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6288A - 座椅的滑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座椅的滑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46288A
CN101746288A CN200910212072A CN200910212072A CN101746288A CN 101746288 A CN101746288 A CN 101746288A CN 200910212072 A CN200910212072 A CN 200910212072A CN 200910212072 A CN200910212072 A CN 200910212072A CN 101746288 A CN101746288 A CN 101746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t
fin
holding member
anter
rea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12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崎几世纪
樽泽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YUTA KOGYO K K
Delta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YUTA KOGYO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YUTA KOGYO K K filed Critical DEYUTA KOGYO K K
Publication of CN101746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62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6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by linear actuators, e.g. linear screw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座椅的滑动结构中,螺母保持部件(5)包含保持部主体(6)和加强该保持部主体的肋部(7)。保持部主体(6)包括固定于下导轨(100)或上导轨(101)的固定部、配设在螺母部件(2)的前侧位置的前片(62)、配设在螺母部件(2)的后侧位置的后片(63)、以及配设在螺母部件(2)的下侧位置并连接前片(62)与后片(63)的下片(64)。肋部(7)以沿丝杠(1)的轴方向延伸的状态配设在保持部主体(6)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的位置,并固定于保持部主体(6)的至少前片(62)及后片(63)。根据本发明,螺母保持部件可具有不易变形的充分强度,而且可实现紧凑化。

Description

座椅的滑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的滑动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106713号中提出了一种座椅的滑动结构的方案。该公报所揭示的以往的座椅的滑动结构包括不可转动地被固定在下导轨上的丝杠(螺纹杆)和与该丝杠螺合的螺母部件。该螺母部件保持在被固定在上导轨上的螺母保持部件中。螺母部件的外周具有与蜗轮的齿啮合的蜗轮部。蜗轮与马达连接,可将马达的旋转传递给螺母部件。当蜗轮伴随马达的运转而旋转时,该旋转传递给蜗轮部,于是,螺母部件在减速状态下旋转。
螺母保持部件通过将板状体弯折而被成形,其具有由前片、后片及下片构成的U形状。螺母保持部件在内部将前后左右被螺母箱(盖体)包围的螺母部件予以收纳、保持(参照上述公报的图4)。
当螺母部件旋转而沿丝杠的轴方向移动时,螺母部件向前方或后方推压螺母保持部件。由此,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向前方或后方移动。
但是,螺母保持部件如上述那样为U形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即,例如如图7所示,当向前方或向后方的力P作用于上导轨106时(图7中例示了向后方作用的情形),伴随此力的作用,螺母保持部件105欲与上导轨106一起向该力P的方向移动而推压螺母箱102。于是,承受该力P的螺母箱102便推压螺母部件103。由于螺母部件103螺合于丝杠104而无法移动,因此,螺母箱102及螺母保持部件105承受来自螺母部件103的反作用力。由此,螺母保持部件105有可能会如图7所示的那样变形。
作为抑制此种变形的方法,例如有增加螺母箱102及螺母保持部件105的板厚的方法等。但是此情形下,在螺母箱102及螺母保持部件105成形时,进行弯折加工之际需要较大的力,因此,加工变得困难,并且螺母保持部件变大,难以收纳在上导轨及下导轨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螺母保持部件的座椅的滑动结构,该螺母保持部件具有不易变形的充分强度。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可实现紧凑化的螺母保持部件的座椅的滑动结构。
本发明的座椅的滑动结构包括:丝杠,其设置于长条状的下导轨和上导轨中的一者上,所述下导轨以长边方向沿车身的前后方向的状态固定在所述车身上,所述上导轨以长边方向沿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的状态固定于座椅而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下导轨向所述前后方向移动;螺母部件,其与所述丝杠螺合;螺母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螺母部件;其中,所述螺母保持部件包含保持部主体和加强该保持部主体的肋部,所述保持部主体包括固定于所述下导轨和所述上导轨中的另一者上的固定部、配设在所述螺母部件的前方位置的前片、配设在所述螺母部件的后方位置的后片、以及配设在所述螺母部件的下方位置并连接所述前片与所述后片的下片,所述肋部以沿所述丝杠的轴方向延伸的状态配设在所述保持部主体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的位置,并且固定于所述保持部主体的至少所述前片及所述后片。
