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2734A - 内窥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2734A
CN101842734A CN200880113673A CN200880113673A CN101842734A CN 101842734 A CN101842734 A CN 101842734A CN 200880113673 A CN200880113673 A CN 200880113673A CN 200880113673 A CN200880113673 A CN 200880113673A CN 101842734 A CN101842734 A CN 101842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video signal
instrumentation
image
endoscope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3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2734B (zh
Inventor
佐藤佐一
久和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jing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42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2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2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27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63Optical arrangements
    • A61B1/00193Optical arrangements adapted for stereoscopic vi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43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output arrangements
    • A61B1/00045Display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6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using light gui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窥镜装置,其具有:影像信号取得部,其通过立体光学系统拍摄被检体而取得影像信号;影像信号处理部,其处理所述影像信号而生成显示用影像信号;计测处理部,其根据所述影像信号进行计测;以及显示部,其显示所述显示用影像信号,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从包含来自所述立体光学系统的多个像的所述影像信号中提取一个像来生成显示用影像信号,在与计测相关的期间,所述显示部显示包含由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所提取的所述一个像的所述显示用影像信号。

Description

内窥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搭载多个光学系统的内窥镜装置。
本申请根据于2007年10月30日在日本提交申请的日本特願2007-281641号主张优先权,其内容在本文中引用。
背景技术
工业用内窥镜用于观察和检查锅炉、汽轮机、发动机、化学设备、水管配管等的内部的损伤和腐蚀等。在工业用内窥镜中,为了能观察和检查多种观察物,准备了多种光学适配器,内窥镜的前端部分能更换。
作为上述的光学适配器,有在观察光学系统内形成左右两个视野的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内窥镜装置:使用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根据当使用具有视差的左右光学系统捕捉被摄体像时左右光学系统的测距点的坐标,使用三角测量原理来求出被摄体的三维空间坐标,进行被摄体的三维计测(立体计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8870号公报
图29示出现有的内窥镜装置在立体计测时显示的画面。在显示画面140上显示着来自具有视差的左右光学系统的视差影像141、142。
在立体计测中,当用户在两个视差影像中的一个(例如视差影像141)中指定了计测点(计测位置)时,内窥镜装置在另一个视差影像(例如视差影像142)上,通过图像处理来检索与该计测位置对应的匹配点,在另一个视差影像上显示匹配点。这样,根据在一个视差影像上所指定的计测点、另一个影像上的匹配点以及视差影像间的视差,利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计测部位的长度、深度、面积等。
如上所述,期望的是,在一个视差影像上所指定的计测点和另一个视差影像上的匹配点准确对应。然而,由于实际上在图像中产生噪声,因而两个点的视差影像间的匹配不一定能100%保证。因此,为使用户目视确认两个点的匹配程度,如上所述进行将两个点与两个视差影像同时显示。
这样,在现有的内窥镜装置中,由于显示多个视差影像,因而显示影像的视认性有时成为问题。例如,有时用户搞混对哪个视差影像进行计测点输入等操作。因此,如图29所示,通过在进行输入操作的视差影像141上设置框线143来提高用户的识别度,即便如此,用户大多还是搞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成的,本发明是一种内窥镜装置,该内窥镜装置具有:影像信号取得部,其通过立体光学系统拍摄被检体而取得影像信号;影像信号处理部,其处理所述影像信号而生成显示用影像信号;计测处理部,其根据所述影像信号进行计测;以及显示部,其显示所述显示用影像信号,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从包含来自所述立体光学系统的多个像的所述影像信号中提取一个像来生成显示用影像信号,在与计测相关的期间,所述显示部显示包含由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所提取的所述一个像的所述显示用影像信号。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可以在输出所述显示用影像信号的情况下,处理所述影像信号以使得放大所述一个像。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可以处理所述影像信号以使得放大所述一个像的整体。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可以处理所述影像信号以使得放大所述一个像中的预定范围。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所述内窥镜装置可以还具有计测位置输入部,该计测位置输入部输入基于由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所处理的所述影像信号的影像上的计测位置,所述计测位置输入部可以在由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所放大的所述显示用影像信号上输入所述计测位置。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与所述计测相关的期间可以至少包含所述计测位置输入部输入所述计测位置的期间。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所述计测处理部可以根据包含来自所述立体光学系统的多个像的所述影像信号进行计测。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所述内窥镜装置可以还具有计测位置输入部,该计测位置输入部输入基于由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所处理的所述影像信号的影像上的计测位置。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所述计测处理部可以计算与所述计测位置对应的多个影像间的匹配度,所述显示部可以将所述匹配度与影像一起显示。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在所述匹配度表示的匹配精度为预定以下的情况下,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可以将包含来自所述立体光学系统的多个像的所述影像信号作为所述显示用影像信号来输出。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在所述匹配度表示的匹配精度为预定以下的情况下,所述计测位置输入部可以再次输入所述计测位置。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所述内窥镜装置可以还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进行将包含来自所述立体光学系统的多个像的所述影像信号存储到存储介质内的控制。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可以读出存储在所述存储介质内的所述影像信号,根据所读出的所述影像信号,使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生成包含一个像的所述显示用影像信号,所述显示部可以显示所述显示用影像信号,所述计测处理部可以根据存储在所述存储介质内的所述影像信号进行计测。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所述内窥镜装置可以还具有指示输入部,该指示输入部输入切换所显示的影像的指示,在与计测相关的期间,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可以根据输入到所述指示输入部的指示,输出第1显示用影像信号和第2显示用影像信号中的一方,所述第1显示用影像信号是通过处理所述影像信号以使得从包含来自所述立体光学系统的多个像的影像中提取包含一个像的影像而生成的,所述第2显示用影像信号基于包含所述一个像和其他像的影像。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可以在输出所述第2显示用影像信号的情况下,处理所述影像信号以使所述一个像重叠在所述其他像上进行显示。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可以在输出所述第2显示用影像信号的情况下,处理所述影像信号以使所述一个像重叠在所述其他像上进行显示、且放大所述一个像。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可以在输出所述第2显示用影像信号的情况下,处理所述影像信号以使所述其他像重叠在所述一个像上进行显示。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可以在输出所述第2显示用影像信号的情况下,处理所述影像信号以使所述其他像重叠在所述一个像上进行显示、且放大所述其他像。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与计测相关的期间,处理影像信号以使得从包含来自多个光学系统的多个像的影像中提取包含来自一个光学系统的像的影像,能将来自一个光学系统的像独立于来自其他光学系统的像进行显示,因而获得了能提高显示影像的视认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具有的控制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动作(整体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参考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动作(计测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参考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参考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参考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的动作(计测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参考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参考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参考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的动作(整体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的动作(计测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动作(计测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参考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参考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参考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参考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的动作(计测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参考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参考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内窥镜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参考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动作(记录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动作(再现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动作(记录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动作(再现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9是示出现有的内窥镜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参考图。
