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0604B - 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90604B
CN101790604B CN2008801001146A CN200880100114A CN101790604B CN 101790604 B CN101790604 B CN 101790604B CN 2008801001146 A CN2008801001146 A CN 2008801001146A CN 200880100114 A CN200880100114 A CN 200880100114A CN 101790604 B CN101790604 B CN 1017906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composite fibre
bondedfibre fabric
fiber
fib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01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90604A (zh
Inventor
大庭彻
水谷聪
石川秀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90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0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90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06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1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 D04H1/5412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sheath-co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07Mechanical treatment, e.g. notching, twisting, compressing, shaping
    • A61F13/15731Treating webs, e.g. for giving them a fibrelike appearance, e.g. by emboss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04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2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apertures, e.g. perforations
    • A61F13/512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apertures, e.g. perfo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vertical shape of the apertures, e.g. three dimensional apertures, e.g. macro-aper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2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apertures, e.g. perforations
    • A61F13/5126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apertures, e.g. perfo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nar distribution of the apertures, e.g. in a predefined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3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 A61F13/51305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28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while mixing different spinning solutions or melts during the spinning operation;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01D5/30Conjugate filaments;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01D5/34Core-skin structure;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1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 D04H1/5414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side-by-side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1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 D04H1/5418Mixed fibres, e.g. at least two chemically different fibres or fibre blen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orientated, e.g. in parallel (anisotropic flee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57Parallel ribs and/or groov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呈点状捕捉体液并使之透过的透液性无纺织物。无纺织物(1)含有100~30重量%的以高熔点树脂作为芯成分、以低熔点树脂作为鞘成分的芯鞘型的必需复合纤维(2)。必需复合纤维(2)在无纺织物(1)的平行于机械方向(MD)的截面上,一边重复在无纺织物(1)的厚度方向(TD)上的弯曲,一边向机械方向(MD)延伸,在平行于交叉方向(CD)的截面上,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向厚度方向(TD)延伸。交叉的必需复合纤维(2)彼此通过形成鞘成分的低熔点树脂的熔融相互接合。

Description

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液性无纺织物,更详细地说,涉及适合于作为一次性尿布或卫生巾等液体吸收性物品的透液性表面片使用的所述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对于被覆液体吸收性的芯材、例如一次性尿布等的体液吸收性的芯材的透液性表面片,要求其抑制体液的扩散、呈点状地捕捉体液,使体液迅速地向芯材透过。例如,特开平10-5275号公报(专利文献1)揭示的关于透水性能优异的卫生材料的发明提供了这种表面片。根据该发明的表面片,例如,由于可以通过将由聚醚化合物和聚醚改性硅酮的混合物构成的亲水性改进剂的水溶液向聚丙烯的纺粘无纺织物或卷曲的聚丙烯的纺粘无纺织物上喷雾来获得,所以具有0.25秒钟以下的初始点透水速度。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5275号公报
特开平10-5275号公报揭示的表面片的典型例,是在聚丙烯的纺粘无纺织物上涂布亲水性改进剂的表面片,由于许多纤维在无纺织物的表面和背面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相互重叠,以与它们的面平行的方式呈平面状地扩展,所以,即使排泄的体液少时能够呈点状捕捉该体液,但是,在体液多时,该体液会呈平面状扩展,难以避免不容易呈点状地捕捉体液。另外,在这种表面片中,随着体液的粘度增高,使体液透过表面片所需要的时间有显著变长的倾向。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消除现有技术的这些问题的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前述课题的本发明,包括关于透液性无纺织物的第一个发明和关于该无纺织物的制造方法的第二个发明。
前述第一个发明的对象是一种透液性的无纺织物,所述无纺织物具有相互正交的机械方向、交叉方向和厚度方向,作为必需复合纤维,含有100~30重量%的芯鞘型的复合纤维,所述芯鞘型的复合纤维包含有相互具有同心关系的芯成分和鞘成分,形成前述鞘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是比形成前述芯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熔点低的低熔点树脂,作为混合用纤维,包含有0~70重量%的相对于前述必需复合纤维混合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所述透液性的无纺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200g/m2
在这种无纺织物中,前述第一个发明的特征如下面所述。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具有1~17dtex的纤度和10~150mm的纤维长度,在平行于前述无纺织物的前述机械方向的截面上,一边反复地进行在前述厚度方向上的弯曲一边向前述机械方向延伸,在平行于前述无纺织物的前述交叉方向的截面上,向前述厚度方向延伸。相互交叉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彼此、以及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和前述混合用纤维,通过前述低熔点树脂熔融,在相互交叉的部位处熔接。出现在将前述无纺织物置于水平面上时的与前述交叉方向平行的截面上的各个前述必需复合纤维与各个前述混合用纤维,在和相对于前述水平面的垂线交叉形成的包含90度在内的锐角的交叉角度和大于90度的钝角的交叉角度之中、作为前述锐角的交叉角度的平均值的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
在第一个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作为前述混合用纤维,卷曲成螺旋状的热塑性合成纤维夹杂在多条前述必需复合纤维之间,前述卷曲成螺旋状的热塑性合成纤维的含有量最大为50重量%。
在第一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亲水性的混合用天然纤维及亲水性的混合用半合成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相对于前述无纺织物的重量,最大含有10重量%。
在第一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对于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及前述热塑性合成纤维中的任一种,对其表面进行亲水处理。
在第一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前述无纺织物在前述厚度方向上具有对向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前述上表面上形成向前述机械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条隆起部、和在邻接的前述隆起部彼此之间向前述机械方向延伸的多条谷部。
在第一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在当将前述无纺织物的前述下表面置于水平面上时的相对于前述水平面的垂线之中,通过前述隆起部的顶部的垂线与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及前述混合用纤维形成的前述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
在第一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作为卫生巾的表面片使用。
其次,作为前述第二个发明的对象,是一种透液性的无纺织物的制造方法,所述无纺织物,作为必需复合纤维,包含有100~30重量%的纤维长度为10~150mm的芯鞘型复合纤维,所述芯鞘型复合纤维由具有相互同心关系的芯成分和鞘成分构成,形成前述鞘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是比形成前述芯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熔点低的低熔点树脂,所述无纺织物具有相互正交的机械方向和交叉方向,单位面积重量为10~200g/m2,所述第二个发明的特征为,在前述制造方法中,包含下述工序。