根据该结构,由于螺母保持部件具有肋部,因而该螺母保持部件抵御施加于前后方向的力的强度大于不具有肋部的以往的部件,因此螺母保持部件的变形受到抑制。此外,由于螺母保持部件的强度被提高,因而无需增加其板厚,因此,螺母保持部件易于成形。另外,由于无需增加螺母保持部件的板厚,因此,螺母保持部件能够实现紧凑化。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前片、所述后片及所述下片均是板状体,所述肋部包括配设在所述保持部主体的左侧位置的左肋片及配设在所述保持部主体的右侧位置的右肋片,所述左肋片及所述右肋片均是板状体,所述左肋片固定于所述前片、所述后片及所述下片各自的左端,所述右肋片固定于所述前片、所述后片及所述下片各自的右端,所述螺母保持部件是包括所述前片、所述后片,所述下片,所述左肋片及所述右肋片的箱状体,该箱状体的内部具有能够收纳所述螺母部件的螺母收纳部。
根据该结构,可在左右两侧的位置加强保持部主体。由此,可进一步提高螺母保持部件的强度,因此,可进一步减小各部分的板厚。由此,螺母保持部件更易于成形,而且可设置得更紧凑。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左肋片及所述右肋片中分别形成有可供所述螺母部件的外周部的一部分进入的开口部。
根据该结构,可将螺母保持部件的左右宽度减小相当于进入开口部中的所述外周部的部分的量,因此,可使螺母保持部件更紧凑。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具有分别与进入所述开口部中的所述螺母部件的外周部的部分的所述轴方向的各端面相对的螺母端面相对区域。
根据该结构,螺母保持部件可利用肋部的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上的螺母端面相对区域,承受来自螺母箱及螺母部件的作用力。由此,螺母保持部件更难以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滑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螺母保持部件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滑动结构与上导轨和下导轨组装在一起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座椅的滑动结构的要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座椅的滑动结构包括丝杠1、与该丝杠1螺合的螺母部件2、将该螺母部件2予以收纳的螺母箱4、将该螺母箱4及收纳在该螺母箱4中的螺母部件2予以保持的螺母保持部件5、和螺母减速机构。
该实施方式中,丝杠1安装于下导轨100,螺母保持部件5安装于上导轨101。如图4所示,下导轨100及上导轨101分别是长条状的部件。下导轨100以其长边方向沿汽车的前后方向的状态固定于汽车的底板面。上导轨101固定于汽车的座椅。
如图4及图5所示,下导轨100的剖面大致为U形。下导轨100具有沿其长边方向延伸的下壁部100a、和分别从该下壁部100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端向上方延伸的侧壁部100b、100b。由此,在下导轨100上沿长边方向形成上方开口的槽部。各侧壁部100b在上端具有在宽度方向内侧折回的折回片100c。
上导轨101的剖面大致为U形。上导轨101包括沿其长边方向延伸的上壁部101a、和分别从该上壁部101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端向下方延伸的侧壁部101b、101b。各侧壁部101b在下端具有在宽度方向外侧折回的折回片101c。
如图5所示,上导轨101以两侧的折回片101c分别与下导轨100的折回片100c卡合的状态配设在下导轨100的所述槽部的内部。由此,上导轨101可相对于下导轨100向前后方向移动。
在丝杠1的外周上且在轴方向的大致整个长度范围形成有外螺纹11。丝杠1以其轴方向沿下导轨100的长边方向的状态配设在下导轨100的内部。丝杠1的轴方向的两端通过安装部件12(参照图1及图4),不可旋转地安装在下导轨100上。
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螺母部件2具有圆筒形状。在螺母部件2的内周形成有与丝杠1的外螺纹11螺合的内螺纹21。螺母部件2的外周上形成有蜗轮部22。后述的蜗杆3与该蜗轮部22啮合。
如图2及图6所示,螺母部件2具有一对突出部23、23。其中一方的突出部23从蜗轮部22的所述轴方向的前端部向前方呈圆筒状突出。另一方的突出部23从蜗轮部22的所述轴方向的后端部向后方呈圆筒状突出。各突出部23的直径小于蜗轮部22的直径。
所述螺母减速机构包括螺母部件2的蜗轮部22和蜗杆3。该蜗杆3与未图示的作为驱动机构的马达连接,伴随所述马达的运转而旋转。
螺母箱4具有将螺母部件2及与该螺母部件2啮合的蜗杆3予以收纳的收纳空间。螺母部件2及蜗杆3以各自旋转自如的状态收纳在所述收纳空间。螺母箱4包括合成树脂制的成一对的左箱片41与右箱片42。如图6所示,螺母箱4具有嵌合部41a、41a,螺母部件2的突出部23、23嵌入在该嵌合部41a、41a中,由此,螺母部件2相对于螺母箱4旋转自如地被保持。
左箱片41及右箱片42上分别形成有可供螺母部件2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亦即蜗轮部22的一部分进入的窗孔43。换句话说,左箱片41及右箱片42分别具有用以让蜗轮部22的一部分突出在所述收纳空间外部的窗孔43。
在螺母部件2及蜗杆3收纳到左箱片41与右箱片42的内部后,通过螺丝44连接左箱片41与右箱片42。如图5所示,在被收纳的状态下,螺母部件2的蜗轮部22的一部分从左箱片41及右箱片42的各窗孔43突出在外部。
螺母保持部件5包括保持部主体6与肋部7。该螺母保持部件5是箱形的成形体,在其内部具有收纳螺母箱4的螺母收纳部51。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3所示,具备保持部主体6与肋部7的螺母保持部件5是通过对一块金属板进行弯折加工而成形的。
保持部主体6具有下片64、前片62、后片63及作为固定部的一对固定片61。肋部7主要用以针对前后方向的力来加强保持部主体6。肋部7包括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构成螺母保持部件5的下片64、前片62、后片63、一对固定片61、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具有相同的厚度。
