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7895B - 制作棉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作棉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7895B
CN101677895B CN200880019465.4A CN200880019465A CN101677895B CN 101677895 B CN101677895 B CN 101677895B CN 200880019465 A CN200880019465 A CN 200880019465A CN 101677895 B CN101677895 B CN 1016778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hip part
recess
folding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94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7895A (zh
Inventor
渡边仁志
近藤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77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7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7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7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20Tampons, e.g. catamenial tamp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F13/34Means for withdrawing tampons, e.g. withdrawal st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20Tampons, e.g. catamenial tamp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20Tampons, e.g. catamenial tamp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F13/2051Tampons, e.g. catamenial tamp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structure of the inner absorbing core
    • A61F13/206Tampons made of rolled-up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20Tampons, e.g. catamenial tamp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F13/2051Tampons, e.g. catamenial tamp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structure of the inner absorbing core
    • A61F13/2062Tampons made from folded lengths of material, e.g. of st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20Tampons, e.g. catamenial tamp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F13/2051Tampons, e.g. catamenial tamp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structure of the inner absorbing core
    • A61F13/2065Tampons folded from sheets of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20Tampons, e.g. catamenial tamp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F13/2082Apparatu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 A61F13/2085Catamenial tamp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604/00Surgery
    • Y10S604/904Tampo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绳状部件不会露出于圆筒状的吸收体的表面的状态下与吸收体结合的棉条。本发明中,棉条具备片部件成型为圆筒状而成的吸收体(2)、与吸收体(2)结合,同时,从该吸收体(2)的一端延出的绳状部件(4)。然后,绳状部件(4)具有在构成吸收体(2)的片部件的一个面上沿第一方向结合的第一绳部和从片部件延出的第二绳部。在第一绳部的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一个边上形成第一折叠部,在第二方向的另一个边上形成第二折叠部。吸收体(2)据此以将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作为折叠起点折曲的方式变形,成型为第一绳部没有露出的圆筒状。

Description

制作棉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入阴道内吸收经血的棉条。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生理用棉条,开发了将平坦状的吸收体压缩,成型为圆筒状的棉条。该圆筒状的吸收体在插入阴道内的状态下使用,在其使用后被取出到阴道外。因此,在圆筒状的吸收体上设置使用后能够取出那样的绳状部件。另外,在棉条中,也有具备用于将棉条插入阴道内的圆筒状的导管的棉条。 
棉条为了舒适地插入女性的阴道内,能够形成的吸收体的尺寸、面积受到限制。在该受到限制的条件中,为了提高吸收体的吸收能力,而进行各种各样的努力。 
例如,公开了为了提高吸收体的吸收能力,而在吸收体的表面形成有凹部的圆筒状的棉条(参照专利文献1)。因为在吸收体的表面形成了凹部,所以,经血不仅从吸收体的表面,还沿凹部在吸收体内部被吸收。 
但是,在该棉条中,在将吸收体形成为圆筒状的工序中,没有用于吸收体变形为圆筒状的研究。因此,制造了虽然是圆筒状,但是,吸收体的折曲形状没有被统一的各种各样的成型品。 
若吸收体的折曲形状不一致,则设置在吸收体上的取出用的绳状部件根据吸收体的折曲被配置在各种各样的位置。例如,若绳状部件被配置在从成型为圆筒状的圆筒状的吸收体的中心(截面的重心)偏离的位置,则使用者为了取出吸收体而拉拽绳状部件的力被传递到从吸收体的中心(截面的重心)偏离的位置。其结果为,存在在吸收体被拔出时在阴道内倾斜,给与使用者不舒适感的情况。再有,在绳状部件露出地配置在圆筒状的吸收体的表面的情况下,存在经血等液体沿绳状部件漏出的情况。 
另外,有圆筒状的吸收体被收容在树脂制的导管的制品。在该导管的前端,通过放射状的槽,形成为了圆筒状的吸收体能够插入阴道内,通过该圆筒状的吸收体变形而形成开口的被称作花瓣的部分。这里,在棉条的绳状部件被配置在圆筒状的吸收体的侧面的情况下,存在在吸收体从导管被推出时,导管的花瓣与绳状部件接触,产生针对拔出的力的阻力的情况。 
专利文献1:特开2001-89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成型为圆筒状的吸收体和与吸收体结合的绳状部件的棉条,绳状部件以没有露出的状态结合在圆筒状的吸收体的表面的棉条。 
本发明者们发现,在具备片部件成型为圆筒状而成的吸收体、与上述吸收体结合,同时,从该吸收体的一端延出的绳状部件的棉条中,通过在上述绳状部件具有在构成上述吸收体的片部件的一个面上沿第一方向结合的第一绳部和从上述片部件延出的第二绳部的棉条上,夹着该第一绳部,在一边和另一边上形成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能够成型第一绳部没有露出的圆筒状的棉条,并完成了本发明。 
(1)一种棉条,具备片部件成型为圆筒状而成的吸收体、与上述吸收体结合,同时,从该吸收体的一端延出的绳状部件;上述绳状部件具有在构成上述吸收体的片部件的一个面上沿第一方向结合的第一绳部和从上述片部件延出的第二绳部;在上述第一绳部的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一个边上形成第一折叠部,在上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个边上形成第二折叠部;上述吸收体以将上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作为折叠起点折曲的方式变形,成型为上述第一绳部没有露出的圆筒状。 