工序a.将前述芯鞘型的复合纤维纺丝,而后获得利用多条前述芯鞘型的复合纤维形成的纤维束,将前述纤维束延伸;
工序b.对延伸了的前述纤维束赋予在其长度方向上进行反复弯曲的机械卷曲;
工序c.对赋予了卷曲的前述纤维束进行退火处理;
工序d.将进行了前述退火处理的前述纤维束切割成10~150mm的长度,由前述纤维束获得螺旋状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的集合体;
工序e.使前述必需复合纤维的集合体通过梳理机以便进行开纤,获得由所需要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构成的纤维网;
工序f.通过加热前述纤维网以将前述必需复合纤维中的前述低熔点树脂熔融,将前述纤维网中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彼此在相互交叉的部位熔接;
工序g.在前述工序f之后,将前述纤维网冷却。
在第二个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沿前述机械方向排列多个前述梳理机,将从前述各个梳理机获得的一个个前述纤维网重叠,制成纤维网叠层体,将前述纤维网叠层体作为前述纤维网,在前述工序f以下的工序中进行处理。
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在前述工序e与前述工序f之间,包含对前述纤维网的预热工序,所述预热工序用于再将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彼此预熔接之后、向前述工序f输送前述纤维网。
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前述工序f包含有:利用加压空气和机械手段之中的任一种在前述厚度方向上压缩前述纤维网、以提高前述纤维网的密度的工序;以及,使提高了密度的前述纤维网中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彼此在相互交叉的部位熔接的工序。
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前述预热工序包括下述作业:对于载置在用于向前述机械方向输送前述纤维网的支承体上的前述纤维网,从沿着前述交叉方向排列的多个单体喷嘴喷出加热加压空气,在前述纤维网上形成向前述机械方向平行延伸的多个隆起部、和在邻接的前述隆起部与隆起部之间向前述机械方向延伸的多个谷部。
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在前述工序e中包含下述作业:作为相对于前述必需复合纤维的混合用纤维,以占有前述无纺织物的重量的0~50重量%的方式,混合具有潜在卷曲性的热塑性合成纤维。
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在平行于前述交叉方向的截面上,在包含前述隆起部的顶部的部位处的前述无纺织物的厚度T与在前述厚度T的1/2的厚度处的前述隆起部的宽度W之比,在0.55~1.00的范围内。
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前述工序b是使前述纤维束进入箱形的卷曲箱、赋予前述必需复合纤维以卷曲数为10~35/25mm的Z字形的机械卷曲的工序。
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前述c工序中的退火处理,在从形成前述鞘成分的前述低熔点树脂的熔融温度到比前述熔融温度低20℃的温度之间进行。
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在平行于前述交叉方向的截面中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在和相对于前述水平面的垂线交叉形成的包含90度在内的锐角的交叉角度和大于90度的钝角的交叉角度之中、作为前述锐角的交叉角度的平均值的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
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作为与置于水平面上的前述无纺织物的前述交叉方向平行的截面上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及前述混合用纤维的前述热塑性合成纤维,在和相对于前述水平面的垂线交叉形成的包含90度在内的锐角的交叉角度和大于90度的钝角的交叉角度之中、作为前述锐角的交叉角度的平均值的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
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在前述工序e中包含下述工序:混合相对于前述无纺织物的重量为0~10重量%的亲水性的天然纤维及亲水性的半合成纤维中的至少一方的作业。
根据本发明中的第一个发明的无纺织物,包含芯鞘型的必需复合纤维,该必需复合纤维,通过使形成有鞘成分的低熔点树脂熔融并相互接合,变成具有高强度的纤维。另外,由于该必需复合纤维,在与无纺织物的交叉方向平行的截面上测定的平均纤维角度在76度以下,主要向厚度方向延伸,所以,能够使无纺织物的表面上的体液沿着该必需复合纤维从厚度方向的上方向下方迅速地移动,能够使体液呈点状地透过。
根据本发明中的第二个发明的无纺织物的制造方法,在对纤维束赋予了机械的卷曲之后获得的必需复合纤维,变成在长度方向上反复弯曲的纤维。利用梳理机处理所述必需复合纤维而获得的纤维网,变成必需复合纤维向机械方向延伸且在纤维网的厚度方向上反复弯曲的纤维网。由该纤维网获得的无纺织物,通过将必需复合纤维的鞘成分熔融并使必需复合纤维彼此接合,可以提高抗拉强度。必需复合纤维,即使使鞘成分熔融,若不使芯成分熔融,则在熔融鞘成分的过程中,纤维网的体积的变化小,利用该必需复合纤维形成的无纺织物成为蓬松度高的无纺织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无纺织物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图示。
图3是表示与图2不同的一个例子的制造工序的局部图。
图4是与图1不同的形式的无纺织物的透视图。
图5是与图2、3不同的形式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图示。
图6是在抽吸筒中使用的部件的局部图。
图7是与图2、3、5不同的形式的制造工序的局部图。
图8是表示单体喷嘴的配置例的图示。
图9是表示隆起部的高度和宽度的无纺织物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无纺织物的使用例的卫生巾的局部剖视透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的测定方法的图示。
图12是表示图11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的测定方法的图示。
图13是表示图11的无纺织物的平行于机械方向的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示。
图14是表示对于与图11不同的实施例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的测定方法的图示。
图15是表示图14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的测定方法的图示。
图16是表示图14的无纺织物的平行于机械方向的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示。
图17是表示比较例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的测定方法的图示。
图18是表示图17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的测定方法的图示。
图19是表示图17的无纺织物的平行于机械方向的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示。
图20是表示温度变化速度的测定结果的图示。
图21是表示T/W与平均纤维角度的关系的图示。
符号说明
1  无纺织物
2  必需复合纤维
104、105、106、107  工序f
112  混合用纤维
201  无纺织物
202  隆起部
203  谷部
210  预热工序(成形装置)
211  支承构件(抽吸鼓)
MD  机械方向
CD  交叉方向
TD  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图1是无纺织物1的透视图和无纺织物1的制造工序图。无纺织物1具有与图2的工序的进行方向平行的机械方向MD,与机械方向MD正交且向工序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交叉方向CD、与这两个方向MD、CD正交的厚度方向TD,在厚度方向TD上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用A和B表示。无纺织物1含有100~30重量%的芯鞘型的必需复合纤维2,具有10~20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和0.3~15mm的厚度,透液性优异。在平行于无纺织物1的交叉方向CD的截面上,必需复合纤维2不是与上表面A或下表面B平行地延伸,而是向厚度方向TD延伸的倾向强,从而获得透液性。在本发明中,透液性以后面描述的透液时间进行评价,必需复合纤维2向厚度方向TD延伸的倾向以平均纤维角度θ进行评价。
必需复合纤维2具有1~17dtex的纤度,10~150mm的纤维长度。另外,必需复合纤维2具有芯成分和鞘成分,对于形成鞘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选择熔点比形成芯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熔点低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相互交叉的必需复合纤维2通过形成这些鞘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熔融而进行接合。必需复合纤维2,优选地,芯成分和鞘成分的中心位置相一致,即使加热,也没有发现由于加热引起的螺旋状的卷曲。但是,在芯成分和鞘成分的中心位置基本上一致的程度上,也可以将在加热时显示出程度低的潜在卷曲性的情况下的复合纤维作为本发明的必需复合纤维2使用。所谓复合纤维具有程度低的潜在卷曲性,指的是将用鞘成分为聚乙烯的复合纤维形成并具有20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250×250mm的大小的纤维网切片在145℃加热5分钟时,该纤维网切片中的机械方向MD的收缩率5%以下。在本发明中,在纤维网切片中,将显示出这种行为的复合纤维总称为芯成分和鞘成分基本上成为同心的复合纤维。另外,在本发明中,在谈到卷曲数时,指的是基于JIS L 1015的第8.12节中规定的方法测定的值。
这种无纺织物1适合于作为一次性尿布或卫生巾、短裤衬里、止血塞等体液吸收性物品中的透液性片使用,或者作为宠物的排泄物处理用片中的透液性片使用。另外,无纺织物1也可以作为用于清洁人体或机器的擦拭布使用。但是,在将无纺织物1作为被覆体液吸收性物品的吸液性芯材的透液性片使用时,优选地,作为必需复合纤维2,使用具有2.6~4.4dtex的纤度、38~51mm的纤维长度的复合纤维,使无纺织物1的皮肤触感显得柔软。另外,这时的必需复合纤维2,为了提高无纺织物1的透液性,优选地,通过涂布界面活性剂或者进行等离子体加工等,将纤维表面制成亲水性的。另外,对于无纺织物1,通过将棉等亲水性的天然纤维或人造丝纤维等亲水性的半合成纤维作为混合用纤维,并以10重量%为限与必需复合纤维2混合使用,也可以具有吸水性。形成必需复合纤维2的芯成分和鞘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可以从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树脂、尼龙等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丙烯腈类树脂等中选择,但是,在将必需复合纤维2彼此在处于比较低的温度下而且牢固地接合方面,优选地,对于鞘成分使用聚乙烯。经由熔融的聚乙烯将必需复合纤维2彼此接合起来的无纺织物1,对于芯成分,优选使用与聚乙烯的熔融温度差大的聚丙烯或聚酯,以便即使在鞘成分熔融的状态下芯成分也不会熔融。对于芯成分和/或鞘成分使用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可以使用作为填充剂含有二氧化钛等无机物粒子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填充剂的粒径优选为0.05~0.5μm,对于必需复合纤维2,借助这种填充剂,可以调整表面光泽或透明性。在将由含有填充剂的必需复合纤维2形成的无纺织物1作为被覆吸液性芯材的透液性片使用时,可以隐蔽由体液造成的芯材的污染。
图2是表示用于使用必需复合纤维2获得无纺织物1的制造工序的图示,在图2中,也包含获得该必需复合纤维2的工序。在图2的工序I中,将形成必需复合纤维2的芯成分的高熔点树脂和形成鞘成分的低熔点树脂熔融挤出,将用于获得必需复合纤维2的长丝状的复合纤维2a纺丝。这时的高熔点树脂和/或低熔点树脂可以以不妨碍复合纤维2a的纺丝或在其后的工序III中的复合纤维2a的延伸处理的程度含有二氧化钛等无机物填充剂。
