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3837B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3837B
CN101813837B CN201010113250.8A CN201010113250A CN101813837B CN 101813837 B CN101813837 B CN 101813837B CN 201010113250 A CN201010113250 A CN 201010113250A CN 101813837 B CN101813837 B CN 1018138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panel
afterframe
front baffle
crystal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32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13837A (zh
Inventor
石田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ansite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Beihai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LT Technologe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254015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813837(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NLT Technologeies Ltd filed Critical NLT Technologe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13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3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13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3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7Intermediate frames, e.g. between backlight housing and front fram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2Mechanical guidance or alignment of LCD panel support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LC)面板;前框架和后框架,LC面板夹在前框架和后框架之间;锁扣结构,锁扣结构将LC面板与前框架和后框架中的一个框架接合在一起。锁扣结构包括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凸起部分形成在所述LC面板及前框架和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中的一者的表面上,凹陷部分形成在LC面板及前框架和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中的另一者上以在其内容纳凸起部分,由此所述锁扣结构使得能够允许LC面板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前框架和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移动,以及限制LC面板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前框架和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LC面板正交,所述第二方向与LC面板平行。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本专利申请基于并要求2009年2月1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027964和2009年11月11日提交的No.2009-281080的优先权,其内容以引用方式完全并入这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LCD)装置,更具体来讲,涉及包括液晶(LC)面板以及将LC面板夹于其间的前框架和后框架的LCD装置。
背景技术
LCD装置包括:LC面板;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从后面给LC面板提供照明;以及前框架和后框架,LC面板夹在该前框架和后框架之间。后框架支撑背光单元并可以被称作背光底架。前框架位于LC面板前方,并且将LC面板支撑在前框架和后框架之间。
在LCD装置中,存在的风险是,粉尘通过LC面板与前后框架之间的间隙进入,从而LCD装置的图像品质劣化。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防止粉尘进入LCD装置的结构。
专利公开-1描述了一种LCD装置,该LCD装置包括用于防止粉尘进入的结构,其中,在LC面板和后框架之间夹有弹性隔离物。该隔离物由软质的弹性聚氨酯泡沫等制成,并且具有与LC面板接触的前表面和与后框架接触的后表面。
专利公开-2描述了一种LCD装置,该LCD装置包括弹性体,该弹性体在LCD面板的后侧支撑LCD面板。该弹性体具有接触LC面板的尖顶,并且由于LC面板的重量而变形,由此通过其排斥力堵塞LC面板和该弹性体之间的间隙。
专利公开-3描述了一种LCD装置,该LCD装置包括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设置在LC面板和构造背光单元的模体之间。弹性构件具有附连到背光单元上的后表面以及在任何时间都与LC面板接触的前表面,由此防止在LC面板和弹性构件之间生成间隙。
专利公开-4描述了一种LCD装置,该LCD装置包括形成在后框架上的凹槽和容纳在凹槽中的隔离物。该隔离物是环形或轮形的弹性构件并且支撑LC面板。该隔离物由于LC面板的重量而变形,从而通过其排斥力堵塞LC面板和该弹性构件后框架之间的间隙。
专利公开-5描述了一种LCD装置,该LCD装置包括后框架上的凹槽和容纳在凹槽中的环形弹性体。该弹性体堵塞LC面板和后框架之间的间隙,同时减少了传递到LC面板的冲击或振动。
专利公开-6描述了一种LCD装置,该LCD装置包括:LC面板,该LC面板包括顶基板和底基板;以及隔离物,该隔离物用于将宽度窄的前框架和LC面板固定在一起。隔离物固定到前框架或者从顶基板突出的底基板的边缘空间上。
如上所述的专利公开包括:
专利公开-1------JP-2000-19529A;
