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0488A - 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0488A
CN101820488A CN201010122824A CN201010122824A CN101820488A CN 101820488 A CN101820488 A CN 101820488A CN 201010122824 A CN201010122824 A CN 201010122824A CN 201010122824 A CN201010122824 A CN 201010122824A CN 101820488 A CN101820488 A CN 101820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monitor
monitor
spool portion
filed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2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0488B (zh
Inventor
杉山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20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0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0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04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22Increasing security of the print job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39Restricting the usage of resources, e.g. usage or user levels, credit limit, consumables, special fo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7Job repository, e.g. non-scheduled jobs, delay prin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73Print job history, e.g. logging, accounting, trac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8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 G06F3/1219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with regard to consumables, e.g. ink, toner,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Job scheduling, e.g. queuing, determine appropriat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74Deleting of print jo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假脱机部,其用于假脱机从应用接收的作业;假脱机部监视器;存档单元,其用于将作业存档;以及端口监视器,所述端口监视器被构造为:检测所述假脱机部是否开始作业,在所述端口监视器检测到所述假脱机部开始作业的情况下,向所述假脱机部监视器和存档单元请求控制参数,在从所述存档单元接收的控制参数表示所述作业要被存档、并且从所述假脱机部监视器接收的控制参数表示要对所述作业执行另一操作的情况下,使所述存档单元将所述作业存档并使得执行所述另一操作。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尤其涉及假脱机作业的作业数据的保存。
背景技术
近来,复印装置和打印装置已经在公司的办公室等中普及,并且允许任何人容易地进行复印和打印。这种情形导致一些问题,诸如以内部文档的打印材料的泄露为代表的安全问题、无用打印以及打印材料被未知用户输出后遗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提出了以下的打印历史管理系统:针对各用户在各打印处理中合计打印文档名称、打印日期/时间、片材数量、打印份数、彩色/单色打印等。
打印历史管理系统将管理信息(例如顾客信息和打印的单价)与作业关联并将其合计作为打印日志(历史)的一部分。如果合计结果显示打印数量超过针对各用户或组设置的打印的上限,则删除作业。能够进行这种高级作业控制的系统是可实现的。例如,日本特开平11-20549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用于针对各用户合计来自图像处理装置的输出片材的数量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多功能外围设备、打印服务器、客户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和管理装置被连接到网络。在用户使用多功能外围设备的复印功能时,多功能外围设备针对各用户管理输出片材的数量。在用户使用复印装置的打印机功能时,打印服务器针对各用户管理输出片材的数量。
该打印历史管理系统实现了如下的作业控制系统:分析包含在打印作业(为包括指定打印的命令、绘制指令、打印属性和诸如执行时间的附属信息的数据流:以下也简称为“作业”)中的绘制指令和打印属性(以下统称作“打印数据”)。该作业控制系统删除诸如彩色打印作业的作业,并将作业限制为例如强制执行双面打印。作为合计打印日志的方法,日本特开2002-268966号公报公开了如下的方法:通过打印装置创建打印日志(历史),从合计服务器周期性发布打印装置特定命令,并获取该时间的打印日志。该参考文献还公开了如下的方法:通过打印装置向合计服务器通知该打印装置的打印日志。
日本特开2000-112706号公报公开了如下的方法:通过已经指定打印的信息处理装置(客户PC)根据打印属性创建打印日志,并将其通知给合计服务器。
作业存档系统将作业的PDL(Page Description Language:页面描述语言)数据、通过将PDL数据位图化成打印图像而获得的数据、或位于PDL数据和位图数据之间的中间数据(这些数据将被统称作存档数据)存档。如果信息泄露,则作业存档系统迅速确定泄露的路径。通知用户保存打印数据和打印图像,以提高用户的信息管理意识并防止不正当的打印。日本特开2002-14937号公报公开了如下的方法:通过打印服务器接收打印数据,由所述打印数据生成位图数据,并将其保存为打印日志。
发明内容
上述打印历史系统和作业存档系统能够毫无问题地作为独立的系统应用到打印控制系统。但是,当简单地将这两个系统同时应用到一个打印控制系统时,它们可能会引发错误。例如,在删除或暂停作业时,可能无法依据打印历史系统和作业存档系统的执行定时来将作业数据存档。
通过创建文件并且将打印数据复制到该文件来保存所述打印数据。一般而言,文件大小越大,需要的复制时间越长。例如,当端口监视器具有打印数据复制功能、并在发送打印数据时执行复制处理和保存处理时,直到打印数据的复制结束时才能完成打印数据的发送,这会降低打印处理速度。
为了克服以上传统缺陷而作出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系统,该系统在不同的打印控制装置同时向单个打印装置请求多个打印处理时,不受在删除或暂停作业时改变的处理顺序等的影响来保持作业数据,并且不会降低打印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假脱机部,其用于假脱机从应用接收的作业;假脱机部监视器;存档单元,其用于将作业存档;以及端口监视器,所述端口监视器被构造为:检测所述假脱机部是否开始作业,在所述端口监视器检测到所述假脱机部开始作业的情况下,向所述假脱机部监视器和所述存档单元请求控制参数,在从所述存档单元接收的控制参数表示所述作业要被存档、并且从所述假脱机部监视器接收的控制参数表示要对所述作业执行另一操作的情况下,使所述存档单元将所述作业存档并使得执行所述另一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方法,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假脱机部,其用于假脱机从应用接收的作业;假脱机部监视器;存档单元;以及端口监视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所述端口监视器检测所述假脱机部是否开始作业,在所述端口监视器检测到所述假脱机部开始作业的情况下,向所述假脱机部监视器和所述存档单元请求控制参数,在从所述存档单元接收的控制参数表示所述作业要被存档、并且从所述假脱机部监视器接收的控制参数表示要对所述作业执行另一操作的情况下,使所述存档单元将所述打印作业存档并使得执行所述另一操作。
利用该布置,即使在客户机删除作业且打印装置不打印时也能够保存打印数据。
在暂停作业的发送时,能够保存打印数据而不用等待作业的发送。在暂停作业后执行打印时,作业不需要被再次存档,从而提升了用户便利性。在重新开始作业的发送后,能够发送作业而不会降低作业发送速度。
如果预先存档的作业的打印数据的属性发生改变,则能够保存属性改变后的作业。能够将具有最终打印数据的作业存档。
由此,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的系统:即使具有不同处理目的的多个打印控制装置同时运行并且向单个打印装置请求多个打印处理,也不会限制打印控制装置的规格,也保持数据而不会泄露所保持的数据,并且也不会降低打印速度。
通过以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详细结构的框图;
图3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管理信息的显示的图;
图4是例示在构成根据实施例的打印历史管理系统的客户机上运行的模块、和作业的流程的图;
图5是例示在构成根据实施例的作业存档系统的客户机上运行的模块、和作业的流程的图;
图6是例示打印历史管理系统中的作业删除序列的图;
图7是例示打印历史管理系统中的作业暂停序列的图;
图8是例示作业存档系统中的作业存档序列的图;
图9是例示根据实施例的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
图10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作业开始时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作业发送时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作业结束时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