在工序II,将该复合纤维2a并丝,以获得纤维束2b。
在工序III,为了调整复合纤维2a的纤度或强度,将纤维束2b加热到所需温度,进行一次延伸及二次延伸。
在工序IV,将涂布了油剂的纤维束2b供应给箱形的卷曲箱,赋予纤维束2b机械的卷曲。
在工序V,对纤维束2b进行退火,即,在松弛状态下加热纤维束2b,将卷曲固定,同时,使之热收缩,变成将纤维束的形状稳定的状态。
在工序VI,将纤维束2b切成所需的长度,获得螺旋状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集合体。
在工序VII,为了将必需复合纤维2的集合体开纤,使之通过梳理机101,获得由必需复合纤维2构成的纤维网102。
在工序VIII,将纤维网102载置在作为用于将其向机械方向MD输送的支承体的环形带103上。
在工序IX,在前处理室104中,从上方向纤维网102喷吹压缩用的加压空气,使形成纤维网102的必需复合纤维2从厚度方向TD的上方向下方移动,使纤维网102成为高密度的纤维网。加压空气的温度不使鞘成分熔融。另外,在前处理室104中,产生从纤维网102的下方对加压空气的抽吸的作用。
在工序X,在连接前处理室104的处理室105、106、107中,从上方向纤维网102喷吹加热空气,将形成有必需复合纤维2的鞘成分的低熔点树脂熔融,使用该熔融的树脂,将必需复合纤维2彼此在相互交叉的部分熔接。在各个处理室105、106、107,产生从纤维网102的下方对加热空气抽吸的作用。处理室105、106、107的加热空气的温度和风量可以调节,但是,加热空气需要加热到低熔点树脂的熔融温度以上的温度。
在工序XI,冷却离开处理室107的纤维网102,形成无纺织物1,对其进行卷取。
在图2中,在工序III中的纤维束2b的延伸,可以只进行一次延伸,省略二次延伸。在无纺织物1除必需复合纤维2之外还包含有与之混合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或亲水性纤维等混合用纤维112时,在对必需复合纤维2的集合体开纤的工序VII中,投入该混合用纤维112,使混合用纤维112也通过梳理机101。优选地,赋予混合用纤维112以机械卷曲,以便容易通过梳理机101以及容易与必需复合纤维2混合。工序IX是根据需要采用的工序,当在工序X以前在没有必要提高纤维网102的密度时,可以省略。另外,在工序IX,代替加压空气,可以利用压花辊等机械的方式在厚度方向TD上压缩纤维网102,提高密度。对于压花辊,可以使用加热的压花辊或超声波振动压花辊,将纤维网102部分地压缩,同时,使在压缩的部分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相互熔接。
作为图2的制造工序的具体例,在使用芯成分为聚酯、鞘成分为聚乙烯的必需复合纤维2获得无纺织物1的情况下,如下面所述。
在工序I,对于高熔点树脂使用聚酯,对于低熔点树脂使用聚乙烯,将芯成分和鞘成分基本上成为同心的芯鞘型的作为长丝的复合纤维2a纺丝。对于聚乙烯,可以使用高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这些聚乙烯的混合物,但是,优选使用密度为0.95~0.97g/cm3、在JIS K 7210中规定的熔融流速为10~30g/10分钟的高密度聚乙烯。
在工序II,将该复合纤维2a并丝以获得纤维束2b。
在工序III,在70~110℃将纤维束2b延伸130~400%,将形成纤维束2b的复合纤维2a制成纤度为1~17dtex、更优选为2~10dtex的长丝。
在工序IV,一边对延伸后的纤维束进行超越进给一边供应给箱形卷曲箱,以10~35/25mm、更优选以13~20/25mm的比例赋予复合纤维2a反复进行锯齿形弯曲的机械卷曲。
在工序V,为了对卷曲的纤维束2b进行退火处理,在120℃加热5~8分钟。
在工序VI,切割退火处理后的纤维束2b,获得实际尺寸10~150mm、更优选为25~65mm的作为短纤维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集合体。
在工序VII,将必需复合纤维2的集合体开纤,获得纤维网102,但是,也可以对必需复合纤维2混合入混合用纤维112,制成纤维网102。作为混合用纤维112,可以使用纤维长度为10~55mm、具有潜在卷曲性的复合纤维等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或棉或人造丝等亲水性的天然纤维或半合成纤维。在无纺织物1中,作为混合用纤维112使用的热塑性合成纤维的量优选在50重量%以下,作为混合用纤维112使用的天然纤维或半合成纤维的量优选在10重量%以下。所谓作为混合用纤维112使用的具有潜在卷曲性的复合纤维,指的是通过在工序X中的加热而确实发现潜在的卷曲的复合纤维。
在工序IX,以1.5~3m/sec的比率,对纤维网102喷吹热风,所述热风的温度不使必需复合纤维2的鞘成分熔融,例如,若以聚乙烯作为鞘成分,则热风的温度为80~125℃,更优选为90~110℃,并且,在不使纤维网102的厚度方向TD上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机械卷曲状态变化的情况下,使必需复合纤维2从厚度方向TD的上方向下方移动。
在工序X,通过使必需复合纤维2的鞘成分彼此在相互交叉的部位熔接,使必需复合纤维2相互交织。例如,如果聚乙烯是鞘成分,则以0.5~1.5m/sec的比率喷吹130~150℃的热风。在纤维网102含有作为混合用纤维112的具有潜在卷曲性的复合纤维的情况下,在工序X中,该混合用纤维112在热风的作用下与必需复合纤维2熔接或者机械地交织,与此同时,卷曲成螺旋状,借此,抑制在工序X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运动,可以防止必需复合纤维2在机械方向MD或交叉方向CD上的取向状态的变化。
在这种制造工序中,由于将赋予了机械卷曲的纤维束2b加热到必需复合纤维2的鞘成分的熔点或者其附近的温度以进行退火处理,所以,可以使由该纤维束2b获得的螺旋状态的必需复合纤维2中的卷曲状态变成热稳定的。在该必需复合纤维2通过梳理机101向机械方向MD前进时,以变成与机械方向MD平行的方式延伸的倾向变强,同时,在厚度方向TD上,反复进行Z字形的弯曲的倾向变强。在通过工序X获得的无纺织物1中,存在由处理室105、106、107的热风的影响引起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机械卷曲变得不显著的倾向,但是,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必需复合纤维2能够维持一边向机械方向MD延伸一边在厚度方向TD上反复弯曲的倾向。
这样,必需复合纤维2的卷曲状态变得热稳定的纤维束2b,具有作为在厚度方向TD上压缩时的弹性回复力的指标的“变形残存率”变小的倾向。由该纤维束2b获得的无纺织物1,具有作为在其上施加负荷时的前后的容积比的“比容”大、即使在施加负荷时蓬松度仍然高的倾向。另外,无纺织物1,在将其置于水平面上以观察平行于交叉方向CD的截面时,具有作为相对于水平面的垂线与必需复合纤维2的交叉角度的“纤维角度”变小的倾向。该倾向表示具有出现在平行于交叉方向CD的截面上的必需复合纤维2以垂直地竖起的方式延伸的倾向。进而,在无纺织物1中,在将其作为卫生巾的透液性表面片使用时,具有规定量的人造经血的“透液时间”变短的倾向。对于这些“变形残存率”、“比容”、“平均纤维角度”以及“透液时间”的测定方法和测定结果,将在后面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中的无纺织物1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和图2同样的工序的局部图。但是,在图3的工序中,代替图2的梳理机101,使用第一、第二、第三梳理机301a、301b、301c。在第一、第二、第三梳理机301a、301b、301c每一个的上游侧,设置相当于图2中的工序I~工序VI的工序(图中未示出),对第一、第二、第三梳理机301a、301b、301c的每一个供应必需复合纤维2的集合体。从第一、第二、第三梳理机301a、301b、301c的每一个获得由必需复合纤维2构成的第一纤维网302a、第二纤维网302b、第三纤维网302c。这些第一、第二、第三纤维网302a、302b、302c,在向机械方向MD行进的环形带103上重叠,形成纤维网叠层体302d,进入图2所示的工序VIII以下的工序。
图3中的工序,可以用于梳理机的处理能力低、用一台梳理机难以制成具有均匀组成且单位面积重量大的纤维网的情况。例如,利用第一、第二、第三梳理机301a、301b、301c制成单位面积重量10g/m2的第一、第二、第三纤维网302a、302b、302c,将这些纤维网重叠,能够获得单位面积重量为30g/m2的纤维网叠层体302d和无纺织物1。另外,在图3的工序中,通过在第一、第二、第三纤维网302a、302b、302c之间使纤维的结构不同,可以在无纺织物1的厚度方向上使纤维的结构存在变化。另外,在本发明中,并不局限于图2和图3的例子,可以自由选择使用的梳理机的台数。
图4、5、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一个例子的无纺织物201的透视图、用于获得无纺织物201的制造工序图、以及在该制造工序图中使用的部件的局部图。
图4的无纺织物201是使用和图14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相同的复合纤维获得的,但是,在上表面A上形成相互平行地向机械方向MD延伸的多个隆起部202、和以与隆起部202同样的方式相互平行地向机械方向MD延伸的多个谷部203,在交叉方向CD上,隆起部202和谷部203重复波浪形的起伏。无纺织物201的下表面B是平坦的,在谷部203,形成在上表面A和下表面B之间延伸的通孔204。通孔204在机械方向MD上间歇式的排列。
图5的制造工序图与图2的工序图大致相同,但是在图2中的工序VII与工序IX之间的工序VIII中,增加成形装置210。成形装置210用于形成无纺织物201中的隆起部202、谷部203和通孔204,包含有向机械方向MD旋转的抽吸鼓211和空气喷出用的喷嘴集合体212、213、214。喷嘴集合体212、213、214的每一个均能够向着抽吸鼓211的周面喷出空气,在抽吸鼓211的周向方向上相互隔开所需尺寸的间隔地配置,从抽吸鼓211的周面离开所需的尺寸。另外,对于喷嘴集合体212、213、214的每一个,多个单体喷嘴215(参照图8)隔开所需的间隔安装于向抽吸鼓211的轴向方向、即交叉方向CD延伸的空气配管(图中未示出)上,在其安装状态的一个优选的例子中,调整喷嘴集合体212、213、214的每一个中的单体喷嘴215,使之位于机械方向MD上的同一直线上。
喷嘴集合体212、213、214,例如,可以向抽吸鼓211的圆周方向隔开偏离30°的间隔地配置,在喷嘴集合体212、213、214的每一个中的单体喷嘴215,例如,可以以在交叉方向CD上的节距为5mm的方式安装到空气配管上。可以从喷嘴集合体212、213、214以所需的风量喷出所需温度的空气。借助该空气本身或者通过单体喷嘴215彼此的空气相互干扰,调整从多个单体喷嘴215喷出的空气,以便不扰乱纤维网102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分布状态。因此,例如,在单位面积重量35g/m2的纤维网102以0.5秒钟通过直径500mm的抽吸鼓211的周面、喷嘴集合体212、213、214各自的单体喷嘴215在交叉方向CD上以5mm的节距配置、将与抽吸鼓211的周面的分离尺寸调整到5~8mm的情况下,优选地,在借助抽吸鼓211的抽吸将厚度调整到2~5mm的程度之后,使纤维网201在单体喷嘴215的下方通过。优选地,这时使用的单体喷嘴215的口径为0.5~1.5mm的程度,来自于单体喷嘴215的空气的喷出速度为50~700m/sec,抽吸鼓211的吸引力为2~7m/sec。
在图5的抽吸鼓211的周面上安装有图6所示的成形用板220。板220向抽吸鼓211的周向方向E交互地形成开孔部221和非开孔部222,在开孔部221形成有多个通孔223,该通孔223连接到抽吸鼓211的抽吸机构(图中未示出)上。在板220的一个例子中,开孔部221的周向方向E的尺寸为2~3mm,在抽吸圆筒211的大致整个轴向方向、即交叉方向CD上延伸,直径0.2~1mm的多个通孔223相对于开孔部221的面积占有15~30%的开口率。非开孔部222在周向方向E的尺寸为1.5~3mm,在整个抽吸鼓211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安装了板220的抽吸鼓211的圆周速度与纤维网102的输送速度相同。
在图5的制造工序中,经过和图2的制造工序相同的工序I~VII,制成具有均匀厚度的纤维网102。该纤维网102在工序VIII中通过成形装置210。在成形装置210中,纤维网102被载置在抽吸鼓211的周面,在喷嘴集合体212、213、214的下方通过。从喷嘴集合体212、213、214向纤维网102喷射空气,另一方面,利用抽吸鼓211,产生用于吸引该空气的抽吸作用。
在被喷吹空气的纤维网102上,位于喷嘴集合体212、213、214各自的单体喷嘴215的正下方的必需复合纤维2,向交叉方向CD平行移动,集聚在邻接的单体喷嘴215与单体喷嘴215之间,形成用于形成图4的隆起部202的隆起部(图中未示出),另一方面,在单体喷嘴215的正下方,形成用于形成图3的谷部203的谷部(图中未示出)。但是,在形成抽吸鼓211的周面的成形用板220的非开孔部222处,向纤维网102喷出的空气不进入抽吸鼓211的内侧,沿着成形用板220的表面流向交叉方向CD。在借助该空气使载置于非开孔部222的必需复合纤维2几乎全部向交叉方向CD移动时,在纤维网102上形成于与图4的通孔204对应的通孔(图中未示出)。另外,载置在板220的开孔部221上的复合纤维102,当向其喷出的很多空气通过板220的通孔223进入抽吸鼓211的内侧时,复合纤维102中的一部分不向交叉方向CD移动,而是残留在单体喷嘴215的正下方,在图4中,形成对应于将邻接的隆起部202彼此连接起来的桥部206的桥部(图中未示出)。
