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09023A - 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及其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及其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09023A
CN101709023A CN200910171073A CN200910171073A CN101709023A CN 101709023 A CN101709023 A CN 101709023A CN 200910171073 A CN200910171073 A CN 200910171073A CN 200910171073 A CN200910171073 A CN 200910171073A CN 101709023 A CN101709023 A CN 101709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tra
substituted biphenyl
tetrahydroxy
tetramethoxy
biphen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1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09023B (zh
Inventor
张万斌
谢芳
房芳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Nippon Chemical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Nippon Chemical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091017107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090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09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9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09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90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新型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及其合成方法。本发明的配体本身是非手性化合物,其制备方法简便,并且最终可以通过引入外加手性得到单一构型的双金属轴手性化合物。并且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和立体选择性。

Description

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及其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新的配体及其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手性药物工业的迅速兴起,主要得益于不对称合成方法学研究的极大发展。不对称催化方式是获得单一对映异构体的手性药物的最佳途径,可实现由少量手性催化剂得到大量手性化合物,减少甚至避免无效体的生成,既有利于环保,又能达到好的原子效率,还可以避开对外消旋体的繁琐拆分。
设计和合成高选择性和高催化活性的手性催化剂是不对称催化合成的关键所在。而在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中,与金属配位的手性配体对反应活性及对映选择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自从轴手性配体BINAP问世以来,具有联苯或联萘骨架的配体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由其衍生出的催化体系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相当好的结果。
大多数不对称催化反应体系只存在一个催化中心,通过底物与试剂与之配位而达到活化,在配体的手性环境影响下,形成热力学稳定的过渡态,并最终实现不对称诱导。最近,对于双金属配体,人们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双金属配体可以作为有机金属的一个新的骨架,通过两个金属的协调发挥作用,对于很多反应都提供了很好的化学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因此,双金属轴手性配体的开发已经渐渐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重点研究领域。
本发明内容涉及的就是这样一类双金属配体,它有别于其他的双金属配体的是:此配体本身是一类没有手性的化合物,制备方法简便,并且最终可以通过引入外加手性得到单一构型的双金属轴手性化合物。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至今尚未发现与本发明主题相同或者类似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及其合成方法,该配体可应用于多种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中,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和立体选择性,它有别于其他的双金属配体的是:此配体本身是一类没有手性的化合物,制备方法简便,并且最终可以通过引入外加手性得到单一构型的双金属轴手性化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以下述通式(1)表示。
Figure G2009101710736D0000021
