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1679B -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1679B
CN101821679B CN200880111379.6A CN200880111379A CN101821679B CN 101821679 B CN101821679 B CN 101821679B CN 200880111379 A CN200880111379 A CN 200880111379A CN 101821679 B CN101821679 B CN 1018216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sheet
image
endless belt
toner image
cur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13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1679A (zh
Inventor
奥田和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21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1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1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16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32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additional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待加热的可旋转带;用于压力接触所述可旋转带以构成压力接触部分的压力元件,记录片材在其中被夹持和传送使得记录片材上的图像被加热;和被设置用来在所述压力接触部分的沿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对所述可旋转带的外周表面向内加压的辊。

Description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其可以用作定影设备,以用于在诸如打印机或复印机这样的利用电子照相方法的成像装置中的记录片材上定影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
背景技术
近来,例如如图11中所示的带定影型被提出作为利用图像加热装置(其用于电子照相型的成像装置)的定影设备。该带定影型包括加热辊50,在加热辊50和与加热辊50分开布置以旋转的分离辊60上经过的环带30,和用于使环带30压力接触加热辊50的压力辊70。另外,带定影型包括冷却部分80以用于通过接触环带30的在加热辊50与分离辊60之间的带内周表面来冷却环带30所保持的片材。加热辊50包括辊芯材料51、布置在辊芯材料51内部的加热卤素灯53和形成于辊芯材料51的外表面上的覆层54。此外,压力辊70包括辊芯材料71和形成于辊芯材料71的外表面上的覆层74。
环带30包括具有大约30-200微米厚度的带基底,和形成于带基底的外周表面上具有大约10-200微米厚度的弹性释放层。带基底通过使用耐热树脂(例如聚酰亚胺或聚酰胺)和金属材料(例如镍或铝)形成。另外,弹性释放层通过使用硅橡胶、氟橡胶等形成。
下面描述具有该结构的定影设备的操作。
环带30沿图11中所示的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旋转,并且承载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片材P被进给到环带30与压力辊70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N。然后,记录片材P保持在环带30的表面上并且穿过冷却部分80以被冷却。记录片材P进一步被传送到分离辊60并且从环带30分离。那些操作使调色剂图像T定影在记录片材P上。
冷却部分80通过环带30冷却记录片材P(调色剂图像T在压力接触部分N1被定影于其上),因此调色剂不会粘附到环带30并且可以防止偏移的发生。另外,由于是在调色剂图像T在记录片材P保持在平带表面上的状态下定影于记录片材P上之后冷却记录片材P,因此可以减小记录片材P卷曲的发生。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203527中描述了该技术。应当注意此时发生在记录片材P中的卷曲主要是这样的卷曲,其中由于当记录片材被冷却时定影调色剂比记录片材收缩更多而使图像侧变凹(在下文中称为调色剂卷曲)。
应当注意作为冷却部分,有一种是利用冷却辊的空气冷却型,其以可拆卸方式布置在环带的内周表面上;一种利用具有形成于与环带的内周表面接触的表面上的多个空气通孔的空气冷却箱,等等。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H04-216580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H05-72926中描述了那些技术。
然而近来根据用途和用户对利用电子照相方法的成像装置(例如打印机或复印机)的喜好在市场上出现了具有多种类型、尺寸等的各种记录片材。为此,多种因素可以影响发生在记录片材中的卷曲,并且因素包括记录片材的厚度、它的密度、它的材料的质量、是否存在覆层、它的强度、它的纹理方向、湿气含量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类似于常规定影设备那样,仅仅当记录片材保持在环带的平表面上时通过在冷却部分中冷却和定影调色剂图像,难以防止朝着记录片材的图像侧发生卷曲。
另外,目前的打印机和复印机需要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当定影带的传送速度例如与常规相比增加时,冷却部分的冷却效果会减小使得防止发生卷曲的效果也会减小。
此外,可以考虑在定影设备的下游提供由一对辊等组成的卷曲校正机构使得可以校正产生的卷曲。然而当使用卷曲校正机构时,会发生以下问题。当在记录片材的图像侧一旦从环带分离之后执行卷曲校正时,图像侧会由于在卷曲校正部分的卷曲校正机构的表面平滑性而变得粗糙,即使由于环带的平滑性图像侧具有与环带相同的平滑程度。特别地,当记录片材由于如上所述的传送速度增加而未被充分冷却时,该问题会频繁发生。
