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9001B -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9001B
CN101689001B CN2008800230260A CN200880023026A CN101689001B CN 101689001 B CN101689001 B CN 101689001B CN 2008800230260 A CN2008800230260 A CN 2008800230260A CN 200880023026 A CN200880023026 A CN 200880023026A CN 101689001 B CN101689001 B CN 1016890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electrode
orientation
display panels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230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9001A (zh
Inventor
田代国广
佐佐木贵启
早野贵之
松本俊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89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9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9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90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36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53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with different alignment orientations or pretilt angles on a same surface, e.g. for grey scale or improved viewing ang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其能够对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位置进行控制,所以能够抑制显示不平滑和残像,进而能够提高响应速度。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具备液晶层和夹持上述液晶层的一对基板,该液晶层包含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上述一对基板分别具备电极,至少一方具备垂直取向膜和光聚合物,上述电极的一方具有在施加电压时使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的形状,并且局部地形成有将上述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在电极内的开口。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实现视野角和显示品质的提高等的液晶显示面板和具备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是现在最广泛使用的平板显示装置,在个人电脑、文字处理器、便携式电话等民用设备中使用,并被寄予进一步扩大市场的期待。而且,随着市场的扩大,被寄予进一步提高图像品质的期待,针对具备广视野角、高对比度、高速响应等的具有高显示性能的液晶显示装置,正在进行开发。
作为视野角特性等优秀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已知作为垂直取向(Vertical Alignment:VA)模式的一种即连续放射状取向(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CPA)模式(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VA模式为使用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负型液晶,未施加电压或施加未达到阈值电压的电压时,使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面垂直取向,施加阈值电压以上的电压时,使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面在水平方向上倾斜取向的显示模式。CPA模式是使用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负型液晶,能够仅通过对电极形状或电极形状与取向控制突起物的研究的组合而实现一像素内连续的放射状倾斜取向的显示模式。该显示模式例如为,在显示红、绿、蓝等单色的一像素中设有多个子像素,在相对的另一方的电极的子像素的中心的位置形成有取向控制突起物或开口,根据形成子像素的电极形状进行放射状取向,使相邻的子像素中形成的液晶取向为连续并且放射状的取向。
而且,通过使一对基板所夹持的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从而进行显示的液晶显示元件或液晶显示装置也被公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专利文献1中的液晶显示元件中具备:一个面上形成的第一电极;在相对的区域形成,并且具有用于将像素(pixel)区分为多个子像素(sub-pixel)的开口部的第二电极;垂直取向膜;封入至一方的基板与另一方的基板之间的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层;和在至少包围第二电极的周边区域形成的辅助电极。在此情况下,使用在第二电极中设有的十字形的开口部进行液晶的取向控制,施加电压时使液晶从子像素的周边朝向中心连续地放射状取向。
专利文献2中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设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层,第一基板具有发现取向限制力的第一取向限制构造,该取向限制力使液晶层形成在施加电压状态下为放射状取向状态的多个液晶畴,并且第二基板在与多个液晶畴中的至少1个液晶畴相对应的区域具有第二取向限制构造,第一取向控制构造至少由1个开口部和实心部(子像素)构成,至少在1个开口部形成的液晶畴的取向与在实心部形成的液晶畴的取向相互连续。在此情况下,通过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开口部,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取向控制构造,使得施加电压时液晶为从实心部的周边朝向中央连续的放射状取向,实心部上的特异点由第二取向限制构造固定。
专利文献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具有:以规定的间隙相对的具有电极和垂直取向膜的2枚基板、和密封在间隙中的具有负的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具有以使电压施加至电极间时液晶的取向矢量场的特异点在规定位置形成的方式进行控制的特异点控制部,利用所形成的特异点对液晶进行取向控制。在此情况下,使用突起状构造物或无电极区域产生斜电场,进行取向控制和特异点控制。
而且,作为能够实现提高响应速度、开口率的技术,已知聚合物稳定取向(Polymer Sustained Alignment,以下也称为“PSA”。)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和5)。PSA技术中,通过使单量体(monomer:单体)分散在液晶中,在对液晶施加电压的同时进行光照射使得液晶中分散的单体发生光聚合,在取向膜表面形成聚合物(polymer),通过此聚合物将取向膜表面的液晶的初期倾斜(预倾斜)固定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535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60178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4934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520376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8-11480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久保真澄,其他3名,“使用连续放射状取向(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CPA)模式的ASV-LCD的开发”,夏普科技报,2001年8月,第80号,p.11-14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的方式中,不具有对放射状取向的中心发生的特异点位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因而子像素的尺寸增大时斜电场无法到达间隙部,无法使特异点的位置稳定化,所以导致显示不平滑、残像等产生,为了使特异点位置稳定化需要使子像素的尺寸充分小。另一方面,使子像素的尺寸充分小时,相对于像素电极,开口部的比例将增大,以致透过率降低,在这一点上尚有研究的余地。
此外,专利文献2的方式中,有必要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取向控制构造,因而制造工序变得复杂。而且,使其放射状取向、使放射状取向稳定化都用同一取向限制构造进行,不单独具有使放射状取向稳定化的构造,因而由于显示装置的大型化等造成子像素的尺寸增大,斜电场无法到达间隙部,因而产生显示不平滑、残像等,在这一点上尚有研究的余地。