下片64是沿丝杠1的轴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体。前片62是在下片64的前端即弯折部50c处,与下片64大致成直角地弯折而从下片64向上方延伸的板状体。后片63是在下片64的后端即弯折部50d处,与下片64大致成直角地弯折而从下片64向上方延伸的板状体。前片62及后片63分别配置成与丝杠1的轴方向大致正交。前片62及后片63分别具有供丝杠1以可向前后方向相对移动的状态穿通的丝杠穿通孔63a。
一对固定片61中的一方的固定片61是在前片62的上端即弯折部50a处,与前片62大致成直角地弯折而从前片62向前方延伸的板状体。另一方的固定片61是在后片63的上端即弯折部50b处,与后片63大致成直角地弯折而从后片63向后方延伸的板状体。各固定片61具有螺栓穿通孔61a。如后述,通过将螺栓61b穿通螺栓穿通孔61a,将固定用螺母61c螺合于该螺栓61b,由此,将螺母保持部件5固定于上导轨101。
左肋片71是在下片64的左端即弯折部50e处弯折,从下片64向上方延伸的板状体。右肋片72是在下片64的右端即弯折部50f处弯折,从下片64向上方延伸的板状体。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分别被配置成大致与丝杠1的轴方向平行。
螺母收纳部51是由下片64、前片62、后片63、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的各内表面形成的箱形状(长方体形状)。弯折部50a的方向、弯折部50b的方向、弯折部50c的方向及弯折部50d的方向彼此大致平行。弯折部50e的方向及弯折部50f的方向彼此大致平行。弯折部50e的方向及弯折部50f的方向与弯折部50c的方向及弯折部50d的方向成大致直角。弯折部50e设置在与前片62及后片63的各左端面(左边缘)大致相同的平面内。弯折部50f设置在与前片62及后片63的各右端面(右边缘)大致相同的平面内。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中,分别形成有可供螺母部件2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即蜗轮部22的一部分进入的开口部(避让孔)73。换句话说,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分别具有用以让蜗轮部22的一部分突出在螺母收纳部51的外部的开口部73。
各开口部73开口成四边形。各开口部73的内周面具有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包含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前区域(前内侧面)73a及后区域(后内侧面)73b、和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上区域(上内侧面)73c及下区域(下内侧面)73d。如后述,前内侧面73a及后内侧面73b是分别与螺母部件2的轴方向的前端面2a及后端面2b相对的螺母端面相对区域。如图6所示,螺母部件2被配设成:在其前端面2a与开口部73的前内侧面73a之间形成有少许间隙,在其后端面2b与开口部73的后内侧面73b之间形成有少许间隙。
左肋片71与前片62、后片63及固定片61的各左端面(左边缘)的大致全部抵接。右肋片72与前片62、后片63及固定片61的各右端面(右边缘)的大致全部抵接。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通过后述的固定手段,在所述抵接部分被固定于前片62、后片63及固定片61。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图2描绘的情形是左肋片71与固定片61的左端面之间有间隙而未相互抵接的情形。
如图5所示,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螺母保持部件5的外宽L1小于上导轨101的内宽L3,因此,上导轨101可在内部收纳螺母保持部件5。另外,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螺母保持部件5的内宽L2小于螺母部件2的蜗轮部22的外径,因此,蜗轮部22的一部分进入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的各避让孔73。
在将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固定于前片62、后片63及固定片61之前,先将螺母部件2收纳于螺母保持部件5的螺母收纳部51中。具体而言,在对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进行弯折加工中,首先,在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的上端彼此之间的距离到达不小于螺母部件2的蜗轮部22的外径的位置时,暂时停止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的与下片64相对弯折的弯折加工(参照图2)。然后,将收纳有螺母部件2的螺母箱4收纳于螺母收纳部51中。该实施方式中,在螺母箱4与螺母保持部件5之间配设有合成橡胶制的U形的弹性部件8(表示在图2中)。
该弹性部件8包括:底部,其介于螺母保持部件5的下片64的上表面与螺母箱4的下表面之间;前部,其从所述底部的前方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具有供丝杠1穿通的穿通孔;后部,其从所述底部的后方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具有供丝杠1穿通的穿通孔。
所述前部介于螺母保持部件5的前片62的内表面与螺母箱4的前表面之间。所述后部介于螺母保持部件5的后片63的内表面与螺母箱4的背面之间。由此,可在前后方向抑制螺母箱4与螺母保持部件5之间的间隙。由此,螺母箱4相对于螺母保持部件5在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弹性部件8的弹性变形的范围内。另外,螺母箱4相对于螺母保持部件5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可进行少许移动。