专利公开-2------JP-2005-91971A;
专利公开-3------JP-2005-275103A;
专利公开-4------JP-1998-206828A;
专利公开-5------JP-1997-22000A;以及
专利公开-6------JP-1999-305206A。
以下是在完成本发明之前由本发明的发明者进行的分析。关于设置在LCD装置中的LC面板和后框架之间的弹性体是否固定到LC面板和后框架中的任一个,在专利公开-1中没有叙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弹性体没有固定到LC面板和后框架中的至少一个上,则在LC面板沿着与LC面板(即,屏幕)正交的方向移动之后,LCD装置容易使粉尘进入。另一方面,如果弹性体固定到LC面板和后框架上,则由于张力或变形而作用在LC面板和/或后框架上的应力不能减少,由此有可能造成LC面板产生光分布干扰并且图像品质降低。
在专利公开-2至专利公开-4所描述的LCD装置中,弹性体变形,从而由于弹性体的排斥力而接触LC面板。这样就造成冲击或振动作用在LCD装置上,并且如果LC面板沿着与屏幕正交的方向移动,则在弹性体和LC面板之间形成暂时地形成间隙,由此造成粉尘进入。此外,由于热应力导致在部件组装或者部件变形期间的部件扭曲(如果出现)也将造成在弹性体和LC面板之间出现间隙。另外,用于防止粉尘进入的弹性体的特定形状如果用在专利公开-2所描述的LCD装置中,则将由于时间衰减而减少弹性体的弹性或柔性,从而使弹性体的尖形状变形并且有可能劣化尺寸精度。在这种情况下,部件之间的间距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间隙,由此劣化了防止粉尘进入的性能。
另外,在组装部件期间出现的部件尺寸精度的变化范围以及扭曲会使后框架和LC面板之间的间距减小,或者可以使弹性体自身的厚度增大,由此增大从弹性体作用到LC面板上的负载。在这种情况下,LC面板可以产生光分布的干扰,从而劣化其图像品质。虽然专利公开-4叙述了隔离物设置于在后框架上形成的凹槽内,但是该凹槽只是协助组装环形隔离物,从而有助于组装LCD装置。
虽然专利公开-5描述了形成在后框架上的凹槽,但是该公开没有谈及冲击或振动被施加到LCD装置上以及在LC面板和弹性体之间出现暂时间隙。
专利公开-6所描述的LCD装置使用隔离物,用于将宽度窄的前框架和LC面板固定在一起。然而,该公开没有谈及防止粉尘进入LC面板的前表面或后表面。这就意味着,粉尘将越过没有被粘合剂固定的隔离物的整个表面而进入LCD装置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CD装置,该LCD装置能够防止造成图像品质劣化的粉尘进入。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CD装置,所述LCD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LC面板夹在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之间;至少一个锁扣结构,所述锁扣结构将所述LC面板与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一个框架接合在一起,其中,所述锁扣结构包括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固定到所述LC面板及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中的一方的表面上,所述凹陷部分形成在所述LC面板及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中的另一方的相对表面上以在其内容纳所述凸起部分,由此所述锁扣结构使得允许所述LC面板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于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的移动,并且限制所述LC面板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于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的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LC面板正交,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LC面板平行。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CD装置,该LCD装置包括:LC面板;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LC面板夹在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之间;至少一个锁扣结构,所述锁扣结构将所述LC面板与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一个框架接合在一起,其中,所述锁扣结构包括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固定到所述LC面板及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中的一方的表面上,所述凹陷部分形成在所述LC面板及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中的另一方的相对表面上以在其内容纳所述凸起部分,从与所述LC面板正交的第一方向观察到的所述凹陷部分中容纳的所述凸起部分的一部分的长度比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另一框架之间的偏移距离长。
参照附图,从下面的说明中,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整体透视图和分解透视图。
图2A是沿着图1A中的A-A′线截取的第一实施例的LCD装置的局部横截面图,并且图2B是图2A所示结构的分解视图。