进而,专利文献3的方式中,使用突起状构造物或无电极区域产生斜电场,通过一个构造进行取向控制和特异点控制。于是,特异点控制部的图案宽度宽时,施加电压时在控制图案的宽度方向上产生斜电场,液晶在控制图案的宽度方向上取向。液晶在控制图案的宽度方向上取向时特异点位置不稳定因而成为流动取向,成为不平滑、残像的原因,在这一点尚有改善的余地。另一方面,图案宽度狭窄的情况下,即使使液晶在控制图案的延长方向上取向,也因为产生的斜电场少所以取向限制力弱,仅用特异点控制部进行取向控制时,有必要在像素电极内将特异点控制部紧密配置、令特异点控制部彼此之间的间隙部狭窄。在此情况下,透过率会降低因而尚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状而完成,以提供一种对显示不平滑和残像进行抑制的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为目的。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针对能够抑制显示不平滑、残像的液晶显示面板进行了多种研究,着眼于对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进行控制的方法。于是,发现了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不具有对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的位置进行控制的单元时、或如专利文献2和3那样用一个构造进行使放射状取向、使放射状取向稳定化时,电极(像素电极等)的面积增大时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难以被固定、容易成为流动取向的情况。因此,发现通过在一对基板的至少一方的基板上设置对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取向进行规定的光聚合物,并且在上述一对基板分别设有的电极的一方上局部地形成将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在上述电极内的开口,使得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被固定在该电极内,能够对显示不平滑、残像等进行抑制,从而想到能够很好解决上述课题,得到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具备:包含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和夹持上述液晶层的一对基板,其中上述一对基板分别具备电极,至少一方具备垂直取向膜、光聚合物,上述电极的一方具有施加电压时使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的形状,并且局部地形成有将上述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在上述电极内的开口。(以下也称为“第一液晶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具备:包含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和夹持上述液晶层的一对基板。上述液晶显示面板,通过改变上述一对基板所夹持的液晶层的光透过率而进行显示。上述一对基板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由具备彩色滤光片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具备作为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TFT)的TFT阵列基板构成。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是指短轴方向的介电常数比长轴方向大的液晶分子。
上述一对基板分别具备电极,至少一方具备垂直取向膜和光聚合物。一方的基板上配置的电极,与夹着液晶层相对的另一方的基板上配置的电极成为一对,通过将电场施加至液晶层使得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发生变化。垂直取向膜在无电压施加时使液晶分子垂直取向,通常形成在电极表面。从实现更加稳定的垂直取向的观点出发,一对基板优选分别具备垂直取向膜。光聚合物对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分子取向进行规定,通常形成在垂直取向膜的表面。从使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更加稳定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一对基板分别具备光聚合物。此外,垂直取向膜和光聚合物仅具备在一对基板中的某一方时,垂直取向膜和光聚合物具备在同一基板上也可以,分别具备在不同的基板上也可以。这样,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可以具备:包含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夹持上述液晶层并且分别具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至少一方设有的垂直取向膜;和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的至少一方设有的光聚合物。
本发明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中,上述电极的一方,具有施加电压时使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的形状,并且局部地形成将上述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在上述电极内的开口。通过将电压施加至液晶层使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能够实现多畴化,但也具有放射状取向的取向状态难以稳定化的缺点。特别是,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取向矢量失去秩序性的旋转位移(旋转倾斜)区域的中心点)形成在电极外的区域时,特异点的位置无法固定,容易成为流动取向。因此,在本发明中,在至少一方的基板上形成对电压施加时的液晶取向进行规定的光聚合物。在具有使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的形状的电极内,局部地形成将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在该电极内的开口。由此,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的位置被固定化,能够使放射状取向稳定化。即,上述光聚合物,是为了对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即放射状取向进行规定而设置的,因而能够进一步固定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具有稳定化的效果。而且,形成有开口的电极,在施加电压时从开口附近产生局部的斜电场,使开口周边的液晶分子在与放射状取向不同的方向上取向,俯视液晶显示面板时,形成在与放射状取向不同的方向上液晶分子取向的旋转位移(旋转倾斜)区域。通过将该旋转位移区域作为取向障壁加以利用,能够将由电极端的斜电场产生的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在开口的内侧的电极配置的区域内。此外,如果至少一方的基板仅具备开口而不具备光聚合物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将被包围在电极内的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稳定地固定。而且,如果至少一方的基板仅具备光聚合物而不具备开口的情况下,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的位置以电极内外未定的状态(流动取向的状态)被固定化,可能导致由显示光的散射引起的显示不平滑、残像等产生。
本说明书中的“放射状取向”指的是,液晶分子的长轴,从基板法线方向观察时以特异点为中心放射状扩展,并且从截面观察液晶显示面板时向基板面方向倾斜的取向状态,通过在电极间产生斜电场能够实现。通常,进行放射状取向的情况下,在放射状取向的电极的中心和电极端的附近液晶分子的倾斜角阶段性变化,此外的区域(电极端和电极的中心之间)的液晶分子的倾斜角大致保持一定角度倾斜。
使上述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的形状,优选通过一方的电极的边缘部(外缘)和与该电极相对的另一方的电极产生斜电场而使得成为放射状取向。用以使得放射状取向的电极形状,通过对开口率降低和放射状取向的均匀性这两方的考虑,优选其为八角形状,但是为圆形或其他多角形也可以。作为具有使上述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的形状的电极,能够举例为(1)将构成在一个基板表面上形成的电极的连续的膜,按构成显示图像的每一个像素划分形成的像素电极,(2)将一个像素电极分割成多个区域,在形成一个放射状取向的每一个区域所形成的子像素电极等。上述像素电极和子像素电极,优选与共用电极成一对,该共用电极连续形成在与设有该像素电极和/或子像素电极的基板相对的基板上。而且,上述放射状取向优选以一个像素电极或每一个子像素电极形成放射状取向。而且,上述另一方的电极,能够举例为在一个基板上连续形成的共用电极等。
本说明书中的“特异点”是指取向矢量失去秩序性的旋转位移(旋转倾斜)区域的中心点,在本发明中指的是从基板法线方向俯视构成液晶显示面板的一对基板时,放射状取向的中心点。而且,在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的旋转位移区域中以特异点为中心产生暗线区域(直线偏振光的偏光轴方位和液晶分子的倾斜方位平行及正交的区域)。