在螺母箱4收纳于螺母收纳部51后,左肋片71进一步被弯折加工直至其到达与前片62、后片63及固定片61的各左端面的大致整体抵接的位置为止,在该状态下,通过固定手段固定于前片62、后片63及固定片61。作为所述固定手段,例如有利用激光的激光焊接等手段。
同样地,右肋片72也进一步被弯折加工直至其到达与前片62、后片63及固定片61的各右端面的大致整体抵接的位置为止,在该状态下,通过激光焊接等固定手段固定于前片62、后片63及固定片61。
由此,收纳有螺母部件2的螺母箱4被保持在螺母保持部件5中。在该状态下,如图1、图5及图6所示,螺母部件2的蜗轮部22的一部分进入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的各开口部73中。如图6所示,进入各开口部73中的蜗轮部22的部分的前端面(螺母部件2的前端面2a的一部分)与开口部73的前内侧面73a(螺母端面相对区域)相对,进入各开口部73中的蜗轮部22的部分的后端面(螺母部件2的后端面2b的一部分)与开口部73的后内侧面73b(螺母端面相对区域)相对。
螺母保持部件5通过穿通在螺栓穿通孔61a中的螺栓61b与固定用螺母61c被固定于上导轨101。此外,丝杠1穿通在螺母保持部件5的丝杠穿通孔63a及弹性部件8的所述穿通孔中,在螺母部件2螺合于丝杠1的状态下,丝杠1沿下导轨100的长边方向被固定于下导轨100。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滑动结构的动作。当蜗杆3随着连接于蜗杆3的未图示的马达的运转而旋转时,具有与该蜗轮3啮合的蜗轮部22的螺母部件2被减速,螺母部件2在低于所述马达转速的状态下旋转。螺母部件2因旋转而相对于丝杠1沿着轴方向进行相对移动。即,由于丝杠1固定于下导轨100,因此螺母部件2沿着丝杠1的轴方向移动。
当该螺母部件2移动时,螺母部件2通过螺母箱4推压螺母保持部件5,因此,螺母保持部件5沿着丝杠1的轴方向移动。由于螺母保持部件5固定于上导轨101,因此随着螺母保持部件5的移动,上导轨101及固定于该上导轨101上的座椅相对于车身向前后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螺母保持部件5包含保持部主体6和加强该保持部主体6的肋部7。保持部主体6包括固定于上导轨101上的作为固定部的一对固定片61、配设在螺母部件2的前侧位置的前片62、配设在螺母部件2的后侧位置的后片63、及配设在螺母部件2的下方位置并连接前片62与后片63的下片64。肋部7以沿丝杠1的轴方向延伸的状态配设在保持部主体6的左侧及右侧的位置,并且固定于保持部主体6的前片62及后片63。
根据该结构,螺母保持部件5不易因受到向前方或向后方的力而变形。例如,当向车身的前方或后方的力施加于座椅时,该力施便加于上导轨101。于是,由于上导轨101及固定在该上导轨101上的螺母保持部件5欲向所述力的方向移动,因此,该力便施加于螺母箱4及螺母部件2。由于螺母部件2螺合于丝杠1,螺母箱4及螺母部件2无法移动,因此,螺母保持部件5承受从螺母箱4及螺母部件2施加的与所述力的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但是,即使在此种情况下,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螺母保持部件5具有所述的肋部7,因此,螺母保持部件5抵御施加于前后方向的力的强度大于不具有肋部的以往的部件。因此,螺母保持部件5的变形受到抑制。另外,由于螺母保持部件5的强度如上述那样被提高,因此,无需增加其板厚。因此,螺母保持部件5易于成形,且能够实现紧凑化。
另外,即使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使用将螺母部件2予以收纳的螺母箱4的情况下,由于螺母保持部件5的变形受到抑制,因此,也能够减小从螺母保持部件5施加于配设在螺母部件2与螺母保持部件5之间的螺母箱4的力。由此,由于也可使用强度小的螺母箱,因此可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由合成树脂构成螺母箱4。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前片62、后片63及下片64均是板状体。肋部7包括配设在保持部主体6的左侧位置的板状体即左肋片71、和配设在保持部主体6的右侧位置的板状体即右肋片72。左肋片71固定于前片62、后片63及下片64各自的左端。右肋片72固定于前片62、后片63及下片64各自的右端。螺母保持部件5是包括前片62、后片63、下片64、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的箱状体,该箱状体的内部具有收纳螺母部件2的螺母收纳部51。
根据该结构,由于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是板状体,并且分别配设在保持部主体6的左侧位置及右侧位置,且固定于前片62、后片63及下片64,因此,可在左右两侧的位置加强保持部主体6。由此,可进一步提高螺母保持部件5的强度,因此,可进一步减小各部分的板厚。由此,螺母保持部件5更易于成形,而且可设置得更紧凑。
此外,由于螺母保持部件5的各部分是板状体,因此可通过对例如一块金属板进行弯折加工来成形出保持部主体6的前片62、后片63及下片64、和肋部7的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由此,成形性提高,因此可进一步降低成本。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中形成有可供螺母部件2的外周部的一部分进入的开口部73。
根据该结构,可将螺母保持部件5的左右宽度减小相当于进入开口部73中的所述外周部的部分的量,因此,可使螺母保持部件5更紧凑。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73的内周面包括前内侧面73a及后内侧面73b,该前内侧面73a及后内侧面73b分别与进入开口部73中的螺母部件2的所述外周部的部分的所述轴方向的前端面(所述前端面2a的一部分)及后端面(所述后端面2b的一部分)相对。
根据该结构,如上所述,当螺母保持部件5欲向所述力的方向移动时,可使螺母部件2的前端面2a抵接于肋部7的开口部73的前内侧面73a或使后端面2b抵接于肋部7的开口部73的后内侧面73b。因此,螺母保持部件5可利用沿所述反作用力的方向延伸的肋部7上设置的前内侧面73a或后内侧面73b,承受来自螺母箱4及螺母部件2的所述反作用力。由此,螺母保持部件5更难以变形。