标号说明
1:计测内窥镜装置;2: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3:内窥镜插入部;4:控制单元;5:遥控器;6:液晶监视器;9:CCU;30:影像信号取得部;31:操作部;33:显示部;34:影像信号处理部;38:信号转换部;42:图像存储部;43:图像计测处理部;44:存储介质;45: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标号。并且,省略重复说明。
首先,说明内窥镜装置的结构和基本动作。然后,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内窥镜装置的动作中关于计测处理的动作,在第3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关于影像信息的记录处理和图像文件再现处理的动作。计测处理与影像信息的记录处理和图像文件再现处理能分开执行。因此,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与第3及第4实施方式能任意组合。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图1示出本发明的计测内窥镜装置的外观。图2示出本发明的计测内窥镜装置的功能结构。图3示出本发明的计测内窥镜装置具有的控制单元的功能结构。
本发明的计测内窥镜装置1拍摄被检体,根据其图像计测被检体的几何特征。检查者为了进行各种观察和计测,能更换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的光学适配器,或者能适当选择内置的计测处理程序,或者能适当追加计测处理程序。以下,对进行作为计测的一例的立体计测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计测内窥镜装置1由以下构成: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内窥镜插入部3,内窥镜单元7,CCU 9(相机控制单元),液晶监视器6(显示部),遥控器5,以及控制单元4。
在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中,在大致圆筒状的适配器主体2a内配置有为了取得具有视差的影像而隔开预定距离来配置的物镜2A、2B。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利用例如形成有内螺纹等的安装部2b,以能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内窥镜插入部3的前端。
物镜2A、2B的位置对于在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的轴方向前端面侧具有视野的直视型和同样在侧面方向具有视野的侧视型是不同的,然而在本发明中采用直视型来进行图示。因此,物镜2A、2B使光轴朝向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的轴方向,配置在设于前端面的入射开口的附近。并且,在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的前端面设有使在适配器主体2a内被引导的照明光向被检体射出的照明窗2c。另外,本发明使用具有双镜头的立体光学系统作了说明,然而即使是例如棱镜等取得立体图像的光学系统,也取得与本发明相同的效果。并且,本发明在光学适配器内设有立体光学系统,然而可以在内窥镜插入部3的前端部分设置立体光学系统。
内窥镜插入部3被插入到被检体的内部来拍摄计测部分,将摄像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4。在能弯曲设置的前端部设有对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等多个光学适配器而言共用的安装部,能安装各光学适配器。尽管未特别图示,然而在前端部的内部设有拍摄由光学适配器的多个物镜成像的像的例如CCD等摄像元件、以及将照明光照射到被检体的光导向件。
内窥镜插入部3是从前端部到基端部都能弯曲的细长管状。在内窥镜插入部3的内部配置有摄像元件的信号线、光导向件主体、以及用于操作前端部的弯曲的线缆机构等(均未图示)。在内窥镜插入部3内安装有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的情况下,通过摄像元件取得具有视差的一对影像(以下称为视差影像)。然后,通过内窥镜插入部3内部的信号线将摄像信号传送到CCU 9。
内窥镜单元7具有:产生被引导到内窥镜插入部3的光导向件的照明光的照明用光源,线缆机构的电动弯曲驱动单元,以及用于存储驱动电动弯曲驱动单元的控制参数的EEPROM 8等。内窥镜单元7与内窥镜插入部3的基端部连接,内置于控制单元4中。
CCU 9控制设在内窥镜插入部3内的摄像元件的摄像,将由摄像元件所取得的摄像信号转换成例如NTSC信号等影像信号。然后将该影像信号作为输入影像信号100(参照图3)输出到控制单元4。这样,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内窥镜插入部3、内窥镜单元7以及CCU 9由包含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的内窥镜构成,并构成取得视差影像的影像信号取得部30(参照图3)。
液晶监视器6根据从控制单元4输出的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参照图3),显示被检体的影像及其他信息。液晶监视器6将构成显示部33(参照图3)的这些影像和信息分别根据需要单独或者合成来显示。如本发明那样在进行立体计测的情况下,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包含视差影像的一方或双方。
作为其他信息,例如可列举:来自后述的遥控器5等操作部的操作输入信息,操作菜单,操作用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以下将这些与操作关联的信息总称为操作画面图像)。并且,可列举在计测时使用的光标图像的显示、显示计测结果等的计测用信息102(参照图3)。
遥控器5是用于进行计测内窥镜装置1的操作输入的操作部,与控制单元4连接。作为由遥控器5进行的操作输入,例如可列举:电源的接通/断开,与校准设定相关的动作,与摄像动作相关的操作,与照明相关的操作,驱动内窥镜插入部3弯曲的操作,与计测相关的操作,计测时的计测精度的选择操作,显示在液晶监视器6上的影像的影像处理的选择操作,针对记录介质等的影像记录操作,记录在存储介质等内的影像的读出操作等。这些操作输入可适当经由用户界面来进行。
例如,尽管未图示,然而在遥控器5内设有操纵杆、杆开关、释放开关、存储开关以及计测执行开关等。利用这些,检查者通过直接对计测内窥镜装置1进行操作和指示输入,或者进行操作菜单的选择输入,或者对显示在液晶监视器6上的GUI进行操作,从而可进行各种操作输入。即,遥控器5具有由检查者进行计测等的操作输入的操作部31(参照图3)的功能。
控制单元4包含所拍摄的影像的影像处理、以及图像计测用的运算处理,控制计测内窥镜装置1。在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控制单元4由以下硬件构成:CPU 10,ROM 11,RAM 12,各种输入输出接口,以及影像信号处理电路16。
CPU 10将存储在ROM 11和后述的存储介质44(参照图3)内的控制用程序装入到RAM 12内来执行,进行后述的各功能的动作。作为输入输出接口,控制单元4具有例如RS-232C接口15、PC卡接口13、USB接口14等。
RS-232C接口15进行用于在与遥控器5、内窥镜单元7、CCU 9之间进行动作控制的通信。PC卡接口13连接有依据PCMCIA的PC卡。在本发明中,可移动的存储介质主要与PC卡接口13连接,使用于装入用于使装置工作的程序,或者存储保存与计测所需要的设定、计测结果等相关的信息和图像信息等。因此,在PC卡接口13内安装有使用闪存作为存储介质的各种存储卡,例如PCMCIA存储卡18、以及Compact Flash(注册商标)存储卡19。
USB接口14与USB设备连接。在本发明中,个人计算机17与USB接口以可拆装的方式连接。并且,在个人计算机17与USB接口4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用于以下情况的通信:将存储在存储介质内的上述各种信息、或者存储在与PC卡接口13连接的存储介质内的各种信息,与个人计算机17的内置存储器和存储装置之间进行交换,或者在个人计算机17的显示监视器上进行再现,或者取代遥控器5而对控制单元4进行各种操作输入。
因此,在个人计算机17与USB接口4连接的情况下,个人计算机17能兼备与控制单元4连接的液晶监视器6、遥控器5以及存储介质的功能。因此,可根据需要利用个人计算机17的资源来进行例如与计测相关的控制、影像处理、图像显示等。即,在该情况下,个人计算机17具有图3中的操作部31和显示部33的功能。
影像信号处理电路16对从CCU 9供给的输入影像信号100(参照图3)实施由遥控器5所指定的影像处理来生成输出影像信号101A、101B。然后,影像信号处理电路16根据需要将输出影像信号101A、101B与由CPU 10生成的操作画面图像和计测用信息102进行合成,为了显示在液晶监视器6上而转换成例如NTSC信号等,作为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液晶监视器6。
下面,说明计测内窥镜装置1的立体计测。在计测内窥镜装置1的立体计测中,至少执行以下的第1~第6处理。第1处理是从记录有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的光学数据的存储介质中读入光学信息的处理。第2处理是读入配置在内窥镜插入部3的前端部内的摄像元件与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的物镜系统之间的位置关系信息的处理。
第3处理是根据该位置关系信息、以及在成为基准的内窥镜的摄像元件与该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的物镜系统之间的、在生产时求出的位置关系信息来求出计测内窥镜装置1的摄像元件的位置误差的处理。第4处理是根据位置误差校正光学数据的处理。第5处理是根据校正后的光学数据对要计测的图像进行坐标转换的处理。第6处理是根据进行了坐标转换后的图像,通过两个图像的匹配来求出任意点的三维坐标的处理。
CPU 10控制成,例如对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执行一次上述第1~第4处理,将结果作为计测环境数据记录在存储介质上。上述第1~第4处理总称为校准处理。在此之后,当执行立体计测时,CPU 10控制成,将计测环境数据装入到RAM 12上,执行上述第5、第6处理。
另外,当进行读入前端部的摄像元件与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的物镜系统之间的位置关系信息的第2处理时,CPU 10取入设在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内的掩模的形状,通过将生产时的掩模的形状和位置进行比较来进行。在该情况下,掩模形状的取入可通过拍摄校准用的被检体并取入白图像来进行。
下面,参照图3,以与影像信号处理电路16相关联的各功能模块为中心说明控制单元4的功能。控制单元4的功能模块由以下构成:影像信号处理部34,信号转换部38,图像存储部42,图像计测处理部43,以及控制部45。这里,影像信号处理部34和信号转换部38由图2所示的影像信号处理电路16构成。