本发明中的开口,与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的位置固定有关,而与放射状取向本身无关,因而其与使得放射状取向的电极形状不同的设置。上述开口的配置形态只要是功能上将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环绕在周围并放在中间)的配置形态就可以,即,至少相对于特异点以90°为间隔将四方(例如上下左右方位)包围就可以,在除此以外的方向包围也可以。例如,在四方向以外的斜方位上也形成开口,在六方向、八方向上包围的配置形态也可以。一个电极内设有多个开口时,只要能通过多个开口将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在电极内就可以。为了使放射状取向进一步稳定化,开口优选将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在电极的中心周边。
本发明的光聚合物优选配置于基板表面全体,由此能够令液晶分子的取向成为以基板表面全体为起点的面取向,即使一个特异点相应的放射状取向的面积增大,也能够进行均匀的取向控制,将不再有显示不平滑、残像等产生。这样,本发明的光聚合物,配置于基板的液晶侧的表面,并且至少配置于覆盖显示区域的区域也可以。而且,光聚合物优选设于一对基板的双方基板表面。由此,能够用设于一对基板的双方的光聚合物对液晶分子的放射状取向进行规定,能够进一步使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固定化,能够实现响应速度的提高。光聚合物优选离基板表面的高度为50~500nm。此外,一个光聚合物所配置的面积,优选0.001~0.1μm2。此外,本发明的光聚合物与MVA模式等中使用的取向控制突起物不同,通过配置于基板表面全体,具有对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取向进行固定的作用,进而由于液晶取向稳定化而能够实现响应速度的提高。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优选在另一方的电极(与具有使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的形状的电极不同的电极)上未形成开口,并且上述电极(另一方的电极)上未配置取向控制突起物(用于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的突起)。本发明中能够通过在一方的基板的电极上形成的开口将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在电极内,能够通过在垂直取向膜表面形成的聚合物对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进行固定。因此,即使在另一方的基板具备的电极上未形成开口,并且在另一方的基板具备的电极上未形成取向控制突起物,也能够使取向控制稳定地进行,因而能够使得制造工序简略化并且能够抑制由突起导致的漏光造成的对比度下降。而且,另一方的基板具备的电极,优选形成在与上述一方的基板所具备的电极相对的区域的整个面上。这样,另一方的基板具备的电极,以全面覆盖与上述一方的基板所具备的电极相对的区域的方式连续形成也可以。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优选具备俯视时相互正交配置的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上述开口夹着形成有开口的电极的中心,并且配置在相对于栅极配线或源极配线平行和正交的方位上。即,上述开口在从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沿栅极配线或源极配线的平行方位和正交方位延伸的直线上,配置在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的两侧就可以。由此,由开口形成的取向障壁,能够相对于电极的中心均等地配置,因而能够对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进一步稳定地控制,能够进一步抑制显示不平滑、残像等。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平行”并不仅限定于完全的平行,鉴于本发明的效果,实质上也包括能够等同视为平行的情况,同样地,“正交”并不仅限定于完全的正交,鉴于本发明的效果,实质上也包括能够等同视为正交的情况。而且,本说明书中“电极的中心”是指俯视电极时的电极形状的重心。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优选2个开口夹着电极的中心配置在相对于栅极配线或源极配线的平行方位,而另2个开口夹着电极的中心配置在相对于栅极配线或源极配线的正交方位。通过在平行方位和正交方位,各设置2个开口,能够抑制电极面积的降低,并且能够更有效率低将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优选具备俯视时相互正交配置的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上述液晶层,在入射相对于栅极配线或源极配线在45°或135°方位上(与栅极配线或源极配线成45°或135°的角度的方位)具有偏光轴(电场矢量的振动轴)的直线偏振光时,在液晶分子的取向矢量相对于上述偏光轴平行和正交的方位上具有暗线区域,上述开口,在俯视时,在与上述暗线区域的间隙部相当的位置上形成。在以由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围成的像素区域为基调(基准)的多角形或圆形的电极形状中,斜电场的大部分沿栅极配线或源极配线产生,因而在电极端上液晶分子的大部分在相对于栅极配线或源极配线平行和正交的方位上取向。于是,在液晶分子的取向矢量相对于栅极配线或源极配线为45°或135°方位的区域产生暗线,能够将该区域看作一种使相邻方位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矢量相交的取向障壁。因此,通过在与暗线区域的间隙部相当的位置上形成开口,使得形成取向障壁的方位增加,能够进一步有效地使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的位置固定化。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通过在特异点的周围形成取向障壁而稳定化,但在暗线区域和暗线区域的间隙部容易成为流动取向,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可能难以稳定化。因此,通过在未形成取向障壁的2个暗线区域的间隙部设置开口,能够形成新的取向障壁,更加有效地将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的位置固定化,能够进一步抑制显示不平滑、残像等。在形成多个放射状取向的暗线区域等情况下,优选在到相邻的2个暗线区域的距离相等的位置上配置开口。上述取向矢量,在俯视时,指液晶分子倾斜取向的方位。在此“45°方位”不仅指相对于对象完全为45°角度的情况,鉴于本发明的效果也包括与对象实质上成45°角度的情况,“135°方位”的情况也同样。此外,为了使相对于栅极配线或源极配线在45°或135°方位上具有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入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优选具备以正交尼科耳方式配置的、相对于栅极配线或源极配线在45°或135°方位上具有偏光轴(电场矢量的振动轴)的2个起偏器(偏向板)。
例如,在1个电极内放射状取向的暗线区域相对于特异点以90°间隔形成的情况下,优选在放射状取向的暗线区域的间隙部,相对于特异点以90°间隔配置开口。
这样,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具备俯视时相互正交配置的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上述液晶层,在入射相对于栅极配线或源极配线在45°或135°方位上具有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时,具有暗线区域,该暗线区域包括在液晶分子的取向矢量相对于该偏光轴平行和正交的方位上延伸的多根暗线,上述开口,在俯视时,在相邻的暗线间的间隙形成。
上述开口,优选形成在电极的除去端部以外的区域,并进而优选在令从电极的端部到电极的中心的长度为L,从电极的端部到开口的端部的最短的长度为x时,x/L为0.2以上。而且,优选从电极的端部到开口的外周的最短的距离为10μm以上。将特异点包围在电极内优选使开口附近的液晶分子以连续的八字形取向并成为取向障壁。于是,从电极的中心到开口的端部的距离,优选取向障壁远离到不与在电极端产生的斜电场相干涉的程度。开口形成在电极的端部区域时,施加电压时液晶朝向子像素的中心一样地取向,因而可能不能有效地作为取向障壁起作用。因而,通过在电极的除去端部以外的区域形成开口,能够使得取向障壁更加有效地形成。
上述开口设置于用于将电压施加至液晶层的电极,开口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俯视时为朝向形成有开口的电极的中心延伸的形状(例如长方形)。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形成液晶取向的取向障壁,能够使特异点位置固定化。通过形成朝向电极的中心延伸的形状,能够将对在电极端产生的斜电场的影响抑制到最小,因而能够形成维持放射状取向并有效地将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固定在电极内的取向障壁。Z作为朝向上述电极的中心延伸的形状,能够举例为长方形、椭圆形、高比上底和下底更长的梯形等。
上述开口(开口的平面形状)优选短边的长度为5μm以上的长方形。由此,俯视时,在短边方向上产生斜电场,相对于放射状取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位,能够在正交方位上使液晶分子倾斜取向。即,能够更加有效地形成液晶取向的取向障壁,能够使特异点位置固定化。另一方面,短边的长度不足5μm时开口宽度过于狭窄,因而朝向电极的中心产生的斜电场的影响变得占支配性,可能使液晶分子的长轴与放射状取向的倾斜方向平行地取向。在此情况下,由于由放射状取向的构造产生的斜电场的方向,和通过开口产生的斜电场的方向为相同方向,因而液晶分子在相同方向上取向,可能失去作为取向障壁的功能。此外,本说明书中的“长方形”不仅指完全的长方形,鉴于本发明的效果,也包括能够等同看作长方形的形状,例如角部偏圆的长方形等。