图13是例示根据实施例的作业存档系统中的存档模块的基本序列的流程图;
图14是例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历史管理系统中的假脱机部监视模块的基本序列的流程图;
图15是例示根据实施例的信息输入UI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
图16是例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作业开始时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
图17是例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作业发送时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
图18是例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作业结束时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
图19是例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作业开始时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以及
图20是例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作业发送时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系统结构>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结构的图。信息处理装置101至104通过诸如Ethernet
Figure GSA00000030937100051
(以太网
Figure GSA00000030937100052
)的网络电缆连接到网络106。各信息处理装置能够执行诸如应用程序的各种程序,并且包括具有将打印数据转换为与打印机对应的打印机语言的功能的打印机驱动器。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能够与连接到网络106的另一设备进行双向通信的通信设备。所述打印机驱动器支持多个打印机。打印机(打印装置)是各种类型的打印机中的任意一种,诸如采用电子摄影术的激光束打印机、采用喷墨方式的喷墨打印机以及采用热转印方式的打印机。
信息处理装置101作为用作主机的服务器(将称作“管理服务器”)发挥作用。信息处理装置102作为用作主机的服务器(将称作“打印服务器”)发挥作用。管理服务器101和打印服务器102通过网络电缆连接到网络106。管理服务器101和打印服务器102蓄积由连接到网络106的各个设备使用的文件,并监视连接到网络106的设备的使用状态。管理服务器101和打印服务器102包含能够与连接到网络106的另一设备进行双向通信的通信设备。除信息处理装置之外,管理服务器101和打印服务器102还管理多个打印机。
信息处理装置或客户机103和104以及管理服务器101和打印服务器102是一般的信息处理装置。管理服务器101和打印服务器102还可以具有客户机103和104的功能(在下文中,管理服务器和打印服务器有时将被称作“客户机”)。客户机103和104、管理服务器101以及打印服务器102存储用于执行不同控制操作的打印控制程序。
管理服务器101具有对打印装置105的信息进行管理、并对该打印装置的打印日志、操作日志等进行合计和保持的功能。管理服务器101具有从客户机103和104以及打印服务器102收集并保持打印日志和存档数据的功能。管理服务器101还管理用户信息和网络设备信息。打印服务器102存储包含被客户机103或104请求打印的打印数据的作业,并将该作业发送到打印装置。打印数据包含以打印装置支持的PDL描述的绘制指令,和诸如位图数据的待打印数据。
打印服务器102从客户机103和104接收不包含打印数据的作业信息(例如,诸如所有者名称或作业ID的不在打印材料上打印的信息),并管理客户机103和104的打印顺序。打印服务器102向已经轮到打印的客户机进行通知,以准许发送包含打印数据的作业。此外,打印服务器102具有获取打印装置105的状态以及作业的各种信息、并将它们通知给客户机103和104的功能。打印装置105是经由网络接口(未示出)连接到网络106的网络打印机。网络打印机105分析从客户机102、103或104发送的并包含打印数据的作业。网络打印机105将各页转换为图像并打印各页。网络106与客户机103和104、服务器101和102以及网络打印机105等连接。
将参照图2说明信息处理装置和打印装置的内部布置。CPU 200是客户机102、103或104的控制器。CPU 200执行存储在硬盘驱动器(HD)205中的应用程序、打印机驱动程序、OS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网络打印机控制程序等。CPU 200控制RAM 202以临时存储执行程序所需的信息、文件等。ROM 201是在内部存储诸如基本I/O程序的程序以及诸如在文档处理中使用的字体数据和模板数据的各种数据的存储单元。用作临时存储单元的RAM 202作为CPU 200的主存储器、工作区域等发挥作用。FD驱动器203是存储介质读取/写入单元。
如图5(后述)所示,能够经由FD驱动器203将存储在用作存储介质的软盘(FD:floppy
Figure GSA00000030937100061
disk)204中的程序等加载到客户机的计算机系统中。存储介质读取单元不限于FD驱动器。此外,存储介质也不限于FD,并且可以是CD-ROM、CD-R、CD-RW、PC卡、DVD、IC存储卡、MO、记忆棒等中的任意一种。FD 204存储可由计算机读取的程序。HD 205是外部存储单元中的一个,并作为用作大容量存储器的硬盘驱动器。HD 205存储应用程序、打印机驱动程序、OS、网络打印机控制程序和相关程序等。HD 205还保持假脱机部。该假脱机部为客户机中的客户机假脱机部,以及打印服务器102中的服务器假脱机部。打印服务器102存储从客户机接收的作业信息,生成用于控制顺序的表,并将该表存储在用作外部存储单元的HD 205中。键盘(KBD)206用于将来自用户的设备控制命令等输入到客户机,或将来自操作者或管理员的设备控制命令等输入到打印服务器。显示单元(CRT)207向用户显示从键盘206输入的命令、打印机状态等。系统总线208管理客户机内的数据流。系统总线208将信息处理装置1的各构成组件彼此连接。客户机经由指示设备(PD)209与外部设备交换数据。连接单元210经由上述的双向接口211与打印装置2(后述)的连接单元226相连接。连接单元210可以接收打印控制命令(发送的数据)并通知打印装置的内部状态等。
本实施例例示了将网络打印机控制程序和相关数据从FD 204直接加载到RAM 202并执行的情况。作为选择,在操作来自FD 204的网络打印机控制程序时,可以将已经安装在HD 205中的网络打印机控制程序加载到RAM 202中。在执行程序和相关数据时对其调用的方法不限于这些示例并且是任意的。存储网络打印机控制程序的介质不限于FD,并且可以是CD-ROM、CD-R、PC卡、DVD和IC存储卡等。网络打印机控制程序可以被存储在ROM 201中,形成为存储映像的一部分,并由CPU 200直接执行。
将说明打印装置的详细布置。打印装置2包括连接单元226、数据控制单元(打印机引擎)225、操作单元224、外部存储器223、打印机CPU(PCPU)220、PRAM 222及PROM 221作为主要构成组件,其详情将在后面进行描述。这些构成组件经由系统总线227彼此连接。PCPU 220控制整个打印装置2。根据存储在PROM 221或外部存储器223(后述)中的控制程序,PCPU 220响应于由连接单元226接收的打印机控制命令(发送的数据),将图像信号发送到数据控制单元225。PRAM 222用作PCPU 220的主存储器,并具有在PCPU 220执行控制时用作针对各种数据的工作数据区域的临时存储区域。外部存储器223也可选地被连接,并存储字体数据、仿真程序和表单数据等。PROM 221是打印机内部存储器,并与外部存储器类似地存储各种数据和用于控制打印装置的打印机控制程序等。
数据控制单元225是由PCPU 220控制的打印机引擎。数据控制单元225依照存储在PROM 221或外部存储器223中的控制程序,接收经由系统总线227输出的图像信号并执行实际打印处理。操作单元224由包括操作面板和操作开关的输入单元以及诸如LED或液晶屏的显示单元形成。操作单元224接收操作者的操作并显示结果。操作者可以经由操作单元224指定并确认本实施例中的打印装置2的设置。连接单元226经由双向接口211与信息处理装置1的连接单元210连接。连接单元226可以接收打印控制命令(发送的数据)并通知打印装置的内部状态等。能够用实现与上述单元相同的功能的软件来替代硬件单元。无论创建作业的客户机、发送作业的打印服务器以及管理系统的管理服务器是由一个信息处理装置形成还是由分开的各个信息处理装置形成,本发明均可适用。
图3例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输入窗口。此对话窗口通过假脱机部监视模块(稍后参照图4进行描述)显示在客户机的显示单元207上。此对话接受用户经由诸如键盘206的输入设备的输入。此对话包括计费编码输入区域301、输入按钮302、作业操作按钮(暂停303、重新开始304和删除305)、更新按钮306和作业列表显示部307。作为作业列表,作业列表显示部307可以显示针对各作业的诸如作业ID、文档名称、作业所有者、计费编码和状态的项目列表。用户可以选择多个作业。所选择的作业被反向显示。在选择作业时,计费编码输入区域301生效,以允许用户输入任意的字符串。
<作业流程>
图4是例示在构成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历史管理系统的客户机上运行的模块与打印装置之间的关系、和作业的流程的图。客户机使用MicrosoftWindows
Figure GSA00000030937100081
作为用于一般用途的个人计算机(与本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装置对应)的OS。客户机启动具有打印处理功能的诸如Microsoft Word
Figure GSA00000030937100091
