分别被固定于单元架构件1502。在单元架构件1502一体设有切换杆410。
单元架构件1502设置在单元罩构件501与箱状构件302之间,并能够在由单元罩构件501与箱状构件302形成的空间内移动。上述切换杆410一体设于单元架构件1502。切换杆410与设于箱状构件302的狭缝511卡合,而经由该狭缝511贯通到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侧。
切换杆410以沿着狭缝511能够移动的状态与该狭缝511卡合。在使切换杆410沿着狭缝511移动的情况下,单元架构件1502相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位置发生变化。狭缝511呈大致L字形状。由此,单元架构件1502在大致L字形状的轨道上移动。
在狭缝511中,在其弯曲部与两处两端部之间分别设有卡止用的凹部701。切换杆410具有能够卡止于卡止用的凹部701的卡止用的突起(省略图示)。通过将卡止用的突起钩挂在卡止用的凹部701中,从而能够使狭缝511内的切换杆410的位置停止。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调整单元架构件1502相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位置,并且能够固定单元架构件1502相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位置。
在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充分多的情况下,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与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侧面对置。并且,从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的发光元件照射出的光由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的侧面反射,并由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的感光元件感光。在这种状态下,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的输出值输出低级。
当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成为规定量以下时,形成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与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心部分所成的空间900对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从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的发光元件照射出的光变得不由感光元件感光,而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的输出值输出高级。
剩余量检测机构1500基于来自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的输出值或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的输出变化,而检测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变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第二检测传感器1504的动作与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在剩余量检测机构1500中,切换杆410设于单元架构件1502,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及第二检测传感器1504设于单元架构件1502,因此,在操作切换杆410使单元架构件1502移动的情况下,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及第二检测传感器1504连动而移动。
由此,在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从第一窗部1406露出的状态下,使第二检测传感器1504位于从第二窗部1407退避的位置。同样地,在第二检测传感器1504从第二窗部1407露出的状态下,使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位于从第一窗部1406退避的位置。
在使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位于从第一窗部1406退避的位置的状态下,从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的发光元件照射出的光由构成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箱状构件1302的壁面反射,并由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的感光元件感光。在这种状态下,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的输出值输出低级。
同样地,在使第二检测传感器1504位于从第二窗部1407退避的位置的状态下,从第二检测传感器1504的发光元件照射出的光由构成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箱状构件1302的壁面反射,并由第二检测传感器1504的感光元件感光。在这种状态下,第二检测传感器1504的输出值输出低级。
这样,在剩余量检测机构1500中,通过操作切换杆410,能够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移动到仅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有效的位置或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均无效的位置。
如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201中,其特征在于,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通过包括由安装于基板上的发光元件与感光元件构成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及第二检测传感器1504来实现,从而可光学检测卷心部分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201,通过采用包括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传感器1503及第二检测传感器1504来检测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从而能够实现剩余量的检测相关机构的小型化。由此,能够实现打印机201及具有该打印机201的打印装置100的小型化。
工业方面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在保持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并对该记录介质进行印字的打印机中有用,特别是适用于获取多个设置姿势的打印机中。

Claims (6)

1.一种打印机,其从收容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收容部向印字部供给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字,该记录介质卷绕成辊卷状,所述打印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介质收容部形成有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与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当所述打印机处于第一设置状态时,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保持所述记录介质,当所述打印机处于与所述第一设置状态不同的第二设置状态时,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保持所述记录介质,
并且所述打印机具有:
第一检测部,其检测随着被保持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消耗,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
第二检测部,其检测随着被保持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消耗,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移动到仅使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有效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通告部,其基于由所述第一检测部或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到的结果,通告所述记录介质处于规定剩余量以下的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由一个单元构成,
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单元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具有对所述记录介质的侧面施力并与该侧面抵接的突起部,且检测由于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移动,所述突起部进入所述卷心部分的空间的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光学检测由于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移动,所述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
6.一种打印机,其从收容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收容部向印字部供给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字,该记录介质卷绕成辊卷状,所述打印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介质收容部形成有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与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当所述打印机处于第一设置状态时,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保持所述记录介质,当所述打印机处于与所述第一设置状态不同的第二设置状态时,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保持所述记录介质,
并且所述打印机具有:
第一检测部,其检测随着被保持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消耗,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
第二检测部,其检测随着被保持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消耗,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移动到使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均无效的位置。
CN201010144884.XA 2009-03-30 2010-03-29 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06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2828 2009-03-30
JP2009082828A JP5017309B2 (ja) 2009-03-30 2009-03-30 プリン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0668A true CN101850668A (zh) 2010-10-06
CN101850668B CN101850668B (zh) 2014-08-27