式(1)中的R表示具有取代基或者不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具有取代基或者不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具有取代基或者不具有取代基的环烷基、具有取代基或者不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其中,R优选是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对叔丁基苯基、甲基或者是溴。
本发明的以上述通式(1)表示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可以由以通式(2)表示的2,2’,6,6’-四烷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与脱烷基化剂进行反应而得到,
Figure G2009101710736D0000022
式中,R’表示烷基,R的含义与上述相同。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脱烷基化剂,是将上述通式(2)中的-OR’中的R’脱去而变成-OH的试剂。作为这样的脱烷基化剂,可举出例如: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氢溴酸(HBr)水溶液、氢碘酸(HI)水溶液、三溴化硼(BBr3)、三氯化硼(BCl3)、氢氧化钠等。
所述通式(2)中的烷基优选是碳原子数为1~7、更有选是1~5的烷基。
上述以通式(2)表示的2,2’,6,6’-四烷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优选通过以下3种方法来制备。
方法(A):由以下述通式(3)表示的2,2’,6,6’-四烷氧基-3,3’,5,5’-四卤化联苯与以通式:R-B(OH)2表示的硼酸化合物经过Suzuki偶联反应而得到上述以通式(2)表示的2,2’,6,6’-四烷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
Figure G2009101710736D0000031
通式(3)中,X表示卤素原子,R’和R的含义与上述相同。以通式:R-B(OH)2表示的硼酸化合物中的R的含义与上述相同。
方法(B):由以通式(4)表示的2-碘-4,6-二取代-1,3-二苯烷基醚进行Ullmann偶联反应而制备上述以通式(2)表示的2,2’,6,6’-四烷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
方法(C):由2,2’,6,6’-四烷氧基联苯通过氯甲基化反应、还原反应得到上述以通式(2)表示的2,2’,6,6’-四烷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
在方法(A)中使用的以通式(3)表示的2,2’,6,6’-四烷氧基-3,3’,5,5’-四卤化联苯中,X所表示的卤素原子优选是溴。
上述方法(A)优选具有以下工序(A1)、(A2)。通过还具有工序(A3)而可以制备以通式(1)表示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
工序(A1):优选以2,2’,6,6’-四甲氧基联苯为起始原料,优选在醋酸的催化作用下,优选与液溴反应而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溴联苯。
工序(A2):2,2’,6,6’-四甲氧基-3,3’,5,5’-四溴联苯与以通式R-B(OH)2表示的硼酸化合物经过Suzuki偶联反应而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通式R-B(OH)2中R的含义与所述通式(1)中相同,优选R是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
工序(A3):优选2,2’,6,6’-四甲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通过与三溴化硼反应而脱去甲基,从而得到以上述通式(1)表示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通式(1)中的R优选是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
上述方法(B)优选具有以下工序(B1)~(B3)。通过还具有工序(B4)而可以制备以通式(1)表示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通式(1)、(2)以及(4)中的R优选是甲基、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更有选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
工序(B1):优选以4,6-二溴-1,3-二苯甲醚为起始原料,通过与以通式R-B(OH)2表示的硼酸化合物的Suzuki偶联反应,得到4,6-二取代-1,3-二苯甲醚。通式中的R优选是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
工序(B2):对于4,6-二取代-1,3-二苯甲醚进行锂化,再进行碘化,从而得到2-碘-4,6-二取代-1,3-二苯甲醚。通式中的R优选是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
工序(B3):使2-碘-4,6-二取代-1,3-二苯甲醚进行Ullmann偶联反应,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通式中的R优选是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
工序(B4):优选使2,2’,6,6’-四甲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与三溴化硼进行反应,从而使2,2’,6,6’-四甲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脱甲基,得到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通式中的R优选是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
上述方法(C)优选具有以下工序(C1)-(C2)。通过还具有工序(C3)而制备以通式(1)表示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通式(1)、(2)中的R是甲基。