此外,即使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使用将螺母部件2予以收纳的螺母箱4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使前端面2a或后端面2b抵接于前内侧面73a或后内侧面73b,如上述那样有效地抑制变形,因此,可进一步减小从螺母保持部件5施加于螺母箱4的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弹性部件8介于螺母箱4的前表面与前片62的内表面之间以及介于螺母箱4的背面与后片63的内表面之间。螺母箱4的前表面与前片62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大于螺母部件2的前端面2a与前内侧面73a之间的间隔,螺母箱4的背面与后片63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大于螺母部件2的后端面2b与后内侧面73b之间的间隔。
因此,当例如向前方的力施加于螺母保持部件5时,若螺母保持部件5稍向前方向移动,则可在后片63的内表面抵接于螺母箱4的背面之前,先由后内侧面73b抵接于后端面2b。同样,当向后方的力施加于螺母保持部件5时,若螺母保持部件5稍向后方向移动,则可在前片62的内表面抵接于螺母箱4的前表面之前,先由前内侧面73a抵接于前端面2a。
此外,在螺母箱4的前表面与前片62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小于前端面2a与前内侧面73a之间的间隔,且螺母箱4的背面与后片63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小于后端面2b与后内侧面73b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假若螺母保持部件5因来自螺母部件2的所述反作用力而开始变形,也可在产生少许变形的时期,通过前内侧面73a或后内侧面73b抵接于前端面2a或后端面2b来承受所述反作用力。因此,可抑制螺母保持部件5大幅变形。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改良等。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肋部7由左肋片71与右肋片72构成,但肋部7例如也可由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中的任一方构成。
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通过从下片64向上方弯折而形成,但例如也可由与保持部主体6分体的部件构成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的其中一方或两方,将其由焊接等固定手段固定于下片64。
但是,当如所述实施方式这样,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是与下片64一体的部件时,可通过弯折加工容易且低成本地进行成形。
另外,在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的其中一方或两方由与保持部主体6分体的部件构成的情况下,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也可固定于前片62、后片63、下片64及固定片61。此外,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也可固定于前片62、后片63及下片64。此外,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也可固定于前片62、后片63及固定片61。另外,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也可仅固定于前片62与后片63。
此外,所述实施方式中,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中分别设置有开口部73,但开口部73也可仅设置在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的其中一方上。此外,也可不在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中设置开口部73。
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均为板状体,但左肋片71及右肋片72例如也可分别由1根或多根的棒状体等构成。
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螺母保持部件5固定于上导轨101,丝杠1固定于下导轨100,但例如也可将螺母保持部件5固定于下导轨100,将丝杠1固定于上导轨101。
此外,所述实施方式中,以汽车用的座椅的滑动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应用于汽车以外的其他车辆。

Claims (4)

1.一种座椅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丝杠,其设置于长条状的下导轨和上导轨中的一者上,所述下导轨以长边方向沿车身的前后方向的状态固定在所述车身上,所述上导轨以长边方向沿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的状态固定于座椅而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下导轨向所述前后方向移动;
螺母部件,其与所述丝杠螺合;
螺母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螺母部件;其中,
所述螺母保持部件包含保持部主体和加强该保持部主体的肋部,
所述保持部主体包括固定于所述下导轨和所述上导轨中的另一者上的固定部、配设在所述螺母部件的前方位置的前片、配设在所述螺母部件的后方位置的后片、以及配设在所述螺母部件的下方位置并连接所述前片与所述后片的下片,
所述肋部以沿所述丝杠的轴方向延伸的状态配设在所述保持部主体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的位置,并且固定于所述保持部主体的至少所述前片及所述后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片、所述后片及所述下片均是板状体,
所述肋部包括配设在所述保持部主体的左侧位置的左肋片及配设在所述保持部主体的右侧位置的右肋片,所述左肋片及所述右肋片均是板状体,
所述左肋片固定于所述前片、所述后片及所述下片各自的左端,所述右肋片固定于所述前片、所述后片及所述下片各自的右端,