应当注意可以考虑通过采用一种卷曲校正机构解决上述问题,所述卷曲校正机构利用具有与定影设备的环带相同结构的带。然而,定影设备的环带通常是昂贵的,原因是环带包括由耐热树脂和金属材料(例如镍或铝)制造的带基底,和形成于带基底上由硅橡胶、氟橡胶等制造的弹性释放层。所以,由于当具有与环带相同结构的带被布置用于卷曲校正机构时装置的成本会增加,卷曲校正机构通常利用由橡胶等制造的带使得不能获得高平面平滑性。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作出了本发明,并且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防止卷曲发生的图像加热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待加热的可旋转带;用于与所述可旋转带压力接触以构成压力接触部分的压力元件,其中所述压力接触部分夹持并且传送记录片材,使得记录片材上的图像被加热,并且在记录片材的图像侧接触所述可旋转带的情况下传送记录片材;和被设置用来在所述压力接触部分的沿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对所述可旋转带加压的加压元件。
从参考附图的典型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将显而易见本发明的更多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定影设备。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定影设备的仰视图。
图3是横截面图,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定影设备的卷曲校正辊部分的细节。
图4是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
图5A,5B和5C是示意图,示出了记录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过程。
图6是设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控制部分的控制框图。
图7是流程图,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定影设备的卷曲校正辊的设定操作。
图8是具有与图1中所示的定影设备相反的结构的定影设备的横截面图。
图9是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定影设备的卷曲校正辊部分的细节。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定影设备的仰视图。
图11是横截面图,示出了常规定影设备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首先,图4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彩色电子照相打印机(在下文中称为“打印机”)1的横截面图。应当注意的是,作为用于该实施例中的记录片材,可以使用普通纸张、树脂记录片材、厚片材、用于悬挂式投影仪的片材等。
图4中所示的打印机包括由用于形成黄(Y)、品红(M)、青(C)和黑(Bk)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四色成像单元组成的成像部分10。每个成像单元的感光鼓11的表面由充电辊12充电,然后通过激光扫描仪13形成潜像。潜像由显影单元14显影,使得调色剂图像形成于感光鼓11的表面上。感光鼓11的调色剂图像顺序地被转印到作为图像承载元件的中间转印带31上,使得彩色图像被层叠。
在另一方面,记录片材P容纳在布置于打印机1下方的给纸盒20中并且逐一地从给纸盒20送出到对齐辊对23。对齐辊对23临时接收记录片材P以校正偏斜进给。另外,对齐辊对23与形成于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将记录片材P发送到中间转印带31与二次转印辊35之间。
包括层叠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多种颜色的彩色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35转印到记录片材P上。之后,调色剂图像转印于其上的记录片材P被发送到本发明的定影设备100,并且记录片材P由定影设备100加热和加压,使得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记录片材P上。然后,调色剂图像定影于其上的记录片材P在面向上的状态下(其中调色剂图像在上表面)被输送到输送盘65。应当注意的是,该实施例示出了本发明的图像加热装置用作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片材上的定影设备的情况。
(第一实施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定影设备100包括加热辊110、分离辊120、环带130、压力辊140、冷却辊150和卷曲校正辊160,这些部件构成如图1和2中所示的定影设备100的主要部分。
作为本发明的加热元件的加热辊110包括辊主体,该辊主体包括由铝、不锈钢等制造的圆柱形辊芯材料111、形成于辊芯材料111上的覆层112和布置在辊芯材料111的内部空间中的加热卤素灯113。覆层112包括例如由硅橡胶等制造的具有大约0.5-5毫米厚度的弹性层和形成于弹性层表面上的、由氟塑料(PFA等)制造的具有大约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厚度的表面层。
如图2中所示,加热辊110以可旋转方式由支撑架(未显示)通过支承件114支撑,并且由包括电机M的旋转驱动单元沿预定方向(由如图1中所示的箭头B指示)驱动旋转。另外,该加热辊110的表面由大约800瓦的加热卤素灯113加热以达到定影加热温度(例如150-180摄氏度)。另外,卤素灯113基于用于测量加热辊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St(示于图6)的检测信息,通过反馈控制而保持具有预定的定影加热温度。
作为本发明的分离元件的分离辊120是用于使环带130所保持和传送的记录片材P从环带130分离的辊,并且分离辊120例如由金属材料(例如铝或不锈钢(SUS))制造。该分离辊120以可旋转方式由支撑架(未显示)通过支承件121支撑并且由包括张力簧122等的张力施加机构作用以对环带130施加张力。