形成有上述开口的电极,优选为将像素电极分割而形成的子像素电极。上述像素电极是用于显示构成显示图像的最小的单位的1个像素的电极,例如用1个像素电极分别显示红、绿、蓝等单色。上述子像素电极,是将构成一个像素的像素电极分割为多个区域时形成的电极。这样,形成有上述开口的电极,也可以是像素区域的被分割的部分,即配置在像素区域的一部分上的电极。子像素电极优选其周边通过无电极区域划分,通过子像素电极的边缘部和夹着液晶层相对的电极,在一对基板所具有的电极间产生斜电场。由此,能够对每个子像素电极进行放射状取向。被分割的各子像素电极,也可以与相邻的其他的子像素电极有一部分相连,也可以相互分离,没有特别的限定。由此,1个像素变大的情况下,通过以多个子像素电极对1个像素进行显示,能够到像素的端部为止对液晶取向进行控制。而且,在此情况下,使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的构造根据子像素电极的形状构成,在子像素电极的周边形成无电极区域。因而,在进行像素电极的图案化工序时,能够将子像素电极的形成(使得放射状取向的构造的形成)和包围特异点的开口的形成统一进行,因而能够不增加制造工序数而提高显示性能。子像素电极的边缘部的形状,只要是通过在电极端产生的斜电场能够实现放射状取向的形状就可以,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从不使开口率下降的观点出发,优选子像素电极的边缘部的形状为相对于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平行。此外,从实现均匀的放射状取向的观点出发,优选从子像素电极的中心到子像素电极的边缘部的距离相等。而且,从实现均匀的放射状取向并且不使开口率下降的观点出发,优选子像素电极的形状为八角形状。此外,在子像素电极上发生的放射状取向优选为连续的,本发明特别优选CPA(Continuous PinwheelAlignment:连续放射状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
上述子像素电极优选通过将像素电极在长边方向上分割而构成。本发明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因为通过使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而进行显示,优选从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到电极的端部的长度相等。通过将像素电极在长边方向上分割,能够使得从特异点到子像素电极的端部的长度变近。而且,进而优选像素区域在长边方向上分割为3部分。一般地,用于显示的基本单位,通过显示不同颜色的3个像素构成,因此1个像素区域,长边方向的长度为短边方向的长度的3倍。在此情况下,通过仅将像素电极在长边方向上分割为3部分,能够使从特异点到电极的端部的长度变近。由此,能够在到像素的端部的区域内使放射状取向稳定地控制液晶取向。这样,形成有上述开口的电极,也可以是在将像素区域在长边方向上分割的部分配置的电极。
上述光聚合物,优选通过对液晶层施加电压而使分散在液晶层中的单体发生光聚合而形成。由此,能够形成对液晶分子正确给予均匀的预倾斜的光聚合物。光聚合物是受到光的照射的单体彼此聚合得到的聚合物。该光的照射法,能够举例为预先将进行光聚合的单体与液晶材料混合,在施加电压并使液晶以特定的倾斜方位、倾斜角取向的状态下将光照射至液晶层的方法,在这样的状态下通过使单体彼此之间光聚合,能够形成对液晶正确地给予均匀的预倾斜的光聚合物。而且,能够利用现有的液晶注入工序将光聚合物形成在基板表面,因而只需追加施加电压并进行光照射的工序就可以,与将取向控制用突起等配置在基板上的情况相比制造工序数得到削减。而且,形成取向控制用突起的情况下,可能引起由漏光导致的对比度下降,通过在施加电压时使分散在液晶层中的单体进行光聚合而形成光聚合物,因而液晶取向不会混乱,很难出现对比度下降。光聚合物的形态为膜也可以,为粒状的形态也可以,没有特别的限定。此外,第一液晶显示面板所具有的光聚合物,只要是能与将电压施加至液晶层中时进行光聚合而形成的形态具有同样效果的形态就可以,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光聚合物,优选为使具有丙烯酰基、异丁烯酰基等的单体聚合而构成的光聚合物。
此外本发明是具备包含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和夹持该液晶层的一对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在以下也称作“第二液晶显示基板”),上述一对基板分别具备电极,至少一方具备垂直取向膜和通过对液晶层施加电压而使分散在液晶中的单体发生光聚合而形成的光聚合物,上述电极的一方具有施加电压时使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的形状,并且局部地形成有将上述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在电极内的开口。
上述光聚合物是受到光的照射的单体彼此之间聚合得到的聚合物。该光的照射法,能够举例为预先将进行光聚合的单体与液晶材料混合,在施加电压并使液晶以特定的倾斜方位、倾斜角取向的状态下将光照射至液晶层的方法,在这样的状态下通过使单体彼此之间光聚合,能够形成对液晶正确地给予均匀的预倾斜的光聚合物。即,将电压施加至电极间时,能够使液晶取向稳定化。而且,能够利用现有的液晶注入工序形成光聚合物,因而只需追加施加电压并进行光照射的工序就可以,与将取向控制突起物等配置在基板上的情况相比制造工序数得到削减。此外,第二液晶显示面板所具有的光聚合物,只要是能与将电压施加至液晶层中时进行光聚合而形成的形态具有相同效果的形态就可以,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本发明中,能够优选使用这样的PSA技术。
上述的一对基板分别具备电极,上述电极的一方具有施加电压时使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的形状,并且局部地形成有将上述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在电极内的开口,从而能够实现与本发明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同样的效果。
以下针对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优选在另一方的电极上未形成开口,并且在该电极上未配置取向控制突起物。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优选具备俯视时相互正交配置的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上述开口夹着形成有开口的电极的中心,并且配置在相对于栅极配线或源极配线平行和正交的方位上。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优选具备俯视时相互正交配置的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上述液晶层,在入射相对于栅极配线或源极配线在45°或135°方位上具有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时,在液晶分子的取向矢量相对于上述偏光轴平行和正交的方位上具有暗线区域,上述开口,在俯视时,在与该暗线区域的间隙部相当的位置上形成。
上述开口优选形成在电极的除去端部以外的区域。
上述开口优选在俯视时为朝向形成有开口的电极的中心延伸的形状。
上述开口优选是短边的长度为5μm以上的长方形。
形成有上述开口部的电极,优选为将像素电极分割而形成的子像素电极,上述使得放射状取向的构造,优选由子像素电极的边缘部形成。
形成有上述开口的电极,优选为将像素电极分割而形成的子像素电极,上述子像素电极,优选通过将像素电极在长边方向上分割而构成。
由此,能够得到与本发明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优选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说明中叙述的各种方式,能够适当相互援用。
本发明还是具备上述第一或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具备上述液晶显示面板,能够实现对液晶取向、对比度和响应速度加以改善的提高。
利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由于没有必要在一方的基板的电极上配置取向控制突起物,或在一方的基板的电极上形成开口,因而能够使制造工序简略化,并且能够实现液晶取向的稳定化、对比度和响应速度的提高等。进而,能够抑制显示不平滑和残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1个像素的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a)和(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的尺寸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1个像素的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表示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表示比较例2的液晶显示面板的1个像素的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表示比较例2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8(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1个像素的结构的平面示意图。(b)和(d)分别为图8(a)中所示区域S中观察所得的,在直线偏振光下的显示像素照片和在圆偏振光下的显示像素照片。(c)和(e)分别为表示直线偏振光下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和偏光轴方位的关系的图,和表示圆偏振光下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和偏光轴方位的关系的图。(f)是概念化地表示电极与暗线区域及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的配置关系的平面示意图,