(2)上述(1)所述的棉条中,上述第一折叠部以及第二折叠部分 别具有第一凹部以及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以及第二凹部分别与该第一以及第二折叠部相邻的区域相比,在上述片部件的厚度薄,并且,以向该片部件的厚度方向凹陷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片部件的一个或两个面上。 
(3)上述(2)所述的棉条中,上述第一凹部以及上述第二凹部形成在上述片部件的上述一方的面上。 
(4)上述(2)所述的棉条中,上述第一凹部设置在上述一方的面上,上述第二凹部设置在与上述一方的面相反的另一方的面上。 
(5)上述(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棉条中,上述第一折叠部以及第二折叠部分别在上述第二方向离开上述第一绳部规定间隔地形成,上述规定间隔相对于上述片部件的上述第二方向的全长在0.25以下。 
(6)上述(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棉条中,上述片部件具有从上述第一折叠部到上述第二方向的靠近该一折叠部的外缘的第一区域和从上述第二折叠部到上述第二方向的靠近该二折叠部的外缘的第二区域,上述吸收体以将上述第一折叠部以及第二折叠部分别作为起点折曲的方式变形,同时,上述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任意一个以覆盖上述第一绳部的方式配置。 
(7)上述(3)所述的棉条中,上述片部件在从与圆筒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看的截面上,被形成为W字状。 
(8)上述(4)所述的棉条中,上述片部件在从与圆筒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看的截面上,被形成为N字状。 
(9)一种制造圆筒状的棉条的方法,包括:缝合片部件和沿第一方向配置在上述片部件的一个面上的绳状部件的工序、在上述片部件的与上述绳状部件的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两侧,在该片部件的上述一个面以及与上述一个面相反的另一个面的任意一个上形成凹部的工序、通过从上述片部件的上述第二方向的两外缘侧使具有凹状的曲面的模具相互接近,使上述片部件以将上述凹部作为起点折曲的方式变形的工序、使上述变形的片部件的从上述凹部到外缘的区域 沿上述模具的曲面变形,同时,以覆盖上述绳状部件的被缝合在该片部件上的部分的方式变形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成型为圆筒状的吸收体和与吸收体结合的绳状部件的棉条,绳状部件以没有露出的状态结合在圆筒状的吸收体的表面的棉条。另外,能够提供一种在从阴道内取出时,使用者感到不舒适感少的棉条。另外,能够提供一种形状不一致少,品质稳定的棉条。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导管的棉条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立体图。 
图3是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片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吸收体的C-C’线的剖视图。 
图5A是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片部件的俯视图。 
图5B是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将片部件载置在折叠定型机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A是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片部件的俯视图。 
图6B是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将片部件用折叠定型机确定折叠型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将片部件载置到冲压机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用冲压机压缩图7所示的片部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进一步压缩图8所示的片部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A是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片部件的俯视图。 
图10B是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将片部件载置在折叠定型机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A是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在片部件上形成了第一折叠部以及第二折叠部后的片部件的俯视图。 
图11B是用折叠定型机对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片部件确定折叠型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A是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将形成了第一折叠部的片部件反转的片部件的主视图。 
图12B是图12A所示的片部件以及折叠定型机的剖视图。 
图13A是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形成了第二折叠部的片部件的主视图。 
图13B是图13A所示的片部件以及折叠定型机的剖视图。 
图14是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将片部件载置在冲压机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用冲压机压缩图14所示的片部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进一步压缩图15所示的片部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有关其它实施方式的表示片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18是有关其它实施方式的表示片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19是有关其它实施方式的表示片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20是有关其它实施方式的表示片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21是有关其它实施方式的表示片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面参照附图,一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丝毫不被限定在下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也并不限定于此。 
第一实施方式 
[1.1]整体结构 
通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导管的棉条100,说明有关本发明的棉条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导管的棉条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带导管的棉条100具有导管10和棉条1。 
导管10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具有收纳圆筒状的吸收体2的外筒 11和从吸收体2的后端部相对于外筒11滑动自由地被插入的内筒12。在外筒11的前端部14,多个花瓣13相互被分割,一体地形成。另外,从吸收体2的后端部延伸的绳状部件4插通于内筒12内,从内筒12的后端部向后方突出。该带导管的棉条100以将导管10的外筒11插入阴道内,将内筒12推入外筒11的内部的方式使用。此时,通过内筒12,外筒11内的吸收体2向外筒11的前端部14侧移动。然后,通过该被移动的吸收体2,外筒11的前端部14的花瓣13以打开的方式变形,吸收体2被推出外筒11,插入到阴道内。 