的应用401。用户使用诸如键盘206和指示设备209的指令设备创建文档,并经由应用中准备的打印指令单元输入打印指令。应用401将打印数据传输到打印机驱动器402以创建作业。打印机驱动器402将所创建的作业传输到假脱机部403。假脱机部403对从针对由用户指定的各打印机的多个驱动器接收的作业进行调度。假脱机部403将作业传输到与连接到打印机的端口对应的端口监视器404。端口监视器404适当调用与端口(例如USB端口或网络端口)对应的设备驱动器405,并将作业传输到设备驱动器405。设备驱动器405根据预定方法,经由连接单元210建立与打印装置406的连接,并将作业传输到打印装置406。假脱机部监视模块407在客户机启动时自动开始操作,并使用可在OS中利用的假脱机部功能监视假脱机部403。假脱机部监视模块407监视打印机驱动器的增加、删除和改变,以及针对各打印机驱动器的作业的生成和状态。在确定作业已经在假脱机部中生成时,假脱机部监视模块407将作业连同诸如状态、大小、打印机驱动器名称、所有者名称、文档名称以及日期和时间的附属信息一起,存储在可利用的作业列表408的存储区域中。同时,假脱机部监视模块407显示信息输入UI 410。信息输入UI 410在客户机的显示单元207上显示图3所示的信息输入对话。在接收到用户输入时,信息输入UI 410将输入信息反映到存储在HD 205中的作业列表408所保持的作业信息中。在预定的日志通知时间到来时,假脱机部监视模块407将日志传输到服务器通知模块409。服务器通知模块409根据预定方法,经由连接单元210建立与数据收集服务器(未示出)的连接,并将日志通知给数据收集服务器。
图5是例示在构成根据本实施例的作业存档系统的客户机上运行的模块与打印装置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业的流程的图。客户机使用MicrosoftWindows
Figure GSA00000030937100092
作为用于一般用途的个人计算机(与本发明中的信息处理装置对应)的OS。客户机启动具有打印处理功能的诸如Microsoft Word
Figure GSA00000030937100093
的应用501。用户使用诸如键盘206和指示设备209的输入设备创建文档,并经由应用中准备的打印指令单元指定打印。应用501将打印数据传输到打印机驱动器502以创建作业。打印机驱动器502将所创建的作业传输到假脱机部503。假脱机部503对从针对由用户指定的各打印机的多个驱动器接收的作业进行调度。假脱机部503将作业传输到与连接到打印机的端口对应的端口监视器504。
端口监视器504适当调用与端口(例如USB端口或网络端口)对应的设备驱动器505,并将作业传输到设备驱动器505。设备驱动器505根据预定方法,经由连接单元210建立与打印装置506的连接,并将作业传输到打印装置506。存档模块507在客户机启动时自动开始操作。存档模块507从端口监视器504接收作业的作业数据,生成存档数据,并将其保存在存储在HD 205中的存档数据508中。在预定的存档数据发送时间到来时,存档模块507从存档数据508获取存档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服务器通知模块509。服务器通知模块509根据预定方法,经由连接单元210建立与存档数据收集服务器(未示出)的连接,并将存档数据通知给存档数据收集服务器。
<作业删除序列>
图6例示了打印历史管理系统中的作业删除序列。假脱机系统针对各个打印机依次从假脱机作业的列表中提取作业,适当调用端口监视器的公共函数,并将作业发送到打印装置。在作业开始时,假脱机系统调用端口监视器的公共函数StartDocPort()。在调用StartDocPort()后,端口监视器将作业的开始通知给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并从假脱机部监视模块接收作业控制结果。如果满足以下用于禁止打印的条件,诸如用户试图进行超过打印权限的上限值的打印时的超过打印上限、或者打印限制(例如禁止彩色打印)等,则假脱机部监视模块通知作业控制结果“作业删除”。在作业控制结果为“作业删除”时,端口监视器请求假脱机部删除作业,并结束StartDocPort()。在被请求删除作业时,假脱机系统调用端口监视器的公共函数EndDocPort(),而不调用端口监视器的公共函数WritePort()。在调用EndDocPort()后,端口监视器将作业的结束通知给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并结束EndDocPort()。在EndDocPort()的调用结束后,假脱机系统从假脱机部中删除作业。
传统方法根据该序列执行作业删除处理。然而,此方法不能将待删除的作业存档。
<作业暂停序列>
图7例示了打印历史管理系统中的作业暂停序列。假脱机系统针对各个打印机依次从假脱机作业的列表中提取作业,适当调用端口监视器的公共函数,并将作业发送到打印装置。在作业开始时,假脱机系统调用端口监视器的公共函数StartDocPort()。在调用StartDocPort()后,端口监视器将作业的开始通知给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并从假脱机部监视模块接收作业控制结果。如果满足用于禁止立即执行打印的条件,诸如不存在计费编码的设置、或者超过指定期间内的打印上限等,则假脱机部监视模块通知作业控制结果“作业暂停”。在作业控制结果为“作业暂停”时,端口监视器请求假脱机部重启并暂停作业,并结束StartDocPort()。在被请求重启并暂停作业时,假脱机系统调用端口监视器的公共函数EndDocPort(),而不调用端口监视器的公共函数WritePort()。在调用EndDocPort()后,端口监视器将作业的结束通知给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并结束EndDocPort()。
在经过预定时间后,如果用户通过例如输入计费编码来取消作业暂停条件,则假脱机部监视模块请求假脱机系统重新开始作业。在被请求重新开始作业时,假脱机系统调用端口监视器的公共函数StartDocPort()。在调用StartDocPort()后,端口监视器将作业的开始通知给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并从假脱机部监视模块接收作为作业控制结果的作业执行许可。在接收到作业控制结果“作业执行许可”时,端口监视器结束StartDocPort()。接着,假脱机系统调用端口监视器的公共函数WritePort(),并将作业传输到端口监视器。如果作业大小比较大,则假脱机系统根据需要分割作业,并多次调用WritePort()。在调用WritePort()后,端口监视器将所接收的作业发送到打印装置,并将成功发送大小返回给假脱机系统。如果通过一次WritePort()调用所返回的成功发送大小小于所传输的作业大小,则假脱机系统通过下一次WritePort()调用传输剩余大小的作业。重复该处理直到作业的所有数据发送结束。在发送完所有数据后,假脱机系统调用端口监视器的公共函数EndDocPort()。在调用EndDocPort()之后,端口监视器将作业的结束通知给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并结束EndDocPort()。在结束调用EndDocPort()后,假脱机系统从假脱机部中删除作业。在从打印装置被通知作业结束时,端口监视器将作业的结果通知给假脱机部监视模块。
根据该序列完成作业暂停处理。然而根据该方法,在重新开始处理时将要被暂停的作业存档,从而增加了发送处理的负荷。此外,不能将目标作业存档。
<作业存档序列>
图8例示了作业存档系统中的作业存档序列。假脱机系统针对各个打印机依次从假脱机作业的列表中提取作业,适当调用端口监视器的公共函数,并将作业发送到打印装置。在作业开始时,假脱机系统调用端口监视器的公共函数StartDocPort()。在调用StartDocPort()后,端口监视器将作业的开始通知给存档模块,并从存档模块接收作业控制结果。如果存档模块确定作业需要被存档,则其通知作业控制结果“需要存档”。
在作业控制结果为“需要存档”时,端口监视器结束StartDocPort()。假脱机系统调用端口监视器的公共函数WritePort(),并将作业传输到端口监视器。如果作业大小比较大,则假脱机系统根据需要分割作业,并多次调用WritePort()。在调用WritePort()后,端口监视器将所接收的作业发送到打印装置。此外,端口监视器将成功发送至打印装置的大小的作业传输到存档模块。存档模块在接收到作业时创建并保持存档数据。如果通过一次WritePort()调用返回的成功发送大小小于所传输的作业大小,则假脱机系统通过下一次WritePort()调用传输剩余大小的作业。重复该处理直到作业的所有数据发送结束。在发送完所有数据后,假脱机系统调用端口监视器的公共函数EndDocPort()。在调用EndDocPort()之后,端口监视器将作业的结束通知给存档模块,并结束EndDocPort()。在结束调用EndDocPort()后,假脱机系统从假脱机部中删除作业。
<第一实施例>
将参照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和图15说明第一实施例。图9至图12示出一系列分割的序列。图6至图8中的主处理器(假脱机部、端口监视器、打印装置、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和存档模块)与图9至图15对应。
图9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为便于说明,端口监视器在Microsoft Windows上的假脱机系统启动时自动开始,并在假脱机系统结束时自动结束。假定端口监视器采用MSDN(Microsoft Developer Network:微软开发者网络)
Figure GSA00000030937100132
对大众公开的打印监视器函数。在S901中,端口监视器确定由假脱机部调用的函数。如果函数为公共函数StartDoc(),则处理进行到图10中的序列(A)以执行作业开始时的处理。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901中确定函数不是StartDoc(),则处理进行到S902以确定由假脱机部调用的函数。如果函数是公共函数WritePort(),则处理进行到图11中的序列(B)以执行作业发送处理。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902中确定函数不是WritePort(),则处理进行到S903以确定由假脱机部调用的函数。如果函数为公共函数EndDocPort(),则处理进行到图12中的序列(C)以执行作业结束处理。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903中确定函数不是公共函数EndDocPort(),则处理返回到S90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其他函数处理,但在本实施例中省略其说明。