图9(a)是表示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1个像素的结构的平面示意图。(b)和(c)分别为图9(a)中所示区域S中观察所得的,在直线偏振光下的显示像素照片和在圆偏振光下的显示像素照片。
图10(a)是表示比较例2的液晶显示面板的1个像素的结构的平面示意图。(b)和(c)分别为图10(a)中所示区域S中观察所得的,在直线偏振光下的显示像素照片和在圆偏振光下的显示像素照片。
符号说明:
100、120:基板
101:辅助电容配线
102:栅极绝缘膜
103:漏极配线
104:层间绝缘膜
105、123a、123b:垂直取向膜
106x、106y、106z:像素电极
106a、106b、、106c、106d、106e、106f、106g、106h、106i:子像素电极
107:光聚合物
108:栅极配线
109:源极配线
110:接触孔
111:光间隔物
112:开口
121:彩色滤光片
122:相对电极
124:取向控制突起物
130:液晶层
150:液晶分子
151:暗线区域
152:特异点
160x、160y、160z:背面侧基板
170x、170y、170z:相对侧基板
L1:像素区域的长边的长度
L2:像素区域的短边的长度
L3:子像素电极的长边的长度
L4:子像素电极的短边的长度
L5:无电极区域的宽度
L6:子像素电极的端边到开口的距离
L7:开口的长边的长度
L8:开口的短边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个像素的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表示将图1中的像素以A-B线段切断时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这样,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基板160x,在相互正交配置的栅极配线108和源极配线109所包围的一个像素的区域内,形成有三个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被设置成将像素电极106x的长边方向分割为三部分。各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之间形成有未形成电极的区域,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的边缘部分能够使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而且,朝向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的中心,像素电极106x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分别设有两个开口112。分割为三部分的像素电极106x的正中的设有子像素电极106b的区域中,设有接触孔110,接触孔110的下层配置的漏极配线103和子像素电极106b连接。此外,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连续,通过位于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之间的像素电极106x连接。
而且,如图2所示,基板100上,配置有辅助电容配线(保持电容配线)101,在其上依次配置有栅极绝缘膜102、漏极配线103。漏极配线103之上,设有层间绝缘膜104,在其上配置有子像素电极106b、垂直取向膜105,在垂直取向膜105上,形成有光聚合物107。此外,子像素电极106b,通过设在层间绝缘膜104的接触孔110与漏极配线103连接。
相对侧基板170x,在基板120上设有彩色滤光片121、相对电极122、垂直取向膜123a,在垂直取向膜123a上,形成有光聚合物107。此外,背面侧基板160x上的栅极配线108和漏极配线109的交叉部相对应的区域的一部分,配置有对液晶层130的厚度进行规定的光间隔物111。
在此,利用图3(a)和(b)对像素区域的尺寸进行说明。如图3(a)所示,像素区域的尺寸为长边(L1)为300μm,短边(L2)为×100μm,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的尺寸为长边(L3)为94μm,短边(L4)为91μm。
而且,如图3(b)所示,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之间,用于使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的无电极区域以9μm的宽度(L5)形成。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中设有的各开口112,以将施加电压时发生的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在子像素电极内的方式,以从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的端边到各开口112的距离(L6)为12μm的方式局部形成。而且,各开口112具有长方形的平面形状,为长边(L7)为12μm,短边(L8)为5μm的大小。
接着,针对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在下面进行说明。
首先,针对背面侧基板160x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基板100上,形成栅极配线108和辅助电容配线101。其后,将栅极绝缘膜102形成在栅极配线108和辅助电容配线101上。在栅极绝缘膜102上,形成构成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层(未图示),该薄膜晶体管进行像素的开关。接着,形成源极配线109和漏极配线103,在其上形成层间绝缘膜104。
层间绝缘膜104上,通过光刻法等形成接触孔110,该接触孔110用于连接漏极配线103和像素电极106x,从其上通过溅射法等成膜构成像素电极106x的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膜能够使用氧化铟锡膜、氧化铟锌等,但本发明不仅限定于这些材料。此时,通过接触孔110,透明导电膜和漏极配线103连接。此后,在透明导电膜上通过旋涂法涂敷抗蚀剂膜等,图案化形成所期望形状。通过以图案化形成的抗蚀剂膜作为掩模,将透明导电膜蚀刻成所期望的形状,形成像素电极106x。像素电极106x之中,包括分别具有4个开口112的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接着,在像素电极106x上,形成垂直取向膜105,完成背面侧基板160x。
接着,针对相对侧基板170x进行说明。在基板120上,依次形成黑矩阵(未图示)、彩色滤光片121、相对电极122,接着在与栅极配线108和源极配线109的交差部相对的区域的一部分形成光间隔物111。相对电极122使用通过溅射法成膜的透明导电膜形成。透明导电膜能够使用氧化铟锡膜、氧化铟锌等,但本发明不仅限定于这些材料。通过以上的工序,相对侧基板170x完成。
在背面侧基板160x和相对侧基板170x的表面形成有垂直取向膜105和123a。作为垂直取向膜105和123a的材料,能够使用聚酰亚胺等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使用的一般的垂直取向膜材料。接着,通过密封材料将背面侧基板160x和相对侧基板170x贴合,得到空面板。在该空面板中,注入添加了0.3wt%的具有异丁烯酰基的多功能丙烯酸酯单体的负型液晶,进行密封。
其后,将电压施加至密封在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并且进行光照射,使液晶中分散的单体进行光聚合,在垂直取向膜105和123a的表面,形成施加电压时对液晶取向进行规定的光聚合物107。在垂直取向膜105和123a的表面形成对液晶取向进行规定的光聚合物107之前的阶段,成为以用于使其放射状取向的无电极区域作为起点的局部的取向控制,因而急剧施加高电压时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上会发生液晶取向混乱,如果在液晶取向混乱状态下形成光聚合物,则会以液晶取向混乱的形状形成光聚合物。因此,使单体进行光聚合时的电压施加,以使液晶分子以放射状逐渐倒向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的中心的方式从低电压侧(0V)到高电压侧(10V)阶段性地进行升压,在垂直取向膜105和123a上通过光照射形成厚度为50~500nm、每1个的配置面积为0.001~0.1μm2的光聚合物107。进而,通过在所制作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上,贴合偏光板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得以完成。
(比较例1)
图4是表示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1个像素的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表示将图4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以C-D线段切断时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此外,图4中所示的取向控制突起物124和光间隔物111设于相对侧基板上,其他部件设在背面侧基板上。
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面板如图4和图5所示,除了在将构成背面侧基板160y的像素电极106y分割形成的子像素电极106d、106e和106f上未设有开口、在构成相对侧基板170y的相对电极122上设有取向控制突起物124、在其上形成有垂直取向膜123b、以及在垂直取向膜105和123b上未配置有光聚合物107以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
(比较例2)