图2是表示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棉条的吸收体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棉条1具有圆筒状的吸收体2和与吸收体2结合,同时,一端从吸收体2的后端侧延出的绳状部件4。绳状部件4具有第一绳部41和第二绳部42。第一绳部41配置在吸收体2的内部,第二绳部42配置在吸收体2的外部。详细地说,第一绳部41以没有从圆筒状的吸收体2的侧面露出的状态,与构成吸收体2的片部件3结合。另外,如图3所示,从第一绳部41开始,在片部件的外延延伸的延出部41a延伸。延出部41a虽然在成型为吸收体2时,配置在吸收体2的内部,但在沿吸收体2的表面被压缩。 
吸收体2可通过将片部件3压缩成型为圆筒状而得到。具体地说,吸收体2通过在片部件3的一个面上安装了绳状部件4的状态下,一面以绳状部件4位于内部侧的方式变形,一面成型为圆筒状而得到。 
图3是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棉条成型前的吸收体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将吸收体2成型为圆筒状前的棉条1具有片部件3和沿第一方向X与片部件3的一个面缝合并结合的绳状部件4。片部件3具有由浆粕等吸收体的芯构成的吸收部和覆盖它的覆盖片。绳状部件4具有与片部件3结合的第一绳部41和从第一绳部41延伸的延出部41a,以及从片部件3延出的第二绳部42。 
在片部件3的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第二方向Y的中央,沿第一方向结合着第一绳部41。然后,在片部件3的第一绳部41的第二方向的一边,形成第一折叠部21,在第二方向的另一边形成第二折叠部22。 吸收体2以将第一折叠部21以及第二折叠部22为折叠起点,片部件3折曲的方式变形,第一绳部41以吸收体2位于内部侧,同时,为圆筒状的方式形成。 
[1.2]片部件 
片部件3是形成为矛尖状的吸收性的部件。具体地说,是第一方向的两外缘的第二方向的中央部,如图3所示,具有向第一方向X的下方突出的形状的片状的部件。片部件3通过用无纺布等液透过性片包裹由人造丝、带油剂的人造丝单体、棉、浆粕等亲水性纤维构成的吸收部而形成。该片部件3通过以缩短第二方向Y的长度的方式变形,被成型为圆筒状,据此,形成吸收体2。 
片部件3的第一方向X的长度可以根据所制造的棉条1的大小、吸收量、穿用者的体型等来恰当设定。例如可以举例表示出若为小型的棉条,则在35mm到40mm的范围,若为中型的棉条,则为60mm,若为大型的棉条,则为65mm,再有,若为更大型的棉条,则为70到75mm的范围,80到90mm的范围。 
另外,片部件3的作为第二方向Y的长度的宽度W1也同样,可以根据所制造的棉条1的大小、吸收量恰当设定。作为片部件3,例如可以举例表示出W1为60mm,W2为30mm,W3为15mm的片部件。在W1为60mm的情况下,距离W3可以为0.5mm到20mm,好的是1mm到15mm,特好的是3mm到6mm的范围。这里,有必要使作为第一绳部41和第一折叠部21以及第二折叠部22的各自的距离的W3相对于W1在0.25以下。在距离W3比0.25大的情况下,存在第一绳部41从吸收体的表面出来的情况,因此不好。 
在从第一绳部3到W3的距离的范围内,若将凹部配置在靠内侧(接近第一绳部41),则吸收体2容易更稳定地被折叠。凹部5的位置最好相对于片部件3的全长W1在0.25以下。 
片部件的宽度可以根据所制造的棉条1的大小、吸收量恰当设定。例如最好在45mm到80mm之间。 
如上所述,在片部件3的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第二方向Y的中央, 沿第一方向结合着第一绳部41。然后,在片部件3的第一绳部41的第二方向的一边上形成第一折叠部21,在第二方向的另一边上形成第二折叠部22。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在片部件3上的绳状部件4延伸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图3中用X方向表示。另外,将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在图3中用Y方向表示。 
如图3所示,片部件3具有从第一折叠部靠近第二方向的该第一折叠部的作为外缘的第一侧缘31和从第二折叠部靠近第二方向的该第二折叠部的作为外缘的第二侧缘32。 
将片部件3的第二方向的全长W1一分为二的距离W2是在第二方向从绳状部件4的第一绳部41到第一侧缘31或第二侧缘32的距离。从第一绳部41到涉及进一步将距离W2大致一分为二的范围的距离是W3。从第一绳部41朝向第一侧缘31在第二方向涉及距离W3的范围用A2表示,从第一绳部41朝向第二侧缘32在第二方向涉及距离W3的范围用B2表示。 
另外,片部件3具有从第一折叠部21到第一侧缘31的第一区域A1和从第二折叠部22到第二侧缘32的第二区域B1。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B1是在片部件3变形为圆筒状时,以覆盖第一绳部41的方式配置的区域。 
具体地说,片部件3以将第一折叠部21以及第二折叠部22作为折叠起点,表面33的第一区域A1以及第二区域B1覆盖第一绳部41的方式变形。片部件3在与棉条1的圆筒形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看的截面上W字状地折曲。这样,片部件3的第一侧缘31以及第二侧缘32相互相向地抵接,以能够在片部件3的内侧卷绕的方式变形,片部件3成型为圆筒状。 
这里,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将设置了绳状部件4的一个面称为表面33,将与设置了绳状部件4的面相反的另一个面称为里面34。另外,本说明书中,将片部件3的靠近绳状部件4的一侧称为内侧,将片部件3的靠近第一侧缘31以及第二侧缘32的一侧称为外侧。 
[1.3]绳状部件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绳状部件4具有与片部件3结合的第一绳部41和没有与片部件3结合的第二绳部42。第一绳部41是配置在成形为圆筒状的吸收体2的内部的部分,第二绳部42是从吸收体2的后端延出的部分。 
绳状部件4在片部件3的第二方向Y的中央,沿第一方向X配置。这里,在片部件3成型为吸收体2的圆筒状的状态下,绳状部件4只要配置在不会从吸收体2露出的位置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绳状部件4的第一绳部41通过用缝纫线43缝合,与作为片部件3的一个面的表面33结合。该缝纫线43不仅配置在第一绳部41,还配置在第二绳部42。 
绳状部件4以及缝纫线43由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人造丝的单体或复合纤维形成。另外,为在使用者拉拽时,经血不会移向手,也可以对构成绳状部件4以及缝纫线43的纤维进行拒水加工。 
图3中,如上所述,绳状部件4在将片部件3的宽度W1二分的在第一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结合。这样,因为片部件3中,片部件3以第一折叠部21以及第二折叠部22为折叠起点被折曲,第一以及第二区域A1、B1以覆盖第一绳部41的方式变形,所以,在圆筒状的吸收体2中,第一绳部41位于从截面看的大致中心。即,因为在拉拽从吸收体2延出的第二绳部42的情况下,拉拽力施加在吸收体2的从截面看的大致中心,所以,吸收体2没有倾斜地在拉拽方向移动。 
[1.4]折叠部 
[1.4.1]凹部 
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分别是以向厚度方向凹陷的方式形成在片部件3的表面33侧的区域。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分别由具有作为规定的凸状部件的突起的折叠定型机50形成。 
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分别形成在片部件3的表面33侧的第一绳部41的第二方向Y的两侧。第一折叠部21以及第二折叠部22形成为仅分别离开第一绳部41距离W3。距离W3在设吸收体2的宽 度的全长为1时,相对于全长在0.25以下。 
图4是图3所示的吸收体的C-C’线的剖视图。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的宽度(即,折叠部21、22的宽度)为0.5mm到5mm,好的是1mm到3mm。若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的宽度在0.5mm以下,则难以成为折曲的起点。若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的宽度在5mm以上,则图4所示的凹部的内侧的角5d、5d’和外侧的角5c、5c’均成为折曲起点,存在变形不稳定的情况。 
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的高度好的是在1mm到3.2mm的范围内。另外,没有压缩的情况下的片部件的平均厚度好的是在3.5mm到3.8mm的范围。 