从由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内窥镜插入部3、内窥镜单元7以及CCU 9构成的影像信号取得部30,将由CCU 9实施了亮度电平调整和噪声去除处理等预处理的、包含一对视差影像的1帧影像信息作为输入影像信号输入到影像信号处理部34。可以由影像信号处理部34将预处理作为影像处理来进行。
影像信号处理部34对所输入的输入影像信号100实施影像处理,生成输出影像信号101A并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并且,影像信号处理部34可生成输出影像信号101B并输出到图像存储部42。另外,输出影像信号101A、101B不一定是不同信号,可以是被实施了相同的影像处理后的相同信号。
信号转换部38将从影像信号处理部34输出的输出影像信号101A作为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显示部33。此时,对于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可根据需要合成操作画面图像等其他图像数据。并且,在从图像计测处理部43输出了计测用信息102的情况下,信号转换部38可在也合成了计测用信息102的状态下生成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
来自操作部31的计测开始/结束信号103也被输入到影像信号处理部34。
在从操作部31接收到计测开始前和计测结束的信号的情况下,影像信号处理部34将来自影像信号取得部30的输入影像信号100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
图像存储部42用于将从影像信号处理部34输出的输出影像信号101B作为静态图像数据来存储,并设在RAM 12上。并且,当从操作部31被输入了图像记录信号104时,根据控制部45的控制,从图像存储部42中读出静态图像数据。然后,静态图像数据被输出到存储介质44,被存储在存储介质44内。
图像计测处理部43使用存储在图像存储部42内的静态图像数据来进行计测处理,并生成计测的操作输入所需要的计测用GUI图像。在本发明中,图像计测处理部43根据公知的算法进行立体计测。例如,当通过操作部31在液晶监视器6的显示图像上输入了计测点时,图像计测处理部43对与计测点对应的各视差影像的对应点的位置信息根据各自的亮度信息进行匹配处理来取得。然后,图像计测处理部43根据三角测量的原理来计算计测点的三维坐标。
对于计测点的信息等,使用例如通过利用遥控器5等操作液晶监视器6上的对位光标的GUI而取得的计测输入信息107、即被输入到图像计测处理部43的信息。该立体计测的计测结果与包含计测距离和计测点的标记等在内的计测用GUI图像一起作为计测用信息102被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由信号转换部38与输出影像信号101A的影像进行合成,显示在显示部33上。
控制部45由CPU 10、ROM 11以及RAM 12构成。存储在ROM 11内的控制用程序由CPU 10读出并装入到RAM 12内,控制用程序内描述的命令由CPU 10执行,从而由控制部45控制各部的动作。另外,在图3中,为了避免图示繁琐,省略了连接控制部45和各部的箭头。
下面,说明计测内窥镜装置1的基本动作。在计测开始前,进行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的光学特性信息、例如倍率信息和镜头的失真特性信息等的设定。这可以由检查者使用遥控器5来输入,也可以读出存储在存储介质内的条件。该光学特性信息被存储在RAM 12内。检查者将被检体插入到安装有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的内窥镜插入部3内,通过遥控器5调整前端部的弯曲,朝向被检体的期望的计测部位。
通过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成像在摄像元件上的像通过CCU 9作为输入影像信号100被输出到控制单元4。然后,被检体的影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6上。检查者在观察该影像的同时,设定被检体的计测位置。然后,设定计测点的对位光标显示在液晶监视器6上。例如,在进行距离计测的情况下,检查者指定两点计测点。然后,检查者例如进行从遥控器5的操作部31按下计测开始开关的操作输入。于是,操作部31将计测开始信号103输出到影像信号处理部34,并将计测输入信息107输出到图像计测处理部43。
通过影像信号处理部34进行了影像处理后的输出影像信号101A被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并且,来自影像信号处理部34的输出影像信号101B作为静态图像数据被存储在图像存储部42内。这里,输出影像信号101B可以是与输入影像信号100相同的影像信号,也可以是对输入影像信号100实施了使计测精度不受影响的程度的图像处理(轮廓校正等)后的影像信号。
当输出影像信号101B被存储在图像存储部42内时,图像计测处理部43根据计测输入信息107开始图像计测运算。然后,将计测结果作为计测内信息102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信号转换部38生成使计测用信息102与输出影像信号101A合成后的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并输出到液晶监视器6。由此,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的影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6上。
下面,参照流程图和显示画面的例子来说明计测内窥镜装置1的计测动作。图4示出计测内窥镜装置1的整体动作步骤。计测内窥镜装置1当被接通了电源时,在将通过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所取得的影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6上的影像显示模式下进行动作。然后,当从遥控器5等操作部产生了操作输入时,计测内窥镜装置1在与操作输入对应的各种处理模式下进行动作。以下,使用各种处理模式,即进行计测处理、影像信息的记录处理、以及图像文件再现处理的模式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4所示,在ST101中,影像信号取得部30取得1帧的影像信息。即,输入影像信号100从影像信号取得部30被输出到控制单元4的影像信号处理部34,通过影像信号处理部34取得1帧的输入影像信号100作为影像信息。
接下来,在ST102中,影像信号处理部34将输入影像信号100的1帧的影像信号直接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信号转换部38将与另一图像数据合成后的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显示部33。由此,基于由影像信号取得部30所取得的影像信号的影像显示在显示部33上。当ST102结束时,处理转移到ST103。
在ST103中,控制部45确认是否进行了操作输入,在进行了操作输入的情况下,执行与操作输入对应的各个处理。例如,在进行了起动计测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ST104。并且,在进行了将影像信息记录到后述的图像文件内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ST105。并且,在进行了再现作为后述的图像文件所记录的影像信息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ST106。另一方面,在未进行操作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ST101,取得随后1帧的影像信息,重复上述。
由此,在不产生操作输入的情况下,实现了在显示部33上大致实时显示被实施了当前的影像处理后的每1帧的影像的影像显示模式。
图5示出这样的影像显示模式中的显示画面的一例。在影像显示模式中,显示画面60由呈I字状设在显示部33的画面的上下和中央的显示区域和除了该显示区域以外的两个大致矩形的显示区域构成。在图示左侧的显示区域内大致实时显示有视差影像61L,同样在右侧的显示区域内大致实时显示有视差影像61R。视差影像61L、61R是分别与通过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的物镜2B、2B同时取得的一对像对应的一对视差影像。
在图5的例子中,在各个视差影像的下半部显示有具有三维形状的被检体62(汽轮机叶片列等)。在显示画面60上,此外还可适当地重叠显示图像信息和字符信息等。在本发明中,在视差影像61L的下侧区域内实时显示有当前的日期时间作为日期时间信息63。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计测处理、即在图4的ST102中作为操作输入而进行了起动计测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的动作。首先,在作为操作输入而进行了起动计测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即,在从操作部31被输入了计测开始信号103的情况下,执行ST104、即图6所示的计测处理。不过,ST110~ST112的处理是生成输出影像信号101A的处理,ST113的处理是生成输出影像信号101B的处理,分别在两个系统中同时并行处理。
在ST110中,影像信号处理部34进行针对来自影像信号取得部30的输入影像信号100,将影像分割为图5的视差影像61L和61R这两个影像的处理。即,影像信号处理部将所取得的影像信息按每个视差影像进行分割。
接下来,在ST111中,影像信号处理部34对通过ST110所分割的两个视差影像中的一个视差影像(视差影像61L)实施放大处理。基于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被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在本实施方式中,影像信号处理部34以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的纵向的长度与显示部33的画面的纵向的长度大致相等的方式对视差影像61L的整体进行放大处理来形成为视差影像61La。
接下来,在ST112中,信号转换部38使在图像计测处理部43中所生成的计测用信息102与基于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的输出影像信号101A重叠,作为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显示部33。显示部33根据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对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进行显示。通过显示两个视差影像61L和61R中的一个,可提高相对于检查者的视认性。并且,通过放大显示一个视差影像,可进一步提高视认性。在本例中,使用视差影像61L,然而可以使用另一个视差影像61R。
与上述的ST110~ST112并行地处理ST113。在ST113中,输出影像信号101B从影像信号处理部34被输出到图像存储部42,被暂时存储在图像存储部42内。该输出影像信号101B与输入影像信号100一样,是基于包含视差影像61L和61R的双方的影像的影像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图像计测处理部43执行的立体计测处理根据三角测量的原理求出计测点的三维坐标。因此,在图像存储部42内,与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分开地暂时存储有具有左右视差影像的双方的计测用影像信号101b。
图7示出计测起动时的显示画面60A的一例。在显示画面60A中,除了显示有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日期时间信息63以外,还显示有与计测用GUI图像对应的计测条件信息64、操作用图标65、计测用光标66、消息信息67、图像匹配度信息68等。
显示画面60A由左右并列配置的两个大致矩形的显示区域构成。两个显示区域中的左侧的显示区域与在图5所示的显示画面60中显示有视差影像61L的显示区域相似。在图5所示的显示画面60中显示有视差影像61L的显示区域被放大,以使其纵向的长度与显示部33的画面的纵向的长度大致相同。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显示在显示画面60A的左侧的显示区域内。日期时间信息63、计测条件信息64、操作用图标65、消息信息67、图像匹配度信息68等显示在显示画面60A的右侧的显示区域内。计测用光标66与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重叠地显示。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视差影像61L的整体进行放大处理直到在图5所示的显示画面60中未显示视差影像61L和61R的区域,而显示为视差影像61La。