如可以从图4中看出的那样,在谷部203,包含有这样形成的通孔204和桥部206。从喷嘴集合体212、213、214喷出的空气的温度,在必需复合纤维2以聚酯作为芯成分、以聚乙烯作为鞘成分的情况下,优选设定在90~250℃。如果空气的温度是能够熔融必需复合纤维2的鞘成分的温度,则在成形装置210中,在制成对应于图4的形状的表面形状的纤维网102中,位于单体喷嘴215的正下方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鞘成分彼此熔接,不仅容易维持在工序VIII之后的表面形状,而且在工序IX中的纤维网102的隆起部处的压缩程度也变高。在本发明中,在工序IX之前的工序VIII中,将对纤维网102的这种加热称为预热。
另外,喷嘴集合体212、213、214可以依次升高喷出的空气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借助来自于位于纤维网102的进入侧的喷嘴集合体212、213的空气,使单体喷嘴215正下方的必需复合纤维2向交叉方向CD移动,在交叉方向CD上,集聚在相邻的单体喷嘴215彼此之间。对于来自于喷嘴集合体212、213的所述空气,为了加热纤维网102,将温度和风量调整到不使必需复合纤维2的鞘成分熔融的程度。对于以聚酯作为芯成分、以聚乙烯作为鞘成分的芯鞘型的必需复合纤维2,可以将该空气的温度设定在90~200℃的程度。利用来自于喷嘴集合体214的空气,主要使位于单体喷嘴215正下方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鞘成分彼此熔接,使纤维网102的形状稳定。这时的空气温度比喷嘴集合体212、213的空气温度高,可以设定在180~250℃的程度。
对于喷嘴集合体212、213、214,可以依次逐渐加大各个喷嘴集合体的单体喷嘴215的口径,在交叉方向CD上逐渐加大来自于单体喷嘴215的对纤维网102的空气喷吹宽度。这样,在获得图4的无纺织物201时,可以逐渐展宽形成在纤维网102上的谷部在交叉方向CD上的宽度。例如,在喷嘴集合体212中,使用口径为0.7mm的单体喷嘴215,在喷嘴集合体213、214中,使用口径为1.0mm的单体喷嘴215。当使用成形装置210对纤维网102进行这样的处理时,不会对通过工序IX、X时的纤维网102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彼此在机械方向MD、交叉方向CD、厚度方向TD中的分布状态造成大的扰乱。
使用喷嘴集合体212、213、214在纤维网102上形成向机械方向MD延伸的隆起部和谷部的工序VIII,也可以应用于该纤维网102含有作为混合用纤维112的潜在卷曲性的纤维的情况。在图2或图5的工序VII中将混合用纤维112混合到必需复合纤维2中而获得的纤维网102中,会引起混合用纤维112不均匀分布、局部密集的问题。当加热这种纤维网102、将潜在卷曲性的混合用纤维112卷曲成螺旋状时,由于因这种卷曲引起的表观尺寸变短的混合用纤维112在纤维网102的内部向各种方向拉伸必需复合纤维2,所以,在刚刚通过梳理机101之后的纤维网102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分布状态显著变化。
但是,例如,使用喷嘴集合体212或喷嘴集合体213预先在纤维网102上形成隆起部和谷部,将必需复合纤维2和复合用纤维112集中到隆起部中,之后,在使用喷嘴集合体214将该纤维网102预热、使纤维网102中的纤维彼此轻度熔接的工序中,许多混合用纤维112通过该预热在纤维网102之中的称作隆起部的比较窄的范围内卷曲成螺旋状,表观尺寸缩短。结果,在必需复合纤维2上产生被混合用纤维112向混合用纤维112的尺寸变短的方向拉伸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不是在纤维网102的很宽的范围内均匀地产生的,而主要是在隆起部的内部产生。这样,当一边使用潜在卷曲性的混合用纤维112一边在纤维网102上形成隆起部时,可以使由纤维网102获得的无纺织物201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分布集中于隆起部202。在混合用纤维112为潜在卷曲性的复合纤维的情况下,混合用纤维112卷曲且尺寸变短时的收缩率一般来说起伏大。但是,在通过成形装置210时,在形成隆起部的纤维网102中,由于许多混合用纤维112集中在其隆起部,所以,在该隆起部,混合用纤维112的收缩率呈现出平均化的值。在由这样的纤维网102获得的无纺织物201中,偶尔混杂在混合用纤维112中的具有特别大的收缩率的混合用纤维112的影响并不明显。
在可以作为混合用纤维112使用的潜在卷曲性纤维中,有偏心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偏心的芯鞘型的中空复合纤维、并列型的复合纤维等,不过,优选地,这些潜在卷曲性复合纤维的后面描述的纤维网收缩率在10~40%的范围内。在纤维网收缩率不足百分之十的情况下的潜在卷曲性纤维,卷曲时表现出来的表观尺寸的收缩率小,使必需复合纤维2彼此接近的能力低,难以促进必需复合纤维2彼此的交织。另外,纤维网收缩率超过40%的情况下的潜在卷曲性复合纤维,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卷曲时产生的螺旋的直径往往变小,无纺织物1或无纺织物201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横向倒伏的倾向变强,换句话说,使增大平均纤维角度θ的倾向变强,所以,是不理想的。另外,这种潜在卷曲性复合纤维,在与必需复合纤维2容易熔接方面,优选地,鞘成分和芯成分的容积比率集中在50∶50~70∶30的范围内,能够充分确保鞘成分的容积。另外,潜在卷曲性复合纤维,为了增多与必需复合纤维2的接合部位,优选地,将纤维长度集中在38~64mm的范围内,将纤度集中在1.5~4.4dtex的范围内。
图5中的纤维网102经过和图2同样的工序IX、X、XI,成为图4的无纺织物201,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将图中所示例子的板220换成在其整个面上形成通孔223、不具有非开孔部222的板。当使用这样的板220时,即使形成隆起部202和谷部203,也可以获得不形成通孔204的无纺织物201。
在这样获得的无纺织物201的隆起部202中,必需复合纤维2在厚度方向TD上延伸的方式和图1的无纺织物1的情况一样,无纺织物201的“比容”大,隆起部202中的“平均纤维角度”小,体液的“透液时间”短。另外认为,在隆起部202处的必需复合纤维2之中,位于谷部203附近的纤维,在成形装置210中,借助喷出的空气的作用向交叉的方向CD移动。当观察出现在平行于交叉方向CD的无纺织物201的截面上的隆起部202时,在这样移动的必需复合纤维2中,向厚度方向TD延伸的倾向显著。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中的无纺织物201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和图5同样的工序的局部图。但是,在图7的工序中,代替图5的梳理机101,采用图3举例表示的第一、第二、第三梳理机301a、301b、301c。
另外,在图7的工序中,代替图5所示的成形装置210采用成形装置210a。成形装置210a,在喷嘴集合体212的上游侧具有除气用辊234,抽吸鼓211具有第一抽吸区231、第二抽吸区232、第三抽吸区233。第一、第二、第三抽吸区231、232、233能够独立地调整抽吸力,第一抽吸区231面向除气用辊234,第二抽吸区232面向喷嘴集合体212、213,第三抽吸区233面向喷嘴集合体214。除气用辊234在其周面上例如以面积率为30%的比例形成直径5mm的除气用通孔(图中未示出),以相当于环形带103的行进速度的105~120%的圆周速度旋转,可以一边使纤维网叠层体302d向机械方向MD张紧一边与抽吸鼓211的周面接触。
在图7中,例如,在单位面积重量35g/m2的纤维网叠层体302d以0.5秒通过直径500mm的抽吸鼓211的周面的情况下,优选地,使用离开抽吸鼓211周面3mm左右的直径200mm的除气用辊234。通过使用这样的除气用辊234,可以容易地将紧靠成形装置210之前、具有厚度30~40mm的纤维网叠层体302d制成厚度2~5mm的纤维网叠层体302d。另外,在图7中,在抽吸鼓211上,优选将第一、第二、第三抽吸区231、232、233各自的吸引力设定成5~10m/sec、2~5m/sec、5~7m/sec。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第一、第三抽吸区231、233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将第二抽吸区232的吸引力设定得比第一、第三抽吸区231、233的吸引力低时,在第二抽吸区232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一边使纤维网叠层体302d贴紧到抽吸鼓211的周面上,一边在第二抽吸区232中借助喷嘴集合体212、213的作用使纤维网叠层体302d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或混合用纤维112向交叉方向CD移动,容易形成无纺织物201中的隆起部202和谷部203。
为了获得无纺织物201,可以如下所述地使用图7的第一、第二、第三梳理机301a、302b、302c。即,从第一梳理机301a供应由纤维长度短(例如为15~44mm)的机械卷曲数少(10~15/25.4mm)的必需复合纤维2构成的、具有1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第一纤维网302a。从第二梳理机301b供应由纤维长度长(例如为44~64mm)的机械卷曲数多(15~35/25.4mm)的必需复合纤维2构成的、具有1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第二纤维网302b。从第三梳理机302c供应作为第三纤维网302c的和第二纤维网302b相同的纤维网。对于用这些第一~第三纤维网302a~302c形成的纤维网叠层体302d,将第一纤维网302a载置在抽吸鼓211的周面上,施加来自于喷嘴集合体212、213、214的空气和来自于抽吸鼓211的抽吸作用。这样,形成第一纤维网302a的纤维长度比较短的必需复合纤维2,在形成隆起部时,向机械方向MD延伸的倾向以及在相对于水平环形带103垂直的面内显示出Z字形机械卷曲的倾向变强。这些倾向具有提高纤维网叠层体302d的蓬松保持率、或缩小无纺织物201的平均纤维角度θ以缩短透液时间的效果。另外,形成第三纤维网302c的纤维长度比较长的必需复合纤维2,具有在隆起部的表面上抑制必需复合纤维2起毛、提高隆起部表面的密度,或提高无纺织物201的外观的良好性的效果。
图8是利用(a)和(b)部分地举例表示在图5或图7中的喷嘴集合体212、213、214中采用的单体喷嘴215的配置的图示。在(a)中,用参考标号215表示的单体喷嘴215向交叉方向CD排列成一列。例如,单体喷嘴215是口径为1mm的喷嘴,以5mm的节距P排列。在(b)中,单体喷嘴215向交叉方向CD排列成两列,该两列中的单体喷嘴215在机械方向MD上位于同一直线上。在(b)的情况下的单体喷嘴215,例如,为口径1mm的喷嘴在交叉方向CD上以5mm的节距P排列,在机械方向MD上以中心间隔Q为5mm的方式分离。在喷嘴集合体212、213、214中,可以自由地选择这些配置例(a)、(b),例如,在喷嘴集合体212、213中,采用配置例(a),在喷嘴集合体214中,采用配置例(b),利用喷嘴集合体214,可以促进残留在利用喷嘴集合体212、213形成的纤维网叠层体302d的谷部中的必需纤维2或混合用纤维112的相互熔接。
图9是使用图7的工序获得的无纺织物201的交叉方向CD的剖面图(照片)。无纺织物201载置在用虚线表示的水平面71上,隆起部202和谷部203在交叉方向CD上交互地出现。隆起部202具有从水平面71到隆起部202的顶点72的高度T、以及在高度T的1/2的点73处在交叉方向CD上的宽度W。对于无纺织物201,通过改变图7的工序的各个喷嘴集合体212、213、214中的单体喷嘴215的节距、来自于单体喷嘴215的空气的喷出速度、在工序X和工序XI中的纤维网102的输送速度之比等条件,可以使隆起部202的高度T和宽度W变化。根据发明人的见解,可以看出T/W的值对平均纤维角度θ的大小产生影响。另外,无纺织物201,为了提高其透液性,优选使平均纤维角度θ在75度以下。在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中,为了获得具有这种值的平均纤维角度θ的无纺织物201,使T/W的值集中在0.55~1.00的范围内。
图10是表示无纺织物201的使用例的卫生巾250的部分剖视透视图。卫生巾250在透液性表面片251与不透液性背面片252之间夹装有体液吸收性芯材253,表面片251和背面片252从芯材253的周缘伸出、重叠,在熔接部254上相互接合。另外,在呈长圆形地延伸的压挤条部256处加热、加压表面片251、背面片252和芯材253,以相互不容易分离的方式使之一体化。对于表面片251,使用图4中例示的无纺织物201。无纺织物201中的隆起部202和谷部203向卫生巾250的长度方向L延伸。对于背面片252,使用塑料薄膜,通过用薄纸(图中未示出)被覆粉碎纸浆和高吸水性聚合物粒子(在图中均未示出)的混合物,形成芯材253。对于表面片251,通过形成该表面片的无纺织物201的必需复合纤维2在无纺织物201的厚度方向TD上反复地弯曲,表面片251上的经血在卫生巾250的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上的扩散少,能够向芯材253迅速地透过。由于在芯材253中,薄纸使经血迅速地扩散,纸浆和高吸水性聚合物粒子吸收保持该经血,所以,透过表面片251后的经血,不会滞留在其透过的部位,不会在表面片251上回流而弄湿皮肤。这样,对于卫生巾250,通过使用无纺织物201,在表面片251的极其有限的范围内吸收经血,所谓的点吸收性能优异,同时,防止所吸收的经血回流、所谓的回湿的性能优异。