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分别形成在片部件3的相同面上。因为片部件3以将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作为内侧折曲的方式变形,所以,第一区域A1以及第二区域B1以向覆盖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的方向折曲的方式变形。即,因为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形成在与结合了第一绳部41的面相同的面上,所以,第一区域A1以及第二区域B1以向覆盖第一绳部41的方向折曲的方式变形。再有,该结合有第一绳部41的部分也作为折叠起点发挥功能,作为整体,以截面形成W字的方式变形。 
这里,若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夹着第一绳部41对称地配置,则片部件3稳定地变形为W字的形状。但是,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只要夹着第一绳部41配置即可,不是夹着第一绳部41对称地配置也可以。 
若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夹着第一绳部41设置在片部件3的第二方向的一边或另一边,则不限于两根,也可以设置多根。因为若过度增加片部件3的凹部的面积,则为了形成为希望的长筒状所必要的吸收体的面积受到限制,所以,存在吸收量减少的可能性。另外,因为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是压缩形成吸收体2的片部件3而形成,所以,若凹部的根数增加,则吸收体的密度增大,存在吸收量减少的可能性。因此,凹部的面积好的是无损吸收体的吸收量的程度。 
[1.4.2]薄壁部 
薄壁部6A、6B与上述的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一起构成折叠部21、22。薄壁部6A、6B是在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各自的底部侧,在片部件3的厚度方向连续地形成的区域。具体地说,因为薄壁部6A、6B通过在厚度方向压缩片部件3,与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一起形成,所以,薄壁部6A、6B的厚度比与折叠部21、22相邻的部分薄。 
具体地说,薄壁部6A、6B的厚度为0.05mm到5mm,好的是0.3mm到0.5mm。薄壁部6A、6B的厚度虽然与折叠部21、22的凹部5的高度为相对关系,但是,若凹部的高度升高,吸收体2的厚度变薄,则存在吸收体2的吸收性劣化的情况。若薄壁部6A、6B的厚度在上述的范围,则因为维持了作为吸收体2的吸收能力,并且作为折曲起点恰当地发挥功能,所以好。 
因为薄壁部6A、6B是压缩片部件3形成的区域,所以,与和第一折叠部21以及第二折叠部22相邻的区域相比为高密度。 
同样,因为薄壁部6A、6B是压缩片部件3形成的区域,所以,与和第一折叠部21以及第二折叠部22相邻的区域相比刚性高。 
这里,薄壁部6A、6B(折叠部21、22)的单位面积重量也可以调整成比与薄壁部6A、6B(折叠部21、22)相邻的区域低。通过使薄壁部6A、6B(折叠部21、22)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其它的区域低,能够更容易折曲。 
薄壁部6A、6B(折叠部21、22)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根据所制造的棉条1的大小、吸收量恰当设定。例如,能够举例表示出小型的棉条中为590g/m2,中型的棉条中为880g/m2。因为若薄壁部6(折叠部21、22)的单位面积重量比20g/m2小,则存在成型为圆筒状时薄壁部裂开的情况,所以不好。 
在减少单位面积重量的情况下,薄壁部6A、6B(折叠部21、22)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举例表示出,上述例子所示的小型的棉条中为20到300g/m2,上述例子所示的中型的棉条中为20到400g/m2的范围。这 些值可以以上限值为片部件中的吸收体的单位面积重量的一半,下限值为片部件中的覆盖片的单位面积重量的一半来算出。 
另外,折叠部21、22也可以不通过后述的折叠定型机50等形成凹部,而是仅通过降低单位面积重量来设置。 
[1.4.3]折叠部的形成 
图5A是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形成第一折叠部以及第二折叠部前的片部件的俯视图,图5B是将片部件载置于折叠定型机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A是在片部件上形成了第一折叠部以及第二折叠部后的片部件的俯视图,图6B是用折叠定型机对片部件进行折叠定型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将片部件载置在冲压机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用冲压机压缩图7所示的片部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进一步使图8所示的片部件压缩的状态的剖视图。 
根据图5A到图9,说明折叠部21、22的形成顺序。 
首先,如图5B所示,将片部件3载置在折叠定型机50的基座53上。具体地说,片部件3以结合了绳状部件4的表面33朝向折叠定型机50的突起51、52侧,里面34朝向基座53侧的方式载置。 
折叠定型机50具有载置片部件3的基座53、与基座53相对地配置,且配置了用于形成凹部的突起51、52的折叠定型部件54。突起51、52以向基座53侧突出,同时,沿片部3的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这里,突起51、52的形状是与凹部的形状相应的形状。例如,可以是能够形成曲线、虚线状的凹部的形状。另外,也可以如后述的图20、图21所示,不在片部件3的第一方向的长度全部形成凹部,而是在片部件3的第一方向的一部分,例如中央附近、靠近第二绳部侧的部分形成。 
突起51、52的宽度P1与凹部5A、5B的宽度相应地设定。突起51、52彼此的间隔P2与第一凹部5A和第二凹部5B的间隔相应地设定。另外,突起51、52各自的高度P4与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的高度(深度)相应地设定。例如,在片部件3的第二方向Y的长度W1为44mm,W3为11mm的情况下,间隔P2被设定在22mm以下。 另外,在凹部5A、5B的高度(深度)为1mm的情况下,高度P4被设定为1mm。 
接着,如图6B所示,使折叠定型机50的折叠定型部件54向基座53侧移动,通过突起51、52,形成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使折叠定型部件54在抵接于片部件3的表面33侧(下称“上”)的状态下,以向里面34侧(下称“下”)下压的方式移动。突起51、52推压片部件3的表面33的规定位置,将构成片部件3的纤维等压缩,或者使之移动,据此,如图6A所示,形成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 
通过该折叠定型机50形成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的工序在常温下进行。另外,调整折叠定型部件54的下降位置,使从片部件3的里面34到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的底面的片部件3(薄壁部6A、6B)的厚度T1为0.05到0.5mm,更好的是为0.3mm到0.5mm。因为若薄壁部6A、6B比0.05mm薄,则存在片部件3从薄壁部6A、6B裂开的可能性。 
这里,如图6B所示,在通过折叠定型机50形成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时,片部件3以第一侧缘31以及第二侧缘32向片部件3(薄壁部)的厚度方向上方(图6B的箭头U)移动的方式变形。据此,在后述的成型工序中,在从两侧缘侧压缩了片部件3时,容易以该两侧缘31、32向上方向移动的方式变形,容易变形为后述的W字或M字。 
[1.4.4]成型 
根据从图7到图9,说明成型片部件3的顺序。 
首先,如图7所示,将形成了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的片部件3配置在冲压机60内。冲压机60具有在图7中的垂直方向相互相对地配置的平板61、62和在平板61、62彼此之间在水平方向相互相对地配置的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的冲压部件63、64。平板61、62限制冲压部件63、64的移动方向,同时,限制片部件3变形的方向。冲压部件63、64被形成为相互相对的面向水平方向的外侧鼓出的曲面状。另外,如上所述,冲压部件63、64构成为能够以相互接近的方式 水平移动。 