图10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作业开始时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在S1001中,端口监视器初始化标记。这些标记是针对目标作业的三个标记:用于确定是否删除作业的“删除标记”、用于确定是否将作业存档的“存档标记”和代表作业是否已经被存档的“存档完成标记”。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以在诸如RAM 202的存储设备的工作区域中确保针对各作业的区域。端口监视器在各标记中设置和保存初始值“0”。初始值“0”在所有标记中均表示“否”。在S1002中,端口监视器询问作业控制。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经由可利用的通信手段向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和存档模块询问作业控制方法。此时,端口监视器用作作业控制询问单元。在S1003中,端口监视器根据S1002中的询问结果,使用CPU 200确定是否需要删除作业。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003中确定需要删除作业,则处理进行到S1004。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确保的删除标记中设置和保存“1”。之后,处理返回到图9(D)中的S901。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003中确定不需要删除作业,则处理进行到S1005。端口监视器根据S1002中的询问结果,使用CPU 200确定是否需要将作业存档。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005中确定需要将作业存档,则其在S1006中使用CPU 200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确保的存档标记中设置和保存“1”。处理接着返回到图9(D)中的S901。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005中确定不需要将作业存档,则处理返回到图9(D)中的S901。
图11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作业发送时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在S1101中,端口监视器确定作业是否需要被存档以及是否还未存档。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搜索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分配的工作区域中确保的标记。如果作业的存档标记为“1”并且存档完成标记为“0”,则端口监视器确定作业需要被存档并且还未存档。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101中确定作业需要被存档并且还未存档,则处理进行到S1102以将作业存档。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经由可利用的通信手段将作业传输到存档模块。存档模块通过可利用的方法将所接收的作业存档,并将存档数据保存到在诸如HD 205的存储设备中确保的区域中。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101中确定作业不需要被存档或者已经被存档,则处理进行到S1103以确定是否发送作业。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搜索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分配的工作区域中确保的标记。如果作业的删除标记为“1”,则端口监视器确定作业不需要被发送,且处理返回到图9(D)中的S901。如果端口监视器在步骤S1103中确定作业需要被发送,则处理进行到S1104以通过可利用的方法经由设备驱动器405将作业发送到打印装置。随后,处理返回到图9(D)中的S901。
图12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作业结束时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在S1201中,端口监视器确定作业是否需要被删除。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搜索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分配的工作区域中确保的标记。如果作业的作业删除标记为“1”,则端口监视器确定作业需要被删除。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201中确定作业需要被删除,则处理进行到S1202以删除作业。端口监视器请求假脱机系统通过可利用的方法删除作业。这能够通过例如将作业的作业处理命令JOB_CONTROL_CANCEL作为参数传输到在Microsoft Windows
Figure GSA00000030937100141
中准备的假脱机函数SetJob()来实现。处理接着进行到S1203。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201中确定作业不需要被删除,则处理进行到S1203。在S1203中,端口监视器确定作业是否已经被存档。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搜索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分配的工作区域中确保的标记。如果作业的存档标记为“1”,则端口监视器确定作业已经被存档。处理接着进行到S 1205。如果端口监视器在步骤S1203中确定作业已经被存档,则其在S 1204中在存档完成标记中设置“1”。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确保的存档完成标记中设置和保存“1”。此后,处理进行到S1205。在S1205中,端口监视器将作业结果通知给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处理接着返回到图9(D)中的S901。
<存档模块的基本序列>
图13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作业存档系统中的存档模块的基本序列的流程图。为方便说明,存档模块在客户机中安装的OS启动时启动。预先在存档模块和端口监视器之间建立通信路径。在S1301中,存档模块确定其是否已经从端口监视器接收到作业控制询问。如果存档模块在S1301中确定其已经从端口监视器接收到作业控制询问,则处理进行到S1302以对端口监视器进行响应。更具体而言,根据预先安装在存档模块中的响应处理方法,存档模块向端口监视器通知需要存档。之后,处理返回到S1301。该响应处理方法可以是传统方法,并且将省略其说明。如果存档模块在S1301中确定其没有从端口监视器接收到作业控制询问,则处理进行到S1303以确定存档模块是否接收到作业数据。如果存档模块在S1303中确定其已经接收到作业数据,则处理进行到S1304。存档模块根据预先安装的存档处理方法,使用CPU 200创建存档数据,并将其保持在诸如HD 205的存储设备中。该存档处理方法可以是传统方法,并且将省略其说明。处理接着返回到S1301。如果存档模块在S1303中确定其没有接收到作业数据,则处理进行到S1305以确定存档模块是否接收到作业结束通知。如果存档模块在S1305中确定其已经接收到作业结束通知,则处理进行到S1306。存档模块经由服务器通知模块509,发送在S1304中根据预定的存档处理方法创建的存档数据,从而将存档数据通知给存档收集服务器。然后,处理返回到S1301。如果存档模块在S1305中确定其没有接收到作业结束通知,则处理返回到S1301。
<假脱机部监视模块的基本序列>
图14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历史管理系统中的假脱机部监视模块的基本序列的流程图。为方便说明,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在客户机中安装的OS启动时启动。预先在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和端口监视器之间建立通信路径。在S1401中,假脱机部监视模块确定其是否从端口监视器接收到作业控制询问。如果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在S1401确定其已经从端口监视器接收到作业控制询问,则处理进行到S1402以对端口监视器进行响应。更具体而言,根据预先安装在假脱机部监视模块中的响应处理方法,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向端口监视器通知作业需要被删除。然而,响应处理不限于作业删除,可以是上述的作业暂停或其他内容。此后,处理返回到S1401。该响应处理方法可以是传统方法,并且将省略其说明。如果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在S1401中确定其没有接收到作业控制询问,则处理进行到S1403。在S1403中,假脱机部监视模块获取作业的列表。例如,假脱机部监视模块调用在Microsoft Windows
Figure GSA00000030937100161
中准备的Win32函数EnumJob(),获取打印作业的列表,并将其保存到预先在诸如RAM 202或HD 205的存储设备中确保的工作区域中。处理进行到S1404以确定在S1403中获取的作业的列表中是否已经有新作业生成。更具体而言,假脱机部监视模块使用CPU 200来将所获取的作业的列表与保持在打印历史管理系统中的作业列表进行比较。如果已经增加了具有新作业ID的作业,则假脱机部监视模块确定已经有新作业生成。稍后将对作业列表进行描述。如果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在S1404中确定没有新作业生成,则处理进行到S1409。如果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在S1404中确定已经有新作业生成,则处理进行到S1405。假脱机部监视模块从在S1403中获取的作业的列表中提取新作业及其附属信息,并将它们添加到作业列表中。
作业列表具有诸如作业ID和文档名称的附属到各作业的信息,并且还具有诸如计费编码等的由打印系统针对各作业添加的信息。在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启动时,将作业列表保存在诸如RAM 202或HD 205的存储设备中确保的预定位置中。通过在Microsoft Windows
Figure GSA00000030937100162
中准备的Win32函数GetJob()、打印系统特定方法等获取附属到作业的信息。
之后,处理进行到S1406。在S1406中,假脱机部监视模块确定在S1405中创建的作业列表是否保持了一个或更多个作业。更具体而言,假脱机部监视模块使用CPU 200搜索在诸如RAM 202或HD 205的存储设备中确保的预定位置中保存的作业列表408。假脱机部监视模块计算作业记录的数量。如果假脱机部监视模块确定作业列表没有保持任何作业,则处理返回到S1401。如果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在S1406中确定作业列表保持了一个或更多个作业,则处理进行到S1407以确定信息输入UI 410是否已经被显示。例如,假脱机部监视模块调用在Microsoft Windows
Figure GSA00000030937100171
中准备的Win32函数FindWindow()。如果存在由信息输入UI 410使用的窗口,则假脱机部监视模块确定信息输入UI 410已经被显示。