图6是表示比较例2的液晶显示面板的1个像素的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表示将图6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以E-F线段切断时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6和图7所示,比较例2的液晶显示面板,除了构成背面侧基板160z的、包括子像素电极106g、106h和106i的像素电极106z上的垂直取向膜105上,以及构成相对侧基板170z的垂直取向膜123a上未配置有光聚合物之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
(液晶显示面板的评价试验)
在评价试验中,对实施方式1、比较例1和2的液晶显示面板,针对液晶取向特性、响应速度、对比度进行了评价。
(液晶取向特性的评价)
首先,针对液晶取向特性进行评价。取向确认通过将像素电极与相对电极之间的电压从无施加状态一口气施加至饱和电压(6V)而进行。观察在直线偏振光下主要的液晶取向的方位角(液晶分子的仰角)分布、在圆偏振光下主要的液晶取向的极角(液晶分子的俯角)分布。在直线偏振光下在特定方位具有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入射至液晶,因而根据液晶取向的方位角,双折射性发生变化。此外,在圆偏振光下通过相位差板而振动面以螺旋状旋转的圆偏振光入射至液晶,因而在方位角上双折射性不发生变化,而是根据液晶取向的极角,双折射性发生变化。
图8(a)是表示与图1同样结构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1个像素的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8(a)中的区域S表示子像素电极106a的上半部的区域。图8(b)和(d)分别为图8(a)中所示区域S中观察所得的,在直线偏振光下的显示像素的照片和在圆偏振光下的显示像素的照片。图8(c)和(e)分别为表示基于直线偏振光下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形态和偏光板的偏光轴的关系的显示的明暗的图、和表示基于圆偏振光下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形态和偏光板的偏光轴的关系的显示的明暗的图。液晶分子150表示液晶取向的取向形态,表示液晶分子150的前端部朝向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对基板侧。而且,箭头表示构成液晶显示面板的2片基板所具备的偏光板的偏光轴方位。而且,图8(f)是概念化表示子像素电极与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和暗线区域的配置关系的平面示意图。如图8(f)所示,实施方式1中,子像素电极106a的中心附近形成有特异点152,从特异点152向子像素电极106a的斜向四方(四角)形成有暗线区域151(4根暗线)。而且,暗线区域151的间隙部(相邻的暗线的间隙)中分别设有开口112。此外,由于图8(f)是概念化地表示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和暗线区域的配置关系的平面示意图,所以与图8(b)所示的显示像素的照片的配置关系有所不同。
如图8(c)所示,在直线偏振光下,偏光轴方位和液晶分子150的取向方位为平行和正交的区域中变暗产生暗线,偏光轴方位和液晶分子150的取向方位不为平行或正交的区域变亮。而且,如图8(e)所示,在圆偏振光下,液晶分子150的向方位角方向的变化并不导致明亮度变化,因而像素区域全区域变亮。而且,关于图8(b)和(d),为了方便说明,令作为子像素电极的中心的、像素照片的下方中央的位置为X,显示像素照片的左上方位置为Y,像素照片的右上方的位置为Z。在后面叙述的图9(b)、图9(c)、图10(b)和图10(c)也同样地规定X、Y和Z的位置。
图9(a)是表示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1个像素的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9(b)和(c)分别是在图9(a)中所示的区域S中观察的,在直线偏振光下的显示像素照片和圆偏振光下的显示像素照片。图10(a)是表示比较例2的液晶显示面板的1个像素的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10(b)和(c)分别是在图10(a)中所示的区域S中观察的,在直线偏振光下的显示像素照片和圆偏振光下的显示像素照片。
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沿图8(b)中的X-Y线段、和X-Z线段产生暗线。而且,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内形成开口112的区域的周边,以与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为正交尼科耳方式配置的2片起偏器(偏光板)各自的偏光轴方位平行和正交的方式,产生八字形的旋转位移区域,产生暗部。此时,暗线在相对于栅极配线或源极配线为45°和135°的方位上形成。而且,暗线和暗部周期性排列,从而可知方位角方向的液晶取向(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为周期性。而且,如图8(d)所示,在圆偏振光下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内的设有开口112的区域稍微变暗,但不会发生由于散射而导致的显示不平滑,可知极角方向的液晶取向稳定。
比较例1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中,沿图9(b)中的X-Y线段、和X-Z线段产生暗线,而且,在沿X-Y线段延伸的暗线与沿X-Z线段延伸的暗线的间隙部上暗部扩大,可知方位角方向的液晶取向在暗线的间隙部无秩序地混乱。而且,如图9(c)所示,可知在圆偏振光下,在X-Y线段和X-Z线段的间隙部产生由散射导致的不平滑,极角方向的液晶取向也在间隙部无秩序地混乱。这是由于子像素电极106d、106e和106f的尺寸大,因取向控制突起物124产生的斜电场的影响在间隙部变弱。
在比较例2中,沿图10(b)中的X-Y线段、和X-Z线段产生暗线,而且,在沿X-Y线段延伸的暗线和沿X-Z线段延伸的暗线的间隙部上暗部扩大,可知方位角方向的液晶取向无秩序地混乱。而且,如图10(c)所示,可知即使在圆偏振光下,也在间隙部产生由散射导致的不平滑,极角方向的液晶取向也在间隙部无秩序地混乱。
由上述的结果,在实施方式1中,可知由开口112形成的八字形的旋转位移区域成为取向障壁,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在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内,进而通过在垂直取向膜105和123a的表面形成的光聚合物107固定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相比于比较例1和2的方式,液晶取向更为稳定。而且,尽管在直线偏振光下产生八字形的旋转位移区域,但在圆偏振光下不会发生因散射而导致的显示不平滑。这是由于方位角(φ)方向的液晶取向的偏移(φ偏移)相比比较例1和2更小的缘故。
实施方式1中八字形的旋转位移区域中的φ偏移为90°,但在比较例1中间隙部的φ偏移为135°。φ偏移较小时,液晶分子能够在合成取向矢量的方位上连续地倒下,当φ偏移变大时,液晶分子难以在合成取向矢量的方位上连续地倒下。液晶分子未倒下(例如,在图9(c)和图10(c)中圆形包围中发生不平滑)的区域局部地存在时,在该界面光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发生散射,产生显示不平滑。此外,在比较例2中表示在形成八字形的旋转位移区域,将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在子像素电极内,但由于未形成光聚合物,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未被固定,卷入八字形的旋转位移区域,φ偏移增大。
(响应速度的评价)
接着,针对实施方式1、比较例1和2的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响应速度的评价。响应速度的评价,通过对液晶显示面板的透过率从10%变化至90%时的上升时间(τr),以及透过率从90%变化至10%时的下降时间(τd)进行测定,并将两时间合计而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
[表1]
  响应时间(ms)   实施方式1   比较例1   比较例2
  τr   12   143   204
  τd   10   12   18
  τr+τd   22   155   222
如表1所示,在实施方式1中,与比较例1和2比较其响应时间缩短,特别是上升时间(τr)中该差别尤为显著。在实施方式1中,由子像素电极106a、106b和106c中设有的开口112将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进而,即使在垂直取向膜105和123a的表面形成光聚合物107,以面全体为起点进行面取向,使得子像素的尺寸增大,也能够使特异点的位置固定化,所以能够进行均匀的取向控制。因而,液晶取向稳定,响应速度与比较例1和2相比较也格外变快速。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为以取向控制突起物124为起点的局部的取向控制,因而子像素的尺寸增大时在放射状取向的暗线区域的间隙部,方位角(φ)方向的液晶取向的偏移(φ偏移)增大,与实施方式1相比,液晶上升至达到平衡状态更需要时间。而且,在比较例2中,通过子像素电极106g、106h和106i中设有的开口112将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但仅通过由于子像素电极106g、106h和106i的形状引起的斜电场使液晶分子取向,没有形成取向控制的起点,因而τr与比较例1相比也变长。
(对比度的评价)
接着,针对实施方式1、比较例1和2的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对比度的评价。对比度的评价,通过对黑显示和白显示的亮度比进行测定而进行。