接着,如图8所示,使冲压机60的冲压部件63、64向配置片部件3的侧移动。即,使冲压部件63、64以相互间隔变窄的方式移动。通过冲压部件63、64象上述那样移动,配置在冲压部件63、64彼此之间的片部件3以宽度变窄的方式变形。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若由冲压部件63、64向片部件3施加从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推压的力,则片部件3以两侧缘31、32向垂直方向的上方移动的方式变形。即,分别将第一折叠部21以及第二折叠部22作为起点,第一区域A1以及第二区域B1分别以向表面侧倾斜的方式变形。然后,虽然片部件3的结合了第一绳部41的位置也能够作为折叠起点发挥功能,但是,该结合了第一绳部41的位置因为被配置在垂直方向的下侧的平板62限制了移动,所以,向垂直方向的上方移动。据此,片部件3变形为截面W字状。 
接着,进一步使冲压部件63、64相互接近地移动。通过使冲压部件63、64相互接近地移动,片部件3以图8中的W字的宽度变窄的方式变形,同时,第一区域A1以及第二区域B1分别以覆盖第一绳部41的方式变形。详细地说,第一区域A1以及第二区域B1被配置成以在第一绳部41的垂直方向的上方相互相向或重叠的方式向内侧变形,覆盖第一绳部41。据此,片部件3被压缩成型为圆筒状。于是,第一绳部41从截面看位于大致中央。 
另外,与上述同样,还存在若由冲压部件63、64向片部件3施加从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推压的力,则片部件3的结合了第一绳部41的位置以向上侧鼓起的方式移动的情况。这里,结合了第一绳部41的位置因为由配置在垂直方向的上侧的平板61限制移动,所以,若持续向片部件3施加从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推压的力,则向垂直方向的下方移动。另外,片部件3中,将第一折叠部21以及第二折叠部22分别作为起点,第一区域A1以及第二区域B1分别以向里面侧倾斜的方式变形。据此,片部件3变形成截面M字状。 
接着,若使冲压部件63、64相互接近地移动,则片部件3以上述 那样形成的M字的宽度变窄的方式变形,同时,片部件的第一绳部41侧的区域A2以及区域B2分别以覆盖第一绳部41的方式变形。详细地说,区域A2以及区域B2配置成,以在第一绳部41的垂直方向的下方相互相向或重叠的方式向内侧变形,覆盖第一绳部41。据此,片部件3被压缩成型为圆筒状。于是,第一绳部41从截面看位于大致中央。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在成型为棉条1的吸收体2的片部件3上形成第一折叠部以及第二折叠部,片部件稳定地折曲成W字(M字)形状。通过片部件折曲成W字(M字)形状,片部件以覆盖绳状部件4的第一绳部41的方式变形。绳状部件4由于被片部件3覆盖,所以,位于吸收体2的大致中心。 
由于绳状部件4位于吸收体2的大致中心,所以,在拉拽绳状部件4,将棉条从阴道内取出时,拉拽力向吸收体2的从截面看的大致中心传递,因此,棉条1在阴道内没有倾斜,偏移的力没有施加给阴道壁。因此,在取出棉条时,能够降低使用者在阴道壁上感觉到的不舒适感。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是带导管棉条,该导管的前端部14具有被称为花瓣状的放射状的槽,前端部14被形成为缩窄的圆形状。这里,因为在将棉条1推出,插入阴道内时,绳状部件也位于棉条的圆筒形状的大致中心,所以,绳状部件没有接触导管的花瓣状的前端部14。因为导管没有接触绳状部件的表面的凹凸,所以,棉条的使用者没有受到从该凹凸受到的阻力,能够将棉条插入,能够降低使用者在阴道壁感到的不舒适感。 
另外,因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棉条1中,绳状部件以不会露出于吸收体2的表面的方式与吸收体2结合,所以,能够抑制经血等液体顺着它泄漏。 
另外,因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棉条1中,如上所述,绳状部件以没有露出于吸收体2的表面的方式与吸收体2结合,所以,能够提供品质优异的棉条1。因为绳状部件没有露出于吸收体2的表面,所以, 更加难以断裂。另外,因为能够降低在制造这样的棉条时的次品产生的概率,所以,能够提高成品率。因此,在制造成本方面也产生了优点。 
第二实施方式 
[2.1]整体结构 
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棉条1A在片部件3A的表面33侧设置第一折叠部21,在片部件3的里面34侧设置第二折叠部22,这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片部件3不是折曲成W字或M字,而是折曲成N字状。第二实施方式中,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没有说明的其它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2.2]片部件 
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棉条1A的片部件3A中,将第一折叠部21以及第二折叠部22作为折叠起点,表面33的第一区域A1或第二区域B1的任意一个以覆盖绳状部件的方式变形。片部件3在从与棉条1的圆筒形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看的截面中折曲成N字状。 
在片部件3A上,第一折叠部21以及第二折叠部22交错地设置在片部件的表面33和里面34侧。第一区域A1或第二区域B1的一个以覆盖第一绳部41的方式变形。没有以覆盖第一绳部41的方式变形的第一区域A1或第二区域B1的另一个以夹着片部件3A的靠近第一绳部的区域A2以及B2,向与一个相反的侧折曲的方式变形。在该状态下,片部件3A被压缩,成型为圆筒状。 
[2.3]折叠部 
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片部件3A可以参照图14。在片部件3A的表面33侧形成第一折叠部21,在里面34侧形成第二折叠部22。第一凹部5A以及第二凹部5B夹着第一绳部41,形成在第二方向Y的表面侧33的一边和里面侧34的另一边。第一凹部5A以及第二凹部5B以分别离开第一绳部41仅W3的方式形成。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和配置在凹部5A、5B的底部侧的薄壁部6A、6B构成各个折叠部21、22。 
[2.3.1]凹部 
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分别是以向厚度方向凹陷的方式形成在片部件3的表面33侧和里面34侧的区域。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分别由具有作为规定的凸状部件的突起的折叠定型机50形成。 
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夹着第一绳部41分别形成在第二方向Y的表面侧33的一边和里面侧34的另一边。第一折叠部21以及第二折叠部22形成为分别离开第一绳部41仅距离W3。距离W3在设吸收体2的宽度的全长为1时,相对于全长在0.25以下。 
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的尺寸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另外,与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一起构成折叠部21、22的薄壁部6A、6B的尺寸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一凹部5A和第二凹部5B形成在片部件3的不同的面上。因为片部件3A以将凹部作为内侧折曲的方式变形,所以,第一区域A1或第二区域B1以向覆盖第一凹部5A或第二凹部5B的方向折曲的方式变形。第一区域A1或第二区域B1的一个以覆盖第一绳部41的方式变形,没有以覆盖第一绳部41的方式变形的第一区域A1或第二区域B1的另一个以夹着片部件3A的与靠近第一绳部41的区域A2以及B2向与一个相反的侧折曲的方式变形。 
即,例如第一凹部5A形成在结合有第一绳部41的表面33,第二凹部5B形成在与结合有第一绳部41的面相反的里面34。第一区域A1以向覆盖第一绳部41的方向折曲的方式变形。第二区域B1以向与第一区域A1交错的方向折曲,夹着片部件3A的靠近第一绳部41的区域A2以及B2向与第一区域A1相反的一侧折曲的方式变形。因此,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片部件3A以在从与棉条1的圆筒形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看的截面中,N字状折曲的方式变形。 
[2.3.2]折叠部的形成 
根据图10A到图16,说明折叠部21、22的形成顺序。 