图3是图2A的一部分的放大局部横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LCD装置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LCD装置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LCD装置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LCD装置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LCD装置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LCD装置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LCD装置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11是在组装图2A所示的部件之前与图2A类似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之前,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LCD装置包括:LC面板;前框架和后框架,LC面板夹在前框架和后框架之间;至少一个锁扣结构,该锁扣结构将LC面板与前框架和后框架中的一个框架接合在一起,其中,该锁扣结构包括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凸起部分固定到LC面板及前框架和后框架中所述一个框架中的一方的表面,凹陷部分形成在LC面板及前框架和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中的另一方的相对表面上,以将凸起部分容纳在其内,由此锁扣结构使得LC面板相对于前框架和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能够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并且限制LC面板相对于前框架和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LC面板正交,第二方向与LC面板平行。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LCD装置中,其中凸起部分与凹陷部分接合的锁扣结构阻止了通过前后框架之一与LC面板之间的间隙的粉尘进入,由此防止LCD装置的图像品质由于粉尘而劣化。另外,使得LC面板相对于前框架或后框架能够相对移动的锁扣结构减轻了由于后框架或前框架的扭曲而对LC面板造成的影响。因此,LC面板基本上没有由于扭曲造成的LC层而造成的光分布干扰,由此也防止了图像品质劣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LCD装置包括:LC面板;前框架和后框架,LC面板夹在前框架和后框架之间;至少一个锁扣结构,该锁扣结构将LC面板与前框架和后框架中的一个框架接合在一起,其中,该锁扣结构包括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凸起部分固定到LC面板及前框架和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中的一方的表面,凹陷部分形成在LC面板及前框架和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中的另一方的相对表面上以在其内容纳凸起部分,沿着与LC面板正交的第一方向观察到的容纳在凹陷部分中的凸起部分的一部分的长度比LC面板与前框架和后框架中另一框架之间的偏移距离长。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LCD装置中,即使LC面板沿着与屏幕正交的方向移动,锁扣结构(其中,沿着与LC面板的屏幕正交的方向观察到的容纳在凹陷部分中的凸起部分的一部分的长度比LC面板与前框架和后框架中另框架之间的偏移距离长)也使得凸起部分能够在任何时间都与凹陷部分接合,由此防止粉尘进入。
本发明的LCD装置可以具有如下构造,在该构造中,凹陷部分是形成在液晶面板及前框架和后框架中所述一个框架中的另一方的表面上形成的连续的、分立的或环状的凹槽,并且凸起部分是形状与凹槽对应的隔离物。该构造简化了用于防止粉尘进入的锁扣结构。
本发明的LCD装置可以具有如下构造:当凸起部分的顶部紧靠凹槽的底表面时,在液晶面板与前框架和后框架中所述一个框架之间形成间隙。在该构造中,LC面板由锁扣结构支撑,由此可以减轻LC面板的扭曲。
本发明的LCD装置可以具有如下构造,在该构造中,凸起部分具有渐缩的后表面,其中从凸起部分的外周到内周,凸起部分的厚度减小。在该构造中,在LC面板沿着与LC面板正交的方向移动时,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减小,由此防止了LC面板的扭曲或损坏。
本发明的LCD装置可以具有如下构造,在该构造中,当凸起部分的顶部紧靠凹槽的底表面时,在液晶面板与前框架和后框架中另一框架之间形成间隙。锁扣结构使得LC面板能够沿着与其正交的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LCD装置可以具有如下构造,在该构造中,凸起部分和构成凹陷部分的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由弹性材料制成。在该构造中,可以减少在LC面板中出现的应力集中。
本发明的LCD装置可以具有如下构造,在该构造中,凸起部分的顶部紧靠凹槽的底表面,并且液晶面板紧靠前框架和后框架中的所述一框架。在该构造中,LC面板受支撑的区域可以增大。这样就减轻了作用在LC面板上的应力局部化,由此防止出现不平均的图像。另外,支撑LC面板的区域的增加防止LC面板弯曲。
本发明的LCD装置可以具有如下构造,在该构造中,当液晶面板紧靠前框架和后框架中所述一个框架时,在隔离物的后表面与凹陷部分的底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在该构造中,可以由前框架或后框架以较高的尺寸精度来支撑LC面板。
本发明的LCD装置可以具有如下构造,在该构造中,至少一个锁扣结构包括在从液晶面板的中心向着其周边的方向上布置的多个锁扣结构。在该构造中,可以得到防止粉尘进入的较高性能。
本发明的LCD装置可以具有如下构造,在该构造中,液晶面板包括设置在其前表面和后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光学膜,凹陷部分是形成在该光学膜上的凹槽,并且凸起部分是固定到前框架和后框架中所述一个框架上的隔离物。该结构有助于形成凹陷部分的过程。该光学膜可以使用偏振膜或其它光学膜。
本发明的LCD装置可以具有如下构造,在该构造中,至少一个锁扣结构包括第一锁扣结构和第二锁扣结构,该第一锁扣结构形成在液晶面板与前框架和后框架中的一个框架之间,该第二锁扣结构形成在液晶面板与前框架和后框架中的另一框架之间。在该结构中,可以得到防止粉尘进入的较高性能。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在整个附图中,类似的组成元件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第一实施例]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整体结构的透视图,而图1B是图1A中LCD装置的分解视图。LCD装置即LCD模块10包括LC面板11、前框架12、背光单元13、后框架14和隔离物15,后框架14也被称作背光底架,隔离物15也被称作凸起部分。前框架12是矩形形状,并且覆盖LC面板11的前表面或显示屏幕上的LC面板11周边。前框架12和后框架14将LC面板11夹于其间用于支撑LC面板11。背光单元13在其上具有照射表面13a,该照射表面13a在LC面板11的后表面照射LC面板11。背光单元13的光源可以是冷阴极、发光二极管(LED)或另外的表面发射型光源,并且不限于任何类型或发射原理。