计测条件信息64表示当前的计测条件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显示了使用中的立体计测用光学适配器2的种类。作为一例,操作用图标65由以下构成:设定要执行的计测运算的种类例如距离(“两点间”)、深度、面积、角度等的计测切换图标65a,用于进行计测用光标66的形状和颜色的变更等各种设定变更的模式切换图标65b,清除计测点、计测执行结果等的清除图标65c,结束计测处理的结束图标65d,以及用于输入对后述的显示画面60A的显示形式进行切换的指示的显示切换图标65e。
计测用光标66用于根据来自操作部31的操作输入在显示画面60A上输入计测点,或者进行图标和菜单选择等的操作。消息信息67将与操作和计测相关的信息作为各种字符信息和数值信息来显示。例如,在图7中显示有操作指南(例如:PUT M1=第1计测点的输入)。
图像匹配度信息68表示由检查者所输入的、与一个视差影像(在本例中是视差影像61L)上的指定位置对应的位置处的一个视差影像与另一个视差影像(在本例中是视差影像61R)的图像匹配(一致)程度(以下称为匹配度)。该匹配度由图像计测处理部43计算。匹配度由六个四角形指示符表示,匹配度越强(指定位置处的图像越一致),四角形指示符显示得就越少。
并且,可以取代图像匹配度信息而显示物体距离信息。
物体距离信息表示内窥镜插入部3的前端部与被检体62之间的距离程度。该物体距离由图像计测处理部43计算。物体距离由六个四角形指示符表示,物体距离越近,四角形指示符显示得就越少。
并且,在本例中,匹配度信息和物体距离信息由四角形指示符表现,然而也可以由数值和其他形式表现。
如图6所示,当以上的ST112和ST113结束时,处理转移到ST114。
在ST114中,作为图7的消息信息67,显示有督促计测点输入的消息,受理计测点输入。检查者在观察显示部33的显示画面60A的同时,通过操作部31移动计测用光标66,通过在画面上选择位置来输入计测点。然后,每当选择了位置时,取得视差影像61L(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上的坐标信息,如图8所示,例如X字状的选择位置显示图形69a、69b与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重叠。例如,在测定距离的情况下,检查者这样指定两个部位的位置,于是ST114结束,处理转移到ST115。
在ST115中,图像计测处理部43从图像存储部42中读出在ST113中暂时存储在图像存储部42内的输出影像信号101B。接下来,图像计测处理部43根据基于所读出的输出影像信号101B的静态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匹配处理来检索与在ST114中所输入的视差影像61L的计测位置对应的视差影像61R的对应位置。
在ST116中,图像计测处理部43根据在ST114中所输入的视差影像61L的计测位置、以及在ST115中检索出的与视差影像61L的计测位置对应的视差影像61R的对应位置,利用两个影像的视差来进行计测处理。
接下来,在ST117中,图像计测处理部43将在ST116中进行的计测处理的结果作为计测用信息102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信号转换部38使在图像计测处理部43中所生成的计测用信息102与来自影像信号处理部34的输出影像信号101A重叠,作为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显示部33。显示部33根据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对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进行显示。其结果,如图8所示,显示有计测结果信息70。作为一例,在图8中两点间(69a、69b)的计测距离L显示为“L=2.34mm”。
接下来,在ST118中,控制部45确认在操作部31中是否进行了结束计测的操作。在未进行结束计测的操作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ST114。并且,在进行了结束计测的操作的情况下,计测处理结束,处理转移到图4的ST101。由此,计测内窥镜装置1的动作转移到影像显示模式,进行取得下一帧的影像信息的动作。
如上所述,在图6的ST115中,计算由检查者在一个视差影像(在本例中是视差影像61L)上指定的位置、与另一个视差影像(在本例中是视差影像61R)上的位置处的图像的匹配度,在ST117中显示该计算结果。此时,可以切换仅显示了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的图7的显示画面60A、以及显示有视差影像61L和61R的双方的显示画面(与图29所示的现有的显示画面140相同的显示画面)来显示。
例如,当检查者观察图7的图像匹配度信息68来选择了显示切换图标65e时,控制部45识别出输入了显示画面的切换指示,执行切换显示画面的处理。影像信号处理部34根据来自控制部45的指示,将基于包含视差影像61L和61R的双方的影像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其结果,画面回到显示有视差影像61L和61R的双方的显示画面。这样,检查者可目视确认在视差影像61L和61R上指定点是否一致。
并且,在匹配度低的情况下,可以自动显示出显示有视差影像视差影像61L和61R的双方的显示画面,可以使检查者目视确认在视差影像61L和61R上指定点是否一致。在该情况下,控制部45通过对由图像计测处理部43计算出的匹配度与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匹配度是否低。控制部45根据该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切换显示画面。在与匹配度的比较中使用的阈值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由用户设定。在匹配度低的情况下,控制部45执行切换显示画面的处理。影像信号处理部34根据来自控制部45的指示,将基于包含视差影像61L和61R的双方的影像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
并且,如图9所示,在显示画面60A中,为使检查者目视确认在视差影像间指定点是否一致,控制部45可以重叠显示在视差影像61R中提取出由检查者在视差影像61L(视差影像61La)上指定的位置的周边的周边影像80。并且,在图9中,在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上重叠周边影像80来显示,然而可以在周边影像80上重叠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来显示。并且,图7所示的显示画面60A和图9所示的显示画面60A可以根据显示切换图标65e的操作来进行切换。
并且,在与所输入的计测点相关的匹配度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45可以自动在显示部33的显示画面上显示视差影像61L和61R的双方,并使检查者修正计测点。在该情况下,如图10所示,在图6的ST115与ST116之间追加ST120~ST124。
在ST120中,控制部45将由图像计测处理部43计算出的匹配度与阈值进行比较,确认匹配度是否是预定阈值以上。在匹配度是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ST116。在匹配度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在消息信息67处显示图像匹配处理有错误的消息,处理转移到ST121。
在ST121中,控制部45执行切换显示画面的处理。影像信号处理部34根据来自控制部45的指示,将基于在ST113中暂时存储于图像存储部42内的包含视差影像61L和61R的双方的影像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其结果,如图12所示,在显示部33的显示画面上显示有视差影像61L和61R的双方。
在ST122中,检查者在观察显示有视差影像61L和61R的双方的显示画面的同时,通过操作部31移动计测用光标66,通过在画面上选择位置来修正计测点。对应于修正后的位置,再次取得视差影像61L和61R上的坐标信息。
在ST123中,控制部45执行切换显示画面的处理。影像信号处理部34根据来自控制部45的指示,将基于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信号转换部38使修正后的计测用信息102与输出影像信号101A重叠,作为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显示部33。其结果,如图13所示,在显示部33上再次显示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
由此,计测点被修正成使与计测点相关的匹配度为预定阈值以上,处理转移到ST124。
在ST124中,控制部45确认在操作部31中是否进行了结束计测点输入的操作。在未进行结束计测点输入的操作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ST114。并且,在进行了结束计测点输入的操作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ST116,进行计测处理。
即,ST120~ST123根据计测所需要的计测点数量而重复。
另外,在ST120中判定为匹配度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在ST122中,可以清除在ST114中所输入的计测点,并再次输入计测点。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与计测相关的期间(包含从计测处理开始的时刻到进行计测并生成计测结果的时刻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中,当从操作部31被输入了计测开始信号103时,显示进行了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检查者一边观察显示有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的显示画面,一边进行计测点输入等操作。由此,可提高显示影像的视认性,可期待的是,检查者不会搞混对哪个视差影像进行计测点输入等操作。
并且,通过放大显示一个视差影像,可进一步提高视认性。
图14和图15示出将两个视差影像61L和61R中的一个放大显示的时机发生了变更的例子。
在图4的ST102中,将在ST101中所取得的1帧的输入影像信号100的影像信号直接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即,在不产生操作输入的情况下,包含视差影像61L和61R的双方的影像显示在显示部33上。
然而,如图14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当在ST101中取得了1帧的影像信息时,取代图4的ST102的处理,而执行ST130~ST133的处理。在这些ST130~ST133中,进行与图6的ST110~ST113相同的处理。即,在本变形例中,针对在S101中所取得的1帧的输入影像信号100,将影像分割为两个视差影像61L和61R(ST130),对一个视差影像61L实施放大处理(ST131),将放大处理后的一个视差影像61La显示在显示部33上(ST132)。
这样,在影像显示模式(当实时显示被摄体的影像信号时)中,影像信号处理部34可以将视差影像61La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来输出。
此时,即使处理从影像显示模式转移到计测模式,视差影像61La也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在计测模式中继续显示。即,当在图14的ST103中进行了起动计测的操作输入时,处理转移到ST104。在本变形例中的计测处理中,如图15所示,执行ST114~ST118的处理。由于在影像显示模式中已进行了显示放大处理后的一个视差影像61La的处理,因而省略与图6的ST110~ST113相当的处理。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是视差影像的放大处理。在第1实施方式中,视差影像61L的整体自动进行放大处理,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视差影像61L中由检查者指定的区域被放大处理。
如图16所示,在ST200中,影像信号处理部34通过进行针对来自影像信号取得部30的输入影像信号100而将影像分割为图5的视差影像61L和61R这两个影像的处理,由此将所取得的影像信息按每个视差影像进行分割。基于分割后的两个视差影像中的一个视差影像(视差影像61L)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被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
接下来,在ST201中,信号转换部38使在图像计测处理部43中所生成的计测用信息102与基于视差影像61L的输出影像信号101A重叠,作为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显示部33。显示部33根据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显示视差影像61L。
与上述的ST200、ST201并行来处理ST113。ST113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图17示出这样的计测起动时的显示画面60B。在显示画面60B上显示有视差影像61L、日期时间信息63、计测条件信息64、操作用图标65、消息信息67、放大用光标72等。