实施例
在表1和表2中,表示对于利用图2、3、5、7等的工序获得的根据本发明的各种无纺织物和比较例的无纺织物的构成纤维和性能评价的结果。
在表1和表2中所记载的事项,如下所述。
1.必需复合纤维I、必需复合纤维II
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必需复合纤维2使用的纤维。
2.混合用纤维
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的混合用纤维112使用的潜在卷曲性纤维。
3.纤维长度
表示将纤维伸展成直线状时的长度。
4.卷曲数
是基于JIS L 1015的规定测定包含于接在纺丝之后用箱形卷曲箱处理的纤维束中的纤维的机械的卷曲数的结果,表示在卷曲数测定器中,对于夹持测定用的纤维的一对夹持器的每间隔25mm的卷曲数。
5.卷曲后的热处理
表示将从夹持器取出的纤维束在松弛状态下加热7分钟进行退火处理时的温度。
6.纤维网收缩率
表示使用由潜在卷曲性的纤维构成且具有200g/m2单位面积重量的纤维网制成250×250mm大小的试验用片,在将该试验用片在145℃加热5分钟进行热处理时的试验用片在机械方向MD上的收缩率。
7.纤维束的变形残存率
(1)在图2的工序V中,采取120000dtex份的热处理的纤维束,垂直悬挂,在对该纤维束施加24g的负荷的状态下,在上下两个部位加上表示100mm长度的标记。
(2)向纤维束追加75g的负荷,以120℃加热5分钟。
(3)在将纤维束冷却到室温之后,卸下75g的负荷,测定上下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d(mm),利用下式求出变形残存率(%)。
(d-100)/100=变形残存率(%)
8.纤维束的熔化热
(1)从在工序V中实施了热处理的纤维束中采取约2mg的复合纤维作为试样。
(2)对于该试样,使用DSC(差热扫描量热计)测定熔化热(J),求出升温过程中的第一峰值。将由该值除以试样的重量(g)所得的值作为复合纤维的低熔点树脂、例如聚乙烯的熔化热ΔH(J/g)。
(3)作为测定中使用的设备和测定条件,如下所述。
测定器:(株)岛津制作所制差热扫描量热计DSC-60
试样容器:编号PN/50-020(容量为15μl的容器)以及
编号PN/50-021(容器的卷曲用罩)
升温速度:5℃/min
测定温度范围:50~200℃
测定气氛:氮
9.纤维网通过梳理机后的厚度
(1)将从工序VII的梳理机出来的30g/m2的纤维网切割成300×300mm,作为试样。
(2)对试样施加0.1g/cm2的负荷,测定试样的厚度,将该值作为通过梳理机后的纤维网的厚度。
10.纤维网的蓬松保持率
(1)将从工序VII的梳理机出来的30g/m2的纤维网切割成300×300mm获得的7个试样重叠,施加0.1g/cm2的负荷,测定厚度h0
(2)将施加负荷的重叠的试样在135℃的加热炉中处理5分钟之后冷却,测定厚度h1
(3)求出h1/h0×100=蓬松保持率(%)。
11.比容
(1)将10个切割成100×100mm的无纺织物重叠,在施加2000gf的负荷的状态下,测定厚度,将该厚度的1/10作为无纺织物的厚度t。
(2)由100×100mm的无纺织物的重量,以g/cm2为单位求出无纺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w。
(3)求出t/w=比容(cm3/g),作为20gf/cm2负荷下的比容。
12.透液时间
(1)将市场出售的卫生巾(ュニ·チャ-ム(株)制,ソフィふゎぴたスリム(商品名),25cm)的表面片卸下,代替该表面片,安装实施例或比较例的无纺织物作为试样。
(2)将具有直径和人造经血滴下用滴定管的前端直径基本上相同的通孔的40×10mm的丙烯酸树脂板载置在试样上,将砝码载置在该丙烯酸树脂板上,将对试样的负荷调整到2gf/cm2
(3)以90ml/min的速度从丙烯酸树脂板的通孔向卫生巾滴下3ml第一次的人造经血,放置1分钟,使人造经血透过表面片。人造经血是对1000cc的水混合80g的甘油、8g的CMC(羧甲基纤维素)的钠盐、10g的NaCl、4g的NaHCO3、8g的红色色素102号、2g的红色色2号、2g的黄色色素5号,使之溶解。
(4)进而,滴下4ml第二次的人造经血。
(5)对于第一次的人造经血及第二次的人造经血的每一个,计测从滴下后到透过表面片转移到芯材为止的时间,求出第一次透液时间和第二次透液时间。各个透液时间成为表示无纺织物的透液性是否良好的指标。
13.平均纤维角度θ
(1)将作为测定用的试样的无纺织物在70℃加热30分钟,除去在无纺织物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皱褶,将试样制成平坦的试样。
(2)使用コクョカッタ-ナィフHA-7NB(商品名)用的标准替换刀具HA-100B,在交叉方向CD上切断试样,制成平行于交叉方向CD的观测用的截面,将该试样载置在水平面上。
(3)用电子显微镜(キ-ェンス公司制リァルサ-フェスビュ-显微镜VE-7800)观察截面,拍摄截面的30倍的放大照片。在拍摄中,将从试样的上面到下面纳入视野。
(4)在照片的截面中,在任意的位置上引对水平面的垂线,在垂线的左右两侧引与该垂直的平行间隔为100μm的辅助线。
(5)对于和两条辅助线交叉的一个纤维,在与各个辅助线交叉的位置上做标记。
(6)用直线连接左右的标记,在垂线两侧的每一侧,求出该直线与垂线的交角α、β(参照图11、12),将所求出的交角α、β中的数值小的角度作为纤维角度。
(7)在照片的截面中,对于聚焦成为测定对象的全部纤维,求出纤维角度,将所求出的纤维角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纤维角度θ”。在照片的截面上聚焦的这些纤维是出现在本发明中的截面上的纤维。
Figure GPA00001008515000261
[表2]
Figure GPA00001008515000281
(实施例1~3)
表1、2所示的实施例1~3的无纺织物,由于必需复合纤维2占有100重量%,所以,在表1中,将该必需复合纤维2命名为必需复合纤维I。对于必需复合纤维I的芯成分,使用熔点为260℃的聚酯(PET),对于鞘成分使用熔点为130℃的高密度聚乙烯(PE)。用于获得必需复合纤维I的纤维束,通过图2的工序IV中的油剂处理,以0.4重量%的比例涂布界面活性剂,进行亲水化处理,利用卷曲箱进行处理,以便机械卷曲数成为15/25mm。赋予卷曲之后的纤维束以120℃热处理7分钟。实施例1、2的无纺织物是经过图2的工序获得的如图1举例表示的那样平坦的无纺织物,实施例3的无纺织物是经过图5的工序获得的如图4所示的那样的无纺织物。但是,在实施例1、3中,不使用图2的工序IX,只在实施例2中使用工序IX。在实施例3中,作为图6的成形用板220,使用开孔部221和非开孔部222以每5mm为单位向抽吸鼓210的周向方向重复、以22%的面积率在开孔部221上形成孔径0.6mm的通孔223的成形用板。
图11、12是举例表示对于实施例1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θ”的测定方法和测定结果的图示,图11是将置于水平面上的后面描述的实施例1的无纺织物的平行于交叉方向CD的截面放大30倍时的照片。在图11中,画出相对于无纺织物的一条垂线L和在该垂线L的两侧且平行于垂线L的两条辅助线M、N。另外,在图11中,画出连接一条纤维与两条辅助线交叉的位置的纤维角度测定线D。图12表示图11中的垂线L和辅助线M、N和纤维角度测定线D,同时,表示在对于测定对象的纤维No.1~48的交角α和β中将数值小的一方的角度作为纤维角度的一览表。“平均纤维角度θ”是一览表的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为70.8度。
图13是用和图11的倍率相同的倍率观察实施例1的无纺织物的平行于机械方向的截面的一个例子时的照片。许多纤维形成平缓的起伏且向机械方向延伸。
图14、15是举例表示对于实施例3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θ”的测定方法和测定结果的图示,图14是将出现在平行于置于水平面上的后面描述的实施例3的无纺织物的交叉方向CD的截面上的隆起部中的一个隆起部放大30倍时的照片。在图14中,画出通过隆起部的顶部的一条垂线L和平行于垂线L的两条辅助线M、N。另外,在图14中,画出连接一条纤维与两条辅助线交叉的位置的纤维角度测定线D。图15表示图14中的垂线L和辅助线M、N和纤维角度测定线D,同时,表示对于测定对象的纤维No.1~34的纤维角度的一览表。“平均纤维角度θ”为67.4度。另外,在实施例3的无纺织物中,在谷部附近测定的平均纤维角度θ的一个例子为59度。
图16是以和图14的倍率相同的倍率观察实施例3的无纺织物的隆起部的顶部处的平行于机械方向的截面的一个例子时的照片。许多纤维形成平缓的起伏且向机械方向延伸。
(实施例4~6)
表1、2所示的实施例4~6的无纺织物,其必需复合纤维2占100%,但是,对于必需复合纤维2,以70∶30~30∶70的重量比将必需复合纤维I和必需复合纤维II两种必需复合纤维混合起来使用。必需复合纤维I具有38mm或51mm的纤维长度,但是,作为纤维束,赋予15/25mm的机械卷曲。必需复合纤维II具有51mm的纤维长度,作为纤维束,赋予18/25mm的机械卷曲。必需复合纤维I和必需复合纤维II,在它们是纤维束时,以0.4重量%的比例涂布亲水化处理用的界面活性剂,进而,在赋予机械卷曲之后,在120℃热处理7分钟。
(实施例7)
表1、2中的实施例7的无纺织物,是使用以50∶50的重量比将作为实施例1中使用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必需复合纤维I和图2的制造工序中所示的混合用纤维112混合而成的纤维网制造的。作为混合用纤维112使用的混合用纤维是芯鞘型的复合纤维,该芯鞘型的复合纤维是通过将涂布0.4重量%的亲水化处理用的界面活性剂、以15/25mm的比例赋予机械卷曲的纤维束在90℃热处理7分钟之后切割成38mm而获得的。
(实施例8~10)
作为必需复合纤维2,使用实施例1中使用的必需复合纤维I,作为混合用纤维112,使用以0.4重量%涂布亲水化处理用的界面活性剂、赋予15/25mm的机械卷曲的潜在卷曲性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必需复合纤维I和混合用纤维112,以80∶20~50∶50的重量比例进行混合。利用纤维网收缩率对混合用纤维112在加热时显示出的卷曲程度进行评价。
(实施例11、12)
使用图7中举例表示的工序制造图4中举例表示的形状的无纺织物,测定获得的无纺织物的透液时间。在实施例11中,由图7的第一梳理机301a获得以80∶20的比例混合表1所示的必需复合纤维I和混合用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m2的第一纤维网302a,将其作为表1中的下层。由第二梳理机301b获得以80∶20的比例混合表1所示的必需复合纤维I和混合用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m2的第二纤维网302b,将其作为表1中的中间层重叠在第一纤维网302a上。由第三梳理机301c获得与第二纤维网302b具有相同组成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m2的第三纤维网302c,将其作为表1中的上层重叠到第二纤维网302b上。将这些重叠的第一、第二、第三纤维网301a、302b、302c作为纤维网叠层体302d,以第一纤维网302a与成形装置210的抽吸鼓211接触的方式向机械方向MD行进。成形装置210以后的工序的运转条件和实施例3的情况相同。
实施例12的无纺织物是与实施例11的无纺织物在同样的条件下形成的,但是,只有第一纤维网301a与实施例13的不同,具有15g/m2的单位面积重量。
(比较例1、2)
比较例1、2的无纺织物与实施例1的无纺织物相比,只有纤维束的热处理条件不同,在比较例1中,对赋予机械卷曲的纤维束在90℃热处理7分钟,在比较例2中,对纤维束在100℃热处理7分钟。比较例1、2中的除此之外的无纺织物的制造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图17、18是举例表示对于比较例1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θ”的测定结果的和图11、12同样的图示。图17是将无纺织物的平行于交叉方向CD的截面放大30倍时的照片。在图17中,表示在该截面上的典型的形状,在不包含从无纺织物的表面异样地突出的纤维的部位,画出一条垂线L和平行于垂线L的两条辅助线M、N。另外,在图17中,还表示出对于出现在截面上且成为测定对象的纤维的每一个的纤维角度测定线D。图18表示垂线L和辅助线M、N和纤维角度测定线D,同时,表示对于将测定对象纤维No.1~15的交角α和β之中数值小的一方的角度作为纤维角度的一览表。比较例1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θ”为78.4度。
图19是以和图17的倍率相同的倍率观测比较例1的无纺织物的平行于机械方向的截面时的照片。纤维在平坦的状态下向机械方向延伸,在无纺织物的厚度方向密集。