工序(C1):优选以2,2’,6,6’-四甲氧基联苯为起始原料,经过氯甲基化反应,与浓盐酸、浓磷酸、硫酸以及多聚甲醛反应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氯甲基联苯。通式中的R是甲基。
工序(C2):对于2,2’,6,6’-四甲氧基-3,3’,5,5’-四氯甲基联苯进行硼氢化钠还原,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通式中的R是甲基。
工序(C3):优选使2,2’,6,6’-四甲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与三溴化硼进行反应,从而使2,2’,6,6’-四甲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脱甲基,得到2,2’,6,6’-四羟基-3,3’,5,5’-四甲基联苯。通式中的R是甲基。
本发明的方法(A)、(B)或方法(C)的反应式,分别表示如下。
根据方法(A)的工序(A1)具体而言优选: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在2,2’,6,6’-四甲氧基联苯中,加入2~10当量、优选3~5当量的液溴,在醋酸的催化作用下进行反应,从而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溴联苯。
根据方法(A)的工序(A2)中,当R为苯基时,具体而言优选: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以碳酸钾为碱,使2,2’,6,6’-四甲氧基-3,3’,5,5’-四溴联苯,在三苯基膦和醋酸钯的催化作用下,与4~20当量的、优选6~10当量的R为苯基的所述硼酸化合物(也就是苯硼酸)进行Suzuki偶联反应,在50~150℃、优选在80~120℃温度条件下,反应1小时以上、优选反应3~30小时,从而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苯基联苯。
当R为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时,在工序(A2)中的反应优选是: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为碱,以甲苯为溶剂,使2,2’,6,6’-四甲氧基-3,3’,5,5’-四溴联苯,在四三苯基膦钯的催化作用下,与10~30当量、优选12~18当量的对三氟甲基苯硼酸或10~30当量、优选12~18当量的对叔丁基苯硼酸进行Suzuki偶联反应,回流搅拌1小时以上、优选16~30小时,从而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对三氟甲基苯基联苯或2,2’,6,6’-四甲氧基-3,3’,5,5’-四对叔丁基苯基联苯。
根据方法(A),在用于制备目标产物以通式(1)表示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工序(A3)中,具体而言优选:以二氯甲烷为溶剂,使2,2’,6,6’-四甲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在三溴化硼的作用下进行反应,从而得到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其中,R为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
根据方法(B)的工序(B1)中,具体而言优选:以4,6-二溴-1,3-二苯甲醚为起始原料,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三苯基膦和醋酸钯的催化作用下,与1~10当量、优选3~8当量的对三氟甲基苯硼酸或对叔丁基苯硼酸进行Suzuki偶联反应,在50~150℃、优选80~120℃温度,反应1小时以上、3~30小时,从而得到4,6-二取代-1,3-二苯甲醚,其中通式中的R优选为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
根据方法(B)的工序(B2)中,具体而言优选:以四氢呋喃为溶剂,以1.0~2.0当量、优选1.0~1.3当量的正丁基锂为碱,在0℃以下、优选在-20℃~-100℃,先将间4,6-二取代-1,3-二苯甲醚锂化,然后加入1.0~2.0当量、优选1.0~1.3当量的碘的四氢呋喃溶液,在0~40℃温度反应过夜,加入饱和亚硫酸钠水溶液除去过量的碘,旋蒸除去四氢呋喃,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蒸得到2-碘-4,6-二取代-1,3-二苯甲醚,其中通式中的R优选为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
根据方法(B)的工序(B3)中,具体而言优选:用固相反应法,将2-碘-4,6-二取代-1,3-二苯甲醚与1~10当量、优选2~8当量的铜粉混合,在100~300℃、优选在150~230℃温度,反应1小时以上、优选3~20小时,将所得固体用二氯甲烷洗涤,滤液旋干,用二氯甲烷∶石油醚=1∶2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其中,通式中的R优选为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
根据方法(B),在用于制备目标产物以通式(1)表示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工序(B4)中,具体而言优选:以二氯甲烷为溶剂,使2,2’,6,6’-四甲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在三溴化硼的作用下进行反应,从而得到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其中通式中的R为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
根据方法(C)的工序(C1)中,具体而言:以浓盐酸、浓磷酸、硫酸体积比为1∶1∶1的混合液位溶剂(0.1M),与1-30当量,优选20-30当量的多聚甲醛混合,在50-100℃、优选在80-100℃温度,反应1小时以上、优选3-10小时,将所得的产物用二氯甲烷、水萃取,乙酸乙酯/石油醚=1∶10柱层析,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氯甲基联苯。其中通式中R为甲基。