图10A是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形成第一折叠部以及第二折叠部前的片部件的俯视图,图10B是将片部件载置于折叠定型机的状态的剖 视图。首先,如图10B所示,将片部件3载置在折叠定型机50的基座53上。具体地说,片部件3以结合了第一绳部41的表面朝向折叠定型机50的突起51侧,里面朝向基座53侧的方式载置。 
折叠定型机50具有载置片部件3的基座53、与基座53相对地配置,且配置了用于形成凹部的突起51的定型部件54。突起51以向基座53侧突出,同时,沿片部3的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这里,突起51的形状是与凹部的形状相应的形状。例如,可以是能够形成曲线、虚线状的凹部的形状。另外,也可以如后述的图20、图21所示,不在片部件3的第一方向的长度全部形成凹部,而是能够在片部件3的第一方向的一部分,例如中央附近、靠近第二绳部侧的部分形成那样的形状。 
图11A是在片部件上形成了第一折叠部以及第二折叠部后的片部件的俯视图,图11B是用折叠定型机对片部件进行折叠定型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11B所示,就突起51和片部件3A的位置关系而言,在将片部件3A载置到了基座53上时,从第一绳部41到突起51的内侧的距离P3与第一凹部5A的内侧和第二凹部5B的内侧的第二方向Y的间隔相应地设定。另外,突起51的高度P4与凹部5A、5B的高度(深度)相应地设定。例如,在片部件3A的第二方向Y的长度W1为44mm,W3为11mm的情况下,间隔P3被设定在11mm以下。另外,在凹部5A、5B的高度(深度)为1mm的情况下,高度P4被设定为1mm。 
接着,使折叠定型机50的折叠定型部件54向基座53侧移动,通过突起51形成凹部5A。在使折叠定型部件54在抵接于片部件3A的结合了第一绳部41的侧的状态下,以向片部件3A的没有结合第一绳部41的侧下压的方式移动。突起51推压片部件3A的表面的规定位置,使构成片部件3A的纤维等移动,据此,如图11A所示,形成第一凹部5A。 
图12A是将形成了第一折叠部的片部件反转的片部件的主视图,图12B是图12A所示的片部件以及折叠定型机的剖视图。然后,如图 12A以及B所示,使片部件3A反转,以结合了第一绳部41的面33与基座53接触,没有结合第一绳部41的面34与突起51相对的方式将吸收体载置在基座53上。吸收体为了反转,在面对突起的片部件的面上还没有形成凹部。因此,若进一步将折叠定型部件54向基座53侧降低,则如图13A以及B所示,与在片部件3A的结合了第一绳部41的面上所形成的凹部5A交错地在没有结合第一绳部41的面34上形成第二凹部5B。 
通过该折叠定型部件54形成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的工序在常温下进行。另外,调整折叠定型部件54的下降位置,使薄壁部6A、6B的厚度T1为0.05到0.5mm,更好的是为0.3mm到0.5mm。因为若薄壁部比0.05mm薄,则存在片部件3裂开的可能性。 
图13A是形成了第二折叠部的片部件的主视图,图13B是图13A所示的片部件以及折叠定型机的剖视图。这里,如图13B所示,在通过折叠定型机50形成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时,片部件3A以第一侧缘31以及第二侧缘32向与突起51移动的方向相反的片部件3的厚度方向移动的方式变形。这是从突起51受到推压的力,片部件欲向与突起51相反的方向反弹的力产生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后述的成型工序中,在从两侧缘侧压缩了片部件3时,容易以该两侧缘31、32分别向交错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变形,容易变形为后述的N字。 
[2.3.3]成型 
图14是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将片部件载置到冲压机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5是用冲压机压缩图14所示的片部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6是使图15所示的片部件进一步压缩的状态的剖视图。根据从图14到图16,说明成型片部件3A的顺序。 
首先,如图14所示,将形成了第一凹部5A、第二凹部5B的片部件3A配置在冲压机60内。 
冲压机60具有在图14中的垂直方向相互相对地配置的平板61、62和在平板61、62彼此之间在水平方向相互相对地配置的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的冲压部件63、64。平板61、62限制冲压部件63、64的 移动方向,同时,限制片部件3A的变形方向。冲压部件63、64被形成为相互相对的面向外侧鼓出的曲面状。另外,冲压部件63、64构成为能够以相互接近的方式水平移动。 
接着,如图15所示,使冲压机60的冲压部件63、64向配置片部件3A的侧移动。即,使冲压部件63、64以相互的间隔变窄的方式移动。通过冲压部件63、64象上述那样移动,配置在冲压部件63、64彼此之间的片部件3A以宽度变窄的方式变形。具体地说,如图15所示,若由冲压部件63、64向片部件3A施加从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推压的力,则片部件设置了折叠部21、22的面为内侧进行变形。 
例如,片部件3A的第一侧缘31以向垂直方向的上方移动的方式变形。即,将第一折叠部21作为起点,第一区域A1以向结合了第一绳部41的面33侧倾斜的方式变形。 
另一方面,例如,第二侧缘32将第二折叠部22作为起点,以向垂直方向的下方移动的方式变形。即,将第二折叠部22作为起点,第二区域B1以向没有结合第一绳部41的面34侧倾斜的方式变形。据此,片部件3变形为截面N字状。 
接着,使冲压部件63、64进一步相互接近地移动。通过使冲压部件63、64相互接近地移动,片部件3A以图16中的N字的宽度变窄的方式变形,同时,第一区域A1以覆盖第一绳部41的方式变形。片部件3A由平板61、62限制在图16中的垂直方向的移动。因此,若由冲压部件63、64在水平方向压缩,则由于片部件由变形自由的纤维构成,所以,第一侧缘31以跨上第一绳部41的方式变形,覆盖第一绳部41。 
另一方面,第二侧缘32与第一侧缘31交错地向平板62侧变形。其结果为,片部件3A的靠第一绳部41的区域B2以跨上第一绳部41的方式变形,覆盖第一绳部41。 
片部件3中的第一绳部41平衡第一折叠部22因变形的力而欲向平板61侧移动的力和第二折叠部因变形的力而欲向平板62侧移动的力,结果位于平板61以及62之间的中间。因此,能够以位于吸收体 2的大致中央,被第一区域覆盖的方式配置绳状部件4。 
其它的实施方式 
[3.1]其它的折叠部 
[3.1.a]虚线 
如上所述,若折叠部的根数、形状为无损片部件的吸收能力的程度,则没有特别限定。图17是由虚线形成第一折叠部以及第二折叠部的片部件的主视图。也可以如图17所示,沿第一方向将凹部设置成虚线状,构成折叠部21a、22a。通过做成虚线,维持作为折叠起点的功能,另一方面,能够使片部件的可吸收的量比将折叠部全部做成凹部时多。这是因为,由于没有形成虚线的凹部的部分没有被压缩,所以,密度比没有形成凹部的部分低,吸收能力高。 
[3.1.b]多个开孔 
图18是由连续的开孔形成第一折叠部以及第二折叠部的片部件的主视图。也可以如图18所示,将折叠部21b、22b做成包含沿第一方向连续地形成的多个开孔的结构。多个开孔能够通过替代折叠定型机50的突起,配置并列了多个销的部件,来形成在片部件3C上。折叠部21b、22b只要能够通过改变折叠部21b、22b和与折叠部相邻的部分的片部件3C的刚性,作为折叠起点引导折叠即可。因此,通过设置多个开孔,也可以通过使折叠部21b、22b的刚性比与折叠部相邻的部分低,来形成折叠部。 
[3.1.c]横切线 
图19是在第一折叠部以及第二折叠部形成了横切线的片部件的主视图。如图19所示,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折叠部21c、22c,同时,从第一折叠部21c以及第二折叠部22c朝向第一侧缘31以及第二侧缘32,在使第二方向为0度的情况下为5度到70度的范围,形成横切线状的凹部23、24。 
横切线的形成可以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凹部的形成来进行,也可以通过使片部件3D比与横切线23、24相邻的区域的密度、刚性高来形成。 
片部件3D被压缩,形成为圆筒状的吸收体2,以将第一绳部配置在阴道内侧,将第二绳部侧配置在阴道外侧的方式被插入女性的阴道内。经血通过体内,最初在吸收体2的靠近阴道内的侧被吸收。若在片部件3D上形成横切线23、24,则被吸收体2的配置在阴道内侧的部分吸收的经血由横切线23、24被一端堵住。这样,吸收的经血的量若接近或超过吸收体2的配置在阴道内侧的部分能够吸收的最大量,则吸收的经血越过横切线23、24,向吸收体2的配置在阴道外侧的部分扩散。据此,能够更多地吸收经血,直至吸收体2能够吸收的最大的量。 
[3.1.d]局部形成 