显示画面60B包括:配置在显示画面60B的大致中央、且大小与在图5所示的显示画面60中显示有视差影像61L的显示区域相同的显示区域;以及包围该显示区域的周围的框状的显示区域。
视差影像61L显示在显示画面60B的大致中央的显示区域内。并且,日期时间信息63、计测条件信息64、操作用图标65、消息信息67等显示在框状的显示区域的上下。
放大用光标72用于根据来自操作部31的操作输入在显示画面60A上指定放大区域。放大用光标72与视差影像61L重叠地显示。
如图16所示,当以上的ST200和ST201结束时,处理转移到ST202。在ST202中,在视差影像61L中指定要放大的区域。首先,如图17所示,作为消息信息67,显示有督促放大区域指定的消息,控制部45受理放大区域的输入。检查者在观察显示有视差影像61L的显示部33的显示画面60B的同时,通过操作部31移动放大用光标72,通过在画面上选择任意的两点73a、73b来输入放大区域。将连接所选择的两点73a、73b的线段作为对角线的长方形被指定为放大区域。所指定的放大区域的信息被输出到影像信号处理部34。
另外,如图18所示,在ST202中,检查者在观察显示有视差影像61L的显示部33的显示画面60B的同时,通过操作部31移动放大用光标72,通过在画面上选择任意的一点73c来输入放大区域。在该情况下,以所选择的一点73c作为中心的预定区域被指定为放大区域。
在ST203中,影像信号处理部34根据ST202中的放大区域的信息,对视差影像61L实施放大处理。基于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被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信号转换部38使在图像计测处理部43中所生成的计测用信息102与基于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的输出影像信号101A重叠,作为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显示部33。显示部33根据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取代视差影像61L而再次显示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
图19示出这样的ST202和ST203中的放大处理后的显示画面60C。在显示画面60C上显示有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日期时间信息63、计测条件信息64、操作用图标65、计测用光标66、消息信息67、图像匹配度信息68等。
显示画面60C与图17的显示画面60B同样,包括:配置在显示画面60C的大致中央、且大小与在图5所示的显示画面60中显示有视差影像61L的显示区域相同的显示区域;以及包围该显示区域的周围的框状的显示区域。
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显示在显示画面60C的大致中央的显示区域内。并且,日期时间信息63、计测条件信息64、操作用图标65、消息信息67、图像匹配度信息68等显示在框状的显示区域的上下。计测用光标66与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重叠地显示。
如图20所示,信号转换部38可以在放大前后变更显示形式(菜单的显示位置等),放大处理后的显示画面60D可以与图7所示的显示画面60A一样,由左右配置的两个大致矩形的显示区域构成。在该情况下,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显示在显示画面60D的左侧的显示区域内。日期时间信息63、计测条件信息64、操作用图标65、消息信息67、图像匹配度信息68等显示在显示画面60D的右侧的显示区域内。计测用光标66与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重叠地显示。
当以上的ST203结束时,处理转移到ST114。ST114~ST118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与计测相关的期间(包含从计测处理开始的时刻到进行计测并生成计测结果的时刻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中,当检查者指定了放大区域时,视差影像61L中由检查者指定的区域被放大处理,并显示为视差影像61La。检查者在观察显示有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的显示画面的同时,进行计测点输入等操作。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取得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测定者可任意指定视差影像61L的放大区域,因而可进一步提高视认性。
另外,放大用光标72可以显示成使其形状和颜色等与计测用光标66不同。并且,在指定放大区域时,可以不显示图像匹配度信息68。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如图21所示,在ST210中,影像信号处理部34将来自影像信号取得部30的输入影像信号100直接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即,在本变形例中,基于视差影像61L和61R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被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接下来,信号转换部38使在图像计测处理部43中所生成的计测用信息102与基于视差影像61L和61R的输出影像信号101A重叠,作为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显示部33。显示部33根据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显示视差影像61L和61R。
图22示出这样的计测起动时的显示画面60E。在显示画面60E上显示有视差影像61L和61R、日期时间信息63、计测条件信息64、操作用图标65、消息信息67、放大用光标72等。视差影像61L和61R、日期时间信息63、计测条件信息64、操作用图标65、消息信息67等与图5的显示画面60同样地显示。放大用光标72与视差影像61L重叠地显示。
在ST211中,在视差影像61L中指定要放大的区域。首先,如图22所示,作为消息信息67,显示有督促放大区域指定的消息,控制部45受理放大区域的输入。检查者在观察显示有视差影像61L的显示部33的显示画面60E的同时,通过操作部31移动放大用光标72,通过在画面上选择任意的两点73a、73b来输入放大区域。将连接所选择的两点73a、73b的线段作为对角线的长方形被指定为放大区域。所指定的放大区域的信息被输出到影像信号处理部34。
接下来,在ST212中,影像信号处理部34通过进行针对来自影像信号取得部30的输入影像信号100将影像分割为图5的视差影像61L和61R这两个影像的处理,将所取得的影像信息按每个视差影像进行分割。
接下来,在ST213中,影像信号处理部34根据ST211中的放大区域的信息,对在ST212中所分割的两个视差影像中的一个视差影像(视差影像61L)实施放大处理。基于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被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信号转换部38使在图像计测处理部43中所生成的计测用信息102与基于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的输出影像信号101A重叠,作为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显示部33。显示部33根据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取代视差影像61L和61R而再次显示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
图23示出这样的ST211~ST213中的放大处理后的显示画面60F。在显示画面60F上显示有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日期时间信息63、计测条件信息64、操作用图标65、计测用光标66、消息信息67等。
显示画面60F例如与图17的显示画面60B一样,包括:配置在显示画面60F的大致中央、且大小与在图5所示的显示画面60中显示有视差影像61L的显示区域相同的显示区域;以及包围该显示区域的周围的框状的显示区域。
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显示在显示画面60F的大致中央的显示区域内。并且,日期时间信息63、计测条件信息64、操作用图标65、消息信息67等显示在框状的显示区域的上下。计测用光标66与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重叠地显示。
当以上的ST213结束时,处理转移到ST114。ST114~ST118的处理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也可取得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ST213中,如图24所示,基于视差影像61La的影像信号可以与输入影像信号100一起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被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信号转换部38使在图像计测处理部43中所生成的计测用信息102与来自影像信号处理部34的输出影像信号101A重叠,作为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显示部33。在该情况下,显示部33根据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将放大后的视差影像61La与视差影像61L和61R一起显元。
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同一显示画面上可观察视差影像61L、61R、以及重叠在视差影像61L和61R上的视差影像61La,因而可期待检查者在把握视差影像的整体像的同时,关注于放大后的视差影像61La。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影像信息的存储处理和图像文件的再现处理,即,在图4的ST102中,作为操作输入而进行了记录影像信息的操作输入或者再现图像文件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的动作。
首先,说明在图4的ST102中,作为操作输入而进行了记录影像信息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的动作。在从操作部31被输入了图像记录信号104的情况下,执行ST105,即图25所示的记录处理。在图4中,即使在ST104的执行中,也能通过操作输入而受理ST105的记录处理并执行该记录处理。
在ST300中,影像信号处理部34将来自影像信号取得部30的输入影像信号100直接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B输出到图像存储部42。即,与视差影像61L和61R对应的影像信号被暂时存储在图像存储部42内。
在ST301中,根据控制部45的控制,从图像存储部42中读出在ST300被暂时存储于图像存储部42内的影像信号。在ST302中,在ST301中从图像存储部42读出的影像信号作为图像文件被记录在与PC卡接口13连接的PCMCIA存储卡18、Compact Flash(注册商标)存储卡19等存储介质44内。此时,影像信号可作为单独的图像文件来区别地记录。
下面,说明在图4的ST102中,作为操作输入而进行了再现图像文件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的动作。在进行了再现图像文件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执行ST106,即图26所示的再现处理。在图4中,ST106的再现处理不能与ST104的计测处理和ST105的记录处理并行执行。在计测处理和记录处理的处理中进行了再现处理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控制部45中断这些处理,而执行再现处理。
在ST310中,例如,图像文件一览等选择菜单等显示在显示画面60上。检查者使用遥控器5等来选择要再现的图像文件(影像信息)。所选择的影像信号根据控制部45的控制从存储介质44中被读出。该影像信号与在图21的步骤ST302中被存储在存储介质44内的输出影像信号101B相同。在ST311中,从存储介质44中读出的影像信号被暂时存储在图像存储部42内。
在ST312中,暂时存储在图像存储部42内的影像信号被输出到影像信号处理部34。影像信号处理部34通过进行针对来自图像存储部42的影像信号将影像分割为视差影像61L和61R这两个影像的处理,将所取得的影像信息按每个视差影像进行分割。