后框架14是矩形框架,并且覆盖和支撑背光单元13的周边。后框架14和LC面板11将隔离物15夹于其间。后框架14的框架内周14a大于LC面板11的显示屏幕11a的外周,并且其框架外周大于LC面板11的外周。应该注意的是,后框架14可以与背光单元13结合以形成一体的背光单元,或者可以与背光单元13分开。在后一情况下,后框架14可以称作被夹在并被支撑在背光单元13和LC面板11之间的中间框架。
下文中,将参照图2A、图2B和图3来描述LCD装置10的内部结构。图2A是沿着图1A中的A-A′线截取的LCD装置10的局部横截面图,并且图2B是图2A所示的LCD装置10的一部分的分解视图。图3是图2A所示的LCD装置10的一部分的放大局部横截面图。隔离物15被固定到LC面板11的后表面,并且构造被形成在LC面板11的周边上的带状凸起部分。在图2B中,后框架14具有与LC面板11的后表面11b相对的前表面14b,并且包括凹槽16,凹槽16在后框架14的前表面14b上延伸,用于容纳隔离物15。图2B示出隔离物15固定到LC面板11的后表面11b上,并且图3示出凹槽16将隔离物15容纳在其中,用于相对于后框架14接合LC面板11。凹槽16和隔离物15组合起来构造出锁扣结构。
隔离物15没有如通过双面胶带或粘合剂固定到凹槽16的壁或底表面上。因此,当LCD装置10被施加外力时,隔离物15相对于凹槽16的相对位置可以发生改变。更具体来讲,锁扣结构使得LC面板11能够相对于后框架14沿着与LC面板11的屏幕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并且限制LC面板11沿着与屏幕平行的方向相对移动。虽然在本实施例中锁扣结构设置在LC面板11和后框架14之间,但是锁扣结构也可以设置在LC面板11和前框架12之间。
隔离物15可以具有任何结构,只要隔离物15能够固定到LC面板11上并且被容纳在凹槽16中。作为实例,隔离物15可以如通过双面胶带或粘合剂固定到LC面板11上。可以通过在隔离物15和LC面板11上都形成极其光滑的表面并且使这两个光滑的表面都能够通过吸引而彼此固定,使隔离物15固定到LC面板11上。图11示出将隔离物15固定到LC面板11上的实例。在图11中,前表面被涂覆了粘合剂的隔离物15首先被容纳在凹槽16中,随后将LC面板安装到隔离物15的前表面上,以进行组装。该技术使得在粘合之后隔离物15和LC面板11能够精确对准。图11中隔离物15的后表面在隔离物15固定到LC面板11之后可以被称作凸起部分的顶表面。在图11所示的过程的可选方案中,LC面板11可以设置有附着件,该附着件具有可以容纳隔离物15中的一部分的浅凹槽,并且通过使用粘合剂将隔离物15固定到附着件上。在另外可选的方案中,LC面板11的主体可以形成为在其表面上具有凸起部分。
凹槽16可以沿着LCD装置10的整个周边在后框架14上延伸,以形成环状的凹槽或连续的凹槽,或者可以沿着周边的某部分延伸(粉尘可能容易通过该部分进入LCD装置),以形成分立的或连续的凹槽。后框架14可以由诸如树脂、金属和合金这样的任何材料制成。
将参照图3详细描述锁扣结构。在图3中,隔离物15容纳在凹槽16中以进行接合,其中,隔离物15的后表面(即,凸起部分的顶表面)紧靠凹槽16的底表面。长度d1表示隔离物15与凹槽16的侧表面接合的距离。LC面板11的前表面11a与前框架12的后表面12a相对,且在其间设置有间隙d2。LC面板11的后表面11b与后框架14的前表面14b相对,且在其间设置有间隙。在该构造中,间隙d2表示LC面板11和前框架12之间的偏移距离或间距,其中,d1比d2长,由此即使LC面板11最大程度地向着前框架12移动,也不会释放隔离物15和凹槽16之间的接合。
参照图3将进一步描述防止粉尘进入LCD装置10的情形。图3所示的粉尘“B”会通过前框架12和LC面板11之间的间隙进入LCD装置10的内部。然而,粉尘B被由隔离物15和凹槽16构造的锁扣结构制止,凹槽16在任何时间都容纳隔离物15。因此,粉尘B不能到达LC面板11的后表面和背光单元13的照射表面13a。
在LCD装置10中,如果向其施加了诸如振动或冲击这样的外力,则LC面板11可以沿着Z轴方向向着前框架移动d2的间距。然而,隔离物15与凹槽16接合的距离d1比d2长。因此,如果LC面板11沿着Z轴方向向着前框架12移动,则在任何时间隔离物15相对于凹槽16的接合都得以保持,由此在锁扣结构中没有提供间隙。因此,可以防止粉尘进入LC面板11的后表面和背光单元13的照射表面13a,由此抑制LCD装置10的图像品质出现劣化。
在某个情况下,LCD装置10可以在后框架14已经经受弯曲或扭曲的同时固定到外壳。在这种情况下,在任何时间,LCD装置10都被施加有外力。然而,隔离物15没有固定到后框架14上并且与凹槽16接合,同时使得隔离物15能够沿着Z轴方向相对于后框架14移动。因此,这种弯曲或扭曲没有传递到LC面板11,LC面板11没有受到弯曲或扭曲的影响并且没有发生变形。结果,LCD装置10没有由LC面板11变形而造成光分布干扰,因此抑制了图像品质的劣化。
后框架14的弯曲或扭曲会由LCD装置制造期间的成型或处理工艺造成,或者会由LCD装置10的操作期间由照射光产生的热或环境温度的变化造成。LC面板11还会经受弯曲或扭曲。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隔离物15相对于凹槽16的相对移动使LC面板11的应变或扭曲减轻,从而保持了优良的图像品质。
LCD装置10没有采用如下结构,在该结构中,隔离物15被压缩,从而施加排斥力并且由此堵塞间隙以防止粉尘进入,如在专利公开的LCD装置中一样。即,LC面板除了其自身重量之外基本上没有经受外力,所述外力使LC面板11的图像品质劣化。
(第二和第三实施例)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LCD装置10A与第一实施例的LCD单元10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当隔离物15的后表面15a(凸起部分的顶表面)紧靠凹槽16的底表面16a时,LC面板11的后表面11b紧靠后框架14的前表面14b。在LCD装置10A的该结构中,LC面板11由后框架14的前表面14b以及由隔离物15和凹槽16构造的锁扣结构支撑。
由于LCD装置10A中的以上结构,导致LC面板11的重量由比第一实施例中支撑LC面板11的区域大的区域支撑。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LC面板11的重量分配到更大的支撑区域,由此减少了LC面板11的应变。减少的应变使得LC层中的光分布改变减少,并且抑制了图像的不规则。因此,本实施例的LCD装置10A进一步提高了图像品质。
在LCD装置10A中,即使LC面板11由于诸如振动或冲击这样的外力而向着前框架12移动,比间距d2大的长度d1保持隔离物15相对于凹槽16接合,由此防止粉尘进入。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本实施例的LCD装置10B与第二实施例的LCD装置10A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当LC面板11的后表面11b紧靠后框架14的前表面14b时,隔离物15的后表面15a与凹槽16的底表面16a分开而不紧靠该底表面16a。
在LCD装置10B的结构中,不需要执行精确的调节来当LC面板11的后表面11b紧靠后框架14的前表面14b时使隔离物15的后表面15b能够紧靠凹槽16的底表面16a。另外,LC面板11由后框架14的前表面14b支撑,后框架14的前表面14b的面积大于凹槽16的底表面16a。因此,本实施例中的LC面板11的支撑区域比第一实施例中LC面板11的支撑区域大。