图20是局部地形成了折叠部的片部件的主视图。图21是以将绳状部件作为中心倾斜的方式形成了局部的折叠部的片部件的主视图。如图20以及21所示,折叠部21d、22、21e、22f也可以不从片部件3E、3F的第一方向的端部一直设置到端部,也可以沿第一方向局部设置。如图20所示,通过配置折叠部21d、22d,能够维持作为折叠起点的功能,另一方面,能够使片部件能够吸收的量比将折叠部全部做成凹部时更多。另外,图21的折叠部21e、22e中,靠近第二绳部42的部分以将绳状部件4作为中心,朝向绳状部件4缩窄的方式倾斜。 
若将折叠部21e、22e以朝向绳状部件4倾斜的方式形成,则在使用后,拉拽绳状部件4取出棉条1时,拉拽的力能够以绳状部件4为中心汇集的方式引导。由于拉拽棉条1的力向绳状部件4汇集,所以,能够防止棉条在阴道内倾斜,降低取出时的不快感或不舒适感。 
[3.2]基于热收缩的折叠部的形成 
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棉条1的片部件3也可以包括被分成若干层的吸收层。另外,片部件也可以由透液性片或不透液性片等覆盖片7覆盖。透液性片或不透液性片可以使用由PESB、PETSB单体、混合NB构成的无纺布。 
棉条1、1A的折叠部21、22可以用折叠定型机50不是形成凹部,而是通过热收缩来形成。若覆盖片部件的透液性片或不透液性片等覆 盖片7为热融解性材料,则也可以由折叠定型机50对形成折叠部21、22的区域加热,设置折叠起点。此时,也可以压缩覆盖片部件的透液性片或不透液性片等覆盖片7所重合的部分,提高刚性,另外,也可以通过热,使覆盖的片融解。 
再有,在由作为热融解材料的透液性片或不透液性片等覆盖片7覆盖吸收部件,通过热收缩形成折叠部的情况下,片部件3的吸收部件和透液性片或不透液性片通过热融解固定,防止走样、吸收部件的剥离。因此,能够降低在取出棉条1时,透液性片或不透液性片损坏或吸收部件的纤维残留在阴道内的可能性。 
[3.3]基于多层吸收层的折叠部的形成 
片部件3也可以在重叠成多层的吸收层的每一个上,通过使刚性、密度、单位面积重量等变化,形成折叠起点。另外,也可以在多个吸收层的每一个上,在不同的位置形成折叠起点,将它重叠作为折叠部。 
例如,由八片吸收层形成片部件2,对其中两片在相当于第一折叠部以及第二折叠部的部位以所希望的方法形成折叠起点。可以用透液性片或不透液性片覆盖重叠的吸收层,进行压缩,形成吸收体2。 
另外,片部件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矛尖状表示,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为方形、椭圆形等,在没有超出本发明的范围的范围内的所希望的形状。 

Claims (4)

1.一种制造圆筒状的棉条的方法,所述棉条具有圆筒状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缝合片部件和沿第一方向配置在上述片部件的一个面上的绳状部件的工序;
在缝合于上述片部件的上述绳状部件的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两侧,以距离该缝合了的上述绳状部件的间隔相对于上述片部件的上述第二方向的全长分别在0.25以下的方式,在该片部件的上述一个面上形成第一凹部以及第二凹部的工序,
上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是通过将上述片部件载置于基座并使与该基座相对地配置的折叠定型部件的突起推压上述片部件的规定位置而形成的;
通过从上述片部件的上述第二方向的两外缘侧使具有凹状的曲面的模具相互接近,使上述片部件以将上述凹部作为起点折曲的方式变形的工序;
使上述变形的片部件的从上述凹部到外缘的区域以沿上述模具的曲面的方式变形并且以覆盖上述绳状部件的缝合于上述片部件的部分的方式变形的压缩成型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圆筒状的棉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凹部以及上述第二凹部形成在上述片部件的上述一个面上,在上述压缩成型工序中,上述片部件在从与圆筒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看的截面上,被形成为W字状。
3.一种制造圆筒状的棉条的方法,所述棉条具有圆筒状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缝合片部件和沿第一方向配置在上述片部件的一个面上的绳状部件的工序;
在缝合于上述片部件的上述绳状部件的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两侧,以距离该缝合了的上述绳状部件的间隔相对于上述片部件的上述第二方向的全长分别在0.25以下的方式,在该片部件的上述一个面上形成第一凹部以及在与上述一个面相反的另一个面上形成第二凹部的工序,
通过将上述片部件载置于基座并使与该基座相对地配置的折叠定型部件的突起推压上述片部件的规定位置,形成上述第一凹部,之后,使上述片部件反转,进一步使折叠定型部件的突起推压上述片部件,从而形成上述第二凹部;
通过从上述片部件的上述第二方向的两外缘侧使具有凹状的曲面的模具相互接近,使上述片部件以将上述凹部作为起点折曲的方式变形的工序;
使上述变形的片部件的从上述凹部到外缘的区域以沿上述模具的曲面的方式变形并且以覆盖上述绳状部件的缝合于上述片部件的部分的方式变形的压缩成型工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圆筒状的棉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凹部形成在上述片部件的上述一个面上,上述第二凹部形成在上述片部件的上述另一个面上,在上述压缩成型工序中,上述片部件在从与圆筒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看的截面上,被形成为N字状。
CN200880019465.4A 2007-06-11 2008-06-10 制作棉条的方法 Active CN1016778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53874A JP5255235B2 (ja) 2007-06-11 2007-06-11 タンポン
JP153874/2007 2007-06-11
PCT/JP2008/060603 WO2008153020A1 (ja) 2007-06-11 2008-06-10 タンポン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4320.1A Division CN104000689A (zh) 2007-06-11 2008-06-10 棉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7895A CN101677895A (zh) 2010-03-24
CN101677895B true CN101677895B (zh) 2014-10-22

Family

ID=4012962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4320.1A Pending CN104000689A (zh) 2007-06-11 2008-06-10 棉条
CN200880019465.4A Active CN101677895B (zh) 2007-06-11 2008-06-10 制作棉条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4320.1A Pending CN104000689A (zh) 2007-06-11 2008-06-10 棉条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8771248B2 (zh)
EP (1) EP2174629B1 (zh)
JP (1) JP5255235B2 (zh)
KR (1) KR101300898B1 (zh)
CN (2) CN104000689A (zh)
AU (1) AU2008262979A1 (zh)
BR (1) BRPI0811342B8 (zh)
CO (1) CO6251227A2 (zh)
EA (1) EA015769B1 (zh)
MA (1) MA31670B1 (zh)
MX (1) MX2009013491A (zh)
UA (1) UA98495C2 (zh)
WO (1) WO20081530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9956B2 (ja) * 2011-03-24 2015-07-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生理用タンポン及びアプリケータ式タンポン
JP5997885B2 (ja) * 2011-08-30 2016-09-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タンポンの製造方法
JP6286208B2 (ja) * 2014-01-06 2018-02-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タンポンの製造装置、及び、タンポンの製造方法