在ST313中,与ST111一样,影像信号处理部34对在ST312中所分割的两个视差影像中的一个视差影像(视差影像61L)实施放大处理。基于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被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
在ST314中,信号转换部38使在图像计测处理部43中所生成的计测用信息102与基于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的输出影像信号101A重叠,作为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显示部33。此时的显示画面除了不象影像显示模式进行实时显示,而是静态图像显示以外,与图7的显示画面60A相同。不过,例如可适当进行这样的变形:显示记录时的日期时间作为日期时间信息63,或者将用于识别图像文件的字符信息、和表示是图像再现模式的图标等重叠显示在显示画面60上。
在ST315中,控制部45确认在操作部31中是否进行了结束图像文件再现的操作输入。在进行了图像文件再现结束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再现处理结束,处理转移到图4的ST101。这样,例如在目的仅是通过显示部33观察过去记录的被检体的图像的情况下,检查者可在观察完被检体的图像之后进行图像文件再现结束的操作输入,恢复到影像显示模式。在ST315中未进行图像文件再现结束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ST316。
在ST316中,控制部45确认在操作部31中是否进行了起动计测的操作输入。在进行了起动计测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ST317。并且,在未进行起动计测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ST315。
ST317~ST322示出使用存储在图像存储部42内的影像信号来进行图像计测的计测处理。以下,以与图6的ST110~ST118的计测处理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ST317中,根据控制部45的控制,读出在ST311中被暂时存储于图像存储部42内的影像信号并将其输出到影像信号处理部34。
在ST318中,进行与图6的ST114相同的处理。在ST319~ST321中,进行与图6的ST115~ST117相同的处理。即,在ST320中,图像计测处理部43使用基于在ST310中所读出的影像信号的静态图像数据来进行计测处理。并且,在ST321中,信号转换部38使在图像计测处理部43中所生成的计测用信息102与基于来自影像信号处理部34的视差影像61L的输出影像信号101A重叠,作为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显示部33。显示部33根据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显示视差影像61L。在ST322中,进行与图6的ST118相同的处理。
〔第4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第3实施方式一样,涉及影像信息的存储处理和图像文件的再现处理,即,涉及在图4的ST102中,作为操作输入而进行了记录影像信息的操作输入或者再现图像文件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用影像和计测用影像是分别记录的。
首先,说明在图4的ST102中,作为操作输入而进行了记录影像信息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的动作。在从操作部31被输入了图像记录信号104的情况下,执行ST105,即图27中ST400~ST407所示的记录处理。在图4中,即使在ST104的执行中,控制部45也能通过操作输入而受理ST105的记录处理并执行该记录处理。
在ST400中,控制部45进行是否是计测处理中的确认,在是计测处理中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ST401和ST405,在不是计测处理中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ST405。
在ST400中,在确认为是计测处理中的情况下的动作如以下所述。
ST401~ST404的处理是与显示用影像的记录相关的处理,ST405~ST407的处理是与计测用影像或显示用影像的记录相关的处理,分别在两个系统中同时并行处理。在ST401中,影像信号处理部34通过进行针对来自影像信号取得部30的输入影像信号100将影像分割为图6的视差影像61L和61R这两个影像的处理,将所取得的影像信息按每个视差影像进行分割。基于分割后的两个视差影像中的一个(在本例中是视差影像61L)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B被输出到图像存储部42。
在ST402中,与在ST401中所分割的视差影像61L对应的影像信号被存储在图像存储部42内。在图4的ST104中已进行了影像信息分割的情况下,作为该处理结果的影像信号在以后处理中被使用。
在ST403中,根据控制部45的控制,从图像存储部42中读出在ST402中被暂时存储于图像存储部42内的影像信号。在ST404中,在ST403中从图像存储部42所读出的影像信号作为图像文件被记录在与PC卡接口13连接的PCMCIA存储卡18、Compact Flash(注册商标)存储卡19等存储介质44内。此时,影像信号可作为单独的图像文件来区别地记录。
另一方面,在ST405中,基于包含视差影像61L和61R的双方的影像的输出影像信号101B从影像信号处理部34被输出到图像存储部42,影像信息被暂时存储在图像存储部42内。在计测处理ST104中已进行了影像信号存储的情况下,该影像信号在以后处理中被使用。
在ST406中,根据控制部45的控制,读出在ST405中被暂时存储于图像存储部42内的影像信号。接下来,在ST407中,在ST406中从图像存储部42读出的影像信号作为图像文件被记录在与PC卡接口13连接的PCMCIA存储卡18、Compact Flash(注册商标)存储卡19等存储介质44内。此时,影像信号可作为单独的图像文件来区别地记录。
并且,在ST400中确认为不是计测处理中的情况下,执行与显示用影像的记录相关的处理(ST405~ST407)。
下面,说明在图4的ST102中,作为操作输入而进行了再现图像文件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的动作。在进行了再现图像文件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执行ST106,即图28中ST410~ST424所示的再现处理。在图4中,ST106的再现处理不能与ST104的计测处理和ST105的记录处理并行执行,在计测处理和记录处理的处理中进行了再现处理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中断这些处理,从而执行再现处理。
在ST410中,例如,图像文件一览等选择菜单等显示在显示画面60上。对于检查者使用遥控器5等选择为要再现的图像文件(显示用影像信息)的影像信号,根据控制部45的控制从存储介质44中被读出。该影像信号与记录时的输出影像信号101A相同,在图27的步骤ST407中作为计测用影像信号或者显示用影像信号被存储在存储介质44内。在ST411中,从存储介质44中读出的影像信号作为显示用影像信号被暂时存储在图像存储部42内。
在ST412中,在ST411中被存储在图像存储部42内的显示用影像信号从图像存储部42被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从信号转换部38被输出到显示部33,在显示部33上显示影像。此时的显示画面除了不象影像显示模式那样进行实时显示,而是静态图像显示以外,与图5的显示画面60相同。并且,作为显示用影像信号,还能使用在图27的步骤ST404中被存储于存储介质44内的影像信号,在该情况下,显示两个视差影像61L和61R中的一个视差影像61L。
在ST413中,控制部45确认在操作部31中是否进行了结束图像文件再现的操作输入。在进行了图像文件再现结束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再现处理结束,处理转移到图4的ST101。在ST413中未进行图像文件再现结束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ST414。
在ST414中,控制部45确认在操作部31中是否进行了起动计测的操作输入。在进行了起动计测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ST415。并且,在未进行起动计测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ST413。
ST415~ST424示出使用在ST411中存储于图像存储部42内的影像信号来进行图像计测的计测处理。以下,以与图6的ST110~ST118的计测处理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ST415中,根据控制部45的控制,作为显示用影像信号而读出在ST411中被暂时存储于图像存储部42内的影像信号,并将其输出到影像信号处理部34。不过,由于仅使用两个视差影像中的一个视差影像不能进行计测处理,因而在暂时存储于图像存储部42内的影像信号是在图23的ST404中存储于存储介质44内的影像信号的情况下,不进行计测处理,处理转移到步骤S413(未图示)。
在ST416中,影像信号处理部34进行针对从图像存储部42读出的显示用影像信号将影像分割为两个视差影像的处理,将基于一个视差影像(在本例中是图7的视差影像61L)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
在ST417中,与ST111一样,影像信号处理部34对在ST416中所分割的两个视差影像中的一个视差影像(视差影像61L)实施放大处理。基于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出影像信号101A被输出到信号转换部38。
在ST418中,进行与图6的ST112相同的处理。即,信号转换部38使在图像计测处理部43中所生成的计测用信息102与基于放大处理后的视差影像61La的输出影像信号101A重叠,作为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显示部33。显示部33根据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显示视差影像61La。通过显示两个视差影像61L和61R中的一方,可提高相对于检查者的视认性。在本例中,使用视差影像61L,然而可以使用视差影像61R。
在ST419中,进行与图21的ST114相同的处理。在ST420中,根据控制部45的控制,读出在ST411中被暂时存储于图像存储部42内的影像信号,并作为计测用影像信号输出到图像计测处理部43。该影像信号与记录时的输出影像信号101A相同,在图27的步骤ST407中作为计测用影像信号被存储在存储介质44内。
在ST421~ST423中,进行与图6的ST115~ST117相同的处理。即,在ST422中,图像计测处理部43使用基于在ST420中所读出的计测用影像信号的静态图像数据来进行计测处理。并且,在ST423中,信号转换部38使在图像计测处理部43中所生成的计测用信息102与来自影像信号处理部34的输出影像信号101A重叠,作为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输出到显示部33。显示部33根据显示用影像信号101a显示视差影像61L。在ST422中,进行与图6的ST118相同的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与计测相关的期间(至少包含计测模式开始的时刻、或者进行计测并生成计测结果的时刻的期间)中,通过处理影像信号以使得从包含来自多个光学系统的多个像的影像中提取包含来自任一个光学系统的像的影像,能使一个视差影像独立于另一个视差影像来显示。由此,可提高显示影像的视认性,可期待的是,用户不会搞混对哪个视差影像进行计测点输入等操作。
并且,由于内窥镜装置向小型轻量化发展,显示部也小型化,因而当如以往那样同时显示包含来自多个光学系统的像的影像时,来自各光学系统的像变小,存在显示影像的视认性劣化的情况。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通过将一个视差影像独立于另一个视差影像来显示,可提高显示影像的视认性。例如,通过处理影像信号以使得放大来自一个光学系统的像,由此对一个视差影像进行放大显示,因而可进一步提高显示影像的视认性。
并且,通过将一个视差影像独立于另一个视差影像进行显示,由检查者通过目视比较多个视差影像,有时难以确认匹配度,然而通过显示与计测位置对应的多个影像间的匹配度,检查者可确认匹配度。
以上,参照附图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具体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背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与计测相关的期间处理影像信号,使得从包含来自多个光学系统的多个像的影像中提取包含来自一个光学系统的像的影像,能使来自一个光学系统的像独立于来自另一光学系统的像进行显示,因而可提高显示影像的视认性。

Claims (18)