在比较例3、4中,无纺织物中的必需复合纤维的含有量为20重量%或10重量%,平均纤维角度θ在75度以上,第一次的透液时间比15秒钟长,第二次的透液时间比20秒钟长。
如可以从表1、2看出的那样,通过将赋予机械卷曲后的纤维束的热处理温度,即,表1中的卷曲后热处理温度设定在形成必需复合纤维的鞘成分的低熔点树脂熔融的温度的附近,优选设定在从熔点起到比熔点低20℃的温度之间,纤维束中的残存变形率变得非常小,即使纤维束被压缩,也能够弹性地迅速恢复。由这种纤维束获得的纤维网或无纺织物也具有同样的倾向,这在纤维网的蓬松度保持率和无纺织物的比容中表现出来。如可以从表2中的纤维束的熔化热ΔH的值看出的那样,对于纤维束,当将其在高的温度进行热处理时,熔化热ΔH上升。该熔化热ΔH表示在实施例1、2和比较例1、2中使用的复合纤维中的低熔点树脂、即聚乙烯的熔化热ΔH,可以认为,熔化热ΔH的上升意味着实施例中的低熔点树脂与比较例中的低熔点树脂相比,处于热稳定状态,即使将纤维束和由该纤维束获得的短纤维加热,卷曲状态也不容易变化。另外,实施例的无纺织物的特征在于,平均纤维角度θ与比较例的无纺织物相比小,在约75度以下的范围内。这意味着,在平行于置于水平面上的无纺织物的交叉方向CD的截面中,必需复合纤维2或混合用纤维112不是向水平方向横向地延伸,而是具有向垂直方向纵向地延伸的倾向。这种平均纤维角度θ的影响表现为实施例的无纺织物的透液时间在第一次为15秒钟以下,在第二次为20秒钟以下的结果。比较例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θ大于75度、透液时间在第一次比15秒钟长、在第二次比20秒钟长的情况变多。呈现无纺织物对反复排泄的体液具有优异的点吸收性能的效果。
根据实施例7,作为混合用纤维112,可以使用将在比较例1中使用的进行了机械卷曲处理的复合纤维。
根据实施例8~12,作为混合用纤维112,可以使用具有潜在卷曲性的复合纤维。
根据实施例11、12,使用将从多个梳理机获得的多个纤维网重叠的纤维网叠层体,可以获得根据本发明的无纺织物。
图20是表示用于图10的卫生巾250的透液性表面片251的实施例3、13、14的无纺织物和比较例1的无纺织物的性能比较试验的结果的图示。在该试验中,将使用实施例或比较例的无纺织物制作的试验用的无纺织物的卫生巾250置于20℃、相对湿度60%的实验室内,在无纺织物上滴下6ml的20℃的人造经血(参照实施例中的“12.透液时间”项),将测定器フィンガ-ロボットサ-モラボ(京都市南区カト-テック(株)制造)的传感器接触该滴下部位,利用下述步骤记录该传感器显示的温度变化速度(℃/sec)。
步骤1:除去市场出售的卫生巾(ュニ·チャ-ム(株)制,商品名:ソフィふゎぴたスリム,25mm)的表面片,代替该表面片,安装试验用无纺织物,制成试验用的卫生巾。该卫生巾至少在实验室放置24小时。
步骤2:将传感器设定在37℃。
步骤3:在卫生巾中的试验用无纺织物上,放置具有40×10mm的矩形通孔的厚度为13mm的丙烯酸树脂板。
步骤4:将20℃的人造经血6ml滴下到丙烯酸树脂板的通孔内。
步骤5:如果人造经血从试验用无纺织物的表面上消失的话,则将传感器安放到试验用无纺织物中滴下了人造经血的部位,记录传感器显示的温度变化速度。调整传感器,使之对试验用无纺织物的面压力成为20~30gf/cm2
步骤6:在绘图用纸上绘制测定开始后1、5、15、30、60秒钟的温度变化速度。
在图20中,存在随着时间的进展温度变化速度变慢的倾向,但是,与比较例的无纺织物相比,实施例的无纺织物具有在测定开始后温度变化速度迅速降低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图4所示的形成隆起部202和谷部203的实施例3、11、12的无纺织物中是显著的。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的见解,在指尖触摸フィンガ-ロボットサ-モラボ中的测定对象物时的凉的感觉与传感器显示的温度变化速度之间,具有以下的关系。即
温度变化速度0~0.30℃/sec:几乎不感觉凉
0.30~0.50℃/sec:感觉稍凉
0.50℃/sec:感觉凉
根据这种见解,在使用实施例的无纺织物,特别是实施例3、11、12的无纺织物的卫生巾中,由于在测定开始后30秒钟以内,温度变化速度在0.30℃/sec以下,所以,卫生巾的穿用者感觉到由排泄的经血引起的凉的不舒服感的时间极短。一般地,在排泄经血时,穿用者例如在感觉到凉的不舒服感的同时,想要极力减少经血的泄漏或由经血引起的对皮肤的污染,暂时停止身体的运动,或者放慢身体的运动。但是,如果是使用实施例3、11、12的无纺织物的卫生巾,则由于经血被迅速地吸收,不舒服感在短时间内消失,所以,穿用者无需停止身体的运动。
另外,使フィンガ-ロボットサ-モラボ的传感器与20℃的人造经血接触时的温度变化为0.80℃/sec,使传感器与滴下人造经血前的试验用无纺织物时的温度变化为0.04℃/sec。
图21表示实施例3的无纺织物中的隆起部的T/W的值(参照图9)与平均纤维角度θ的关系。另外,虽然与实施例3的无纺织物具有相同的纤维结构,但是表示出了使相对于实施例3而言喷嘴集合体212、213、214的每一个的单体喷嘴215的节距和空气喷出速度以及熔接工序(工序X)和卷取工序(工序XI)的输送速度之比变化而获得的实施例13~18的无纺织物中的隆起部的T/W的值与平均纤维角度θ的关系。
T/W的值的测定步骤如下所述。
(1)将作为测定用的无纺织物的试样在70℃加热30分钟,消除在试样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折痕或皱褶,尽可能地将试样制成得平坦。
(2)使用コクョ公司制造的カッタ-ナィフ替换刀具HA-100,在交叉方向CD上切割试样,在试样上形成观察面。
(3)将试样置于水平的板面上,利用キ-ェンス公司制造的デジタルマィクロスコ-プ(数字显微镜)VHX-900对观察面进行观察,摄制观察面的25倍的放大照片。
(4)在放大照片上,引与水平的板面相一致的水平线和通过试样的隆起部的顶点的垂线,求出从基准线到顶点的距离作为隆起部的高度T(参照图9)。其次,在高度T的1/2点上,引平行于基准线的水平线,求出该水平线上的隆起部的宽度并作为W,求出T/W的值。
(5)在引通过顶点的垂线时,选择平均的形状的隆起部的顶点。另外,顶点要不选择纤维异常突出的顶点。
如从图21可以看出的,在要获得平均纤维角度θ在75度以下的图4所示的无纺织物时,优选地,使隆起部的T/W的值集中在0.55~1.00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无纺织物,该无纺织物是透液性的无纺织物,具有相互正交的机械方向、交叉方向和厚度方向,含有100~30重量%的作为必需复合纤维的芯鞘型的复合纤维,所述芯鞘型的复合纤维包含有相互具有同心关系的芯成分和鞘成分、形成前述鞘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是比形成前述芯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熔点低的低熔点树脂,含有0~70重量%的作为混合用纤维的相对于前述必需复合纤维混合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所述透液性的无纺织物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为10~200g/m2,其中,
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具有1~17dtex的纤度和10~150mm的纤维长度,在平行于前述无纺织物的前述机械方向的截面上,一边反复地进行前述厚度方向上的弯曲一边向前述机械方向延伸,在平行于前述无纺织物的前述交叉方向的截面上,向前述厚度方向延伸,相互交叉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彼此、以及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和前述混合用纤维,通过前述低熔点树脂的熔融,在相互交叉的部位熔接起来,
出现在当将前述无纺织物置于水平面上时与前述交叉方向平行的截面上的各个前述必需复合纤维与各个前述混合用纤维,在与相对于前述水平面的垂线交叉而形成的包含90度在内的锐角的交叉角度和大于90度的钝角的交叉角度之中、作为前述锐角的交叉角度的平均值的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
作为前述混合用纤维,卷曲成螺旋状的热塑性合成纤维夹在多条前述必需复合纤维之间,前述卷曲成螺旋状的热塑性合成纤维的含有量最大为50重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亲水性的混合用天然纤维及亲水性的混合用半合成纤维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前述无纺织物的重量而言最大含有10重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对于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及前述混合用热塑性合成纤维中的任一种,对表面进行亲水化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前述无纺织物在前述厚度方向上具有对向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前述上表面上,形成向前述机械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条隆起部、以及在邻接的前述隆起部彼此之间向前述机械方向延伸的多条谷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将前述无纺织物的前述下表面置于水平面上时的前述水平面的垂线之中,通过前述隆起部的顶部的垂线与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及前述混合用纤维形成的前述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作为卫生巾的表面片使用。
7.一种透液性的无纺织物的制造方法,在所述透液性的无纺织物中,包含有100~30重量%的作为必需复合纤维的纤维长度为10~150mm芯鞘型的复合纤维,所述芯鞘型的复合纤维由具有相互同心关系的芯成分和鞘成分构成,形成前述鞘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是比形成前述芯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熔点低的低熔点树脂,所述无纺织物具有相互正交的机械方向、交叉方向和厚度方向,其单位面积重量为10~200g/m2,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工序a.将前述芯鞘型的复合纤维纺丝,而后获得利用多条前述芯鞘型的复合纤维形成的纤维束,将前述纤维束延伸;
工序b.对延伸的前述纤维束在其长度方向上赋予反复弯曲的机械卷曲;
工序c.对赋予了卷曲的前述纤维束进行退火处理;
工序d.将进行了前述退火处理的前述纤维束切割成10~150mm的长度,由前述纤维束获得螺旋状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的集合体;
工序e.使前述必需复合纤维的集合体通过梳理机进行开纤,获得由所需单位面积重量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构成的纤维网;
工序f.通过加热前述纤维网,将前述必需复合纤维中的前述低熔点树脂熔融,将前述纤维网中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彼此在相互交叉的部位熔接;
工序g.在前述工序f之后,将前述纤维网冷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前述机械方向排列多个前述梳理机,将从前述各个梳理机获得的一个个的前述纤维网重叠,制成纤维网叠层体,将前述纤维网叠层体作为前述纤维网,在前述工序f以后的工序中进行处理。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工序e与前述工序f之间,包含对前述纤维网的预热工序,所述预热工序用于在将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彼此预熔接之后、向前述工序f输送前述纤维网。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工序f包含有下述工序:利用加压空气及机械手段中的任一种在前述厚度方向上压缩前述纤维网、以便提高前述纤维网的密度的工序;以及,使提高了密度的前述纤维网中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彼此在相互交叉的部位熔接的工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工序包括下述作业:从沿着前述交叉方向排列的多个单体喷嘴对载置在用于向前述机械方向输送前述纤维网的支承体上的前述纤维网喷出加热加压空气,在前述纤维网上形成向前述机械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个隆起部、以及在邻接的前述隆起部与隆起部之间形成向前述机械方向延伸的多个谷部。
12.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工序e中包含下述工序:作为对于前述必需复合纤维的混合用纤维,以占有前述无纺织物的重量的0~50重量%的方式,混合具有潜在卷曲性的热塑性合成纤维。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前述交叉方向的截面上,在包含前述隆起部的顶部的部位处的前述无纺织物的厚度T与在前述厚度T的1/2的厚度处的前述隆起部的宽度W之比,在0.55~1.00的范围内。