根据方法(C)的工序(C2)中,具体而言:以DMSO为溶剂,将2,2’,6,6’-四甲氧基-3,3’,5,5’-四氯甲基联苯与1-30当量,优选10-20当量的硼氢化钠混合,反应完毕,加入水,乙醚萃取,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其中通式中R为甲基。
根据方法(C)的工序(C3)中,具体而言:以二氯甲烷为溶剂,使2,2’,6,6’-四甲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在三溴化硼的作用下进行反应,从而得到2,2’,6,6’-四羟基-3,3’,5,5’-四甲基联苯。其中通式中R为甲基。
本发明提供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含有四个配位中心。该类配体可应用于各种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中,如杂Diels-Alder反应,carbonylene反应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和立体选择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提供实施例:
实施例一
(1)2,2’,6,6’-四甲氧基-3,3’,5,5’-四溴联苯的制备
在250ml两口瓶中依次加入四甲氧基联苯(2.74g,10mmol)、100ml二氯甲烷、醋酸(0.18ml,3mmol)、液溴(2.3ml,44mmol),搅拌2小时,反应结束。加入100ml饱和亚硫酸钠水溶液,搅拌20分钟,分层,将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蒸,得到淡橙红色固体,产率97%。
1H NMR(400MHz,CDCl3):δ7.84(s,2H,ArH),3.64(s,12H,OCH3)。
(2)2,2’,6,6’-四甲氧基-3,3’,5,5’-四苯基联苯的制备
在250ml两口瓶中依次加入2,2’,6,6’-四甲氧基-3,3’,5,5’-四溴联苯(14.64g,25mmol)、苯硼酸(24.39g,200mmol)、三苯基膦(5.25g,20mmol)、醋酸钯(1mg,5mmol)、无水碳酸钾(34.53g,250mmol),之后加入15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在氮气保护下,在100℃搅拌16小时,反应结束。产率86%。
1H NMR(400MHz,CDCl3):δ7.63-7.65(m,8H,ArH),7.39-7.43(m,10H,ArH),7.31-7.35(m,4H,ArH),3.39(s,12H,OCH3)。
(3)2,2’,6,6’-四羟基-3,3’,5,5’-四苯基联苯的制备
在250ml两口瓶中加入2,2’,6,6’-四甲氧基-3,3’,5,5’-四苯基联苯(16.77g,29mmol),在氮气保护下,加入150ml精制二氯甲烷,把三溴化硼12ml用30ml精制二氯甲烷稀释,在-78℃逐滴滴加到上述溶液中,逐渐升至室温,搅拌过夜,反应结束。冰浴下逐滴加入水100ml,酸水层用乙醚萃取3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蒸,产率95%。
1H NMR(400MHz,CDCl3):δ7.57-7.59(m,8H,ArH),7.44-7.48(m,8H,ArH),7.43(s,2H,ArH),7.34-7.36(m,4H,ArH),5.52(s,4H,OH)。
实施例二
(1)2,2’,6,6’-四甲氧基-3,3’,5,5’-四溴联苯的制备(同实施例一)
(2)2,2’,6,6’-四甲氧基-3,3’,5,5’-四对三氟甲基苯基联苯的制备
在250ml两口瓶中依次加入四溴代四甲氧基联苯(2.34g,4mmol)、对三氟甲基苯硼酸(11.40g,60mmol)、四三苯基膦钯(2.31g,2mmo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60ml、甲苯60ml,以液氮冷冻除氧,回流搅拌16小时,反应结束,水洗,用石油醚柱层析,产率74.9%。
1H NMR(400MHz,CDCl3):δ7.72(dd,16H,J=8.0Hz,J=14Hz,ArH),7.43(s,2H,ArH),3.39(s,12H,OCH3)。
(3)2,2’,6,6’-四羟基-3,3’,5,5’-四对三氟甲基苯基联苯的制备
在250ml两口瓶中加入2,2’,6,6’-四甲氧基-3,3’,5,5’-四对三氟甲基苯基联苯(852mg,1mmol),在氮气保护下,加入50ml精制二氯甲烷,把三溴化硼(0.41ml,4.4mmol)用20ml精制二氯甲烷稀释,在-78℃逐滴滴加到上述溶液中,逐渐升至室温,搅拌过夜,反应结束。冰浴下逐滴加入水100ml,酸水层用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蒸,产率97%。
1H NMR(400MHz,CDCl3):δ7.72(s,16H,ArH),7.49(s,2H,ArH),5.45(s,4H,OH)。
实施例三
(1)2,2’,6,6’-四甲氧基-3,3’,5,5’-四溴联苯的制备(同实施例一)
(2)2,2’,6,6’-四甲氧基-3,3’,5,5’-四对叔丁基苯基联苯的制备
在250ml两口瓶中依次加入四溴代四甲氧基联苯(2.34g,4mmol)、对叔丁基苯硼酸(10.69g,60mmol)、四三苯基膦钯(2.31g,2mmo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60ml、甲苯60ml,以液氮冷冻除氧,回流搅拌16小时,反应结束。用石油醚柱层析,产率69.9%。
1H NMR(400MHz,CDCl3):δ7.56(d,8H,J=8.4Hz,ArH),7.42(s,2H,ArH),7.41(d,8H,J=8.4Hz,ArH),3.37(s,12H,OCH3)。
(3)2,2’,6,6’-四羟基-3,3’,5,5’-四对叔丁基苯基联苯的制备
在250ml两口瓶中加入2,2’,6,6’-四甲氧基-3,3’,5,5’-四对三氟甲基苯基联苯(805mg,1mmol),在氮气保护下,加入50ml精制二氯甲烷,把三溴化硼(0.41ml,4.4mmol)用20ml精制二氯甲烷稀释,在-78℃逐滴滴加到上述溶液中,逐渐升至室温,搅拌过夜,反应结束。冰浴下逐滴加入水100ml,酸水层用乙醚萃取3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蒸,产率98%。
1H NMR(400MHz,CDCl3):δ7.50(dd,16H,J=8.4Hz,J=16.4HzArH),7.44(s,2H,ArH),5.52(s,4H,OH),1.37(s,36H,CH3).