环带130包括具有大约30-200微米厚度的带基底和形成于带基底的外周表面上的、具有大约10-200微米厚度的弹性释放层。带基底通过使用耐热树脂(例如聚酰亚胺或聚酰胺)和金属材料(例如镍或铝)形成。另外,弹性释放层通过使用硅橡胶、氟橡胶等形成。在环带130的外周表面上的弹性释放层的表面可以尽可能地平滑(接近镜面抛光表面)。该环带130在加热辊110和分离辊120上经过,并且能够通过加热辊110的旋转驱动而沿图1中所示的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旋转。
压力辊140被布置为使得环带130可以与加热辊110压力接触,并且压力辊140例如具有与加热辊110相同的层结构。压力辊140包括辊芯材料141和覆层142。应当注意的是,必要时可以类似于加热辊110在压力辊140上设置加热卤素灯,以赋予压力辊140加热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压力元件的压力辊140以可旋转方式由支撑架(未显示)支撑,以通过弹性元件例如弹簧(未显示)在预定压力(50-200kgf)下与加热辊110压力接触。另外,由于压力辊140的压力接触,在压力辊140与环带130之间形成沿记录片材的传送方向具有预定宽度的压力接触部分(夹持部)N1。
冷却部分150包括作为轴流风扇的冷却风扇151(图6中所示)和布置在环带130的内侧、加热辊110与分离辊120之间的管道152。于是,冷却风扇151沿箭头所示的方向通过管道152向上吸入和排放来自环带130的内周表面的空气,使得环带130可以从内侧被冷却。该气流冷却和固化记录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并且环带130的表面的平滑性可以使得被转印到记录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T的表面平滑。另外,改善了记录片材P与环带130的分离特性。
应当注意的是,在该定影设备100中,利用图4中所示的电子照相方法的成像装置10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T被转印到记录片材P上,记录片材P被传送到环带130与压力辊140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N1。
在其上通过定影设备100执行定影过程的记录片材P并不限于具体的某一种,只要记录片材P是可以用于打印机1的记录介质就行。然而,当希望通过定影设备100获得具有良好光泽度的照片质量的图像时,如图5A中示例性地所示,可以使用具有形成和堆叠在基底P1上的、由热塑树脂作为主要成分制造的透明树脂层P2的记录片材。基底P1可以是用于成像的普通纸、涂布纸、照片纸等。形成透明树脂层P2的热塑树脂可以是聚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等。透明树脂层P2可以具有一定的层厚,使得:在调色剂图像T如图5B中所示被转印之后,当透明树脂层P2如图5C中所示在定影过程中由热和压力熔化时,调色剂图像T可以嵌入透明树脂层P2中。
接着,参考图2和3,描述用于校正可能发生在记录片材中的卷曲(特别是调色剂卷曲)的本发明的卷曲校正机构。作为本发明的卷曲校正机构的加压元件是卷曲校正辊160,其在环带130传送片材的方向(图1中所示的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上布置在压力接触部分(夹持部)N1的下游,并且布置在冷却部分150与分离辊120之间。另外,卷曲校正辊160被设置成使得卷曲校正机构可以从外侧向内对支撑记录片材的环带130的外周表面加压。于是,卷曲校正机构对环带130加压以产生向内凹入的凹陷形状,并且当记录片材经过该凹陷加压部分时记录片材的卷曲可以被校正。
用于对环带130的外周表面向内加压的卷曲校正辊160是由例如不锈钢制造的实心辊,并且卷曲校正辊160以可旋转方式由支撑架(未显示)通过左、右支承件161支撑,从而当环带130旋转时被驱动旋转。支承件161由支撑架支撑,其支撑方式使得支承件161可以向上和向下(沿卷曲校正辊160的加压方向)往复运动,并且支承件161由布置在左、右侧的驱动凸轮171从下侧支撑。应当注意的是,可以类似于加热辊110围绕卷曲校正辊160形成覆层。
两个驱动凸轮171被布置为允许环带130相对于卷曲校正辊160的接触角X(图3中所示)发生改变,并且两个驱动凸轮171固定到凸轮轴170,从而当凸轮轴170旋转时被驱动旋转。凸轮轴170连接到步进电机180,该步进电机根据来自后文所述的控制设备190的指令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凸轮轴170。用于感测旋转位置的遮光器171a与驱动凸轮171之一形成为一体,并且当遮光器171a中断通向光断路器172的光时感测到驱动凸轮的“参考旋转位置”。
此外,驱动凸轮171可以基于步进电机180的步进数通过旋转从参考旋转位置旋转到预定相位。以该方式执行驱动凸轮171的旋转位置控制,使得可以适当地设定环带130相对于卷曲校正辊160的接触角X。应当注意的是,相对于驱动凸轮171变为“上死点”的参考旋转位置(即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卷曲校正辊160对环带130加压最大的位置)设定驱动凸轮171的相位。
在这里,图6是用于根据记录片材执行设定操作的控制部分的控制框图,所述设定操作将卷曲校正辊160设定在适合于卷曲校正的位置,并且图7是用于描述设定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描述图6中所示的控制框图。
控制设备190被供应以指示记录片材P的类型和厚度的信息,所述信息由用户从打印机1或操作部分S(例如连接到打印机1的个人计算机)输入。另外,向控制设备190提供来自光断路器172的用于检测驱动凸轮171的参考旋转位置的检测信号,以及来自用于测量加热辊110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St的检测信号。然后,控制设备190基于来自光断路器172的检测信号控制步进电机180的旋转,以执行驱动凸轮171的旋转位置控制,并且因此卷曲校正辊160根据记录片材的信息移动到最佳位置。另外,控制设备190基于温度传感器St的检测信号控制加热卤素灯113的温度以保持适当的定影加热温度。
应当注意的是,控制设备190执行定影设备100的一般操作的控制,包括用于驱动定影设备100的加热辊110的电机M的控制,冷却部分150的冷却风扇151的控制,等等。
接着,描述该定影设备100的操作。首先,参考图7中所示的流程图描述设定卷曲校正辊160的位置的操作。