以下描述了LCD装置10A、10B的支撑区域与LC面板11的弯曲之间的关系。由于由玻璃板或透明基板制成的LC面板11其自身的重量,导致LC面板11经受沿着Z轴方向向上凹的弯曲,同时LC面板11的中心是从最内部支撑点开始的弯曲的底部。随着LC面板11中没有被最内部支撑点支撑和限定的区域增大,弯曲量增大。
在LCD装置10A和10B中,后框架14的前表面14b用作支撑区域,其中,后框架14的最内周限定了LC面板11的最内部支撑点。因此,LCD装置10A和10B中的LC面板11的弯曲量小于第一实施例中LCD装置10中的LC面板的弯曲量。
以下描述了由于诸如振动或冲击这样的外力导致LC面板11中出现向上凸以及向上凹的弯曲。作为实例的是图4所示的LCD装置10A受外力作用的情况。在LCD装置10A的结构中,如之前所述的,当LC面板11的后表面11b紧靠后框架14的前表面14b时,隔离物15的后表面15b紧靠凹槽16的底表面16b。
在LCD 10A中,如果LC面板11由于诸如振动或冲击这样的外力而变形从而具有沿着Z轴方向向上凸或凹的不平坦表面,则在图4中的隔离物15的三个表面A1、A2和A3上出现应力集中。如果出现过度的应力集中,则LC面板11会变形,由此隔离物15有可能会从LC面板11剥离。因此,优选的是,隔离物15和凹槽16中的一者由弹性材料制成,以减轻LCD装置10A和10B中的应力集中。弹性材料可以是(例如)橡胶、硅树脂和树脂泡沫中的任意一种。
近来,LC面板的尺寸变得更大并且厚度变得更厚。这就使得重要的是要有减少LC面板弯曲的对策。考虑到造成弯曲的外力,LCD装置10A和10B的结构减小了的LC面板11的弯曲,并且LCD装置10A和10B的结构防止了粉尘进入。
(第四实施例)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本实施例的LCD装置10C与LCD装置10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隔离物15具有倾斜的后表面15b。更具体来讲,隔离物15的厚度从其外周向内周减少。凹槽16还具有倾斜的底表面16b,该底表面16b与隔离物15的倾斜的后表面15b相适配。
在LCD装置10C中,隔离物15的倾斜的后表面15b减小了当LC面板11沿着Z轴方向移动时在隔离物15和凹槽16之间的摩擦力。这样就降低了在由玻璃板等构造的LC面板11中出现损坏的可能性。隔离物15的倾斜的后表面15b也可以用在LCD装置10、10A和10B中。
(第五实施例)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本实施例的LCD装置10D与LCD装置10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锁扣结构,即隔离物15A和凹槽16A的组合以及隔离物15B和凹槽16B的组合。这两个锁扣结构沿着LC面板11的径向方向或者从LC面板11的中心向着外周的方向布置。在图7中,所描述的情形是:LC面板11向上移动以紧靠前框架12的后表面12a,同时隔离物15A和15B的后表面与凹槽16A和16B的底表面分开。
在LCD装置10D中,多个锁扣结构进一步减少了粉尘向着LC面板11的后表面11b和背光单元13的照射表面13a进入。
(第六实施例)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本实施例的LCD装置10E与LCD装置10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隔离物15C固定到后框架14的前表面14b上并且凹槽16C形成在LC面板11的后表面上。LC面板11包括在其后表面11b上的偏振膜17,并且偏振膜17在其内具有切口,从而在LC面板11上形成凹槽16C。
在LCD装置10E中,当隔离物15C容纳在凹槽16C中时,隔离物15C的前表面15a紧靠由玻璃基板构成的LC面板11的后表面11b。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LC面板11可以具有在玻璃基板自身主体上或LC面板11的任何其它构件上形成的凹槽16C,只要凹槽16C能够在其内容纳隔离物15C。例如,可以通过沿着厚度方向部分去除偏振膜17来形成隔离物15C,并且隔离物15C可以紧靠偏振膜17的剩余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示例说明偏振膜17在其内形成凹槽,但是凹槽16C也可以形成在LC面板11下面的其它膜中。其它膜可以是其它的光学膜,例如,延迟膜、抗反射膜和照射辅助膜中的任意一种。如果这些光学膜彼此堆叠,则可以去除这些光学膜中的至少一个来形成凹槽15C。在另外可供选择的方案中,LC面板11可以具有与光学膜不同的其它构件,其它构件在其内具有凹槽16C。
(第七实施例)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本实施例的LCD装置10F与第六实施例的LCD装置10E类似,不同之处在于,隔离物15D固定到前框架12的后表面12a上并且凹槽16D形成在LC面板11的前表面11a上。在本实施例中,LC面板11在LC面板11的前表面上包括偏振膜17,偏振膜17在其上具有切口,用于形成凹槽16D。隔离物15D可以形成在前框架12的后表面12a上,与前框架12形成一体。
在本实施例的LCD装置10F中,当隔离物15D容纳在凹槽16D中时,LC面板11的底表面11b紧靠后框架14的前表面14b。这样就使得隔离物15D在任何时间都能够容纳在凹槽16D中,由此防止粉尘进入由前框架12、LC面板11和后框架14限定的区域中。
在本实施例的LCD装置10F中,锁扣结构防止粉尘进入,从而通过特别防止导电粉尘的进入来抑制诸如在LC面板11的输入端子之间出现短路故障。
(第八实施例)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横截面图。本实施例的LCD装置10G与LCD装置10类似,不同之处在于,锁扣结构形成在前框架12和LC面板11之间以及LC面板11和后框架14之间。隔离物15固定到LC面板11的后表面11b上,而在其内容纳隔离物15的凹槽16形成在后框架14的前表面14b上。另外,在LC面板11的前表面11a上形成另一隔离物15E,而在前框架12的后表面12a上形成在其内容纳另一隔离物15E的另一凹槽16E。
在本实施例的LCD装置10G中,锁扣结构都防止粉尘进入LCD装置10G,由此进一步抑制由于粉尘进入造成的图像品质劣化。
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和更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进行各种变化。

Claims (13)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面板;
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液晶面板被夹在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之间;