实施例四
(1)4,6-二对三氟甲基苯基-1,3-二苯甲醚的制备
在250ml两口瓶中依次加入4,6-二溴-1,3-二苯甲醚(592mg,2mmol)、对三氟甲基苯硼酸(1.93g,10mmol)、三苯基膦(420mg,1.6mmol)、醋酸钯(90mg,0.4mmol)、无水碳酸钾(2.76g,20mmol),再加入15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在氮气保护下,100℃下搅拌16小时,反应结束。过滤,用石油醚柱层析,产率86%。
1H NMR(400MHz,CDCl3):δ7.66(s,8H,ArH),7.32(s,1H,ArH),6.69(s,1H,ArH),3.92(s,6H,OCH3)。
(2)2-碘-4,6-二对三氟甲基苯基-1,3-二苯甲醚的制备
在25ml两口圆底烧瓶中,在氮气保护下,将4,6-二对三氟甲基苯基-1,3-二苯甲醚(426mg,1mmol)溶于6ml新蒸四氢呋喃中,在-78℃逐滴滴加正丁基锂(0.80ml,2.5M),逐渐升至室温,再反应2小时,把碘(279mg,1.1mmol)溶于20ml新蒸四氢呋喃中,在-78℃逐滴滴加至上述溶液中,滴完后,逐渐升至室温,室温反应过夜。加入饱和亚硫酸钠水溶液除去过量的碘,旋蒸除去四氢呋喃,用二氯甲烷萃取,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蒸,固体用丙酮重结晶,产率85%.
1H NMR(400MHz,CDCl3):δ7.70(s,8H,ArH),7.32(s,1H,ArH),3.46(s,6H,OCH3)。
(3)2,2’,6,6’-四甲氧基-3,3’,5,5’-四三氟甲基苯基联苯的制备
在50ml两口瓶中,将2-碘-4,6-二对三氟甲基苯基-1,3-二苯甲醚(276mg,0.5mmol)和铜粉(640mg,5mmol)混和均匀,在氮气保护下,以油浴加热至180℃,搅拌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瓶中固体倒碎,用20ml二氯甲烷溶解,过滤出固体,收集滤液,旋蒸。用二氯甲烷∶石油醚=1∶3混合溶剂重结晶,析出白色针状固体,抽滤,收集固体,即为产物,产率83%。
1H NMR(400MHz,CDCl3):δ7.72(dd,16H,J=8.0Hz,J=22Hz,ArH),7.43(s,2H,ArH),3.39(s,12H,OCH3)。
(4)2,2’,6,6’-四羟基-3,3’,5,5’-四三氟甲基苯基联苯的制备(同实施例二)
实施例五
(1)4,6-二对叔丁基苯基-1,3-二苯甲醚的制备
在250ml两口瓶中依次加入4,6-二溴-1,3-二苯甲醚(592g,2mmol)、对叔丁基苯硼酸(1.82g,10mmol)、三苯基膦(420mg,1.6mmol)、醋酸钯(90mg,0.4mmol)、无水碳酸钾(2.76g,20mmol),再加入15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在氮气保护下,在100℃搅拌16小时,反应结束。过滤,用石油醚柱层析,产率86%。
1H NMR(400MHz,CDCl3):δ7.51(d,4H,J=8Hz,ArH),7.44(d,4H,J=8Hz,ArH),7.38(s,1H,ArH),6.67(s,1H,ArH),3.90(s,6H,OCH3),1.38(s,18H,CH3)。
(2)2-碘-4,6-二对叔丁基苯基-1,3-二苯甲醚的制备
在25ml两口圆底烧瓶中,在氮气保护下,将4,6-二对叔丁基苯基-1,3-二苯甲醚(403mg,1mmol)溶于6ml新蒸四氢呋喃中,在-78℃逐滴滴加正丁基锂(0.80ml,2.5M),逐渐升至室温,再反应2小时,把碘(279mg,1.1mmol)溶于20ml新蒸四氢呋喃中,在-78℃逐滴滴加至上述溶液中,滴完后,逐渐升至室温,室温反应过夜。加入饱和亚硫酸钠水溶液除去过量的碘,旋蒸除去四氢呋喃,用二氯甲烷萃取,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蒸,固体用丙酮重结晶,产率79%.