所述螺母保持部件是包括所述前片、所述后片,所述下片,所述左肋片及所述右肋片的箱状体,该箱状体的内部具有能够收纳所述螺母部件的螺母收纳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肋片及所述右肋片中分别形成有可供所述螺母部件的外周部的一部分进入的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具有分别与进入所述开口部中的所述螺母部件的外周部的部分的所述轴方向的各端面相对的螺母端面相对区域。
CN200910212072A 2008-11-28 2009-11-03 座椅的滑动结构 Pending CN1017462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03841 2008-11-28
JP2008303841A JP5465868B2 (ja) 2008-11-28 2008-11-28 シートのスライド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6288A true CN101746288A (zh) 2010-06-23

Family

ID=42046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12072A Pending CN101746288A (zh) 2008-11-28 2009-11-03 座椅的滑动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33408A1 (zh)
EP (1) EP2191999B1 (zh)
JP (1) JP5465868B2 (zh)
CN (1) CN10174628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2691A (zh) * 2012-11-07 2014-05-21 Ims传动装置有限公司 机动车座椅调节装置的驱动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93026B2 (ja) * 2008-09-12 2013-09-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パワーシート装置
DE202009001847U1 (de) * 2009-02-11 2010-07-01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Spindelantrieb für eine Sitzlängsverstellung eines Kraftfahrzeugsitzes
CZ308482B6 (cs) 2010-02-11 2020-09-16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Přestavné zařízení pro vzájemné přestavování dvou dílců vozidla
FR2959969B1 (fr) * 2010-05-17 2012-07-20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Glissiere pour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de vehicule comportant une telle glissiere
WO2013111816A1 (ja) * 2012-01-24 2013-08-01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ギヤボックスのブラケット及びパワー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13204668A (ja) * 2012-03-28 2013-10-07 Shiroki Corp ギヤボックス
US10308389B2 (en) 2013-11-27 2019-06-04 Kyoraku Co., Ltd. Delaminatable container
KR101551209B1 (ko) 2013-12-18 2015-09-09 광명산업(주) 위치조절 스텝의 무단화가 가능한 슬라이드형 시트 트랙
DE102014204301B3 (de) * 2014-01-31 2015-05-13 Johnson Controls Metals and Mechanisms GmbH & Co. KG Getriebegehäuse für ein Verstellgetriebe eines Fahrzeugsitzes
JP6297453B2 (ja) * 2014-08-28 2018-03-2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FR3025756B1 (fr) * 2014-09-12 2018-03-16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Glissieres pour sieges de vehicules, siege de vehicule comportant une telle glissiere
JP2018509338A (ja) * 2015-03-24 2018-04-05 アディエント ルクセンブルク ホールディング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車両座席用の調節装置及び車両座席
US9815389B2 (en) 2015-12-10 2017-11-14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Adjustment device for adjusting a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a vehicle seat
DE102016224512A1 (de) * 2016-12-08 2018-06-14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Fahrzeugsitzanordnung mit einer bodenschienenseitig angeordneten Antriebseinrichtung
US20180304777A1 (en) * 2017-04-25 2018-10-25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Sliding device