至少一个锁扣结构,所述锁扣结构将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一个框架与所述液晶面板接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锁扣结构包括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固定到所述液晶面板及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中的一方的表面之上,所述凹陷部分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及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中的另一方的相对表面上以将所述凸起部分容纳在其内,由此所述锁扣结构允许所述液晶面板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于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的移动,并且所述锁扣结构限制所述液晶面板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于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的移动,所述第一方向是与所述液晶面板正交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液晶面板平行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凹陷部分中容纳的所述凸起部分与所述凹陷部分配合在一起的部分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比在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另一个框架的表面和所述液晶面板的与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另一个框架的相对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凹陷部分是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及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中的另一个的表面上的凹槽,所述凹槽是连续的、分立的或环状的凹槽,所述凸起部分是具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形状的隔离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凸起部分的顶部紧靠所述凹陷部分的底表面时,在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之间形成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凸起部分具有渐缩的后表面,以使得从所述凸起部分的外周到内周,所述凸起部分的厚度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凸起部分的顶部紧靠所述凹陷部分的底表面时,在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另一个框架之间形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凸起部分和构造所述凹陷部分的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由弹性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凸起部分的顶部紧靠所述凹陷部分的底表面,并且所述液晶面板紧靠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液晶面板紧靠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时,在所述凸起部分的顶部和所述凹陷部分的底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锁扣结构包括在从所述液晶面板的中心向着所述液晶面板的周边的方向上布置的多个锁扣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液晶面板包括设置在其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光学膜,所述凹陷部分是形成在所述光学膜上的凹槽,并且所述凸起部分是固定到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中的所述一个框架之上的隔离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膜包括偏振膜、抗反射膜和延迟膜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锁扣结构包括第一锁扣结构和第二锁扣结构,所述第一锁扣结构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前框架之间,所述第二锁扣结构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后框架之间。
CN201010113250.8A 2009-02-10 2010-02-04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18138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27964 2009-02-10
JP2009027964 2009-02-10
JP2009-281080 2009-12-11
JP2009281080A JP5344249B2 (ja) 2009-02-10 2009-12-11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3837A CN101813837A (zh) 2010-08-25
CN101813837B true CN101813837B (zh) 2014-03-12

Family

ID=42540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3250.8A Active CN101813837B (zh) 2009-02-10 2010-02-04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44298B2 (zh)
JP (1) JP5344249B2 (zh)
CN (1) CN1018138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0737B2 (ja) * 2010-12-22 2014-11-26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2253512A (zh) * 2011-08-15 2011-11-23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