1H NMR(400MHz,CDCl3):δ7.51(d,4H,J=8Hz,ArH),7.42(d,4H,J=8Hz,ArH),7.35(s,1H,ArH),3.45(s,6H,OCH3),1.36(s,18H,CH3)。
(3)2,2’,6,6’-四甲氧基-3,3’,5,5’-四对叔丁基联苯的制备
在50ml两口瓶中,将2-碘-4,6-二对叔丁基苯基-1,3-二苯甲醚(264mg,0.5mmol)和铜粉(640mg,5mmol)混和均匀,在氮气保护下,用油浴加热至180℃,搅拌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瓶中固体倒碎,用20ml二氯甲烷溶解,过滤出固体,收集滤液,旋蒸。用二氯甲烷∶石油醚=1∶3重结晶,析出白色针状固体,抽滤,收集固体,即为产物,产率75%。
1H NMR(400MHz,CDCl3):δ7.56(d,8H,J=8.4Hz,ArH),7.42(s,2H,ArH),7.41(d,8H,J=8.4Hz,ArH),3.37(s,12H,OCH3)。
(4)2,2’,6,6’-四羟基-3,3’,5,5’-四对叔丁基联苯的制备(同实施例三)。
实施例六
(1)2,2’,6,6’-四甲氧基-3,3’,5,5’-四氯甲基联苯
50ml两口瓶,加入四甲氧基联苯(0.50g,1.8mmol),室温,加入精制多聚甲醛1g,浓盐酸15ml浓磷酸7ml,冰醋酸6ml。100℃,搅拌10小时,加入水,二氯甲烷萃取,乙酸乙酯/石油醚=1∶10柱层析,产率94%。1H NMR(400MHz,CDCl3).:7.57(s,2H,ArH),4.67(s,8H,CH),3.61(s,12H,OCH3).
(2)2.2’,6,6’-四甲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
50ml两口瓶,加入2,2’,6,6’-四甲氧基-3,3’,5,5’-四氯甲基联苯(2.32g,5mmol),硼氢化钠(1.95g,50mmol),N2保护,加入DMSO 20ml室温搅拌10小时,TLC监测,反应完毕,加入水,乙醚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产率99%。1H NMR(400MHz,CDCl3).:7.03(s,2H,ArH),3.49(s,12H,OCH3),2.27(s,8H,CH).
(3)2,2,6,6’-四羟基-3,3’,5,5’-四甲基联苯
250ml两口瓶,加入2,2’,6,6’-四甲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330mg,1mmol),氮气保护下,加入50ml精制二氯甲烷,把三溴化硼(0.41ml,4.4mmol)用20ml精制二氯甲烷稀释,-78℃逐滴滴加到上述溶液中,逐渐升至室温,搅拌过夜,反应结束。冰浴下逐滴加入水100ml,酸水层用乙醚萃取3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蒸,产率100%。
白色固体,产率100%.1H NMR(400MHz,CDCl3).:.7.04(s,2H,ArH),4.71(s,4H,OH),2.21(s,12H,CH3).