DE102018212288A1 (de) * 2018-07-24 2020-01-30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einer Spindel mit einem Spindelhalteelem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1494A (en) * 1998-08-25 1999-08-24 Meritor Automotive Canada Inc. Inertial lock assembly for a seat track
US6021990A (en) * 1998-07-28 2000-02-08 Meritor Automotive Canada, Inc. Integrated lead screw drive for seat adjuster
US6290199B1 (en) * 1999-08-09 2001-09-18 Dura Global Technologies Drive mechanism for a seat adjuster
CN1458008A (zh) * 2002-01-23 2003-11-26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的电动座椅
CN101130344A (zh) * 2006-08-24 2008-02-2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装置
DE102006058361A1 (de) * 2006-12-05 2008-06-12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Verstelleinrichtung zur Verstellung eines Verstellteils eines Kraftfahrzeug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66537A (ja) * 1984-02-07 1985-08-29 Aisin Seiki Co Ltd パワ−式シ−ト前後調整装置
FR2580759B1 (fr) * 1985-04-18 1990-02-23 Marchal Equip Auto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u deplacement d'un element, notamment d'un siege ou des parties d'un sieg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par rapport a un bati
JPS62127545A (ja) * 1985-11-26 1987-06-09 Aisin Seiki Co Ltd パワ−シ−ト用駆動装置
JPH02296543A (ja) * 1989-05-12 1990-12-07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US5222402A (en) * 1991-09-05 1993-06-29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Horizontal seat position adjuster
JPH0639558U (ja) * 1992-11-06 1994-05-27 株式会社三ツ葉電機製作所 螺旋軸式移動装置のナツトユニツト構造
JPH0659121U (ja) * 1993-01-28 1994-08-1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シートのスライド装置
JP3646384B2 (ja) * 1995-12-19 2005-05-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DE19815283C2 (de) * 1998-04-06 2000-07-13 Brose Fahrzeugteile Spindelantrieb für Verstelleinrichtungen in Kraftfahrzeugen
DE10230514B4 (de) * 2002-07-06 2004-10-14 Keiper Gmbh & Co. Kg Längseinsteller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itz
JP2004106713A (ja) * 2002-09-19 2004-04-08 Shiroki Corp パワーシートトラック
AU2003290851A1 (en) * 2002-11-13 2004-06-03 Intier Automotive Inc. Power seat track having a flexible support assembly for a lead screw
DE10308028B4 (de) * 2003-02-24 2009-05-28 C. Rob. Hammerstein Gmbh & Co. Kg Spindelgetriebe für eine Verstellvorrichtung in einem Kraftfahrzeugsitz
DE102004063932B4 (de) * 2004-09-21 2013-03-28 Ims Gear Gmbh Getriebe und Fahrzeugsitz mit einem solchen Getriebe
JP4661316B2 (ja) * 2005-04-08 2011-03-3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パワー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4696864B2 (ja) * 2005-11-15 2011-06-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DE102008036644A1 (de) * 2007-09-27 2009-04-02 C. Rob. Hammerstein Gmbh & Co. Kg 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itz mit einem Elektromotor mit einem mit diesem verbundenen Getrieb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1990A (en) * 1998-07-28 2000-02-08 Meritor Automotive Canada, Inc. Integrated lead screw drive for seat adjuster