如果信息输入UI已经被显示,则处理返回到S1401。如果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在S1407中确定信息输入UI 410没有被显示,则处理进行到S1408以根据预定过程将信息输入UI 410显示在诸如显示单元207的显示单元上。处理接着返回到S1401。如果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在S1404中确定没有新作业生成,则处理进行到S1409以确定作业是否已经结束。更具体而言,假脱机部监视模块使用CPU 200来将在S1403中获取的作业的列表与在诸如RAM 202或HD 205的存储设备中确保的预定位置中保存的作业列表408进行比较。如果包含在作业列表中的作业不存在于所获取的作业的列表之中,则假脱机部监视模块确定保持在作业列表中的所述作业已经结束。如果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在S1409中确定作业已经结束,则处理进行到S1410以发送日志,从而将该日志通知给数据收集服务器。更具体而言,假脱机部监视模块使用CPU 200从在诸如RAM 202或HD 205的存储设备中确保的预定位置中保存的作业列表408中提取已结束作业的记录,创建日志,并将其传输到服务器通知模块409。假脱机部监视模块从作业列表408中删除该作业,并将其保存在诸如RAM 202或HD 205的存储设备中确保的预定位置中。服务器通知模块409根据预定过程将日志通知给数据收集服务器。之后,处理返回到S1401以重复随后的处理。如果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在S1409中确定作业没有结束,则处理进行到S1405以执行随后的处理。
<信息输入UI的基本序列>
图15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信息输入UI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在S1501中,信息输入UI确定是否已经发生了诸如按钮点击的事件。例如,根据在Microsoft MSDN Library
Figure GSA00000030937100181
(微软MSDN库)中公开的方法,将诸如鼠标的点击或键盘输入的操作以及用于唯一确定诸如窗口中的按钮或列表框的各资源的ID作为事件进行通知。重复S1501直到事件发生。如果信息输入UI在S1501确定事件已经发生,则处理进行到S1502以确定事件是否为作业选择。更具体而言,当在S1501中获取的事件包含代表图3中的作业列表区域的记录的ID和鼠标左键的操作时,信息输入UI确定事件是作业选择。如果信息输入UI在S1502中确定事件是作业选择,则处理进行到S1503以根据可利用的方法反向显示记录。处理返回到S1501以重复随后的处理。如果信息输入UI在S1502中确定事件不是作业选择,则处理进行到S1504以确定用户是否点击了“输入”按钮。更具体而言,当在S1501中获取的事件包含代表图3中的“输入”按钮的ID和鼠标左键的操作时,信息输入UI确定事件是“输入”按钮的点击。
如果信息输入UI在S1504中确定事件是“输入”按钮的点击,则其在S1505中在作业列表中设置计费编码。信息输入UI根据可利用的方法使用CPU 200搜索反向显示在图3的作业列表区域中的记录,并且从检测到的记录获取作业ID。信息输入UI在诸如RAM 202或HD 205的存储设备中保存的作业列表中具有该ID的记录的计费编码区域中设置图3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编码的值。之后,处理进行到S1501以重复随后的处理。如果信息输入UI在S1504中确定事件不是“输入”按钮的点击,则其在S1506中确定用户是否点击了“暂停”按钮。更具体而言,当在S1501中获取的事件包含代表图3中的“暂停”按钮的ID和鼠标左键的操作时,信息输入UI确定事件是“暂停”按钮的点击。如果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在S1506中确定事件是“暂停”按钮的点击,则处理进行到S1507。信息输入UI根据可利用的方法使用CPU 200搜索反向显示在图3的作业列表区域中的记录,并且从检测到的记录获取作业ID。信息输入UI通过使用在Microsoft Windows
Figure GSA00000030937100183
中准备的Win32函数SetJob()来指定作业,并暂停(pause)作业。处理接着返回到S1501以重复随后的处理。
如果信息输入UI在S1506中确定事件不是“暂停”按钮的点击,则处理进行到S1508以确定用户是否点击了“重新开始”按钮。更具体而言,当在S1501中获取的事件包含代表图3中的“重新开始”按钮的ID和鼠标左键的操作时,信息输入UI确定事件是“重新开始”按钮的点击。如果信息输入UI在S1508中确定事件是“重新开始”按钮的点击,则处理进行到S1509。信息输入UI根据可利用的方法使用CPU 200搜索反向显示在图3的作业列表区域中的记录,并且从检测到的记录获取作业ID。信息输入UI通过使用在Microsoft Windows
Figure GSA00000030937100191
中准备的Win32函数SetJob()来指定作业,并重新开始作业。处理返回到S1501以重复随后的处理。如果信息输入UI在S1508中确定事件不是“重新开始”按钮的点击,则处理进行到S1510以确定用户是否点击了“删除”按钮。更具体而言,当在S1501中获取的事件包含代表图3中的“删除”按钮的ID和鼠标左键的操作时,信息输入UI确定事件是“删除”按钮的点击。如果信息输入UI在S1510中确定事件是“删除”按钮的点击,则处理进行到S1511。信息输入UI根据所准备的方法使用CPU 200搜索反向显示在图3的作业列表区域中的记录,并且从检测到的记录获取作业ID。
信息输入UI通过使用在Microsoft Windows
Figure GSA00000030937100192
中准备的Win32函数SetJob()来指定作业,并删除作业。处理返回到S1501以重复随后的处理。如果信息输入UI在S1510中确定事件不是“删除”按钮的点击,则处理进行到S1512以确定用户是否点击了“更新”按钮。更具体而言,当在S1501中获取的事件包含代表图3中的“更新”按钮的ID和鼠标左键的操作时,信息输入UI确定事件是“更新”按钮的点击。如果信息输入UI在S1512中确定事件是“更新”按钮的点击,则处理进行到S1513以再次获取作业的列表。例如,信息输入UI调用在Microsoft Windows中准备的Win32函数EnumJob()或Win32函数GetJob()、或者打印系统特定方法,并获取打印作业和附属信息的列表。根据所获取的作业信息,信息输入UI更新预先在诸如RAM 202或HD 205的存储设备中存储的作业列表信息。处理进行到S1514以根据在S1513中更新的作业列表信息来更新图3的作业列表区域中的显示。之后,处理返回到S1501以重复随后的处理。如果信息输入UI在S1512中确定事件不是“更新”按钮的点击,则处理返回到S1501以重复随后的处理。
根据上述方法,即使在打印历史管理系统删除作业时,也在删除定时之前将作业存档。作业存档系统能够不受删除处理的影响而将作业存档。
<第二实施例>
将参照图9、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和图18说明第二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已经说明了删除作业的打印历史管理系统。第二实施例将考查本发明对这样一种系统的应用,该系统在作业的数量已经超过对于给定用户能够处理的作业的上限值时,停止执行该作业而不删除该作业。将不重复与第一实施例共同的描述,仅说明不同之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图16、图17和图18的序列。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图6到图8中的主处理器(假脱机部、端口监视器、打印装置、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和存档模块)与图16到图18对应。
图16是例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作业开始时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该序列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图10对应。在S1601中,端口监视器初始化标记。这些标记为:用于确定是否暂停作业的“暂停标记”、用于确定是否将作业存档的“存档标记”和代表作业是否已经被存档的“存档完成标记”。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以在诸如RAM 202的存储设备的工作区域中确保针对各作业的区域。端口监视器在各标记中设置和保存初始值“0”。
在S1602中,端口监视器询问作业控制。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经由可利用的通信手段向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和存档模块询问作业控制方法。在S1603中,端口监视器根据S1602中的询问结果,使用CPU 200确定是否需要暂停作业。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603中确定需要暂停作业,则处理进行到S1604。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确保的暂停标记中设置和保存“1”。之后,处理返回到图9(D)中的S901。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603中确定不需要暂停作业,则处理进行到S1605。端口监视器根据S1602中的询问结果,使用CPU 200确定是否需要将作业存档。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605中确定需要将作业存档,则处理进行到S1606。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确保的存档标记中设置和保存“1”。处理接着返回到图9(D)中的S901。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605中确定不需要将作业存档,则处理返回到图9(D)中的S901。