Claims (22)

1.一种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新型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其特征在于,
Figure F2009101710736C0000011
式中,R表示烷基、芳基、环烷基、芳烷基或者是卤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式(1)中的R表示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对叔丁基苯基、甲基或者是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是由以通式(2)表示的2,2’,6,6’-四烷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与脱烷基化剂进行反应而得到的,
Figure F2009101710736C0000012
式中,R’表示烷基,R的含义与上述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烷基化剂是三溴化硼。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以通式(2)表示的2,2’,6,6’-四烷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是由以下述通式(3)表示的2,2’,6,6’-四烷氧基-3,3’,5,5’-四卤化联苯与以通式:R-B(OH)2表示的硼酸化合物经过Suzuki偶联反应而得到的。
Figure F2009101710736C0000021
式中,X表示卤素原子,R’和R的含义与上述相同,
所述以通式:R-B(OH)2表示的硼酸化合物中的R的含义与上述相同。
6.一种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新型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合成方法,
Figure F2009101710736C0000022
式中,R表示烷基、芳基、环烷基、芳烷基或者是卤素,
其特征在于,该合成方法包括:
工序(A1):以2,2’,6,6’-四甲氧基联苯为起始原料,在醋酸的催化作用下,与液溴反应而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溴联苯;
工序(A2):2,2’,6,6’-四甲氧基-3,3’,5,5’-四溴联苯与以通式R-B(OH)2表示的硼酸化合物经过Suzuki偶联反应而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
所述通式R-B(OH)2中R的含义与上述相同;
工序(A3):2,2’,6,6’-四甲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通过与三溴化硼反应而脱去甲基,从而得到以上述通式(1)表示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R表示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工序(A1)中的反应是: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在2,2’,6,6’-四甲氧基联苯中加入液溴,在醋酸的催化作用下进行反应,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溴联苯。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R为苯基时,在工序(A2)中的反应是: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以碳酸钾为碱,使2,2’,6,6’-四甲氧基-3,3’,5,5’-四溴联苯,在三苯基膦和醋酸钯的催化作用下,与R为苯基的所述硼酸化合物进行Suzuki偶联反应,从而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苯基联苯。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R为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时,在工序(A2)中的反应是:以甲苯为溶剂,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为碱,使2,2’,6,6’-四甲氧基-3,3’,5,5’-四溴联苯,在四三苯基膦钯的催化作用下,与R为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的所述硼酸化合物进行Suzuki偶联反应,从而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
11.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工序(A3)中的反应是:以二氯甲烷为溶剂,使2,2’,6,6’-四甲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在三溴化硼的作用下进行反应,从而得到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其中,所述式(1)中的R为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
12.一种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新型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合成方法,
Figure F2009101710736C0000041
式中,R表示烷基、芳基、环烷基、芳烷基或者是卤素,
其特征在于,
由以通式(2)表示的2,2’,6,6’-四烷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与脱烷基化剂进行反应,而得到所述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
式中,R’表示烷基,R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以通式(2)表示的2,2’,6,6’-四烷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是由以通式(4)表示的2-碘-4,6-二取代-1,3-二苯烷基醚进行Ullmann偶联反应而生成的,
Figure F2009101710736C0000043
式中,R’和R的含义与上述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R表示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工序(B1):以4,6-二溴-1,3-二苯甲醚为起始原料,通过与以通式R-B(OH)2表示的硼酸化合物的Suzuki偶联反应,得到4,6-二取代-1,3-二苯甲醚,通式R-B(OH)2中的R的含义与上述相同;
工序(B2):对于4,6-二取代-1,3-二苯甲醚进行锂化,再进行碘化,从而得到2-碘-4,6-二取代-1,3-二苯甲醚;
工序(B3):使2-碘-4,6-二取代-1,3-二苯甲醚进行Ullmann偶联反应,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
工序(B4):使2,2’,6,6’-四甲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与三溴化硼进行反应,从而使2,2’,6,6’-四甲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脱甲基,得到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序(B1)中的反应是: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使4,6-二溴-1,3-二苯甲醚,在三苯基膦和醋酸钯的催化作用下,与所述硼酸化合物进行Suzuki偶联反应,从而得到4,6-二取代-1,3-二苯甲醚。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序(B2)中的反应是:以四氢呋喃为溶剂,以正丁基锂为碱,先对间4,6-二取代-1,3-二苯甲醚进行锂化,然后加入碘的四氢呋喃溶液进行反应,得到2-碘-4,6-二取代-1,3-二苯甲醚。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序(B3)中的反应是:用固相反应法,将2-碘-4,6-二取代-1,3-二苯甲醚与铜粉混合,进行反应,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取代联苯,其中,R表示对三氟甲基苯基或对叔丁基苯基。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R表示甲基。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工序(C1)中的反应是:以浓盐酸、浓磷酸、硫酸的混合液为溶剂,2,2’,6,6’-四甲氧基联苯与多聚甲醛混合,经过氯甲基化反应,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氯甲基联苯。。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工序(C2)中的反应是:以二甲亚砜为溶剂,对于2,2’,6,6’-四甲氧基-3,3’,5,5’-四氯甲基联苯进行硼氢化钠还原,得到2,2’,6,6’-四甲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