US5941494A (en) * 1998-08-25 1999-08-24 Meritor Automotive Canada Inc. Inertial lock assembly for a seat track
US6290199B1 (en) * 1999-08-09 2001-09-18 Dura Global Technologies Drive mechanism for a seat adjuster
CN1458008A (zh) * 2002-01-23 2003-11-26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的电动座椅
CN101130344A (zh) * 2006-08-24 2008-02-2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装置
DE102006058361A1 (de) * 2006-12-05 2008-06-12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Verstelleinrichtung zur Verstellung eines Verstellteils eines Kraftfahrzeug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2691A (zh) * 2012-11-07 2014-05-21 Ims传动装置有限公司 机动车座椅调节装置的驱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33408A1 (en) 2010-06-03
EP2191999B1 (en) 2014-04-30
EP2191999A1 (en) 2010-06-02
JP5465868B2 (ja) 2014-04-09
JP2010126027A (ja) 2010-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6288A (zh) 座椅的滑动结构
US9394018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2029928B (zh) 车辆用座椅的滑动结构
CN101784415B (zh)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EP2105373B1 (en) Frame structure for automotive vehicl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DE102006047626B4 (de) Sitzschiene für Fahrzeuge
AU2009297775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interior part
CN100404314C (zh) 车前灯的安装结构
EP2933133B1 (en) Vehicular seat slide device
DE102015004982A1 (de) Befestigungsanordnung zum Positionieren und Befestigen einer Zierblende an einem Fensterrahmen einer Fahrzeugtür eines Fahrzeugs
US20080012388A1 (en) Glass Mounting Structure
EP2994349B1 (de) Abstützanordnung eines stossfängers an einem frontmodul eines kraftwagens
CN102762398B (zh) 具有稳定的带动件的螺旋缆线
JP2011156938A (ja) 車両ルーフ構造
EP1931557B1 (de) Aus mindestens zwei vorkonfektionierten baugruppen zusammengesetzte fahrzeugkarosserie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JP2022112749A (ja)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及び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610927B2 (ja) 自動車の車体上部構造
US11135982B2 (en) Interior trim of a motor vehicle
DE102012005104A1 (de) Funktionsanordnung zum Befestigen und Justieren eines Fahrzeugteils, insbesondere einer Fahrzeugleuchte, an der Karosserieaußenseite eines Fahrzeugs
DE112014000458T5 (de) Front-Karosserie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06005023A1 (de) Instrumententafelträ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8127637B2 (en) Gear change arrangement and a gearbox
AT509880B1 (de) Schaltelement, schalt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CN104582985A (zh) 配备有加强件的机动车辆车门结构、和相关联的加强件、配备有车门结构的车门以及车辆
EP2945835A1 (de) Dachrahm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achrahm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