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4150B - 燃料箱 - Google Patents

燃料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34150B
CN101734150B CN200910209694.9A CN200910209694A CN101734150B CN 101734150 B CN101734150 B CN 101734150B CN 200910209694 A CN200910209694 A CN 200910209694A CN 101734150 B CN101734150 B CN 1017341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tank
flowing
diapire
fue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96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34150A (zh
Inventor
月元久人
三浦英夫
冈部亮
福万智
小川益弘
铃木健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34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4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34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4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箱,其包括抑制燃料流动的流动抑制单元,该流动抑制单元包括:中央部位,相对于上述燃料箱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具有长度和宽度,并设置于该燃料箱的底面上;以及立起部位,自上述中央部位的长度方向两端向上述燃料箱上侧延伸,其前端的至少一部分自上述中央部位的两端向外侧留有距离,并折回到上述燃料箱的底面上。

Description

燃料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箱。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平2004-197733号公报中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为了在任何车辆行驶状态下都能稳定地测量汽车等车辆上的燃料箱所容燃料的剩余量,在燃料箱内部设置有与燃料箱连通的小容量副箱体,检测漂浮在该副箱体所容燃料液面上的浮子部件的高度,从而根据该检测结果得出燃料的剩余量。
然而,燃料箱依车型制造成不同的大小,相反,为了降低成本,副箱体通常制造成相同大小并通用。
因此,导致构成副箱体的壁部的外表面与构成燃料箱的壁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因燃料箱的大小而异。
燃料箱所容燃料随着车辆的行驶和停止,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流动,此时,燃料在上述空隙中流动。
因此,上述空隙越大,燃料的流动声音就越大。
为了减小上述空隙,只要根据燃料箱的尺寸来改变副箱体的尺寸即可。但是,通常,由于副箱体利用模具成型,因此,为了使不同尺寸的副箱体成形,需要制造多个昂贵的模具,因而提高了制造成本。
另外,随着车辆的行驶和停止,燃料箱的内压发生变化,在副箱体上产生各种各样的应力。通常,在副箱体的底部独立于副箱体铺设用于分散应力的板,以分散应力。
然而,由于上述结构包括副箱体和板两部件,因此,在结构上缺乏足够的弹性,应力分散效果低,从而在副箱体或板上存在负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既可降低成本还可减低燃料流动声音,并可提高应力分散效果的燃料箱。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箱,该燃料箱包括油量表,所述油量表包括抑制燃料流动的流动抑制单元以及浮子部件,所述浮子部件构成为浮在所述燃料的液面上且被配置在流动抑制单元内,所述流动抑制单元通过弯曲的板形成,且包括:中央部位,相对于所述燃料箱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具有长度和宽度,并设置于所述燃料箱的底壁;以及立起部位,分别自所述中央部位的长度方向两端向所述燃料箱上侧立起,各自前端的至少一部分自所述中央部位的两端向外侧留有距离,并与所述燃料箱的所述底壁抵接,所述立起部位的宽度与所述中央部位的宽度相等,所述立起部位在所述立起部位之间朝所述立起部位的宽度方向及上方形成有开放的空间,所述浮子部件配置在所述空间内,所述立起部位的宽度方向两端与所述燃料箱的侧面之间形成有空隙,根据所述燃料箱的规格变更所述流动抑制单元的尺寸,使所述空隙作为所述燃料向所述流动抑制单元内流动所需的最小尺寸。
该燃料箱包括抑制燃料流动的流动抑制单元,该流动抑制单元包括:中央部位,相对于上述燃料箱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具有长度和宽度,并设置于该燃料箱的底面上;以及立起部位,自上述中央部位的长度方向两端向上述燃料箱上方延伸,上述立起部位的前端的至少一部分自上述中央部位的两端向外侧留出间隔,并折回到上述燃料箱的底面上。