图17是例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作业发送时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该序列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图11对应。在S1701中,端口监视器确定作业是否需要被存档以及是否还未存档。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搜索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分配的工作区域中确保的标记。如果作业的存档标记为“1”并且存档完成标记为“0”,则端口监视器确定作业需要被存档并且还未存档。如果端口监视器在步骤S1701中确定作业需要被存档并且没未存档,则处理进行到S 1702以将作业存档。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经由可利用的通信手段将作业传输到存档模块。存档模块通过可利用的方法将所接收的作业存档,并将存档数据保存到在诸如HD 205的存储设备中确保的区域中。如果端口监视器在步骤S1701中确定作业不需要被存档或者已经被存档,则处理进行到S1703以确定是暂停而不发送作业还是发送作业。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搜索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分配的工作区域中确保的标记。如果作业的暂停标记为“1”,则端口监视器确定暂停作业而不发送作业,并且处理返回到图9(D)中的S901。如果端口监视器在步骤S1703中确定需要发送作业而不暂停该作业,则处理进行到S1704以通过可利用的方法将作业发送到打印装置。随后,处理返回到图9(D)中的S901。
图18是例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作业结束时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此序列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12对应。在S1801中,端口监视器确定作业是否需要被暂停。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搜索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分配的工作区域中确保的标记。如果作业的作业暂停标记为“1”,则端口监视器确定作业需要被暂停。如果端口监视器在步骤S1801中确定作业需要被暂停,则处理进行到S1802以暂停作业。端口监视器请求假脱机系统通过可利用的方法暂停和重启作业。这能够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例如将作业的作业处理命令JOB_CONTROL_PAUSE和JOB_CONTROL_RESTART作为参数传输到在Microsoft Windows
Figure GSA00000030937100221
中准备的假脱机函数SetJob()。在重启后,处理进行到S1803。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801中确定作业不需要被暂停,则处理进行到S1803。在S1803中,端口监视器确定作业是否已经被存档。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使用CPU200搜索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分配的工作区域中确保的标记。如果作业的存档标记为“1”,则端口监视器确定作业已经被存档。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803中确定作业已经被存档,则处理进行到S1804中以在存档完成标记中设置“1”。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确保的存档完成标记中设置和保存“1”。此后,处理进行到S 1805。如果端口监视器在步骤S1803中确定作业没有被存档,则处理进行到S1805。在S1805中,端口监视器将作业结果通知给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处理接着返回到图9(D)中的S901。
根据上述方法,即使在暂停作业的打印时,存档系统也能够在接收到暂停控制指令的定时将作业存档。当在暂停作业后执行打印时,作业不需要被再次存档,从而提高了用户便利性。由于在重新开始作业处理后的打印中没有作业被存档,因此系统既不会产生存档负荷也不会降低打印性能。
<第三实施例>
将参照图9、图13、图14、图15、图18、图19和图20说明第三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已经说明了暂停作业的打印历史管理系统。第三实施例将考查本发明对这样一种系统的应用,该系统改变属性,例如通过校正作业数据将单面打印强制性改变为双面打印。将不重复与第二实施例共同的描述,仅说明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图19和图20的序列。与第二实施例类似,图6到图8中的主处理器(假脱机部、端口监视器、打印装置、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和存档模块)也与图19和图20对应。
图19是例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作业开始时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在S1901中,端口监视器初始化标记。这些标记为:用于确定是否暂停作业的“暂停标记”、用于确定是否改变作业属性的“改变标记”、代表作业属性是否已经被改变的“改变完成标记”、用于确定是否将作业存档的“存档标记”和代表作业是否已经被存档的“存档完成标记”。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以在诸如RAM 202的存储设备的工作区域中确保针对各作业的区域。端口监视器在各标记中设置和保存初始值“0”。在S1902中,端口监视器询问作业控制。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经由可利用的通信手段向假脱机部监视模块和存档模块询问作业控制方法。
在S1903中,端口监视器根据S1902中的询问结果,使用CPU 200确定是否需要暂停作业。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903中确定需要暂停作业,则处理进行到S1904。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确保的暂停标记中设置和保存“1”。之后,处理返回到图9(D)中的S901。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903中确定不需要暂停作业,则处理进行到S1905。端口监视器根据S1902中的询问结果,使用CPU 200确定是否需要将作业存档。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905中确定需要将作业存档,则处理进行到S1906。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确保的存档标记中设置和保存“1”。处理接着返回到图9(D)中的S901。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905中确定不需要将作业存档,则处理进行到S1907。端口监视器根据S1902中的询问结果,使用CPU 200确定是否需要改变作业属性。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907中确定需要改变作业属性,则处理进行到S1908。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确保的改变标记中设置和保存“1”。之后,处理返回到图9(D)中的S901。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1907中确定不需要改变作业属性,则处理返回到图9(D)中的S901。
图20是例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作业发送时端口监视器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在S2001中,端口监视器确定是否需要改变作业属性。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搜索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分配的工作区域中确保的标记。如果作业的改变标记为“1”,则端口监视器确定需要改变作业属性。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2001中确定需要改变作业属性,则其在S2002改变作业属性。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经由可利用的通信手段从假脱机部监视模块407接收作业改变指令。端口监视器根据所接收的改变指令,改变从假脱机部403传输的作业的属性。例如,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分析从假脱机部403传输的作业或一些分割的作业,搜索待改变的属性,并且如有需要则对其进行更新。在改变属性后,端口监视器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分配的工作区域中针对作业确保的改变完成标记中设置“1”。处理接着进行到S2003。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2001中确定不需要改变作业属性,则处理进行到S2003。
在S2003中,端口监视器确定作业是否需要被存档。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搜索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分配的工作区域中确保的标记。如果作业的存档标记为“1”,并且改变完成标记为“1”或存档完成标记为“0”,则端口监视器确定作业需要被存档。如果端口监视器在步骤S2003中确定作业需要被存档,则处理进行到S2004以将作业存档。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经由可利用的通信手段将作业传输到存档模块507。存档模块507通过可利用的方法将所接收的作业存档,并将存档数据保存到在诸如HD 205的存储设备中确保的区域中。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2003中确定作业不需要被存档或者已经被存档,则其在S2005中确定是将作业发送到打印装置还是暂停而不发送作业。更具体而言,端口监视器使用CPU 200搜索在RAM 202等的存储区域中分配的工作区域中确保的标记。如果作业的暂停标记为“1”,则端口监视器确定暂停作业而不发送作业。处理接着返回到图9(D)中的S901。如果端口监视器在S2005中确定需要发送作业,则其在S2006中通过可利用的方法将作业发送到打印装置。之后,处理接着返回到图9(D)中的S901。