14.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工序b是使前述纤维束进入箱形的卷曲箱、赋予前述必需复合纤维以卷曲数为10~35/25mm的Z字形的机械卷曲的工序。
15.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e工序中的退火处理,在从形成前述鞘成分的前述低熔点树脂的熔融温度到比前述熔融温度低20℃的温度之间进行。
16.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前述交叉方向的截面中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在与相对于前述水平面的垂线交叉而形成的包含90度在内的锐角的交叉角度和大于90度的钝角的交叉角度之中、作为前述锐角的交叉角度的平均值的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与置于水平面上的前述无纺织物的前述交叉方向平行的截面中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及前述混合用纤维的前述热塑性合成纤维,在与相对于前述水平面的垂线交叉而形成的包含90度在内的锐角的交叉角度和大于90度的钝角的交叉角度之中、作为前述锐角的交叉角度的平均值的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
18.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工序e中包含下述作业:混合相对于前述无纺织物的重量为0~10重量%的亲水性的天然纤维及亲水性的半合成纤维中的至少一方。
CN2008801001146A 2007-06-22 2008-03-18 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7906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65642 2007-06-22
JP2007165642 2007-06-22
JP2008-025754 2008-02-05
JP2008025754A JP5497987B2 (ja) 2007-06-22 2008-02-05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08/054990 WO2009001590A1 (ja) 2007-06-22 2008-03-18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0604A CN101790604A (zh) 2010-07-28
CN101790604B true CN101790604B (zh) 2012-07-04

Family

ID=40185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01146A Active CN101790604B (zh) 2007-06-22 2008-03-18 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91207A1 (zh)
EP (1) EP2161361B1 (zh)
JP (1) JP5497987B2 (zh)
KR (1) KR101513751B1 (zh)
CN (1) CN101790604B (zh)
AU (1) AU2008268795A1 (zh)
BR (1) BRPI0811653A2 (zh)
CO (1) CO6160282A2 (zh)
EA (1) EA017309B1 (zh)
MA (1) MA31532B1 (zh)
MY (1) MY151580A (zh)
TW (1) TW200936836A (zh)
WO (1) WO20090015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20888B2 (en) 2006-09-26 2017-11-21 Smith & Nephew, Inc. Wound dressing
GB0902368D0 (en) 2009-02-13 2009-04-01 Smith & Nephew Wound packing
JP5520124B2 (ja) * 2009-05-14 2014-06-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透液性繊維不織布
JP5590834B2 (ja) * 2009-08-11 2014-09-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28586B2 (ja) * 2009-09-28 2013-10-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の体液吸収性着用物品
JP5623052B2 (ja) 2009-09-29 2014-11-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5421720B2 (ja) * 2009-10-09 2014-02-1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EP2533744A1 (en) * 2010-02-11 2012-12-1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fluid handling zones
JP5538943B2 (ja) * 2010-02-19 2014-07-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791315B2 (en) 2010-02-26 2014-07-29 Smith & Nephew,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to manage open abdominal wounds
JP5538977B2 (ja) 2010-03-29 2014-07-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09398B2 (ja) 2010-03-31 2015-04-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649377B2 (ja) * 2010-08-31 2015-01-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吸収性物品
JP5729948B2 (ja) * 2010-08-31 2015-06-0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JP6004605B2 (ja) * 2010-09-30 2016-10-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827555B2 (ja) * 2010-12-24 2015-12-02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不織布および不織布の製造装置
JP5756627B2 (ja) * 2010-12-24 2015-07-29 花王株式会社 賦形不織布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賦形不織布の製造装置
WO2012086766A1 (ja) * 2010-12-24 2012-06-28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不織布および不織布の製造装置並びに不織布製造用支持体
TWI448277B (zh) 2011-03-31 2014-08-11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items
CN103458842A (zh) * 2011-04-07 2013-12-18 科德宝两合公司 用于卫生用品的覆盖层
JP5361965B2 (ja) 2011-04-28 2013-12-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092508B2 (ja) 2011-09-30 2017-03-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43961B2 (ja) * 2011-12-09 2015-07-0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透液性不織布
JP6057664B2 (ja) 2011-12-28 2017-01-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360148B1 (ko) * 2011-12-30 2014-02-13 웅진케미칼 주식회사 탄성 부직포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963639B2 (ja) 2012-02-29 2016-08-0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17672B2 (ja) 2012-02-29 2015-05-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WO2013129327A1 (ja) 2012-02-29 2013-09-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847055B2 (ja) 2012-02-29 2016-01-2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843740B2 (ja) 2012-02-29 2016-01-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26120B2 (ja) 2012-03-30 2015-05-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26121B2 (ja) 2012-03-30 2015-05-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17686B2 (ja) 2012-04-02 2015-05-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13951B2 (ja) 2012-04-02 2015-05-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17685B2 (ja) 2012-04-02 2015-05-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116178B2 (ja) 2012-04-02 2017-04-1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858859B2 (ja) * 2012-04-20 2016-02-1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用の不織布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EP3650055A1 (en) 2012-05-23 2020-05-13 Smith & Nephew pl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CN104428131A (zh) * 2012-07-13 2015-03-18 宝洁公司 用于吸收制品的可拉伸层压体及其制备方法
DK2879636T3 (da) 2012-08-01 2017-06-19 Smith & Nephew Sårbandage
EP2879635A2 (en) 2012-08-01 2015-06-10 Smith & Nephew PLC Wound dressing and method of treatment
BR112015020855A2 (pt) 2013-03-15 2017-07-18 Smith & Nephew curativo para ferida e método de tratamento
JP5683742B1 (ja) 2014-06-30 2015-03-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該吸収性物品を備える着用物品
JP5669976B1 (ja) 2014-06-30 2015-02-1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該吸収性物品を備える着用物品
RU2664357C1 (ru) 2015-01-14 2018-08-16 Ска Хайджин Продактс Аб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содержащее нетканый материал