当开始定影操作时,加热辊110开始旋转驱动,使得环带130沿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旋转,并且加热卤素灯113被启动以将加热辊110加热到预定定影温度。在该情况下,压力辊140根据加热辊110的旋转通过环带130被驱动旋转(步骤1)。
驱动凸轮171通过步进电机180的旋转驱动而开始旋转。驱动凸轮171一直旋转到如图3中所示的上死点,然后当光断路器172检测到作为参考旋转位置的位置时停止。在该状态下,卷曲校正辊160以最大量从下侧向内对环带130的外周表面加压,从而形成具有凹陷形状的传送路径。
在这时,卷曲校正辊160基于由用户从操作部分S输入的、指示记录片材P的类型和厚度的信息来驱动所述驱动凸轮171旋转,直到对应于记录片材P的卷曲校正的位置。因此,可以适当地设定环带130相对于卷曲校正辊160的接触角X,并且因此可以对穿过弯曲传送路径的加压部分的记录片材执行最佳的卷曲校正。
参考流程图描述该操作。驱动凸轮171通过步进电机180的旋转驱动而开始旋转(步骤2)。接着,当通往光断路器172的光由遮光器171a中断时(步骤3),驱动凸轮171旋转到上死点,使得步进电机180停止运行(步骤4),因为已经确定驱动凸轮171移动到参考旋转位置。然后,驱动旋转步进电机180旋转预定次数的驱动脉冲(步骤5),所述预定次数的驱动脉冲与卷曲校正辊160的相应于记录片材P的类型和厚度的、相对于环带130的最佳侵入量相对应。然后,达到所需的脉冲数(步骤6),停止步进电机180(步骤7)。
卷曲校正辊160的相应于记录片材P的类型和厚度的、相对于环带130的最佳侵入量例如表示这样的位置,即:在需要最大卷曲校正效果的A3尺寸和52克基重的再生纸的情况下,驱动凸轮171旋转到上死点时这样的一个位置。在该情况下,卷曲校正辊160相对于环带130的侵入量需要为大约20mm。就该位置而言,52克基重的高质量纸需要15mm,80克基重的普通纸需要7mm,并且250克基重的涂布厚纸需要18mm。控制设备190确定与侵入量对应的步进电机180的旋转驱动脉冲。如此,卷曲校正机构被设定为适当状态。
下面描述在卷曲校正辊160被设定到适当位置之后定影设备100的操作。
在根据图像信息于打印机1的成像部分10中形成之后的调色剂图像T转印于其上的记录片材P由纸张输送设备(未显示)发送到定影设备100,即,发送到定影带130与压力辊140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N1。因此,记录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T在压力接触部分N1中被加热和加压以熔化和嵌入记录片材P(它的透明树脂层P2)内部。然后,记录片材P由压力接触部分N1夹持和传送,然后当带130旋转时在接触(紧密接触)环带130的外周表面的同时被传送。
接着,在接触环带130的同时被传送的待定影的记录片材P在保持与环带130的接触状态的同时被传送穿过空气由冷却部分150抽吸的带部分(冷却区),并且因此当记录片材P穿过冷却区时记录片材P由冷却部分150强制冷却。换句话说,当记录片材P穿过冷却区时,在压力接触部分N1中被加热的记录片材P和调色剂图像T被冷却,原因是它们的热通过环带130被传递到冷却部分150。朝着冷却部分150被抽吸的空气穿过管道(未显示)并且被排放到打印机1的外部。
调色剂图像T在压力接触部分N1中嵌入记录片材P(它的透明树脂层P2)中,然后调色剂图像T和记录片材P(它的透明树脂层P2)在冷却部分150中被冷却,使得调色剂图像T被固化。
然后,当记录片材P在接触环带130的同时穿过由环带130和卷曲校正辊160形成的压力接触部分(夹持部分)N2时,已经穿过冷却部分150的冷却区的记录片材P被施加弯曲力,以在图3中向上凸起。所以,当调色剂图像T被冷却和固化时由于调色剂图像T的收缩而产生的调色剂卷曲(向下凸起形状的卷曲)在记录片材P(它的透明树脂层P2)紧密接触环带130的表面的状态下被校正。
另外,当记录片材P穿过由环带130和卷曲校正辊160形成的压力接触部分N2时,记录片材P被施加弯曲力,以在图3中向上凸起。在该情况下,由于记录片材P的刚度(劲度),位于由环带130和卷曲校正辊160形成的压力接触部分N2后方的部分沿图3的箭头C所指示的方向(即朝着环带130)被加压。因此,记录片材P与环带130的紧密接触性被提高。
穿过压力接触部分N2的记录片材P如图3中所示在接触环带130的同时被传送到分离辊120。然后,环带30的在分离辊120处具有曲率的部分的刚度(劲度)和记录片材P本身彼此抵触,使得记录片材P在分离辊120自然地从环带部分分离。因此,记录片材P的定影过程完成,并且记录片材P堆叠在输送盘65中。
当由定影设备100进行的定影操作正常执行时,调色剂图像T在均匀嵌入记录片材P(它的透明树脂层P2)中的同时被定影。此外,定影过程以这样的方式被执行:该方式使得在定影过程之后记录片材的表面(透明树脂层P2的表面)变为与环带130的平滑表面相仿的平滑度出色的状态。在该定影过程之后,记录片材P上的图像可以作为类似于照片图像的高质量图像而被获得,其中由于表面的凸凹而具有少量的漫反射,并且具有良好的光泽度。
另外,同样在不带有透明树脂层P2的普通纸用作记录片材P的情况下,定影过程在调色剂图像T均匀地嵌入记录片材P的纤维中的状态下执行。另外,定影过程的执行方式使得:在定影过程之后,记录片材P的表面和调色剂图像的表面变为与环带130的平滑表面相仿的平滑度出色的状态。因此,在该定影过程之后,记录片材P上的图像可以作为类似于照片图像的高质量图像而被获得,其中由于表面的凸凹而具有少量的漫反射,并且具有良好的光泽度。
(变型)
如图8中所示,定影设备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环带130与压力辊140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竖直翻转的关系。类似于上述定影设备100,该定影设备101的主要部分包括加热辊110、分离辊120、环带130、压力辊140、冷却部分150和卷曲校正辊160,并且它们与定影设备100相反地被布置。
应当注意的是,定影设备101与定影设备100的区别仅仅在于这种竖直位置关系,而各个主要部分的结构和操作是相同的,因此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在具有该结构的定影设备101中,环带130与记录片材P之间的紧密接触力增加(因为记录片材P的重量也变为该接触力),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执行卷曲校正。
根据上述结构,在记录片材P紧密接触环带130的表面的状态下,可以有效地校正记录片材的各种卷曲(特别是调色剂卷曲)。为此,在该定影过程之后记录片材P上的图像可以作为类似于照片图像的高质量图像被获得,其中由于表面的凸凹而具有少量的漫反射并且具有良好的光泽度。另外,可以获得去除了卷曲的、高质量的输出纸。