WO2015160559A1 (en) * 2014-03-14 2015-10-22 Thompson Carrie Tampon packaging and methods of use
CN108946283A (zh) * 2018-05-26 2018-12-07 东莞市元鹏五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卫生棉条折叠输送缝制设备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2108A (en) * 1982-10-02 1987-02-10 Vereinigte Papierwerke, Schickedanz & Co. Tampon for feminine hygiene and a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CN1893901A (zh) * 2003-10-31 2007-01-10 强生消费者公司 卫生棉塞和用于形成棉塞的吸收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69544A (en) * 1965-03-31 1968-02-20 Kimberly Clark Co Catamenial tampon
JPS5467334A (en) 1977-11-09 1979-05-30 Toshiba Corp Display unit for character and sexadecimal number
JPS5921795Y2 (ja) * 1979-05-20 1984-06-28 ユニ・チヤ−ム株式会社 生理用タンポン
JPS55168330U (zh) * 1979-05-20 1980-12-03
JPS629421U (zh) * 1985-07-03 1987-01-21
JPS629421A (ja) 1985-07-05 1987-01-17 Hitachi Ltd 文書編集処理装置
JPH0228900Y2 (zh) * 1985-09-18 1990-08-02
JPS62122631A (ja) 1985-11-25 1987-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圧計
US5171302A (en) * 1988-03-31 1992-12-1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with central hinge
JP3527399B2 (ja) * 1997-11-28 2004-05-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生理用タンポン
US6740070B2 (en) * 1999-05-10 2004-05-2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rotection and comfort tampon
JP3725370B2 (ja) * 1999-07-02 2005-12-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生理用タンポン
US6887226B2 (en) * 2002-05-31 2005-05-0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ewn digital tampon
US7378566B2 (en) * 2002-12-13 2008-05-27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core including folded substrate
US20050090794A1 (en) * 2003-10-27 2005-04-2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Tampon with enhanced leakage protection
WO2007038535A1 (en) * 2005-09-26 2007-04-0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Tampon with overwrap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5467334B2 (ja) 2009-04-14 2014-04-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2108A (en) * 1982-10-02 1987-02-10 Vereinigte Papierwerke, Schickedanz & Co. Tampon for feminine hygiene and a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CN1893901A (zh) * 2003-10-31 2007-01-10 强生消费者公司 卫生棉塞和用于形成棉塞的吸收体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開平11-155902A 1999.06.1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A200901661A1 (ru) 2010-06-30
EP2174629A1 (en) 2010-04-14
AU2008262979A1 (en) 2008-12-18
BRPI0811342A2 (pt) 2014-10-29
JP5255235B2 (ja) 2013-08-07
UA98495C2 (ru) 2012-05-25
CN101677895A (zh) 2010-03-24
WO2008153020A1 (ja) 2008-12-18
BRPI0811342B1 (pt) 2019-04-09
BRPI0811342B8 (pt) 2021-06-22
MX2009013491A (es) 2010-01-18
EP2174629A4 (en) 2011-12-21
KR20100032867A (ko) 2010-03-26
JP2008302115A (ja) 2008-12-18
KR101300898B1 (ko) 2013-08-27
CN104000689A (zh) 2014-08-27
EP2174629B1 (en) 2014-05-14
CO6251227A2 (es) 2011-02-21
US8771248B2 (en) 2014-07-08
US20100174262A1 (en) 2010-07-08
MA31670B1 (fr) 2010-09-01
EA015769B1 (ru) 201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7895B (zh) 制作棉条的方法
JP5258380B2 (ja) 吸収性物品
JP4278962B2 (ja) 吸収体及び前記吸収体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US8558054B2 (en) Absorbent article
KR100673915B1 (ko) 생리용 탐폰
CN1280479A (zh) 女性保健或医用填塞物及其制造方法
EP2277482A1 (en) Absorptive article
KR101518100B1 (ko) 생리용 탐폰
CN103705347B (zh) 具有延伸的沟槽形式的棉塞
CN107205852B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CN101687383A (zh) 片状构件的叠层体
KR20140016352A (ko) 탐폰 흡수체
CN102427789A (zh) 棉塞和制造棉塞的方法
CN207435674U (zh) 一种偏芯中空纤维热风非织造布
CN105517517B (zh) 男性用吸收垫
CN105828760A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4246046A (zh) 无纺布
CN101530362B (zh) 阴唇间垫部件
US7445615B2 (en) Interlabial pad
EP3897494B1 (en) Tampon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ampons
JP3096208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CN1981724B (zh) 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和吸收性物品
JP2004089576A (ja) 生理用タンポン
JP4431457B2 (ja) 吸水性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20492B2 (ja) タンポ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