另外,上述流动抑制单元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弯曲一张板材而一体成型。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立起部位的宽度方向两端与上述燃料箱的侧面之间形成有空隙。而且,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流动抑制单元包括突出部位,该突出部位自折回到上述燃料箱的底面上的上述立起部位的端部多处在上述立起部位的宽度方向上留出间隔、且相对于上述燃料箱的底面平行突出,并固定在该底面上。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立起部位的宽度方向相对于上述燃料箱的设有上述流动抑制单元的位置上的左右侧面的延伸方向倾斜成钝角或锐角。构成为上述底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上述中央部位两端的上述立起部位的顶部设置成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根据本发明,流动抑制单元具有立起部位,该立起部位自中央部位的燃料箱长度方向两端向燃料箱上侧延伸,其前端的至少一部分与中央部位的两端留有规定距离,并折回到燃料箱底面,因此,在能够抑制燃料流动的同时,能够很好地分散应力。并且,由于能够一体形成流动抑制单元,因此,易于根据燃料箱的规格来改变流动抑制单元的尺寸,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分散应力以及减低燃料流动声音。
附图说明
从以下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可充分理解本发明,附图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是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箱下部箱体的立体图;
图2是构成燃料箱下部箱体的平面图;
图3是燃料箱的侧面透视图;
图4是图2的XX线截面图;
图5是图2的YY线截面图;以及
图6是流动抑制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箱10的下部箱体12的立体图;图2是构成燃料箱10的下部箱体12的平面图;图3是燃料箱10的侧面透视图;图4是图2的XX线截面图;图5是图2的YY线截面图;图6是流动抑制单元32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燃料箱10由构成下半部的下部箱体12和构成上半部的上部箱体14组装而成。
如图1、图2所示,下部箱体12包括:底壁16,呈细长形,构成燃料箱10的底面;侧壁18,自底壁16的边缘部立起,构成燃料箱10的侧面;以及凸缘20,自侧壁18的上端向侧壁18的外侧方向延伸,用于安装上部箱体14。
燃料箱10以其长边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一致地被设置在车辆上。
在图1、图2中,符号22表示形成在底壁16和侧壁18上的加强用加强筋。
如图3所示,燃料箱10设置有油量表(油标,fuel gauge)24。
油量表24包括:浮子部件26、臂28、传感器30和流动抑制单元32。
浮子部件26配置在流动抑制单元32内,并浮在流动抑制单元32所容燃料的液面上。
臂28的一端连接在浮子部件26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传感器30上。
传感器30安装在上部箱体14上,检测臂28的转动量,并将表示该转动量的检测信号输出给未作图示的车辆电子控制装置。
另外,浮子部件26为单个的,图1至图5中所描述的是在两种情况下的浮子部件26,即臂28转动至最上方的上限位置时的浮子部件26和臂28转动至最下方的下限位置时的浮子部件26。
对油量表24的动作进行说明。根据流动抑制单元32所容燃料的液面高度,浮子部件26移动到相应位置,且臂28发生转动,由传感器30检测臂28的转动量。
当自传感器30送出的检测信号提供到电子控制装置后,电子控制装置根据检测信号算出燃料剩余量,并在设置于车室内的燃料剩余量显示部显示剩余量。
如图1、图2所示,流动抑制单元32设置于下部箱体12。
如图6所示,流动抑制单元32包括:中央部位34、内侧立起部36、外侧立起部38以及突出部位40,并通过弯曲一张板材42而形成。
本实施方式中,一张板材42为金属制板材。作为该种板材42,诸如可采用镀锌钢板、镀镍钢板、镀铝钢板等钢板或者合成树脂材料等现有公知的各种材料。
如图2、图4、图6所示,中央部位34呈相对于燃料箱1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具有规定的宽度和长度的矩形形状。
内侧立起部36自中央部位34的长度方向两端通过弯曲部46沿中央部位34的宽度方向立起。
外侧立起部38自各内侧立起部36的上端通过弯曲部48下垂设置于内侧立起部36的外侧。
突出部位40设置于外侧立起部38的下端。
立起部位44由内侧立起部36和外侧立起部38形成,立起部位44分别位于中央部位34的长度方向两端,并相互平行对置。
如图2所示,立起部位44具有沿中央部位34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两个立起部位44的宽度相等,并且,与中央部位34的宽度相等。
如图2、图5所示,立起部位44的宽度方向两端与燃料箱10的左右侧壁18之间各保留有空隙G。
如图4所示,在中央部位34上,在两端立起部位44之间,朝上方和立起部位44的宽度方向形成有开放状的空间S,浮子部件26配置在空间S内。