另外,由于不同于仅仅依赖冷却部分150的冷却效应的常规装置,使用了卷曲校正辊160来去除卷曲,因此可以在不降低环带130的传送速度的情况下获得高生产率。
(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9和10描述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加热装置的定影设备200。应当注意的是,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定影设备100相同结构的部分由相同参考符号表示,因此省略了它们的描述。另外,卷曲校正机构是不同的,而基本定影操作与定影设备100相同,因此省略了它们的描述。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加压元件的张紧辊210布置成在定影设备200的卷曲校正辊160的上游从环带130的内周表面对环带130加压。该张紧辊210被设置用于使环带130相对于卷曲校正辊160的接触角X大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由此增加对记录片材P施加弯曲力以向上凸起的时间。换句话说,张紧辊210使得能够增加用于校正施加于记录片材P上的卷曲的力。
张紧辊210以可旋转方式由支撑架(未显示)通过支承件211支撑,并且被布置为从环带130的内侧向外对环带130的内周表面加压。然后,该结构允许通过环带130的旋转来驱动张紧辊210旋转。
当记录片材P穿过由环带130和卷曲校正辊160形成的压力接触部分N2时,记录片材P被施加大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的弯曲力以向上凸起。所以,即使在可能发生大卷曲的记录片材中也可以有效地执行卷曲校正。
应当注意的是,当校正卷曲时,根据记录片材P的刚度(劲度),位于环带130与张紧辊210面接触的部分后方的部分如图9中虚线P′所示易于从环带130分离。所以,作为本发明的吹风装置的风扇220对应于张紧辊210的位置布置在卷曲校正辊160的上游,并且因此允许来自风扇220的吹气可以迫使记录片材P朝着环带130的表面被加压。因此,在可以保持接触的同时可以防止片材从环带130的表面分离,使得可以防止图像的扰动等。
在该实施例中,环带130相对于卷曲校正辊160的接触角X可以仅仅通过增加风扇220和张紧辊210而大于第一实施例的接触角。因此,当记录片材P穿过由环带130和卷曲校正辊160形成的压力接触部分N2时,使记录片材P向上凸起的弯曲力大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的弯曲力,使得可以更有效地执行卷曲校正。
另外,由于风扇220吹气将记录片材P压向环带130,因此记录片材P不分离。另外,来自风扇220的空气也可以用于冷却记录片材,并且因此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尽管在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例如,尽管上述实施例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图像加热装置应用于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片材上的定影设备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调色剂图像可以由用于定影调色剂图像的普通定影设备定影在记录片材上,然后记录片材可以穿过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加热装置,并且因此可以获得带有更高光泽度的图像。换句话说,当由定影设备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由本发明的图像加热装置再加热时,调色剂图像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定影,使得调色剂图像更可靠地均匀地嵌入记录片材(它的透明树脂层)中。此外,定影设备允许在定影过程之后记录片材的表面(透明树脂层的表面)变为与图像加热装置的环带的平滑表面相仿的平滑度出色的状态。因此,可以获得在其上形成类似于照片图像的高质量图像的记录片材。
应当注意的是,可以将这样的加热装置设计为从成像装置分离的单元以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因此图像加热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到成像装置供使用。另外,用于根据用户的使用目的,可以采用选择通过穿过定影设备获得的带有正常光泽度的图像或通过穿过定影设备和图像加热装置两者获得的带有高光泽度的图像的结构。
此外,尽管该例子描述了环带130的外周表面被向内加压以用于校正卷曲的结构,但是可以根据形成的卷曲的取向向外加压环带130的内周表面以用于校正卷曲。在该情况下,必须使环带130的外侧接触海绵辊、带等部件,使得构成压力接触部分N2。
尽管参考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公开的典型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与最广义解释一致以涵盖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效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10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270084的权益,上述申请全文通过援引并入本文。

Claims (4)

1.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
待加热的可旋转带;
用于与所述可旋转带压力接触以构成压力接触部分的压力元件,其中所述压力接触部分夹持并且传送记录片材,使得记录片材上的图像被加热,并且在记录片材的图像侧接触所述可旋转带的情况下传送记录片材;
设置在所述压力元件的下游并且构造成用来对由所述压力元件加热的记录片材进行冷却的冷却部分,所述冷却部分由吹风装置构成;以及
设置在所述冷却部分的下游、被设置用来在所述压力接触部分的沿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对所述可旋转带加压的加压元件,