对比度在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2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为900,在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为600。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2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与比较例1的情况相比对比度提高。这是由于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2的方式中取向控制突起物未被配置,没有发生在比较例1的方式中配置有取向控制突起物124而导致的漏光。
但是,在比较例2中,相对区域中没有取向控制突起物,因而对比度与比较例1相比有所提高,但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的位置不稳定,所以产生由显示光的散射导致的显示不平滑、残像等。
由以上结果,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是能够抑制显示不平滑和残像且响应速度进一步加快的液晶显示面板。
本申请以2007年10月1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07-265653号为基础,主张基于巴黎条约和进入国的法规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体内容作为参照加入在在本申请中。

Claims (12)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具备液晶层和夹持该液晶层的一对基板,其中,该液晶层包含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该液晶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
该一对基板分别具备电极,至少一方具备垂直取向膜和光聚合物,
该电极的一方具有施加电压时使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的形状,并且局部地形成有将该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在该电极内的开口,
该开口配置成至少相对于特异点以90°间隔将四方包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另一方的电极未形成开口,并且在该电极上未配置取向控制突起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具备俯视时相互正交配置的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
所述开口夹着形成有开口的电极的中心,并且配置在相对于栅极配线或源极配线平行和正交的方位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具备俯视时相互正交配置的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
所述液晶层,在入射相对于栅极配线或源极配线在45°或135°方位上具有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时,在液晶分子的取向矢量相对于该偏光轴平行和正交的方位上具有暗线区域,
所述开口,在俯视时,形成在该暗线区域的间隙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形成在电极的除去端部以外的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在俯视时为朝向形成有开口的电极的中心延伸的形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是短边的长度为5μm以上的长方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所述开口的电极,为将像素电极分割而形成的子像素电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像素电极,通过将像素电极在长边方向上分割而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聚合物,通过对液晶层施加电压而使分散在液晶层中的单体发生光聚合而形成。
1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具备液晶层和夹持该液晶层的一对基板,其中,该液晶层包含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该液晶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
该一对基板分别具备电极,至少一方具备垂直取向膜和通过对液晶层施加电压而使分散在液晶层中的单体发生光聚合而形成的光聚合物,
该电极的一方具有施加电压时使液晶分子放射状取向的形状,并且局部地形成有将该放射状取向的特异点包围在该电极内的开口,
该开口配置成至少相对于特异点以90°间隔将四方包围。
1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CN2008800230260A 2007-10-11 2008-06-05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90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65653 2007-10-11
JP265653/2007 2007-10-11
PCT/JP2008/060387 WO2009047932A1 (ja) 2007-10-11 2008-06-05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9001A CN101689001A (zh) 2010-03-31
CN101689001B true CN101689001B (zh) 2011-09-21

Family

ID=40549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2302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9001B (zh) 2007-10-11 2008-06-05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10653B2 (zh)
EP (1) EP2196846B1 (zh)
JP (1) JP5138698B2 (zh)
CN (1) CN101689001B (zh)
WO (1) WO20090479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94205B1 (ko) * 2008-05-08 2015-03-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기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US8928597B2 (en) * 2008-07-11 2015-01-0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9342176B2 (en) * 2008-07-21 2016-05-1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KR102389875B1 (ko) * 2015-09-01 2022-04-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4152A (zh) * 2004-04-30 2005-11-09 富士通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具有改善的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器
JP2006084518A (ja) * 2004-09-14 2006-03-30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01355A (ja) * 2005-01-19 2006-08-03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5247A (en) * 1880-03-09 Island
US140876A (en) * 1873-07-15 Improvement in sewing-machine tables
US109286A (en) * 1870-11-15 Samuel bateman
US268116A (en) * 1882-11-28 Half to madison f
US61716A (en) * 1867-02-05 De witt clqfgh
US266499A (en) * 1882-10-24 Enos a
US8172A (en) * 1851-06-24 Knitting-machine
US2076A (en) * 1841-05-04 gardiner
JP2794583B2 (ja) 1988-12-28 1998-09-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DE68921591T2 (de) 1988-12-28 1995-11-09 Sony Corp Flüssigkristall-Anzeigevorrichtung.
JP2714993B2 (ja) 1989-12-15 1998-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185428B2 (ja) 1992-12-28 2001-07-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印字ヘッド