JP6320349B2 (ja) * 2015-06-30 2018-05-0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TWI625117B (zh) * 2015-07-21 2018-06-01 Kao Corp Three-dimensional sheet and absorbent article using the same
DE102016001807A1 (de) 2016-02-17 2017-08-17 Carl Freudenberg Kg Vliesstoff mit geprägtem Netzmuster
JP6877430B2 (ja) * 2016-07-29 2021-05-2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液透過性シート用の積層不織布、並びに上記積層不織布の、吸収性物品の液透過性シートへの使用
JP6668217B2 (ja) * 2016-10-24 2020-03-1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US11554051B2 (en) 2017-06-30 2023-01-17 T.J. Smith And Nephew, Limited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apparatus
CN107190420A (zh) * 2017-07-26 2017-09-22 唐新雄 超级干爽热风无纺布面料生产装置
CN107237046A (zh) * 2017-07-26 2017-10-10 唐新雄 防纤维游离无纺布的生产装置
CN111885987B (zh) * 2018-05-16 2022-05-0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
WO2020004645A1 (ja) * 2018-06-29 2020-01-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15298369A (zh) * 2020-02-27 2022-11-04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具备其的无纺布产品及吸收性物品、以及该无纺布产品的制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213A (zh) * 1996-03-27 1997-11-19 优尼吉嘉株式会社 单向伸缩性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178267A (zh) * 1996-09-11 1998-04-08 智索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长纤维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51406A (zh) * 2005-04-04 2008-03-26 卡尔弗罗伊登柏格两合公司 热粘合的无纺织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88859T2 (de) * 1987-01-12 1994-08-04 Unitika Ltd Bikomponentfaser aus Polyolefin und aus dieser Faser hergestellter Vliesstoff.
ZA891115B (en) * 1988-02-25 1989-10-25 Phillips Petroleum Co Resilient polypropylene fiber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US5082720A (en) * 1988-05-06 1992-01-2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lt-bondable fibers for use in nonwoven web
JPH02169718A (ja) * 1988-12-15 1990-06-29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ポリオレフイン系熱融着性繊維及びその不織布
JP2986689B2 (ja) * 1994-08-29 1999-12-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ワイパーの製造方法
JP2006124903A (ja) * 1996-02-09 2006-05-18 Chisso Corp トウ
JP3340624B2 (ja) 1996-06-24 2002-11-05 旭化成株式会社 透水性能の優れた衛生材料
DE29723320U1 (de) * 1997-07-01 1998-08-06 Sandler C H Gmbh Flüssigkeitsverteilvlies
DE19900424B4 (de) * 1999-01-08 2006-04-06 Carl Freudenberg Kg Dreidimensional strukturiertes Faserflächengebild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JP4341095B2 (ja) * 1999-01-22 2009-10-07 チッソ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合成繊維の高速製造装置及び方法
JP2001049530A (ja) * 1999-08-02 2001-02-20 Chisso Corp 熱接着性複合繊維、不織布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不織布加工品
MXPA02006533A (es) * 1999-12-29 2002-12-09 Kimberly Clark Co Telas no tejidas biodegradables para manejo de fluido.
JP3559533B2 (ja) * 2000-04-25 2004-09-02 大和紡績株式会社 絡合不織布とこれを用いた清拭シートおよび湿潤性シート
JP3609361B2 (ja) * 2000-10-12 2005-01-12 花王株式会社 立体シート材料
JP4548814B2 (ja) * 2001-02-23 2010-09-22 株式会社クラレ 不織布
JP2003138430A (ja) * 2001-11-01 2003-05-14 Toyobo Co Ltd 熱融着性複合繊維、不織布及び壁紙
US6781027B2 (en) * 2001-12-14 2004-08-24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ixed denier fluid management layers
JP2005089937A (ja) * 2003-09-19 2005-04-07 Chisso Corp 生分解性複合繊維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繊維構造物、吸収性物品
US7465684B2 (en) * 2005-01-06 2008-12-16 Buckeye Technologies Inc. High strength and high elongation wipe
JP4648724B2 (ja) * 2005-02-22 2011-03-09 株式会社クラレ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54048B2 (ja) * 2006-06-23 2013-02-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213A (zh) * 1996-03-27 1997-11-19 优尼吉嘉株式会社 单向伸缩性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178267A (zh) * 1996-09-11 1998-04-08 智索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长纤维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51406A (zh) * 2005-04-04 2008-03-26 卡尔弗罗伊登柏格两合公司 热粘合的无纺织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249965A 2002.09.06
JP特开2006-124903A 2006.05.1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0604A (zh) 2010-07-28
MA31532B1 (fr) 2010-07-01
KR20100048998A (ko) 2010-05-11
EP2161361A1 (en) 2010-03-10
EP2161361A4 (en) 2011-04-27
KR101513751B1 (ko) 2015-04-22
JP5497987B2 (ja) 2014-05-21
US20100191207A1 (en) 2010-07-29
TW200936836A (en) 2009-09-01
WO2009001590A1 (ja) 2008-12-31
AU2008268795A1 (en) 2008-12-31
EA201000054A1 (ru) 2010-06-30
CO6160282A2 (es) 2010-05-20
JP2009030218A (ja) 2009-02-12
EP2161361B1 (en) 2013-11-27
BRPI0811653A2 (pt) 2014-11-11
MY151580A (en) 2014-06-13
EA017309B1 (ru) 2012-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0604B (zh) 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JP6865063B2 (ja) バリア性に優れた嵩高性複合長繊維不織布
RU2534534C2 (ru) Ламинированный нетканый материал с высоким содержанием целлюлозы
KR100393863B1 (ko) 니트형부직포복합재료
CN102482817B (zh) 透液性纤维无纺布
JP3016361B2 (ja) 一方向伸縮性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96899B4 (d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trukturierten Verbundmaterials und Verwendung des Materials
JP6714982B2 (ja) 嵩高性複合長繊維不織布
MXPA05001752A (es) Materiales no tejidos capaces de estirarse con controlada fuerza de retraccion y metodos para hacer los mismos.
US20080118727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elastic and/or water degradable webs from composite filaments
US20130022784A1 (en) Sheet of non-woven fabric and production process of same
MXPA05005755A (es) Trama fibrosa de hilos en bucle.
MX2011012795A (es) Trama fibrosa estructurada.
MX2007015160A (es) Trama fibrosa con mechones.
KR19990071771A (ko) 저밀도 미세섬유 부직포
PL177965B1 (pl) Sposób wytwarzania wstęgi włókniny
JP3852637B2 (ja) 短繊維不織布
RU2746917C2 (ru)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 обработанные нетканые материалы и способ их получения
CN108699745B (zh) 皮肤触感优异的长纤维无纺布
WO1994008083A1 (en) Nonwoven cloth of ultrafine fiber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390196B2 (ja) 不織医療用布
EP0906981A1 (en) Nonwoven short fibre fabric and absorbent article made by using same
JP6778308B2 (ja) 親水性嵩高不織布
JPH11107155A (ja) 積層不織布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DE10296874B4 (de) Verbundmaterial und dessen Verwendu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