所述加压元件被设置用来向内加压所述可旋转带的外周表面,并且所述图像加热装置还包括在所述加压元件的上游、用于向外加压所述可旋转带的内周表面的第二加压元件,所述吹风装置用于朝着所述可旋转带的外周表面吹气,从而在布置所述第二加压元件的位置处保持记录片材与所述可旋转带的接触。
2.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片材上的转印设备;和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用于加热和定影由所述转印设备转印的调色剂图像。
3.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片材上的转印设备;
用于定影由所述转印设备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设备;和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用于加热由所述定影设备定影在记录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加热装置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成像装置。
CN200880111379.6A 2007-10-17 2008-10-01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16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0084A JP4902488B2 (ja) 2007-10-17 2007-10-17 画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0084 2007-10-17
PCT/JP2008/068252 WO2009051040A1 (en) 2007-10-17 2008-10-01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1679A CN101821679A (zh) 2010-09-01
CN101821679B true CN101821679B (zh) 2012-09-12

Family

ID=40567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137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1679B (zh) 2007-10-17 2008-10-01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85170B2 (zh)
EP (1) EP2208114A4 (zh)
JP (1) JP4902488B2 (zh)
KR (1) KR101140969B1 (zh)
CN (1) CN101821679B (zh)
WO (1) WO20090510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1634B2 (ja) * 2009-09-15 2014-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3424B2 (ja) * 2009-10-20 2014-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038217B1 (ko) * 2011-02-10 2011-05-31 (주)상아프론테크 발열 정착 벨트
JP5858182B1 (ja) * 2015-01-28 2016-02-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543988B2 (ja) * 2015-03-25 2019-07-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カール矯正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15757A (ja) 2017-07-03 2019-01-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20200052657A (ko) * 2018-11-07 2020-05-15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비접촉 공기 덕트를 구비하는 고광택 화상 처리 장치
JP2022170053A (ja) 2021-04-28 2022-11-10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 無端ベルトの搬送切替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8417A (ja) * 2001-03-07 2002-09-18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その定着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80439A (ja) * 2002-03-20 2003-10-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99172A (ja) * 1990-11-29 1992-07-20 Sharp Corp 複写機
JPH04216580A (ja) 1990-12-17 1992-08-06 Sharp Corp ベルト定着装置
JPH0572926A (ja) 1991-09-18 1993-03-26 Konica Corp 定着装置
JPH05341600A (ja) * 1992-06-04 1993-12-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56852A (ja) * 1992-11-13 1994-06-0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カール補正装置
JPH07219366A (ja) * 1994-02-02 1995-08-18 Hitachi Ltd ベルト式熱定着装置
JPH11305591A (ja) * 1998-04-22 1999-11-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31043A (ja) * 2000-05-23 2001-11-3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