如图1、图2、图6所示,流动抑制单元32以中央部位34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立起部位44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排列的方式安装在底壁16上。
并且,立起部位44的宽度方向相对于燃料箱10的设置有流动抑制单元32的位置上的左右侧壁18的延伸方向倾斜,并形成钝角或锐角。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底壁16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中央部位34两端的立起部位44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突出部位40包括多个突出壁部4002,其中,在外侧立起部38的下端,从在宽度方向留有间隔的多处位置通过弯曲部50分别与底壁16平行地突出设置多个突出壁部4002。
通过将突出壁部4002的前端点焊在底壁16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加强筋22上),将流动抑制单元32安装在底壁16上。
以下对油量表24的作用进行说明。
车辆处于停止状态或者匀速行驶的状态下,燃料在燃料箱10内不流动,且流动抑制单元32内的燃料液面高度与燃料箱10内除燃料抑制单元32以外的燃料液面高度相同。
因此,浮子部件26的高度反映的是燃料箱10内的燃料液面高度。
车辆在加速或减速时,燃料箱10所容燃料由于惯性沿车辆前后方向流动。
此时,立起部位44阻止流动抑制单元32所容的燃料向流动抑制单元32外流出,从而减缓燃料向流动抑制单元32外的流出。
从而,抑制了由油量表24检测的燃料剩余量的检测结果的变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流动抑制单元32通过使一张板材42弯曲而形成,从而具有变更尺寸来制造流动抑制单元32时降低成本的优点。
因此,根据燃料箱10的规格变更流动抑制单元32的尺寸,以便通过将在立起部位44的宽度方向两端与燃料箱10的左右侧壁18之间分别形成的空隙G作为燃料向流动抑制单元32内流动所需的最小尺寸,从而抑制燃料流动声音。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将一张板材42弯曲成形后,改变立起部位44的宽度方向上的切断位置,就可以容易应对,因此,有利于降低成本,并减低燃料流动声音。
特别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根据燃料箱的大小而制造成形尺寸不同的流动抑制单元时需要制造多个昂贵的模具来讲,本实施方式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流动抑制单元32的中央部位34、内侧立起部36和外侧立起部38被弯曲成形,因此,即使在燃料箱10的底壁16产生在前后方向上弯曲这样的应力,该应力也可通过这些中央部位34、内侧立起部36、外侧立起部38的变形而得到分散。
因此,有利于提高流动抑制单元32的可靠性。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突出部位40由自外侧立起部38的下端伸出的多个突出壁部4002构成,通过将突出壁部4002点焊在底壁16上而将突出部位40安装在底壁16上。即,由于将在左右方向上切开分离的多个突出壁部4002安装在底壁16上,因此,即使在燃料箱10的底壁16产生在左右方向上弯曲这样的应力,该应力也会由多个突出壁部4002的变形而得到分散。
因此,在底壁16上,产生在前后方向上弯曲这样的应力,同时还产生在左右方向上弯曲这样的应力,这些应力均能够得到分散,也就是说,也能够分散底壁16发生扭曲时产生的应力。
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应力集中到流动抑制单元32,从而更有利于提高流动抑制单元32的可靠性。
特别是,在现有技术中,通过模具制造成形流动抑制单元,一体成形底壁和自底壁周围立起的侧壁,且上方呈开口状,这时,流动抑制单元的刚性与安装流动抑制单元的燃料箱底壁的刚性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通过使一刚性在流动抑制单元的刚性和燃料箱底壁的刚性之间的板材介于流动抑制单元和底壁之间来分散底壁弯曲时产生的应力。
然而,此时除流动抑制单元之外还需要板部件,从而不仅提高了零件成本,而且还存在需要焊接流动抑制单元和板材、以及板材和底壁的缺陷。
鉴于上述问题,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箱10,由于可省去上述零件成本和工序,从而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立起部位44的宽度方向相对于燃料箱10设有流动抑制单元32的位置上的左右侧壁18的延伸方向倾斜成钝角或锐角。
因此,当燃料在前后方向上流动时,例如,燃料由前至后流动时,在设置有流动抑制单元32的位置,可靠地将部分燃料自立起部位44的宽度方向一端引导至空间S内,而燃料由后至前流动时,在设置有流动抑制单元32的位置,可靠地将部分燃料自立起部位44的宽度方向另一端引导至空间S内。
从而,有利于维持流动抑制单元32的空间S所容燃料的液面高度,并进一步有利于抑制油量表24的燃料剩余量检测结果的变动。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设置为底壁16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中央部位34两端的立起部位44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因此,无论燃料流向前后哪一个方向,都可由立起部位44阻止其向流动抑制单元32外流出,从而减缓燃料向流动抑制单元32外流出。