Family

ID=42784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488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0668B (zh) 2009-03-30 2010-03-29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40928B2 (zh)
JP (1) JP5017309B2 (zh)
CN (1) CN10185066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2015A (zh) * 2014-11-14 2015-03-25 南京奥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敏打印机及其放纸装置
CN106687296A (zh) * 2014-11-04 2017-05-17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7718910A (zh) * 2017-10-27 2018-02-23 天津工业大学 具有无人值守远程共享打印功能的智能打印机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2746B (zh) * 2009-12-17 2011-09-28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机及其容纸组件和纸用尽检测机构
JP5543222B2 (ja) * 2010-01-05 2014-07-09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装置
JP5727720B2 (ja) * 2010-03-31 2015-06-03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2012184055A (ja) * 2011-03-03 2012-09-27 Toshiba Tec Corp ロール紙の残量検出装置及びプリンタ
US8931970B1 (en) * 2012-02-08 2015-01-13 Pyramid Group, Inc. Ticket printer
JP5950095B2 (ja) * 2012-05-02 2016-07-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切断装置
US9114949B2 (en) 2013-06-18 2015-08-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onitoring a media roll mounted in a printing apparatus
JP6257981B2 (ja) 2013-09-24 2018-01-10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ニアエンド検出装置、プリンタ
CN103950301B (zh) * 2014-03-24 2016-09-07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打印机
CN104999817A (zh) * 2015-07-31 2015-10-28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打印机
CN107199786B (zh) * 2016-03-17 2020-01-14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供纸机构及使用该供纸机构的打印装置
GB2560320B (en) * 2017-03-06 2019-06-19 Achton As Material dispenser with material level indicato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30808A (ja) * 1999-10-29 2001-05-15 Star Micronics Co Ltd プリンタ
CN1307971A (zh) * 1999-12-15 2001-08-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卷纸夹持机械装置及包括此装置的印刷机
US6502784B1 (en) * 1999-06-25 2003-01-07 Japan Cbm Corporation Device for detecting remaining quantity of rolled papers
JP3785288B2 (ja) * 1999-06-07 2006-06-1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US20060285908A1 (en) * 2003-06-25 2006-12-21 Olivetti Tecnost S.P.A. Device for detecting end of paper in a pri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94449A (en) * 1975-06-23 1976-11-30 Butler Automatic, Inc. Auto-splice system
JPS5751255Y2 (zh) * 1977-03-24 1982-11-09
EP0406760B1 (en) 1989-07-03 1994-10-05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lant growth regulating composition
JPH03128350U (zh) * 1990-04-02 1991-12-24
JP3128350B2 (ja) 1992-09-28 2001-01-2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給湯風呂装置
KR100335575B1 (ko) * 1996-03-06 2002-09-27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프린터
JP4007470B2 (ja) * 1998-10-12 2007-11-14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DE60122253T2 (de) * 2000-07-11 2007-06-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won Vorrichtung eines Druckers zum Detektieren des Endes eines Druckmediums
JP2002234223A (ja) * 2001-02-09 2002-08-20 Star Micronics Co Ltd プリンタ
JP2004262588A (ja) * 2003-02-28 2004-09-24 Seiko Epson Corp ロール紙装着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リンタ
JP4543900B2 (ja) * 2004-01-27 2010-09-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ラベルプリンタ
EP1752304B1 (en) * 2005-08-09 2008-03-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oll paper print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85288B2 (ja) * 1999-06-07 2006-06-1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US6502784B1 (en) * 1999-06-25 2003-01-07 Japan Cbm Corporation Device for detecting remaining quantity of rolled papers
JP2001130808A (ja) * 1999-10-29 2001-05-15 Star Micronics Co Ltd プリンタ
CN1307971A (zh) * 1999-12-15 2001-08-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卷纸夹持机械装置及包括此装置的印刷机
US20060285908A1 (en) * 2003-06-25 2006-12-21 Olivetti Tecnost S.P.A. Device for detecting end of paper in a printer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7296A (zh) * 2014-11-04 2017-05-17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6687296B (zh) * 2014-11-04 2018-02-13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4442015A (zh) * 2014-11-14 2015-03-25 南京奥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敏打印机及其放纸装置
CN107718910A (zh) * 2017-10-27 2018-02-23 天津工业大学 具有无人值守远程共享打印功能的智能打印机及系统
CN107718910B (zh) * 2017-10-27 2019-12-24 天津工业大学 具有无人值守远程共享打印功能的智能打印机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17309B2 (ja) 2012-09-05
US8240928B2 (en) 2012-08-14
JP2010234560A (ja) 2010-10-21
US20100247217A1 (en) 2010-09-30
CN101850668B (zh)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0668A (zh) 打印机
CN102152670B (zh) 打印机装置
JP2008114607A (ja) プリンタ
JP5865934B2 (ja) プリンタ
JPH07117919A (ja) ロール紙限界残量検出器
CN101351343B (zh) 用于热打印机的介质保持容器
CN101863169A (zh) 辊卷状记录介质的近端检测装置及打印机
JP2010105811A (ja) プリンタ及びロール紙保持機構
JP6196927B2 (ja) プリンタ
JP5985864B2 (ja) プリンター及びその用紙ガイド機構
JP7452179B2 (ja) 媒体カセット及び記録装置
JP2015016668A (ja) プリンタ
FR2584023A1 (fr) Dispositif et procede d'impression a memoire de reprise d'impression garantissant l'alignement des caracteres
JPH07281362A (ja) カートリッジ用フィルム情報読取り装置および読取り方法
CN104647911A (zh) 墨带盒和打印装置
JP5756481B2 (ja) 用紙収納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JP4376523B2 (ja) ラベル検知方法及び装置
US1201156A (en) Copy-holder.
JP2006110811A (ja) 印字装置
CN114834167A (zh) 纸张收纳装置
JP4507814B2 (ja) 印字装置
JP2001206602A (ja) ロール紙のニヤエンド検出装置
JP4506400B2 (ja) 印字装置
JPS6282056A (ja) 移動型記録装置
US804187A (en) Voting-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Citizen Watch Co., Ltd.

Patentee after: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Citizen Watch Co., Ltd.

Patentee before: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