JP3788221B2 (ja) 2000-09-20 2006-06-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2002316761A (ja) * 2001-04-23 2002-10-3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177578B2 (en) * 2002-10-31 2007-02-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rocess for cleaning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JP4187522B2 (ja) 2002-12-24 2008-11-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008408A1 (en) * 2003-07-11 2005-01-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184698B2 (en) * 2004-03-17 2007-02-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Durable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8417A (ja) * 2001-03-07 2002-09-18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その定着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80439A (ja) * 2002-03-20 2003-10-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268417A 2002.09.18
JP特开2002-99168A 2002.04.05
JP特开2003-280439A 2003.10.0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85170B2 (en) 2012-10-09
JP2009098424A (ja) 2009-05-07
KR20100063820A (ko) 2010-06-11
KR101140969B1 (ko) 2012-07-02
EP2208114A4 (en) 2015-12-23
JP4902488B2 (ja) 2012-03-21
CN101821679A (zh) 2010-09-01
US20100226681A1 (en) 2010-09-09
EP2208114A1 (en) 2010-07-21
WO2009051040A1 (en) 200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1679B (zh)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JP548210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67766B2 (en) Fixing device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526871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223697B2 (ja) ベルト駆動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32080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device with fine sheet separation function
JP540231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054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283392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US847282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519642A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5532891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23178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35966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fixing device with endless fixing belt
JP404172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8479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14591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83052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404893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68273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49565A (ja) 転写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976997B2 (ja) 定着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78539A (ja) 画像加熱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14592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

Termination date: 201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