DE102011085613A1 (de) * 2011-11-02 2013-05-02 Tridelity Ag Bildwiedergabeanordnung mit raumsparend befestigter Frontscheibe
CN102402038A (zh) * 2011-11-29 2012-04-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及液晶显示模组
US8724050B2 (en) 2011-11-29 2014-05-13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CD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LCD module
CN102566101A (zh) * 2012-02-17 2012-07-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的固定装置及其液晶显示器
JP6092526B2 (ja) * 2012-05-14 2017-03-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5890249B2 (ja) * 2012-05-14 2016-03-22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保持構造
KR101472752B1 (ko) * 2012-12-24 2014-12-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103226255A (zh) * 2013-03-18 2013-07-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
JP6322936B2 (ja) * 2013-09-19 2018-05-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5856199B2 (ja) * 2014-02-07 2016-02-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15210398A (ja) * 2014-04-28 2015-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204028512U (zh) * 2014-06-30 2014-12-17 北京京东方专用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4503135A (zh) * 2014-12-19 2015-04-08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组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597641B (zh) * 2015-02-12 2017-08-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JP2016206313A (ja) * 2015-04-17 2016-12-0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デバイスパッケージ
WO2016208528A1 (ja) * 2015-06-26 2016-12-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CN105445982B (zh) * 2015-11-14 2019-11-29 合肥骇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弯曲液晶板
CN107065260B (zh) * 2017-03-27 2019-07-1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框架结构
KR102311058B1 (ko) * 2017-06-13 2021-10-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392868B1 (ko) * 2017-09-29 2022-05-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207851474U (zh) * 2018-03-12 2018-09-1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90128026A (ko) * 2018-05-04 2019-11-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9884825A (zh) * 2019-02-19 2019-06-1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设备、显示屏及其贴合方法
JP7349667B2 (ja) * 2019-04-02 2023-09-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家具
CN111929934A (zh) * 2019-05-13 2020-11-13 鸿富泰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10398859B (zh) * 2019-07-23 2022-04-1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快拆式背光单元之架构及其方法
JP2019194734A (ja) * 2019-07-31 2019-11-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11300819B2 (en) * 2019-12-20 2022-04-12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Curved surface display device having backlight assembly with frame members
CN114859606B (zh) * 2022-07-05 2022-10-2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5793A (zh) * 2006-09-01 2008-03-05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1117A (ja) 1990-07-24 1992-03-13 Toshiba Corp Pwm波形形成装置
JPH0481117U (zh) * 1990-11-28 1992-07-15