因此,有利于维持流动抑制单元32的空间S所容燃料的液面高度,并进一步有利于抑制油量表24的燃料剩余量检测结果的变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对流动抑制单元32配置有构成油量表24的浮子部件26进行了说明。
然而,可以是,将泵设置于流动抑制单元32,并将由该泵吸入的燃料提供给发动机,也可以是,将流动抑制单元32用作抽吸燃料的流动抑制单元。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以流动抑制单元由一张金属板材形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流动抑制单元是一体成形即可,而不要求局限于本实施方式。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对构成立起部位的内侧立起部与外侧立起部均以与中央部位的端部相等宽度的面而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只要至少内侧立起部与外侧立起部中一个立起部以与中央部位的端部等宽的面形成即可,而另一个立起部由与上述一个立起部连通的凸缘等构成即可。例如,可以在外侧立起部只折回与突出部位相连续的部位。由此,可减少形成流动抑制单元所需的材料,相应地达到了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以立起部位的顶部低于下部箱体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增高立起部位的顶部,使其如将燃料箱内部隔开的隔壁。
并且,作为形成流动抑制单元32的板材42,可采用在厚度方向尺寸均等的板材。
但是,只要确保突出部位40(多个突出壁部4002)具有足以作为焊接位置的板厚L1,并确保除焊接位置以外的剩余部分具有强度足以承装燃料的板厚L2(L2<L1),则将有利于达到燃料箱10的减轻重量的效果。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可以有各种变形。

Claims (3)

1.一种燃料箱,
所述燃料箱包括油量表,所述油量表包括抑制燃料流动的流动抑制单元以及浮子部件,所述浮子部件构成为浮在所述燃料的液面上且被配置在流动抑制单元内,
所述流动抑制单元通过弯曲的板形成,且包括:
中央部位,相对于所述燃料箱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具有长度和宽度,并设置于所述燃料箱的底壁;以及
一对立起部位,分别自所述中央部位的长度方向两端向所述燃料箱上侧立起,各自前端的至少一部分自所述中央部位的两端向外侧留有距离,并与所述燃料箱的所述底壁抵接,所述立起部位的宽度与所述中央部位的宽度相等,
所述立起部位在所述立起部位之间朝所述立起部位的宽度方向及上方形成有开放的空间,所述浮子部件配置在所述空间内,
所述底壁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所述中央部位的两端的所述一对立起部位的各顶部设置成位于同一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
所述板包括突出部位,所述突出部位自与所述燃料箱的所述底壁抵接的所述立起部位的端部多处在所述立起部位的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相对于所述燃料箱的底壁平行突出,并固定在所述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所述立起部位的宽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燃料箱的设有所述板的位置上的左右侧面的延伸方向倾斜成钝角或锐角。
CN200910209694.9A 2008-11-07 2009-11-06 燃料箱 Active CN1017341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86642A JP5293095B2 (ja) 2008-11-07 2008-11-07 燃料タンク
JP2008-286642 2008-1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4150A CN101734150A (zh) 2010-06-16
CN101734150B true CN101734150B (zh) 2015-04-29

Family

ID=42300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9694.9A Active CN101734150B (zh) 2008-11-07 2009-11-06 燃料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93095B2 (zh)
CN (1) CN1017341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69891A (ja) * 2016-10-27 2018-05-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CN107097639B (zh) * 2017-04-28 2019-04-16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箱结构