22.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工序(C3)中的反应是:以二氯甲烷为溶剂,使2,2’,6,6’-四甲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在三溴化硼的作用下进行反应,从而得到2,2’,6,6’-四羟基-3,3’,5,5’-四甲基联苯。
CN 200910171073 2008-09-04 2009-09-04 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及其合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090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71073 CN101709023B (zh) 2008-09-04 2009-09-04 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及其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6696.3 2008-09-04
CN200810146696 2008-09-04
CN 200910171073 CN101709023B (zh) 2008-09-04 2009-09-04 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及其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9023A true CN101709023A (zh) 2010-05-19
CN101709023B CN101709023B (zh) 2013-06-12

Family

ID=42401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7107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09023B (zh) 2008-09-04 2009-09-04 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及其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0902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9912A (zh) * 2019-03-13 2019-07-12 湘潭大学 一种双功能非均相钌基催化剂及其催化合成3,3,5,5-四甲基联苯二酚的方法
CN111848365A (zh) * 2020-07-16 2020-10-30 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睿之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麻二酚的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ICHAO YU ET AL: "Highly Regioselective Isomerization Hydroformylation of Internal Olefins to Linear Aldehyde Using Rh Complexes with Tetraphosphorus Ligands", 《ORG. LETT.》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9912A (zh) * 2019-03-13 2019-07-12 湘潭大学 一种双功能非均相钌基催化剂及其催化合成3,3,5,5-四甲基联苯二酚的方法
CN109999912B (zh) * 2019-03-13 2021-11-02 湘潭大学 一种双功能非均相钌基催化剂及其催化合成3,3,5,5-四甲基联苯二酚的方法
CN111848365A (zh) * 2020-07-16 2020-10-30 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睿之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麻二酚的合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9023B (zh) 2013-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1704C (zh) 壳聚糖磁微球金属钯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3408601A (zh) 具有催化suzuki反应活性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82644C (zh) 一种手性双烯配体、合成方法及其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
CN101709023B (zh) 2,2',6,6'-四羟基-3,3',5,5'-四取代联苯配体及其合成方法
CN103204877A (zh) 一类具有轴手性的缺电子双膦配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4183A (zh) 一种新型多芳基桥联的长链二膦配体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14733566A (zh) 一种基于binol骨架的手性超强碳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386854A (zh) 一种可见光催化的芳基炔烃的制备方法
CN102875341A (zh) 一种苯甲醛的合成方法
JP2010059159A (ja) 2,2’,6,6’−テトラヒドロキシ−3,3’,5,5’−四置換ビフェニル配位子及びその合成方法
CN109503670B (zh) 一类二茂铁骨架的手性单膦配体WJ-Phos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367692B (zh) 碘代芳烃制备联芳烃的方法
CN104744514B (zh) 一种手性磷烯配体、合成方法及其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
CN104402943A (zh) 2-吡啶基苯并咪唑钯铜异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121730A (zh) 膦烯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0415755C (zh) 2,2’,6,6’-四取代氮膦配体及其合成方法
CN103657724A (zh) 一种Keggin型空位多酸及其催化合成苯并恶唑衍生物的应用
CN102329199B (zh) 采用钯/碳与冠醚复合催化合成联苯类化合物的方法
Facchetti et al. New sp 3 diphosphine-based rhodium catalysts for the asymmetric conjugate addition of aryl boronic acids to 3-azaarylpropenones
CN102091657B (zh) 磁性双卡宾钯配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CN102553646A (zh) 手性双胺双膦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328252C (zh) 新型光学纯水溶性二胺和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830763B (zh) 一种镍类催化剂在铃木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CN103483170B (zh) 一种拆分手性二酮化合物的方法
CN101016222B (zh) 烷基联苯硼酸类化合物脱除硼酸基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ITTO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8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813

Address after: No. 800, Dongchuan Road,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No. 800, Dongchuan Road,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Nippon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