JP3108596B2 (ja) * 1994-12-27 2000-11-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H0922000A (ja) 1995-07-06 1997-01-21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H10206828A (ja) 1997-01-21 1998-08-07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305206A (ja) 1998-04-22 1999-11-05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019529A (ja) 1998-06-30 2000-01-21 Optrex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091971A (ja) 2003-09-19 2005-04-07 Hitachi Displays Ltd 表示装置
JP4205618B2 (ja) * 2004-03-25 2009-01-07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バックライト
JP2008164687A (ja) * 2006-12-27 2008-07-17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326579B1 (ko) * 2007-05-25 2013-11-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5201621B2 (ja) * 2007-10-19 2013-06-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5793A (zh) * 2006-09-01 2008-03-05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11185A (ja) 2010-09-24
CN101813837A (zh) 2010-08-25
JP5344249B2 (ja) 2013-11-20
US20100201908A1 (en) 2010-08-12
US9244298B2 (en) 2016-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3837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8831303B (zh) 一种用于曲面屏的背板及电子设备
US20130010413A1 (en) Flat panel 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667373B (zh) 显示装置
US2011022199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a plurality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s
KR101963125B1 (ko) 표시 모듈
CN108363230B (zh) 一种缓冲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3226253A (zh) 光电装置
WO2016041267A1 (zh) 平板显示器装置
US7766535B2 (en) Panel guide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13005778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20230129444A1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8180052A (ja) 表示装置
JP2016061977A (ja) 表示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US20160004117A1 (en) Curvature-adjustable backplan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same
JP2016033526A (ja) 表示装置
CN215181323U (zh) 光学模组、电子设备
EP3504605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play integration
CN102331632A (zh) 显示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CN109471304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US10622579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panel, backplane attaching method and backplane attaching device
TW200614861A (en) Image display unit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TWI627480B (zh) 光源模組
US20210325730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20773894U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24

Address after: 536000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eihai Industrial Park Taiwan Road 10 1 Guangxi Hui Ke Technology Co., Ltd. three story factory floor

Patentee after: BEIHAI HKC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District Longgang District Bantian Street cloth road long Rong building A-6C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LANSITE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24

Address after: A-6C, Rong Xing Road, Longgang Road, Bantian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LANSITE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NLT TECHNOLOGIE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