根据上述方法,在暂停作业后改变作业的属性时,能够再次将作业属性改变后的打印数据存档。能够将更精确地反映实际打印的作业存档。
在第一实施例中,即使在打印历史管理系统删除作业时,作业存档系统也能够将作业存档。
在第二实施例中,即使在暂停作业的打印时,存档系统也能够将暂停中的作业存档。当在重新开始作业后执行打印时,作业不需要被再次存档,从而提高了用户便利性。由于在重新开始作业后的打印中没有作业被存档,因此系统能够防止由于存档负荷而造成的打印性能的降低。
在第三实施例中,在暂停作业后改变作业的属性时,能够再次将作业属性改变后的打印数据存档。能够将具有最后打印设置的作业存档。
结果,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的系统:即使对单个打印装置请求多个打印处理,也不会限制打印控制装置的规格、泄露所保持的数据,并且也不会降低打印速度。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与打印装置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管理单元,其管理作业的状态、所述作业的数据以及所述作业的控制方法;
作业控制询问单元,其在将所述作业发送到所述打印装置前从所述管理单元接收所述作业的所述控制方法;以及
作业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作业控制询问单元接收的所述作业的所述控制方法,控制将所述作业的数据存档的定时。
此外,在由所述作业控制询问单元接收的所述作业的所述控制方法表示所述作业要被删除的情况下,所述作业控制单元将所述作业的数据存档而不将所述作业发送到所述打印装置,并且在所述作业的数据的存档结束后删除所述作业。
此外,在由所述作业控制询问单元接收的所述作业的控制方法表示所述作业要被暂停的情况下,所述作业控制单元将所述作业的数据存档而不将所述作业发送到所述打印装置,并且在所述作业的数据保存结束后暂停所述作业的执行。
此外,在由所述作业控制询问单元接收的所述作业的所述控制方法表示所述作业的属性要被改变的情况下,所述作业控制单元将所述属性改变后的作业的数据存档。
其他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与打印装置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管理步骤,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管理单元管理作业的状态、所述作业的数据以及所述作业的控制方法;
作业控制询问步骤,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作业控制询问单元在将所述作业发送到所述打印装置前从所述管理单元接收所述作业的所述控制方法;以及
作业控制步骤,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作业控制单元根据在所述作业控制询问步骤中接收的所述作业的所述控制方法,控制将所述作业的数据存档的定时。
本发明的各方面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诸如CPU或MPU的设备)、以及通过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来执行所包括的各步骤的方法来实现。鉴于此,例如经由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设备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向计算机提供程序。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假脱机部,其用于假脱机从应用接收的作业;
假脱机部监视器;
存档单元,其用于将作业存档;以及
端口监视器,
所述端口监视器被构造为:
检测所述假脱机部是否开始作业,
在所述端口监视器检测到所述假脱机部开始作业的情况下,向所述假脱机部监视器和所述存档单元请求控制参数,
在从所述存档单元接收的控制参数表示所述作业要被存档、并且从所述假脱机部监视器接收的控制参数表示要对所述作业执行另一操作的情况下,使所述存档单元将所述作业存档,并且使得执行所述另一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端口监视器根据从所述存档单元接收的所述控制参数来设置与所述作业关联的存档标记,该标记能够由所述端口监视器依据所述作业是否需要被存档来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端口监视器确定所述作业是否已经被存档,并根据所述作业是否已经被存档来设置与所述作业关联的存档完成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端口监视器根据从所述假脱机部监视器接收的所述控制参数来设置与所述作业关联的标记,该标记能够由所述端口监视器依据是否需要对所述作业执行所述另一操作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在所述另一操作是删除所述作业的情况下,所述端口监视器使所述存档单元将所述作业的数据存档,而不将所述作业发送到打印装置,并使得在所述作业的数据存档结束后删除所述作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在所述另一操作是暂停所述作业的情况下,所述端口监视器使所述存档单元将所述作业的数据存档,而不将所述作业发送到打印装置,并使得在所述作业的数据保存结束后暂停所述作业的执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在所述另一操作是改变所述作业的属性的情况下,所述端口监视器使所述存档单元将属性改变后的作业的数据存档。
8.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方法,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假脱机部,其用于假脱机从应用接收的作业;
假脱机部监视器;
存档单元;以及
端口监视器,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端口监视器检测所述假脱机部是否开始作业,
在所述端口监视器检测到所述假脱机部开始作业的情况下,向所述假脱机部监视器和所述存档单元请求控制参数,
在从所述存档单元接收的控制参数表示所述作业要被存档、并且从所述假脱机部监视器接收的控制参数表示要对所述作业执行另一操作的情况下,使所述存档单元将所述作业存档,并且使得执行所述另一操作。
CN201010122824.8A 2009-02-27 2010-02-26 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04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7019A JP5383254B2 (ja) 2009-02-27 2009-02-27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9-047019 2009-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0488A true CN101820488A (zh) 2010-09-01
CN101820488B CN101820488B (zh) 2015-04-08

Family

ID=42077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282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0488B (zh) 2009-02-27 2010-02-26 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20355A1 (zh)
EP (1) EP2224329A3 (zh)
JP (1) JP5383254B2 (zh)
CN (1) CN10182048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0824A (zh) * 2018-07-27 2020-02-11 夏普株式会社 作业管理装置、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54883B2 (ja) * 2011-01-25 2015-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852320B2 (ja) * 2011-04-13 2016-0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882638B2 (ja) * 2011-08-30 2016-03-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870597B2 (ja) * 2011-10-07 2016-03-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サーバ装置、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制御システム
JP5923931B2 (ja) * 2011-10-31 2016-05-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管理方法、及び管理プログラム
JP6191130B2 (ja) 2012-03-02 2017-09-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EP2711830A1 (en) * 2012-09-25 2014-03-26 Archivezen Process for archiving a print data stream from a software application to a printing device
JP5862650B2 (ja) * 2013-12-17 2016-02-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ジョブの表示・実行方法及びジョブの表示・実行プログラム
US9940563B2 (en) * 2015-08-11 2018-04-10 Fuji Xerox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serving and managing document chain of custody
JP6819334B2 (ja) * 2016-04-22 2021-0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084893A (ja) * 2016-11-22 2018-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09108A (ja) * 2018-07-06 2020-01-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