JP3520376B2 (ja) 1993-06-11 2004-04-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114804A (ja) 1994-10-14 1996-05-07 Sharp Corp 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44062B2 (ja) 2000-03-06 2009-10-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601786B2 (ja) * 2000-08-11 2004-1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7292300B2 (en) 2000-10-31 2007-11-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radially-inclined liquid crystal in unit solid portions arranged in a single direction
JP3601788B2 (ja) 2000-10-31 2004-1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035424B2 (ja) 2002-10-28 2008-01-23 東芝松下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0537704B1 (ko) 2002-07-12 2005-12-20 도시바 마쯔시따 디스플레이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표시 장치
KR100720450B1 (ko) * 2002-12-23 2007-05-22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멀티도메인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975360B2 (ja) * 2003-10-31 2007-09-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供給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情報記憶媒体
JP4338511B2 (ja) 2003-12-24 2009-10-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226503B2 (ja) * 2004-03-23 2009-02-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187681B2 (en) * 2004-03-25 2012-05-29 Fujifilm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film and optical compensatory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employing it
JP3891995B2 (ja) * 2004-04-26 2007-03-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328342A (ja) * 2004-05-14 2005-11-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ータ生成装置、評価出力装置、評価出力システム、データ生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評価出力プログラム
JP4580188B2 (ja) 2004-05-27 2010-11-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60121B2 (ja) * 2004-06-21 2012-01-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844027B2 (ja) * 2004-07-16 2011-12-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垂直配向型の液晶表示素子
JP2006091059A (ja) 2004-09-21 2006-04-06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4484881B2 (ja) 2004-12-16 2010-06-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TWI316142B (en) * 2005-01-27 2009-10-21 Hannstar Display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JP2006234870A (ja) * 2005-02-22 2006-09-07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675677B2 (ja) * 2005-05-26 2011-04-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713946B2 (ja) * 2005-05-30 2011-06-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7965268B2 (en) * 2005-07-08 2011-06-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7907241B2 (en) * 2005-12-02 2011-03-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P2128691A4 (en) * 2007-01-26 2010-08-04 Sharp Kk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4152A (zh) * 2004-04-30 2005-11-09 富士通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具有改善的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器
JP2006084518A (ja) * 2004-09-14 2006-03-30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01355A (ja) * 2005-01-19 2006-08-03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47932A1 (ja) 2009-04-16
JPWO2009047932A1 (ja) 2011-02-17
EP2196846B1 (en) 2014-08-06
JP5138698B2 (ja) 2013-02-06
US20100207864A1 (en) 2010-08-19
US8610653B2 (en) 2013-12-17
CN101689001A (zh) 2010-03-31
EP2196846A4 (en) 2011-01-26
EP2196846A1 (en) 201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9913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16858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936691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6710825B2 (en) LCD including pixel electrode with multiple sub-electrode portions
US861086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834519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5016878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09093432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30226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6773335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US2010028395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960459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1689001B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JP665480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998981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635954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6019577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1102052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60017838A (ko) 액정표시소자
CN105652494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4815416B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US20130155363A1 (en) Array Substrate, LC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rray Substrate
US843697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H08179381A (ja) 液晶表示素子
CN100412633C (zh) 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