1.一种内窥镜装置,该内窥镜装置具有:
影像信号取得部,其通过立体光学系统拍摄被检体而取得影像信号;
影像信号处理部,其处理所述影像信号而生成显示用影像信号;
计测处理部,其根据所述影像信号进行计测;以及
显示部,其显示所述显示用影像信号,
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从包含来自所述立体光学系统的多个像的所述影像信号中提取一个像来生成显示用影像信号,
在与计测相关的期间,所述显示部显示包含由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提取出的所述一个像的所述显示用影像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在输出所述显示用影像信号的情况下,处理所述影像信号以使得放大所述一个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装置,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处理所述影像信号以使得放大所述一个像的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装置,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处理所述影像信号以使得放大所述一个像中的预定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装置,所述内窥镜装置还具有计测位置输入部,该计测位置输入部输入基于由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所处理的所述影像信号的影像上的计测位置,
所述计测位置输入部在由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所放大的所述显示用影像信号上输入所述计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装置,与所述计测相关的期间至少包含所述计测位置输入部输入所述计测位置的期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装置,所述计测处理部根据包含来自所述立体光学系统的多个像的所述影像信号进行计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所述内窥镜装置还具有计测位置输入部,该计测位置输入部输入基于由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所处理的所述影像信号的影像上的计测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装置,所述计测处理部计算与所述计测位置对应的多个影像间的匹配度,
所述显示部将所述匹配度与影像一起显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在所述匹配度所表示的匹配精度为预定以下的情况下,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将包含来自所述立体光学系统的多个像的所述影像信号作为所述显示用影像信号来输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在所述匹配度所表示的匹配精度为预定以下的情况下,所述计测位置输入部再次输入所述计测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所述内窥镜装置还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进行将包含来自所述立体光学系统的多个像的所述影像信号存储到存储介质内的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窥镜装置,所述控制部读出存储在所述存储介质内的所述影像信号,根据所读出的所述影像信号,使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生成包含一个像的所述显示用影像信号,
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显示用影像信号,
所述计测处理部根据存储在所述存储介质内的所述影像信号进行计测。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所述内窥镜装置还具有指示输入部,该指示输入部输入切换所显示的影像的指示,
在与计测相关的期间,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根据输入到所述指示输入部的指示,输出第1显示用影像信号和第2显示用影像信号中的一方,所述第1显示用影像信号是通过处理所述影像信号以使得从包含来自所述立体光学系统的多个像的影像中提取包含一个像的影像而生成的,所述第2显示用影像信号基于包含所述一个像和其他像的影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内窥镜装置,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在输出所述第2显示用影像信号的情况下,处理所述影像信号以使得所述一个像重叠在所述其他像上进行显示。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内窥镜装置,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在输出所述第2显示用影像信号的情况下,处理所述影像信号以使得所述一个像重叠在所述其他像上进行显示、且放大所述一个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内窥镜装置,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在输出所述第2显示用影像信号的情况下,处理所述影像信号以使得所述其他像重叠在所述一个像上进行显示。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内窥镜装置,所述影像信号处理部在输出所述第2显示用影像信号的情况下,处理所述影像信号以使得所述其他像重叠在所述一个像上进行显示、且放大所述其他像。
CN2008801136730A 2007-10-30 2008-10-01 内窥镜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27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81641 2007-10-30
JP2007281641 2007-10-30
PCT/JP2008/067824 WO2009057409A1 (ja) 2007-10-30 2008-10-01 内視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2734A true CN101842734A (zh) 2010-09-22
CN101842734B CN101842734B (zh) 2013-05-08

Family

ID=40590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367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2734B (zh) 2007-10-30 2008-10-01 内窥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20100128116A1 (zh)
EP (3) EP2241922B1 (zh)
JP (2) JP4383500B2 (zh)
CN (1) CN101842734B (zh)
AT (1) ATE546755T1 (zh)
WO (1) WO2009057409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3306A (zh) * 2011-05-19 2013-01-23 株式会社东芝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3501684A (zh) * 2011-11-16 2014-01-08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影像信号处理装置
CN103512492A (zh) * 2012-06-28 2014-01-1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以及测量方法
CN103501684B (zh) * 2011-11-16 2016-11-3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影像信号处理装置
CN106574831A (zh) * 2014-07-10 2017-04-1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观察系统
CN112312821A (zh) * 2018-10-18 2021-02-02 Hoya株式会社 中继适配器、内窥镜系统以及中继适配器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2734B (zh) * 2007-10-30 2013-05-0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JP2011170276A (ja) * 2010-02-22 2011-09-01 Olympus Corp 内視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1161973A1 (ja) * 2010-06-24 2011-12-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全方位撮影システム
WO2012151073A2 (en) 2011-05-03 2012-11-08 Endose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steroscopy and endometrial biopsy
US20120107780A1 (en) * 2010-10-28 2012-05-03 Olympus Corporation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inspection method
US8764635B2 (en) * 2010-11-24 2014-07-01 Olympus Corporation Endoscope apparatus
US9113074B2 (en) * 2010-12-22 2015-08-18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applying special effects processing to an automatically set region of a stereoscopic image
JP5274724B2 (ja) * 2011-05-17 2013-08-28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療機器、医療用プロセッサの作動方法及び医療用プロセッサ
DE102011114541A1 (de) * 2011-09-30 2013-04-04 Lufthansa Technik Ag Endoskopiesystem und korrespondierendesVerfahren zur Untersuchung von Gasturbinen
US8992042B2 (en) 2011-11-14 2015-03-31 Halma Holdings, Inc. Illumination devices using natural light LEDs
US9468367B2 (en) 2012-05-14 2016-10-18 Endose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steroscopy and combined hysteroscopy and endometrial biopsy
US9622646B2 (en) 2012-06-25 2017-04-18 Coopersurgical, Inc. Low-cost instrument for endoscopically guided operative procedures
JP6168879B2 (ja) * 2013-06-27 2017-07-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内視鏡装置の作動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136191B (zh) * 2013-10-02 2023-05-09 基文影像公司 用于体内对象的大小估计的系统和方法
JP6485831B2 (ja) * 2014-04-17 2019-03-2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画像表示装置、内視鏡画像表示方法及び内視鏡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