CN111469656A (zh) * 2020-05-29 2020-07-31 斯睿蒙(宁波)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燃料箱内置装配式集成架及金属燃料箱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2470A (zh) * 2004-01-16 2007-01-24 西门子公司 用于检测燃油箱中燃油液位的具有浮子的液位传感器和用于该种液位传感器的组合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9078Y2 (zh) * 1972-08-17 1977-04-30
JPS58202112A (ja) * 1982-05-21 1983-11-25 Toyota Motor Corp 車輛の樹脂製燃料タンク
JPS60121931U (ja) * 1984-01-26 1985-08-17 山川工業株式会社 車輛用燃料タンク
JPS63185729U (zh) * 1987-05-25 1988-11-29
JPH0556553U (ja) * 1992-01-09 1993-07-2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フューエルタンク
EP1307332B1 (en) * 2000-08-11 2005-04-27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High volume production of low permeation plastic fuel tanks using parallel offset twinsheet pressure forming
JP4634196B2 (ja) * 2005-03-22 2011-02-16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燃料タンク内取付け部品用ベース部材及び燃料タンク内取付け部品ユニット
JP2007237843A (ja) * 2006-03-07 2007-09-20 Fts:Kk 燃料タンク
JP4826335B2 (ja) * 2006-05-16 2011-11-3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
KR100867807B1 (ko) * 2006-11-13 2008-11-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 연료탱크용 배플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2470A (zh) * 2004-01-16 2007-01-24 西门子公司 用于检测燃油箱中燃油液位的具有浮子的液位传感器和用于该种液位传感器的组合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93095B2 (ja) 2013-09-18
CN101734150A (zh) 2010-06-16
JP2010111310A (ja) 2010-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4150B (zh) 燃料箱
WO2017141595A1 (ja) 燃料タンク用蓋部材
CN102947155A (zh) 电动负压泵的安装结构
JP2011156938A (ja) 車両ルーフ構造
JP2013091423A (ja) 自動車用カウル構造
CN102883943B (zh) 汽车的车体构造
CN205059738U (zh) 用于车辆的车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底盘
JP5082999B2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JP5516280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203246404U (zh) 汽车前挡风玻璃用单片式导水槽结构和汽车
JP6149745B2 (ja) 車載エンジンの吸気構造
CN102642755B (zh) 电梯的轿厢架
CN201021285Y (zh) 具有防波板的铁路客车水箱
EP2657088B1 (en) Bumper module
JP2017210207A (ja) 空力部品
CN204176770U (zh) 立式空调器
JP2011173568A (ja) 自動車のカウル構造
CN103228484B (zh) 车辆的后视镜安装装置
CN204629996U (zh) 风管机的机架组件和具有其的风管机
US11524571B2 (en) Liquid level detecting apparatus of tank for vehicle
JP2019052420A (ja) 車両用浸水対策装置
JP7016741B2 (ja)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
JP6036216B2 (ja) 燃料タンクの内部構造
CN104228959B (zh) 车顶前横梁部的构造
CN217170439U (zh) 汽车天窗的支架结构、汽车天窗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ort Area,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