US11327698B2 (en) * 2020-06-25 2022-05-10 Zebr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cloud-based printing
CN115857839A (zh) * 2021-09-23 2023-03-28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作业的监控方法、监控装置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8442A (zh) * 2001-05-29 2003-01-01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打印机共享管理程序和打印机共享管理系统
CN1774693A (zh) * 2003-12-05 2006-05-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CN1991737A (zh) * 2005-12-29 2007-07-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假脱机控制功能的用户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29619A (zh) * 2007-06-22 2008-12-24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控制装置和打印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54415B1 (en) * 1996-12-27 2004-05-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system
US6597469B1 (en) * 1998-01-08 2003-07-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system, management method of number of outputs from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or executing the method
JPH11205498A (ja) 1998-01-08 1999-07-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出力枚数管理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00112706A (ja) 1998-09-30 2000-04-21 Canon Inc 印刷ログ集計管理システム、印刷ログ集計管理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JP4143949B2 (ja) * 1999-03-04 2008-09-03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とその制御方法
JP2002014937A (ja) 2000-06-29 2002-01-18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メッセージ通信システム
JP2002127539A (ja) * 2000-10-27 2002-05-08 Hitachi Koki Co Ltd 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タ制御方法
JP2002268966A (ja) 2001-03-14 2002-09-20 Ricoh Co Ltd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JP4298594B2 (ja) * 2004-06-14 2009-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通知方法
JP2007283664A (ja) * 2006-04-18 2007-11-01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プリント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リンタ制御方法
JP4854608B2 (ja) * 2007-06-29 2012-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8442A (zh) * 2001-05-29 2003-01-01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打印机共享管理程序和打印机共享管理系统
CN1774693A (zh) * 2003-12-05 2006-05-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CN1991737A (zh) * 2005-12-29 2007-07-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假脱机控制功能的用户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29619A (zh) * 2007-06-22 2008-12-24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控制装置和打印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0824A (zh) * 2018-07-27 2020-02-11 夏普株式会社 作业管理装置、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CN110780824B (zh) * 2018-07-27 2024-03-12 夏普株式会社 作业管理装置、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83254B2 (ja) 2014-01-08
JP2010204746A (ja) 2010-09-16
US20100220355A1 (en) 2010-09-02
CN101820488B (zh) 2015-04-08
EP2224329A2 (en) 2010-09-01
EP2224329A3 (en) 2012-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0488B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
JP4854608B2 (ja)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1501008B1 (en) Im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442042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129842B2 (ja) 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3634784B2 (ja) 情報処理方法及び印刷制御装置
JP56771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0696342B1 (ko) 정보 처리 장치, 정보 처리 방법, 제어 프로그램
JP71829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システム、それら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3639821B2 (ja) 印刷制御方法及び印刷制御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が実行可能な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出し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JP7134719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200172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システム、それらの制御方法、及プログラム
JP2013033422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ボタン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1942406A2 (en) Print managing apparatus, print manag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5661346B2 (ja)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制御方法
JP2008059372A (ja)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08276494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ジョブ管理方法
JP2003316545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723774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401640B2 (ja) プリンタ管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19215753A (ja)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装置と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7386690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と画像形成装置の状態を収集する方法
JP4323982B2 (ja) 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06209308A (ja) 印刷システム
JP2019212055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