JP6323183B2 (ja) * 2014-06-04 2018-05-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429541B2 (ja) * 2014-09-08 2018-11-2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画像表示装置、内視鏡画像表示装置の作動方法、内視鏡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
JP6389136B2 (ja) * 2015-03-30 2018-09-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撮影部位特定装置、プログラム
JP6633065B2 (ja) * 2015-05-20 2020-01-22 ソニー・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及び医療用観察システム
JP1539611S (zh) * 2015-06-22 2015-12-07
CN107735714B (zh) 2015-06-25 2020-06-0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US10702305B2 (en) 2016-03-23 2020-07-07 Coopersurgical, Inc. Operative cannulas and related methods
JP6373322B2 (ja) * 2016-09-23 2018-08-1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426215B2 (ja) * 2017-01-18 2018-11-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084743B2 (ja) * 2017-04-13 2022-06-1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及び計測方法
US10778957B2 (en) * 2018-09-28 2020-09-15 Shoppertrak Rct Corporation Adjustable lighting in a stereo-optical counting device based on ambient light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3341B2 (ja) 1999-09-01 2009-10-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4445622B2 (ja) * 1999-12-08 2010-04-0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三次元計測内視鏡装置、被写体計測表示装置、三次元計測内視鏡の被写体計測表示方法、及び被写体計測表示方法
JP4468544B2 (ja) * 2000-04-03 2010-05-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4873794B2 (ja) * 2001-05-30 2012-02-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計測装置及び計測内視鏡装置
JP4632577B2 (ja) * 2001-05-30 2011-02-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計測内視鏡装置
JP4610799B2 (ja) * 2001-06-25 2011-01-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立体観察システム、及び内視鏡装置
US6945930B2 (en) * 2001-08-31 2005-09-20 Olympus Corporation Environment adaptable measurement endoscope
ATE349944T1 (de) * 2002-07-31 2007-01-15 Olympus Corp Endoskop
US7473218B2 (en) * 2002-08-06 2009-01-06 Olympus Corporation Assembling method of capsule medical apparatus
JP4179946B2 (ja) * 2003-08-08 2008-11-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立体内視鏡装置
JP4306380B2 (ja) * 2003-09-10 2009-07-29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医用画像表示方法及び装置
DE602004010040T2 (de) * 2003-12-11 2008-09-11 Tokendo Messvorrichtung für eine video-endoskopische Sonde
JP4426854B2 (ja) * 2004-01-27 2010-03-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内視鏡装置
JP5079973B2 (ja) 2004-06-09 2012-11-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計測用内視鏡装置及び計測用内視鏡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JP2006180934A (ja) 2004-12-24 2006-07-13 Olympus Corp 内視鏡装置
US20060176321A1 (en) * 2005-02-07 2006-08-10 Olympus Corporation Endoscope apparatus
JP4780980B2 (ja) * 2005-03-11 2011-09-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4602825B2 (ja) * 2005-04-18 2010-12-2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4582793B2 (ja) * 2005-12-06 2010-11-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199594B2 (ja) * 2006-03-24 2013-05-1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計測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1842734B (zh) * 2007-10-30 2013-05-0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3306A (zh) * 2011-05-19 2013-01-23 株式会社东芝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
US9282324B2 (en) 2011-05-19 2016-03-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dical image diagnosis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2893306B (zh) * 2011-05-19 2016-11-16 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3501684A (zh) * 2011-11-16 2014-01-08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影像信号处理装置
US9106808B2 (en) 2011-11-16 2015-08-11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Video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endoscope
CN103501684B (zh) * 2011-11-16 2016-11-3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影像信号处理装置
CN103512492A (zh) * 2012-06-28 2014-01-1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以及测量方法
CN103512492B (zh) * 2012-06-28 2018-07-1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以及测量方法
CN106574831A (zh) * 2014-07-10 2017-04-1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观察系统
CN106574831B (zh) * 2014-07-10 2019-05-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观察系统
CN112312821A (zh) * 2018-10-18 2021-02-02 Hoya株式会社 中继适配器、内窥镜系统以及中继适配器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CN112312821B (zh) * 2018-10-18 2023-08-08 Hoya株式会社 中继适配器、内窥镜系统以及中继适配器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57447A1 (en) 2013-02-13
EP2207056A4 (en) 2010-11-03
CN101842734B (zh) 2013-05-08
US8004560B2 (en) 2011-08-23
EP2207056A1 (en) 2010-07-14
EP2207056B1 (en) 2013-01-09
JP4383500B2 (ja) 2009-12-16
ATE546755T1 (de) 2012-03-15
EP2241922B1 (en) 2012-02-22
JP2009271542A (ja) 2009-11-19
US20150130900A1 (en) 2015-05-14
US20100128116A1 (en) 2010-05-27
EP2241922A1 (en) 2010-10-20
JP4409625B2 (ja) 2010-02-03
US20100201795A1 (en) 2010-08-12
JPWO2009057409A1 (ja) 2011-03-10
WO2009057409A1 (ja) 2009-05-07
EP2557447B1 (en) 2019-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2734B (zh) 内窥镜装置
US7892168B2 (en) Confocal endoscope system
JP5199594B2 (ja) 画像計測装置および方法
EP2194415A2 (en) Imaging system for microscope and microscope system
JP4885479B2 (ja) 計測用内視鏡装置及び内視鏡用プログラム
CN101513360A (zh) 机械手操作系统
JP5113990B2 (ja) 計測用内視鏡装置
US20060176321A1 (en) Endoscope apparatus
US20120130168A1 (en) Endoscope apparatus
CN103512492B (zh) 内窥镜装置以及测量方法
JP5186286B2 (ja) 計測用内視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307407B2 (ja) 内視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153381B2 (ja) 内視鏡装置
JP2004145302A (ja) 光走査型観察装置
JP5005980B2 (ja) 内視鏡装置
JP4975417B2 (ja) 内視鏡装置及び内視鏡画像歪み補正方法
US10602113B2 (en) Medical imaging device and medical observation system
JP5522619B2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2007319620A (ja) 内視鏡用計測アダプタ及び計測用内視鏡システム
JP2001008080A (ja) 観察装置
JP5042550B2 (ja) 内視鏡装置
JP4231915B2 (ja) 標本検査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2002172083A (ja) 内視鏡装置
JP2017040932A (ja) 内視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1

Address after: Nagano

Patentee after: Yijingt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